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

首页 / 散文 / | 2022-10-31 00:00:00 经典散文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感恩父母,回报母爱,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要为我们的母亲祈祷,祝福吧!,此文仅献给那些可爱可敬的母亲!

  外面是初夏的五月……

  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了,每每临*这个节日,我都会写一些文字来表达我对母亲深深的祝福,以及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无限敬意!

  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还给了我们爱!这句话看似简单,可是对于我们儿女来说,是何其的伟大?

  在我们儿女的心里,母亲永远是一盏亮着的灯,寂寞的时候,我们徘徊的心里就慢慢走来母亲的安慰,泪水划过脸颊,是母亲硬朗的手将其擦干;困顿的时候,我们迷茫的眼前就慢慢出现母亲的背影,绝望吞噬希望,是母亲瘦小的力将其赶跑;无奈的时候,我们失落的荒野就慢慢走来母亲的脚印,黑暗横穿沙漠,是母亲的坚强将其击破。母亲的爱就像是故乡温存的小河一直流淌在我们生命的血脉里!

  ——在母亲的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

  这句话许多人说过,在文字里我也引用过多次,然而,在这篇写给母亲的文字里,我依然还要用到这句话,因为,这是对母亲最真实的释怀。

  清明节,我带着儿子提前回到乡下,因为许久没有见母亲,我们聊到很久,尽管母亲聊到的事情与我无关,也与母亲无关,可是,我还是像孩童时候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那样的认真仔细,如今,母亲虽然是六旬的老人,然而记忆甚好,口齿也很清晰,淡淡的灯光打在母亲的脸上,镶嵌在她额头上的皱纹如此的明显!

  夜幕降临,不知道何时,我已经进入梦乡,就当突然醒来的时候,已是翌日的早晨,母亲早早起床,坐在我的枕头边,正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

  这一幕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心里,难道不惑之年的我在母亲的眼里还没有长大吗?我的心思与疑惑似乎被母亲看穿,她没有惊讶,只觉得那是一种为人母亲的至高荣上!

  关于母亲的文字很多,像这样*凡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我的母亲是一个**凡凡的妇女之一,她用自已的勤劳、朴素与博爱,将母亲的文字写的真真切切。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视线里只是因为疏忽了细微,才让我们的心变得渐渐的麻木!

  如果将我们的母亲比喻成一道风景,那母爱就是这风景里一条不息的小河,时时都在滋润着我们儿女的足迹,给我们勇气与力量!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2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虽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离开过农村,却在生活困难时期又返回了农村。母亲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经过农村生活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不少的民间谚语,有些就成了她的口头禅,听起来很顺口,在教育我和弟妹时,常常用到这些口头禅,儿时的我听了这些口头禅,常常使我回味半天,有时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再回过头来问母亲,母亲便饶有兴致地再解释一番,印象就更深了。因母亲在村里任职的原因,又在工作中用上了这些口头禅。这样,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是在家庭及社会产生了影响。

  那时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是:“人生不觉地面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儿时的我听着感到深受教育,那时,确实感到农村太苦,农活太累,农民太穷,从小就想跳出农门,听了母亲这句话后,渐渐改变了我的看法,觉得人生在哪里,就应对那片土地敬重,从而也不觉得有多么的苦和累了,也不再一味地想跳出农门,而是抱着“顺其自然、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态度,后来,虽说离开了农村,但我始终对那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说起话,这种深情源自于母亲的口头禅和对我的教育。

  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母亲就常常对我说的一句口头禅是:“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我那时听起来似懂非懂,母亲就解释说:“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学好,和品质差的人在一起能变坏”,并教育我要多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多向他们学*,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好的*惯,尽量远离那些品质差的人,在一起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地沾染上不良*惯。我从小就记住了母亲的这句口头禅,从小到现在都一直结交着很好的朋友,对我终生受益。现在想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上学后常听到母亲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时的我就听懂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听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越想越有滋味,并付诸于行动,时时处处向高处奋进,渐渐使我尝到了甜头。那时还常听到母亲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不怕不知,就怕不学。”我那时就很佩服母亲,这些口头禅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而且很管用,都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参军以后一直到转业回地方,还时常听到母亲说的口头禅,感到是那么亲切、中听。在我工作很苦、很累的时候,母亲就会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还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锻炼人,听了母亲的话,我坚持工作,努力度过难关。当我“考学无门、提干无望”的时候,母亲就会说:“脚下的路靠自己走。”我就又有信心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从部队刚转到地方后,对分配的工作并不顺心,感到学的知识用不上,工作不太安心,母亲听说后,就劝我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领导和同事自然就会了解你的特长,慢慢地就会发挥出特长来。还常常听到母亲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味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母亲的这些口头禅又使我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在我的整个人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对我受用,对我周边的人也照样受益。母亲身为村里妇女主任,还兼任村里的调解委员,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发生邻里纠纷都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妇女违反计划生育了,我母亲就登门去解决。这样一来,母亲的口头禅就用上了,听到最多的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母亲说的这句口头禅用在邻里纠纷处理上真管用,比一大堆话都管用,接着就使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对立双方哑口无言了,不久就和好如初了。母亲常说的还有:“亲人恼不多时。”“家和万事兴。”“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亲友中、夫妻间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还经常听到母亲讲些劝诫的口头禅:“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意思是说,子女是母亲生养的,决不能因母亲相貌不好而嫌弃她,狗是主人喂养大的,不会因为主人家贫穷而出走。她常常用来教育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不要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要尽孝心孝敬他们,好好赡养他们,母亲的口头禅使许多逆子变为孝子。

  细细回味着母亲说过的口头禅,这些看似朴实的谚语、民间俗语,作用还真不小,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劝诫着我,使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奋进,避免走了弯路,即使现在,这些口头禅还时而在我耳边回响。遗憾的是,我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口头禅了,母亲已去世四年多了,想起母亲的口头禅,我就更加思念天堂里的母亲。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3

  母亲是一支蜡烛,时时刻刻为我们燃烧着;母亲是我的引路人,总是在我迷茫的时候帮助我,指导我走出困境;母亲是一个太阳,在我寒冷的时候,给予我无限的温暖……总之,母亲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有首歌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到这首歌时,就让我想到浓浓的母爱。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经医院检查,得了肺炎。在那漫长的日子里,我整天躺在病床上,“享受”着那挂炎水的“乐趣”,真是无聊透顶!但是,就在那个时候,妈妈给我讲笑话、猜谜语,带给了我很多欢乐。看到我的脸上浮现着欢乐的笑容,妈妈也感到无比欣慰。而在这欢乐的背后,却又潜伏着妈妈的辛苦与劳累。每天晚上,躺在病房里的我,就像在家中一样,舒舒服服地休息着。陪伴着我的妈妈,只能靠在硬邦邦的椅子上,右手扶着头,浅浅地睡上一觉。她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醒了,出去为我买早餐。每当这时,我都能发现,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她的脸上似乎不再那么容光焕发,那可恶的皱纹窜上了妈妈的脸颊,劳累又使妈妈多了两个黑圆圈,让我不得不为妈妈感到难过!

  这段时间我记得最清的还是妈妈喂我吃药。看到这句话,你们可能会惊奇吧,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喂,听我慢慢解释吧:那个时候,我的肺炎厉害,必须吃鸡胆,因为医生说苦胆苦味,属于寒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鸡的苦胆可用做消炎、止咳、去痰,那时 ,我正需要这个,补一下,可是我一闻到那鸡胆的味道,就不想吃。妈妈看着,十分着急,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妈妈吃一口,我吃一口,我照做了,因为那时候傻乎乎的我认为有人陪我吃药,就很开心。就这样,妈妈陪着我连续吃了四天鸡胆,我的病情就渐渐好,医生说可以用其他药了!我超级开心。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如果没病的人吃药,没病也要得出个癌症来!幸亏妈妈只吃了四天,如果当时再吃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妈妈呀,您真伟大!

  妈妈的关爱,让我们温暖;妈妈的无私,让我们感动;妈妈的博大,让我们震撼;而让妈妈快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并且妈妈,我一定听您话好好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也知道,这就是对您最好的回报!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4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它静静的流淌,低低吟唱,温婉而动情的诉说,悄悄的娓娓道来,告诉我们她阅尽了四季轮回繁枝茂叶到褪尽红妆落叶缤纷,目睹了城市由简陋贫瘠到繁华繁荣的变迁。峒河水,沉默的流淌着……

  曾几何时,忆年少时光孩童时代,我们结帮结派,呼朋唤友,在母亲河嬉闹戏水,石家冲,向阳坝都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在河里,小伙伴们互相扶持,彼此照应,大的照顾小的,小的则肆无忌惮的用稚嫩的小手拍打水面,蛙泳,仰泳,狗爬式随心所欲,把个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声撒遍到河里的每一朵水花,每一颗水珠,每一块鹅卵石上。那时的河水,清澈翠绿,翻起的水花晶莹透亮,五彩斑斓的彩虹在水面栖息,层层叠叠的勾勒出一幅幅烂漫童年的记忆。 河的*,葳蕤的水草娇嫩欲滴,水珠在水草上自由滚动,绘成了别具一格,别开生面的美图。

  岁月飘进家乡的河水里,静静的流淌,带走了童年的往事,荡涤了深深浅浅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天的母亲河更显成熟,也更妩媚。傍晚时分,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在山的那边,水的岸边的时候,新修的河岸观光带人流涌动,到处是散步的人们,一群接一群,一拨接一拨。搀老扶幼,谈笑风生驻足在河边,卸下一天的疲惫,尽情享受着母亲河带给我们清新的,氤氲的气息,深深地大口的呼吸。从石家冲上游顺流而下,沿河道彳亍缓行,悠悠穿过峒河大桥,面前豁然就是我们家乡最时尚,现代,形象的“四桥”——肥桥,爱桥,花桥,醉桥。四座桥次第横跨在峒河上,铜铸人物造形生动,栩栩如生。这是市*2012年完成的市政亮点工程之一,给市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可以闲庭信步的好去处。桥的总设计师是湘西凤凰人,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四座桥设计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受到了前来游玩的市民一致高度评价。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多少年来,一直缓缓的流淌。流过花开花落,看过水涨水落,听过晨曲晚歌。母亲河,在我们心尖滑过,以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湘西人没有忘记母亲河,没有辜负母亲河,开枝散叶在祖国的角角落落。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5

  曾经,懵懂的我总以为母爱很微不足道,甚至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直到那金色的童年将要离开我,才体会到母爱的无量。

  在我随母亲走过的那13个年头中,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一点点的伤害。随着时光的流逝,童年那五彩缤纷的记忆也将悄然而逝,然而母亲百般呵护着我的情景却像电影般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

  深夜里,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窗外的风,依旧是那么放肆,那么拼命地吹着。我躺在床上,隐约中传来的几声咳嗽声惊醒了我。我刚想起床,母亲蹑手蹑脚的关门声又让我再俯下身睡觉。究竟母亲发高烧还这么晚跑来我的房间干什么呢?我微微睁着双眼,只见母亲一边给我盖被子一边小声地咳嗽着,她那憔悴又苍白的脸上泛着一种病人的气息。这时候,我的心好疼啊!母亲连生病了还要起来给我盖被子,而且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而我呢?从来没有体谅过她的苦心,她的操劳,还总是抱怨她太唠叨 。母亲走后,我过头,泪水打湿了我的双眼……

  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起早摸黑,任劳任怨,为了我们,她总是不辞劳苦。在不知不觉中,母亲以前那白皙的脸上出现了几道鱼尾纹,她以前那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也渐渐地出现了几根银丝。

  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感谢你陪我走过那么多风风雨雨,那么多的泥泞。我的成长道路上就是因为有您的陪伴而变得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现代的社会中,有许多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做,生怕累坏了他们。但您却从来不惯我,自己能做的事情让自己做,让我从小锻炼好自立的好*惯。我开始还以为您不疼我,可后来仔细一想,您这是在让我学会在自立中成长,以后才可以在社会中站稳脚,才不会象别的孩子一样遇到什么事都要依靠父母。虽然您*时对我很严厉,但是我已能体会您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妈妈,为了我,您辛苦了!望着您那张憔悴的脸,我充满了歉意,因为我没有为您分忧。每当我与好成绩失之交臂,拿着那张试卷给您看时,您总是对我说:“这次失败不代表以后永远失败,下次努力就行了。”每一次在失落的时候,能听到您这句安慰的话语,我又重新找回自信。说到这,我的泪水又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妈妈,您为我付出太多太多了,像那条滔滔不绝的长江,而我只是那江里的一条小鱼,在那爱的世界里游来游去……

  母爱如水,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一切……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1)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6篇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1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虽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离开过农村,却在生活困难时期又返回了农村。母亲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经过农村生活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不少的民间谚语,有些就成了她的口头禅,听起来很顺口,在教育我和弟妹时,常常用到这些口头禅,儿时的我听了这些口头禅,常常使我回味半天,有时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再回过头来问母亲,母亲便饶有兴致地再解释一番,印象就更深了。因母亲在村里任职的原因,又在工作中用上了这些口头禅。这样,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是在家庭及社会产生了影响。

  那时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是:“人生不觉地面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儿时的我听着感到深受教育,那时,确实感到农村太苦,农活太累,农民太穷,从小就想跳出农门,听了母亲这句话后,渐渐改变了我的看法,觉得人生在哪里,就应对那片土地敬重,从而也不觉得有多么的苦和累了,也不再一味地想跳出农门,而是抱着“顺其自然、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态度,后来,虽说离开了农村,但我始终对那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说起话,这种深情源自于母亲的口头禅和对我的教育。

