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本封面一样的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课件出示)

  3、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5、画直角

  (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

  (三)知识运用

  【基础练*】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二、认识直角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二、认识直角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本封面一样的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课件出示)

  3、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5、画直角

  (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

  (三)知识运用

  【基础练*】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1)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1

  一、从具体到抽象直观认识直角

  1.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认识了角,大家能够在下面的物体中找到角吗?观察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向旁边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生1:正方形纸上有4个角。

  生2:三角板上有3个角。

  生3:纸工袋上有4个角

  2.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角画下来,是这样吗?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你有什么感觉?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1:这些角的边很直。

  生2:这些直直的角可以分成一类。

  生3:尖尖的角分成一类。

  3、师:谁知道这些一样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这些角叫做“直角”。

  师:对,像正方形纸的4个角,三角尺上的这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吗?

  生1:黑板的边上有直角

  生2:**的边上有直角。

  生3:窗户的边上有直角。

  二、活动中深化理解直角概念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直角吗?

  (1)师生共同折纸(红色)。

  (2)小组活动,学生独立操作(绿色)。

  师:你们是怎样把直角折出来的呢?

  生: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了。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是一样大的。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生:相同。

  2.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有几个?

  生:用我刚才做的直角去比一比。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2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40页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椅子、双杠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基于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对角的组成部分、角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实物了解什么样子的角是直角,直角有什么特殊的'特征。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和量角。

  (2)使学生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

  【教具学具】

  三角尺、两根小棒、活动角、1个圆片

  【教学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投影出示角

  (1)这个图形叫什么?

  (2)你了解角的哪些知识?

  (二)导入新课

  1、变角游戏:

  (1)变一个很大的角。

  (2)变一个很小的角。

  (3)变一个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角。

  (4)抽出直角图形,说明这个角很特殊。

  (5)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角和这个角的形状相同?

  2、像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教学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所以我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实际为新知识作了铺垫。

  (三)、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观经验。为此,我把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1、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观察它的表面各有几个角?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直角?

  (2)再出示椅子、玩双杠图片,小组合作找一找椅子中的角,玩双杠中的角,它们是直角吗?“”

  (3)这些角都叫直角,直角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直角的标记符号用“

  ”表示。

  (4)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同桌互相说)

  教学意图:通过找角,比较角的形状、大小、从而发现直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辨认直角

  (1)折直角。

  ①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同桌讨论交流)

  ②用手指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③用笔在纸上描出这个直角。

  (2)记直角。

  ①拿出三角板问名称。

  ②找一找这个三角板上有没有直角?

  ③学生用手指出三角板中的直角。强调:只有一个直角

  ④找角游戏

  先出示规则后同桌交替进行。

  (3)辨认直角。

  ①讨论:怎样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②抽学生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③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④出示41页例4学生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⑤抽学生到大屏幕前演示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3、学画直角

  (1)先让学生尝试画直角,并同桌评议所画直角后在探讨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画直角的方法。

  (3)课件示范画直角的方法。

  (4)学生在作业本上试画直角。

  (5)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6)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直角后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教学意图:先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设疑激趣增强学*内动力,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教给学生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4、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教学意图: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质疑问难,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四)、巩固练*

  1、下面的图形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这一练*是基本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

  2、先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直角不是角。()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大。()

  (3)把一个直放在放大镜下,这个直角就变大了。()

  4.用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

  5.根据给出的点和边画一个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6.在下面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它能增加几个直角?

  7.一只小鹿要经过直角过河,你能帮帮它吗?

  教学意图:以游戏形式由易到难,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8、思考题: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分组比赛)

  教学意图:这道练*是新授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从生活中感受直角,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

  (一)学生自由画角

  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2.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自由画角,一方面复*了画角的知识,巩固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角——直角,为沟通直角与角的联系及新课教学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 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 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

  2.用三角尺判定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

  (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设计“找三角尺中的直角”这一环节既是对直角认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的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奠定基础。接着,“判一判、折一折和画一画”等环节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角。】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44页练*八的第6题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

  (三)教材第44页练*八的第7题

  1.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

  2.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

  (四)教材第54页练*八的第14题

  先数正方体一个面有多少个直角,再数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练*,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一道题意在沟通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既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又能体会立体图形表面上角的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惯。】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2)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5】篇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课本P40例3、例4及练*八中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二、认识直角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能区分直角、锐角与钝角。

  2.在比、量直角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的概念。

  3.在学*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及与他们合作的意识,在判断直角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块大三角尺,一块钉子板。

  学具:每生一张长方形纸,两张不规则纸,每人一副三角尺,一张点子图,小棒若干根(至少3根)。

  教学过程:

  一、从具体到抽象直观认识直角

  1.观察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向旁边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画下几个角:

  3.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些是什么角?它们有什么不同?

