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教学设计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6-25 16:02:06 教学设计,统计

“统计”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

  A、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

  B、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C、 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D、 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师:现在我想问问小朋友想去哪里举行夏令营呢?大家的想法现在不统一呀,可是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

  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2、初步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

  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

  生:XX。

  师:那咱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XX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

  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

  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现在统计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活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是的,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咱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统计”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68——69页 统计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数据整理,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和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过程,感受统计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主给小组命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统计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森林里的大象家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它来了…

  (电脑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非常高兴。我邀请了许多客人来我家做客。瞧,他们来了…)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

  下面让我们看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各有几只?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日宴会引入新课,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分组整理,探索方法

  下面让我们来分一分、排一排,看哪个小组能一下就能清楚的知道来了那些客人,各有几只?(每小组一幅图,图上小动物可以取下)

  小组合作、讨论、操作。

  将各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小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

  教师奖励优秀小组五角星。

  师: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如: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猴和小狗一共多少只?……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以开放的问题“你能知道些什么?”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收集信息的能力。]

  小结揭题:小朋友这么多的发现,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统计(板书)。

  三、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整理“鲜花”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客人给大象带来的鲜花,你们能帮助大象统计一下吗?

  学生将学具鲜花统计在课本第69页的图上。

  小组内交流。

  师:从这张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同学们,大象为了感谢大家帮它统计小动物和鲜花的个数,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出示装满水果的盘子图)。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把它从书的附页上剪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摆成象形统计图。

  问: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填表(书第69页)。

  3、整理五角星

  同学们,下面我们共同来整理各组得到的五角星。请各组派一位同学将本组的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生操作后,师问:同学们,从这张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说明哪个小组最出色?

  4、小结:今天学*了什么?课后你打算去统计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教师将整理“鲜花”、整理喜爱吃的水果、整理获得的五角星,寓知于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同时,课尾将学生推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统计”的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相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硕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收集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初步学*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回忆一下,你最高兴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来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兴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带来了许多生日礼物。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颜色的花?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谈话:大下关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

  先分组整理,再组织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类。

  (2)分别把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情境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情境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

  提问: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谈话: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学生剪贴,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请看书,表中有五种水果,谁来说说各是什么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附页里也印了5种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就从附页里把它剪下来。然后以大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排一排,再数一数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最后把这些人数填在自己书上的表里。

  (2)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填表。

  (3)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4、(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

  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制成图或表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后反思

  一、“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活动开始,设计由读词语“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动物的生日”,让学生在熟悉的、亲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这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动态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设计了分一分、排一排、贴一贴、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探索出较好的数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整理信息,我抓住这个机会顺势组织学生讨论而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

  三、“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对统计的意义的认识。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教师始终一学生为主体适时有效地给以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中提高学*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学*,逐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统计”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统计”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3篇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3、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20xx年3月一周的日*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吗?

  (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天的*均气温,还能很快看出哪天的*均气温最高,哪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周*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察

  b)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每天的*均气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均气温在上升)

  ①在这张图上*均气温上升还有吗?

  ②那么它们上升的情况一样吗?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③除了*均气温上升的情况,还有没有其它情况?(气温下降)

  能具体举例说说吗?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①学生看书

  ②选择图上相邻的两天温度说说*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③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5)刚才我们看的都是这两天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那么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能不能说说整个一周的变化情况吗?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我从卫生老师那了解到了我们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

  (3)小结:

  2、这是一张*同学的上学期的几次单元测验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我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你从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结: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1)生说

  (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要用到一些统计图,比如上周我们开了校运动会,如果要统计我们四年级每个班的总分?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2)如果要统计我们班*同学入学以来的身高情况呢?

  你能再举些例子,说说如果要统计某件事情,准备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小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2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

  (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的提高;

  (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射线的长度。(水*射线长6厘米。)

  师:水*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射线*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统计”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3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回忆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

  2.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一些情况呢?

  这就需要我们对咱们班的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及喜爱各种运动、喜欢各种书籍的人数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给六(2)班同学。这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复*统计知识中的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量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回顾与整理

  复*统计知识。

  (1)统计表。

  ①我们学过的统计表有哪几类?(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②制作统计表要注意的事项。(生回忆旧知,讨论并汇报)

  预设

  生1:根据原始数据和统计要求确定分类的项目,设计统计表。

  生2:统计表要有名称。

  生3:表中所有数据都应标明计量单位。

  生4:标明制表时间。

  (2)统计图。

  ①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预设

  生1: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2: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3:扇形统计图。

  ②这些统计图的意义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下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

  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

  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要有名称;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横、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要合适;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标点,再连线……)

  (3)统计量。

  ①什么叫*均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

  ②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均数?

  *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③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求*均数的特殊方法?

  预设

  生:如在歌手大赛中,计算成绩通常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均分作为歌手的成绩。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内容。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活动、统计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学生分析

  学生对参加活动、喝牛奶、拍球等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知道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示像:小朋友们自己主持班会,讨论队活动课将进行什么活动。

  电脑出示配音录像:

  大家好,我是帅帅。今天老师有事,让我来主持这次的班会,周三下午队活动课举行什么活动好呢?问问同学们吧。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种再让同学们民主决定。

  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这四种活动你们喜欢哪种?(同学们意见纷纷)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提问。

  你们能帮帅帅想个办法算出哪种活动是同学们最想参加的吗?

  生1:让同学们举手表决。

  生2:我用画“∣”来算。

  生3:用电视上的画“正”字来算。

  ……

  2.再放录像:

  帅帅:为了算得更准确性些,我用“√”一个一个同学来算。(同学们依次报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跳绳 踢毽子拍球 拔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提问。

  师:通过刚才的民主表决,你们认为他们会进行什么活动呢?

