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调,歌曲旋

  律轻快爽朗而富有生气,形象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热爱自然、向往春天的美好情怀。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由弱拍进入第一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舒展,情绪热烈。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唱准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田野的召唤》。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体会并表达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唤》并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②难点:弱起乐句的进入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找出相似乐句并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4.教、学具准备:

  本课需要准备多媒体,笔记本、音像系统、钢琴。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将以感受“美丽的田野”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整体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尽快学会这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将让孩子们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将歌谱的视唱留到第二课时。

  学法: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合作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唱歌曲这一环节我将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展现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五大版块:一是趣味开场,导入新课;二是聆听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学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资源共享,课后延伸;五是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一)趣味开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屏幕出示一段录像——潘长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待生观赏完后,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接着师说:“今天,老师将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唤》,请同学们欣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录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课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学生不经意间巧妙过渡,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为完成本节课的重点迈出第一步。】

  (二)聆听歌曲,模唱旋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风景图片,并用歌曲中的歌词简单介绍:

  瞧,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充满了阳光,绿树发芽了,小河里清清的流水正在欢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在展翅飞翔……(背景音乐是教学光盘提供的伴奏旋律)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写的美丽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尽快学会这首歌曲,我将主要采用让孩子们听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但由于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要学生按情绪、按节拍演唱就有些困难,于是接下来我重点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

  1.弱起乐句的进入

  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每一句都是从弱拍开始的,如果这个弱起感觉找不好,每一句的衔接就不整齐。所以我首要解决的是开头的弱起乐句。我将在黑板上板书,0 0 0 12 ,师先示范两遍,请生轻声跟唱。如果生还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4/4拍的歌曲,节奏为1234,请生先数拍子,然后师划拍并喊口令“12起”,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唱准弱起小节。

  2.同音反复的音准

  对于这一难点,我将采取多听和打手势的方法带领学生反复练*,为了增加学生学*时的兴趣我将会在反复练*中增加“小老师”的环节,以学生教学生,使得学*更有趣。

  3.相似乐句:只需在模唱时用手势区分即可。

  4.相应的力度记号,如换气记号

  这些可以在模唱的过程中一句话带过,待生模唱较熟悉后,我提示学生歌曲里的一个乐句就好比一句话,每句话之间都要换气,师示范生模仿,并让生对比加了换气记号和不加换气记号如何演唱更舒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反复模唱,帮助学生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因为这首歌旋律较为复杂,学唱较为困难,所以本课时不要求学生唱歌谱。通过反复的模唱可以加固学生对旋律的熟悉度,为唱歌词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于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铺垫,学唱歌词已经简单多了,为了体现孩子们学*的自主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学唱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演唱欲望,我让学生边听琴,边轻声唱词,出现不会的地方用笔圈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待学生唱准歌词后,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风景图片,让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唱一唱。并集体讨论,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或情感来演唱:

  如:前两个乐句轻一些,因为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后面两个乐句要处理成渐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达到最强,表现了孩子们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对于感情的处理基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最后再让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师作适时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孩子们自主学*,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课后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意大利的风光名胜及音乐家。

  拓展2:课后搜集:你还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声,结束本节课吧!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调,歌曲旋

  律轻快爽朗而富有生气,形象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热爱自然、向往春天的美好情怀。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由弱拍进入第一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舒展,情绪热烈。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唱准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田野的召唤》。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体会并表达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唤》并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②难点:弱起乐句的进入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找出相似乐句并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4.教、学具准备:

  本课需要准备多媒体,笔记本、音像系统、钢琴。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将以感受“美丽的田野”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整体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尽快学会这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将让孩子们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将歌谱的视唱留到第二课时。

  学法: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合作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唱歌曲这一环节我将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展现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五大版块:一是趣味开场,导入新课;二是聆听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学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资源共享,课后延伸;五是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一)趣味开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屏幕出示一段录像——潘长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待生观赏完后,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接着师说:“今天,老师将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唤》,请同学们欣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录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课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学生不经意间巧妙过渡,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为完成本节课的重点迈出第一步。】

  (二)聆听歌曲,模唱旋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风景图片,并用歌曲中的歌词简单介绍:

  瞧,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充满了阳光,绿树发芽了,小河里清清的流水正在欢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在展翅飞翔……(背景音乐是教学光盘提供的伴奏旋律)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写的美丽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尽快学会这首歌曲,我将主要采用让孩子们听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但由于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要学生按情绪、按节拍演唱就有些困难,于是接下来我重点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

  1.弱起乐句的进入

  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每一句都是从弱拍开始的,如果这个弱起感觉找不好,每一句的衔接就不整齐。所以我首要解决的是开头的弱起乐句。我将在黑板上板书,0 0 0 12 ,师先示范两遍,请生轻声跟唱。如果生还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4/4拍的歌曲,节奏为1234,请生先数拍子,然后师划拍并喊口令“12起”,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唱准弱起小节。