  4.你能从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吗?

  [评:角是一个*面图形,角的概念的引入和建立是从现实的生活空间出发,从学生周围的实物出发,从三维物体上剥离出*面上的直角;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直角的表象后,再要求学生回到教室三维空间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在这样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在现实生活空间与数学几何空间的反复转换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会得到有效的建立。]

  (二)活动中深化理解直角概念

  1.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直角吗?

  (1)师生共同折纸(红色)。

  (2)学生独立操作(绿色)。

  (3)把折出的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4)把折出的两个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评: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引导学生用纸折一个直角。按照皮亚杰的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里,学生在“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本质。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有几个?

  3.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去量一量课桌面、黑板面上的角。你发现了什么?(指出:我们一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作标准)

  4.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上的有直角?

  [评:再一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中寻找到判断直角的方法,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和折出来的直角去比一比,从而有效地建立直角的几何模型。]

  (三)比较中学*锐角、钝角。

  1.想一想,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2.观察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哪一个比直角大,哪一个比直角小?(出示三个钟面)

  (2)比直角小,这样的角叫锐角。齐读并书空“锐”字。

  (3)比直角大,这样的角叫钝角。齐读并学书“钝”字。

  [评:锐角、钝角是从学生熟悉的钟面上时针、分针组成的角的引入的剥离的,学生有生活经验为支撑,比较容易理解。]

  3.抢答是什么角。

  (1)锐角(变式出现)你联想到了什么?

  (2)钝角(3)直角(4)钝角(5)锐角(6)直角

  4.如果要求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你想怎样排?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能有下面的想法:

  生①:直角、钝角、锐角。理由是:①直角是我们今天学和主要的一种角,钝角、锐角都要与它比,所以直角排在第一个;②钝角比直角大,所以紧挨着直角排;③锐角比它们都小,所以排在最后。

  生②:锐角、直角、钝角。理由是: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生③:锐角、直角、钝角。理由是: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5.照左图的样子标邮其它各图形中的直角。(“想想做做”第5题。)图形中还有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

  6.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都直角?

  [评:在认识这三种角后,这里安排了一组有序的变式练*,练*按照背景逐步复杂化的原则,先变换位置,再变换形状,最后在四边形和更复杂的图形中去辨认,目的使学生在概念和背景之间建立实质联系,从而进一步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2.游戏:

  (1)你能用3根小棒搭出2个直角吗?

  (2)你能用3根小棒搭出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吗?你还能在其中发现钝角吗?

  (3)看老师搭的图形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评:最后进行一组操作性开放练*,使学生在边操作、边判断、边思考中建立空间观念,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从点状的开放上升到有序的高层次思维的程度。]

  [总评:按照课程标准的安排,角的认识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段中教学。第一学段重在直观感受体验;第二学段定位在建立角的概念;第三学段拓展到视角、*面角,并研究其性质。邵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课程和教材的定位和安排,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了,引导学生在二维与三维的转换中,在折、画、做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起清晰的空间观念。这样,几何教学才能实现从感知几何、形式几何、计算几何到经验几何、实验几何和探索几何的角度的转变。]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4

  一、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创设*等和谐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直角的正确表象,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直角方法和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四、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卡纸

  学具准备:三角板、彩色卡纸

  五、学*流程:

  (一)精彩导入

  1、先出示三种角,让学生观察比较

  2、出示情境图我们美丽的教室,引出直角。

  3、揭示课题—“认识直角。”

  让学生感受到直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自主学*

  活动1:认识直角、找直角指直角

  (1)认识直角。

  (2)找图片中的“直角”。

  (3)找实物的“直角”。

  (4)找生活中的直角。

  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直角,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从生活中的直角过渡到数学中的直角,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活动2:折直角、验直角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纸折一折直角。(长方形的纸、圆形的纸,不规则的纸)

  验一验自己折的是不是直角?(在上一活动中已经找出三角板中有一个是直角。)

  摸一摸直角的感觉怎样?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5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40页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椅子、双杠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基于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对角的组成部分、角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实物了解什么样子的角是直角,直角有什么特殊的特征。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和量角。

  (2)使学生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

  【教具学具】

  三角尺、两根小棒、活动角、1个圆片

  【教学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投影出示角

  (1)这个图形叫什么?

