《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1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2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4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称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惯。

  3、学*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读梳理,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有关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并猜测一下大象的身高、宽度以及它们每天所吃食物的重量。

  2、“象”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大象。大象又高又大,我们要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

  3、板书课题:称象

  4、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谈谈称象的方法。

  5。今天学*的课文也提到了一种称象的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自读生字。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效果。

  1、出示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引导学生上讲台“带读”生字。

  3、生字分类认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点评生字音。

  5、巩固生字练*。

  6、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二、细读解疑,合作助力。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汇报对课文的大致理解。

  3、归纳。

  七岁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摒除别人意见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人合理的部分,利用一艘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品读体味,赏思并行。

  1、组成学*小组自由读文,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自渎,小组讨论: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谁的'称象方法:,分哪几步,每一步要人们做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找一找,标一标。

  4、小组合作找“问题”,解决“问题”。

  (1)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能想到的问题。

  (2)汇报。一组问,其他组学生帮助解答,师及时点拨指导。

  四、读中积淀,迁移反思。

  1、师:自读课文,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从官员的办法中得到启发,称象要有一杆“秤”,要分成一块一块地称。他通过动脑筋,用船代替“秤”,用一块一块的石头代替部分,得出称象的办法。

  2、表演。指名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鼓励学生用“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利用教具把课文表演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1、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写一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秤宰象一块块称赶象上下船画线装石称石

  摇头点头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8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9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称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惯。

  3、学*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读梳理,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有关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并猜测一下大象的身高、宽度以及它们每天所吃食物的重量。

  2、“象”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大象。大象又高又大,我们要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

  3、板书课题:称象

  4、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谈谈称象的方法。

  5。今天学*的课文也提到了一种称象的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自读生字。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效果。

  1、出示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引导学生上讲台“带读”生字。

  3、生字分类认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点评生字音。

  5、巩固生字练*。

  6、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二、细读解疑,合作助力。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汇报对课文的.大致理解。

  3、归纳。

  七岁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摒除别人意见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人合理的部分,利用一艘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品读体味,赏思并行。

  1、组成学*小组自由读文,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自渎,小组讨论: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谁的称象方法:,分哪几步,每一步要人们做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找一找,标一标。

  4、小组合作找“问题”,解决“问题”。

  (1)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能想到的问题。

  (2)汇报。一组问,其他组学生帮助解答,师及时点拨指导。

  四、读中积淀,迁移反思。

  1、师:自读课文,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从官员的办法中得到启发,称象要有一杆“秤”,要分成一块一块地称。他通过动脑筋,用船代替“秤”,用一块一块的石头代替部分,得出称象的办法。

  2、表演。指名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鼓励学生用“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利用教具把课文表演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1、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写一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秤宰象一块块称赶象上下船画线装石称石

  摇头点头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1)

——称象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称象教学设计 1

  【课前透视】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思路: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台〗

  一、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思路: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惯。

  二、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思路:语文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三、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称象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课文,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称象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思路」

  学*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学生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答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思考: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学生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思考:从这个办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赞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赞的口气再读课文,练*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学生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称象教学设计 5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 ),一个是( )。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 ),第二个办法曹操( )。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附:板书

  称象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课文,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困)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反思:学生的学*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惯。

  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题。

  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 操 官 堵 重 杆

  秤 砍 割 沿 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 堵 杆

  ②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 官 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困)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P16),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六、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七、反思:学生通过老师帮助进行语文课的预*方法的训练,通过课题和思考题进行思考,学生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基本掌握了预*方法。预*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13个认读生字,8个书写生字。

  2、通过上下文了解“议论”“果然”“反驳”等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中理解动脑筋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验情境导入。

  1、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使他们了解到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

  2、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字有:驳、割、艘、舷、线等。)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

  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生1:我运用偏旁记忆,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

  生2: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这样就记住“堵”了。

  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ǎn),在“旗杆”中读(gān)。

  生4:我觉得“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

  师:你觉得“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

  生4:可以用“讨论”来替代。

  师: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

  生4: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生5:“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我觉得这个“驳”就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

  师: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反对,不同意别人的说法的意思。

  3、小组合作学*,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4、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

  生1:我喜欢这一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我造的句子是“这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肠。”

  生2:我喜欢“反驳”这个词。我造的句子是“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爸爸立刻反驳:‘星期天,你得去学钢琴,不能去公园。’”

  生3:我喜欢“果然”这个词,我想用果然说句话,“天气预报今天有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学*,积累词语。]

  5、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

  6、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学至少组两个词,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他是用什么方法称的大象。

  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1: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老师,我画了一幅图,可以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师实物投影)

  生3:课文中还讲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种方法是用一棵大树做称杆,但是,没人能提动称杆;另一种方法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但是这得先杀了大象。

  生4:我觉得曹冲很聪明,那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他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你认为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生4:因为曹冲他肯动脑筋。

  生5:因为曹冲他注意观察。

  生6:因为曹冲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想法。

  2、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也来动动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叙述,叙述有条理,语言明确,可以提示他们运用“先”,“再”,“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

  生1:有一次,妈妈让我给手电筒装电池,我装上以后,怎么推按扭,手电筒都不亮,我想手电筒前些天还亮的,不可能坏,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想可能是我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换了电池的方向,果然,手电筒亮了。

