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4-03 20:02:56 说课稿,意义,分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环境,培养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学*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环境,培养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学*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结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

  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

  三、说学情:

  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包括两块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产生的。分数的意义从原先的`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出示一个*均分成4份的圆,其中一份涂色。让用一个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引出1/4,回忆1/4表示什么,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同桌两人合作:

  (1)从信封中选取一样材料,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方法表示出1/4。

  (2)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表示1/4的。

  (材料:1张正方形纸片,1条绳子,4个苹果图片,8只熊猫图片)

  2、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1/4的?

  (强调:无论是分纸片、绳子(一个物体)还是4个苹果、8只熊猫(一些物体),每次都是*均分成4份。)

  3、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师:刚才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像一张纸片、一条绳子我们称作一个物体,而4个苹果、8只熊猫就称作一些物体,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整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是和普通的1又有所不同,我们通常叫它单位“1”。(板书)

  师:还有什么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

  预设:一个班级,一群羊,一堆苹果……

  4、再次研究1/4和3/4

  (课件出示)露出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你能说一说它的整体是多少吗?

  预设:这个单位“1”是12个正方体。因为露出的3个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1/4,说明还有3份这样的正方体,就再摆3份,每份3个。

  师:这里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了?

  预设:12个小正方体看作单位“1”。

  师:很好!那遮住的这一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预设:3/4,因为这里把单位“1”*均分成了4份,遮住的是3份。

  (三)认识分数单位。

  1、自主完成P46做一做。

  师:这里把什么看做了单位“1”?

  预设:把一堆糖看做了单位“1”。

  师:像这样,单位“1”可以分成2份、3份、4份、6份等等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请你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分别汇报。

  (四)练*巩固。

  1、你能自己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吗?

  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教材第48页第6题。

  3、教材第48页第6题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五)了解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来听听小精灵的介绍吧!……看来,分数是我们在生活中测量、分物时,或者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产生的,来源于生活或者数学中的客观需要,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我们以后还会认识更多其他数。

  (六)拓展备用。

  如果这表示是2/5,那么单位“1”是多少?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这节课的学*是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提供材料,学*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均分",没有*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强化意义。

  数学练*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的将一个物体*均分得到1/4的复*,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 “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8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题作铺垫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

  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

  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数学”的现代思想。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阅读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1)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题。

  一节课好的*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题练*,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引新---练*---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可以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 “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 “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 1/4 ,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 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教材首先说明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初步使学生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的意义,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呈现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百分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理解百分数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明白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哪些不同。会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自我反思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顺势引导出百分数的读法,从而建立对百分数的初步感知。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图片中的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这几个具体百分数的含义,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通过一组题,让学生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接着问怎样把上题中能改写成百分数的两个分数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引出百分数的写法,让学生试写,并提出在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事项,最后阅读第78页百分数的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了百分数这些相关的知识,再通过讨论和比较突现出百分数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便于比较,从而说明了运用百分数的优点。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幻灯片出示第77页的四幅图:

  师:同学们看这四幅图,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学信息吗?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出示和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

  2.师: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引导出百分数的读法。

  4.出示做一做的第二小题。

  师(引语):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运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它。(板书:百分数)

  (二)、自主探究,解读百分数意义。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四幅图中的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师:*视率中的三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结合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说一说它们 具体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归纳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 看来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比的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投影出示):下面哪个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

  ⑴一堆煤97/100吨,用去了它的75/100.

  ⑵47/100米是94/100米的50/100.

  学生先观察,再汇报交流。

  (2)能不能就你的理解,来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先讨论,再汇报交流。

  3.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主要分三个层次:

  (1)试写:将上面两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指名上黑板改写)

  问:那你能说一说在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阅读教材第78页。

  这个符号“%”叫什么?(百分号),我们写百分数时注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练*:写出下列各数。(投影出示)

  4.运用百分数的好处。

  形式:讨论三名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来说明运用百分数表示便于比较。

  (三)、应用实践

  1.判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分数的区别,读法。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2)、小红的身高是147%米。 ( )

  (3)、34%读作百分之三四。 ( )

  (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 ( )

  2.阅兵材料。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师:今年是祖国60华诞,在国庆阅兵仪式上,老师收集到了这样的一些信息:

