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1

  一、情境导入

  播放送别的歌曲、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吗?(是一首送别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送别诗《别董大》、在学这首诗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否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二、朗读指导

  幻灯片出示《别董大》这首诗、指导读诗,要求读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作者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高适的生*背景、(出示幻灯)高适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50岁后又数任地方大员和朝廷官员。他的诗风格雄浑,粗犷,悲壮

  四、内容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背景,幻灯出示、《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五、理解诗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当同学们看到第一行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一幅图的景象。

  2、当同学们看到第二行诗的时候脑海中又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二幅图的景象。

  师引导:在这样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说说。(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

  3、作者与好友的心情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但诗人为了好友的未来,力劝董大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指导: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格调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迈向上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先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一句诗意的幻灯:黄云千里,太阳昏黄昏、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远方飞去、

  再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二句诗意的幻灯:和作者分别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这样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劝董大不用发愁、因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气。

  5、佳句欣赏、

  同学们这首诗里写得最好的一句诗是哪句,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师相机引导: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美与衷心的祝愿,写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写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6、那我们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这一张幻灯片、这首赠别诗描写了作者与朋友董大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情厚谊,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大丈夫气概.

  7、请同学们背诵一下我们今天学的《别董大》,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当时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灯片:默写此诗、、同学们一边默写一边听音乐、

  六、情境表演

  同学们,通过读、背、说、写,理解这首诗了吗?那好,同学们想想,他们当时分别的时候会说此什么呢?请看96班两位著名演员表演:(出示幻灯)现代版——话别、同学们,他们表演得怎样?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谢谢,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我们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最重要的却是高适送别时对友人说的这句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远去、这便是诗的魅力,它写自然恶劣,写人情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这样的好诗、

  八、作业

  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出的作业题、好好看看,自己最适合做哪道?下课后好好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番、出示幻灯:

  1、喜欢表演的同学下课后把这首诗表演给大家看、

  2、喜欢朗读的同学开个诗歌朗诵会、

  3、喜欢写字的同学开展一次诗歌写字比赛、

  4、喜欢电脑的同学给此诗设计一个封面、

  5、爱唱歌的同学唱一唱有关送别的歌、

  九、下课

  今天,我们这节课到此结束,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别董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准备:

  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时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达到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进而引出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讨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了,内容*中风奇,节奏明快,格调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

  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a:眼前出现一幅荒凉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出现一幅凄凉的画面。

  ……

  根据问题的讨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

  学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忧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讨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

  学生a:诗人是高昂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格调呢?

  a、低沉 b、苍凉 c、沉郁

  诗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a、昂扬 b、豪迈 c、乐观

  让学生讨论:

  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呢?请同学们振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让学生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创造性地去朗读诗,体验诗的意境。(可采用单人读、分组读或竞赛等方式去朗读。)

  四、巧设练*,激励创新。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的成功与乐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本诗的学*中,可设计以下练*:

  1、看谁快――幸过三关。

  第一关:我会背。(背诗)

  第二关:我会写。(默写诗)

  第三关:我会说。(说诗)

  2、反馈训练。

  五、小结。

  前路茫茫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送友远去,这即是诗的魅力,它写出了自然的恶劣、人情的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出这样的好诗,好文章来。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所表达的意境。

  板书设计: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景”荒凉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情”豪迈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3

  一、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昂扬

《别董大》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喜欢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大因此受到冷落,很不得意。而此时,高适也很不得志,30年漂泊在外,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相信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学情分析

  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学生在感受古人那诚挚、关切的深厚友情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谊,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与积淀,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但是,作者在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

  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 充分体现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在吟诵中品味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古诗大意,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激励董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喜欢背诵古诗,老师和大家对几句,好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

  桃花潭水深千尺—— 感时花溅泪一 这三句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送别诗。 师:如果把唐诗比为一座瑰丽神奇的大花园,那么送别诗就是其中绚烂耀眼的奇葩。今天,我们就来撷取两首优美的送别诗,共同学*欣赏。(板书:古诗二首)

  【这样的导入在复*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送别”主题的古诗,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并且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

  二、掌握学法,品悟诗情

  师:我们先来学*《别董大》。(板书诗题)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三步法吗?

  生:读诗题知作者,抓字眼解诗意,诵诗句悟诗情。

  (一)读诗题,知作者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我课前查了资料,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善古琴,但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高适送别董大,也正是自己失意的时候。

  师:你真会学*,如果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还知道董大就是董庭兰,他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叫董大。

  师:说得好!你理解了,那你是家里的老几啊?我们该把你叫——

  (学生笑)

  师:高适和董大是好朋友,在董大落魄、失意、愤而离开京城之时,高适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题目,体会这送别之情。

  (生有感情地读诗题)

  【诗题即诗眼,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读诗题,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和董大的生*,也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这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抓字眼,明诗意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读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诗)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读后评价。

  (一生读诗,师出示生字“曛”。)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字?

  生:“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是黄昏的意思。

  师:来,齐读——“曛”(xun)。

  师:请同学们观察“曛”字的写法,动手写一写,记一记。

  师:把生字送回课文,大家再齐读这首诗。

  师:诗句我们读会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了解诗的意思。

  师:怎样了解诗的意思?

  生: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

  师:好!请同学们自主学*,理解诗意。

  出示学*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2。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标注,想办法解决。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体会。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先读诗句,再说诗意。

  (生汇报,说诗意。)

  师:黄云是怎么回事?

  生:“黄云”即“黄沙漫天”。当时他们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自己理解了诗意,真好!看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在写什么?