  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母亲就常常对我说的一句口头禅是:“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我那时听起来似懂非懂,母亲就解释说:“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学好,和品质差的人在一起能变坏”,并教育我要多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多向他们学*,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好的*惯,尽量远离那些品质差的人,在一起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地沾染上不良*惯。我从小就记住了母亲的这句口头禅,从小到现在都一直结交着很好的朋友,对我终生受益。现在想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上学后常听到母亲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时的我就听懂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听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越想越有滋味,并付诸于行动,时时处处向高处奋进,渐渐使我尝到了甜头。那时还常听到母亲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不怕不知,就怕不学。”我那时就很佩服母亲,这些口头禅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而且很管用,都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参军以后一直到转业回地方,还时常听到母亲说的口头禅,感到是那么亲切、中听。在我工作很苦、很累的时候,母亲就会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还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锻炼人,听了母亲的话,我坚持工作,努力度过难关。当我“考学无门、提干无望”的时候,母亲就会说:“脚下的路靠自己走。”我就又有信心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从部队刚转到地方后,对分配的工作并不顺心,感到学的知识用不上,工作不太安心,母亲听说后,就劝我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领导和同事自然就会了解你的特长,慢慢地就会发挥出特长来。还常常听到母亲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味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母亲的这些口头禅又使我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在我的整个人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对我受用,对我周边的人也照样受益。母亲身为村里妇女主任,还兼任村里的调解委员,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发生邻里纠纷都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妇女违反计划生育了,我母亲就登门去解决。这样一来,母亲的口头禅就用上了,听到最多的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母亲说的这句口头禅用在邻里纠纷处理上真管用,比一大堆话都管用,接着就使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对立双方哑口无言了,不久就和好如初了。母亲常说的还有:“亲人恼不多时。”“家和万事兴。”“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亲友中、夫妻间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还经常听到母亲讲些劝诫的口头禅:“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意思是说,子女是母亲生养的,决不能因母亲相貌不好而嫌弃她,狗是主人喂养大的,不会因为主人家贫穷而出走。她常常用来教育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不要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要尽孝心孝敬他们,好好赡养他们,母亲的口头禅使许多逆子变为孝子。

  细细回味着母亲说过的口头禅,这些看似朴实的谚语、民间俗语,作用还真不小,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劝诫着我,使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奋进,避免走了弯路,即使现在,这些口头禅还时而在我耳边回响。遗憾的是,我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口头禅了,母亲已去世四年多了,想起母亲的口头禅,我就更加思念天堂里的母亲。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2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它静静的流淌,低低吟唱,温婉而动情的诉说,悄悄的娓娓道来,告诉我们她阅尽了四季轮回繁枝茂叶到褪尽红妆落叶缤纷,目睹了城市由简陋贫瘠到繁华繁荣的变迁。峒河水,沉默的流淌着……

  曾几何时,忆年少时光孩童时代,我们结帮结派,呼朋唤友,在母亲河嬉闹戏水,石家冲,向阳坝都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在河里,小伙伴们互相扶持,彼此照应,大的照顾小的,小的则肆无忌惮的用稚嫩的小手拍打水面,蛙泳,仰泳,狗爬式随心所欲,把个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声撒遍到河里的每一朵水花,每一颗水珠,每一块鹅卵石上。那时的河水,清澈翠绿,翻起的水花晶莹透亮,五彩斑斓的彩虹在水面栖息,层层叠叠的勾勒出一幅幅烂漫童年的记忆。 河的*,葳蕤的水草娇嫩欲滴,水珠在水草上自由滚动,绘成了别具一格,别开生面的美图。

  岁月飘进家乡的河水里,静静的流淌,带走了童年的往事,荡涤了深深浅浅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天的母亲河更显成熟,也更妩媚。傍晚时分,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在山的那边,水的岸边的时候,新修的河岸观光带人流涌动,到处是散步的人们,一群接一群,一拨接一拨。搀老扶幼,谈笑风生驻足在河边,卸下一天的疲惫,尽情享受着母亲河带给我们清新的,氤氲的气息,深深地大口的呼吸。从石家冲上游顺流而下,沿河道彳亍缓行,悠悠穿过峒河大桥,面前豁然就是我们家乡最时尚,现代,形象的“四桥”——肥桥,爱桥,花桥,醉桥。四座桥次第横跨在峒河上,铜铸人物造形生动,栩栩如生。这是市*2012年完成的市政亮点工程之一,给市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可以闲庭信步的好去处。桥的总设计师是湘西凤凰人,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四座桥设计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受到了前来游玩的市民一致高度评价。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多少年来,一直缓缓的流淌。流过花开花落,看过水涨水落,听过晨曲晚歌。母亲河,在我们心尖滑过,以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湘西人没有忘记母亲河,没有辜负母亲河,开枝散叶在祖国的角角落落。

  峒河,我家乡的母亲河!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3

  曾经,懵懂的我总以为母爱很微不足道,甚至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直到那金色的童年将要离开我,才体会到母爱的无量。

  在我随母亲走过的那13个年头中,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一点点的伤害。随着时光的流逝,童年那五彩缤纷的记忆也将悄然而逝,然而母亲百般呵护着我的情景却像电影般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

  深夜里,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窗外的风,依旧是那么放肆,那么拼命地吹着。我躺在床上,隐约中传来的几声咳嗽声惊醒了我。我刚想起床,母亲蹑手蹑脚的关门声又让我再俯下身睡觉。究竟母亲发高烧还这么晚跑来我的房间干什么呢?我微微睁着双眼,只见母亲一边给我盖被子一边小声地咳嗽着,她那憔悴又苍白的脸上泛着一种病人的气息。这时候,我的心好疼啊!母亲连生病了还要起来给我盖被子,而且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而我呢?从来没有体谅过她的苦心,她的操劳,还总是抱怨她太唠叨 。母亲走后,我过头,泪水打湿了我的双眼……

  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起早摸黑,任劳任怨,为了我们,她总是不辞劳苦。在不知不觉中,母亲以前那白皙的脸上出现了几道鱼尾纹,她以前那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也渐渐地出现了几根银丝。

  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感谢你陪我走过那么多风风雨雨,那么多的泥泞。我的成长道路上就是因为有您的陪伴而变得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现代的社会中,有许多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做,生怕累坏了他们。但您却从来不惯我,自己能做的事情让自己做,让我从小锻炼好自立的好*惯。我开始还以为您不疼我,可后来仔细一想,您这是在让我学会在自立中成长,以后才可以在社会中站稳脚,才不会象别的孩子一样遇到什么事都要依靠父母。虽然您*时对我很严厉,但是我已能体会您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妈妈,为了我,您辛苦了!望着您那张憔悴的脸,我充满了歉意,因为我没有为您分忧。每当我与好成绩失之交臂,拿着那张试卷给您看时,您总是对我说:“这次失败不代表以后永远失败,下次努力就行了。”每一次在失落的时候,能听到您这句安慰的话语,我又重新找回自信。说到这,我的泪水又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妈妈,您为我付出太多太多了,像那条滔滔不绝的长江,而我只是那江里的一条小鱼,在那爱的世界里游来游去……

  母爱如水,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一切……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4

  不管你是万众瞩目的政坛领袖,是光彩耀眼的国际大明星,是妇孺皆知的伟大科学家,你都会有一个时时刻刻惦记着你的母亲。—题记

  下面,我就与你分享关于我和我妈妈的“感动事件”吧!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和往常一样,我吃完早饭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转眼间,三节课过去了,也不知怎的,天气骤变,天空布满乌云,紧接着,“哗”的一声下起了大雨。当时我的心情可就是根这天似的——糟糕透了。怎么会下雨呢?今天早上我还见太阳呢!我心里这样想着。

  正在这时,红对兰说“哎,兰,你带伞了吗?”兰便应了一声,红又说“你是看了天气预报了吧!看了就知道今天有大到暴雨啦”“就是,就是”兰说“别看今天早晨天那么好,终究还是要相信天气预报的”“嗯”红点了点头。

  听到这里,我更加无语了。因为老妈可是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也就是说明,老妈是知道今天要下雨的。可是,老妈为什么却不对我说一声或者是提醒我要带雨伞呢?跟何况今天爸妈都上班,我既没带雨具,也没人接我,这可怎么办呢,我很着急,最后一节课我也没有听进去。

  下课了,有伞的同学都很“潇洒”的撑着伞出去了,有雨衣的也“耀武扬威”地漫步在雨中,转眼间教室里就只剩下没带雨具的了。

  我忧心忡忡的朝外看,顿时,眼前一亮,教学楼外面有家长,可又黯然神伤起来,因为今天妈妈上班,只能靠自己了,我把校服脱下来,打算顶到头上,可是又想想不行,没办法,只能看天行动了,我想等一会雨小一点了再回家。

  在焦急了十几分钟后,同学们大都散了。我还在怨恨妈妈。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定神一看,竟然是妈妈。

  “你不是天天看天气预报吗?怎么不让我带伞?”,“对不起,早上妈妈真的是忘记了,”得到了不满的回答后,我开始疑问了“今天你不是上班吗?怎么又来接我了呢?”“我还不是为了你吗!你看,我一看下了大雨,你又没带伞,我不就从班上急着赶回来了吗?我上楼穿上雨衣,带上雨伞,连谁都没喝上一口,就赶忙来接你了!,接着,妈妈说:这天冷,还下着雨,站时间长了会容易感冒的,有事回家再说吧”

  妈妈不顾自己,先为我着想,难道这不是伟大的母爱,这不是家庭中的感动吗?

  虽然当时没哭,但我还是感动了很久很久……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5

  母爱似水,有不尽的缠绵;母爱似火,有不尽的温暖。千言万语,也诉说不尽母爱的伟大。

  小学的时候,老师曾布置过多次关于母爱的作文。而我,每次都是不冷不热的写完了事。却没有真正思考过,那潜藏在母亲心底的最真挚而无言的爱。我们总是赋予它太多的含义,以至于我们对母爱都渐渐模糊了。展开几十年来岁月的长卷,轻拂去这些历史的烟尘,慢慢解读母爱的深沉。

  每天清早,我总是闷在被子里沉沉地睡着。而母亲,总是轻轻地挪着步子,慢慢关上门。许久,我睁开眼,望了望阳台,发现母亲正晒着衣服。母亲刚想转身,走了几步,一不小心撞到了花盆。瞬间,母亲的脚已经微红了。可她却并没有说痛,也没有支吾一声。只是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依旧慢慢地打开门。不声不响的走出了房间。我感到奇怪,为什么母亲总是关上门洗衣服呢?为什么磕到了却不喊疼呢?难道不是很疼么?我总是搞不清楚。

  寒冬腊月,母亲仍是关上房间一个人悄悄地在阳台洗着衣服。过了几天,我发现母亲的手都红了,时不时地搓了下手,呵一口气。然后继续干活。我静静地看着,但是心里却如针扎一般地痛。母亲虽没多说什么,但是却在一举一动中流露出她对我的爱。母亲本可以多睡一会儿,因为我,她只好早早起来;因为我,她才拉上门,为的是不让我着凉。这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却不明白那是什么。然而现在,我明白了,这些一切的一切。追根究底就是一个字:爱。是呀,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母爱更伟大呢?古语道:“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母亲,是*凡的,但是母爱是伟大的。它承载于万物之中,蕴含于天地之间。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凡的人,但是她在*凡中表现着自己的不*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孟郊所说的。而我现在也感觉到了这份母爱。我又回想起了从前:两岁的时候,我在前面奔跑,母亲在后头笑眯眯地看着我,叫我小心点。五岁的时候,夏夜里,我踹开了被子,沉沉地睡着,是母亲,为我盖上被子,用手拂了拂我的额头。十岁的时候,我发了高烧,母亲一夜不眠,陪着我到天亮。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坐在书桌旁,陪我挑灯夜读……这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藏在时间的书页中,让我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时光如水,岁月荏苒。我一天天地长大,母亲也是一天天地老去。岁月淡去了我们对母亲的依恋,却怎么也淡化不了母亲对儿女那无私的爱。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6

  感恩哺育我的父母,感恩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帮助我们的朋友,感恩包容我们的陌生人。

  我的母亲是我最感激的人,从我出身那一刻起,我不仅带给她欢乐与幸福。更多的是操劳与艰辛,小时候,体弱多病的我,让母亲操碎了心。童年时,学*成绩差,让母亲操碎了心,现在……还记得没有上学的时候,听到邻居孩子的琅琅读书声。我多么想去学校啊!那天我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去学校。”我害怕妈妈骂我,把头埋的低低的,等待真妈妈的批评。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和气的对我说;“小兰啊!你真的想去学校吗?”“是的,我想跟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去上学。”我坚定的说。妈妈叮嘱我说:“好了,小兰你可以去。但是你要答应我,到了学校要好好学*。”“妈妈,到了学校我一定会好好学*,你放心吧!”

