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

首页 / 文库 / |

  寄李白原文 1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注释】

  ⑴狂客:指贺知章。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谪仙:被贬谪的神仙。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

  ⑵“诗成”句: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说明李白才华超绝,满朝为之倾倒。

  ⑶汩(gǔ)没:埋没。

  ⑷承殊渥(wò):受到特别的恩惠。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为供奉翰林。

  ⑸“龙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兽锦”句:《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这里是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

  ⑹“祢(mí)衡”句:才能像祢衡一样好。祢衡:东汉时人,少有才辩。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原宪”句:家境像原宪一样贫困。原宪: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贫穷。

  ⑺“薏苡”句:马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这里指当时一些人诬陷李白参与永王李璘谋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⑼“几年”句:耽心李白处境危险。鵩(fú)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独泣”句:叹道穷。

  ⑽楚筵(yán)辞醴(lǐ):汉代穆生仕楚元王刘交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饮酒,元王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设醴以待。后忘设醴。穆生说:“醴酒不设,王之意怠。”遂称病谢去。这里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请他参加幕府时辞官不受赏之事。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说:“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梁狱”句:汉代邹阳事梁孝王,被谗毁下狱。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力辩自己遭受冤屈。后获释,并成为梁孝王的上客。这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浔阳后力辩己冤。

  ⑾“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说明李白已遇赦还浔阳。

  ⑿槎(chá):木筏。

  【译文】

  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

  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玄宗经常召见李白,李白颇受宠信。

  后来他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与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他的坦荡胸怀。

  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

  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他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

  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

  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

  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李白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

  晚年时,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早日康复,多作好诗。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

  【创作背景】

  杜甫和李白友情甚笃,他闻听李白被朝廷放逐的消息后,十分叹惋,便创作了一些思念、称颂李白的诗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便为其中一首。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自成都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正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于是转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此时才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作品赏析】

  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凡的一生写照。王嗣奭说:“此诗分明为李白作传,其生*履历备矣。”卢世傕认为这是“天壤间维持公道,保护元气文字”(《杜诗详注》)。诗歌本身也是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传世杰作。李白同辈排行第十二,所以称“李十二白”。

  此诗分三大段,一个结尾。第一段从“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满后尘”,追述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和742年(天宝元年)两入长安的经历,对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时,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前六句记叙李白初游长安事。唐人孟棨《本事诗·高逸》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其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书中还记载,贺知章读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贺知章号“四明狂客”。诗人根据这些史实,赞扬李白妙笔生花,连风雨也为之感到惊叹,连鬼神也为之感动哭泣。

  李白经贺知章的宣扬,于是名震京师。汨没:埋没。三十年来默默无闻,此后就名满天下了。此诗一开头就显得笔锋突兀,气势不凡。非“狂客之誉”,无以彰“谪仙”之名。而“谪仙”这一美誉出自久负盛名的大诗人贺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恰如演员登台亮相,光彩照人,赢得满堂喝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描写李白的佳句。诗人以高度夸张的手法,盛赞了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说明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诗成能使鬼神哭泣,说明李白的诗歌感人肺腑。诗人用精妙的语言赞美了李白的旷世才华,而“诗仙”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誉。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和钦敬。

  后六句叙写李白二游长安事。“文彩”二句是说李白因擅长诗赋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无与伦比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以下四句记叙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的事。“龙舟”句见唐人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兽锦”句见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蔡梦弼《杜诗注》引《李白外传》云:“白作乐章赐锦袍。”李白常被召入宫中为皇帝草拟文告和乐章,因为身受宠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随左右。这时李白意得志满,盛极一时,诗人亦不惜浓墨重彩,加以渲染。诗人通过对李白两入长安的描写,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就勾勒出一个风流倜傥、飘逸豪放的诗人形象。

