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3个词语。

  2.练*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3个词语。

  2.练*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吧!

  2.出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在干什么?

  3.相关链接: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盛、铺。

  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忘:上小下大,第一笔点和“心”的第三笔都在竖中线上。

  泼:“氵”最后一笔要上提,右部“发”的捺舒展。

  度:“广”舒展大方,“廿”扁宽,“又”捺舒展。

  龙:第二笔撇要舒展,右上的点不要太大。

  炮:左窄右宽,第一笔点和第七笔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相机指导:

  (1)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要用高兴、激动的语气来读。

  (2)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语调欢快,语速稍快,读出欢乐的气氛。

  五、本课小结

  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1961年,傣族人民和***共同度过了一个幸福而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复*导入:摘苹果:巩固生字识记。

  2.想一想: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核心问题)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串珠问题1)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一年一度:一年举行一次。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

  2.为什么傣族人民在这次泼水节中特别高兴?表现了什么?(串珠问题2)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高兴:因为***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敬爱”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的尊敬和爱戴。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是如何欢迎***的?(串珠问题3)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从“四面八方”可以体会到来的人特别多;从“赶”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特别的激动和兴奋。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这是一个比喻句,用“鲜红的地毯”来比喻撒满凤凰花的'地面,表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4.***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的打扮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的*易*人和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5.照样子,填一填:练*词语搭配。

  6.***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串珠问题4)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7.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思想感情。“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8.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

  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傣族人民感受到了***和国家对自己深切的关怀,所以说是难忘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小结: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上坡路和下坡路》,感受*****高超的讲话艺术。

  六、作业布置

  ***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请学*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读识字

  1、抓“特务”: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

  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

  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看图发现导入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所查资料,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

  (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⑴ 自读自悟。

  ⑵ 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⑶ 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⑷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⑴ 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⑵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3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

  1、按自学四步骤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祝、福)(度、康)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

  泼水节傣族人民敲鼓度过龙船驶过

  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

  (教学多音字:铺、盛)

  ⑷认读长句。

  ①***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受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忘、度、龙、炮、泼、穿、向、令”。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4

  一、本时段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内容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敬爱的***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二、本时段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者特征分析(说明学*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准备(学*起点),以及学生的学*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的思想很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五、本时段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2、如何使学生走****,走进傣族,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六、本时段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解题激趣,营造氛围。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惯。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模块;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第四模块;总结课文

  七、本时段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在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是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文章润涵的感情。

  八、本时难忘的泼水节

  爱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段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能和**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阅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学会体会文章感情的读书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⒉学生准备:了解*的生*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

  (课件出示傣族竹楼、服饰、泼水节、孔雀舞、凤凰花等图片,并配上葫芦丝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

  课件播放至最后一张“凤凰花”图片停住,问:这是什么花“?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美了。

  指导读词语。

  2.每年4月,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相机简介泼水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出答案。

  (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这次泼水节特别难忘)

  2.了解*。

  你对*有哪些了解?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是新*的第一任*,他在世时深受人民爱戴,是人民的好*,虽然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

  教师小结:1961年,*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远万里从北京先乘坐飞机,再改乘汽车,又渡船过江来到云南的一个小城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3.这次泼水节又难忘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泼水节难忘在哪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走进课文,精读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1.出示第三自然段。

  那天,泼水节场面怎样?先自由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

  (1)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4)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重点词“四面八方、赶”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想见到*的急切、高兴的心情。后面三句,让学生体会场面的盛大、热烈及人们兴奋、喜悦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听到了:

  人们的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指导朗读。

  小结:傣族人民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人们此时心情好激动,好兴奋呀!这场面,这情景,傣族人民一辈子也忘不了。板书:景难忘。

  最后齐读“人们欢呼着:“*来了!”

  3.*很快就来到人群中,课本还配了一幅彩图呢!

  你能认出哪是*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引导学生看*的外貌,“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

  站在人群中的*,从穿着打扮来看,你觉得*像一位。(傣族老爷爷)

  从“笑容满面”中,你觉得*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

  朗读时我们应重点读好哪个词语?

  你来读一读,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就是这样*易*人,是这样亲切,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人们脑海中。板书:人难忘。

  4.开始泼水了,想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互相泼水的吗?

  播放泼水节动感课件。

  教师小结:傣族人有这样一种说法,谁身上的水多,谁就是最幸福的人,*和傣族人民怎样泼水的?

  (1)指名读。交流:怎样泼水的?(学生表演)

  (2)*就是这样和傣族人民泼泼洒洒的,*向人们泼洒的是什么?(祝福)

  猜猜*向大家祝福什么?(师生表演)

  他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会说:

  他看到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会说:

  他看到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他会说:

  他看到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他会说:

  收到了满满的祝福,傣族人民此时心情怎样?(板书:幸福)

  怎样才能把这种幸福感读出来呢?指名交流。(提醒学生自己归纳出:语速要慢,抓住重点词“泼呀、洒呀、笑哇、跳哇,那么开心”来读)

  你来试一试,指导朗读。

  小结:泼水中,分不清哪是*,哪是人民,*就是这样与人民心连心的。*和人民之间的这份情意傣族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板书:情难忘。

  5.回归难忘。

  (1)这次泼水节,傣族人民因为幸福而难忘,而难忘的就是幸福的,让我们记住这次泼水节,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2)出示7.8自然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别看只有一句话,但情感却是丰富的。

  指名学生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重读“幸福、难忘”,第二句比第一句读得要更慢些,把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地感觉读出来。)

  教师也可范读。

  齐读。(情感达到高潮)

  四、总结全文。

  难忘的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学生回味品读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来了,老师相机板书:*)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终于来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来了)。

  3、学*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来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易*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祝福人民,人民祝福*,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四、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亲临部队驻地,*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1961年*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无限想象空间,拉*文本与孩子们的距离。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二、抓住“欢迎”和“泼水”两个教学点,“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在人民欢迎*的场面中,在*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了解*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是怎样打扮的?*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的*易*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祝愿什么?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向*祝愿,人民和*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9难忘的泼水节

  特别高兴

  欢迎*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探索,成为学*的小主人。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和*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在班级进行*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

  齐读,最后剩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当*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来了!”

