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

首页 / 散文 / |

  我的故乡的散文 1

  夜姑娘总喜欢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悄悄降临。

  我从书堆中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闭了一会儿,再睁开,才发现天空已如泼墨般的黑。

  哦。深沉的夜。

  推开玻璃窗,任微风拂起我俏皮的短发,我忽然起了个小念头:去闻风的味道!

  我将头探出窗外,闭上眼睛,感受着风给我带来的惬意。恍悟中,我闻到了青草味儿——淡淡的像松焦油般的气息。

  “嘀嘀嘀——”

  有人吹起了竹笛,给静谧的夜更添一丝神秘的气息。这笛声悠扬凄婉,更添愁人思绪。我不经想起了故乡那“纯天然的”笛子。

  叶笛——是青草的味道

  叶笛也就是用树叶做的。

  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洋槐树,每到洋槐飘香的日子,也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那原本高高的枝桠竟被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压歪了“腰”。甚至连我只要踮一踮脚,伸直胳膊就能够到一串香喷喷的槐花串。

  没有槐花的日子,我们当然也有的玩的。吹叶笛就是其中一种好玩的游戏。

  我们可以从槐树上摘下一两片嫩嫩的叶子,把它放在嘴唇上,“嘀嘀嘀——”的吹出一首好听的却不成调的曲子

  正如郭风写的《叶笛》中说道:“……故乡的叶笛,吹出了对于乡土的深沉的眷恋,吹出了对于故乡景色的激越的赞美。吹出了对于生活的爱,吹出自由的歌,劳动的歌,火焰是的燃烧着的青春之歌……”

  现在想想以前童年时候那单纯快乐的日子,竟觉的“恍然如梦”。

  童年时候的那一曲曲歌谣,用叶笛吹出的哪一首首不成调的曲子,就像“民歌那么朴素,像抒情诗那么单纯。比那珍藏了几十年的女儿红还要甘醇。”

  那是郭风心底的叶笛,同样也是我儿时的叶笛。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原上的青草的,隐隐还参杂着水果的香味,有四月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香味,还有我那时快乐单纯生活的回忆所发出的历史气息……

  听着窗外那嘤嘤的笛声,我看见郊外的田野犹如海洋,四月的麦浪在午后慵懒疏散的阳光下有如海浪在荡漾。我看见家中院子里那被砍倒的槐树又捎来四月的信息。我看见果园里又多出来一个蜂房,花在结果,蜂在酿蜜。我看见傍晚时分烟囱的手臂伸到明彻的晚霞中。我还看见那时的我们那么天真,笑着钻入自家的院中……

  我的故乡的散文 2

  记得在几年前曾经读过谁的文章,说中国人已没有故乡,当时心里为之一震,我很能理解,没有故乡的滋味,因为当时母亲家一直有要动迁的消息,我很不愿意我的故乡也没了。

  妈妈家真的动迁了,妈妈以及一些生活了许久的村里的人哭了,动不动就哭一会,我看得心酸,还得怀着同样难舍的心情用些苍白的理由安慰着母亲,可是,连我自己都不敢多说话,多说话的话,就会情不自禁地哭出来,我深深感到——我没有故乡了,好似没有了根一样。

  今晨和妈妈不谋而合的一起回到了村里,我要看看还留在村里的年迈的奶奶,也要看看听说马上就要扒掉的妈家的老房子。奶奶正在路边孤独地走着,听到我汽车的笛声缓缓的靠到了路边,我的笛声不断希望能引起奶奶的注意,待奶奶回过头来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以往奶奶看到久去归来的孙女的高兴,而更多的是落寞与忧伤。老人呐,离开自己的老家更难。

  母亲家的窗户都砸坏了,所有的窗户,包括几个装煤和稻草以及各种工具的小房子。后屋的墙上醒目的留着长发飘飘一袭红衣的林青霞,不禁让我想起16岁那年的春夏秋冬。玻璃坏了一地,红灯记的镜子不见了,炕上的地板革散乱的丢在地上,连屋里的水缸都不见了。哎!我的家没有了,就这样真的没有了,永远都没有了!我和哥哥姐姐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姐姐丢在这里。我们一家生活在这间房子里几十年了。为了盖这所房子哥哥早早就不读书了,我的脚也在盖房子那年受了重伤,母亲和父亲最受不得我受伤害,为此还大吵了一架,尽管不怨他们任何一个,他们只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我受伤害的不能承受。盖房子那年,我们全家就住在西侧的小房子里,那里的玻璃也已散乱一地。

  可能在这个时间,母亲家老房子已不复存在了,或许明天、后天。今天妈妈没和我一起回家,而是留在一个路遇的亲戚家,她家还未搬走,还舍不得离开故土,两人见面说着说着就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我面带微笑的听着,心中确充满酸涩与苦楚。

  四叔家的草莓红了,邻家的芍药开的正好,母亲家前面的地里,不知何时开了一片不知名的野花儿,金黄金黄的,妖艳又袅娜,好多年不见这样成片的野花了,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可我一直在寻找,却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小时候我躺在金黄色的成片的野花里,幸福地看着天上的雲的情景。今天,我就要失去故土,竟然看到了几十年梦寐难求的景致。这好似让我看到了童年,看到了几十年生活的过往。也更让我难以割舍这一方土地。

  我曾经指给他看我小时候上学的地方,每天上学路上我采野花的地方,和小伙伴牵着手下河里找鸭蛋的地方,更小的时候藏猫猫的地方,以及院里的苹果梨树下雨后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

  母亲的房子不见了,我们生活的村落将夷为*地,亲属将悉数搬走,再起来的将是林立的高楼,宽敞的车道。淳朴的家乡没有了,我深深的感受到我没有故乡了,我有了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我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想起年少往事勾起无限回忆的地方,我再也找不到一个,能在我累了倦了可以风尘仆仆地赶回去,心立刻就能安定下来的地方。再也没有,再也找不到了。

  我的根不见了,我真不知道,我的故乡,将在哪里?

  我的故乡的散文 3

  《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唐僧受观音点化,去西天取经,唐太宗送他到关外,执壶酌酒,敬唐僧一杯酒,唐僧说酒是僧家头一戒,称自己不会喝酒。太宗说这是素酒,只饮一杯,唐僧不敢不接,正要饮,太宗却弯腰低下头,从地上拾起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唐僧不解,太宗解释说:“御弟,你这一去,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唐僧明白,一饮而尽。很显然,这杯家乡的泥土酒,太宗希望唐僧把它带在心中,取经路上永不忘故乡的土,故乡的情。

  看到这,我总是激动万分,一种莫名的冲动把我引到田间小道上,我记不清我在这小道上来去过多少回,是因为想闻这熟悉的泥土芳香的气息,还是我对这有种特殊感情。

  都是吧,我追逐着我的记忆,来到这片土地上,拾起一块泥土,细细的端详,我犹如拾起了我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段欢快的回忆。这片土地是我父亲留下来的,父亲在世时总是在这块土地上翻了又翻,种了又种,想在这片土地上种出希望和奇迹。我那年幼的儿子最喜欢跟我父亲在这泥里玩,这里也成了他儿时的乐园。他光着脚丫,两只小手在泥土挖呀挖,好像有挖不完的洞和神奇,如果有蛐蛐被挖到,他会向我父亲报喜,受到表扬的他更加得意,又蹦又跳的。

  那年春天父亲突然决定在这土地上栽桃树,并且高兴地对我们说来年春天这里桃花会盛开,那是多美啊,我等。可我父亲等不到那年春天就去逝了,父亲始终没能看到桃花的盛开,而我,那年春天,带着我儿子来看桃花,好一片美丽的桃花,我和儿子都看呆了。然而,每年春天我和儿子都会来这里看桃花,睹物思人,父亲走了,他不带走一点点东西,留给我们的也只有这块土地,这片桃花,就如这片桃花在微风中的笑,父亲是笑着走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了。父亲唯一留给我们的这块土地,这片桃花,我每年都会在这追逐它,看土地,看桃花,只可惜桃树开花却不结桃子,母亲说没人管理,结不出果子。后来,桃树也开始枯萎,母亲不得不叫人把它拔了。卖了吧。从此,这片土地也荒芜了好久。叔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活了大半辈子,都是和庄稼打交道,父亲的这片土地在叔的劳作下,又出现生机,填补了父亲留下的空白。

  泥土,故乡的土,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们*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一撮泥土,珍重的包在身边,每看到它,就仿佛看到自己的祖国,以此来对祖国深深的爱。这一撮看似*凡的泥土,寄托着人们多少丰富的感情。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之路充满坎坷。美国**扣押留美学者,经过种种困难,钱学森那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在他登上回国的轮船的那段路程是他人生中一段最美丽的风景吧。多少游子踏上自己的这片神圣的领土时,都激动的泪流满面。

  多少人写过土地,多少诗人写诗赞美过土地,又有多少画家挥笔画过土地。我也曾读过《土地》一文,一个历史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二千六百年前北方*原上的一幕情景。晋国公子重耳亡命途中,一路上无依无靠,没有干粮,只好沿路乞讨,在一片田野上,重耳向一个衣不蔽体的农民请求弄点吃的,农民给他一块泥土,重耳发怒,拿马鞭想打农民,一个大臣劝阻,说:“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土地,是好征兆。”重耳连忙下跪,扣头谢苍天,收下这块泥土。他们知道,自己如果拥有土地,就会拥有国家,自己也不正是失去土地而无法立脚吗?

  古代多少劳动人民为了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流汗,流血,你争我夺。又有多少外国侵略者,企图想霸占我们中国的每一块土地,为了扞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多少英雄儿女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代传了又一代。

  这一片片,一排排的土地,有着*凡而又不*凡的经历。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留到今天,历尽沧桑,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它呢?

  土,故乡的土,生我养我的土。

  我的故乡的散文 4

  漂泊在外常年不能回家的游子,将心底的那个地方称为故乡,而我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我不羡慕他们对故乡的那份赤诚,故乡的我一定会被他们思念。可是,我对他们,对他们心底的那个地方,无法在心里掀起任何波澜,*静到快要“忘记”你的模样。

  我并不怀恋山中的那个故乡,那里因为你的离开变得冰冷,我的故乡没有你,剩下的那些记忆,沉重到我无法将它们拾起,很少回去的我没有了理由,害怕无法远远看见扶手旁你激动的挥手,听不到你对我宠爱的责备,那份失落,那份*惯,我一时无法将它们适应。

  我的故乡没有了熟悉的人,熟悉的景。没有了可以让我心心念念的你,那便不再心心念念地想着归去的日期。害怕那时的我没有了资格成为你心心念念的那个孩子,害怕我们连吵架的机会都不再有。我的故乡没有了你。

  我害怕回去那个你心心念念的地方,我还没有成功,还没有能够让你可以向人夸耀的资本。一直努力生活的我,现如今迷茫着停滞不前,我在梦境与现实中徘徊。我的故乡没有你,没有理由迫切归去,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你的孩子一直思念着你。

  我的故乡的散文 5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_________艾青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有巍峨山,那儿有清澈的水,那儿还有一望无垠田野。故土不但是我出生的地方,而且那儿还充满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不高,也不陡,但也不矮,很常见,很普通。故乡的山犹如一位少女,正在精心的打扮着自己,花木,鸟兽就是它的装饰;它犹如一个健壮的青年,向着天空,向着大地怒吼,那一片绿,不就是它正向着朝阳奋进的标准吗?故乡的山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见证着故乡春夏秋冬的交替,也见证着我一年一年的长大。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水。

  在我的故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很清,远远望去好似一幅画卷映衬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青青的山。走*一看仿佛一片玻璃透过它可以清晰的看见水底的卵石、细沙和鱼儿。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小河就像我的好朋友倾听我的心声,我拾起一粒石子,扔向河中,就好像把我的烦恼告诉她,*静的河面顿时激起层层水花,好像在回应我的心声。小河不仅是故乡的河,更是我孤单烦恼时心灵的栖身之所。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田野。

  每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都会被家乡这片绿色的田野陶醉着。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翻滚着绿色的波涛。那被小路划成棋格般的田地更是被绿色覆盖着。满山遍野的绿,把我的心也染绿了。故乡的田野不仅绿的让人陶醉,而且更是一个让我自由飞翔的地方,赤脚在田里追逐蜻蜓,发现田埂中的小蝌蚪,在田野间嬉戏。故乡的田野是我童年自由的天地。

  我爱我的故乡, 我爱那一片故土,我对故土流露出的是我的那一抹难忘的思乡之情。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阅读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1)

——故乡的回忆优美散文实用5篇

  故乡的回忆优美散文 1

  我每次躺在床上,都会赶着回忆,跳到我美丽的故乡;或者想起故乡的倒影,我想起那我曾种过的小树,现在早已参天碧流;想起在坡头跌倒、在草丛里划破手指、在世墙边撞破了头。

  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我走过,回想起故乡,那美丽,而又令人去深沉回忆的故乡,印在我记忆的剪影上;对于故乡深刻而又热烈的思念,每次都曾搏击过我的胸膛,有时每次闭目休息,我都曾猛地睁开双眼,因为我记得,那印在我心灵上的记忆……

  我每次躺在床上,都会赶着回忆,跳到我美丽的故乡;或者想起故乡的倒影,我想起那我曾种过的小树,现在早已参天碧流;想起在坡头跌倒、在草丛里划破手指、在世墙边撞破了头;我看见农田里狂奔的野狗;我听见村头喇叭的回声;深夜里,爷爷吹着笛子给我讲他儿时的乐趣,望着天上繁星闪烁,似乎吹来狼的嗥鸣,我想起清澈的水渠,潺潺的清流,金黄的麦田,硕高的高粱,追赶的野兔,耳熟的卖豆腐声又在村口大叫;我想起那骗人的鬼话,夜空中有人在呼唤我的名字,你追我赶的燕群……这时,我已无心思再想下去,因为越是这样,越是压抑不住我心头的思念,仿佛他在牵引我、召唤我。

  故乡是我的乐园,我的快乐、哈哈大笑。在故乡里,我曾留下很多我走过的身影;路边零落的麦秆,墙边碾碎的泥土,在那麦田里曾掉落过我的激动,在那种树的铁楸上留下过我的气味。当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埋藏着我的身影。

  深夜故乡的卫士在天边呼呼唤我。这时我起来,搜索天空中曾被我标记过的金星,在金星的照耀下的地方,我的家乡,注视金星的移动,直到他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掀开斑驳的记忆,一桩桩,一件件,那丝丝缕缕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的时候,你会由衷觉得故乡真好!

  故乡的回忆优美散文 2

  月华如水,亘古如一,每年在临*中秋佳节之际,我们小区总会请个戏班子来演上个几天。

  儿时,我特别爱热闹,喜新鲜,所以从未接触过的戏曲便吸引着我驻足台前。彼时的我认得的字也不多,看不懂他们在唱些什么内容。台下的我,只听得台上的人儿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什么、念着什么,只看见台上的人儿时而甩袖,时而绕圈。彼时,这独特的表演方式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现在,我又一次的被这夸张、生动、形象、强烈的演绎风格所吸引。此时的我基本可以看完、理解整出戏的内容。看着一个个戏曲艺人粉墨登场,我不禁被他们那精致的妆容、柔美的水袖、复古的发型所惊艳,为那时而悠长,时而铿锵的唱腔,时而大笑,时而悲恸的演绎所动容。此时,这奇特的表演方式就在我的心中刻下了重重的一道。

  将来,我或许会远离故乡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时的我或许会对“每逢佳节倍思亲”多一层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皎洁的明月下,心底的惆怅必然有那么几分是那婺剧的丰富唱腔,婺剧的传统保留,婺剧的演出形式,婺剧那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风格给予我的。那时,家乡的`明月装饰了婺剧,而婺剧装饰了我的梦。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我认为乡愁应是故乡几千年风俗文化浓缩而成的那惟妙惟肖的一台戏。

  中国戏曲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婺剧不似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但是婺剧承载着我许多的回忆,承载着我多年的深情。

  故乡的回忆优美散文 3

  乡村的夜晚静谧得出奇,只听得雨儿轻柔地拍打在窗户上,潇潇洒洒地飘落在错落有致的石厝上, 一砖一瓦,一丝一念,都带着最质朴的印记,勾起儿时最淳朴的回忆!

  记忆里的美好不可能永远定格在曾经的时光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记忆变得模糊了,有些记忆淡去了,但有些记忆却挥之不去,深刻而有力地烙在我的心头上,甚至让我魂牵梦绕!记忆里的古朴石厝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情感。记得读幼儿园时,吴老师一节关于*潭石厝的沙画课,激起了我对古老石厝的兴趣。或许那只是对石厝的一种浅浅的喜欢,喜欢用自己的画笔来铺就记忆里那一抹浅浅的回忆!

  记忆就这样延续到了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那年暑假妈妈依旧带我回故乡小住一阵,或许是妈妈知晓了我藏掖了许久的对石厝的那份喜爱,带着我不知道用了多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故乡―美丽的白青乡。那鳞次节比,依山而建的石厝,令我瞬间油然而生一种别样的情感。于是我独自一人踏上故乡的阡陌小路,恰巧遇到与我年纪相仿的孩童正在边唱童谣边跳房子,在一股莫名的冲动之后,我加入了“跳房子的队伍”。至今,我还依稀地记得格子样的房子仿佛就是古朴石厝的身姿,对于我们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她是我们快乐的彩色城堡,然而在这色彩斑斓的石厝印记里,更增添了一段我对石厝难以抹去的回忆!

  今年我上了四年级,时间会搁浅一些模糊的记忆,于是寒假我再次来到故乡回忆石厝的各种美好。因为时间的短暂只停留了几日,我来不及用密不透风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情感,就冒着零零落落的雨点来到铺满礁石的海边,趁着绘画灵感驻留的瞬间,把石厝古朴亘古的身姿淋漓尽致地刻印在那一片画海中,也把我对石厝亘古不变的热爱留在了记忆的长河里!

  键盘上敲打文字的声音,窗外淅淅沥沥的雨点……当我凝视着眼前最质朴的石厝景致,我读懂了“石厝无言却能歌”!在我难以抹去的故乡的回忆里,她吟诵的是一首记忆里的歌……

  故乡的回忆优美散文 4

  桑园就在村庄的东边,面积大约有七、八十亩,四四方方,非常整齐。桑园四周长满了茂盛的木槿和一些藤类植物,就象围了一圈的篱笆。桑树不知栽于何时,主干有小碗口那么粗,长得枝繁叶茂,一片青翠。听人说过,这片桑园以前是用来养蚕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停止了养蚕,一棵棵桑树就在哪儿静静地伫立、静静地生长。

  桑园的地面非常*整,长满了青草,走在上面,好象走在地毯上一样,感觉十分柔软舒适。一行行桑树,宛似一排排列队的武士。在灿烂阳光下,柔软的树枝随风摇曳,宽阔的叶片泛着光泽,看去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小鸟爱躲在浓密的树叶里做窝;小鸡喜欢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觅食;小孩经常在这里追逐打闹、游戏玩耍。这一片桑园,既是不少生灵的福地,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夏天,桑树绿荫如盖,微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小伙伴成群结队来到这里玩耍。玩得最多的游戏是捉迷藏,一拨人藏,一拨人捉。藏的人分散开来,爬到树上,躲在浓密的树叶里;捉的人四处寻找,东张西望,努力发现目标。躲得好没被发现的暗自高兴,捉到人的则好不开心。有时,伙伴们也会几个人一群,坐在地上玩石子棋、打扑克的游戏。有些胆大的伙伴,还从家里偷出菜刀,砍下桑树枝杈,做成**,进行射击比赛,看谁射得远射得准。若是兴趣来了,力大好斗的伙伴,还会玩玩摔跤,观战者围成一圈,为圈内角力的双方高声大叫,鼓劲加油,场面好不热闹!......

