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别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性消息的特点,注意它和一般新闻的区别。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了解特写、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1、新闻特写、一般新闻、通讯的区别。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

  二、复*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对新*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3、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概括性、时效性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

  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文本探究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特写性消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特写性消息的特点: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一)梳理课文

  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标题虚实结合,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梳理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第三段)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将对香港恢复行使*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三)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四)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

  明确:本文的细节非常多,重点讲解以下三处。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2、“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七)小结课文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可听性,动态感,色彩感。

  板书设计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新闻,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知识积累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

  标题又分为主题、引题和副题三种。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闻还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尾时指新闻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体感知

  本文选取了五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作为典型性的特写镜头,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试找出并概括这些场景(按时间顺序)

  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明确: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但这一次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第三次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

  2、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的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降旗仪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结尾,从1841年1月26日……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这些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也使得现实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事件本身的现实内涵,*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人民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彰显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复兴。

  五、分析鉴赏

  1、准确得体的语言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明确: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时黯然神伤的神情,以及他对大英帝国失去香港的失落感。侧面写出了*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恰当的对比和议论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明确: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金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短短13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的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许多记者也写了很多篇新闻,但这篇新闻却独胜一筹,获第8届“*新闻奖”一等奖,它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寓虚境寓实景,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角度选取独特。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的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多么的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六、板书设计

  导语: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性消息的特点,注意它和一般新闻的区别。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了解特写、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1、新闻特写、一般新闻、通讯的区别。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

  二、复*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对新*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3、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概括性、时效性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

  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文本探究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特写性消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特写性消息的特点: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一)梳理课文

  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标题虚实结合,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梳理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第三段)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将对香港恢复行使*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三)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四)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

  明确:本文的细节非常多,重点讲解以下三处。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2、“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七)小结课文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可听性,动态感,色彩感。

  板书设计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新闻,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知识积累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

  标题又分为主题、引题和副题三种。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闻还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尾时指新闻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体感知

  本文选取了五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作为典型性的特写镜头,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试找出并概括这些场景(按时间顺序)

  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明确: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但这一次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第三次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

  2、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的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降旗仪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结尾,从1841年1月26日……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这些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也使得现实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事件本身的现实内涵,*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人民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彰显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复兴。

  五、分析鉴赏

  1、准确得体的语言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明确: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时黯然神伤的神情,以及他对大英帝国失去香港的失落感。侧面写出了*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恰当的对比和议论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明确: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金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短短13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的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许多记者也写了很多篇新闻,但这篇新闻却独胜一筹,获第8届“*新闻奖”一等奖,它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寓虚境寓实景,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角度选取独特。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的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多么的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六、板书设计

  导语: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性消息的特点,注意它和一般新闻的区别。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了解特写、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1、新闻特写、一般新闻、通讯的区别。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

  二、复*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对新*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3、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概括性、时效性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

  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文本探究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

  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特写性消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特写性消息的特点: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一)梳理课文

  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标题虚实结合,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梳理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第三段)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

  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将对香港恢复行使*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三)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四)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

  明确:本文的细节非常多,重点讲解以下三处。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2、“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七)小结课文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可听性,动态感,色彩感。

  板书设计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篇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重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他们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今年8月22号正好是*同志诞辰一百零九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同志诞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

  二、自主预*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凝重(níng) 瞩目(zhǔ) 易帜(zhì)

  港督(dū) 陈迹(jì) 赠言(zèng)

  2.理解词义。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升***。

  陈迹:过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新闻特写吗?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或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后,复述课文。

  2.概括四个场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6月30日晚6:15添马舰军营东西广场,降英国**。

  (3)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3.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写了这些重大场面,结构清晰而严谨,主题集中而鲜明,让人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从现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

  (二)研读1—2自然段。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阅读文章,探究下面问题。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缩写成一句话吗?

  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2.“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

  3.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

  4.“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

  5.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

  明确:体现出英国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末任港督告别,

  降下港督旗帜

  殖民统治结束,

  降下英国**

  五、课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假如你现在就在现场,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了!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一个瞬间!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表达技巧。

  2.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重点)

  2.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表达技巧。(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后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对香港回归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关注这一盛事。

  二、自主预*

  1.阅读课文第三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场景?

  明确: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确:以往港督离任时才降旗,这次降下之后“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这则新闻特写按时间顺序还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还写了以下几个场景:①6月30日晚6点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英国**。②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③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2.第4自然段中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

  3.细读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义?

  明确:(1)照应前文的“蒙蒙细雨”;(2)殖民统治倒行逆施,现在天将行大道;(3)衬托殖民者心情;(4)雨过必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实语言强烈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这是特写的结束语。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二)语言探究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对此,作者用庄重含蓄的语言作了恰当的处理,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明确: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主旨。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写法探究

  善于运用象征意义的场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这些场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①末任港督离府: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②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英国管治结束;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正式交接;④“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殖民统治结束。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主体:末任港督离府

  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象征意义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

  五、课外拓展

  你能运用特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吗?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梳理文本、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

  2、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

  【教学准备】:

  剪辑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有关录像片断,引入课题。

  1、所选录像片断,反映出人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归的精彩场面

  2、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的心情。

  1949年,新*成立了,*人民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大陆,但香港仍然被割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祖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人民可以挺直腰杆,从英国帝国主义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要回来。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

  二、梳理筛选文本内容

  筛选出文中新闻事实、历史背景和作者评论三块内容;

  新闻事实:四个场景,梳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

  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历史背景:总督府历史变迁,英军占领香港历史。

  作者评论:揭示仪式的意义。

  三、赏析文本精彩之处:

  过渡: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这一篇荣获第8届“*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并成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提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文章标题

  (2)、选材、取材的角度

  (3)、文学手法

  (4)、语言特点。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1)题目:突出自豪感;“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终结,意蕴深远。

  (2)选材、取材:选材独到,别具一格。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对比突出意义。三降一升,对比鲜明。

  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3)文学手法:

  ①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如同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②细节描写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 “广场上灯光渐暗”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很清楚。这样一个旷古未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很多,但作者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枝不蔓,清清楚楚。

  (4)语言特点:含蓄庄重

  例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提示:“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客观地写出英殖民统治结束了,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5字)

  【本报讯】*来,北京市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顷和国团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远水条件;届时,该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过,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答案:

  信息一:长江水将在2010年引人北京。

  信息二: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年底完工,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

  板书设计:

