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

首页 / 文库 /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得上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呜呼!其真无马邪

  C燕、赵、韩、魏闻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D欲有求于我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2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B

  小题4:(1)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再次问他的妾。

  (2)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偏爱我。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D项中谤:公开批评别人的过错,不是诽谤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题型。一词多义词需要在日常学*中归类记忆。A项中虽均为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即使;B项中其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表反问语气;C项中之前者是代词,后者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项中于前者是介词,介进对象,后者是介词,表比较。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言文内容、文言文语言、人物形象综合考虑的题型,需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一一分析,不能急躁,要细致。选项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在文章中的表述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应将数月之后改为令初下。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1)句翻译时要注意宾语前置,(2)句注意私译为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参考答案:

  (一) (16分)

  ⒌ (4分)

  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⒍ (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刺 讽( ) (2)臣之妻私臣营 私( )

  (3)乃下令 乃( ) (4)闻寡人之耳者 闻(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2分)

  译文:

  22.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语文段中的词语回答。(3分)

  答:

  23.请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参考答案

  20.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偏爱 于是否 使听到(4分)

  21.期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要可说的了。(2分)

  面刺; 上书;谤讥(3分)

  23.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王。(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3

  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完成24~28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斯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7、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能谤讥于市朝( ) (2)臣之妻私臣( )

  (3)以光先帝遗德( ) (4)盖追先帝之殊遇( )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9、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31、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受此启发,我们学校的学生想建议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 。(不超过30个字)(4分)

  32、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27、(4分)每小题1分。

  (1)在 (2)以……为私 (3)发扬光大 (4)特别优厚的待遇。

  28(4分)每句2分。

  (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这里要翻译出“私”:以……为私;“以”:认为;句子通顺。)

  (2)、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这里要翻译出判断句以及“诚”:实在是;“秋”:时刻;句子通顺。)

  29、C 30、B

  31、委婉劝说(口头劝说,类比,隐喻,婉谏);直接劝说(书面劝说,直谏);言之有理即可。(前两空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4分)

  32、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提示:此类题只要任选一角度,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必须简洁连贯。)(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4

  文言文阅读。(15分)

  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⑶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⑸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⑴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⑵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阅读答案:

  14、(5分)⑴驱车追赶 ⑵第二次 ⑶倒下 ⑷指责 ⑸即使

  15、(4分)⑴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⑵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爱蒙蔽

  17、(4分)⑴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⑵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5

  邹忌讽齐王纳谏(13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3)闻寡人之耳者 (4)时时而间进

  【小题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3分)

  答案

  【小题1】(1)方圆 ,面积 (2)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听到(4)间或,偶然 (4分)

  【小题1】D(3分)

  【小题1】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

  【小题1】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③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只要说出两点就可)(3 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地方”这是两个词语,不同于现在的含义,这里“方”是方圆、面积;(2)蔽“这里是动词,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动用法,使……听到(4)“间”这里读“jiàn”,间或,偶然。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于”介词,比;A,介词,在;B介词,对;C介词,到;D介词,比;所以选D。

  考点: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点评: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时的学*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注意关键词和古文言句式的调整,这里“期年”“虽”等词语翻译要精准。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小题1】试题分析:语言交际要注意说话对象,场合,方式方法,力求做到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建议。

  考点: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1)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对选文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

  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

  邹忌修八足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乏美好者,畏我也;客之美好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干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联系学过的课文,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因为:①齐国是一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意对即可)

  3.启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3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

  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1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12.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

  参考答案:

  注意:只要考生对主观题的回答与答案意思相符即可。

  9.B,2分。

  10.(1)几个月以后,1分;还偶尔有人来进谏,1分,共2分。

  (2)我和诸侯们约定,1分;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1分,共2分。

  11.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断对一处给1分,共2分。

  12.齐王纳谏(1分)及其结果。(1分),共2分。

  13.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1分;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

  (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言之成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 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 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 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6.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参考答案:

  1.①比。②间或、偶然。

  2.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3.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4.B

  5.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6.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7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 》,相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期经 整理,编为三十三篇。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2)王之蔽甚矣

  3.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说说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5.邹忌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劝谏齐王取得成功的?请谈一谈邹忌的劝谏艺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战国策 刘向

  2.(1)通“熟”,仔细。(2)受蒙蔽

  3.有自知之明,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

  4.邹忌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邹忌讽谏并获得齐王认可,齐王实现“大治”。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前提,第二件事市第一件事的结果。

  5.从生活小事设喻、类比推理出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使齐王自己明白了个中道理。启示可围绕讲话要懂得艺术、技巧;根据对话者身份、地位不同使用恰当的方法、语气等回答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8

  【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刘向《说苑 正谏》)

  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人名。 亡:逃逸。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 (4)勿杀而谢之 ( )

  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使吾君以鸟之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

  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6、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27、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请你选择下面提供的情境中的一种,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2分)

  (1)周五晚上,你的好朋友张三约你到网吧上网,你会对他说什么?

  (2)*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被严重污染的秦淮河,而某家餐馆偷偷将大量污水排放到秦淮河,造成新的污染。假如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去劝止该餐馆偷排污水的行为。你面对餐馆老板时将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23、(1)确实、实在 (2)当面 (3)偶尔 (4)道歉(2分) 24、C (2分)

  25、(1)由此(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的情况(就)严重了

  (2)(会)认为我们国君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 (共4分)

  26、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3分)

  参考答案:两人都注意说话的方式,注意让对方能够接受。(1分)邹忌以自身的情况为喻(例),推断国君身边的人给他带来的蒙蔽;希望国君广开进谏之路以除蔽。晏子采用反话正说的方式,直陈国君这样做的危害,使景公幡然醒悟。(1分)

  27、开放性题目,无统一答案。注意对象、场合和文明得体,使对方能够接受,即可。

  (1)应陈述不能去的理由,委婉地规劝张三不要去。

  (2)应摆事实,讲道理,说话要对方易于接受。(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

  ③私我也 (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

  小题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小题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小题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小题2: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小题3: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4:略。(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5:示例我: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出处,作者及朝代应有所识记。

  小题2:修必须解释出句中的意思,即语境义。孰为通假字,私为活用字,方为古今异义字。均需高度重视。

  小题3:读上下文可知,邹忌不被妻、妾、客的赞美所迷惑,而是暮寝而思之,表明他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好*惯。所以能不能假相所欺骗,保持住清醒的头脑。

  小题4:从下文齐王的下令这一行为来看,善表明了他对邹忌所言的肯定与认同,一个字更能体现他除弊的决心。

  小题5:审题后确定范围,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可知,邹忌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由自己到齐王,以家事喻国事,委婉地使君王意识到除蔽的必要性,从而愉快地性命纳谏。把此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2)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为人谋而不忠乎

  小题2: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其中“吾义固不**。”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安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1)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2)楚国有多余的土地,缺少的是百姓,如今杀掉自己缺少的百姓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小题4:都用了类比说理,(1分)甲文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语气委婉,让人极易接受。(1分)乙文中的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善用排比,语气咄咄逼人。(1分)(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

  小题5:(1)珍羞:“羞”通“馐”,珍美的肴馔,美味的食物。(2)安:何处,哪里。(意思即可。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6: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1分)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1分)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1分)(共3分)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为”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意思是“给”,“替”。A、读wéi,“雕刻”。B、读wèi,“因为”。C、读wéi,判断动词,“是”。

  小题2:试题分析: 不是大义凛然,此时的公输盘有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小题3:试题分析: 面:当面。刺:指出,指责。者:……的(过错)。受:得到。余:多余。争:争夺。谓:说。智:聪明。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乙文中的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都用了类比说理。甲文语气委婉,让人极易接受,乙文善用排比,语气咄咄逼人。

