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

首页 / 计划 / |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1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2

  (一)复*内容

  复*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计算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复*常见的*面图形、线段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复*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等内容;复*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复*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复*目标

  乘、除法计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计算能力。

  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认识时、分、秒: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能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合理选择时间单位表示相应的时间,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几分。

  *面图形、长度单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确定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像“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的方法;能在现实情境或*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统计和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的价值,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价值,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五)复*难点

  1、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获取需要的信息,建立初步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使能在现实情境或*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训练、提高学生的方向感。

  3、感受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及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时间和长度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4、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复*策略

  1、帮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使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并指导学生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训练。

  2、以教材、教参为中心,精心挑选例题、*题,丰富变式练*。根据学生的学*情况,对重难点内容精讲精练,适当拓展延伸。

  3、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方式的指导,大力培养学生合作学*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加强对中下游学生的个别辅导,补缺补差,力求人人达标。

  课时安排:共4课时(另准备4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复*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完成期末复*第1~6题。

  第二课时:复*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期末复*第7~9题。

  第三课时:复*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完成期末复*第10~17题。

  第四课时:复*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完成期末复*第18~20题。

  参考书目: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3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1课时

  2、表内乘法……………………………………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2课时

  7、综合复*…………………………………10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4

  一、复*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熟练认识几边形,会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并会叙述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应的位置关系。

  5、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6、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复*重难点

  复*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经过的'时间。

  三、复*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练*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的方法,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加强表内乘除法的练*。

  4、加强对中下生的个别辅导。

  四、复*内容

  (一)说一说与乘除法

  1、加法: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

  3、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乘除法

  1、熟背九九表内的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2、学会根据口诀或一个数写出几个算式。

  3、运用表内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观察物体

  1、弄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2、知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六、方向与位置

  1、知道*面上的四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运用四个方向说说:谁在谁的哪面、向哪个方向走到哪。

  七、时分秒

  1、知道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2、巩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时,即1时=60分

  秒针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即1分=60秒

  3、能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读几时。

  几时几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读几时几分。

  八、统计与猜测

  1、复*统计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2、猜测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3、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和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5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校组织的10、11月份月考及我个人组织的几次测验成绩,我发现二(3)班大部分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复*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复*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2,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3.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4.数学广角——1课时

  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5、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6、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7、应用题——1课时

  进一步理解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如比多比少,几是几的几倍等。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六、复*的具体措施

  1、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3、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6

  一、复*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表内除法、过年。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对“倍”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清楚。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4、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5、通过整理和复*,正确认识角,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并能正确数角的个数。

  四、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惯方面。90%的学生的学**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任务;10%的学生*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乘法表内的计算9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1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利用看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识了分一分与除法,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5、作业方面。在老师的要求下,95%的学生能够书写认真,*惯较好;5%的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也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复*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惯、学*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五、复*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六、时间安排

  12.20―12.31按照单元复*,共两周时间。

  1.3―1.7进行分类复*,并穿插模拟测试。

  1.10考前动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7

  时间转眼即逝,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使学生在期末复*中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特制定以下复*计划:

  一、本册的复*内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统计。

  二、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有余数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复*。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方向和路线”的复*。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4、“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5、“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6、“测量”的复*。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7、“认识图形”的复*。

  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8、“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9、“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复*的难点是: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5、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6、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8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量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目标解析

  第1题是一个数学活动,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安排了:计量单位的运用,简单的时间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倍的认识的复*。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量的认识。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贴*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寒假马上就到了,你们在寒假里有旅行的计划吗?旅行时坐过飞机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旅行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憧憬寒假到来的心情中自然跟随老师进入新课的学*。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109第1题的航班信息图。

  1.说说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解决第(1)个问题

  (1)出示飞机图,让学生说说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小轿车、自行车、步行的速度,从而比较填写出飞机的飞行速度单位。

  (2)让学生说说熟悉的物品如小学生的体重、一袋大米的质量、一袋盐的质量.、一头大象的体重,从而通过对比填写出飞机的载质量单位。并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者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复*巩固。

  (3)让学生说说熟悉的物品的长度如铅笔的长度、自己的身高、家到学校的距离,从而通过对比填写飞机长度的单位。并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复*巩固。

  通过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量,为填写正确的单位提供参照物,并且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解决第(2)个问题

  (1)出示钟面图,请学生读出钟面的时刻,在学生读时刻的同时将有关时间的知识加以复*巩固。如钟面的结构,时针、分针、秒针走格所代表的时刻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2)继续在旅行的情境中解决第(2)个问题。让学生口答9时40分再过20分后是几时几分,最后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分针。

  4.解决第(3)个问题

  (1)出示例题分析题意,让学生尝试列式

  (2)指名上黑板列竖式计算

  小结: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

  (3)复*验算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由于数据太大,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通过验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