  (1).铁流滚滚,气势如虹,30个装备方队以崭新阵容即将接受检阅。受阅装备全部由*自主研制和生产,90%的装备是首次亮相,集中反映了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看到这些信息,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

  3. 游戏激趣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领大家玩一个“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

  (1) 猜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十拿九稳(90%);百里挑一(1%);一举两得(200%)

  (2)猜成语:

  100%的命中率(百发百中);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九死一生)

  (四)、全课小结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的应用;3.与分数区别和联系。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题。

  一节课好的*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题练*,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引新---练*---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可以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5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数学资料和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就在我身边”的学*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少已有过接触,比如:出勤率、投篮命中率、酒精浓度、含糖量等等。所以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学生在学*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本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设计了“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结合实际设计了通过交流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引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百分数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本节课的引入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小常识——篮球队选拔队员,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

  2、拓展学*空间,体现教育的广泛性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课中设计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使数学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将学生的学*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教育与生活与数学学*融为一体。

  3、重视数学知识身后的现实意义,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出示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关注数学应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情感。课尾设计的“送上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与学生共勉的情境,以产生课堂总结的韵味,增强学生学*信心。

  (二)学法:

  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情趣,激发学*动机。

  3、注重数学学*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方式,主动进行学*,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执教的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首先是教材的内容编排: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提供了丰富的学*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百分数积累经验。

  这是教材中原定的内容,在本节课中我稍有改动,后面还要提到。接下来就说说学生学*这部分知识的学情是怎样的: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比如:投篮命中率、及格率、含盐率等,但对百分数的产生及确切的含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预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经验进行教学,并给与学生定向的引导,以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

  我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培养数感。

  3.通过举例和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教材,弄清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谈谈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而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就从学生身边取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选拔篮球队员参加比赛的情境,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知识迁移,以旧求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要预测学生已有的经验水*,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转折点,巧妙地推进新课的教学。本节课,我由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入手,引导出分数意义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当分数表示为分率时,就可以说成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第二种表述方式正是我们教学百分数意义的重要基础。知识的生发点找准了,后面的教学也就有章可循。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教学是我们常小的教学特色,基于个人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到解决重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的突破口,打开学*新知识的思路。

  以上四点是我们在教法方面的预设,但老师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也是我们备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有句古语说得好: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下,我想努力营造*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课的类型。认识百分数一课属概念教学,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是自主练*,应用拓展;

  还可细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四)举例解释,深化概念;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下面结合赵老师的课来具体说说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篮球赛挑选参赛选手)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再通过预设的连环追问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为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开始预设的是分三次出示投篮情况的表格。第一次,先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说说推荐几号参加比赛;一想不行,还要看投篮次数,于是又出示投篮次数,第三次出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教材中的原创。可后来在试讲时发现,出示第三次表格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后来,我就采用了刘主任和赵主任的建议,做了一些改动,只出现两次表格,即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让学生紧紧围绕应选几号球员这一中心问题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放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就呈现出来了。

  第二个环节: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提出中心问题、为学生提供可研讨的表格素材之后,我就预设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把计算所得的原始分数分别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根据呈现的材料说一说分数含义,再逐步引导到分率的表述方式上去,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大功就初步告成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借助分率的表述方式,在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之间巧妙地搭建了一座隐形的鹊桥,使百分数的意义呼之欲出。

  第三个环节: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经过对材料的感知、对分母是100的分数的理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交流:什么是百分数?从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是百分数。至此,百分数的概念教学已基本完成(百分率和百分比放在试一试中揭示)。之后就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第四个环节:举例解释,深化概念

  举例子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好帮手。学生会举例、会解释了,也就理解了。本环节是借助课本中的一个读百分数、说含义的图片*题,延伸到学生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表述多个百分数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

  第五个(最后)环节: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一定量的练*才能实现。本节课的练*设计既注重了智慧性又增添了趣味性。其中,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一题通过辨析既突出了百分数的本质特征,又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智慧也得以增长。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力争体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合理的地方恳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

  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

  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数学”的现代思想。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8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

  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

  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六的4-5

  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这节课的学*是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分层练*,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和拓展练*,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2)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0篇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

  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数学”的现代思想。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均分”,关注*均分的对象,感受*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深化新知

