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5)份

首页 / 文库 / |

  年俗 1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度过。“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年俗 2

  这个周末,我剪了一幅剪纸作品,它是一只正在打鸣的公鸡。在剪纸之前我先准备好铅笔、橡皮、剪刀、刻刀和卡纸。

  我先将妈妈给我准备好的大公鸡的模样拿出来,然后在我准备好的卡纸上用铅笔轻轻描绘着它的轮廓,最难画的是里面的羽毛,我画着画着就不像那么回事了,急的我冒出了一身冷汗,但我不泄气,还是认真地修改不一会一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就画好了。

  接下来,我用剪刀地把大公鸡轮廓剪下来,可一不小心我把大公鸡的尾巴剪破了,我傻傻地愣在那,妈妈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第一次剪纸,剪坏了也没事,来我帮你。”妈妈又重新帮我画了一只大公鸡的模样,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小心翼翼地用剪刀沿着大公鸡的轮廓修剪着,把轮廓剪好后,我再用刻刀刻鸡身子里的花纹刻出来。鸡身子里的花纹有:月牙形、波浪形、扇形、三角形等等,使我眼花缭乱,我只好先从眼睛下手。我把刻刀调到两厘米的长度,一点一点地刻划着。有些地方刻的太轻了最后还要重新检查一遍再刻。最后我把公鸡的羽毛、翅膀、爪子等精心的雕琢,把里面的一个又一个小洞认真地剪开,就这样一幅活灵活现打鸣的大公鸡就剪好了。看着自己完成的剪纸作品,我仿佛也变成了剪纸大师飘飘然起来,心里乐呵呵的。

  通过这次剪纸的经历,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你认为很难的事情,在只要你尝试,掌握技巧,也许会变得很简单。

  年俗 3

  一簇紫、一朵云、一碗香,就在不远的地方。走过去,你一定不由地赞叹。

  一簇紫——紫荆花

  我是一个正宗的柳州人,想到柳州,你们会先想到什么?对,没错,就是那无处不在的紫荆花。

  整个柳州里,我可以和你打赌,即使是在最偏僻,最无人问津的地方,也至少会种上一棵紫荆树。整个柳州里的紫荆树加起来足足有26万株呢。

  你知道哪里的紫荆花最美吗?最美的紫荆花分布在学院路、小桃源等地。学院路的紫荆花有紫有白、小桃源的紫荆花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因为紫荆花颜色的美,使它上了新闻热搜榜。

  一朵云——云上之景

  大家应该都知道地王大厦吧,它不论在哪儿,都是城市一颗耀眼的明珠。

  是的,柳州就有这么一座地王大厦。

  但今天,我要介绍的并不是地王大厦,而是它开发的一个项目——云顶观光。

  云顶观光,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在很高的地方进行娱乐的一个项目。人们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柳州的样子,可以在玻璃栈道上玩,可以在上面喝下午茶……只是一个云顶观光,就能干这么多的事情,也难怪“云顶观光”项目会那么受人们的喜爱了。

  一碗香——螺蛳粉

  一提到柳州,除了提到紫荆花外,就是提到螺蛳粉了。

  螺蛳粉,一碗螺蛳汤、酸笋、螺蛳,再加上一两粉,就是一碗香气扑鼻的螺蛳粉了。在我家门口有一家螺蛳粉店,生意非常兴隆。

  我的家乡柳州很美,欢迎你来参观!

  年俗 4

  过春节有很多*俗,腊月二十三,眼看快到春节了,人们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又要准备好酒好菜,还要贴对联,购置年货。孩子可放松了,因为放寒假了,快过年了。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老家广东揭阳过春节的*俗。

  在我们老家,春节一定是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早上,大人们把春联贴在墙上,小孩子们去买鞭炮和烟花,一些老人会包饺子,做糍粑,我们的糍粑会加一些花生和白砂糖,吃起来非常好吃,又香又甜。

  到了下午,人们会去拜访亲朋好友,有的会叫上朋友和亲人一起去看花展、舞狮子和摆猪羊。我们老家的舞狮子可不是在一个地方演出,而是在整个揭阳的大街小巷里演出,你没听错,是整个揭阳。人们敲锣打鼓地在大街上走着,舞狮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可热闹了。在另一边就是摆猪羊的地方了,人们把一些羊和猪杀了,把猪头和羊头的口中放桔子,猪身和羊身上刻上“吉”字,猪的脚和羊的脚上贴上红纸,一起放在木架子上,寓意为大吉大利。

  到了晚上,人们会打起牛肉火锅。这可不是一般的火锅,这可是潮汕最正宗的牛肉火锅,口感好,肉质好,又干净,让人们吃了放心。大家一起跟亲人吃火锅,小孩子们吃完火锅就马不停蹄地去玩鞭炮了。在这一天晚上,人人都要守岁,大人们边吃火锅边看着鞭炮和烟花,快到十二点时,人们就会开始倒数,正好到十二点时就会一起放出最大的烟花,这时的老家犹如举办一个小型烟花展览会,可热闹了。

  转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们开始上学了,大人们也开始工作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春节气氛之中,久久不能忘怀。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的春节*俗,有没有觉得非常有趣呢?

  年俗 5

  我的家乡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那里的风俗有很多,不过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还是元宵节。

  有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火神鸟闯入了人间,被人类给误杀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让大火烧遍人间。当上帝施法后,火神鸟十分可怜人类,把上帝的法术给消除了,并告诫人类,每当正月15这一天家家户户挂满红灯笼,好蒙骗上帝。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们,除非万不得已是一定会回来看望家里的长辈的。在那之前,长辈们会在家里亲自做元宵,元宵的种类很多:花生仁馅的、黑芝麻馅的、桂花馅的等等;形状有圆圆的,有大如核桃的汤圆,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汤圆,现在汤圆的种类花样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选择去商店购买元宵,等到子女们回来,热腾腾,香喷喷的元宵已经恭候多时了。情人们互相寒暄,诉说着最*的不易与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长辈领着亲人们来到寺庙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鸡一鸭和一碗元宵汤,族人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开始祈祷,领头的长辈嘴里发出“叽里咕噜”的怪声,像是在念什么咒语似的,不过大致意思是请求上帝保佑人间百姓安康之类的话。

  夜晚降临,家家户户就立即挂起红灯笼,放焰花,并做好元宵,搬一个桌子在院子里,摆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衬托下,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着皎洁的月光,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


年俗(5)份扩展阅读


年俗(5)份(扩展1)

——年俗作文 (菁华5篇)

年俗作文1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作文2

  *的多年叫春节,是*最盛大的、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我认为春节一定要贴春联,春联一定要用红纸写,而且上下联一定要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不仅字数需要对称,而且内容也需要对称,不然对联就不像对联了。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美妙的结合,又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独创艺术。每逢岁末时,人们都会用对联的方式,来驱鬼辟邪、迎喜接福,而且还必须换上新的对联,表示辞旧迎新。

  不仅过年需要贴春联,还需要在门上贴“福”字,“福”还必须倒贴,读起来是“福倒了”,谐音“福到了”,意思是福气来了。

  我自己也喜欢贴春联,贴春联既好玩,又可以提高我的书法水*。我刚开始写的时候,经常把字写得歪歪扭扭、有大有小。我一张一张的写,就是没有写好。后来妈妈把要领告诉了我,我写的字就好了许多。妈妈让我自己来写对联,可是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来,我觉得坚持就是胜利,所以没有放弃。

年俗作文3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从老家给我邮寄来的食品包裹,里面装的是家乡的糍粑。我迫不及待蒸一点吃,香甜、可口的糍粑让我顿生思乡情,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过年打糍粑的*俗。

  年前打糍粑,是家乡*俗。我的老家在湖北农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大人们忙年的情景。农历腊月到了,村子里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烫豆折……过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产的,新鲜,营养,味道纯正,称得上绿色食品了。为过一个丰盛年,大人们在腊月间都很忙碌,从早忙到晚,和农忙时节差不多。这时候,小孩子们也来打打下手,为忙年出一把力。

  我记得打糍粑的时间一般在农历腊月中旬左右。这段时间,农村开始有了过年的氛围,村子里没有闲人,炊烟几乎整日不绝,家家户户都在忙。要打糍粑,先要定好日子。因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一个大石臼,村里只有一个,大人们就得商议一下谁家先谁家后,排一个大概时间表,一来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来各家各户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浸泡大米。石臼,过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结实。这个时候被拿来作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正好物尽其用,派上用场。

