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

首页 / 说课稿 / |

  《石榴》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石榴》这篇文章是在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散文。其单元说明要求,阅读这类文章,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根据这一要求及状物类散文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由于这单元的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到状物类散文,《石榴》这篇课文又放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对本课文的学*方法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后三篇文章《海燕》《白鹅》《鹤群翔空》的学*及今后对状物类散文的学*。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2、难点:

  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起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作用,而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及学*方法。

  根据状物散文的特点及《石榴》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法。通过课件、实物摆设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上课之前,我要准备的东西有如下这些:

  1、多媒体课件,内容以有关石榴的图像为主;

  2、在教室前边摆上几盆石榴;

  3、班级出一期以石榴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三、说学法: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学*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惯,选择默读或小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选择独立思考或与人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由他们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或教师共同探讨。总之,在学*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程序:①引入②预*检查③作者简介④课文学*⑤学生质疑⑥小结⑦布置作业

  1、引入:(3分钟)

  因为课前已对课文进行预*,班级出了一期有关石榴的板报,教室内又摆了几盆石榴,所以学生对石榴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所以,引入就由一位学生谈谈自己对石榴的印象。

  2、预*检查:(4分钟)

  课文有无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效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预**惯,所以在课文学*之前,我常安排预*检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课通练*册中的“自测关”来检查。

  3、作者简介:(3分钟)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对部分名作家要有所了解。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这篇文章,又是我们首次学到的郭沫若先生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相关情况。对作者的介绍,不是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来完成。相信已有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已找到了这方面的材料。

  4、课文学*:(2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7分钟)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清,可能有点难度,这有必要向学生作提示,通过幻灯片提出: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

  石榴→石榴→石榴。

  (2)分析、学*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文后练*题进行)。(10分钟)

  先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语句,然后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在这里,有必要点出描写、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幻灯片放出相关的图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以上内容分析完之后,就引导学生探讨整篇文章作者所要寄寓的思想感情。这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同样也由学生来介绍。

  最后简要归纳托物言志这种写法。

  (3)品味语言特色。(10分钟)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所认为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于优美句子,学生可能会找那些拟人句,所以,在学生交流中,有必要引到文后练*题三。

  5、学生质疑。(6分钟)

  由学生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解疑。这边值得一提的是,肯定会有学生提到文后练*题二,即为什么作者说石榴花是“的心脏”。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把课文的另一个难点解决了。

  6、小结:(2分钟含布置作业)

  综述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引申到课文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是主题。

  7、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加以描写,并抒发自己的感情。

  《石榴》说课稿 2

  [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把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

  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气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漂亮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楚、更形象的熟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把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拟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外形、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雅、正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雅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石榴》说课稿 3

  小小房子圆又圆,里面装着红珠宝,珠宝好看不能戴,吃到嘴里酸又甜,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石榴笑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教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

  《石榴笑了》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意在激励学生“快快乐乐的生活,认认真真的思考”。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贴*儿童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通过学*本课,让学生明白石榴石在秋天成熟的。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目标确定为:

  1、游戏巩固生字,会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一字一句读正确,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惯;

  3、图文结合,体会“石榴笑了”的含义,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所以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正确书写生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理解石榴为什么笑了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年龄小,有效注意的时间短,知识储备少,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因此,我多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唤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说教学教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浅显的语言,直观的媒体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变式教学、激励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学*,同时,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学法,通过自读、自评、师生比赛度、小组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用提问贯穿课堂,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用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导入,复*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找朋友,让学生将卡片上的生字拼读成课文中的词,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找的正确、迅速。

  这个环节以游戏导入,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能在课堂初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齐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相互笑一笑,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笑,体会笑是人的表情。接着提问:石榴会笑吗?石榴在什么时候笑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以笑为切入点,直奔主题。教学中,以读为本,以品为主,紧扣笑字,带着学生层层深入。

  首先是第一自然段的学*,出示挂满石榴的图片,理解“挂满”的意思,进行朗读指导,“挂满”独处喜悦之情。我提问“看着这红彤彤的大石榴,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学会说心里话,再提出问题“这么石榴,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这样想的,谁来把***话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力力看到满树红彤彤的石榴时可爱、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先自由读,找出力力为了让石榴笑用了哪些办法。接着用各种方式再读,男女分开读、师生比赛读、表演读,表现出力力当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

  最后学*第三自然段,我提问“力力使出了这么多办法,可石榴还是不笑,他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帮助了他,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课件让学生看风婆婆是怎样帮助力力的,同时范读第三自然段。接着,出示石榴笑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石榴的形状、颜色,跟上一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同桌说一说,然后指明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石榴笑了的描写“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此时点出本课的难点,石榴笑了的意思就是石榴成熟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石榴笑了的秘密。再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本课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因为秋天来了,石榴成熟了,所以石榴笑了,使学生清晰明了。

  (三)拓展思维,放飞思想

  秋天来了,还有哪些植物成熟了呢?课件展示,学生看图说话。

  仿写:秋风一吹,苹果就( );谷穗就( )

  最后提示:我们看到的,都是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再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果蔬菜的成熟期已经不受时间限制了,冬天我们也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科学的热爱。

  (四)作业设计

  1、田字格生字每个字五字五音两词,写笔顺

  2、仿写词语:慢慢地

  3、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讲笑话----不笑

  秋风“呼呼”吹----笑了(成熟了)

  《石榴》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石榴》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石榴》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学*。本文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结合本单元写景状物文章描写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语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识字教学,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3、学*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会运用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写一段话。

  4、阅读感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使学生对石榴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悟美,体验美。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写作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了解石榴的成长过程和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观察体验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始终树立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我将在课堂上直观呈现橘子或苹果这一水果,通过观察、品尝等实际的操作体验,真正了解果实的特点,达到仿写的目的。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在合作中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我安排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品词析句,通过各个环节突破本课的难点。下面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本课我安排了三大环节:漫谈“石榴”,激趣导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对于本课环节的实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谈“石榴”,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猜谜语,“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知道是什么吗?”“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词语或短语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简单的导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了师生的距离,便于更好地学*下文。

  (二)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结合上节课的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课文重点写了花和果。接着,我请学生深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结合图片,做到边读边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并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词语“郁郁葱葱”这一词感受叶的茂密和绿,抓住“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等词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艳丽和数量之多。待到学生理解后再将这些词放入句中朗读,可以由学生示范读,同学评价,再齐读,读出石榴花的美。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所以这一环节的朗读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过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描写石榴成熟过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做记号)从“先……逐渐……最后……”这一顺序变化的词引导学生知道写作时要有条有理。这一小节在写石榴成熟后的形状时,作者把一个个石榴比作是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娃娃”,他们“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语言的优美、风趣,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在位上做做动作,说一说,然后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学生情趣高涨。之后,让几位同学到台前当石榴娃娃,一名同学读书上的句子,其余学生配合表演,此时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如对“张望”一词的表演,让孩子们知道“张望”不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还要朝远处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一定会很到位。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肢体语言我相信更能让学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泼可爱,品读到拟人手法的好处。当学生情趣高涨时再让学生朗读,便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玛瑙般的仔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直接让学生观察,品尝,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好句子,读好段落。将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直接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得趣味横生,有滋有味。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学到这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再加以生动总结便于学生加深印象。我准备这样总结:(指板书)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这一系列的季节变化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和特点的,这样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今后描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来写,做到有条有理。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

  16石榴

  春·抽枝长叶

  夏·开·花·红·密·盛

  秋·结果·先……逐渐……最后·有条有理

  此板书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石榴》说课稿 6

  [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把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 郁郁葱葱(叶)

  火红 热闹(花)

  咧嘴 张望(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气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漂亮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楚、更形象的熟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把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拟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外形、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雅、正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雅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石榴》说课稿 7

  [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把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

  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气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漂亮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楚、更形象的熟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把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拟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外形、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雅、正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雅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石榴》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石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石榴》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借物抒怀)中的第三课,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石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内在的精神美,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楚,立意深刻,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②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2、难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②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起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作用,而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及学*方法。

  根据状物散文的特点及《石榴》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法。通过课件、实物摆设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上课之前,我要准备的东西有如下这些:

  1、多媒体课件,内容以有关石榴的图像为主;

  2、在教室前边摆上几盆石榴;

  3、班级出一期以石榴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四、说学法: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学*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惯,选择默读或小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选择独立思考或与人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由他们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总之,在学*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程序:①引入②预*检查③作者简介④课文学*⑤学生质疑⑥小结⑦布置作业

  1、引入:(3分钟)

  因为课前已对课文进行预*,班级出了一期有关石榴的板报,教室内又摆了几盆石榴,所以学生对石榴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所以,引入就由一位学生谈谈自己对石榴的印象。

  2、预*检查:(4分钟)

  课文有无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效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预**惯,所以在课文学*之前,我常安排预*检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课通练*册中的“自测关”来检查。

  3、作者简介:(3分钟)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对部分名作家要有所了解。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这篇文章,又是我们首次学到的郭沫若先生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相关情况。对作者的介绍,不是由老师完成,而是由学生来完成。相信已有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已找到了这方面的材料。

  4、课文学*:(2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7分钟)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清,可能有点难度,这有必要向学生作提示,通过幻灯片提出: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

  石榴 → 石榴 → 石榴。

  (2)分析、学*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文后练*题进行)。(10分钟)

  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语句,然后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在这里,有必要点出描写、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幻灯片放出相关的图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以上内容分析完之后,就引导学生探讨整篇文章作者所要寄寓的思想感情。这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同样也由学生来介绍。

  最后简要归纳托物言志这种写法。

  (3)品味语言特色。(10分钟)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所认为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于优美句子,学生可能会找那些拟人句,所以,在学生交流中,有必要引到文后练*题三。

  5、学生质疑。(6分钟)

  由学生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解疑。这边值得一提的是,肯定会有学生提到文后练*题二,即为什么作者说石榴花是“的心脏”。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把课文的另一个难点解决了。

  6、小结:(2分钟含布置作业)

  综述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引申到课文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是主题。

  7、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加以描写,并抒发自己的感情。

  (附)板书设计: 石榴

  郭沫若

  爱石榴 春华

  ↓ ↓

  画石榴 秋实

  ↓

  赞石榴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石榴》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石榴》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好词佳句颇多,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二、说学生

  石榴这件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陌生的。而对于它的生长过程,学生更是不知道。在教学时,我文图结合,让学生通过看图,从图中认识石榴树,认识石榴树的花,认识石榴果,并亲口品尝石榴的滋味。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法

  以读为主,以图助教,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较细致的体会课文的内涵,体会小石榴的样子,体会石榴的可爱,石榴的美。

  六、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七、说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指名读、齐读)

  石榴枣庄咧开抽出

  仿佛甚至肚皮扒开

  喜讯甜津津急切活泼

  张望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指名领读)

  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

  活泼的小喇叭熟透了的石榴

  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课文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下面请大家看看石榴的几幅图片,指出它的`叶、花、果,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石榴的叶、花、果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石榴先有个印象,再来学课文,将更深刻。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写叶、花、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石榴的叶、花、果的特点。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师: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板书:叶嫩绿郁郁葱葱

  4、看到石榴树的花。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生回答(火红的石榴花石榴花开得多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花)

  (2)师出示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A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颜色美);(板书:火红)

  B花开得多、开得盛,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板书:多)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我们从“鼓着劲儿”可看出石榴花开得怎么样?(花开得生机勃勃)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指名读、齐读)(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我们再次把这段话来读一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

  5、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热闹”是什么意思,石榴花会热闹吗?这儿为什么用热闹?生交流

  过度:于是我们在石榴园里见到了一个个石榴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指名读这句句子,其他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出示: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请你来排一排:先是逐渐最后。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让学生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出示: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石榴在一天天成熟,到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请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它们会对果农说些什么?)同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观察课件上的插图,加深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树上的小鸟(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写拟人句,练*后加深印象。

  6、石榴娃娃是那么调皮可爱,这时你摘下一个,剥开外皮,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指名读,把你看到的来说一说?

  样子、色彩美: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是什么意思?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大家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3)那么它的味道如何呢?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4)齐读

  (5)下面请大家拿出准备的石榴,来看一看,尝一尝吧。

  设计意图:以实物来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花、果美,里面的子儿也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

  四、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课堂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3)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石榴》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石榴》后颇有感触,从教学能力看,刘老师进步较明显;从教学效果看,较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应当说,这节课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教师教学水*的不断提升,是学生之福,也是社会之期望。但教无止境,尤其是年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实践再学*再实践,才能不断进步。本着这样的目的,给这堂课再挑点刺:

  一是关于三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目标问题。上课伊始,刘老师出示了以下一段内容:“自学提示:1.画出本课生字、词,找出长句,并读一读。2.放声朗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说说段意。”显然,这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面的教学过程也印证了)。对此我有两个方面疑义:一是文字表达的问题。什么样的句子算是“长句”?二是提示的内容,纵观整节课,老师是紧紧抓住着三个提示组织教学的。且不说“说说段意”是否合适,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初读课文是看到的是“全牛”而非细节,这样安排显得有些不合适。最好还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这也是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要求。

  二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问题。刘老师的教学预案标明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虽然运用了PPT,但不是说只要用了课件就一定是“整合”课。“整合”的关键点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常规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效率。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另外,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的研究”已初步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如果暂时没有新的更好的方法,不妨将其拿来一用,这也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本身就是为了运用。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阅读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1)

——《石榴》教案范文十份

  《石榴》教案 1

  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

  能力目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诵读欣赏探究情感品味语言我爱质疑语言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借勇敢无畏的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者,矛盾借倔强挺立的白杨树象征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郭沫若先生借石榴来抒怀的散文。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作者描绘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生:喜欢石榴、描绘石榴、赞美石榴

  生:描绘了它的是枝、叶、花、果

  三、诵读欣赏

  1、你喜欢石榴的哪部分,读给大家听

  2、它有什么特征?

  生读

  生答:枝奇崛不枯瘠叶清新不柔媚花单瓣陆离双瓣华贵果透明光嫩

  点评: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对石榴浓浓的喜爱之情,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四、探究情感

  找出作者对石榴情感的句子

  生:作者喜欢石榴,赞美石榴

  生:石榴数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生: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生:那可不就是夏天的心脏吗?

  生: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生: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生: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

  提示:作者描写的石榴美观可爱,作者赞美的不仅仅是它的外形,还有什么?