  练*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和实践性练*,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题。

  一节课好的*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题练*,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引新---练*---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3)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篇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四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之前,我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在原来的框框里出不来,只停留在“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认识中。学生仅认为一个就是单位“一”。对什么是分数并没有过深入理解,而只是浅显表象的理解,而对一些事物等都可以当作单位一时,很疑惑,而这也让我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到十分困惑。这堂课我应该教个孩子些什么?本堂课的重点究竟是什么,我要如何突破重点?……

  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并通过各种渠道搜索有关本节课的课堂实录和案例设计及分析。最终明确了“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分数的产生学生都知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1、游戏导入,突破单位“1”的认识。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的禁锢,理解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单位“1”。我在教学开始设计了“说一不二”的游戏。(游戏规则:“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1”,不允许用除了1以外的其它数。)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是几?(一个手指)这是几?(5个手指)错,游戏规则,只能用“1”来描述,换个说法!1只手。这是?(一双手)

  请1名同学起立。(1个人,1名同学)(请第1名同学的同桌也起立)此时呢?(1桌同学,1组同学)

  咱们班24名同学(1班同学)

  ……”

  借助“说一不二”这个游戏,在课前活跃了课堂紧张的气氛同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了,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们对自然数1就有了新的认识,此时顺势让学生说说:通过我们今天的小游戏,你对1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得出“今天我们认识的1很特殊,所以要给它加上引号,称它为:单位“1”“。从而,对单位“1”的认识这一教学难点,就这样很轻松的突破了。

  2、亲身体验,在活动中认识分数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分糖”的活动。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12块糖可以怎样*均分,请你们利用手中的12颗棋子代表12块糖*均分一分,好吗?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创造分数:

  (1)把12颗棋子*均分一分、摆一摆。

  (2)填写记录单。

  (3)同桌互相说说记录单中的内容。

  ②思考提示:(学*记录单)

  我把()看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份,其中的1份是单位“1”的,有()个棋子,()份是单位“1”的,有()个。

  在这个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充分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在互相交流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能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3、分糖反馈,在欢乐中拓展延伸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今天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决定把这12块糖分给大家?请同学根据老师说出的分数来取糖,拿对了把糖带走。

  请一名女同学,拿出这些糖的1/4(3块)

  师:老师很公*,这名同学拿了3块,这名男同学也只能拿3块,他应该拿剩下这些糖的几分之几?1/3(3块)一个人拿了1/4,一个人拿了1/3,为什么都是3块呢?

  (单位“1”不同,即使分数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可能相同)

  (3)请一名同学拿剩下这些糖的1/3,问:他拿的对吗?为什么她刚刚拿了1/3是3块,他拿了1/3却是2块?

  (单位“1”不同,即使分数相同,所表示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

  师:老师这里还有糖,关于分数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去探究,老师这些糖就留着你找我交流时在送给你!”

  数学教学并不应只是只停留在一课时的教学,应是对学生的学*热情、求知的欲望的激发、诱发的过程,为此在本堂课即将结束之时,我通过这一分糖的环节,再次激起学生们的热情,渗透了分数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分数的积极性。

  以上是自己对这节课收获的一些感触,同时不可忽略的,这节课我还有许多不足应加以改进,比如: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学生说分数的含义说不准确不够不完整时,教师表现比较急躁,对于第一个学生汇报时,对其语言表述没有进行纠正,导致多个学生在表述语言都不够准确;*日教学中教师表述问题说半截话,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要完整的要求不严格,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运用手中材料分别表示1/4的含义(小组合作:分一分、圈一圈,涂一涂,画一画)。通过动手操作、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揭示分数的意义,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看做一个整体*均分,每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人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分数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看了刘全祥老师的文章,我汗流浃背。自己在上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本没有认真地去梳理。还是刘老师精辟的分析与拔高地“解读”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鼓起勇气,谈谈自己在上这节课时的一些想法。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一直以来备受专家和教师的关注,信手翻阅各种杂志、点击小学数学教学网站,有关本节课的案例设计和分析各有特色。特别是看了《小学教学》20xx年第一期张殿宙先生关于《“分数”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数学问题》有一些感悟,产生了一些想法。

  首先,分数怎样定义?

