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

首页 / 诗词 / | 2022-10-03 00:00:00 诗词,元宵节

元宵节诗词1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一说此词为朱淑真所写。)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如霜。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踏莎行 侯置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着意催梅柳。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後。拨雪张灯,解衣贳酒。觚棱金碧闻依旧。明年何处看升*,景龙门下灯如昼。

  柳梢青 张孝祥

  今年元夕。探尽江梅,都无消息。草市梢头,柳庄深处,雪花如*。一尊邻里相过,也随分、移时换节。玉辇端门,红旗夜市、凭君休说。

元宵节诗词2

  明代: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简析

  这首散曲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小令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欢乐气氛,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对比,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

  此曲用“今岁”、“往岁”的对比手法, 描写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 怨也千家。”正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实况和广大人民对*统治的愤懑情绪。据《尧山堂外纪》载:“弘治、正德时,‘高邮元宵最盛, 好事者多携佳灯美酒, 即西楼为乐。……后经荒岁苛政, 闾阎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这段话正可做为这首小令的最佳注脚。

元宵节诗词3

  1、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3、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5、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6、元夕无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元宵节诗词4

  1、《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2、《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节诗词5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1)

——元宵节的诗词 (菁华5篇)

元宵节的诗词1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的诗词2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折桂令》 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元 宵》(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宵节的诗词3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

  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

  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

  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

  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

  五更飞梦渡鲲洋。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星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

  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

  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

  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

  钟发琉璃台。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

  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

  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

  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

  来映九枝前。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

  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

  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元宵节的诗词4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年。

元宵节的诗词5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看灯记得年时节。——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好灯争奈人心别。——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今年华市灯罗列。——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2)

——元宵节的诗词6篇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京都元夕

  元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 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 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 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年。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年。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3)

——元宵节诗词6篇

  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有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诗词大全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对联:

  上联:无边春色

  下联:有庆年头

  上联:光天满月

  下联:火树银花

  上联:月光皎洁

  下联:银烛辉煌

  上联:月光照耀

  下联:银蜡辉煌

  上联:金吾不禁

  下联:玉漏莫催

  上联:星桥铁锁

  下联:树梢银花

  上联:一团拥宝炬

  下联:千点灿银星

  灯谜:

  1、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2、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3、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

  4、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5、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打一动物)——蜘蛛

  6、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鱼

  7、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8、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9、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

  10、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4)

——元宵节征文 (菁华5篇)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元宵的*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元宵的*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对元宵节的描写,词中流光溢彩、热闹繁华的景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在甘肃老家,正月十五这一天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挂起了火红的灯笼,道路上行人如梭,在主要街道的路边上,每隔一百多米就垒起来的一米多高的煤堆,在傍晚时分被点燃,老家人称之为旺火,寓意日子红红火火。

  一大清早,母亲就为全家人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在这些饺子馅里,有提前被包进去的数枚硬币,如果谁能吃到的话那就代表这一年有好运气!因此,我们兄妹三人总会嘻嘻哈哈的抢着吃盛在盘子里的饺子,谁如果吃到的话,就会引起其他人的一阵羡慕。

  中午时分,大街上远远的就会传来锣鼓喧天声响,这是乡间的社火表演开始巡街*了,我们一家人便会快速的赶往大街。此时,道路两旁早已站满看热闹的人群,大家在七嘴八舌的谈论着,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一会儿社火队就如约而至,锣鼓手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舞狮子的、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整个社火队在动感十足的鼓点下有节奏的行进着。

  但最引人瞩目的要数一个被老家人叫做“麻麻婆”角色了,这是一个男扮女装的反串,她画着满脸麻子,在嘴角上方点有一个大大的黑痣,手拿一把破扫把,动作夸张,表情滑稽,总能引来人们的阵阵欢笑。社火的队伍在街道上缓慢的行进着,看热闹的人也随之移动着,因为大家都知道社火队要在村里庙前的广场上进行汇演。

  到达地点后,社火表演正式开始,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下,社火队员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舞狮子的动作敏捷生龙活虎、跑旱船步伐轻盈一气呵成,“麻麻婆”则做着夸张的动作维持着秩序,场外的人掌声雷动喝彩不断,一派沸腾的场面,在锣鼓声、呼喊声、口哨声中汇演活动达到了高潮。

  傍晚的时候,街道上的各式各样的灯笼亮了起来,路旁用煤堆旺盛地燃烧着,远远的看起来红彤彤的,特别喜庆。这时,好多大人小孩就会走出家门,远远的站在火炉子的周围,男人们手舞足蹈、谈古论今笑声连连,小孩子们则会嬉笑打闹不亦乐乎!人们就这样笑着闹着,一直持续到夜很深了才回家。