  生2:一次,我想去游泳,爸爸在给我吹救生圈,看着他吹得很累的样子,我一下想到了打自行车轮胎用的打气筒,于是我就用打气筒将救生圈吹起来了。

  称象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

  启发。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

  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重点段

  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最好。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八、板书设计

  造称

  官员们

  宰象

  称

  船

  曹冲

  石头

  称象教学设计 9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上课时同学们都做了实验,很多同学都能想出曹冲的这个办法,用它来用小秤称大物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读这个故事,争取能讲给别人听。

  二、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一边听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讲,指名讲主要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把你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组织学生反复读,弄清: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4、学生再读三、四自段,比较一下,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办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5、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其余的四个二类字,“倒、艘、沉、止、微”。使学生结合课文理解。

  三、实践创新: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学*讲这个故事,讲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第三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读故事,讲故事,还要从故事中学会认字,那么上节课小朋友们们学的字都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如果大家全部认识,老师会奖给大家一个故事。

  2、师讲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3、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遇事要动脑子。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已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已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称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课文,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2)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十)份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相关链接: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3.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4.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5.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撇舒展,最后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秤:第一笔撇短,“*”两点方向相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岁:第一笔竖短,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上,舒展。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本课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带着核心问题自读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串珠问题1)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象的样子。

  ②练一练:

  c.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高又大

  又大又圆又高又壮又红又甜

  (2)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的?(串珠问题2)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引导学生注意:对话时,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

  (3)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曹冲是如何称象的?(串珠问题3)

  ①出示原文答案:“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步骤: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③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课后第2题)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每组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课后第3题)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字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到底”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练*:引导学生用加点的词语说话。

  (5)回归核心问题: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

  (6)称象的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串珠问题4)

  示例: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2.本课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大象》、《人有两个宝》

  六、作业布置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2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有关曹冲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体会课文三个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复述课文大意的过程中认识14个会认的生字,再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生字。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三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谈感受,走*人物。我根据课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比读两组句子,体会词语“到底”和“才”字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大部分别学生有所体会但不能用准确的句子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有体会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用比较清楚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个别学生可能还不能体会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认为这一堂课上的比较满意。比较突出的地方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老师的授课思路较清晰。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断反思和总结是及其必要的。在反思中改进,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即便现在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很欠缺,但是也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敷衍学生、也不敷衍自己。让我想起一句以前大学试讲七年级思品课的一节内容题目“态度决定未来,*惯造就成功”。老师上课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态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忙也要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锻炼学生、成就自己。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自主学*。老师和学生是*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材料,创设生动的学*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比喻句。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出示课后练*第三题的两个句子。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3)用“才”和“到底”分别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用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王戎识李、骆宾王写诗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五、布置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明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明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

  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

  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

  (1)一起读

  (2)开火车读

  二、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课文

  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

  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

  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

  (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在议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段)

  (1)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9)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1)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6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培养自主学*的*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

  (2)男女比赛读

  (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

  五、拓展练*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等、互动、积极的学*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比喻句。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出示课后练*第三题的两个句子。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3)用“才”和“到底”分别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用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王戎识李、骆宾王写诗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五、布置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明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明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等、互动、积极的学*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0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3)

——《称象》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称象》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去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2.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样称象呢?

  1.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2.找出有关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3.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并练*用“直”说话。)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教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课件演示。让一个学生指幻灯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幻灯片的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第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位”“称石头”“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3.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学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4.小结:教师总结曹冲称象的方法。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六、拓展延伸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并想一想我们现在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21 称 象

  官员 曹冲

  议论 上船 画线 上岸 装石头 沉到线位 称石头

  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 管──官(官员) 槽──曹(姓曹)

  你──称(称象) *──秤(大秤)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教师检查,并单独指导。

  四、板书设计

  21 称 象

  点 照 象 像 再

  《称象》教学设计 2

  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

  《称象》课题揭示之后,首先应引导学生把题目意思议论清楚。教师提问激趣:象这么重可以称吗?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他们的办法好不好?小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他的办法好不好?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和不懂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自学生字,再让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最后进行生字教学。

  二、抓住重点,细读明理。

  本文重点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称的办法。小曹冲称大象的办法有4句话,是重点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曹操是怎样问官员们的?官员们又是怎样议论的?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细读第4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调换?将曹冲称象的办法按课文顺序读、说、议、画。教师可用投影仪放出两张幻灯片:一张幻灯片是书中的插图,另一张幻灯片是一幅对照图:左上角圆圈内画大象站立的大船,吃水线用红线画在船舷上,画面是装石头的同一艘大船,船沉到吃水线上。讨论: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为什么可以称呢?曹操的难题被他才7岁的儿子曹冲解决,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由果溯因,精读对比。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照”是什么意思?小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哪个办法好?为什么?熟读曹冲关于称象的办法的4句话,并抄写这4句话,背诵下来。通读全文,回顾课题。

  四、启发想象,课外延伸。

  出示下列板书:曹操官员们曹冲称—称大象大秤—→大船(代替)

  割块—→石块(代替)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按板书想一想,*时用代替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一个例子。组织一堂《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主题班会。

  3.造句:有的……有的……也有的……

  《称象》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能够正确人生生字,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正确读写生字、词。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板书课题:

  出示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曹冲称象的故事,板书课题21.《称象》。

  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最好!好不好?