  过渡:是啊,*来了!你看——

  (4)学*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他们会祝福*——……,还会祝福*——……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板书:*)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4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和*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

  ⑴ 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⑵ 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⑶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读中识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

  ⑴ 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 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交流学*

  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的故事。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使学生对**及他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傣族人民和*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并说说自己对所划内容的理解:

  教师相应指导:

  ⑴ 第三段:通过引导学生对“四面八方、敲起、撒满、驶过”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⑵ 第四段:引导学生观察*的服装、表情;想象,体验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特别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第五段:引导学生想象朗读,体会*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热烈场面。

  5、教师范读第六、七、八段,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练*有感情地朗读。

  6、小结: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7、指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扩展延伸

  1、学生互相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2、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学会体会文章感情的读书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⒉学生准备:了解*的生*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

  (课件出示傣族竹楼、服饰、泼水节、孔雀舞、凤凰花等图片,并配上葫芦丝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

  课件播放至最后一张“凤凰花”图片停住,问:这是什么花“?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美了。

  指导读词语。

  2.每年4月,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相机简介泼水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出答案。

  (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这次泼水节特别难忘)

  2.了解*。

  你对*有哪些了解?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是新*的第一任*,他在世时深受人民爱戴,是人民的好*,虽然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

  教师小结:1961年,*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远万里从北京先乘坐飞机,再改乘汽车,又渡船过江来到云南的一个小城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3.这次泼水节又难忘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泼水节难忘在哪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走进课文,精读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1.出示第三自然段。

  那天,泼水节场面怎样?先自由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

  (1)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4)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重点词“四面八方、赶”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想见到*的急切、高兴的心情。后面三句,让学生体会场面的盛大、热烈及人们兴奋、喜悦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听到了:

  人们的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指导朗读。

  小结:傣族人民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人们此时心情好激动,好兴奋呀!这场面,这情景,傣族人民一辈子也忘不了。板书:景难忘。

  最后齐读“人们欢呼着:“*来了!”

  3.*很快就来到人群中,课本还配了一幅彩图呢!

  你能认出哪是*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引导学生看*的外貌,“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

  站在人群中的*,从穿着打扮来看,你觉得*像一位。(傣族老爷爷)

  从“笑容满面”中,你觉得*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

  朗读时我们应重点读好哪个词语?

  你来读一读,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就是这样*易*人,是这样亲切,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人们脑海中。板书:人难忘。

  4.开始泼水了,想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互相泼水的吗?

  播放泼水节动感课件。

  教师小结:傣族人有这样一种说法,谁身上的水多,谁就是最幸福的人,*和傣族人民怎样泼水的?

  (1)指名读。交流:怎样泼水的?(学生表演)

  (2)*就是这样和傣族人民泼泼洒洒的,*向人们泼洒的是什么?(祝福)

  猜猜*向大家祝福什么?(师生表演)

  他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会说:

  他看到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会说:

  他看到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他会说:

  他看到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他会说:

  收到了满满的祝福,傣族人民此时心情怎样?(板书:幸福)

  怎样才能把这种幸福感读出来呢?指名交流。(提醒学生自己归纳出:语速要慢,抓住重点词“泼呀、洒呀、笑哇、跳哇,那么开心”来读)

  你来试一试,指导朗读。

  小结:泼水中,分不清哪是*,哪是人民,*就是这样与人民心连心的。*和人民之间的这份情意傣族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板书:情难忘。

  5.回归难忘。

  (1)这次泼水节,傣族人民因为幸福而难忘,而难忘的就是幸福的,让我们记住这次泼水节,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2)出示7.8自然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别看只有一句话,但情感却是丰富的。

  指名学生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重读“幸福、难忘”,第二句比第一句读得要更慢些,把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地感觉读出来。)

  教师也可范读。

  齐读。(情感达到高潮)

  四、总结全文。

  难忘的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学生回味品读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6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和*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

  ⑴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⑵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⑶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读中识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

  ⑴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交流学*

  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的故事。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使学生对**及他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傣族人民和*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并说说自己对所划内容的理解:

  教师相应指导:

  ⑴第三段:通过引导学生对“四面八方、敲起、撒满、驶过”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⑵第四段:引导学生观察*的服装、表情;想象,体验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特别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第五段:引导学生想象朗读,体会*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热烈场面。

  5、教师范读第六、七、八段,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练*有感情地朗读。

  6、小结: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7、指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扩展延伸

  1、学生互相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2、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2)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了解*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是怎样打扮的?*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的*易*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祝愿什么?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向*祝愿,人民和*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9难忘的泼水节

  特别高兴

  欢迎*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探索,成为学*的小主人。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和*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在班级进行*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

  齐读,最后剩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当*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来了!”

  过渡:是啊,*来了!你看——

  (4)学*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他们会祝福*——……,还会祝福*——……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板书:*)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俗。

  2、图片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读课题。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把课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

  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

  *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

  猜字谜、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积极性,增强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读──齐读。

  五、学*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来了!