  生: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板书:景情)

  【重点字词的理解和逐句理解诗意十分必要,为下一个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逻辑依据。】

  (三)诵诗句,悟诗情

  师:了解了诗的大意,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请你俩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给出评价。

  (两名学生读诗,师指导评价:注意他在读诗句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

  学生评价,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并出示课件。)

  师:看大屏幕,再齐读古诗。

  (学生读)

  师:古诗词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单在于声韵的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师配乐朗读全诗)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

  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师:谢谢同学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交流)

  师:是的,只有走进诗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让我们走进一千多年前那个黄沙漫天、北风呼啸、白雪纷飞、孤雁独鸣的送别日子吧!回过头来再看诗题《别董大》,离别时,是怎样的景色呢?再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生:诗中描写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师:“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简笔画勾勒诗歌描写的画面)

  生:这四种景物让人感到很凄凉!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播放音乐,夹杂风声、大雁呜叫之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你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心中的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漫天飞雪中送别董庭兰。

  师:请读出这种风雪交加的情景吧!

  生:我好像听到了北风呼啸,听到了大雁边飞边悲鸣。

  生:我好像看到了董庭兰握着高适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师:这是怎样凄凉、寒冷、萧瑟的景色啊!在这样的日子里要送别好友,同学们,这离别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高适的心情很不好,很愁苦。

  师: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眼前这凄凉的景色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你还可以联系搜集的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生:我认为作者这种愁苦的心情还来自于他要送别的好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这个“曛”字也表达出了作者的“愁”,此刻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天气吗?在这样的天气送别朋友,就是愁上加愁!

  师:你是一个会学*的孩子,你能从诗句中的关键字词体会人物的情感,真了不起!

  生:我从资料了解到不仅作者愁,他的朋友董庭兰也很愁闷。

  师:通过搜集资料你们知道董大为什么“愁”吗?

  生: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琴师,但是在长安没有人欣赏他,所以他决定离开长安,去别的地方。

  师:“前路”是什么意思?

  生:“前路”就是前途。

  师:那“前路无知己”该怎么理解?这里的知己指什么?

  生:“知己”就是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

  师: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喜欢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唐朝诗人李颀曾写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来赞美他。(出示: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如此优美的琴声,如此精湛的琴艺,欣赏的人竟然寥寥无几,这怎么不令董大伤感呢?

  师:面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不知今后走向何方的.董大,如果你是高适,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汇报后,教师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读后两句。)

  师:所以诗人对朋友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人生自占伤离别。此时应是依依惜别,应是把酒话别……可是诗人高适却笔锋一转,对朋友董大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课件出示诗句)在这惨淡凄凉的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凄凄惨惨的时刻,诗人却劝朋友——莫愁!(板书:莫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诗人高适在真诚地劝勉朋友莫愁,可是他自己呢?从20岁离家求取功名,将*30年啊,但一直怀才不遇,漂泊四方,甚至穷困潦倒……在《别董大》的另一首中,诗人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他穷苦到请朋友喝杯清酒都喝不起的地步,可是他没有被困境压倒,反而以加倍的自信和乐观去面对人生,还以此来劝勉朋友。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自信、乐观、豪迈。板书:豪迈)

  师:带着诗人的豪迈之情,再读这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听到这体贴入微、用心良苦的话语,如果你是董大,此时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

  师:再来读题。此时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

  生:此时别去的是忧愁,留下的是自信、温暖。

  师:这就是真挚的友情,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啊!带着你对友情的感受,再读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直观手段,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了诗歌描写的情景,以此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实表象素材,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展开了合理大胆的想象。有了以直观情景为支撑的形象,就比较容易引发真切的情感,而当情感与想象融为一体时,领悟诗的思想内涵就变成了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学*行为,因此真实有效。】

  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生:感受到r友情的可贵。

  生:感受到了高适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逃避的豪迈之情。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自由地朗诵这首诗吧!

  师:我们来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诵,全班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感受离别,活用诗句

  师: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你们就要告别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此刻,老师的心中充满了对你们的不舍和祝福。相信你们的心中也有千言万语,让我们像诗人高适那样也为你的朋友、同学、老师、母校,写几句送别之语吧!(提示:可以用上学过的送别诗句,也可以自己来创作。)

  师:同学们,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那份感恩之情和诚挚友情!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几个月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为我们的母校,为老师和同学,也为自己留下更多更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像涛人高适那样,自信、乐观、勇敢地去面对。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凌这首《别董大》。

  【这一环节既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内化和深化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素材和模式,、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把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的作者情感,以及自身即将离别母校、老师、同学的感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别董大》教学设计5

  一、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昂扬

《别董大》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

  2、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送别诗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与感悟,能够体会故事的意境,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通过字词理解诗意,感悟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诗,题目是——别董大(板书)。

  t: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s:送别一个叫董大的人。

  t:这里的别当——“送别”讲,董大是一个人名,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t:自己把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确读流利,后两遍试着读出节奏。

  s:自读古诗。

  导学提纲:

  1、自读古诗,借助解释理解古诗。(第一步)

  2、将不明白的字、词勾画出来,同学间讨论。并说说知道了什么?(第二步)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曛:昏暗。 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莫:不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识:认识,了解。汇报预设:通过自学,你有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天气很冷,下着大雪。

  s:我知道风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风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刚才的理解,再来学*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品读第一句,体会环境恶劣。

  t:谁先来读这两句诗?

  s:读

  t: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

  s: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t:将这些景物放回诗句中读一读。

  s:读。

  t:细细的品读这些景物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

  s:好多黄云,天都变暗了。

  s:我看到了黄云把白日都遮盖住了,天就变暗了。

  s:到处都是黄云。

  s:天空中刮起了风,风中有许多沙子。

  ……

  t:就这么半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将你想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s: 千里黄云白日曛

  t:在其他诗句中接触过“千里”这个词吗?