  二、学*、理解课文:

  1.出示课件,听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第一、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b.想一想为什么要称象呢?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c.教师小结: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3.学*第3、4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

  第一种方法:造一杆打称,称出大象的重量―――有的人说

  第二种方法: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来称――也有的说

  第三种方法:把大象赶上船,来称大象的重量――曹冲说

  b、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朗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c、学*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课堂练p.60.第5、6题;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D�D评议�D�D同桌复述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体会“曹冲才7岁。”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三.指导背诵:

  1.出示背诵提示

  为什么称象――讨论称象办法――称象过程――称象结果

  2.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设想:

  1.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四:读字、写字:

  1.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摹,独自填写田字格。

  3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七.板书设计:

  21.称象

  赶大象上船画线

  装石头齐画线

  称船上石头得大象重

  《称象》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的由来。

  2、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比较、联想,并灵活运用。

  3、理解“议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提示找出有关小节,懂得一小节中的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教具准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3、象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谁能读出题目的意思?(个——齐)

  4、这样大的象怎么称呢?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写象大的句子,试着读好。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6、谁能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个——跟老师一起读)

  出示: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二、引导感悟

  1、引读:要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称出一头象的重量,这可就难了,你听,曹操手下的官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去掉旁白,也试着议论一番。

  指名小组上台演示。

  3、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了解了两种称象方法

  自由读第一节,交流,板书:

  官员们

  砍树 (造称)

  (宰象) 称肉

  4、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引读:他站出来说——

  5、我们知道,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

  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先共同交流第一幅图。)

  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6、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7、按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

  交流排序,逐图读小标题。

  8、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东西?

  交流,出示:船、石

  9、这种方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

  出示: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10、以什么代人呢?让我们一起看实验。(看多媒体演示)

  出示:以()代人

  11、讲浮力原理

  出示: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三、加深感悟

  1、由此可见,曹冲的方法是——交流,出示:聪明、可行

  相对而言,官员们的办法是——交流,出示:愚蠢、不可行

  2、让我们带着对曹冲的钦佩之情,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3、你从曹冲称象中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你还能想出哪些“以()代象”的称象方法?

  仔细看图,利用图上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称象的方法,说说看。

  出示: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四、写话训练

  把你设计出的称象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称象》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复述

  4.总结学*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 难 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称象》教学设计 6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C�C�C�C画出来)

  默读画�C�C�C�C�C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C�C�C�C�C)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C�C�C评议�C�C�C�C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L �K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默读。并且乐于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那谁还记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尤其强调腿像一根柱子和身子像一堵墙)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称象。(板书:称象)

  2、解释称:你知道称是什么意思吗?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称什么的?

  由学过的课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把学生直接领入到大象的样子上,这样再去介绍课题称象,使学生对大象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解决了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称,知道“称”的读音、理解“称”的字义。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自由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在读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班内交流学*成果,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和由词语组成的一段话。(开火车读词语、扩词、说句子等)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的声音洪亮、正确流利、而且同学们都爱听。

  给学生创设自主识字的空间,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班内汇报,了解学生学*情况,通过用词语组成段落,使学生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合作探究、品读体味: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称象》,那都是谁用了什么办法称的大象呢?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出了主意。板书(官员们)并且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来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出示官员们的办法,体会“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理解词语“议论”。

  2、曹冲出了主意。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勾完之后可以和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交流。

  4、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步骤,帮助理解课文。

  5、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优劣。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直摇头点头微笑

  在小组内交流,锻炼每个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用学生充分的读概括官员们称象的办法,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把识字教学引入具体情景中,理解了词义。

  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主要通过默读,边读边想(这也是本单元的新的阅读要求)、勾画动词、交流和课件的展示来帮助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好与坏,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办法,学*曹冲。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学*称象,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人?2、如果说在现在的情况下,你打算怎样称象?3、课下搜集曹操、曹冲的小资料,我们下节课展示采蜜集。

  让学生们自由想象称象的办法,打开思想的闸门。

  《称象》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⑴、交流认字情况。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重点段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最好。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 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

  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板书设计

  造称官员们宰象 称船曹冲石头

  《称象》教学设计 9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说什么什么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某再某然后某某”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先赶画

  再赶装

  然后搬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物顺序怎么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画线

  再赶象上岸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学*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曹冲图片,了解主人公,展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曹冲。谁来叫叫他的名字?(开火车、齐读“曹冲”)

  2.展示词语“称象”,完成课题展示。

  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就是要(称象)。(开火车、齐读“称象”)

  3.读课题(个人读、齐读)

  读清楚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小节指名朗读

  这个故事啊,我们得回到古时候去看看。

  2.把握重点词语

  一杆大秤、一棵大树、秤杆

  一头大象、一堵墙、一艘大船

  通过个人读、齐读,发现三个词语间的联系,体会大秤、大象的特点。

  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大概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朗读课文。

  三、解析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学生用“像”来介绍大象:尾巴像粗粗的麻绳、耳朵像大大的扇子、鼻子像粗粗的水管

  (二)学*第一小节

  1.齐读第二小节

  2.找出表现曹操高兴的句子,有感情的再读(指名读、个人读、齐读)

  3.讲解“议论”

  学生想象并说一说官员们看到大象说了些什么?