  可是,到了学校我的行为与所说得截然不同。学*成绩差,经常挨批评。那一次期中试过后,我的各科成绩都没及格。母亲就被“请”到了学校,不知老师对母亲说了什么。回到家后,看到妈妈那张失望的脸,我好后悔。我等着妈妈来打我。可是,妈妈并没有打我,反而和蔼地对我说:“小兰啊,你真的不想念书了吗?”我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念书,呜呜……”妈妈说:“既然你要去,就要好好学*。”“妈妈,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学*的”我带着哭泣低声说。“你应该像你姑姑一样,努力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好生活。”“妈妈,放心吧!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叮嘱,好好学*。”

  听了妈妈说的这句话,我默默地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好好学*。虽然我的学*成绩很差,但是只要我努力学*。每门功课及格就行了,我在别人玩的时候学*,在别人学*的时候也学*,最终我的学*成绩提了上去。期末时后,我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我害怕老师骂我,所以把头埋得低低的。结果老师没有骂我,反而夸奖我:“你这次进步非常大,取得了班级第一名,以后一定要好好学*知道吗?”“知道了,老师”回到家后,妈妈看了我的成绩并没有高兴,反而一筹莫展。我想:难道是我的成绩不好吗?还是……这时妈妈说话了“你要记住,一次成绩好,不代表以后成绩好,不要骄傲,努力学*”“妈妈,我知道了”从那以后,成绩好我不骄傲,成绩差我不气馁。现在我的成绩在班级中虽不是名列前茅,但是也决不至于落后。

  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听路旁喜鹊的歌唱。感恩原来如此简单,虽然暴风雨来袭了,但是总有一个人为我们遮挡——母亲。回收成长的历程,一路上留下了有深有浅的脚印。感谢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

  感恩最爱你的人——母亲。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2)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 (菁华5篇)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1

  母亲的娘家是北*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2

  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髮香。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髮少掉落。

  天气十分晴朗,阳光从七层楼的病房玻璃窗直射到床边的小几上。母亲的头顶上也耀着这初夏的阳光。她背对我坐着,花白的每一茎髮根都清清楚楚可见。

  唉,曾经多么乌黑丰饶的长髮,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记得小时侯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髮。那一头从未遭遇过剪刀的头髮,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在梳妆臺前梳理,没法子坐着。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捉着才能梳通。母亲性子急,家里又有许多事情等着她亲自料理,所以常常会听见她边梳边咕侬:「讨厌死啦!这么长又这么多。」有时她甚至会使劲梳扯,好像故意要拉掉一些髮丝似的。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髮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支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型状,最后,拔去那钢针,插上一隻金色的耳挖子,或者戴上有翠饰的簪子。这时,母亲才舒一口气,轻轻捶几下举痠了的双臂;然后,着手收拾摊开在梳妆臺上的各种梳栉用具。有时,她从镜子里瞥见我在床上静静偷看她,就会催促:「看甚么呀,醒了还不快起床。」也不知道是甚么缘故,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觑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髮,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也很动人。

  我曾经问过母亲,为甚么一辈子都不剪一次头髮呢?她只是回答说:「呶,就因为小时候你阿公不许剪,现在你们爸爸又不准。」自己的头髮竟由不得自己作主,这难道是「叁从四德」的遗迹吗?我有些可怜她;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庆幸她没有把这样美丽的头髮剪掉,否则我就看不到她早晨梳髮的模样儿了。跟母亲那一头丰饶的黑髮相比,我的短髮又薄又黄,大概是得自父亲的遗传吧,这真令人嫉妒,也有些儿教人自卑。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老式贤妻良母。虽然她自己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家事上。她伺候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使得在事业方面颇有成就的父亲回到家里就变成一个完全无助的男人;她对于子女们也十分费心照顾,虽然家裹一直都雇有女佣打杂做粗活儿,但她向来都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全家人所用的毛巾手绢等,也都得出她亲手漂洗。我们的皮鞋是她每天擦亮的,她甚至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所以星期天上午,那些大大小小,黑色的白色的球鞋经常齐放在阳臺的栏干上。我那时极厌恶母亲这样子做,深恐偶然有同学或熟人走过门前看见;然而,我却忽略了自己脚上那双乾净的鞋子是怎么来的。

  母亲当然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形。她不一定查阅或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减轻做功课的负荷。说来惭愧,直到上高中以前,我自己从未削过一支铅笔。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用品的五斗柜,下面各层抽屉中存放看各色各样的笔记本和稿纸类,最上面约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许多粗细铅笔,右边则是写过磨损的铅笔。我们兄弟姊妹放学后,每个人只要把铅笔盒中写钝了的铅笔放进右边小抽屉,再从左边抽屉取出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写功课了。从前并没有电动的削铅笔机,好像连手摇的都很少看到;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那把锐利的「士林刀」削妥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然而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我放学较迟,削尖的铅笔已被别人拿光,竟为此与母亲鬪过气。家中琐琐碎碎的事情那么多,我真想像不出母亲是甚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工作呢?

  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之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姣好的面庞有皱纹出现,她的一头美髮也花白而逐渐稀薄了。这些年来,我一心一意照料自己的小家庭;也忙看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髮的样子,只是惊觉于那显着变小的髮髻。她仍然梳看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上的乌髮,如今所余且不及四分之一的份量了。

  *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往昔,由于心臟机能衰煺,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乾电池装入她左胸口的表皮下。这是她有生以来首次接受过的开刀手术。她自己十分害怕,而我们大家更是忧虑不已。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了难关。

  数日后,医生已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癒合并恢復体力。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像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她需要关怀,需要依赖,尤其颇不*惯装入体内的那个乾电池,甚至不敢碰触也不敢正视它。好洁成癖的她,竟因而拒绝特别护士为她沐浴。最后,只得出我出面说服,每隔一日,亲自为她拭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不自在。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吶!」我用不顶熟练的手,小心为她拭擦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鬆,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一定也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过的。于是,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彷彿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爱的婴儿。我的心里瀰漫了高贵的母性之爱……

  洗完澡后,换穿一身乾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致蓬乱的头髮。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从这裡可以眺望马路对面的楼房,楼房之后有一排半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从阴凉的冷气房间观览初夏的外景是相当宜人的,尤其对刚刚沐浴过的身体,恐怕更有无限爽快的感觉吧。

  起初,我们互相閒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不多久以后,却变成了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是背对看我坐的,所以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已经睏着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睏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髮,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好让她就这样坐看,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3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个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儿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唠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唠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养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4

  母亲节,是世上最温暖幸福的节日。可我却感到悲伤和寒冷,因为,我的呼喊,母亲再也听不到

  放下母亲的电话,我心情突然沉重起来,沉重的再没有心思回到电脑前继续手头可有可无的工作。

  母亲是晚上十点打来电话的。母亲说清儿啊病好了没有?要记住去看医生,我和你爸就靠你了。放下电话,我呆座在客厅的沙发上就象有千斤重担压在我的心头喘不气来。母亲老了,老的没有自信没有从容了,就连声音都没有以前响亮了。

  母亲说就要过年了,一家人都回来吧,好多年都没看到佳睿(母亲的孙女)了。如果实在走不开就算了。我是母亲,你爱人的母亲也是母亲,别忘了一定要看看他们,他们好,你们好,我也就好了。听到妈妈的劝慰我鼻子酸酸的,眼泪浸出了眼眶。

  其实母亲一直都在念叨要看看她的孙女。就是一直没能如愿,说好假期回去的,可学校又要补*,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双休再仔细一算,要座火车,要乘汽车,还要走一段山路就这样推来推去一直推到现在。

  我的家在城里,我和我的爱人每年轮流回家过年。母亲猜想今年应该回老家过年了吧,所以提前盼望我们回去。那种盼望是一种心情的牵挂,一种付出的盼望,是在大年三十晚上母亲把最好吃的夹到你的碗里,看到你吃的津津有味,而自己却高兴的泪光盈盈最无私的爱的表达。因此在母亲的心里我回不回去就成了母亲过不过年的象征。

  我心里清楚地记得我去年回家的情形。母亲老早就按照农村的*俗准备好了过年才吃的猪头、猪脚,礳好了汤圆,还有一些连自己*时都舍不得吃的零碎小吃。母亲也知道这对我们身在城里的人来说那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母亲说那是一份心意。

  和母亲一起过年的日子母亲是劳累的也是幸福的。一日三餐忙前忙后,总不让我们为她分担一点活儿,就连洗碗抹桌的事情母亲都不让帮忙,说那太油了会弄脏衣服。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把无私的母爱奉献给了我们。那几天母亲爬满了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直是开心的幸福的。

  假期就要到了我们又要回自己的家了。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和父亲拿了腊肉、酒米连带一颗父母的心一起装进了口袋。等待第二天一同怀揣回家。那晚,父亲和母亲就静静的陪着我们座了大半个晚上,却很少说话,我知道他们那种难舍而复杂的心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走了,兄弟姐妹把我们送上车,一再要求我们今年一定要回去过年。此刻唯独没看到父亲和母亲。这时我赶忙下车去和母亲告别,走到楼下我看到父亲静静地座在灶台前有点发呆的样子,母亲倚在灶台的门上不停地抹泪。看到我下来父亲就站起来说:这就走啊?我说明天要上班,走了。

  母亲一边抹泪一边跟在我的后面,一直唠唠叨叨的听不清楚在说什么,到了门口母亲在腰里摸索出20块钱说:佳睿没有回来,这是奶奶的一点心意。

  车启动了。母亲挥着双手一直跟着车子往前跑动,我突然看到母亲老泪众横,泪流满面。一双形同枯枝的手在风中摇晃。我再也忍不住了:妈妈,我明年一定把你的孙女给你带回来!

描写母亲的名家散文5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假如没有母亲,非常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非常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在父母那时代,先生小心做学问,太太操劳家务,使无后顾之忧,是常见的。不过父母亲特别典型。他们真像一个人分成两半,一半主做学问,一半主理家事,左右合契,毫发无间。应该说,他们完成了上帝的愿望。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旧时有一付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淑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为一家人真操碎了心,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非常大,能“嘭”的一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日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3)

——描写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 (菁华5篇)

  每逢清明回老家纳雍拜山祭祖,总*惯在山路边扯些野苦蒜,这东西与豆豉颗、豆腐一起煮,是贵州山里穷人最销魂的佳肴。

  去年有事脱不开没回老家扫墓,我叫回老家扫墓的堂兄弟记得上山时,给我扯点苦蒜回来。从办公室把苦蒜提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把苦蒜赶紧拿出来,认真仔细地摘掉经过几天折腾后枯了的蒜叶和夹带的野草。祖坟边上扯来的苦蒜,数千里坐飞机过来的,我不忍有任何一点绿色被摘掉。苦蒜和根须上的泥土发出阵阵清香与泥香,隐约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乡味道。犹如回老家过年当汽车进入家乡地界时,那种氛围与感觉。年过半百眼睛麻,难免有些带绿的蒜叶被摘下甩入垃圾桶,我会从垃圾桶里把带绿的拣出来,再检一下。用手摘总不精准,我叫老婆拿剪刀给我。讲究的老婆看到我从垃圾桶里把检过了的残蒜叶又拣出来,本已经十分恼火,没好气地说拿剪刀干什么。我说剪蒜叶,老婆说你摘菜从来都用手,今天为什么要用剪刀?吃饱了没事做,瞎折腾什么!没好气地把剪刀甩过来,我要是不稍加避让挨着的可能是飞刀。我提高嗓门骂了贵州人骂人时觉得最解气的粗口。正在学*的儿子从房间出来问吵什么,老婆说“你爹拿野草当宝贝,疯了”。我索性不再摘了,堵气不管绿的黄的蔫的烂的,一鼓脑儿用水冲洗了,切好入锅,做家乡的苦蒜豆鼓颗煮豆腐。枯了的苦蒜叶有什么不好,老家人还做干菜干豆角呢,权当苦蒜干吃好了!

  开饭了,一般不在家里喝酒的我,开了瓶茅台,把袖子卷起,要搞个酒足饭饱。儿子说闻着很香,我说不是一般的香,是天香,老爹就是吃这种天香长大的,靠这个天香考博士,从大山拼杀到北京的。儿子也与我一起大吃,多事的老婆帮儿子挑出带黄的枯蒜,还有些草草。儿子问老妈挑什么,爱人回答“你爹没有摘检好,里面有野草”。我给儿子说,不要听臭娘们胡扯,挑出来的不是野草,是苦蒜干,味道更好。吃完饭后,我问儿子,老爹的手艺如何?儿子打着隔说,真好吃,就是味道怪怪的,苦香苦香的,不知道像什么来着。冷不丁冒了一句,是不是老家的人来北京了,你又要去打麻将了?

  苦蒜豆鼓颗煮豆腐,小酒儿半斤多下肚,躺在床上看电视,眼睛睁着但不知内容是什么。何时睡去不知道,只记得梦里尽是家乡的模样,山上的祖宗,儿时的玩友,初恋的情人,还有好多陈年好事乐事趣事坏事臭事,也来凑合……。

  天下最难舍弃的,让人一提起就想吹牛皮的,会无端生起一种了不起冲动的,不是功名利禄,亦非美味佳肴,而是每每回想或提起家乡的感觉!