  要出好糍粑,原料是关键。我的家乡地处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光热、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各类优质大米。到了打糍粑的日子,选用自家出产的上好糯米,用*时来担粮食的箩筐装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边,在水里淘洗得干干净净;担回来,倒在几个大的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有定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有经验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没有。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双特制长筷子将糯米扒拉*整,然后插几个“气孔”,盖上甑的盖子,把甑放到锅里,锅中上水,灶里添柴,点火开蒸。柴火有讲究,要文武结合,始用稻草燃料类的文火“热身”,继之以劈柴类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闻见了甑中糯米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那时节,天气阴沉,雪花飞扬。早有两三个互相帮忙的身强体健的壮劳力抬着石臼来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后面,怀抱几根打糍粑用的圆木棒。雪地里,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刚用过,只需简单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里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开盖子,一位大力士将甑环抱起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个人一人一根木棒,开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捣”。他们围着石臼,边鼓捣边转着圈交换位置。打糍粑可是一个力气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气,有人脱掉棉衣只穿单衫,直到将熟糯米鼓捣成热糍粑,再也看不见米的踪迹。小孩子们看着闻着就嘴馋,叫着要尝一尝。就有人用洗干净的热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团糍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里。

  糍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个较大的簸箕,擦洗干净,里面撒一层细米粉。几个人用木棒将石臼里的糍粑搅成一团,合力举起,放置到簸箕里。用热毛巾将这团糍粑慢慢抚*,厚薄均匀,覆盖整个簸箕。让它凉几天后,主人家就把糍粑分条切块,放在小缸小桶里,用清水浸起来。吃的时候,捞起来晾干,煎、煮、蒸、炸,都成!用优质纯正糯米打出来的糍粑品质佳,韧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时候,糍粑不仅自家人吃,还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简单、方便又实惠。过年了,来拜年的人挤满一屋,主人家在置办酒*待客前,每人先来一大碗猪腿莲藕煨汤,里面就有几块油煎过的金黄色的糍粑。这在当时,可是很加劲、很给力的招待呀!

年俗作文4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作文5

  每当在电视上听到关于春节的歌谣时就说明春节已经来啦。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农历的1月1日,人们都会躲进深山避免年兽的伤害。

  传说在某一年的一天晚上村子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老人,看见村民们都在急急忙忙的往深山里奔跑很好奇,于是他把来了一位老妇人,问她:‘‘为什么全村的人都在深山里奔跑?’’那位老妇人回答道:‘‘每年农历一月一日,从远处会来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到村子里见什么就咬什么吃什么,大家都很害怕它所以每逢农历1月1日,大家都要往深山上跑躲避。’’年兽那位老人不慌不忙的说:‘‘今天晚上让我把他赶走!’’到了晚上从远处来了一只不知名的动物,那位老人坐在院子里一动不动的等待着它。那只年兽很快的来到了村子里那位老妇人的家里。到了院子里年兽只看见大门上有红色的对联儿。那位老人身披红袍手里还拿着爆竹还在噼里啪啦的响。 年兽看到这个情景大惊失色不一会儿就逃跑了,过了一会儿村民们从山上回来了看见村子里完好无损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那位老者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年兽赶跑的呀?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和烟花爆竹的响声从那以后过年就有了贴红色的对联儿发红包放烟花爆竹的*俗这个*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年俗(5)份(扩展2)

——有趣的年俗作文(10)份

  有趣的年俗作文 1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俗。每年到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腊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老人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它最害怕声音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俗。

  有趣的年俗作文 2

  春节期间,我的家乡有许多*俗。每年,庆祝新年的月份成为农历的第十二个月。农历十二月的每个节气都与新年有关。

  腊月初八是喝腊八粥的日子。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要做一种粥,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糯米、麦粒、黑米、莲子、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煮的粥又浓又甜又好吃!不仅要喝粥,每个家庭也要泡腊八蒜!听老人说,喝腊八粥会花钱准备年货。

  大年三十,要贴红对联,放长鞭炮。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除夕之夜,会有一只名叫年的独角妖怪,来势异常凶猛,出来捣乱,带走许多人的性命。但是最怕声音和红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在他家门口,他看到一家人正在用竹火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把年吓跑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这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俗。

  这是我家乡有趣的过年*俗。

  有趣的年俗作文 3

  每当在电视上听到关于春节的歌谣时就说明春节已经来啦。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农历的1月1日,人们都会躲进深山避免年兽的伤害。

  传说在某一年的一天晚上村子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老人,看见村民们都在急急忙忙的往深山里奔跑很好奇,于是他把来了一位老妇人,问她:‘‘为什么全村的人都在深山里奔跑?’’那位老妇人回答道:‘‘每年农历一月一日,从远处会来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到村子里见什么就咬什么吃什么,大家都很害怕它所以每逢农历1月1日,大家都要往深山上跑躲避。’’年兽那位老人不慌不忙的说:‘‘今天晚上让我把他赶走!’’到了晚上从远处来了一只不知名的动物,那位老人坐在院子里一动不动的等待着它。那只年兽很快的来到了村子里那位老妇人的家里。到了院子里年兽只看见大门上有红色的`对联儿。那位老人身披红袍手里还拿着爆竹还在噼里啪啦的响。年兽看到这个情景大惊失色不一会儿就逃跑了,过了一会儿村民们从山上回来了看见村子里完好无损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那位老者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年兽赶跑的呀?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和烟花爆竹的响声从那以后过年就有了贴红色的对联儿发红包放烟花爆竹的*俗这个*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趣的年俗作文 4

  我的家乡在巴马县的坡帮村,那里的过年*俗可真有趣。如果你不信,就听我说说吧!

  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把我和哥哥叫过去说:“你们去河边把我们家的牛、猪、鸡、鸭……给带回来。”说完,把一个笼子和两条绳子交给了我们,我就拿了一条绳子,心想:“真刺激,我还是第一次去赶牛呢!

  肯定很好玩。”这样我就和哥哥高高兴兴地上了路,一路上我们还看见许多小朋友也跟我们一样,去要他们家的牛、猪、鸡、鸭。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河边,我一看河边什么动物都没有,更没见爸爸所说的牛、猪、鸡、鸭……只见河边只有一块块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石头,我就问哥哥:“我们家的牛、猪、鸡、鸭……在哪?”哥哥指着河边的`石头说:“在那里呢。”接着说:“走,一起去把石头装进笼子里,这就是我们要的鸡、鸭、牛、猪等。”我不懈地问哥哥:“这些是石头呀!

  怎么是家禽呢?如果把它装进笼子里呢?等真的牛、猪、鸡、鸭来了怎么办呀?”哥哥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跟我说:“因为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风俗,这些石头代表了牛、猪、鸡、鸭……。每年年三十的早上,这里的人们都会到河边来把它们拿回家,先放在门外,到了晚上12点放完鞭炮后才能拿进门放在家里,表示来年家禽兴旺、有吃有财的意思。”我一听,这才明白。我心想:既然是这样,我就多拿几块石头回家,我们家明年就家禽兴旺,有多多的牛、猪、鸡、鸭等。于是,我就和哥哥选了几块石头装进笼子里,又用绳子绑了几块石头,就高高兴兴的拿回了家。

  有趣的年俗作文 5

  衣着服饰、饮食偏好、婚丧嫁娶、文化礼仪.....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学者们称之为民俗。民俗属于行为文化,民俗的演变与延伸,依托的是文化传承。

  孝道、感恩、和睦、团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融入了日常生活,日积月累,就逐渐形成了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迎新、迎禧纳福的春节文化。中国人把农历新年称作“春节”,也叫“年节”。过春节就是“新年”,春节的诸多*俗统称为年俗。年俗活动,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接下来是祭灶、贴春联、守岁、拜年、迎财神、逛庙会、闹元宵,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中国人的年文化可以上溯到殷商时代,是世界上最为古老,流行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俗。

  “年”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形似一个背负着田禾的人。从“禾”从“人”的年字,寓意着庄稼丰稔,收获在望。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和美、家庭幸福的憧憬。年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千年流淌的岁月中,不断地丰富着它的活动形式和文化内涵。其中的除夕守岁,就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一度盛行于巴山蜀水、大江南北的年俗。早在魏晋时期,就有关于守岁的记载。西晋周处的风土志中有这样的描述:“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围炉而坐,达旦不寐”,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之情,也有对新一年美好希望的憧憬。孟浩然在岁除夜有怀中写道:“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宋朱淑的除夜也有类似的描述:“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守岁守的是什么?有说是去疫避邪的。除夕古称“穷年”,新年为“发春”。整夜不睡,为的是摆脱穷年,迎接发春。还有一种说法是辞旧迎新,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人们会比往常更强烈地感受到时光的飞逝,生命的珍贵。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对如水年华悄然逝去的惜别留恋之情。宋人*振起有一首守岁诗,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嗟叹珍惜之情流露无遗。不过苏轼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他是在说,人们应该珍惜的是当下,而不是已经逝去的过去,及尚不确定的未来。李世民也写过一首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可见“守岁”不仅百姓在守,帝王也在守。作为一种民俗,“守岁”能相延至今,昭示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央视“春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办以来,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三十多个除夕之夜。可以说,看“春晚”已经成了当代民众除夕守岁的一部分,成为大年三十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看“春晚”似乎正在演变成一种新的民俗。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过了这一天,年轻人长了一岁,老年人老了一岁。但不管是少年还是老人,守望着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逐渐离我们而去。应当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要珍惜人生,珍惜曾经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有趣的年俗作文 6