  在情境中体会:你说你说他说,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叫议论。

  4.从议论引出“称象”的两种方法

  (三)学*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2.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

  3.讲解“砍”

  古时候砍东西都是用斧头之类的东西,而这类工具早的时候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就是“石”字旁,这样的斧头就叫做石斧。

  (四)学*第四小节

  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并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2.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同桌两说说看课后练*题的排列顺序。

  3.同学上讲台用图片进行步骤演示。

  4.讲解“止”、“船舷”

  5.同学上讲台根据板书讲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五)学*第五小节

  1.比较两种办法,说一说哪种办法好。

  2.体会“果然”。

  (六)生字教学

  1.观察生字秤和称、杆和柱,说一说你的发现。

  2.教师示范。

  3.学生书写,评价。

  四、课文总结,尝试复述

  1.总结课文

  师:好,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课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大臣们和曹冲想的办法。

  2.尝试复述

  师:曹冲称象的步骤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称”、“秤”、“杆”、“柱”,拼音1,生字4、

  2.开动小脑筋:如果让你称大象,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5)

——《猫》语文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教学内容:

  第四课《猫》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

  ,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贪玩”、“尽职”、“任凭”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

  生---预*课文

  师---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 学法导课。

  1、 同学们,当你遇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怎样读懂它的?

  2、

  3、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读,圈,画,批等) 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有这么多好的读书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大家说的这些方法来学*第15课《猫》。(板书课题)

  二、 出示预*题。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与众不同,它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古怪、淘气)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这只猫,了解它的特点吧! 我们一起读读预学题。(出示幻灯片2)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笔,用这些方法开始我们今天的学*吧!

  三、 学生自学。

  1、安排学生自主学*。

  2、 教师巡回指导。 同桌互相检查对方的学*情况。

  四、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一、设计理念:力求体现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的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的自由空间,《猫》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复*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三、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你说我猜常见动物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教师板书"猫",这个字是形声字,表义的是哪一部分,表音的是那一部分?古人为什么用苗表音?你来学学猫的叫声(好可爱的小猫呀,这个同学推测挺有道理的。)

  2、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介绍老舍。可让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老舍原名舒庆春(板书),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板书),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他除了写作,生*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二是养花。《养花》我们也会在六年级的时候学到。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猫小猫)

  4、填空。(在大猫和小猫前填数量词和形容词)填空能为我们做三件事。

  (1)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2)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3)第三件事是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你更喜欢哪种猫?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

  1、请你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说说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学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

  猫性格的古怪表现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

  3、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②它很老实

  比较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①说它贪玩吧

  ②它很贪玩

  师小结:说它老实(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4、指导朗读。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5、继续往下读,猫又怎么古怪?(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重点研究: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6、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师总结。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要:养成默读*惯,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以上要求,我将目标设计为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文中三只猫的外形、性情、在家里的地位等信息,并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设计了“概括文章内容”的问题,本文故事情节比较容易理解,为了挖掘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我设计了“假设同样的事发生在第二只猫身上,‘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题,并让学生用第一人称与同桌交流,最后推文及己,拓展了“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说说你的经历和看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更为主观的理解。

  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

  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导入和语言导入。

  谜面:像虎比虎小,日夜勤操劳,最爱捉老鼠,捉到就喊喵,打一动物。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他家就是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却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郑振铎的文章《猫》。

  二、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齐读学*目标。

  三、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猫》《欧行日记》《海燕》等。

  学生朗读。

  四、检查预*

  文章重点字词:怂恿sǒng怅然chàng蜷伏quán叮嘱zhǔ惩戒chéng芙蓉鸟fú róng妄下断语wàng畏罪潜逃qián

  开火车读,学生读错时予以纠正,读完齐读。

  五、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预设:“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最终决定永不养猫。

  六、再读课文,体会细节

  默读文章,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带给我的感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或自己概括总结,并填写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带回来的

  门口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懒惰

  在家中的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太注意它

  结局

  病死

  被过路人捉去了

  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

  带给我的感受

  一缕酸辛

  怅然的、愤恨的

  更难过的多

  学生默读寻找,最后举手发言。

  结论:我对三只猫的情感是不同的,对前两只猫的情感是“喜欢”,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是“讨厌”,但文章却略写前两只猫,详写第三只猫的故事,第三只猫的亡失带给“我”的感受也更难过的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它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七、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对第三只猫并不喜欢,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的多”,为什么?下面我们情景再现,细读芙蓉鸟事件,并思考以下问题,探究原因。

  1、案发现场什么情况?

  2、“我”为什么断定凶手是第三只猫?

  3、“我”怎样惩罚第三只猫的?

  二生朗读:15-29段,全班齐读30-34段。

  1、案发现场什么情况?

  预设:“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 “我”为什么断定凶手是第三只猫?

  预设:案发前: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案发后:“嘴里好像吃着什么”。

  3、 “我”怎样惩罚第三只猫的?

  预设:“我”拿起门旁的木棒打了它一下。

  4、我们大胆猜测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预设:被我打伤致死。

  所以,第三只猫死亡以后,“我”更难过的多的原因是。不仅是因为我看到芙蓉鸟死亡时,妄下断语,冤枉了它,惩罚了它,导致了它的死亡。

  5、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发言交流。

  预设:“我”不会怀疑第二只猫,就算真的是第二只猫吃的,“我”也不会用棍棒打它。

  因此,造成这桩冤案的根本原因是,我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这导致了“我”妄下断语,冤死了第三只猫。得知真相后,“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因此“永不养猫”。

  八、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联系全文,你从本文悟出了什么道理?

