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故居的樟树》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 2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文质优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朗读铺垫,享受书香。

  首先要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通过教师范读——“你觉得老师哪里读得比较到位,或者有什么建议?”,“披文以入情”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各自默读——“做好批注、圈画。”,让学生收获自己灵动的思考;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交流自己读书的点滴收获;重点读——“你认为哪些句段值得我们多读几篇?为什么?”,赏析重点,品读玩味……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就能争先表现自己。

  二、独特感悟,品味果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因此,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要鼓励学生收获自己独特感悟的果香,让学生发表、交流,乃至碰撞。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我知道了……,因为……”;“我认为课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中我领会到了……”;“我感受到了……,你们是否有这样相同的体会呢?”;“同学们,我觉得课文中……描写得非常美,我想用朗读的方法来展示我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渐找到交流的支点,交流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收获文本的内涵、意蕴。在学生的独特感悟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内蕴的绵长,从而收获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感悟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三、引导点拨,延伸树香。

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这篇课文教师要主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樟树的的外形特点、品质,在幽幽的树香里,感悟***的高贵。教师可预设这样的问题:1、你知道了***奶奶不肯搬家的原因了吗?2、你为什么把“蓬蓬勃勃”、“总是”读得这样响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3、从樟树的可贵之处,你想到了什么?4、从樟树身上所散发的香气中,你还闻到了什么?5、课文最后一节中,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知道为什么吗?“永久”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四、创设情景,散发心香。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美丽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1、对着第一幅插图想象,我来到了***奶奶的故居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2、假如老师给你一次拍照的机会,你想怎样要求老师选择最美的拍摄角度呢?并且告诉老师理由?3、人物访谈——和***奶奶交流,设计一段访谈录。(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广泛摘录***生*的有关事迹,让学生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访谈,这样效果肯定更好)

  《***故居的樟树》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 5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文质优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朗读铺垫,享受书香。

  首先要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通过教师范读——“你觉得老师哪里读得比较到位,或者有什么建议?”,“披文以入情”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各自默读——“做好批注、圈画。”,让学生收获自己灵动的思考;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交流自己读书的点滴收获;重点读——“你认为哪些句段值得我们多读几篇?为什么?”,赏析重点,品读玩味……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就能争先表现自己。

  二、独特感悟,品味果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因此,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要鼓励学生收获自己独特感悟的果香,让学生发表、交流,乃至碰撞。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我知道了……,因为……”;“我认为课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中我领会到了……”;“我感受到了……,你们是否有这样相同的体会呢?”;“同学们,我觉得课文中……描写得非常美,我想用朗读的方法来展示我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渐找到交流的支点,交流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收获文本的内涵、意蕴。在学生的独特感悟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内蕴的绵长,从而收获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感悟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三、引导点拨,延伸树香。

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这篇课文教师要主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樟树的的外形特点、品质,在幽幽的树香里,感悟***的高贵。教师可预设这样的问题:1、你知道了***奶奶不肯搬家的原因了吗?2、你为什么把“蓬蓬勃勃”、“总是”读得这样响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3、从樟树的可贵之处,你想到了什么?4、从樟树身上所散发的香气中,你还闻到了什么?5、课文最后一节中,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知道为什么吗?“永久”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四、创设情景,散发心香。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美丽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1、对着第一幅插图想象,我来到了***奶奶的故居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2、假如老师给你一次拍照的机会,你想怎样要求老师选择最美的拍摄角度呢?并且告诉老师理由?3、人物访谈——和***奶奶交流,设计一段访谈录。(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广泛摘录***生*的有关事迹,让学生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访谈,这样效果肯定更好)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

***故居的樟树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居的樟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居的樟树教案1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简介***生*。

  解题。

  故居 樟树

  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

  范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 :

  分段朗读课文。

  复*生字。第二课时

  复*检查

  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 拒()()()

  繁()()() 稠()()()

  细读课文

  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

  指导朗读。

  学*§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

  作业 :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2 ***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故居的樟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特点,感受***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三、品读课文

  1、***为什么不肯搬家?

  2、指名读第四小节:你觉得本节中哪个词能概括樟树的特点?

  指导朗读。

  3、指名读第五小节:这一小节又告诉樟树有什么特点?

  体会句子内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4、通过对这两棵樟树的了解,***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5、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他们,为什么人们爱与他们留影纪念。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她。

  2、朗读课文,试着背诵四、五两小节。

  板书:

  蓬蓬勃勃

  22***故居的樟树

  香气拒虫

***故居的樟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劝***同志搬家时。***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故居的两棵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它们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

  当我来到***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爷爷,这樟树就是***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五、课外拓展

  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故居的樟树教案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

  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答,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

  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你能用什么词来描述这棵樟树吗?(指名交流)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

  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

  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 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

  [点击幻灯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学生试着口头填完整。

  点击幻灯⑹: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再指名配乐背诵。]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8. 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生交流后,点击幻灯⑺“而樟树本身……就在这里。”]

  9.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点击显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10.教师引读“可贵之处”的语句,提示关键字词读重音。

  11.既然主要写樟树有香气,能拒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指读“别的树木……寄生在树上。”)

  1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

  13.探究樟树的可贵之处和故居的主人***有什么联系呢?

  ⑴[点击幻灯⑻:***像和有关事例介绍]看图,说说***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丽、高贵、典雅等)

  (2)再读资料和显示幻灯⑼:和孩子们的合影图,交流:***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等。)

  (3)教师提示:作者表面写樟树的可贵之处,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的高贵品质。(板书:高贵品质)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樟树具有了象征意义。

  [引说: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课文第1—3自然段

  1.引入:难怪***让***搬个家,她却不肯。当时她是怎么说的?[点击幻灯⑽,指名读句,交流体会:她为什么舍不得?]