  生:还有它的精神美。

  生:它不怕骄阳,敢于同炎炎烈日抗争。

  生:它的勇敢,无畏。

  点评: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本文写于1942年10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作者正是借石榴的外形美和精神美来颂扬我们民族敢于斗争的美好情操。

  五、品味语言

  这篇散文形神兼备,语言凝练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极富表现力。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说说理由。

  讨论归纳

  “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写出了花的灵秀、精巧

  “它会笑你呢”“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偶修辞使句式整齐,石榴个性鲜明

  “琢”字写出了花的精致

  “劈”字写出了四瓣花瓣分裂的整齐匀称

  六、我爱质疑

  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1、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2、红玛瑙琢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3、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

  4、文章开头写一般树木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这是石榴花后期的形状。

  2、这是花的成长过程,先是希腊式的安普剌,后是中国殷周时的金。

  3、夏天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季节,热情奔放,一切都生机勃勃,作者爱夏天,他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脏,如果没有石榴,夏天将暗淡无光,所以他更爱石榴。

  4、开头将少数树木和一般树木进行对比,是为了引出石榴。

  七、语言运用

  1、仿照第二段“…而不…,…而不…”写话

  2、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如粉笔、橡皮、鸽子等)

  3、教师示范大方而不张扬清香而不浓郁钉子:压力愈大钻劲愈大

  4、学生展示

  八、总结

  自然万物,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他们虽不言语,却给了我们许多人生启示。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去探索那些无声胜有声的哲理。

  教学反思

  《石榴》是一篇状物抒怀的散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情感饱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堂上大多采用了学生自主学*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文章的难点是:作者通过对石榴毫不避易炎阳的直射的描写抒发他爱石榴的勇敢、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此文写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高潮的时候,作者笔下的石榴体现了当时抗日军民的精神状态,所以这方面是老师介绍的。质疑部分是经常设计的一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怀疑精神。语言是本文一大亮点,通过品味语言和语言运用两个环节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掌握了借物抒怀的写法。自我展示环节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石榴》教案 2

  活动目标:

  1、探索剥石榴的方法,感知石榴的特征。

  2、通过观察、统计的方式认识石榴树和石榴花。

  3、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喜欢种植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石榴若干盘、统计表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瞧!这位是秋姑娘。我们一起来跟秋姑娘打声招呼吧!

  今天秋姑娘开PARTY,她会送给每位小朋友一个秋天的水果。我们通过一个谜语来猜一猜是什么?(黄瓷瓶,口儿小, 打破瓷瓶口, 挖出红珠宝。)

  (幼儿在谜语猜想中,感受石榴的样子,说说、猜猜、看看过程中掌握石榴的特征。)

  (2)师:你们拿到的礼物是什么呀?(石榴)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二、认识石榴,探索剥开石榴的方法。

  (1)师:我们怎么打开这个石榴呢?(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讨论)(幼儿通过讨论后,进行了两次打开石榴的探索,先从旁边打开,发现很困难。有孩子就想到谜语出现的“打破瓷瓶口, 挖出红珠宝。”根据这一线索,孩子们进行了第二次探索,从小口处,使劲用大拇指掰,发现也是很难打开。这时候,有小朋友提议用刀子切开,一提出,小朋友都纷纷表示同意。)

  (2)师:小朋友说用刀子打开这个方法也不错!那我们先打开哪里呢?(幼儿再一次进行探索讨论。

  师:轻轻地打开石榴,里面住着石榴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数一数里面住着几个石榴宝宝?

  (3)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呢?剩下的籽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作用呢?

  总结:一颗石榴外面有软软的的石榴衣服,里面有好多石榴米,红红的石榴是甜甜的,穿着一件红衣服,里面还有一粒籽,可以用来作种子。

  (幼儿通过探索把石榴打开时候,看到了自然形成的花形非常兴奋,也提要到了探索后的成果。)

  三、认识石榴树和石榴花。

  (1)师:石榴我们都品尝过了,那么好吃的石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幼儿园里面有一棵石榴树上面还开着石榴花,花是橘红色的。

  (2)师:这里有一张表,小朋友。小朋友象个科学家那样去找一找、看一看,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等会上来讲一讲,开始行动吧!

  (当带领幼儿看到石榴花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孩子们从叶子部分开始观察仔细,到石榴花的样子等,又进行一次“小科学家”一样的探索。)

  (3)探索记录

  四、用语言表述自己看到的石榴花和石榴树。

  五、延伸:

  石榴的作用石榴的作用

  1、防治口臭

  2、止泻杀菌

  3、生津止渴

  4、美化肌肤

  吃石榴有这么多的好处,明年我们也来种一种!

  《石榴》教案 3

  一、设计理念

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对话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石、棵、什、时、就、王、力、不、讲、还、出、牙”12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师:制作幻灯片;生:询问大人,查一查资料(关于蔬菜、庄稼、水果,在一般情况下,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笑”

  (通过师生相互送微笑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一步学*打下基础。)

  1、孩子们,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老师,现在我是怎样的表情?(教师做笑的表情),是啊,因为你们个个坐得端正,我很高兴,所以把微笑送给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把微笑送给老师呀?(愿意)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生笑),你们太可爱了。

  2、孩子们,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笑了,你们笑了,连石榴也笑了。读课题:15石榴笑了(A注意读准翘舌音和轻声音节;找准关键词读:什么笑了?石榴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质疑“笑”

  (教学生学会质疑的良好*惯)

  1、我们都说,聪明的孩子们最喜欢提问题了,读了课题,聪明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吗?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过渡:简直太棒了,下子就提这么多的问题,表扬他。其实呀,这些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里等着我们呢,请孩子们打开P110去读课文,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

  3、因为大家读书很大声,生字宝宝也笑了,竟跑到了屏幕上,,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幻灯片1(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全体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笑”

  (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师生互动对话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强化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生成发展。)

  过渡:请你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一幅图,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你的发现。(相机抽生回答)

  (四)学*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抽一生读---师指导按节奏读全体读)

  出示幻灯片2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

  出示幻灯片3 换词练*:树上挂满了石榴。还可以这样说:树上结满了石榴。

  2、你明白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理解‘笑’—成熟的意思”

  3、出示幻灯片4: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仿说句子:我一进教室,就拿书出来读。

  (五)学*第二自然段:

  1、聪明的力力很认真地听了妈妈的话,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全体读第二自然段)

  2、问:力力是怎样想的?

  3、抽一生回答(石榴什么时候笑呢?我逗逗它,它会不会笑呢?)

  4、谁能读出问号的语气来?(相机抽两生读---全体读)

  5、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的?结果石榴笑了吗?(相机板书:力力 逗 不笑)

  6、分男女读(男当力力,女当石榴)

  7、从刚才的朗读,你认为力力是个怎样的孩子?(幼稚可爱的孩子)

  8、指导朗读(出示幻灯片5)读出幼稚可爱的孩子。(重读“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

  A、抽生读;B、全体读

  过渡:这时力力没有其他办法,好心的秋风姐姐来帮忙了?

  (六)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认真倾听教师读“呼”后面的破折号,注意长句的停顿)

  2、相机抽两生回答亲读(呼----呼---呼秋风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

  3、抽生读----1、2大组读第一句,3、4大组读第二句。

  4、教师又范读(请你一边听,一边观察教师的表情,说说教师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5、抽一生回答(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

  6、因为我喜欢力力,感谢秋风姐姐,石榴笑了,我也就笑了,我看看,你笑了吗?(个个笑得多灿烂呀)请你们也用高兴的语气又面带微笑来读读这一段。

  7、全体朗读

  8、理解“秋风来了”---秋天到了。(相机板书秋风 来笑了)

  9、文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好像人在笑一样,你认为是哪个词?(咧),请做“咧开嘴”的动作。

  10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因为石榴是在秋天成熟的,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听到了秋风吹的声音,在*常的生活中,你还听到还些声音?(生说)

  11、课间操(全体起立,边说做动作)

  五、知识拓展,升华“笑”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良好课外求知的*惯。)

  1、在课前我们提出了不懂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读书学*,现在你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出示(出示幻灯片6)

  A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B在一般情况下,蔬菜、庄稼、水果,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相机告诉学生,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东西通过催熟,冷藏,成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2、全体读课文

  《石榴》教案 4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1. 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 五月榴花照眼明 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过程,归纳总结学*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方法:读、赏、析。)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 明确:第一段中的“最可爱”一词既是本段的核心,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石榴和其他树木作对比,只用几句话就点明了自己对石榴的态度;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文章的思路:(1)、课文9节,可分为三个部分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2)、作者按 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四、合作交流,品味朗读

  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

  2、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学生:朗读,评价)

  3、 写物是为了言志,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明确文章所写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五、,解读探究,深化情感

  1、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文章最后赞美夏天,有人说石榴是本文赞美的主体,赞美夏天是否冲谈了主题了呢?

  六、写作评价,拓展延伸

  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

  (学生各抒已见)

  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

  (“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有*行脉。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石榴》教案 5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一类生字和4个二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多音字“结、露、剥、间”所在词的音及文中的儿化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4、品尝一种水果,能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石榴吗?吃过吗?看来同学们对石榴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石榴王国看一看,*距离地了解了解石榴,好吗?

  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课题?(指一生读)榴,单独读二声,当它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生齐读)(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石榴树,如果让你来写石榴的话,你认为应该写石榴的什么?

  【学生预设:叶、花、果、根……】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

  【设计意图:说说自己写石榴会写什么,与课文形成比较,从而通过学*课文知道应该怎样来写这样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轻轻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生读书)

  1、检查生字词。

  【设计意图:为读通课文扫除障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2、交流: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枝叶花果实)随机板书

  课文中先写了石榴的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看作者是按照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写这类文章就要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三、精读感悟*得言语

  (一)学*第二自然段

  1、我们就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写具体,写生动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这一段写了石榴的什么,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画一画。

  2、交流:“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抽”长得特别快,似乎我们能看见石榴的枝条在迅速地长长。“嫩绿”感受到石榴的叶子的颜色很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郁郁葱葱”说明叶子很多,很绿,石榴树茂盛。(欣赏图片)“火红”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很美。(看书中插图)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密、盛、满”从数量上写出了石榴花很多(欣赏图片)

  “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从形状上写出了石榴花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仿佛”这是两个生字,这两个字的偏旁有什么特点?能给仿佛换个词吗?

  【设计意图:重视对学生词语积累的训练。】正鼓着劲地吹,试着表演一下,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丰富的想象,抓住花的颜色、数量、形状就能把石榴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3、指导朗读

  大家画的交流的这些词句就是把石榴写生动写具体的好词好句,我们试着填填空。(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重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训练,让学生学*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如果我们读的时候把这些好词好句强调着读,想象着读,用心体会着读,就能把书读得生动,读得有滋有味。谁来读读试试?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这么美的石榴花,想不想欣赏一下图片?(课件展示)美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读得真美呀,让老师感受到了石榴花开得真热闹。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就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又是怎么变化的?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把你认为关键的词画一画。

  2、交流: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先、逐渐、最后”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石榴成熟的变化是有一定顺序的。“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这是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

  由绿到黄再到红(板书),这个顺序可以换换吗?为什么?

  作者在写石榴果实的变化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遵循了石榴生长的规律来写的,抓住颜色的变化,运用恰当的词语很好地写出了石榴的生长特点。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榴颜色变化的学*,知道写文章要实事求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学*小作者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和用词的准确。】

  3、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①有的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甚至”是个生词,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着这个句子说说(表示更进一层,程度更深,笑得咧开了嘴本来就熟大了,有的比咧开嘴更厉害,都笑破了肚皮)

  石榴娃娃急切地向人们报告着喜讯,这里的“喜讯”指的是什么?(石榴成熟的好消息)指导“讯”的写法。

  ②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石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把石榴当成娃娃来写,和人一样有了心情,会笑会看,运用这种方法把石榴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多么可爱,语言多美呀,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了石榴,这就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句的生动,语言的优美。】

  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石榴娃娃还可能兴奋得晃着脑袋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他们还会怎样报告喜讯呢?咱们也试着把石榴当成娃娃说说这个句子。(课件示)

  【设计意图:学*运用拟人句。】

  ④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得真生动,读出了石榴成熟的喜悦,读出了石榴娃娃的可爱)

  (三)学*第四自然段

  1、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大家最想干什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来尝一尝吧。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品到了什么?(生读书)

  2、(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玛瑙般的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设计意图:重视语言的积累,与实物相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3、把我们看到的、品到的一起读出来。齐读

  4、同学们,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整体回顾

  (看板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知道了作者是按照石榴的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还通过作者对石榴花的颜色、数量、形状的生动描写感受到了石榴花的美,作者在写石榴果实时抓住了果皮的颜色和石榴的形态写出了石榴成熟的特点,并且知道了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能让文章更生动,语言更优美,最后我们还观察品尝了石榴子儿。同学们感到有收获吗?老师祝大家学*快乐,收获多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五、作业

  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

  石榴

  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色、量、形)(绿—黄—红)

  《石榴》教案 6

  活动目标:

  1、感知石榴的味道,了解石榴的外形特征。

  2、学*儿歌,了解石榴的成长过程。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朗诵儿歌。

  难点:知道石榴夏天开花,秋天成熟。

  活动准备:

  实物石榴、幼儿用书第四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出示课件1、2

  师: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吗?

  幼:苹果、 香蕉 、 葡萄 、西瓜 石榴等等。

  二、观察、品尝石榴,感知石榴的味道。

  出示课件3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礼物,你们看是什么?

  幼:大石榴——

  1、观察、了解石榴的外形特征

  师:对了,请小朋友观察一下:

  师:石榴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幼:圆形,圆圆的像个皮球,有红色的 黄色的

  师: 打开外皮,你会看到什么?

  幼:红红的石榴子

  (常会裂开,露出晶莹如宝石般的子粒。)

  2、石榴的味道。

  师:你吃过石榴,是什么味道的?个别幼儿回答

  学说词汇:酸甜多汁。

  三、知道石榴的成长过程:

  出示课件4、5、6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石榴的成长过程。

  (开花、花落、结果、成熟)

  2、学*儿歌,

  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幼儿学说儿歌2-3遍。

  3、出示课件7

  复*石榴的成长过程

  知道石榴夏天开花,秋天成熟。

  四、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种树是夏季开花,秋季结果的吗?例如:枣就是夏季开花,秋季结果的。

  《石榴》教案 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声名远扬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2)这里有一个词:挂。我换一个词,开,可以吗?为什么?

  (开,是可以的。但挂更形象,更生动)

  3)是啊,描写就是在有顺序的基础上要做到生动。让我们走*看,(出示课件: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第三自然段

  1.对啊,这一树繁花充满了成长的快乐,真是热闹。热闹过后,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同学

  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学生说过,教师点拨:课文是怎样把这些表示果实颜色的词连接起来的呢?你注意到了吗?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

  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点击光盘,欣赏石榴成熟后的姿态)

  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是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他是满怀着深情来写这些石榴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前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这可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本领啊!

  (四)学*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怀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和老师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点击光盘,让学生感性认识石榴。

  2.今天老师和孙志昊同学不约而同地带来了真的石榴。想让大家观察观察,再品尝品尝,看看作者的感受你体会到了吗?你还有没有自己的感受?