  首先,我们要问,分数怎样定义?一般地有以下四种:

  定义1(份数定义):分数是一个单位*均分之后中的一份或几份。

  定义2(商定义):分数是两个数相除的商。

  定义3(比定义):分数是q与p之比。

  定义4(公理化定义):有序的整数对:(p,q),其中p≠0。

  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的定义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样定义的好处是直观,明白易懂,强调了“*均分”,特别是对“几分之几”做了贴切说明,对理解以后的分数运算也有重要的价值。

  但是,用份数定义分数,也有一些问题。首先,一份或几份的'说法,仍然和自然数靠得很*,没有显示出这是一种新的数。其次,*均分一个月饼之后的的一份或几份的说法,常常会误解为分数总小于1(比一个月饼小)。最后,由于份月饼或其它直观图的思维定势,不能适当选择单位,形成思维上的僵化。

  分数的真正来源,在于自然数除法的推广。一个月饼,*均分成三份,得到有确定大小的一块。对于这个客观存在的量,依除法的意义,应该看做1÷3所得的商。可是这种除数大,被除数小的的除法,如果运用以前的知识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分数”这个新朋友就闪亮登场了。这样,就突出了数系扩张的本质。因此,分数的份数定义可作为教学起点,但是,不宜过分强调,应该迅速向更抽象的分数定义转移。

  在备课之初,我努力想摆脱“份数”的定义,努力向除法和比的意义靠拢,但这样做似乎在行进的过程中竟然“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是什么了”(魏彬评价),因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认识在五、六年级都安排了专题进行学*。于是,我又把教学目的进行适度回归,重新回到“份数”的定义上来,只不过突出强调学生借助直观的操作和数线模型,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其次,分数的定义怎样演绎?

  分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数学教育家史宁中教授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一书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了“如何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它代表一件事物的一部分,其本质意义是它的无量纲性。分数无量纲性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事物许多不可比的状态变为可比的状态。

  在过渡到分数的本质意义时,张殿宙先生指出:“分数是相对于整体‘1’而言的。在数射线上的0和1之间,标出、、等,乃是认识分数关键的一步,及早进行,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数线是一个半抽象模型,它是“圆模型”和其它*面模型的“再抽象”,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像“除法的商”定义过度的几何载体。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分数的大小。无论是一个,还是一些,都是单位“1”。这样表示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它的单位是抽象的“1”。虽然与圆片、三角、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相比,较抽象,但任然是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分数的含义。其次,这是数轴的雏形,学生早在学*自然数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这样就很好地沟通了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先从一个月饼(自然数1)到,再从一组月饼(单位“1”)到,突出分数意义的相对性。然后以此为起点抽象到数线上表示,体现分数意义的无量纲性——仅仅是一个新数而已。

  最后,效果如何?

  至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来检验。上完本节课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也许是因为苏教版教材学生在前面已经安排了两次学*,对于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其实已经出现过,所以在涉及分数的“份数”意义理解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用数线表示分数的优越性(譬如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抽象性、以及0到1之间分数个数的无限性)没有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在数线上出示整节课所学的分数后,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深为遗憾。

  今天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作为考核课,由于要进行课题研究,供大家参考,所以短短的四天时间,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学具都要到位。由于本身心里还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备课、制作课件时,总是很犹豫,一些地方不知该怎么处理,虽然在集备时大家给了许多意见,但意见也不太统一,只有等上课后,大家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7、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数学不只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3、如何让学生能说,会说,想说?概念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得到概念,并能归纳出概念,如何提高学生学*兴趣?

  4、讲求策略。

  出现的问题:

  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求同比较:

  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比较:

  ①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②分一个物体和分多个物体的数量明明不一样多,为什么每个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两层比较,突出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四分之一。

  存异比较:

  由于教材在揭示分数意义之前只有一个四分之一这一个例子,所以我想让学生先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体会分数不同的原因在哪?*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就不同。

  在这种找不同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数不同,是因为*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不同――从不同中,更加强调了分数的这几方面要素,体分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正是因为运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运用存异的方法,从反面强调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我认为才是有效的。

  5、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生,与老师的讲授。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尽快在得到本组同伴的帮助、建议后,能有更好的改善。