  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练*

  1、填量词:

  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花瓣 一( )象脚鼓

  2、 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七、写字

  学*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⑴ 都是半包围结构。

  ⑵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⑶ 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3、交流:

  ⑴ *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② 想像*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① *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②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

  ③ 练*说话:

  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拓宽学生思路;当你写字时,当你画画时,当你出去游玩时,当妈妈带着你去拜年时,你或谁是怎样做的。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的*易*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三、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

  练*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四、实践

  1、查找、搜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五、写字

  练*书写其他六个字:

  1、 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 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我采取了让学生在读中思考的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在边读中边开动了脑筋,并提出了关于课文内容的、关于课文中词语运用的一些相关问题。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关于课文语言运用的问题比如:课文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为什么不能说火红的地毯而用 鲜红的地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既可以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作者写作的用意,达到自己学懂、学会的目的又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敏感性,让他们在朗读中,品味中懂得怎样使所运用精妙的语言。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3

  总教学目的:

  1、学会“历、度、敬、赶、驶、串、祝、贵、闭”9个字,会认“凤、凰、族、瓣、毯、载、康、寿、盛、碗”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课时:1、学*生字,会读、会写。

  2、学*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1、复*生字

  2、学*课文3至8自然段。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复*生字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深情的齐读课题

  2、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复*生字

  出示①泼水节、傣族、*、凤凰花、咖啡、衣襟、柏树(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出示:敲 、踩、 端、 蘸、 泼、洒(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③敲 ( )踩( ) 端( )蘸( ) 泼( )洒( )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惯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5、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录像)2、学生畅所欲言:“泼水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1961年4月,**来到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那一年的泼水节,那是傣族儿女难以忘怀的日子,让我们跟着时光老人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傣族儿女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

  7、出示;“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指导朗读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难忘的一天,去感受一回那幸福的时刻。

  二、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三自然段

  当傣族人民知道*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用哪些方式来迎接*的?

  1、自由说

  2、出示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2、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鲜红的地毯。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4、人们欢呼着:“*来了!”)

  3、指名读欢呼一句(*来了!)问:就你一个人在欢呼!(很多人)

  指导读:欢呼话语。评价?(高兴、激动)(全班起立尽情的欢呼一次)

  4、课文中还有哪个句子告诉我们人很多?①出示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②四面八方:说明人们是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说明人们的心情很急切。)

  ③指导朗读

  5、在这个迎接的场面上,除了人多,还有什么多?(花多)、船多、花炮多

  ①出示句子: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鲜红的地毯。

  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瓣比做红地毯。)

  ③指导读,读出花的美和多

  6、出示句子: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比较“一条、一条条”“一串、一串串”

  ②一条条、一串串连起来读

  ③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结合生活实际说)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

  7、小结:*的到来,使整个城市沸腾了起来,傣族人民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用凤凰花花瓣铺成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傣族人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激动)

  8、齐读第3自然段。

  “让我们带着这份兴奋激动得心情,再一次深情的欢迎**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的脸上最高兴!谁的欢呼最动听!”

  三、学*课文第4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四段,过渡语:“*来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自由读课文,指名来介绍介绍我们的**?”

  2、请生介绍*。

  3、评价过渡:“*的穿着、神态都说的很好!那看看这幅图,谁是**呀!”

  4、出示课文插图。*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和傣族人民在干什么?看着*的这身打扮,看着他满脸笑容的来到人群中,还和大家一起跳傣族舞。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

  5、是呀,能和*一起跳舞,傣族人民感到多幸福呀?带着这份幸福齐读第4自然段

  四、学*课文的第5自然段。

  1、过渡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

  2、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泼水的句子。”

  3、指名读,找动词。“那这里面哪些词是描写*泼水时的动作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两句话用 标出来。”

  4、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同时做连个动作,你能仿着说吗?( )一手( ),一手( ),( )。

  5、 “*不光用行动来祝福傣族人民,他还有许多话儿祝福傣族人民呢?”

  老师扮演角色进行语言实践:①假如;现在我是一位参加泼水节的老奶奶了,你是*,你会怎么祝福我呢?②现在我是一位小伙子了,*你会怎么祝福我呢?③现在我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你会怎么祝福我呢?

  *还会把水洒向谁呢?

  出示:*把水洒向__,*祝__。

  6、总结过度:是呀,此时此刻,傣族男女老少都收到了*的祝福!”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7、孩子们,那傣族人民又向*祝福什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说吗/

  出示句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__。

  8、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祝福,一起来读读5、6两段。(男生读描写*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的句子、第六段齐读)

  五、激qing升华 总结课文

  1、你现在就在参加泼水节,你会把水洒向谁?祝福他什么?写下来。

  交流;站起来,把你的祝福大声地告诉大家,大声读出来。

  2、得到别人的祝福那是多么令人感到快乐事,能和*一起过泼水节,听到*的祝福那更是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祝福的水、快乐的水,它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安,快乐幸福!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幸福,带着我们的欢乐和傣族人民一起记住这个难忘的泼水节1961年的泼水节!” 齐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走进*,感悟*爱民之心,以及了解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意义。因为这些事迹离学生生活较远,出于这点,我在第一课时就借助图片、录像充分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以及*的生*事迹。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发展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从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出发,利用赏读课文、欣赏泼水节感人场面、想象说话,情境对话等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个体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2、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 “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的可亲。打好了感情基调,在学到*为人们祝福那一段的时候“*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我突然角色一变,佝偻着腰背,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现在我是一位参加泼水节的老奶奶了,你是*,你会怎么祝福我呢?”学生们都被老师精彩的表演逗乐了,不久,一支支小手举起来了。只见一个小男孩边说边做动作:“我一手端着┄┄一手拿着┄┄,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后面的学生也迫不及待,有的说:“我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有的说:“我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我频频向孩子们点头致谢,接着她又摇身一变:“孩子们,现在我是一位小伙子了,你会怎么祝福我呢?”孩子们又笑了,有的说:“我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快乐。”一位小女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祝你找到一个好媳妇。”幽默的话语引得在场的老师、学生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老师又变了,很童趣地说道:“现在我是一位小姑娘了,你会怎么祝福我呢?”小手又纷纷举起来了,有的说:“我祝你学*进步,天天向上。”有的说:“我祝你天天开心快乐。”孩子们有道不尽的祝福,我及时引导:“是啊,无论男女老少都收到了*的祝福!”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对人民的爱,这次泼水节是多么令人难忘啊,从而紧扣了课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使学生明白了要学会为别人祝福,从而也感受到了*对人民深沉的爱。这就是说,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把知识、能力、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课无完课,本人这次的教学课堂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虽然教学重难点得以落实,但文本的解读的切入点是否更应该合理一些,如不该把重心放在迎接的场面上,而是放在*的动作和神态语言中感悟更合理;在课堂中,老师该如何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而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点评]

