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的特点,学*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教学: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

  一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23页2题)

  二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23页4题)

  三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24页6题)

  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 )求下列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3.8dm,高1.5dm。

  (2)底面直径20m,高12m。

  (3)底面半径6cm,高18cm。

  二、新课

  导入:我们以前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又该如何求呢?[板书课题]

  1.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3)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1)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材14页做一做(强调作业格式要求:分三步,首先分别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2)底面直径6分米,高2分米。

  (3)底面周长12.56米,高3米。

  三.课堂作业:练*二第6题。

  家庭作业:练*二第14题求表面积部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经历灵活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计算水桶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注意水桶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底面积。

  教学过程

  一、新授

  观察教材中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示意图,了解提供的信息。

  师:读题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

  生: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多人板演,一人说想法。

  水桶的侧面积:3.143035=3297(*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302)2

  =3.14152

  =3.14225

  =706.5(*方厘米)

  需要铁皮:3297+706.5=4003.5(*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4003.5*方厘米。

  二、尝试: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画水桶用料的示意图,应该画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画出水桶示意图。

  注意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0厘米,怎样在图上画出来。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运用比例尺,老师要加以表扬。

  2)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一练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选择哪一个蛋糕盒,说一说自己选择蛋糕盒的合理性。

  2.读题,使学生了解木墩的底面不漆。

  3.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接缝处按1厘米计算怎样运用到题中,也就是怎样处理。学生可能不理解,这时老师可进行提示,把这一厘米应该加在底面周长上,也就是计算出底面周长后再加上1厘米,再去乘高,才是一节烟囱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家庭作业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三)练一练第3小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与练*六中的练*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

  1、出示练*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综合练*

  1、完成练*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全课

  五、作业:练*六6、7、8、9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人教课本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教材分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三部分内容。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经验进行了调研,这是课前调研的内容和统计的结果: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知,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因此,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六、教学主要环节: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课前,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柱体部分的接缝可用胶条粘好,上下两个底直接搭在柱体上下就可以了,不用粘上。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4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合适的圆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的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然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来,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研究完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后,我又让学生来摸摸这个圆柱的表面,然后小结:我们摸过的所有这些面的面积和就是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里让学生摸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表面积的认识过程,由于前面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在学生理解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独立想办法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本环节中,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张扬,自主学*的能力得到了实在的体现与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第四层次: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不仅有不缺面的圆柱体,而且还有只有侧面的圆柱体和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能够准确的判断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共几个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利用学生手中的圆柱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练*,首先我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一个底拿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就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如水桶、圆柱体的笔筒)在这里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积的练*。

  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了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类型的实际问题。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只有侧面的圆柱体这一类型的实际问题。同样还是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两个底都拿走,问学生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烟囱,钢管内、外部的表面积)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烟囱表面积的练*。

  在前面的学*中,学生经历了自主观察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区分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按照圆柱体的面给圆柱体分分类:第一类是不缺面的圆柱体、第二类是缺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第三类是缺两个底面的圆柱体。为了更好区分,更好记忆,我又引导学生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圆柱体,缺一个底面的最典型物体就是水桶,我们就叫他水桶圆柱体,缺两面的最典型物体是烟囱,我们就叫他烟囱圆柱体。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三种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在这一系列的总结、概括、归纳中,学生完善了认识,全面了解了各类圆柱体的区别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中安排四个层次的内容。

  1.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2.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题。学生进行练*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3.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后还要除以2。使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4.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题,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揉和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的过程,学*时运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方法上有所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1)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练*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方厘米,侧面积是25*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2)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份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2.教学例4,解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的所求问题。

  明确: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2)想一想: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

  ①一顶帽子由几部分组成?

  (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明确解题思路及解法。

  先求帽子的侧面积:帽子的侧面积=πdh。

  再求帽顶的面积:帽顶的面积=πr2。

  最后求帽子的侧面积与帽顶的面积之和。

  师: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练*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方厘米,侧面积是25*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5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2.教学例4,解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的所求问题。

  明确: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2)想一想: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

  ①一顶帽子由几部分组成?

  (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明确解题思路及解法。

  先求帽子的侧面积:帽子的侧面积=πdh。

  再求帽顶的面积:帽顶的面积=πr2。

  最后求帽子的侧面积与帽顶的面积之和。

  师: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3)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合集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2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 剪刀 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2.教学例4,解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的所求问题。

  明确: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2)想一想: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

  ①一顶帽子由几部分组成?