  预设: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九、畅所欲言,推人及己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说我们面对类似事件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举手发言,班级共同探讨。

  教师寄语

  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你会收获更多,让我们怀着*等和宽容,善待一切生命。

  作业布置:

  随堂一、二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三个目标基本达成,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做了充分预*的情况下很快就能找出三只猫的特点。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着以下缺点:一、上课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从而无法带动学生,上课氛围不够活跃。二、在对“芙蓉鸟事件中‘我’的过失是在于‘我’的主观臆断,妄下断语”这一结论的探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出现偏颇,使得学生不能直观得出“我”妄下断语的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教学内容:

  第四课《猫》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

  ,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贪玩”、“尽职”、“任凭”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

  生---预*课文

  师---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 学法导课。

  1、 同学们,当你遇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怎样读懂它的?

  2、

  3、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读,圈,画,批等) 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有这么多好的读书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大家说的这些方法来学*第15课《猫》。(板书课题)

  二、 出示预*题。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与众不同,它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古怪、淘气)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这只猫,了解它的特点吧! 我们一起读读预学题。(出示幻灯片2)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笔,用这些方法开始我们今天的学*吧!

  三、 学生自学。

  1、安排学生自主学*。

  2、 教师巡回指导。 同桌互相检查对方的学*情况。

  四、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斯、决、温、窝、绵、糖、整、炸、夹、叹”十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记忆 “决、温、夹、叹”。能认读并积累“温暖、软绵绵、整夜、叹气、千千万万”等词语,注意读准“温、绵、糖、整、叹”等字的前、后鼻音。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老师的指导,尝试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说话的不同语气。

  3、读懂课文,知道通过劳动能获得快乐。

  5、能以“波斯猫找到了快乐”为题续编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准前鼻音“温、绵、叹”,后鼻音“糖、整”,正确掌握“绵、炸”的读音。

  2.按正确的笔顺,认真书写“决、温、夹、叹”四个生字。

  3.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波斯猫”)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只波斯猫,你见过吗?谁来介绍一下?

  2. 板书“波斯猫”。学*生字“斯”。(注意整体认读音节)

  4.波斯猫是猫中贵族,它们颜色多样,姿态各异,美丽可爱!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是,就有那么一只波斯猫,虽然受到主人的宠爱,感到生活中没有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

  5.出示课题: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

  说明:

  根据儿童形象直观的特点,由一组漂亮的波斯猫照片引入,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

  在揭示课题时,老师示范板书课题,让学生跟着书写,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书写笔顺。同时在学*课题中的生字“斯”,帮助学生复*整体认读音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只波斯猫为什么没有快乐呢?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思考填空:

  有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他决定去问( )、( )和( )。结果,他( )。

  2.交流并读填空。学*生字“决”。

  说明: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仔细听别人读课文,并能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这个填空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学*2—4小节,燕子和波斯猫的对话

  1.让我们先来听听波斯猫和燕子的对话,请大家自读2—4节,注意读准这三个生字的音,(出示“温、窝、绵”)用“——”划出燕子说的话,想想燕子的快乐是什么?

  a学*生字:字音:温、绵(“绵”提醒学生注意在生字中和词语中不同的读音)

  字形:窝(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字义:“温暖”能给它换个词语吗?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

  (出示毛茸茸的玩具,用手摸一摸感受“软绵绵”)

  a学生交流句子。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燕子说:“我一口一口衔泥,造好了温暖的`窝,睡在里面觉得很快乐。”

  b讨论燕子最快乐的是什么呢?为什么?

  板书:一口一口 衔泥造窝

  c老师为燕子的快乐而高兴,师范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读出燕子的语气)

  2.那波斯猫是怎样认为的呢?用曲线划出波斯猫听了他的话后的句子。

  a交流句子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他说:“一个泥窝有什么快乐,我天天睡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也没什么快乐。”

  b它认为这是快乐吗?为什么?

  c你觉得波斯猫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你来读一读。

  3.师生配合朗读。

  说明: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找到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走进文本,自主释疑,体验感悟情感,教会学生学*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在朗读的指导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波斯猫的说话语气学生可以是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情感,也可以认为是懒洋洋的,失望的语气,老师要正面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朗读的快乐,千万不要划一的要求。

  (二)学*5—10小节,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的对话

  1.波斯猫在燕子那儿没有找到快乐,他又去问了蜜蜂和小花猫,想从他们那儿找到快乐。

  2.小组学*5—10节波斯猫和蜜蜂、老鼠的对话,和刚才的学*方法一样,先用“——”划出蜜蜂、小花猫快乐的句子,想想他们快乐在哪里?再用曲线划出波斯猫的句子。

  a交流句子朗读。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蜜蜂说:“我从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蜜,酿出了蜜糖,觉得特别快乐。”

  (2)小花猫说:“捉到老鼠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b讨论蜜蜂、花猫的快乐是什么?为什么?

  板书:蜜蜂:千千万万 采蜜酿蜜

  花猫:整夜整夜 捕捉老鼠

  c指导朗读蜜蜂、花猫的句子。(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d那波斯猫听了它们的话是怎么认为的呢?又该怎样的语气读?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波斯猫想:蜜糖有什么了不起的,主人的冰箱里多的是,我都不想吃了,

  这算什么快乐。

  (2)“哼!老鼠?有主人家的油炸鱼香吗?这也算快乐!”

  e分角色朗读5—10 小节。

  f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发现你们读得真好,特别是把这些生字的音也读准了。(出示生字:糖、整、炸)

  交流识字方法:字音:后鼻音:糖、整;翘舌音:炸(适当渗透多音字读音)

  选字填空: 正 整 真

  我( )在( )理书包,( )的,不骗你。

  说明:

  由上个环节的“扶”到这个环节的“放”,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阅读能力也能显著提高。

  生字教学中,注重读准字音,对“炸”字可适当渗透多音字的读音,通过选字填空区别“正、整、真”的字义。

  (三)小结

  1.燕子、蜜蜂、小猫觉得快乐是因为(学生根据板书说出自己的理解),那为什么波斯猫不快乐呢?