  一:关注学生发展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吴老师从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出发,利用赏读课文、欣赏泼水节感人场面、想象说话,情境对话等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个体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二、关注语感形成意识。

  (一)着力语言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优质的语文教学,总能扣住文本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语言知识,将语言的实践提升,自然无痕地落实在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生成语感。如吴老师在教学“欢呼”一句的教学,体现了对学生语感培养的'关注。学生对*的热爱也在无痕的引导中明白,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言加以运用,得到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良好的语感自然就得以生成。

  (二)激活体验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二年级学生学*规范化的语言,体验是最好的方法。吴老师在“扮演角色进行语言实践”时,就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角色体验情境,将学生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才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三)注重朗读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感,理解课文内涵,最重要手段之一。这节课中吴老师也是十分注意学生的朗读,如:最后三句话的教学,体现了强烈的语文意识。课堂中。还有很多的个别读,集体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课堂上是书声琅琅。学生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读中体验,读中内化了文本。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4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了解*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是怎样打扮的?*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的*易*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祝愿什么?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向*祝愿,人民和*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9难忘的泼水节

  特别高兴

  欢迎*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探索,成为学*的小主人。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和*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在班级进行*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

  齐读,最后剩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当*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来了!”

  过渡:是啊,*来了!你看——

  (4)学*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他们会祝福*——……,还会祝福*——……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板书:*)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1961年*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的形式说*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易*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爱人民,人民爱*,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3)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节日,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描写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体会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难点: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孩子们,咱们的祖国山清水秀,地大物博,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它就是西双版纳。(出示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这里居住着勤劳善良的傣族人民。瞧!他们正在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泼水节

  2.教学“泼”。读准字音“pō”,谁来教教老师怎样才能把“泼”字写漂亮?(左窄右宽)怎么记这个字?(氵+发,还可以结合儿歌:水泼头发 泼泼泼)

  3.视频欣赏《欢乐的泼水节》,说说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怎样的泼水节?(难忘、愉快、高兴……)

  师:是呀,小朋友说得都不错,课文就以“欢乐的泼水节”为题(补充板书课题,读题) 你想亲自体验一下这欢乐的泼水节吗?就请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读。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意 味 幸 福 泼水节 吉祥如意 不肯离去

  水 瓢 傣 族 凤凰花 湿淋淋 西双版纳

  唱 歌 跳 舞 放烟花 提着桶 端着盆

  (1)自读生字词。

  (2)分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行:提醒学生注意 “幸”:读后鼻音,不能跟“辛”混淆。

  第二行:“瓢”:piáo。结合字形了解字义。(出示水瓢图片);“凤凰”注意声母的区别。“淋”:读前鼻音。

  第三行:注意动词的用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写字、跳绳、放牛、排球……)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法和停顿。)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自由读全文。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泼水节”前为什么加“欢乐的”的吗?

  2.读读相关的句子。

  四、学*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3.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抓住“迎”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

  4.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互、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幸”:第三笔横要长,与“辛”要区别开,可以用儿歌记忆: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短辛苦,长幸福。“祥”的部首:礻字旁。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激趣导入

  1.听写词语:

  幸福 吉祥 香水 泼水节 吉祥如意

  互相 意味 象征 赛龙舟 不肯离去

  师生纠错订正。

  2.回顾旧知:孩子们,你们知道泼水节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人过的吗?

  过渡:泼水节这一天终于到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度这个快乐的节日呢?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

  2.读后讨论:

  (1)人们为泼水节做了些什么准备?

  (2)清水里滴了香水,撒上了花瓣,一定有特别的含义。老师也想读其中的两句,请同学们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小评委。

  师读。(故意丢掉“早早”和“早已”两个词。)

  读后交流:老师读得好不好?为什么?“早早”和“早已”两个词能去掉吗?

