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1-04 00:00:00 别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1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明白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是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及其作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从学*效果看,总体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反思教学过程。语文学*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这节课,由音乐《东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大体印象。接着对课文结构、四个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在第三个场景时插入了交接仪式的视频,对当时刚出生的学生来说,这段视频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之后,重点对课后第一题及“这篇课文为什么能获奖”展开了讨论。最后,用了*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其他学生讨论共同解答。从结果来看,上课之前我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知识,不敢大胆放开“手脚”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学生的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解答。

  二、反思新课改教学方式。新课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公开课,我必须在这方面体现的更充分。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加深对香港历史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的过程,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尤其是最后6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讨论共同解答,由于受公开课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学生有 许多 老师在场不敢大胆发言的情况下,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自由、大胆的讨论。虽然其过程贯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学生的表现及效果并没有*常课理想。为此,以后每堂课都应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别了,不列颠尼亚2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闻旧知的复*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闻汇聚一般消息类文章所有的特点于一身,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时,渗透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知识。

  2. 品味文章的语言。

  3.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缺乏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描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回顾,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过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将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图片,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由于香港回归是97年的事件,当时虽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学生对此体会并不深刻。因此,授课前,我会安排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在重温当时回归画面的同时,根据教师指导,独立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作为新闻单元的第一篇,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新闻知识,明确这篇新闻的结构。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在抓取重要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体会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在《东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荣的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一起走进新课。

  (二)、复*旧知 掌握新知 先提问文体知识,由于初中学*过新闻。所以在这里简单复*新闻定义,而《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所以重点介绍新闻特写。

  (三)、独立阅读 掌握字词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学生读过后,教师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词

  (四)、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1、在排除字词干扰和独立阅读基础上,学生找出本篇新闻的结构

  2.由于结构中,重点是主体部分,我设置两个问题:

  (1)主体部分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描写的?(2)这部分写了几个重要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行文思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容易明确:主体按时间顺序描写,共抓取了四个重要场景。

  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情景描写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学会抓文章的有用信息,学*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根据文章内容与特点,我设计了归纳式板书,以帮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得把握课文。具体的板书设计我将在授课过程中为大家呈现。

别了,不列颠尼亚3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 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 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研讨问题:

  1) 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时说:“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1)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篇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重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他们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今年8月22号正好是*同志诞辰一百零九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同志诞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

  二、自主预*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凝重(níng) 瞩目(zhǔ) 易帜(zhì)

  港督(dū) 陈迹(jì) 赠言(zèng)

  2.理解词义。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升***。

  陈迹:过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新闻特写吗?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或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后,复述课文。

  2.概括四个场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6月30日晚6:15添马舰军营东西广场,降英国**。

  (3)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3.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写了这些重大场面,结构清晰而严谨,主题集中而鲜明,让人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从现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

  (二)研读1—2自然段。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阅读文章,探究下面问题。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缩写成一句话吗?

  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2.“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

  3.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

  4.“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

  5.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

  明确:体现出英国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末任港督告别,

  降下港督旗帜

  殖民统治结束,

  降下英国**

  五、课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假如你现在就在现场,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了!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一个瞬间!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表达技巧。

  2.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重点)

  2.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表达技巧。(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后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对香港回归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关注这一盛事。

  二、自主预*

  1.阅读课文第三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场景?

  明确: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确:以往港督离任时才降旗,这次降下之后“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这则新闻特写按时间顺序还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还写了以下几个场景:①6月30日晚6点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英国**。②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③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2.第4自然段中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

  3.细读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义?

  明确:(1)照应前文的“蒙蒙细雨”;(2)殖民统治倒行逆施,现在天将行大道;(3)衬托殖民者心情;(4)雨过必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实语言强烈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这是特写的结束语。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二)语言探究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对此,作者用庄重含蓄的语言作了恰当的处理,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明确: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主旨。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写法探究

  善于运用象征意义的场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这些场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①末任港督离府: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②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英国管治结束;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正式交接;④“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殖民统治结束。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主体:末任港督离府

  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象征意义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

  五、课外拓展

  你能运用特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吗?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梳理文本、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

  2、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

  【教学准备】:

  剪辑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有关录像片断,引入课题。

  1、所选录像片断,反映出人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归的精彩场面

  2、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的心情。

  1949年,新*成立了,*人民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大陆,但香港仍然被割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祖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人民可以挺直腰杆,从英国帝国主义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要回来。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

  二、梳理筛选文本内容

  筛选出文中新闻事实、历史背景和作者评论三块内容;

  新闻事实:四个场景,梳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

  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历史背景:总督府历史变迁,英军占领香港历史。

  作者评论:揭示仪式的意义。

  三、赏析文本精彩之处:

  过渡: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这一篇荣获第8届“*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并成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提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文章标题

  (2)、选材、取材的角度

  (3)、文学手法

  (4)、语言特点。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1)题目:突出自豪感;“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终结,意蕴深远。

  (2)选材、取材:选材独到,别具一格。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对比突出意义。三降一升,对比鲜明。

  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3)文学手法:

  ①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如同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②细节描写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 “广场上灯光渐暗”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很清楚。这样一个旷古未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很多,但作者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枝不蔓,清清楚楚。

  (4)语言特点:含蓄庄重

  例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提示:“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客观地写出英殖民统治结束了,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5字)

  【本报讯】*来,北京市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顷和国团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远水条件;届时,该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过,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答案:

  信息一:长江水将在2010年引人北京。

  信息二: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年底完工,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

  板书设计:

  1997.6.30

  下午4:30~40 港督府 降旗

  晚6:15~7:45 广 场 降旗

  子夜12:59 会展中心 降旗

  1997.7.1 0:01 升旗

  0:40 离开维多利亚港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

  3、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

  教学的重点、难点:

  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

  教学的辅助: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

  2、在网上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

  教学流程:

  一、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有关录像片断,引入课题。

  1、所选录像片断,反映出人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归的精彩场面(长度5分钟左右)。

  2、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曾经拥有四大发明,大唐盛世的骄人成绩,但由于晚清*闭关自守、软弱无能,自从1840年英国发动了*战争以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香港被英国帝国主义割据占领。

  1949年,新*成立了,*人民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大陆,但香港仍然被割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祖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人民可以挺直腰杆,从英国帝国主义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要回来。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

  3、课题引入:

  怎样去报道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一下《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这一篇荣获第8届“*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并成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二、研究本文写作特点,赏析精彩之处:

  1、课前预*: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研究,看一看本篇新闻有何特点,做好旁批。

  2、课堂具体做法:教师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题目、选材、选取的角度,场面描写,语言特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把学生发言的要点板书到黑板上。

  3、板书设计:

  ①题目:拟人手法,突出自豪感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终结。

  ②选材、取材:

  独到,别具一格,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

  对比突出意义,升——降

  ③场面描写:

  对比

  港督旗帜:“日落余音”中降下,另两面升起

  日落仪式:“不列颠尼亚”一巨幅紫荆花图案

  ④语言特点:简洁、明了、生动(拟人)

  含义深刻: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4、从网上挑选三篇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要学生说一说选材的角度。

  5、学生抢答发言:你会选择哪一个角度来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

  6、教师总结:本文主要最突出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选材的角度较好。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2)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菁华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

  【学*目标】

  1.复*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3.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使用】

  1.香港回归视频资料.

  2.课件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导语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复*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2〉短:消息要求短。2〉快:时效性2〉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2〉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1〉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2)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了哪些场景?请圈点出来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三、精读课文:

  1、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文章的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今昔对比,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深化了主题。

  2、对比这两句,哪句话更合适,为什么?

  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①语言的含蓄,英国结束殖民统治,*人扬眉吐气。

  四、合作探究——品析课文精妙

  1、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①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英国撤离香港,结束统治

  ①好。

  (1)句式倒装,更能表达感情。香港回归,*雪耻。

  (2)虚实结合,匠心独运,了无痕迹。“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2、下列两句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4时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①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去进行描写,更细致生动,更能看出彭定康的失落,*人扬眉吐气;更能体现香港回归的主题。

  五、拓展运用——堂上练*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

  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生动的可听性

  2、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2

  一、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

  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 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 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研讨问题:

  1) 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时说:“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特写的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速读能力。

  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对比阅读。

  媒体选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前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介绍。

  2、复*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先观看三段电视解说词,多媒体展示)

  3、导入新课,看了几段电视解说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二、认识特写

  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

  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

  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

  三、小组的形式学*本文。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

  2、小组学*。

  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

  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

  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

  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结果。

  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比较阅读

  比较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的异同点。多媒体给出。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了特写,说说其含义。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语言极富特色。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3)

——《纳尼亚传奇》读后感 (菁华5篇)

  你看过《纳尼亚传奇》这本书吗?我刚读完了第一本,真是太有意思了!

  故事讲得是佩文西四兄妹在玩捉迷藏时,不小心发现了可以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魔衣橱。于是,彼得、苏珊、埃德蒙和露西来到了另一个传奇的世界----纳尼亚。纳尼亚的动物都会说话,还有半人半马、小精灵,神奇极了!

  可是,他们遇到了邪恶的白女巫,白女巫让整个纳尼亚终年都是冰天雪地、毫无生机。佩文西四兄妹决定消灭白女巫,让纳尼亚重新变得春暖花开。他们团结所有的纳尼亚人,为保护纳尼亚而战,连万兽之王阿斯兰也来帮助他们。

  最后,佩文西四兄妹和阿斯兰胜利了,白女巫灰溜溜地逃跑了。纳尼亚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佩文西兄妹也成为纳尼亚的国王和女王。

  我觉得佩文西四兄妹中,大哥彼得非常勇敢,他不怕困难、带领队伍作战、冲锋在前,最后被封为“至尊王”;苏珊美丽而善良,每一剑都百发百中,被封为“温柔女王”;埃德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因为这样,他才逃出了白女巫的魔爪,被封为“公正国王”;最可爱的是露西,她虽然最小,却十分机智,被封为“勇敢女王”。书中的描写非常美丽,有茂密的森林、宽阔的大海、高高的山峦还有勇猛的战争场面,我看得爱不释手,仿佛自己也到了梦幻的纳尼亚、投入了勇敢的战斗!

  《纳尼亚传奇》这本书太好看了,妈妈给我买了一套,我要一本一本仔细地阅读、再讲给你们听!

  四年级的暑假我读了一套书《纳尼亚传奇》,纳尼亚是一个幻想的世界,经过作者C。S刘易斯的奇思妙想,使这套书更加美丽,纳尼亚有会说话的动物,还有大地之子——小矮人。下面请听纳尼亚的故事吧!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这本书里讲了露西,埃德蒙,苏珊和彼得四个主人公第一次进入纳尼亚。露西,四人之中最小的一个第一个进入纳尼亚,结交了羊人,羊人告诉露西,白女巫要统治纳尼亚,她要杀掉首次进入纳尼亚的2男2女,四个小孩。可后来埃德蒙成了白女巫的间谍。最后他们靠团结的力量和阿斯兰的帮助,杀掉了邪恶的白女巫。他们获得了礼物,彼得——宝剑,苏珊——弓箭号角,露西——神药,他们成为了四个纳尼亚的统治者。

  剩下的几部里,我就讲讲第三本——《黎明踏浪号》因为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露西,在这本书里她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她失散了伙伴,去帮助一群隐形人现形,独自上了一个荒废多年的城堡去找一本咒语书,到了那里露西找到了书,她被嫉妒心迷惑,最终帮助了隐形人。

  这一套书里,写了彼得的勇敢,苏珊的机智,埃德蒙的知错就改,露西的坚强......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令我惊叹,让我们感谢刘易斯吧!