  本册中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单位“1”这个概念学生感到很困惑,难以理解。其实教材无论从内容的编排和知识的呈现上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仔细推敲就会心领神会。生动、形象的图文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台。教学时我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入手,创设了测量的物体长度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当测量得不到整数结果时,就要用分数来表示,明白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又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也并不是正好整数结果,所以分数是人们解决生活问题所需,接着探究分数的意义也就有了其必要性。探究过程中学生剪、拼、折、画、想、说好不热闹,这样下来我自我感觉良好,这节课的知识探究清楚了。我长长的松口气,没想到做练*时,很简单的一题,学生哑口无言了,就是“八分之三表示什么意义?”有的.学生说了也是含糊其词交代不清,究其原因是因为书上呈现的知识是借助图形来分析的,现在脱离了图形的直观性去谈抽象的分数的意义,难怪学生不理解呢,看来正是应了那句笑话“一节课把自己教会了,而没教会学生”。学生毕竟是根据直观的图形来思维的,抽象思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于是我采取了补救措施。解铃还需系铃人,每写一个分数,让学生想一个形象的图形或动手画一画,亲自分一分,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渐渐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分数,脑子里就有了形象的直观图了,从而真正的从意义上理解了分数。

  有时我就想:没有问题的课堂可就真的有了问题了,学生一堂课都没问题可提,这样的课还需要上吗?尤其数学课堂更应该是在不断的解决各类学生的各种问题中生成的。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单位“ 1 ” 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课堂上,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因此我负责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纸片、苹果、糖等,让学生自己通过 “ 选一选,折一折,分一分 ” 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在通过比较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单位 “1” 。最后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概括,得出分数概念。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

  心理学表明:良好的、愉悦的环境能激发人积极向上。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信息多向交流,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们兴趣盎然,自信与意志、态度与*惯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才能有利于学生学*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上做到 “ 三活 ” 即让学生 “ 学生活中的数学 ” 、 “ 在活动中学数学二 ” 、 “ 灵活地学数学 ” 。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本节课正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认识分数的意义,重点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探究意义,掌握规律,完善分数知识体系。这节课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4)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菁选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的。这节课的学*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均分”。“*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均分”,没有*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惯。

  (三)巩固练*,强化意义。

  数学练*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内容。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通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的积极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老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环境,培养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

  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数学”的现代思想。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5)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菁选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分数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概念的教学是分数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把分数概念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开始。学*本教材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是“*均分”,但对于单位“1”的认识还局限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之内。因此,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从而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基础。

  鉴于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认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这样的三维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究—观察比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在学法上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以“激趣导入,唤醒已知——自主探究,概括新知——巧妙联系,强化训练——课堂总结,全面升华”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

  (一)悬疑激趣、唤醒已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兴趣是支撑和推动学生投入学*的巨大动力。因此,我在导课环节将“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四个成语引入课堂。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成语所隐含的分数吗?在学生正确回答完后,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分数的兴趣,又唤醒了学生的旧知,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我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幅图,请学生说出各部分分别代表几分之几。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我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均分。课件出示6只熊猫提问学生,你能*均分吗?可以有集中分法?每份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表示呢?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把6只熊猫看做一个整体,*均分成6份,每份的1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的1/6;*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3;*均分成2份,每份的3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2。我们把6只熊猫组成的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单位“1”,并引导学生区分单位“1”和*时的自然数1的不同,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老师设疑:你能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8个正方体,自己创造一些分数吗?你还能用分数表示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数,也准确说出了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均分”,单位“1”和“*均分”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的含义,老师综合学生回答,概括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流程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了,并对分数单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三)巩固练*,强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使本节课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设计练*时尽量做到有梯度、难易适度、适时适量。

  基本练*:看图读分数,并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科普知识的宣传。

  提高练*:猜一猜活动。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从第二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二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学生顺利完成后,我顺应学生的想法提问,同样都是1/6,为什么两次的小棒总数不同呢?学生在辨析中明确: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均分成了6份,1份就是它的1/6。同时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体味单位“1”的变化,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cn-teacher.com)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先通过说一说一步步的揭示分数的意义。

  (2)练*结合具体实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认数的9分之1。适当引导学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均分成9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2份,像这样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3)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反馈练*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一、教材分析:

  1、说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7至78页的内容。

  2、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本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学生极易把百分数等同于分母是100的一般分数。因此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建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和学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观察法、指导点拨法、讨论法与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真正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角色。

  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进行学*,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真正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人。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创设情境,引入分率的比较方法;

  我首先播放安阳市打造“国家级园林城市”以来,*期绿化情况的图片。引出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把安阳建设的更美、更靓,安阳园林绿化管理处准备购买一批树苗,面向全社会招聘植树公司,前来报名的有两个植树公司(课件出示表一):

  表(一)

  植树公司成活棵树(棵)

  A23

  B27

  我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安阳绿化建设的负责人,在招聘植树公司时,你会选择哪家公司?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不难得出:因为没有种植的总棵树,所以不能判断出应选哪家公司。

  课件出示表(二):

  植树公司成活棵树(棵)种植棵树(棵)

  A2325

  B2730

  我提问:现在表格内有了种植的总棵树,你现在能做出选择吗?我预设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方法:

  (1)用减法求死亡棵树(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5-23=2(棵)23÷25==

  30-27=3(棵)27÷30==

  因为B公司的死亡棵树选A公司

  少,所以就选B公司。

  我的教学策略是:当出现第一种方法时我会用语言点拨,使学生意识到这种方法不科学;当出现第二种方法时我会结合学生的汇报,将每个公司的成活比率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由于不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分率的大小,继而学生采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出结果:A公司的成活比率较高,选A公司。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是要通过比较分率,才能获知正确的结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分率上来,为学生下面更好的理解百分数是一个分率,构筑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2、完善情境,引入百分数;

  我首先发布消息:C公司也要来参加竞聘。接着我给出C公司的资料课件出示表(三):

  植树公司成活棵树(棵)种植棵树(棵)成活棵树占种植棵树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232523/2592/100

  B27309/1090/100

  C192019/20xx/100

  我提出问题:现在又该选谁呢?学生很快用通分的方法,把这些成活比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出结果:C公司的成活比率高,选C公司。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到黑板上。

  我继续发布信息:又来了D、E、F三家公司参加竞聘。这时我给出D、E、F三家公司的资料,课件出示表(四):

  植树

  公司成活棵树(棵)种植棵树(棵)种植棵树占成活棵树的几分之几

  (成活比率)

  A2325

  92%

  B2730

  90%

  C1920

  95%

  D4750

  94%

  E3740

  92.5%

  F297300

  97%

  我提出问题:现在又该选谁呢?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6家公司的资料,发现如果还用通分太麻烦了?这时老师用语言点拨提醒,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把这些分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引领学生把表格中的分率进行转化,很快比较出了结果:选F公司。老师乘机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6)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十)份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的。这节课的学*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均分”。“*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均分”,没有*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惯。

  (三)巩固练*,强化意义。

  数学练*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均分”,关注*均分的对象,感受*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深化新知

  练*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和实践性练*,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均分”,关注*均分的对象,感受*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深化新知

  练*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和实践性练*,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说教材: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对百分数的学*,十分关注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作为模型的作用。

  说学情 :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都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衣服标签、饮料瓶等生活物品中存在着许多的百分数,报刊、电视中也经常出现百分数,这些都是学生学*百分数的生活基础。

  小数、分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通分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经过五年的学*,学生们已经能够通过探究学*,小组合作学*等方式解决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为本节课学生的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说教学目标 :

  1、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会解释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3、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培养学生抽象、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重难点 :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说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情境

  (1)出示张杰、周杰伦、曲婉婷的照片

  (2)出示相关信息

  曲婉婷是一位创作型才女,她的歌90%以上都是自己写的。

  20xx年以来,在张杰开的8场演唱会中,上座率都达到了100%。

  有65%的青少年喜欢周杰伦的《七里香》,有73%的青少年喜欢他的《青花瓷》。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

  复*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

  完成作业提高练*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

  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题。(口答)

  [复*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新知扫清障碍。

  复*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新授:

  1、例1

  (1)将复*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00%(1)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题作铺垫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小节的资料。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之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简便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进取合作、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抽象概括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说学情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需要对学生情景有清晰明了的把握,接下来我说下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已具备必须的独立思考本事,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索,本节课的教学资料较为抽象,对学生有必须的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教学中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环境,帮忙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定义。