  2.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非常——(老师引读第11节)

  a波斯猫夹着尾巴,什么叫“夹”?请你用两个手指把铅笔夹住。

  b它边走边叹气,做个“叹气”的动作。(边做边读后面的句子)

  4.看到它这样子,你会对波斯猫说什么?选择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波斯猫呀,我想对你说……

  波斯猫, 快过来,听我告诉你……

  说明:

  这里的两个生字主要是通过学生动作演示来认识它,通过这样的手段染个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课文内容,结合板书提示,选择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在学生说话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表达意思要清楚,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开想象,拓展练*

  1.听了你们的话,波斯猫决定用自己的劳动去寻找真正的快乐。他最后会找到快乐吗?

  2.续编故事

  3.写字指导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学*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但在说话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用多种形式交流,让学生之间也有一个互动的过程。

  这里要写的四个字,三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一个是独体字,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各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认真规范地书写每个字。

  附板书

  19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 一口一口 衔泥造窝

  蜜蜂 千千万万 采蜜酿蜜

  小花猫 整夜整夜 捕捉老鼠

  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快乐

  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c、设计板书,如: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 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第二课时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燕子说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捉害虫保卫庄稼是快乐的,波斯猫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快乐,波斯猫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养成爱劳动的*惯。

  (三)教学重点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1.理解燕子、蜜蜂、青蛙的话,体会享受劳动成果时的快乐心情。

  2.理解波斯猫不快乐的原因。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词语卡片、制作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图片。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以读为主,通过学生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方式的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

  3.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机会,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自学感悟分享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波斯猫图片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课件猫),说一说画上是什么动物?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波斯猫:它是猫中的贵族,聪明敏捷,喜欢安静,叫声尖细柔美,爱撒娇,天生一副娇生惯养的姿态,它的眼睛一只是蓝色,一只眼睛是绿色。喜欢猫的人们都喜欢养它。看一看它的表情,它快乐吗?

  2.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板书: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3.齐读课题。提出不懂的问题:它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呢?它都去请教谁了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字词,积累词语。

  (1)认读生字卡片,扩词、强调字形。

  师:生字宝宝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躲在生字卡片上,它要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能把它们认出来?出示生字卡片。

  A.认读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B.扩词说话。

  (2)积累词语

  师:生字宝宝夸奖同学们聪明,它出了难题考考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词语:软绵绵,忙忙碌碌,千千万万,)谁能说几个这样的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去问了哪些小动物?结果是什么呢!

  A.学生自由读书

  B.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练*用:“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它去问的小动物有,有,还有。”结果它还是。(教师随机板书燕子、蜜蜂、青蛙)

  2.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是什么?

  A.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用“﹏﹏”画出波斯猫的话。(出示学*方法: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用“﹏﹏”画出波斯猫的话。)

  B.同桌交流反馈。同桌两人轮流读一句给对方听一听,看看你俩的意见一致吗?

  3.通过读课文,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波斯猫找不到快乐,于是去请教燕子、蜜蜂、青蛙,但还是没有找到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快乐吗?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交流)教师说出自己的快乐,和大家一同分享。

  设计意图:教师说出自己的快乐,目的是拉*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节课的学*,同时消除同学们因为那么多听课老师而带来的紧张心理。

  2.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名字叫《劳动最光荣》(放视频音乐)请大家认真倾听。

  瞧!它们多么快乐呀,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是这只不愁吃不愁穿的波斯猫却从来不知道快乐的滋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来学*11课,齐读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同学们愿意帮波斯猫找到快乐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二课时引课时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他们从歌声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为后文学*打下了情感基础,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3.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些生字词语,瞧!这节课他们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还认识吗?(大屏幕出示词语:软绵绵、蜜糖、青蛙、衔泥等词语,开火车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4.我们还画出了波斯猫请教了哪些动物?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把燕子、蜜蜂、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评价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我们收获了知识,感觉心里很快乐。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够再接再厉,收获的更多,并且更快乐。

  二、品读感悟,体会“劳动创造快乐”。

  (一)学*2-3自然段。

  1.学*燕子的话

  (1)指名学生读燕子的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燕子的快乐是什么?它为什么觉得快乐?

