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丰碑》教学设计2

  设计概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自主感悟,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透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到达“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透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资料,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并继承革命者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这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吗?(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情绪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应对自我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生交流。

  1、将军应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绪?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情绪?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明白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一样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齐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述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那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丰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丰碑》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明白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必须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述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述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我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此刻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

  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丰碑教学设计1

  目的要求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教学设计2

  设计概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自主感悟,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透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到达“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透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资料,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并继承革命者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这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吗?(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情绪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应对自我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生交流。

  1、将军应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绪?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情绪?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明白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一样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齐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述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那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丰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

  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课文第7自然段。

  1、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7、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导: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

  (三)学*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2、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导: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样的队伍面对困难会怎样呢?

  (五)学*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2、原句是什么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更加肯定的语气。)

  3、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六)小结:

  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三、总结写法,反馈目标。

  1、你觉得哪些内容最能突出中心?(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作者是为了赞扬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为什么还要用浓墨描写将军?

  2、师生总结。(对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而关系不是紧密又必须交待的内容要略写。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23丰碑

  一心为公 ↓ 倚靠、坐着

  毫不利己 军需处长 镇定、安详

  专门利人 单薄破旧、贴

丰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

  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

  二、学*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究。

  (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

  (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②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

  ③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

  (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

  ①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学写碑文。

  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丰碑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丰碑教学设计1

  目的要求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教学设计2

  设计概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自主感悟,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透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到达“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透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资料,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并继承革命者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这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吗?(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情绪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应对自我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生交流。

  1、将军应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绪?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情绪?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明白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一样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齐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述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那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丰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

  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课文第7自然段。

  1、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7、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导: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

  (三)学*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2、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导: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样的队伍面对困难会怎样呢?

  (五)学*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2、原句是什么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更加肯定的语气。)

  3、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六)小结:

  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三、总结写法,反馈目标。

  1、你觉得哪些内容最能突出中心?(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作者是为了赞扬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为什么还要用浓墨描写将军?

  2、师生总结。(对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而关系不是紧密又必须交待的内容要略写。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23丰碑

  一心为公 ↓ 倚靠、坐着

  毫不利己 军需处长 镇定、安详

  专门利人 单薄破旧、贴

丰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

  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

  二、学*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究。

  (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

  (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②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

  ③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

  (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

  ①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学写碑文。

  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丰碑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点: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2、潜力点:读书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点:学*军需长的崇高精神,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以及将军动作、神态的前后几次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预*设置:

  1、读懂生字词,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初步朗读课文。

  2、什么是军需部门,“给养”是什么意思,军需处长和在军队里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文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部分做记号,并想想课文其他部分各讲什么意思?

  4、细读第三到第十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神态

  动作

  情绪

  将

  听到“有人冻死”时

  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

  军

  听到“他就是军需处长”时

  5、课后思考练*1、2。

  教学过程:

  一、切题激趣导入

  这天我们准备学*哪一课?(板书:丰碑:齐读课题两遍)

  “丰碑”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谁?(板书:“丰碑”简笔画和“军需处长”)

  你是怎样明白的?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把军需处长比作“丰碑“的一个句子,读一读。

  二、细读讨论感悟

  ㈠自读第3至第13自然段,分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1、交流一:第七自然段

  从军需处长的神态和衣着描述你分别体会到他的什么精神?

  (幻灯出示课文插图:师引读全段)

  2、交流二:第十二自然段

  ⑴从将军的神态你体会到什么?

  ⑵从将军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⑶比较读句子,深入体会将军沉重、愧疚、崇敬的复杂情绪。

  句1: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句2:(句1中带点词语去掉以后的句子。)

  3、交流三:

  ⑴生据预*题4的表格再读课文第3至第13自然段,对照幻灯中的表格小组交流。

  ⑵据表质疑。

  4、小结:

  ⑴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⑵生自由上台把体会到的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写到“丰碑”的简笔画中。

  ㈡导读理解一、二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意思?你是怎样读懂的?

  2、讨论交流。

  三、感情朗读升华

  1、听录音读。

  2、自由练读。

  四、作业

  思考:第一、二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与表现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有什么联系?

  五、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丰碑》读后感 (菁华5篇)

  《丰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这时,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那我们就一块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花,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转过脸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牺牲挽回了另一位战士的生命,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他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革命老前辈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是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自己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才使现代新*亿万儿童幸福安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

  军需处长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的队伍。

  《丰碑》讲述了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走着将军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继续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能不能接受考验呢?将军思索着。红军放慢了速度,前面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让大家不要停下来,继续前进。警卫员告诉将军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愣了一下快速朝前走去。只见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像,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将军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没人回答,没人走开。将军又一次发怒了,他仍然逼问着大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久久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沉思着,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他深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虽然只是几件棉袄,可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实在难得,红军队伍虽然装备差,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舍己为人,红军终会战胜敌人,取得成功的!因为不止是这位军需处长在默默奉献着,更有千千万万的军需处长在当时省吃俭用给战士们。在但是缺粮的情况下,军需处长们把自己的粮食给战士们吃,自己拔草根嚼。红军终会战胜敌人,取得成功的!因为不只是这些军需处长在默默奉献着,更有无数红军在战场上清剿敌人,给*的老百姓带来充满希望的明天和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年代,不只是有血性和暴行,更多的是战士之间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和彼此之间的舍己为人,血洒战场的战士们,我们永远还念您!