  最难忘的是每年的四至六月,正是桑树结果的时侯,树上挂满了紫红的嫩绿的青白的桑椹,煞是好看。由于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结出的果实具有自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民间又把桑椹称为“圣果”。桑椹熟了的时候,小孩们几乎天天泡在桑园内,爬在树上,选取紫红色的果实,先管自已吃个饱,然后再摘一些带回家,讨取大家的欢心。成熟的桑椹汁多肉厚,酸甜适口,据说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桑树为落叶乔木,到了晚秋季节,天气转凉,树叶变成黄色,在萧瑟的秋风中,一片一片掉落地上,化为腐殖质,成为自已的有机肥料,所以桑园的土地十分肥沃。有两、三年时间,桑园内还套种过蚕豆、花生、西瓜,这些东西,自然也为小孩们解了馋。

  桑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柔软的枝条,斜斜地伸向空中;浓郁的绿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诱人的桑椹,依然是那样酸酸甜甜。在岁月的荏苒中,这不大不小的桑园,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多快乐,消磨了我不少的时光,当然,它也寄存了我绵绵的情感。

  故乡的回忆优美散文 5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现在我最怀念的就是我的故乡。

  故乡的那座老屋已经在几年前因开发商看中而被拆掉了,现在留给我的,只是那些美好的回忆。故乡,是别在我心中的一朵鲜花,它总是给我一抹清香和欢乐,同时也有着淡淡的思念。

  我和姐姐都是在那里出生的,在我们家照片墙上,留下了刚满月的我乖乖的被妈妈抱着,在妈妈怀里傻乎乎笑的回忆。

  小时候的记忆有些模糊,但依稀还记得邻居们天天来串门,奶奶每天提着篮子去买菜,而我经常会和妈妈在赌气,总会因为有一些小的不愉快而生气,只要我一生气,我就会跑到对面的山坡上,也不敢跑的很远。在小山坡上,刚好可以看到我们家院子里的全景,我看到妈妈坐在院子的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磕着瓜子,还在东张西望,我不禁笑了,把生气的事丢到九霄云外了。

  我喜欢听洒水车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我就会不由自主的蹦跳起来,朝声音跑去,而现在听到洒水车的声音,我心头都会不禁一颤,因为那里面装的都是我童年满满的回忆啊!

  老家门前有一棵大樟树,听爷爷奶奶说这颗樟树已经几十年了,树枝非常粗壮,像无数只手臂,又像一条条长龙缠绕的向四周伸展。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喜欢往上面爬,有个小伙伴,他开始非常胆大地爬到树杈,然后往下一看,结果腿发软了,怎么爬都爬不上去了,只好慢慢的下降,他的衣服还被磨了一个大口子,哈哈,我们大家都在笑话他!

  到了炎热的夏天,妈妈正在晒衣服,爷爷在看报纸,气温差不多已经有40度了,姐姐突发奇想,拿了个锅子,一个鸡蛋说要在我头上煎蛋,猛烈的阳光把铁锅晒得发烫,可笑的是居然还熟了,我们就把它分着吃了,虽然带着淡淡的腥味,但还挺香。

  时光总是太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被拆了的故乡老屋,谁都会思念。回到故乡,被夷为*地的老家*在眼前,拆的虽然是房子,可渐渐消散的却是我无法割舍的童年回忆。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2)

——故乡的老屋散文实用五份

  故乡的老屋散文 1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挥手别离。

  一一*慕容

  你,故乡,曾经生我养我陪伴我度过童年时光的那一片热土,随着年轮的不断沧桑,似乎与我越来越远,在渐渐退化的影像中已愈发模糊淡然。

  阴雨绵绵的今秋十月,父亲终就抵不住病魔的長期摧残,尽管对妻儿有万种不舍, 在那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深夜,在老屋的堂前,父亲永远停止了呼吸,任凭亲人揪心地呼唤。

  按照当地风俗*惯,经过冗繁的礼仪后,父亲的遗体被安葬在村后的青山。我暗自想:父亲与奶奶或许是幸运的。父亲的新坟与奶奶旧坟前后相邻,距离不盈两米,父亲又回到了奶奶身边。奶奶是1982年病逝的,算是爸爸与奶奶32年后母子团聚了吧。我在伤痛中为爸爸奶奶祝福,心底却是永远无法抚*的伤然。

  安葬父亲不足七日,我驾车至贵州边陲购买了十余株常年绿茵的万年青植于爸爸奶奶的坟茔周围,让爸爸奶奶可以常年看到青绿的树叶,以减少故人心里的苍凉。何况,爸爸生前是最喜欢植树嫁接花木水果植物的,也希望父亲读懂儿子对他的那份牵挂和用心吧。

  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只留下老屋门窗前父亲去年除夕自作自书的春联。

  面对老屋,心里总是万头千绪,理不出个头来。一栋雄伟挺拨的木瓦旧房,后坐起伏连绵的主峰山脉,左右副山相护,房前视野千里,高大苍莽的柿子树错落有致地装点着三百余户农房,鸽子在屋檐一头低鸣,这就是我家的老屋了。

  老屋,是父亲与母亲三十四年前共同奋斗的伟大创举,在那个生活极其艰苦的岁月,我们兄妹七人,加上奶奶,父亲和母亲,一共十口人,粮食往往欠缺,青黄不接。但父亲母亲考虑到一家十口人挤在爷爷留下的那间老屋,加上父母特别相信风水,常口里唸叨着那句“有吃无吃看屋基,子孙发不发达靠坟地。“,在众多因素及力量的支撑下,虽家无任何积累,全凭爷爷留下的那一坳杉树及族人、母亲后家的劳力支持,那一栋全村最高大雄伟的木结构瓦房就这样顺利地竖起来了。一共五间,正中间为堂屋,左右各二间为厢房,在我的幼年,我都一直在猜,除了中间的堂屋,我们四兄弟究竟乍分呢?我今后的婚房会是哪一间呢?这样的念头止于自己已在县城购买了一套新房。

  刚建好新房那年,除了大哥已参加工作,我与二哥、妹妹、弟弟都在求学的道路上刻苦拼搏着,学*成绩都非常优秀。新房虽然竖起来了,但因为经济贫困,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只是山墙和后墙用当地的石头作了堆砌,前面的砖墙是多年后才补上的。后来虽然经济上有些改变,由于考虑到弟兄都在外地工作,没有必要投入很多经济作装修,乃至如今,房子都还是原来简单的装修,甚至有一间房子的楼板至今未“踩“。父亲生前曾经嘱咐过,这栋老屋无论怎样,都不能卖!多年来我工作之余也兼于商贾,想装修或是拆了重建,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但面对故乡、面对老屋、面对已*八旬的母亲、面对我渐渐淡化的乡情以及我的人生追求,我拿不出决心,也说不清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纠结来。

  记得刚刚安葬好父亲后的当夜,由大哥主持兄妹七家就如何安排孝敬母亲的家庭会,兄妹都各抒己见,都是本着自己的工作特点及自身条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总的来说,都是要求母亲离开老屋,以免母亲睹物思父,伤了本来就多病的母亲之身。听了我们的发言之后,母亲最后发言了,她说:“听了你们兄妹的孝心,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我是不会离开这间老屋的,即便离开,也必须几天就要回来“。子女都很愕然!母亲接着说:“老屋虽然很旧了,但你们兄妹七人都是从这里顺顺利利走出去的。老屋是根本,人是不能忘了根本的!何况,你们的父亲尸骨未寒,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们都远远离开这老屋,离开这片土地,你们的父亲会感到多么的伤心,多么孤单!母亲言至于此而哽咽。

  我在暗自感叹和自疚,我们似乎永远都无法体会母亲内心深处对故乡、老屋以及逝去的父亲最深沉的感情。我的内心是特别赞许母亲的决定,但又在担忧着母亲要历经多长时间的苦痛才能*静地面对父亲不在身边的失落和伤然?

  “人生如萍!“,面对这一片热土地,面对突然改变了的家庭境况,我油然冒出这样的感叹。

  父亲生前曾提出要拆了老屋重建,兄弟四人只得到大哥的赞成。我当初的意见主要是父母年迈多病,花那么大的资金和精力建房,父母能住几年?今后谁来守望?建房之事不了了之才年余,父亲就已离开了我们。年迈的母亲也不可能常守这冷清了的老屋!子女都在争着接出来住。

  中午干妈去探望母亲,见大门紧锁无法进去而致电于我问是什么原因,干妈也已年迈耳朵不好使,我费了很大劲才让干妈明白,母亲两天前已被接去了二姐家,干妈失望的声音感染了我的心情!心中甚为沮丧,徒增了老屋在我心目中苍冷的寂然。

  老屋,曾经伴我艰苦成长,曾经见证我被父母疼爱、严训,曾经陪我度过悲伤岁月时光的老屋,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雨雪风霜,已不再拥有当初崭新挺拨的模样。

  在世事无常的今天,我们内心深处虽然常涌动着对妳的热切怀想,但生活无奈,我们只能拥有偶尔探望妳的必然。

  故乡,妳是我在他乡登高时不由自主的眺望;

  老屋,妳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惆怅;

  母亲,妳是孩子永远魂牵梦绕的挂想。

  故乡,老屋,母亲,妳们让我如何置放?妳们叫我怎不牵心挂肠?

  故乡的老屋散文 2

  很多人都喜欢把老家和老屋联系在一起。在我的思想中,老家和老屋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老家即故乡,也是我们的籍贯,是我们的诞生之地。而老屋,却是祖上开基栖身之地,从而造就了一个家族在此生息繁衍。后来,家族壮大了,人丁兴旺了,族人都搬出了老屋而另辟新居。因此,老屋即成了我们奉祖祭祀、商议族事和休闲娱乐之地。

  我的老屋,典型的客家围屋,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门前小河蜿蜒、碧水潺潺;屋后青山连绵、竹苞松茂。经去年在原址按原貌重修,如今已焕然一新,青砖碧瓦,画栋雕梁,更显庄重辉煌。

  记忆中的老屋,一直是族人闲暇时聚集休闲的场所。孩童时,因为老家还未通电,到了炎热的夏天,劳作了一上午的大男人们都会趁着午间休息时间而聚集在老屋,在厅堂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衣躺下,尽情地享受着门外吹来的`**凉风,让疲惫的身躯得以放松,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老屋厅堂那用石灰黄泥再加黄糖混合成材料铺就的地板,硬生生被大男人们睡得油光可鉴,蜡黄蜡黄。也有些争强好胜的老者后生,在老屋门的大木板凳上摆上棋局,一帮好弈者你一局,我一局地杀个天昏地暗。某个棋艺差的甚至给获胜者气得暴跳如雷,恶言相向。

  冬天来了,人们吃过晚饭,也会准点涌上老屋。老屋门前是一大片用石块铺成的开阔地,族人们称“石街”。年长的老者会命令我们小孩子,去田野或后山找来一些枯死或腐朽的灌木作为柴火,然后在“石街”的某一角落燃起熊熊大火,大家围火而坐,畅谈家事国事,过去未来。最有趣的,还是听家族一老者讲一些他不知在何处“捡”来的故事,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时,一些小孩子不愿意去捡柴火,那老者就会说:“不去捡柴火,就不讲故事给你们听!”孩子们听他如此一说,都会乖乖地立马行动。

  老屋最热闹的时候当属逢年过节。每逢传统节日,移居老屋或迁居在外的族人都会带上三牲祭品到老屋奉祖祭祀。那时,老屋是一片香烟袅袅,炮仗震天!特别是元宵节,到了这天,四里八乡的族人和一些亲戚朋友都会涌上老屋,老屋此时也是张灯结彩,彩旗飘扬,群狮起舞,锣鼓喧天!到了晚上,喜庆元宵更是达到了高潮,老屋的厅堂上,今年刚结婚的,刚晋级父亲的后生,各自带上传统的“麻子花带”到老屋“添灯(添丁)”。老屋内,一片灯火辉煌,屋外更是礼花绽放,响炮连天!好一片灯与火的海洋!

  如今,破旧的老屋已经修缮,厅堂内再也没有了蜡黄蜡黄的地板,取而代之的是花岗岩地板。就连门口的“石街”,也用乌黑乌黑的大理石铺就。夏天,大男人们不会再去厅堂里抢位置乘凉,因为,家里的电扇和空调比那地板凉爽了许多;冬天,也不见了小孩子们去拾柴禾,那讲故事的老人已经去了多年。如今的冬天,孩子们都在家里烤着电暖器,聚精会神地听董浩叔叔讲故事。唯一不变的是,好弈那帮老者后生,依然还对韩信发明的32枚棋子情有独钟,经常在棋局中制造飞沙走石。每当逢年过节,还是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来奉祖祭祀的族人们,他们或驾车,或徒步。显然,如今祭祀的鞭炮声比往年多了许多!

  老屋,我的最爱!因为,我的根在那里!

  故乡的老屋散文 3

  很多人都喜欢把老家和老屋联系在一起。在我的思想中,老家和老屋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老家即故乡,也是我们的籍贯,是我们的诞生之地。而老屋,却是祖上开基栖身之地,从而造就了一个家族在此生息繁衍。后来,家族壮大了,人丁兴旺了,族人都搬出了老屋而另辟新居。因此,老屋即成了我们奉祖祭祀、商议族事和休闲娱乐之地。

  我的老屋,典型的客家围屋,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门前小河蜿蜒、碧水潺潺;屋后青山连绵、竹苞松茂。经去年在原址按原貌重修,如今已焕然一新,青砖碧瓦,画栋雕梁,更显庄重辉煌。

  记忆中的老屋,一直是族人闲暇时聚集休闲的场所。孩童时,因为老家还未通电,到了炎热的夏天,劳作了一上午的大男人们都会趁着午间休息时间而聚集在老屋,在厅堂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衣躺下,尽情地享受着门外吹来的**凉风,让疲惫的身躯得以放松,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老屋厅堂那用石灰黄泥再加黄糖混合成材料铺就的地板,硬生生被大男人们睡得油光可鉴,蜡黄蜡黄。也有些争强好胜的老者后生,在老屋门的大木板凳上摆上棋局,一帮好弈者你一局,我一局地杀个天昏地暗。某个棋艺差的甚至给获胜者气得暴跳如雷,恶言相向。

  冬天来了,人们吃过晚饭,也会准点涌上老屋。老屋门前是一大片用石块铺成的开阔地,族人们称“石街”。年长的老者会命令我们小孩子,去田野或后山找来一些枯死或腐朽的灌木作为柴火,然后在“石街”的某一角落燃起熊熊大火,大家围火而坐,畅谈家事国事,过去未来。最有趣的,还是听家族一老者讲一些他不知在何处“捡”来的故事,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时,一些小孩子不愿意去捡柴火,那老者就会说:“不去捡柴火,就不讲故事给你们听!”孩子们听他如此一说,都会乖乖地立马行动。

  老屋最热闹的时候当属逢年过节。每逢传统节日,移居老屋或迁居在外的族人都会带上三牲祭品到老屋奉祖祭祀。那时,老屋是一片香烟袅袅,炮仗震天!特别是元宵节,到了这天,四里八乡的族人和一些亲戚朋友都会涌上老屋,老屋此时也是张灯结彩,彩旗飘扬,群狮起舞,锣鼓喧天!到了晚上,喜庆元宵更是达到了高潮,老屋的厅堂上,今年刚结婚的,刚晋级父亲的后生,各自带上传统的“麻子花带”到老屋“添灯(添丁)”。老屋内,一片灯火辉煌,屋外更是礼花绽放,响炮连天!好一片灯与火的海洋!

  如今,破旧的老屋已经修缮,厅堂内再也没有了蜡黄蜡黄的`地板,取而代之的是花岗岩地板。就连门口的“石街”,也用乌黑乌黑的大理石铺就。夏天,大男人们不会再去厅堂里抢位置乘凉,因为,家里的电扇和空调比那地板凉爽了许多;冬天,也不见了小孩子们去拾柴禾,那讲故事的老人已经去了多年。如今的冬天,孩子们都在家里烤着电暖器,聚精会神地听董浩叔叔讲故事。唯一不变的是,好弈那帮老者后生,依然还对韩信发明的32枚棋子情有独钟,经常在棋局中制造飞沙走石。每当逢年过节,还是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来奉祖祭祀的族人们,他们或驾车,或徒步。显然,如今祭祀的鞭炮声比往年多了许多!

  老屋,我的最爱!因为,我的根在那里!