  2.同音反复的音准

  对于这一难点,我将采取多听和打手势的方法带领学生反复练*,为了增加学生学*时的兴趣我将会在反复练*中增加“小老师”的环节,以学生教学生,使得学*更有趣。

  3.相似乐句:只需在模唱时用手势区分即可。

  4.相应的力度记号,如换气记号

  这些可以在模唱的过程中一句话带过,待生模唱较熟悉后,我提示学生歌曲里的一个乐句就好比一句话,每句话之间都要换气,师示范生模仿,并让生对比加了换气记号和不加换气记号如何演唱更舒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反复模唱,帮助学生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因为这首歌旋律较为复杂,学唱较为困难,所以本课时不要求学生唱歌谱。通过反复的模唱可以加固学生对旋律的熟悉度,为唱歌词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于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铺垫,学唱歌词已经简单多了,为了体现孩子们学*的自主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学唱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演唱欲望,我让学生边听琴,边轻声唱词,出现不会的地方用笔圈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待学生唱准歌词后,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风景图片,让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唱一唱。并集体讨论,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或情感来演唱:

  如:前两个乐句轻一些,因为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后面两个乐句要处理成渐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达到最强,表现了孩子们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对于感情的处理基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最后再让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师作适时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孩子们自主学*,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课后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意大利的风光名胜及音乐家。

  拓展2:课后搜集:你还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声,结束本节课吧!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为学*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为学*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通过学*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部分。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感受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部分”,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辨别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感受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发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部分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阅读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1)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

《田野在召唤》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 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很适合去春游去远足,你们去过吗?(生:去过)同学们,那你们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吗?看谁模仿的最像。(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1)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旋律,我们模仿春风的声音唱一唱:

  4.3︱2 6–5.4 ︱3 5- 43︱2 3 4 5︱4.3 34 50 4.3︱

  Huhu hu Hu hu

  2 6- 5.4︱3 5- 43︱20 50 50 50 ︱3- - -‖

  Hu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带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4/4 10 50 10 50 ︳10 50 10 50 ︳

  滴 嗒 滴嗒 滴 嗒滴嗒

  10 50 10 50 ︳7050 70 50︳

  滴嗒 滴 嗒 滴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六,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学会了歌曲我们用什么手段与形式能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呢?

  ⑴画春天

  ⑵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⑶玩春天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 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很适合去春游去远足,你们去过吗?(生:去过)同学们,那你们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吗?看谁模仿的最像。(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1)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旋律,我们模仿春风的声音唱一唱:

  4.3︱2 6–5.4 ︱3 5- 43︱2 3 4 5︱4.3 34 50 4.3︱

  Huhu hu Hu hu

  2 6- 5.4︱3 5- 43︱20 50 50 50 ︱3- - -‖

  Hu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带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4/4 10 50 10 50 ︳10 50 10 50 ︳

  滴 嗒 滴嗒 滴 嗒滴嗒

  10 50 10 50 ︳7050 70 50︳

  滴嗒 滴 嗒 滴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六,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学会了歌曲我们用什么手段与形式能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呢?

  ⑴画春天

  ⑵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⑶玩春天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田野在召唤》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 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很适合去春游去远足,你们去过吗?(生:去过)同学们,那你们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吗?看谁模仿的最像。(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1)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旋律,我们模仿春风的声音唱一唱:

  4.3︱2 6–5.4 ︱3 5- 43︱2 3 4 5︱4.3 34 50 4.3︱

  Huhu hu Hu hu

  2 6- 5.4︱3 5- 43︱20 50 50 50 ︱3- - -‖

  Hu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带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4/4 10 50 10 50 ︳10 50 10 50 ︳

  滴 嗒 滴嗒 滴 嗒滴嗒

  10 50 10 50 ︳7050 70 50︳

  滴嗒 滴 嗒 滴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六,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学会了歌曲我们用什么手段与形式能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呢?

  ⑴画春天

  ⑵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⑶玩春天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感受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3、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

  二、分析总结,明理

  1、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3、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三、拓展延伸,提高

  1、设计餐厅里的对白。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参考。

  4、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5、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2)

——《田野在召唤》教案优选【5】篇

  《田野在召唤》教案 1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合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准备唱好这首歌曲的弱起小节、附点音符、休止符及正确运用反复跳跃记号等。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二声部合唱,体验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春景图片,感受明媚的春天。

  二、寓教于乐。

  在画面中初步感知歌曲旋律,走进春天美丽的田野。

  再次感知歌曲,复*弱起小节。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前半部分唱歌词,后半部分旋律模仿春风的声音“呼”来表现。

  跟琴学*歌曲后半部分旋律。

  完整演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处理歌曲重点。

  学*歌曲前半部分二声部旋律,解决难点。

  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

  三、创造表现

  让学生体验二声部旋律的特点,在春雨的情景中学*前半部分的二声部旋律。

  学生尝试用声音感受春风春雨的二声部合唱,初步感知合唱效果。

  进行歌曲前半部分的二声部练*。

  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处理歌曲。前半部分用二声部表现,后半部分歌唱歌词。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田野在召唤》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节奏鲜明,旋律动听,给人以春的遐想,教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低声部的学*。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倾听,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了四遍歌曲旋律,我想这是学生第一次直接唱高声部就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听给学生学*歌曲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学*曲调的重点,还是放在学*低声部中的节奏音准上。