  (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明确解题思路及解法。

  先求帽子的侧面积:帽子的侧面积=πdh。

  再求帽顶的面积:帽顶的面积=πr2。

  最后求帽子的侧面积与帽顶的面积之和。

  师: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5

  一、学*目标

  (一)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目标

  1.通过复*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独立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 =Ch 利用直径计算:S =πdh 利用半径计算:S =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 +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

  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不唯一。

  解析:利用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信息,计算自制圆柱体的表面积,加深学生对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借助这个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考查目标1、2、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4)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3篇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为后面学*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学*,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方法: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教材分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三部分内容。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经验进行了调研,这是课前调研的内容和统计的结果: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知,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因此,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六、教学主要环节: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课前,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柱体部分的接缝可用胶条粘好,上下两个底直接搭在柱体上下就可以了,不用粘上。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4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合适的圆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的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然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来,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研究完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后,我又让学生来摸摸这个圆柱的表面,然后小结:我们摸过的所有这些面的面积和就是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里让学生摸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表面积的认识过程,由于前面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在学生理解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独立想办法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本环节中,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张扬,自主学*的能力得到了实在的体现与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第四层次: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不仅有不缺面的圆柱体,而且还有只有侧面的圆柱体和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能够准确的判断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共几个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利用学生手中的圆柱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练*,首先我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一个底拿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就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如水桶、圆柱体的笔筒)在这里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积的练*。

  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了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类型的实际问题。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只有侧面的圆柱体这一类型的实际问题。同样还是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两个底都拿走,问学生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烟囱,钢管内、外部的表面积)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烟囱表面积的练*。

  在前面的学*中,学生经历了自主观察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区分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按照圆柱体的面给圆柱体分分类:第一类是不缺面的圆柱体、第二类是缺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第三类是缺两个底面的圆柱体。为了更好区分,更好记忆,我又引导学生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圆柱体,缺一个底面的最典型物体就是水桶,我们就叫他水桶圆柱体,缺两面的最典型物体是烟囱,我们就叫他烟囱圆柱体。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三种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在这一系列的总结、概括、归纳中,学生完善了认识,全面了解了各类圆柱体的区别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中安排四个层次的内容。

  1.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2.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题。学生进行练*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3.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后还要除以2。使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4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题,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揉和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的过程,学*时运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方法上有所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谢谢各位老师!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5)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因为疫情迟迟没有好转,离开学时间还是遥遥无期,所以培育小学秉着“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开始了网课教学。

  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重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

  一、激情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开始时,我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把你们刚认识的新朋友带来了,你们猜,他是谁?”就在学生们的猜测下,我拿出了课前藏好的圆柱。我继续发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你们还想知道它的什么?”然后,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体,“谁能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很轻松的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圆柱表面积”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似值。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但在教学中,我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用“*一法”取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巧妙的把他们联系成一个整体,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

  三、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从而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幻灯片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四、练*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讲练结合。

  在练*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先是已知周长、半径和直径求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想一想已知这三个条件怎样求出圆柱的表面积。采用分步口答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4主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另外,在练*题的设计上都是只列式不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真正计算出侧面积和表面积;小组合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氛围。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打破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重组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题,分步教学。备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争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后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了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与教材。例题并没有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合作—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1、直观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沿高线展开;另外实践中使所有图形进而转化为长方形。实现教材的回归,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与学生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惯穿始终。而且使练*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后,安排学生强化训练:紧接着又复*圆面积公式,训练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计算所得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猜想和实验,最终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思考,探讨出了侧面积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测量、动手实践,使学生处于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中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四、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讲练过程中,动态课件演示,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罐头盒、笔桶、圆柱立柱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后拓展、知识设计联系实际。

  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设计题目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课后*题层次加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审题*惯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我整节课的板书安排不够合理,书写有些潦草!

