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过程和学*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时学*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4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的题材,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来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算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蓝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蓝球场)

  这个蓝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的很好,你们想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过程:

  一、基础练*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过程和学*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时学*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4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的题材,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来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算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蓝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蓝球场)

  这个蓝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的很好,你们想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过程:

  一、基础练*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1*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自制1号2号长方形学*卡片、报纸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复*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有多大?

  (3)说一说黑板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书本封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明确不同的面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二、情境导入

  1、为学生提供一张报纸,想办法测量这张报纸的面积。

  师:这是一张报纸,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你知道这张报纸的面积吗?估一估

  生1:大约有1000*方厘米。

  生2:大约是几十*方分米。

  生3:大约是1*方米。

  师:究竟面积有多大?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办法量出来。在量的时候应选择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方分米)

  生交流选择*方分米的原因。

  师:小组合作,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测量出他的面积。

  学生小组研究测量的方法并动手摆一摆。

  汇报展示各组的测量情况。

  小组1:

  小组2:

  师: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用5乘4?

  生:因为一行能摆5个,可以摆4行。横着数这一行刚好5个,竖着数这一列刚好4个。这就表示有4个5.

  师:同意吗?(学生赞同)鼓励采用这种方法。看来,不用全摆满,只摆1行1列也能知道报纸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只需要摆一行,摆一列,然后用行数和列数相乘即可以得出所需的正方形的个数,从而得出测量的物体表面的面积。

  2、即时练*: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拿出1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不用尺子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学生开始自主探究。

  交流汇报:

  生1:每行摆5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1行。每列摆3个1厘米的正方形,摆1列。就是说:有3个5,用乘法:3乘5,得15*方厘米。

  生2: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因为横着摆了5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生3: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

  生4:我明白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长和宽相乘就行了。

  生5:原来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

  (2)拿出2号长方形(长7厘米,宽4厘米)。

  师:用刚才大家想出的办法,算出2号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注意单位。

  (3)交流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适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探索正方形的面积

  出示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

  生:6×5=30(*方分米)

  电脑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变为5厘米,此时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5×5=25(*方分米)

  师: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注意观察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形的长变化后(长和宽相等)的面积,从而让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长和宽就成了正方形的边长,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课本66页第(3)题。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出示: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设计意图】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的学*效果。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77页——81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练*十九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学会自行动手操作、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长方形卡片、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图,面积是多少*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长方形的面积1 我们是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合适吗?

  (二)、探究新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老师手中有张卡片,,你能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吗?(学生交流估计答案)

  你能想办法知道这张卡片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同桌合作试一试,我们比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最好。 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师黑板展示:怎么摆?一行摆5个,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摆了3行,宽是几厘米,面积是几*方厘米,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可能说: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这个长方形面积可以用长×宽来计算,那么其它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吗?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要验证呢。下面我们进行一项活动,4人一小组,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任取几个,拼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看看它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汇报给小组长,并填好小组合作记录表。 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师:黑板展示。

  2 小结:长方形面积=长×宽

  练*:计算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出示一组卡片分别是长9厘米、宽6厘米;长8厘米、宽6厘米;长7厘米、宽6厘米(实际上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练*:老师有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计算图形的面积。

  (三)、巩固新知:

  一张长方形的办公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方分米?

  (四)、拓展新知:

  李小林从一张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66-67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计算方法并推导面积公式—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公式推导、验证结果等,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和桥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长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复*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有多大?

  2.激趣引入:

  (出示一个15*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师:同学们能估计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出示例2:师:这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的概念,复*面积单位,为学生导入新课及学*新课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

  1.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让学生利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师:是不是每一个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来呢?

  出示学校足球场和篮球场的图片,问:足球场和篮球场的面积能摆出来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新方法用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实践应用阻力,让学生体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

  三、自主探究

  1.(1)每个小组任取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厘米)宽(厘米)面积(*方厘米)

  (2)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所摆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归纳总结。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追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个条件?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一摆你最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边记录边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为学生交流做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练*。

  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长=

  宽=宽=

  面积=面积=

  5.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归纳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8.自学例3: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方分米?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例3,使学生能更熟练的运用公式。]

  四、实践应用

  1.竞赛能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菁华6篇)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

  图片若干,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

  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

  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

  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

  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

  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

  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

  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简便?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

  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

  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

  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

  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

  ① 独立计算

  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

  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

  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

  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

  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

  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

  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

  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

  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方形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长?投影围出来

  4、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什么?