  同学们*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田野在召唤》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比较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感受音乐中春天的气息,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实践中掌握八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过程】

  一、趣味发声练*:

  1.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1)媒体播放小雨的录音片段。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导入:伴着破土而出的颗颗嫩芽,抚着柔和的阵阵春风,淅淅沥沥,飞舞着三月的小雨,在春风中一阵接着一阵,那么当小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3)“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时高时低充满节奏感的雨滴声吧”!(媒体显示雨滴的图形谱)学生练唱:4/4 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 ‖

  2.模仿春风的声音。

  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唱着歌,那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春风啊?(媒体显示春风图)练唱:

  (1)柔和的春风1 2 3 4 |5| 5 4 3 2 1 |1-- -|50 40 30 20 |1-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3 5-5 .4|3 5‖

  10 50 10 50|70 50 70 50|10 50 10 50|70 50 70 50|10 50 10 50 ‖

  (4)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入: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醒来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着,要是我们背着背包,带着好吃的零食,一起到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郊游,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意大利少年朋友的歌唱吧!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心情怎样?(显示美丽的田野风光图)

  2.复听歌曲,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师: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前进。第二,比比谁最能表现出郊游时的快乐心情。

  3.学生随琴声学唱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1)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师:请大家再听歌曲,想想:最令你感到激动兴奋的是哪个乐句?

  (2)练唱4.3︱26 -5.4︱3 543︱20 50 50 50︱3‖师:歌曲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谁发自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说什么?请带着感情再唱一遍,看谁最能表现出春天田野的热情召唤?

  (3)将第二段歌词最后乐句对比学*,把握歌曲高潮情绪,复*反复记号。(4)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用歌声来回应它。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学生跟琴练唱。

  休止符的演唱处理:请大家想想我们在模仿春风时,哪一遍的演唱显得春风更开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请找找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一起用有弹性、跳跃的声音来唱唱。

  (5)如学生的音准有问题,对比学唱:43 | 20 30 40 50 |3-(唱曲谱,画旋律线。)

  4.齐唱歌曲。

  三、合唱练*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想想这首歌曲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

  2.学唱二声部。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看教师手势)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四、拓展欣赏威瓦尔第《四季.春》第一乐章

  1.初听《春》师:美丽的大自然在热切地召唤着我们,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这段音乐你熟悉吗?谁能说出它的曲名?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出这是哪个季节?

  2.刚才欣赏的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曲《四季.春》中的一个主题片段,《春》是《四季》中的第一首。作者维瓦尔第为了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写了一首诗,用以描述第一乐章的音乐内容,让我们来读读这些美妙的诗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

  3.朗读诗歌。

  4.复听《春》(CAT)播放配有春天动画的乐曲《春》第一乐章。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你能模唱其中的主旋律吗?5.跟着琴声画旋律线,唱主题旋律、律动。

  五、小结:《田野在召唤》、《春》都是意大利的歌乐曲,旋律有相似的地方,大家看它们的旋律线,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旋律的逐渐向上,形象的表现了万物在春天里蓬勃生长的景象。就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唱《春》主题旋律离开教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题材内容-合唱表演形式-(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和谐。

  2、音乐情绪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的情绪。

  对前8小结的部分,进行二声部合成。

  教学重难点: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二声部合成的时候,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师:我们一起来聆听田野的歌声吧!

  (播放歌曲〈田野的召唤〉。)

  2.比较感受。

  师:这首歌的情绪与《我们的田野》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我们的田野〉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

  3.讨论、概括。

  师:对,《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抒情优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比较欢快活泼。

  4.深化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学生随着歌曲〈田野的召唤〉拍手打节奏,再次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歌词学*。

  1.创设意境。

  向学生展现一幅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歌词。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语句,谁来说说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学生讨论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演唱歌词。

  师:这歌词犹如一首诗歌,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唱一唱。

  五.完整演唱。

  课后反思:1.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我们的田野》,体现音乐中所表现的情绪。

  2、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能够体会出歌曲那种优美的抒情感。

  2、能够表达出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问:这两个曲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高声部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挥,学*前8小节。

  (4)后8个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完整地唱全曲,注意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歌曲

  (2)朗诵歌词,想象一下,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三、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再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大家共同评价与表扬,

  (1)画春天

  (2)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3)玩春天

  课后反思:过教学,学生能够体验到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并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田野在召唤》教案 4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优美。

  2、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

  教学难点:

  1、唱好“0XXX”的节奏。

  2、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我在教学中以“美”为主线,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美,再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美,最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我们美丽的家乡,谱写出自己的心声。

  课件准备:

  1、课题:《我们的田野》。

  2、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片。

  3、范唱时的田野风光图片。

  4、歌词和旋律,学*歌曲《我们的田野》。

  5、歌曲难点。

  6、表现与创作:我们怎样来表现校园的美呢?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些风景图片。

  问:这些图片好不好看?美不美?谁能讲讲自己家乡的美丽呢?