  1997.6.30

  下午4:30~40 港督府 降旗

  晚6:15~7:45 广 场 降旗

  子夜12:59 会展中心 降旗

  1997.7.1 0:01 升旗

  0:40 离开维多利亚港

《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

  3、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

  教学的重点、难点:

  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

  教学的辅助: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

  2、在网上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

  教学流程:

  一、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有关录像片断,引入课题。

  1、所选录像片断,反映出人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归的精彩场面(长度5分钟左右)。

  2、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曾经拥有四大发明,大唐盛世的骄人成绩,但由于晚清*闭关自守、软弱无能,自从1840年英国发动了*战争以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香港被英国帝国主义割据占领。

  1949年,新*成立了,*人民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大陆,但香港仍然被割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祖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人民可以挺直腰杆,从英国帝国主义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要回来。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

  3、课题引入:

  怎样去报道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一下《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这一篇荣获第8届“*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并成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二、研究本文写作特点,赏析精彩之处:

  1、课前预*: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研究,看一看本篇新闻有何特点,做好旁批。

  2、课堂具体做法:教师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题目、选材、选取的角度,场面描写,语言特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把学生发言的要点板书到黑板上。

  3、板书设计:

  ①题目:拟人手法,突出自豪感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终结。

  ②选材、取材:

  独到,别具一格,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

  对比突出意义,升——降

  ③场面描写:

  对比

  港督旗帜:“日落余音”中降下,另两面升起

  日落仪式:“不列颠尼亚”一巨幅紫荆花图案

  ④语言特点:简洁、明了、生动(拟人)

  含义深刻: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4、从网上挑选三篇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要学生说一说选材的角度。

  5、学生抢答发言:你会选择哪一个角度来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

  6、教师总结:本文主要最突出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选材的角度较好。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别了童年的作文 (菁华5篇)

  童年,一个多么耀眼的字眼。提到童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生出激动之情,因为童年是我们稚气未脱、自由自在、富于想象的时代,童年时代,就像那一只只飞翔的鸟儿,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就像那潺潺的小溪,合着轻快的节拍,欢乐地流向远方。

  有时候,我独自一个人双手趴在教室的窗台上发呆,欣赏着那一群正在嬉戏的孩子,心中一股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在那个时刻,我想到了小学的知己,想到了我们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日子……

  读小学时,我和几个同学玩得很要好,几乎是无话不谈。也许是那个时候不太懂事吧,只要一下课,我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中跑出来,什么都不顾,只是尽情的玩,几乎把所有学*的时间都只安排在课上,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学*成绩下降。有时候,我们甚至玩到疯狂,连上课都给忘记了,以至于几次迟到。在学*中,我们相互取长补短;在生活中,我们互相帮助;在课余时间,我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做游戏。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们之间的友谊只是哥儿们义气吧!但我们之间真诚的友谊在彼此心中都根深蒂固。管他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那时候,每次放学回到家里,总会听到父母那亲切的问候;每次换下的衣服,都是妈妈替我洗;每次有不开心的事,都跑到妈妈的怀里倾诉……

  可上初中之后,父母已打工去了,每次回家都不会听到父母亲切的问候;每次换下的衣服都是自己洗;每次有不开心的事情都只能向日记倾诉。

  我想,是不可能回到童年那个时光了,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好好珍惜那一切。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人总是要向前看,告别了童年时代,我还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少年时代——一个需要拼搏奋斗的时代。

  不知从何时起,当我走过矮矮的河堤,不再想翻上去走一走。看着天空中飞来飞去的鸟儿,我不再萌生“把它逮住”的念头。每次出去做客的时候,我也总会规规矩矩地坐着,不再乱跑乱跳。那一天,妹妹望着我说:“姐姐,你好高呀!和我妈妈一样高了。”我不禁一愣——我长大了!

  童年已经离我而去,我只能对着它的背影叹息。童年,那无暇的童心,幼稚的举动,天真的幻想,多么像一个水晶般的梦啊!

  小的时候,院子里有一大群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我们每天下午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玩。那时侯,玩什么都行,怎么玩都可以:跳皮筋、捉迷藏、红绿灯、吹泡泡、过家家、挑棍子、打水仗……就像一个万花筒。

  记得五、六岁时的一个星期天,我们院子中的男孩子、女孩子举行了一场吹泡泡大赛。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个小瓶子,瓶子里插着吸管,聚在小院的一棵梧桐树下。我鼓足腮帮,不紧不慢地吹着。一个肥皂泡在管子上探头探脑,随后呼的一下从管子里窜了出来。这时,小伙伴们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个乒乓球般大小的泡泡。我更加得意了,小心翼翼地吹着。泡泡越来越大,我把管子轻轻一甩,泡泡就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真大呀!”伙伴们羡慕地望着。这回轮到男孩子不服气了,他们开始使劲儿的吹着泡泡,当然,我们也是不甘示弱。于是,一场“泡泡大战”便打响了。霎时间,五颜六色的泡泡在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飞舞,把我们围住了。五彩缤纷的泡泡落在我们的手上。

  童年,你在何处了?我寻你寻得累了。童年,你快停下脚步,待我追上你。童年,如今你还停下脚步等着我,可是再过几日,或许你便不再搭理我了。

  匆匆十三载如细沙从我指尖流过,欲想抓住它,它欲是像一调皮的孩童逃开了,逃得无影无踪,叫你难受。可是,你又能如何?不过是目送它远去的背影罢了,心中的悲痛只能藏起来,藏起来。

  不过多久以前,它还同你嬉笑。或许,只有它搭理你时,你才不是孤单的、无助的。“(*^__^*) 嘻嘻……快来追我呀”瞧!它像个淘气的孩子冲着你做鬼脸,哪怕自己脸上是一副生气样儿,可内心还不是盛着满满的欣喜?你朝它奔去,原想它会停下脚步等你,可是你欲追它,它跑得欲远。你对它大喊:“嘿!快停下!”没想它竟头也不回地跑了。你以为它又和你开玩笑。哪知,这次是真的。它真的抛弃了你,离你远去了。你嘶声裂肺地喊着,希望它能回心转意,可是,不会了。不会了,它不会再回头朝你奔来了。因为你不再有资格拥有它了。它需要的也不再是你了。你必须得放下它,走向你崭新的道路。而它,只会在你记忆深处停留,带给你的是无尽的美好。

  以后,当你遇到挫折时,它便会从一块岩石后钻出来,冲着你大喊:“别灰心!我再这!”当你难过时,它便会化作一缕清风吹过来,留下的是你脸上干涸的泪痕。

  虽然它离你远去了,但是它也依旧在你身旁。只有你想起它,它就会在你的身旁陪伴你,直到老。

  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已经过去,我也即将离开母校,升入初中去学*。

  流逝的日子如一片片凋零的落叶,渐去渐远的是那段天真无邪的童年,枝头上点点泛青的嫩芽揭开了青春期神秘的面纱……我也长大了!往事历历在目,如天际边闪闪发光的群星眨着眼睛,一阵风儿,先开了记忆的大门。

  还记得那一天,是我第一天上学,我的启蒙老师牵着我的小手,带我来到班级,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光啊!从那时起,她教我学字,认拼音,还教我们唱歌画画、做操,每天都和老师在一起。在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学会了不少的东西。长大后才体会到,老师在领我们步入知识的殿堂走上人生轨道的过程中,花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汗水,那是多么艰辛的劳动!

