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4-30 03:16:23 教学设计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

  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枝干粗壮

  *故居的樟树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 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 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 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 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 生字描红、临写。

  2、 注音:枝干( ) 繁衍( ) 崇敬( ) 瞻仰( )

  3、 组词:

  稠( ) 俱( ) 纪( ) 蓬( )

  绸( ) 具( ) 记( ) 逢(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2)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

  (3) 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 ) 繁衍( ) 稠密( ) 永久(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 ( ) ②大略地看( )

  ③ 向四周看( ) ④聚精会神地看( )

  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 ) ⑥从高处往下面看( )

  ⑦ 回过头来看( ) ⑧仔仔细细地看( )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的小故事。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设计朗读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3、通过体会*对樟树的不舍之情和补充阅读*的相关资料,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及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教学准备:纪录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热身,板书课题

  (课前就开始播放歌曲,烘托气氛,为学*作铺垫)(出示课件一)

  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聆听了一首歌,歌中所赞颂的主人公是谁?(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与她有关的一篇课文——《*故居的樟树》(板书课题)

  二、学*课文1—3自然段。

  1、通过前面的学*,你了解*吗?(板书:*)(学生简介,师补充介绍)她曾是我国副*、名誉*,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2、那她的故居是什么样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2)

  3、*奶奶就在这里生活、工作,可*却觉得房子小了点儿,为了让她过得更舒适一些,劝她搬家,她同意了吗?(没有)她不搬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告诉老师。

  (1)生读课文,交流汇报,师小结。(出示课件3: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这是两棵什么树?(板书:樟树)

  (3)指导读这句话。(注意“舍不得”)

  4、此时,我们心中不免有疑问了——为什么她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三、扣“蓬蓬勃勃”,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课件4出示第4自然段,生读)

  2、樟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这段中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樟树的外形特点。(板书:蓬蓬勃勃)

  3、“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

  4、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蓬蓬勃勃的樟树?(课件出示5樟树图片,师配乐朗诵)

  5、樟树是那样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难怪*劝她搬家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齐读)

  6、现在我们知道了*奶奶舍不得樟树的一个原因了,那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指板书说)

  四、学*樟树品质美。(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充满生机,蓬蓬勃勃的樟树让*奶奶舍不得,那这两棵樟树还有什么地方让*奶奶舍不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1、生汇报,师出示课件。(板书:香气)

  2、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

  (1)本身:说明这种香气是——与生俱来的,长在骨子里的。

  (2)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即使仍然只要就

  (3)拒虫:从哪里看出来的?(只要……就……)(板书:拒虫)

  (4)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樟树香气不仅拒虫,还护物。(板书:护物)

  3、小结:樟树的香气与生俱来的,既能够永久保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拒虫护物,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4、指导朗读。(指读,齐读)

  5、大家发现这一段除了写樟树之外,还写了什么树?(描写石榴树的部分)指一生读出来。

  6、为何写樟树还要写石榴树?(反衬。用石榴树容易招虫反衬樟树拒虫,突出樟树香气永存,拒虫的可贵之处。)

  7、樟树真是——齐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香气在人间。

  8、所以,*说,引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9、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奶奶舍不得樟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生说)师小结:是啊,*奶奶舍不得两棵樟树,不仅是因为它的蓬蓬勃勃,更因为樟树香气永存,可以拒虫护物,品质可贵。

  五、读课文,学*人物形象。(第六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奶奶自然不愿搬家了。可是——我们来看文章第六自然段(出示)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的纪念呢?

  1、生试说原因。

  2、说得不错,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一些资料,认真读一读,你就会知道人们为什么对这两棵樟树这么感兴趣。

  3、出示资料一、二,学生阅读,想樟树与*之间的联系,感受她樟树品格的一方面——坚强不屈,一身正气,令敌人敬畏。(板书:拒敌)

  4、出示资料三,深切感受她樟树品格的另一方面——护民。

  5、樟树香气拒虫护物,*正气拒敌护民,同学们,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留影了吧!(师边引说,边完成板书)难怪参观过*故居的人都说:“树如其人,人如其树。”(板书)

  6、所以——(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在写树吗?是在写——(*)这是借着樟树来写*,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揭示*的《卜算子·咏梅》和*的《咏松》,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业:

  1、阅读推荐篇目。

  2、学完课文,面对*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4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当活动的前三天,我从网上获悉我执教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故居的樟树》时,我立即打开语文书,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研读起来。审视一下课题,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的含义。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不失为一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文章,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也不单纯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能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的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技能,经历语文学*的过程,*得语文学*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真正体现。那么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组织学生的学*实践活动,那么三维目标自在其中,每个语言符号都表现出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切入点、立足点;同时也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力求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故居樟树》(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外形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了解对比手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对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错误订正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些什么?