  要算算我们中国那么多的节日,要论个第一第二,春节第二,我看谁敢称第一。这句话我可是一点也没有夸大,如果说给他换个名字那我觉得“东方的圣诞”是合适的不能再合适了。

  每一次我都很喜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这天是送灶神爷上天。我之所以喜欢这一天,是因为这一天是春节的开头。这一天我们要来一次大扫除,那把我累得,扫了十分钟就直接累瘫在沙发上了。这一天还要拿一个杯子在上面上一炷香,而且还要让香一直燃烧着,一炷烧完了还要拿第二炷继续烧。

  再就要过除夕了,家家吃年夜饭,年夜饭的食物可丰富了,有鸡、鸭、鹅、鱼、年糕。吃鱼不能吃完,每一次都要剩下一半不吃,寓意年年有余。吃完了年夜饭我相信大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里面的小品总是让我的爷爷奶奶笑得前俯后仰。看了一会便要放鞭炮了,我还时不时地喊道:“过年了,过年了!”

  正月初一,早上大多数人会吃年糕、吃长寿面,寓意延年益寿。这一天我喜欢的不行,因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宅男,其他什么时候为我都没有什么比较好的理由,但是到了今天大年初一,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宅在家里了。因为这一天待在家里的,这可是百年不变的`一个*俗,如果当初下创下这个*俗的人知道有美好寓意的*俗被我当成宅在家里的原因,会怎么样。

  虽然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许许多多的传统*俗已经渐渐流逝,能记得它们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但我们不应该忘了根本,不是吗?我们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这就我江山人民过的春节,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多彩了,不知道你们家乡是怎么过年的?

  有趣的年俗作文 7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伴随着闪闪的火光在旧的一年到新的一年间愈来愈响,就似宋朝王安石大诗人的一句佳句所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这一红艳艳的鞭炮一点燃,代表着旧的一年将离去,新的一年就要来到;同时也象征着新的一年里事业兴旺,家庭红火!也总是在这一串鞭炮过后,家里的`老人就把家门紧闭,不允许我们再出入房子了,听他们说这是关财门的风俗。如果在第二天早上开财门之前将财门打开的话,财气就会跑出去。所以,我们总在关财门后再不出门,为的是不让财气跑出去,把它“禁锢”在家里!

  时间回到6小时前,正是在吃完年夜饭之后。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这时候,叔叔阿姨们就会跟我们这些小朋友发红包(里面有压岁钱),寓意着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我们这些小朋友自然是再欣喜不过,拿着这压岁钱,可以买吃的、玩的……我们把它当成宝贝!

  大年三十的晚餐不再和*时一样,而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坐在大桌前聊聊天,喝点小酒,说着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或是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这时,是人们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候,不拘小节,和亲人敞开心扉,坦白一直以来的辛酸、幸福和自己最自豪的事并一起为接下来的梦想予以美好的祝愿!也就从吃年夜饭的这一刻开始二月有了浓浓的年味!

  大年初一那天,我们会去亲戚家里走访,每来到一户亲戚家门前,就会噼里啪啦的响起一阵鞭炮声,那些亲戚家的长辈们也会热情的端出一杯杯泡好的热茶并送至我们手中,接着就是互相的一阵寒暄‘新年好啊新年好!’

  过大年就是这样,你来我往的,匆匆忙忙,充实的很。毕竟这样才会有浓浓的年味啊!

  有趣的年俗作文 8

  我的家乡铅山,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古镇,也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这有着与众不同的过年*俗。

  万家除尘

  为了迎接新年的来到,大家都在做着除尘的工作。我也拿着除尘用的小扫帚,在墙角上扫来扫去。你知道为什么要除尘吗?除尘是为了把今年一年的晦气给扫除,为了新的一年,有个好兆头,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贴对联和倒贴福字

  “贴对联了,贴对联了。”我兴奋地往家门口跑去,只见舅舅爬上楼梯,一手拿着对联,一手拿着胶布,把对联靠着墙,再贴上胶布。“福倒了,福倒了。”看见舅舅把“福”字贴倒了,我禁不住大叫。外公却告诉我福字倒贴,这样子就可以表示“福”气到家的意思。

  剃过年头

  “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过年了,就算头发不长都会修剪一下头发,叫“剃过年头”剃过年头选时间也有讲究,不能选腊月二十八,要不然就成了剃傻瓜了。

  团圆年夜饭

  过年可少不了团圆年夜饭,一桌子菜,一桌子的人,一家人坐在桌子前开开心心的吃饭,吃今年的最后一餐饭,大家都在边吃边聊,恰似一幅美丽的图画。

  守岁

  过年时,没有到12点,是不能睡的,这叫守岁。表示为了守住一年的.最后时光,不能让它白白浪费,大多数人,会在守岁时许愿,会让人更憧憬新的一年。

  家乡的*俗很丰富,也很有意思。你的家乡呢?

  有趣的年俗作文 9

  迎着阳光,这次春节倍儿爽!

  “你幸福吗?”对我今天就“姓福”!

  “新年好啊,新年好……"一到早晨,不论老的小的个个蹿出来拜年,不论烦的愁的个个都挂着笑脸。在这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放鞭炮。终于又听到了这震耳的炮响,我的心突然长了脚,飞跃到了鞭炮上,我提起一个鞭炮用“圣火”点燃,迅速甩起手臂,“啪”的一声使我的心无比满足,觉得要和它弥散在含着火药味与鞭炮之响的乐趣中。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哈”那崭新红钞票真令人激动,它使我激动、快乐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饭后,大家来到阳台上欣赏夜景。天空像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宝石,月亮和星星闪闪地镶嵌在它上面。各处的灯光也次第亮了起来,万家灯火和苍穹中的“明灯”相互辉映,河水也在灯光的投照下波光粼粼,随着波浪的起伏,晃动着,闪动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倍儿是好看。

  这一天很赞但也很暂,时间如水这话一点都不错,但今天不是水而是激流。春晚开始了,许多新面孔映入我眼前,许多好歌曲传到我耳边,郝建又一次让我爆笑,我的心再次燃烧,我爱这一天,因为”团圆“因为”幸福“!

  春节多么美好的节日。夜深了,烟花也都放完了,大家回到家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闭眼,因为那鞭炮声和大家的欢笑声还在耳旁回荡呢!

  有趣的年俗作文 10

  每个地方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大扫除,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发利是。

  我最喜欢的年俗是收压岁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这个节目吧,嘿嘿。每到新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辈们就会给我发红包。我将每年收到的红包攒下来,存到银行,到现在已经比较可观了。

  新年时我们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宣告了新年的到来。“爆声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买很多鞭炮,焰火,在晚上放,特别好玩。

  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不管*时工作/居住隔有多远,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和亲人聚在一起享受这快乐难得的团聚。

  贴对联: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家门上贴的对联呢: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门*安好运来

  横批:万事如意

  这就是我家乡新年的风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年俗(5)份(扩展3)

——年俗的作文600字(5)份

  年俗的作文600字 1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请财神的仪式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就我家乡来讲,请财神仪式是在年除夕晚饭后进行,而且通常以单个家庭为单位,鲜见有整个家族一起请的。

  除夕的晚饭千篇一律,都是吃饺子。饺子下肚之后,家里的男人们就要去请财神了。冬日天短,晚饭之后已是黑灯瞎火,所以请财神仪式常常是摸黑进行。

  仪式并不复杂,只需带上些纸钱和鞭炮,来到家门外的大路上,朝着财神所在的方位焚烧掉燃放掉即可,当然,跪下磕个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请财神到我家过年”之类的话语。至于说到财神的方位,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它为什么每年都要发生变化,我想这大概跟它所对应的星宿有关系吧。财神的方位可以从祭灶时贴在灶台上方的那张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后,就可以直接朝着那个方向去迎接了。