  又可记得这天,我来学校报名,遇见的这样两个好老师——陆老师和俞老师。他们就是我毕业班的老师。他们不再像启蒙老师那样轻松不但我们身上有压力,他们也是背着重重的负担,为了让整个班级都考出好成绩,让我们升入理想的初中,他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夜以继日的工作……

  老师,感谢你们,我的好老师!

  告别童年,告别了童年的自己。告别童年,是一个新的一天。我们须重新整装待发,迎接新的挑战。告别童年,不在是一个胆怯天真的小女孩,将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属于自己的蓝天中自由飞翔。不愿告别,却在告别,那多风的时节。

  不愿告别,总在告别,那欢乐的童年。

  我认为我的童年是一个充实的童年,因为它包含着我的喜、怒、哀、乐……

  别了,我童年时的幼稚。每个人小时候都是很幼稚的,因为当时大家都很天真,不明白世间万物。我第一次去上学时,对学校里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对于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用铅笔在黑板上写字呢?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想去探个究竟。我用自己的铅笔上黑板写字,可是结果出乎了我的意料,铅笔居然写不上去字。我开始发力,结果事与愿违,我的铅笔反而被折断了……

  在现在看来,用铅笔在黑板上写字是多么的幼稚啊!

  别了,我童年时的胆小。小时候,我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因为我怕半夜里有鬼。当时每当我一个人睡觉,我就会感觉到窗外有鬼叫声。因此,我吓得不敢一个人睡觉了。此时,我想到了真正的男子汉不应该如此胆小,于是我希望慢慢改进,要相信世界上没有鬼。而现在,我已经完全不怕了,可以说是完全告别了这方面的胆小。

  虽然,我童年时看起来干了不少傻事,闹了不少笑话,但我的童年终究是没有如何压力的。

  别了,我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小时候,不用上学,成天呆在家里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半点压力。即使进了小学,也是半娱乐半学*,不用成天为学*埋头苦干。可是,现在不同了,我已经进入了中学,就该开始抓紧学*了,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这关系到了我的将来。因此,我不得不和我童年时的无忧无虑说再见了。

  我的童年是幼稚的:我的童年是胆小的: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可是现在,我得和它们都说再见了。不过,它们给我带来的欢乐,我将永远记得!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别了优秀作文 (菁华5篇)

  从一开始,这便是一场荒诞的闹剧。只是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是无法自拔?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是无法忘却?仅是因为记忆吗?

  每当我想要把她忘记的时候,昔日的美好却又一遍又一遍的涌进我的脑海。也许我对她已经无法自拔了。可这又能怎样?能回到过去吗?这已经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我不愿去想,但是老天却总不肯将我放过。他总是在我睡眠的时候将我拉入那我想要忘却却总是不能忘却的昔日的美好之中。那对于入睡的我来说确是一个好梦,可当梦醒时分,我感到的只是万分的悔痛。

  相见、相遇、相聚确是一种缘分,可这缘分的终点却不能令海枯石烂。是这缘分的终点本就是这样的短小还是有谁将它剪断了吗?我不得其解。但我知道,我已经永远的失去了她的亲切关怀,我已经永远的不能再见她那美丽的笑容了,我已经永远的不能再听到她那婉转动听的呼唤了!我已经确切的失去了有关她的一切,得到的只有那无尽而不可消除的苦痛。我只能够通过追忆那昔日的美好来得到缓解。可那美好终将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逝。别了吧,她。带着我内心的苦痛走吧,我只乞求留下那昔日的美好。

  那年那日,相见相遇。你那美丽的俏容,动听婉转音声,婀娜的身影。是那样的美好令人难忘,可这一切,终将消逝。别了,她。我不奢望在你的心里留下什么,我只将这美好的回忆保留,将那永恒的祝愿留下!

  要问我2014是什么令我难忘,我一定会说–母校。我最最亲爱的母校啊!6年2000多个日子,我和你相聚了那么久,可还是因为一场考试我们终是分离,可我的心还留在母校。

  怎么多天过去了,我时不时的还会想起母校,想起我的回忆,我便潸然泪下,常常含着泪入睡,我不知道母校给予了我什么,但我还是挂念着,我想念小学,想念老师,更想念我的母校,2000个日子的感情不是说散便散的,在小学时常常说母校的不好,和严格,可现在呢?母校昔日的样子常常在梦中展现,是那么美丽,那么辉煌,那么壮观。可我呢?再也回不去了,我常常在心中幻想我回到了母校,在母校中玩耍,可这却不是真的,一觉醒来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一个快乐的梦,我何尝不想留在梦里,永远不要走出来,永远永远……

  这终是梦,想回到从前的梦终是不成真的!