  2.引读: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3.齐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珍爱与不舍之情。

  4.小结:樟树和故居的主人***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樟树身上体现了***的高贵品质。因此,对这两棵樟树不仅仅是喜爱,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学文第6自然段

  1.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点击幻灯⑾:第6自然段文字和图象]

  2.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学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提示)

  3.“崇敬”什么意思?“瞻仰”什么意思?(指名解释)

  4让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这宋奶奶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奶奶高贵品质的象征。[点击幻灯⑿:介绍樟树奖]

  2.最后,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的资料,举行故事会。

  3.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故居。

***故居的樟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

  ***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7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文质优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朗读铺垫,享受书香。

  首先要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通过教师范读——“你觉得老师哪里读得比较到位,或者有什么建议?”,“披文以入情”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各自默读——“做好批注、圈画。”,让学生收获自己灵动的思考;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交流自己读书的点滴收获;重点读——“你认为哪些句段值得我们多读几篇?为什么?”,赏析重点,品读玩味……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就能争先表现自己。

  二、独特感悟,品味果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因此,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要鼓励学生收获自己独特感悟的果香,让学生发表、交流,乃至碰撞。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我知道了……,因为……”;“我认为课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中我领会到了……”;“我感受到了……,你们是否有这样相同的体会呢?”;“同学们,我觉得课文中……描写得非常美,我想用朗读的方法来展示我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渐找到交流的支点,交流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收获文本的内涵、意蕴。在学生的独特感悟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内蕴的绵长,从而收获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感悟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三、引导点拨,延伸树香。

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这篇课文教师要主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樟树的的外形特点、品质,在幽幽的树香里,感悟***的高贵。教师可预设这样的问题:1、你知道了***奶奶不肯搬家的原因了吗?2、你为什么把“蓬蓬勃勃”、“总是”读得这样响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3、从樟树的可贵之处,你想到了什么?4、从樟树身上所散发的香气中,你还闻到了什么?5、课文最后一节中,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知道为什么吗?“永久”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四、创设情景,散发心香。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美丽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1、对着第一幅插图想象,我来到了***奶奶的故居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2、假如老师给你一次拍照的机会,你想怎样要求老师选择最美的拍摄角度呢?并且告诉老师理由?3、人物访谈——和***奶奶交流,设计一段访谈录。(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广泛摘录***生*的有关事迹,让学生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访谈,这样效果肯定更好)

***故居的樟树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优选【五】份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22课《***故居的樟树》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可贵之处,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尝试写一写想对***(或樟树)说的话。

  三、学*方法

  1、樟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较好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学*过程

  围绕上面所述的三个教学目标,并采用“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方法,我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五大块。

  第一环:听写上课时的生字词,揭题导入新内容。旨在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没有进行生字认读,是因为后面要对子互读,会有所检测,节约时间又高效。没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内容简单。

  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的一些生*事迹,学生对***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问,***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学生的目光就从***身上转到***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喜欢这两棵樟树。

  第二环:出示( )的樟树。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有能力完成这样的题目,于是我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但时间有点长。

  第三环:交流( )的樟树。

  (一)感悟樟树的“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

  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很可惜,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展开说话训练,想象樟树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而只是简简单单地进行了造句。因为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应该深挖洞,但学生说话练*的效果不好。

  很意外的,吴张雨同学说:“第四段应该饱含赞美之情来读,同学们再一试,比前几次朗读效果好很多。”这让我更坚信:选择适当放手,选择相信他们,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与成长。

  (二)品味樟树的“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学生的发现很多:

  1、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先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并举石榴树为例予以证实。

  2、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拒虫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

  学完樟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我让学生再次赞美樟树,并引出于谦的《石灰吟》,既是相同主题的古诗积累,也为后面的“借物喻人”的写法,以及学生更好地理解***的精神作铺垫。

  第四环:体会樟树与***共同的“精神”

  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这就是***故居的两棵樟树,是***舍不得的两棵樟树,深深爱着的两棵樟树。对于课后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学生回答有难度,于是我换了个问题,课文仅仅是在写樟树嘛?我将学生课前收集的***的资料进行选择,让学生边读边想:***和樟树有哪些相似之处?让充分发表见解,意在为学生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空间,激活他们潜在的学*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与樟树之间的相似。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后我用“与其说……不如说……”的句式,对文章的重点进行了总结,并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结合课前诵读,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种写法为以后掌握并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基础。

  第五环:写一写。

  旨在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激发他们对宋奶奶的崇敬之情。也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水*。但由于学生水*的差异,我布置了一个必选题和尝试题。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思考,望各位老师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2

  《***故居的樟树》安排在第七单元。课文通过两条线索表达了对樟树的赞美、对***的怀念之情。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到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将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精髓,并指导学生写作。

  根据教材分析,我为本节课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懂得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并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体现了***高贵品质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了解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感悟***的高贵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感悟***的高贵品质。使学生受到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已经比较顺利,但领悟课文精髓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重要词句,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是:领会***和樟树的共同点。

  依据以上分析,我从下面三个环节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

  1、建构樟树形象,体会生长特点。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对樟树的形象感知十分模糊,这对于理解文本是很不利的,因此我首先带领学生欣赏了樟树的图片,直观的感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樟树长的很茂盛,有的说长得很健康,通过有针对性地观察枝干和树叶这两幅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文本中的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等描写樟树特点的词语,紧紧抓住这些词语配合完整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樟树还会在哪些环境中依然蓬蓬勃勃。因为有了前面的直观感受,学生的想象有理有据,很好地达成了说话训练的目标。

  2、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樟树可贵。

  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要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必须回到文本中来,抓好语言文字的学*。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只是用多媒体简单地出示了学生找到的重点句,意在照顾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上课堂节奏。通过这一环节的,学生对樟树香气永保的可贵品质有了深刻的认知。

  但本文的精髓是对***同志高贵品质的认知体会,因此教学进行到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依然是浅层次的,而文本资源对于学生领悟文本精髓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第三环节要拓展资源,揣摩写法,延伸树香。

  在课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地址,一个是上海***故居博物馆的网页,一个是教师自己的博客,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网页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全面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了关于***简介的视频资料,学生们观看后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了热烈的课堂交流:我心中的***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是从现场还是从结果来看,学生的交流都是认真有效的。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而深刻地领悟到***奶奶的高贵品质与樟树的可贵之处是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