  在这学期中,大家学过了很多课文,也有很多感受,可是最令我感动的是<丰碑>这篇课文。

  《丰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攀登雪山时,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别的战士,而他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我读完这篇文章,被主人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个可以掌管红军棉衣的处长,却因把衣服让给别人而活活地冻死,他是傻瓜吗?,不!他是真正的英雄。红军战士就是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才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现在的社会里,也是有很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人,还记得在2003年非典流行的时候,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挽救病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们,在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助被压在瓦砾下的同胞,而不幸牺牲的*战士,他们不正是新时代的一座座丰碑吗?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还记得在学校,一们五年级同学患了白血病,全校师生每人都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是这爱心使那们同学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还有那些在大山里支教的大学生老师们,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这边远山区的孩子带去了精神食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点亮祖国的未来。

  在我们的社会中,正需要许许多多军需处长那样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像军需处长那样舍已为人,那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啊!

  今天我读了《丰碑》一课,我身有感悟。

  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一个军队在寒冷的云中山前进,忽然冻死一个人,将军知道死的人是军队的军需处长,立刻对军需处长很敬佩,不过却很痛苦,但他看见队伍里有这样的人时,感到很自豪。

  这里的丰碑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石碑而是军需处长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的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丰碑,这丰碑是人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精神丰碑,所以我为军需处长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读了这个文章,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令我敬佩,我要学*军需处长的精神。

  《丰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军需处长,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自己却被埋没在无声的雪花中,变成一座晶莹的丰碑的感人故事。

  《丰碑》描述了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然而严寒好似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途中将军发现行军的速度放慢了,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这时警卫过来告诉他:“前面死了一个人……”将军走到那个人面前,看到了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树干,那么镇定,那么自然,好似一尊塑像,于是将军便叫人去喊军需处长,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他深深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英雄,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正是有了像军需处长这样舍己为人的优秀战士,我们才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一座晶莹、伟大无私的丰碑……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丰碑读后感 (菁华5篇)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 丰碑 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 愣住了 。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 扑通 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 我的年货 。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 丰碑 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这篇课文很感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面对着十分恶劣的环境行进,正当将军担心战士们是否能走出云中山时,前面的战士就发现了一个冻僵的老红军:他倚着一根树干坐着,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身上只穿一件破旧的衬衫。将军生气地责备军需处长不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他对这位老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风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盖住了,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大家继续前行,他们坚定的脚步声仿佛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次我坐公交车,有一个空位子没人坐,我便坐了上去……

  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在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今天,我读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丰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部队,要通过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军需处长牺牲时样子的描写:“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真实身份。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风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这段话中,我看出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他也很乐观,他死的时候,没害怕这无边的风雪,冻死时也没缩成一团,也没有忧愁的神色,他的死激励战士,克服困难,走出云中山,大家的脚步更加坚定了。

  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依然需要。在前不久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中,*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营救被困的群众,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伟大,我也要向他们学*,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集体放在心中,让军需处长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

  今天,我学了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队伍在翻越大雪山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被冻死,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只穿着一件又单薄又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迹。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语塞了,说不出话来。我被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慑,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他用自己的死换来别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其他的灵魂,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让战士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而正是因为有这千千万万个舍身的人,才会取得胜利,才会有美好的今天,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

  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将来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祖国万岁!敬礼!

  我读了一篇文章,《丰碑》。

  故事很简单,却让人很感动。讲的是一个军需处长为了大家而活活冻死的事情。刻画了一个鲜明的舍己为人的老红军形象。我感触很深,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存在吗?

  想着,对自己说,也许还存在吧,但早已寥寥无几。自己呢,是不是很自私?也不算自私,只是有些浪费。军处长为了别人,可以自己省吃俭用,不穿棉衣,把棉衣都给了战士们。早就听爸爸妈妈讲过,红军长征的时候,都是吃草根,啃树皮。但我们,生活的这么幸福,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就是衣食无忧。但红军战士们呢?军需处长呢?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一心为国。

  现在想想,真不应该。从现在开始,自己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不要乱花钱,不要买零食,能省则省!将剩余的钱捐给灾区,给有需要的人用。做军需处长二代!

  语文课下课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自主复*丰碑这一课。回到家,我拿出语文课本,贪婪的读着,丝毫不放过一字一句。

  课文讲述的是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里,红军战士穿着刚刚发下的旧棉衣,顶风冒雪前进。风雪中,一位警卫员发现一位老战士冻死在冰崖旁。军需处长这个管理棉衣的人没有棉衣,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这位红军战士深深的崇敬之情。红军队伍在风雪中继续前进,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在这篇作文里,我联想到了社会上的人们。在社会上,有谁会乐于助人,例如小悦悦事件,在那种情况里,有18个路人经过,却只是好奇的望了一眼,并冷漠的路过。谁叫法律没有规定不救人是犯法的行为。而第19个路人。却是出手相助,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拾荒者,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军需处长,心里装着别人,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我们要向他学*,虽然做不到舍己救人,但起码我们能做到乐于助人!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丰碑演讲稿 (菁华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无私奉献铸丰碑。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崮云湖街道“五型”创建活动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怀揣着赤热的丹心,胸涌着澎湃的激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想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无私奉献是我们最大的快乐!随着区委王*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人心,全区如期开展了“建五型机关、做五型干部”主题实践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从一项活动慢慢成为一种对待工作的方式和态度,周围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积极的投身到这场破蛹化蝶的蜕变当中,崮云湖街道正在一步步的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