  师:是啊,这两个词把人们喜欢过泼水节,想过泼水节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了,读的时候应该加重语气。自己读一读,试一试。

  生各自练读。指名读。

  3.出示课件(泼水节录像)。欢乐的时刻终于到了,那底是什么样的场面呢?人们的心情怎样?请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4)

——《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姜主任告诉我星期三有人到校听我讲课,一接到通知,我就开始思索到底是上《难忘的泼水节》还是上《北京亮起来了》。

  看了半天,觉得还是讲《北京亮起来了》了吧,《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发生在1961年,这泼水节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

  可是,在我真正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们学得兴味盎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根本没有的凤凰花和象脚鼓,在网上搜了图片,做好课件,这样刚上课时的图片新奇感深深吸引了学生,课堂上边学边放,惊呼声一片。

  二是利用书上的插图,通过*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体味*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三是播放少数民族过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

  就这样我利用课件巧妙地拉*了时空距离,学生读得富有感情,让这篇本以为上不好的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知道“人民的*和人民心连心,*是人民的好*”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

  一、教学效果: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不体现了傣族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二、成功之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让学生自读为主,在此环节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提问题。小组合作给学生快乐的学*体验。在学*生字的时候,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换部首、编顺口溜、编故事、猜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学生自己想的,所以有趣,记忆也很深刻。

  三、不足之处:*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

  四、改进措施:让学生阅读课辅资料,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的生*,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体会傣族人民为欢迎*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去感受人们对*的无限的崇敬。然后,从*的穿着可以看到*和人民挨得那么*,从而感受*伟大而*易*人。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的可亲。

  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洁,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姜主任告诉我星期三有人到校听我讲课,一接到通知,我就开始思索到底是上《难忘的泼水节》还是上《北京亮起来了》。

  看了半天,觉得还是讲《北京亮起来了》了吧,《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发生在1961年,这泼水节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

  可是,在我真正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们学得兴味盎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根本没有的凤凰花和象脚鼓,在网上搜了图片,做好课件,这样刚上课时的图片新奇感深深吸引了学生,课堂上边学边放,惊呼声一片。

  二是利用书上的插图,通过*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体味*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三是播放少数民族过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

  就这样我利用课件巧妙地拉*了时空距离,学生读得富有感情,让这篇本以为上不好的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本篇课文,第一次感受到孩子们想主动获取知识,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本节课老师和学生都特别开心。

  这篇课文我直接出示课题,先板书“泼水节”,叫学生说说自己对它的了解,孩子兴趣很高,说的比较好,然后我就直接指导写“泼”。写完“泼”,我就把完整的课题补充完整,这时叫学生质疑,学生问题提的到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走进课文。学生自己主动的自由读课文思考,读完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而且回答的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没有举手的,此时学生都看着老师,他们想从老师那里了解这个人物。老师看到他们有主动学*的欲望,请看大屏幕,老师简介*,此刻学生听的可认真呢!

  本节课我打乱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学生了解了*后,人们为了欢迎*,他们都做了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找到后叫学生看画面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怎样读才能感受出人们对*的欢迎呢?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效果可好呢。

  看图看*的服饰,再叫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画出了,学生动作快,找的准,读的好。

  本节课在落实课题时,学生在读*与人民泼水时,感受到他们互相祝福时,在此我叫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句子,*泼水时泼到老人他会祝福老年人——————泼到年轻人他会祝福———————泼到孩子们他会祝福————————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补充内容非常好,说的内容非常广泛,效果好。于是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写话训练。此刻如果*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过泼水节,你会怎样做?*会怎样做呢?

  今后我会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兴趣,使每个孩子都喜欢学*语文。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19xx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并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学案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你了解泼水节吗?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⑵.我们一年一度的节日是哪个节日?(春节)我们都做些什么事?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5)

——泼水节的日记范文10份

  一提到傣族泼水节,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大家脑海中映出来的,一定是捧着一盆清澈透底的水,轻轻地向别人泼去,这一泼,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幸福、安康与吉祥。

  在云南,泼水节是一个对傣族来说很重要的节日,在傣语中叫做“桑康比迈”,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泼水节一般进行三至四天,第一天是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节日活动。第二天是空日,不属于旧年也不属于新年,是新旧交替之间的日子,这一天人们可以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是傣历的元旦,这一天最为热闹举行各种传统活动。

  泼水节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傣族人民便开始互相泼水,只见一群群少男少女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水,这水,代表吉祥,代表幸福,代表快乐,人们可以尽情地泼,大街上笑声朗朗......

  泼水节,人们赛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至于泼水节的由来,相传:从前在傣族有个大魔王,抢了傣族的七位漂亮姑娘。其中一个姑娘在无意中知道可以用魔王的头发**魔王,这机警的小姑娘就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但魔王的头虽掉了下来却成了一个大火球,所以其余六位姑娘便轮流的向头颅泼水将火熄灭。傣族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有了泼水节。

  傣乡泼水节,泼出了幸福、快乐、安康,更给大家带来了浓浓的傣乡情,我想,这朵民俗风情的花,将会永不凋零......

  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到了,我们四年级的活动就是小型“泼水节”。大家有的拿水qiāng,有的端小盆儿,有的穿雨衣,还有的……

  泼水节开始了,第一个游戏是运水。每个班选派十几个人来运水,还有几个人是“干扰”的。

  “陈晰!”王怡然持着水qiāng气冲冲的来“报仇”了,“让你拿水qiāng喷我!”不一会儿陈晰的衣服就湿透了。我也参加了运水,看到过去的人都成了“落汤鸡”,拿水qiāng干扰的人“水力”也很猛,快到我的时候,我就只能“穿越水线”能躲的就躲躲了。到我了,我左躲躲,右闪闪。水qiāng喷出的水大多数我是躲开了,不过,盆泼的我可没躲开,这可比水qiāng威力大多了。一下子就把我泼成个“水人”。

  真正的泼水节开始了,我的“目标”还没找好,就看见刘一鸣跟着段嘉桐,不断的用水qiāng喷,她用盆泼了一下刘一鸣就没“弹药”了,我也赶过去凑热闹帮刘一鸣把段嘉桐“赶走”了。

  “哗”“是谁?谁泼的'我?”