  财神请到后,就回到家中供奉财神的屋子,在财神挂像前点上香火。财神前焚香与别处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烧三炷,而这里却是五炷,我小时候听说,五炷香象征着“五路财神”。

  财神在民间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财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多指关羽和赵公明。我们乡下大多供奉赵公元帅赵公明,这是我从观察神像中得知的,因为在他的画像周围还有四个人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封神演义》中说到的由他统领的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们五人合在一处,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时候听来的“五路财神”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财神是只请不送的。有些做买卖的农户家里常年都供奉着财神,一年当中的大小节日都会烧香祭拜一下。那么财神既然常驻家中,为何还要年年去请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年俗的作文600字 2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春节真快乐!还让我们知道了春节的*俗。

  年俗的作文600字 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到春节这天,有许多*俗都很有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贴春联、“福”字和剪纸。

  腊月廿五,我早早的来到社区,那儿人多的是,我的好伙伴也都来到,有三位书法家正在为大家创作春联。他们的字写的棒,对联的内容对仗工整。一位和蔼的老爷爷送给我一幅“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的草书对联。喜庆的红纸点上耀眼的金粉,衬上遒劲奔放的字体,整幅对联显得十分美观。有的朋友还拿到了“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的经典对联,邻居贴出了“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大家都喜气洋洋。

  贴春联也很有讲究。大年三十是贴春联的日子,先前拿到的春联得等到这一天中午才能贴在门外。贴春联时春联的高度要与门楣齐*,不能贴得歪歪扭扭。我和外婆学着电视上的方法,先将春联卷在纸筒上,再把它贴在门边的白墙上,接着像铺红地毯似的往下一放,最后撕开尾段的双面胶,自然地贴上收尾。这样做可以使春联贴的笔直且*整。

  贴“福”字时最好倒过来贴。为什么呢?因为“倒”与“到”谐音,“福倒了”的含义就成了“福到了”,这不是很喜庆吗?

  今年是龙年,也是我的本命年,爸爸送给我了条龙的剪纸。这条龙火红火红的,正在云层中腾飞,栩栩如生,我可喜欢这条龙了,把它小心翼翼的贴在我的房门上。

  春联和福字以及剪纸不仅有美好的寓意,红纸还能驱赶年兽,倒“福”字的故事也十分好玩。每个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喜气洋洋的,多么有意义啊!

  年俗的作文600字 4

  春节这样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自西汉到这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所有的中国人都过春节,但不一样的地方,春节的*俗却千差万别。

  我从小到大一向在南京过的春节,今年春节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当听到老爸这样说,我高兴得一晚没睡着,因为我经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感觉十分好玩。爷爷听说他的孙子要回去过年,也高兴得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并早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按家乡的*俗,腊月二十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一大早,爷爷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把扫帚,我很好奇,不明白爷爷要做什么,爷爷告诉我说要掸尘,要把房间顶上、高处角落里的灰尘、蜘蛛网全都清扫干净。一个多小时过后,哇,我感觉房间真的干净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脸。爷爷说因为第二天也就这样腊月二十三这天这样送灶节,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回天宫过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原先这样这样啊,原先我们的幸福生活这样灶神一向在默默工作着啊。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做这个做那个,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一家也都来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饭,厨房里热气腾腾,不时飘出阵阵香气。我们小孩早等不及了,一会放个鞭炮,一会吃点好吃的,一个个开心得脸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爸爸和大姑父带着我和哥哥一齐贴好了门对,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阵阵迎新春”,鲜红的门对,送走了忙碌、充实的

  一年,响亮的爆竹,即将迎来期望、崭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时光,整个小城都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的海洋之中……我喜爱过春节,更爱家乡的春节!

  年俗的作文600字 5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的春节不一样,你知道吗?

  农历初三,我们一家人准备去兰溪公园玩,一听到说要去兰溪,原本兴高采烈的我一下子就提不起兴趣了,十分生气的说:“我不去那儿,环境真差,不但让我摔了一跤,还把我最美的裙子给烧坏了,不去不去!”我的头像拨浪鼓一样直摇。“那儿的风景已经不一样了。”妈妈说。“真的吗?”“千真万确,”舅妈确认道。就这样我带着各种疑惑与顾虑出发了。

  快到兰溪了,从远处便闻到了花香,岸边树枝茂密,鸟儿成群!走*一看路上也整洁干净了,也没有垃圾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回忆着以前的场景,溪水都是乌黑的,里面没有可爱的小鱼,空气中还充满着一股烟花的火药味。路边上,堆满了垃圾,到处都是用完了的烟花棒,而且这还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十分大的麻烦。记得我四岁时来这儿也是随手乱丢东西,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呢!还有一回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使我摔了个“狗啃泥”,更令我伤心的是,有一个人一边玩烟花一边跑,那烟花的火苗就这样溅到的我的纱裙上,那可是我的新衣服啊,这个事可让我痛心了好久,当时我就发誓绝不再来兰溪。

  而现在这儿人们都没有随便乱丢垃圾,没有卖烟花爆竹的小摊了,也没有听到因为几根烟花跟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吵闹。路旁的花儿在微笑,路上的人们在微笑,小溪里的鱼儿也在微笑,整个公园都充满着欢快,前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烟花虽然是喜庆的象征,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为了健康,我们要远离烟花不放烟花,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年俗(5)份(扩展4)

——年俗作文500字9篇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全家来到了龙潭公园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结、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我很快看见有各种各样的*结,它们漂亮,鲜红的大结,在加上下面有一些红色的穗,显得更加漂亮。我马上跑了过去。那里的老板细心的为我讲*结的来历。

  他告诉我:*结是*特有的手工装饰品,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种结。人们把它作为一种装饰物品。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开始给这种结命名,人们给它起名叫*结,意思是: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

  *结有许多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有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图案的事物搭配组合,就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这里四处飘香,千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

  我很高兴,这里有节日的气氛,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里有它的独特风韵。

  爆竹声声辞旧岁,岁岁年年春又来。

  这一天,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北方、南方,每个角落都是被喜气渲染的味道。这就是我们每年都要迎来一次的大团圆—春节。

  记得儿时的自己穿着新衣服,手里攥着压岁钱……在大街小巷里嬉笑,放鞭炮,身边两旁的红灯笼,对联儿,成为了春节最美的点缀和最动人的画卷。

  春节置办年货,是*人自古以来的*俗,办年货就是老百姓过春节之前准备一些东西,如吃的、用的、穿的等等。但古时候人们把办年货叫赶年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固定时间、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五进行。同时年货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如香蜡、纸码、花炮、年画、烟茶、糖果等等。如今这种*俗只有农村还延续着。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有叫团圆夜,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桌子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当然,过春节贴春联是少不了的,春联儿,又名对联,对门。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他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俗起于宋代,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贴春联的同时,还有贴福字的*俗,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春节还有回娘家、吃灶糖、扫尘等等。而今过年,这种年味越来越淡的声音萦绕耳畔,在我们的视野里到处都是各大商场踏着“望春”“开年”的热浪,少了儿时记忆中的那种年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俗。守岁的*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全家来到了龙潭公园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结、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我很快看见有各种各样的*结,它们漂亮,鲜红的大结,在加上下面有一些红色的穗,显得更加漂亮。我马上跑了过去。那里的老板细心的为我讲*结的来历。

  他告诉我:*结是*特有的手工装饰品,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种结;人们把它作为一种装饰物品。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开始给这种结命名,人们给它起名叫*结,意思是: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

  *结有许多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有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图案的事物搭配组合,就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这里四处飘香,千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

  我很高兴,这里有节日的气氛,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里有它的独特风韵。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大家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大家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在姥爷的老家年三十的早上可不能睡懒觉哦,因为这一天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不到7:00,我还在香甜的梦想里,外婆就把我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还没等我洗好脸梳好头,姥爷已经在楼下叫我们了,祭祖要开始了。 我是第一次参加祭祖,充满着神秘和好奇。只见一楼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菩萨的像,长条桌上放着太爷爷的相片和一些写着字的黄纸条。

  堂屋的中间放着一张方桌,方桌的南面有两支很大的红蜡烛和一个香炉。沿着桌边摆着18个盛满饭的碗,桌子中间放着红烧鱼、红烧肉、豆腐、炒凉粉。方桌前还放着一个火盆...... 祭祖开始了,姥爷和叔爷点燃了香和蜡烛,叔爷在火盆烧起了纸钱和用金银纸做的元宝,堂屋里立刻烟雾缭绕。姥爷第一个磕头,全家人都排着队磕了头。 我不明白祭祖是什么意思,叔爷告诉我,每年清明节、冬至和年三十,都要把祖先们请回来吃一餐饭……姥爷说:“其实祭祖是一种乡俗,代表后人不忘先辈的心情,没有先辈那有我们呢,通过祭祖就是要教育后人知恩图报。”我想这就应该是懂得“感恩”吧。