  加、减法题分别有两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学生练*验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4)变式练*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5.解决第(4)个问题

  (1)出示题目,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并计算。

  ①指名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算理。

  ②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改变问题,求5架这样的飞机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

  分析问题中的“大约”一词,复*估算的方法(课件演示估算过程)。

  6.解决第(5)个问题

  (1)出示题目,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

  (2)出示算式2×2,让学生说出两个2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课件适时进行演示。

  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在复*相关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p111练*二十四的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有效信息;

  (2)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问题。

  2.课件出示p111练*二十四的第4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图文应用题的相关数据,将有效数据填写在相应地方;

  (2)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复*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10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1课时

  2、表内乘法……………………………………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2课时

  7、综合复*…………………………………10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十)份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1)班、(2)班,这两个班共有学生94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2)个别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3)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少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有部分学生出现读不懂题的现象。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3、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4、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5、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三、复*重点:

  1、通过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口算、估算)

  2、通过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内除法除法,能熟练正确地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复*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关于看图用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4、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五、复*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简单)。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因些对于此单元的知识要求是:

  a、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b、除法的意义。

  c、用乘法口诀求商。

  d、综合运用乘、除法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复*:

  a、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

  b、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c、生活中还经常用*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具体为:

  a、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

  b、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c、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d、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主要有: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b、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具体为:

  a、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b、辨认生活中的*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2

  一、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复*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十七周:

  长度单位1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第十八周:

  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1课时 数学广角1课时

  综合复*、查漏补缺4课时

  第十九周:期末检测

  三、复*的具体措施

  1.带领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有的放矢搞好复*工作,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复*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

  4.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四、培优补差名单

  优秀生:姚嘉诚 景毓龙 姚蕊 姚玲瑞 姚斌涛

  差生:苏博文 姚玲瑞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估算:把一个接*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二、米和厘米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

  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3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校组织的10、11月份月考及我个人组织的`几次测验成绩,我发现二(3)班大部分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复*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复*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2,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3.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4.数学广角――1课时

  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5、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6、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7、应用题――1课时

  进一步理解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如比多比少,几是几的几倍等。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六、复*的具体措施

  1、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3、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4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5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6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1、1——9的口诀

  表内乘除法计算、口诀的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

  2、时间

  看钟表写时刻并算出经过的时间、时间换算、时间单位填写、看时间画针。

  3、应用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

  关于*均分和求倍数的除法应用题;

  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等。

  4、路线与位置

  辨认方向、按地址画地方、识别路线图

  5、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形状(立体图)

  6、统计与猜测

  看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再解决问题或提出再解决;

  摸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连线或写一句话

  二、复*重、难点:

  1、表内乘除法。

  2、方向与位置。

  3、时、分、秒。

  三、复*目标:

  1、记住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会用乘法口诀熟练的计算表内乘法。

  2、记住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

  3、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4、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结合自己生活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会计算比较简单的经过时间及单位换算。

  6、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此简单的问题;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与确定的现象。

  7、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乘除法算式,会解决有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复*时间及内容安排

  复*时间复*内容具体知识复*重难点课时安排

  19日——22日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第二、七单元:乘法口诀

  第四、八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

  1、能熟练正确地记住每一句口诀,能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

  2、体会、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发现、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用乘法、除法解决的问题。

  3、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理解和熟练运用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口算;

  2、钟面时间的认读;1时=60分,1分=60秒;时间的经过。

  难点:运用表内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时间的经过。 5课时

  23日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1、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会描述图中的路线。重点:

  1、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6日统计和猜测

  1、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知道事情的可能性(确定的、不确定的)。重、难点: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课时

  27日实践与综合应用

  1、通过复*,发现学生以前学*知识中的还存在问题,及时改正。

  2、通过复*,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重点:通过复*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8日——31日综合练*与讲评通过综合练*、讲评,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计算的速度、正确率以及解题方法、策略的灵活运用。 6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7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本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学*能力较弱。经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惯,学*较为努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四、复*目的: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六、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2、100以内的加减法3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表内乘法(一)(二)3课时

  5、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6、数学广角1课时

  7、应用题1课时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七、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7、复*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8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9

  为了在的期末复*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制定复*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

  1、万以内数的认识;

  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4、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5、图形与拼组;

  6、克、千克、吨的认识;

  7、两位数乘一位数;

  8、三位数乘一位数;

  9、统计;

  10、总复*。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难点:

  重点:

  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取材创设情境。复*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选*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题,提高学生复*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的效率。还要反思错题(如: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竖式、验算、估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准备一个练*本,每天练*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阶段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复*步骤:

  1、单元复*。

  2、知识块综合复*+模拟测试

  3、考前动员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10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期学*,理解了乘法除法含义,能记住2—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进行乘除法得相关计算及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通过对元、角、分和厘米、米的认识,有了较为感性、具体的认识。在“图形的变化”中,学生拓展了空间感受能力,加强了空间观念。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题,不搞题海。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测量、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三大领域的两个整理与复*穿插在乘法与除法的学*后面,对知识的中段复*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而最后的总复*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三、指导思想:

  复*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四、复*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感受复*的作用 。

  2、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测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复*重点、难点: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加与减,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人民币的认识及其简单计算等相关知识。

  2、进一步理解、掌握测量、图形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3、使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六、复*课时划分:

  1课时:乘除法意义及计算

  2课时:解决问题

  2课时:元、角、分及综合练*

  1课时:图形的变化

  1课时:测量

  3课时:专项训练

  3课时:期末模拟考试

  七、提高质量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使后进生提高的同时,使帮助后进生的学生也有所提高。

  4、定期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2)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计划(五)份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5人,总体学*基础比较扎实。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由于个体的认知差异,水*是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大,因此我将复*的重点放在教材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以确保“底线”之外,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采取创新出题的形式,多想一些拔高题,发展优等生,力争做到下保底上不封顶。

  二、全册知识点概括

  1、全册知识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部分、薄弱部分

  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部分:1—9的口诀、乘除法计算、口诀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形状、看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再解决问题或提出再解决;摸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连线或写一句话。

  薄弱部分:应用题(包括*均分除法、倍数、有余数的除法),辨认方向。

  2、各部分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

  一)乘法

  1、在现实的情境中加强对相同加数连加的认识。

  2、在有意义接受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意义。

  3、逐步培养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继续体会乘法的意义。

  (2)根据图画里“几个几”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初步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整理乘法问题情境里的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乘法口诀(一)

  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1)在列出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减计算迁移。

  (3)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练*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1)重温编口诀的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2)不断整理口诀,科学地记忆口诀。

  (3)通过合作学*和独立口算,检查口算能力。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认识除法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均分。

  (1)体会*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均分

  (2) 联系*均分的操作,体会*均分。

  (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均分。

  2.联系*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2)通过练*,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四)口诀求商

  1、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教材只编排一道例题,着重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思考方法。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2、综合练*以除法口算为主,适当穿插乘法内容,起组织新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教材还编排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五)位置和方向

  1、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关系。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生活空间里的东、南、西、北。

  (2)借助肢体活动,学会辨认方向。

  (3)从现实空间过渡到*面图,认识*面图上的方向。

  六)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

  (1)主动计算表内乘法。

  (2)主动计算表内除法。

  (3)教学乘法和除法的竖式。

  (4)教学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5)在游戏中练*口算。

  3、在计算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观察物体

  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八)统计与可能性

  一是统计知识,学生掌握按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可能性”研究的是不确定现象,因为在不确定现象里,事情的发生会有两种或多种可能。通过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全面而仔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初步教学不确定现象,选择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作为研究对象。

  三、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积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试题,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现实情境或*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使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回顾整理、练*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的价值。

  6、使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难点

  1、熟记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的试题

  2、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促使数学思考,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的基本数学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

  7、复*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计划 2

  指导思想

  1、本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理解。复*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中的练*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复*目标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认识轴对称现象,感知*移、旋转现象。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从已知信息中,九宫格数独,有序观察、合理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措施

  1、针对各班的学*情况,制定好复*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惯,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4、复*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情感和态度。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计划 3

  一、复*目的

  1、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以内的数等只是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对三位数与两、三位数相加减,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二、复*内容

  第一部分复*认数和统计知识;(第二、九单元)

  第二部分复*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第三、五、七单元)

  第三部分复*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六单元)

  第四部分复*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一、八单元)

  通过复*,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沟通有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三、复*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的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1、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利用直角判定锐角和钝角。

  3、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2、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以及乘法的笔算。

  2、认识东、南、西、北以外的其它四个方向;确定位置与方向。

  3、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获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五、复*难点

  1、能数出复杂图形中角的个数,正确画出直角。

  2、联系实际生活判断合适的单位名称的填写。

  3、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表的填写。

  六、复*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复*。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练*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

  7、重视学**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8、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惯、学*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

  七、复*的课时安排

  6月23日——7月4日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计划 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体验。本期学*的主要内容有:表内乘除法及其应用(总复*中的第1、4、6、7、8、10、11题);观察物体(总复*中的第2题);时、分、秒的认识(总复*中的第3题);方向与位置(总复*中的第5、12题);统计与可能性(总复*中的第9题)。本期知识点较多,难点也比较分散。学生在前面知识的学*中,对乘除法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能记住2―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进行乘除法的相关计算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时分秒的认识,对“分”有了较为感性、具体的认识,时间观念也有所增强。在“方向与位置”及“观察物体”等章节,学生拓展了空间感受能力,加强了空间观念。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