  2、师:同学们的家乡确实都非常美丽,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

  1、播放伴奏,老师范唱歌曲。播放图片

  2、师:这首歌好不好听?描绘的风光美不美?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

  3、学唱曲谱:

  ①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②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嗯”作铺垫,即:0353,熟悉后,去掉“嗯”字,按休止符的正确停顿练唱。嗯misomi③完整地视唱曲谱。

  4、学唱歌词:

  ①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②随伴奏轻声唱歌词2遍。

  5、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6、齐唱歌曲。

  7、分段演唱:你最想唱哪一段,到相应伴奏的地方自己起立唱。(老师钢琴伴奏)

  三、表现歌曲,扩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

  (学生讨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可以采取简单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学生试着练*,随后请练*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或者个人上来表演。

  2、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我们能不能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我们美丽的家乡,把它作为献给田野的礼物呢?(学生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动听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虽然只用了动听的歌声,简单的舞蹈动作,但是已经表现出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家都很棒,我为大家鼓励。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田野d的召唤》,让学生离开教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感受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3、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

  二、分析总结,明理

  1、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3、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三、拓展延伸,提高

  1、设计餐厅里的对白。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参考。

  4、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5、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3)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汇总5篇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为学*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2

  前言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中的一首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介绍: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3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合唱歌曲,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黄昏》和下册中的《打秋千》、《法国号》、《幸福花儿开心上》、《白鸽》。本册的《田野在召唤》是学生接触的第六首合唱歌曲。这一课处在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二单元,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较难的合唱曲《牧童》等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主旨是: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同一题材的音乐作品。单元收录了-唱:《我们的田野》,《田野在召唤》;听《间奏曲》,《小步舞曲》;看绘画作品《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和读散文片段《我所知道的康桥》。通过对田野这一主题的一系列不同种类艺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

  本单元重点是能用欢快的声音和恰当的力度演唱《田野在召唤》,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这首歌曲在人音版教材中出现在五年级上学期,但与人教版有四处不同:

  1、人教版是固定节奏伴唱作为二声部,而人音版主要是以主旋律下方三度旋律作为二声部。

  2、在“快快把路上”这一句中,人教版没有附点节奏,而人音版是附点节奏。

  3、人教版的第二段结尾没有力度记号;人音版在结尾的几个音上都加了重音记号。

  4、人教版开头是高声部弱起先唱;人音版则是低声部正拍伴唱先开始唱。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

  歌曲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让全曲显得生气勃勃。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附点节奏,具有推动感,同第一乐段*稳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以及重音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教材配套音响相较于人音版速度稍慢一些,二声部用的是“梯里通巴”四个字作为歌词;人音版音响则用“啦”字伴唱,更为欢快。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多的音乐课加上一年口风琴的学*,到了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初步具有了独立视唱旋律不太复杂的歌曲的能力,但是对于合唱歌曲学生却刚刚接触过简单的五首,还不太具备了与别人合作演唱的能力。我的学生由于有一年口风琴学*的经验,所以借用口风琴辅助可以降低合唱中的难度。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说明

  1.通过聆听、对比、表现等方式学*歌曲、表现歌曲。

  2.结合实例体验和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3.口风琴辅助,进行二声部的学*。

  (四)技术准备

  1.制作演示文稿。

  2.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进行剪辑处理便于学生分析对比。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有一定识谱能力,能够视唱简单乐谱。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在三年级上学期学过可能有遗忘结合实际复*巩固合唱训练较少,只接触过简单的合唱,合唱能力还不强可能在合唱时出现音准等问题用口风琴辅助,帮助学生唱准二声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导入视奏法视唱法创设情境,为二声部演唱做铺垫学唱歌曲听唱法视唱法对比法唱会歌曲;唱好歌曲聆听拓展对比法了解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的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重音记号、顿音记号并能在音乐中正确表现。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四、教学难点相同旋律,但是不同的节奏。

  五、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流程示意教学流程分为:导入与发声、学唱歌曲和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六、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与发声

  导入与发声【阶段目标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阶段目标】选用歌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阶段目标选用歌曲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歌曲第一乐段

  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

  203040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

  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

  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

  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304050易与第二乐段中234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力度记号。

  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的又短又强。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

  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问题: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X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

  “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提示学生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七、学*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八、课后小结反思

  小结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

  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

  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

  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

  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音乐欣赏课的一点小小的思考,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通过学*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部分。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感受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部分”,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辨别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感受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发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部分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通过学*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部分。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感受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部分”,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辨别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感受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发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部分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调,歌曲旋律轻快爽朗而富有生气,形象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热爱自然、向往春天的美好情怀。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由弱拍进入第一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舒展,情绪热烈。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唱准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田野的召唤》。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体会并表达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唤》并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②难点:弱起乐句的进入和同音反复的音准;找出相似乐句并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4、教、学具准备:

  本课需要准备多媒体,笔记本、音像系统、钢琴。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将以感受“美丽的田野”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整体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尽快学会这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将让孩子们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将歌谱的视唱留到第二课时。

  学法: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合作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唱歌曲这一环节我将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展现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五大版块:一是趣味开场,导入新课;二是聆听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学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资源共享,课后延伸;五是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一)趣味开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屏幕出示一段录像——潘长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待生观赏完后,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接着师说:“今天,老师将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唤》,请同学们欣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录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课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学生不经意间巧妙过渡,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为完成本节课的重点迈出第一步。】