  第二段从“乞归优诏许”到“诸生原宪贫”,追叙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忆自己在与李白相识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归”句,这既是对李白的回护,也是对玄宗的隐讳。李白离京,实际上是遭到张垍、高力士等人的诽谤而被玄宗放逐的。李白离开长安后于这年夏天来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与杜甫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是说李白既没有辜负隐幽之志,又能在受宠被重用和遭谗被逐的不同境遇中善自保全自己。这仍是那种回护心情的继续。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指两人相遇后,李白很能理解自己的“野逸”,即放达不羁,自己也很欣赏李白的“天真”即胸怀坦荡。“醉舞”句指李白的梁宋之游;“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处山东兖州。这两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次跳跃,李白从此开始南北漫游。接着四句,笔锋一转,专写李白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宏图未展;仕途受挫,虽道德高尚却无人理解。虽如东汉文士祢衡一样才智卓群,但却难逃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穷愁潦倒的命运。

  这一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诏入京与赐金放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说明“乞归”出于被迫,暗讽“优诏许”的虚伪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祢衡之俊却难免原宪之贫,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控诉了人间的不*。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欢乐气氛,但紧接着写李白的遭遇坎坷、穷愁潦倒,这又形成鲜明对比,原来那不过是苦中作乐。

  第三段从“稻粱求未足”到“谁将此义陈”,着重记述李白长流夜郎前后的经历,篇幅寄慨最深,为全篇重点。安史之乱起,李白求仕不得,报国无门,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秋隐居庐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诏节度江陵,率军东下,路过寻阳。李白心怀“扫胡尘”、“救河南”的愿望入了永王幕,却不自觉地卷入了肃宗和永王争权夺位的矛盾漩涡之中。次年一月,永王败死。李白入狱,继而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

  “稻粱”二句,是说李白受聘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有人说他得了永王的重赂,纯属诽谤。诗人极力将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冲淡,力图在为李白开脱。李白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冬开始流放,还没到夜郎,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夏历三月在渝州遇赦,还憩江夏。因取道岳阳,南赴苍梧避祸。苍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带,其地与五岭接壤。“五岭”二句,因格律关系,将时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祸苍梧,后一句指长流夜郎。“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几年遭鵩鸟”。西汉贾谊谪居长沙,屋中飞来鵩鸟(即鵩鸟),自认为交了恶运,忧郁而死。李白当时作《放后遇恩不沾》:“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贾生才?”自比贾生,诗人因此亦以贾生比之。李白卧病当涂以手稿付李阳冰时,作《古风·大雅久不作》压卷,诗中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自比孔子,自伤道穷。“独泣向麒麟”,用的就是这句诗意。

  以上六句叙写李白晚年悲惨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则是发议论,抒感慨,极力为李白鸣不*。借苏武终于归汉和夏黄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狱”句,是说李白曾象邹阳那样上书为自己辩护。“已用”二句,是说如果当时因事理难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又有谁能够将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呢?一个反问句,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幽怒。

  而这一段,因为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须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来,诗不贵用事,以防晦涩板滞。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诗人玉屑》)“薏苡”句,是借题发挥。“几年”二句,是以事比人。“苏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还汉”是正写,“不事秦”是反说)。“楚筵”句,以彼事喻此事;“梁狱”句,借前人譬今人。这一连串的用典,准确贴切。所以后人评曰:“诗家使事难,若子美,所谓不为事使者也。”(《察宽夫诗话》)最后四句是结束语。诗人称赞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咏不辍,祝愿他早日“病起”,为人间多作好诗。劝李白不要抱怨没有得到皇帝的恩泽,表示自己要设法向朝廷探明究竟。这是在无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词,让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点人间的温暖。

  此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不失为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寄李白原文 2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唐代 李白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

  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

  砯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

  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译文

  扬帆之船借天风航行,最好慢点到达下一个水驿,能拖多迟拖多迟。

  天刚刚亮到达西塞山,已比同是流放的伙伴先到。

  **群峰回峦,楚山横蹙断裂。

  水流冲击万条深壑,响声如雷,百川汹涌,波浪滔天。

  龙怪潜伏于溟波,等待时机来救炎旱之灾。

  我们久盼雷鸣雨落,好滋润干枯的心田。

  此一去,鸟都埋怨天路悠长,我更忧愁春光短暂。

  我且模仿屈原的泽畔吟,寄给你用江南管弦配配乐,看好不好吟唱。

  注释

  裴隐:疑亦当时逐臣,故用贾谊投沙之事典。

  投沙伴:指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投:抛弃。沙:长沙。贾谊被权贵排挤滴贬到长沙,他曾作赋吊念屈原。在此借喻裴隐。