  自从四年级看过《纳尼亚传奇》一次之后的每一遍都能会为出不同的趣意。那神秘的纳尼亚王国、会说话的动物们、狮子阿斯兰以及那重重的冒险经历都在我脑海中徘徊,是我迫不及待的想再去欣赏一遍……

  当初《纳尼亚传奇》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即使已经过了高潮部分,但是结尾也是异常的精彩。随后我便上书店找到了《纳尼亚传奇》的一系列,把它从头到尾有仔细地品味了一遍。《纳尼亚传奇》第一部“魔法衣橱、狮子、女巫”写的是露西、爱德蒙、苏珊、彼得四个主人公第一次进入纳尼亚世界。当时是露西,也就是他们中最小的一个最先发现了纳尼亚,并进入了纳尼亚,就在那盏灯下遇到了羊怪。露西和羊怪可以说得上是知己了,他们互相一开始就对对方有好感,露西很容易相信别人,但她却不会相信坏人的话,正是因为她知道羊怪是好人,所以才不到一天就和羊怪有了很深的感情。也许你会发现,这整篇主要是在写露西的,并不奇怪,因为我可以说是对她情有独钟了。露西是一个天真可爱并且淘气的小女孩,但在关键时刻,她却又变成了一个勇敢、负责任的女王。这个改变证明了她在纳尼亚的风风雨雨,以及她肩上担负的重任。可以说如果普通人来到另一个世界,并遇上了这么多的事,也许接受不了。但露西却是第一个接受的,而且她还执意要打败白女巫,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时光一分一秒地流逝,那个不真实的世界在我的脑中烙下了痕迹,那个真实的女孩使我的心灵更加震撼。这篇致《纳尼亚传奇》也致露西……

  我知道我早已过了读童话的年龄,纳尼亚传奇的读后感。不过,c.s.刘易斯说,"你会长大到要再读童话。"于是,当我想再读童话时,我借来了整套他的《纳尼亚传奇》。

  狮王阿斯兰的歌声响起,黑暗的天空忽然群星闪烁,在遥远的地*线附*,天空渐渐变淡,变成灰色,灰色变成白色,白色变成粉红色,粉红变成金色,然后太阳出现了。阿斯兰唱起新歌,河谷铺满碧草,河岸长出野玫瑰和杜鹃。纳尼亚诞生了。

  还记得暂住接收露西他们住下的乡下老教授吗?就是他亲眼目睹了纳尼亚的诞生。他接受了阿斯兰送给他的苹果,并把苹果核种在院子里,然后用那颗树的木头做成了他家的衣橱,衣橱的魔力就是可以通往纳尼亚。后面的整个故事就这样出现了。而知道了这段故事足够让我兴奋一下了。

  读完了这个美丽的故事,我好像不能继续这么认真的读完每一本了,我不得不复*了电影版的三部曲,读后感《纳尼亚传奇的读后感》。看的时候仍然像第一次看时一般惊奇和沉醉。

  略过中间几部,看到最后一战,纳尼亚毁灭了,而阿斯兰带着信仰他的人们,跨过一道门来到了新的真正的纳尼亚,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阿斯兰告诉露西他们和父母都在一次车祸中已经死去了。看到这里,我想我知道阿斯兰是谁了。这确实是个童话。

  最重要的忘了说了,这七本书比哈利波特那七本要薄的多,最重要的是阳光的多。我喜欢这样的童话书。至于哈利波特。我曾经的最爱(我读过6本),越写越感觉黑暗和恐怖,基本上我放弃了。

  在这个快乐的假期里,我认真读了一本叫做《纳尼亚传奇》的书,这本书无论度多少遍我都会被其中的乐趣所打动:那神秘的国度、会说话的动物奇幻的森林仙境……,那一幕幕惊险有趣的冒险活动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这种向磁铁石班的吸引力一次次吸引着我,让我迫不及待地再想去欣赏一遍,现在我就和你们详细说说吧!

  这本书主要是说有四个孩子呆在森林中的一所大房子里,他们分别是彼特、苏珊、埃德蒙和路西。一天,因为外面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雨,所以他们只有呆在家里玩。因为很无聊,他们就一间接一间的在房子玩闹,这所房子很多房间都可以看到外面,而恰恰有一个房间出了一个大大的衣柜之外什么都没有。他们很好奇,路西第一个钻了进去,哇,这里面有很多积雪,树枝摸着她的脸,她很冷,她来到这片森林已经很晚了,那个衣柜就在她身后,可是露西已经来到了纳尼亚!这里的动物会说话,有一只可爱的动物告诉露西,有一个很坏的女王住在纳尼亚,因此这里过着无边无际的冬天。住在这里的动物们都很难过。于是,露西和她的朋友们帮助了纳尼亚的老国王——一头狮子,把纳尼亚变成了一个充满开心快乐的地方。露西、彼特、埃德蒙、成为了纳尼亚的新一代国王和女王。

  读完这本书,它告诉了我苏珊是善良的代表,露西是智慧的化身,埃德蒙是正义的守护者,彼特是勇敢的象征。它也告诉了我,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做一个智慧、勇敢、善良、正直的人!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4)

——别了!作文 (菁华5篇)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漫长的初三生活,也就这样逝去了。现在脑海中还浮现着刚刚步入初三那时的画面,总觉着自己还没长大,可现在却不得不和初三说拜拜了。

  打开同学录,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的翻,一张一张的看,一幕一幕的想,那过去的酸甜苦辣咸愈来愈清晰,这些记忆就像一条挂满了铃铛了的彩绸,此起彼伏的响着悦耳的铃声,把初三的生活系在了一起。