  (2)你了解角的哪些知识?

  (二)导入新课

  1、变角游戏:

  (1)变一个很大的角。

  (2)变一个很小的角。

  (3)变一个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角。

  (4)抽出直角图形,说明这个角很特殊。

  (5)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角和这个角的形状相同?

  2、像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教学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所以我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实际为新知识作了铺垫。

  (三)、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观经验。为此,我把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1、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观察它的表面各有几个角?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直角?

  (2)再出示椅子、玩双杠图片,小组合作找一找椅子中的`角,玩双杠中的角,它们是直角吗?“”

  (3)这些角都叫直角,直角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直角的标记符号用“

  ”表示。

  (4)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同桌互相说)

  教学意图:通过找角,比较角的形状、大小、从而发现直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辨认直角

  (1)折直角。

  ①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同桌讨论交流)

  ②用手指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③用笔在纸上描出这个直角。

  (2)记直角。

  ①拿出三角板问名称。

  ②找一找这个三角板上有没有直角?

  ③学生用手指出三角板中的直角。强调:只有一个直角

  ④找角游戏

  先出示规则后同桌交替进行。

  (3)辨认直角。

  ①讨论:怎样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②抽学生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③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④出示41页例4学生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⑤抽学生到大屏幕前演示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3、学画直角

  (1)先让学生尝试画直角,并同桌评议所画直角后在探讨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画直角的方法。

  (3)课件示范画直角的方法。

  (4)学生在作业本上试画直角。

  (5)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6)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直角后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教学意图:先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设疑激趣增强学*内动力,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教给学生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4、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教学意图: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质疑问难,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四)、巩固练*

  1、下面的图形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这一练*是基本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

  2、先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直角不是角。()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大。()

  (3)把一个直放在放大镜下,这个直角就变大了。()

  4.用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

  5.根据给出的点和边画一个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6.在下面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它能增加几个直角?

  7.一只小鹿要经过直角过河,你能帮帮它吗?

  教学意图:以游戏形式由易到难,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8、思考题: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分组比赛)

  教学意图:这道练*是新授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3)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实用10份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前面因为赛课,给孩子们提前上了《认识角》,所以上到这一单元时,再没有进行新授,而是在上《认识直角》之前布置完成《认识角》的练*册,可是结果让人很失望,感觉那节课是白上了,因为批阅过程中发现练*册做的一塌糊涂,为了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不得不花一节课的时间,就练*册上的*题来对《认识角》的知识进行复*巩固。

  《认识直角》新授课上,对角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之后,呈现了学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教科书,黑板,三角板,引入了新课,由课件出示红线描出物品上的直角,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直角。

  过程,既然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直角的活动之一。趁热打铁,利用*题,让他们辨认直角。之后抛出问题,那么比直角小的角叫做什么角?引出锐角,那么比直角大的角又叫做什么?引出钝角。

  在知道了三种角的定义之后,是课件*题请他们出示的图形是直角还是锐角还是钝角,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先达到,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对验证。

  然而这节课上的并不顺畅,在游戏找直角:直角转转转的过程中,我的待优生,尤其是陈文丽,确是找不到直角的,几次三番的引导讲解,最终还是找的很困难。在辨认直角、钝角、锐角的时候,也辨认的不好,主要是她不会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所给角的一条边重合,哪怕是我手把手的教,只能后期多练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

  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 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 在布置学生预*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 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 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

  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 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 在布置学生预*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 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 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有轻有重,要有变化,要有表扬、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学*,从而提高学*的兴趣。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协作性和参与性等。只有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课堂有张有弛,老师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与学*。本节课我努力在教学语言上激励学生的学*兴趣,引领孩子们爱学、乐学。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听课*惯的培养。良好的听课*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上课时我关注学生的眼神,不仅在讲授时关注,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教师的眼神同时也关注其他的学生。上课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在操作学*用具,同时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在判断直角时,就要边操作边说,角的顶点和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直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也重合了,才是直角。只有会说会操做,才能真正的掌握直角的判断方法,这样也为画直角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进程。“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