  再次面对樟树,学生们说:我不仅看到了樟树,还看到了***奶奶,我适时引导学生写话:你想对宋奶奶说些什么?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让每个孩子都进行现场交流,所以我再次提供了教师的博客,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台与教师对话,与同学进行交流,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立足语文学科的根本,紧扣文本展开教学:

  1、让电影、画面走进课堂,调动起学生各种感观协作分析,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库,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感。

  2、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了解***,领会樟树和***之间的共同点,体会人们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综合能力。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3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课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两颗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整个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步。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生字字音。

  2、抓住重点段落,直插重点,深入体会***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为下次课突破文章难点,即理解***的高贵品质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在教学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课内引向课外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学校已经不再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唯一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课外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是一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加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能养成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惯。

  在《***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文章的难点是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樟树和***的相似之处,体会***的高贵人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关于***的感性材料的补充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准备把它用于两个环节的教学。其一,开课时简介***,让学生对***有大致的了解。而大量的材料却要用于第二课时突破难点时进行交流,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的生*事迹,才能体悟到樟树与***的相似之处,体悟到***的高贵人品。在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当我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讲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樟树的印象时,一个学生说:“看见樟树,我仿佛看见了***的高贵人格。”虽然学生讲的“高贵人格”并不具体,但已触及到文章的`中心,难点不攻自破,不讲自明,可见收集资料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故居的樟树》内容并不复杂,文章层次非常清楚,重点十分突出,这样的文章非常忌讳繁琐地分析课文,肢解文本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直奔重点的方法。并且,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评品,精炼课文内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气跳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情”。初读感知,精读体味,品读升华层层落实。个人读,男女生读,齐读,教师引读,形式多样。轻声读,默读,有感情朗读,背诵,步步深入。这样,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导学生赏析重点,品读玩味,使学生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之情与作者之情和谐共振。

  三、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界一直以来热烈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在这堂课中力求体现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品词析句、体会表达中体现“二性”的统一的自然融合。

  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如:教学“蓬蓬勃勃”时,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在学生找到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练*: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__,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都体现出了樟树顽强的精神,这样,让学生在字词句的训练中体会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也就是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感情的。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后,设问:这一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前边又要写其他的树呢?让学生体会出对比写法的好处,再组织男女生对比朗读,再次升华了对樟树的崇敬之情。至此,“言”与“意”得到了和谐统一。

  2、在语言实践中,追求“二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课堂中,语文实践应主要落在言语实践上。言语实践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在学生已对樟树的形象、品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笔: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在学生说了之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在十分钟左右的讨论、练笔中,学生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灵光,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在“言”的运用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了“言”的训练,进而达到“言”“意”和谐统一的目的。

  当这堂课教学下来,静思默想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流程过快,有点一闪而过的感觉。预设中我也考虑过在自由读后指名读,进行正音的环节,但教学时我觉察到该班学生基础较好,语音标准,预*充分,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其实现在细想,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状况,这样做是否照顾到了差生,他们是否也能跟上教学节奏呢?

  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在教学中,虽然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学生似乎还是入不了“境”,没有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现在细想,主要还是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巧妙。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当学生朗读樟树的“蓬蓬勃勃”气势不够时,教师可进行范读,读后再问问学生:“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然后再让学生练读,相信效果会更好。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4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课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两颗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整个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步。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生字字音。

  2、抓住重点段落,直插重点,深入体会***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为下次课突破文章难点,即理解***的高贵品质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在教学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课内引向课外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学校已经不再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唯一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课外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是一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加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能养成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惯。

  在《***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文章的难点是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樟树和***的相似之处,体会***的高贵人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关于***的感性材料的补充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准备把它用于两个环节的教学。其一,开课时简介***,让学生对***有大致的了解。而大量的.材料却要用于第二课时突破难点时进行交流,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的生*事迹,才能体悟到樟树与***的相似之处,体悟到***的高贵人品。在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当我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讲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樟树的印象时,一个学生说:“看见樟树,我仿佛看见了***的高贵人格。”虽然学生讲的“高贵人格”并不具体,但已触及到文章的中心,难点不攻自破,不讲自明,可见收集资料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故居的樟树》内容并不复杂,文章层次非常清楚,重点十分突出,这样的文章非常忌讳繁琐地分析课文,肢解文本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直奔重点的方法。并且,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评品,精炼课文内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气跳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情”。初读感知,精读体味,品读升华层层落实。个人读,男女生读,齐读,教师引读,形式多样。轻声读,默读,有感情朗读,背诵,步步深入。这样,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导学生赏析重点,品读玩味,使学生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之情与作者之情和谐共振。

  三、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界一直以来热烈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在这堂课中力求体现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品词析句、体会表达中体现“二性”的统一的自然融合。

  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如:教学“蓬蓬勃勃”时,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在学生找到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练*: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__,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都体现出了樟树顽强的精神,这样,让学生在字词句的训练中体会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也就是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感情的。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后,设问:这一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前边又要写其他的树呢?让学生体会出对比写法的好处,再组织男女生对比朗读,再次升华了对樟树的崇敬之情。至此,“言”与“意”得到了和谐统一。

  2、在语言实践中,追求“二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课堂中,语文实践应主要落在言语实践上。言语实践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在学生已对樟树的形象、品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笔: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在学生说了之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在十分钟左右的讨论、练笔中,学生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灵光,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在“言”的运用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了“言”的训练,进而达到“言”“意”和谐统一的目的。

  当这堂课教学下来,静思默想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流程过快,有点一闪而过的感觉。预设中我也考虑过在自由读后指名读,进行正音的环节,但教学时我觉察到该班学生基础较好,语音标准,预*充分,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其实现在细想,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状况,这样做是否照顾到了差生,他们是否也能跟上教学节奏呢?