  故乡的老屋散文 4

  最*感觉自己越来越怀旧了,好似老古董,回忆以前发生的种种……

  在二十年前,或许我还是一个不记事儿的小娃娃。四岁,确实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生我育我的老屋,对我却有不可磨灭的记忆。时间久了,久到连老屋的轮廓几乎都忘记了。

  老屋坐北向南历经三代,也算的上是年代久远。老屋有三间土坯房和一个小院儿。中间一间儿时一直叫她堂屋,东边是东房屋,西边也就叫西房屋了,屋子里的地面当然是泥土的。小院儿里有厨房,猪房(猪住得地方),牛房(牛住的地方)。三间土坯房的墙体是泥土架构,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农村,很难想墙体的厚度,土坯房墙体厚达50厘米左右。屋顶是由棱(整棵树的躯干,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和植物秸秆等组成,所以,土坯房需要经常修屋顶,有时两三年修一次,也有可能三五年大修一次。人只要勤劳,屋子便不会漏雨水。

  当太阳升起时,整个村子到处都是公鸡的打鸣声,人们一天的劳作也开始了。当家人午饭后,在院内小憩,阳光铺在院内,感觉虽不富裕但温暖而恬静。

  在我十岁时,我家盖了新房,房子盖了,总是要搬家的,看着新房子里白白的墙体,干净的水泥地,心里想着:还是新房子美呀。但新房子脾气似乎不怎么好,以前老屋是冬暖夏凉,现在新房子是冬冷夏热,瞬间就感觉这房子不美了。

  在搬家后,由于新家没有拉起院墙,所以有些东西还是没法全部搬进新房子里的。比如:牛和牛犊。在那段时间总是和父亲睡在老屋,方便照看牛和牛犊。

  儿时总是顽皮的

  在村子里的一条三叉路口,有一座大坟,是由水泥砌制而成。爬上去然后再跳下来,要不坐着滑下来(你们懂的,屁股下的衣服,总是会破上好几个洞),有一次跳下来,不小心歪着脚了,坐地上搂着脚半天没起来。那天回到新房子里,也没敢去盛饭,因为脚歪了,不敢走路,也不敢让父亲和母亲知道,最后还是母亲盛好饭端到我面前的。匆匆吃完饭。然后就和父亲一起去老屋。走在路上父亲牵着牛问:你今儿个,咋走这么慢?以前都跑在我前边的啊?我弱弱的说:“我给你撵着牛犊类”。回到老屋在睡觉时,父亲帮我脱衣服,看见我的脚肿了。“咋搞的?”父亲脸色变的很黑。“歪着了”我小心翼翼的说道。“怎么歪的?”“爬老坟,跳下来的时候歪到的”当时我很怕父亲。“等着”说完父亲一个人走出去了,我也没敢问父亲出去做什么。父亲回来时,手里拿着半瓶白酒。看着我。“脚伸出来”父亲厉声道,我很听话的把脚伸出来。然后父亲把酒倒在我的脚踝处,轻轻的捏揉起来。父亲以前是一位技术很好的赤脚医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一直做下去。

  儿时也是胆小的

  在老屋里和我父亲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一年吧。有天夜里,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因为学*成绩不错,老师要做一次家访。父亲半天没等来老师,父亲说“你在老屋里呆着,我去看看,咋还没来”。父亲刚走,我就把我们家的一个小黑白电视机打开,然后拧台(播换频道,手拧的那种)拧到台了,再调天线。电视里播的是张铁林主演的聊斋,然后就看见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死人复活,当时都快吓尿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忽然出现了这东西。瞬间感觉老屋里也阴森森,当时啥也不管了,电视都没敢关,撒丫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新房子里。“你咋回来了?你爸哩?”母亲问道,我气喘嘘嘘的说:“我不知道,俺爸去哪了,就跑回来看看”。后来是我父亲接我回老屋,见了老师。现在已经忘记了老师曾说过的话了。

  老屋在我高中的时候,她终于支撑不起她那疲惫不堪的身躯了,她留给我的一些东西,都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品味了……

  故乡的老屋散文 5

  在我心里,故乡是遥远、模糊而亲*的。尽管单位离老家只有十里,而且每月我都会回家探望父母两三次,但这种从我12岁独自离家外出求学就萌生的感觉却始终没有改变过。而坐落在村中央的老屋就像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墨画,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在我的记忆深处踞守,挽成我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结。

  第一次意识到故乡这个字眼,是在我背起行囊走进宿舍的一刹那,初次见面的同学打的第一声招呼就是:你哪里人?离学校有多远?随着一声声南腔北调的回答和一个个熟悉或者不熟悉地名的报出,故乡就作为一个亲情符号,一种温暖记忆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时间越久,这种温暖的情愫越浓。

  故乡釜山与黄帝“合符釜山”的地名一模一样,是个不足300户的偏僻村庄。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釜山”是黄帝与各部族代表统一符契、共同结盟的地点。釜山合符,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华民族的雏形初现。2007年,一个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考察组浩浩荡荡开进故乡,寻找华夏始祖黄帝的足迹,得出的结论是此釜山非彼釜山也。因此釜山,只是我的故乡——一个位于高*和沁水搭界处的小山村,不是那个被冠之于中华大一统的开端之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奠基之地,中华民族的发祥之源的釜山。

  对于故乡的记忆,最深刻的是位于村中央的老屋——棋盘六院。据老辈人讲老屋是明朝一大户人家(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衣锦还乡的官员)的居所,兄弟六人各居一院。老屋北高南低,左右两边的格局是二进院。四个院子的正中间形成一条宽约三米、长约几十米的南北甬道,即棋盘上的楚河汉界。长廊的尽头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路,横贯两个独立的四合院。路的西端是院墙,北端是高耸的大门。据说四合院的楼上彼此贯通,可以像逛迷宫一样来回走动。南北甬道和东西路将六个院子切割开来,又将其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棋盘状,棋盘六院由此得名。

  珍就住在东西方向的第二个院子。珍长我三岁,和我同班,因为年龄大一些,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把我这个拖着鼻涕,裤子都提不正的小不点儿发展成她铁定的“跟屁虫”。每天的每天,除了上学、吃饭、睡觉,我都和她形影不离。所以关于儿时的很多记忆都发生在这座古老的院落中。

  每次我走进甬道,聆听自己的足音拾阶而上,脑子里就蹦进去很多人,有留着长髯的老爷、挽着发髻的夫人,有拖着长袖的小姐、摇着扇子的公子,还有伺候他们的仆人,我不知道这里曾住过多少人,但笃定认为其中一定有被主人责罚冤死的丫鬟,她们或许就藏在六院中的某个角落披头散发、吐着长长地舌头看着我,内心就开始恐慌,脚步不由得加快,生怕女鬼无声无息地跟上我一把卡住我的脖子。我往往是走上甬道最后一个台阶就开始大叫珍的名字,直到珍大声答应着喜笑盈盈地迎出院门口,我的心才落在肚里。

  跟着珍进了大门,再跨过一溜长石条的二门,往右一拐就是珍的家。二门是雕龙刻凤的木头门,和现在的博古架有些相像。走进珍的家需要越过高高的门嵌,门口蹲着两个被岁月打磨成像鹅暖石一样光滑的青石门墩。家的后墙摆着一长排枣红色的几桌,几桌左边放着一顶老柜,右边倾斜着一个楼梯,柜子和楼梯也是枣红色的。几桌上规整摆放着香炉、观音像,一个白色的花瓶靠柜立着,里头插着一个硕大的鸡毛掸子。后墙的正中央挂着一幅颜体的中堂:室雅人和美,还有一幅对联,对联的内容艰涩难懂,我已记不起来。楼梯直通楼上,大小一致的楼板和屋梁将房子分割成楼上楼下两部分,屋梁粗壮滚圆,上面没有一个疤痕。珍家的楼是不可以随便让外人上的,除非自家人,老人们说怕外人惊扰了楼上供奉的老爷。靠前墙的两个大土炕占据了家里三分之一的空间,两个副炕斜陈在山墙。炕上叠放着方方正正的被褥。珍的母亲爱干净,整日里拿着鸡毛掸子掸灰,不放过任何一个犄角旮旯,所以珍的家总是纤尘不染,规矩整齐的。

  我的家是父母积攒一些、亲戚朋友挪借一些修建的新家,虽然也是楼房,但是因为没踩楼板,一眼就能望到屋顶扭七歪八的椽子和粗糙的笆条,还有一根两头不一样粗细、有些弯曲的大梁,大梁上悬挂着一个笤帚一面镜子还有一个红布条,红布条上写着父亲的名字还有上梁的时间。对于珍家神秘的楼,我是充满无限向往的。我曾在珍及珍的家人都不在的时候,偷偷爬上几阶楼梯,又惶惶然匆忙下来。我想看看供奉在楼上的老爷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还想站在楼上的窗户前吹风向外张望。可惜上楼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珍是万万没有胆量把我领上楼去的。即便她有这个胆量,我也不敢上,我害怕那个我看不到却在我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所谓老爷,怕他老人家会责罚我的不轨行为。

  甬道的地面铺满整齐的砖头,*展展的,走在上面会听到空旷的足音。甬道因了两边房屋的庇护冬暖夏凉,加上六个院子都自成门户,大人们很少到甬道里来,这里就成为我们游戏玩耍的好场所。每天放学,我们都不立即回家,而是背着书包在珍的带领下,成群结队一溜小跑奔往甬道,在这个自由安全的王国里打闹嬉戏,尽情享受单纯的童年时光。直到在珍的母亲“吃饭了”的吆喝声中才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逢了放假,这里更是我们的天堂。农村孩子的假期多,什么春忙假、麦假、暑假、秋假、寒假,一年四季都有假期。大人忙着赶农活儿顾不上我们,吃饭也不靠时,下午三四点吃午饭是常有的事。我们大半天的时光就在这里度过。跳房子,砸沙包,跳绳,抓石子,将能玩的游戏反反复复玩儿个遍,累了就坐在台阶上歇会儿,或者趴在台阶上写作业。记得有一次玩打仗,我当***抓汉奸,一不小心从两三个台阶上摔下来,伙伴们扶我,我一动不动。我躺在地上揉着有些发懵的头,眼光顺着笔直的墙壁往上长,就看到了天空被突兀的屋檐裁剪成一条长长的蓝色围巾,我的心随着白云在围巾上飘来飘去……值得庆幸的是,我居然毫发未损。我想肯定是楼上的老爷在我落地时轻轻托了我一把。

  这些年我也曾去过一些地方,比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去的最多的是阳城的皇城相府,一共去过三次。每次游走在皇城相府的各个院落,我都会想起故乡的老屋,一样的深宅大院,一样的古朴风格。相隔百余公里的皇城相府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而故乡的老屋却“藏在深闺无人识”,一如既往沉默寡言,黯淡成我记忆中的一堵墙、一扇门。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到年*不惑,每次回家,我都行色匆匆,偶尔想起老屋,也是一闪念,最终没去看看。这个周末,我突然想起老屋里的一些人一些事,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迫不及待回到故乡,驻足在我朝思暮想的老屋前。

  如今的老屋已屋是人非。老屋里的住户几乎都搬到了村外的新农村,住在这里的只剩下几个老人,还有一部分租房户。前两年,一个大矿的副井开在了故乡,轰隆隆的机器声喧嚣了小山村的寂静,随之而来的是南来北往的外地人入住村子。朴实的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将住不着的房子租出去,房租低得惊人。经过上百年风雨侵蚀的老屋,被不知住了几辈的人以一年三五百元不等的价格租了出去。老屋沉默着挺直苍老的脊梁,敞开包容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我站在甬道前凝神屏气,踟蹰不行,不忍推开那扇门。

  良久良久……我用力推开大门,仿佛推开了一扇重温历史的大门。庄重大气的老屋默立着,布满青苔的台阶静穆着,我的脚步不由凝重起来。甬道里静悄悄的,地面潮潮的,空气湿湿的,我走进了楚河汉界,走进了阴森、幽静的气氛之中,走进了烂漫的童年回忆。老屋的墙体斑驳了,曾经光滑的墙壁上坑坑洼洼,像许多大而无神的眼睛。台阶上的石条也倾斜了,高低不*,乱了我走路的节奏。我抚摸着童年的往事走进珍家的院子。院子里空无一人,弯曲的铁丝上挂着几件随风摇曳的衣服。一把大锁锁在珍家锈蚀的门环上,将枣红色的几桌、老柜还有土炕锁在了门里头。珍兄妹三人受供奉的老爷保佑,相继考学走出农村,成为地道的城里人,住进了城里的单元楼、庭院房。只有放暑假时,珍的母亲才会带着孙辈们回老屋避暑,小住一段时间。

  我怅然所失走出老屋,走出我魂牵梦绕的楚河汉界。

  现实的老屋已经不是我记忆中那座威严神圣的殿堂。记忆中的老屋像一块温润透亮的玉,透着年轮的光。如今的老屋像一个苟延残喘的老人,正在被无情的岁月侵蚀、风化。也许若干年后,老屋、甬道会成为残垣断壁在这个世界消失殆尽,会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铿锵成一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不管它存在与否,老屋已经成为故乡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被缩小、压扁,刻在我记忆的光盘里,经久不忘。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3)

——回不去的故乡的优美散文实用5篇

  回不去的故乡的优美散文 1

  记得家乡的路很窄,小汽车是不能进入的。那里的山不高但秀雅,水不清但清澈,林不大但茂盛,花鸟虫鱼都十分自在。没有高大的建筑,没有疾驰的汽车,只有那绵延千百里的青山绿树和错落有致的老民房……

  老家在山上,所以沿途的青竹、绿树和鲜花让人很是享受。小路已铺上了水泥,宛如一条飘带缚住苍龙。对于我这种住惯县城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享受,时间也就飞快德过去了。不一会儿,就到家了。房子的样式很老很老,顶上仍是灰瓦片,墙经过修缮后,白净了许多,防水性能也好了许多。走进正厅,抬头即是蓝天——一个硕大的天窗,若是夜晚,观星星也是很不错的。

  第二天,第一声鸡鸣喊起了黎明。洗漱完后,便走到屋外闲玩,一条小溪便躺在门前。溪水很清,很浅,鱼儿很小,虾米有许多。小时候,我曾问叔叔,为什么溪里没有大鱼呢?叔叔告诉我,溪流太小,容不下,真正的蛟龙在大海中。我顺着小溪往山下走,见过裸露的山,脚下踩着赤红的土地,一步步踏实,怕不稳而摔倒。终于,小溪汇入一条河。那里可就热闹了,青蛙,鱼儿,还有鸟儿。河水是绿色的,因为倒映着树的苍翠。

  泥路不甚踏实,不一会就滑倒弄脏了衣服,就*取水洗干净后。欲往回走,路已经迷失了——交错的溪流错杂着。但也无妨,顺着记忆往上走,也能回到半山腰的家。累了,便倚着一棵树坐着,看散下的光斑映在大地上,映在脸上,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色。泼泼溪水洗脸,顺便饮一些,哈!感觉好甜!

  而故乡的人也都是朴实的农民,就像这群山遍水一样,他们祖祖辈辈执着地扎根于这片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过着恬静的生活。汗水孕育土地,那每张脸都洋溢着幸福。待到秋收时,没有重大庆典,没有欢呼,但农民伯伯的心里仍如饮尽了家乡的溪水那般甜。

  偶尔在路上遇见几个相识的大伯大娘,都是如同至亲般亲切熟悉。

  “大伯”。

  “哈哈,你小子总算回来啦!是不是特地回来看望母亲?”

  “是啊”。我抬头望去群山,母亲的坟在满山的树木中若隐若现。母亲的骨灰早就融入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了,让人难以分辨。

  清明时节,能不恋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的优美散文 2

  那个时候,我们还小,小小的手掌在父亲的大手里,小小的脑袋在妈妈的怀里,小小的心思却总在外面的世界,一直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是啊,长大后,无论现在的交通多发达,我们却再也无法回到故乡。正如那句话:长大后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就是故乡。

  小时候,最爱去的,就是那记忆里很吵,很脏,却又很神奇的地方,哪里有太多我们喜爱的东西;那个时候,我生活的村子是没有超市的,人们日常用品采购多数需要去集市置办。

  集市并不是天天有,逢农历四、九才开。集市,一些地方也叫“墟市”“集墟”。“集”含“人与物相聚会”之意。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便称为“逛集”“赶闲集”。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以后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卖膏药、玩杂耍的娱乐活动。

  回不去的故乡的优美散文 3

  离开故乡十年了,再次与之面对面时,你会发现是那样的陌生。

  “难道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美丽故乡’?”你在工作的地方结识的妻子问你。从她的语气可看出,她也怀疑你曾经的描述。

  你未言。心里有个声音:不,这的确不是我的故乡。虽然还有当年的影子,只是一切的一切,早已变味了。

  今天看到的故乡已不是昨日了,它早已不属于你。你的故乡默默被你存储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你担心失去它曾经美丽的样子,便一直不敢触及它。但你所不知的是,任何东西,封存的时间久了,也是会褪色的,你记忆中的故乡,也是呢。

  村里的人听说你回来,都纷至沓来看望你。他们想看看一个初中毕业的你从农村到城市生活之后是怎样,看看那你带回的老婆又是怎么样的。在跟他们的眼中神交流中,你有感觉到一丝熟悉的过往,继而是一种陌生、酸楚。你知道你不是“衣锦还乡”,曾经,那些老一辈的人回来时,你也曾用那样的眼神看他们。即使,你在城市里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尽你的意。但你始终觉得,那里才适合你。

  “呀!城里的生活就是好啊,看人家脸色多好。”

  “要是把户口也迁出去,就永远是个城里人了。以后世世代代都是城里人,真好!”

  “有十年不见了吧,变化真大呀!”

  ……

  你一面招呼乡里一面把你美丽的妻子给大伙介绍。你的妻不能听懂乡语,你便在一旁翻译。说的都是赞美之词,有时你还填上几句,引得大家笑声阵阵。

  “你到是变化不大,口音,样貌,这才是不会忘本的。不像村头的三小子,才出去没几个月,样子口音都变了样了,他老子都不认识了。”一邻居调侃道。

  然而,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没变的只是表面,内心却早已千差万别了。有什么比变心更加可怕的呢?有时,你也会觉着你卑鄙,竟在这里耍这种伎俩。但只是一哂,便也过去了。

  夜里,当乡亲们都散去,你与妻子躺在床上,你的妻疲惫得早已入睡。正是夜阑人静,又是重回故地,此时此景,回忆像决堤的潮水涌来:

  那时,你也不过七八岁上下。那天,正和你的小伙伴们抓鸟窝,却不觉进了一个果园。你们便一人一棵树,边吃边提防着果园主人,现在想想,真是刺激。

  还记得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面的小鱼自在地在水中游着,你和小伙伴曾经在河的石缝里抓螃蟹,带回家用油炸得香香的。

  转眼,天将出白,你却还在床上辗转。突然想起,曾经下过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让小孩在农村出身已经是要黎明了吧,你还在床上翻转着。你突然记起,当你决定在城里安家时曾对自己发过的誓: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农村!短短一句话,却是百般无奈。那时,你的妻还没到上饶尚美医美变美。不,准确的说,你还未遇上你的妻。现在,骨子里的那种“农民”印记早早就镌刻在你的内心。

  转眼,你又想到白天邻里那种羡慕的眼神,你仿佛又从那种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小幸福。然而,一想到故乡,内心又是翻转不定的痛。

  回不去的故乡的优美散文 4

  如果你未曾远走他乡,异地生活,你就永远体味不到故乡的涵义。

  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有故乡的人,故乡的定义是什么?———出生后离开的地方。在我眼里,故园情结最浓、最重的,莫过于十七八岁、尚未成年就告别的家园。我的哥哥和姐姐就是这样,他们有大把的少年朋友留在故乡,他们成长的回忆留在故乡。每每谈到老家的人和事,他们的眼睛里都会露出怅惘而炽热的光。偶尔我们相伴回老家,我悄悄观察他们,那种*乡情怯的激动、面对物是人非的失落、沉默无语的凝望、离开时百转千回的感慨??我太了解他们对故乡的依恋、怀念了,故乡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生命的牵挂和不舍。而我,一直遗憾自己离开时,年龄太小,还没来得及长大。多年以后,当我成为一名写作者,这种遗憾便愈加深重。尽管如此,相对于从未有过故乡的人来说,我仍然是幸运的。我了解乡音是怎样的亲切,懂得乡情是如何的珍贵,明白乡恋是终其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情怀。

  今年九月,我参加了“山西作家走太行”赴长治晋城采风的活动,第一站就是我的故乡———武乡。大巴车下高速后,转个弯便进了武乡县城。隔着车窗,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座县城:规划齐整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穿梭往来的车辆,悠闲漫步的行人,美丽的马牧河环绕在小城的边缘。我欣慰极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座堪称漂亮的县城。 大巴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八路军纪念馆,下了车,我很兴奋,兴奋得简直有些轻佻了,听到说武乡方言的当地人,就殷切地凑过去自报家门。呵,我也是武乡的。对方的反应却淡淡的,“哦”一声,不以为然的样子。是啊,武乡的有什么稀罕?这可不是在外地,这是在故乡,遍地都是武乡人。意识到这点,我才收敛起自己的冒失。

  午饭时,餐桌上的一碟葱炒辣椒博得众人喜爱。大家纷纷说,吃了这么多辣椒,武乡的辣椒最好吃。我听了甚是得意,我太熟悉这种辣椒了。母亲几乎每顿饭都会炒这么一碟辣椒,我们谓之“葱丝辣的”,我是吃“葱丝辣的”长大的。它既能拌在饭里,也能搛以小口佐餐。服务员又端来一盘海带丝黄豆芽粉条小炒肉,我眼睛一亮,不由得端起主人的身份给同桌的人介绍。我们武乡人家待客惯常吃荞面河捞,配的菜通常就是海带丝黄豆芽粉条小炒肉,吃的时候撒一把葱花。小时候,一吃这种饭,家里必定来了贵客。我曾经在一篇小说里用了很多笔墨描述荞面河捞,以至于看过的朋友念念不忘,一见我就打趣,何时请我们到武乡吃荞面河捞?