  5、(出示)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沿边减去5厘米以后,他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等的氛围中一起学*,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没能对学*有困难的学

   核心提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互补和再创造。

  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从 “看”到“指”从“ 指” 到 “ 描” ,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学*效果很好。

  自主探究的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互补的目的。因此在片段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过程和学*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练*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在这里,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通过学生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直接迁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一)评价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评价学生参与的状况和品质;2、评价学生参与学*的方式;3、评价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4、评价学生参与的效果。

  (二)评价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评价课堂中引导学生创新学*的时间和数量;2、评价创新学*的策略;3、评价创新学*的效果。

  (三)师生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1、评价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状况;2、评价有效的互动还必须关注教师的师生观;3、评价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4、评价教学互动的成果。

  (四)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1、教师是否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心灵的感应;2、评价教师的精神状态;3、评价教师是否善于用激情的语言或良好的学*活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学*的热爱;4、评价教师是否细心观察和运用来自于学生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因素;5、评价教师是否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文关怀6、评价教师是否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评价课堂结构的安排与教学手段的使用1、评价课堂结构:课堂引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小结是否简练有效。2、教学手段的使用:据重难点适当选用不束缚想象力

  (六)评价教学内容:1、老师想教的内容和他在课堂上教的内容是否一致;2、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七)评价教学风格。评价教学风格要会从课中发现一些共性,在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运用等环节已经烙上了明显的个人观点和个性,区别于他人而成为个人的特色。(如:读写结合,读中感悟;教贵质疑,学贵有疑;欣赏激励,充满关怀;切磋砥砺,功底扎实;语感强,语味浓;为学而教,抓住导学焦点;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课上)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将制作的两张卡片出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提出问题:为了使卡片变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镶上彩带,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学*,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氛围。而且,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两张卡片展开教学,学生以这条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这节课里教师能把握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动手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再动笔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长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成果,而不是包办代替,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值得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

  首先,师生互动不够。虽然学生在小组学*中有相互交流的过程,但是在学生汇报时使交流讨论更充分,更深入。

  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提高学*兴趣,增强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在学*活动中的评价、对学*结果的评价、课堂总结时总的评价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提起注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范本10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认识*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

  二、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纸上做练*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合集10篇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过程:

  一、基础练*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

  (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别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同桌进行简单交流。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学生想法预设:

  长方形:

  A、6+4+6+4=20cm

  B、6×2+4×2=20cm

  C、(6+4)×2=20cm

  正方形:

  A、5+5+5+5=20cm

  B、5×4=20cm

  答:两张卡片需要的花边一样长。

  (6)、小结: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3、拓展延伸:

  (1)、师板贴两个图形的花边(外框)后设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分别拉成*行四边形和菱形(相机指名拉动)。现在这个*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周长又分别是多少呢?

  (2)、生观察思考后组织交流:(要点:四边形拉动后形状发生变化,而周长不变。)

  (3)、你会求*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①、出示:张大爷家里有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他想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生思考作答后师相机出示一组邻边长度)

  ③、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4、走入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P42-43的例题2和例题3,并将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上标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2米,周长是10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那么它的边长一定是7米。()

  2、新知应用:

  (1)、基本练*:P42做一做第1题、P43做一做第1题。

  (2)、补充:学校给每间办公室配了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如上右图),这面镜子的边框一共用了几米长的铝合金材料?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课外思考及作业:

  (1)、请比较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

  (2)、解决问题:

  ①、华华拿来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准备折一只千纸鹤,先将这张纸剪裁成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华华用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框架,他想把这根铁丝改围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形框架。够吗?文章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广场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公园跑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我每天走的多。乌龟说是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兔子说,不对,不对,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苗条。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看看乌龟走的路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兔子走的路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要看谁走的路多,就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展开

  1、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用步测的方法,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可以求出周长。)(可以量出长和宽,在计算。)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在这里那种方法最合适呢?(我认为步测的方法不合适,因为步测不太精确,在这里要比较谁走的路多,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用绳子量太麻烦了,有时绳子不够长,也不合适。)(先量出长和宽。再计算的方法比较好。)

  2、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时60米,宽是40米,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我是用60+40+60+40=20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用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2+40×2=200米,先算了两个长,在算两个款,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先算长×2就是两个长,再算宽×2就是两个宽,就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40)×2=200米,先算长+宽的和,再×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看,我们可以吧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这组的长和宽是一组相邻的边,比一比,另一组相邻的边和这组相邻的边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算出长+宽的和,再乘2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看来数学中简单明了的方法喜欢的人总会比较多。

  我把它写在这里。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真好,给大家提了个醒。

  3、解决了乌龟的问题,我们再来帮帮兔子,兔子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0米,请帮他算算正方形的周长。

  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50+50+50+50=20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相加,得到周长。

  还有更简单些的方法吗?

  (50×4=200米,正方形的.边长×4=周长。)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两种方法,你会选择第几种方法?教师板书。

  4、现在,比较一下乌龟和兔子走的长度怎么样?乌龟和兔子有和好如初了。我们帮助了乌龟和兔子,而且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对不对?