  PPT: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读)

  s: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t:“千里”在这里什么意思?

  s:面积很广,黄云很多。

  t:那读出他的广与多。

  s: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t:这么一句诗,我们就这么读着读着,读出了他背后的画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董大生活的环境怎样?

  s:不好、很脏、很冷、恶劣……

  t:这样恶劣的环境,怎样读?

  s:再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体会二:天气恶劣

  导读提纲:读“北风吹雁雪纷纷”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汇报:

  s:我知道雪下得非常大。(雪纷纷)

  我知道风非常猛。(北风吹)

  我知道这是在冬季,大雁冒雪飞行。

  t: 见到此情此景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s:我感受到了寒冷,北风吹。我感受到了大雁很孤独。我感受到雪下得太大了。

  t:你很会分析,体会到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读前四个字,王老师读后三个字。

  st: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ts: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扩展阅读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扩展1)

——《别董大》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说略)

  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出示古诗:《别董大》)

  (学生读)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

  (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的环境)。

  (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

  读好后——(画雁)……

  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

  1、大雁对北风说:。

  2、大雁对飞雪说:。

  3、大雁对自己说:。

  4、我想对大雁说:。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怎么说?(指出高适这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也是在对他自己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吗?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五、结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学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学*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学生说)

《别董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想象诗中描绘的送别情景。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歌曲《送别》,教师诵读李叔同的《送别》。

  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画,离别是泪水。在诗人高适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别董大》(板书课题)。

  2、介绍董大。

  3、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4、师配乐朗读全诗。

  5、指生朗读。

  二、研读深入,品评感悟

  (一)品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用笔画出来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赛读)

  3、(出示课件)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板书:愁)。

  5、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象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还为什么而愁?

  6、此刻我们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

  (二)品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师: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再难遇到这样的知己。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

  介绍董庭兰。

  4、你觉得董大的琴艺怎样?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点什么?

  5、此时,你就是董大,听完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你觉得现在这首诗该怎样读?自己练一练。

  2.配乐指名读。齐读

  3.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4.练*背诵。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诗

  1.关于送别主题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你能试着背诵一首吗?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3

  一、情境导入

  播放送别的歌曲、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吗?(是一首送别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送别诗《别董大》、在学这首诗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否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二、朗读指导

  幻灯片出示《别董大》这首诗、指导读诗,要求读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作者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高适的生*背景、(出示幻灯)高适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50岁后又数任地方大员和朝廷官员。他的诗风格雄浑,粗犷,悲壮

  四、内容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背景,幻灯出示、《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五、理解诗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当同学们看到第一行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一幅图的景象。

  2、当同学们看到第二行诗的时候脑海中又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二幅图的景象。

  师引导:在这样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说说。(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

  3、作者与好友的心情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但诗人为了好友的未来,力劝董大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指导: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格调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迈向上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先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一句诗意的幻灯:黄云千里,太阳昏黄昏、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远方飞去、

  再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二句诗意的幻灯:和作者分别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这样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劝董大不用发愁、因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气。

  5、佳句欣赏、

  同学们这首诗里写得最好的一句诗是哪句,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师相机引导: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美与衷心的祝愿,写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写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6、那我们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这一张幻灯片、这首赠别诗描写了作者与朋友董大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情厚谊,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大丈夫气概.

  7、请同学们背诵一下我们今天学的《别董大》,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当时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灯片:默写此诗、、同学们一边默写一边听音乐、

  六、情境表演

  同学们,通过读、背、说、写,理解这首诗了吗?那好,同学们想想,他们当时分别的时候会说此什么呢?请看96班两位著名演员表演:(出示幻灯)现代版——话别、同学们,他们表演得怎样?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谢谢,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我们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最重要的却是高适送别时对友人说的这句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远去、这便是诗的魅力,它写自然恶劣,写人情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这样的好诗、

  八、作业

  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出的作业题、好好看看,自己最适合做哪道?下课后好好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番、出示幻灯:

  1、喜欢表演的同学下课后把这首诗表演给大家看、

  2、喜欢朗读的同学开个诗歌朗诵会、

  3、喜欢写字的同学开展一次诗歌写字比赛、

  4、喜欢电脑的同学给此诗设计一个封面、

  5、爱唱歌的同学唱一唱有关送别的歌、

  九、下课

  今天,我们这节课到此结束,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别董大》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准备:

  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时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达到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进而引出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讨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了,内容*中风奇,节奏明快,格调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

  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a:眼前出现一幅荒凉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出现一幅凄凉的画面。

  ……

  根据问题的讨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

  学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忧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讨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

  学生a:诗人是高昂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格调呢?

  a、低沉 b、苍凉 c、沉郁

  诗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a、昂扬 b、豪迈 c、乐观

  让学生讨论:

  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呢?请同学们振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让学生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创造性地去朗读诗,体验诗的意境。(可采用单人读、分组读或竞赛等方式去朗读。)

  四、巧设练*,激励创新。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的成功与乐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本诗的学*中,可设计以下练*:

  1、看谁快――幸过三关。

  第一关:我会背。(背诗)

  第二关:我会写。(默写诗)

  第三关:我会说。(说诗)

  2、反馈训练。

  五、小结。

  前路茫茫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送友远去,这即是诗的魅力,它写出了自然的恶劣、人情的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出这样的好诗,好文章来。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所表达的意境。

  板书设计: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景”荒凉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情”豪迈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跟同伴交流等等。品悟诗的感情,怎样品悟诗的感情?多读,用心去悟)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 .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配乐范读)

  6.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8.“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9.你怎样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画出“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或者是替高适来劝慰朋友几句。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黄云白日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配乐读)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让人感人至深,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其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这豪放派的佳篇。与此类似的还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乐观豁达