  “张楠!”刘一鸣指了指正在“逃跑”的张楠。

  我很快就追上了她,打开瓶盖儿,把水冲张楠泼去,不一会儿,张楠也被我浇湿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又到了放学的时间了,我们意犹未尽的回家了。

  说起傣族,人们自然会想起它那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原来是傣族的傣年历,傣语称“金比迈”,意为新年,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新年之前,傣族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屋,备买食品,穿新衣,“金比迈”期间,傣族要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有堆沙、浴佛、放高升等等,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泼水,泼水分为“文泼”和“武泼”。文泼是对长辈或尊敬者的祝福,用茶叶的树枝或鲜花蘸水轻轻泼洒,还要向被泼者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武泼”是名副其实的泼水,不用杯子泼,不用碗泼,而是用水盆泼,不管是在哪儿,都可以将盆中的水泼出去,被泼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发怒。

  为什么傣族要过泼水节?这一定是大家心中的疑问,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一个凶残的魔王,他魔法高超,横行霸道,刀枪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化。他抢了七个美女为妻。他的第七个妻子是善良、美丽、聪明的人间公主—楠粽布。有一年傣历新之际,楠粽布趁魔王酒醉,假意奉承,从魔王口中得到一个秘密,不可一世的魔王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用自己的头发勒自已有脖子。待魔王熟睡后,他机敏的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把它勒在魔王的脖颈上,魔王顿时身首分离,但它的头却变成一团火,滚到哪里烧到哪里。为了防止魔头之火蔓延,她和另外六个姐妹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怀里,大火不再燃烧了,直至它腐烂为止。为了洗掉七姐妹身上的污垢,人们便向她们泼水。

  从此以后,傣族就有了泼水的*俗。这个传统表达了傣族人民憎恨残暴,歌颂善良的美好心愿。

  我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多么有趣的泼水节,我多么想自己也能过上泼水节呀。

  没想到这个梦想居然如愿以偿了,只不过,地点是在我家,还是让我细细地告诉你吧。

  那是寒假的一个晚上,我在厨房里洗碗。我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冲进碗里,不知怎么,水花又飞溅起来,有的冲到纱窗上,有的飞到我脸上……我的脑袋蓦然一热:干脆我过个厨房里的泼水节吧。于是,我先在碗里盛满了水,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碗,一手拿着筷子,在碗里沾了沾,然后扬起手,向四处泼水。只见水花飞扬,溅在门上,水珠缓缓地流下,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真美呀。泼呀,洒呀,水洒向高压锅,水花重重地落在高压锅上,变成了两半。接着,我又把水往玻璃柜上洒,只见水花冲上玻璃,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太好玩了。

  我开心的笑声吸引了调皮可爱的妹妹。她情不自禁的走过来,和我一起过这欢乐的“泼水节”。她也学着我的样子,把手一甩,使劲的往高处泼洒,水花落在我的头上,冰冰的,凉凉的。我也用手捧起水,向她泼去。她满脸沾着水珠,继续向我“挑战”……

  一次又一次的泼呀,洒呀,我们全身变得湿淋淋的,宁静的小屋里充满了我们欢乐的笑声。天上的星星扎着眼睛,好像在说:“多有趣的泼水节呀,我也想参加。”

  妈妈回家时,看到满屋子的水,气得目瞪口呆。虽然,我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但是,我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多么快乐的“泼水节”呀,我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这一切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驱车从昆明到耿马,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满眼都是新鲜的绿色,就算不开空调,打开车窗,闻着山林的气息都是不错的享受。耿马的最低海拔只有450m,所以一直都是下坡路,一路都可以看见过往的大货车给刹车降温用的水所留下的痕迹——让我想起同样背着重重的“壳”,爬过就会留下“足迹”的蜗牛,不过这些大货车的车速都不慢,而且对头车也不少,一定要谨慎驾驶。

  路过茶园,路过橡胶园。忽然一股特殊的气味钻进了车里——是黏乎乎的甜味儿和带点酸的酒味儿。路边整齐的停着一辆辆满载甘蔗的大卡车。再往前走就看到了糖厂和酒厂。耿马是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云南民营橡胶主产区,蒸酶茶之乡。看到工厂,就知道离县城不远了。

  安顿好住宿,次日一早,我就来到耿马白马广场前,石塑的一匹白马前蹄抬起,正欲腾空奔腾。刚到耿马的时候,我一直在纳闷,白马和耿马有什么关系么?当地朋友告诉我,“耿马”的“耿”是傣语,也就是“地方”或者“地域”的意思,而“马”是汉语,也就是“有马的地方”或者“跟着马找到的地方”。当地人说“耿马”用傣语说就是“勐相耿坎”,意思是“跟随白马寻找到黄金宝石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越来越强,气温越来越高,广场上泼水的热情也越来越强烈,水花不停,笑声不停,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强忍着当头烈日的酷热和顺着脊背浇下来的吉祥水的`冰凉,处处都盛满了水。

  身在期间,随时会有手持水枪或者水桶的小朋友跳出来,不由分说送来满满的祝福。到了午饭时间,老板提来一大桶清水,笑眯眯的说:“就浇一点点,祝福嘛!”大家都接受了一瓢的“祝福”——这还只是序曲,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大家端着碗满屋跑,有人甚至碗筷一扔冲将出去——其实门外有更猛烈的战斗在等待着“手无滴水”的你。

  泼水节,人手一只小桶随时投入战斗。有人最不愿被迎头猛泼,但是,每个人,尤其是已经被泼了个透的人都最不愿见到没有“湿身”的人,一旦发现,群起而攻之,就地正法。

  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到了,我们四年级的活动就是小型“泼水节”。大家有的拿水qiāng,有的端小盆儿,有的'穿雨衣,还有的……

  泼水节开始了,第一个游戏是运水。每个班选派十几个人来运水,还有几个人是“干扰”的。

  “陈晰!”王怡然持着水qiāng气冲冲的来“报仇”了,“让你拿水qiāng喷我!”不一会儿陈晰的衣服就湿透了。我也参加了运水,看到过去的人都成了“落汤鸡”,拿水qiāng干扰的人“水力”也很猛,快到我的时候,我就只能“穿越水线”能躲的就躲躲了。到我了,我左躲躲,右闪闪。水qiāng喷出的水大多数我是躲开了,不过,盆泼的我可没躲开,这可比水qiāng威力大多了。一下子就把我泼成个“水人”。

  真正的泼水节开始了,我的“目标”还没找好,就看见刘一鸣跟着段嘉桐,不断的用水qiāng喷,她用盆泼了一下刘一鸣就没“弹药”了,我也赶过去凑热闹帮刘一鸣把段嘉桐“赶走”了。

  “哗”“是谁?谁泼的我?”