  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在教学中,虽然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学生似乎还是入不了“境”,没有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现在细想,主要还是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巧妙。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当学生朗读樟树的“蓬蓬勃勃”气势不够时,教师可进行范读,读后再问问学生:“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然后再让学生练读,相信效果会更好。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5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

  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领会樟树体现的可贵品质及象征意义。学*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本人及其所在的年代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久远,要学生单纯从课文樟树的描写去体会***身上的樟树精神着实有点困难。为了让他们真正读懂课文,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其人其事,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拓展说话等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帮助理解。

  同时,我也将引导学生有机地融合课内课外知识,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注重人文性。

  下面,我要主要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插图及网络图片,让学生与*****跨越时空见面,重点介绍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美满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为拉*与学生间的距离,可介绍***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

  板书课题,重点理解“故居”的含义、为“龄”字正字音、明字形。

  通过指名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预*情况,及时正音。

  接下来,我将从两大方面展开教学:

  1、伟大不弃*凡——引起好奇

  出示第1-3自然段及最后一个自然段,默读并质疑,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游客在瞻仰***故居时又总爱与樟树合影,借机随文识生词,领会“瞻仰”与“崇敬的心情”的关系。作者制造“对立”,即*凡的樟树和伟大的**之间能有什么联系呢?无疑,这样的写法能激发读者往下读、深入读的兴趣。

  这是作者茹志娟在行文时的巧妙之处,可以此文为例,建议学生在日后叙事类文章的写作中也借鉴这种写法,制造“对立”“矛盾”,引起读者好奇心,引发阅读兴趣。

  2、“爱”她何必明说——借物喻人

  (1)树的宝贵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体会“蓬蓬勃勃”的外形美,应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抓住关键词语,从“枝干粗壮”、“四面八方”、“远远的”、“稠密”(随文识字)、“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这个自然段。

  二是拓展说话,在领悟关联词“无论……总是”的基础上,结合樟树“四季常青”的特点,想象:无论是在……的春天,是在……的夏天,还是在……的秋天,或者是在……的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②出示第五自然段,体会“香气拒虫”的内在美:

  我将引导学生在对比樟树和别的树木之间的差别中进行阅读。从“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怕”等词语领会别的树木对虫类的侵蚀没有抵抗力,只能任由虫类腐蚀全身直至死亡而手足无措;而无论什么情况却没有任何虫类敢靠*樟树一步。原因就在于樟树有“永久保持”、始终“不变”的香气,抓住关联词“即使……只要……就……”,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好第五自然段,应该包含对别的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语气,对樟树却是无比崇敬庄重的语气。

  (2)人的品格

  介绍***的小故事,出示资料: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敌人因她英勇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引导学生体会樟树和***之间的关系。其实樟树就是***的化身,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赞美樟树,就是赞美***。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以此文为范例,可以培养学生另一种能力,那就是领悟“物”与“人”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要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精神,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感受“借物喻人”所体现的人物的优秀品质,并逐步受其熏陶。

  我的板书设计将根据文章的脉络分为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不愿搬家,结尾总结——游客合影留恋,中间部分分述外形美和内在美。并突出“蓬蓬勃勃”和“可贵”这两个关键词。

  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拓性:继续搜集***的资料,然后以“我崇敬的宋奶奶”为主题举行一次故事会。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1

  张庆老师一直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故居的樟树》为例,教学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你感受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的故居”一句,看出***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练*说话,要求能表现***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和人类进步事业。”“***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和樟树——”

  文中将***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水*。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2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圈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小黑板把学生说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者,是学*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学* 第五小节时,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身上作铺垫的。讲到***不舍得这样的两棵樟树,再讲到人们也喜欢樟树,进而让学生质疑为什么? 由此让学生感悟樟树的品质,进而过渡讲到***这个人,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又要品味出***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可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这个人。***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竭尽全力。补充了这些课外的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合影一样,等等。

  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课后再反思这篇课文,我觉得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学*如此简单的文本上,因为本身课文没有一点的难度,而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以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或者可以设置一个说话情境:如小明的爸爸来到了***的故居也和樟树合了影。回去之后拿给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问爸爸为什么要和樟树合影,爸爸就说……这样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可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这一教学环节还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3

  本次参加包河区青年教师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比赛的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的第22课《***故居的樟树》。这是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审视一下课题,你会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女士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的含义。

  《***故居的樟树》的四、五两个自然段,是对樟树的正面描述,但,如果对应着人来读的话,那么,字字句句都是情。教学时,我将四、五两个自然段抽离了出来,做了一次教材切割。所以我教学本课有这样的思路:由***为什么珍爱这两棵树?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自主领会出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由题切入: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读懂树——读懂课文其他内容——再生疑:为什么课文还要写其他的内容?为什么课题不直接写“樟树”?——读懂人——写作特色:借物写人。

  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学生在课前没预*,对课文很生疏,这对课程进度有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总结升华部分显得很急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也感到学校之间生源素质的差别较大,这导致了备课时,备学生这方面出入较大,课堂生成比较出乎教师的预料。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4

  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凭借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本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并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品质,进而启发学生将“樟树”与***紧密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找出樟树可贵品质和***高尚品质的相似之处。由于学生*时对***的了解毕竟很浅显,文中也没有做详实介绍,因此对人物形象较为模糊,更不用说具有怎样的伟大品格了。教学中,我借助收集的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对***高雅气质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她的坚强不屈的品质。

  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5

  这次课评,我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故居的樟树》一课。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简短,但文中樟树的象征意义比较深刻,不易被四年级的孩子所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准备从樟树的外形入手,然后引导孩子们熟读课文,了解樟树的*性,再结合对***先生的生*简介,让孩子们对课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把生字词的教学作为铺垫,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对课文的阅读上。上课铃响起后,见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心中一股爱意油然而生,先前的紧张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有条不紊地带领孩子们读题,释题,初读课文,孩子们高兴地认准了生字词,顺利地读通了课文。然而就在我准备组织孩子们交流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

  我有些不舍,尽管本课的教学目标已圆满完成,但心底还是觉得有一点遗憾,因为指导孩子们阅读课文的时间用得太多。可课后想想,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孩子们能真正去阅读课文吗?在课堂上巡视指导的时候,我已经看到很多孩子记下了自己的阅读体会,而且记得都很真实、纯朴。我知道,孩子们用心读了,和文字做了心灵的交流。

  也许,每节课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遗憾,但只要孩子们能用心灵阅读,能在阅读中愉快地健康成长,那就比什么都好。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樟树优秀作文(精选10篇)

  放学后,我趁着等公交的闲时,发现地上有许多数不清的黑色小颗粒,咦!这些是什么呢?我拾起一颗小黑豆,仔细看了看,它摸起来硬硬的,像一颗颗黑色玛瑙。我拿着它闻了闻,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我扔掉黑色颗粒,想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呢?