  自助餐时,我又端着个盘子像没见过世面的孩童,眼巴巴盯着每一种食物辨认,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别处看不到的饮食。哦,我看到了“煮疙瘩”,里面的疙瘩是白色的。我拦住服务员质问,煮疙瘩应该是玉米面的嘛,怎么是白面的?服务员捂嘴笑道,不是纯白面的,不信你吃吃。尝了一个,似乎加了米面,味道倒还不错,大约是改良后的煮疙瘩。我追问人家,怎么没有玉米面的,难道现在的人都不吃玉米面疙瘩了?

  记忆中,家家户户的早餐都是一锅金黄的玉米面煮疙瘩,煮疙瘩的形状是手指长短的圆柱形,直径有五分钱币大小,也有的拍成圆饼状。吃的时候裹上焐热的柿子,或佐以酸菜辣椒,味道很特别、很好吃。村里人说起某人的饭量,总是以能吃几个煮疙瘩来判断。说老人家身体硬朗,就说,身体好得很,能吃十个煮疙瘩呢。夸耀小伙子好劳力,就说,后生家能吃三十个煮疙瘩。服务员告诉我,宾馆没有玉米面煮疙瘩,但是*常人家还是会自己做着吃的。后来与一个武乡女人聊天,她果然说,俺小的(儿子)一顿能吃十八个煮疙瘩。

  饭后休息,我哪里睡得着,独自跑出宾馆,沿着马路溜达。我喜欢在陌生的地方购买小物件,诸如发卡、袜子之类的。这些小东西总会携带着当地的记忆在稍后的生活里延续一段时间。这可是我的故乡,无论什么东西,总要买一件的。我耐心在商店里转来转去,最后,挑中了一件桔色条纹的小背心,还买了一只四元钱的粉扑。买了东西后,忍不住主动与服务员搭讪。我问,你是武乡哪里的?对方答,窑湾的。哦,我希望她反问我是哪里的,结果人家不问,只好悻悻离开。隔壁柜台的女人颇懂我的心思,热络地接口,你是哪里的?我高兴地转过身,我是洪水的。哟,她也兴奋起来,我也是洪水的。我立刻觅到知音一般,移步到回不去的故乡。

  她面前。她听出我的口音不纯正,问我,你是外前(外面)回来的吧?我点点头。她问我,洪水哪个村的?我说,董家庄的。她眼睛一下亮了,你是谁家的.?这个,我被问住了,我是谁家的?村里已没有我的亲人,惟一的堂兄早年随寡母改嫁,搬到了别处。我反问,你是哪个村的?她说,阎家庄的。哦,难怪她问我是谁家的。

  董家庄是山圪梁上一座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下了山,不到一里地,就是阎家庄。事实上,董家庄不存在了,因塌方,几年前,整体搬迁至阎家庄,两个村子合二为一。她叹口气说,董家庄都塌了,你知道吧。我说,知道,但我还想回去看看我们家的房子。她惊道,可不敢,山上都崩开裂缝了,下面全是空的,种地的也不敢去种了。

  我无法想像那是怎样的情景,院里的枣树、门前的山坡、山坡上的杏树、念过书的学校、村口的石碾??难道这一生,我再也看不到了?前年春天回老家时,我曾试图去村里走一趟,结果也是被人拦阻了。说山路危险,村里无人,杂草丛生,蛇鼠横行。那个村子,那个村子,彻底荒了。

  返回宾馆的路上,我一扫初时的兴奋,步履沉重缓慢。这座光彩照人、霓虹闪烁的县城是我的故乡吗?除了偶尔钻入耳朵的乡音让我捕捉到零星的几丝亲切,它的街道、路面、行人、商铺,皆是陌生的。我所熟悉的故乡只是我的村庄,我所想念的家园,也只是那座已然荒弃的村庄。不记得哪里看过一句话: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而我的故乡,真的回不去了。那座装满我童年的欢声笑语的小村庄,留下我无数童年记忆的小村庄,真的,永远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故乡的优美散文 5

  四月,淫雨霏霏,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打包离开。清明节,多半是让人感伤和怀念的。但我没有归去,在这执笔,写下我依恋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有父亲、有奶奶,还有儿时的玩伴

  记忆中的父亲,高大、健壮,有一副好口才,有一股大度的君子气概。但凡事又太注重得失,以至于常常举杯浇愁,不省人事。说实话,我总认为父亲欠自己的太多,以至于五年以来,从不曾和他洽谈过几句话,这其中缘由,却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解释清的。而后,我才发现,不是父亲欠自己的,而是自己欠父亲的太多太多。

  小时候,父亲常常唤我的小名,一声一声,喊过了十七年。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个有出息的人,因为我现在的小成就,是同我那一辈的伙伴们没有的。我十五岁离家,来到长沙读大学。父亲一般不知道我在大学的生活,偶尔打过来一两个电话问候,加上几番叮嘱,其实那时候令他自豪的孩子正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抛洒汗水,努力赚些零花钱。但是在父亲的眼里,我必定是有出息的。于是,每逢过年,我都将额头扬起,顺其自然地接收来自亲朋好友们的称赞和鼓起的红包。

  老家的规矩很多,儿时天真,我大多不懂,每次说错了话,做错了事,父亲总说:不懂事,就不要乱说!而我的奶奶总会替我解围,当着我的面责备父亲对小孩的蛮横,我便心里洋洋得意起来。

  进入大学,有了新的同学,结交了一些新的朋友,却还是惦记起儿时的玩伴来。那时还小,不懂得什么叫梦想,什么叫青春,便常常成群结队地在家乡的田野上任性撒野,钻进堆积成山的稻草里边,满脑子都是毛草,还惹来路过的阿姨讽刺的目光和讨厌的唇舌。那时候的我们,还很天真,总是叠起石头,试图爬进废弃的老学校,只为了偷摘一捧红透的杨梅,却被学校里边的木匠师傅抓到,恶狠狠的怒斥。但我们从来就不曾感到过一丝的沮丧或是悲伤,我们还常常围在一块儿跳皮筋、攻城堡、海陆兵,任凭稚嫩的年华在欢乐的水泥坪上抛洒,我们尽情欢乐。

  而今,17年了,家乡变成了故乡,以至于每次回到老家时,一些老同学见面也觉得生疏了。聚会没得少,却再也挽救不了我们当年的风华正茂,和满载愁绪的激情岁月。回老家的机会少了,和家里人的联系也少了,越来越多的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要我说,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那个故乡,不会因为你的遗忘,而停下生息、繁衍。还有三年,甚至更久,我还要挣扎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眺望远方故乡的方向,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稻草依旧那样美好吧。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不只是为了怀念,更为了前行。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4)

——故乡春天抒情散文实用10篇

  家乡好,家乡好,画眉鸟儿歌声高,木棉花开红似火,五羊含惠迎客到。……家乡好,家乡好,小河长流人微笑,团结友爱求进取,花城明天更美好。上幼儿园时老师教了我们这首《家乡好》。没错,家乡的四季都很好,但觉得最美丽的可真是春天了。

  每当春姑娘温柔的脚步踏在道口这一肥沃的土地上的时候,树木被唤醒了,又把收藏了两个妒忌绿如翡翠般的外套披上了。幼嫩的新芽在温和的阳光互相辉映,互相挑逗互相嬉戏着。小草被柔和的春风唤醒了,这时不仅我回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又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正是赞美小草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吗?那碧丝般的小草正贪婪吸叫着田地带来的阳光与清新的空气。看那湖边那些垂柳真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孩子又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不正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tao看那湖边那些垂柳,真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孩子,又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不正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么?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柳条又在摇拽着。桥那边繁花似锦,姹紫嫣红,花朵有的一个花苞也没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却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即使在远处看也能闻到一种清香。

  这边桃红柳绿,那边草长莺长。这边春花烂漫,那边春草如丝,这边鸟语花香,哪边凤飞舞蝶好不活泼,热闹真像,走进了一幅春色怡人而又连绵不断的画卷啊!

  故乡的春天来得早。

  村口的银杏树只是在梦中伸了个懒腰,舒展开笑颜。而故乡的房前,就已有花儿悄悄开放。故乡的屋后,那调皮的小草儿已换上了新装。

  长江边上的小镇,得天独厚的好条件,种什么长什么,真正的鱼米之乡。

  故乡的春天,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我眼前,静静地展开。千里江南,黄莺啼鸣,柳绿花红。勤劳的乡邻,早就在田间忙碌,播种下一季的希望。而池塘里的鸭与鹅,也早就在水中欢乐地嬉戏。

  春风像温情的少女,轻轻吻上故乡的脸庞。只消一场春雨,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青葱气象,足以令乡间的农人陶醉。早春的水稻,正在静悄悄地拔节。纵然是不起眼的一畦韭菜,也在快乐茁壮地生长。

  春雨过后,繁花似锦。不经意间,眼前是一片灿若云霞的世界。油菜开花了,铺天盖地的金黄,耀花了人的眼睛。芬芳的香味,直入天涯。蜂飞蝶舞,虫儿们忙碌喧嚣。我亲爱的乡邻,笑容映日。采摘了它去,榨油自用。那多余的油,用壶装了,去市场贩卖。

  院子里的香椿,可以采摘来做菜了。香椿入肴,一年一次的乡间美味,口齿留香。

  故乡的春天是一幅画。湛蓝的天空,是远的背景。金黄的油菜花,是*的风景。

  诗意地行走在故乡的春天,我如饮美酒,心甜美地沉醉。

  小桥,流水,春雨,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完美的组合,大自然中动人的画面,心意茫然。――题记

  再一次走进熟悉却又陌生的故乡。每次都有所变化,但它的自然、韵味始终未变,尤其是在春意盎然时。

  流水

  河水似一位柔情、绵延的女子,轻缓地流动,仿佛流过我的心,冲淡看不见的丝丝哀痛。它是那么楚楚动人、毫无声息,生怕打扰到从身边经过的怀揣着梦想的人,和那些害羞的植物伙伴们。忽然,一条顽皮的鱼儿跳出水面,一转身,好像回眸一笑,又投进水的怀抱,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关上神秘的“水之门”,顿时又恢复了*静。

  小桥

  水衬托出桥美丽的姿态。水上弯弯的拱桥,像故乡女子淡黑弯弯的眉,在动人、明亮、清澈的眼上妆点。它比不上虹的艳丽与大气,但有自己独特的复古韵味,走过几千年历史,经历无数沧桑,不免有些苍老,却多了一份内涵。人们每日踏过桥,却无人知道它在想什么,而它却知道人们的内心。

  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知何时,微微细雨悄然落下,轻打在脸上,凉凉的,滑滑的,像和蔼、冰清玉润的女子,抚摸你麻木的脸庞。雨珠滴入水中,又泛起淡淡涟漪,与其完美融合;雨珠滴到桥上,滋润它枯老的容颜,倾听它无言的诉说;雨珠滴进心中,洗尽心灵一切污垢,那冰清玉洁之感,可以把一切烦恼和压力抛到九霄云外。我不再站立在那欣赏、感受美景,而是在雨中奔跑,只是为了发泄,让自己清醒、忘我地发泄。汗水与雨水的融合,更加完美,一种心灵的惬意与舒服,难以忘怀。

  那小桥,流水,春雨,已定格在我心中。那春天的故乡,难忘的情景,使我陶醉。

  故乡的春天,是我最喜欢的。

  在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金色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各种花都在争奇斗艳,在绿色的地毯上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故乡的三月,一只只似曾相识的小燕子,定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它们披着黑色的风衣,用尾巴剪出杨柳鹅黄的嫩芽。

  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长满了各种树木。那些高大挺拔的松树,像身着绿色军装的士兵,默默守护着故乡的安宁,又像坚固厚实的屏风,为故乡遮风挡雨。

  当沙沙春雨从天而降,花草树木尽情地吮吸着雨露、甘霖,浓浓的牛奶似的雾气,从坡顶顺着层层梯田向下弥漫,拥抱着可爱的故乡。

  故乡春天的山坡,是踏春的好去处。那里有调皮的小松鼠在林间追逐嬉戏,有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酿蜜,蝴蝶妹妹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枝头唱着迎春曲,倾吐着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激。

  故乡的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使我不禁想到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应该倍加珍惜。

  春姑娘驾着柔和的风,迈着轻快的脚步,带着美丽的风景,无私地把美丽与欢乐撒向人间。那山上的映山红,映红了山,映红了水,也映红了故乡人的脸。

  啊,故乡的春天!你给大地带来了温馨与和谐,带来欢乐和希望,给山川带来靓丽和生机,把故乡妆扮得美丽动人。我爱故乡,和故乡爱我一样。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宽阔的马路。然而,我却深爱着这里的一切,因为这里有着浓浓的故乡情,故乡的味,这里有着画般的风景。

  特别是春天,万物复苏,春意蛊然。草儿嫩,叶儿绿,小村周围那一片四季常青的竹林,如今更是翠绿欲滴,走进春天的田野里,朴实的村民们叼着烟嘴兴奋地攀淡着,望着一望无垠的绿毯,姑娘们眉开眼笑,牧童们悠闲地骑在牛背上哼着山歌――天是那么的高,又如此的无暇。燕子到春追老巢,鸟儿在繁花绿叶当中叽叽喳喳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村旁边那个清澈*静的湖面上,漂浮着几只白色的鸭子,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像放烟花一样一串串地漫游着,偶尔吹个小小的水泡,*静的湖面便泛起一阵阵涟漪,曾经掉光了叶子而挂着一串串果子的苦楝树上,悄悄地披上了嫩绿的新装。鸟儿高高地站在嫩叶之间,伸出长长的钳子,准备品尝那腊干的果子,然而它们往往总是空吞口水,因为他们的长刚碰到,果子便会掉了下来,有时会一连串叮咚落地,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别具一番风趣。

  春天的早晨,是如此的清新不错哦 不错哦,早早起来,清风**,竹林那边传来了一声声猫头鹰的鸣叫,忽远忽*的打破空寂的黎明,高高的天空中那一颗启明星还没有睡去,辛勤的妇女们便起床了。煮早餐的,挑水的,喂猪啦,喂鸡啦!紧接着便是男人,小孩,他们都起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争先恐后地深吸着清新的空气,热闹起来了。吃过早餐的勤劳的村民,赶着牛拉着车出去了,小孩们有的也坐上父亲的牛车到田野里捕捉大自然去了。

  春天,如小姑娘一样,花枝招展地向我们走来。

  春天,如一支五彩缤纷的彩笔,给这小村描绘一幅嫩绿亮丽的画卷。

  春天,有写不完的诗情画意。

  我爱故乡的春天,更爱故乡勤劳朴素的农民。

  一阵春风飘拂,大地顿时焕发了生机,大自然的一切枯燥景象立刻变得勃勃生机。

  小草变绿了,柳树变青了,小燕子也开始叽叽喳喳从南方飞回这里,呈现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景象,一切都变得如此温馨、祥和。

  故乡在往日寒冷的风呼啸之下,任何事物都零乱了。而现在呢?春意盎然,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打开一扇窗,春风裹挟着阳光,飘散进房间,一切往日的昏暗顷刻消失,好像刚刚还处于休眠状态,转眼就苏醒了似的。牵牛花也顺着墙壁攀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最早开启窗户的房间,里边虽没有大自然那样开阔,但足以容下它了。

  故乡的春,就在那山涧的溪流里。山雀才叫一声清脆,小溪就“嘀嗒叮咚”应和着,山阴坡里积雪融化时,这儿“咔嚓”,那儿“咯嘣”,你可曾想到大江大河里的惊涛骇浪就从此诞生。桃花刚一红脸,小河就哗哗地笑了起来,你看,那一朵朵浪花啸叫着,跳跃着,那一圈圈涟漪不就是她的笑涡吗?

  故乡的河就是我春天游玩的场所,河流虽有些小,但在我眼中,她是那么富有情趣。更深人静,小河像一位大自然的音乐师,她那优美的曲调在千山万壑间弹奏,周围又有些小精灵在伴奏,这是大自然多么美的杰作啊!