  尽管我对“祭祖”还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但是我又了解了一个有趣的年俗。

  春节这样*人最传统、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自西汉到这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所有的*人都过春节,但不一样的地方,春节的*俗却千差万别。

  我从小到大一向在南京过的春节,今年春节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当听到老爸这样说,我高兴得一晚没睡着,因为我经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感觉十分好玩。爷爷听说他的孙子要回去过年,也高兴得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并早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按家乡的*俗,腊月二十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一大早,爷爷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把扫帚,我很好奇,不明白爷爷要做什么,爷爷告诉我说要掸尘,要把房间顶上、高处角落里的灰尘、蜘蛛网全都清扫干净。一个多小时过后,哇,我感觉房间真的干净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脸。爷爷说因为第二天也就这样腊月二十三这天这样送灶节,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回天宫过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原先这样这样啊,原先我们的幸福生活这样灶神一向在默默工作着啊。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做这个做那个,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一家也都来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饭,厨房里热气腾腾,不时飘出阵阵香气。我们小孩早等不及了,一会放个鞭炮,一会吃点好吃的,一个个开心得脸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爸爸和大姑父带着我和哥哥一齐贴好了门对,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阵阵迎新春”,鲜红的门对,送走了忙碌、充实的

  一年,响亮的爆竹,即将迎来期望、崭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时光,整个小城都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的海洋之中…… 我喜爱过春节,更爱家乡的春节!

  爸爸说:祈福是我们老家的一种年俗,现在很少有人做了。能知道这种仪式的人可能只有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了。

  在那个年代,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家都做这种仪式,而且是偷偷地做,小孩子是不能说话的。那时候我还很小,看着大人们做那种事,总觉得那是迷信,因为学校的老师总对我们讲,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也没有什么鬼,那种祈求上天的做法就是彻头彻尾的迷信活动。

  尽管如此,我还是好奇,心想大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小孩子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鞭炮放,有肉,有白面蒸馍可以吃。但是这只能等到大年初一大人们做过祈福的仪式之后才吃到神享用过的东西。

  初一的早上,确切的说是五更,有的家甚至起的比这还要早。他们认为那家起的最早,神就可以先享用到这家供奉的食品,神就会把福赐予这家。

  起床的时候是不能说话的,谁先醒,觉得到了做祈福的时辰了,就用胳膊碰一下其它人。其它人都心领神会,点上灯,陆续窸窸窣窣的穿上衣服。

  一家的男主人把贡品摆在院子里的桌子上。一般人家都要准备四个碗,碗里放上白面馒头,果品,煮好的方块肉,然后点上三柱香。女主人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男主人端着一碗饺子走到院子的中央,仰望苍天,向苍天祷告,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上天能带给家里好运。然后恭恭敬敬的把饺子放在贡桌上,再跪在地上磕三个头,站起来三个作揖,然后点燃鞭炮。

  我们一家人都坐在屋里等着,待三柱香燃烧完毕,大人们才能把院子里贡桌上的食品端到屋子里,我们才可以吃煮好的饺子和神享用过的东西。

  随着老年人的陆续离世,这种古老的年俗已经很少被年轻人所接受。祈福这种仪式将成为古老的过去,消失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大家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大家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

  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年俗(5)份(扩展5)

——年俗的作文6篇

  每个地方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大扫除,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发利是。

  我最喜欢的年俗是收压岁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这个节目吧,嘿嘿。每到过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辈们就会给我发红包。我将每年收到的红包攒下来,存到银行,到现在已经比较可观了。

  过年时我们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宣告了新年的到来。“爆声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买很多鞭炮,焰火,在晚上放,特别好玩。

  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不管*时工作/居住隔有多远,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和亲人聚在一起享受这快乐难得的团聚。

  贴对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家门上贴的对联呢: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门*安好运来

  横批:万事如意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我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过春节,也就是过年。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俗。

  从我记事儿开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会在我们家门上,贴上红色的、非常喜庆的春联。母亲会给我们做一大桌子可口饭菜,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吃着、看着、说着、笑着、高兴着,时不时还会对节目或者演员品头论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觉。爸爸母亲他们到凌晨才回睡觉,人们称之为“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母亲给我穿上颜色鲜艳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奶奶家,给奶奶爷爷拜年。每年春节,我们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奶奶家,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新年!进门先是给奶奶爷爷、姑姑姑父、大伯大妈等长辈磕头拜年,他们会高兴地给我发压岁钱。

  我特别喜欢过春节。因为,这几天我不用写作业,不用弹琴,什么事都不用干,可以完完全全地放松,就只剩下开心地玩儿了。不管去哪一个亲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红包,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零食,再餐上一顿丰盛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美哉!美哉!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俗。总之,一个春节下来,我的肚子圆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儿“疯”了。啊!真“爽”!过年真好,过年真幸福!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三十,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人们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淡、**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意义,象征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现在,我发现节日都变了,他们的年俗都变了,他们都变成了“手机节”。

  去年的发现

  去年春节,我去舅舅家过年,刚吃完晚饭,只见大家伙不约而同地拿出了手机,点开了QQ,满脸严肃。我好奇地蹭了过去,原来大家都在等着抢红包啊,我叹了口气,就像一个没有人认领的小孩一样,孤独地坐在一旁。时针很快就指向了十,大家像饿虎一样,手指拼命地敲击着手机屏幕,整个屋子都回荡着“滴滴”的声音。没过一会,大家如释重负,抬起了头,互相询问着抢到了多少钱,最多也只不过是十几块钱。我实在熬不住了,走到表姐身边,拽着她的衣角,让她陪我出去玩。表姐就像一个没有生机的木偶一样,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连一句话都不说。我不甘心,把全家人都试了一遍,他们简直就是表姐的完美复制品,都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无奈,我只好自娱自乐了。走出家门,只见小区里,一个人都没有,显得格外阴森,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这还是以前的春节么?我慢步挪回到了家里,唉,不出所料,家里还在过“手机节”,我心里想着:会不会有人为了抢红包,把手机都摔了啊?想不到第二天,看新闻,还真有把手机摔了的。广告都说过年放下手机好好陪陪父母,可他们就是放不下那些明星给的所谓的“红包”,却对塞在袋子里的红包不屑一顾。唉,就为了这几块钱,值得么?

  最*的发现

  最*电视上有一个广告宣传“小天才电话手表”,里面有一句话“过年我不要红包,就要小天才电话手表”,这句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复,看来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过年最根本的年俗——过年时,长辈给晚辈红包,以表示祝福。人们已经开始排斥“老年俗”,去追随“新的年俗”的脚步。

  现在的发现

  马上就要到20xx年的春节了,离我十万八千里的堂哥这还不忘要抢红包,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就发QQ短信提醒我千万不要忘记抢红包,抢到“大数目”一定记得要分他一点,唉,这还是我以前那个堂哥么?

  我发现春节变了,它的年俗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离不开手机,仿佛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和家人团聚还要重要。每当过节时,朋友圈里,QQ空间里,到处都有人在晒图片,使得这些传统节日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节”。以前过节大家都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而现在我发现大家过年都齐刷刷地抱着手机;以前逢年过节,大家走亲访友向他人表示祝福,而现在我发现大家只是通过微信或者QQ群发信息表示祝福,心意少了许多。

  “抢红包”,“玩手机”逐渐成了“新的年俗”,似乎父母之情远逊于红包之热,这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哀?根据我的细致观察,每个老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们回家过年就知道“玩手机”“抢红包”,他们都会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默默地掉着眼泪,有谁知道他们会如此伤心呢?回家,就是要把心带回家,而是个“新的年俗”却成为横亘于父子之间的障碍。

  可能不仅仅是我发现了这个所谓的“新的年俗”,还有许多人都发现了它。我在此呼吁,请摆脱这个“新的年俗”吧!