  小题5:试题分析: 注意珍羞中的“羞”通“馐”,珍美的肴馔,美味的食物。安是何处,哪里的意思。

  小题6:试题分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3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xx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 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期年之后: (2)皆朝于齐:

  (3)喟然: (4)固为胜之: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可方汉之何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作为臣子要向君王进谏。

  B.甲、乙两个选段中进谏的语言都很生动感人,打动了君王的心。

  C.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是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相劝谏。

  D.甲段中的威王是个明君,乙段中的司马炎是个*。

  参考答案:

  20、(1)满 (2)朝见 (3)感概地 (4)本来

  2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

  23、C (参考译文 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 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 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 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6.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参考答案:

  1.①比。②间或、偶然。

  2.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3.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4.B

  5.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6.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5—28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12分)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 今日不雨( )

  (3)王之蔽甚矣( ) (4)故愿王熟计之也( )

  26、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7、文段理解。(4分)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_____ ___ ______”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___________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____ _”字就是明证。

  28、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5、(1)指出,指责(2)下雨(3)受蒙蔽(4)仔细(4)

  26、(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

  (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2)

  27、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4)

  28、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2)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6

  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小题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⑴穿戴 ⑵偏爱(2分。解释正确一字给1分)

  【小题1】B(2分)

  【小题1】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

  【小题1】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2分。一空1分)

  【小题1】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3)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絺(chi1):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酒宴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时就要。(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9、(1)穿戴(2)认为(3)管理、治理(4)于是,就

  10、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B

  12、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晚的呢!

  13、(1)类比或设喻说理、设喻类比、以事设喻

  (2)招揽和培养谋士、勇士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2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闻:使……听到

  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意思是: 。(2分)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略

  5.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4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小题2: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5: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关键词“域”“国”各1分)

  小题4:【甲】文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乙】文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小题5:①吟鞭-马鞭落红-落花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试题分析:

  小题1:A-凭借、依靠,B-早晨/朝见,C-护城河/池塘,D-偏爱/私情。

  小题2:例句是判断句,A句是倒装句,宾语前置,C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D句是被动句。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孰”“以”“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谁”“凭借”“界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甲】文把自己的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由己及王,使齐王认识到积弊之深,从而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这种类比,收到很好的讽谏效果;【乙】文把战争与治国类比,由战争推论到治国,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使君王认识到治理国家中人和的重要性。这种类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吟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马鞭”。赏析句子可以选择比喻的角度,当然也可从象征的角度出发。表明作者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奉献精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5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B.朝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间:偶尔。

  D.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徐公B.欲有求我也

  C.能谤议市朝D.皆朝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

  答案:

  6、B 7、C 8、D;

  9、(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孰与”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刺”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4)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3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

  ③私我也 (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

  小题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小题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小题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小题2: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小题3: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4:略。(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5:示例我: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出处,作者及朝代应有所识记。

  小题2:修必须解释出句中的意思,即语境义。孰为通假字,私为活用字,方为古今异义字。均需高度重视。

  小题3:读上下文可知,邹忌不被妻、妾、客的赞美所迷惑,而是暮寝而思之,表明他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好*惯。所以能不能假相所欺骗,保持住清醒的头脑。

  小题4:从下文齐王的下令这一行为来看,善表明了他对邹忌所言的肯定与认同,一个字更能体现他除弊的决心。

  小题5:审题后确定范围,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可知,邹忌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由自己到齐王,以家事喻国事,委婉地使君王意识到除蔽的必要性,从而愉快地性命纳谏。把此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

  1.A

  2.B

  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4.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2)满一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5)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是古文中的经典名篇,课文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决定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个设计的时候,学生很明显对故事的内容有了非常大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只是一小部分。实际上,学生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课前预*。在课前,我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提高了一点要求: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对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和纳赏后齐国的三变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好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讲授的拓展方面的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人物,互助探究和拓展迁移上。采用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推进:

  ①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采用系列问题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而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清晰地认识到,中学生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老师们感到惊异。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学生们很乐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对于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至少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