  我现在能做的便只有幻想和祝福了。

  燕子展翅,雄鹰翱翔,那是鸟儿对蓝天得畅想,

  小溪潺潺,波浪滚滚,那是河流对海洋的歌唱,

  稻谷飘香,硕果累累,那是大地对万物的畅想。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那是母校对我们的期待。

  老师啊,母校,到我再一次走进您,多少岁月一一在我心中流淌

  我要把这首诗送给我的母校,送给我那伟大的母校!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转眼间已离开母校二月之久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还记得吗?瘦骨嶙峋的老班在学校日夜操劳的背影。我们曾恨过他,因为我们犯个小错,他便会严厉批评我们;我们也曾爱过他,正是他的鼓励才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梦想。只有他伴着尚未抹去的夜色,和着刚刚睡醒的鸡鸣,走进学校的大门。他将全部的心灵融进了学校,他将所有的爱给了我们,他将全部的热情给了事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还记得吗?我们曾在一个屋檐下欢笑,在一张黑板上学*,在一张餐桌旁吃饭。三年风风雨雨,大起大落。面貌变了,本事长了,可不变的是我们共同的笑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我们豪气的誓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我们挨批前壮胆的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我们临别时的赠言,可是这些都成了过去……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还记得吗?柔弱优美的母校坚强的支撑着每个同学的梦想。我们就这样走了,留下的是难忘的青春与欢笑。母校是一首唱不完的歌,飞过高墙,穿过树隙,优美的音符唱响出声,响亮的歌声呼唤未来。是您的汗水,洗干了稚嫩的奶味。是您的心血,点燃了我们的梦想。

  别了,老班,永远忘不掉您的教诲。

  别了,同学,永远忘不掉我们的欢笑。

  别了,母校,永远忘不掉您的奉献。

  初中是青春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欢笑与泪水,带走的却是知识与成熟。别了,初中。

  心的城堡月落,走过燕山,清辉月影,落雪成泥。一份*壤的冬季,留下我踏过的痕迹,曾经的伤痕,在一段婵娟里蘸满秘密。触落的情,飘落若尘,纷飘在无际的天壤。

  遥望前方的交织的路途,若心一般遥遥无际,眼前的雾霭雪音在旷野里蔓延。茫茫的旷野深沉无垠,深夜的景林,隐逸着缕缕的飘香,似乎飘来一剪梅花的暗香。青丝瀑然,诠释着不染纤尘的端雅,闭幕的夜间泛滥着醉意的梦言。无奈的感慨,触发心间太多的幽怨,曾经梦语清幽,细腻了夜里的忧愁,默默的浅容熏陶了夜的征程。一腔苍然,几度云烟身前,又何必独舞于苍穹?夜深酷冷,雪夜寒凝,呆然的伫立,风雪厮磨着我深邃的期盼。一身的豪迈,心潮的澎湃,那股沉重似铅的牵挂,你在哪里?夜里的收藏,孤野独步,带着心有的牵念,无阻亦不寂寞。把曾经藏埋的思念折叠成飘雪信笺,等待你那抹如初的殷红在梦里倾付雲巅。一路的冷暖,一路的红尘变迁,思念伴随着我的路途走远,人望天涯,心有浮沉,时光让我辗转,茫茫人海人生几何?回望一路走过,思忖着每一步走的态度,繁华三千,终化成土,时光荏苒回忆成冢。红尘后,诸如浮萍,静逸雕琢一匹厩马,脱缰在铺满一地黄花的阡陌。

  云深恨海,叠嶂峰巅,雁荡飘雪絮絮,飘逸一川无暇的天;雾绕云深,古松峰下,携手浅笑的契合,同声一句“比翼银河,别了康桥”。

  开学那天,我提着书包,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五二的教室,心里一直想着:新老师会是怎样的,是可恶的老太婆还是凶恶的中年妇女,我会不会喜欢她,我们会不会好好相处……我踏进教室时,呆住了,在教室里等候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这,不会是我们的班主任吧,是的,正是我们的班主任曾老师。

  我以为曾老师也是那种炫弄权势的老师,可是并没有,他爱和我们相处,每天和我我们一起玩,我们爱上网,他也爱上网,什么事情他都会亲历亲为。我们是五个班混合一起的,很多都是新同学,曾老师怕我们会独来独往,曾给我们搞过多次活动,培养我们的默契;给我们制好班规,把我们班管理的整整有条……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我们前所未有体验过的,中午,走廊里总会有曾老师和我们一起谈笑的情景,操场上总有我们一起玩耍的画面……

  原本我不舍的和芳谷分开了,我很讨厌学校,很讨厌五二班,可是曾老师群让我再次融入这个班级,讨厌学景篇文章的我,因为曾老师用投影的照片吸引了我,我在学景篇的课文中好像自己也到了异国旅游,浏览这一切美景!

  一个学期眨眼过去了,我们有缘相聚在五二班,我们就像同学们般相处,一点一滴都浮现在我脑海里,我们不舍得分离,我们好不容易才融合到这一个新的五二,可是大家都拥戴的曾老师却不能跟着我们前进,我们的点点滴滴即将变成回忆,成为过去,再见了,曾老师,我相信,大家都像我如此不舍得和你分开!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别了,童年作文 (菁华5篇)

  凝望着美丽的岁月,脚踏着远去的道路,幻想着未来人生的图案,回忆着岁月带来的富有童趣的小学生活,笑望着此时此刻的舞台,想着过去与同伴的酸甜苦辣。小学的童年生活,随着永不停息的时间小河,一去不复返……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也是我们告别童年的日子。

  每一个班级都为了节目的美而辛苦练*。我们六年级同学也是一样,我们在舞台上练*过,在大操场上练*过,在办公室里练*过。这些地方已经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留下我们的脚步声,留下我们为练舞而撒下的'汗水……

  望着眼前的舞台,使我不得不想起我与同学的酸甜苦辣。我们有难同当过,也有福同享过。今后我们再也不能这样欢聚,要永远告别童年,告别同伴,告别母校……

  望着眼前的舞台,同学们以灿烂的笑容,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跳着。看着他们,想着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过了它,我们就将进入初中的大门,我们这些同伴,也都散了。想到这儿,我不禁留下几颗泪珠。不过,俗话说的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散了就让他散了吧!长大后,我们总会见面的,想到这,我虽没有高兴起来,但也努力地将泪珠收回。

  我们虽然抓不住岁月,但我们可以回忆岁月,回忆我们的伤、乐、哭、笑……

  这个“六一”,对我们即将告别童年的人来说,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让我们以自信和活力去感受花之舞蹈,去感受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六一” !

  为了值得回忆的童年,我一定会趁最后那么一点时间,为它打上一个精美的感叹号!

  时间过得很快呀,一眨眼,我即将面临小学毕业了!回想以前,我不禁会微微一笑,因为,我觉得自己经历了太多太多。在这六年中,我尝试过,也收获过!这六年,仿佛一个五味瓶,它无时无刻都在记录这属于我的酸甜苦辣香!我非常满足,因为我在这些年来,很快乐,幸福!拥有老师的认可,同学们的爱戴!家人的称赞!