  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夜晚,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夕的中午,无论城镇和乡村,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红的对联,大多数是为了祈求吉庆,赞美春光。“金狗报喜,快乐多多,财源广进。逐年高升,永盛旺旺,生意兴隆。”这是我家的对联。寄托了全家人祈盼“春满人间福满门”的美好心愿。

  等到晚上,吃过年夜饭,我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一半突然觉得这样很没趣,太过*凡罢。于是独自一人走到家里的楼顶,端着咖啡坐在椅子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我想追寻热闹气氛中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又是一个星晴夜,繁星点亮除夕夜的精彩,悄悄向世人诉说新春的故事,将天上的祝福洒向人间。月牙儿笑弯了嘴,叫人去感受嫦娥的欢欣。一切都是静的,却从那星星调皮的眉目传情中,洋溢出不*静的喜悦与心动。

  当悠扬的钟声刚响过十二下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要打开大门迎接财神。“噼里啪啦”的鞭炮齐声轰鸣,万家竞放。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鞭炮阵阵迎新年。”爷爷把成捆的炮竹在家门口围成圈,点燃了黑色的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雷鸣般的声音响彻长空,然后在似乎与天相*的地方骤然开放。霎时,黑夜如同白昼,天空中金雨纷纷,银花朵朵,仿佛是碧波银浪,雪里红梅,又像巨龙腾飞,金蛇狂舞,一会儿,一根根细如柳红;一会儿像夜空开放的昙花;一会儿成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瞧!远处那户人家又把烟花点燃了,那焰花绚丽多彩,变化多端。似乎是满天繁星,银光熠熠。又像一朵牡丹,光彩照人。天空出现好多色彩,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绿的似玉,粉的像霞,黄的似金……令人眼花缭乱。远处的鞭炮、烟花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五彩缤纷的夜幕,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里因寒冷和饥饿而死。我们有无数难忘的日子,最难忘的是年年的除夕;无论有多少快乐的日子,最快乐的是年年的相聚。春节是“时间和希望的大门”,无论过去怎样,我坚信明天清晨我的家乡贺州会像初升的朝霞一样灿烂!


年俗(5)份(扩展6)

——家乡的年俗作文 (菁华5篇)

  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

  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

  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

  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

  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齐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

  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

  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满入屠苏”春节终于来了,压岁钱,年糕,庙会……这些让我们喜爱的*俗也开始了。可让我最喜欢的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表姐,表姐,该起床了!你不去土地庙了吗?”淘气的表弟的楼下大声呐喊着。我不耐烦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庙这个词猛然闪过我的脑海,我立刻跳起了床,回答道:“来咯来咯!等等我!”我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打着赤脚跑下了楼,冲到卫生间,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飞快的拉着表弟的手,向土地庙跑去。

  刚到土地庙,我们便冲到大门后,急切地用眼睛寻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闪现出两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怜我,给我了两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们紧握在手里,跑去告诉表弟。

  “当当,当当”乐队开始演唱起来,欢乐的歌儿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拿着彩旗在她们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们的身边连连响起,我们连忙左蹦右闪。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连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噜,咕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饭铃响了,正巧,我们劳作了半天,终于可以到一户人家蹭饭了。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为,就在上一年,我们是到我外公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一*俗是一家轮一家的呀!

  中午时,下了一场小,但依旧没有影响我们蓬勃的兴致。我们下午的目标是一家饭店,还听说他们家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货表弟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为在饭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难走。但我们又寻找到了一些乐子,我们把彩旗举得高高的,用力的挥舞着彩旗。在绿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现了十几只小鸟,有红,有黄,有蓝,有黑……它们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戏着。在我的家乡这也代表着一个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样,跑得快,看得远,就是成绩好,有见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彩旗,是一个很普通的一个东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样,有本事。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个*俗,你呢?

  一放寒假,我和妈妈就直奔她的老家——上虞。也许是我渐渐长大,也许是我日益懂事,今年的上虞一行让我大长见识。其他不说,就光是见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年俗,就已经可以让我回味无穷了!包粽子、烧羊肉、分岁请祖宗、大年初一拜天地、杀猪……不过在这些星星点点的年俗中,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切猪肉了!

  在我们去上虞的第二个晚上,我和外公外婆正兴致勃勃地玩纸牌时,舅舅突然来了个电话,说是明天他会运来一头宰杀好的猪,让外公切。听到这个消息,我好兴奋啊,整头猪!一个晚上,我都在想:终于能亲眼看到庖丁解“猪”的场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搬了把椅子就坐,迫不及待地等着舅舅把整头猪运来!而外公呢,也是一大早地就磨刀霍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舅舅提着,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拖着两个大袋子蹒跚地走进了家门。一进来,他立即将袋子抛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地瘫坐在椅子上!外公准确地抓住袋口,使劲地拖出猪腿,敏捷地将一只袋子垫在下面。我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半头猪,我估摸着大概有30公斤重吧!外公拎起猪蹄,嘴里念念有词:“先把骨头取出来,再把肉按种类切开……”他就像个资历丰富的老战士一样,沉着地举起刀,仔细地搜寻可以取出来的骨头。接着,他将骨头旁边的肉一点一点地切开,放在一边,然后使劲一敲骨头,松动之后,一块略带点儿血丝的大腿股骨被完整地分离了出来,我看得惊呆了!随后,外公如法炮制,将所有骨头都取了出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公将半头猪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篮子里。这速度,这娴熟的技术,简直像个过滤器。

  我本以为我已经目睹了全过程,但当我一转身,却听见了震耳欲聋的敲击声。我速回头,看见外公正用锋利无比的刀砍着骨头,只见他先轻轻地碰了几下要砍的位置,然后举起刀果断地往下砍,我赶紧捂住耳朵,但已避之不及,巨大的声音已经以每秒330米的速度飞快地钻进了我的耳朵,直感觉我的耳膜差点儿被震破,我甚至看到骨头中都迸出火星来了呢!有些特别硬的骨头,外公也有办法,他先是将刀准确地砍进骨头,再拿来粗木棒,连续敲击,直到将骨头敲断。“砰砰乓乓”的声音响了整整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刀到最后变成了水波一样的曲线了。

  当天晚上,当我喝着热乎乎的骨头汤,啃着美滋滋的红烧小排,嚼着软绵绵的白切肉,就想起了这一整天外公辛辛苦苦切猪肉的情景,心里颇有感触:任何美好的生活都是用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几天在上虞的幸福日子离不开外公外婆那勤劳的双手!

  我们*有许多重要的节日,例如:中秋节,端午节,父亲节,重阳节,春节等,而我今天要写的文章正好和春节密切相关,你猜猜是什么?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是猜了,并且猜的非常非常准确,毕竟这个节日我们每年都会过,并且过得非常非常隆重。

  我的家乡位于河西走廊张掖,我们这里的年俗也跟大部分地区不同,毕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嘛。我现在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张掖的年俗。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腊八节,喝腊八粥开始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算是圆满结束了,其实已过正月十五,农民伯伯就开始在地里劳作干活了。

  我的家乡过年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俗就是炸一种叫油果子的吃的,其实他跟我们*时自己家买的货,蒸的馍馍没什么两样,都是用面做的,只是在形状上与萌萌与众不同,在味道上因为摄入了香油鸡蛋和牛奶,并且收入的量很多,所以吃起来色香味俱全。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节日,你猜猜是什么,哈哈,就算你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来,它就是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要去逛城市里各种各样的花灯,城市里花灯非常的漂亮,看的人们目不暇接,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吃汤圆,汤圆是用一种口感黏牙的面做的,相当于就是用粉条做的面,就跟包饺子一样把馅包进口感黏牙的面里,馅有五仁、芝麻,豆沙、鸡蛋、以及各种各样的食材做馅,这就是我们这里元宵节的独特过法。

  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俗,就是守岁,传说只要在大年三十大年夜这天,老人的儿女为老人守岁春节的吉祥物(年),就会给老人增加几十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寿命,所以守岁,由此而来

  听我简单的一介绍,你是不是特别想来历史古城张掖过年呢?

  你的家乡有什么年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说“过年”。孩子们非常喜欢过年。春节不但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累人的节日。

  春节之前,家家都要大扫除一次,意寓是:洗掉前一年的晦气,迎来新一年的喜气。但人们还要去买年货,用来招呼客人。最重要的是,卖对联和年画。屋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最忙的时候到了——春节的前夕也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那时,外婆会把我,表姐,阿姨,妈妈们叫来一起包饺子,等到春节的晚上吃。

  春节到了。孩子们都跑到商店里去买鞭炮,小伙伴们围在一起玩。玩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放在沙堆里放;有的放到水里去;还有的把鞭炮里的粉弄出来,再用火点燃,就会发出亮光。可漂亮了!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方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挑换旧符”啊!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自己包的饺子,真是美味啊!还一边吃一边说,开心得不得了!吃完之后,男人们和朋友们搓搓麻将,小孩们和女人们在家里看看春晚,真幸福啊!其实,为的是12点的到来。就是守岁。12点时,大家都开始放鞭炮啦!天上瞬间变得亮起来,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向你眨眼,那一双双七彩的眼睛,真令人惊叹啊!鞭炮放了之后,大家都进入梦乡了。都熟睡了。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听到元宵,我们先想到的就是舞龙灯了。那时,家家都挂上了红红的灯。这项活动,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拿龙登场的就像一条长龙。在天空中翱翔,身上还闪着亮光。他还回来你家“游玩”,只要它经过你家,就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如果,他来你家“游玩”,你就要给它一个大红包。等下吉祥的预兆。

  意思是:你家来年可以红红火火,家庭幸福。最有意思的就是“龙头和龙尾的大战”了。好刺激啊!