  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认识》,师傅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针对基础落实的几点建议。

  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对“直角”这一概念还欠感触。由于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环节设计上,在直角的认识上欠扎实、到位。只是简单一点,认读了一下。没有从多方面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直角,所以学生映像浅薄,以至于在后续的量角环节上有学生拿着三角尺的锐角进行测量。我想,正如师傅所说的`那样,直角认识是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步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从多方面对直角进行认识、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说四方面入收,让学生能教深刻的了解何为“直角”。第一步落实到位了,后面的量角验证的环节也不会遇上上面的情况了。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个补真的是又费时,又费力。此时真的感受到备好一堂课,认真解读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实、扎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话,在后面的练*课及作业反馈中都显的很轻松,但是向今天这个课,难点没有突破好,明天还要重新来一遍,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

  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不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较其它的直角,直角的表象不够清晰,不能比较顺利的认出斜着的直角。因此,在直角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学生表象。

  直角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又比较抽象。三角尺上的直角更是学生认识直角的基础。预*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描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找出最大的角,说明是直角。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物体面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课桌上的直角等)体会这些直角虽然边的长短不一,但大小是一样的。(反思:课后,学生能认出比较摆放方正的.直角,对于斜着摆放的直角不能准确判断,需要加入一些不同方向,边长短不一的直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直角的认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经过预*,已经能掌握概念。教学时要教学“锐”和“钝”的读写,借助例题的钟面教学钟面上()点和()点整分钟和时针成直角,()点整分钟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到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圆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在本课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一)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 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4)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在本课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一)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 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在本课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一)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 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上午学*了《认识直角》一课,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或者折纸折出的直角分清直角、锐角和钝角,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直角》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一、初识直角

  刚开始我让学生从教室黑板*面上找出直角,还不错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四个直角。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标准的直角,并教给了学生标上直角符号。当我把直角图形位置稍微改变之后,刚才是端端正正的现在把它斜着放,问题出来了,好多孩子马上判断这个图形不是直角。最后终于明白原来直角不能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最困难的是,当这个直角是倾斜的时候,标注直角标记就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标上直角符号,有的孩子把把作业本彻底转个身,教学反思《《认识直角》教学反思》。我当堂展出了一些画得很标准的作业,给学生示范。我也找出了一些存在问题的作业,共同给予了纠正。但是,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正确标注直角标志,或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难。

  二、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锐角和钝角前,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了角的大小仅仅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任何关系。接着告诉学生如何判断直角:

  1、可以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是否是直角。

  2、如果没有带三角尺,我们可以利用手头的纸张对折后再对折,折出一个直角来比一比。

  在比是否是直角的时候,特别强调:角的顶点必须重合;用作比的直角,三角尺或者折出的直角的一条边要与相关角的一条边重合。这两点(两个重合)必须牢记。学生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最后得出: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课堂上由于时间紧张,画角的练*做得不够。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有的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还有的学生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后还要让孩子多画多练*。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5—66:角与直角。我在设计时主要有以下7个环节:

  1、在“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环节:因为学生生活视角中找到的角其实很多都非数学角,而“实物角”中非“数学角”本质属性的干扰太多,这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清晰地“数学角”的概念。所以,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学生用两根小棒搭不同的图形,然后在搭出的角的图形上描出角,抽象概括出数学图形“角”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引发学生勇于探究的兴趣。

  2、在“观察看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环节:通过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掌握角的特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数学中规定的,没必要让学生探究,通过让学生自己看书认识角的顶点和边,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

  3、在“利用所学知识,判断角”环节:判断又一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在“联系生活实际”环节: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比较准确的数学图形“角”的概念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带着数学图形“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的数学眼光,去发现附着在生活中生动、形象、立体的实物上的角。所以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认知,培养能力。

  5、在“利用三角尺,初步认识直角”环节:采用以老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角的观察,这样来认识直角的,从而培养学生动眼观察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6、在“会找直角,验证直角”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去完成验证直角的学*,在学生通过走出座位找教室中的直角和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对直角能有较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方式。