  我顺着它掉下来的地方,抬头一望,眼前是一颗高大的樟树,从校园里伸出了围墙,一直伸到了马路边。微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一颗颗小黑粒你碰下我,我碰下你,好像是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时不时会掉下几颗,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小黑粒是樟树的种子呀!

  这棵樟树远远望去像一把巨大的绿色遮阳伞,翠绿的叶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儿缝隙,夕阳照在上面,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好看极了!

  走*看,那粗糙的树皮像老奶奶脸上的皱纹,一根根、一条条,直达树梢,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像一把把小勺子,枝干又长又细,上面时不时有小蚂蚁你追我赶,快乐地玩耍。路过的行人都称赞它是漂亮的树,大樟树仿佛听见了人们的赞美,在微风的吹拂下,它又翩翩起舞了!

  多美的樟树呀!我多么希望我家门前也有这么一棵樟树呀!

  我家门前有一排香樟树,树干高大挺拔,树枝连着树枝,根深叶茂,遮天蔽日。夏天,是休闲的好地方。

  白天,爷爷们泡杯茶,坐在树下打牌、下棋。他们边打牌下棋,边喝茶,边聊天,悠闲自得。妈妈们在树下洗洗衣服、织织毛衣。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也顾不得擦。一阵凉风吹过,他们的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赞叹“舒服极了”!儿童们寻知了,找蝉蜕,看蚂蚁搬运食物——有时他们在树下跳格子,下五子棋争高低,欢乐无比。香樟树下成为他们的乐园。

  夜幕降临,香樟树下成了我家的露天餐厅。父亲把小餐桌移到树下,我搬来几张小凳子,全家人在树下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什么红烧鱼、炒肉片、毛豆炒青椒、西红柿蛋汤。父亲买了一包酒鬼花生米,还有凉皮冷拌,喝着啤酒消暑。全家人边吃边聊,好开心、真和谐呀!

  吃过晚餐,人们拿把扇子,坐在树下乘凉。有的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的谈形势,有的说收入增多了,有的讲所见所闻——最热门的是“新老娘舅”的趣闻轶事。直到夜阑,人们才散离。

  夏日,香樟树下,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情趣。香樟树供人们休闲,让人们快乐生活。香樟树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清晨,走进校园你就会看到那引人注意的樟树。那两棵樟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你想知道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历史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虽说几百年的历史,可也有一个神话故事。听老师说,在很久以前我们学校来了一只金色的凤凰,原来它是来找树巢。刚好看到这两棵的'其中一棵,因为那是只长了一棵樟树。过了不久,从远处飞来一只老鹰。那只老鹰爪子锋利,体积庞大,听说它是鸟中之王。

  有一天,老鹰路过凤凰的巢穴,忽然它看见了凤凰的巢穴。它觉得只有自己才能住这样的树,后来凤凰回来后,它们经过几番斗争,后来又长出来了一棵樟树。长出来过后,它们决定一鸟一棵树。最后它们和*相处。

  别说那些鸟儿们喜欢,连我们都喜欢,因为夏天我们在树下乘凉、玩耍;秋天:树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冬天:樟树像士兵一样守护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爱樟树,和我们美丽的校园!

  樟树是我们樟树市的市树,只要你一进樟树市的地界,就可以看到公路两旁栽满了樟树,樟树可以吸收灰尘,还可以美化。

  樟树有许多绿绿的、柳叶型的'叶子。告诉你,别的树一到就会落叶,或者变黄变红,可是樟树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油油的,上面有一层薄膜,摸起来滑滑的,它的叶片厚厚的,樟树有许多树枝,子长在树枝上就像一把大伞,到了百岁樟树的树干就越来越粗,大的十几个人才围的拢,可以用来做家具等。没有等它开花就结了许多小果子,这果子黑黑的、有点发亮,圆圆的、小的就像黑珍珠,果子可以做药也可当做时的子弹。

  我家院子里也种了棵樟树,每当写作夜时我就坐在樟树下写,写完我和小伙伴就在树下玩跳绳,讲,猜谜语等活动,我家的樟树带给了我无穷的。

  我是一片可爱的樟树叶,圆圆的身体,还梳着今年最流行的落叶树发型,可爱吧?我细长的小脚紧紧的站在大树妈妈的手上。

  春天来了,我脱下了去年的冬装,穿上了大树妈妈在冬天给我做的春装。瞧,我的衣服多好看!因为大树妈妈在给我做衣服时看到了一只带着斑点的蝴蝶飞过,她照着蝴蝶的样子做了一件有着黑色斑点衣领的红色背心,还带有淡绿色的`花边,漂亮极了!

  清晨,我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唤醒了,轻柔的春风一阵阵的,天空蓝蓝的,我很舒服。 中午,太阳暖暖的,学校里清脆的铃声和郎朗的读书声让我学了很多知识, 傍晚,我听到了学生们的脚步声。

  学校东大道两旁长着两排香樟树。远看好像一位昴首挺立的士兵。香樟树干是灰色的,摸上去很粗糙,非常直,抬头看,香樟树好像一把遮风挡沙的大雨伞,有两层半教学楼那么高。从树叶的细缝中可以看到一点点蓝天,有时候阳光还会透进来。树干最上面被分成了两个树丫,树丫上又生出许多树枝。

  香樟树枝与其它树的树枝不一样,颜色是深绿色的。每根枝条上大约有10-20片叶子。香樟树的叶子是浅绿色的,仔细看还能看见叶脉。正面摸上去很光滑,反面则有些粗糙。仔细看看叶子周围,是一些香樟树果实。这些果实基本上没有成熟,深绿色的,剥开外皮,里面还有一个很硬的东西。成熟了的果实是深紫色的,紫中带一点黑。不管是成熟的果实还是没有成熟的,都是一个小小的、似玻璃球一样的小圆东西,样子非常可爱。