  (二)聆听歌曲,模唱旋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风景图片,并用歌曲中的歌词简单介绍:

  瞧,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充满了阳光,绿树发芽了,小河里清清的流水正在欢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在展翅飞翔……(背景音乐是教学光盘提供的'伴奏旋律)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写的美丽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尽快学会这首歌曲,我将主要采用让孩子们听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但由于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要学生按情绪、按节拍演唱就有些困难。

  (三)学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于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铺垫,学唱歌词已经简单多了,为了体现孩子们学*的自主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学唱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演唱欲望,我让学生边听琴,边轻声唱词,出现不会的地方用笔圈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待学生唱准歌词后,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风景图片,让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唱一唱。并集体讨论,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或情感来演唱:

  如:前两个乐句轻一些,因为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后面两个乐句要处理成渐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达到最强,表现了孩子们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对于感情的处理基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最后再让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师作适时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孩子们自主学*,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课后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意大利的风光名胜及音乐家。

  拓展2:课后搜集:你还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声,结束本节课吧!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4)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菁华5篇)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方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等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

  《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目标、诗歌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是诗歌的基本特点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诗歌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整体感知形象,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即可

  三、说教法: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聆听着黄河雄壮的涛声长大,看惯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气势,却对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满了向往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看到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绵延不断,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导出课题:

  诗人王家新从小生活在山里,他的童年,从未走出过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无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面对大山,他又想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翻阅《在山的那一边》,去探寻人生的哲理(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师生合作,制定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诗歌方面的知识,讨论制定出学*目标,师作简要板书:

  1、有感情朗读;

  2、品味语言;

  3、感悟人生

  (三)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此步骤共分三大环节:初读,求流利;再读,显技巧;三读,含感情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1、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要求扫除障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知诗歌感情

  2、检查朗读:

  指生朗读,其余学生从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进行评价,师做及时点拨在评价过程中,找同学进行局部示范朗读

  3、教师范读:教师配乐朗读诗文(课件显示重重高山、碧蓝的大海及诗文内容,并配有较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确立本课的感情基调,进一步体会重音、停顿等技巧学生对比初读情况查找不足,并总结出朗读要领:

  ①停顿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饱满(师作简要板书)

  4、学生再读,思考:

  ① 诗中的“山”与“海”各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② 作者借助“山”与“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师作及时板书

  (四) 品味语言,探究赏析:

  感情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在学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语言的品味学生尝试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并随时标记遇到的疑问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与合作探究,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铁青着脸”怎样理解?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如何理解?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4、 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5、“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体会内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确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诗句的同时,穿插朗读,使理解与朗读互相促进,融为一体如:当学生理解了“铁青着脸”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心情的难过时,让学生试着读出难过的感情

  (一边赏析,一边将诗句要体现的情感补充在屏幕上的诗文中)

  探讨完以上问题后,学生带着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再次齐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体味人生:

  对海的向往使诗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岭,相信他最终一定会看到心中向往的海在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中,遇到过山吗?你们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谈谈类似的生活经历

  (以上环节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六)小结: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作小结:

  翻越重重高山的过程是艰难的,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蓝的大海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的齐声诵读最后八句诗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做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目标定为:

  ①"知识目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②"情感,价值,能力目标":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3、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体会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4、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好铺垫

  2、讨论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体会"无数座山"的含义。

  三、说学法:

  1、朗读法:整体感知文意,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自主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讨论法:在欣赏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课文:

  联系福州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福州市区,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查生字词预*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

  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方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等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

  《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目标、诗歌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是诗歌的基本特点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诗歌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整体感知形象,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即可

  三、说教法: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聆听着黄河雄壮的涛声长大,看惯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气势,却对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满了向往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看到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绵延不断,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导出课题:

  诗人王家新从小生活在山里,他的童年,从未走出过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无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面对大山,他又想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翻阅《在山的那一边》,去探寻人生的哲理(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师生合作,制定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诗歌方面的知识,讨论制定出学*目标,师作简要板书:

  1、有感情朗读;

  2、品味语言;

  3、感悟人生

  (三)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此步骤共分三大环节:初读,求流利;再读,显技巧;三读,含感情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1、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要求扫除障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知诗歌感情

  2、检查朗读:

  指生朗读,其余学生从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进行评价,师做及时点拨在评价过程中,找同学进行局部示范朗读

  3、教师范读:教师配乐朗读诗文(课件显示重重高山、碧蓝的大海及诗文内容,并配有较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确立本课的感情基调,进一步体会重音、停顿等技巧学生对比初读情况查找不足,并总结出朗读要领:

  ①停顿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饱满(师作简要板书)

  4、学生再读,思考:

  ① 诗中的“山”与“海”各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② 作者借助“山”与“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师作及时板书

  (四) 品味语言,探究赏析:

  感情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在学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语言的品味学生尝试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并随时标记遇到的疑问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与合作探究,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铁青着脸”怎样理解?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如何理解?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4、 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5、“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5)

——漫步在田野作文600字 (菁华3篇)