  我的故乡在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小镇——板桥镇。小镇的街道从老拱桥一直延伸到新拱桥,步行大约20分钟就能穿越小镇。所谓新老拱桥,只是一种相对的叫法,新也新了一两百年了,老也不过几百年的春秋,对于历史长河而言,都是一瞬。小镇的房屋分立两侧,中间是用条石砌成的阳沟,其功能是小镇的排水系统,两侧房屋的屋面一直伸展到中间,这种建筑称做街檐,也称廊道,它为街上的行人遮风挡雨,而小镇的居民则有同在一个屋檐下的认同感,彼此睦邻友好,过着和谐而*静的生活。每逢下雨天,小青瓦屋面的雨水便注入阳沟之中,将其冲洗得干干净净。小镇民风淳朴,居民勤劳善良,*惯早起。清晨,除了生火做饭,也把门口的街面打扫一遍。小镇虽然古老,街道却非常清洁。

  小镇大概与佛有缘,五座庙宇依次镶嵌在小镇上。它们分别是张王庙、雨王庙、江兴庙、南华庙、药王庙。不知是为庙而建镇呢?还是为镇而修庙。总之,历史久远,无法考证。不过可以从佛学和建筑学两个方面来稍加讨论。公元627年,太宗继位,在位23年,史称贞观之治。是时,国泰民安,文化包容,故有玄奘法师远涉恒河,穷历道邦,研*佛学17载,学成回国,翻译经书657部,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华夏。佛教由唐而兴,经宋而盛,其庙宇选址多在崇山峻岭,风水宝地。并远离尘世,利于僧人修行和研*佛经。从小镇的地理环境来看,几百年前,在两座大山之间,有茂林修竹,小溪流水,植被丰富,鸟语花香,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是建造庙宇的净土。从建筑学的规划布局而言,五座庙宇背靠山丘,面向小溪,基本上在一条弧线上,如果先有小镇,那雨王庙的规划布局就不可思议,其建筑占位险些把小镇隔为两段。因河道限制,此处街道已无法拐弯。好在雨王庙下殿是两层楼的建筑,底层高约5米,二层高约8米,几十根巨大的圆木柱子构成下殿的骨架。柱子下面是圆圆的石礅子,露出地面约80厘米。我们所见到的,实际上是用雨王庙下殿的底层作了通道,才把小镇连接成一个整体。小镇的民居多为木架穿逗结构,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而从五大庙宇的建筑材料以及布局和规模来看,其修建时期应当更早。由此推论,先有庙宇,后建小镇。当然,这是一家之言,不必当真。

  一条小溪发源于西山,蜿蜒几十里路,从小镇身边流过,经龙门滩,与小安溪汇合,入长江,至大海。几百年来,这条河就是小镇的'母亲河,清澈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小镇上的居民。

  2013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四,受邀参加板桥小学附设初中*级同学会,这是四十年后的第一次聚会,虽然我是七二级的,但当时两个年级同年入学,春秋两季,各招两班,也就是说四个班可以算是一个大班,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那个动乱的岁月里,在中学没有复课的情况下,由一所小学来担当初中教育的重任,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可以在教室里得到片刻的安静,或者学*一点今天看来是有用的东西,难道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吗?

  说来也神奇,小小的古镇,人杰地灵,文化积淀如此之深,一所小学,竟然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其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地理、外语、政治、体育各科老师都有,每位老师都显示出渊博的学识和敬业精神。现在还记得教数学的魏老师、何老师,教语文的谭老师、詹老师,教外语的曾老师,教政治的吴老师等等,都是挺棒的,留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记得曾老师第一堂英语课教的是“LongliveChairmanMao.”无论如何,在那个年代,有人教你识得几个字,已实属不易了。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季节,桂花的香气四处弥漫。组织者将同学会的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地点在镇*四楼会议大厅。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分散在各地的学友们有足够的时间赶路并从容赴会。我与朝雄,世琴同学同行,下午一点不到,已经站在故乡的土地上了。几十年的离别后,小镇的模样如旧,只是觉得变小变矮了一些,显得有点憔悴和苍老,却依然保持了一份古朴和恬淡。按照河水的流向,我们从小镇的上头,即老拱桥开始,沿着儿时的脚印,找一找是否有留在苍苔上的印痕,望一望老屋的燕子窝是否安在,看一看老街的容颜是否改变,也顺便穿越时空,回首过往。

  老拱桥有多老,不得而知,大约应当有几百岁了吧。拱桥很小,单孔,桥的两头有黄桷树,也很老了,但还是枝繁叶茂,虽是秋季,却也葱郁,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古镇秋景如画”。

  上世纪80年代初,深秋的一天,丝丝秋雨把小桥烘托成幻境,黄桷树上寒蝉轻鸣,*添了几分苍桑,却极富浪漫的诗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想通过镜头,用一幅照片来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主题,虽能力有限,力不从心,仍勉力为之。我选好角度,调好光圈,运用远景的虚与*景的实,运用秋雨的朦胧与拱桥的细微,运用人物刻画与自然风光的融洽等技巧,来表达这一主题,我等待……只见一个女孩撑着一把鲜艳的油纸伞从桥上经过,这个画面,是人与自然的律动,是人物在大自然中表现的音符,令人怦然心动,只听“咔嚓、咔嚓”几声,随着相机快门的启闭,一幅秋景图便进入了镜头。这幅照片究竟是自然之背景烘托出少女的惟美,还是雨中的女孩为大自然之美作映衬,恐怕只能用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来形容吧。

  随行的朝雄,世琴同学催促着往前走,我这才从秋雨的画面中出来,沿街下行,街上冷冷清清,大多关门闭户,见到的都是陌生面孔。贺之章有“儿童相见不相识”之句,而今天不相识者,恐怕不只是儿童了,相比而言,我们和故乡则更显生分了。当时间坐标与经纬坐标重合于某个生命的起点,而这个点的轨迹变化之后,便有了故乡和对故乡的思念。大概我们的故乡,在遥远的记忆里,在放学后的游戏里,在少年的心里,在这代人的梦里。对故乡的思念,只是一种漂泊感受,一种时差体验,难于用语言来描述。可能当一些零星小事,诸如下雨前看蚂蚁搬家,上课时被老师批评等等隐约出现于大脑时,就是对故乡的思念。而“相见几乎不相识”的情形,并没降低大家在故土上走一走,在老街上四处张望的热情,你一言,我一语,能准确说出曾经这是张三的家,那是李四的家,这是供销社,那是旅馆,这是百货店,那是饮食店……

  一路走来,已来到了我过去的家,房子早已卖给别人了。门此时开着,房子前面是店铺,曾经很热闹,房子成长方形,从街面一直到小河边,一通有七、八间,后面是个小花园,围墙和花台是自己年少时用石头砌的,那时种的万年青、芭蕉树、兰草、菊花等也还活着,可见植物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人在少年时,懵懂无知,多愁善感,无病**,不知天地之道和自然之道。常常发一点莫名的感叹,记得有一次,一盆玉兰花死了,为赋新诗强说愁,竟然填词一首:“小院断墙玉兰残,夕阳落西山。赤橙黄绿紫青蓝,此时难分辨。野虫鸣,小河边,晚风送华年。喜怒哀思情愁欢,无言独横栏。”如今想来真是可笑至极。

  继续沿街前行,偶而碰见几个老街坊,彼此寒暄一阵,告别,再往前走,并不时指出,这是王五的家,那是唐六的家,这是中药店,那是鞋匠铺,这是邮政局,那是缝纫铺,这是茶馆,那是照相馆,总之,过去小镇上店铺林立,生意红火,热闹非常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过去小镇相对闭塞,不通公路,但方圆几十里的乡民都以小镇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逢赶场天,来交换农产品的,来购买生活用品的,或上街看热闹的,或专程下馆子喝酒的,或到茶馆喝茶摆龙门阵的,或到理发店理发的,或到相馆照像的,总之,无论有事的或无事的,纷纷来到小镇上,从早到晚,摩肩接踵,你拥我挤,从老拱桥到新拱桥,整条街道已没剩下多少空间。随着吆喝声、叫卖声、招呼声、喧哗声的此起彼伏,小镇的热闹用"沸腾"一词来描述,也实不为过。直到暮时将*,才满意而归。而小镇也慢慢掩没在炊烟和夜幕之下,逐渐恢复了宁静。

  小镇的尽头,便是新拱桥,大约建于清代中晚期,由红色的条石砌成,为三孔弧形桥,在小溪之上显得雄伟壮观,桥面两边有石栏杆,栏杆之下有两条石龙,龙首一米有余,挑出桥面,龙头傲视前方,河流的下游是龙门滩,揣度其寓意是此桥有龙镇守,河水不得随意暴涨泛滥,危害小镇居民。而这两条龙可以飞跃龙门险滩,从小安溪进长江,入大海,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想象而已,不足为凭。

  新拱桥一段水域处于小镇下游,一到夏天,便是人们游泳消暑的地方,每天至少有上百人在此游泳戏水,其中小孩子居多。更有勇敢者,站在高高的龙头上,距水面大约20米,一跃而下,入水时溅起高高的水花,煞是好看,开创了小镇独有的高台跳水项目,令人称奇。

  小河的*现在已修筑了防护堤,可以保障小镇不再受到洪水的侵扰,又使生活污水不直排河道,*栽了许多柳树,整齐而美观。然而对照起记忆中的小河,已没有了"竹溪听夜雨,绿水泛小舟"的意境,也不见老翁悠闲垂钓,孩童河中戏水的场景。过去镇上有三条水巷子通往河边的水码头,人们到河边挑水、淘菜、洗衣,而河水的自洁能力极强,刚弄浑了,一会儿就清澈透明了。那时站在青青河边草上,看对岸翠竹在微风中摇曳,倒影在清清的水面上,蔚蓝的天空为背景,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傻傻的回想又怎能把时光的步伐阻挡,仿佛在一夜之间,所有的人物都离开了舞台,一切生活场景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孤独和寂寞,给了一个空巢老人。

  站在拱桥上,望着流淌的河水,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往事,有一年夏天,连日暴雨,河水陡涨,淹没了田野,冲到了小树,压弯了苦竹,清清的河水染上了橙色,河水漫进房屋,威胁着小镇。而我和几个伙伴跑到河边,来看洪水的奔腾,听洪水的咆哮,也是在这拱桥上,我记不清是谁了,只听见他高声朗诵到:“大水滔滔,半空雷鸣,黄浪东渡。登高一观,土丘起伏,西山锁浓雾。竹失翠色,鸟息啼声,水没红花处。是谁倾盆雨不住,惹得雷神也怒。一场浩劫,从天而来,魂魄风中飘舞。有情无事,点点泪下,年少知疾苦。遍地烟波,浩浩汤汤,洗净大小路。待明日,洪水退去,南山种树。”回首过往,依然惆怅。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以今日之时间能否重逢昨日之空间,答案是否定的。小镇依旧,人生易老,虽*耳顺之年,然而当以幼稚之心,才能从内存中调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哪怕是点点滴滴,微不足道。不知诸位是否以为然。

  说话间,已经是下午两点,气温30多度,中秋的太阳照样晒得我们流汗。我们用了一个小时从老拱桥到新拱桥,虽走马观花,仍然有些累了,于是到同学会会场——镇*四楼会议大厅休息。会场已经布置妥当,摆上了矿泉水和水果。镇*工作人员为我们打开空调,室内温度慢慢降了下来,我们一边喝水,一边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我来到窗前远眺,巍峨矗立的东山立刻映入眼帘,大风门清晰可见。大风门下面有大悲寺,双府院两座寺庙,半山上是新岩湾煤矿。

  所谓大风门,是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垭口,空气对流,通畅无阻,风速极快。倘若站在大风门,一定会有身处风口浪尖之感叹,感叹天地造化之精巧,感叹大自然之奇妙,感叹世事无常,感叹命途多舛,感叹人生的温馨与苍凉,感叹行路多艰,感叹岁月流逝比风还要快。一种敬畏油然而生,自然会吟诗一首:“风起大风门,云涌大悲寺。昨日钟磬声,缥缈无处寻。”

  大悲寺在**后分给了农民居住,大约住了七、八户人家,所以寺庙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大悲寺分为上下两殿,左右厢房,庙门由巨石建造,两边的石柱上刻有楹联。因为必须要接受农民的再教育,1975年,我也住进了大悲寺,住在下殿的左偏房,右偏房住了一个和尚,姓僧名德海,虽然已经改造成农民了,但还是经常独自念经,对此我一无兴趣,二来也听不懂经文,所以住在庙里的几年中,基本不与往来。听说这位和尚几年前已经圆寂了。佛道崇虚,而我辈俗人为了养家糊口,自当辛勤劳作。而在经历了岁月的磨难后,也会悟出一丝禅意:“大悲寺外路人行,风尘仆仆奔前程。急速向前有岔路,烽烟过后做闲人。”这点感悟,算是借住了庙宇的一角达三年之久的因果吧。也许是一种精神皈依吧。

  双府院离大悲寺不远,约两里路,传说在宋代有两个府官出家为僧,在此修建寺庙,规模宏伟,历经战乱,只留下一处偏殿,从双府院的遗址可以看出,在高高的东山之巅,密林之中,双府院面积之大,是大山中难觅的一块*地,其布局令人叹为观止。遥想当年:“两个府官入空门,一双和尚出凡尘。高堂明镜悲华发,晨钟夕梵悯苍生。”后来,这个偏殿成了板桥镇东山林场场部,有十几个护林员,管护着这一片山林。

  东山之下,小安溪顺着山脚流淌,这是一条黄金水道。一座古佛桥连接东山与小镇。古佛桥为石板桥,在十几个桥墩上铺上厚厚的石板,构成一条*坦的大道。从桥的名字可以看出,此桥不仅古老,而且与佛有着极深的渊源。从小镇到古佛桥,是一条宽阔的土马路。这条土马路是小镇的运输要道,古佛桥是一个中转站,小镇以及方圆几十里的乡民们所需的生活物资,生产物资都从这里进来。如食盐、布匹、百货、药品、化肥等等,都是从县城用汽车运输到小安溪上游的码头,经小安溪用木船运到古佛桥上岸,再用人力运输到小镇上。每年金秋时节,当地盛产的红橘,则由人力挑到古佛桥,检验分级,包装成箱,运到县城,出口苏联。