  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的故居,走*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词析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姿

  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奶奶舍不得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课件映示文字)边读边做上记号。细细品味,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A句子1: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出示樟树特写图片欣赏,指导朗读)

  B句子2: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看图理解稠密指导朗读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美丽

  生命力)

  C句子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的。(无论总是加点)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什么?

  A.理解蓬蓬勃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B指导用无论总是造句。

  ①无论( )的夏天还是( )的冬天,樟树总是那么( )。

  ②无论( ),( )总是( )。

  3、指导背诵。练*背诵。小组互背、指名背(说说用什么方法背诵)、齐背。

  4、练*说话:这是( )的樟树。

  5、过渡:*舍不得樟树不仅仅樟树的蓬蓬勃勃,这还是怎样的樟树呢

  ?三、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有了收获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①樟树的本身香气②理解香气永久保持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引读三句话: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拒虫)指名读句子指导造句。只要就(加点)

  3、练*用只要就造句: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 )。只要( ),( )就( )。

  4、背诵樟树的可贵之处。

  5、再在读读这节,你还有什么发现?

  6、交流追问:这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写别的树?不写行不行?说说理由。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繁衍后代。

  7、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樟树与别的树不同之处,那就是樟树本身有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能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8、朗读第5自然段。(男女生分层读)

  9、过渡:这两棵樟树陪伴*奶奶一同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一同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奶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那蓬蓬勃勃的樟树还挺立在故居的庭院里。

  四、品读感悟,感受故居主人的人格魅力

  1、引读第6自然段。(示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瞻仰。

  3、讨论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①出示*的照片。说说*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交流课前搜集的*的有关资料③说说人们留影纪念的原因。(课件映示人树合一)

  4、小结,朗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1、总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的故居,走*故居的樟树,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通过读书体会到这樟树也是*人格的象征。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撒在人们心间,播撒在我们的心间。

  2、摘抄:将课文中好词好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六、课后延伸,增加文本的广度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上网搜集*有关故事,讲讲*的故事。板书:

  22

  *故居的樟树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气持久虫类怕它教后反思从研读教材,到教案成熟,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真可谓是辛苦并快乐着。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得的过程,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一、语文课上要真教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可见,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起点、立足点。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无论哪篇课文,都有教不完的语言文字的东西。如果都抓,显然既不必要,又不现实。《*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有哪些值得抓、要抓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苏教版教材有一个很好的编排体例,那就是,每篇课文的课后练*,都提示了一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后练*: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5、搜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些题目在提示我们,对于这篇课文,应该进行哪些语言文字的训练?显然,感悟、积累、运用,是这些要求背后的要求。具体说,就是:读课文,练感悟;积累描写树木的词汇、语段;学*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话。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我们的语文课上可以做、应该首先做好的事情真不少啊!不将语言文字的学*和训练落到实处,我们的语文课堂必然会在半空中兜圈子,必然失去应有的真意。二、文道统一要真学语文现今,语文课堂应该着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已被愈来愈多的教师所认同,并不断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不少操作层面的智慧。但同时,又一个重要层面被忽略了——课堂教学抓住了语,丢掉了文。更有甚者,完全曲解了语的内涵,缩小了语的外延,将语的教学仅仅局限在字词句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上。语文教学凸显文,就应该光明正大地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层次、表述方法以及文字的流畅和韵律等,完全不必欲抱琵琶半遮面!在这些方面,《*故居的樟树》就是一个极好的学文的素材。比如,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不应让学生感受、认识吗?如果学生学*完本篇,脑海中只有樟树的一些印象,感受不到樟树可贵之处和*博大情怀的联系,就难免流于疏浅。再如,本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很巧妙:单就写樟树来说,作者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每写一个方面,都围绕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此外,作者介绍樟树,还由表及里,由外观到内质,给读者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围绕特点写具体方面,本文也很有独到之处。如,对樟树的香气,作者除了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还恰当地运用对比,使人充分感知樟树香气之悠长。课堂教学中,见语又见文,才能使言语蕴涵的意象丰满、鲜活,也才容易体悟文章所含之情。就《*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来说,注重本文文的特点,利于学生的感悟。注重文的特点,同样有利于学生的积累、运用。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层次、脉络,方便快速积累;学*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明晰了作者的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更容易感受语言的流畅与韵律。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应看到,语言并非生冷的抽象符号,它则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感情真挚,内涵丰富,通达天地,畅晓古今,可谓包罗万象。人文关怀,智能发展,品德熏陶,*惯培养,方法*练等等,都应是在语言学*的过程中顺便自然达成,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思想思路要和谐共生思想是一堂课的灵魂,当下的课堂必须要有思想,有了思想,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但因为思想是灵魂,故不能多样,更不能走样。《*故居的樟树》的教学首先是有疑而学,一步步追问主人为什么舍不得樟树?仅仅是舍不得吗?;其次是以读为主,理解樟树的外在和内在的美,继续引导,樟树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舍不得,还是离不开。同样作为一节课的思路,不仅仅是教者的教学思路,还是学生的学*思路,还应该兼有文本固有的呈现思路即文路。有效的整合教路、学路、文路于一体,才是真正课堂的思路。思路是一节课行走的方向,不能偏向,更不能岔道,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的课堂,有时虽然热热闹闹,但只能是高耗低效,只有沿着预定的路走下去,才能更高、更快、更强地走远,抵达理想的课堂彼岸。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 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 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 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 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扩展2)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本课教学设计,就是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努力达到语言实践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师: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故居的樟树)