  想起和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幕,不禁潸然泪下。这时才发现我是如此的深爱着这个集体,如此舍不得这个集体。在这一年中,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班主任对我的教育,我因为和妈妈闹别扭而耍脾气不吃饭不上学不学*,被班主任知道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上来就踢了我一脚,然后严厉的批评了我,她说我这样不对,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要学会忍耐,更要学会处理这些关系,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事,还说我是晚辈,要尊重长辈,因为长辈对自己是真心真意的好,即使方式不对,也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样会伤到自己的亲人。虽然挨了打挨了批,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现在回忆起来“甜甜”的。

  在这一年中,让我难忘的另一个人就是她了——我的好朋友“敖宁雪”,和她在一起总会有一种想好好学*的念头。上初三了,体育是很重要的,而我的体育很差,上体育课要进行800米跑,我想我一定完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越我而去,心中不禁着急起来,越着急越越慌,怎么也跑不动了,我的速度放慢了许多,正当我跑完了第一圈的时候,突然宁跑过来,说:“阳,一起跑,加油……”我说:“我跑不动了,你先走吧。”“……快别说话了,一起跑,坚持就是胜利……你可以,要有信心……”“嗯”看着宁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我身体里突然充满了力量,400米、300米、200米、100米,离目标越来越*,宁说:“快,冲刺。”于是,我咬着牙向前冲去……到终点后,我和宁看着彼此那狼狈的样子,都笑了……

  和大家在一起时是那么快乐,纵然有过争吵,可那也是幸福的,如今这个“家”要散了,好舍不得,舍不得已经教我三年的老班,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舍不得初三八班的一切……我们都*惯了有彼此。*惯了和老师“打游击”。

  初三,就这样过去了。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份依依不舍,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罢了,罢了。伤感是自然的,但我会把它当作甜蜜的记忆,放在心里珍藏。

  别了,我的初三八班。

  那一刻,静得出奇,等候室中一片沉寂,长辈们的脸上只有忧虑和着急。我甚至可以听到大家的呼吸声。

  几个小时前,年迈的阿太想要出门散步,不知怎么搞的,也没有人陪她。就这样,患有老年痴呆症的阿太独自出门,被一辆车给撞了。

  “手术中”这三个红色的大字至今还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那一夜的场景,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心跳停了!”这是从手术室里传出的一句话。这句话震惊了等候在外面的所有人。奶奶跪在手术室门口,哭着,喊着,还不断的朝里面磕头,不停的说着一段我听不懂的方言。我吓傻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人会哭得如此厉害。这哭声与我*时听到的不同,我觉得这种哭声更像是一种从地狱传来的呼唤,生死离别的场景就摆在我眼前,我终于知道奶奶与自己的妈妈离别是多么的痛苦。

  一想到我再也得不到阿太的爱抚了,一滴混浊的眼泪从眼角挂了下来。那滴眼泪中,盛满了我对阿太的回忆。“栋栋,你回来啦!”阿太围着围裙,冲我笑了笑。额头上的三条皱纹深深地闪现了出来。我上前抱了一下阿太,便趴在了沙发上,“阿太,有没有什么吃的,我饿了?”阿太什么也没说,端了一大杯水给我,“水还有很多,不够喝自己加。”我先是呆了一下,只好靠这杯水充饥。可阿太之后还是拿出了自己不多的私房钱给我去买些吃的。阿太虽然穷,但却很快乐。她常对我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穷,一种是穷的消极,一种是穷的开心,既然都是穷,那为什么不选择穷的开心呢?”也许你不会相信,这是一位连小学都没有读过的八十岁老人说的话,但千真万确,我的阿太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喜的人。

  阿太似乎也很喜欢这种一贫如洗的生活,即便家里人送了生活费过去,她也是分文不动。在我心中,阿太就是一位老顽童。“就算穷,也要穷得有骨气,做人要做得干净,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不偷,不抢,不骗,这都是原则。”阿太对我的教诲我印象深刻,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灯灭了,医生走了出来,大家都冲了上去,可医生只是摇了摇头,默默地走开了。阿太被推了出来,盖着一块白色的布。也许是太过悲伤,原本失声痛哭的奶奶也呆在了那里。

  爸爸将我带走,也许觉得我还是个孩子,不应该看阿太的遗容。坐在爸爸的车上,我痴痴地望着医院,直至消失在我眼前。

  也许,这位教了我许多人生哲理的慈祥老人已经到了天国,但她对我的教诲仍在我的耳际......

  看到老师眼中的泪水,心中的不舍浓郁到了极致。回到家中。看到背后老师的签字,顿时,泪水满面,我走了,亲爱的老师,亲爱的母校。永远记得我。

  三年,我在这里浴火重生,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友情,明白了师生情,明白了很多,这是我以前所不能体会到的。还记得校长在高考之前给我们的鼓励,还记得那句自豪地的我是十三中人。远去了,一切都远去了,茫然的走在大街上,除了母校那里又是我的容身之所啊。

  高考之后,离开了学校,心中渴望那广阔的天空。好久没有享受外界的灯红酒绿了,在这里,我们是一群不知疲惫的战士,挥笔战斗,终于,高考结束,我**了,可为什么我坐在电脑桌前会空虚呢?我明白是我的生活缺少奋斗,缺少了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好想回到以前。

  想到了艾青的一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失散中的沃土啊,我怀念你,我不想哭,但我控制不住我的情感,那一天,我压抑了一年的感情终于爆发,我哭了,不顾一切了,任凭一年的泪水肆意流淌,这泪水,是对老师的感激,对自己努力承认,以及对母校的眷恋。

  没有人管我了,我可以看小说,可以打游戏,但我还想让老师管,还想回到那枯燥无比的课堂,我还想回到那充实无比的日子中去,我宁肯过那些累的日子,还想被老师训斥,我想回去。

  年轻的战场不再属于我们了,我们即将离开这里迈向属于我们的大学,这里会有更年轻的人,还有我们的永不战败的老师们,我们是无敌的,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老师们,这里的操场,这里的宿舍,这里的同学,永别了。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之间那一段浓厚的友谊。在这三年中,我们度过了多么美好的岁月,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在*整的操场上尽情地玩耍。可是,我爱母校,更要感谢母校,母校就像我们的母亲,包容了我们年少的无知!如今又看着我们迈向大学的大门,看着我们茁壮成长!我感谢母校,母校给予了我们太多,这里也保存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我爱母校!三年时间眨眼过去,我们就要分手了,我的心中怎么能够*静呢?