  三、回顾全文

  1.当我们把一篇文章全部学完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会从中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点击光盘,玩神奇小果树)

  2.如果现在你手中有一个水果,你准备从这篇文章里学些什么方法来描述它呢?

  3.一篇文章,让你们收获了写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会有很大的提高。

  《石榴》教案 8

  活动目标

  1、初步的了解石榴。

  2、知道石榴由那些颜色组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石榴的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

  活动准备

  1、一个石榴。

  2、石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石榴

  1、石榴的外形及颜色。

  ——浆果球形,黄红色。

  2、把石榴掰开两半。

  3、石榴籽的形状和颜色。

  ——小白圆球,红色的果肉。

  4、说说石榴里面是什么样的。

  ——石榴的里面有多数子粒。

  二、认识石榴树

  1、树干呈灰褐色,树根黄褐色。

  2、石榴树满身都是绿色的叶子,叶面光滑。

  3、石榴树上开的石榴花瓣红色或白色。

  三、小结

  1、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图片。

  2、在教学中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补充。

  《石榴》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朗读,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4.使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5.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仿照第四节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石榴娃娃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读通课文,能自己探索、学*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呢,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教师指大屏幕)看什么王国?(学生自由说:石榴王国。电脑出示课题)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  (电脑出示生字)过渡: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二、学*生字、词。

  1、边读边打拼音,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相机出示生字

  识记字型

  熟字加部首:榴 驰 抽 露 扒

  熟字换部首:讯 剥 津

  笔顺:嚼

  书写

  左窄右宽:榴 驰 抽 扒 讯 津 嚼

  右窄左宽:剥

  上窄下宽:甚 至

  2、(齐读)

  3、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看看课后拼音。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电脑显示黑屏,以免影响学生视力)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察看。

  2、检查。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例如

  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四、我的十分钟。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

  ①小组讨论。(小小组学*)

  ②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③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那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五、过渡

  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再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六、学*难写的生字。(电脑显示)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嚼",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3、给生字找朋友。

  讯( ) 甚( ) 净( )

  迅( ) 其( ) 津( )

  七、自主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根据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抄写遍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我的十分钟(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石榴)(台下一片小声惊呼)

  想尝尝吗?有个条件:先得仔细瞧瞧,长得可爱吗?谁能不看书说说?

  在投影仪下,用小刀切,然后轻轻掰开,看见了什么?谁来形容?并展开想像,像什么?体会“晶莹”的意思。

  由小组长分发,大家来品尝(说动词:取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呀!):谁能形容石榴的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你能用别的词语表达吗?

  师总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这种方法。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

  石榴 形状 特点(可爱)

  味道

  《石榴》教案 10

  教学目的:

  1、了解石榴的外在、内在特征,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抒**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

  3、了解郭沫若的生*及成就。

  4、掌握本课的字词。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赋予石榴的形象和感情。

  课件准备:

  ①本人自创开发的《石榴》(Authorware版);②网上挑选的《石榴》(ppt版)。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朝读:①自读课文;②利用工具书预*生字词,读懂词义读准字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之中有谁吃过石榴,或看到过石榴树?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看到的、知道的石榴,然后教师打开《石榴》课件(Authorware),展示其中的两个模块“图片欣赏”“石榴简介”。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图片,一边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等。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传说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安石国传入中国,因红色果实垂垂如赘瘤而得名。因一说其种来自安石国,故名“安石榴”;二说其种由东海新罗国(朝鲜)引入,而名“海石榴”。

  石榴为落叶小乔木。在热带为常绿树。分花石榴和果石榴两类。生长健壮,树高5米左右,树干灰褐色,嫩枝黄绿,枝端刺状。叶对生,倒卵状长圆形,似柳叶,叶面有光泽,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有单瓣、双瓣,花多红色,并有黄、白、玛瑙及红白相间等色,花瓣皱缩,花期5~8月。果实球形,黄红色,内有多数子粒,多汁可食,甜而带酸。

  石榴枝繁叶茂,红花绿叶,十分美丽,为夏季重要花木。初夏之际,繁花似火,凝红欲滴,点缀于绿叶之中,让人感到“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石榴传入我国,深受人们喜爱,被定为农历5月的“月花”,5月被称为“榴月”。现在我国除极寒地区外,均有栽培分布。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西班牙把石榴作为国花,栽种特多。

  石榴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之一,其果色艳丽,风味优美,营养价值较高。古人把它比作“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称之为“水晶珠玉”,列为果中珍品。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地,石榴是中秋佳节的应节果品,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多年来,畅销不衰。

  二、交代任务,板书标题、作者

  1、首先介绍郭沫若:①阅读勾画教材上关于郭沫若的注释;②展示课件中的“走*郭沫若”,了解其生*地位主要作品。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称他是继鲁迅之后的“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学*他的一篇散文作品《石榴》。

  三、了解朝读预*效果,检查字词读音:先展示课件中“生字教学”模块的第一页,点读;再展示课件中“生字教学”模块的第二页,集体订正。

  四、朗读课文(课件中有配乐朗读)

  五、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介绍《石榴》的写作背景:(打开课件的“写作背景”模块)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政界人物、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借石榴托物言志,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奋发、热情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的追求

  (3)讨论分层:打开课件“课文分析”模块中的第一块“课文结构”,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得出:“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由此先将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石榴树,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点读或齐读)

  2、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是直接引出来的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将一般的树木和少数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

  3、“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总领全文。

  过渡语:石榴的“最可爱”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石榴进行描绘?

  先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再写石榴的花;后写石榴的果实。第2段:枝叶美;第3—5段:花朵美;第6段:果实美。

  2、学*第一层:

  ①男生齐读,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韵气质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

  ②思考:石榴的枝叶美在哪里?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③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表现石榴的枝叶美?(对比,把石榴和梅柳来作比较);

  ④“梅柳之长”,“梅柳之短”各指什么?(长:奇崛清新;短:枯瘠柔媚);

  ⑤小结:第2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第一、二分句先说石榴与梅树、杨柳树的相同点;第三、四分句分承第一、二分句,突出石榴与梅树、杨柳树的不同点;第五、六分句进一步写比较的结果,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3、学*第二层:

  ①女生齐读3—5段;

  ②第3段写花的什么,“最可爱”的原因是什么?写花的颜色(色彩)和品格(*性)。颜色:深红;*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之所以“最可爱”,是因为它既有形态美——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

  ③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为何如此比喻?两者有何相似点?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石榴和心脏都是一样的鲜红,一样的火热把石榴,把石榴比作夏季的中心——心脏,这表明作者对石榴高度的赞美,突现了石榴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④第4段写什么?由花骨朵到花的演变过程(骨朵:没有开放的花朵)作者把这个过程称为什么?

  “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⑤第5段写什么?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红—金黄;形体:花瓶——金罍。结合课件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感情。

  4、学*第三层:我们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领略了石榴花的热情奔放,我们再来看看石榴的果实

  ①朗读课文

  ②石榴果实成熟时是什么样子?似破口大笑,籽粒透明光嫩;

  ③这一段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运用拟人比喻,语言生动准确,形象写出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

  5、小结:读完第二层,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在状物上有什么特点?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二、研读第三部分:

  1、齐读

  2、文章先说“我喜欢夏天”,再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

  作者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一种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态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奇迹”般的充满“妙幻”的发展变化美,成为石榴树“最可爱”的部位,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黯然无光、索然无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实际上就是赋予石榴(像夏天一样)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和品格,表达了对石榴高度的热爱和赞美,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作者先说喜欢夏天,其实是一种衬笔。

  3、“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什么意思?流口水了

  三、总结全篇

  1、主题(写作目的):本文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美,赞扬了不怕威压、敢于斗争、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品格与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人生追求。

  2、写作特色:

  ①抓住特征,生动细致地描摹;

  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四、落实课后作业,另外设计几句推销石榴的广告词。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2)

——石榴读后感范文十份

  石榴读后感 1

  人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不能养成只看别人的缺点的*惯。

  《石榴树、苹果树和野莓》里的石榴树和苹果在争论谁最漂亮。最后,野莓说自己是最美的,因为野莓不和别人争谁最美,所以它是最美的。

  我想:人不光外表美,心也要美,因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如果一个人的外表比孔雀美多了,而他的'心却不美,还经常和别人打架,这不算真正的美;如果你打扮得不算漂亮,而别人喜欢你,是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帮助别人,自然别人就喜欢你。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人不比外表美,而是比心灵美不美。《石榴树、苹果树和野莓》里的野莓就是这样的,因为它不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

  看完这《石榴树、苹果树和野莓》后,让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让我知道了只要一个人的心灵美,他就是真正的美!

  石榴读后感 2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芳的《石榴灯的秘密》,这本书讲了一家人对灯儿深深的爱,让我感动!

  灯儿是个可爱聪明的女孩,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大哥哥、小哥哥、外公、外婆、小姨和奶奶都很爱她,唯一让灯儿害怕的就是她爷爷,对她很严厉,还经常臭骂灯儿一顿,为什么爷爷对她这样呢?

  原来灯儿所在的秦家祖祖辈辈没有留下一个女孩,生一个死一个,到了爷爷这一辈,又盼来一个女孩,却在中秋节不幸夭折。灯儿出生时,偏偏又在中秋节这一天,于是家人找来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只要灯儿活过十周岁,就会*安无事了。爷爷决定隐瞒生日,让老天爷守护这个女孩,并在石榴树上挂了一盏灯,四季常亮。因此给女孩取名灯儿。在灯儿十周岁的中秋节这一天,家人把终于瞒着十年的秘密说了出来。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亲情的感激。我虽然没有灯儿那离奇的身世,但家人对我百般呵护,拥有一个幸福的家。父母日夜操劳,不辞辛苦。他们对我的爱比山高比海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为我照亮人生前行的路。读完《石榴灯的秘密》,我的心里暖暖的。

  石榴读后感 3

  学*了《石榴》这篇文章后,我也想要介绍一种美味的水果——西瓜。

  春天,农民伯伯把西瓜的种子撒在土地里,经过了浇水、施肥的过程,到了夏天,西瓜终于瓜熟蒂落了。

  西瓜先是淡绿色,然后变成深绿色,最后变成光滑的墨绿色。没有成熟的西瓜,瓜肉是淡白色的,熟透的西瓜是鲜红鲜红的。你想知道西瓜熟了没有,用手指弹一弹发出“砰砰”的响声,就知道西瓜已经熟了。

  用刀切开它,可以看到那鲜红的瓜肉,里面一颗籽也没有。还没有吃到嘴里就闻道一股淡淡的清香。你咬上一口,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来越爱吃。冷冻过的西瓜更清甜无比,比刚买的还要好吃,冰凉凉的,真是夏天解暑的好水果。西瓜不但瓜肉好吃,瓜皮也好吃,去掉绿皮剩下白色的部分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再炒,真是一道美味的小菜。

  我们来个脑筋急转弯题:什么东西,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对了对了“西瓜”才是正确答案。

  石榴读后感 4

  在一个凉风**的下午里,一个小姑娘坐在床上,双手捧着书,正津津有味地阅读呢。那个小姑娘就是我。没没想到吧,哈哈,我手中捧着的书,正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石榴灯》。

  这本书体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应该等不及了吧,那我们一起进入故事情节吧!

  灯儿是在她小姨的背上长大的,所以她们俩相处的很友好,她们俩算是一位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灯儿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野,像爷爷;二哥爱读书,像外公。

  他们兄妹仨一放暑假就去外婆家玩,不过去外婆家之前,她还得去下爷爷家。灯儿惧怕爷爷,因为爷爷总是不理她,还时不时的骂她几句。

  外公和蔼可亲,因为他是个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就有一定的耐心,而且外婆家还有小姨呢。一天,小姨过生日,全家人其乐融融。但灯儿很难过,因为她的父母忘记她生日了。

  但在她十岁那年,家人都来给她过生日。原来大家故意瞒着她。而且她还知道一个秘密,其实爷爷很喜欢她,因为他们家庭女孩命难保,生一个死一个(能活过十岁就会*安),灯儿终于过十岁生日了,她很开心。

  提到生日,大家肯定有一种美好回忆:全家人在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拆礼物,最开心的是自己又长大一岁了。我每次过生日的那天,我们到处玩。可一天总是过得那么快,我有好几次都想过10天生日呢,不过一天下来也很开心。

  每个家长都很疼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没有一个大人是不爱孩子的,所以,我们不要指责大人不疼我们。

  这本书的插图也非常漂亮,推荐给您。

  石榴读后感 5

  学完《石榴》一课后,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想,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以时间的变化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按照石榴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并从石榴形、色、香、味等方面做了生动地介绍。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描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把石榴的季节变化规律,什么时侯长叶、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一一进行描述。这说明作者观察认真;告诉我们*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惯,在写作文时不至于弄出笑话。本课作者还在写作时抓住了几个最明显的特点,如成熟后的石榴的样子,课文中“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石榴的一个特点——成熟的样子。如课文中“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又体现了石榴——成熟了的形状。

  通过本课作者对一种水果的生动描写,使我觉得我们应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为以后写一种植物和水果的生长、形状、颜色、气味、用途等奠定基础。

  石榴读后感 6

  人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不能养成只看别人的缺点的*惯。

  《石榴树、苹果树和野莓》里的石榴树和苹果在争论谁最漂亮。最后,野莓说自己是最美的,因为野莓不和别人争谁最美,所以它是最美的。

  我想:人不光外表美,心也要美,因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如果一个人的外表比孔雀美多了,而他的心却不美,还经常和别人打架,这不算真正的美;如果你打扮得不算漂亮,而别人喜欢你,是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帮助别人,自然别人就喜欢你。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人不比外表美,而是比心灵美不美。《石榴树、苹果树和野莓》里的野莓就是这样的,因为它不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

  看完这《石榴树、苹果树和野莓》后,让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让我知道了只要一个人的心灵美,他就是真正的美!

  石榴读后感 7

  郭沫若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

  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对大家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帮助!