  本期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提高。

  1、乘除法口算正确性和速度。

  2、观察几个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3、时间单位的选择,简单的换算比较理想。但在认快到几时这种时刻和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较困难。

  4、在辨认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时找准标准。

  二、复*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各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和应用能力。

  2、在复*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表内乘除法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时间观念以统计能力。

  3、引导学生经历整理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学*整理和复*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讨论、交流等方式,结合练一练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整理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惯。

  三、复*重难点:

  重点:表内乘除法及运用。

  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后进生辅导。

  四、复*内容及时间安排。

  内 容

  课 时

  要 求

  乘除法的意义

  1课时

  乘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计算

  1课时

  表内乘除法的复*,对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比较,能正确、迅速的进行计算。

  解决问题

  3课时

  应用乘除法解决的基础应用题。

  倍数应用题。

  综合运用

  观察物体

  1课时

  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知道4个方向,能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时分秒

  2课时

  复*时间单位及进率,进行相邻单位的互换

  能正确认钟面上的时刻,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统计与猜测

  1课时

  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并对统计情况进行简单的、合理的分析;对生活中不确定现象有一定认识。

  五、复*措施:

  1、认真备课,合理取舍。这次总复*需要复*的内容较多,要求老师要认真总结学生*时的学*情况,先对知识进行大致的疏理,然后主要对学生*时比较薄弱、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练*,不*均使用力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心设计练*。复*期间要加强练*,但不能搞题海战,让学生和老师疲惫不堪,又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老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练*,注意练*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注意练*的量和质(学生的正确性、独立性和效率)。

  3、重视学生良好思维*惯的养成。良好的思维*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复*期间一定要坚持对学生良好*惯的培养。

  4、把握复*内容的难度,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度。

  5、加强对希望生的辅导。加强与家长联系,争取更多的力量来帮助他们。

  6、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能否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计划 5

  教材分析

  本册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共分为七部分: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因此,在总复*中没有单独安排学*,只是在练*中出现。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指导思想

  1、本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理解。复*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中的练*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复*目标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认识轴对称现象,感知*移、旋转现象。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从已知信息中,九宫格数独,有序观察、合理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措施

  1、针对各班的学*情况,制定好复*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惯,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4、复*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情感和态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优选【5】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 1

  一、复*目的:

  通过复*帮助学生整理一学期来学*知识,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试满意的成绩,高高兴兴的.过个新年。

  二、复*内容: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3、“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角的初步认识。

  5、 观察物体。

  6、 统计。

  三、复*目标:

  1、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和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2、能够运用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4、认识角和直角,知道个部分的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5、能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会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会填画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 2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笔算加、减计算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复*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诀表是教学重点:

  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 3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3)班的学生整体成绩较好,在课堂上多数学生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能够主动学*,但是有少数几个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不扎实。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厘米和米”、“观察物体”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五、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厘米和米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空间与图形

  1、多边形、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四)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 4

  一、复*内容:

  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章:实数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第七章:*行线的证明

  二、复*目标:

  八年级数学本学期知识点多,复*时间又比较短,只有三周的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完成如下目标:

  (一)、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 1.第一、七章是几何部分。这三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行线的性质与判别还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灵活应用是目的。要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证明题要多练多总结。 2.第四五六章主要是概念的教学,对这几章的考试题型学生可能都不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训练题型为主,要列表或作图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论证几何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 3.第二章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加入适当的练*,在练*计算。课堂上逐一对易错题的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时练*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二)、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三)、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让同学们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方法:

  1、强化训练,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次函数,在复*过程中要分类型练*,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水*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通过*阶段的学*,我发现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辅导,制定详细的复*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

  四、课时安排:

  本次复*共三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 1课时 第二章 2课时 第三章 1课时 第四章 2课时 第五章 2课时 第六章 1课时 第七章 2课时 模拟测试 4课时

  五、复*阶段采取的措施:

  1.精心备课上课,针对班级学生出现的错题及所涉及到的重点问题认真挑选试题。 2.对于复*阶段作业的布置,少而精,有针对性,并且很抓订正及改错。 3.在试题的选择上作到面面俱到,重点难点突出,不重不漏。 4.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方法。减缓他们学*中的坡度,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同时要指导学生预*,提出预*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学*的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复*时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中体会成功,调动学*积极性。 6.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易三档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85)班,这个班共有学生31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 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

  表内除法(1)(2)、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计划 (菁华5篇)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两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十几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1课时

  2、表内乘法……………………………………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2课时

  7、综合复*…………………………………10课时

  一、温*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开始知道,表内乘法,查询物体,核算和数学广角。

  二、温*方针

  1、进一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核算办法和预算办法,能够准确,敏捷地进行核算和进一步领会预算办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娴熟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经过温*进一步了解米和公分公分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公分,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公分)并构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知道线段,会量整公分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称号,能用三角板敏捷判别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持续辩认从不同方位查询简略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知道轴对称表象。