  曾记得,九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村落:道路泥泞不堪、寸步难行;群众吃水也要到村里或邻家的井里去挑;孩子们赶好几里的山路才能到镇上仅有的几所小学读书;困难的群众一家几代人挤在祖上传下来的、用砖石垒砌的*房里历史赋予了我们发展机遇,让崮云湖走在了长清发展的前沿,20xx年随着大学科技园建设,崮云湖的机关干部们九年如一日,整体搬迁了十七个村,一万八千多人,同样的工作他们重复了十七次,大学科技园内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九个年头,32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其中有艰辛的汗水,也有酸楚的泪水,他们为组织群众搬迁贡献出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对群众赤子般的爱。刚开始,由于群众对大学城建设有眼光上的局限性,许多群众看不到大学城在长期将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再加上群众浓厚的“故土情结”,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子”,尤其涉及到补偿金的分配问题,群众十分敏感,一些群众难免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为把工作做得具体而又细致,街道领导和机关干部们一起,从各村的村干部、党员入手,挨家挨户进行政策的宣传和教育,那些日子,几乎每个村子每户人家都要反复做工作,一次、两次、三次有的要十多次。有一句话来自我们的村干部:“老鹰眼、刀子嘴、草包肚子、兔子腿”,正是那时他们工作形象的写照。不知道那些从陌生到熟悉的道路被他们用双脚丈量了多少遍,不知道那几座山被他们用双腿翻越了多少次,更不知道那耳熟能详的政策被他们用淳朴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多少回,那几十亿的补偿资金谁也没有克扣一分钱,几百亿的工程谁也没有为亲朋承接一点。凭着这种敬业和努力,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部大学城一座座大学节次毗邻,大学路、丁香路、紫薇路条条大道宽广通畅、绿树荫荫;南面崮云湖、高尔夫游客源源不断;村民们搬进西边安置小区,住上漂亮舒适的楼房,幼儿园、学校、超市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各项设施一应俱全,许多的家庭购置了电动车、轿车,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民变市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东部以山水集团、陆丰集团为首的工业带蓬勃发展;园博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崮云湖的腹地;人杰地灵,斯文在兹。“北城、南湖、东带、西区”一座现代化新城区崛起在长清大地上,为崮云湖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凭借着五型创建活动的春风,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第三安置区建设工地上,崮云湖的机关干部们又开始了重复第十八次,甚至是第十九次,第二十次同样的工作。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无论星期六还是星期天,你都会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或是在群众家中耐心细致地解释着搬迁政策,或是在山间林地清点的现场,或是在协调项目建设的工地上。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人。质朴善良,充满智慧和爱心,挑起嘱托和责任;舍小家顾大家,心系百姓、不辱使命。

  我曾以为“奉献”是个很难做到的词汇,它需要一种惊天动地的大气魄,需要超脱*凡才能够被赞美。但从他们身上我深深感到那么遥不可及的两个字,其实也蕴藏在*日里真实而又*凡的事情里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只要把工作当事业,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用我们无私地奉献就能为我们的发展铸立丰碑。五型创建的号角已吹响,五型建设的旗帜在飘扬,让“五型”意识渗入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五型争先进一步展现出新的风采,用全部的激情和无私地奉献,共创长清的美好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地的丰碑》!

  很多次,我希望编一首歌,歌唱我们公路人;很多回,我想写一首诗,赞美我们公路人;多少次,我渴望登上演讲台,希望讲一讲我们公路人——他们那朴实的面容,厚道的性格,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刻骨铭心的印在我的眼前,塑造着漫漫道路的开拓者,塑造着建设路桥的主人翁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要自豪地说:路,是铺在大地的丰碑!

  大路朝天,是大地母亲身上的血脉!道路弯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

  枝江地处江汉*原之首,扼守长江三峡门户,踞“上控巴蜀、下到荆襄”的战略地位,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新的世纪里,我们启动了318国道一级路改扩建工程,我们正在描绘壮观的农村公路蓝图,我们将继续参与枝江城区道路建设,我们还要为农民兄弟建设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这是我们枝江公路的希望,这是我们每一个路桥人的责任!

  交通大跨越,公路怎么干?公路大发展,路桥怎么办?党的宗旨告诉我们,必须拥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事业发展坚实的支柱。“*”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更加鲜明的行业品质,这是事业发展坚实的基础。有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公路部门修桥铺路很普通、很简单!”我告诉他:*凡而不*淡、奉献而不张扬正是我们公路人无私的情怀。为了路,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的养路工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生产一线,不知补了多少个坑槽,清扫了多少次路面;我们的施工人员不辞劳苦、日晒雨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们的路政执法人员认真执行“依法治路、文明服务”的'公路政策;我们白洋渡口的同仁在为保证省道325线的畅通无私的奉献;我们的局机关一直都是公路局的领头羊,带领着我们公路人昂首阔步、一路前行公路需要公路人,公路人对公路负责,这是我们的职责,这是历史的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把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五千精神”融入到公路事业中去。

  建设干线公路,推进产业联动;建设农村公路,推进城乡联动,这需要我们公路人发扬“五千精神”,走到生产一线去,走到火热的建设工地上去。也许,在“路网建设工程”的工地,风餐露宿,条件艰苦;也许,在“通乡油路工程”建设的大山深处,寂寞相伴,远离繁华。但纵有千种困难,在我们枝江路桥人面前又何惧之有?

  此时此刻,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喜迎*、争创新业绩、推动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的热潮中,我更加深切地感到,只要我们枝江公路人像凛风傲雪的腊梅,默默无闻,艰苦拼搏,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我们的交通公路事业一定能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将是更加令人欣喜的成绩,这将是更加令人鼓舞的跨越!这是我们幸福的源泉,这是我们憧憬的依托!这将是一座座铺在大地上的丰碑!

  真理激发理想,理想产生信念;信念激发意志,意志产生力量!