  樟树叶子不仅美,还有很大的作用呢!我们把叶子揉碎了,闻一闻,有一股清凉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老师讲,人们把叶子揉碎以后,从中提取一种物质,它就是制造樟脑丸不可缺少的一种配料。用樟树干制造出的家具,可以防虫蛀。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猜到,看樟树上是没有虫子的。

  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像香樟树一样的人,从小认真学*,长大以后为国家作贡献。

  学校里长着许多可爱的树,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香樟树了。

  在学校里的成功路两旁,映入我们眼帘的不是争奇斗艳的鲜花,而是一排排高大挺拔的香樟树,它们像守护学校里忠诚的士兵,时刻列队待命,准备冲锋。

  香樟树的主干十分粗壮,像心胸宽广的伟丈夫。而那些枝干,像温柔多情的少女,舒展着婀娜多姿的身子,优美无比。

  虽然香樟皮跟农民伯伯的手一样,饱经风霜,不能和其它树皮相比,但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因为它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这种清香能驱赶它周围飞来飞去、令人生厌的蚊虫,而且还能让人们展眉舒怀、解困消乏。最高贵的是,这种清香不会因为生命的轮回而淡去,却能历久而弥香,我想大概这就是它的高贵吧!

  俯身捡起一片香樟叶,放在嘴里咀嚼,有一丝清凉,凉中带涩,好像放在冰箱里的可乐,味道奇特无比。轻轻闻一闻,好像凝立在秋风中的香气。从颜色来看,青的像玉,红的像火,黄的像霞,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十分好看!

  美丽的香樟树,你将给我们的学校带来欢乐,而我希望这份欢乐要永远继续下去!

  在我家附*有一棵大樟树。这棵大樟树高高的,宽宽的,只是这棵树里面空空的,外面还有一个大洞。爸爸告诉我,以前他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时,他最喜欢躲在这个洞里,而且每一次他的小伙伴都找不到他。

  可是为什么这课樟树肚里已经空了却还能继续生长呢?我去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我只好去网上查找资料。原来樟树皮上有许多用来传送养分的营养管。我又去问科学老师了解到树的.生长是树根从地下吸收养分,再由树皮传送到树冠,树冠再把这些养分传送到每一根树枝上,使树叶存活。

  夏天,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不停的吐着舌头。我和小伙伴们热得受不了,便跑到大樟树下乘凉;秋天,树叶黄了,有的像飞舞的蝴蝶,我和小伙伴们在树下游戏玩耍……

  这就是我喜欢的树,一棵空空肚子的大樟树,一棵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大樟树。

  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树,有人喜欢不畏严寒的松树,而我对门前的香樟树情有独钟。

  远远地看,香樟树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球形的树冠在天空画出优美的曲线。

  靠*些看,香樟树主干粗壮,树皮是棕褐色的。手摸上去毛毛糙糙的。它的树叶很茂盛,一年四 季叶子都是绿的.,密密麻麻。

  香樟树又称樟树,虫类非常怕这种树,是因为这种树身上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俱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香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春天,香樟树会开出黄绿色的小花。站在树旁,你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夏天,酷暑当头,赤日炎炎,人们在香樟树下乘凉、聊天。

  如果你把树叶揉碎涂在手上或脚上,还有防蚊虫的功效呢。听老人说,香樟树还可以做香精、防腐、医药的材料呢!

  我家所在小区的花园里有许多樟树,尤其是花园正中间有一棵大樟树。这棵大樟树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树皮是灰褐色的,树干需要两个大人伸手合抱才能绕一圈。大樟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春天会长出嫩绿的新叶,新叶长好之后,老的叶子才开始脱落,所以小区里永远都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前段时间它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随风飘扬,连地上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花粉,漂亮极了。

  大樟树种植在花园中心的小土坡上,它的四周,有一个用碎石砌成的小广场,树下面的草坪边,放着几条石头凳子。大樟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每天清晨,在小鸟们的清脆鸣叫声中,我们纷纷醒来,小朋友背着书包快乐地去上学,大人们开着汽车去上班,傍晚大家又分别返回。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大樟树下可热闹了,大人们坐在树底下石凳子上乘凉聊天,孩子们在树底下玩耍游戏。有时候,我们几个小朋友在大樟树下踢足球、打羽毛球;有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大樟树下捉迷藏,跳绳等等。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大樟树的叶子开始摇晃,我们就在树底下跳起舞来。由于大樟树下面环境漂亮又安全,边上小区的很多小朋友也会在晚饭后来大樟树下一起玩呢。

  这段时间,整个小区到处弥漫着大樟树特有的清新香气。妈妈说,大樟树有的树龄可以达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身可以达到四、五十米高,它的木材耐腐蚀,是制作家具、雕刻花纹的好材料。大樟树的香气能够驱赶蚊蝇,你可知道,樟脑丸就是用樟树为原材料制成的。啊!我爱小区里绿意盎然的大樟树。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校园的樟树作文450字(精选五篇)

  在校园的水泥乒乓球桌旁边有一棵高大的大樟树。

  这棵樟树大约有八、九米高。它的树枝弯弯曲曲的大约有两三米长,樟树的宽大约有五米多长,所以,这棵樟树叫“大樟树”是因为它大。

  这棵樟树的春天,长得非常茂盛,叶子碧绿碧绿的,就像树上披了层碧绿色的地毯一样非常地绿。小朋友们常常围着这棵树做游戏。

  这棵树的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这时候树上的叶就不是原来的颜色了,变成了深绿。从远处看像是深绿色的窗帘,别人还以为樟树卖窗帘了。一个个跑过去,谁知道是树上的绿叶子。如果你非常热,可以到这棵大樟树下乘凉、避暑。夏天的樟树就是这样子的。

  樟树的秋天,叶子不再是春天和夏天一样的颜色了,叶子变成了金黄色的了 。有的仍然在树上;有的掉在了地上;有的同学捡着叶子玩;还有的把地上小的叶子当书签。秋天的樟树就是这样子的。