  莫愁前路无知己,  友情真挚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扩展2)

——别董大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准备:

  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D�D玄宗时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达到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进而引出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讨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了,内容*中风奇,节奏明快,格调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

  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a:眼前出现一幅荒凉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出现一幅凄凉的画面。

  ……

  根据问题的讨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

  学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忧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讨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

  学生a:诗人是高昂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格调呢?

  a、低沉 b、苍凉 c、沉郁

  诗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a、昂扬 b、豪迈 c、乐观

  让学生讨论:

  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呢?请同学们振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让学生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创造性地去朗读诗,体验诗的意境。(可采用单人读、分组读或竞赛等方式去朗读。)

  四、巧设练*,激励创新。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的成功与乐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本诗的学*中,可设计以下练*:

  1、看谁快�D�D幸过三关。

  第一关:我会背。(背诗)

  第二关:我会写。(默写诗)

  第三关:我会说。(说诗)

  2、反馈训练。

  五、小结。

  前路茫茫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送友远去,这即是诗的魅力,它写出了自然的恶劣、人情的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出这样的好诗,好文章来。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所表达的意境。

  板书设计: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景”荒凉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情”豪迈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

  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 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

  3、齐读全诗

  (二)知诗人

  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

  《别董大》的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诗人。

  (三)解诗题

  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

  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按照学*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个人学*:

  (1)读全诗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

  合作学*:

  (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

  (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

  A、读诗句 B、解字义讲句意 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

  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结果

  重点指导:

  千里黄云白日曛:

  (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

  (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

  (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

  (2)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读 。

  (3)你听,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再读 。

  (4)在这黄沙风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诗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别,你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孤单、悲伤)

  (5)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哪组同学来讲讲后两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你从哪个字中能看出?

  (2)有没有不同意见?同学们,你知道吗?此时的董大因失意而离京,而此时的高适也是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却不气馁,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天下人赏识的。

  (3)如果你就是高适,你会如何劝慰身边的董大呢?(指读、分组读)

  (4)识 :认识 赏识

  (五)拓展积累

  1、《送别》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的送别诗还有很多,老师和大家共同找了几首,同学们三人一组,共同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得方法自己学一学,一会儿共同读一读。

  2、介绍读其他送别诗

  对照读《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两句。

  3、作业: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送别诗的诗境用语言描绘下来,写成现代白话的小短文。

  别董大教学设计 3

  学*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入。

  2.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

  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

  3.师指导学*生字“曛”的读音及字义字形。

  4.齐读这首诗。

  5.回忆学*古诗的方法,引导自学。

  我们学*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6.学生用学*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

  7.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 “知己”知音,赏识你的人。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首诗。

  10.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师导,利用多媒体感受诗境。

  2.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再找出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读。师评价指导。

  7.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谈)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8.面对此情此景,董大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9.(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会愁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0.再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再读这两句诗。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再说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发谈话。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

  6.再看题目,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扬豪壮的情啊!)(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师点评,再提名读。

  3.生再有感情齐读。

  4.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自己练*背一背这首诗。(指2―3人背。)

  6.再次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

  记住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 4

  一、复*《枫桥夜泊》,引入新课。

  师:有感情地背诵《枫桥夜泊》。从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通过读,可以获取很多信息。通过读,可以理解诗句大意;通过读,可以想象画面;通过读,可以体会诗人感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感情,运用上节课学*的,我们一起再回到唐朝,和高适一起去送送朋友。

  二、齐读课题,简介背景。

  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首是送别诗。

  师:你不明白什么?

  生:董大是谁?

  师简介:董大名叫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g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爱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京,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三、自读古诗,依据注释自解。

  四、指名朗读,适时点拨。

  生1:

  生2: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朋友的?看图,去想象一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夕阳亦被染得惨

  白。天色昏黄,北风狂啸,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此情此景,依依惜别,怎不叫人凄凉悲苦?”

  五、想象朗读,体会凄苦。

  再读一读前两句,头脑中浮现出那幅画面。

  师: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

  生1:我感到遗憾,为这样一位好艺人远走他乡而遗憾。

  生2:我感受到了凄凉,衣锦还乡倒还好,如今却失意流落,晚景凄凉。

  生3:我感受到了留恋,一生难发几个好朋友,现在却要各奔东西,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鼓掌)

  师: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公亦不作美呀。细细读一读前两句,你觉得哪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

  生1:我从“北风”一词好像听到了呼呼的狂啸声,刮到我的脸上,吹进我的心里,寒意刺骨。

  生2:我从“雁”一词知道是深秋,大雁集合队伍也要远行了。

  师:这时,谁也要远行了?

  生:董大。

  师:雁阵离离,别情凄凄啊!

  生3:当时还下着雪,“雪纷纷”。更增添了凄凉的情绪。

  生4:我从“黄云”和“白日熏”知道了这是黄昏,我想起了第二课老师教的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昨天老师教的《秋思》中也有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我真心佩服你。你的记忆力,思维牵引力都很强。你想得很宽,很广,懂得很多,很深刻。我真为我们五一班感到骄傲。

  师:是啊,已*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六、劝慰好友,振作向前。

  师:好友离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到了极点。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生1:给董大鼓励。

  生2:劝导董大。

  生3:鼓励董大振作起来。

  生4:送给他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

  生5:我会对他说:“昂起你的头,忘掉以前的一切吧!”

  师:读一读《别董大》,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指名朗读,(没读好)(:要读出昂扬的,豪壮的气概。)

  再读。

  谁再来读读。

  师: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理由来劝慰董大?