  我想用这样的诗句来结束我的演讲:“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公路职工的心声,也是我们交通公路系统无数同仁们的共同追求!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因奋斗而闪光。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 "的确如此,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青春是人生最铿锵的章,青春是摧枯拉朽的豪情,青春是旭日东升力量,青春的我们意气风发,青春的我们敢为人先,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带着对前程事业无限的憧憬,带着年轻人无比的朝气,敢为人先的激情和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跨入了刚刚落成的北郊新校园。

  漫步校园,看整齐气派的教学楼,艺美楼,实验楼;郁郁葱葱的友谊林,校友林,学子林,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孜孜不倦,意气风发的教师队伍兢兢业业……身在北郊校园,面对如此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北郊沃土,怎能不引起我们年轻教师心中那份身为北郊人的荣耀与自豪呢工作中,同事间团结协作,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生活中,朋友间互帮互助,坦诚相待,其乐融融。身在北郊校园,面对如此充满热情和温情的北郊热土,怎能不使我们青年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安心,顺心,生活的舒心,温馨身为北郊新教师,我切身的感受到北郊是一个焕发着勃勃生命力的学校,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年轻教师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地。

  也切身感受到她对轻教师的那份殷切的关怀。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而且开展新老教师师徒结队和各类教研活动,促进我们年轻教师早日成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种宗旨和理念,一批年轻教师不断成长,为北郊的繁荣发展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北郊必将生生不息,充满生机。

  现在北郊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性时刻,励精图治,百废待兴,新的路子和成功的经验,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吸取。创业是艰苦的,布满荆棘和坎坷;创业是喜悦的,充满着成就和自豪。

  创业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创业必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身为北郊的新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水*,不断进取,爱岗敬业,厚德爱生,以自己的一腔热诚投入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的一片爱心奉献给学生,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北郊事业的蒸蒸日上添砖加瓦。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更是短暂的。"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墓如雪。"我们不能在人生最光辉的时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

  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我们应好好地把握青春,学那搏击风雨的海燕去展翅翱翔;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傲雪经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青年教师们,让我们用我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奋斗,使我们的青春在北郊二次创业中闪光!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感悟青春偶然间,发现我们已步入了那道令老年人羡慕、中年人留恋、少年人向往的青春风景线。澎湃着青春的热血,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然而朋友,你是否探求、思索过,青春是什么呢?青春是一团火,笑容与彩霞飞映,汗水伴露珠潇洒,脉搏跳动着奔腾的节奏,智慧弹奏着优美的旋律!青春用它火一样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获得动人的笑颜。青春是一条河,*静时,泉水叮咚响,绵绵诉说着青春的故事;激荡时,汹涌澎湃,激情放射出绚烂的光芒。

  青春是璀璨的夜空,犹如月色般美丽的抱负,也有数不清的幻想之星。只是青春的月亮比夜空的月亮更圆,青春的月亮比夜空的月亮更耀眼,青春的星星比夜空的星星更繁,青春的星星比夜空的星星更亮。

  青春是一条山路,它时而展现青春盎然的图景,时而滋长浸满血泪的毒草,它会为你指引一个光明的前景,也会设下陷阱使你堕落。但是,是水手何惧惊涛骇浪,是樵夫何怕荆棘深涧,只要我们把准前进的目标,头顶的阳光一定是灿烂的!然而,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带着彩色的梦走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们却拥着青春,在被赋予“本科大学生”之称的壮丽岁月里,高喊着:**淡淡才是真。

  旦有人认为“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便可无忧无虑的生存,颇有要把老庄的“无为”思想发扬光大之势。是什么使我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生活减退了缤纷的色彩呢?又是什么使我们真实的熔浆凝固,不再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热血沸腾?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梦想中的象牙塔?是因为我们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带?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真的不再年轻,确实把一切都看的*淡了呢?然而我要说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我们,放弃世界的仍然是我们。

  不再回头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个夜晚的星群和月亮,还有我们流逝着的青春。所以请拒绝*淡,告别无为,让我们的青春在阳光下真正的飞扬起来,激荡起来!让我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愉快地歌唱;在花开的日子里,遨游知识海洋,一起编织梦想;在飘雨的季节里,用心情的音符,谱写青春悦耳的章!任前。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老师,我心中的大树》。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而我要说,老师是一棵大树,他的根深植于大地,他的茎挺拔不屈,他的叶茂盛婆娑。他顶天立地,他遮风挡雨,把一片片绿阴洒向人间大地,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在寒冷的冬季,他从南方北上去北京看海。冬天的北戴河,着实不怎么美丽。但是,他不去登长城,也不去欣赏颐和园,却直奔北戴河。当看到灰蒙蒙的北戴河时,他热泪横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他告诉我:他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在那个山沟里,孩子们从没见过海,也没有电视看。每当讲到有关海的课文时,他总被好奇的孩子们问得答不话来,因为他也没有见过海。后来,他下决心用五年的积蓄来看海,就是为了能准备、完整的回答学生们的有关大海的问题。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师,却又是一位多么伟大的.老师啊!这样的老师,这样的精神,难道不令你感动吗?每当想起他,我总是想起心中那棵大树。正是有了无数大树无私的给予,众多的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因为它正是老师那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曾经在《东方之子》中看到过这样一位老师。她是一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她的班上有3个残疾学生,其中有一个还是SOS村的孤儿。但她并没有嫌弃他们,而是把他们接到家里,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每天背他们上学、放学,帮他们洗脸、洗澡,每晚又批改作业直到深夜。终于,她累倒了,然而,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这辈子,我最骄傲的就是当了老师。如果让我再作选择,我仍然会当老师。”*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老师这种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正是大树的品质吗?