  几天后,同学们将分开,各自踏入一段新的旅程,分开了,不代表永远不见,上了大学,会认识新的朋友,可是我却永远不会忘记高中陪伴我度过三年时光,经历过快乐、悲伤的朋友和老师,我将永远记住你们,最后我想说:“记住,在相聚的最后一瞬间去微笑,微笑着面对自己的未来。”

  六年的记忆将永远保留在母校。忘不了,忘不了六年前入学的情形,它就像是昨日的历史。舍不得,舍不得母校;舍不得母校的每一片土地;舍不得母校的一花一草;舍不得,舍不得每一个为我们呕心沥血[注: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的老师,舍不得亲爱的同学。今天我们将要分离,虽有割舍不下的种种,但却彼此祝福对方学业有成,明天我们将一展鸿图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壤都印上了我们熟悉的脚印。这里的每一棵大树,都展现雄姿,每一片树叶都光彩照人,那一片片被阳光射得发亮的绿叶都铭记了我们曾经玩闹的欢笑,树干的沧桑是岁月的见证。见证着我们六年来在母校逐渐成长的过程-酸甜苦辣[注: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每一朵花儿,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花开花落,每一朵将要绽放的花蕾里都藏着我们欢笑的面庞。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一个个和蔼的脸模,一句句刻苦铭心的话语。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过目不忘[注: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受益匪浅。老师关心我们的情形事时时呈现在我们的脑海。老师满脸的皱纹见证了我们学*经历的坎坷,这是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付出的'代价。老师,您就像哺育花儿的园丁,用您的汗水来浇灌我们这些幼芽。为它遮风挡雨,为它呕心沥血。而当花艳丽绽放时,您又索取了什么。您付出的是青春,是时间,是汗水,是经历,您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就像那无私奉献的春蚕那样默默地为我们奉献,难道不值得我们学*吗?不值得感动吗?如果没有您就没有如今的我们。老师,您的每一句话我

  都铭记在心。老师啊老师,您是树立在我们心中的榜样。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还记得那年入学的日子吗?自从那次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互相玩耍,互相帮助,当然也有吵嘴的时候,但又马上复合了。还记得那次幼稚园毕业吗?我们互相欢庆,进入正式学*状态。我们相互学*,互相扶持。我们一起上下学。雨露聆听了我们的诺言:有福同享[注:幸福来共同分离。],有难同当。夕阳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当然母校是这一切一切的见证。今天我们将要分离,缘分注定我们是否在一起。亲爱的同学永别了!

  别了,母校当我再次归家时,你是否换了一层新面貌呢?真的别了。亲爱的母校……

  一晃六年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剩下了短短的一个月。突然回忆起以前做过的囧事,真是数不胜数。一群六年级学生即将说再见,还真是有些不舍啊!

  当年,我遇到了老臧,那个时候朋友们都不和我玩,胆小的我不敢说话,就连上课回答问题我都不敢举手。妈妈就教导我说,这样可不行,要鼓起勇气来。听了妈妈的话,终于有一天,我振作了起来,正好老臧放学,我碰到了她,没多久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我和臧媛媛是很多年的好朋友了,我们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聊话题,有时候还一起听歌。有一天,班里的新同学艾诗萌也走这边了,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老艾也加入了团队。艾诗萌的绰号是“艾大婶”,我是“隔壁老王”,臧媛媛就是臧磨叽。

  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的一天,正在排结尾的姿势的时候,刘老师问我能不能把脚举到头顶上。陈宇涵立刻示范给我看,我试了试。突然!我一没站稳摔了个大跟斗,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哈哈大笑,我也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

  教我们的英语老师是陈老师,陈老师瘦瘦的长得很漂亮,她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她对我们挺严厉的,但是在课外我们是"goodfriend",她的孩子也深得我们班同学的喜爱,我们常说我们班有一群“慈母”。陈老师她非常爱笑,看起来十分年轻,教学质量与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更是不相上下。接着是语文老师了。语文老师以前是王老师,后来因为王老师的小宝宝要出生了,王老师才没教我们了。王老师每次在一些不放假的节日里总会抽出几节语文课给我们举办活动,比如说端午节包粽子、圣诞节做水果沙拉……十分有趣。

  现在的语文老师,人送外号“牛皮大王”的语文老师陈主任,他是全校最风趣的老师了,所以就有了这个外号。他执着于写作,但是他的作文水*很高,自称“孤言子”。虽然上课总是讲一些课外知识,但是我们的语文成绩却在提高,真是不知道为什么。陈主任教我们这一年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的手表突然响了起来,陈主任顺手关上书,撅着腰快步走过来说了一句:“你好牛皮哟!”全班都被逗笑了。

  就在某天,如彭涵宇说的“梦,结束了”,属于我们美好的梦就要结束了。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是时候与大家说再见了。别了,小学时光。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5)

——别了母校作文 (菁华5篇)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小学毕业了。毕业了,意味着要与戴了几年的红领巾说再见;毕业了,意味着要和朝夕相处了6年的同窗分开了;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和母校挥手辞别。

  我似乎还能听到,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里回荡;似乎还能看到,在跑道上运发动们矫健的`身姿。但是,这一切终将会消逝,母校留给我们的,将会是一个美妙的回想,这个回想里包括了童年的喜怒哀乐。

  工夫一去不复返,好象才一眨眼的时间,我就曾经是六年级的先生了。这六年里,母校给我太多太多的高兴和泪水;这六年里,使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咸;这六年里,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知识和道理,会让我终生受害。