  1、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质疑,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落实特殊文言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利于运用,以加强文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预*,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课堂上,我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空间,搭建展示阅读个性的舞台,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结果,无论是对文言知识的落实,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场面甚是热闹。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挑战!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的引领下,我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味人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学文言文蛮有味道的,没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预设的课堂容量偏多,致使对某些问题的落实难以深入,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很难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课前我跟学生说,这篇文言文老师讲完了是要求他们上台表演的,全班按照小组,分成两个小集体,一二组、三四组对决,结合课上老师的讲解,联系现实生活,把本文改编为一个小剧本。他们可以在小组里面选人,课后进行一定的排练,两节课上完之后,我让他们上来表演,但很遗憾,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表演不是成功的,其实这是我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当初心里有点紧张,怕到时候学生不配合,到时候没有人愿意上来就很糗了。谁知道真的失败了。我想以后在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机智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

  1、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质疑,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落实特殊文言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利于运用,以加强文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预*,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课堂上,我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空间,搭建展示阅读个性的舞台,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结果,无论是对文言知识的落实,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场面甚是热闹。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挑战!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的引领下,我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味人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学文言文蛮有味道的,没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预设的课堂容量偏多,致使对某些问题的落实难以深入,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很难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课前我跟学生说,这篇文言文老师讲完了是要求他们上台表演的,全班按照小组,分成两个小集体,一二组、三四组对决,结合课上老师的讲解,联系现实生活,把本文改编为一个小剧本。他们可以在小组里面选人,课后进行一定的排练,两节课上完之后,我让他们上来表演,但很遗憾,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表演不是成功的,其实这是我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当初心里有点紧张,怕到时候学生不配合,到时候没有人愿意上来就很糗了。谁知道真的失败了。我想以后在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机智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今天教研员来听课,本来打算上《背影》。

  拟从“为什么偏偏写背影”这个角度挖下去,通过字词句的品读分析,如:为什么是“不相见已经两年”而不是“分别已经两年”?又如:为什么文章结尾是“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怎么理解这里的“不能见”?从而理解“背影”在朱自清父子“特殊”关系的发展中所具有的别样意义和象征含义。这个设计把《背影》作为长期不和睦的父子关系中独特的一瞬来品读,角度比较独到,如果流畅的话应该会比较精彩。

  然而同备课组的老师都正好上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打算请教研员听这课。于是吾从众,第二节课教研员听我的课,第一节课就赶紧重新构思教案,上得还算比较成功。课后教研员的评课,对设计的角度还是比较首肯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节课从*传统的“三”文化讲起,*人喜欢“三”,谚语成语里有“三思而后行”“过一过二不过三”“三令五申”等,古典小说中有桃园三结义、三进荣国府、三打白骨精,三碗不过岗等,可见“三”是一个特殊的节点,特殊的数字,在*传统文化中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学生应该对“三”有特别的敏感。而“三”的文化根源,则来自*古代“天地人”的文化基因。

  于是,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后,就让同学在文章中寻找暗含“三”的因素。于是梳理出邹忌的三问美、亲友的三答美、邹忌的三反思、三归因、齐王的三蔽、改革的三行赏、成果的三阶段等等。梳理出文中隐含的“三”因素之后,请同学梳理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明确齐王的三蔽其实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邹忌劝谏的思路也就理清楚了,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后分析各处“三”的好处,点拨学生要注意思考、表达、写作的角度意识、层次意识、结构意识。

  得意之处一是有新意,而是上出了些文化的感觉。

  另:学校的主题教育课评比得了一等奖,同得一等奖的另外两位老师在德育方面都是我一直仰望的,在诚惶诚恐之余,在此自鸣得意一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

  第一课时 , 主要课堂活动是:

  1、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力求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质疑,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落实特殊文言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利于运用,以加强文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主要课堂活动是:

  1、要求学生上台表演。全班按小组结合,分成两个小集体,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把本文改编成小剧本。以此体现专业特点,展示职专学生风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结合具体语境,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辩论。命题分别是:向上级请假怎样表达最合适?关羽大意失荆州,失误在哪?将来求职场上你打算怎样推销自己?通过拓展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突现课文的语言技巧。

  3、进一步探讨邹忌进谏获得成功的原因,明确本文的现实意义,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预*,加上课堂教学方式多样且贴*学生生活,整堂课进行得很顺利。

  在课堂上,我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感悟空间,搭建展示阅读个性的舞台,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结果,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学*模式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和自豪感以及学*语文的兴趣,享受到探求知识的快乐,得到了学生地认可。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充满智慧挑战。

  古文学*,我们可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每堂课按着字音——词义——句意——段落分层——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套路带着学生一路小跑,下课时间到了,好,任务完成。至于学生在被老师固定的思路牵了40分钟后,所得几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固然要形成我们的教学特色,却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变。不妨多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学*古文。

  在教学《邹忌》时,我让学生小组竞赛,自己表演,开展辩论,自主查阅资料,围绕教学任务多样方式同时展开,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表现机会。好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再惧怕古文,不再惧怕表现。这篇教学反思也算是我对文言文教学教学的一个总结。从中,我看到了古文学*阳光的一面,也体会到了积极尝试的快乐。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6)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菁华5篇)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白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篇文章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文章中还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语法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它在本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重点讲读课文。

  二、说学情:

  初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学*。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语文素质,本节课将赏读作为重点,把赏析作为难点,目的是在教学中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为这篇文章要让学生在疏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人物形象,将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内化成自身的东西。既欣赏和领略了我国语言文学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给学生以启迪。)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四、说教法:

  1、 赏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讽谏艺术。

  2、 点拨法。点拨梳理文本线索和文章考点,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学懂这篇文言文。

  3、 教学互带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运用不同的学*方法,同时在动态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五、说学法:

  1、课本注释疏通法、小组竞赛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疑、质疑,然后进行知识竞赛,识记词句。

  2、默读——范读——赏读——换角色朗读——诵读——背诵,整体感知语言。

  3、合作探究文中的“讽谏艺术”,联系现实生活,实现古为今用。

  六、说教学设想

  预设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最后词句识记竞答,实现教学目标①②。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学*目标①②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课时:编演点评课本剧,复*巩固本课文言知识。

  七、说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从*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切入,引发学生讨论“忠言是否必逆耳”,可由第四单元15课〈触龙说赵太后〉引出本文课题。

  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设想中大致思路已说明,不再重复,在这里我想重点说明“分析人物,拓展延深”这一环节,突出两个问题:

  1、 如何评价邹忌或齐威王?(目标: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自古以来,向君王提意见是件很危险的事,被称为“触龙颜、批龙鳞”,弄不好龙颜大怒,会招来杀身之祸,比如被楚王放逐的屈原,被纣王挖了心的比干,被吴王夫差赐予自杀的伍子胥等等,那么,对于本文中2300多年前的两个历史人物,我们怎么看待?

  谏难,纳谏尤难。有敢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在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辞严的态度,反之,却从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谈起,这种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可谓大智大勇的表现;但是,如果没有威王善听的耳朵,而是碰到一个暴君,责之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也是白费唇舌,枉费心机。

  2、如何做到“忠言顺耳”?

  文章告诉我们,忠言也可以顺耳,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同学们的人际交往中,也许因说了逆耳忠言而闹出了一些尴尬的'事,假如让你重新说这些话,你又该如何讲呢?