  石榴读后感 8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是夏天火热的灵魂。

  ——题记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火红。当在炎热的季,许多胆怯的花都要撑起“遮阳伞”,让自己慢慢生长。而在这时,石榴已经咧出了“四小瓣”,开了花就要成熟了。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热情,因为它奔放。在骄阳如火的夏季,它毫不羞怯地咧开它的嘴丫,向欣赏的人一一打着招呼。它的花瓣仿佛反射着太阳的光,让人感觉到它的深红色的花瓣十分温暖。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积极向上,因为它不断进取。在炎炎酷日中,在别的花儿因太阳的灼热而偷点小懒的时候,它却懂得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努力吮吸太阳的光芒,拼命地让自己变得鲜红,也让自己的果实变的粒粒饱满。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它仿佛似一个年轻的姑娘,老想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些,才会在身上穿戴红玛瑙,在外衣上勾勒些花纹,把裙摆提得高高的吧。

  石榴是夏天火热的灵魂。在它被太阳感染的同时,太阳也被这可爱的石榴感染者——它们互补着,太阳像石榴那样散发出活力的光芒,石榴像太阳一般熊熊燃烧着——燃烧着自己,燃烧着夏天,燃烧着生命。石榴有活力,有精神,有梦想,让人觉得好不可爱?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后记

  石榴读后感 9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诚实的红石榴》。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摘去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整个班里的同学都意识到了举起手来的后果,都没有动静,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这时,老师伸出手无限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东西。”

  读过这篇文章,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说谎,最后狼真的来了,把羊吃了……那时候我就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能撒谎。慢慢长大了,其实诚实不仅仅是不说假话,还要像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坦诚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事情,都会在诚实的边缘犹豫不决。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在评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条选择题做错了,老师并没有发现。我觉得今天的运气特别好,红艳艳的100分就像诱人的花儿正在向我微笑,我忍不住看了好几眼,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那美丽的花儿突然露出嘲笑的面孔:“你不诚实,你不配得100分”,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怎么办?要是说吧,好不容易到手的100分将弃我而去,不说吧,心里就像揣了块石头,忐忑不安。下课了,我还是鼓足勇气和老师说了错误的地方,老师毫不留情地在100分后面减掉2分。我拿着98分的试卷,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用赞许的`口气说:“这98分比原来的100分更加宝贵……”

  我和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因为说出真话而收获了诚实的含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隐瞒事实,对别人以诚相待,那更多的朋友会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阳光灿烂。

  诚实是一把金钥匙,它会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让我们快乐生活每一天。

  石榴读后感 10

  学*了《石榴》这篇文章后,我也想要介绍一种美味的水果——西瓜。

  春天,农民伯伯把西瓜的种子撒在土地里,经过了浇水、施肥的过程,到了夏天,西瓜终于瓜熟蒂落了。

  西瓜先是淡绿色,然后变成深绿色,最后变成光滑的墨绿色。没有成熟的西瓜,瓜肉是淡白色的,熟透的西瓜是鲜红鲜红的。你想知道西瓜熟了没有,用手指弹一弹发出“砰砰”的响声,就知道西瓜已经熟了。

  用刀切开它,可以看到那鲜红的瓜肉,里面一颗籽也没有。还没有吃到嘴里就闻道一股淡淡的清香。你咬上一口,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来越爱吃。冷冻过的西瓜更清甜无比,比刚买的还要好吃,冰凉凉的,真是夏天解暑的好水果。西瓜不但瓜肉好吃,瓜皮也好吃,去掉绿皮剩下白色的`部分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再炒,真是一道美味的小菜。

  我们来个脑筋急转弯题:什么东西,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对了对了“西瓜”才是正确答案。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3)

——石榴节作文范文十份

  石榴节作文 1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我想,这首诗正好概括了石榴树的所有优点吧,榴枝婀娜多姿,榴实又多又密,石榴花非常活泼,榴子的味道又甜又鲜美。石榴的好处数不胜数,如果不信,就请听我一一道来吧!

  我们家所居住的小区种了几棵石榴树,树整体呈伞状,颜色苍翠欲滴,倒是有几支突出来的枝头,给树儿增添了几分可爱的色彩。我看过柳树,柳枝随风飘舞,我看过枫树,枫叶飘落时像一只只蝴蝶飞舞,但是,那石榴树,不像柳树那么浪漫,不像枫叶那么红艳,她是可爱的。清风吹过,她身上点点的绿都欢快地跳起来,像一颗颗绿色的小精灵在枝上跳着活泼的舞,多么快乐,多么可爱的植物呀!

  大概在五六月份吧,含苞欲放的花蕾已经挂满枝头。过了一段时间,花蕾终于开放了。她们露出的笑脸,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美丽;*看,花瓣薄薄的,绒绒的,五角形,像一个个小喇叭;远看,像点点星火。在阳光的照耀下,她显得格外的芬芳,格外的引人注目。

  现在秋天到了,石榴也跑上了枝丫,好似一个个火红的灯笼,咧开嘴,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微笑着,她一定想告诉人们:“我成熟了,快来摘我呀!”人们看着诱人的石榴,禁不住走上前去采摘。我也摘了一个,剥了皮拿了一颗,啊!这石榴籽,像一颗粉红色的钻石,晶莹剔透。尝上一颗,甜甜的,酸酸的,美味极了!

  石榴的好处有很多,可以酿石榴酒,根、茎、叶、花可以作药用,还可以……石榴的好处这样多,真希望人人都喜爱石榴啊!

  石榴节作文 2

  不用我说,大家肯定都吃过石榴吧,石榴的籽儿酸酸甜甜,一颗颗石榴籽就像一张张粉嘟嘟胖乎乎的婴儿的小脸。而且,我们学校还举行了大型的石榴节活动,又大又红的石榴令我们垂涎欲滴,想听我们怎么摘石榴的吗?那就请点击下一段。

  准备

  今天下午,就是石榴节了,在教室做完准备工作以后,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教学楼里的同学争先恐后地冲出来,顷刻间,教学楼内空空荡荡,而楼下,大家整整齐齐地排好队伍,静静地等待着开幕式。

  开始

  石榴节开幕式结束后,同学们一窝蜂地冲向石榴树,采摘每棵树上最大的石榴,至于树顶上的大石榴,他们只能望尘莫及了,要等待“援军”的帮助,只见同学们搬椅子的搬椅子,抬桌子的抬桌子,拿竹竿的拿竹竿,有了“援军”的帮助,一棵棵石榴树很快就被洗劫一空……

  结束

  时间如流水,很快,时间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渐渐流去,可是我们的收获可不小:一大筐大石榴+两小盆中等大小的石榴=圆满丰收。

  石榴节作文 3

  快看,老师的桌子上那个圆乎乎、红通通的东西是什么?

  哦,是秋收节的大石榴。

  “分石榴了,分石榴了!”大家欢呼起来。我坐在位子上,眼巴巴地看着石榴,等呀等,好不容易到我了,可一看见那大小不同的石榴,我的兴奋劲一下子像过冬的燕子一样,不见了踪影。我皱皱眉头,心想:“这些被切成了一份份的石榴有的大,有的小,该拿哪个好呢?大了不公*,小了对不起自己的肚子。”我左思右想,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我说:“先给别人吧,我最后一个拿。”

  分石榴的同学渐渐走了,我却心急如焚,想看看同学们是拿大的还是小的。第一位同学停顿了一会儿,伸手拿了份不大也不小的,第二位同学也拿了份不大也不小的。我心中暗暗叫苦,懊恼万分,唉!没办法,谁叫我没想到呢……但是,我的眼睛打断了我的思考,因为,只剩下一份大的、一份中等的和一份小的了!第三位同学,也是最后一位同学,她拿了一份最大的,又拿了一份中等的,偷偷摸摸、毫不考虑的把那份大的石榴放在了发石榴同学的桌子上。她拿起自己的那份,刚要咬下去时,忽然,她发现了盯着石榴的我,我急忙把头扭过去,可还是晚了。她不动声色的把嘴闭上,看了看盘子里的石榴,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石榴,犹豫了一会儿,竟然把那份较大的石榴放了回去,换了那份小的!我惊讶极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这时,那份石榴已经在我的桌子上了。

  出乎意料的一件小事,却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受益匪浅。

  石榴节作文 4

  上个周日,秋风送爽,万里无云,我也开始计划摘树上那一个个又大又红的石榴。

  站在院子里,我仰望着石榴树上的“小胖子”,一个个胖嘟嘟的,粉嫩嫩的,实在是太诱人了。

  我想先摘一个下来,试吃一下甜不甜。于是我胆战心惊一步一步地爬上了梯子,却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小胖子”就在眼前却摘不到,于是便决定再爬上一点。

  突然,身体往后一倾斜,“啊!”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我差一点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我还以为要摔个粉身碎骨,睁开一看还好没事,但我已被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了。

  这时妈妈出现在我的身边,一看还好没事,她将左手伸出来握住我的手说:“不用害怕,我给你扶好梯子,为你加油打气。”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疼痛又充满了勇气。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摘到石榴,我将梯子靠在房子旁,最后爬到了房顶上。

  “我爬上来了!”我大喜过望,没想到自己真的能爬上来了。我抚摸着一个个像没有打磨过的'木头似的,光光的石榴,用右手拿着一个“小胖子”,左手使劲按它的藤,“咔嚓”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声响。它便乖乖地躺在了我的手中。

  我用这方法一个、两个……有几个石榴还跟我捉起了迷藏,真是淘气。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躲过我吗?错了,我可是这里的摘石榴大王,谁也逃不掉我对我的手掌心。

  下来以后,妈妈帮我切开了一个石榴,我将一颗晶莹的石榴籽小心翼翼的放入口中,慢慢地嚼了起来,不由感叹:“哇!真甜!”

  石榴节作文 5

  “金格橱,银格橱,格格橱里放珍珠”,你们猜这是什么水果,那当然是美味可口的石榴了。

  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六,老妈为了奖励考试得了一百分的我,买了两大盒黄橙橙的石榴,每盒足足都有15个,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盒子,拿出了一个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我发现石榴外皮的颜色是深深的红色加上淡淡的黄色,还透着一点淡淡的白色,样子很饱满,让人更感觉很结实。

  小时候奶奶家里有棵石榴树,还记得石榴小的时候颜色黄黄的,但等它长大成熟后,颜色就变成红加黄,看起来非常漂亮。石榴的形状圆圆的,上面还有个口,像过年用的灯笼。从远处观望石榴,它好像一个威力十足的炸弹被打开一个小口,即将要爆炸似的,从远到*细心看石榴,则好似一个圆形的小花盆中一个芽苞初放的小花一样,看起来很朴素,不像火龙果那模样看起来十分骄傲,回忆起那一颗石榴树,样子有几分像圣诞树,那树上挂的石榴好似圣诞树上挂着的一个个小礼物。

  观察了石榴这么半天,我这个“石榴大王”早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熟练地用刀从中间切了一条缝,露出了一颗颗红珍珠,我抓起了一把石榴放在嘴里。顿时,我感受到了一股清甜,太陶醉了。怎么样,我介绍的不错吧,如果想吃,就赶紧去买吧!

  石榴节作文 6

  今天中午,郑老师带着我们兴致勃勃地到大会议室去听严老师讲课。来到大会议室,严老师先给同学们猜了一个谜语,大家一听谜语,立刻猜出了谜底,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石榴。”“对了。”于是严老师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石榴,我觉得那石榴非常惹人喜爱。

  那个石榴圆溜溜的,“大脑袋”上还顶着一个独角辫儿,远远看去像一个个娃娃脸,乐呵呵的朝着大家笑呢!石榴跟苹果差不多大小。石榴皮的颜色十分好看,黄色中带着一点红色。我用手摸了摸石榴的外皮,有点凹凸不*。我又用手去掂了一掂石榴,还挺重的呢!这石榴大概有半的左右重吧!我用鼻子闻了闻,还挺香呢!

  严老师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石榴的里面吗?”“想!”大家齐声说。于是,老师拿来一把小刀,接下来老师开始切了。“哇!”当严老师切开石榴时,发出这样惊喜声。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就像出了笼的小鸟儿,跳出了那厚厚的棉衣。我们大家都想尝一尝那石榴籽儿是什么味儿的。同学们都心想事成了,老师把石榴籽儿一颗颗地发给了我们。我们看着红红的石榴籽儿像价值连城的红宝石和珍珠玛瑙。大家都馋涎欲滴。可是没老师的许可是不能吃的。严老师终于让我们吃石榴籽了,嘿!又酸又甜,真是好吃极了!我还知道石榴有什么作用呢!石榴可以清热、解毒、开胃和助消化的功效呢!

  石榴真是可爱啊!它不止是可爱,还有那么多的作用,我喜欢你石榴娃娃!

  石榴节作文 7

  有人喜欢鲜嫩多汁的草莓;有人喜欢小巧玲珑、酸甜可口的樱桃;还有人喜欢夏天的解暑佳品——西瓜,我却对石榴情有独钟。

  春天,石榴树在春姑娘的召唤下,吐出了一棵棵绿芽,像一个个淘气的宝宝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到了五月份,石榴花开了。它们有的张开笑脸,把最甜美的微笑送给了人们;有的没开花,还只是一个花苞,就像一个害羞的少女躲在自己的闺房中,迟迟不肯露出自己的美貌。从远处看,那火红的石榴花像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又像一片绚丽的彩霞。

  到了七月份,石榴成熟了,它们姿态各异,有的高高挂在枝头,像一个哨兵;有的三五成群在那里开大会;还有的在那里说悄悄话呢!仔细看一看那些石榴的脐,有的像小姑娘高高的小辫子,有的像一顶皇冠,有的像一座就要喷发的火山,真是有趣。掰开一看,哇!鲜红的石榴籽呈现眼前,石榴籽像水晶似玛瑙,漂亮极了。剥一颗放进嘴里,太好吃了!我不过瘾,干脆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直到嘴巴塞不下才停手。我细细品味着,那甜甜的汁水润过我的喉咙,流进了我的心田。

  石榴不仅果实美味,全身都是宝,它的花还可以泡茶。外皮则可以做中药,还可以治拉肚子呢!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石榴虽然外皮粗糙,内心却十分甜美,我爱石榴!

  石榴节作文 8

  “宝石般的果实,粗糙的皮肤,这是什么?”你说什么?恭喜你,答对了!没错,这就是我最爱吃的水果——石榴。

  石榴的果皮很厚,皮肤也很粗糙。石榴的头上戴着一顶小皇冠,好像在说:“我是水果之王,你们都得听我的。”没有成熟的石榴是绿色的,而且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榴会越长越大,颜色也会慢慢变红。等到了中秋节前后,石榴就成熟上市啦!成熟的石榴有大**头那么大,形状是不规则的圆形,而且咧开嘴,好像在对我们傻笑。看着红彤彤的石榴,让人感觉那甜甜的石榴汁好像要溢出来似的,恨不得一个箭步冲上去狠狠地咬一大口。

  stop!你千万别着急吃,你可别忘了,石榴有皮呀,而且它的皮,又苦又涩,让人无法下咽。所以你要慢慢地剥开皮,稍一使劲就会让石榴的汁水飞溅出来。哇!一群群石榴宝宝,挨挨挤挤住在里面,石榴宝宝胖乎乎的,汁水饱满,晶莹剔透,白里透红,像玛瑙、似珍珠,让人一看就垂涎三尺。赶快剥下几粒石榴籽放在嘴里品一品。石榴籽刚刚嚼在嘴里,那甜中带点酸的美味就充满了你的嘴巴,让你越吃越爱吃。等你吃得只剩籽时,千万别吐出来,细细地再往下嚼,就会嚼出石榴籽的果香味来,那可是消食的好“药品”。另外,它那不起眼的外皮可是治疗拉肚子的一味中药呢!