  三、巩固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口答。)

  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看图,一面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求几条边的总长度,那三条边的总长度?

  5、拼一拼,算一算:

  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请大家指出它的周长。来看屏幕,我们拼成了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谁来求正方形的周长。(3+3=6米,6×4=24米)为什么中间的边不算呢?(因为中间的边不再是新正方形的周长的一部分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计算。

  请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指出他的周长。算一算新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算。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流程

  一、激趣设疑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不公*!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

  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预设:

  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师:他们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怎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2)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师板书并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2+4×2=20(厘米)。(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6+6+4+4=20(师板书)

  生3:(6+4)×2=20(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

  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

  生5:5×4=20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一般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呢?

  预设:

  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师:有这么多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每一种方法都很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呢?

  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

  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2遍)

  师: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路程吧?

  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师:开始小兔子说“比赛不公*”,它这种没有经过计算就下结论的做法对不对?这时小兔子会怎么做?

  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

  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

  (1)长方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

  (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3、量一量,算一算。

  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4、拼一拼,算一算。

  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

  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师:和我们一样,这时候兔子和乌龟的智力比赛也结束了,在比赛中,乌龟取得了胜利。兔子跑得快,乌龟更聪明,兔子和乌龟各有所长,我们用掌声为它们祝贺!其实每个人也都各有所长,我们应该互相学*,对不对?

  兔子和乌龟的比赛结束了,我们这节课也要接*尾声了,请同学们想想: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时学*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时学*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过程和学*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精选五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四边形》认识部分中的第5课时。这一课时是在学生研究*面图形、长度单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及掌握了各种*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树干的周径、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要求计算出边长的总和是多少,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2)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长方形的特点,为新知的学*做好准备: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引导学生复*长方形的特点,变抽象为直观。

  2、复*周长:出示学生的生活照,引起学生注意,设疑: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老师想把这张照片装饰一下,镶上花边,让它变得更加漂亮,花边要多长呢?引出周长,进而复*周长的含义,让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之和。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先来研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前面学生在学*周长时已经学会用工具测量出周长了,这里开篇点题,让学生明确学*目标:计算。

  (三)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1、讨论算法: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知道了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即先量后算。

  2、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①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交流想法,然后在自学本上写出自己的算法,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说算式(师板书算式),小组间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算法,课件演示,归纳算法。

  (3)小结要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热烈、民主、交流的学*氛围,老师在“放”的同时又要注意“收”。

  (四)应用新知,达成目标

  1、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一人上台板演,其余的在本上列式计算。

  ②集体订正,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好)

  2、出示两只兔子在赛跑的情境图,(正方形边长4厘米,长方形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①让学生猜猜看哪个长方形的周长更长。

  ②验证猜想。(分男、女生组比赛计算周长)

  ③引导发现: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一定时,它的长和宽是不相同的。

  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学生作业:第42页及43页做一做第1题。

  从图形题上升到文字题

  由于长方形是一种空间图形,用文字来表述题意,是要学生从题意中转换为图形,从而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选作:第42题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小结,教师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6+4+4=20(厘米)6+4+6+4=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2+4×2=20(厘米)(6+4)×2=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深化。

  ④迁移法。在学*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巩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层练*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基本练*、变式练*和发展练*三种不同层次的练*,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②操作法。在练*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的题目,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两张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的拼图游戏,进一步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与其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③归纳整理法。在练*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

  三、说学法

  1、说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们前面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及其特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及算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参与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探索知识由来,抽象概括新知——实践操作,运用延伸。

  2、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包括情境创设、各环节及设计意图、课件的应用说明、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每块花坛需要多少米护栏?(出示课件:目的在于回顾图形周长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护栏。

  提问:三角形的周长怎样求?

  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我们三年级一班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一个长8米,宽4米的花坛。(课件出示情景图)

  2、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师:要求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生: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

  第三环节: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根据花坛的长和宽,你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在练*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第四环节:操作验证,总结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1)8+4+8+4=24(米)

  板书:长+宽+长+宽=周长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书长2+宽2=周长

  (3)(4+8)×2=24(米)

  板书:(长+宽)x2=周长

  小结: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乘以2表示有这样的两份。

  分别让每一种做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课件,将学生的算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4、怎样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8米表示长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熟练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只让他们说清算理即可。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在多次的计算过程中,会逐步实现多种算法的自我优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5、求护栏的钱数

  (1)师: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也就算出护栏的长度,需要多少钱?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

  (2)老师这里有两种护栏的价格,甲种护栏8元/米,乙种护栏9元/米,选择你喜欢的护栏,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钱。

  6、跟进练*:(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7、思考: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学校又新建了一个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课件出示情景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3、那你们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7+7)×2=28(米)28×8=224(元)

  生2:4×7=28(米)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谈想法。

  (2)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下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