  现在想想以前,从我满脸稚气的和妈妈走进校园到现在我拿着众多的复*资料开始为毕业努力,过了多久呀,在这2190天里,我每天都在尝试这!记得一次,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件傻事!那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自己在家,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像,一位医生再用温度计给那个小孩量体温,医生把那只温度计插在小孩的嘴里!我的脑海中顿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也试一试吧!说干就干,我先去药箱里拿出温度计,**嘴里,静静地等着,五分钟后,我拿出来看了看,哇39度,我发烧了,怎么办呢,得等妈妈回来告诉她才行!我有躺在沙发上继续看电视了!不久妈妈回来了,我从上前,妈妈问我:孩子,你干嘛啦?我说:我发烧了,39度。妈妈摸摸我的头,又说,你们发烧呀,很好呀!他又问,你怎么知道你发烧的!我一五一十的告诉妈妈,妈妈笑得人仰马翻!妈妈又说:你那个傻孩子,那那电视上只是演戏,不是真的,下次不要那么傻啦,知道没?我点点头!

  至今我想起这件事,还忍不住,会哈哈大笑!啊,小时候的我,是多么傻呀!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做那些傻事了!

  童年,已经从我身边过去了,我现在即将面临的是青少年的生活了,我要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再见了,我的那五彩斑斓的童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是啊!正如朱自清说的那样,时间就是如此无情地飞逝着。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如一场美好的电影,一下子播放结束了,当再想回顾时,却再也回不来了。

  毕业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可对我来说确是一种割舍。毕业那天,我们举行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毕业典礼。

  一走进多媒体教室,呀!这人可多得,简直挥汗如雨。典礼开始了,忽然一首抠人心悬的歌声——童年,放了起来。大家一听都像着了魔似地大声地唱了起来。歌声是那样童真,充满欢乐,而我却从中听出在歌声中又带着几丝伤感。

  歌声刚落,全体老师走上了讲台,一下子活泼的音乐变得如此悲伤。老师在伤感的音乐向我们念起了感人的诗篇。每一个老师都念得那么投入,那么不舍。老师们念得越深情,我们心里的伤痛就更深。顿时,一层厚厚的雾水,在我眼里转来转去,我再也制止不了了。哗啦,泪水陆陆续续地从眼眶里流出。流着眼泪,我左右望望,全场人都泣不出声,伤心地檫着留恋的泪珠。老师依然在念着刺痛人心的诗,声音里带着微微的颤抖。霎时,发现老师的眼圈红了,小声地哭了起来,同学给老师递上了满载深情的纸巾,这时全场沉浸在难舍难分的哭泣声中。

  最后,毕业典礼在大家合唱感恩的心里结束了。

  站在亲爱的母校门口,我们含着泪水挥挥手,带着依依不舍之情离开了。

  告别了,同学;告别了,老师;告别了,母校;别了,童年!

  各位旅客:您乘坐的“童年”号列车即将到达终点站,请各位乘客带好您的行李,准备下车……

  童年的欢声笑语伴随着少先队歌依然在耳旁回荡,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在我的脑海无数次的回放,一幕幕天真烂漫的影像就像刚刚才发生,印在我的记忆中是如此的美好,让我回味无穷……

  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七色阳光,自由自在。那时干的一些事情现在看起来真的很无聊,每到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我早就心不在焉了。小店里货架上摆放着的一包包方便面对我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一包只要五毛钱,只要摸到有卡片的就能再来一包,别提有多高兴了。好不容易等到老师宣布放学,便火速冲到小店里,翻找有卡片的方便面,恨不得把整间店弄翻个遍。通常用五毛钱就可换得三四包。这时店老板好像用一双有点怪异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我有看穿袋子的本领,尽管如此我也丝毫不受影响,仍旧吧咂吧咂地吃着。

  三年级时,有一次同学邀请我去他家玩,正玩着一款打怪兽的游戏,玩得正高兴,他家的电话突然响了,是快递到了。同学的母亲叫我们俩去看看。我在想,是不是有什么吃的,好像他家零食好少啊!我兴冲冲地跑下去,他紧跟其后。原来是一个特别大的箱子。快递员确认之后就骑着三轮车走了。我们只好自己把箱子抬到五楼去。一抬起来,走几步,箱子就“砰”一声摔在了地上。我们又抬起来走,几步之后又“砰”一声掉在了地上。在楼道里更是如此。走几步摔一下,走几步又摔一下。箱子实在太重了,到后面几乎是拖着走的,我想,里面大概是装的东西太多了吧,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吃的东西。一进家门,我们就一下扑在箱子上,连撕带咬地把箱子打开了,纸皮洒落了一地,原来里面并不是好吃的,而是一张铁制的折叠床!希望瞬间落空,全身不由自主的疼痛起来。大概是因为刚才抬箱子时用力过猛了。如果有什么好吃的,也许就感觉不到了吧。

  童年的我,就是个馋嘴猫。只要嘴巴里有好吃的,就胜却人间无数。你说为什么小时候的快乐就那么简单呢?

  小时候的小烦恼也很简单。五年级时的班主任特别严厉,有时我们男生都不知做错了什么事就被罚重写作业或抄书,而且我们总是认为那时的班主任偏心女生了,恨不得自己是女生。现在想来,也许正是那时的磨炼,现在的我多了一份耐心与坚持。

  懵懂的童年时代是那么美好的,只是这种美好渐渐消失在风中,远去了……别了,我的童年!别了,我的简单的小快乐!别了,我的甜蜜的小烦恼!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已到来,我会加倍珍惜宝贵的时光,努力学*,不辜负这美好的青葱岁月。

  各位旅客:青年号列车即将进站,现在开始检票……

  雨轻轻的飘,轻轻的飘。打在脸上,似乎落进了心里,感到丝丝的凉意。走在有些泥泞的路上,任它留住我的脚印。

  转过头,看着那整齐的两行脚印,谁的?大大的。看了看寂寥无人四周,无奈的苦笑——那是我的。恍惚间,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长大。不是小孩子了。已经不属于童年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毕竟我曾经拥有过。 童年是什么? 是作业和试卷那苍白的惨淡?还是老师批语中那鲜红的刺眼?