  6、进一步了解核算的含义,持续体会数据的搜集、收拾、描述和剖析的.进程,并会用简略的办法搜集和收拾。知道条形核算图形(1格表明2个单位)和核算表,能依据核算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疑问。

  7、进一步经过查询、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略的事物的摆放数和组合数,培育学生的查询、剖析才能,构成有次序地、全部思考疑问的意识。

  四、温*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日子中的使用。

  3、联络日子实*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温*的具体措施:

  1、首要安排学生回顾与反思自个的学*进程和收获。能够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日子中最有用,感觉学*对比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疑问中还有什么疑问没处理,等等。也能够引导学生想象自个的温*办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个的学*状况,明确再尽力的方针,老师更全部地了解了学生的学*状况,为有对于性地温*教导指明方向。

  2、总温*不是单纯的温*操练,而是要将常识进行收拾,构成常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常识体系起来,把常识纵横联络起来。本册教学内容能够分核算和使用题两条线,把常识串起来,确立温*的要点,有的放矢的搞好温*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温*。游戏是低年级孩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温*,在温*中玩,在玩与温*相结合中开展。如温*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回忆,娴熟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核算。在温*乘法口诀时,既要留意全部,一起,要留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对比大,学生简略呈现过错,应该多让学生做些操练。又如加减法核算的温*,不能呈现单纯的题海操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能够规划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娴熟加减法的准确核算,是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核算办法。

  4、与日子密切联络。温*时同样要把数学常识与*时日子紧密联络。能够规划一些日子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查询,提出数学疑问,处理数学疑问。能够让学生到日子中寻觅数学疑问,然后在全班中沟通。学生不只感触日子便是数学,数学便是日子,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开展。

  5、规划专题活动,浸透各项数学常识。专题活动的规划能够使温*的内容归纳化,给学生对比全部地运用所学常识的时机。如规划学生查询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时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查询中经历数据的搜集和收拾,绘制成核算图和核算表,依据表中的数据,自个提出疑问,自个处理疑问。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温*了核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核算,用加减法处理一些简略的疑问等常识,一起开展了学生的协作沟通、实*操作等才能,得到良好的情感体会。

  一、复*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熟练认识几边形,会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并会叙述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应的`位置关系。

  5、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6、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复*重难点

  复*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经过的时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5)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计划汇总十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学*的主要内容有: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计算: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因为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所以导致学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计算的结果也常不能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本学期学*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本学期主要学*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本学期主要学*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过程中加强。

  二、复*内容:方程

  公倍数与公因数

  (一)数与代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加法和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圆

  (三)统计与概率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确定位置 找规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复*重难点:

  1、复*重点:概念知识的灵活应用。

  2、复*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2) 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复*措施:

  1、在复*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注重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渗透必要的复*方法、数学思想,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复*的效率。

  2、精心设计练*题,注重练*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适量、适度。

  3、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惯减少计算的错误,增加练*的次数。

  4、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复*试卷,采用先做后讲再强调,再反复、变化练*,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注重复*的反馈。

  5、找准问题,分类辅导,分层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6、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惯,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惯。

  7、建立“一帮一”互助学*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整理本学期以来的学*内容,按知识重、横向关系进行梳理,构成网络,

  期末复*,相对单元复*来说,知识容量来较多、复*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我们对复*课需要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的复*局面。

  二、复*内容要点:

  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 3.简易方程 4.多边形面积计算 5.可能性 6.数学广角

  三、复*策略:

  1.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主要针对第一步复*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工作

  3.综合复*、分层练*,做到在练中复;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四、复*进程大致安排:

  以下复*安排,只是初步的计划。如果在复*进程中遇到不科学或不合适,要做相应的调整。总之,一切根据学态动向实施复*进程。

  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行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

  提纲挈领式的队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册上的有关练*,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在复*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3.在复*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地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4)其它的在复*过程中穿插 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4.在复*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5在复*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学*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的积极性。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6)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案优选【十】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复*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

  43÷747÷934÷6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5<32()×7<46()×9<42

  (三)拓展练*

  1、有16个放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放木块。

  2、有86个蘑菇,*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

  (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反思的*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

  (1)完成练*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惯。

  (2)完成练*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推理

  1.复*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教学内容:

  数学书101页第3题,102页第4题的内容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使学生对本学期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2、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总复*,使学生对本学期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路北区兴盛丽景小学的刘老师,我们又见面啦,今天我们将继续闯关摘果,复*本册书中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运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挑战了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一关和第二关,成功摘取了两个硕大的智慧果实。现在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练*,为今天的挑战热热身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完成103页练*二十五的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加,减、乘或大于,小于,等号。好,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生:学生写题。

  填完了吗?请同学来说一下答案。

  生:订正答案

  大家都填对了吗?哇,你们可真优秀。下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闯关活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挑战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三关,解决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第三关的挑战中吧!