  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大树,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但在我们心中,他们仍然是最崇高、最值得敬仰的,是对我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老师,正像大树一般,树是最最*常的,但在*常之中又蕴藏着伟大。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有了绿色,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生机;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明天才更加辉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远的“丰碑”。

  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时空的变幻阻隔不了精神的传诵。铁人王进喜,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让石油人引以自豪的名字,一个让不同肤色和信仰的人赞叹的典范。大庆铁人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激励着一代代石油人,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昔日的荒凉,曾经的开拓者,以求实的态度,奋进的精神,踏踏实实勇往直前,“天当被,地当床”,“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寒冬腊月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一个铁骨铮铮靠自己双手艰苦创业汉子,一位默默无闻,只为国家丢掉贫油帽的英雄,一份无所畏惧、勇挑重任的革命意志;一种胸怀全局、忘我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就像一座座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成为*石油后来者为之骄傲的榜样。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中。它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生长点。而这种生长点的根基应该是在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为自己身处于这样的生长时代,为有这样的努力目标而感到无比荣耀、无比自豪。实验二园是伴我成长的基地,当我退缩时,我听到了孩子们声声呐喊:北风当

  电扇,大雪做炒面……当我意志消沉时,我听到了同事的支持: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鼓舞着我奋勇前进,我要为每一个孩子快乐的成长负责,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新的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立足本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但无论何时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不能丢!坚持奉献、创造和谐的宗旨;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秉承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借着我们的青春岁月,刻苦学*铁人扎实肯干,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为民族,为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积极响应园内“铁人精神、永驻我心”的号召,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态度,做好带头工作,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孩子由于独生子女较多,生活在蜜罐里,所以养成了许多不良的*惯,所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来教育孩子们,使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后继有人。

  我,很*凡,但正因为灌注了大庆精神,所以我不*庸!我,很普通,但正因为传承着铁人精神,所以我顶天立地!大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铁人,弘扬了新的大庆精神;铁人是一位具有伟大精神的人,更是一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的人。让我们不断的去创新,不断的去追求卓越,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作风在工作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贡献。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一缕温暖的阳光,永远照耀在我的心田,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丰碑作文 (菁华5篇)

  “假如一见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呐喊》

  沉默无疑是可怕的,但这泱泱中华、浩浩神州警在磐石般的黑暗底下沉默了*5000年,不是更可怕么?!

  有了先生的呐喊,醒来的人们不再沉默。正是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勇气与希望,才使先生有了冲破黑暗枷锁、寻求光明的毅力。先生意识到只有唤醒愚昧、麻木的国民,重塑国民灵魂,方可真正救国。于是他执笔奋战,一次又一次在那没有硝烟却险恶无比的战场上建树功勋。在他执着坚定的呐喊下,多少有志之人从沉默中醒来,奋斗,再奋斗?一声不朽的呐喊,穿越时光与空间,如今聆听,依旧高亢铿锵,生活在浮华都是里的我承受灵魂的拷问。

  不要因前途茫茫而丧失信心,不要因路途艰难险阻而畏惧退缩,更不要因黎明前的黑暗而错过了初升的太阳,放弃寻求光明的未来!只有我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我们拥有的何止铁屋外的阳光,更有永不颓落的朝阳!

  如果有两条道路摆在你面前,一条是牺牲大家保全你的性命,而另一条却是死路一条,会牺牲了自己而保全了群众的生命,你会选择哪一条呢?也许许多人贪生怕死,都会选择第一条路;而狼牙山上的5壮士却斩钉截铁地引着敌人上了绝路,他们谱写了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主要讲了在1941年深秋,七连六班的5位壮士,为了转移群众和部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经过在山顶的英勇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壮烈牺牲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五位壮士的行为英勇的行为所感动。首先,他们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主力部队的行踪,放弃追赶主力部队,把生死置之度外,诱敌上山,将敌人引上绝路。他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这篇文章最令我振奋的是五壮士在顶峰歼敌的勇敢与豪迈。他们机智勇敢,一个个热血沸腾,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想出了用石头砸的办法,于是,一块块大石像雹子一样朝敌人劈头盖脸砸了过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每当我读到这里,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真想加入他们的战斗,和敌人死战到底。

  顶峰歼敌后,五壮士不甘做敌人的俘虏,他们砸毁武器,勇敢地跳下悬崖;为了部队主力的安危,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他们不怕牺牲,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读了这一段后,心中感到十分悲壮。

  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不珍惜,不好好学*,怎能对得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呢?我们应该刻苦学*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用自己的才能建设祖国,做跨世纪的接班人。让英烈们在我们心中筑起丰碑,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让祖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今天上午,我们在远程教育室里看了一部《纪律重于生命》的纪录片。看着看着,我的眼泪都涌了出来,不由自主地想起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

  纪录片里描述的是一位顾全大局、甘愿遵守纪律,英勇献身的精神的烈士邱少云。他的哥哥和战友讲述了邱少云烈士牺牲时和前后的情景。1953年6月1日被授予了“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全追认为“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还授予了金星和一级**勋章。

  想起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邱少云,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天中午休息时,我正津津有味看着书,教师突然来到教室检查同学们午睡情况。老师径直地朝我走来,我赶紧把书往桌里一塞,心惊胆战装着睡觉打呼噜。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外说:“肖雯,你怎么还不睡觉?是不是睡不着呀?”我只好把睡不着的原因说出来。老师知道我中午没午睡的*惯,就让我边看书边摘录两篇读书笔记。老师走后,想起老师的和蔼可亲、宽宏大量,再想想邱少云,自己怎么连这么一点儿困难都克服不了?我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有一点儿缝隙让我钻进去。

  假如邱少云叔叔在我身边,我一定会说,叔叔,听了您的故事,我感慨万分,您真不愧是革命烈士,是中华人民的好儿子,是朝鲜人族的好儿子是我们学*的好榜样!烈火烧毁了您的肉体,却烧毁不了您顽强的意志!与您相比,你太伟大了。在烈日炎炎下做课间操,多少次我都叫“热”,多少次我都用手扇着,尽管没多大用处。您说,我这样的少先队员合格吗?您是我心中永恒的丰碑,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做好!