  每逢正月十五,老家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庙会,这也是春节民俗活动的一大亮点。到了元宵节当天,大家在看完社火表演后,会三五成群、络绎不绝的涌进寺庙,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吕发,退役军人,曾为*新疆边防总队*,现居新疆伊宁市。本人爱好文学创作,喜欢把生活中的经历用文学记录下来,写出生活的*,弘扬社会正能量,与读者共同分享创作中的快乐。文学创作之路虽然艰难,但能让人苦中作乐,用激情燃烧的岁月圆我们心中的梦,用心写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元宵的*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春节一过,我盼着元宵节早点到来,这样就能吃到我喜欢的汤圆了。

  今天是元宵节。一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一会儿,妈妈就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正当我高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妈妈笑着答应了,嘴上说:你这爱吃鬼!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身边,指导我煮汤圆。我一个人有点不敢动手,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自己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时,鼓起了勇气,拿起勺子,学着妈妈*时煮汤圆的样子动起手来。

  我先把水倒入锅中,再把煤气打开,等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汤圆小兴翼翼地放进锅内。这时,锅内热气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别急!要用勺子给这些汤圆翻个身!妈妈对我说。我又小心地掀起锅盖,用勺子在锅里搅了几下。该加点

  泠水了!妈妈又在边上说。锅里的热气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手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一碗冷水,倒入锅里。热气少了许多。

  过了二、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哇!白花花的汤圆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时地在开水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高兴,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妈妈在边上大声地提醒我!

  当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面前时,我高兴地笑了。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5)

——搜集元宵节的诗词 (菁华5篇)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宋.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暗香院落梅开后。

  无端夜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宋.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宋.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宋.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6)

——元宵节古诗词(十)份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节历史】

  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我国情人节之一。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范阳人)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人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城市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城市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等人在吕后死后,*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人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畜生,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

  另一个相传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定.

  *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盛世来之不易,便把*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人间节日——“闹元宵”。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一)元宵雨

  (宋・戴复古)

  穷人不谋欢,元夜如常时。晴雨均寂寞,蚤与一睡期。

  朱门粲灯火,歌舞临酒池。酒阑欢不足,九街恣游嬉。

  前呵惊市人,箫鼓逐后随。片云头上黑,翻得失意归。

  (二)卜算子元宵

  (宋末元初・刘辰翁)

  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长是蛾儿作队行,路转风吹去。

  十载庆元宵,满耳番腔鼓。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

  (三)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四)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v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临江仙・都城元夕》

  (宋)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踏莎行・元夕》

  (宋)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暗香院落梅开後。

  无端夜**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宋)姜夔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贵客钩帘看御街》

  (宋)姜夔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藕炝�,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宋)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宋)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

  (宋)向子�N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

  《鹧鸪天・上元启醮》

  (宋)张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宋)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辛亥元夕》

  (元)何中

  顽坐故贪�a,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别名王阳明)

  (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清*乐・上元月蚀》

  (清)纳兰性德

  瑶华映阙,烘散�q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台城路・上元》

  (清)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H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金菊对芙蓉・上元》

  (清)纳兰性德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拢�别自关情。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裕�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节诗词 (菁华5篇)(扩展7)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实用5份

  1.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玉漏银壶且莫催》

  2.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章碣《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3.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朱阑送目劳。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撚霜毛。——曾巩《上元》

  7.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张孝祥《鹧鸪天·上元启醮》

  8.*喜元宵雪更晴,千门翠竹结高棚。珠帘半卷将团月,玉指初调未合笙。新放华灯连九陌,旧传金钥启重城。少年结伴嬉游去,遮莫鸡声下五更。——刘英《上元十三夜》

  9.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0.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仇远《元夕放夜》

  11.甲子乾飞雨,元宵湿陨星。风柔行阵阵,月淡下亭亭。木笔侵凌碧,来牟掩映青。东皇收拾急,暖涨赴沧溟。——洪咨夔《春雪》

  12.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惟愁晓,周游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李景伯《上元》

  13.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吴潜《走马灯赓张枢副韵》

  14.过了元宵到晓钟,一年乐事又成空。杯行不用深辞醉,明日君西我亦东。——吴芾《元夕即*呈郭次张》

  15.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1、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3、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元夕无月其二

  丘逢甲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5、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8、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9、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0、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清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而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2.过了元宵八日间,琴堂歌舞献慈颜。七闽山水须眉秀,三楚云烟杖履闲。痴绝不妨公事了,欢浓莫于酒杯悭。明年今日迎新霈,锦轴荣封鬓未斑。——罗子衎《寿林仲乔尊人》

  3.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元夕无月》

  4.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烟空但仰如膏润,绮*都忘滴砌声。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韩偓《元夜即*》

  5.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贺铸《思越人》

  6.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无欢不必游花籍,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华岳《二月二日即事》

  7.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纳兰容若《清*乐·上元月蚀》

  8.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1.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1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3.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4.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斤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