  哦!不,童年应该是银铃般的欢笑和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天真。

  可是?现在的孩子还有童年吗?丑陋的世俗正在抹杀孩子们的天真,可恶的世俗正在扼杀孩子们的遐想。于是,太早太早,太早太早的时候孩子们学会了撒谎、奉承、甚至是事态圆滑。可是,他们只是孩子,还只是孩子。想到这里,才发现自己并不仅是幸运的,还是幸福的。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人生就是一条布满荆棘哦小路,永远充满阴暗和潮湿。只有努力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才能赢得光明。而我在欢笑中走完三分之一,是的。我很幸运,至少我这样认为。

  想到这里,心情突然一亮。扬起嘴角,向前走去。一步一步都走出我的勇敢。

  挥挥手,别了,我的童年。

  雨轻轻的飘,轻轻的飘。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尼亚加拉大瀑布作文 (菁华5篇)

  “轰隆隆,轰隆隆。”打雷似的巨响,在离着瀑布几千米的地方,我都听得是清清楚楚,这种惊天动地的巨响,可不是一般的瀑布就能轻易制造出来的。没错,这就是闻名全宇宙,地球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

  在那么远的距离都能听的一清二楚,离得*了,更是震天动地,只见水从数百米高的地方倾泻而下,除了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外,更像是千万个战士呐喊着从山顶上俯冲下来,真是叫人震耳欲聋!不过旁边小树林里倒是安静得很,也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树木那神奇的“隔音效果”。

  乘船到大瀑布下,那更是刺激,在如此之*的距离下,想要交谈?那只能靠吼!坐船去,最忌就是躲在船舱里不肯出来,那躲在船舱里的那些人,定是那些胆小的,不懂得享受的人,像这种估计一生只有一次的“超级巨型淋浴”,不来体验一把,坐船下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离瀑布几百米的地方,船就停了下来(再前就要被拍扁了),让游人们拍几张照留念,当然,前面说过,像这种“淋浴”,不去冲冲真是“后悔终生”!像我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自然是不会怕这瀑布,不顾家人拉扯,我第一个就冲出了船舱外。

  真是“高风险,高回报”,刚刚出舱门,就立刻听到了比之前还响的.巨大声响,接着不到一秒钟,估计比大豆还要大的雨点就打在我身上,即使身穿雨衣,不到十秒,我从头到脚就湿了个透,一下夏天的闷热顿时不复存在,冰凉的感觉*卷了全身,那可真是爽快至极啊!我好不容易睁开眼睛,可是什么也看不清,倒是映证那诗句:“不识庐山汉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回头一望,瞬间就被这奇景所惊呆了,溅起的水花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成了彩虹,在船上冉冉升起,水雾在空气中弥漫着,仿佛一切,都铺上了一层白色的银纱……

  真是绝美的风景啊!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给了我们无数的美景、奇景,真是妙不可言!这种奇特的美景,岂是我们人类所能制造出来的?

  其实,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美”,不仅仅在于“景”,其实她还有另外一种美——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地理位置不偏不倚,恰好就在美国与加拿大的交界处,安大略湖上。其一边是美国,另一边是加拿大。照理说,这里必定是个“兵家必争之地”,肯定不管是加拿大还是美国都想把瀑布占为己有。但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是,两个国家在瀑布*相安无事,和谐安定,从没发动过一场战争。更不可思议的是,两国还在湖上架起“彩虹桥”,联通了多伦多和尼亚加拉市,两国的人们只需步行十几分钟就能从一国到另一个国家,没有一切的隔阂与种族之分。而且,几乎每天晚上,两边都会互相放礼花庆祝……

  这不正是两国的*衡之美,和谐之美吗?

  尼亚加拉大瀑布,美在景,更美在两国人民的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和谐安定!

  一波波水流从山头上飞泻直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击水面露出的石块。顿时青烟袅袅,水花四溅,令人赞叹不已……这就是位于加、美两国的世界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被山羊岛分割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美国境内,一部分属于加拿大境内。美国境内的瀑布宽广而又细致,称为“婚纱瀑布”,宽约320米,落差58米;加拿大境内的瀑布外表呈马蹄状,号称“马蹄瀑布”,宽675米,落差56米。汹涌湍急的水流以每秒6000立方米的流量从尼亚加拉河中飞入大峡谷里,溅起的水花洒到人们身上,感到无限的清爽。

  白天的瀑布固然雄伟壮观,但是晚上则更加美丽诱人。夜幕降临,千万盏彩灯从岸上齐刷刷地射向瀑布。顿时,瀑布变成了炫目多彩的颜色,有红的、黄的、绿的、青的,还有紫的。瀑布巨大的响声盖过了人群嘈杂的喧闹声,好像整个世界都被压在了这隆隆的巨响下。

  我是在最炎热的时候来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一跨进大峡谷,就感到一阵清爽,微风刮走了酷暑,带来了凉爽。我们乘坐了游览船——“雾中少女”参观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开始,只有少数的水花调皮地撞到我们身上。后来当我们走进瀑布时,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水流离我们越来越*,水花也更频繁地打到我们的雨衣上,冲天的水雾遮住了明媚的阳光,把我们笼罩在一个神秘而壮观的世界里。我们背对阳光,面对水雾,七色的彩虹便冒了出来,时隐时现。我敢说,不管是谁,到了这种地方,都会被大自然那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所折服,自己顿时显得十分渺小。

  从船上下来后,我们继续参观了点缀大瀑布的小树林。树林里面千百种野花在野草中高兴地开放,招来了蝴蝶和蜜蜂。它们在花丛中飞舞着,好像在给人们表演舞蹈,又在炫耀它们美丽的身姿。看!远处的那一片林海中,有几座豪华的别墅,篱笆上爬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前花园里一条彩色的石子路蜿蜒通向别墅入口,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这真是人间仙境呀!

  啊!尼亚加拉大瀑布!我心中神圣的天堂!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和室友早早地起了床,稍微整理了一下东西,为今天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做好准备。

  “尼亚拉加瀑布,是北美东北部尼亚拉加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过去数十年,尼亚拉加瀑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到此度蜜月。”我说给边上的蒋叶韬听,“这是我从百度上搜到的关于这个瀑布的知识。感觉这个瀑布应该是一大奇观,令那么多的人慕名前往。”

  “嗯。希望不要排太长的队吧。”小蒋说,“这么个天下奇观,去观赏的人一定很多。”等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驶往瀑布附*的游船。“排了半小时的队,蒋叶韬真是个乌鸦嘴。”我在心里嘀咕着。

  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这半小时的等候太值了!原来坐船前往是为了让我们与这世界闻名的大瀑布零距离接触!船慢慢驶向瀑布。“哇!”千万颗的水珠超我们脸上袭来。幸好我及时做好防水措施,用手及时捂住了脸。可是,这些水珠也太调皮了,从我们的指缝里偷溜进来,肆虐地亲吻着我们。我的头发也湿透了。管他呢,既然是来观赏大瀑布的,那就让水珠来得更猛烈些吧!那成千上万的水珠飞速迎来,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招待”,它们就已经“破门而入”,一点也不羞涩。在水珠侵袭间歇,我拼命睁开眼,好好地观赏大瀑布。我看到了瀑布用力拍打着水面的壮观景象,耳边尽是震耳欲聋的声音,已听不到身边人说话的声音。海鸥在水面上急速盘旋,仿佛在为瀑布呐喊、助威,顿时让画面更为雄伟壮观!除了叹为观止,我已找不到词来形容这景象!