  石榴的宝宝很多,寓意着多子多福,所以石榴备受大家的欢迎,为的是多给自己沾点福气。

  石榴全身都是宝,我爱无私奉献的石榴!

  石榴节作文 9

  在我的家乡,每个家庭都有石榴树,但我仍然喜欢我家门前那棵高高的石榴树,它长满了果实。路人觉得他不太好。秋天,他没有那么高,绿色,光秃秃的。我问我奶奶为什么我家门口有一棵石榴树。我奶奶总说:“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种,已经有几十年了。〞

  我家的石榴树是由几棵小石榴树连接起来的。春天到了十天,石榴树的树枝长出绿叶,一片小叶子,一片小叶子。我总是爬到树上,用一只手抓一把绿叶。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小树枝上的刺刺伤!有一次,我爬树,伸手抓了一把绿叶,不小心,无名指被扎了几个“血洞”。我疼得哭了出来,回到家,面对奶奶的责骂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责骂可以重复,但不会阻止我第二天爬树。

  从夏天到秋天,石榴树上的果实真的很大,让我流口水。当我看到树上有一个大水果时,即使它很危险,我也会“把它拿下来”。有一次,我用一根绳子和一个口袋爬上了一棵树,启动了一个睡袋,用厚厚的绿叶在树下打了个盹。摘水果,吃饭睡觉,真的可以一举两得。过了一会儿,我隐约听到“吱吱”的声音。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我看到树枝断了一半。要是我奶奶知道,我又要挨打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绳子把断了的树枝绑好,然后用绿叶把它挡住。

  过了一会儿,奶奶出来打石榴,偶然发现了。当时她把我叫出来,骂我。

  但我还是喜欢家乡和家门口的石榴树。它还是那么高,那么绿,那么有用。

  石榴节作文 10

  秋天到了,大街上的水果应有就有,有红通通的苹果,有黄澄澄的鸭梨,有月牙似的香蕉,有晶莹剔透的葡萄……但我最爱吃的还是石榴。

  远远一看,石榴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像一盏小灯笼,石榴顶上突起的部分,仿佛是一顶小皇冠。*看时,我用手一摸,石榴浑身毛毛糙糙的,还有许多的“伤痕”,感觉很不舒服。用力捏一捏,十分的硬,简直比一块大石头还硬。我不服气了,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学着少林寺小和尚的样子,紧闭双眼,大吼一声“呀!”涨红了脸,手生疼生疼的,可石榴毫发未损,我只好败下阵来。石榴娃娃高兴地咧开了嘴,似乎正拍拍肚皮说:“想用手掰我,再过一百年也没门,何况现在!真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我拿了一把小刀把石榴切开,只见玛瑙般的石榴籽儿红白相间、密密麻麻,一颗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许多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也像许多的小朋友正在做游戏呢!我凑*一闻,啊!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真是沁人心脾啊!我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迫不及待地掰了一颗一尝,啊!甜津津的,比吃了蜜还甜。听老师说石榴有丰富的维生素C,比苹果、鸭梨都高,男女老少都爱吃。我想:回家一定要让妈妈给我买三个大石榴(早上一个,中午一个,晚上一个),吃个够!

  美味可口、清爽无比的石榴怎能让人不喜欢吃呢?

  我爱石榴!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4)

——《石榴》说课稿

《石榴》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榴》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相关石榴的说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

  【说教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在合作中学*。

  【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嗽叭甚至扒开喜讯剥开

  嚼一嚼甜津津红白相间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3.学*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2)小组学*,观察石榴内部。

  (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

  (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在理解内化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5课《石榴笑了》,本单元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激励儿童“快快乐乐的生活,认认真真的思考”。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课文第二自然段: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对应课文第三自然: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课文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王、石、力、牙”等字,积累词语“石榴、慢慢地、露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拼一拼、想一想、讨论交流,掌握生字,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石榴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这堂课真正做到“华而不花,实而不死”。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来品读,通过自读自评,师生比赛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齐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并且用提问贯穿课堂,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用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激**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的兴趣。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朋友见面的方式调动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动的图片,让同学们先来认识两个朋友,对比咧开嘴的石榴和没咧开嘴的石榴的样子。老师提问:“咧开嘴的石榴像在干什么?”“石榴怎么会笑呢?”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课文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上节课学会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朗读,力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并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自行找到关于石榴笑了的秘密。

  (三)深入学*,理解课文

  深入学*中,对课文的段落仔细分析。特别是一些字词上,尽量的去让他们理解,并且读出来。

  首先第一段的学*,先让学生看看挂满石榴树的图片,理解“挂满”的意思。对他们的朗读进行指导,“挂满”读出喜悦之情。教师提问“看着这红彤彤的满树的大石榴,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学会说出心里话。教师再说:“是啊,这么多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这么想的。谁来把妈妈的话读一读?”妈妈的话比较风趣,要突出“笑”和“吃”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力力看到满树那红彤彤的石榴时可爱的、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段的学*。师提问“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呀!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让石榴笑吗?”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让孩子们找到力力为了早日让石榴笑,用的哪些办法,让小朋友们读出来。并且用多种方式来读。比如说男女分开读,师生比赛读等方式。增加了读的趣味性。表现力力当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还可以演一演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朗读指导:两个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读重音,读出力力的幼稚与可爱。

  最后学*第三段,师提问“力力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来帮助了力力,你们知道是谁吗?”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看风婆婆是怎样帮助力力的,同时教师配音读第三段。师:你瞧,石榴形状,颜色有了什么变化?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呢?同桌读一读,议一议,指名回答。

  学生通过朗读,找到石榴笑了的秘密。让学生明白,秋风来了,石榴笑了的意思是说石榴成熟了。并配上音乐,使整堂课的朗读达到高潮。

  随后师提问:“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她的心情会怎样呢?”看第二幅插图说一说。再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分组有感情地再把课文朗读一篇,并注意用他们自己的表情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读完后,组织课堂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让学生感悟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教师在小结后做适当的拓展延伸,举行“我还知道……”的说话比赛,让学生说说还知道什么水果(也可以是庄稼、蔬菜)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惯。

  如果学生又提出疑问的地方,还可以告诉学生,现在科技(催熟、冷藏)很发达,果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五:说板书

  板书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一目了然。

  15.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讲笑话——不笑

  秋风“呼呼”的吹——笑了

  (成熟了)

  小小房子圆又圆,里面装着红珠宝,珠宝好看不能戴,吃到嘴里酸又甜,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石榴笑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教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

  《石榴笑了》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意在激励学生“快快乐乐的生活,认认真真的思考”。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贴*儿童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通过学*本课,让学生明白石榴石在秋天成熟的。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目标确定为:

  1、游戏巩固生字,会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一字一句读正确,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惯;

  3、图文结合,体会“石榴笑了”的含义,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所以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正确书写生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理解石榴为什么笑了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年龄小,有效注意的时间短,知识储备少,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因此,我多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唤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说教学教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浅显的语言,直观的媒体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变式教学、激励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学*,同时,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学法,通过自读、自评、师生比赛度、小组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用提问贯穿课堂,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用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导入,复*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找朋友,让学生将卡片上的生字拼读成课文中的词,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找的正确、迅速。

  这个环节以游戏导入,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能在课堂初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齐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相互笑一笑,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笑,体会笑是人的表情。接着提问:石榴会笑吗?石榴在什么时候笑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以笑为切入点,直奔主题。教学中,以读为本,以品为主,紧扣笑字,带着学生层层深入。

  首先是第一自然段的学*,出示挂满石榴的图片,理解“挂满”的意思,进行朗读指导,“挂满”独处喜悦之情。我提问“看着这红彤彤的大石榴,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学会说心里话,再提出问题“这么石榴,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这样想的,谁来把***话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力力看到满树红彤彤的石榴时可爱、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先自由读,找出力力为了让石榴笑用了哪些办法。接着用各种方式再读,男女分开读、师生比赛读、表演读,表现出力力当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

  最后学*第三自然段,我提问“力力使出了这么多办法,可石榴还是不笑,他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帮助了他,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课件让学生看风婆婆是怎样帮助力力的,同时范读第三自然段。接着,出示石榴笑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石榴的形状、颜色,跟上一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同桌说一说,然后指明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石榴笑了的描写“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此时点出本课的难点,石榴笑了的意思就是石榴成熟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石榴笑了的秘密。再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本课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因为秋天来了,石榴成熟了,所以石榴笑了,使学生清晰明了。

  (三)拓展思维,放飞思想

  秋天来了,还有哪些植物成熟了呢?课件展示,学生看图说话。

  仿写:秋风一吹,苹果就( );谷穗就( )

  最后提示:我们看到的,都是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再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果蔬菜的成熟期已经不受时间限制了,冬天我们也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科学的热爱。

  (四)作业设计

  1、田字格生字每个字五字五音两词,写笔顺

  2、仿写词语:慢慢地

  3、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讲笑话----不笑

  秋风“呼呼”吹----笑了(成熟了)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六、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1、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你喜欢这石榴吗?作者也与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石榴,更爱自己的家乡!

  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你会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词语,来赞美石榴呢?( )的石榴?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说教材】

  《石榴》这篇文章按时间的推移,描写了家乡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美丽的石榴花,酸甜可爱的石榴果,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家乡之情。

  这一课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读课文圈划词句的单元中,这一单元的学*主要让学生初步学*圈划词句,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惯。教材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直线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圈出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在圈划中积极动脑,认真思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说学情】

  通过一年多的学*,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个左右的生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识字能力,能运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字词,而且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的良好*惯,因此在字词的教学上以学生自主学*为主,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在阅读教学上,学生基本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如要读出语气还需要教师多指导。而圈划词句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初步接触,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尤其难,教师应多关注。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规定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目标一在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落实。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词语并选择造句。目标二,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课文时强调读正确,读通顺,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从本单元开始接触按要求划词句,本课既要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又要圈出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内容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圈划完整,不要遗漏,如有差错,及时纠正。目标三,是通过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喜爱家乡的石榴,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识写分流,大量识字”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一年多的学*,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个左右的汉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生字。在课上,针对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等特点,采用挑战自我、识字金点子、精彩词句大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二、边读边思,逐步感悟

  进入二年级后,教学的重点应逐步从识字向阅读过渡。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读书,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读、同桌互读、挑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感情到表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强调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养成边读边思、边读边圈划的阅读*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积累语感。

  三、创设情境,学*表达

  学生是学*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导入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图说说秋天的果园,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在学*了石榴的果实后学做水果推销员,启发学生思考、想像,把话说完整、说清楚。逐步引导学生在说话练*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教材

  《石榴》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学*。本文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结合本单元写景状物文章描写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语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识字教学,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3、学*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会运用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写一段话。

  4、阅读感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使学生对石榴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悟美,体验美。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写作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了解石榴的成长过程和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观察体验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始终树立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我将在课堂上直观呈现橘子或苹果这一水果,通过观察、品尝等实际的操作体验,真正了解果实的特点,达到仿写的目的。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在合作中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我安排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品词析句,通过各个环节突破本课的难点。下面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本课我安排了三大环节:漫谈“石榴”,激趣导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对于本课环节的实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谈“石榴”,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猜谜语,“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知道是什么吗?”“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词语或短语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简单的导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了师生的距离,便于更好地学*下文。

  (二)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结合上节课的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课文重点写了花和果。接着,我请学生深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结合图片,做到边读边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并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词语“郁郁葱葱”这一词感受叶的茂密和绿,抓住“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等词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艳丽和数量之多。待到学生理解后再将这些词放入句中朗读,可以由学生示范读,同学评价,再齐读,读出石榴花的美。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所以这一环节的朗读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过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描写石榴成熟过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做记号)从“先……逐渐……最后……”这一顺序变化的词引导学生知道写作时要有条有理。这一小节在写石榴成熟后的形状时,作者把一个个石榴比作是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娃娃”,他们“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语言的优美、风趣,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在位上做做动作,说一说,然后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学生情趣高涨。之后,让几位同学到台前当石榴娃娃,一名同学读书上的句子,其余学生配合表演,此时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如对“张望”一词的表演,让孩子们知道“张望”不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还要朝远处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一定会很到位。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肢体语言我相信更能让学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泼可爱,品读到拟人手法的好处。当学生情趣高涨时再让学生朗读,便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玛瑙般的仔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直接让学生观察,品尝,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好句子,读好段落。将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直接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得趣味横生,有滋有味。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学到这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再加以生动总结便于学生加深印象。我准备这样总结:(指板书)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这一系列的季节变化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和特点的,这样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今后描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来写,做到有条有理。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

  16石榴

  春·抽枝长叶

  夏·开·花·红·密·盛

  秋·结果·先……逐渐……最后·有条有理

  此板书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把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

  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气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漂亮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楚、更形象的熟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把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拟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外形、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雅、正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雅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一、说教材

  1、说单元:《石榴笑了》是S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册教材首先集中学*拼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前几个单元的课文多以诗歌为主,要求学生重在感悟文本内容,从而降低了文本学*的难度。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更贴*孩子的生活,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激励儿童“快快乐乐地生活,认认真真地思考”。从这可以看出,从本单元起,就开始要求学生要能理解文本内容。从拼音到识字,从感悟到理解,要求进一步提高。

  2、说课文:《石榴笑了》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全册书的第一个儿童故事,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自然科学知识,并学*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张开嘴巴笑了。第一自然段写妈妈告诉王力力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第二自然段写王力力为逗石榴笑,想了很多办法,可石榴总是不笑。第三自然段写到了秋天,石榴终于笑了,力力也笑了。

  3、说重难点的确立: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四个会写生字,通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难点是理解“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因为新一年级学生通过生活和阅读而获得直接和间接经验少,不能完全理解“笑”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成熟的意思。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力、王、牙、石”四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掌握“挂满”词义。

  本节课中主要达成巩固会认、会写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知识点的复*,掌握“挂满”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其中朗读训练是本节课能力训练的重点之一。“石榴笑了”中的“笑”的第二层含义,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第三自然段,能够直接知道是指石榴成熟了,但是为什么把“石榴成熟”说成“石榴笑了”,力力是怎样理解“笑”的含义?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需要类比思维的参与,这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3、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这是从“石榴熟了”延伸出来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的道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就可以了。

  4、在想象中培养学生根据理解浮现画面,进行口语训练。

  这是本节课能力训练的重点之二。

  三、说学情

  1、学生是6—7岁的儿童,上学才两个多月,有一定的拼音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课文,由于学生缺乏对词语、句子的含义和结构的了解,读书时容易拖腔或者一字一顿的朗读,这是正常的学生表现。但是这时候的儿童正是对新鲜事物好奇,易于模仿外界行为的时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指导和范读朗读,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2、一年级新生刚接触规范的课堂,上课随意性非常明显,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我们考虑以情景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教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孩子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本课的学*重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情感,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四、说教法和确立的依据