  亲爱的母校,您给了我一段这么美妙的光阴,让我们在教师的教育下茁壮地生长,学*如何生活。您还给了我这么多的同伴,让我不会寂寞孤独。在学校是有那么多人一同学*,一同游玩,一同努力……这让我感到真的很幸福,很高兴。

  母校,亲爱的母校,请您置信,在小先生涯的最初几个月里,我一定会好好的学*,努力考出好成果,不让父母绝望,不孤负教师的一片希冀,给我的小先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再过去100多天,我将跨进初中的大门,而我却要离开这个我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我心中是多么不舍,回想起在母校里的点点滴滴,让我难忘母校。

  操场上,留着我们童真的足迹;草地旁,留下了我们快乐的笑容;教室中,回响着我们琅琅的读书声,那声音是多么悦耳;在美术教室,留下了我们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啊!我的母校,那是我们的天地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我希望当我再次来到母校的时候,母校里的一切气息都没有变,那时,我就会想起在母校发生的点点滴滴。

  母校,当我考完第一张初中试卷的时候,我会回到母校,将我那张初中试卷教给您,是您教我了知识,我才会跨进初中的大门,如果没有您,也就没有初中,有了您,我才能拿着初中第一张试卷母校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

  别了,我亲爱的母校。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您的身边呢?在这里我曾度过了六年美好时光,叫我怎么舍得离开呢?

  没变,什么都没变,同学们熟悉的面孔没变,老师们亲切的笑容没变;但有变了,一切都变了。随着时间的匆匆流逝,同学们都长大了,有的老师也己白发苍苍。六年小学学*,六年的勤奋苦读,六年的快乐时光……终于我从小学毕业了。

  六年,是一段较长的岁月,也是一段过得飞快的时光。六年来,我们不仅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在失败和成功中成长,从失败的痛苦中、从成功喜悦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也不是都能从教科书上直接学到的,而是在经历了这六年的磨难和历练之后,才懂得,才能学会。

  人的一生中,有些东西可以忘却,它们像一缕轻烟,一丝薄雾,在记忆中轻易飘走;而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也无法忘怀的,比如一次比赛、一次旅游、一次班队活动、一次生日聚会、甚至一道阳光,一片海水,都永远徘徊、荡漾在我的心间。在这六年里,我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的友谊之花比阳光更灿烂,我们的友谊之情比海水更深沉!六年来,我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一同欢乐,一同努力;六年来,我们经历过失败,更在失败后又品尝到成功的蜜果;六年来,我们流过汗,流过泪,也流过血。而在这六年过后,我们终于可以对自己大声说:我长大了!

  别了,母校!

  此时的离别是为了若干年后的再相聚!那时,我将带着自己成功的喜悦,带着自己骄人的业绩,再回到您的身边—我的启蒙学校,来报答您和老师对我的教育之恩!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我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小学生活,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短暂,但是,这短短的六年却是我们最纯真的岁月。我们的人生在这里起步;我们的理想在这里放心;我们的知识在这里得以丰富……我多么希望可以不离开母校,但又不得不离开,我只能对母校说一声:“别了,母校”

  在这六年里,我们有付出,有艰辛,而更多的是收获和快乐。六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沐浴着校长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享受着同学们带来的无限乐趣,都使我油然而生出无限的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亲爱的母校。因为母校把我们从天真无邪的儿童培养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少年;母校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永恒的印记。

  其次,我要感谢可亲可敬的老师。当我遇到困难时,您会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坚强地面对;当我做错事时,您会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从挫折中走出来;当我取得成功时,您会用慈祥的目光和欣慰的笑容来为我祝贺。记得我上三年级时的一天,学校领导到我班听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全班无一人举手,我想出了答案,举起了手。老师看了一圈,看到了我,说:“壮壮,你来说一说。我站了起来,看到那么多人,一时紧张,把答案忘了。这时,我看到了老师慈祥的目光,那目光好像在说:“别怕,慢慢说,老师相信你能行。”于是,我大胆地说出了答案,获得了老师、同学和学校领导的掌声。老师,我将永远感激和尊敬您。

  最后,我还要感谢朝夕相伴的同学。记得校园里,我们曾一同嬉戏追逐;在教室里,我们一起为了一道难题而苦思冥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天真烂漫的身影。我们的友谊将地久天长。

  别了、母校!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为了母校的灿烂明天,为了自己的成功人生而共同努力吧!

  光阴似箭,不经意时间跑掉了,我长成一个大孩子了,即将离开我爱的学校,步入初中。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生活也将匆忙的跑掉。别了,我爱着的母校——水富县一小

  一年级的时候,我来到这所学校,心里担心、犹豫。是那一份份友谊,是那一个个好朋友真诚的友谊感动了我,温暖了我的心灵……

  六年的光阴像一支停不下的飞箭,仿佛一眨眼就不见了。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要离开我亲爱的母校了,我真的十分的不舍。

  这高大的教学楼、*整宽阔的大操场、迎风招展的*……这校园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而亲切。对母校的记忆不再是堆积如山的试卷,而是充满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曾经迎着微风在操场上欢笑着、奔跑着、嘻戏着,是多么地快乐!可这一切似乎就要被风吹走了;我努力地回忆着,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望着依旧好是那么美丽的天,同学们的那一张张笑脸不断的浮现在脑海,离别时候的痛不断的浮现在眼前……

  在这个校园里,我曾经有过欢笑,也洒过泪水。没有太多的言语,能体会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真的好舍不得,毕竟拥有了对“她”的感情,每当想到分离,心里一种莫名的伤感、一种隐隐约约的痛,让我的心里好难受好难受……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6)

——别了朋友作文 (菁华3篇)

  今天20xx年即将结束,20xx年即将到来,正当我们高兴之余,可是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