  “听说星期四年级要组织去德孝城呢!”“真的吗”“真的,别的班都这样说,百分之七十,没错。”小小的议论打破了教室的宁静。真的要去呀?不会吧!我半信半疑。

  上周五,老师宣布下周星期四下午要去要去德孝城,叫我们收集一些关于“*德孝城”、“三孝园”、“安安送米”、“二十四孝的故事”的资料。

  今天星期四,下午,大约一点半,我怀着喜悦的心情上了车。我和黄钰坐一排,一路上心情十分激动,不知道德孝城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在电脑上看过几张关于德孝城的图片,但是不知道德孝城的大体布局,干脆问问黄钰吧。我对黄钰说:“黄钰你知道德孝城的大体布局吗?”她挠了挠脑袋,说:“抱歉,我也不知道。”我想:德孝城一定有一个山门,网上记载得有,看照片那山门高大雄伟,有三扇门;在德孝城内,应该还有一口孝泉井,因为孝泉这个地名也是由孝泉井得名;我估计那儿还有姜家四口的坟墓,那里是姜诗的老家。但这仅仅是我的猜测,希望能早点到德孝城,快点看到德孝城的宏伟景象。这样想着,根本没有感觉到时间在流逝,好象只过了一晃的时间就到了。

  下了车,我入神地看着巨大的山门雕像,虽然是石头雕的,但焕发着别样的光辉,雕得那么传神,那么生动,就像真的一样。在山门前,讲解员正在给我们将二十四孝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第一章:孝感动天,是讲: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但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据说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当时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和第二章:蔡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有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随后,我们走进里去,在右手边,有一口井,听讲解员说,这就是孝泉井,是里面跃鲤鱼的孝泉井,孝泉也因此的名。我们有继续往里走,在右手边就是“三孝流芳第一祠”,从里面传出淡淡的香蜡味,深深的吸了一口,立刻陶醉在孝的气芬。在“三孝流芳第一祠”的旁边,有一道门,里面是长廊,有二十四孝雕刻像,记载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从长廊走出来,再向前走,就是姜家坟墓和放生池,在放生池内,有许多小乌龟,和小金鱼,它们在放生池内快活地游来游去;姜家坟墓仿佛显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舜的故事虽然带有点神话、迷信色彩,但写它的人毕竟是抱着美好的想法:想让孝顺父母、爱家人的人们能够走运。从古代皇帝为了纪念姜诗、庞三春、姜安安,大兴土木建了影响重大的有关姜家三孝的古建筑群。看来,古人对孝顺是非常注重的,当时的皇帝也一定认为人不能没有良知,既然父母养你、育你、给你赋予了生命,那你一定要知恩图报,不能没有良知,如果没有良知,那就是没有人性。皇帝这样一定也有目的,让百姓去祭拜他们,效仿他们。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现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寸土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螺丝钉,你又是否坚守着你的岗位?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了你的劳动,使世界变得更美丽……”多少年过去了,你还记得他吗?没错,他就是雷锋。

  提到雷锋,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做的每一件小事:帮列车员拖地、打扫候车室,为丢失车票的大嫂买票,给困难战友家里寄钱……也会想起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想起他“严守纪律、脚踏实地干事业的螺丝钉”的精神。

  此时,一个人的身影跳入我的脑海,他就是我的同桌——陈浩。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在家休息。下午放学的时间到了,我心里空落落的,正在为今天的课程发愁。突然,一阵清脆的门铃声“叮铃、叮铃”响起。我以为是妈妈下班回来了,忙去开门,谁知站在门外的却是陈浩,我的嘴巴张成了“o”型,只听他说:“我是来帮你补*功课的。”我一听,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哭着说:“真是谢谢你了,我正愁今天的功课怎么补呢。”我急忙请他进屋。他把当天学的知识耐心且细心的讲给我听;我做题时,他在一旁认真指导;之后,他又把他的笔记借我抄。他真像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又像一位不求回报的亲人,哦,不,他是“雷锋”。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见我会的差不多了,他便开开心心地回家了。此时我只是默默送走了他,什么也没说,因为“雷锋”是不需要别人说“谢谢”的。

  说他是“雷锋”,不只是因为他帮我补课,而是他*时的表现不得不让我这样称呼他:扶老人过马路、给同学们讲解难题、帮小同学系鞋带、为山区孩子捐钱……像这样的小事说也说不完,这不正是雷锋的影子吗?