  7、在“动手折直角”环节: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在没有三角尺或本子的情况下,怎么利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去测量直角?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折直角?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比教师直接要求学生折直角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的能力。

  教学反思:

  “角和直角”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展开的。

  第一层次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首先我分析了学生的认知情况,如何将生活中的角与*面图形角建构起来,形成“角”的概念这

  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没有采用实物引入,而是通过学生用两根小棒搭不同的图形,然后在搭出的角的图形上描出角,抽象出角的*面图形,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掌握角的特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数学中规定的,没必要让学生探究,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看书认识角的顶点和边。最后用一组判断又一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认识直角。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对三角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角的观察,这样来认识直角的。而后的验证直角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去完成。在这一层次里还有一个折直角的环节,经再三思考最后我还是把教材中这一内容往后移,在学生验证完直角,对直角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以后,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没有直角三角尺,也没有书本,只有这样一张不规则的纸,怎么用它去测量这些物体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安排在前面就事论事的折直角要妥当,从中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方式。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结合所跟班的学校上海**宁实验小学各位数学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结合本人的反思,我觉得本课存在着这些需要调整的细节问题:

  1、在搭图形——描角——抽象概括出“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后,应当在黑板上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我是安排在学生完成判断题后出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怎样设计学生对角的印象不深刻)

  2、多媒体的制作要更灵活一点。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时,学生每找到一个角,多媒体就应该能够显示出来。(在备课时我已经想到这一点,但由于本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有限,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以后需要加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3、在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验证、寻找身边的直角时,验证方法一定要指导,或者借助学生错误的操作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上课的班级学生能力非常强,表现非常出色,上课时没有出现错误操作,所以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4、在认识直角后,可以让学生摸一摸直角,感知、区分直角的特殊,而不是只让学生观察,用口头表述直角的样子,因为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的。(上课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口述直角的样子,结果学生表达不清楚)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认识》,师傅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针对基础落实的几点建议。

  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对“直角”这一概念还欠感触。由于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环节设计上,在直角的认识上欠扎实、到位。只是简单一点,认读了一下。没有从多方面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直角,所以学生映像浅薄,以至于在后续的量角环节上有学生拿着三角尺的锐角进行测量。我想,正如师傅所说的那样,直角认识是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步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从多方面对直角进行认识、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说四方面入收,让学生能教深刻的了解何为“直角”。第一步落实到位了,后面的量角验证的环节也不会遇上上面的情况了。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个补真的是又费时,又费力。此时真的感受到备好一堂课,认真解读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实、扎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话,在后面的练*课及作业反馈中都显的很轻松,但是向今天这个课,难点没有突破好,明天还要重新来一遍,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有轻有重,要有变化,要有表扬、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学*,从而提高学*的兴趣。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协作性和参与性等。只有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课堂有张有弛,老师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与学*。本节课我努力在教学语言上激励学生的.学*兴趣,引领孩子们爱学、乐学。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听课*惯的培养。良好的听课*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上课时我关注学生的眼神,不仅在讲授时关注,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教师的眼神同时也关注其他的学生。上课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在操作学*用具,同时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在判断直角时,就要边操作边说,角的顶点和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直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也重合了,才是直角。只有会说会操做,才能真正的掌握直角的判断方法,这样也为画直角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进程。“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

  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5)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十】份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材P1——2,教学例1。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1情景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

  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生交流)

  2、揭示课题

  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数数,(板:100以内的数)

  二、思:

  1、师提出学*目标: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学生自主学*、深思、动手操作并数数:

  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按p2例1的要求数数。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议:

  1、师:你们在数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我们都能数100以内的数了,认识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六、检:

  1、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

  2、你把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

  生捆、汇报

  3、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

  4、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七、练*

  1、P3课堂活动第1题。

  2、P4练*一第1、2题。

  3、游戏:对口令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数

  100个一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P3——4例2、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

  1、复*

  (1)游戏:开火车,数数。

  (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学*目标: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学生按P2例2的要求自主学*、数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我们了解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了。

  六、检:

  1、55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7呢?85呢?

  2、请小朋友数出例2这幅图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你是怎么数的?10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师板书:100由10个十组成)

  3、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43?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99?56呢?

  4、几个十是80?40由几个十组成?