  下午,徐松辉正在跟别人讲话,劳添航看见了,也要来听听。他左手拿着尺子,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走到徐松辉跟前初中,他把尺子往上一搓,搓到了徐松辉的脸上。这时徐松辉大叫起来,好象很痛的样子。

  我们全班围了上来,啊!流血了。突然,沈灵策挺身而出,他抱起徐松辉,三步变成两步,飞快地奔向办公室。胡老师走到门前,眼睛瞪的比核桃还大。她高声喊到:“劳添航,你给我过来。”老师问清了原因,劳添航一声不吭。最后老师只好打了一只电话,让他的父母去教育。

  你看劳添航的爸爸走进我们教室,他看了看徐松辉,伤的不轻,于是安慰着他。劳添航整好书包,跟爸爸走时,他对徐松辉说了一声:“对不起。”说完转身就走。当他们俩跨出教室门口时,我们高兴的不得了,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忍不住大声尖叫起来,还有的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心里感到非常难过,我们班的成员又少了一个。

  劳添航等你懂事了,我们欢迎你再加入我们的“家族”。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星期的'高中生活过去了,虽然在新的环境中交了不少朋友,可内心却还是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在做怪,和新朋友没有熟到可以坦露所有心事的地步,无法道出所有的心声。于是便常常会想起以前的朋友。

  人是一种喜欢怀旧的动物,我自然也不例外。暑假里心血来潮跟初中同学嗑客牙。拨通电话后,先是沉默,而后聊个半小时或40分钟,谁都不愿意停下来。逛街是在路上碰到,仿若离别几十年的旧友,激动得说不出话。待到*抚下心情后,话匣子也随之打开了,聊得忘乎所以,还忘了回家时间。

  小学的友情稚嫩,单纯。待现在回味,那些同学早成了"陌生人",而高中的同学多了一份成熟和世故,少了一些嘻嘻哈哈的时间。正如一位初中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的:上午上课时盼吃饭,下午上课时盼放学。一天到晚盯着黑板发呆,沉溺在过去与同学嬉闹的美好时光。久久不能适应,心怎么都无法*静下来,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随身听中放着元气的<<离别歌>>。

  "曾经相遇多少天

  才知道离别多少年

  虽然所有相聚终究要离别

  缘分将我们围成圈

  ......

  明天因为有星期天

  今天必须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

  别了,亲爱的朋友们,天下没有不散之*宴。但是请记住,无论你们身在何方,去到何处,我永远为你们祝福。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星期的高中生活过去了,虽然在新的环境中交了不少朋友,可内心却还是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在做怪,和新朋友没有熟到可以坦露所有心事的地步,无法道出所有的心声.于是便常常会想起以前的朋友.

  人是一种喜欢怀旧的动物,我自然也不例外.暑假里心血来潮跟初中同学嗑客牙.拨通电话后,先是沉默,而后聊个半小时或40分钟,谁都不愿意停下来.逛街是在路上碰到,仿若离别几十年的旧友,激动得说不出话.待到*抚下心情后,话匣子也随之打开了,聊得忘乎所以,还忘了回家时间.

  小学的友情稚嫩,单纯.待现在回味,那些同学早成了"陌生人",而高中的同学多了一份成熟和世故,少了一些嘻嘻哈哈的时间.正如一位初中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的:上午上课时盼吃饭,下午上课时盼放学.一天到晚盯着黑板发呆,沉溺在过去与同学嬉闹的美好时光.久久不能适应,心怎么都无法*静下来,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随身听中放着元气的<<离别歌>>.

  "曾经相遇多少天

  才知道离别多少年

  虽然所有相聚终究要离别

  缘分将我们围成圈

  ... ...

  明天因为有星期天

  今天必须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

  别了,亲爱的朋友们,天下没有不散之*宴.但是请记住,无论你们身在何方,去到何处,我永远为你们祝福... ...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7)

——别了,母校!小学作文 (菁华3篇)

  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感觉是那么陌生;当我第一眼看到即将和自己共同生活六年的同班同学,感觉是那么兴奋;当我第一次举起手发言时,感觉是那么激动……如今,我已快离开这有着我无数美好记忆的母校,对母校,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这个我深爱的母校里,有着太多太多美好而难忘的瞬间。

  我忘不了当我举起话筒,第一次在讲台上演讲时,那因紧张和兴奋而微微发红的脸;忘不了第一次参加 竞赛时,那因激动而发抖的手;忘不了手拿奖状时,那因高兴而眯成一条线的双眼;忘不了……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的母校。如果没有母校,我怎能登台演讲?如果没有母校,我怎能参加比赛?如果没有母校,我又如何获取知识?我又怎么会明白是非,辨别善恶?我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母校的所有关心我的人!当我再次走在这熟悉的操场上,再次注视着母校,心里感到无限留恋。母校在我眼里像一位亲切而又美丽的母亲,用她那甜美的乳汁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我——母校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母校,走进另一所学校,学*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同学。但我不会忘记自己的母校,不会忘记母校里的所有人!我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我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正张开翅膀,迎接更美好的春天。我将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上尽情翱翔。别了!母校!别了!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只不过成长的阶段不同,而学*的东西也有所不同。再过*两个月,我就要离开母校,在小学的篇章上画一个完美的句号,添上最灿烂的一笔。

  别了母校,在这几天才发现,您是如此动人,让我不能忘怀。荫荫小道直伸着,似一条条血管在跳动;古朴的亭子,在树荫的衬托下如此幽雅,在那玩耍的身影宛如有我;树林成荫,一棵棵都长得郁郁葱葱,织成一片绿色的天地;那高高的旗杆,*在上面轻轻随风飘动,它是那样火红,像一支高耸的火炬。

  别了母校,在这几天才发现,老师也是如此可爱。茅老师,记得您生病时喉咙嘶哑,支支吾吾地说,一点点地写着字给大家上课……记得您动容地鼓舞和安慰……还记得您似孩子般的喜悦。想起蚊子阿姨(林老师),记得不同的爱好是看您穿不同的衣服……记得您常常大嗓门,让我们更完美……老师永远不会忘记。