  “张楠!”刘一鸣指了指正在“逃跑”的张楠。

  我很快就追上了她,打开瓶盖儿,把水冲张楠泼去,不一会儿,张楠也被我浇湿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又到了放学的时间了,我们意犹未尽的回家了。

  泼水,在人们的脑中并不陌生吧?一提到它,几乎每个人都会兴奋,搂着盆子,灌着清水,轻轻朝别人一泼,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吉祥、健康和幸福。

  在云南,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因为它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就像汉族人民过新年一样,泼水节这个日子是傣历的新年,一般在四月的中旬开始联欢。傣家人过泼水节要祭祀先灵、泼水祝愿、赛龙船和放火花等等。

  在泼水节期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艳丽的服饰像朵朵竞相开放的花儿,显得异常耀眼。人们挑着清水,徒步走到佛寺庙里给佛像沐浴,以求自己多福少灾,这就是浴佛。离开佛寺后,泼水节就走到了最重要,也最开心的时候——泼水。在广场上,不管男女老少,人们提着盆子,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见到谁就把盆中的水泼洒出去,被泼到水的人也不生气,两个人只是一笑而过。在他们看来,这可不是战争,而是报求*安的仪式罢了。

  记得我在那一次去云南的西双版纳旅行,赶上了傣族人的泼水节。人们围在圆形的广场周边,拎着红色的塑料盆,随时准备着大乐一场。随着主持人的发令,人们冲进水池中,把盆子按进水里,再一提,满满的一碗清水当做消灾多福的符咒,挥动手臂,把一碗水撒出来,像是把一年的灾难全部驱赶了。浸在别人的身上,像是把一年的福气全部沾上了!。广场上,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地位的人,在这一刻,全都同一级别,同一民族,用相异的方言叙说着相同的祝福。

  瞧,傣族那欢乐的泼水节!虽然它并不是全国人民印象最深刻的节日,但对于傣族人来说,它是傣家凝结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泼水节是带来无穷欢乐的节日!

  我见过我们汉族的春节;见过蒙古族的鲁班节;见过***族的肉孜节;甚至我还见过德昂族的泼水节。若不是我亲眼看到过,也许我也不会讲得这么栩栩如生。我想,就算你没有亲眼见到过,但是听了我的描述你一定会怀着一颗兴奋、激动的心,飞快地想飞去德昂族亲自瞧一瞧

  在德昂族,传统节日那可是数不胜数,但依我看来我觉得最好玩、最有趣,还是那德昂族最有名的泼水节。泼水节那天,德昂族的人们会穿上节日的新衣裳,提着篮子上山釆槽鲜。而第二天才是泼水节的`高潮。清晨,人们穿着新装,姑娘则会头上插着美丽的鲜花,我想,他们这样的穿着打扮,是为了迎接这天喜庆的到来吧!大家还会带着米粑、幡祺、香烛等供品,送往佛寺供佛。届时,一些善男信女们还会在佛寺聆听佛经,妇女们会带着纷芳香味的花瓣泡成香水洒向佛像,谓之给佛洗尘,尔后才举行真正有意思的泼水仪式。只见那先由一老人从竹筒中拿出一束沾水的鲜花,将水洒向周围正载歌载舞的人们。我又开始幻想:为什么这天要带着香味花露的水洒向人们呢?这一定是"*安之水"。在这天洒了这水就会每天都**安安、健健康康的,这就是泼水节的意义吧!接着人们在象脚鼓声中,高高举起竹水筒,然后将水滴在老人们的手上,以示祝福他永远健康长寿。我站在一旁也不禁和他们一起融入到这个气氛中来。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我想他们一定是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欢迎我吧!我们就这样一起陪着当地的人民玩耍,互相把水洒向对方,还害得我吃了好几个"鼻子酸"呢!不过,我的心情依然很愉快。我们就这样一起笑着闹着。顿时,我突然觉得德昂族这民族是那样的美好、热情。我们的欢歌笑语声在整个充满欢乐的小镇里久久回荡。

  这就是德昂族,这就是泼水节,这就是有趣欢乐的德昂族的泼水节!