  在看惯了城市中呆头呆脑的水泥建筑后,泛着沧桑光泽的木门板让我有些激动,甚至亢奋。它们整日以缓慢的节奏开合,吱吱的响声让我永远记住了这桃花遍地、苍翠覆顶的地方。

  爷爷奶奶便住在这儿,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会把我送到这里。

  踏上田野,一种无可替代的真实感涌上心头,那样的笃实、自然。用力呼吸,便还可以闻到混合着花香和土香的气息,淳朴而友好,真实却又不矫揉。

  扬起沉睡的镰刀,肆意挥洒汗水,隐隐凉风拂过,却又立即隐匿于广旷的麦田中。在播种的季节播种,定会在收获的季节收获。

  晚上吃饭,大家喜欢捧着饭碗蹲坐在门前,粗茶淡饭就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再打一个幸福的饱嗝,一切都满足了。

  茶饭后的闲聊、小憩,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旷却充实的田野中,便又是一幅人神共妒的场景。

  生活在这儿被放慢,我从未感到过疲倦。

  与都市不同,这里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规定,想睡就睡,想息就息。

  与都市不同,这儿的房子低矮却坚实,陈旧却不腐旧,三三两两地散落,没有鳞次栉比,没有雕梁画栋,只有金黄的,无尽的麦田。

  与都市不同,这处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他们没有追名逐利的心,没有阿谀奉承的虚伪赞美,只有豁达、淳朴与善良。

  漫步于乡野,望着一望无际的空旷田野,心却被温暖、感动充实着。

  如果可以,我希望乡野上空如丝如缕的袅袅炊烟,永远不会断。

  我想化作三月的春雨,没入乡野的土壤,粘合乡野的伤痕,重现她的美妙神韵。

  缘聚敌不过离分,却为何沉沦?

  空待三月春。我愿再次踏上乡野的故土,回答我的,是北风交织、寒彻骨的冷。

  乡野的漫步告诉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闯过了落寞与尘埃,也要身披忠诚与善意,简单与真实。

  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秋天的人们,满心欢畅。我爱这丰收的季节,更爱家乡秋天的田野。

  我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抬头向天空望去,天那没高,云那没忽然,我看到了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从我头顶上高高飞去,似乎在说:“再见了!”然后我与他们挥手告别。

  不知不觉中,我便来到了田野旁。好一派丰收的景色。瞧!稻谷多惹人喜爱呀!金黄的叶子,金黄色的谷穗,连箐干都是黄色的。微风吹过,他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悄悄地说着一翻好似重要东西的话。一片齐腰高的大豆,绿里透黄,豆荚足足有两寸长,打开豆荚一看,五颗金黄色的小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一样,安静的睡在温暖舒适的小床上,正等着农民伯伯来收养他们,把他们抱回家呢!

  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好几个小孩儿。他们在田野里玩,有的在追追打打;有的拿着打火机在烤红薯;有的把象棋拿来了,还有的在钓鱼呢!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微笑!玩得真快乐呀!

  我再向前方走走,只见树上还有几片叶子正在飘落,就像黄蝴蝶在空中悄然飞下来。猛然间,一阵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一看,原来是桂花树呀……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正在欢快地收割麦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不知不觉深秋来了,秋天是个金色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非常喜欢秋天,你们喜欢吗?

  今天,我和李诺一起去田间玩。正当我坐在车里觉得无聊时,李诺突然喊了起来:“哇!你看!多美的菊花!”我朝窗外望去,哇哦!金灿灿的菊花,真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太阳,多么惹人喜爱!我们马上跑下车,奔向菊花田,拥抱这片花海。菊花上面停着各种各样的蝴蝶,粉色的,雪白的,淡蓝的,还有金黄的……不过我最喜欢紫色带着蓝色斑点的蝴蝶。这些金色和白色的菊花上面还有很多飞来飞去忙着采蜜的小蜜蜂。我们沿着乡间小道一路小跑着,追逐着,菊花田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有一只小蜜蜂一直嗡嗡地飞在我们身后,好像想知道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似的。

  欣赏过菊花,我们来到了一片稻田。这个时候,金灿灿的稻谷已经被收割了,剩下的是一排排被收割机割过、直挺挺立在稻田里的稻茬了。它们真像一排排士兵站立在那里,守望着美丽的秋天。李诺忽然想到了一个妙主意——搭一间“秘密小屋”。这边的稻草可多了,我们齐心协力干了起来。我来搬稻草,李诺负责搭建小屋;有时候李诺搬稻草,我来搭建小屋。我们不停地忙活着,累了我们就玩会儿捉迷藏。我们还讨论着在这“秘密小屋”里放些什么。就这样,我们不停地建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小屋”。不知不觉黄昏来了,我们的“秘密小屋”也搭好了。金灿灿的落日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也洒在我们的头发上;洒在稻田里,也洒在我们的“秘密小屋”上。映着阳光,我们的头发周围都环绕着一道道金边,那模样美得让人无法形容!