  二、实践操作时间安排有些急。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操作慢,展示推导的过程有些短促,导致个别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三、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的机会,下面就《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在新授时我打破以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上直接进行侧面积公式推导模式,而是提供给学生两个空心纸圆柱,一个矮胖型,一个瘦高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谁的侧面积大一些”。学生们看到两个圆柱表现得非常积极,兴趣十分浓厚,思维也很活跃。有的说:“我认为矮胖型侧面积较大。”我就追问他为什么?他说:“矮胖型圆柱比较粗,我认为圆柱侧面积与它的粗细程度有关。”有的.说:“我认为瘦高型的圆柱侧面积较大。”我也追问他为什么?他说:“瘦高型圆柱比较高,我认为圆柱侧面积与他的高低有关。”当然还有一部分认为它们的侧面积相等或无法判断的,因为他们认为圆柱的侧面积与圆柱的粗细和高低都有关系,甚至还把小的那个圆柱放在大圆柱内,再把大圆柱底面捏起来让我看。对子上面的回答我都没有给予直接肯定或否定,关键是我认为通过学生们对两个圆柱的观察都已认识到了非常重要的两点,即圆柱侧面积大小与圆柱粗细和高低有关。通过这样创设情景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不是像以前对照公式直接去讲解。与此同时我再设一疑,这两个圆柱到底谁的侧面积大,你们能否通过动手来证明呢?

  二、动手操作,实践领悟

  在允许学生想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学生们再一次表现了良好的学*兴趣,个个动手动脑,有的沿高直往下剪,把圆柱侧面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的展开图;有的斜着剪下来得到一个*行四边形;有的剪成各种不规则图形;还有的剪成若干个三角形,梯形等等,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差异性。也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其实求圆柱的侧面积完全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既然圆柱的侧面积可以转化成这么多以前学过的图形,那你们觉得把它转化成哪一种来求更为合理呢?

  三、讨论交流,合作探索

  因为任何知识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联系.在学生自己发现圆柱侧面积可以转化成何种图形来求最简单、合理.而且对于一些不能剪开的圆柱,如铁圆柱、石圆柱、玻璃圆柱……,也发现了他们的底面积即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即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圆柱侧面积只要用圆柱底面周长乘以高。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掌握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更进一步认识到长方形、*行四边形与圆柱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思维也从具体形象走向抽象概括。

  四、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在学生自主发现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后,我马上给出题目:一个圆柱底面直径0.3米,高2米,求它的侧面积?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侧面积会求了又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呢?独立解决,一个圆柱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最后我还启发学生思考:学了这个公式,你能用它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圆柱侧面包装纸的用料问题,只需求一具侧面;如制造一种圆柱形无盖茶杯或水桶的表面积,只需计算一个底面加一个侧面;再如圆柱形汽油桶表面积,就要求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就拉*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把大量时间放在如何讲解侧面积公式及其公式应用上,而是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也培养了他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 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6)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

  圆柱的表面积练*课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4和练*二余下的练*。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xx.4≈20xx(*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指导练*

  1、练*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本上。

  2、练*二第1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求用彩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减去(78.5×2)*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独立练*,集体订正。

  3、练*二第13题

  (1)复*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4、练*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四、布置作业

  练*二第10、15、20题

  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有上一节课扎实的表面积教学作基础,这节课例4的学*显得十分轻松。在这一环节,学生共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求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也就是求哪几部分的面积总和?”“结果20xx.4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十数应该约等于20xx,可为什么教材中应是约等于20xx?”我在此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所求问题到底是求什么,即要求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完例题后,运用一组选择题,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题目如下:

  做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

  圆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积

  做无盖的圆柱形水桶需要多少铁皮

  做圆柱形油桶需要多少铁皮

  卫生纸中间硬纸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

  求水池底部和四周贴瓷砖的面积

  压路机滚筒滚动一周的面积

  (1)求侧面积;(2)求1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3)求底面积;(4)求2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

  指导练*内容较多,难以在一课时完成,所以准备再补充一节练*课。

  两个惊喜

  1、没想到班上有一名同学(数学科代表袁文杰)通过比的知识发现了底面积与侧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利用这一关系提高求表面积的速度。因为底面积=πr2,而圆柱体的侧面积=2πrh,所以S底:S侧=(πrr):(2πrh)=r:2h,2S底:S侧=r:h。当已知圆柱体底面半径和高求表面积时,如果先求出圆柱体侧面积,就可用侧面积÷h×r快速求出两个底面的面积,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2、没想到班上居然有一名同学(数学科代表江赐阳阳)会用课前我查找资料中所介绍的转化方法来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推导得出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正因为了解到这种方法,在练*中计算已知底面周长3.14米,高5米,求表面积时,全班前30名同学完成的同学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方法,体现出这种方法对于已知周长和高求表面积的简便之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1、口算。