  元宵过后,大家都各自忙去了。大人们去工作,小孩们去上学了。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怎么样,不错吧!你们也来介绍你们家乡的*俗。


年俗(5)份(扩展7)

——年俗调查报告 (菁华5篇)

  教材分析:

  《欢欢喜喜过大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以学生最熟悉的传统节日——春节为教材,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春节*俗,并了解家乡过节*俗对生活的影响,以此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学*搜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4、懂得文明、安全、快乐过春节的技巧。

  5、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春节活动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懂得文明、安全、快乐过春节的技巧。

  教师准备:全国各地过春节热闹场面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节风俗*惯的资料,制作新年贺卡。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新年好》,师生同唱,营造节日气氛。

  /programs/view/p6YzKwuZ1N8/

  二、日历上找春节

  1、出示万年历

  2、指导学生从日历中分别找出元旦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引导学生比较元旦和春节在日历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用笔标出公历1月1日),这一天是全世界人民的新年——元旦。(用笔标出农历1月1日),这一天才是我们*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

  三、畅所欲言话春节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1、阅读课本74页图片,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

  (1)自己曾经参加过其中的哪些春节活动?还参加过其他哪些活动?

  (2)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3)师生共同装扮教室。

  2、教师小结: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包饺子、舞龙舞狮、举办花灯展、放鞭炮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活动。

  3、庆祝新年

  多媒体展示:全国各地祝*年的视频。

  四、春节*俗真有趣

  师:进了腊月门,人们就忙着置办年货,买新衣服;除夕那天,人们又忙着扫尘、贴春联;晚上要包饺子、吃年夜饭;过春节那天,我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兜里揣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到各家各户去拜年,真热闹!看来,我们*人过春节的*俗可真不少,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年的来历:

  压岁钱的来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做适当引导)

  五、今年怎样过春节

  师:老师听同学们介绍这么多有关春节的风俗*惯,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今年春节你打算怎样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如:

  买新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攀比

  放鞭炮: 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压岁钱: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压岁钱,不乱花

  3、教师总结

  春节是一个全家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我们在尽情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还应尽量消

  除一些不安全因素,过一个*安、文明、节俭的春节。

  六、制作新年贺卡

  新年到了,做一张“新年贺卡”,送给自己的朋友。

  七、恭喜恭喜,结束本课。

  播放音乐:恭喜恭喜

  师(结束语):过春节是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春节的快乐,了解了许多有趣的年俗,还懂得了在这个快乐、祥和的节日里,我们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不少,那就让我们在快乐的歌声中再一次感受春节的魅力吧!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每个教学步骤都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学生学*兴趣很浓,就是*时知识积累、资料收集方面没有养成好*惯,在课中,大量的视频展示使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

  孩子们都是从“好玩”的角度去认识春节,在此基础上,我结合当地的春节风俗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生活层面去认识春节。我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通过网络搜寻了很多关于春节的各种信息,营造了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听、说、看、讨论交流等形式去感受民俗的魅力、体会过春节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学生能够知道春节是*的传统节日,同时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俗。

  3.学生能初步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春节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孩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但他们对于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还缺乏相应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春节是*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盛大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迎接新年。孩子们身处其中,乐在其中,吃年夜饭,守岁,走亲访友,收压岁钱……种种*俗,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春节的喜庆欢乐,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俗,学*礼貌待人、文明进餐,并注意节日期间的安全。教学难点是在教学活动中了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知春节与元旦的不同,并树立安全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查日历入手,让学生通过看录像、谈年夜饭等生动形式,了解与年有关的知识。结合春节燃放鞭炮、参加庙会等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安全小常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就事论事,而是应侧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并能以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注意节日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是感受春节的喜庆欢乐,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俗。

  2.教学难点:难点是感知春节与元旦的不同,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年俗饰品,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节*俗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日历上找春节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我们*还有自己传统的,最隆重、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播放动画:小兔贝贝迎春节。swf]

  2。提问:那么今年春节是哪一天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找一找吗?

  (1)查查日历,找找今年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教师出示当年的挂历或台历。)

  (2)找不同:元旦和春节在日历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小结:元旦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新年;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出示图片:元旦。jpg,春节。jpg]

  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出示课题:迎新春)

  活动二 喜气洋洋过春节

  1。提问:同学们,人们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谁能讲一讲。

  2。交谈: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年的传说吧!

  [播放动画:年的传说。swf]

  3。小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现代民间*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4。提问: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板书:欢欢喜喜过春节)

  全班交流。( 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最高兴、最难忘的过年经历。)

  5。小组交流: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们说一说吧!

  6。共同交流:

  (1)提问:春节前你们家里都做了哪些准备怎么布置家里的环境的?

  [出示图片: 扫房。jpg,拆洗窗帘。jpg,采购年货。jpg,挂*结。jpg,剪窗花。jpg,写对联。jpg,准备年夜饭。jpg,贴窗花。jpg,贴“福”字。jpg,贴对联。jpg,过年了。jpg]

  小结: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买年货,粘贴春联、“福”字、窗花等把家里布置一新,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福”字吗?

  [出示图片:贴对联和福字。jpg]

  追问:窗花上都有什么图案?有什么寓意?

  [出示图片:窗花1。jpg,窗花2。jpg,窗花3。jpg,窗花4。jpg]

  小结: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出大红

  的对联、“福”字,窗花贴在门上、窗上,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同时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提问:你和你的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出示图片:包饺子。jpg,团圆饭。jpg,熬夜守岁。jpg,看春晚。jpg,串门拜年。jpg,压岁钱。jpg,放鞭炮。jpg]


年俗(5)份(扩展8)

——年俗文化作文800字 (菁华5篇)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新年年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是春节的重要年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年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年俗,但是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间,新的一年又来到了。

  因为我们就是客家人,所以我们家过年就是一直按客家的*俗来过。除夕一大早,奶奶就已经在忙碌了,只见桌子上摆满了供品,有鸡、鸭、鱼、肉,还有一些糖果、年糕、香烛纸钱等。奶奶将自己酿的美味的客家黄酒,倒进摆放在桌子上的酒杯里。奶奶告诉我:“因为今天过年了,我们要祭拜我们的祖先,希望祖先保佑我们新的一年**安安、顺顺利利。”所有的客家人过年时都要祭拜祖先,如果是在农村老家过年,我们每家都还要带着供品去到黄氏宗祠进行集体祭拜。

  祭拜完祖先之后,我们拿出新的对联,在老爸的带领下,把旧的对联撕下,贴上新的对联。长长的对联写满了祝福语,表达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爸边贴对联边告诉我们:“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俗。古代的文人雅客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总喜欢出上联对下联,来考验对方的学识。而我们客家人通常会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书写春联。”

  由于我们今年在中山过年,就没有放鞭炮。记得去年回老家过年时,爆竹声声,烟花阵阵。特别是放爆竹的时候,村里每一户人家都会拿出一长串自己家准备好的爆竹,来到村里的马路边,和别人家的爆竹首尾相接,长长的爆竹从村头绵延到村尾。村里德高望重的叔公说着一串串去年的总结和对来年的展望,年轻的晚辈们则不时的点点头,虚心听着叔公的指点,后来再点燃爆竹。在老人与小孩的欢笑声中,“噼哩拍啦”的爆竹声响彻全村。仿佛在告诉我们:“新年正式到来了!”