  故乡的春,就在那连绵起伏的翠绿中。故乡的山,是那么翠绿,特别是山上的青树,不论春夏秋冬都是那样青,好像故意给山映衬一下,好显得山的存在。

  站在高高的青龙山上,朝着天空仰望,原野的天空还真是漂亮呢!蔚蓝的天空挂着属于春天的太阳――灿烂、明亮,却不刺眼。微风轻拂,雪白的云朵随着轻轻飘动,不时地变幻着形状。偶尔飞过几只小燕子,欢快鸣叫两三声,打破了天空的寂静。

  大美无言。我爱故乡的春天。

  我是一个农村人,也是一个城里人。

  这不矛盾,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到了我这一代,由于读书和工作的关系,我常年奔波在外,虽生在农村,却长在城市。像我这样一个经常在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总是渴望能回到农村去,哪怕只是看一看,也会心满意足。看一看农村的山山水水,闻一闻乡间泥土的味道;看一看农村的花花草草,嗅一嗅林间树木的气息;看一看农村的猫猫狗狗,尝一尝灶房母亲的手艺。特别是想看一看农村美丽的春天,找一找梦想开始的地方。

  每年的春天我都想回去,但每年都事与愿违,既然是春天,自然是万物复苏,工作也不例外,每年春天都会很忙,于是,每年回家都是寒冬腊月,匆匆忙忙过个年,又回城里。可今年例外,阳春三月百花齐放,恰好妻子预产期也在此时,我便打算请产假陪同妻子回老家,批假的那一刻,我的心早已飞回老家。

  十多年没见过故乡的春天,忽然觉得陌生了许多。不知为何,我总感觉油菜花比以前更加金黄,菜杆也更加粗壮;桃花比以前更加美艳,叶子也更加光亮;柳树比以前更青绿,枝条也更加窈窕。看着嗡嗡作响的小蜜蜂在那万紫千红之间辛勤耕作,突然之间,脑子里居然下意识地闪出一个有趣的念头,用纸折一个夹子,捉几只小蜜蜂放在玻璃瓶子里,我告诉妻子,我要像小时候一样去观察观察它们,妻子却一本正经的说,“你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做这种幼稚的事情”。的确,三十多岁的人不该幼稚,但在这千娇百媚繁花似锦的春天里,在这最为原始的大自然气息里,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童年里,故乡的春天很美,美得让人终生难忘,就连那田间泥土的味道都是那么难忘,这也是十多年来,我感到唯一没有变的味道。一进村,那熟悉的夹杂着淡淡的青草味和花香味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种味道不是经常有的,故乡夏天的泥土里,夹杂着浓浓的鱼腥味,秋天的泥土里夹杂着淡淡的氨水味,冬天的泥土里夹杂枯草味,只有春天的泥土里才会有这种淡淡的青草花香味。我撮了一棵嫩绿小秧苗,熟练地栽进那肥沃芬芳的软泥上,微风吹拂,秧苗轻轻晃动,好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正在轻歌曼舞。妈妈笑着说,“不错哦,功夫还在”。的确,虽十多年没有干过农活,但从未忘却父母对我小时候的教诲,也从未忘却故乡泥土里蕴藏着的梦想。

  故乡春天的泥土里,生机勃勃,蕴藏着我祖祖辈辈“走出去”的梦想。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带着这个梦想远走他乡,从读书到工作,再也没有亲眼目睹过故乡的春天。故乡的春天是一片山有水的沃野,处处青绿,步步清香,分秒怡人,而城市的春天却不同,虽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城市的春天只能用日历来表示。尽管街道的杨柳会漫天飞花,尽管单位的小树也会开枝散叶,尽管小区的花园也会灿烂多姿,但在那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灯红酒绿之下,也都被弥盖在喧嚣里,也都被淹没在欲望里,也都被忘却在忙碌中。如果说城市的春天充满了活力和拼搏,那故乡的春天就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故乡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不仅仅是因为大地苏醒,春草发芽,叶绿花红,而是因为我的女儿诞生在这阳光普照,姹紫嫣红,春意萦绕的故乡。

  故乡对春天充满了希望,如同我对故乡充满了希望,如同父母对我充满了希望,也如同我对我的女儿充满了希望。

  临走之时,奶奶说要给女儿取个小名,我脱口而出“春天”,无奈大家都觉得太俗。

  可在我心中,她是我生命中永远的春天,最美的春天,希望她像故乡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个春天不一般,我和故乡相约在此时,我和女儿相约在此时。

  故乡的春天,我爱你!

  故乡的春天,隔三差五下一场小雨。小雨过后,常常会冷不丁的钻出一些竹笋。还有那嫩绿的小草,像施过肥一般疯狂的生长。清晨路过林间的农夫,惊喜的发现草丛中,一把把漂亮的小伞,羞达达的半开半闭着。采回家是多么的美味佳肴,孩子们总是像一只只欢喜的麻雀,迎接父亲那一串串稀世珍宝。吃饭时总要把肚皮撑成西瓜,才无奈的把碗放下。

  三月的麦田,就是一曲五线谱。随着风的指挥,演奏出美妙绝伦的旋律。布谷鸟也按耐不住,唱起婉转空灵的歌谣。夕阳已落下山腰,金色的余辉仍在麦地里舞蹈。晚风轻轻的走过,却不小心踢翻夜的酒窑,那一大片的麦田与山林都喝醉了。老牛在主人不断的牵拉和吆喝声中,时不时回过头来看着麦田的风景,发出竭斯底里的尖叫。

  四月的油菜花遍地开放,那一股股泌人心脾的清香,引来无数的追求者。蝴蝶、蜜蜂都使出必杀技,一场浩大的爱情之战就这样开始了。蝴蝶翩然而来与花耳鬓私语,蜜蜂汹涌追赶献出一个热烈的香吻。油菜花一副花花公子的姿态,来者不拒。他沉醉在这温馨甜蜜的幸福之中,不能自拔。可他不知道,这样会伤害两颗真诚的心啊!

  五月的红薯藤密密麻麻的交织着,仿佛一群少男少女互搭着肩。欢快的唱着优美的童谣。小蚱蚂献丑似的。在藤叶上伴着凌乱的舞蹈。白云姐姐在天空飘过,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山沟里的一汩清泉,默默的流淌着,等待饥渴的农夫。用它的甘甜清爽,拂去疲惫与辛劳。就是那老农一丝不经意的笑,给了泉水最好的回报。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5)

——故乡月的优美散文优选【5】篇

  又是一轮坦荡无垠,浩瀚无际的明月。温柔的月光一点一点地融入我飘逸的思绪中,注入我童年温馨的梦。我蓦然回忆起当下的时光来,那故乡的月,那故乡的柳绿花红,那故乡的风土人情,让我刹那间打开思绪的闸门,一种莫名的愁绪袭上心头,吞噬了寂寞,驿动了心扉。

  前些时日,我亦身在故乡,却心于他处,今夜在这明月焕发的重生光影中,依稀嗅到故乡的那褪尽奢华,纯朴奇异的芳香,最终我仿佛重归拥入了故乡的情怀。诗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悠远的思绪里,我好像又见到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在随风摇曳着静谧的黄昏,那一簇簇奇葩异草,会心的轻笑,一如往昔淡去的流年,澄澈的南湖水荡漾着层层涟漪;岸边茂盛的白杨树,高低错落,或是在山道旁,在陌生的街角,萧瑟的风扫过。纷纷飘落的是秋叶般苍白的记忆,还有那隐蔽在树林间的故居,在傍晚时分升起袅袅的炊烟,在枝叶间漂泊游荡。

  故乡啊,你那经春风秋雨洗礼的一草一木,你那受风土人情品味的苦辣酸甜,你那天边皎洁的月色浓缩了我多少枯萎的记忆,纯白的思念,这是无声的歌,这是无字的稿。故居傍山,山依寥湖,那顷清冽如笙箫的云龙湖。曲线光滑的水岸夹杂着芦苇,杂草,以及满地乱爬的伞形的牵牛,更多的是些不晓称谓的野花,缠绕着这水岸,如我们的记忆就地扎根,相映成趣。

  伫在湖岸,眼下的月夜变奏着旋律融化成黄昏。我仿佛看见渔舟唱晚,银鬓麻衣的渔者撑着竹排,竹排四周紧跟着一群矫健的鱼鹰,鱼鹰衔来鲜活的鲫鱼,衔来渔者的生活,在暮色中,我翻然醒悟,这微雨江南的景致怎会显现在江北呢?故乡的月是清幽的,是含蓄不尽的。每每明月高照的夏夜,人们三五成群,或在庭前,或于柳下,他们说古道今,谈风情,谈老辈们的故事,笑语不断,连绵如云烟,掺和着此起彼伏的蛙声,真不逊于欣赏一场热闹的歌剧。直到月儿升到柳梢头,故乡的大地才恢复宁静,而这种宁静也酝酿了我浓浓的乡情。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在栈桥旁,我对故乡无法割舍的依恋,却无处停泊。只有把这些美好的情愫,寄托给那一缕清凉的晚风,寄托给这一脉晶莹的月光吧。它会载着我厚厚重重的情思,把一袭热忱的问候带给故乡那静静的黄河水,碧透的云龙湖,那颤动在花瓣上的滴滴晨露,那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

  我用力阖上眼睛,感觉两行泪水滑落,不眠的心脏也潮湿了。斑斓的月光渗过朱窗溢满酒杯,月色虽然美好,我却久久未能入眠,空长叹这千载白云,恍若一梦……

  大山也有名字,每条沟,每架坡,每爿坝坪。

  我家老房子正对着的那片坡就叫老蟆坡。

  老蟆坡是土坡,少石头,多槐花,绵延成片,无边无际。凭这便*添了她无穷的魅力和神秘。

  槐树,最灿烂的季节是五月。所以在我孩提的记忆中每年五月,是老蟆坡最妩媚最富乐趣的时候。

  这时,一望无际的槐花相继乍开,顿时,满山遍野一片银白,酷似一位披着婚纱的新娘,风情惹人,秀色可餐。空气亦被她弄香了,吸一口,甜丝丝的腻人。蜜蜂、蝴蝶在花间嗡嗡嘤嘤,穿梭不息;姑娘、媳妇、孩子们在林间忙忙碌碌,吵吵嚷嚷。这时的我呢?总会和几个最调皮的伙伴,爬上那些最大最高的树梢,使劲地摇着“船”,扯破嗓子的呼朋唤伴呢!?

  槐花是世间最甘美的食物。小时候我总这么认为,也难怪啊,在那些“瓜菜代粮”的年月,在多少个青黄不济的五月,槐花确实帮了人们许多忙。大家几乎一样,一天三顿饭都上坡去“索食”,真好像上自家的菜园子。

  槐花可以做菜吃,也可配合粮食做主食,比如包子、饺子、麦饭、菜团子……吃起来香甜可口,百吃不厌。

  最可贵的是山上的槐花花期长。她不象*地上的一天内开花三日后败,来也冲冲去也匆匆。老蟆滩上的槐花可开一个多月,她总是步履从容的开着。先是山脚下的,其次是半山腰的,最后才是山顶的。同一架坡上的,也是先开阳坡的,再开阴坡的。甚至在同一棵树上,也会先开树顶的,再开树冠里的,其次才开树底下的。就这样,在整个的五月里,老蟆坡每天都会奉献给人们新鲜充沛的食物,直到早杏黄大麦上新场。

  记得在我六岁时,五弟也来到了人间,正是闹饥荒的岁月,父母为此忧心忡忡,商量着将我送人,主家都联系好了,就在那天我逃进了槐树林,我一天都没有吃饭,但并不觉得饿,因为我已把槐花塞满了肚皮,我爬上一棵大槐树,在树膛里甜甜的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母亲正在树下焦急的哭着。原来母亲找到我,已是黄昏时分,她疲惫不堪,既不能爬树,又不敢呼叫,怕我受惊吓摔下山去,正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呢!?

  我赶紧溜下树去,为母亲拭去泪花,乞求她说:“妈,你留下我吧!婶子说过过继的娃将来不气长,会受欺负的,咱家没有白米白面我不怕,我只吃槐花能活的。”母亲抱紧我,大哭,以后再也不提给人之事。

  从此,我总是默默地念叨着,是那片槐树林留下了我。

  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也上学了,而且越来越远离家门。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老蟆坡那片槐树,每年五月都要特别回家一次,吃母亲亲手做的槐花麦饭。

  眼下,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门前老蟆坡那片槐林,又令我桑梓之情梦牵魂萦。

  岁月的脚步,穿透了遥远的历史,暑去秋来,转眼,又一个中秋节即将到来。

  此刻,我望着天空中众星追捧的明月,不知不觉中,我的思绪回到童年的故乡。

  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皎洁,它尽情地把光亮洒给大地。把快乐留给天真的孩童。沐浴着月光,闻着桂花的清香,听着蟋蟀的歌唱,我把梦想留在月宫,玉兔捧出的美酒香飘梦境!我陶醉在有月的夜晚。

  多少个月夜,我们嬉戏在村头的大树下;多少个月夜,我们把贪玩遗忘在月光中;多少个月夜,又有多少个故事陪伴我们走过幼稚的童年,这些都模糊在记忆深处。

  不知不觉中,我的小学生涯结束啦。因为成绩优异,我被县城的一所中学录取,初次走出家门外出求学,母亲把我送出好远,直到看不见我和父亲远去的身影。望着模糊的乡村,望着模糊的母亲,我心有些茫然,故土难离,但是为了求学,我只能含泪而走。在外学*的日子里,我总是忘不了家乡的月,家乡的景,家乡的母亲,母亲有时还会去给我送些钱和吃的,一晃,两个月过去啦!因为要过中秋节,学校决定放假一天,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喜讯,没有出过门的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又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啦!那个周五下午放学后,我匆匆地收拾好书包,喊上同村的几个伙伴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因为我们村有几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这样步行回家路上可做个伴,免得一个人害怕。我们走着,唱着,玩着,心情是那么的愉快,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奔走的劳累!因为放学得比较晚,走着走着,天黑啦!好在是大晴天,一轮圆月慢慢爬上天空,望着明月,我突然想起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啦!这明月也是我们回家的路灯!

  渐*乡村时,我看见村头有一个身影矗立在月光中,这身影是那么的熟悉,原来是母亲在村头等待回来的儿子,她是怕我害怕,就提前站在那里等我们。一股热泪润湿我的眼眶,快步跑到母亲身旁,一把拉住她的手,“娘,儿子回来啦!”看到我们几个后,母亲脸上也露出开心的笑容,透过这笑容,我仿佛读懂母亲期盼的心!

  回到家,母亲早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中秋的月饼,拿起月饼我来到母亲跟前说:“娘,你也来吃一口月饼吧!”“孩子,娘吃过啦!这是专门给你留的。”说完,母亲转身就又忙开啦!拿着月饼,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我有些哽咽,我知道母亲肯定没有吃,她不是不想吃,而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儿子,自己从来不舍得吃!窗外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我感觉到都没有母亲在我心中伟大!

  走出家门,抬头看看天空的月亮,越发的明亮,故乡的月,为小村带来光明;节日的月,为每个家庭带来团员!

  坐在村头的月光下,抚摸着身上洒满的月光,我深深感到:在我心中,母亲不正是这轮明亮的圆月吗!是她养育我成长,教我做人,给我们光明和信心,这份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是那么的圣神!

  时光流逝,今又月圆,故乡的明月,在我的脑海中虽然还是那样的清晰,留在心里的唯有母亲的爱。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娘,依然是儿子心中最亮的月。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余光中的《乡愁》,但有些东西,你切身体会到了你才懂得她真正的美。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妈妈在那头。如今,乡愁是弯弯曲曲的电话线,我在这头,妈妈在那头。如今再品乡愁,那愁如咖啡热气腾腾滑进嘴里,却只留下苦与涩在舌尖。

  我离开家乡已经*一年了,现在想家与刚开始来求学不同。那时候与其说想家,不如说是依赖家里,是不*惯外面的日子,是逃避在外面的辛苦是贪恋家里的安逸,是厌恶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坚强,是想念父母撑起天空的悠闲。

  如今,早已不同。我时常望着长沙的天空,想着家里的冷暖。我时常感知着天气的变化,想着家里的季节变换,我时常偶遇几缕暖风,想着记忆中熟悉的场景。我总能想起阳光晴好的春日里在玉米核上玩的不亦乐乎。我总能想起蔚蓝无际的天空下,我们在校园里追逐打闹。记忆总是如此,在相同的情景里,提醒你过去的往事,在相似的情节里,提醒你变换的地点。

  月是故乡明。是我觉得最好的一句思乡诗。他没说她想,他没说她念。可是因为爱,因为想,因为念。故乡月便成了最明。如果说别的东西,和家乡远隔千里,自然所看之物不同,然而月亮就只有一个。她照着时间上所有的人。可,诗人还是看出了她的不同。同一轮月亮,经游子的思念萦绕,她便不同了。每当夜深,我总能想起家乡冬日夜晚的月亮。那日夜晚,我在一个小山坡上,刚刚下过大雪的树林*和静谧。我就那样望着月光。要是用一个词形容那夜的月光,清冷最好不过了。那月,白茫茫的,不知是天气太冷产生的雾气还是怎样,她就那样若隐若现。在黑夜中,隐蔽在白纱后。我记得那天月亮很圆,挂的很低,仿佛一伸手就能接到她倾下的月光。月光在雪里反射,照亮了整个山坡,那简直像一个童话世界。毫无污染的雪,清冷神秘的月光,那是一个让人享受的世界。在黑暗中,你可以看到山下,家家户户升起的袅袅炊烟,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从窗户中透出的灯光,你能感受到家中的温暖与热闹与山坡的冰冷与安静的强烈对比。抬头望着黑夜,你能感受到那一轮月亮是你所有的方向,给你所有的力量。就像我记忆中的以及未来我所要将见到的月亮中,家乡的那轮永远都再无其她可敌。

  也许我的家乡只是个农村,也许她不能满足我日益丰富的需求,但她对我来说不止是一个地方,更是精神的根。我爱她,念她,不只是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有白白的雪,还因为有绿叶对根的情谊。

  小时候,妈妈常常拉着我的手,站在房后的山垭口久久的凝望着南方。我好奇地问妈妈:那里有什么?'妈妈语重心长的说:你的哥哥参军去了南方,那里有妈妈的希望,更有你哥哥的梦想!'就这样,妈妈带着我守望了一冬又一冬。直到有一年的深秋,哥哥探亲回到了故乡。久别的游子重逢在家乡,心中的话语就像滚滚的长江。哥哥与妈妈聊了一个又一个晚上。那时,我在懵懂中第一次感悟了乡愁这个词的忧伤。

  就这样,我依旧在潼江边无忧的成长。哥哥也回到了明月清辉下的第二故乡,妈妈依旧拉着我的手在山垭口守望。

  时光就像这潼江的流水,匆匆地奔忙。我也在流水的奔忙中走过了守望的童年,越过了忆苦思甜的少年,步入了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生此时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妈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守望!

  那一年的冬天,我参军去了北方,那里没有幽绿的山林,更没有清澈的江流。到处是荒芜的旷野,还有那零星的牛羊。有的把失落写在脸上,有的把荒凉融进泪水一并流淌。我紧紧的咬着双?,任血水浸湿着我的衣裳。

  长长的列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叫定西的地方,直线加方块的生活开始在这里流淌。

  时间像风一样,冬秋春夏转瞬即逝。青春的时光就这样流淌。

  漫长的岁月,妈妈依旧在同一个地方守望。唯一改变的是妈妈那乌黑的双鬓染上了白霜。

  后来我也娶妻生子,孩子得到了茁壮成长。岁月的轮痕也悄悄的爬到我的脸上。妈妈依然在守望。

  再后来,我四处奔忙,很少回家乡。常常打个电话,妈妈总是说:你们安全健康就是妈妈的希望!

  今年的夏天,时隔五年后我回到家乡,山林依旧是那青青的摸样,潼江还是欢快的流淌。只有我那年迈的双亲却失去了当年的摸样。听说我要回到家乡,双亲相互搀扶来到了街上。不吃不喝站在车站门口守望,守望离别五年的儿子回故乡。

  回来就好,健康就好'这是爸爸妈妈见到我时不停地话语。看着颤巍着身躯的双亲,泪水像奔腾的长江。

  我真的不想再离开故乡。赡养老人是男儿刚强中的孝章。

  月辉啊故乡,请你久久的照在我的家乡,让我那年迈的双亲永远健康!轻轻的山林哟,请你用和旬的风为我爸爸妈妈送去永不落下的时光!

  月辉故乡,我将永远用我虔诚的孝心陪伴爸爸妈妈一起走在洒满夕阳的路上!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6)

——乡情 我的故乡作文800字实用5篇

  泉州这片美丽的地方,叫我如何不爱她!