  (指名交流,板书衍泥造窝)

  (2)教师范读燕子的话,学生体会: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燕子很辛苦)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一口一口)(教师将做好的词卡“一口一口”贴在黑板上,用彩色笔打上重点符号,请同学们拿出笔也标上重音符号。)还能从哪个词体会出燕子的辛苦呢?(天天、飞来飞去)

  (3)是啊,燕子一口一口衔泥多辛苦,但燕子却觉得很快乐,谁能想象燕子造好了温暖的窝,带着它的孩子们睡在里面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让大家都来分享燕子的快乐。(指名读)

  (4)练*有感情朗读燕子的话,师引读:燕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它快乐的说:“”。(齐读)

  2.学*波斯猫的话

  (1)请同学们读波斯猫的话。

  (2)你能想象现在的波斯猫心里是怎么想的吗?(瞧不起燕子的衔泥造窝,得意、自满)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3)能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齐读等多种形式。

  (4)同桌分角色读。

  3.总结学*这段课文的学*方法:这几段我们在学*上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读、思、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学*,大家已经把文章的重点分析出来了,现在引导总结出学*方法,为下面的学*指明方向,使同学们养成在学*中不断总结学*方法的好*惯。

  (二)小组交流学*4-6自然段。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燕子快乐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在小组内读一读蜜蜂的话。小组内交流体会:蜜蜂的快乐是什么?它为什么快乐?波斯猫又是怎么认为的?请大家用朗读表达出来。

  (1)学生在小组内读书,交流。

  (2)汇报交流(板书:采花酿蜜)(由一人读蜜蜂的话,说说蜜蜂的快乐是什么?它为什么快乐?再谈感受: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蜜蜂采蜜很勤劳)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千千万万)(把“千千万万”贴到黑板上,打上重音符号,请同学们也标上。)

  (3)指名部分同学读:

  师:蜜蜂往返飞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的花粉才能酿一滴蜂蜜,它多么不容易但它却又是快乐的!请喜欢勤劳的蜜蜂的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4)指导分角色朗读:面对勤劳的蜜蜂波斯猫又是怎么认为的?请小组用朗读表达展示。要读出感叹句的语气:用瞧不起,轻蔑的语气读。

  A.齐读波斯猫的话;B.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三)自学7-9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反馈交流。(板书:捉害虫保庄稼)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青蛙和波斯猫的不同的态度。

  (4)指名读青蛙的话。要用肯定的语气读,表达出心中的自豪和喜悦。

  (5)波斯猫对青蛙的回答满意吗?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波斯猫的话?(指名读)要读出波斯猫的轻蔑心里,及对青蛙的回答很不满的态度。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1.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呢?请同学们想想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结合图片,想象波斯猫在主人家是怎样生活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把你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说出来。

  2.学生看完交流反馈。

  3.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波斯猫?它为什么不快乐呢?(自由回答)

  4.所以说课文中的波斯猫最后找到快乐了吗?

  (1)齐读最后一段

  (2)波斯猫找不到快乐苦闷极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找到快乐?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学*小伙伴,先在小组里说话,等会说给大家听。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指名反馈。

  五、谈谈收获,明白道理。

  学*本课,同学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才能找到快乐,还能从帮助别人中找到快乐,我们不能学波斯猫那么懒惰,不劳而获,要做燕子、蜜蜂、青蛙那样的勤劳的好孩子。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把自己身边快乐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3.续编故事:找到了快乐的波斯猫。

  板书设计:

  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一口一口衔泥造窝

  蜜蜂千千万万采花酿蜜}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蹦来蹦去捉虫保庄稼

  板书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语的呈现,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整个板书简单、大方,让人一目了然,有实用性。告诉我们要学勤劳的燕子、蜜蜂、青蛙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快乐。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6)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 ü →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ü → ju

  q — ü → qu

  x — ü →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天、夜晚的大海);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六条小船内装着各种贝壳,海洋动物的图片,后面附有海底小秘密、成语串、诗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猜谜: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

  风起掀浪花。

  你们猜是什么?

  生:我猜是大海。

  生:我觉得是大海。

  2、板帖:

  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

  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简介大海。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见过大海,海水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见过大海里有浪花,海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

  (点击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师生:hi,大海,你好!good morning,大海!

  5、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着。

  生:海面上波浪很大,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师: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生:渔船里装满了鱼虾和海带。

  6、小结,过渡:

  师:哦,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贴:睡了

  7、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8、(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谁来说说?

  生:大海睡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还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浪声。

  过渡: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风儿浪儿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师: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深夜里,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生:我觉得很*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读第一句

  师: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生: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齐读

  (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可和小组伙伴交流。

  生: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生: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

  (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水声音。

  师: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板贴: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多么安宁,多么温柔阿!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

  生:读句子

  师:声音柔柔的,你读得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生:齐读。

  师小结: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师:这首小诗美吗?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师: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师: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表演背诗:啊!美丽的小诗没了,去哪儿了呢?哦!肯定都到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它背出来。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4、练*背诵全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小组的伙伴试着互相背背吧!

  生:小组试背

  师:谁第一个来背

  生:练背(点击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想试一试!

  生:试背

  师: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师:刚才,我还在沙滩上悄悄地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生:每人挑选礼物,开始朗读课文后的秘密。

  师:小朋友,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生:我拿到的是一只小海龟。

  师:小海龟悄悄地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

  生:风*浪静,一望无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师:噢,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

  师:你们是拿到了什么呢?

  生:读章鱼背后的诗歌。

  师: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师: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生:大海妈妈再见!

  师:嘘!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四、课文延伸

  1、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静静地看(出示清晨海浪图。)

  2、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自己先托着下巴想想。

  3、交流。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

  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走*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

  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

  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

  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

  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小朋友,看看图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相机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

  “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

  (3)揭示课题

  小草郁郁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边流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知道了。《小河与青草》。(板书:与)

  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齐读课题

  (4)小河与小草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

  小 河 青 草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小草呢?

  2、读一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齐读)

  3、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真棒,谁愿意来填一填这两个空呢?