  刚才我们说的和帅帅做的就是统计。

  板书:统计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图表

  2.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学生填,展示后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除了用符号记录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统计表上涂颜色来表示,出示统计表。

  2.教师示范:跳绳的有6人参加,我们就在它对应的位置上面数出6格并涂上颜色。(边说边演示)

  3.提问:除了用数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给对应6格涂上颜色?(看左边对应的数字)其中每一格代表什么?(一个人)

  4.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喜欢拍球的小朋最多,喜欢踢毽子的小朋友最少)

  5.你能从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生1:踢毽子比拍球少多少人?8-4=4(人)

  生2:跳绳比拍球多多少人?8-6=2(人)

  ……

  五、小组合作,体验统计过程

  1.为庆贺“六一”儿童节,牛奶公司将给我们每个小朋友送一盒牛奶作为节日礼物,甜牛奶、酸奶、纯牛奶、草莓奶、巧克力奶,哪种是你最爱喝的?请告诉小组长。

  2.小组长用喜欢的方法将自己小组的同学最爱喝的牛奶进行统计,再汇报,教师填统计表。

  3.分析牛奶统计表及其作用。

  六、游戏,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作用

  1.以每组选1名同学与1名裁判进行拍球比赛。

  2.通过统计表记录的数据评选胜负。

  3.小结:统计不仅可用于投票活动,订牛奶等集体订购,还可以用于各种比赛,生活中统计的作用很大。

  七、拓展与实践

  1.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播放关于少用塑料袋的宣传片录像,进行环保教育,再让学生回家统计一周家里用了多少塑料袋。并想一想日后该怎样做。

  八、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在什么地方用到统计?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过到统计?

  课后反思


“统计”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统计》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 情境创设贴*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自然复*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旧知很有必要性。

  3、 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 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旧知

  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状态掌握学*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统计。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

  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热情。)

  二、新授

  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

  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

  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

  生观察

  师:格不够,怎么办?

  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

  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

  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

  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给学生树立学*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

  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发展新知

  (一)试一试

  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

  一、课题:

  统计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P93—97页。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

  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2、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种颜色的花?说说是哪些颜色的花?怎么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第六单元。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二、自主学*

  1、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扇形统计图。

  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2、学生自主学*(出示自学提示)

  三、交流展示

  学生汇报

  四、启发点拨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五、过关提升.

  1.第一关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2、第二关

  3、第三关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过程

  1、相关知识复*导入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加强我们六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对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做了统计图。下面请看这个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喜欢每一个项目的人数。

  师:利用我们上星期学过的百分数,计算一下喜欢每一个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首先我们要看看全班人数有多少?

  生:全班人数有40人。最喜欢乒乓球的人占了30%,喜欢足球的占20%……

  2、学*新课。

  师:根据这些百分数,老师还做了另外一个统计图。(出示扇形统计图)

  同学们请注意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图是什么图形?

  生:这个图是圆形。

  师:这个圆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生:这个圆由一块块的扇形构成。

  师:没错,这个统计图就叫做扇形统计图。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扇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来发现一下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这个圆表示了什么?一块块的扇形统计图又表示了什么?

  生:圆表示了全班总人数,扇形表示了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数。

  师:圆表示了全班总人数,就是表示了总数;扇形表示了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数,就是表示了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来想一想,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生: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对比学*,加进记忆。

  师:再来看一下条形统计图,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喜欢每一个项目的人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学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再来巩固一下,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了什么?扇形表示了什么?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学会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运动项目情境

  师:我们浔中中心小学明年要举办学校运动会,想参加吗?主要项目有:

  ①跑步

  ②跳绳

  ③拍皮球。你将会选什么呢?说说理由?

  学生口头回答,师做相应的评价。

  2、收集信息,填写单式统计表。

  师出示表格,二年级男生喜欢项目统计表

  师:要填写好这份表格应先怎么做?

  让学生调查,搜集信息,把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填写完整。

  3、试着制作表示二年级女生喜欢项目统计表

  学生说,师画后让学生调查后填写完整。

  4、明确方向,提出问题

  师:可是这样要用两个表格太麻烦了,能不能在同一个表格内把男生和女生喜欢的项目都完成呢?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1、尝试交流,探索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后交流,并尝试探索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学生独立制作完成,教师收集并抽个别学生的板演。展示,师做适当评价。

  2、比较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

  师: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有什么异同点?

  3、完成复式统计表

  师生根据提供的单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本班男生、女生喜欢运动项目复式统计表。


“统计”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统计”的教学设计实用五篇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相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硕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收集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初步学*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回忆一下,你最高兴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来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兴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带来了许多生日礼物。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颜色的花?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谈话:大下关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

  先分组整理,再组织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类。

  (2)分别把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情境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情境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

  提问: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谈话: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学生剪贴,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请看书,表中有五种水果,谁来说说各是什么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附页里也印了5种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就从附页里把它剪下来。然后以大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排一排,再数一数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最后把这些人数填在自己书上的表里。

  (2)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填表。

  (3)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4、(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

  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制成图或表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后反思

  一、“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活动开始,设计由读词语“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动物的生日”,让学生在熟悉的、亲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这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动态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设计了分一分、排一排、贴一贴、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探索出较好的数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整理信息,我抓住这个机会顺势组织学生讨论而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

  三、“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对统计的意义的认识。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教师始终一学生为主体适时有效地给以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中提高学*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学*,逐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