  爱,原本是不需要理由的,爱泉州,我却有太多理由了。

  我爱泉州,首先因为我生于此,长于此,因为我是泉州人!

  我爱泉州,她素有海滨邹鲁美称。我不仅爱她那湛蓝的泉州湾、苍郁的清源山、更爱她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古港商埠在四序有花长见雨、满街都是圣人的神奇热土上,每一处美丽迷人的风景名胜都那么让人怦然心动、神思万千;每一页辉煌的历史篇章都那么令人深感骄傲,引以为豪。

  我爱泉州,爱那晋江依伴,刺桐花飘香,还有那雄伟的东塔和西塔,那开元寺紫云大殿后面希腊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台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兽身的浮雕,那具有古叙利亚建筑风味的**寺,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清源山,那四季分明的德化九仙山,那高耸入云的戴云山、石牛山,更有那闽南西双版纳之称的永春牛姆林,还有那德化的桃花游林、水口的自然漂流,更有那号称天下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无不令人陶醉。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光明之城泉州港(刺桐港)早在宋元就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人类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爱泉州,泉州是一个古老的摇篮,许多伟大的生命都在这里诞生了。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欧阳詹、曾公亮、李贽、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此所谓地灵人杰。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我最纯真的童年,有我最爱吃的肉粽,面线糊,海蛎饼,她见证了我的出生、长大、成熟;她和我一起分享了我的欢喜和忧愁;在泉州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也许将来我可能会走出家乡,也许我在她怀抱中只是生命中短暂的时刻,而她在我的生命中所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的!

  我爱泉州,只因为泉州是一个醉人的名字。泉州的种种令人目不暇给,更予人一种清幽朴实的感觉。其民风淳朴、生活闲适,犹如置身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中,深深感动着我。

  匆匆一天的回乡很快就过去了,带着几分留恋,带着几分辛酸。在夕阳下,我又一次离开家乡,踏上新的旅程。

  每当想起我可爱的家乡,每当想起我富饶的家乡。我就想到春天的油菜那醉人的香,夏天里荷花淡雅的香,秋天里酿酒厂用新鲜稻谷酿出的醇厚的酒香,冬天腊梅的芳香。我就想到春天里燕子在电线杆上唱歌,夏天鸣蝉趴在大树上懒惰的**,秋天人们忙着打稻子与米,冬天顽皮的孩子在雪中打雪仗,那坚实的双脚,把雪踩的“嘎嘎”直响。我就想到春天路边的樱桃树上挂满了一颗颗诱人的樱桃,好不诱人,夏天池里的荷花开了,在那一片片绿叶得的衬托下,越发迷人,真是“出淤泥而不染”,秋天南归的大雁排成“一”字刑,从北方迁向南方,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冬天,洁白的雪地里梅花一枝独秀,大红的,紫红的,白色的,成为了冬日里的一道风景。我想到春天里和朋友去野炊,抓螃蟹,戏水,烧鸡蛋夏天里吃着奶奶做的凉品,忘夕阳西下,秋天和朋友爬上高高的梨树去摘梨或站在杏树底下,用打杏的竹棒打杏,好不刺激,冬天,和在一个院子的小朋友打雪仗,偶尔也调皮的给行人丢一个“甜雪球”,好不疯狂。我特别喜欢夏天,白天,我就呆在家里看电视,待到黄昏时,吃奶奶做的凉品,心里凉滋滋的。凉品有很多种类,西红柿、黄瓜、凉粉、苦瓜……吃着可口香甜的西红柿,留下的是甜酸相加的味道;吃着那绿油油的分为两半的黄瓜,留下的是清爽,偶尔在黄瓜上撒上一些盐或糖,味道更棒;凉粉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娃娃,躺在醋里,向我微笑,让我咽了咽口水,夹一块凉粉,很滑,咬上一口。醋味充斥我的嘴巴,那感觉却是凉凉的,真清爽!苦瓜,没有流水线的美丽身段,更不是皮肤爽滑的水果,再加上一种莫名其妙的苦味,让人讨厌至极,但是,它虽苦,但吃了却很凉爽,吃一口苦瓜,苦味涌上心头,咽下去,清爽留在口中,然后有一丝甜味,让人不再惧怕夏日的炎热。不仅夏日的凉品好吃,拿夏夜的星空更是好看,坐在小院里,爷爷给我指着天上的星星讲:“这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可爱的星星,一眨一眨,偶尔还有一道流星划过天际,那短暂的美丽,在我心中成了永恒的美丽。

  新的旅程很快就会结束,我也会回到故乡的怀抱!

  一抹浓郁的绿田,一条奔腾的溪流,一排低矮的老屋,一口古旧的井,一棵粗壮的古树……这点点*凡得不能再*凡的景象,就构成了我的故乡。时日至今,它们已经变得破碎、离乱,很多已经被我淡忘,但我仍清晰地记着其中的一两份宝贵记忆。

  记得故乡有条浅浅的小河。一年四季,河边总是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春花烂漫之时,一支支“探险队”涌入了农田里,小河边,草丛中……在潮湿的土壤上留下了春天的足迹。夏日炎炎之时,一只只“落汤鸡”又奔在小河里,小溪上。在欢快的小河底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秋风**之时,一个个“淘气包”又踏在落叶上,花丛里。在金黄的落叶上留下了秋天的足迹。冬雪纷飞之时,一条条“调皮鬼”又踩在雪地上,飞雪中。在茫茫的雪地上留下了冬天的足迹。这份童年的足迹,这份友情,我忘不了。

  记得故乡有棵高高的香椿树。它坐落在我家门的正前方的小院里。它枝干很粗,高大的枝干直抵屋檐。每当清明前后,爸爸妈妈总会握着长长的竹竿去钩。而我也会拿着个篮子,捡那些从空中掉落的香椿。当天的晚餐一定会多一盆热气腾腾的香椿炒蛋。妈妈坐在餐桌的一边,微笑着看着忙得不可开交的我。每年我总是盼着这个季节,每次我总能吃得饱饱的。这份香椿的香味,这份亲情,我忘不了。

  记得故乡有个小小的菜场。菜场虽小,这里却常常聚满了人。白天,这里的吆喝声,买卖声,切割声,想成一片。而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之时,菜场也会短暂地安静下来。当黑夜吞噬了天空,菜场仿佛又恢复了生机。总有这么一群老人,坐在菜场旁的板凳上,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谈往事。当你走过,总会冲你打打招呼,和你谈起来,偶尔有好吃的了,还会分你点。孩子也很爱在那玩耍,总在那跑来跑去,享受童年的喜悦。一到放电影了,那儿便更热闹。古旧的放映机架在地上,前边是黑压压的人。你可以请熟人抢个位子。一旦晚到了,他还会满是兴致地告诉你刚才讲了些什么,那穿黑衣的人是好人还坏人,那提篮的人是在看些什么……也常常会响起人们的叫好,哀叫。这个热闹的场面,这份人情,我忘不了。

  最终,我上了小学,无奈之下还是离开了那。偶尔回去逛逛,发现故乡变了很多,河边不再有飞奔的孩子,菜场里不是常放电影显得熟悉又陌生。然而我仍忘不了那过去故乡的有趣事儿。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屋一人,将永远留在心中……

  梦湖、汤显祖纪念馆、拟岘台……。这些风景名胜一点一滴地组成了我的故乡——抚州。虽然这座小城市在祖国九百六十多万*方公里的土地上算不了什么,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是独一无二的。

  抚州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唐宋八大家抚州便占据了两家:王安石、曾巩,还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他们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抚州也有四大才子“陈罗章艾”在文昌桥下留下的千古佳话……抚州的名人、名迹可谓数不胜数。

  抚州有许多优美的景色,城市环境优美,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6·6*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3·4%,森林覆盖高达64·5%。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是著名的“三宜城市”——宜业、宜居、宜游。它有各种名胜古迹:如拟岘台,它坐落在美丽的抚河畔,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从楼阁顶上眺望远方,便可把抚河风光尽收眼底,别具一番风味。又如名人园,它把从古至今所有抚州名人都“请”到了园中,让我们饱览抚州的名人风情。再如梦湖,它是一个十分大的人造湖,宛如仙女下凡一般,出太阳时,水面上的波纹便是她走过的印记;下雨时,你可以透过一层若有若无的轻纱看见她那朦胧的剪影,它是抚州一道独特的风景。还有如汤显祖纪念馆……抚州的美景,共同绘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说完了抚州的景,当然就要说说特产啦!如南丰蜜桔,它可是南丰人的骄傲呢!它已经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桔中之王”,香甜可口的味道会让你一下子记住它。还有资溪白茶,白茶这个名字的出现已有八百十余年历史了,它无与伦比,是茶中的珍品。还有美味爽滑的南城麻姑米粉、白嫩精细的黎川陶瓷、享誉全国的广昌白莲……抚州美食与抚州文化共同谱写出一曲曲动听的长歌。

  如果把抚州比作天边的云霞,那我便是云霞中一抹浅浅的色彩;如果把抚州比作一片湖泊,我便是湖泊中一粒小小的水滴;如果把抚州比作一片草地,我便是其中不起眼的一株小草。我是抚州的一份子,我想说:“我爱我的故乡——抚州!”

  再次踏上回乡的路,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家乡的新鲜空气,期待宁静田园的风光,期待*静池塘的破冰,期待广阔空地上的草堆,期待家里的土房子……

  驱车来到一条小路前,我看到了那“永恒”的乡道——石子铺成的小道。

  得到父亲母亲的许可后,独自一人下了车,双脚落在了石子路上,虽然脚底传来微微的疼,但是感觉却很奇妙,路上的石子不大,猜在上面好像在做脚底按摩。

  带着冬天寒冷气息的微风扑在脸颊上,我不由自主的提了提衣领。放眼望去,田园里早已没了庄家,代替它的是潮湿的泥土。

  “回来了?”母亲站在家门口,看到我回来了,柔声询问着,“饿了吧?老奶[lǎi]已经把菜摆上了桌。”不知道是不是回家了,母亲的话里带这浓浓的乡下口音。那晚,我们家土房里的灯亮了一夜……

  “喔喔喔,喔喔喔”鸡鸣了……

  穿上棉袄,套上棉裤,换上棉鞋,我又开始了新的一天,走出屋子,今天的太阳似乎特别的大,照在身上,温暖了我的心。“凤儿,起来啦?”苍老的声音传来,那是我的六旬老爷[yí]

  。凤儿,我的小名,连我自己都不曾记得,但是老爷[yí]

  却记得清清楚楚。可能是叫的熟悉了,他改不过来了。“嗯,老爷,我先去吃饭了。”“你老奶[lǎi]一大早起来,烧了你最喜欢的汤[táng]

  裹[guǒ]的。要多吃点啊!”虽然年过六旬,却依旧身体健康,老爷一刻也停不下手中的活,远远的看着他的背影,脑海里不禁忆起了那次:

  那天,老爷风尘仆仆地从安徽来到了上海,带了很多土特产,还带了两大包茶叶。

  父亲母亲很高兴,带他游遍了上海,时间转眼消逝,三天后,老爷[yí]

  便要回安徽了。我们站在车站,看着他上车。“爸,就在上海在多住几天,反正回家了也没事儿。”

  “三儿,把干了大半辈子了,不干活闷得慌。家里就你哒(妈)一个人,还有老屋(鹅)没放啊。”对着父亲说罢,他上了车。

  “凤儿,起来啦!来来来,快点来吃汤裹的。”不知不觉走到了灶厨前,听得出,过了还有冒泡的声音。

  “好,我自己来吧。”……

  记事本:此文是我所经历的真实故事,非虚构,括号里是安徽的土话和解释翻译。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7)

——我的故乡叫惠州作文实用5份

  秋天,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印象中的秋天,处处果香,浓浓的久久不能散去,沁人心脾。

  没错!秋天,你就该去果园里摘果子!在阳光的沐浴下,在蔚蓝的天空下,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是一件在别处享受不到的美事儿!或者。你还可以去农村里体验农民们收割粮食时的愉快心情。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抚摸着一颗颗金黄色的稻粒,体验着凡人俗事的美好,不也是一件美滋滋的事儿吗?

  一座城池,一缕香烟,那是曾经的城市,一座城市,一捧花香,这是如今的景象,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你知道我理想中的惠州是怎样的吗?

  我理想的惠州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大雾弥漫着城市,当太阳驾着金黄色的马车升向天空时,雾气消散了,原以为能迎来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却夹杂着一些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走到街上,看见一堆堆的垃圾无辜地躺着,行人随手把垃圾一丢,它们就不能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家。这种现象不应该出现的,不是吗?

  没错,惠州是我们的家,要想让家变得舒适起来,我们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正所谓:“拯救环境,就是拯救地球。”最后,我们的家将会变得芳香四溢、青翠欲滴,惠州将会是一个文明不间断的城市。

  它那优美的环境将令人陶醉不能自拔,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忘却烦恼,令人追求完美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我理想的惠州是一个和谐发展的城市。惠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工业工厂随处可见,但发展也要与环境协调,各企业要注重无污染,让惠州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城市。创建和谐惠州,人人有责。目前,社会上偷抢事件频繁发生,社会治安不够严谨,动荡不力,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也显示出人们的道德文明素质不够高,应加强自身修养,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

  我理想的惠州没有人性的险恶,也没有人世的纷扰,而是安宁和谐,人人幸福生活的。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总是会有一些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每当有垃圾在路边时,总是会有人顺手捡起并扔回原本属于它的位置;每当有自然灾害时,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我希望惠州是一个充满真情,洋溢着幸福和谐的文明城市。

  我理想的惠州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希望的城市。人时常面临着挑战,也渴望自己的未来,惠州作为一个城市,同样面临着挑战,同样拥有着未来。未来是靠人们去创造的,而惠州的未来需要大家的共同力量,为了将来而不懈努力,希望将会坐落在这座城市,面临的挑战也将会迎刃而解。在惠州里面生活,每天都有不一样的色彩,每一天都是充满着希望和挑战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要想展翅高飞,就必须面向未来!

  惠州,多么熟悉的一个名词,实际上它只是一座城市,一座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城市。它就像镜中月,水中花,每天都围绕在我们四周,让那理想的惠州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吧,让它真正成为一捧花香的城市!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惠州市,那里有一个出名的景点——西湖,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让我给你介绍介绍吧。

  春节放假期间,我们来到惠州西湖游玩!我们从东门进入西湖,由于是节假日,游人众多,真是人山人海啊!西湖的大门上刻着"惠州西湖"四个大字。进到公园里,看到各式各样的灯,有功夫熊猫和各种可爱的动物的造型,湖中有天鹅在嬉戏,让我不禁想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湖边的柳条随风飘动,我们继续沿着苏提前行,看到了最引人注目的宝塔——泗州塔。它是惠州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泗州塔一共有七层,我们冒着毛毛细雨排着队准备登上宝塔观景,过了很久,终于登上了最高层,园内美好的风光尽收眼底,远处西湖上一艘艘游船在自由划动,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茂密的树林像士兵一样守着西湖,让人心旷神怡!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美丽的西湖!

  我生活在一座山清水秀、热闹繁荣的城市——惠州。在这个城市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对惠州的喜欢变成了爱。

  ——题记

  大树是春天的乐谱,花儿是春天的伴奏,梦想的起点是春天的主旋律。雨,悄然而下,轻盈着,弥漫着。然而,思绪把我带回到了那天……

  走在路上,一丝丝微风;掠过我的脸颊,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走到站台,放眼望去,看到一群忙碌的人们。公共汽车来了,我上了车并投了币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公共汽车走了一站又一站,正当我望着窗外的美景时,这一站上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满头白发,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摇一晃的上了车。可这时,已经没有了空座位。然而,一位年轻人见状,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吧!”老奶奶听了,连忙道谢,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看到这一幕,我发现惠州有这种热心人。

  年轻人的这种行为体现了惠州的一种精神:包容四海、敬业乐群,呈现了惠州人民的普世价值和本土个性。

  惠州景色迷人,清澈的空气使大地广漠无垠,把它无限地扩展开去。一切都在往远方同去,而且在召唤人们也到大地的蓝色边沿上去。站在这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走在惠州的街道上,一路都是那么的干净,没有任何的垃圾被遗弃在地上,而一眼望去,惠州的人穿着都是那么的整洁。这些景象令人看了不禁感到心旷神怡。

  不管是惠州人的乐于助人、敬业乐群的精神,还是惠州那迷人的景色,亦或是那干净的街道,都是那么的令人感到心情愉快。

  惠州,我爱你!

  在清明节放假期间老爸和老妈带我去惠州玩。

  第一天,小邹阿姨一家和我们一家去泡温泉。妈妈们先泡了象火焰一样热的温泉,我、奇奇和爸爸们找到了一个又宽又舒服的温泉。我们忙把妈妈们叫了过来一起泡。泡了一会儿我们觉得又累又渴就到露天餐厅吃水果、喝水。我们还泡了玫瑰温泉、旋风温泉等等。可舒服啦!