  生1:朋友,你是一颗明珠,只是被湮灭在尘土中,拂去那层土,明珠就会发光。

  生2:朋友,在你面前的一层薄薄的纸,你只要努力捅开它,就会看到光明大路。

  生3: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生4: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生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是啊,明珠到哪里都发亮的,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把它转送给董大,好吗?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情地)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激昂地)

  师: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些什么?(小组说说)

  生:你的话是一把刀,把我前面的那块布割开了,我看到了美丽的天空,谢谢你!

  生:你的话是一盏灯,我的心被你照亮了,谢谢你的良苦用心。

  生:你的话是一把火,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对别人,对自己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当我们痛苦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

  师:当我们被老板炒鱿鱼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

  师:要让自己能够理直气壮地,慷慨地对自己说这句话,需要有些什么才行?

  生:要有真本事,才有勇气。

  生:要有真功夫,才有信心。

  生:要好好学*,学好知识,才也于对自己这样说。

  师:是啊,董大是个人才,他的才能只是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祝福他―― 生再读

  师: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着实让人佩服。谢谢高适,也谢谢同学们。

  下课。

  别董大教学设计 5

  一、情境导入

  播放送别的歌曲、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吗?(是一首送别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送别诗《别董大》、在学这首诗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否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二、朗读指导

  幻灯片出示《别董大》这首诗、指导读诗,要求读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作者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高适的生*背景、(出示幻灯)高适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50岁后又数任地方大员和朝廷官员。他的诗风格雄浑,粗犷,悲壮

  四、内容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背景,幻灯出示、《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五、理解诗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当同学们看到第一行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一幅图的景象。

  2、当同学们看到第二行诗的时候脑海中又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二幅图的景象。

  师引导:在这样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说说。(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

  3、作者与好友的心情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但诗人为了好友的未来,力劝董大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指导: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格调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迈向上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先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一句诗意的幻灯:黄云千里,太阳昏黄昏、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远方飞去、

  再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二句诗意的幻灯:和作者分别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这样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劝董大不用发愁、因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气。

  5、佳句欣赏、

  同学们这首诗里写得最好的一句诗是哪句,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师相机引导: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美与衷心的祝愿,写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写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6、那我们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这一张幻灯片、这首赠别诗描写了作者与朋友董大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情厚谊,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大丈夫气概.

  7、请同学们背诵一下我们今天学的《别董大》,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当时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灯片:默写此诗、、同学们一边默写一边听音乐、

  六、情境表演

  同学们,通过读、背、说、写,理解这首诗了吗?那好,同学们想想,他们当时分别的时候会说此什么呢?请看96班两位著名演员表演:(出示幻灯)现代版――话别、同学们,他们表演得怎样?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谢谢,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我们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最重要的却是高适送别时对友人说的这句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远去、这便是诗的魅力,它写自然恶劣,写人情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这样的好诗、

  八、作业

  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出的作业题、好好看看,自己最适合做哪道?下课后好好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番、出示幻灯:

  1、喜欢表演的同学下课后把这首诗表演给大家看、

  2、喜欢朗读的同学开个诗歌朗诵会、

  3、喜欢写字的同学开展一次诗歌写字比赛、

  4、喜欢电脑的同学给此诗设计一个封面、

  5、爱唱歌的同学唱一唱有关送别的歌、

  九、下课

  今天,我们这节课到此结束,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扩展3)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9篇

  设计理念: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流程:

  一、复*引入,走进过去。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大瀑布的葬礼》,齐读一遍课题。大家还记得这条瀑布叫(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上节课我们围绕这场葬礼的特殊之处这个话题进行了研读,谁来说说特殊在哪里?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这场特殊的葬礼(随机打问号在瀑布名边上)这是同学们上节课提出的另一个话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继续研读。

  2、那就自由读读这3-8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过去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雄伟壮观的,现在的却是奄奄一息的。)根据回答随机提问:哪些自然段是写过去的'瀑布呢?另外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或哪些写现在的?

  二、今昔对比,探寻原由。

  1、先请同学们读三、四自然段,圈划出描写雄伟壮观的词句,再试着读出那份气势。开始!(圈划好词句的,请自由读读)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点词语后,下去随机点读)

  (1)重点指导: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还有补充吗?(最大、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点红后三个词语。

  我们读读后面三个词语,来表现它的气势。(指生读)

  (2)重点指导:尤其是每年汛期。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网络阅读,了解更多地球环境现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的胆魄。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网络阅读,了解更多地球环境现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的胆魄。

  【教学准备】

  专题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导质疑

  1、播放音乐,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一个特殊葬礼……

  录音重返现场: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娜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大瀑布的葬礼》。

  2、由题生疑。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组成自学提示:

  ⑴大瀑布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景象?

  ⑵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⑶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3、进入专题网站。

  二、信息导航,自主阅读

  1、依据提供的信息,(文本,词语解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阅读,完成自学提示。

  2、教学反馈:

  ⑴昔日的瀑布:

  展开想象,丰厚瀑布形象: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其形象、声音、游客体会瀑布的雄壮并感情朗读)

  ⑵观看瀑布,真情朗读:

  师:让我们面对着瀑布,深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外拓展:其实,大瀑布不仅仅给巴西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它还给巴西带来了许许多多,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它还给巴西带来了什么?想一想,水资源那么丰富,它还会带来什么?(学生自由说)

  ⑶再赞瀑布,升华瀑布形象:

  师:的确,大瀑布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赞许的目光再次欣赏大瀑布,边看边思考:如果你是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你会怎样赞美她?(录象再现)

  3、今日的瀑布:

  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他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骄傲,同学们,回忆是甜蜜的,温馨的……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葬礼上更多的人看到了现在的大瀑布……

  ⑴观察比较,描述瀑布形象:

  同学们都被惊呆了,比较中才会有发现,才会有思考。请同学们抓住“咆哮而下、一泻千里、滔滔不绝”三个词来进行比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瀑布?