  第三关,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学*计算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就跟随老师去海洋馆看一看吧!(出示103页练*二十五第3题)哇,海洋馆里的小鱼好漂亮呀,有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和透红小丑鱼。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题目内容,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海洋馆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恩,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很准确,那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是的,这个问题你们能独立解决吗?快按下暂停键,写一写吧!

  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生:第一个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求花面神仙鱼的数量,那就是在求数量多的,所以做加法。我列的算式是13+9=22(条)。第二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有22条,黄金神仙鱼有13条,所以求两种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就是要把两种鱼的数量合起来,做加法,列式为22+13=35(条)。

  是的,这位同学解答的完全正确。那现在你还能根据题目内容,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我提的问题是,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列式为:13-8=5(条)因为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那求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就是在求数量少的,所以做减法。

  这位同学不仅问题提的好,解答正确,并且还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要为你点个赞呦!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透红小丑鱼和黄金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列式为:13+5=18(条)

  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其他的问题,你可以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

  同学们,这道题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解决连续两问的综合实际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

  接下来,请大家解答一下数学书104页练*二十五的第7题,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解答完了吗?好,请你来说一说你的解题结果和方法。

  生:在这道题中我知道了,每种颜色的跳棋都有6枚,一共有3组,求一共有多少枚棋子。我认为这就是在求3个6是多少,所以要做乘法。我的列式为6x3=18(枚)

  这位同学对于乘法的含义理解的很透彻,解题思路很清晰。不知道下面这道题大家是否也能解答正确呢?请看数学书105页练*二十五第14题。按下暂停键,先21想一想,再解答。

  好,大家看,按照规律,像这样继续摆下去,第4个图形有12根小棒,第7个图形有21根小棒。你们都答对了吗?好,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图形有3根小棒,第二个图形有6根小棒,也就是有2个3,第三个图形有9根小棒,也就是有3个3,所以这些小棒的数量都与3的乘法口诀有关,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有4个3,所以是12根,第7个图形就是有7个3,所以是21根小棒。

  生:我是这样想的,通过观察,我发现每边小棒数都是依次增加1根,那么到第4个图形时,每边就是4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是三四十二根小棒,同理,第7个图形,就是每边有7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三七二十一根小棒。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下一个图形的小棒数都会依次递增3根,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在9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12根小棒。同样的道理,第7个图形就是在18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21根小棒。

  你们都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肯动脑观察,题目中的秘密都能被我们发现。刚刚这两道题都是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答时,只要我们理解了乘法的含义,熟记了乘法口诀,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乘法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接下来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到我的菜园里去帮帮忙!(出示数学书102页第4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老师的菜园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菜园有葫芦。有冬瓜。

  生:我看到菜园有花,有南瓜。

  生:我还看到菜园中有大蒜。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那你们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信息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好,按下暂停键,快去算一算吧!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列式,怎么想的吧?(学生视频)

  生:第一个问题求菜园里有多少个南瓜?因为一个筐里有两个南瓜,有四个这样的筐子,那就是求4个2是多少,所以做乘法。列式为2x4=8(个)。然后求冬瓜有多少个?因为这道题南瓜有8个,冬瓜比南瓜多5个,也就是求比8多5的数,所以要做加法。列式为8+5=13(个)

  第二问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个葫芦?列式为3x3=9(个)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看来这位同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强,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盆花?列式为2x5=10(盆)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头大蒜?列式为3x9=27(头)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相信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很多问题,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吧!

  在刚才的这道题中,我们不仅用到了乘法的知识,还用到了加减法的知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将知识融合在一起来解答。最后让我们再去书店逛一逛吧!(出示数学书104页第8题)你们能独自完成这道题吗?那就开始答题吧!

  好,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生:在这道题中,我发现经典故事书4元一本,连环画7元一本,科学世界8元一本。第一问求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学世界一共要花多少钱?因为一本故事书4元钱,6本故事书就是6个4,再加上1本科学世界8元,就是一共的价钱。列式为6x4+8=32(元)。第二问求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50元钱够吗?这道题我们要先算出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的价格,列式为5x7+8=43(元),因为43<50,所以50元钱够了。第三问,我提出的问题是买3本科学世界和1本经典故事书,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为3x8+4=28(元)。

  这位同学的解答内容都是正确的,相信同学们对于第三个问题,一定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呦!

  同学们,在这一关,我们解决的每一道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练*,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小能手了,快,让我们赶紧摘下这充满知识与生活的智慧果吧!现在数这个领域的第三个智慧果我们拿到手啦,快给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加油,我们马上进入第四关,量与计量的关卡,瞧,第四关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啦!