  砯(pīng):水击山岩声也。

  泽畔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后常把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称为"泽畔吟"。

  寄李白原文 3

  南流夜郎寄内

  唐代李白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译文

  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注释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创作背景

  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给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李白一生很少顾家顾妻子的诗,而流放夜郎途中,却写出了满怀深情的寄内诗。可见流放事件对李白内心造成的刺激之大之重之深。

  赏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寄李白原文 4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楚狂人:指陆接舆,系楚国狂人,曾狂歌而过孔丘,劝他不要做官。二峰:指香炉峰和双剑峰。

  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南斗:即斗宿星。

  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青黛:青黑色。

  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

  寄李白原文 5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代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鉴赏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自古为道教圣地,号称“清虚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开元年间,唐玄宗在王屋山为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敕建阳台观,司马承祯是李白的诗友,可能是应他的邀请,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可能是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挥笔给他写了这首诗。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劳山(“崂山”在古代的另一个写法)时并没有当场吟诗,而是在离开崂山之后不久,以回忆的笔调写的。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仅仅因为自认为是道教创始人李聃的后裔而把道教奉为国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更加滑稽的是,李白仅仅因为也姓李而去凑这个“道教至上”的热闹。他之所以去崂山,是因为唐朝另一位老道吴筠的怂恿。吴因为进士不第而学道,在744年遇到李白之前,已经去嵩山和茅山修炼过多年。李白到了崂山,印象更深的是海,而不是山,所以,他先说“东海”(东边的海,泛指,而不是现如今作为专有名词的“东海”),然后说“劳山”。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所以很多事物,或者说很多对事物的体验,都是用饮食来比喻。“餐紫霞”典自颜延年的诗句“本自餐霞人”。这是把紫霞比成了食物。这个比喻在西方人看来,肯定是颇为不雅。但在中国,因为饮食是文化,而且是高雅文化,什么都可以吃,意味着什么都可以文化;所以,李白在崂山上大张着嘴,做咀嚼紫霞状,不是什么刹风景的举动,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接下来,还是写吃。李白惯用夸张法,曾经有“燕山雪花大如*”这样的狂譬,把枣子比成瓜虽然不是那么张狂,但也够夸大的。有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辩护说,崂山土肥水富,枣子真有鸡蛋般大的。这样的辩护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对李白创作风格的误解。在我看来,如果是出自李白之口,那么,说“劳山枣子大如鸡”,都是可以的。

  况且,这个比喻典自有关安期公的传说。据《史记》说,安期公吃的枣子大得像瓜。“安期公”本来是琅琊郡的一位隐士,在海边以卖药为生,老而不死,后来得道成仙,被称为“千岁翁”。他是传说中的人物,吃的是传说中的枣子;一个一千岁的人吃的枣子即使没有100年的生长期,恐怕也有几十年吧;几十年的枣子长得像个鸡蛋,就不足为奇了。

  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其中之一为琅琊郡,那时,别说是崂山,连青岛都属于琅琊。秦始皇东巡的最后一站就是琅琊,曾经召见过这位比彭祖还寿长200年的安期公,密谈了三天三宿。安期公离开时,给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莱山下。”因此,有一种传说认为,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入海去求的就是这位“千岁翁”。李白到了崂山,当然会听说或想起这位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但说他“亲见安期公”,是绝对不可能。于是,又有人圆场说,李白所见的是另一个叫“安期公”的人。这样的解释累不累啊?李白自己说“亲见”就一定是亲眼所见了吗?未必也。《梦游天姥吟留别》曰:“空中闻天鸡。”难道天空中真地出现了一只鸡,李白真地听见了它的啼鸣?有人非得穷首皓经地去统计“李白斗酒诗三百”是哪三百首诗,或去考证“白发三千丈”中的“丈”是唐朝的计量单位从而证明“三千丈”是实指,这些都是陋儒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有天壤之别。