  (几条水流无精打采地流淌着,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风;我隐约听到了它痛苦的**:“快救救我吧!”;往日一泻千里的气势早已荡然无存,偶尔发出一阵哀鸣;它像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痛苦**,更像个无助的孩子在偷偷地哭泣。……

  师:是啊!今日的大瀑布早已面目全非了!作者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今日的大瀑布,自由读读这部分,认真品味。(生自由读)

  ⑵体会心情,诵读心灵感悟:

  师:看着这个画面,读着这段文字,此时,你是什么感受?(失望、悲哀、伤心、愤怒……)

  师:读出你的感受吧!

  ⑶研读文本,感悟瀑布心声:

  师:此时,瀑布无言,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一切不幸,一切不*……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曾经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大瀑布如今变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⑷引读: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沿河*的森林(被乱砍乱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减少)。

  师(动情地):由于人类的破坏,大瀑布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逐渐变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今天,我们来到葬礼现场,我们怎能忘怀昔日的大瀑布?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痛不已?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追忆”一下它的音容笑貌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现在大家还像刚才那样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读?

  ⑸课堂学法及写作特点小结。

  三、创新阅读

  1、学生进行专题阅读。

  2、2人一组,了解地球环境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失色的地球;地球在发烧;……)说说其变化前后的情况、对人类的危害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留言板中。

  3、交流反馈(学生按要求口述──浏览学生留言)。

  4、小结。

  5、深化中心:葬礼是为去世的人举行的,而瀑布并没有完全消失,为什么给它举行葬礼呢?

  (学生自由说。)

  这就是本次葬礼“特殊”之所在,那就是唤醒人们,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爱护自然。

  四、拓展阅读

  1、师引言。

  2、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网络阅读,(了解瀑布的有关知识、世界著名瀑布情况、地球环境状况、……或利用搜索引擎自查了解相关资料。)

  3、简单反馈。

  五、总结延伸

  1、课外搜集: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瀑布?了解这些瀑布的现状,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召开《我国瀑布现状报告会》。

  2、想象作业:

  几十年后塞特凯达斯瀑布将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画的同学画一画,想写的同学写一写。

  【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瀑布游人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扩展4)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菁选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还是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检查自主学*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自己能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生字

  认读我会认的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

  四、小结。

  小朋友们,你会做哪些“觉得自己很大”的事情呢?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板书“大”。

  请大声地读出来。你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板书“小”。

  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②画出自然段。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x;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x。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朗读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课件:认读“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穿衣服、快点”

  2.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新偏旁

  1.点名认读“衣”“快”,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的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导: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出示句式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的时候,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

  2.读儿歌。

  引导: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的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

  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

  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的。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部,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自己大 自己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忄”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学*一篇关于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大还是小》,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í hòu jué de zì jǐ hěn chuān yī fú kuài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生字得: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双人旁“彳”,认识双人旁“彳”,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de觉得jué觉得

  得děi得走了觉

  dé得到jiào睡觉

  zhe盼着zhǎnɡ长大

  着长

  zháo睡不着chánɡ太长

  yāo要求jì系鞋带

  要系

  yào要去xì关系

  de好的dái大夫

  的大

  dì目的dà长大

  反义词

  大——小多——少有——无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人旁“彳”,

  京字头“亠”

  竖心旁“忄”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目------(自)

  变一笔

  己------(已)

  写偏旁

  得——()快——()时——()

  加偏旁

  寸——()牙——()()()

  反义词

  大——(小)多——(少)无——(有)

  六、升华学*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并且用这个字组词语,再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说一说课文

  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都是诗歌,课文还有一种是自然段的形式。有的课文是由一段段自然段组成的。怎样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都要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每一个自然段是由一句一句话组成的,怎样找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就要找这个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号“。”,几个问号“?”,几个感叹号“!”,几个省略号“……”等。今天呀,我们学*课文的时候,就要开始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同学们可要细心呀。

  三、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图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6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号。)

  (3)有时候,作者觉得他自己怎么样?(很大)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竖心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练*说“有时候……有时候”。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竖心旁”。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并说一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PPT)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你就知道了一个小朋友大,一个小朋友小。

  2、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学*第5课《影子》。但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影子》这一课,我们就先和本课里面的生字交个朋友吧。有请我们今天学*生字的第一位小老师。(小老师上台)

  一、学*生字第一步————我会读生齐说————认读生字我最棒!

  1、(小老师)现在我们一起学*认读生字(读一类字和二类字),请大家跟我读。

  (提示:一个生字拼读一遍,连读三遍,在分析结构偏旁)

  例:时:shi时时时

  左右结构

  日字旁

  2、请大家齐读一遍。

  3、大家记住了吗?去掉拼音读读吧!双列火车哪里开————双列火车这里开(生齐说)。

  学*生字第一步就学到这里吧!有请下一位小老师!

  二、(小老师上台)

  学*生字第二步————我会用

  生齐说————组词说句我能行!

  1、我们用小组PK的形式来给二类字组词吧。

  找两组PK。

  时(时间、时空)

  候(时候、气候)谁来补充?/谁来帮帮他?小老师评价2组。

  2、下面我们用“同桌对对碰”的形式给一类字组词说句吧!

  找5组同桌组词说句。

  小老师评价。(评价语自由发挥)

  3、读一读

  请大家齐读两遍。注意红色标注的要读轻声(时候、衣服、觉得)。学*生字第二步—我会用就学到这里吧,有请下一位小老师!