  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故居的什么?(*故居的樟树)

  师: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故居的什么?

  师:对,本文所写的就是*故居的——樟树。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故居的樟树。】

  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生命旺盛、品质高贵)

  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1.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师: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

  师: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它们的形态如何。

  (交流、讨论)

  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设计意图: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在这种转换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

  师: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

  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填写、朗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想象樟树一年四季经受各种磨难之后仍然蓬蓬勃勃的过程。】

  师: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樟树,同学们好好读一读,将樟树的形象留在脑海中。

  2.体会樟树“品质高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樟树可贵的句子。

  (组织交流)

  (1)围绕“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展开交流。

  师: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闻到过香气,这种香气会发生变化吗?

  师:(小结)这就是樟树,它活着的时候,香气不变,死了的时候,仍然有香气,且这种香气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可贵。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樟树的香气与生活中其他香气的不同,即生活中的不少香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樟树香气能长久保持是了不起的;这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

  (2)抓住“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

  生:就怕它一天。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

  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

  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千年——

  生:虫类就怕它一千年。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在哪里呢?(樟树的香气能长久保持,樟树的香气能永远拒绝虫类的侵害。)

  【设计意图:这种反复、递进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樟树“香气拒虫、香气长久”特点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樟树的情感随着一遍遍的朗读得以深化。】

  师:这一自然段,不仅写了樟树,还写了别的树木,如石榴。课文为什么要写石榴呢?

  (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比较”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樟树的与众不同,可贵。)

  师: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以及写法的精妙。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理,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而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比较”的写法,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一写法的好处。】

  三、适度拓展,深刻理解“人与树”之相似

  师: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这是两棵让虫子害怕的樟树,这是两棵让*舍不得离开的樟树。那*是怎样的人呢?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认识。

  (出示中外人士对*的评价,学生朗读。)

  1.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2.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师。”

  3.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说:“多亏我结识了*,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美,是活的*最卓越的象征。”

  4.致*的信中这样写道:“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

  师:樟树的香气让虫子离得远远的,而*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样令人敬佩!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女性?

  (相机板书:精神蓬勃、正气凛然、高贵典雅……)

  师:请说说“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师;(小结)*美好的品质,就像她故居樟树的枝干一样伸向四面八方,就像她故居樟树的绿叶一样蓬蓬勃勃,就像她故居樟树的香气一样永久保持、拒绝害虫的侵蚀。

  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上的简要表达,辅之以中外名人对*的评价,学生对*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她与樟树进行比较,对“人”与“树”相似的理解水到渠成。】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学*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2《*故居的樟树》,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

  (文章主要讲了*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同学们可真会读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就把六个自然段读成了一句话。老师相信,这节课的三个目标,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呈现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想人们为什么爱在樟树前合影留念?