  这条土马路也是小镇居民的能源通道。从小镇出发,约七、八里路到古佛桥,过小安溪,山行六、七里,便是新岩湾煤矿。如果再爬四、五里,就可到达大风门。到新岩湾挑煤的任务,大多由小孩子完成。因为那个年代父母工作忙,会又多,早出晚归,理所当然挑煤的担子落在了孩子们的肩上。小镇到山脚的路还算*坦,上山的路非常陡峭,相当难行。从山脚到新岩湾,须爬松林坡,穿楠竹林,过三个弯,转九道拐,大汗淋漓之后,才到了煤矿。路上,偶尔也会聆听涓涓的泉水声,阵阵的松涛声,竹林的沙沙声,山里的鸟鸣声。却无心留恋美丽的山色,因为必须赶路。根据年龄的大小,力气的差异,有的挑三、四十斤,有的挑七、八十斤,付了煤钱,赶快下山。下山比上山更难,常常有人摔倒,煤炭洒在山路上,汗水和泪水也洒在山路上。

  有同学陆续到了,这才将目光从东山上收回,关闭思绪。并与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同学打招呼,互致问候。下午三时,同学会准时举行,由周建兄主持会议,万学兄发表长篇致词。并请到了镇党委*张女士,镇长马先生,镇中学校长杨先生参加,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然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多以师生感情,同学友情,思乡之情以及怀旧,成长,感恩为主题,总之,内容纷呈,气氛热烈,四十年后的首次相聚,着实令与会者感慨万千。

  会后,承蒙万学兄慷慨,置酒*数桌,共进晚宴。同学们久别重逢,情绪高涨,*间觥筹交错,互祝身体康健,万事如意。何能助兴,唯有杜康。直到满脸红霞,杯盘狼藉,夜幕落下。

  一个古老的小镇,一条古老的小河,河水唱着古老的歌,歌声在小镇上久久回荡,然后慢慢地散向四方。浓浓的乡愁,长长的思念,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去了。

  癸已寒露于韭菜园

  此时,正值白半球的三月,这后来一直想写点什么,却迟迟找不出一个理由来。我自己也忘记了有多长时间没提笔写写那些自己想写的东西了,其实,从用笔书写换成电脑的键盘,只是、一步之隔。而在这一步之隔中夹杂着的,或许是些许的无奈罢了。

  春,对于这个季节,我总觉得它是敏感和诗意盎然。那也就固然充满着*的文化气息——一年四季之首,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萌芽生长,动物交尾繁殖,农夫下地播种。古代把“历史”叫做“春秋”,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事件的因果循环,就是历史。喜欢这一篇文章,它里面这样写着: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起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而当这个季节,身处繁华的都市,总会感觉到少了些什么,但所幸的是,会有那么一个地方,让自己在喧嚣和光怪陆离中时刻铭记,并且深深的怀念着,也就是这个地方,还未曾被城市的车水马龙所诠释。我于饭后,举一杯盏清茶,立于阳台,远望这座已经浸在霓虹深处的城市,去怀念,故乡的春!

  这个时候,家乡还是很冷的,当别的地方下雨的时候,家乡还在飘着雪,好像在记忆中,往往是冬天都比不过春天冷,然而这种冷,却被一种温暖所诠释着。夜幕降下的时候,整个村子弥漫这一种炊烟的味道,对于这种味道,至今都记忆犹新,仿佛此刻已经置身于此,感觉暖暖的——那时候的这个时候,还冒着严寒和伙伴们玩游戏呢,当炊烟飘过的时候,我总能听见奶奶喊我吃饭的声音——苏,吃饭了;此刻,这种声音就飘荡在耳际,一股暖意瞬间涌上心头那时候的我,还小,而此时,当我长大了,奶奶却老了。

  慢慢地,在不觉中,在沉浸在儿时的幻想中的时候,天渐渐地暖和了起来,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冬眠着的大地,慢慢睡醒。举目四望的时候,麦田散发出一种新绿的味道,嫩绿的新芽顶起枯黄的麦苗,伴着黄土的气息,天上的风筝也开始多了起来,我似乎今天才明白,为什么飞的那么高的风筝,末端总系着一根长长的线。

  “燕子飞回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当我们跳着喊着的时候,奶奶会告诉我说,是啊,暖和了,又一年春上家了(家乡方言,这个春天来了的意思),又一年,我不明白,但是我就会嚷着让奶奶脱去我身上那厚重的棉衣和棉裤,毕竟,它束缚我整整一个冬季了,当脱下来那些厚重的衣物时,我蹦起来,仿佛比以前更高了。又一年春天了,我长高了,也长大了。又一年春天......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老宅山后的挑花,弥漫着整个院子,芬芳着整个村子,鸟语花香,一片祥和的气象,只是,那时候完全不懂,只是单纯的浸在那份春天里面,做个那个至今还未完成的梦,当我于今天忽然懂得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景象,而这与前者,完全相反,相互呈现出两个极端。就像我们的青春,大概亦是如此吧,拥有的时候,尽管挥霍,都还无穷无尽。

  春天里的那片麦田,是记忆中再好不过的奔跑玩耍场地了吧,泛着希望的新绿,于春风荡漾之时,牵着费了几经周折自己制作的纸风筝,奔跑在那片麦田中,肆无忌惮的笑着,把那些希望,全系在自己手中的线上,任它随着春风飘向高空,最后松开手,任它随风飘去,然后拔腿去追,追过一个个山头,追到自己跑不动,却最终没再没抓住那根线,眼睁睁的看着它在自己的视野中飘向天际,最后到不见,然后满脸沮丧的回来,看着他们的风筝在风中飞舞,而那时候,殊不知,自己放飞的,是一个梦......

  伴着春天的步伐,和着希望的气息,我和他们,并肩跑过一个个的山头,以为山的那边,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可我们看见的,还是一座座山,接连不断,没有尽头,就天真的以为这个世界全是大山,谁也跑不出去。那时候,是受我们视野的限制,还是我们那时候的世界,本来就是如此?

  当那些年的春天,已成为记忆......

  今天,我沿着屋外的那条路,走了出来,却发现,山后的世界,是另一番景象。屋外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出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埋头于繁杂的事物中,忽略了四季的更迭,以及青草和花朵暗自枯萎时隐忍的苦涩。青草的气息在山里酝酿,一些细小的素白色小花在枝叶间晃动、颤抖,春风微拂,一闪一闪的,如同树上抖落的点点星尘。突然想起那些年的春天,我们沿着野花盛开的山道,鞋面上满是青草的气息,沿途,我们谈起那些幼稚的事情。而如今,这些记忆早已长成我们各自内心的风景,并且日显繁茂。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短暂而美丽,在时光的濡染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我怀念那些年春天的影像,如同一个梦境。在那个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春天,那种在心底溢满的无可名状的幸福感觉瞬,于此时的我,猛然顿悟。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

  怀念,故乡的春!

  我所能记得的是,一个人沿着小道慢慢地走,两旁是齐人高的野草,或者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而我最乐意的也恰恰是攀登这样的峭壁,对于我来说,这便是一种征服……如今,关于孩提时的故乡,早已忘得差不多了,但隐隐中我仍然感觉到一种来自生命最本真的召唤在提醒我,仿佛是在告诫我,故乡的一草一木永远是最真实的生命。

  我之所以说是孩提时的故乡,乃是因为我并不曾离开过故乡,只是故乡在慢慢地远离我,这种远离来自于物质社会的不断丰富,抑或是精神的日益贫乏。在我看来,故乡其实应该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精神寄托,但如今,它正在慢慢地远离我,尽管我内心一直不愿承认,但事实上,我已经被故乡抛弃了。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悲剧。我曾经日夜守候的村庄,包括炊烟、小桥、风、庄稼以及那些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事物,如今慢慢地变得遥远了,变得那么无可企及。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追着风到处跑,风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感觉自己就是一阵风,那么自由,那么逍遥,还有那些庄稼,绿的让人不忍心采摘,只看上一眼也觉得饱饱的,当然,更令人兴奋的就是爬在小桥上,数着在小河里游来游去的鱼儿,偶尔发出一声咳嗽也会惊的这些鱼儿到处乱窜,如果是跺上一脚,那些鱼儿准是一溜烟地躲进了石缝里……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慢慢喜欢上了炊烟,那么飘渺,只轻轻地一吹,便散了,很短暂,但就是这短暂成就了一种永恒的美,不是吗?我多希望自己就是那一缕炊烟,绕着村庄飘来荡去,那种感觉一定是不可言喻的。

  想到这些,我就不禁对自己充满了怀疑,也不知道是为何,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一个生下来就在漂泊的人。这样说未免严重了一点,但又奈何,关于故乡,我所能描述的太少,又太浅薄。

  我甚至很害怕写到故乡,因为我怕激动的心触到故乡这个词便再也无法*静。我曾多次在梦中见到自己的故乡,这种故乡充满了安全感,那些属于我的事物一个一个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连绵的群山、弯弯的小河、独木桥、淡淡的月光、袅袅炊烟随着风而飘散、油菜地、啃草的牛羊、农夫……这才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在慢慢地离我远去。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4)

——描写父爱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着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住店钱。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地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骑在大马上的童男童女*,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在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楝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10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要上高小,就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就在镇头,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设备齐全,教师阵容强,方圆30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小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和母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60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10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火广北?父亲的名?,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庆贺我考进了颇有名声的无锡师范,父亲在临离无锡回家时,给我买了瓶汽水喝,我以为汽水必定是甜甜的凉水,但喝到口,麻辣麻辣的,太难喝了。店伙计笑了:“以后变了城里人,便爱喝了?”然而我至今不爱喝汽水。

  师范毕业生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转入了杭州艺专。从此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醒来,枕边一片湿。

  从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的题目“父爱如禅”是啊!有时候我也会这样认为,理解父爱,不便问,不便说,只有悟。

  我也爱我的父亲,但不是从小开始。因为那时候我不懂父亲。小时候我的主观依赖是母亲,甚至到有时候,父亲和母亲吵架,我都视父亲是敌人。母亲告诉我不能这样但是固执的我心里一直都不认同父亲。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因为小事我就会和父亲吵嘴,经常不认同父亲的想法,父亲也经常拿我没办法,时常被气的高血压上来,那时候的我可以说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父亲和母亲常常讨论说这个药吃的时间长了不管用了。而那个药又太贵,呆木的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父亲时常饭后都会吃上大把的药呢!

  “父爱如禅”再一次勾起了我对父爱的重新审视。而此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么的无知。从我刚纪事开始就目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做的第一件事是手搓草绳,从地里拔些毛草回家没日没夜的搓,终于一捆一捆的草绳被父母亲的两双大手搓了出来,然后搭在院子里晒,一根又一根、一日又一日,草绳由绿色慢慢地变干变黄,然后50根一捆扎好。院子里满满的扎了几十捆。这实实的几十捆我都记不清是父母多少个日日夜夜不停的用手搓出来的看到那几十捆的草绳他们忘记了搓时的劳累,忘记了那满手的大茧。脸上露出了似丰收时的喜悦。父亲只是淡淡地说“这些要是全卖出去,今年冬天我们全家就过的舒服喽”其实父亲口中的舒服仅是吃饭不愁了。一捆草绳两元钱。每天父亲起早贪黑,骑着一辆破旧的飞鸽自行车到很远的集市上去卖。车子还是父母亲结婚时买的,都几十年了,蹬起来很是费劲,那自行车已经到了该响的不响不该响的乱响的程度,但只要父亲骑上它都会跑的飞快。有时要骑上上百地到市里卖。车子上带着两三捆草绳,草绳上还经常坐着哥哥。每天天还没亮父亲都已将草绳捆好绑在车子上,我们一家五口都出来把父亲送到街门口,然后哥哥爬上去紧紧的搂着父亲的腰“出发啦”哥哥高喊着,母亲叮嘱了几句父亲就上了车子车子像箭一样快,直到看不到父亲的身影还可听到车子因破旧而发出的响声。也不知那时的父亲哪来那么多的劲,直到我们听不到车子的响声母亲和姐姐还有我才很不情愿的回到家中。那毕竟是我们一家的希望,只要父亲每天卖完三捆我们家几天的吃饭就不成问题了。

  那时候已经是秋末,每天早晨霜下的很厚就像小雪一样,父亲依旧早知起晚归,有时候收获是丰盛的三捆全卖光有时候一捆也没卖出去原捆没动的回来身上还披了一层很厚的霜冻的直打哆嗦但父亲只说“没事,明天我再去”。终于在大雪下来的时候家中只剩下了三捆,但父亲依旧骑上了自行车,母亲劝父亲不要去了父亲说;“没事的下雪了可能要的人会多,我不能错过了呀!”父亲骑车的背影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车子“吱呀”的声响又一次回荡在我的耳中。但那最后一次一根也没有卖出父亲说“雪下的大买的人都没有出来”母亲安慰的说“没卖出去也好我们留着自己用”。那样每年搓草绳的生活我们过了几年,但终究满足不了我们全家的基本生活。后来父亲又做起了卖自行车的生意

  只因最后一辆没有卖出去微薄的利润导致亏了本钱。当时的我只知道只要父亲赚了钱我们全家的生活就会好起来,冬天就不会饿肚子有厚衣服穿但我从来不了解父亲的苦、父亲的累。

  再后来父亲做起了卖煤炭的生意,说是生意实际上只是一个为他人做事的小跑。我不知道那时候父亲是怎么赚到的钱,只知道每次父亲和哥哥都会坐在大卡车的后车箱里到很远的山西去拉煤,无遮无拦的风雨无阻,但当时父亲已经很高兴了,因为毕竟又有了事做有了钱赚,全家又不会挨饿了。只是好景不长。煤不让拉了,父亲又失业了。父亲的脸上又失去了往日的甜美笑容。

  十几年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做别的也不去做别的,那时候谁要是做些新鲜的事村里人都会传好几遍。当时只要肯干不怕赔本一般都会做的不错小有一笔收入。父亲当时看好行情起先在村子里种起了辣椒一下种了六亩地。终于第一年小赚一笔,村里人也纷纷种起了辣椒,两年后种辣椒已赚不了多少钱。父亲立时转入了其它行业。第一次,也是方圆几十里第一家做起了出租模板〔也就是如今盖楼不可缺的铁板〕。从二百元起家买了十几块慢慢的将赚的钱再投入进去。生意做大了父亲在十几个村出了名。谁家盖房都会租我家的模板,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往日的笑容,生意做大了村里也传着说父亲发了,其实当时的收入也确实不少,在村子里都可以数的上名次。慢慢的我家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家里盖起了五间大瓦房,是当时村里仅有几座中一座,家里的房子也逐渐地翻新了一遍,早早的住上了新房。别人家还是旧房时我家房子都刮上了白膏,白白的也亮亮的看起来都很舒服。

  日子过得好了父亲也把头发染的更黑了,穿起了西服,笑容比以前更灿烂了,但好景不长听说父亲小发一笔,邻村的自己村的都干起了这一行业,短时间出租模板的家数如雨后春笋般的多了起来。就光我们村和邻村就有五六家,再远点方园几十个村就有八九家之多。出租模板也赚不了多少钱,但父亲看着自己一手干起来的一番事业,几十年的时光和心血,父亲也不肯轻易的撒手,毕竟我们家干的时间长老顾客也多生意一会半会还差不多。

  但老天像是有意捉弄人天灾降临到了我家。父亲高血压引发了脑出血。从此,父亲一躺而下,生意无人照料,也是该撒手的时候了,父亲狠心点了头家里的模板全卖了,价值四万多,这就是父亲一生的心血啊!