  下午,我们早早地换上了新衣服。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准备年饭,弟弟妹妹在家里嬉戏打闹着,爸爸拿出新换的钱准备给我们包红包。我来到厨房告诉妈妈和奶奶:“过了年我就大一岁了,你们辛苦了,今天的菜就由我来做吧!”妈妈和奶奶欣慰地笑了,直夸我很懂事。

  “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美味的年夜饭。

  这就是我们客家人的年俗。明天,我们就要正式去走亲访友,给他们拜年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春节,总以除旧布新、迎喜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这几年,总会听到大人们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就像是走个形式……其实,年,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

  每当过年时节,一张张福字,倒着贴,意味着福到了;一幅幅对联贴在门上,无不散发着年的气味;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人们迫切迎接新年的内心。

  过年期间,厨房也是人们忙碌的地方。一道道地方菜,都能让人垂涎欲滴。每年过年,奶奶都会杀一只鸡,让我补脑,期待着我下一年学业进步,拿着更好的成绩回家过年,也祝福父母的工作顺利,能够发大财……在年夜饭时,我们家会进行小“会议”,每人都会对过去的一年进行一个总结,为新年定下一个小目标并为此而奋斗。吃完年夜饭,爷爷奶奶都会发红包给表姐、我和表弟,拿着红包的我们,脸上都露出久违的喜悦。

  春节的夜晚是五彩斑斓的。吃完晚饭,最最期待的就是放烟花了。很快,院子就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烟花照亮了各个角落,照亮了充满喜悦的人心。小时候,我总渴望着长大,期待明天,会和伙伴们一起守岁,但最后,总会是我先睡着,现在想想,倒是觉得自己有点傻傻的。

  拜年是春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到了大年初一,我会起得早早的,穿上自己梦寐以求的新衣服,漂漂亮亮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每到一个亲戚的门口,亲戚们都会很热情地拿出自己家的糖,走到门口来迎接你。回到家,摸摸自己的口袋,都会很有满足感。小时候还会向爷爷奶奶炫耀,“爷爷奶奶你看,我拜年的战利品!”

  “好啊,小东西不是去拜年的,是去要糖的,哈哈哈……”

  “哈哈哈……爷爷下次我也帮你要点!”

  此时,家里充满着欢声笑语。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溜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年味,年俗的味道。

  “腊八之后是一年”。*的春节总是以各种活动的形式出现,如推陈出新、拜年、敬神拜祖、祈求丰收等。它内容丰富,活泼喜庆,具有浓郁的年味,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一年一度的*俗中,有无尽的故事和风情。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总是听到成年人说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就像是一种形式……事实上,新年仍然是人们最喜欢的味道。

  每当过年的时候,汉字都会被倒贴,这意味着幸福来了。门上贴着一幅幅对联,都散发着一年的气息。红灯笼一个接一个高高悬挂,照亮了渴望迎接新年的人们的心。

  春节期间,厨房也是人们忙碌的地方。当地的菜肴会让人流口水。每年元旦,奶奶都会杀鸡,这样我就可以补充大脑,期待明年的学业进步。新年我会带着更好的结果回家。我也祝愿我的父母工作顺利,财富丰厚。在除夕晚餐期间,我们一家人将举行一个小型“会议”。每个人都会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的一年设定一个小目标,并为之奋斗。除夕夜饭后,我的祖父母会给我的表弟,我和我的表弟红包。我们这些拿着红包的人都表现出很长时间的快乐。

  春节之夜五彩缤纷。晚饭后,最期待的事情是燃放烟花。很快,庭院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烟花照亮了所有的角落,心中充满了喜悦。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渴望长大。我期待着明天和朋友们一起熬夜。但最后,我总是先睡着。现在我想起来了,但我觉得有点傻。

  新年祝福是春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我会早起,穿上我梦想的新衣服,和我的父母一起以一种美丽的方式去过新年。每次我去亲戚家门口,亲戚们都会热情地拿出糖来迎接你。当你回家摸摸你的口袋,你会感到非常满意。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会向我的祖父母炫耀,“爷爷奶奶,看,我的新年奖杯!”

  “嗯,小事情不是去拜年,而是去要糖,哈哈哈。”

  “哈哈哈,爷爷,下次我会帮你买的!“

  这时,家里充满了笑声。

  日子总是像细沙从指尖滑过,不经意间滑落。那些过去的烦恼,在转瞬即逝的时间的冲刷下,随着潮水的流逝而慢慢消逝,留下的快乐和微笑,在记忆的深处,永远地更新着。

  一年的味道,风俗的味道。

  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新年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春节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俗(5)份(扩展9)

——年俗文化的作文700字范文五份

  农历新年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农历新年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农历新年的记载,有庆祝风首农历新年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农历新年。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农历新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农历新年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农历新年*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农历新年的重要*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农历新年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农历新年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是我们国家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鞭炮”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鞭炮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鞭炮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们国家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农历新年*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农历新年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农历新年,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农历新年。因为农历新年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农历新年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农历新年*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农历新年*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农历新年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农历新年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农历新年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农历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农历新年*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农历新年,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农历新年*俗吧!


年俗(5)份(扩展10)

——幼儿园春节年俗活动方案优选【五】份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交流春联活动中,感受春联的韵律美。

  2、初步理解春联的含义和结构。

  3、感受人们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副春联,活动前学会念自己带的春联。

  活动过程

  1、知道贴春联是中国过年的民俗。

  教师:小朋友家是怎么迎接新年到来的?家门口有什么变化?

  教师着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的春联。

  2、幼儿介绍自己带的春联,知道春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讲究对仗、押韵。

  教师:你家的春联内容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你发现春联有什么特点了吗?

  3、通过讨论春联的内容,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你喜欢谁带来的春联?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将幼儿带来的春联布置在活动室内,供大家欣赏。

  活动背景:

  新年即将来临,幼儿对新年会有许多新的憧憬,如新玩具,新衣服等,而春节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们周围也到处喜气洋洋都在为迎接春节做准备。我们将从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切入和幼儿一起去探究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同时也让孩子的认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孩子们体验到春节的快乐,知道自己又大一岁了,来加深幼儿对春节的认识与了解,感受过春节的喜悦。

  活动主题:

  红红火火过大年

  活动内容安排:

  (一)组织开展升挂**活动。(见升旗主持稿)

  (二)搞好宣传,营造气氛,进行班级环境布置。

  1、宣传:

  (1)通过晨间谈话、观看视频,课等帮助幼儿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惯。

  (2)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记录并介绍春节。

  2、准备:

  (1)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新年的图片、照片、实物等布置专栏。

  (2)收集、灯笼、福字、对联等与春节有关的东西。

  (3)收集卷筒纸芯等废旧物品。

  3、环境:

  (1)布置“让我来告诉你”板块将幼儿收集的关于春节的东西在这个板块中呈现出来,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2)利用幼儿带来的灯笼、福字、对联和自制春节的东西进行班级环境布置。

  (三)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绘画活动。

  (四)家园互动“红红火火过大年――合家欢乐包饺子”。(见活动方案)

  (五)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过个安全有意义的春节”的教育活动。

  1、利用讲故事、观看安全动画片、做游戏、提高幼儿的寒假安全意识。(见文档)

  2、安全课《放烟花》(见课)

  3、家园联系:利用家园联系栏、网站,家校路路通等,张贴有关寒假安全知识,提高家长安全监督的能力。

  20XX年1月31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大年”是孩子们最喜欢过的节日,因为中国过春节的风俗非常多,都是好吃的好玩的,亲人团聚和红火是春节的主题,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大年,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俗,特别策划这次春节活动方案来丰富1月份的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丰富XX年1月份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惯。

  2、通过系列手工和美术活动,发展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时间:

  XX年1月份

  三、活动形式:

  微型课程、手工美术活动。

  四、活动内容安排:

  美术手工课程:绘画――糖果

  手工――做鞭炮、剪窗花、做灯笼

  课程内容设置:让孩子了解新年的来历,学*拜年礼仪,学说新年吉祥话、学*歌曲《新年好》,在春节期间的安全教育“安全在我心中”,内容:春节期间要注意饮食;合理安排好饮食与休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远离烟花爆竹;走亲访友要有礼貌,跟好家人。

  环境布置:进行新春环境布置、花灯展示、欣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材料:各种窗花的范例、示范用的蜡光纸、音乐《过新年》。

  2、幼儿用材料: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记号笔、剪刀、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过新年》,引导幼儿欣赏教室内窗户上布置的各种形状的窗花,重点观察窗花的外轮廓及镂空纹样。

  指导语:看了这些美丽的窗花,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窗花有什么特点?

  小结:剪窗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窗花左边和右边的图案大小、形状都是相同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出示剪好的窗花引导幼儿欣赏。

  指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些窗花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想剪什么样的窗花?

  2、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教师示范折、画、剪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分发蜡光纸,启发幼儿自由剪窗花,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使幼儿回忆过春节的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2、引导幼儿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讲话,培养幼儿倾听*惯。

  活动准备:

  1、家里过春节的喜庆图片、宝宝过春节的照片。

  2、对联、炮竹、福字等过年物品。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互相问春节好。

  老师:你知道春节吗?春节你去了哪里玩?和谁去的看到了什么?春节你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2、有的小朋友春节好拍了照片,你们想看吗?大家把春节照的照片拿出来,然后找朋友,一起看。

  3、幼儿讲述自己在春节时的有趣的事情。

  4、现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贴到语言区的墙上,给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过春节的有趣的事。

  延伸活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