  物换星移,当*驶入二十一世纪时,雷锋精神并没有被时代淹没,雷锋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的精神,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是永不退色的主题!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丰碑读后感 (菁华5篇)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 丰碑 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 愣住了 。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 扑通 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 我的年货 。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 丰碑 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这篇课文很感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面对着十分恶劣的环境行进,正当将军担心战士们是否能走出云中山时,前面的战士就发现了一个冻僵的老红军:他倚着一根树干坐着,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身上只穿一件破旧的衬衫。将军生气地责备军需处长不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他对这位老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风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盖住了,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大家继续前行,他们坚定的脚步声仿佛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次我坐公交车,有一个空位子没人坐,我便坐了上去……

  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在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今天,我读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丰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部队,要通过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军需处长牺牲时样子的描写:“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真实身份。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风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这段话中,我看出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他也很乐观,他死的时候,没害怕这无边的风雪,冻死时也没缩成一团,也没有忧愁的神色,他的死激励战士,克服困难,走出云中山,大家的脚步更加坚定了。

  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依然需要。在前不久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中,*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营救被困的群众,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伟大,我也要向他们学*,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集体放在心中,让军需处长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

  今天,我学了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队伍在翻越大雪山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被冻死,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只穿着一件又单薄又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迹。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语塞了,说不出话来。我被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慑,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他用自己的死换来别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其他的灵魂,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让战士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而正是因为有这千千万万个舍身的人,才会取得胜利,才会有美好的今天,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

  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将来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祖国万岁!敬礼!

  我读了一篇文章,《丰碑》。

  故事很简单,却让人很感动。讲的是一个军需处长为了大家而活活冻死的事情。刻画了一个鲜明的舍己为人的老红军形象。我感触很深,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存在吗?

  想着,对自己说,也许还存在吧,但早已寥寥无几。自己呢,是不是很自私?也不算自私,只是有些浪费。军处长为了别人,可以自己省吃俭用,不穿棉衣,把棉衣都给了战士们。早就听爸爸妈妈讲过,红军长征的时候,都是吃草根,啃树皮。但我们,生活的这么幸福,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就是衣食无忧。但红军战士们呢?军需处长呢?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一心为国。

  现在想想,真不应该。从现在开始,自己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不要乱花钱,不要买零食,能省则省!将剩余的钱捐给灾区,给有需要的人用。做军需处长二代!

  语文课下课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自主复*丰碑这一课。回到家,我拿出语文课本,贪婪的读着,丝毫不放过一字一句。

  课文讲述的是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里,红军战士穿着刚刚发下的旧棉衣,顶风冒雪前进。风雪中,一位警卫员发现一位老战士冻死在冰崖旁。军需处长这个管理棉衣的人没有棉衣,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这位红军战士深深的崇敬之情。红军队伍在风雪中继续前进,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在这篇作文里,我联想到了社会上的人们。在社会上,有谁会乐于助人,例如小悦悦事件,在那种情况里,有18个路人经过,却只是好奇的望了一眼,并冷漠的路过。谁叫法律没有规定不救人是犯法的行为。而第19个路人。却是出手相助,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拾荒者,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军需处长,心里装着别人,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我们要向他学*,虽然做不到舍己救人,但起码我们能做到乐于助人!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9)

——《丰碑》教学设计实用10份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本文的学*计划。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问: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大家想想,军需处长是负责部队生活的,他没有棉衣穿,说明了什么?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出示句子)师读句子:"这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如何理解?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11、师小结,并指导学生齐读这一句。

  12、生继续汇报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旁批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提到了风雪,首尾相呼应,"大步走进"说明将军先前的疑虑已完全消失了。他坚信,在红军队伍中还有无数象军需处长这样好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读练知二

  教师提示:

  1、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完成课后练*1、4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汇报文章中心思想及课后练*题1、4题。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五、结束

  1、结本课的学*内容。

  2、结学*方法。

  3、结学生情况,表扬后进生。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明白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必须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述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述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我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此刻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概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自主感悟,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透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到达“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透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资料,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并继承革命者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这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吗?(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情绪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应对自我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生交流。

  1、将军应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绪?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情绪?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明白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一样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齐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述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那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一、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能体会出军需处长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和红军队伍为人民而奋斗,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丰功伟绩。

  2、理解:严峻、思索、安详、晶莹、丰碑(本义、喻义)等重点词语,重点理解四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从读中悟出情、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将军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士,好干部而沉痛和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打开书本,一齐读课题《丰碑》。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课文一边用心来聆听课文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

  他的什么事?结合回答(板书:军需处长)

  三、细读课文,理解中心

  1)读1、2小节。

  2)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一支红军队伍在云中山行进,云中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由于海拔很高,山峰犹如在云雾中而得名,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时队伍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出示卡片( )的考验,什么是严峻?(艰难、困苦、严厉、严肃)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冰天雪地、大冰砣、装备差,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3)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可能,这是什么句式?(说明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困难重重,困难大)。

  4)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不仅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有恶劣的环境,更有可能遇到残酷的战斗,而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出示(思索),思索是什么意思?

  5)与其说将军在思索,还不如说将军是在担心他的部队能否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一齐读出将军的忧虑(稍缓疑问的口气)学完一、二小节,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写了什么?这一部分与后文写出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有什么关系呢?前因后果,写作技巧(简介伏笔)

  (一)读讲第二部分(接着,队伍中发生了一件事,自己轻读下面的课文,用笔“――”圈画出描写将军的动作和几次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想分别表达了将军的心情和感情。

  1、听说有人冻死,将军的第一次神态、动作是怎样的?读(将军愣住了……)愣是因为……来得突然,你从将军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了将军是怎样的心情?(急切关心战士)

  2、当他看到一位衣着单薄破旧,被严寒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读(稍快)他的动作、神情,语言又说明了将军怎样的心情?(悲痛气愤认为军需处长的失职)(理解了将军的感情和心情的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放大图片投影军需处长的形象。