  冬天来了,樟树的叶子全落光了,树就像一堆白色的积雪,白白地雪花在空中飞舞。凉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同学们不得不躲进教室里,根本不敢出来。这就是冬天里的樟树。

  这棵樟树可以让我们躲避夏天的炎热,带走炎热,吹来凉爽。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大樟树。

  你一踏进我们的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教学楼旁的几棵高耸入云、拔地而起的香樟树。

  那几棵香樟树高大粗壮,活像一个个挺着肚子、身材魁梧的将士,整天保护着我们的学校。在它的下面有一大片树荫,我经常到树底下玩或是中午吃完饭到好里走一走、瞧一瞧、逛一逛……

  有一天,我到香樟树下玩,发现香樟树开始掉落叶了!而且这树叶不是掉一两片,而是几十、几百片一掉。在那儿打扫的同学落了扫,扫了落……扫都扫不完。我在旁边看着,想: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这香樟树为什么掉叶子呢?

  我满怀好奇地回到了家,准备把这个疑问解决。我先查《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上面也没有答案。我看来只能向“不会说话的老师”——电脑救助了,我先上了“百度网”在上面写上了问题,这电脑真快,答案一下子跳出来了。原来,香樟树是一种常青树,在秋天、冬天也不落叶,到了春天,新的嫩芽全都长出来了,这样也就替换了老的叶子,老的叶子因此飘落下来。而那些普通的树,因为秋天、冬天的水分和养分极少,而叶子又会蒸发水气,所以普通的树一到秋天就开始落叶,把养分存在树干里,到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而且上面还说:香樟树的气味还可以赶走蚊虫呢!

  我看了这么多的资料,不由自主地叫道:“香樟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在我们学校游泳池旁边,有几棵香樟树,虽然叶子去年被工人修剪过,现在已经长得枝繁叶茂了。继续找,我们校园里还能找到香樟树的影子。你看,在教学楼后面,还有一排香樟呢!它们都是经过修剪后,现在长成绿荫的。我很喜欢它们,虽然去年它们光秃秃的,很难看。可是经过一年,它们却能长得如此精神,每个叶子都透着生命的力量。

  香樟树的名字可多了!有的叫“乌樟”,有的叫“木樟”,有的叫“方樟”,有的叫“番樟”,还有的叫“樟木子”,它的名字有几个种呢!我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香樟树高的可以长到五十多米,如果生长在深山里,那它是更加茁壮挺拔。我们学校的香樟虽然没有那么高,也差不多有二三十米呢!香樟树可以活到上百年呢!可以成为参天古木,香樟树成长过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小时候它还是树苗时,树皮是绿色的,摸上去还是滑滑的,长大成大树时,有的香樟树的树皮渐渐变成了灰褐色,仔细看,从树皮上还可以看到一道道小裂缝呢。

  我爱我们学校的香樟树,它不仅长得特别茂盛,像一把大伞,同学们都喜欢在树底下嬉戏玩耍,更主要的一点是它作用强大,可以净化空气,树下散发出一股香味让我们感觉特别清新。

  我们语文书上也学到了《***故居的樟树》,这让我更加地爱上了这些樟树。

  在校园的东南角,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它历经了170多年的风霜雨雪,见证了我们锦水学校建校*百年来的风雨历程。这棵香樟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远远望去,它就像是苏东坡的书法,圆润连绵,俊秀飘逸,姿态十分的美丽。

  它的身躯十分壮硕、挺拔。它那高耸入云的躯干需要五人同时张开双臂才能环抱一周,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那挺拔的身躯仿佛是一位卫士,保卫着我们的校园。这棵香樟树的树皮很粗糙,到处都是不规则的条状裂纹,但是,它的质地很均匀,没有白杨树的斑斑驳驳,也没有柳树那样的肿瘤结节。

  它的树冠是球形的,在天空中画着优美的曲线。树冠的枝叶很茂盛,密密匝匝的,在树干的支撑下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当阳光明媚时,灿烂的阳光经过那树冠密密层层的枝丫,只漏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当大雨倾盆时,那顽皮的小雨滴唱着、跳着,落了下来,打在香樟树的树冠上,细细一听,真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声音好似天籁!如今正值春季,香樟树老树抽新芽,散发出无穷的生机。愿我们的锦水学校也像这棵香樟树一样,老树抽新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在校园的东南角,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它历经了170多年的风霜雨雪,见证了我们锦水学校建校*百年来的风雨历程。

  这棵香樟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远远望去,它就像是苏东坡的书法,圆润连绵,俊秀飘逸,姿态十分美丽。

  它的身躯十分壮硕、挺拔。它那高耸入云的躯干需要五人同时张开双臂才能环抱一周,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那挺拔的身躯仿佛是一位卫士,保卫着我们的校园。

  这棵香樟树的树皮非常粗糙,到处都是不规则的条状裂纹,但是,它的质地非常均匀,没有白杨树的斑斑驳驳,也没有柳树那样的肿瘤结节。

  它的树冠是球形的,在天空中画着优美的曲线。树冠的枝叶非常茂盛,密密匝匝的,在树干的支撑下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当阳光明媚时,灿烂的阳光经过那树冠密密层层的枝丫,只漏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当大雨倾盆时,那顽皮的小雨滴唱着、跳着,落了下来,打在香樟树的树冠上,细细一听,真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声音好似天籁!

  如今正值春季,香樟树老树抽新芽,散发出无穷的生机。愿我们的锦水学校也像这棵香樟树一样,老树抽新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故居的樟树》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樟树的发现作文汇总五篇

  星期天的时候,我在大队里做扫地工作。扫着扫着我心想:人家都说秋风扫落叶,这怎么变成春风扫落叶了呢?“唔,可算是扫完了。”我说着。可一阵风吹来,树叶又全落了下来。一片叶子落到了我的头上,我拿下来一看,是香樟树的叶子,咦,它怎么还泛红呢?