  第二天,爸爸妈妈、我和小邹阿姨一家去栽树。我还特意选了两棵强壮的小树苗。小树苗种好之后我还和它们合了个影呢!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8)

——故乡的小路优美散文(精选5篇)

  故乡的印象,人各不同:是北风呼啸中的低矮茅屋,是村头摩天接穹的虬曲古树,是清朗夜空的如镜明月,是溪上卧波倚澜的石拱小桥……而我对故乡印象最深的,是那条贯通全村、蜿蜒曲折的小路。

  小路从村中穿过,朝着南北方向扭动着腰身。您可别小瞧这条晴天土飞扬、雨天稀泥淌的小路,它可是全村的交通大动脉,连接着村外的阡陌田亩,连接着外部的精彩世界。牛铃叮当的四季晨昏里,故乡的小路,不停地上演着村民们劳作的忙碌、收获的喜悦。

  村中的那条小路,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当街”,意思是把它视为村中的街市,是全村人情感交流的场所。临路的人家,户户门前植树,家家道旁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日三餐,村民们会端上饭菜,蹲在路旁,边吃边谈论着一些新鲜的话题。谁家做了好吃的,还会来个临时扎堆,风卷残云般吃个痛快。若有行路人经过,不管认识与否,大家都会主动地打个招呼,问候一声吃饭没有?世世代代,各家的婚丧嫁娶,喜怒哀乐,在当街小路上,像日出月升一样,自然*常地发生着,延续着……

  小路向北探身,变得愈来愈瘦,挤进邙山谷壑,成为蜿蜒小径。小时候,我顺着这条山路,进山割草、放牛、砍柴,从大人们口中,知道了不少古代名人:东汉皇帝、曹魏皇亲、唐朝王子、司马家族,还有乐不思蜀的刘禅,满怀亡国恨、愁似一江春水的南唐后主李煜。从那时起,知道了家乡洛阳,还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宝地呢。

  小路向南延伸,听乡亲们讲,可以走进隋炀帝时兴建的西苑遗址;可以走到女皇武则天时的皇城天街定鼎路;可以一直走上比作天河津渡的洛阳桥。后来求学洛城,方知此言不虚。

  我的人生之旅,就是顺着故乡的小路一直南行,进入洛阳城区。大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虽说多年来已*惯异乡风月,但家乡的小路,仍不时闯入思乡梦中。听说这些年河洛大地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也非常想回家乡,再走一走故乡的小路,重温那纯真浓郁的乡情,便毅然踏上了千里归程。

  按照售票人员所报的站名,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下汽车。古人说“*乡情更怯”,此时的我,一颗心狂跳不已。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情景已非昨日。飘逸着儿时梦想、印有少时足迹的小路不见了,代之以一条宽阔的公路,贯通村庄,一直延伸到邙山。路两旁屋舍俨然,小楼矗立,商店饭馆,驻足其间。那五颜六色的广告招牌,向我讲述着故乡的变化,洋溢着鲜活的都市气息。

  正在不知所措时,碰巧来接我的二叔赶到。我埋怨他为啥不早些告诉我家乡的变化,也不至于归来不知路,倒似他乡客。二叔嘿嘿地笑着说:“是乡亲们想给你个意外的惊喜。”说完,便开怀大笑起来。笑声里传递出的乡情,还是那样地纯、那样地亲,一如当年和乡亲们在故乡的小路上相遇。

  故乡的小路,虽已在繁华中隐去,但它像铮铮作响的琴弦,永久地感动着我的心灵,时时流淌出乡情的音符。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乡下。那是一个很偏远的苏北小村,三面环水,象一条白带一样绕村潺潺而过。记忆中的家乡小路两步多宽,湾湾曲曲,坑坑洼洼,一直通到镇上。从镇上坐车,大约颠簸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县上。村子离县城虽然只有60多里路程,可一个单程总要折腾大半天时间,一般去趟县城当天是回不来的。我们家很穷,因为没钱做路费,对于上趟县城是不可望及的奢想,有时也偶尔去趟镇上,那情那景多少天也无法忘记,特别是我们小孩总要兴奋好长一段时间。

  家乡的小路留给我太多深刻的印象。那个时代,由于经济薄弱,村子里的乡亲们都很穷,各家各户连电灯都没通上。记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劳累一天的人们,搬个橙子,手执蒲扇,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那条乡间小路上,坐在路口,围在桥头,摇着蒲扇,讲着故事,拉着家常,闷热的空气中飘逸着丝丝凉意,洋溢着几多欢笑。就是在家乡的小路边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在萤光的闪烁中,我们围坐在老人们的膝下,睁大两只眼睛,聆听着老人们从上代人传下来的稀奇古怪的故事,老人嘴里的故事大多神乎其神,有的故事往往吓得我们连晚路都不敢走,到夜深人静时,赶紧抓住大人的手一路小跑溜回家,一头钻进被窝一夜也不敢露出头来。

  家乡门前的那条小路虽然只有两步多宽,但却是我们村200多户乡亲的交通命脉,乡邻们南来北往都要从这条小路经过,因此,是一条繁荣的小路,通达的小路。我们村的人们有出海捕鱼的传统,村民们组织了好几条大木船到大海里去捞鱼,每次回来都是鱼满仓,我们每户都能分到好多好多的鱼,这时,人们用柳筐从船上或抬或挑的运回来,沿着那条小路,象条龙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每一张脸上溢满喜悦。那时,只知道路的那头有条河,河里有好多好多的船,只到有一天,我跟着几个小朋友偷偷摸摸跑到镇上,才知道路的那头还有那么繁华的地方,尽管镇上只是一条二里长的小街,但我似乎感到那是一个城市。从那时起,我心中有了一个梦,这个梦无时不促起我在人生的路上不懈的追求。

  在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个电站,站里有个机房,一边排水灌水,一边帮助村民们加工粮食、饲料等农副产品。我们家兄弟姐妹七个人口,不到一个月就要去加工一次粮食,由于机房大叔的儿子是我的朋友,所以这个任务每次必有我参加。老四哥用小板车推着几袋粮食,我就在前面用绳子拉,沿着门前的小路,两边是绿油油的庄稼,小河里的白毛浮绿水,伴着咕吱咕吱的车轮声,摸一把汗水,哼一曲乡间小调,那情景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

  家乡的小路给我青少年时光留下了无限欢乐,但也不是我们永恒的乐园,有时也有丝丝苦恼和无奈,这成了我人生中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乡实行土地改革,所有的农田全部分到各户种植,这个政策使我们家里的条件都逐步好转,尤其是我们家人口多,粮食年年不够吃,分田到户后,我们家首次有了余粮,而且每年还能卖上千把斤,足够我们上学的费用。有一年秋天,父亲为了筹足我的学费,用小板车推上几袋粮食去镇上卖,半路上,一场大雨瓢泼而下,小路成了被搅拌的泥桨,父亲粘在了半路上,等天睛路干时,粮食已经出芽了,父亲难过了好一阵子。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闪念间,我突然觉得这就是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分吧。

  那年春天,我们家乡全面发展家庭副业,不少人家联合起来制砖坯,烧小窑,我家搞的副业是制瓦坯,全部机械作业,一天要生产几百片。制瓦需要润滑油,那时没有专门的润滑油,都是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每次都要到40里外的油化厂去购运。一次,由于生产太忙,我只得请了假去帮助运油。由于路太小了,无法通车,我们只得撑着一条水泥船沿着路边的小河向南划进,大哥在船后摇着撸,我在船头用力撑,由于顶风,船向蚂蚁爬的一般,缓缓前行,风大些的时候,船还会倒退一段路程,一天走不到10里路。第二天,我建议上岸拉船,大哥只得同意,他在船上撑舵,我在岸上拉。岸边荆赖丛生,尤其是长着很多的带刺的刺槐,每走一步,都要披荆斩赖,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尽快回家上学,我腿被划破了,肩被磨红了,汗水滴到受伤的肩膀上,象盐水浇的一样疼痛,腿象灌了铅一样沉重,步步维艰,但我仍然坚持下来。那次回来,我整整瘦了一圈,人也黑不溜秋。那次运油之旅是我心头永远的痛,我梦想着有一天人们不用拉船,不用披荆斩赖,从路上就能把油拉回来。

  渐渐的,乡亲们不再满足那条小路了,不少乡亲还对那条路怀有怨恨。有一年,大伙一商量,一起动手,把路挖了个底朝天,然后拓宽了两三倍,并铺上砖头煤渣,村民们笑着说,这才叫路,他们开着拖拉机来回穿梭,满脸的春风荡漾。再后来,镇上的领导说,要富裕,先修路,于是全镇一发动,砖渣路变成了柏油路,人走在路上,象面镜子一样,不但*坦,还油光油光的。去年,我回了趟家乡,小路是没有了,连柏油路也没了踪影,通往家乡的是一条四米宽的水泥路面,大伙对我说,现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了,我们要把家乡建得和城里一个样子,你看,路全是水泥铺成的。是啊,路是水泥的,房子也换成了楼房和别墅,路通了,乡亲们住的不比城里差,乡村和城市还有什么两样啊。再往后,水泥的路面不但通到村里,还会通向各家各户,不远的将来,乡村的小河也许会用砖头水泥砌就。我想,这个梦想不会太远。

  初冬的山野,一大片一大片萧索破败的杂草蔓延整个深深浅浅的沟壑。

  这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故乡,这里有我苦涩的童年和充满憧憬的青葱岁月,有小伙伴、麦田、油菜花、小院、窑洞、老槐树以及那头老黄牛。

  远处的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我的眼眶忽然不自主的就湿润了――这就是我记忆中故乡的小路吗?

  故乡这条小路,常常萦绕在我的梦中,小路上满是羊角角曼、红嘴鸭、崖畔上还有蹦跳的小松鼠。

  我带着儿子,站上高高的土堆,故乡那条小路尽在眼底。就是那条小时候赤着膀子奔跑,向沟壑扔石子,掬起双手对着崖畔大喊的小路哪!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突然有一种莫名的酣畅和涟涟的情愫。

  儿子拽着我的手要走,说:“这么个烂地方看啥?”

  他哪里会知道,在他这般大的时候,这里就是我的乐园和天堂。

  站在高高的土堆上,迎着瑟瑟的北风,收入眼底的是一派萧条荒芜和寂寥。但我还想看见曾经日暮的炊烟环绕,还想在苦菜花开的时候躺在那*坦的土台子上晒太阳,还想在这条临崖的小路上肆无忌惮的穿行。

  此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在寻找着回家的路途。眼前这条荒芜破败的小路,承载了祖祖辈辈希冀,怀抱了祖祖辈辈的身影。这条小路上,有母亲的足迹,飘荡着我童年的笑声,埋藏着我童年的梦想。

  我还清晰的记得,坐在七奶奶家门前老槐树下的石碾子上,捉从老槐树上垂一根丝悬在半空中的小青虫。用小树枝夹住轻轻放进塑料瓶,看着它弓背从瓶壁向上爬一点,就轻轻一晃,它便又掉到瓶底,如此反复。

  二奶奶家门前有个青石大碾盘,二奶奶常在上面盘腿而坐,手里捏着烟斗吧嗒吧嗒抽烟。她爱逗小孩子玩,常给我们讲那些鬼怪精灵的故事。我们趴在碾盘一圈,托着腮,盯着二奶奶那变化怪异的表情,迷得六神无主。晚上或早起,走在这条小路上,虽然头顶着银盘似的大月亮,但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跟在身后,心一紧,不由得朝后看看,风一般加快脚步。

  记忆中,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的纯净明亮,仿佛刚从玉泉中捞出来挂在深不知底的苍穹一样。月夜更是一种宁静深远的明亮,一种清凉素淡的明亮,一种无瑕如玉的明亮,一种空灵清秀的明亮。长大后外出求学,参加工作,以至于到现在,我似乎再也没有见到过那样的月亮,再也没有沐浴过那样的月夜。

  还记得,赵里爷赶着牛群常从这条小路经过。我站在一旁死盯着那头长角朝天,健硕威猛的公牛,觉得它很凶,应该是牛群中的王。赵里爷拿着鞭子,胳肢窝夹着一个口袋,满面堆笑的朝我走来,刮一下我的鼻梁,指着那头牛问:“敢不敢骑?”我狠命的摇头。赵里爷爽朗的大笑:“莫怕,看它长得凶,其实乖得很。”临走时,他总要考我一道数学题:“四百加八百等于多少?”我总能第一时间答出来:“一千二百!”赵里爷回过头朝我一笑:“这娃灵,将来有出息!”,然后扬起鞭:“嗷….吆….”,一路尘土飞扬。

  觉得小时候的冬天是奇冷的。身上穿的是妈一针一针为我缝制的棉衣。青黑布面料,白洋布里子,穿在身上厚厚实实的,像只熊猫,但还是觉得冷。凉风从怀前、袖管、库管直往里钻。上学没有表,妈是听着鸡叫为我把时间。早上躺在暖烘烘的热炕上不肯起来,妈一遍一遍的叫:“快起了,鸡都叫三遍了,要迟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像一只挪挪移步的小企鹅,从小路向村子里的学校走去,妈把我送到第一个拐弯处,就站在那里看着我。等我走过小路,走上进村那道坡,她才转身回去。

  还记得,窑洞檐下有燕子的家。每到春天,我确信是那一家燕子又回来了。一只小燕子从巢中摔落下来死了,燕妈妈悲鸣着盘旋在附*不肯离去。我和成娃子在门前的小坡上把它埋了。我说:“给小燕子立块碑吧!”成娃子同意了。我们找来一小块木板,歪歪斜斜的写上:“小燕子之墓”。“墓”字不会写是用拼音写的。

  这一年,阿黄也死了。阿黄是我从姨妈家抱来的一只狗,长得非常可爱。阿黄每天都准点蹲在门口等我放学回来。可有一天,我回来没见到它。妈说阿黄吃了死耗子,没能救过来。我哭喊着要看一眼,妈不让,说已经埋掉了。我要死要活的闹腾了好几天才慢慢缓过来。

  儿时那条小路上,日日有布谷鸟的叫声。那声音悠远,绵长,像空灵的山洞在一点一点的滴水。小院里堆满了黄灿灿的谷穗垛子。成群成群的麻雀飞扑在谷垛上。妈拿着扫把驱赶,“轰”一声,黑压压一片,叽喳喳一片。我和成娃子用小棒支起砖块塌麻雀,每每总有收获。成娃子用泥巴把麻雀裹上,埋在地下用火烧。烧好了撕一小块给我,我不敢吃。成娃子恼了,“看你秀才气,有什么好怕的?好吃着呢!”我小心的尝一点点,果然!那股淡清香立刻沁入心脾。成娃子还给我教用铁丝套野兔,说:“你看!这条小道就是兔子经常走的,这家伙很奇怪就走一条道,只要在这里下套,保准能套到。”我小心翼翼的按他说的做了,但终究还是没能套到一只兔子,我也从来没见过成娃子套到。

  十二岁那年,我家搬进了新窑――三孔青砖大窑。沿那条小路居住的人家大都搬进了村子。我也到了该去镇子上念书的年龄,只是偶尔还会去那条小路上玩耍。

  十六岁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成娃子一直把我送到了学校。安顿好后,成娃子要走,我问:“你还会来吗?”他笑了一下,拍拍我:“干嘛呀!周末假期想家了就回来,我等你!”我点点头,眼泪差点出来。那时候,觉得成娃子特别的亲。后来,成娃子还来过一次,给我带了好多家乡的吃的。再后来,他就没有来过,专心跟着师傅去学木匠了。成娃子是我是心中的“少年闰土”,他在故乡这块贫瘠的土壤上,无圆润之泽却甘之如饴,无娇艳之态却醇香四溢,和许许多多扎根于广袤大地的农民一起,坚守着清贫,坚守着心灵的那方净土。由于家贫,他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去学了木匠,再后来又倒腾苹果买卖。这几年光景好了,盖了新房,买了车,娃也送到城里读书了。他终究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这次回家,见到了王奶奶。她已经不认识我了,我握着她的手说话,她才反应过来:“哦!是广宇呀,啥时候回来的?看我这眼神,哎!老了不中用了。你妈在世时,我们俩好,常在一起。你妈走了,我哭了好几天。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记忆中,王奶奶是一个很精干的女人,干干

  净净,说话响亮。小时候妈常带我去她家里,他们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就在一旁王奶奶的针线笸箩里找东西玩。一晃几十年了,妈已经去世了,王奶奶也不是当年的王奶奶,我也步入了中年,儿子就在我身边,他也成了半打小伙子了。

  故乡的小路,那是一条孤独的小路,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童年零零碎碎的记忆,就浸泡在这孤寂与苍凉的小路上,延伸到千里之外,也延伸到很久以后的永远。

  长大后离开故乡,漂泊的日子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不知哪里才是终点。一路向前,一路奔波,最终盘点行囊,结果行囊几欲空空,我不知道我到底在寻找什么?

  直到站在故乡这条小路跟前,我才明白,其实我一直寻找的是一种安详和宁静,一种心灵的归途。

  我的故乡刘家湾,是一幅定格了的水墨画。蔽日的浓荫里,六十余户人家,高高低低的房子,围绕着小山岗,形成了一个半圆,像一只弯弯的牛角,因此叫刘家湾。因为故乡面临波光粼粼的湖泊,祖上便在弯字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湾字。

  就这样一条小路,却凝聚着故乡人许多顾盼许多希望许多悲欢离合。姑娘们从这条路上嫁出去了,媳妇们从这条路上娶进来了,学子们从这条路上走向外面的世界,小伙子们从这条路上闯荡去了......于是,小路既是相送子女打拼未来的寄托,更是牵肠挂肚盼望归来的希冀。每到旁晚,尤其是逢时过节,村头的老枫树下,总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小孩以及父亲、母亲的惊喜和惆怅......

  走在这条小路上,有时觉得很窄很窄,而有时又感到很宽很宽,可以看着庄稼由青变黄、河水由枯到盈,可以看到东边像金字塔一样的冷冷山那是故乡的标志,出远门回来,看到冷冷山,家就不远了。冷冷山的背后,群山隐隐,烟锁雾罩,曾经给过我无限神秘的遐想。北边是大洼口,相传,那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的鞭痕。西边是越走越高的山岗。南面呢,就是三面环水、云蒸霞蔚的浮山了。

  小路,始终是弯弯扭扭的,像在行走。青青的远山,也在跟着,我们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那形状都是一样的,村庄也在行走,走大了姑娘小伙子,走老了叔伯大婶,今天东家盖了新房,明天西家添了宝宝,腊月一过,村里总会多几个少妇,少了几个大了的姑娘。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失意,抑或是疑惑,人长大了为什么就要走呢?而且走得义无返顾,我真佩服那些姑娘们!而那些小伙子,不知怎的,娶了媳妇就疏远了我们,疏远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有的很快就另立门户了。

  村庄就这样不断地变化着,房子在变,人的心事也在变,有时变得很陌生,仿佛是被小路牵着,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先,无论是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还是叔叔婶婶们,都是那样亲*,一边和别人说着话,一边搂着我们,毫不隐讳自己说话的内容,很透明,给我们以知根知底的感觉。可渐渐地,就像隔了一堵花玻璃墙,模糊了,跟小时候捉迷藏一样,靠猜。是我的心情复杂了,还是他们看我们长大了,开始回避?有时,还真的有些失落感。

  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长大了,有的留在村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圈;有的走了,沿着小路,落户别的乡村和遥远的城市。我也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终于,我就要离开故乡了,当我踏上小路,才感到故乡的难舍,眼睛模糊了,不敢回头看,我想,那些伙伴们临走时的心情,大概也是这样吧。我这一走就是三十余年,其间,每次回到故乡,总有曾经的音容笑貌、慈祥的脸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总有曾经总是泪痕满面、灰头土脸的小姑娘、小男孩,漂亮了,英俊了......而小路呢,还是那样曲曲弯弯的。

  然而,多年之后,当我再次回到故乡,却总也找不到那条逶迤于村旁、田野的小路了。我站在直达村口的乡村公路上,一遍遍地辨认着,草塘呢,我无数次光着屁股,以各种姿势凫水的草塘呢;那终年流水哗哗的丘缺呢,坐在青石板上,让清澈的溪水冲击着我们赤脚的丘缺又在哪呢......消失了,故乡的那条小路消失了。每当在外思念故乡时,跳进思绪的,首先是那条小路。小路像系在灵魂深处的一条带子,长长的,无论走到哪里,都紧紧的系着,从没有松开过,就像母亲的背带......

  今天,故乡终于将那条带子收藏起来了,以公路的速度进一步缩短了与我们这些游子的距离。

  啊,故乡,总是那样慈祥......