  三、(小老师上台)

  学*生字第三步———我会记的第一个环节

  生齐说———火眼金睛辨一辨!指名说。师出示词语齐读一遍。接下来,我会记的第二个环节生齐说———巧记生字有妙招!

  请大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分析?指名说。

  我来分析———字,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换偏旁的方法;加偏旁的方法;猜谜语的方法;加一笔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例:我来分析“自”字,我是用加一笔的方法记住它的.,白加一横就是自。

  小老师评价。

  下面我们有请岳老师来教我们学*生字第四步———我会写

  四、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1页,我们先来观察“自”和“己”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1)指名说书写“自、己”时需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学生在书本上先观察———描红———书写。

  (2)指导学生重点观察"衣"字,用微课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3)教师示范书写"衣"字。学生书空,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书写生字"衣",教师巡视指导。预设:"己"中的"竖弯钩"不能出头。"衣"字的占格。

  2、练写评比。

  (1)生练*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利用学乐云智慧课堂随堂反馈,拍照学生好的书写以及需要注意的笔画,并给予提醒。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检查是低 年段教学中非常扎 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二、学*新偏旁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了解偏旁所代表的意思, 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类字的含义。

  3.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句式练*: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 的时候,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 将学生带入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引导学生说感受,把语言学*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

  2. 读儿歌。

  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

  我很大,

  穿衣服,

  不拖拉,

  系鞋带,

  也很快。

  有时候,

  我很小,

  按按钮,

  够不着,

  怕雷声,

  妈妈抱。

  我是大,

  还是小?

  小朋友,

  来回答!

  【设计意图】儿歌是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既能起到复述课文的作用,又能让紧张的学*得到放松。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

  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

  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时、候、觉”等11个生字,学会写“自”等3个字,认识“ㄔ”等3个部首。

  3.感受小作者要长大心情,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

  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很厉害的人。但是他们有时候又离不开父母的呵护。

  师:孩子们,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大还是小》。

  二、学*课文

  (一)、学*生字

  ①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扩展5)

——《别董大》教案菁选

《别董大》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别董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复*《枫桥夜泊》,引入新课。

  师:有感情地背诵《枫桥夜泊》。从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通过读,可以获取很多信息。通过读,可以理解诗句大意;通过读,可以想象画面;通过读,可以体会诗人感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感情,运用上节课学*的,我们一起再回到唐朝,和高适一起去送送朋友。

  二、齐读课题,简介背景。

  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首是送别诗。

  师:你不明白什么?

  生:董大是谁?

  师简介:董大名叫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爱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京,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三、自读古诗,依据注释自解。

  四、指名朗读,适时点拨。

  生1:

  生2: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朋友的?看图,去想象一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夕阳亦被染得惨

  白。天色昏黄,北风狂啸,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此情此景,依依惜别,怎不叫人凄凉悲苦?”

  五、想象朗读,体会凄苦。

  再读一读前两句,头脑中浮现出那幅画面。

  师: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

  生1:我感到遗憾,为这样一位好艺人远走他乡而遗憾。

  生2:我感受到了凄凉,衣锦还乡倒还好,如今却失意流落,晚景凄凉。

  生3:我感受到了留恋,一生难发几个好朋友,现在却要各奔东西,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鼓掌)

  师: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公亦不作美呀。细细读一读前两句,你觉得哪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

  生1:我从“北风”一词好像听到了呼呼的狂啸声,刮到我的脸上,吹进我的心里,寒意刺骨。

  生2:我从“雁”一词知道是深秋,大雁集合队伍也要远行了。

  师:这时,谁也要远行了?

  生:董大。

  师:雁阵离离,别情凄凄啊!

  生3:当时还下着雪,“雪纷纷”。更增添了凄凉的情绪。

  生4:我从“黄云”和“白日熏”知道了这是黄昏,我想起了第二课老师教的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昨天老师教的《秋思》中也有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我真心佩服你。你的记忆力,思维牵引力都很强。你想得很宽,很广,懂得很多,很深刻。我真为我们五一班感到骄傲。

  师:是啊,已*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六、劝慰好友,振作向前。

  师:好友离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到了极点。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生1:给董大鼓励。

  生2:劝导董大。

  生3:鼓励董大振作起来。

  生4:送给他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

  生5:我会对他说:“昂起你的头,忘掉以前的一切吧!”

  师:读一读《别董大》,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指名朗读,(没读好)(:要读出昂扬的,豪壮的气概。)

  再读。

  谁再来读读。

  师: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理由来劝慰董大?

  生1:朋友,你是一颗明珠,只是被湮灭在尘土中,拂去那层土,明珠就会发光。

  生2:朋友,在你面前的一层薄薄的纸,你只要努力捅开它,就会看到光明大路。

  生3: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生4: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生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是啊,明珠到哪里都发亮的,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把它转送给董大,好吗?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情地)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激昂地)

  师: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些什么?(小组说说)

  生:你的话是一把刀,把我前面的那块布割开了,我看到了美丽的天空,谢谢你!

  生:你的话是一盏灯,我的心被你照亮了,谢谢你的良苦用心。

  生:你的话是一把火,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对别人,对自己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当我们痛苦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

  师:当我们被老板炒鱿鱼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

  师:要让自己能够理直气壮地,慷慨地对自己说这句话,需要有些什么才行?

  生:要有真本事,才有勇气。

  生:要有真功夫,才有信心。

  生:要好好学*,学好知识,才也于对自己这样说。

  师:是啊,董大是个人才,他的才能只是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祝福他—— 生再读

  师: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着实让人佩服。谢谢高适,也谢谢同学们。

  下课。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说略)

  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出示古诗:《别董大》)

  (学生读)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

  (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 )的环境)。

  (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

  读好后——(画雁)……?