  待船靠岸,我意犹未尽。瀑布的雄壮景象在我脑海里回放,久久不能散去!

  上个月,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来到了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宽阔的水流从断崖上奔腾而下,撞击着下面的岩石,激起巨大的浪花和水雾,气势磅礴,荡涤尘嚣。

  我们坐上“雾之女神”号游船,去环游瀑布。突然,我感觉头上下起了毛毛雨,一滴滴调皮的小水珠轻触着我的头发和皮肤。原来船已经开到大瀑布的水雾里面了。这儿简直就是个水的世界。瀑布一望无际,流下来的水好像大海一样浩瀚,让我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我的耳边都是“隆隆”的水声,就像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它比雨后的空气还好闻。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最著名的“马蹄形瀑布”。一眼望不到边的瀑布中夹着一抹淡淡的绿色。水雾升腾,一条绚丽的彩虹横贯瀑布,像美丽的花环装点着梦境般的巨幅水帘!也许是彩虹太美了,把许多海鸥吸引了过来,它们兴奋地叫着,扑着翅膀飞来飞去,好像在赞美大自然的杰作。

  尼亚加拉大瀑布真是人间仙境。

  曾有无数人从我眼前美丽的地方跳下去,有些生还,有些死亡。几百年来,有无数故事在这里发生,历史见证了此刻的美丽。这里就是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交界。来过的人,无一不被她的壮丽所震撼。乘上电梯,很快就到达160米高的360°观光塔顶部,我迫不及待地冲向观光区。 凉 风将衣服吹起,推着我,环着*台走了一圈。往远处眺望,水天交界的地方是美国的“水牛城”这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源头。如何分辨出美国和加拿大的边界呢?左手边看去,有一座极长的桥。那,便是跨越加美的彩虹桥。许多辆车子在桥上来来往往,没有片刻歇息。再看时,只觉桥身有一点弧度,还真可以与可爱的彩虹媲美。右手边,整个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丽、震撼的景色便展现在你眼前,侧耳倾听,居然能听到瀑布飞溅而下的轰鸣声,怪不得被称为“雷神之水”。几百米宽的伊利湖水面被中间的岩石一分为二,从湖的边缘飞泻而下,形成加拿大马蹄形瀑布和美国瀑布,两处瀑布都倾注到安大略湖,飞溅开来的水雾中,偶尔还能看见彩虹的倩影。湖中的游船正向雾中缓缓驶去,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下了观光塔,乘上“雾中少女号”游船,穿上一件蓝色雨衣,俨然成为标致的蓝精灵。此时只听见轰隆隆的水声,和眼前飞泻而下的瀑布。我们找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正好与瀑布*距离接触。“美国瀑布,”和“加拿大瀑布”到底哪个更好看呢?我心中默想。往正前方瞧去,便是美国瀑布,在它身侧还有一条新娘面纱瀑布,袅袅水雾弥漫在空中,真的好似新娘洁白而神秘的面纱,

  美国瀑布下面有很多岩石,细小的激流越过石缝,将水流变得无限轻巧,更显得瀑布的激越。船缓缓向加拿大马蹄瀑布驶去,缓缓的,仿佛在执行一项庄严的任务。扑面而来的这是什么?风吗?雾吗?只觉一阵绵绵细雨般的感觉,眼前只剩一片空白,啥都看不见。回头,看看身后的妈妈,竟也只是模糊一片。隐约中,船在前行。加拿大瀑布,这是加拿大瀑布,喜悦涌入,久久不能消化。那声势,真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渐渐的,更*了,黄豆般大的水肆虐地砸在我的脸上,虽说眼睛里、头发上溅满了水,我却一点也不会介意。一阵欢呼声传来,我也跟着惊叫。只因那水,朦朦胧胧,似梦似幻。雾中行船,多么惬意。水雾一阵阵洒落,舒展开全身的毛孔,迎接水雾来袭。吸进轻松。吸进欢乐。想起来之前的介绍,脑海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不愿嫁给年老的酋长,便独自划船冲下了大瀑布。想必,这雾便是那位女子的化身吧。据说,1756年,大瀑布还整个被冰封住了呢!这千年一遇的景观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下了船。回首眺望远处恢宏磅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不免掠过一抹凄凉,我们何时才能再相会呢?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别了,不列颠尼亚 (菁华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明白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是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及其作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从学*效果看,总体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反思教学过程。语文学*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这节课,由音乐《东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大体印象。接着对课文结构、四个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在第三个场景时插入了交接仪式的视频,对当时刚出生的学生来说,这段视频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之后,重点对课后第一题及“这篇课文为什么能获奖”展开了讨论。最后,用了*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其他学生讨论共同解答。从结果来看,上课之前我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知识,不敢大胆放开“手脚”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学生的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解答。

  二、反思新课改教学方式。新课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公开课,我必须在这方面体现的更充分。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加深对香港历史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的过程,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尤其是最后6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讨论共同解答,由于受公开课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学生有 许多 老师在场不敢大胆发言的情况下,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自由、大胆的讨论。虽然其过程贯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学生的表现及效果并没有*常课理想。为此,以后每堂课都应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闻旧知的复*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闻汇聚一般消息类文章所有的特点于一身,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时,渗透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知识。

  2. 品味文章的语言。

  3.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缺乏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描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回顾,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过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将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图片,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由于香港回归是97年的事件,当时虽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学生对此体会并不深刻。因此,授课前,我会安排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在重温当时回归画面的同时,根据教师指导,独立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作为新闻单元的第一篇,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新闻知识,明确这篇新闻的结构。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在抓取重要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体会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在《东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荣的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一起走进新课。

  (二)、复*旧知 掌握新知 先提问文体知识,由于初中学*过新闻。所以在这里简单复*新闻定义,而《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所以重点介绍新闻特写。