  第四关 时间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认识钟面和整时的知识,而这学期我们对时间又有了进一步的学*,下面我们就来考验一下大家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啦!请完成数学书101页第3题。

  生:学生写时间

  我们订正一下结果。请你说。

  生:这四块表的时间分别是8:05,7:10,4:50,11:20.

  认读时间正确。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读表的吗?

  生:首先我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时=60分。然后认读时间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第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8,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就是8时零5分。第二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7,分针从12起走了10个小格,所以就是7时10分。第三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0个小格,就是4时50分,最后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11,分针从12起走了20个小格,就是11时20分。

  同学们,你们都会读写时间了吗?这道题是不是有些简单?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道具有难度的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老师解答出来呢?请看题,数学书105页第12题。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我们先看第一组。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时多少?

  生:8时

  正确,请在钟表下面记录下时间8:00。再看,过10分,指的是分针从12起走了10分钟,是多少时间呢?

  生:是8时10分。

  没错,现在请你把这个时间写在第二块表的横线上。接下来让我们来画分针。8时10分就是分针从12起走10个小格,也就是分针要对着数字2。画完了吗?注意分针要画的又细又长哦。根据第一组的方法,请自己独立完成第二组吧?检查一下,你们都写对,画正确了吗?(订正答案)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知识复*,可以看出大家不仅能够认读时间,也能利用时间解决问题,说明大家都是时间的小主人。瞧,第四个智慧果也被你们摘下来了,大家要接好呦。

  在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了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和认识时间的内容,提高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对时间问题的认识,一起将数和量与计量这两大领域的关卡统统闯过,大家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勇闯其他领域的的关卡,刘老师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呦~!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为复*内容

  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并融会贯通。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关键:

  (1)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心,有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7~19周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并整理乘法表中的规律,能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在经历整理、找规律、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规律美。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1~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人教版教材第101页第2题主要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借助乘法数表巩固乘法口诀,使得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二是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发现乘法数表中的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运用规律。应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一些变式练*。在学*本课内容时,学生已系统地学*完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基本上都已熟悉,学生基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含义,也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乘法表中的规律

  难点:

  运用乘法表中的规律进行填数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建构乘法数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9个数宝宝,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这些数。

  生读

  师:这些数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2.揭题:今天我们要对表内乘法进行复*,板书:表内乘法复*

  3.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出示空的表格

  师:你看得懂这张表格吗?如果现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为什么填在这儿?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师: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3×3=9呢?

  师:9我们找到了3个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几个位置呢?

  指名上来指一指

  师: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诀?

  根据生的交流板书: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师:看来有时候看到一个数可以让我们想到两句不同的口诀。

  师: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计算哪两道算式吗?四四十六呢?为什么二八十六可以计算两道算式,而四四十六只能计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数相乘。

  师:二八十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

  生画图后展示

  师:看来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2相加。

  4.指导填表

  师:1、4、25、36、49、64、81这7个数宝宝,它们的位置又在哪儿呢?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师:看到25,让你想到了几和几?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指名指一指,师课件演示7个数宝宝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想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些数宝宝的位置。

  5.独立填写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样填又对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对。(同桌检查)

  ③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师:你觉得怎样填可以填得又对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师课件演示

  师:我们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师:现在你能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我们来比赛看谁填得又对又快,计时开始。

  生独立填写后同桌检查。(预计4分钟)

  师出示完整的口诀表

  师:说说你是怎么填得那么快的?引导学生说出口诀和顺序。

  师小结:看来乘法口诀非常重要,想口诀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动2【活动】二、探究规律

  1.自主探究规律

  师:刚才在填表格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秘密,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谁找的规律多。

  活动规则:

  ①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与同桌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反馈:

  预设:①横着看,第一行逐渐加1,第二行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二行为逐渐加2吗?

  生:第二行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

  师追问:第5行会逐渐加几?

  师小结:横着看,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②竖着看,第一列逐渐加1,第二列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四列为逐渐加4吗?

  生:第四列都是与4有关的口诀。

  追问:第8列会逐渐加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

  师小结:竖着看,第几列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师:原来横着看和竖着看的规律是一样的(课件将两张横看竖看的表格合并在一起)

  师小结:不管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第几行或第几列就会多几。

  ③斜着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数相乘的积。

  生说出相应的口诀。

  师:这些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为什么?