  “秘密小屋”搭建好了,离开的时候也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和“秘密小屋”告别。小屋要留下来和稻田作伴,不过它也会把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下来,我们的声音会一直在这稻田里回荡……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精选5篇)(扩展6)

——最新冬天的田野作文(精选5篇)

  田野边有两棵大樟树,它的叶子变黄了,不像夏天那么翠绿了。走了几十米路,我看见了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拱形石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桥两边有石座椅,有几个老人正坐在座椅上晒太阳。河水一片乌黑,水面上漂着泡沫饭盒、塑料瓶、袋子等等脏东西,不像夏季我们来时的样子了。因为夏季我们来时,河水是明亮清澈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闪耀着各种颜色,美丽极了,就像仙女把幸福的花瓣散在河面上一样,可是现在的河面呢?到处漂着脏东西,臭死人了。人们把美好的环境破坏了,我真想大声对人们说:请保护好美丽的环境,如果我们住在坏环境里就会死的,如果把河水、湖泊等等污染了,大量的生物就会死的。河边有一些柳树和梧桐树,可是它们都枯萎了,好像是一片死寂,只有一棵树上停着一只小鸟。

  接着,我们来到田野里。

  田野里长着花菜、大白菜、甘蔗等等。花菜黄黄的、圆圆的,好像一个个黄脸怪;大白菜又白又嫩,下面白白的,上面绿绿的,像一个个身穿绿裙子的小姑娘.。我们又走了几十米路,看见了豌豆。豌豆使我想起了豌豆公主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王子想找一个真正的公主当妻子,可是,他找了好几十个公主,总是弄不清她们是真公主还是假公主,他只好回自己的国家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有一个人来敲他的大门,王子去开了门,看到了一个姑娘,她嘴里不停的说:“我才是真公主,我才是真公主。”晚上睡觉的时候,老皇后在她的床上放了一颗豌豆,然后放了十二层鸭绒毯和十二张床垫,给她睡。早上起来的时候,他们问她:“早安,公主,昨晚睡得好吗?她说:“我身体下面好像有一个东西,硬极了,我整夜都没睡。”人们明白了,她就是真正的公主,因为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有这么嫩的皮肤。最后,豌豆公主和王子结了婚,过着快活的生活。田里的甘蔗长长的、直直的、叶子像针一样,几个农民伯伯正在用刀砍着甘蔗,大部份的甘蔗都被砍倒了,正准备运到家里去……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在人们眼里,冬天是一片死寂的,而我,却看到了冬天别有一番生机。

  早晨,推开门一看,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就连屋子上的红瓦,也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白色,远远望去,不那么红了。

  漫步街头,来到了田野。洁白的霜给田野笼上了一层层美丽的面纱。田垄边,雾气笼罩,给乡村的田野增添了一份朦胧的诗意。冬天的脚步正悄悄掠过田野,凄凉的寒风由天边呼啸而来;冬天的脚步正悄悄掠过田野,大地慢慢褪去了五彩缤纷的颜色。

  沿着田间的小路,田野里的麦苗也没有前几天那么翠绿了。田野里的菠菜,似乎也缺少往日的生机。往日里叽叽喳喳的麻雀,叫的也不那么欢快了。冬天似乎是一个缺少生机的季节。 也许冬天的田野没有春的生机盎然,没有夏的繁茂欢畅,更没有秋的成熟妩媚,但是,冬天的田野有的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荒芜。它还孕育着无限生机,只有走*它亲*它才知晓!

  在一条小沟的水下,一条条小鱼还在欢快的游来游去,一片生机勃勃。一条蛤蟆趴在水底,正在闭目养神,一旦大地回春,它就会爬上岸来。小沟旁边,野草的根子正在吸允大地母亲的乳汁,准备着春天的茁壮成长。那些野草的种子,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也吸足了水分,一旦春天到来,就会发芽生长。 在冰冻的土层下面,一条条的蚯蚓卷缩在那里,等待春天的到来。原来,冰冻的土层下面,也是一片生机。冬天是残酷的,冬天是可爱的,冬天也是美丽的,冬天,给万物带来了灭顶之灾,冬天也孕育着万物的生长,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凄冷的风霜由天边呼啸而来;当大地慢慢褪去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当小鸟欢悦的喧闹转为疏碎的哀呤!我听见,冬天的脚步正悄悄掠过原野!

  就在冬天,田野最苍漠寂寥的时候,我却想拥抱它!即使是在寒风肆虐,冷雨斜飘的季节!看!田野中那一株峻然独立的大树!尽管狂风已将它的枝条压弯到一侧,可它强劲的枝干仍傲然挺拔,不肯屈服!弯曲的树干在宣布它饱经风霜的悲怆!而那挣扎着挂在枝头、却仍然改变不了旋落的命运的红叶又是那么凄美的倾诉着风雨的无情!

  尽管已看不到麦浪的翻腾,尽管已听不到丰收时的欢笑,但那点点拥挤的麦茬仍能清楚的回味收获时的歌声!而田间的干草垛散发的清香也俨然就是谷穗的芬芳!当繁忙过后,我们又何仿到这片入冬的田野走走?欣荣的春花秋实虽已不再,刺骨的寒风冷雨也让人畏缩!但谁能说在逆风中静静体会丰收的美满、在困境中深深领悟明天的追求,不是最适宜的意境呢?