  白居易《长恨歌》起篇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瞧,“俺嘲讽的不是你李隆基,而是汉朝的某个**。你可别找我的麻烦,让我吃文字官司啊。”这等于给***打了预防针。李白所拜谒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拜见的时间是

  742年,当时他已经41岁了,所以说是“中年谒汉主”。李白坚信自己是天才,而且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是抱着很大的抱负奉召入京的;但到了长安,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唐玄宗自己此时已沉湎于声色犬马,只想让李白当词臣,给他歌功颂德、粉饰太*,所以只给了一个翰林院的虚职。李白是何等人,哪受得了这等窝囊气,因此,他感觉颇为“不惬”。他在长安的酒肆、青楼赋闲、荒唐、等待了三年之后,绝望了,也厌倦了。他跟唐玄宗说,自己想还乡。唐玄宗知道他去意已决,同时知道他未必真想回老家,而是想纵情山水,所以给他写的手谕是“恩准赐金还山”。纵情山水的人是把山水当成家的,所以“还山”就是“归家”。

  眼看自己年纪大了,仕途不再有望;于是,李白的济世之志转为出世之思。《抱朴子》说,人服了金液就可以成仙,就可以腾云驾雾。在上古,就有神仙以云为车的传说。诗写到这里,李白已经沉醉于自己的想象,连车子都为自己准备好了,连在天上的工作都为自己找好了——跟仙人们一起扫扫落花而已。多么轻松、惬意、逍遥。

  唐玄宗是李白诗歌的“粉丝”(fans),李白离开了长安,但他的诗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这首崂山诗激发了唐玄宗对崂山的浓厚兴趣,4年之后,他派遣几名道士前往崂山采药,并将崂山命名为“辅唐山”,简直把崂山视若左臂右膀了。上行下效,崂山因此而出了名。这不能不归功于李白的诗篇。

  创作背景

  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这时他们见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挥笔给他写下了这首诗。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1)

——寄李白原文 (菁华5篇)

寄李白原文1

  作品介绍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3卷第21首。

  原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作者:唐·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注释

  ①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有三峰南北相接,故名。殷淑:《全唐文》卷三四0颜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真卿与先生门人中林子殷淑……尝接采真之游。”

  ②水澹:水动貌。全诗校:“一作渌水。”望长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之句。

  ③河阳县: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因当时已被安史叛军所占,故云“芜没”。此诗盖至德元载(756)秋作于金陵。

  ④卢龙:山名,即今南京市狮子山,周围五里,西临大江。晋元帝初渡江,至此,见山岭绵延,与石头城相接,险要似塞北卢龙,因以为名。

  ⑤鳷鹊:南朝宫中楼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

  ⑥琼树:喻指友人。

  译文

  我站在三山上,缅怀谢脁,江中水波纡缓,我西望长安。

  站秋江正北看,河阳县正掩没于荒草间。

  卢龙山中霜气冷,鳷鹊楼里月光寒。

  心事耿耿,思念玉树临风般的你,天涯寄书送给你欢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73_21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李白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壹歡。

寄李白原文2

  寄李白

  唐代·任华

  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班张所作琐细不入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庐山,

  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

  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

  斯言亦好在。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

  既俊且逸。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手下忽然片云飞,

  眼前划见孤峰出。而我有时白日忽欲睡,

  睡觉欻然起攘臂。任生知有君,君也知有任生未?