  二、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之美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A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B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C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

  (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D大家的读书热情,积极性感染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

  大家也来读一读。

  E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

  “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F这么美的樟树,想不想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想)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看着画面,把这段话背一背,觉得有困难可以看着书来读。(同学们背的真好,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2、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樟树的句子?

  出示第五自然段:(略)

  A你从这段描写樟树的句子中又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香气永久保持”怎么理解?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板书香气永久保持)

  B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体会,说一说)

  C这篇文章写的是“*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通过作比较更突出了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D小结: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长青、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那么,这两棵樟树长在什么地方呢?

  3、快速读一读1——3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它们长在*故居的庭院里  *很喜欢它们)

  4、是啊!不仅*喜欢,就连参观的人们也喜欢它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读一读*的资料,然后说一说)

  5、小结:是啊!樟树是蓬蓬勃勃地,*是永葆青春,斗志旺盛的;樟树有着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赞扬*的伟大人格,这总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永葆青春 斗志旺盛 一身正气 借物喻人)

  6、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西,喜爱之情以及对*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

  三、拓展练*

  1、看到樟树图,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学*了《*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 )的可贵之处。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的(怀念)之情。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好请在段落前面画“★”

  板书设计:

  22*故居的樟树

  永葆青春  枝粗叶密

  斗志旺盛  四季常青

  坚强不屈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香气永久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本课教学设计,就是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努力达到语言实践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师: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故居的樟树)

  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故居的什么?(*故居的樟树)

  师: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故居的什么?

  师:对,本文所写的就是*故居的——樟树。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故居的樟树。】

  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生命旺盛、品质高贵)

  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1.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师: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

  师: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它们的形态如何。

  (交流、讨论)

  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设计意图: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在这种转换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

  师: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

  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填写、朗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想象樟树一年四季经受各种磨难之后仍然蓬蓬勃勃的过程。】

  师: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樟树,同学们好好读一读,将樟树的形象留在脑海中。

  2.体会樟树“品质高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樟树可贵的句子。

  (组织交流)

  (1)围绕“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展开交流。

  师: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闻到过香气,这种香气会发生变化吗?

  师:(小结)这就是樟树,它活着的时候,香气不变,死了的时候,仍然有香气,且这种香气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可贵。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樟树的香气与生活中其他香气的不同,即生活中的不少香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樟树香气能长久保持是了不起的;这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

  (2)抓住“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

  生:就怕它一天。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

  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

  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千年——

  生:虫类就怕它一千年。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在哪里呢?(樟树的香气能长久保持,樟树的香气能永远拒绝虫类的侵害。)

  【设计意图:这种反复、递进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樟树“香气拒虫、香气长久”特点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樟树的情感随着一遍遍的朗读得以深化。】

  师:这一自然段,不仅写了樟树,还写了别的树木,如石榴。课文为什么要写石榴呢?

  (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比较”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樟树的与众不同,可贵。)

  师: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以及写法的精妙。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理,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而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比较”的写法,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一写法的好处。】

  三、适度拓展,深刻理解“人与树”之相似

  师: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这是两棵让虫子害怕的樟树,这是两棵让*舍不得离开的樟树。那*是怎样的人呢?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认识。

  (出示中外人士对*的评价,学生朗读。)

  1.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2.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师。”

  3.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说:“多亏我结识了*,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美,是活的*最卓越的象征。”

  4.致*的信中这样写道:“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

  师:樟树的香气让虫子离得远远的,而*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样令人敬佩!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女性?

  (相机板书:精神蓬勃、正气凛然、高贵典雅……)

  师:请说说“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师;(小结)*美好的品质,就像她故居樟树的枝干一样伸向四面八方,就像她故居樟树的绿叶一样蓬蓬勃勃,就像她故居樟树的香气一样永久保持、拒绝害虫的侵蚀。

  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上的简要表达,辅之以中外名人对*的评价,学生对*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她与樟树进行比较,对“人”与“树”相似的理解水到渠成。】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书写香樟树的作文分享3篇

  在我的乡下老家,有一棵30年的老高大的香樟树,它是我爸爸在8岁家乡建新房时,我奶奶为了纪念而种下的。

  奶奶天天照顾着它,盼望它开花、结果……就这样,这棵高大的香樟树一年一年地在长大,直到长成现在的参天大树。

  高大的香樟树叶生命力很强,它能在树上挂1年。春天,新树叶长出来了,老树叶才缓缓脱落。伴随着新树叶的成长,高大的香樟树的花也就开了,虽然,这花不是很美,但是,它发出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啊,真令人陶醉啊!