  5、比较2支钢笔和2盒钢笔谁多谁少?为什么?

  七、练*

  1、P3课堂活动第2、3题。

  2、P4练*一第3、4、5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数

  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55由5个十和5个一组成。

  100由10个十是组成

  【课后反思】

  2、读数、写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例1、2,P6课堂活动1、2及P6练*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

  3、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让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2、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了数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读、写100以内数。(板:写数、读数)。

  二、思:

  1、师提出学*目标:通过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难点是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2、学生按P5例1、2的要求自主学*、深思、理解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并完成例1、2。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

  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6)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直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出示的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不够,教师引得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课初,我以课件呈现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这三个典型的物体,并由这三个物体直接抽象出直角。为了防止学生对直角形成片面认识,课件有意识的呈现三个不同放置方式的直角,让学生在对变式的比较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

  随后的“试一试”中,我让学生按照要求把一张纸通过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直角,并将折出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直角的体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并为学生自主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提供了机会。接着我用课件呈现出教材上用来折出直角的纸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它折出来的角也是直角的。学生就避免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上原有的直角对学生的操作活动产生的干扰。

  在教授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直接将自己手中三角尺与书上的所呈现的三个角分别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第一个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因此也是一个直角。第二个角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比直角小;第三个角比直角大。由此明确: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这里既让学生从与直角比较大小的角度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判断直角的基本方法。

  虽然我对于新授部分用心的设计与讲解,可是在练*的过程中,我依然发现几个难点。 一、学生对于物体表面的直角很快能找到,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图形上的直角。当这些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如发生倾斜以后,有些学生就要花费较多时间来比量,找出这个直角。学生最困难的是,当这个直角是倾斜的时候,学生一来,寻找困难,二来标注直角标记就更加困难了。虽然我当堂给出了标准的画法,可是学生还是无法将倾斜的角,画出标准的直角符号。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均出现这种情况,为此我只能一遍遍强调画法,有些苦恼。

  二、学生虽然知道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是否是直角。学生难免会忘记带三角尺,让学生掌握用灵活的方法来折直角这个方法很有用。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很好的将角的顶点重合,三角尺的边与所量的边重合也有些困难。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三角尺拼图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并将学生用三角尺拼成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画出来,就更困难了。学生很难将实际图形与抽象出的角联系到一起。因此难度有些大,教学中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

  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 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 在布置学生预*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 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 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教学的还可以,谁知道,在课堂作业本上,格子图中学生花直角,错误一塌糊涂!

  错误一是:

  画的根本不是直角(这是最严重的错误,可能孩子连三角板上的直角都没找到,随便用一个角比着来画的)。

  错误二:

  画得不够标准,比直角大一点或小一点,或两条边没画直(这种应该是找得到三角板上的直角了,但用直角比着画时,把三角板放歪了,还有的三角板已经旧了,角已经磨损了,整个成圆弧形了)。

  错误三:

  没写顶点、边的名称,或没画直角的标记。(这种直角是画对了,但应该更完整就好了)

  这些充分反应学生在空间图形学*一些问题,首先,对生活中的直观物体的依赖性强。表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要形成理解还比较困难。例如,儿童对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性质的理解就比对圆性质的理解较容易,因为前者相对来说更为直观。或者,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可能就会比对“角”性质的认识更容易些,因为“闭合的区域”往往比“开放的区域”更为直观。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的触摸来体验角,他们的形成的感觉整个面来感受角,对于直角的认识更是如此!学*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何学*中,常常将图形的直观原形与图形形状的名称联系起来观察,忽视图形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特征。

  其次,常常用生活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的直观特征,往往是用日常经验的语言来描述的,例如,对于“三角形”的描述,会更多地借用日常经验中的“三角”,因此,常常会说“是尖尖的那样”,会用这种描述来作为图形的识别图式。虽然这种日常经验有助于儿童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空间思维,但在思考和辨识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观图形的表象所误导。即便教学中运用了较为精确的语言描述,并试图让些低年级的儿童来学会这些描述,但实际上贮存于儿童头脑中的那些图形特征(陈述性知识),可能还会更多的依赖日常生活中更直观的经验的支持。

  在认识中的出现图形存在的偏差,导致在绘画直角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能够把直角的认识更加清楚才能画出一个正确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觉这个过程好像不是一天,一节课上全部解决的!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实际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严谨,比如*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7)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高的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评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评析】小组合作学*,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评析】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评析】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巩固,拓展延伸

  1、自主练*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自主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评析】通过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3、游戏拓展,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评析】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价值,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 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 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8)

——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五)份

  一、情景导入

  1、(动画课件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2、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下列图案:

  两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3、比较这三个数字,哪个数字比较特别?