  (三)、独立阅读 掌握字词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学生读过后,教师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词

  (四)、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1、在排除字词干扰和独立阅读基础上,学生找出本篇新闻的结构

  2.由于结构中,重点是主体部分,我设置两个问题:

  (1)主体部分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描写的?(2)这部分写了几个重要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行文思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容易明确:主体按时间顺序描写,共抓取了四个重要场景。

  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情景描写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学会抓文章的有用信息,学*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根据文章内容与特点,我设计了归纳式板书,以帮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得把握课文。具体的板书设计我将在授课过程中为大家呈现。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 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 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研讨问题:

  1) 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时说:“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尼亚加拉瀑布作文实用五篇

  今年二月份,趁着春假,我去了尼亚加拉大瀑布旅行。

  早上在华盛顿吃完早餐我们就乘车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中途来到康宁玻璃城,参观了玻璃博物馆,并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出发了。再过三个小时,天快黑了,才来到尼亚加拉大瀑布。

  一下车,就听到了轰隆隆的巨响。我们迫不及待地寻着声音跑过去,看见河水从上游汹涌澎湃地呼啸而来。到达悬崖边后,大瀑布笔直飞泻而下,犹如万马奔腾,响声震天,激起了漫天的.水雾。水流到达悬崖底部后,继续翻滚着向下游奔流而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真是壮观啊!

  天黑了,河对岸的加拿大城市亮起了五光十色的灯光,灯光又映照在巨大的瀑布和水雾上,显得无比漂亮,感觉像仙境一般。

  夜深了,一阵阵凉意袭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瀑布回酒店休息,准备第二天波士顿哈佛大学之旅。

  尼亚加拉大瀑布果然不愧是全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那气魄,那声势,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可能语言很难描绘出来,幸亏拍了一点录像,希望能有所帮助。

  瀑布对面就是美国,旁边的小镇也叫尼亚加拉小镇,两边有一座桥连接,叫彩虹桥,对面美国的游客身影清晰可见,瀑布下的水碧绿碧绿的,水面上,天空中盘旋着许多海鸥。

  我们披上雨衣上游轮*距离观察瀑布,那轰鸣声用千军万马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过分,大自然的威力真是由此可见一斑,据说这还只是瀑布30%的流量,70%的流量都被截留发电了,也是为了不让瀑布消失,否则许多年后就不再有这个瀑布了。

  现在截留后,瀑布仍然以每年3厘米的速度向后退,知道为什么吗?这么大的水流量,作用于山体岩石,岩石受得了吗?后果就是不断被卷走,造成瀑布后退,知道了吗?

  瀑布水流向安大略湖,然后流向大西洋,流经美国境内的五大湖其实都是相通的,它的五大湖中只有密歇根湖完全在境内,其余都是与别国共享的,例如它与加拿大共享安大略湖。看到这个瀑布的壮观景象,人的心胸似乎都一下子开阔了,烦恼都少了,深切地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真是不虚此行!

  去年暑假,我来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尽情欣赏了它的风采。

  到了停车场,还没见着瀑布就远远听到了哗哗的水声。我循着声音一口气奔到了瀑布旁。哇,上游的水排山倒海似的从几十米高的悬崖一泻而下,那扑面而来的水雾让瀑布有了一种梦幻感。我迫不及待地取了雨衣上了船,准备好好感受一下与瀑布亲密接触的滋味。船开了,浓厚的水雾让瀑布的结构变得有些朦胧,无法看清瀑布的真面目。阳光散布在水雾上方,折射出两道美轮美奂的彩虹。成百上千只水鸟擦着湖面、沿着礁石上下翻飞,好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转眼,船行驶到了气势更加磅礴的“马蹄瀑布”。这一段瀑布十分宽阔,水流如千军万马般从三面狂泻而下,形成一个凹弧形的巨大水幕。我们的船仿佛探入一个深不可测的“水帘洞”之中,四周水声震耳欲聋。瀑布冲落后溅起的水花,劈头盖脸地打在我们的身上,所有游客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欢呼之余,大家手忙脚乱地拉扯被风吹掉的雨衣,一些人忙着藏起手机、相机,还有一些人则像我一样尽情地享受瀑布带来的清凉。

  我努力睁大眼睛,透过水雾看着这咫尺之遥的大瀑布,感受着水花像冰点一样砸在我的身上,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暑假我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加拿大,在那里我见到了雄伟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的交界处,主要有马蹄瀑布、美利坚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三部分组成,被称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为了观赏这一奇景,我和小伙伴们穿好雨衣坐上邮轮来到了瀑布底下的湖面,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听到了轰隆轰隆闷雷似的声响, “瀑布快到了!”所有人都变得兴奋不已。

  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几百米宽的断崖上雪白的水柱倾泻而下,像一条条脾气暴躁的巨龙直冲谷底。

  再走进些,那巨龙奔腾的狂啸瞬间把我们保围,溅起的水花形成几米高的水墙。即使穿了雨衣我们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在弥漫的水汽中,阳光架起了一道灿烂的彩虹。

  随着邮轮我们渐渐远离了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闪着点点星光,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一条轻柔的面纱,刚才还汹涌无比的瀑布现在竟变得如此温柔。

  这就是没了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真叫人流连忘返啊!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加拿大的一大著名景点,世界八大自然奇观之一。这回爸爸来了,我们当然要去看看了。星期天上午,当们穿好雪衣、雪裤,拿好相机、行李,到达455号楼底下的时候,司机已经在那里等了。于是我们坐上车,就前往尼亚加拉大瀑布。

  一路上,我们的司机滔滔不绝地讲他来加拿大奋斗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不仅不头晕而且睡意全无,十分精神。当我们到达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时候,瀑布旁边云遮雾涌,根本看不清大瀑布的样子。我想:今天连水都看不到,不太适合来大瀑布。但是等我们停完车之后再回到大瀑布旁边的时候,雾竟然全散了!瀑布一清二楚的展现在我们眼前,高高的水从悬崖边飞驰而下,溅起千万朵水花。在瀑布边上,你能感觉到毛毛雨,其实这是瀑布的水花,尽管距离很远,但是仍然能感觉到水花四溅。走在雪地里,看远*世界都是一片银装素裹,旁边的大瀑布依然气势喷礴,仿佛置身童话世界。隔岸楼顶上飘着的星条旗告诉着我们在与美国相望,感觉十分惬意。

  我们在瀑布旁边一直呆到约定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