  年复一年,它经历了30年的风雨,现在长得非常粗壮,要两个人才能抱住它。它的形状是伞形的,枝叶非常茂盛。它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每年暑假,我都会和表哥在它的树荫下学*、玩耍,都不会觉得很热。它给我们全家带来了许多许多。

  现在你走*这棵树,你会发觉它已不是那个小树苗了,而是一棵大树,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正在守卫着我们的家。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着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墙……但我最喜欢的要数那一排挺立的高大的香樟树了!

  在操场的北边有几棵高大的香樟树。高大的香樟树真高啊,每棵树都在三米左右;高大的香樟树真粗啊,粗得要一两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高大的香樟树真壮啊,远远望去,它们像一个威武的士兵,日日夜夜地守护着我们的校园;高大的香樟树真坚硬啊,你死我活用劲地摇摇,它只是轻轻地晃动。

  不仅高大的香樟树威武,粗壮,而且它的枝干、叶子、花和果实也一样具有特点。

  高大的香樟树的枝干粗壮而遒劲,却不失潇洒;高大的香樟树的叶子密密麻麻,却不显拥挤;高大的香樟树开的小花,结的果实,散发出的香味沁人心脾,却又不是刺鼻的花香。

  高大的香樟树的作用可大呢!春天,细雨蒙蒙,高大的香樟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夏天,烈日炎炎,高大的香樟树就像一把绿绒大伞,为乘凉的人挡住强烈的阳光,把炎热留给自己,把凉爽送给人们;高大的香樟树也把自己的身躯送给鸟儿筑巢,鸟儿搭好了巢,又在树上捉虫,喂养后代;高大的香樟树吸入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却无私地供给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氧气。微风**,高大的香樟树那扑鼻的清香便随着风儿飘荡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整个校园都芳香扑鼻。

  我爱高大的香樟树,因为它的美与人们造福联系在一起,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校园东大道两旁长着两排高大的香樟树。远看像一位昴首挺立的士兵。高大的香樟树干是灰色的,摸上去很粗糙,非常直,抬头看,高大的香樟树像一把遮风挡沙的大雨伞,有两层半教学楼那么高。从树叶的细缝中可以看到一点点蓝天,有时候阳光还会透进来。树干最上面被分成了两个树丫,树丫上又生出许多树枝。

  高大的香樟树枝与其它树的树枝不一样,颜色是深绿色的。每根枝条上大约有10-20片叶子。高大的香樟树的叶子是浅绿色的,仔细看还能看见叶脉。正面摸上去很光滑,反面则有些粗糙。仔细看看叶子周围,是一些高大的香樟树果实。这些果实基本上没有成熟,深绿色的,剥开外皮,里面还有一个很硬的东西。成熟了的果实是深紫色的,紫中带一点黑。不管是成熟的果实还是没有成熟的,都是一个小小的、似玻璃球一样的小圆东西,样子非常可爱。

  樟树叶子不仅美,还有很大的作用呢!我们把叶子揉碎了,闻一闻,有一股清凉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老师讲,人们把叶子揉碎以后,从中提取一种物质,它就是制造樟脑丸不可缺少的一种配料。用樟树干制造出的家具,可以防虫蛀。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猜到,看樟树上是没有虫子的。

  我一定要做一个像高大的香樟树一样的人,从小认真学*,长大以后为国家作贡献。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樟树的作文300字 (菁华3篇)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樟树,那棵樟树就在小操场旁边。虽然它没有广玉兰香,但是它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有一次,强台风经过我们常州,风力达到7——8级,大风夹裹着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往外看,一棵广玉兰正在猛烈地左右摇摆着,当强风一吹,这棵广玉兰差一点打到另一棵广玉兰了。它好像在说:“兄弟,快救我,我快支持不住了,大风都快把我的根***了。”看着广玉兰左右摇摆的样子,我都有点于心不忍了。再一看旁边的樟树,虽然它也经受着狂风的肆虐,但是它比广玉兰稳多了。只见它坚强的屹立在雨中,像一个军人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动摇。经过风雨的洗礼之后,樟树的叶子更加翠绿,枝干更加粗壮,根系更加庞大。