  师:斜线上的这些数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乘数相乘得到的积。像这样的数叫做正方形数。

  师: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数。?想一想,还有哪些数也是正方形数?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正方形数。

  3.师:认识了这些特殊的正方形数宝宝,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表格,如果以这些正方形数为界线,仔细观察斜线两边的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4、9、16、…、81这一斜行两边的数是相同的。

  课件演示把它沿着这一斜行对折,引导学生观察重叠在一起的数都是相同的。

  师:原来,斜线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是一样的,那这张表只要记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诀表,沟通乘法数表与乘法口诀表的联系。

  师:其实这和乘法口诀表是一样,同样我们只要记住这45句口诀,就可以计算81道算式。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了什么?我们先由数想到了乘法口诀表,并在乘法表中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填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及相关*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的积极性,提高复*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

  1.完成练*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一、复*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以及观察物体。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5人。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

  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

  5、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6、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让学生对*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整理

  (一)*面图形

  1.*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通用十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参考(5)份

  一、复*目的

  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复*内容

  1、数与代数

  倍数与因数、分数、分数加减、数学与生活、

  2、空间与图形

  图形面积、组合图形

  3、概率与统计

  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

  旅游费用和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和铺地砖

  要求:

  1、熟练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会解决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真、假、带分数,正确互化,熟练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准确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会比较图形的大小,会画基本图形的高,并能正确测量相关线段和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根据呈现情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回设计方案。

  4、培养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观察前后规律,分析推理的出后续的图形中的点的数量,并会用算式表示。

  重点:

  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数基本性质,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数学与生活。

  难点:

  熟练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准确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回设计方案。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策略

  三、班级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两个班,学生总人数是105人。大部分学生爱学*,愿意动脑,学*积极性很高,学*风气较好,尖子生比较少,全年级整体水*一般。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原因较多,如基础差,没有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缺乏主动性,在知识转型时期没有掌握学*方法等等,造成学生学*进步步伐不快,甚至倒退。

  四、复*措施

  1、分类复*,突出重点,并注意在分类复*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练*。

  2、针对不同知识特点,采用相应的练*形式,以便突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口算练*常抓不懈,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

  4、本册内容共分四个版块,每个版块以点带面进行复*,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5、利用四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各种机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一、学生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从现有情况看,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优等生开始增加,落后面缩小,其中有8名左右的学生,数学学*还需加强辅导,有4名学生数学学*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观察、操作、分析、表达、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学*中的发现能力还需培养。

  二、复*内容

  1、图形的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统计。

  三、复*目标

  通过复*应使学生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进一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①掌握图形的轴对称、*移、旋转的特征和变化,正确认识这三种图形。

  ②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掌握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③掌握长方体(含正方体)的特征;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求长方体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方法(公式)。

  ④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含带分数),掌握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掌握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的意义以及约分、通分的方法;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⑤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⑥掌握“众数”的意义及其与“*均数”、“中位数”的联系,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形成以下基本技能。

  ①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②能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倍数,正确判断100以内自然数中的质数和合数,会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含立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含容积)。

  ④能正确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⑤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⑥能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能半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①生活中与“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关于长方体(含立方体)的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无盖(无底)、侧面积(通风管道)、涉及计量单位不同的、转化为质量的、展开图及其设计制作的、拼搭式的、具有等量转化性质的等。

  ③关于求“分率”与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分数加减问题(以两、三步为主)。

  ④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分析。

  4、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与自我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树立合作、互帮、集体等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认真复*的良好*惯。

  四、复*形式

  1、结合课本“总复*”分单元复*,适当沟通有关的知识。

  2、对分单元复*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组织针对性复*。

  3、适度综合练*,查漏补缺。

  五、时间安排

  1、分单元复*:6—8课时。

  2、针对性复*:2—3课时。

  3、综合练*:6—8课时。复*时间总体上安排2—3周。

  六、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复*的积极性,依靠学生主动复*相关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复*交流、讨论,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基本知识的复*。

  2、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一些针对性练*。如有关容易引起审题错误的、一题多法的等。

  3、复*中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但注意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练*中着重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态度和一丝不苟解题的*惯。

  4、对于“学*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准备继续通过互帮小组,为其补*最基本的“双基”,不搞“一刀切”,以免影响他们的“心理”。

  5、适当编制一些“发展题”,用以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创造思维”。

  6、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引导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策略能力。

  7、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复*热情,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复*

  一、指导思想

  对小学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对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和系统化,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合作,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有条理、更系统,知识和技能更有条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梳理。

  二、复*内容

  1.数字和代数

  对数字的理解:复*整数、分数、小数的含义,如何读写数字,重写数字,比较大小,等分,沟通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的运算:复*四则运算的含义和计算规则,运算法则和简单算法,初等算术。

  量的计量:审核计量单位,掌握每个单位名称之间的进度,重写名称数量。

  比例与比例:复*比例与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量表的意义、沟通比例与比例的关系、比例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公式和方程:数字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方程。

  2.空间和图形

  图形的理解和测量:*面图形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三维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综述。

  图形的定位和变换:复*对称、*移和旋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用数字确定物体的位置,设计图案

  3.统计和可能性:*均数、统计表、统计图和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4.策略和方法:变换、数形结合、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5.问题解决领域:复*简单问题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解决、方程解决、分数解决、比例知识解决、不同知识解决等。

  三,复*目标

  1.复*巩固第一期和第二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进一步学*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体验复*整理知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