  父亲躺下了,一生没有穿过多好,没有吃过多好,但父亲付出的全被我看在眼中。如今父亲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拐一拐勉强走。路神智也没有以前清晰了,腰弯了、背也佗了。父亲的身躯一下子矮了我很多,搀扶着父亲,看着父亲已*全白的头发和那呆滞的眼光,咳嗽时口水都会流出很多。我的心在发酸,背过脸去滚烫的泪水不停的流下来,努力眨下眼转过脸来用微笑的脸对着父亲鼓励父亲坚强起来。

  现在我在百里外的天津打工挣钱,每次跟家打电话都能听到父亲的那一句“我能走了”陡然眼中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一句“我能走了”说的多费劲啊!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唯一可以说给儿子让儿子在外安心打工的话语。我没有多大的希望,只希望每年春节回家可以看到父亲仍然有活力的劲头我就满足了

  只希望父亲*安,把我的祝福通过我的心声传给父亲。

  现在我坐在宿舍的床上,想着父亲的一生写着父亲的一生不知觉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从模糊的双眼中我似乎看到了父亲搓草绳时的情形、骑车时的背影和佝偻着的身躯。

  是啊!每个人的父亲都是伟大的不管他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伟大的父亲,伟大的父爱“父爱如禅”让我们什么也不要问什么也不要说努力去悟吧!

  爸爸这个词,从牙牙学语就叫到现在,但关于父亲的印象既清析,又是模糊。说起来我有时候还感到有点恨他!因为父亲在我面前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从不会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想法,而我也从不敢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因为,他摆在我而前的就是高傲和满不在乎筑起的高墙足以令我望而却步。随着自己的长大,每一次见面的问候,都是空洞洞的,没有一丝生气。

  父亲是一位质朴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祖辈留下的土地重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父亲又是一个憨直忠厚的人,虽不曾受过教育,但在他的眼中是容不下半粒沙子,在他眼里,对错是非,就好像黑与白,根本不能存在黑与白之间的灰!男孩子嘛!总是淘气一点,每次闯出祸,不管是我与否,总会受到父亲狠狠的责罚。父亲从来不关心我的学*,虽然我的成绩不差,但是我还是想得到父亲的关注,但却从来没有。从初中到毕业每次回家,爸爸都是十几块,几十块往我手里塞,末了还加上一句“不够,就问家里要,出门不要为难自己”。那时候家里穷,我也曾直接把钱塞回父亲手里,硬硬抛出一句:“不要!”父亲直愣愣地看着我,许久,默默地说:“拿着吧,家里不缺这一点子钱!”钱塞回我手里,也不问我怎么用?我真的好想对他说你就问我一句,这钱怎么用!其实我并不缺钱花,我缺的是父亲的关心,他恳切的目光盯着我收下生活费就什么表情都没有了。转过身,坐在院子的龙眼树下默默地吸着烟。“爸,我去上学了!”父亲也不答话,只是举起那只布满老茧的大手摆了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父亲这时候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在思索什么?父亲的爱是冷漠的想这一想法在我心里占据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而令我改变这种看法的是三年前那个秋天,星期五,学校照例要放周末假,本该秋高气爽的季节,却下起了一整天的雨,蒙蒙的秋雨,到傍晚居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一整天同学都被困在教室,吵吵闹闹的,好不热闹,到最后只剩我一人蹲在阳台上,望着雨帘,想像自己的爸爸会不会来?也许他真的忘记了这个在外的孩子了吧?偏偏冷雨又引起我的腿疾,一阵阵的隐隐作痛,父亲不会来接我了,就算雨停,我又怎能回去呢?天慢慢黑下来,我忍着痛,拖着腿走*室,望着窗外的雨帘发呆,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是父亲,穿着那件军大衣,大踏步地向我走来,腋下夹着一把黑色的大雨伞,那一脸焦急的神情,令我至今都不能忘记。父亲一手拎起书包紧藏入怀内,“走吧!弟,夜了!”望着父亲满身的泥水,知道他足足赶了三里的山路,崎岖的山路父亲不知摔了多次才赶到学校?就为了这一把伞,我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我拖着腿默默跟在父亲背后,父亲发觉我不对劲“腿发恶了?”我麻木地点了点头“上来,我背你,趴稳了。”趴在父亲厚的背上,父亲的爱终于触动了心底深处的那根弦,深深震憾了我淡然的记忆——父亲的爱,竟不是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而这一幕却是镌刻在我记忆深处!

  后来,每次远行,望着父亲渐入晚景的背影,眼圈不知不觉地湿了,母亲的叮嘱,重重复复,父亲总是默默地吸着烟,一次一次的分别中,在父亲的眼神里,读出了父亲的深沉,父亲的爱是无言的。

  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没有多余的叮咛,父爱如山,深沉的眼神里中露出对儿女的期望,充满鼓励的目光,有如高山的青松,不论寒暑都锲而不舍;就如黑夜的一盏明灯,照亮儿女们的人生道路。父亲,我不凡的父亲,他的爱就跟他的名字一样*凡。如今,年过半百的父亲,鬓以斑斑,曾经清秀的脸庞,已经被岁月的车轮辗过,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混浊的眼神,永远掩饰不了岁月的沧桑。父亲的爱依然是那么*凡,波澜不惊!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至今仍有些东西不能释怀。其一是父亲生前留下的病中日记我每次拿起来都不能卒读;其二是父亲生前的几个愿望没能实现,含恨而终,让我终生有愧;其三是父亲的临终嘱托我有些不能遵守或实现。

  六年来,我数次打开父亲弥留之际的绝笔,看上三两行已是满眼泪,心绞痛。看不下去,只好放下。一本薄薄的日记六年仍未卒读。估计今生都不一定能看完。只好随它去吧,实在不行哪天上坟带过去烧掉也罢。

  每每梦中,父亲鲜活如初,只是总与病有关,很少有他健康的时候。的确,在我的记事儿的年岁里,父亲从来不曾健健康康。他年轻时从一个小学校长的任上下来,进入中学教书。他钻研业务,外出学*,极少顾家。记忆中的他,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似乎都有一个通病: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为了所谓的荣誉,把命都拼了。在同时代的教师中,鲜有长寿的人,大都在五十多岁就辞世了。而且大多是积劳成疾,沉疴难起。除了父亲,还有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段高升、语文老师王福明。记得父亲临终前对我说,孩子你这么年幼就没有爸爸了,真是太可怜了。我当时心想,自己这样了还为孩子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亲生前有好几个愿望,终未实现。他喜欢新事物,说自己不老,想学学电脑。但是当时,治病花了不少钱。买个电脑要三千多,根本就买不起。碰巧妻弟有一台台式电脑不用了,我跑去拿回来。可是没几天,就因为电路电压过高烧坏了。不然,这台电脑怎么也可以让父亲用上几天。父亲喜欢吃大米饭,我想为他买个电饭锅,还是因为经济拮据而未能买。他喜欢吃鱼,也未能吃到一条大鱼,只是吃了些池塘水沟里的小鲦鱼。那年暑假回家,有人到家门口卖鱼,是水库里的大鲤鱼。一条要二十多块钱,我买了,又叫父亲逼着退掉了,为这事我俩还闹了别扭。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怕花钱。我起先是不理解,后来又瞧不起,最后又可怜他。父亲一生就这样畏畏缩缩,蜷着尾巴做人。从来不敢有什么大手笔的置办家具和家用电器。总是糊弄着过日子,很多东西是修修补补好多年,到最后实在不能用了才恋恋不舍地卖破烂。再就是捡破烂,拾人家扔弃的旧东西。有一年,我还未成家的时候,回家过年。年前二十八的中午,人家学校领导喝酒吃饭剩下了一些残羹冷炙,后勤的老孟和父亲同村又是发小,来叫父亲去收拾回来吃。我不同意父亲去,母亲却去拿了回来。上锅热了那些菜,父亲先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汤,砸吧砸吧嘴说咸了。我又气又难过,眼泪都淌出来了,这个年没法过了,就提前离开了家。父亲一瘸一拐地出来送我。我坐上汽车后,蒙上大衣哭了半路。我成家后,本想为父亲和岳父各买一台洗衣机,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实现。到现在,我也没有买上洗衣机。唉!还有太多的事情无法释怀,都让它们随风而逝吧!

  当弥留之际,父亲嘱托我几件事情要我一定要答应他。第一要把他的骨灰拿出一部分埋到泰山上的古松下。这件事我办成了。在父亲去世火化后我留出一包骨灰,办完丧事后我和弟弟一起到泰山找了一个地方,就是在植树造林纪念碑后,名木古树编号C0826几百年树龄的古松下挖坑埋好。第二就是要我答应他今生不买摩托车。这件事我点头答应了。因为自己骑车好逞能,出过事,摔得很厉害。父亲害怕我骑飞车。第三要为他生个孙子,等孙子大了为他在坟前立一块绿豆色的石碑。这个也实现了。还有要和弟弟和睦相处,善待母亲,这个我没有做到,或是根本就做不到。弟弟与我天各一方,母亲已经跟随弟弟在外地,想要相处也无条件;母亲偏爱弟弟,他们能相处就好了。我舍不得离开老家,也就不外出了。

  父亲节虽为洋节,但父亲是个外语教师。写下这些文字,聊作纪念。但愿他在天堂过得好!等我百年之后,一定叫儿子把我的骨灰也埋在泰山上C0826古松树下。到那时,就能和父亲相见言欢,做天堂的父子。

  常常独伫窗前,细细品味那至深至切的父爱。

  父亲是个不善言语的农民,生活的重负使他过早衰老,他对我真挚无私的爱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尤其我进入初中以后,每次去上学,父亲总是亲自送我到学校,无论阴晴雨雪,从不例外。

  那一日,天降暴雨。从来没有缺过课的我,望着如瀑布的雨水,急得差点哭出了声。父亲挽好裤腿,和往常一样,扛着收拾好的行李,毫不迟疑地走出了家门,我紧随着父亲也跨入了雨幕中。

  外面,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雨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风裹着豆大的雨点,不分个的直砸着我的头和背,横扫着我的脸,使我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身上的雨衣失去了作用,我的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我低着头,弯着腰,顶着风雨一步一步往前挪。我不能想象父亲此时的感受,只能听到前面那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声。

  风停雨稀的时候,我终于看清了父亲那羸弱而吃力的背影,雨衣已卷在了肩头的行李上,嶙峋的瘦骨的轮廓透过湿衣凸露出来;消瘦的双肩不时地耸动着,像要卸掉什么重负似的;青筋暴露的双腿蹒跚地向前抬着、抬着……

  望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混着雨水流满了我的双颊。

  父亲没上过几年学,也没见过大世面,讲不来高深的道理,他只是把自己对子女的爱表现在行动上,充盈在自己的双眸中。在我该入小学的时候,他顶着我爷爷对他的压力,倔强地把我送进了学校;小学毕业了,他又贷款给我缴了学费,自信地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初中的大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苍老了,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我,注视着我的每一点进步。说实在的,我的点滴进步就是他最大的喜悦。

  每次从学校回家,一看到神色疲惫的父亲,我就有一种愧疚之情:“父亲啊!你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而父亲一看到我回来了,什么也不说,就亲自下厨,为他心爱的女儿改善生活。这时的我多想替替父亲啊,可每次看到父亲那责备似的目光,我就很快地退出厨房,拿出课本翻看起来——我惟有不断进取,才能对得起父亲那如甘露滋润幼苗般的真挚无私的爱……

  雨住的时候,我们走到了学校。父亲帮我打好铺盖,一句话也没说就要回去了。望着父亲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不禁想起了“诗圣”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无声的父爱啊,就如同那细无声息的春雨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奋发向前……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5)

——经典散文我的母亲通用5篇

  说起母亲,大多是很慈爱的。我的母亲在我眼里却非常的严厉,严厉得*乎苛刻和不*人情。

  记忆中我是十分畏惧母亲的,一旦我做的事稍有不如她意,便会立即招致一阵强烈的暴风骤雨。在我内心里,渴求着尽量的远离她。所以从上初中开始,我便努力争取并且如愿以偿地开始了我自由自在的住校生涯。大学毕业后,尽管她给我安排了回到她身边的稳定的工作,却被我毫不留情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成了如今她看到我生活不如意时心里最遗憾的事)。

  对母亲的敬重是在离开她二十年后对她这一生整体回望与归纳并从别人敬畏和敬佩的描述中开始的。

  母亲做事作风泼辣,雷厉风行。但母亲又是一个爽直的人,爽直得至今还为别人背负债务;母亲是一个刚强的人,任何困难都不会让她屈服,任何悲痛都难以令她掉一滴眼泪;母亲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她常对周围的有困难的人或是弱者施以援手;母亲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别人对她的伤害再大,只要需要,她都会不计前嫌,给予应有的帮助。只是她不是那种把好写在脸上的人。母亲还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她始终坚信并维护着她这一生跟随的党,不容许有任何人玷污和亵渎。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我对爱情的执拗和执着,并破天荒为我对她无情的伤害流过两次眼泪。

  到我开始理解她时,我已经成了别人母亲的儿媳。为了和她保持距离,我把自己嫁得远远的,她要见我不容易,我想见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就这样通过无数的山和水相隔着,即便偶尔我因故回去长住一阵子,我也会不喜欢她过于强势的性格,她也会因我对于她性格的反感而产生的对抗不喜欢我。我们就这样互相排斥着、又尽力的容忍着相处,我知道只要我们离开,她就会时常想念我,我也会时时牵挂着她,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女儿,她是我心中无比敬仰的母亲!