  我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多么有趣的泼水节,我多么想自己也能过上泼水节呀。

  没想到这个梦想居然如愿以偿了,只不过,地点是在我家,还是让我细细地告诉你吧。

  那是寒假的一个晚上,我在厨房里洗碗。我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冲进碗里,不知怎么,水花又飞溅起来,有的冲到纱窗上,有的飞到我脸上……我的脑袋蓦然一热:干脆我过个厨房里的泼水节吧。于是,我先在碗里盛满了水,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碗,一手拿着筷子,在碗里沾了沾,然后扬起手,向四处泼水。只见水花飞扬,溅在门上,水珠缓缓地流下,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真美呀。泼呀,洒呀,水洒向高压锅,水花重重地落在高压锅上,变成了两半。接着,我又把水往玻璃柜上洒,只见水花冲上玻璃,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太好玩了。

  我开心的`笑声吸引了调皮可爱的妹妹。她情不自禁的走过来,和我一起过这欢乐的“泼水节”。她也学着我的样子,把手一甩,使劲的往高处泼洒,水花落在我的头上,冰冰的,凉凉的。我也用手捧起水,向她泼去。她满脸沾着水珠,继续向我“挑战”……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文5份(扩展6)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在听了高老师的一堂课后,我自己也上了这一课,也进行了总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方式,在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保证了学生自主学*实践的时间,在自学、交流汇报中比较扎实地掌握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从开始的四人小组合作学*生字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每个小朋友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汇报时,更是体现了合作的精神,接着在小组内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时,小朋友们更是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读得有声有色。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的方法。如在读了课题,我让学生质疑,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要滋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质疑让学生享受到了主体的地位,点亮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再如在朗读词语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词语读出感情。接着教给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这也是课标对低年级词句理解的要求,当学生提到“提桶拿瓢”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学*经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部首猜猜桶、瓢与什么有关,再出示生动的画面,再如:吉祥如意,先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再联系过年的时候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少数同学的朗读还不能做到正确,书写的姿势还不够端正,还需继续训练。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学*《难忘的泼水节》一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学生对***以及傣族的泼水节知之甚少,我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但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少,我便从网上搜集了关于***以及泼水节的一些资料,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很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和人民之间的感情,有了资料的补充,学生了解了***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

  这篇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富有强烈的感情,富有深意的课文。李兰英老师课堂上学生们很活跃,也认真的跟着老师学*课文。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动脑筋思考问题,孩子们对识字游戏非常感兴趣,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是这节课堂中我认为最有收获的地方。这应该要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满怀激情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通过归类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重点指导要求要会写的字,学生通过反复读,正确认识生字,本节课我特意设计了游戏环节,通过猜字游戏,调动学生学*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提高孩子们的学*积极性,识字方法有很多种,我觉得我可以多运用一些识字方法,让孩子们更有效的记住生字,语境识字也很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多组词,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课堂中范读的时候应该更有感情一点,学生最善于模仿,在要学生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对他们有要求,有错误的时候及时提醒,朗读必须认真指导他们。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把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们正确书写出来,所以在指导写生字时,我是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的,但是其中也有不足,低年级的孩子写生字时容易读错写错,笔顺也会有点不清楚,所以老师在范写时,应该严格要求孩子们先书空跟着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老师要一笔一划指导,并且每一笔都要慢慢地让学生跟上来,笔顺要说清楚,笔画名称也应该更具体,同时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注意三个“一”,写字、握笔姿势、坐姿要规范。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学*,而不是教师一步骤一步骤地要求学生完成,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学*的快乐。同时也能让课堂变成充满生机的课堂,学生在思维流动中,只是不断充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

  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人民的**和人民心连心,***是人民的好**”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的*易*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介***生*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和幸福。抓住体现***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的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成功之处:

  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祝福人们――”等。同时,这节课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了训练。比如: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你能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句话吗?诸如此类。

  不足之处:

  1、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自主选择学*内容,学生还被我死死的牵引着,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资料放在课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在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时,与设计的自学指导脱节了。

  4、整堂课零追碎问太多了,没有统领性的问题。

  5、时间处理上前松后紧,使得后半部分讲的不透彻。

  6、课文结尾处不干净利索,句子训练显得多余。

  7、课文拓展没有进行。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同时,每上一堂课,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总,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成功之处:

  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祝福人们——”等。同时,这节课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了训练。比如: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你能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句话吗?诸如此类。

  不足之处:

  1、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自主选择学*内容,学生还被我死死的牵引着,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资料放在课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在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时,与设计的自学指导脱节了。

  4、整堂课零追碎问太多了,没有统领性的问题。

  5、时间处理上前松后紧,使得后半部分讲的不透彻。

  6、课文结尾处不干净利索,句子训练显得多余。

  7、课文拓展没有进行。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同时,每上一堂课,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总,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一、回顾整节课的教学,从一开始的设计,课件的准备,到观看课堂实录,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注重了以下几点

  1、走进文本

  ***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所以,让学生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令人难忘,就有一定的难度。在学*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查阅关于傣族的泼水节、***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导入环节,播放过泼水节的视频后,又出示***的图片,简介了***,这样,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故事背景,容易走进文本中去。

  2、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在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把水泼向谁?向他们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兴趣盎然。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的人格魅力。

  3、读文悟“情”

  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无一不体现了傣族人民的高兴心情。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4、角色表演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正确的理解字、词、句,并能灵活运用字词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堂表演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句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本文中***泼水时“端、拿、蘸、泼”,引导学生用动作演一演这些动词,不仅揭示了词语的含义,而且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清楚、更深刻,更有趣地理解了词义,课堂教学也充满活力。

  一个学生演***,其他同学演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学生情趣盎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以下几个亮点

  1、导入环节

  ①利用优教班班通上的资源,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为理解课**准备。

  ②标题幻灯片,背景填充运用的是动态图片。

  2、细读课文环节

  ①“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在出示这句话时,集中了一下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里特别设计了一个动画,是为了带给学生动感,形成视觉冲击力,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②在小结“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这个问题时,播放花炮满天的图片,再配上声音,力求创设节日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场面的热烈。

  ③在朗读第三自然段时,配上背景音乐,烘托一下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当时隆重而热烈的场面。

  3、指导写字环节

  ①利用优教班班通上的资源,学生书空。

  ②利用白板背景中的田字格,示范写字。

  ③利用白板的展台,指导写字。

  三、不足之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