  别了母校,想记的太多,想说的太多,最后还是一句话:“母校,我爱您! ”

  别了,母校!这次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仔细地看着你.校园里的每一棵草,每一寸土地都变得那么熟悉又亲切。在这里,我度过了小学将*6年的时光;在这里,见证着我的每一步成长的脚印;在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留下了或值得骄傲,或值得反省的事情。

  当第一次跨入小学的校园,我觉得很新鲜。幼稚的少儿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迎接我的是崭新的生活。忙碌又有点紧张的学*,反而让生活变的更加充实。学*中,或为取得成绩而高兴;或为了犯了错误而难过。高兴也好,难过也罢,都是学*生活中的调色剂。当我最后一次跨进母校,依然觉得它是那么新鲜。当然,新鲜不再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游戏场所。而是在枝枝叶叶间探索新的奥秘,在昆虫的薄翼上写上自己的遐想。

  看着眼前的母校,她仿佛就是一位慈母,呵护着我们。花坛里的柳树,已从小树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垂柳。花坛里的小花,正在迎风招展。这一切,全因为母校给了它们温暖的怀抱,园丁撒下了肥沃的养料。

  别了,母校!

  是母校与老师培养我们长大,是她(他)们把我从一个只会撒娇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大孩子。当毕业后,我们进入了初中校园,还会记得母校吗?会的。谁都不会忘了人生第一阶段的母校。母校就是照顾孩子的母亲,谁也不会忘了母亲的。当几年,十几年之后,我们或功成名就,或默默无闻,但始终不会忘了母校的栽培。我会回来,重新看看母校。寻找在这里的,美好的回忆。

  别了,母校!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扩展8)

——母校作文500字 别了,母校 (菁华3篇)

  每一次清晨走进小学的校门,耳边听到的都是叽叽喳喳的欢笑声,面对的都是不变的教学楼,眼前依旧有美丽的花园与我们曾经的影子。而这一走,就是六年。六年啊!多么漫长的六年,但在我看来,只在一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别了,老师!不知在多久后,我们会再见。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忘记您的微笑,忘记您的教导,忘记您的操劳老师,所有的老师,谢谢您!六年来,您付出了太多,才使我在您身上收获了那么多。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别了,校园!这一草一木我都曾相识,一颗颗挺拔的芙蓉,一颗颗挺立的冬青,一座座教学楼,一张张桌椅,一层层楼梯,我都不会忘记。因为,六年来,我们像朋友一样要好。你们默默地奉献着,不求虚荣,只求我们的快乐成长。

  别了,亲爱的同学们!六年来,我们在一起流过汗,流过泪,甚至还流过血。我们一起吵过,闹过,开心过,愤怒过,失败过,努力过,也成功过。六年的友谊,已让我们心中的花朵悄然开放。也许,我们有过很多不愉快,但在分手时,这一切又将何去何从?同学们,尽情的飞吧!让我们约定,在我们成功之后,再次来到母校。为她,做一点贡献。

  别了……此时此刻,我又千言万语想对您说,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话:别了,母校,在若干年之后,我们一定会回来,带着成功与希望回来,一定会!

  母校,别了!

  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然而,小学六年的学*生涯已经结束,我们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我们长大了,懂事了,难过的是我们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 告别我亲爱的母校。六年之前,我傻傻的来到了校园,那时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充满了好奇感。我们在母校里渐渐长大,知道了如何帮助别人

  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知道了要尊老爱幼……回想在母校的这六年,虽然有过泪水,有过伤心,但始终都是快乐的美好的.!虽然即将要步入中学,心里有一丝隐隐的伤痛。那是因为即将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离开母校之后,我即将进入了另外一所学校,会看到新的校园环境,当然难免会有一点不适应,常常会荣景伤情。在新的学校里会结交了新的朋友,会遇到新的师长,他们和母校的老师一样关心我们。我和以前的同学会经常玩,每隔星期我们就会共同回母校看看。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你将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分别,如果你真的留恋母校那就发奋学*,给母校增光。把对母校的不舍,化为学*的动力。

  我在母校度过的这六年,十分快乐。虽然现在我即将离开了,但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是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我一定会带着报效祖国的志向走下去,不管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我的母校。 母校,虽然我们即将离开你,但是我们心中永远会有你的,你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 ,母校我永远永远爱你.

  再见了,母校!昨天,我刚踏入校园时,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顽童;今天,我即将向你挥手告别,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在母校的点点滴滴,我都会美美的存在心底。回想起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和同学闹别扭了,明明想和好的,却死要面子,不肯低头;体育课上,分明已经摔了个大跟斗,疼到骨子里了,我强忍着泪,笑着爬起来;考试成绩优异,被老师表扬了,我可以整整高兴上一整天,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有多高兴;与同学竞争队长时信心十足,结果却一次次地落选,我安慰着自己——你是好样的,依然笑着走出校门……

  我爱我们的母校,母校的一切都是令我难忘的。

  回想起今年的运动会,我依然热血沸腾。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全班同学拼着小命努力拉,就连老师也在一旁拼命呐喊,助威。我们私底下悄悄诉说:这是我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届运动会了。那一刻,我们心里只有一个理念:赢!一定要赢!终于,我们个个都脸紧绷着,身体紧缩着,使出浑身解数,拉到势力相当,在马老师举着手,跺着脚喊加油,加油时,我们沸腾了。最后,我们终于胜利了,赢了从来没有赢过的强劲对手。那一刻,我捂着喊哑的嗓子,激动得泪流满面。

  爱嬉笑的我,总是不知道离别是什么滋味,因为我讨厌离别,更讨厌离别时说的一声再见。但是不久后,我们必须要经历离别了。再见了,母校!感谢您给了我快乐和悲伤的勇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