  1、情境教学法: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包含有“唱、演、说、想、读”等多种元素,适合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因此我们设计了音乐图画情境、想象情境、表演情境、形象朗读情境等多种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虽然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思维深度浅,考虑问题单一,了解事物的表面之后,容易“知足常乐”。因此,我们在学生观察和想象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的宽度,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妈妈说的笑是什么意思?”这一相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

  3、朗读感悟法:为了把字词句融为一体,我们考虑在教学中,把朗读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希望在朗读中复*巩固生字、词语;在朗读中帮助学生读中思考,理解词句的含义;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形成语感,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我首先借助流程化的课件,帮助学生复*会认、会写的生字,利用课件快节奏、高容量的特点,把自学生字的流程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认知定式,有利于教师今后识字教学。

  2、接着我指导学生观察笑容,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观察,概括出笑的特点,认识到“人的笑”与“石榴笑”与类似点。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更是为后面理解“为什么妈妈会把石榴成熟了说成笑了”和“力力怎么会采用唱、跳、演的方法逗石榴笑?”两个教学重难点提前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通过朗读过文本解决字音问题。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法,侧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落实“边读边思考”这一教学重点,同时为后面突破其他教学重难点做准备。

  2、然后我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把“边读边思考”中了解到的零碎知识,总结成学*的成果,形成本节课第一次认知*台,这将成为学生不断提高学*水*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教育有一句老话,说“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张思明形容的“你需要柴,就给你一把刀”,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的是“走进课文,解说风景”的学*方法,当然,我们不能生硬地把学*方法出示在黑板上让一年级学生自学,也不能够去讲解学*方法的理论,而应该通过环节的设计,潜移默化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解说风景”。因此将本环节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1、“画”“话”转换。在备课中我发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很耐人寻味,从院子说到石榴树,再说到石榴果实。可见“院子”是故事的背景,也就成为情境教学的情境背景,所以我首先创设小院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浮现院子的画面;再通过教师提示话语,调动学生听觉、嗅觉参与观察和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官,从而一步一步“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将所想象的画面,转换成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激发学生言语的欲望,逐步“解说风景”。这样的教学也正符合写作的思路。

  一年级孩子肯定不能意识到作者写作的思路,但是我还是试图在过渡导语中渗透这一点,引导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即“整体的院子——个体的石榴树——最吸引注意力的石榴果实”,观察生活,描述生活。

  2、同样,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之所以会说“吃石榴”的话语,肯定是力力表露过“吃石榴”的想法,原来文章里的孩子和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一样“嘴馋”,这样就拉*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角色,走进文本。

  3、读、演、悟相结合,学*第二自然段。力力并不知道“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他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在这个环节,为了突破理解“石榴笑了”这一重难点,我设计学生表演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但又不能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复现文本情境,我又设计简短提问,引导学生说说准备的办法,原因和表演后的心情,让学生感到学*文本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就是情感经历的过程。并从中明白“石榴笑了”的第一层含义。

  4、情景再现,感情朗读,学*第三段。石榴并不是一天就成熟了,力力在盼望中,秋天才姗姗来迟。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历,我设计了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力力的盼望,感受秋风的凉爽,听到秋风的声音。然后直接转到“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的理解上,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实践活动

  学生在文本学*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我设计了填空和实践活动两个环节的练*,让学生在总结、交流自己的收获的同时,了解植物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惯。

  (五)总结全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主板书、副板书。主板书简洁的点明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副板书写出学*方法。

  15、石榴笑了

  唱歌边读书边思考

  不笑跳舞成熟“呼呼”地吹想象画面

  讲笑话

  主板书副板书

  [说教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三、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四、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五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惯的教育。

  (三)学*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嫩绿郁郁葱葱

  可爱花火红小喇叭

  美果高兴地笑

  (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酸溜溜甜津津

  一、说教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好词佳句颇多,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范例。

  二、说学生

  石榴这件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陌生的。而对于它的生长过程,学生更是不知道。在教学时,我文图结合,让学生通过看图,从图中认识石榴树,认识石榴树的花,认识石榴果,并亲口品尝石榴的滋味。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法

  以读为主,以图助教,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较细致的体会课文的内涵,体会小石榴的样子,体会石榴的可爱,石榴的美。

  六、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七、说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指名读、齐读)

  石榴枣庄咧开抽出

  仿佛甚至肚皮扒开

  喜讯甜津津急切活泼

  张望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指名领读)

  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

  活泼的小喇叭熟透了的石榴

  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课文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下面请大家看看石榴的几幅图片,指出它的叶、花、果,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石榴的叶、花、果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石榴先有个印象,再来学课文,将更深刻。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写叶、花、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石榴的叶、花、果的特点。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师: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板书:叶嫩绿郁郁葱葱

  4、看到石榴树的花。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生回答(火红的石榴花石榴花开得多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花)

  (2)师出示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A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颜色美);(板书:火红)

  B花开得多、开得盛,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板书:多)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我们从“鼓着劲儿”可看出石榴花开得怎么样?(花开得生机勃勃)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指名读、齐读)(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我们再次把这段话来读一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

  5、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热闹”是什么意思,石榴花会热闹吗?这儿为什么用热闹?生交流

  过度:于是我们在石榴园里见到了一个个石榴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指名读这句句子,其他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出示: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请你来排一排:先是逐渐最后。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让学生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出示: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石榴在一天天成熟,到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请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它们会对果农说些什么?)同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观察课件上的插图,加深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树上的小鸟(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写拟人句,练*后加深印象。

  6、石榴娃娃是那么调皮可爱,这时你摘下一个,剥开外皮,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指名读,把你看到的来说一说?

  样子、色彩美: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是什么意思?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大家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3)那么它的味道如何呢?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4)齐读

  (5)下面请大家拿出准备的石榴,来看一看,尝一尝吧。

  设计意图:以实物来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花、果美,里面的子儿也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

  四、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课堂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3)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石榴》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石榴》后颇有感触,从教学能力看,刘老师进步较明显;从教学效果看,较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应当说,这节课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教师教学水*的不断提升,是学生之福,也是社会之期望。但教无止境,尤其是年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实践再学*再实践,才能不断进步。本着这样的目的,给这堂课再挑点刺:

  一是关于三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目标问题。上课伊始,刘老师出示了以下一段内容:“自学提示:1.画出本课生字、词,找出长句,并读一读。2.放声朗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说说段意。”显然,这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面的教学过程也印证了)。对此我有两个方面疑义:一是文字表达的问题。什么样的句子算是“长句”?二是提示的内容,纵观整节课,老师是紧紧抓住着三个提示组织教学的。且不说“说说段意”是否合适,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初读课文是看到的是“全牛”而非细节,这样安排显得有些不合适。最好还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这也是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要求。

  二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问题。刘老师的教学预案标明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虽然运用了PPT,但不是说只要用了课件就一定是“整合”课。“整合”的关键点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常规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效率。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另外,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的研究”已初步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如果暂时没有新的更好的方法,不妨将其拿来一用,这也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本身就是为了运用。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5)

——白杨说课稿范文十份

  一、 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的第三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赞美白杨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力争上游的品格,来赞美了和白杨树具有同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这组课文的学*主题是让学生认识祖国的西部,激发学生热爱西部、建设西部的豪情。因此,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西部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西部建设者们克服困难扎根西部的奉献精神,并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的启蒙教育;二是学*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些,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 学*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并学*边疆建设者们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三、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边疆建设者们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四、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心迹的有关句子,学*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白杨、戈壁的资料和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六、 教学流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1) 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白杨戈壁和有关新疆的资料。

  (2) 谈话引入: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却茁长地生长着许多白杨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的交流,让学生对新疆和戈壁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 找出文中描写大戈壁环境恶劣和爸爸谈论白杨树的具体内容,分别作上不同的记号。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3、 研读课文,体会白杨树的品质

  (1)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戈壁的自然环境状况?(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浑黄一体。)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戈壁的自然环境吗?(恶劣)

  (2)在大戈壁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白杨树的生长情况怎样呢?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那段话,学生齐读。

  (3) 想想爸爸的这几句话概括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板书:枝干挺直;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

  (4) 戈壁滩上为什么需要白杨树?(守护着铁路不被风沙毁坏)假如没有这些白杨树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铁路将会很快就被风沙掩盖)

  (5) 这就是白杨树最可贵的品质,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茁壮成长。

  (6)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这段话。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戈壁恶劣自然环境的认识,结合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后面理解边疆建设者的类似品质做好铺垫。

  4、 品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1) 这篇文章只是写了白杨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还写了其他内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 从哪里可以看出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望着白杨树出神、介绍白杨树时脸色严肃,望着白杨树再次陷入沉思。)

  (3) 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会和自己一样扎根边疆)

  (4) 你看到了爸爸什么样的品质?(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教育子女。)

  (5) 总结:是的,我们的边疆建设者们和白杨树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为了边疆的建设,献出了自己,也献出了子女,这种奉献精神是多么的无私啊!思考:我们从这些边疆建设者们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这个环节由树到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边疆建设者们和白杨树一样的品质,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1) 这篇文章作者要赞美的是白杨树还是人?(具有白杨树品质的边疆建设者)

  (2) 课文直接写人了吗?(没有)那是怎样写人的?(通过写白杨树,从而赞美具有白杨树品质的人)

  (3) 总结:课文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并学*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 课堂练*

  (1) 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文中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2) 练*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练*,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并在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09级1班26号江倩,今天我讲的是《白杨》这一课。我把本课分为六个块板,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法,四、教学结构,五、说板书,六、说练*设计。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分析。

  一、说教材

  1、位置

  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语文文章,它位于本书的第十页至第十三页。十页至十二页是课文正文,十二页是生字以及作业,十三页冂阅读链接。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讲祖国边疆——西部,我们通过本单元去亲*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而本课主要讲: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写火车外的白杨;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写儿女对白杨树的争论;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讲父亲为儿女讲解白杨。

  3、编排意图

  学*这篇课文,让小学生热情歌颂边疆,热爱祖国、了解西部,立志建设西部。同时在学*这篇课文也可以教会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那段话。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本文重点: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以及正确读写的生字、词。

  本文难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文。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点。

  三、说教、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课对话多,学生生活环境与西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对话法来让学生理解本文文意。

  2、说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为主线。教师为学服务,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先让学生预*课文,在上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兴趣,表达自己的祖国边疆的热情。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

  ·讲授法。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去体会西部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这样创造出良好的学*氛围。

  四·说教学结构

  根据本课的内容来看,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本文内容进行熟悉,扫清生字·词的阻碍,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时拿出西部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对它了解有多少等问题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激发兴趣。让同学们想对西部进一步了解。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研读对话,领悟白杨的精神品质

  我让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这时学生找出"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戈壁·边疆"等词。我让学生读出带着些词的句子后解释词语并且把词语放入句子中去理解。()让学生明白这些词是讲边疆的环境突出白杨的品质。并板书:白杨·高大挺秀。(意图: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白杨的品质。)

  2·默读课文,深入理解白杨

  阅读全文找出爸爸赞美白杨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白杨在边疆扎根的辛苦。板书:扎根边疆(意图:让学生对白杨的特点理解,对全文打下基础。)

  3·讨论研究爸爸的的神态

  让全班品读12——16自然段,让学生找出爸爸神态变化的句子。当学生找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和"爸爸搂着孩子,望着车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有浮起一丝微笑。"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爸爸的神态为什么变了?学生大胆揣摩后告诉老师。我在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爸爸之所以失去微笑是因为想到了边疆的建设者,后来笑了是因为儿女像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很欣慰。板书:建设西部者·建设西部。(意图: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思考。)

  4·深入课文,体会爸爸的心愿

  让学生快速浏览12——16自然段,问学生爸爸仅仅在夸白杨吗?当学生思考回答后,再由五年级上册所学的《落花生》引入今天所学的《白杨》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让学生明白作者借白杨赞美西部建设者。并总结白杨与建设者的共同处。此时板书:借物喻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儿女和小白杨正在长大。(意图:让学生由浅到深学*更多知识。)

  五·说板书

  意图:从板书中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本文借物喻人,借白杨扎根边疆,为西部做贡献的美赞西部建设者。爸爸希望儿女也为做贡献。

  六·说练*设计

  1· 仿造文中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句子。

  2·阅读阅读链接中《帐篷》,使用借物喻人写一篇文章。

  (意图:仿句能让学生对白杨品质加深印象,五年级以写作为主,让学生用借物喻人写作文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说教材

  《白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二)、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都是学*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用三种不同的字体板书课题,让学生选择用哪一种字体合适,并说出为什么?

  2、挑学生来读课题,要读出感情,读出白杨的高大挺秀。

  [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并为深入理解白杨的特点做下铺垫。]

  二、学*12—16自然段。

  (一)学*第12自然段。

  过渡:我们还记得上节课哥哥问的最后的一个问题吗?大家齐读一下。(学生读文中哥哥最后的问话。)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当哥哥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后爸爸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大家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再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棵什么样的白杨呢?

  3、挑学生起来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指导朗读,完成填空说话练*,并在这个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背诵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过渡: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是引读)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三)、学*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板书: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2、但他们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板书:不知道 为什么?

  不知道 为什么?

  不知道 怎么样?

  3、师:同学们,那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挑学生回答。)

  [通过教师的引读和引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再学第12自然段,明白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细细地读一读第十二自然段, 我们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这里白杨哪是树啊!它其实就是———。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2、学生读书思考,最后教师总结,板书: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3、同学们,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边疆建设者在那个地方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用“哪儿 哪儿”和“不管 还是 不管 还是 总是”夸夸这些边疆建设者。

  4、总结: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是借白杨在表达作者的一种志向、是在写一种人。那么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也写到了白杨,那么,那里的白杨又是指什么呢?请大家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找一找写有白杨的句子,说一说这些白杨指的是谁?