  同学们,在这样( )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

  1、大雁对北风说: 。

  2、大雁对飞雪说: 。

  3、大雁对自己说: 。

  4、我想对大雁说: 。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怎么说?(指出高适这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也是在对他自己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吗?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五、结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学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学*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学生说)

  学*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学*重难点

  :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跟同伴交流等等。品悟诗的感情,怎样品悟诗的感情?多读,用心去悟)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配乐范读)

  6.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8.“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9.你怎样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画出“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或者是替高适来劝慰朋友几句。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黄云白日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配乐读)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让人感人至深,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其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这豪放派的佳篇。与此类似的还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乐观豁达

  莫愁前路无知己,友情真挚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学*目标:

  1、根据注释或工具书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最后两句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把你认为本诗中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2、了解作者

  3、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1、(个人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确、流利的通读古诗。

  2、(合作完成)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小组成员合作,弄清每一句古诗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3、同学汇报古诗意思,其余同学安静、认真听后可补充。

  新 课 自 学 尝 试 二、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二)品读第一二句诗。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写出相应的诗句。 )

  2、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吗?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3、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第三四句诗。

  1.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所以,诗人开导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果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4.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四)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 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

  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 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五)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会记住本诗中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 ),( )。

  五、教学结束:

  以《别﹡﹡》为题,不限体裁,写给亲人或朋友。练*以景抒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

  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 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

  3、齐读全诗

  (二)知诗人

  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

  《别董大》的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诗人。

  (三)解诗题

  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

  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按照学*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个人学*:

  (1)读全诗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

  合作学*:

  (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

  (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

  A、读诗句 B、解字义讲句意 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

  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结果

  重点指导:

  千里黄云白日曛:

  (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

  (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

  (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

  (2)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读 。

  (3)你听,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再读 。

  (4)在这黄沙风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诗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别,你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孤单、悲伤)

  (5)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哪组同学来讲讲后两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你从哪个字中能看出?

  (2)有没有不同意见?同学们,你知道吗?此时的董大因失意而离京,而此时的高适也是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却不气馁,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天下人赏识的。

  (3)如果你就是高适,你会如何劝慰身边的董大呢?(指读、分组读)

  (4)识 :认识 赏识

  (五)拓展积累

  1、《送别》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的送别诗还有很多,老师和大家共同找了几首,同学们三人一组,共同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得方法自己学一学,一会儿共同读一读。

  2、介绍读其他送别诗

  对照读《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两句。

  3、作业: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送别诗的诗境用语言描绘下来,写成现代白话的小短文。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诗的生字,并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情感目标: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四、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昂扬

  教学目的:

  1、借助多媒体,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送别的歌曲、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吗?(是一首送别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送别诗《别董大》、在学这首诗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否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二、朗读指导。

  幻灯片出示《别董大》这首诗、指导读诗,要求读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作者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高适的生*背景、(出示幻灯)高适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50岁后又数任地方大员和朝廷官员。他的诗风格雄浑,粗犷,悲壮。

  四、内容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背景,幻灯出示、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五、理解诗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当同学们看到第一行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一幅图的景象。

  2、当同学们看到第二行诗的时候脑海中又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二幅图的景象。

  师引导:在这样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说说。(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

  3、作者与好友的心情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但诗人为了好友的未来,力劝董大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指导: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格调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迈向上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先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一句诗意的幻灯:黄云千里,太阳昏黄昏、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远方飞去。

  再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二句诗意的幻灯:和作者分别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这样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劝董大不用发愁、因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气。

  5、佳句欣赏。

  同学们这首诗里写得最好的一句诗是哪句,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师相机引导: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美与衷心的`祝愿,写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写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6、那我们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这一张幻灯片。这首赠别诗描写了作者与朋友董大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情厚谊,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大丈夫气概、

  7、请同学们背诵一下我们今天学的《别董大》,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当时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灯片:默写此诗,同学们一边默写一边听音乐、

  六、情境表演。

  同学们,通过读、背、说、写,理解这首诗了吗?那好,同学们想想,他们当时分别的时候会说此什么呢?请看96班两位著名演员表演:(出示幻灯)现代版——话别、同学们,他们表演得怎样?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谢谢,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我们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最重要的却是高适送别时对友人说的这句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远去、这便是诗的魅力,它写自然恶劣,写人情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这样的好诗、

  八、作业。

  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出的作业题、好好看看,自己最适合做哪道?下课后好好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番、出示幻灯:

  1、喜欢表演的同学下课后把这首诗表演给大家看。

  2、喜欢朗读的同学开个诗歌朗诵会。

  3、喜欢写字的同学开展一次诗歌写字比赛。

  4、喜欢电脑的同学给此诗设计一个封面。

  5、爱唱歌的同学唱一唱有关送别的歌。

  九、下课。

  今天,我们这节课到此结束,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学*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入。

  2.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

  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

  3.师指导学*生字“曛”的读音及字义字形。

  4.齐读这首诗。

  5.回忆学*古诗的方法,引导自学。

  我们学*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6.学生用学*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

  7、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知己”知音,赏识你的'人。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首诗。

  10.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师导,利用多媒体感受诗境。

  2.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再找出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读。师评价指导。

  7.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谈)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8.面对此情此景,董大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9.(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会愁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0.再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再读这两句诗。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再说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发谈话。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

  6.再看题目,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扬豪壮的情啊!)(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师点评,再提名读。

  3.生再有感情齐读。

  4.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自己练*背一背这首诗。(指2-3人背。)

  6.再次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

  记住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景

  莫愁情

  一、回顾复*,导入新课

  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直接点题,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根据已掌握的学*方法学*古诗。)

  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

  (一)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教师范读。

  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第一句写了什么?其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