  从来没有仔细端详过的你的容颜,从来不记得你眼角有多少皱纹,从来不知道你的眼神也会有无助和害怕。直到你的容颜渐老,直到你的眼角皱成一堆,直到看见你对我的依赖。我有些恨自己,到了现在,才知晓岁月的无情。

  四年前,我们一起去旅行,您是我所有景点的标志,我紧跟着你,有点胆怯的心里因你而踏实。四年后,我们一起去旅行,我开始更关注别的风景,您在哪,我的却没有那么在意。您说我长大了,可以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可以一个人承担任何责任,可以一个人做任何决定,其实,我走得再远,我依然会回头看看您,您若在,我便安心向前走。我知道,岁月再怎么流失,我也不会打败心里那份小胆怯,而您的存在,却能。

  四年前,我踏入大学的殿堂,您目送着我,嘱咐着我。没有要求我认真学*,努力奋斗,只是说照顾好自己。四年后,我毕业了,您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您没有目送我进入社会,但您的心,一直紧张的关注着我。我工作了,不用您再为我打生活费,您却还是会在电话里说,"还有钱花吗,没有我给你打过去"。您从不说自己过得孤单,因为你害怕我担心,是吗?

  我开始交男朋友了,但距离家乡很远。您说"喜欢就好,他对你好就好"。后来,偶然间,我通过邻居亲戚得知,您会感叹说,"人老了,走不远,儿女大了,留不住"。我听出了您的无奈,听出了您的不舍,听出了您的疼爱。您害怕我在爱情里受伤,我害怕你在风烛残年形单影只。

  小时候,你的臂湾是最坚强的地方,那里可以击碎一切恐惧,可以带来心里最暖的踏实;小时候,你的背脊是最宽广的地方,可以任由我游骋,可以任由我依靠。而今,你的臂湾失去了坚强,无力的双手只能驻着拐杖,我想用我的双手作为你的拐杖,陪您到人生的尽头;而今,你的背脊失去了宽广,弯曲的脊背似与大地相贴,我想我瘦小的肩膀为您撑起一片天空,让您舒适度过最安稳的一段。

  于心里,我对您依恋万千;于现实,我对您牵挂万千;于梦中,您对我是小时候的港湾。我不愿自己长大,我不愿自己嫁人,我不愿自己老去,只因我不舍,不舍您脊背弯曲、拄着拐杖,不舍您发丝渐白、牙齿渐掉,不舍您离开,母亲!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回到了我的故乡,给家乡的亲人们带去了我深深的祝福。拜完年,回到过去自己常住的房舍,打算写点什么。自己便伏案隔窗远望。突然间,看到一大堆粪便。我便感到好奇。家人为什么把粪堆设在庭院里而别人的却恰恰设在院外。一问便知,这是母亲整个冬天的劳动成果。种庄稼得需要买肥料。母亲为了给家里省钱还账,便早期围绕着整个村庄使人畜的粪便。挺说母亲早晨5点起床,溜一圈便能使到满满的一粪箕粪便。

  严冬早起拾粪,已成了母亲多年的*惯。母亲为供我上学,节衣缩食,任劳任怨,在风风雨雨中过着艰难的日子。正由于母亲的勤劳,我才顺利地完成了我的大学生活。毕业后,已顺利地参加了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矜矜业业,不辞劳苦,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通过自己这几年的辛勤劳动,自己也积蓄了一点钱。

  母亲为让我离开黄土地,走向城市,决定让我在城里买房,拥有自己的一*之地。听说要我在城里买房,心里感到震惊。在城里买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少说也得十万元钱。我胆怯地说;‘我宁愿在家生活一辈子,也不愿过城市人的生活。;可母亲执着的说;‘在城里一定的买一处宽敞明亮的楼房’。我深深地记得当时我家花了16万元钱,为我在县城买了一处宽敞明亮的楼房。那是在2002年。当时对我一个农家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我拿出了全部积蓄,还差四五万元钱。在买房期间,‘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的脚因开三轮车卖自己地里所种的蔬菜而被砸成粉碎性骨折有的急用钱,买房也得急用钱。

  在这危难之中,母亲就四处向亲戚邻居借钱,才使我家度过了难关,才使我在城里拥有一处别具一格而又宽敞明亮的楼房。每当我下班走进自家的新居,首先就想到我那年过半百的母亲。为了偿还债务,母亲还经常外出打工挣钱,去砀山为人家里花授粉,听说一天十元钱,早起晚归 ;去金乡为别人剜蒜,一天30元钱,母亲一连几天都不回来。几天后,母亲打工回来,只见两手血迹斑斑,本有点佝偻的身躯,可这时往前倾得更厉害。为了我,母亲节衣缩食,忘我的劳作,帮我圆了一个个梦幻,实现了自己心中多年的夙愿,走向了城市。可她老人家仍然在家沿着圆的轨道在前进,在奋斗。

  天天坐在电脑前,身边就是德律风机,却终日不知道拿起德律风给父母道声安然,问声好。然而一天上班时光给客户打德律风时,本身拿起德律风就拨,拨通后听到德律风那边父亲的声音,才蓦然创造本身错把德律风打到了家里,听着里面父亲那熟悉而又嘶哑的声音和那些不止的吩咐,我才创造我真得想家了,母亲也抢着和我措辞,问这问那,让我多留心身材,我才创造本来他们照样像我小时刻一样的挂念我,一样的爱我,我才创造我的心依然与他们系在一路,固然我已为人母已经有家,可我依然是他们最疼爱的小女儿。

  母亲节,这个节日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据说的节日,也是我做了母亲后第一次收到一个同伙的祝福,祝我节日快活,我当时挺不明白,后来一查才创造是“母亲节”。是呀,固然年青,可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

  而此时的我也想起了我年迈的母亲,想起她那苍老的容颜和满头的白发,常年在外流浪,有时二年才回家一次,*惯了在外的生活,却也将母亲和家的挂念给淡化了。再次回想第一次去青岛打工时,那也是我卒业后第一次出远门,那是我第一次给家打德律风,那时家里还没有德律风,打到邻居家的,是父亲去接的,我问:“妈呢,她怎么没有来?”父亲说“你妈她不想和你措辞”我不明白,我问为什么,他说:“你妈怕一和你措辞,她就会哭,所以不敢和你措辞”那时照样孩子的我,固然心中有些辛酸,却也没有能深刻领会到母亲那时的心境,昔时底回家,当我一敲响家门,我就听到母亲焦急的脚步声和一贯的应答声,打开家门,她竟然哭了,说我瘦了。它成了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回想。

  而等我慢慢长大,有了本身的家,也身为人母,却也将对父母对家的那份挂念逐渐地淡化了,也很少打德律风了,有时一次德律风也是一些日常的问候和寒喧,慢慢地*惯了很少打德律风了,有时一二两月也不给家打,那些“妈妈,我爱你,我想你……”等话语只有在城市人们或是电视剧才能看到,而对我们这种*常的人们来说,对于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这些话我说不出口,可能她们听着也别扭,总认为只要心里有他们就行了。

  在网上看一篇《不要让母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篇文章,我才深刻地领会到,其实是本身在不经意间把母亲和家,把本身曾经对家那份怀念和爱给淡忘了。而看到那么多人都在母亲节对母亲表达心中的爱时,我才创造本身是那么的愚蠢,爱在心底又谁知道?

  母亲节,我异常感激能有这么一个节日,让世界所有做儿女的给母亲一个表达爱的机会,同时也欲望人世间有更多的表达爱的节日,更欲望我们做儿女的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你是否已经有了本身的家,你也必定不要忘了赐与我们生命的父母,不要忘了感恩,不要忘了给他们一个小小的祝福,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我想他们也会特别高兴的。

  同时祝世界所有做过母亲,做过父亲的人,能永远健康快活!

  夜晚,窗外的灯光散发着柔柔的'光,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早晨一直下到现在,似乎没有停的意思,不知那家晚归的人忘了关窗户,窗外飘来饭菜的香味。今夜,我想念家的味道,想起了我的母亲,尤其是母亲炒的麻婆豆腐,铁锅溜的红薯、山药。小时候,我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缺衣少吃,到深秋,村里发给少的可怜、别人领的剩下的茄子、白菜、胡萝卜等,一冬的食物就这样领回家,那时父亲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地窖,把暂时不吃的食物放进地窖,一来是储藏、减少空间,二来保持新鲜,哥哥姐姐们听从母亲的安排:分门别类的把蔬菜归类,这儿码的一堆山药,那儿码的一堆白菜,但红薯是不会放到地窖里,怕冻着,只能码在家里的顶柜上,垒成一个造型,不论走到谁家红薯不是放在箱子、柜子顶上,就是放在炕上。放在地窖里的白菜等吃时再把冻的有冰粒茬的拿出来,解冻了以后再扒着吃。记得小时候肚子时常饿,哥哥把红薯担回家,母亲为了给我们解馋,早早的把红薯勤洗干净,焐一锅红薯,红薯挨着锅边在煤火的作用下,不一会,香香的味道传过几条巷子,飘进我的鼻子里,勾起了我的馋虫,急急忙忙的往家跑,一进家门,迫不及待的掀开锅盖,火急火燎的拿出红薯,也不管熟了没,也不管母亲的吆喝,就往嘴里送,一截红薯下到肚子里,也没吃出啥滋味,妈妈着急的说:小心烫,但为时已晚。

  我上小学、初中都是在本村,冬天穿着宽大的棉袄,肥肥的棉裤,面包式的鞋子,下雪时鞋子里外都是湿得,走在路上,咯吱咯吱的响,手脚冻的红彤彤的,一回到家爬到炕头就跺着脚在哪哭,妈妈放下手中加工的活计,离开缝纫机,捧着我的脚,慢慢的脱掉湿袜子,轻轻的呵着气吹在脚上,脚受热后,又涨又痒,等到晚上母亲就会用土办法:收秋时村里不要的茄子、辣椒的秧苗放在大铁锅里,加入水,煮沸,待温度凉到四五十度时,把脚放进去慢慢洗,一个冬天,母亲不厌其烦的煮着,我认真的洗着,可我的脚却依旧还是冻着。

  慢慢长大,离开村子,离开母亲,不再穿着肥大的衣服,不再穿着面包式的棉鞋,母亲的两鬓也泛出斑白,我也不用听母亲的唠叨,上了高中,直至参加工作。

  随着我们长大,生活也渐渐的好转,待我回家时,母亲已包好饺子,炸下只有过年才吃的糕,母亲看着我们饿狼似的吃相,她只是看着,并不吃,从小到大,母亲从来不和我们一起吃,实在拗不过去时,也吃的很少,直到今天才明白了:父母在,我们永远是个孩子,父母不在了,我们就成了一个孤独的人。时常想起坐在炕上的八十六岁的母亲,耳聋眼花,两眼从早上一直看到太阳落山,唯一的事情就是盯着大门,看那个孩子回来了,有时会自言自语:我孩快回来了,再等等吧!