  [通过教师的诱导,让学生明白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思,小组交流。

  2、教师组织交流,总结。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先通过读文自主探究,但学生独自的见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这样的结语一方面总结了课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起到很好的鼓动作用。]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09级1班26号江倩,今天我讲的是《白杨》这一课。我把本课分为六个块板,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法,四、教学结构,五、说板书,六、说练*设计。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分析。

  一、说教材

  1、位置

  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语文文章,它位于本书的第十页至第十三页。十页至十二页是课文正文,十二页是生字以及作业,十三页冂阅读链接。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讲祖国边疆——西部,我们通过本单元去亲*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而本课主要讲: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写火车外的白杨;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写儿女对白杨树的争论;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讲父亲为儿女讲解白杨。

  3、编排意图

  学*这篇课文,让小学生热情歌颂边疆,热爱祖国、了解西部,立志建设西部。同时在学*这篇课文也可以教会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那段话。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本文重点: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以及正确读写的生字、词。

  本文难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文。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点。

  三、说教、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课对话多,学生生活环境与西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对话法来让学生理解本文文意。

  2、说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为主线。教师为学服务,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先让学生预*课文,在上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兴趣,表达自己的`祖国边疆的热情。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

  ·讲授法。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去体会西部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这样创造出良好的学*氛围。

  四·说教学结构

  根据本课的内容来看,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本文内容进行熟悉,扫清生字·词的阻碍,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时拿出西部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对它了解有多少等问题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激发兴趣。让同学们想对西部进一步了解。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研读对话,领悟白杨的精神品质

  我让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这时学生找出"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戈壁·边疆"等词。我让学生读出带着些词的句子后解释词语并且把词语放入句子中去理解。()让学生明白这些词是讲边疆的环境突出白杨的品质。并板书:白杨·高大挺秀。(意图: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白杨的品质。)

  2·默读课文,深入理解白杨

  阅读全文找出爸爸赞美白杨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白杨在边疆扎根的辛苦。板书:扎根边疆(意图:让学生对白杨的特点理解,对全文打下基础。)

  3·讨论研究爸爸的的神态

  让全班品读12——16自然段,让学生找出爸爸神态变化的句子。当学生找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和"爸爸搂着孩子,望着车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有浮起一丝微笑。"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爸爸的神态为什么变了?学生大胆揣摩后告诉老师。我在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爸爸之所以失去微笑是因为想到了边疆的建设者,后来笑了是因为儿女像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很欣慰。板书:建设西部者·建设西部。(意图: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思考。)

  4·深入课文,体会爸爸的心愿

  让学生快速浏览12——16自然段,问学生爸爸仅仅在夸白杨吗?当学生思考回答后,再由五年级上册所学的《落花生》引入今天所学的《白杨》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让学生明白作者借白杨赞美西部建设者。并总结白杨与建设者的共同处。此时板书:借物喻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儿女和小白杨正在长大。(意图:让学生由浅到深学*更多知识。)

  五·说板书

  意图:从板书中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本文借物喻人,借白杨扎根边疆,为西部做贡献的美赞西部建设者。爸爸希望儿女也为做贡献。

  六·说练*设计

  1· 仿造文中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句子。

  2·阅读阅读链接中《帐篷》,使用借物喻人写一篇文章。

  (意图:仿句能让学生对白杨品质加深印象,五年级以写作为主,让学生用借物喻人写作文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

  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 ,还是 ,他总是那么 ,也 。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板书设计(略)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在本单元学*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二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惯,如能主动预*课文、课后复*课文等。已经学*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法

  练*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效果。

  4、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和课后的练*,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语文的*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 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 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 人们去赞美 的牡丹,去鄙视这 的莲花 我要高声赞美莲花!(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白杨礼赞 茅盾

  象 征

  树 人

  北方农民 哨兵

  上进的精神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在本单元学*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二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惯,如能主动预*课文、课后复*课文等。已经学*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法

  练*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效果。

  4、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6)

——春的说课稿范文十份

  一 教材分析

  《春望》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四首中的一首诗歌。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本单元总共5篇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

  二 教学目标

  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 教法和学法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

  2,诗歌讲解

  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所在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几个部分。

  (1)了解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生字词:

  抵:值 浑:简直 胜:承受 簪:zān

  (2)初读诗歌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出把握诗歌情感这个线索。

  (3)分析讲解诗歌

  A。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

  B。请一为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

  C。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 颔联:以“花”“鸟”作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首联是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

  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1,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何而惊心?

  D。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

  E。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F。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 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

  主要的提问设计:1,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2,为什么会“白豆搔更短”?

  G。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老尝试背诵这两联。

  H。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全诗。

  (4)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

  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

  B,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5)课堂总结

  1,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

  2,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6)课后练*: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花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

  ↑↓画→观画

  颔联:以“花”“鸟”为主体观画伤情

  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

  ↑↓为什么“白头搔更短”

  尾联:一位频频搔首的老人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本课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这让学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四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则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数对梅花山还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还不认识梅花,针对这一情况,我需要借助大量图片,紧扣课文词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他们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其语感。

  本课我的课堂将通过联系生活,兴趣导入;游戏激趣,初读课文;入景入情,精读感悟;自主学*,识写生字;个性作业,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联系生活,兴趣导入

  语文学*与认识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为了拉*课本与孩子生活的距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学伊始,我便问:“在南京有一座山,每当春天来临,山上便开满梅花,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吗?”学生自然会说出梅花山,我便相机板书,接着,由于本单元都和春天有关,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将旧知与新知串联:“春姑娘唤醒了春笋和小池塘后又来到了梅花山,唤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第4课(幻灯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入景入情,精读感悟

  本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第一段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在第一段的教学里,我带着孩子们当游客,由远及*的去观察梅花。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边谈感受。由远处看去满山的梅花,突出梅花开得早,开得多;走*一些放大镜头,让孩子们感受梅花盛开的样子,通过想象,再通过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观的图片再现,让孩子们看到如“片片彩云”般的梅花树。最后站在梅花树下,让孩子们仔细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并出示一幅单朵梅花图,让孩子们去说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晶莹透亮”这一词在直观的图中就能被学生所理解,并不需要做过多空洞的讲解。然后让孩子们再次诵读这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让学生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色、质、味,从而用朗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让孩子们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扣住“涌动”、“人流”结合插图,想象大街上人多时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欢乐的海洋”是对梅花山花海人潮热流场面的生动比喻,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体验。

  三、自主学*,识写生字

  本文教学两课时,每课我将预留十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写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交流如何记忆字形,我只从旁点拨和指导。记忆后通过小游戏及时巩固字形。这个时候考虑到学生都学得有些疲劳,我会让他们做一做写字操,随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气氛中专心写字。我巡视指导,投影优秀字做激励。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板书,更好的帮助学生疏通理解本课。

  板书设计

  梅花(美) 看花人(多)

  欢乐的海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竹园中学的语文教师梁鹤林,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望》。

  一、说教材

  《春望》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这一课分别有《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歌分别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面对国都被占领后萧瑟的情景,诗人杜甫观春花而泪流,闻鸟鸣而生悲;战事持续很久,家中音信全无;透过凄凉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和期待和*的美好愿望。

  二、说学情

  本文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春望》这样一首情景交融,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意境深沉的五言律诗,学*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中诗文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较困难这一客观情况,参考《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这一理念,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诗歌

  2、掌握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意。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7)

——《数学广角》说课稿范文十份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内容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过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模式二中本课的相关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创设了挑战数学广角的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其次,我关注师生合作,促进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的乐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四、说资源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说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学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六、教学程序

  1、通过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场景,激发学生学*兴趣

  2、提示密码信息: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让学生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如先放十位上的2,再放个位上的1组成21,接下来把原来个位上的1放在十位上,把原来十位上的2放到个位上,数位交换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数12等等。)

  3、进一步探究排列方法

  课件出示题目用数字卡片1、2、3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请同桌同学互相合作,一个小朋友摆卡片,每摆好一个另一个人就在答题纸上把摆的数记录下来。(同桌合作)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首先,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问:哪组同学说一说你们写出的两位数跟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学生说他可能漏了,也有学生说他重复了)再引导:要想做到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有学生说先位置调换,也会有学生说固定十位或个位。)

  问: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

  师用学生说的方法摆给学生看

  师一边小结一遍用课件展示:看来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质疑:那谁是密码呢?(点击课件验证)

  4、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课件展示活动一:

  握手游戏

  (课件展示)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3人为一小组为单位,每两人握一次手,一遍握一边数,看3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5、进一步加深对组合的理解

  师引导: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只要每个人都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没有难题可以难倒大家!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数学广角决定给大家颁奖。我们一起去领奖吧!(出示课件)两套衣服

  你们喜欢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这些衣服一共有几种穿法?把这些衣服用序号代替,在作业本上连一连吧!

  生动手连一连,汇报结果

  6、效果测评,反馈信息

  练*一(课件展示)快看,喜羊羊亲自来给大家颁奖呢,他是羊村里最聪明,最爱动脑的羊哦,他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了呢?

  (课件展示)一个练*本

  出示问题(买一个练*本5角钱,有几种付法呢?)

  出示1个5角,2个2角,5个1角的图片

  每4人1个小组说一说吧!生汇报

  课件展示4种付钱方法

  练*二(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5、0、2、6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呢?动手写一写

  提示:注意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写,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能摆出几个呢?指生回答

  课件出示结果,摆出12个数字让学生观察

  学生发现05、02、06不是两位数。强调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过练*加强学生对有序排列方法的掌握,也帮助理解两位数的特征)

  7、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游玩了哪里?对!数学广角。今天的数学广角有趣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收获)。

  师小结: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要仔细的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体验到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惯。

  说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说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说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作业纸。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1、都说咱们二(2)(或1)班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广角闯一闯,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解开吗?(有)

  2、(课件出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请学生齐读)

  数字1、2摆在一起,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呢? (12或21)(板书)

  3、那么12和21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位置)

  4、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

  5、那12和21你能确定哪个是密码吗?(不能)

  6、提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的.较小数。(请学生齐读)(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教材中直接呈现了给出3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我先出示1和2两个数,利用开门密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排列是有顺序的,也为后面三个数的排列提供了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向。)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尝试学*

  过渡语:欢迎顺利进入数学乐园!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开启“数学城堡”之门吧!还有没有信心?

  第二道门出现。

  1、狮子大王来提示!这道门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

  (课件出示:密码是用1、2、3组成的两位数,这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不一样。)

  2、指名读提示,问:这个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3、追问:有可能是11吗?为什么?

  4、谁先猜猜可能是几?(12、23等)

  这么回答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师介绍3张数字卡片)

  5、(课件出示)要求:同桌两人分工合作,先商量怎么样摆出的数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并确定一人摆数,一人把摆出来的数写在练*纸的背面,最后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学生活动,师巡视

  (二)展示交流

  师指名3组上台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并介绍方法:一个组到前边来汇报,要求2个人一起来。一个人摆卡片,一个人把

  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

  预设:

  1、 12、21、13、31、23、32 共6个

  师:哪些同学跟他们一样?谁来猜一猜他们是怎么摆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师板:交换位置法)

  2、 12、13、21、23、31、32 共6个 (固定十位数)

  3、 21、31、12、32、13、23 共6个 (固定个位数)

  请学生多说几遍:谁听懂了他们的想法?你再来说一说?

  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展示课件(3种方法)并追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其中最大的两位数 。你们说是几呢?

  点击“32”,媒体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为承上启下,又让学生找出密码数:32,再次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我们到智慧屋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课件出示任务)

  1、 你能用数字9、3、7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请写出来:

  其中最大的是( ),

  最小的是( )。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适当指导。

  (2)全班交流。

  2、 9 3 0

  这三个数字能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请写出来:

  小结:0不能排在高位!

  3、任务二:帮照相。(练*二十四第1题)

  数学城堡为了奖励你们刚才破解两道门,想给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1)学生先写一写。

  (2)指名3位学生演示拍照位置展示。

  (3)展示课前的拍照。

  (设计意图: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完成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没有十位上是0的两位数,这需要灵活地学以致用,为以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整理图表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

  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

  1、关注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中通过摆、画、移动、整理等过程得出韦恩图,发现图形表示的优越性,又让学生经历现场的调查并以图形表示出来,最后运用语言、图表来表现,是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的体现。整个认知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认识不断清晰,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2、突出数学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调查感知。

  在课前通过合理有效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首先调查学生喜欢游泳和足球两项运动的情况,又引导学生用“喜欢”、“只喜欢”和“既喜欢……又喜欢”来介绍自己,提醒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为本课的难点突破埋下伏笔.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复,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之后,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一切学*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课伊始出现森林运动会小动物参加篮球赛、足球赛的情况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设问质疑,让学生发现表格之混乱,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及时的提出修改表格的三点要求:怎样排才能一眼看出有几种动物?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整理,在合作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当学生整理出简洁明了的表格后,再巧妙地引出韦恩图,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每一部分的意义,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使本节课的难点悄然解决。

  接着根据学生观察韦恩图得出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图的形式转化成算式的形式,从而解决了“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重点。

  然后组织学生一步步创造出韦恩图即集合图,再比较图与表,突出韦恩图的价值,从而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整个环节完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韦恩图的过程,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主动地打开了数学王国的大门。同时,通过一道追加*题,强化新知。进一步感受交集的含义。

  4、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很流行的话语。作为一节新授课的尾声部分——实践运用,应该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练*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读图训练,强化新知。

  2)完成教材中设计的*题,加深对集合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当场调查爸爸吸烟喝酒的情况,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在内化提升的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

  *题的设计在有层次、有梯度、有价值的前提下,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又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了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神奇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四个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造,体验到了数学学*的快乐与成功。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整理图表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

  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

  1.关注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中通过摆、画、移动、整理等过程得出韦恩图,发现图形表示的优越性,又让学生经历现场的调查并以图形表示出来,最后运用语言、图表来表现,是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的体现。整个认知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认识不断清晰,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2、突出数学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调查感知。

  在课前通过合理有效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首先调查学生喜欢游泳和足球两项运动的情况,又引导学生用“喜欢”、“只喜欢”和“既喜欢……又喜欢”来介绍自己,提醒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为本课的难点突破埋下伏笔.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复,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之后,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一切学*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课伊始出现森林运动会小动物参加篮球赛、足球赛的情况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设问质疑,让学生发现表格之混乱,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及时的提出修改表格的三点要求:怎样排才能一眼看出有几种动物?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整理,在合作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当学生整理出简洁明了的表格后,再巧妙地引出韦恩图,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每一部分的意义,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使本节课的难点悄然解决。

  接着根据学生观察韦恩图得出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图的形式转化成算式的形式,从而解决了“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重点。

  然后组织学生一步步创造出韦恩图即集合图,再比较图与表,突出韦恩图的价值,从而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整个环节完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韦恩图的过程,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主动地打开了数学王国的大门。同时,通过一道追加*题,强化新知。进一步感受交集的含义。

  4、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很流行的话语。作为一节新授课的尾声部分——实践运用,应该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练*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读图训练,强化新知。2、完成教材中设计的*题,加深对集合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当场调查爸爸吸烟喝酒的情况,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在内化提升的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

  *题的设计在有层次、有梯度、有价值的前提下,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又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了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神奇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四个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造,体验到了数学学*的快乐与成功。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1。“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路线、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彩票的中奖号码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说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学生是学*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也注重动静结合,让学生经历:“猜想—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

  说教学流程:

  活动一:用1、2两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2是把1摆在十位上,把2摆在个位上。

  活动二: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

  这一环节我让同桌合作探究,一人负责摆数字卡片,一人负责做记录,要求学生思考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经历:“猜想—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从而提炼出学生中的有序思考,让学生自己说出有怎样的顺序,有序思考有什么好处等等。最后在有序思考的指引下修改自己的方案,力求做到人人有序。

  活动三:用6、3、9、7四位数写两位数

  这一环节难度再一次提升,并让学生化动为静,用有序思考的方式写一写两位数,要求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有顺序地写。然后把3改成0再做考虑。让学生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没有十位上是0的两位数。这里考虑用所学的乘法算式来计数,既为巩固旧知,又为学以致用。

  活动四:握手游戏

  这一环节,我先和一个学生握手,并用甲--乙表示我和刚才那个学生,中间用连线的方式数出我们握了一次手。随后,问题提升:假如有三个小朋友,每两人只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我先让学生猜想会有几次?然后请三个小朋友上台操作验证,并用数学符号代表三个小朋友,请一个小朋友用连线的方式数。最后提问:同样是3,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两位数,而三个人却只能握三次手?让小朋友通过感悟握手是两个人完成的行为,与位置无关,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活动五:搭配衣服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主连线搭配,然后请一生上台边连线边介绍,让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六:买东西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通过同桌讨论,有序地总结出四种不同的付钱方式,可以从5角考虑起,也可以从1角考虑起。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做起事来,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反思:

  一、本节课我没有用到多媒体,倒并不是闲麻烦,我有自己的理由。其实*常在上课的时候,因为每节课准备时间没有今天的展示课那么充裕,我常常喜欢做小偷,下载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PPT,然后进行适当地整合和修改,就那么上课去了。而我今天所执教的数学广角,它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由一系列的活动建构成,好比是语文教学中的散文类型,但是形散神聚,它有一个“魂”,那就是有序思考。所以本堂课我的重中之重就是抓“魂”,我要尽可能摒弃所有容易干扰我和学生的一切因素。

  二、我在学生生成这一块,把握地还不够沉稳,课堂调控能力远远不够。当学生一再关注字体大小时,我心里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

  三、对这个数学广角中的有序,到底有序的思维方式有多少呢?这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是否恰当?这是我所要继续思索的。

  四、当五个方案出来时,我特别欣喜,可是我光顾着高兴了,没有细心地把握好这块最可贵的素材,处理地过于粗糙,这是特别遗憾的地方。

  五、数握手次数时,“2+1+0=3(次)”这个式子出来的过于僵硬,对学生的难度过高。是否合适?该不该出?