  若有时间,可引入类似故事:

  故事一:威王上台几年,内忧外患不断,威王一筹莫展,只好把*交给大臣去管,自己借酒浇愁,听听音乐,且特喜欢听琴。邹忌于是抱着琴去见威王,说要给他演奏,威王很高兴。邹忌摆好琴而不弹,却大谈琴理,从伏羲氏作琴谈起,直讲到周文王、周武王,海阔天空,吹得玄乎又玄。威王听得不耐烦,邹忌于是说,大王瞧我抱着琴空谈琴理而不弹奏,便有点不高兴,齐国人看着大王拥有齐国这张大琴,九年来没有弹过一回,因此很不高兴呢。齐王醒悟,于是任用邹忌为相,治理国家,齐国逐步强大起来。

  故事二:韩昭侯*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将一些重大机密泄露出去,使得许多国家计划不能实施,于是有个叫堂奚公大臣对他说:一个价值千金的玉制酒器,但没有底,连水也不能装;而一个值不了几文钱的不漏的瓦罐,却可以用来装酒。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机密,就象一件没有底的玉器,这样,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韩昭侯接受了意见。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这个板书设计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和教学流程。同时既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又便于思考记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讽谏 齐威王

  王之蔽甚矣

  妻私 设 宫妇左右私

  妾畏 朝廷之臣畏

  客有求 喻 四境之内有求

  九、说作业布置:

  设计话题,实践一下讽谏的艺术: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基础较好,学*态度认真,只是学*方法比较机械,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学生个人能够提出一定问题,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对语言文字有一定语感,教材上的文字表述能够弄懂,但是“以自己获得的感受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这一能力并不强。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细细品味语言,提高与文本的对话能力,感悟能力。

  文本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过440来字,却生动地叙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文章的总体构思是“事不过三”,“三”形成了全文振动的频率,文中小事大事的出现与发展,基本上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可以说,这篇文章用笔高超,剪裁讲究,繁简虚实,各显其妙。

  第一部分214字,写了邹忌为期“三”天的活动。这是全文用笔最为繁复之处。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虽然说不上泼墨如水,却也是尽力渲染,共写了两次窥镜,三次问答,一次反思,还有两次关于徐公的“穿插”。

  这一部分繁中有简,主写三问三答。且不说三人答问语气语调的微妙变化且不说“与座谈”显示出场合的正规与发问的慎重,且不说“孰视”时的认真态度,仅两次“窥镜”就有丰富的意味,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自得与自愧的神情意态与心理变化。

  这一部分实中有虚。一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在文中关节之处插入的一次虚笔,即使是“明日徐公来”,文中也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徐公是如何更加的“形貌昳丽”;作者仍然虚写。用“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来烘托徐公的美丽,这是非常精妙的“一笔两写”的笔法。

  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可以发现这一段不仅仅是繁中有简、实中有虚,还有一处虚到极致的“空白”——在邹忌反思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之后,他是怎样再“思”给齐王进谏的——却连一个字的描述也没有,这真是很妙的剪裁,能够让我们神思飞扬。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优选【五】篇(扩展7)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絺(chi1):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酒宴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时就要。(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9、(1)穿戴(2)认为(3)管理、治理(4)于是,就

  10、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B

  12、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晚的呢!

  13、(1)类比或设喻说理、设喻类比、以事设喻

  (2)招揽和培养谋士、勇士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闻:使……听到

  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意思是: 。(2分)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略

  5.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小题2: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5: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关键词“域”“国”各1分)

  小题4:【甲】文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乙】文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小题5:①吟鞭-马鞭落红-落花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试题分析:

  小题1:A-凭借、依靠,B-早晨/朝见,C-护城河/池塘,D-偏爱/私情。

  小题2:例句是判断句,A句是倒装句,宾语前置,C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D句是被动句。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孰”“以”“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谁”“凭借”“界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甲】文把自己的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由己及王,使齐王认识到积弊之深,从而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这种类比,收到很好的讽谏效果;【乙】文把战争与治国类比,由战争推论到治国,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使君王认识到治理国家中人和的重要性。这种类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吟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马鞭”。赏析句子可以选择比喻的角度,当然也可从象征的角度出发。表明作者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奉献精神。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B.朝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间:偶尔。

  D.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徐公B.欲有求我也

  C.能谤议市朝D.皆朝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