  3.1434100.5670.820

  2、长方体表面积。12㎝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8㎝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

  探索新知1、揭示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说一说、摸一摸)

  (2)你们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结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会计算吗?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

  (1)求侧面积。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积。

  a、S底=40c㎡,S侧=25c㎡。

  b、r=2dm,h=5dm。

  4、课堂小结。

  巩固练*完成练*2的.第5、6题。

  布置作业完成练*2的第7、8题。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7)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菁华5篇)

  圆柱的表面积练*课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4和练*二余下的练*。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xx.4≈20xx(*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指导练*

  1、练*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本上。

  2、练*二第1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求用彩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减去(78.5×2)*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独立练*,集体订正。

  3、练*二第13题

  (1)复*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4、练*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四、布置作业

  练*二第10、15、20题

  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有上一节课扎实的表面积教学作基础,这节课例4的学*显得十分轻松。在这一环节,学生共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求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也就是求哪几部分的面积总和?”“结果20xx.4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十数应该约等于20xx,可为什么教材中应是约等于20xx?”我在此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所求问题到底是求什么,即要求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完例题后,运用一组选择题,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题目如下:

  做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

  圆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积

  做无盖的圆柱形水桶需要多少铁皮

  做圆柱形油桶需要多少铁皮

  卫生纸中间硬纸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

  求水池底部和四周贴瓷砖的面积

  压路机滚筒滚动一周的面积

  (1)求侧面积;(2)求1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3)求底面积;(4)求2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

  指导练*内容较多,难以在一课时完成,所以准备再补充一节练*课。

  两个惊喜

  1、没想到班上有一名同学(数学科代表袁文杰)通过比的知识发现了底面积与侧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利用这一关系提高求表面积的`速度。因为底面积=πr2,而圆柱体的侧面积=2πrh,所以S底:S侧=(πrr):(2πrh)=r:2h,2S底:S侧=r:h。当已知圆柱体底面半径和高求表面积时,如果先求出圆柱体侧面积,就可用侧面积÷h×r快速求出两个底面的面积,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2、没想到班上居然有一名同学(数学科代表江赐阳阳)会用课前我查找资料中所介绍的转化方法来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推导得出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正因为了解到这种方法,在练*中计算已知底面周长3.14米,高5米,求表面积时,全班前30名同学完成的同学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方法,体现出这种方法对于已知周长和高求表面积的简便之处。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二第13题

  (1)复*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本上。

  4、练*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圆柱表面积的,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2.5周长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4、提问: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就圆柱的什么?(表面积)

  二、教学表面积。

  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8)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五四分段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个信息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茶叶盒,剪刀,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中,我们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看,这些圆柱形状的物体。(课件出示)这些圆柱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材料。(课件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制作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求的是圆柱的什么?(让学生边演示边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要求“制作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面积和2个底面面积。(边指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会求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呢?(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要求,结合圆柱的特征,用剪一剪、比一比等方法进行研究。)

  4.小组汇报。

  5.教师小结,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便结合电脑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

  6.学*计算圆柱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你现在会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让学生回答,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便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只列式不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想法。

  2.完整解答下面各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问:要求“制作笔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是求圆柱的什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集体订正。)

  四、知识拓展

  将一个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10分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切开,它的表面积增加()*方分米。

  师:增加了几个面?是怎样的两个面?

  (课件演示)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9)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菁选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实际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教学准备:

  课件

  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思(5分)

  1、填空

  (1)圆柱有()个底面,它们是 ();有()侧 面,是(),有()条高,这些高都()。

  (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 ),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

  (3)圆柱的侧面积=

  2、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①c=9.42厘米,h=5厘米。

  ②d=8米,h=3米。

  ③r=2分米,h=6分米。

  二、探究新知(15分)

  小组交流:

  1、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2、根据实际情况圆柱形烟囱,水桶,油桶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3、归纳总结:

  (1)s表面积=s侧面积+2s底面积

  (2)烟囱表面积=侧面积

  (3)水桶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4)油桶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4、出示例2:一个圆柱形油桶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方分米的铁皮?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2)全班交流:

  油桶的侧面积:3.14×4×6=75.36(*方分米)

  油桶的底面积:3.14×(4÷2)×(4÷2)×2=25.12(*方分米)