  六、数学公开课不上不知道,一上却是意犹未尽。我想,公开课绝对是教师成长的捷径。以后,我一有机会就要上,这样才可能赶上常年在教数学的老师。

  本节课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能够向在座这么多的老师学*,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在座的老师能多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帮助我成长,谢谢!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例1,练*二十四第1、2题。

  二、教材分析:

  “渗透集合知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小学生从一开始学*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一年级学*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等等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过的分类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本节课教学的例1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在教学例1时,我注重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集合的理解。(2)有关计算。(3)巩固练*。基于以上的安排,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能够借助直观图及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突破方法: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利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五、教法学法

  集合问题属人教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智力游戏,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集合问题有较简单的,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集合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集合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集合问题的基本结构,并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通过学生熟悉的队列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感知体验集合图

  以“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冲突为线索,让学生想想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当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分歧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到集合图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导学卡、数字卡片。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8)

——语文《猫》说课稿范文十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荔枝蜜》、《猫》、《斑羚飞渡》、《心中的鹰》等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的作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2.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冰河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这都为本文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根据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2.检查预*,用幻灯片展示生字和解词,要求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性,扫除文字障碍。

  3.在此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据学生标记的内容,找不同组的几个同学分别复述这几只猫的故事,要求复述得简洁生动。

  (通过两次不同的读,特别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味感情

  学生自行朗读,标记抒情议论性语句,让学生按小组完成这项工作,朗读与评说相结合,组内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感悟主题

  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缓缓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1.对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你想说什么?

  对“可怜的猫”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猫》一文是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学会认读本课“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方法贯串始终。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法。

  6、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3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撞击情感。(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听。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

  (1)读出表现猫贪玩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2)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谈感悟。如: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解释“任凭”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体现猫的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4)总结学法,学*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其他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而且迁移了学法。

  3、再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①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还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语句。

  ②完成填空练*: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又();既(),又();既(),又()。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4、再读课文,感受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

  (2)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上面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3)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自学“学*链接”。

  2、观赏猫的图片,练*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3、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学生练*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设计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共分享。

  板书设计:

  猫

  性格古怪

  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可爱

  【本课的板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既显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展示课文的中心。】

  一、说教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你们养过的猫或者见过的猫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猫)。

  (二)阅读提示:

  1、 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2、 哪些段落是写大猫?哪些段落是写小猫?

  (三) 理解结构,概括内容。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

  ①课文的分段;②段意的概括;③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者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是啊,古怪也好,淘气也罢,在老舍爷爷眼里都非常可爱。把你喜欢(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大家,做得到吗?注意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从这个字读出什么味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

  (2)比一比,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脚印。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等。但是作者却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如此惹人喜爱,这更说明了什么?(作者爱猫,觉得猫像玩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或作者热爱生活,观察仔细等等)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特别是由于我的武断和粗暴造成第三只猫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责。另外,通过学*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作为农村孩子, 对于猫这种动物他们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能力与目标:

  2. 品味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欣赏小猫图片,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小猫可爱滑稽的图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1—2分钟)

  二,出示学*目标(1分钟)

  让学生齐读学*目标,明白本课的学*要求。

  三、走进作者。 (请同学起来读)

  通过了解作者,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预*检测。(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检查预*情况)

  本环节通过字音、字词理解的检测,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有利于文本的理解。

  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文章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在养第三只猫时发生了一个事件,我们就把它叫作“芙蓉鸟被害案”,针对这个事件,我让学生来做法官,来判定这个案件的性质。出示课件展示一系列办案程序。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前的表现:

  惩罚方式: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知道真乡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让学生到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证据,我想这种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到文中去筛选信息的兴趣

  教师小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将所学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么做?请写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这个作业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去看待事情,否则贻害无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你们养过的猫或者见过的猫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猫)。

  (二)阅读提示:

  1、 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2、 哪些段落是写大猫?哪些段落是写小猫?

  (三) 理解结构,概括内容。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

  ①课文的分段;②段意的概括;③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者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是啊,古怪也好,淘气也罢,在老舍爷爷眼里都非常可爱。把你喜欢(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大家,做得到吗?注意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从这个字读出什么味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

  (2)比一比,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脚印。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等。但是作者却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如此惹人喜爱,这更说明了什么?(作者爱猫,觉得猫像玩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或作者热爱生活,观察仔细等等)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一)能力目标

  1、在“猜”中继续练*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较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对语言的理解水*,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三)教学环节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四)板书设计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共有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由“情”编织,既有动物之间的感情,又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需要执教者充分利用本组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指导自主学*。因此,在学*这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说《猫》这一课。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时自己的细致观察家里的猫,采用直抒胸臆或间接体现的手法,抓住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处处留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者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难点是:

  从而学*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惯;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幻灯片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分句,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更深一步的学*这一课。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思考文中写了什么时候得猫?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学生复*一下前节课所了解的内容。生答后,要他们自己默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介绍了猫的哪些特点?拿出笔来画出相关词句。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深一步的理清课文思路,并掌握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那么这些特点都围绕课文开头的哪句话写的?学生发言时,进行板书。并及时给予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2、深入理解,感情学文

  每段中都有总述,有分写,分写是围绕总述来写的,生动且具体。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拿笔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相关句子,

  ②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师引导。

  ③引导感受作者的情感。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存在问题,投影思考题: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说它贪玩吧,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感受。

  引导生假设如果猫就是你,作者就是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生答后,小结:在作者心理和笔下,家里这只猫就像个可爱又顽皮的孩子,这段文字就像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孩子字里行间都透出了喜爱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

  这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可分一段,自学后三段,投影思考题:

  (1)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2)或者说你们都喜欢那些句子?


《石榴》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9)

——《东南西北》说课稿范文十份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东南西北》,在教材第58―59页。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东南西北在自然界或地图中运用较多,但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分为二个部份,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是知道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本课内容原是社会课中五年级才学*的知识,现在安排在二年级,这对于才入学一年多的小朋友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前后左右上下六种位置关系,已有一定的学*位置知识的初步经验,能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技能。但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逻辑鉴别能力还不是非常准确,在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分两种位置描述方式的区别,避免混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东、南、西、北中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通过活动辨认并描述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数学技能。

  3、使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确立“东”方位。

  2、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出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难点:

  1、结合方位描述周围的事物。

  2、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片“东、南、西、北”。

  3、图片“太阳”。

  4、8个小动物头饰。

  5、作业单。

  6、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校园情境图:

  2、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美丽的校园。清晨老师站在操场上,晨风扑面而来,带来了清晨的花香和小鸟的轻语,我张开双手迎接清晨,阳光温暖的照耀在我的身上,从这幅图上你能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吗?

  3、师:那老师面向什么方向?老师的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二年的学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对空间相对位置的描述及理解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从他们最熟悉的校园入手,从校园情境中由早晨的阳光引出太阳和东方,再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牢牢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在做中学,在玩中悟: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学*是他们最好的学*方式。

  1、师:刚才我们会辨认老师站在操场上的方向了,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教室中的东方在哪里?(在黑板上贴出太阳)

  2、师:黑板在东方,那你能说一说哪面是西面?哪面是北面?哪面是南面?

  3、小主持人游戏。

  谁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词语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和物体?(指名介绍,在介绍时全班共同判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东南西北》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认识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向和位置的再一次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位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5、教学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二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学*本课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东南西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要切实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再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黑板。

  六、教学流程

  数学学*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互动指方向的游戏。孩子们:你们留心刚才活动中用到哪些方向词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东、南、西、北这四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以前学过的方向词,还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伏笔的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学*新知

  1、读儿歌、辨方向

  首先,我让孩子们齐读儿歌《东南西北》,由儿歌引出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是学生已有经验的体验,而且以这首儿歌作为教学重点突破拐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2、探方法、学新知

  基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从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来进行新授。师:孩子们,怎样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对,这就是方向标。我们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同时直接告诉孩子“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通过读一读、指一指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方向。

  师:刚才在孩子们的叙说中,我把这几个方向词写在了黑板上,你发现这几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吗?我把南北相连,东西相连,像一个什么(十字)这叫十字形方向标,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方向。只要我以十字交叉点的中心为观测点,就知道它上面是北……右面是东。接着我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发现:操场一直在中间,位置又没有变,怎么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呢?原来观测点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得新知、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初步形成“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来辨认其他几个方向”的辨认方法。在孩子们掌握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出示教材情景图:孩子们,学了这些知识,我想通过三个活动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考验吗?这样的交流不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我先让学生在街道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查看建筑物和自己所在省的东南西北,再开展说一说、画一画、有奖抢答和旅游策划等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这些活动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了学生学*的趣味性。

  2、拓延伸、比智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拓展延伸方面,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由给出游乐园要修建的五种建筑物,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共同交流“绘制乐园*面图”这个活动。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归纳总结、畅谈感受

  有总结才有收获。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了东南西北,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谈话,教会学生在归纳学科知识的同时,享受学*过程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体现了知识性与简洁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东南西北》,该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同时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内容,接着在本单元将继续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为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导向。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较差,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为本课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密切联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分辨东、南、西、北的技能,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通过活动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作为教学重点。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准确分辨出“东、南、西、北”,自主建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新课开始,我将提出问题“孩子们,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求知欲。接着,组织学生跟唱《东西南北》儿歌,以儿歌做为教学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以旧引新,感知东、南、西、北。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也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我将学生熟悉的班级教室作为我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辨东、南、西、北。

  活动1: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想一想。

  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初步辨认教室的东、南、西、北,接着让学生讨论并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东、南、西、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2:指一指、转一转、辨一辨、写一写。

  三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作游戏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兴趣,在集体游戏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活动3:想一想、说一说。

  “孩子们,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本节课设计了基础练*、提高练*、拓展练*三环节。

  通过大量的分层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中都收获了什么?”“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活动情景、运用情景、问题情景”等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让“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学*方法和气探究。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方法进行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的过程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举又为下面的学*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这是为后面学*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过程及学*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练*,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东南西北》一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的。这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依据目标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学*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4、教学难点:实现从立体——*面——立体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并应用新知,体会数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本节课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本课中体现如下特点1)多重感官刺激;(2)学生全员参与,凸显个性化差异(3)使用方便,易于操作;(4)师生交互性强。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问题现实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立了如下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3、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思思在野外旅游迷了路。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情不自禁地向往、关注、投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电脑上输入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判断、提示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回忆起关于方向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点击北极星、太阳、树冠和积雪观看动画。交流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了含有3个游戏的学*资源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游戏1、2,感知学校内部及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会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

  并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东——南——西——北右转圈。

  2、识地图:

  小游戏3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中国地图上说出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这4个省在山西省的哪个方向。通过点击***广场上的建筑物,形成*面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实物图与*面示意图的关系,更进一步体会地图上的方向。为以后学*绘制*面示意图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参与受限,学生个性化差异不利体现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员参与,使抽象难懂易混淆的知识现实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整合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学生操作学*资源包找宝:东西南北算算术,学生口算然后根据规则点击方位,做的对的老黄狗会自动离开,否则会原地不动。即强化了学生口算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闯出计算关后,进入森林根据指令判断方向找到宝物,即参赛入场券。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台由易到难,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得到巩固。达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拿到参赛入场券,挑战设计大赛。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活动来设计,通过鼠标拖拽完成设计。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用方位词汇报设计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激发了创新灵感,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学生在交流*台上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二个整合点。

  五、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东 西 南 北

  北

  西 东

  南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辨方向”第二部分为“识地图”*

  2、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2分钟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约15分钟

  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约5分钟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约13分钟

  3、设计特色:(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帮助学生发展 “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现代数学教学所需要的。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辩认方向,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感知方向的相对性。

  2、认识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并应用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1、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 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以小动物迷路为线,教会学生辩

  认方向方法,用所学的知识帮助

  小动物回家。让学生学以致用的

  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

  神,建立自信。

  4、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

  出其它三个方位。

  5、教学难点

  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6、教学准备

  多媒体、校园*面图表等。

  二.说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动物迷路的情景)

  问题: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引入课题:东南西北

  (二) 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 由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使体会到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根据指南针指针所指的方向来辨别南方。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北方等等。

  活动二 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创设情景: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教室的东南西北吗?

  问题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的是什么方法?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

  ( 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找到南北两个方向:早晨起来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创设游戏:让学生边示范边说一说。

  当你面向南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当你面向北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

  当你面向西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当你面向东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活动三 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说校园中的学生以升旗台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同学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的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过程和学*方法的探究。

  升旗台

  第三个环节 前后呼应 学以致用

  帮助小动物回家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西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东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问题: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继续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在合理选用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注重让学生体验“从实景到纸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

  一、说教材。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课时。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路线图和方向,打下基础。低段儿童对抽象知识的`接受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辩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定一个方向,学会辨认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四、说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感知法

  五、说学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