  ()()的小河()()的小草

  4、指导朗读

  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小河与青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的`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现在你们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这句话说好吗?[指名]

  2、老师听出来了,小草是在夸小河呢,怎么夸他的呢?(学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清到什么程度?(能一眼看到底)你们看到水底的什么啦?(小鱼、石子、泥、水草……)[课件出示]

  3、这么清的河水谁再来夸夸? ——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4、听了你们的夸奖,小草有没有骄傲呢?(没有)

  是呀,小草不但没有骄傲,还很谦虚呢!它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5、你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呢?

  6、现在老师是河岸上的小草,你们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来紧紧抱住泥土,是这样吗?(老师演示)

  7、小草为什么要紧紧抱住泥土呢?[指名](为了小河的清澈)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8、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

  9、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谢谢小草,谁学着小河来谢谢小草呢?(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佩带头饰)

  (三)学*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小草怎么说?

  3、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⑶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⑷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⑸愿意做小草的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小河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4、让我们把两次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四)学*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3、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训练(表演)

  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指名上台表演。

  (六)小结

  1、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它们一样谦虚,要学会互相感谢、互相帮助,与同学和睦相处。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感谢(),是因为()。

  2、让我们拿好手中的课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遍课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天、夜晚的大海);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六条小船内装着各种贝壳,海洋动物的图片,后面附有海底小秘密、成语串、诗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猜谜: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

  风起掀浪花。

  你们猜是什么?

  生:我猜是大海。

  生:我觉得是大海。

  2、板帖:

  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

  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简介大海。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见过大海,海水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见过大海里有浪花,海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

  (点击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师生:hi,大海,你好!good morning,大海!

  5、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着。

  生:海面上波浪很大,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师: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生:渔船里装满了鱼虾和海带。

  6、小结,过渡:

  师:哦,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贴:睡了

  7、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8、(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谁来说说?

  生:大海睡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还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浪声。

  过渡: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风儿浪儿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师: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深夜里,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生:我觉得很*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读第一句

  师: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生: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齐读

  (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可和小组伙伴交流。

  生: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生: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

  (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水声音。

  师: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板贴: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多么安宁,多么温柔阿!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

  生:读句子

  师:声音柔柔的,你读得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生:齐读。

  师小结: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师:这首小诗美吗?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师: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师: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表演背诗:啊!美丽的小诗没了,去哪儿了呢?哦!肯定都到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它背出来。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4、练*背诵全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小组的伙伴试着互相背背吧!

  生:小组试背

  师:谁第一个来背

  生:练背(点击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想试一试!

  生:试背

  师: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师:刚才,我还在沙滩上悄悄地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生:每人挑选礼物,开始朗读课文后的秘密。

  师:小朋友,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生:我拿到的是一只小海龟。

  师:小海龟悄悄地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

  生:风*浪静,一望无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师:噢,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

  师:你们是拿到了什么呢?

  生:读章鱼背后的诗歌。

  师: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师: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生:大海妈妈再见!

  师:嘘!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四、课文延伸

  1、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静静地看(出示清晨海浪图。)

  2、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自己先托着下巴想想。

  3、交流。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三、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 入学教育a o e I u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复*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复*二,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复*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8周(10月17日-23日) 复*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 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 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 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 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 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 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 我多想去看看,雨点**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 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 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 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期终考试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 ü →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ü → ju

  q — ü → qu

  x — ü →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小朋友,看看图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相机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

  “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

  (3)揭示课题

  小草郁郁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边流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知道了。《小河与青草》。(板书:与)

  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齐读课题

  (4)小河与小草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

  小 河 青 草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小草呢?

  2、读一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齐读)

  3、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真棒,谁愿意来填一填这两个空呢?

  ()()的小河()()的小草

  4、指导朗读

  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小河与青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的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现在你们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这句话说好吗?[指名]

  2、老师听出来了,小草是在夸小河呢,怎么夸他的呢?(学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清到什么程度?(能一眼看到底)你们看到水底的什么啦?(小鱼、石子、泥、水草……)[课件出示]

  3、这么清的河水谁再来夸夸? ——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4、听了你们的夸奖,小草有没有骄傲呢?(没有)

  是呀,小草不但没有骄傲,还很谦虚呢!它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5、你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呢?

  6、现在老师是河岸上的小草,你们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来紧紧抱住泥土,是这样吗?(老师演示)

  7、小草为什么要紧紧抱住泥土呢?[指名](为了小河的清澈)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8、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

  9、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谢谢小草,谁学着小河来谢谢小草呢?(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佩带头饰)

  (三)学*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小草怎么说?

  3、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⑶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⑷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⑸愿意做小草的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小河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4、让我们把两次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四)学*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3、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训练(表演)

  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指名上台表演。

  (六)小结

  1、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它们一样谦虚,要学会互相感谢、互相帮助,与同学和睦相处。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感谢(),是因为()。

  2、让我们拿好手中的课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遍课文。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7)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的由来。

  2、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比较、联想,并灵活运用。

  3、理解“议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提示找出有关小节,懂得一小节中的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教具准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合集十篇(扩展8)

——称象的教案合集5篇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曹冲,*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2) de( ) (3) dei(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 (2)把弯由的伸开( )

  (3)爽快( ) (4)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 (2)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 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一、复*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管──官(官员)槽──曹(姓曹)

  你──称(称象)*──秤(大秤)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板书设计:

  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

  二、学*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