  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异常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我会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经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会在大屏幕出示建筑工地工人测量石块长度的情境图,提问学生:用米尺测量时出现了不足1米的情景该如何计量呢?学生回忆分数的知识,想到用分数表示;之后我会再次出示生活情境图,提问学生: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每个人分到几个?如果是1个,每人又能分到几个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出12,在日常测量、分物或者计算时,经常出现不是整数的情景,所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意义。经过生活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和体验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随着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四分之一

  利用对分数的认识,请学生自我用教具表示出14,然后向全班汇报,第一个小组把一块蛋糕分成4份,取了一份表示出14,第二个小组用一张纸片对折的形式也得到了14,第三小组用纸条对折分的方式表示出了14,教师会再次提问学生除了一个物体之外能否利用一些物体来表示呢?大屏幕中出示一把香蕉和一盘面包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向全班汇报,学生同样得出14,由此教师比较两种不一样探究引导得出结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数学里用自然数1来表示,是一个量化的表示方法,板书中强调1加引号。

  活动二:掌握分数单位

  请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中做一做,教师再带领学生做逐一探究,一堆糖*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堆糖的几分之几,学生直接回答出12;如果*均分成3份,2份用分数表示为三分之二,*均分成4份,3份就是这堆糖的四分之三,最终一个问题全班同学直接回答*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六分之五。学生结合分数的认识以及单位“1”的理解,教师直接给出分数单位定义,提问学生“你能说出上头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请学生代表回答。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经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增加学生学*的成就感。

  3、实践练*,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趁着学生学*的热情,拿出课本上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学生练*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相互竞争的环境,比一比谁做的好做的快。随后,我会和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经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本事。

  4、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提问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你收获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资料: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经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5、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课后作业我将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题,第一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第二题是让学生根据分数,给图形涂色;这两道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综合题,这个题目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单位“1”的知识;最终是提高题,到达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说教材: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主要学*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

  说教法: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导练*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

  (1)将1个苹果*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

  (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产生、意义。

  2、认识单位“1”

  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

  (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

  (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新知运用

  课件出示*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积极性高。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

  说板书设计:

  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材料*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个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扩展7)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汇总5篇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进取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本事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资料,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资料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本事。

  2、本事目标:

  经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构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本事,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经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头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景。请看第60页下头的插图。

  经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经过调查,把自我明白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进取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明白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一样,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终借助一组练*题,经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必须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一样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一样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所以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资料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经过自我的思考,到达学*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资料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资料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资料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这节课的学*是系统学*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可是使学生学起来有必须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本事。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虽然不是从零开始,可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供给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构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明白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供给材料,学*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能够用"1"表示;

  B、"*均分",没有*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能够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13231424162656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终之后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强化意义。

  数学练*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资料、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可以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与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理解

  四、说教学设想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应此,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填一填”、 “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举例大量感性材料后再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指明了道路。

  (二)整体感知

  1、整体出示例1的图: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旧知,重点是放在分数所表示什么上,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突出“*均分”、“表示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告诉学生月饼我们可以称作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叫做一个图形、1米长的线段可以叫做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可以称作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一个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这是规定的,所以有老师来告诉他们,接着用追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2、接下来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说说3/4是把谁看做单位“1”,*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5/8、3/5呢?

  3、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例子说说什么叫分数。引导学生慢慢说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学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了到理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在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数的时候一气呵成认识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接着让学生找出3/4、5/8、1/3的分数单位

  3、我把单位“1”*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数单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让学生很快领悟到分数单位的含义。

  4 弄清一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在后面的练*中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训练

  1、把谁看做单位“1”。*均分成几分,表示这样的几份。

  2、桃子图用追问的形式,为什么涂得都是2/3,桃子个数却不一样呢,从而让学生抓住重点:找准单位“1”。

  3、分小棒意为让学生明白单位“1”相同的时候,*均分的份数不同,一份数也就不同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活学活用。

  4、从直观转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数的分数单位“1”,让学生轻松解决难点。

  5、激趣练*:请2个学生站起来占谁的几分之几。

  6、“破碎的数”引发学生对分数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