  其实在冬天,也不会全是枯萎的色彩!田梗边黄黄绿绿的长草夹道欢呼我的到来,偶尔会有黑羽白翅的鸟儿惊掠而起,好奇的停在不远处踱步侧望!那裴翡般微波轻扬的池塘边,一族族嫩黄的野菊将串串挂满花朵的枝条拂在清冷的池水里,含笑逗着小鱼儿,调皮的小鱼轻吻着美丽的倒影,激起圈圈的涟漪。当走下一个小郡,潺潺流水声中,一群白鸭子正不畏严寒快乐的嬉戏,溅起了片片碧绿清洌的水花。绕过弯曲的小径走过那座独木桥,回首再望迷朦青山掩映下的村庄,黑瓦白墙,青烟袅袅,溶入灰色的天空。远远望去,直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不由想起一首词: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也许冬天的田野没有春的生机盎然,没有夏的繁茂欢畅,更没有秋的成熟妩媚,它只是冷肃而宽容!但,冬野有的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荒芜。它有的是活色生香!它有的是诗情画意!它蕴藏的无限生机与禅机,只有走*它亲*它才知晓!一列火车从远方的田野穿过,长鸣中又拖着匆匆的脚步遥遥而去。

  我是从远方而来的客人,一个人面对旷阔的田野,我显得那么渺小与孤独!与其说是孤独,倒不如说是心底深处一声悲伤的叹息!我想哭,我会落泪!但在一切被风吹干后,我会沉思!在冬天的田野中走过,我将带回它的深沉的情感,将在它博大的胸怀中清醒!冬天也许寒冷,但谁能说这寒冷会是永恒?短暂的寒冷正好让我更加参透该怎样取舍与掌握!有多少埋藏在泥土的种子希望成长?有多少冬眠中茫然的心等待苏醒?我更执着于这片冬天的原野,我会用生命的热力让它得到填充与延续!

  在冬天,我的心灵将是一片永不枯竭的田野!

  没有见过冬天田野的我问老师,“冬天的田野是白色吗?”老师笑了笑说,要是你见过的话,那就想象一下冬天的田野什么样吧,像是画画那样,不用担心真正的冬天田野是什么样。

  我听老师这么一说,我展开了对冬天田野的想象。我发现我心上的冬天田野不见得是白色,也许还是金灿灿的一片更符合我的想象,那些金色是秋天田野在冬天的延续,本来应该已经白茫茫一片的田野,却在冬天里泛着金光,给人一片丰收的迹象。田野里还有好几个农民伯伯在劳作,我像一个画家一样坐在田埂上写生,*处是我用来描绘这片冬天田野的画架和画板,我手上拿着一支画笔和一个调色盘,调色盘里深深浅浅的都是金色,好像我不打算把冬天的田野画上白色,而是还要画成金灿灿的秋天。

  在田埂上画出了金灿灿田野的我还是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对冬天田野的体验,我挽着裤腿下到田野里,跟着那几个农民伯伯一起劳动,在劳作的过程中,我看见冬天田野里也有小虫子在活动,我以为冬天田野不再有的一切,都在冬天的田野里出现了。我甚至还看见一头牛,我自己坐在那头牛身上,我像一个牧童似的,拿着一根小鞭子指挥着那头也许是我家的牛,我们穿梭在冬天的田野上,像其他季节在田野上一样的劳作着。

  或许冬天的田野里还会有胡萝卜。就是那个莫言笔下的透明的胡萝卜,真的也会被我看见,只是现在我还没有看见。我让我的牛慢悠悠的载着我在这冬天的田野里多逛上几圈,看看能不能看见那个胡萝卜的出现,也看看还能够在冬天的田野里发现一些别的什么宝藏。

  这就是我对冬天的田野的想象了,我知道,还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不用管真正的冬天田野是什么样。

  寒假里的一天,我来到乡下。那时正是傍晚,吃完晚饭,找上表姐散步在田野上,我觉得,冬天的傍晚是最美的。

  那天,我们决定要寻找并拍下冬日傍晚最美的风景。

  乡下的小路多半是泥路,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又冷,所以是踩不到泥巴的,不像以前常常踩了满脚泥巴。那天的夕阳很耀眼,树木都秃了,但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有了一丝春天的风味,却不见绿色。

  我跟着表姐一直走,没有问要去哪,只是静静欣赏着美景。她似乎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只是往前走,我想她心中一定有她的目标。到了一处石子路,一颗颗小石头镶嵌在泥土中却不见半点污渍。路边有一堆枯了的树木,还有一些稻草堆中的树枝。另一边是一条小溪,在路与小溪中间,有几根芦苇草,仅有那么几根在田野中,我总觉得它是那么稀有,在阳光下又是那么的美。拍了几张照后,我们便又向前走,是一片油菜花田,黄灿灿的油菜花衬托着夕阳,显得那么耀眼。而我认为,那就是冬日里的新生,若是直接拍照,即生硬又不好看,但只要你蹲下来,就会有不同的一面。就与看事情一样,你若换个角度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了。

  随着太阳的落下,我们回家了,那时的太阳并没有完全落下,我回到家洗漱完后,走到院子里,我突然看到了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幕——太阳沿着树枝慢慢下山,真是美极了!

  冬日乡下的傍晚是那么安静,透出了一丝宁静的美,这些应是最美的风景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