  母亲在父亲离开我们17年后,随父亲撒手人寰,从此再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我的热了。父母离世时,老天都下了四五天的雨,安葬时,我们泥一身,水一身,心身疲惫,亲情阴阳相隔。

  现在的我,就像无根的浮萍,飘落无去处,父母和我们生活过的老屋还在,偶尔回去,重温一下父母在时感觉,仿佛回到了从前,院子里的石榴接的那么多,红红的,压的枝头也低低的,母亲还是坐在炕沿边,依旧是高声说着话,一切未变。但我明白,这一切都像过电影一样留在了记忆里。再过两天就是母亲的忌日了,我准备了父母生前爱吃的东西、香蜡,回家看看他们,说说话,让风捎去我的思念。


描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菁华5篇)(扩展6)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汇总5篇

  月光柔柔地洒在屋后那一片草地上,初夏地风轻轻的吹拂着湖畔的杨柳。我和父亲**在窗前,cd里传来熟悉的旋律,是父亲最喜欢听的一首音乐,父亲常会在这样的夜晚,在流淌着这首歌的小屋里给我讲母亲的故事。

  母亲是在我十岁那年离开大陆的。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女,每年的暑假我会在乡下渡过。那年开学的时候,父亲来接我,我说妈妈怎么没有来,父亲说她去了美国,会很久才回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母亲。

  母亲住在芝加哥美丽的密执安湖畔,她经常给我写信。天凉天热的时候会嘱咐我多穿衣服,我讲每一个成长阶段应注意的生活琐事,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那时候,给母亲写信,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是我最快乐的事。

  母亲是云南人,家乡有傣家的竹楼,有凤尾竹。经常父亲会在夜里,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手捧着一杯茶水,微迷着眼睛,静静地听那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我知道,这时候一定是父亲思念母亲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悄悄地走开。有时候看见父亲孤独的样子,我会乖乖的坐在他身边,他便会给我讲母亲的故乡,讲美丽的傣家小楼,讲他当兵时和母亲相识的情景,讲月光下象绿雾般迷人的凤尾竹。

  一轮火团似的落日,渐渐隐入苍茫的天际,天地之间瞬间由空阔明澄演变为肃然与庄重。走在故乡田野被积雪湮没的垄顶上,我被殷红的落日余晖沐浴着,内心深处却流淌着一种无以言状的伤感与悲凉。

  屯北那座高高的、寂寥的坟茔,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呈现在我的视野里。坟茔上的萋萋衰草被积雪掩埋一截,剩余部分坚强地在冷风中摇曳,有如我冰冷、颤抖的心。

  母亲就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守护着她一生也没离开过的这片广袤的黑土地。我一步步走*我的母亲,心中的感伤犹如落日后铺天盖地的黑暗,包围了我的整个微小的灵魂,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静穆中不覆存在,唯有我这颗在冷风中的心瑟瑟地抖着。

  我伫立在母亲坟前,静静地、静静地如同一棵母亲生前悉心栽培如今逐渐长大的小树。许久、许久,头脑中一片空白,已没有了时间的印记。

  远处,一个人的轮廓从屯北渐渐向这里走来,从越来越*的步姿和体态中,我一下猜出这是我年过七旬的老爸。爸爸走到我身边,用冰凉的大手攥住我的手,说:“海波,在屯子里找了好几家人家也没找到你,我一猜,你肯定是自己来看你母亲来了,因为你昨晚半夜说梦话,喊你妈来着。”此刻,泪水再也无法宁静在眼中,顺流直下,澎湃有声。爸爸也呜咽着劝我,“走,回吧。天这么冷,别冻感冒喽!”尽管爸爸用力地拉着我的手,我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走吧,太阳都落山儿了。”爸爸停止呜咽,又用力向回拉我,我仍一动未动。这时,爸爸无限伤感地说:“唉,太阳落下去还能重新升起,人却不能了。”刹那间,爸爸极富有哲理的话又触痛我那颗流泪的.心。(妻说过,自己的亲人去世,儿女们意识里都以为是去串门还会回来。)爸爸的这句话,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一个农民的父亲,对人生的感悟,永远是他那个作家、记者儿子的老师。

  爸爸松开我的手,僵直地站立在我的身边,也一动不动。爸爸好像又禅悟到一代代人都无法抵抗我们脚下埋葬生命的尘土,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谁都无法超脱这种从历史到未来始终如一的宿命。

  我跟在爸爸的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垄台上薄薄的积雪,向屯里走去。爸爸瘦削、羸弱的身影,深深地嵌入我的目光里。父前子后,一路行走,儿时的许多场景,浮现眼前。两节地、一华里的路程,尽管天气异常寒冷,我却希望和爸爸就这样在故乡的田野里多走一会儿。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释放母亲走后四年里郁积在我心头的许多苦闷与伤痛,也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去感受我那位农民爸爸辛苦勤劳的一生。

  母亲的离去,爸爸身上的担子卸了一头,失去了*衡,于是,不得不付出不止双倍的努力去扛剩余的那点儿可怜的人生。

  回到爸爸家,坐在母亲生前总手拿尺长烟袋盘腿大坐的炕头上,心早已飞到从前,脑海里又浮现出*年时常浮现的母亲的音容笑貌……

  母亲,儿想您!

  母爱的伟大,是不能磨灭的记忆,留在心里铭记一生。留在脑海里怀念时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温暖,充盈在心里,陪伴着流浪的脚步走着路途的每一天。

  ———写在母亲节里的文字

  总是想写些纪念母亲的文字,一直也不能下笔,因为,那些时光里记忆盈满脑海里满满的,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够写出心里真切的心情。

  生命的世界,母亲的角色是很伟大的,它十月怀胎,孕育了一个生命的诞生。那种舔犊之情,那种为儿女献身精神是最伟大的贡献。

  母亲怀抱里的温暖是每一个儿女记忆犹新的怀念,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母爱的温馨。我的母亲是新中国第一批林业学校的中专生,从母亲的照片里看到她上学的时候那种青春靓丽,自信的样子,还记得曾经问起母亲,为什么年轻时候那样时尚,而后来怎么变得懒于打扮自己呢?

  记得母亲曾经眼睛里泪光闪闪的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吗?”四岁前我的家在海拉尔,那时,苏联还在和中国建交,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的物质贫乏,苏联有物质会运到边境的海拉尔,把技术人员派到海拉尔来帮助新兴的国家建设,对于那时的条件来说就是很得天独厚的。

  那时,母亲在海拉尔的机械厂工作,有苏联的专家指导,那时母亲就是一个小领导,在那个年代,领导没有什么特权的,反而要付出很多的辛苦。

  在我还没有到百天生日的时候,母亲就因为工作去北京学*,让我的一个表姥爷来照顾我的生活,我的表姥爷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生活里的事情都不是熟练。

  我的食品改成了喝牛奶,鲜牛奶每天会有人给送到家里,姥爷会在炉灶上熬开,再倒到奶瓶里喂我喝。他不会掌握牛奶和水的配比,有时,牛奶熬的很干,喝了就会干燥,上火。有时熬的很稀,就会不到时间就会饿。有时老姥爷也不注意卫生,经常拉肚子,所以,很多时间晚上我都是哭闹的`。

  医院是我常去的地方,母亲三个月的北京学*回来,我不认识了妈妈,妈妈看到我瘦弱的样子,整天如同一只病猫一样,就心痛的直掉眼泪。

  母亲发誓再也不离开我的身边,即使不要了工作也不会离开我,母亲回来以后日子里我的身体有了很大的恢复,不再夜晚哭闹了。去医院的次数渐渐的少了。我的心里也有了安全感。

  四岁那一年,爸爸为了支援八大关铜矿建设,离开了海拉尔林业局。离开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母亲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要到那样的环境去,她担心孩子在那样的穷山僻壤里会得不到发展,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可是,爸爸的执意,不能改变什么的,所以,母亲为了这个家,牺牲了自己的前途。

  母亲说;“到了新开发的铜矿的第一眼心里就凉了半载,没有什么房舍,医疗条件很差,生活用品匮乏,一切都是那样的落后。”加上几天的路途颠簸,母亲病倒了,加上后悔来到这样的地方,一病就是两年没有怎么起床。

  开始我怎么也不能适应新环境里的生活,身体变得瘦弱,母亲就去到附*的屯子里给我买牛奶。不知道听谁说的,说喝生的鸡蛋可以补养身体,家里养的几只母鸡下蛋时就给我留着,听到鸡窝的母鸡嘎达,嘎达叫起来的时候,我就可以去鸡窝取鸡蛋,趁着鸡蛋的热乎喝到嘴里。

  这个特权一直延续了好几年,后来,母亲硬是撑着起来,逐渐的变得刚强起来,那是因为儿女的缘故,现在想起来很是感慨。为了孩子们,从开始的不能面对,到后来适应环境,真是一个坚强的母亲。

  现在做了母亲以后,才知道母亲当时付出该有多么的伟大。还记得那一年姥爷去家里和我说:“要好好的照顾妈妈,她为你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虽然,那时我懵懵懂懂,但是,我知道没有母亲的日子在我幼小的心里是恐惧的。

  我依赖母亲的温暖,看到母亲多病的身体,那时,很害怕她死去,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担心着。尽可能的去多做事情帮助母亲,减轻她的负担和压力,看到她高兴的笑我也心情非常快乐。

  生活把母亲磨练得坚强豁达起来,对于儿女的教育一直是关注的,一直希望我们能够走出去,得到更好的环境,有更好的发展。

  幸福的是,母亲一直陪伴着我走到社会上,在我离开家乡很多年以后她得了尿毒症,在病床上和疾病搏斗了七年,她一直是那样坚强,一直那样的乐观。

  时光仿佛眨眼间过去,母亲去了天堂,她心里的不甘是我清楚记得的,她为儿女无私的奉献让我铭记一生。她的母爱让我心里感到温暖,如果有来生,还要做母亲的女儿,好好报答她给予的养育之恩。

  在母亲节的日子里写下我对母亲的思念,感谢母亲的付出和培育,铭记母亲的教诲,母爱永恒。想念你,母亲!

  我的母亲于2010年腊月初七这天因突发疾病不幸撒手人寰,享年50岁。就生命的历程而言,母亲还是正午的太阳,可正是这样如日中天的年纪,竟然就突然不辞而别。这对于我和家人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在母亲离开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她的舐犊之情,她的一颦一笑,无不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多少次,我都想将内心里对母亲的怀念用自己稚嫩的文字记录下来,但总不知从何写起;对于母亲的怀念,也总是无以言表。有的只是内心深处默默的留恋。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常常吃不饱饭,大冬天里,又没有多余的口粮来填饱肚子,每顿饭不是搅团(玉米面糊糊)便是糊汤(玉米糁稀饭),根本没有馍馍来充填肠胃。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每次刚放下饭碗,出去转一圈回来就又缠着问母亲要吃食,无奈的母亲时常就说:“你们肚子里是有绦虫?刚放下碗就又喊叫饿了?”但说归说,母亲还是生怕我们饿着,实在没什么给我们吃,就只好扛着根竹竿,毫不畏惧地爬到门前柿子树上给我们敲打树顶上根本够不着而留给鸟雀的柿子,这些柿子高挂在枝头,看似完好无损,但被母亲用竹竿敲下地来,就早已经遍地开花,可母亲却还是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将地上稀烂的柿子用粗糙的手指捏起来喂给我们充饥……

  我走入社会后,外出打工,那年回家时,初出茅庐的我将一年来挣下的`工资花了个精光,连根丝线都没给家里买,原本想着会令母亲不高兴,谁知母亲不但不埋怨我,反而还安慰我:“你才刚步入社会,能*安回来我和你爸就已经很高兴了,看你长得还白白胖胖的,穿的还比在家时好,我这就满足了,这挣钱不挣钱,落个肚儿圆嘛。钱是慢慢挣的,身体才是挣钱的本钱……”那年临出门打工返程时,连车费还都是母亲给我凑够的。

  每次出门前,母亲总是大半夜就起来为我拾掇行李,将一件件的里外衣服都整齐的给我装好,并一再嘱咐我:“出门可不比在家里,你自己要照顾好自己……”除了给足我盘缠外,总要多给我钱,我知道父母务农家里经济紧张,就推托不要,但每次出门的前一个晚上,母亲还会很细心地将钱装在我的裤兜暗处,用针线仔细地缝缀起来。并一再叮咛我:“在家啥都好,没钱好凑合,你出了门,由事不由人,多带点钱,花不完了还在身上嘛,宁叫钱吃亏都别叫人受罪……”每次临出门时,母亲都是边给我讲解边泪眼婆娑。我只有安慰母亲:“妈,我知道了,想您了我就回来看您。”但一次次的话语都成了安慰双方的借口,我每次都是年关才有时间回家……我和母亲都压根没有想到,她就这么样和她挚爱的孩子们永别了!唯一留给我的最后印象便是电话中那一句句牵挂的嘱咐和爽朗的笑声。

  但,无论世事变迁,岁月轮回,都无法阻止我对母亲的留恋,也许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唯有母亲对我的关爱将永远长青,成为永恒!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品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学完课文,我感悟良多。

  我也有一个深爱着我的母亲,生活中,我总是觉得妈妈对我要求过于严格,什么都要管,管我写作业、管我吃饭、管我看电视、管我穿什么衣服、管我几点睡觉……我也不知道妈妈哪来的旺盛精力,每天不但要忙工作上的事情,还要时刻关心我的学*生活,妈妈的管束常常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总想着有一天能摆脱妈妈的束缚,那就太好了,终于,一个周末,妈妈告诉我,单位派她出差,她要离开家几天,一听这消息,我乐得差点蹦了起来,终于盼来了我渴望已久的自由!妈妈刚走,我就打开了电脑疯狂地玩了一个上午,吃过午饭我又跑出去跟朋友玩了一个下午,等到傍晚才回家,可一回到家,我才感觉到少了妈妈的家,有些冷冰冰的,安静得让人有些烦燥,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少了妈妈的`监督,做什么事,都提不劲来,脑子里总是不断地回忆妈妈出差前对我说的话:“别忘了写作业,不要总玩游戏对眼睛不好,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一定要按时吃饭……”一想到妈妈的叮嘱,我的眼泪开始不听话地往下掉,妈妈不在身边,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直到妈妈回来,我的心情才开始好起来。妈妈出差的这段日子,让我体会到了没有母亲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受。

  课文主要讲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季爷爷六岁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跟母亲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他原本想着大学毕业后,就奉养母亲,弥补多年来对母亲的亏欠,可母亲却去世了,这让他很懊悔。后来,他又到国外留学,异国他乡,他不仅怀念母亲,更思念着自己深爱的祖**亲。文章中,季爷爷对自己母亲的思念,让我感同身受。

  我懂季爷爷怀念母亲的心情,是季爷爷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母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