  睡梦中无数次地梦见你,梦呓里一遍遍地呼唤你。每每发现又是一场虚幻时,整个身心总是空荡荡的。

  啊,故乡的小路,你让我魂牵梦绕,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在你手里,犹如紧紧牵着一根无极长的风筝线,不论我走到天涯海角,还是飞到大洋彼岸,从不敢张扬,更没有过一丝的恣意放荡。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根”在哪里。

  啊,故乡的小路,在你上面我曾落下过无数个脚印,这脚印由小渐大,由浅及深。是你佐证了我由孩儿提到少年的成长历程;也是你将我送出家乡,使一个无知莽撞的少年,逐渐成为能为社会做些贡献的有用之人。

  啊,故乡的小路,你编织过我儿时的许多梦想,也为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初春时节,伴着剪柳的飞燕,迎着和煦的春风,吸吮着田野里刚刚吐蕊的百花芳香,我和小伙伴们身背竹筐,手持镰刀,或说或笑、或唱或跳地行走在你的上面。这是大家去挖破土不久的鲜嫩野菜,好给家中苦熬一冬的猪儿增增膘。夏季时节,在你的两边竖起了绿幽幽的青纱帐。还没含苞吐穗的庄稼婆娑沙沙,斑鸠、鹁鸪等鸟儿以及各种虫儿们远*齐鸣,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此时,晒得黑灿灿,依旧阳光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仍然是欢快地走在你的上面。秋天来临,你的两旁到处涂抹上了红彤彤、金灿灿的色彩。红的是沉甸甸的高粱,金的是弯下腰的谷穗、呲着牙的玉米和那圆鼓鼓的大豆……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小伙伴们非常兴奋,跳跃着高声叫喊:我们又可以敞开肚皮吃饭了。冬天来临,寒风凛冽,你的两旁已是空旷苍茫。但是,依旧挡不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行走在你上面的脚步。我们头戴扇风耳的帽子,身穿清一色的棉衣棉裤,依旧是身背竹筐,手持镰刀。这是大家去砍柴,因为家里边等着生火做饭和暖炕御寒。


我的故乡的散文实用5篇(扩展9)

——回不去的故乡散文欣赏范本5份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跟着大人去赶集。早早地起床,大人准备好盛东西的口袋,准备好几张毛票子,就拉着我去赶集了。路上碰到已经赶集回来的人,大人们就站着打着招呼,若买到什么好种子之类的,大家就一起摊在手掌里东瞧瞧西看看,然后急急地赶去人家说的那卖家的位置,去晚了可能就买不上了。

  翻过几座大山,拐几个弯就到了集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好像从静静的小溪里一下子被冲到了大河里,而且里面挤挤挨挨地都是张嘴吵的大蛤蟆。我那时个子小小的,只到大人的大腿根儿,满眼都是腿,密密地不透风,所以只能紧紧地拽着大人的衣服,在人缝里钻啊钻。大人总是在赶集的时候来买酱油和醋,有时会用找回的一毛钱给我换几颗糖果,嘿,美极了,尽管那叫做“梨膏”的东西总是粘粘地沾着一层糖纸,尽管有时糖少人多,大人会先咬开再分我一半,在嘴里吸溜起来,还是觉得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嘴里含着它都想直接跳起来。

  来这集上的都是我们村的人,再远的临村的也不会超过五里远,大家的交易也只比比物物交换高级一点儿,除了用钱买卖,也有时会拿自家的黄豆直接换人家的绿豆,各有所需。牲口的买卖是大事,所以在某个角落里,那些老爷们儿都表情严肃,抽着烟卷,站着,蹲着,认真仔细地查验着要买的驴、羊、牛,拉着遛遛,然后沉默一会儿,彼此拉着价格的锯。通常来买牲口的都不是自己来,一定要找几个知己的懂行的,帮着看看,要是走了眼买了有病的或者是上了年纪的牲口,真是熬心的事,因为买牲口的花费可不小。所以,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太阳暖暖地照着,牲口们懒洋洋地站着,无辜的大眼睛忽闪,男人们穿着一身黑乎乎不分年纪的衣着,蒙着白毛巾,在烟雾中静静地思考,决定着人生的大事件。

  如果你未曾远走他乡,异地生活,你就永远体味不到故乡的涵义。

  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有故乡的人,故乡的定义是什么?———出生后离开的地方。在我眼里,故园情结最浓、最重的,莫过于十七八岁、尚未成年就告别的家园。我的哥哥和姐姐就是这样,他们有大把的少年朋友留在故乡,他们成长的回忆留在故乡。每每谈到老家的人和事,他们的眼睛里都会露出怅惘而炽热的光。偶尔我们相伴回老家,我悄悄观察他们,那种*乡情怯的激动、面对物是人非的失落、沉默无语的凝望、离开时百转千回的感慨??我太了解他们对故乡的依恋、怀念了,故乡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生命的牵挂和不舍。而我,一直遗憾自己离开时,年龄太小,还没来得及长大。多年以后,当我成为一名写作者,这种遗憾便愈加深重。尽管如此,相对于从未有过故乡的人来说,我仍然是幸运的。我了解乡音是怎样的亲切,懂得乡情是如何的珍贵,明白乡恋是终其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情怀。

  今年九月,我参加了“山西作家走太行”赴长治晋城采风的活动,第一站就是我的故乡———武乡。大巴车下高速后,转个弯便进了武乡县城。隔着车窗,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座县城:规划齐整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穿梭往来的车辆,悠闲漫步的行人,美丽的马牧河环绕在小城的边缘。我欣慰极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座堪称漂亮的县城。 大巴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八路军纪念馆,下了车,我很兴奋,兴奋得简直有些轻佻了,听到说武乡方言的当地人,就殷切地凑过去自报家门。呵,我也是武乡的。对方的反应却淡淡的,“哦”一声,不以为然的样子。是啊,武乡的有什么稀罕?这可不是在外地,这是在故乡,遍地都是武乡人。意识到这点,我才收敛起自己的冒失。

  午饭时,餐桌上的一碟葱炒辣椒博得众人喜爱。大家纷纷说,吃了这么多辣椒,武乡的辣椒最好吃。我听了甚是得意,我太熟悉这种辣椒了。母亲几乎每顿饭都会炒这么一碟辣椒,我们谓之“葱丝辣的”,我是吃“葱丝辣的”长大的。它既能拌在饭里,也能搛以小口佐餐。服务员又端来一盘海带丝黄豆芽粉条小炒肉,我眼睛一亮,不由得端起主人的身份给同桌的人介绍。我们武乡人家待客惯常吃荞面河捞,配的菜通常就是海带丝黄豆芽粉条小炒肉,吃的时候撒一把葱花。小时候,一吃这种饭,家里必定来了贵客。我曾经在一篇小说里用了很多笔墨描述荞面河捞,以至于看过的朋友念念不忘,一见我就打趣,何时请我们到武乡吃荞面河捞?

  自助餐时,我又端着个盘子像没见过世面的孩童,眼巴巴盯着每一种食物辨认,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别处看不到的饮食。哦,我看到了“煮疙瘩”,里面的疙瘩是白色的。我拦住服务员质问,煮疙瘩应该是玉米面的嘛,怎么是白面的?服务员捂嘴笑道,不是纯白面的,不信你吃吃。尝了一个,似乎加了米面,味道倒还不错,大约是改良后的煮疙瘩。我追问人家,怎么没有玉米面的,难道现在的人都不吃玉米面疙瘩了?

  记忆中,家家户户的早餐都是一锅金黄的玉米面煮疙瘩,煮疙瘩的形状是手指长短的圆柱形,直径有五分钱币大小,也有的拍成圆饼状。吃的时候裹上焐热的柿子,或佐以酸菜辣椒,味道很特别、很好吃。村里人说起某人的饭量,总是以能吃几个煮疙瘩来判断。说老人家身体硬朗,就说,身体好得很,能吃十个煮疙瘩呢。夸耀小伙子好劳力,就说,后生家能吃三十个煮疙瘩。服务员告诉我,宾馆没有玉米面煮疙瘩,但是*常人家还是会自己做着吃的。后来与一个武乡女人聊天,她果然说,俺小的(儿子)一顿能吃十八个煮疙瘩。

  饭后休息,我哪里睡得着,独自跑出宾馆,沿着马路溜达。我喜欢在陌生的地方购买小物件,诸如发卡、袜子之类的。这些小东西总会携带着当地的记忆在稍后的生活里延续一段时间。这可是我的故乡,无论什么东西,总要买一件的。我耐心在商店里转来转去,最后,挑中了一件桔色条纹的小背心,还买了一只四元钱的粉扑。买了东西后,忍不住主动与服务员搭讪。我问,你是武乡哪里的?对方答,窑湾的。哦,我希望她反问我是哪里的,结果人家不问,只好悻悻离开。隔壁柜台的女人颇懂我的心思,热络地接口,你是哪里的?我高兴地转过身,我是洪水的。哟,她也兴奋起来,我也是洪水的。我立刻觅到知音一般,移步到回不去的故乡。

  她面前。她听出我的口音不纯正,问我,你是外前(外面)回来的吧?我点点头。她问我,洪水哪个村的?我说,董家庄的。她眼睛一下亮了,你是谁家的?这个,我被问住了,我是谁家的?村里已没有我的亲人,惟一的堂兄早年随寡母改嫁,搬到了别处。我反问,你是哪个村的?她说,阎家庄的。哦,难怪她问我是谁家的。

  董家庄是山圪梁上一座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下了山,不到一里地,就是阎家庄。事实上,董家庄不存在了,因塌方,几年前,整体搬迁至阎家庄,两个村子合二为一。她叹口气说,董家庄都塌了,你知道吧。我说,知道,但我还想回去看看我们家的房子。她惊道,可不敢,山上都崩开裂缝了,下面全是空的,种地的也不敢去种了。

  我无法想像那是怎样的情景,院里的枣树、门前的山坡、山坡上的杏树、念过书的学校、村口的石碾??难道这一生,我再也看不到了?前年春天回老家时,我曾试图去村里走一趟,结果也是被人拦阻了。说山路危险,村里无人,杂草丛生,蛇鼠横行。那个村子,那个村子,彻底荒了。

  返回宾馆的路上,我一扫初时的兴奋,步履沉重缓慢。这座光彩照人、霓虹闪烁的县城是我的故乡吗?除了偶尔钻入耳朵的乡音让我捕捉到零星的几丝亲切,它的街道、路面、行人、商铺,皆是陌生的。我所熟悉的故乡只是我的村庄,我所想念的家园,也只是那座已然荒弃的村庄。不记得哪里看过一句话: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而我的故乡,真的回不去了。那座装满我童年的欢声笑语的小村庄,留下我无数童年记忆的小村庄,真的,永远回不去了。

  好久没有回故乡了。

  自从那次政治失利,我便在村人的闲谈里,悄然除名。从此,故乡于我,再也没有指点江山的舞台,惶惶然的我,只得逃离故

  土,隐于他乡一隅,独立而又傲然的生活着。井家冲,那个故乡的名字,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有时候,只能凭借回忆,回望一下故乡,稍作停留……

  记忆里的故乡,是美丽清凉如许的。缘了井家冲这三个字的别名,使得这偏远而贫瘠,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多了一层温润色彩。井者,水源汇聚;冲也,多以偏名。以井为特色的故乡水井,是出了名的甘甜,清冽。在众多水井中,值得一提的当属王家院子杨姓斋阁井,以及李家院落的牛鞍井,上下两井,美丽的故事在家乡传诵不衰,泽慧了故乡数十代人。

  传说中的斋阁井,是能知晓天气预测的。每逢大雨前夕,深井里便会流出一股红褐色的水,突然的一泓,倾泻开来,村人就知道,不日将有暴风雨来袭。几百年而下,这口井便承载了故乡人对未来先知先觉的预警,随之而来的便有了代表权威的临井而建的祠堂——斋阁祠,凭借井神的未卜先知,掌控杨家数百年。

  记载上的牛鞍井则与斋阁井不同。它因井状如牛鞍,突兀的从地表斜方向喷出大量的水,故取名牛鞍井,可见此井的出水量之大。又因该井水质清甜,具有冬暖夏凉之功能,而遭过往行人竟相掬饮。凡饮者,顿生冰凉之意,浑身清爽,泛意渐消。再兼其井水通阴河,鱼类繁多,不亚于一座小型水库,可灌良田千亩,铺鱼千斤,成为故乡赖以生存的最大衣钵,施舍村人几千众。

  然而,故乡的这种美丽,却随着岁月的流失,日渐荒芜。

  昔日水花四溅的井口没有了嘻戏,除了干涸的泥巴,就是肆意生长的杂草,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沧桑。每看到一次,就越觉得它又老了一岁,显得更加苍凉和落寞了。甚至,我同村人的每一次视频,都感觉到了问候中的不自然和不真实。村庄,已明显的对我多了几分排斥,和敷衍。

  故乡,正以老态龙钟的方式,模糊了村庄的内涵。

  没有了故乡的真实消息,我感到一阵阵的空和痛。每每问起村里的情况,我竟无语对答。

  是我真的远离了故乡吗?

  带着满腹不解,我扣问母亲。老母电话那头除了轻叹一声,良久才回我:你回乡又有什么用呢?井家冲已与别村合并了,用的村名还是邻村的名字,老百姓都**了……

  陡听,不由得心头一热,继而是茫然,失落,似有寄人篱下之感。原来的村庄虽不是名门望号,但久居一隅,住热了,容不得瞬间的没落,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昔日的村庄说没就没了,想着从此故乡的名字将成为历史,心中竟生出更多无助与惶恐。

  我还能回故乡吗?

  我在问自己。一遍又一遍。那个一直想着要回去的故乡,一直发乎情流泄于笔端的故乡村庄的别名,是否以后还会长驻在我的心里?我不知道,那些熟悉的山山水水,是否还会在村人的心里靓丽依然,落寞如我?面朝故乡,那些远离了古老村庄的人们,是否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故乡。

  四月,淫雨霏霏,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打包离开。清明节,多半是让人感伤和怀念的。但我没有归去,在这执笔,写下我依恋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有父亲、有奶奶,还有儿时的玩伴

  记忆中的父亲,高大、健壮,有一副好口才,有一股大度的君子气概。但凡事又太注重得失,以至于常常举杯浇愁,不省人事。说实话,我总认为父亲欠自己的太多,以至于五年以来,从不曾和他洽谈过几句话,这其中缘由,却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解释清的。而后,我才发现,不是父亲欠自己的,而是自己欠父亲的太多太多。

  小时候,父亲常常唤我的小名,一声一声,喊过了十七年。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个有出息的人,因为我现在的小成就,是同我那一辈的伙伴们没有的。我十五岁离家,来到长沙读大学。父亲一般不知道我在大学的生活,偶尔打过来一两个电话问候,加上几番叮嘱,其实那时候令他自豪的孩子正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抛洒汗水,努力赚些零花钱。但是在父亲的眼里,我必定是有出息的。于是,每逢过年,我都将额头扬起,顺其自然地接收来自亲朋好友们的称赞和鼓起的红包。

  老家的规矩很多,儿时天真,我大多不懂,每次说错了话,做错了事,父亲总说:不懂事,就不要乱说!而我的奶奶总会替我解围,当着我的面责备父亲对小孩的蛮横,我便心里洋洋得意起来。

  进入大学,有了新的同学,结交了一些新的朋友,却还是惦记起儿时的玩伴来。那时还小,不懂得什么叫梦想,什么叫青春,便常常成群结队地在家乡的田野上任性撒野,钻进堆积成山的稻草里边,满脑子都是毛草,还惹来路过的阿姨讽刺的目光和讨厌的唇舌。那时候的我们,还很天真,总是叠起石头,试图爬进废弃的老学校,只为了偷摘一捧红透的杨梅,却被学校里边的木匠师傅抓到,恶狠狠的怒斥。但我们从来就不曾感到过一丝的沮丧或是悲伤,我们还常常围在一块儿跳皮筋、攻城堡、海陆兵,任凭稚嫩的年华在欢乐的水泥坪上抛洒,我们尽情欢乐。

  而今,17年了,家乡变成了故乡,以至于每次回到老家时,一些老同学见面也觉得生疏了。聚会没得少,却再也挽救不了我们当年的风华正茂,和满载愁绪的激情岁月。回老家的机会少了,和家里人的联系也少了,越来越多的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要我说,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那个故乡,不会因为你的遗忘,而停下生息、繁衍。还有三年,甚至更久,我还要挣扎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眺望远方故乡的方向,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稻草依旧那样美好吧。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不只是为了怀念,更为了前行。

  离开故乡十年了,再次与之面对面时,你会发现是那样的陌生。

  “难道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美丽故乡’?”你在工作的地方结识的妻子问你。从她的语气可看出,她也怀疑你曾经的描述。

  你未言。心里有个声音:不,这的确不是我的故乡。虽然还有当年的影子,只是一切的一切,早已变味了。

  今天看到的故乡已不是昨日了,它早已不属于你。你的故乡默默被你存储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你担心失去它曾经美丽的样子,便一直不敢触及它。但你所不知的是,任何东西,封存的时间久了,也是会褪色的,你记忆中的故乡,也是呢。

  村里的人听说你回来,都纷至沓来看望你。他们想看看一个初中毕业的你从农村到城市生活之后是怎样,看看那你带回的老婆又是怎么样的。在跟他们的眼中神交流中,你有感觉到一丝熟悉的过往,继而是一种陌生、酸楚。你知道你不是“衣锦还乡”,曾经,那些老一辈的人回来时,你也曾用那样的眼神看他们。即使,你在城市里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尽你的意。但你始终觉得,那里才适合你。

  “呀!城里的生活就是好啊,看人家脸色多好。”

  “要是把户口也迁出去,就永远是个城里人了。以后世世代代都是城里人,真好!”

  “有十年不见了吧,变化真大呀!”

  ……

  你一面招呼乡里一面把你美丽的妻子给大伙介绍。你的妻不能听懂乡语,你便在一旁翻译。说的都是赞美之词,有时你还填上几句,引得大家笑声阵阵。

  “你到是变化不大,口音,样貌,这才是不会忘本的。不像村头的三小子,才出去没几个月,样子口音都变了样了,他老子都不认识了。”一邻居调侃道。

  然而,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没变的只是表面,内心却早已千差万别了。有什么比变心更加可怕的呢?有时,你也会觉着你卑鄙,竟在这里耍这种伎俩。但只是一哂,便也过去了。

  夜里,当乡亲们都散去,你与妻子躺在床上,你的妻疲惫得早已入睡。正是夜阑人静,又是重回故地,此时此景,回忆像决堤的潮水涌来:

  那时,你也不过七八岁上下。那天,正和你的小伙伴们抓鸟窝,却不觉进了一个果园。你们便一人一棵树,边吃边提防着果园主人,现在想想,真是刺激。

  还记得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面的小鱼自在地在水中游着,你和小伙伴曾经在河的石缝里抓螃蟹,带回家用油炸得香香的。

  转眼,天将出白,你却还在床上辗转。突然想起,曾经下过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让小孩在农村出身已经是要黎明了吧,你还在床上翻转着。你突然记起,当你决定在城里安家时曾对自己发过的誓: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农村!短短一句话,却是百般无奈。那时,你的妻还没到上饶尚美医美变美。不,准确的说,你还未遇上你的妻。现在,骨子里的那种“农民”印记早早就镌刻在你的内心。

  转眼,你又想到白天邻里那种羡慕的眼神,你仿佛又从那种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小幸福。然而,一想到故乡,内心又是翻转不定的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