  4、“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揭示二分之一,写作,读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

  (边说边用动画课件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数。

  2、你能说说是怎么得来的?(先学生自己说,后指名说。)

  3、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文字,读一读。

  三、操作活动,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1、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结: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这个分数里,1表示什么?横线和横线下面的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 ……分子……分数线……分母

  5、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四、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1、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2、你能用你准备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吗?(学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第99页第1题)

  五、比较大小:

  1、取出同样的纸片折出的不同分数,直观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3、练*:

  六、分析判断:

  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2、观察第99页,第2题,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3、观察第100页第6题,思考并讨论交流。

  七、轻松一刻: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得多?

  八、总结:

  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饼干实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体验:

  (1)把4块饼干,*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块。用整数“2”表示。

  (2)把2块饼干,*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块。用整数“1”表示。

  2、感悟:“*均分”就是分得每一份都同样多。

  3、置疑:把1块饼干,*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块。

  4、思考:“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用分数1/2

  5、引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6、、读、写1/2。

  二、突出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1/2。

  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出长方形纸的1/2。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出自己找1/2的方法。

  归纳:同样一个长方形,找出它的1/2有不同的折法,都是为了把长方形纸*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强调*均分(出示判断题)

  只要把图形*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究

  1、问题:如果我们要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1/4,必须要把长方形的纸*均分成几份?(4份)

  2、实践: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长方形纸的1/4,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发现:只要是把图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几分之一。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写分数。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书上93做一做1)

  2、看分数涂色。(书上96练*二十二1)

  3、判断分数。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书上96练*二十二2)

  4.拓展提高,创新分数。学生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几分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活画面,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读一读、看一看”生活中用到分数的句子。

  3、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一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均分.

  2、把一个物体(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

  4、折正方形、长方形纸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 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 总结 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第二课时百分数的认识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 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 总结 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作为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百分数的认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预设:(1)百分数的意义。

  (2)生活中的百分数。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有哪费?

  2.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课件出示例题)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

  小组讨论:你认为该派哪名队员去罚点球?

  队员

  调球数/个

  进球数/个

  淘气

  20

  18

  奇思

  10

  8

  不马虎

  25

  21

  引导学生说出:要看进球个数占罚球的几分之几。

  18/20,8/10,21/25这样不方便比较。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容易比较些,即90/100,80/100,84/100.

  通过比较得出,该派淘气去罚点球。

  师:那90/100,80/100,84/100.分别表示什么?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9)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五份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直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出示的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不够,教师引得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认识》,师傅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针对基础落实的几点建议。

  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对“直角”这一概念还欠感触。由于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环节设计上,在直角的认识上欠扎实、到位。只是简单一点,认读了一下。没有从多方面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直角,所以学生映像浅薄,以至于在后续的量角环节上有学生拿着三角尺的锐角进行测量。我想,正如师傅所说的那样,直角认识是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步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从多方面对直角进行认识、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说四方面入收,让学生能教深刻的了解何为“直角”。第一步落实到位了,后面的量角验证的环节也不会遇上上面的情况了。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个补真的是又费时,又费力。此时真的感受到备好一堂课,认真解读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实、扎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话,在后面的练*课及作业反馈中都显的很轻松,但是向今天这个课,难点没有突破好,明天还要重新来一遍,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复*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练*本、手帕等物体抽象出图形,并拿练*本上的角对比周围的角,如:黑板面的角、门框、红花台、桌面的角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高涨的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是角的一种。由于学生感知充分,所以记忆也深刻,并且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练*了多个判断是不是直角的练*,通过练*,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全部学生可以正确的画出直角,并保证正确使用三角板画角和直角。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拿三角板却知道怎样摆放,我一味地加强指导和示范作用,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少给你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课的课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的按常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好每一步,而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的自由人,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随机应变,做好这个护航者的'使命。我还需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在本课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一)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 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