  引讲3、当将军要需处长跑步过来受训时,可是没有人应声,不是战士们没听见,也不是警卫员不愿顺从将军的命令,此时,战士们似乎凝固了,泪往心里流,他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因为他们都知道眼前这冻僵的老战士,他正是负责发棉衣的,他们可敬的军需处长啊!(出示第七自然段,配乐)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高贵品质,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样子。

  (1、动作2、神态3、衣着)

  他的动作自然(神态镇定安详)(衣着单薄破旧)出示卡片一个人当严寒逼*,被活活冻死时其痛苦不言而喻是十分大的,但军需处长的神态却十分(镇定安详)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恐惧,由此,你能体会到军需处长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他是负责发棉衣的,但自己却衣着单薄、破旧,从中,你又觉得军需处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着怎样可贵的品质?板书: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敬佩、深情、崇敬、悲痛)练读。

  5、当将军明白真相后,又一次愣住了,这是为什么?(震惊,没有料想到)引讲,将军震惊了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为失去这样的好战士,好干部而痛惜,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千言万语,无尽的哀思、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段落出示)(拉*图片,将军的形象)

  这个军礼饱含着将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愧疚、激动、自豪、崇敬、追悼)

  朗读指导:由悲痛激动(语速缓慢)

  6、这是一个特殊的'追悼会,一起读,(风更狂了,雪……)(出示段落)

  板书:晶莹的“晶莹的丰碑”是什么意思?(透明洁白的石碑)为什么说……?

  引讲:大雪覆盖,军需处长与高大的云中山化为一体,从形象上来看确实是晶莹洁白、高大的,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与高山同在,与日月共存,在战士们的心中,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段落)

  此时,将军的忧虑还存在吗?(不,我们可以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你听(那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已经能够证明)为什么说那脚步声是沉重而又坚定的?那声音从表面上来看是(战士们的脚步声)其它是战士们怎样的心情和信念的体现?(他们既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悲痛,又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他们再也不会为严寒所畏惧,再也不会为死亡而害怕)所以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句(反问句)它所表达的感情比肯定句来得更为强烈,更为肯定。一齐读出强烈的语气。

  四、学完全文,让我们来深思本文的主题(中心)。(出示填空)

  课文的中心要赞美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为了表达这一中心,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并通过对将军的动作,语言和几次神态变化的描述,突出表达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尽力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述)

  五、请同学选读最受感动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22丰碑(晶莹的)

  军需处长

  毫不利已 专门利人

  延伸阅读――丰碑课文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来表达主要意思的写法。

            2 、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引入。

            1.

            新课开始,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同时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然后满怀激情地导入  新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齐(老师手势示意生齐读题目)。

            生 : 丰碑

            师:请读出气势来,(生二读课题)

            师:读得好!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感情。

            师 : 同学们见过碑吗 ?

            生 : 见过

            师 : 一般指什么?

            生 : 石碑

            师 : “ 丰碑 ” 是指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生 :( 高大的石碑 )

            师 : 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

            生 : 不是 .

            师 : 课文里的丰碑指的是谁 ?

            生 : 军需处长 ( 师板书 )

            师 : 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 请同学们快快速流览课文 , 画出相关的句子 .

            生 : 十三自然段。生读 .

            师 :( 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画面 , 画面下出示句子 :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 ,

  

   [4] [5]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本文的学*计划。

  二、读练一 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问: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大家想想,军需处长是负责部队生活的,他没有棉衣穿,说明了什么?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出示句子)师读句子:"这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如何理解?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11、师小结,并指导学生齐读这一句。

  12、生继续汇报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旁批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提到了风雪,首尾相呼应,"大步走进"说明将军先前的疑虑已完全消失了。他坚信,在红军队伍中还有无数象军需处长这样好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读练知二

  教师提示:

  1、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完成课后练*1、4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汇报文章中心思想及课后练*题1、4题。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五、结

  1、结本课的学*内容。

  2、结学*方法。

  3、结学生情况,表扬后进生。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红军与长征”为主题,有两篇主体课文《飞夺泸定桥》和《丰碑》。《丰碑》这篇课文是围绕红军长征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讲述长征故事、阅读革命故事书籍、写读后感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长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本篇课文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这里的丰碑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石碑,而是红军军需处长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的勇于献身的精神丰碑,这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课文共13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知识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会写课文中的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丰碑”代表的含义;

  2、学*作者以细致的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学*红军将士为别人着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体会红军官兵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石碑吗?(生汇报)今天我们来学*第10课,同学们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把你喜欢的词句用符号标出来。

  ⑵、指名读,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后评品,同时检查学生的预*情况我。教师要重点强调“冻”、“尊”、“塑”的写法,注意多音字“将”和“恶”的读音。

  2、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当时的天气情况十分恶劣,给红军队伍行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把自己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⑵、请同学们认真品读第3到最后自然段,是课文中的重点部分,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然后说出将军感情上变化的过程(吃惊―内疚―感动―崇敬),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⑶、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如“镇定”、“安详”,在第7自然段中要认识并列的句型特点。

  ⑷、换词练*,在第8、9自然段中描写将军动作的词语:抽动着,抖动着,吼道。

  ⑸、末尾一句作者运用了比喻句,说出它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

  ⑹、读到这里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个军需处长怎么可能被冻死呢?再次朗读这一段。

  ⑺、齐读第12自然段。

  师:“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最能触动大家的心灵,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

  ⑻、小组内交流。

  ⑼、汇报总结。

  师:军需处长的身体和云中山融为一体,如同一座晶莹的丰碑,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他所代表的红军精神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⑽、练*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学*本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1、以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事情发展做铺垫。

  2、以细致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明白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必须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述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述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我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此刻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光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