  我扫完就赶快回了家 ,那时妈妈在烧饭,我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香樟树叶在春天落,还泛红呢?”妈妈摸摸头说:"这我还真不知道,要不你上网查查。”

  我一吃完饭,就上网查了一下,原来香樟树没有固定的`落叶季节。春天的时候树出在生长期,代谢递交旺盛,更新得快一点,所以春天落得多点并不是只有春天才落叶子的。温带四季明显的地区的特有树木都在春天发芽长新叶,老叶子会随之落掉。这种植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很正常。

  至于泛红是因为香樟树树叶变红是成熟的叶子泛红它们落下以后,便有新叶长出来,所有的旧叶子落完,满树都是新的叶子。随着气温的升高,香樟叶子会出现颜色变深,只是一小部分的叶子。新叶表现为暗红色,只是这样的新叶颜色是暂时的,但是一般半个月左右变绿。

  要不是这次扫地,我还真不知道植物王国有那么多趣事呢。

  那天放学后,我无意中发现了樟树的秘密。

  我走在校园里,看到一棵十分茂盛的樟树,枝干粗壮。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把这个春天的校园点缀得分外好看。奇怪!这樟树怎么在春天落叶呢?我既是着急又是好奇,恨不得能够马上找到答案。回家路上,我做了各种猜想:是生病了吗?是缺水了吗?还是有人不小心对它进行了破坏?……到家后,我带着我的疑问去问爸爸,可是爸爸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无奈之下,我只有自己去网上寻找答案了。

  哈哈,找到了!樟树春天落叶是它的新陈代谢方式。春天是樟树的集中换叶期,随着气温上升,樟树的新陈代谢愈发旺盛,新叶大量长出,老叶也就加速脱落。老叶旁长出许多嫩绿的新叶,只有老叶让位,新叶才有空间生长,当嫩叶完全长出来的时候,它的老叶就掉光了。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就是那一片片新叶,而老师就是那默默奉献的老叶。老师为了教育我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而当我们成长的同时,我们的老师也慢慢得变得苍老;当我们成为主角,接过老师手里的接力棒,成为这个社会的生力军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却也到了退休的时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有奉献,不取报答。

  感谢你,樟树!感谢你守护着这个秘密,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感谢您,老师!感谢您默默的奉献,无私的付出。而我,也终将带着您的教诲落地生根,用樟树式的爱回馈着你们的恩情。

  姥爷家庭院里长着六棵高大的香樟树,它们分别在门的左右两边,最*,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一天,我在院子门口,我无意抬头,发现东西两侧的香樟树有着天壤之别:西侧的香樟树长的十分让人难以入目,它的叶子少得可怜,而且蜡黄蜡黄的,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而东边棵呢,枝繁叶茂,而且郁郁葱葱,像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决定查个水落石出,我挤尽脑汁去想,但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我想到了一个 天衣无缝的解释,:西边的那三棵香樟树的小枝很多,所以,抢着营养吸收,而东边的那颗没有什么小枝,所以吸收很好。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爷爷,但是爷爷否认了我的这个想法,说:“你看看地面!”于是我看了看的地面,却一无所获。爷爷又给了我一些提示,“看看周围”这时我才茅塞顿开。我发现他们虽然都种在地面上,但是西面的香樟树周围都是水泥地,而东面的香樟树周围是草坪,这样下雨的话,西面的雨水会流进下水道,而东边的草坪就会尽情的`去出水,这样在干燥的天气香樟树的根也能吸收到水份了,这是我才知道东边香樟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了!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大自然中有趣的秘密!

  奇怪,奇怪,真奇怪啊!最*我的身边接二连三地发生怪事,令我满腹狐疑。

  怪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我发现连续的几场春雨过后,街道上到处都是落叶。红的、黄的、半黄半绿的,拾起一片摸了摸,叶子干巴巴的。真有一种秋风秋雨扫落叶的感觉啊!

  怪事二:春光明媚的日子,心情本该格外舒畅。可奇怪的是校门口接送孩子的汽车,刚停下时,还是干干净净的,接个孩子的工夫,它们个个都身披落叶衣,灰头土脸地走了。心情还能舒畅吗?

  怪事三: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山谷磨坊小学的师生代表团将要来我校交流访问,全校师生都异常兴奋。校园的保洁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清洁工们特别忙碌。可我每次经过操场时,那碍眼的落叶还是大大方方地躺在眼皮子底下。有一次,我刚巧从一位清洁工身边经过,只听他嘴里嘟囔着:“这些落叶扫了又落、落了又扫,啥时才能扫完啊?”

  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三件怪事的案发现场都有香樟树。根据这一重要的线索,我去请教了无所不知的“网络老师”。

  原来,香樟树又叫樟树,长绿乔木、树冠庞大、叶呈卵形。与众不同的是,香樟树冬天不落叶,依旧青翠依人,到第二年清明前后,老叶次第变红,飘飘洒洒,化作春泥,才完成新老交替。香樟树会散发出独特的清香,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还是我们台州市的市树呢!台州的街道两旁种的多是高大的香樟树。

  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怪事并不怪,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它独特的生存规律,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姥爷家庭院里长着六棵高大的香樟树,它们分别在门的左右两边,最*,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一天,我在院子门口,我无意抬头,发现东西两侧的香樟树有着天壤之别:西侧的香樟树长的十分让人难以入目,它的叶子少得可怜,而且蜡黄蜡黄的,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而东边棵呢,枝繁叶茂,而且郁郁葱葱,像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决定查个水落石出,我挤尽脑汁去想,但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我想到了一个 天衣无缝的解释,:西边的那三棵香樟树的小枝很多,所以,抢着营养吸收,而东边的那颗没有什么小枝,所以吸收很好。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爷爷,但是爷爷否认了我的这个想法,说:“你看看地面!”于是我看了看的地面,却一无所获。爷爷又给了我一些提示,“看看周围”这时我才茅塞顿开。我发现他们虽然都种在地面上,但是西面的香樟树周围都是水泥地,而东面的香樟树周围是草坪,这样下雨的话,西面的雨水会流进下水道,而东边的草坪就会尽情的去出水,这样在干燥的天气香樟树的根也能吸收到水份了,这是我才知道东边香樟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了!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大自然中有趣的秘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