  油桶的表面积:75.36+25.12=100.48(*方分米)

  答: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100.48*方分米的铁皮。

  三、课内练*:

  1、数学书33页第2题求表面积并填表

  2、计算下现各圆柱的表面积。(图中单位:厘米)

  四、拓展应用

  3、学校食堂要用铁皮做一根横截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3米的圆柱形烟囱,至少需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4、修建一个圆柱形沼气池,底面直径是4米,深是2米。在池的四壁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5、数学书33页第6题

  四:总结:

  1、圆柱表面积的有关知识,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应用圆柱的表面积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来计算各部分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布置作业(8分)

  数学书33页第3、4、5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例2:油桶的侧面积:3.14×4×6=75.36(*方分米)

  油桶的底面积:3.14×(4÷2)×(4÷2)×2=25.12(*方分米)

  油桶的表面积:75.36+25.12=100.48(*方分米)

  答: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100.48*方分米的铁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二的部分*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 )求下列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3.8dm,高1.5dm。

  (2)底面直径20m,高12m。

  (3)底面半径6cm,高18cm。

  二、新课

  导入:我们以前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又该如何求呢?[板书课题]

  1.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3)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1)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材14页做一做(强调作业格式要求:分三步,首先分别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2)底面直径6分米,高2分米。

  (3)底面周长12.56米,高3米。

  三.课堂作业:练*二第6题。

  家庭作业:练*二第14题求表面积部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方米.

  3.反馈练*: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方厘米)

  底面积:3.14× =78.5(*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方厘米.

  3.反馈练*: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一)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面包的截面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题目

  有一个圆柱形的面包,要切一刀把它分成两块,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

  2、利用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进行实验,验证结论.

  3、画出截面图,表示结论,发展空间观念.

  参考答案

  1、沿水*方向横切一刀,截面是圆形.(如图1)

  2、沿垂直方向纵切一刀,截面是一个长方形.(如图2)

  3、沿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如图3)

  4、从顶面向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4)

  5、从上底面斜切一刀到下底面,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10)

——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范文五份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氛围。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打破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重组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题,分步教学。备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争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后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了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与教材。例题并没有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合作—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1、直观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沿高线展开;另外实践中使所有图形进而转化为长方形。实现教材的回归,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与学生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惯穿始终。而且使练*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后,安排学生强化训练:紧接着又复*圆面积公式,训练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计算所得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猜想和实验,最终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思考,探讨出了侧面积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测量、动手实践,使学生处于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中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四、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讲练过程中,动态课件演示,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罐头盒、笔桶、圆柱立柱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后拓展、知识设计联系实际。

  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设计题目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课后*题层次加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审题*惯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我整节课的板书安排不够合理,书写有些潦草!

  二、实践操作时间安排有些急。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操作慢,展示推导的过程有些短促,导致个别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三、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

  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郑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郑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郑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

  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

  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在认识圆柱体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小组活动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对圆柱的特征认识都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不会归纳,表述;②学生的探研学*是无序的,随意的;③各组的各位成员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差异很大;④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⑤学生不会交流学*。

  研究“圆柱的认识以及表面积”是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圆面积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已具有了独立研究表面积的能力,而且圆柱形在小学生的显示生活中处处可见,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备课组将此学*内容作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的材料。

  通过试验课: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这样的课,让学生进行探研学*,教师进行引导的关键是设计好一张让学生有序进行知识归纳和理解的表格。

  2、这样的课还要多让学生上逐渐培养学生交流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不是引导、指责,指导也应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再给予

  4、这样的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经验少,类似烟囱、通风管、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在操作中建立表现。

  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体、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从而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二、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实物,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课上学生交流,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我在圆柱的教具上包一张长方形纸,然后张开,在黑板上画上教具的直观图,长方形纸的图(1: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长方形与圆柱底面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

  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而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已有所遗忘,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计算的难度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前功尽弃。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用了哪一个公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遇到计算比较繁琐的提供计算结果,我觉得不必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当然,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对一些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似法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另外我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五年级时学了圆的知识,过了差不多一年再来运用,根据学生遗忘曲线规律,大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比较生疏,虽然通过新授前的基础训练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但毕竟要能熟练地用于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原来教材的编排相对来说更有系统性,学*间隔的时间不长,可以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相互巩固内化。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 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