  我想:我们应该学*樟树那顽强的精神,在学*上不论上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勇敢地面对它。这样我们才能越挫越勇,才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我们的校园里的植物数不胜数,比如我们的'活化石-银杏树;美丽可爱的月季花;小巧玲珑的迎春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尽管他们绚丽多彩,但都不敌校园里的大樟树。

  这大樟树是我们校园里的“大寿星”。大樟树的根裸露在土外,从远处看,像一条龙的爪子,也像一名大将,战争胜利后凯旋归来后屹立在校门口。大樟树的树干像爷爷的手,那粗糙的树皮便是爷爷手上粗糙的皮肤,让我有了温馨的感觉。大樟树的绿叶,更让我感觉如神来之笔。大樟树的绿叶真多啊!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从高处看,就像一块翠绿无暇的翡翠。

  夏天,大樟树更加茂盛,是乘凉的好地方,只要一下课,就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跑到大樟树下玩。秋千,大樟树开始落叶了,大樟树的叶子逐渐发黄,最后,大樟树的叶子变得金灿灿的,风一吹,金黄的叶子就纷纷落下,这场景美极了。

  冬天,大樟树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没有枝叶的树干,但它依然屹立在那。

  我们校园里的大樟树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声笑语。我爱这大樟树。

  走进我的学校,你就会发现围绕四周围墙的是一棵棵高大茂盛的树。只要你走进学校,往你鼻子里钻的都是那树浓浓的清香。我想:大马路上也有这种树,家乡河边也有,离这儿不远的工厂旁也有,哦!还有公园里也有,许多风景区也有,随处可见。

  一放学,我就马上回家问妈妈那是什么树?一询问才知道,那个是香樟树。香樟树是樟料类的,十分高大茂盛。为什么叫香樟树呢?我再次询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因为香樟树上有许多纹路,好像有什么文章似地,读不完也看不见,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作为树名,而且香樟树还很香,所以称为“香樟树”。走*香樟树就会看见它粗肢体壮,茂密茂盛,走上前摸一摸,它那粗壮的树干,十分粗糙,好像真的有什么文章似的,摸上去又好像是起了一阵大风,引起了“小浪花”,树皮皱皱的。我很想摘一片树叶闻一问,但又不舍得,就拣起草地上飘落下来的香樟叶子闻闻,十分香,一不小心就会陶醉在那香味里。

  香樟树在学校里能够美化我们的环境,在马路上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汽车的.尾气,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还能作为家具的好材料,防霉防蛀,有清香。

  我们要学*香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和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文质优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朗读铺垫,享受书香。

  首先要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通过教师范读——“你觉得老师哪里读得比较到位,或者有什么建议?”,“披文以入情”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各自默读——“做好批注、圈画。”,让学生收获自己灵动的思考;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交流自己读书的点滴收获;重点读——“你认为哪些句段值得我们多读几篇?为什么?”,赏析重点,品读玩味……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就能争先表现自己。

  二、独特感悟,品味果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因此,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要鼓励学生收获自己独特感悟的果香,让学生发表、交流,乃至碰撞。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我知道了……,因为……”;“我认为课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中我领会到了……”;“我感受到了……,你们是否有这样相同的体会呢?”;“同学们,我觉得课文中……描写得非常美,我想用朗读的方法来展示我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渐找到交流的支点,交流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收获文本的内涵、意蕴。在学生的独特感悟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内蕴的绵长,从而收获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感悟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三、引导点拨,延伸树香。

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这篇课文教师要主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樟树的的外形特点、品质,在幽幽的树香里,感悟***的高贵。教师可预设这样的问题:1、你知道了***奶奶不肯搬家的原因了吗?2、你为什么把“蓬蓬勃勃”、“总是”读得这样响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3、从樟树的可贵之处,你想到了什么?4、从樟树身上所散发的香气中,你还闻到了什么?5、课文最后一节中,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知道为什么吗?“永久”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四、创设情景,散发心香。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美丽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1、对着第一幅插图想象,我来到了***奶奶的故居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2、假如老师给你一次拍照的机会,你想怎样要求老师选择最美的拍摄角度呢?并且告诉老师理由?3、人物访谈——和***奶奶交流,设计一段访谈录。(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广泛摘录***生*的有关事迹,让学生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访谈,这样效果肯定更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