  中间闻道在长安,及余戾止,君已江东访元丹,

  邂逅不得见君面。每常把酒,向东望良久。

  见说往年在翰林,胸中矛戟何森森。新诗传在宫人口,

  佳句不离明主心。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

  承恩召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仍半醉。权臣妒盛名,

  群犬多吠声。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高歌大笑出关去。

  且向东山为外臣,诸侯交迓驰朱轮。白璧一双买交者,

  黄金百镒相知人。*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

  未尝一日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

  繁花越台上,细柳吴宫侧。绿水青山知有君,

  白云明月偏相识,养高兼养闲,可望不可攀。

  庄周万物外,范蠡五湖间。人传访道沧海上,

  丁令王乔每往还。蓬莱径是曾到来,方丈岂唯方一丈。

  伊余每欲乘兴往相寻,江湖拥隔劳寸心。

  今朝忽遇东飞翼,寄此一章表胸臆。倘能报我一片言,

  但访任华有人识。

寄李白原文3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1、王昌龄,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开元进士,曾任汜水尉、校书郎、江宁令,后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左迁,贬官降职。龙标,唐代县名,今湖南怀化市。

  2、闻道,听说。龙标,指王昌龄。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龙标靠*贵州,在唐代是比较荒僻的地方,所以诗中提到“过五溪”,为王昌龄的处境担心。

  3、夜郎,唐代县名,在今贵州桐梓县境内。这里泛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一带地区。

  赏析:

  天宝四载(745),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怀化市)尉,李白听闻好友遭谗被贬,写了这首诗。诗中用比兴的手法,对王昌龄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和同情。此诗首句写景,兼明时令,取“杨花”与“子规”二象,隐喻着漂泊、伤离两重含义,蕴味深浓。二句直言其事,点明题旨。后二句寄情于景,王昌龄此一去天涯路远,再难相见,只有托付情思与明月,聊慰其孤寂。这首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之感,表现出诗人飘逸豪放的情怀。

寄李白原文4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注释】

  ⑴狂客:指贺知章。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谪仙:被贬谪的神仙。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

  ⑵“诗成”句: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说明李白才华超绝,满朝为之倾倒。

  ⑶汩(gǔ)没:埋没。

  ⑷承殊渥(wò):受到特别的恩惠。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为供奉翰林。

  ⑸“龙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兽锦”句:《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这里是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

  ⑹“祢(mí)衡”句:才能像祢衡一样好。祢衡:东汉时人,少有才辩。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原宪”句:家境像原宪一样贫困。原宪: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贫穷。

  ⑺“薏苡”句:马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这里指当时一些人诬陷李白参与永王李璘谋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⑼“几年”句:耽心李白处境危险。鵩(fú)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独泣”句:叹道穷。

  ⑽楚筵(yán)辞醴(lǐ):汉代穆生仕楚元王刘交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饮酒,元王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设醴以待。后忘设醴。穆生说:“醴酒不设,王之意怠。”遂称病谢去。这里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请他参加幕府时辞官不受赏之事。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说:“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梁狱”句:汉代邹阳事梁孝王,被谗毁下狱。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力辩自己遭受冤屈。后获释,并成为梁孝王的上客。这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浔阳后力辩己冤。

  ⑾“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说明李白已遇赦还浔阳。

  ⑿槎(chá):木筏。

  【译文】

  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

  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玄宗经常召见李白,李白颇受宠信。

  后来他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与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他的坦荡胸怀。

  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

  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他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

  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

  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

  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李白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

  晚年时,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早日康复,多作好诗。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

  【创作背景】

  杜甫和李白友情甚笃,他闻听李白被朝廷放逐的消息后,十分叹惋,便创作了一些思念、称颂李白的诗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便为其中一首。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自成都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正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于是转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此时才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作品赏析】

  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凡的一生写照。王嗣奭说:“此诗分明为李白作传,其生*履历备矣。”卢世傕认为这是“天壤间维持公道,保护元气文字”(《杜诗详注》)。诗歌本身也是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传世杰作。李白同辈排行第十二,所以称“李十二白”。

  此诗分三大段,一个结尾。第一段从“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满后尘”,追述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和742年(天宝元年)两入长安的经历,对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时,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前六句记叙李白初游长安事。唐人孟棨《本事诗·高逸》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其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书中还记载,贺知章读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贺知章号“四明狂客”。诗人根据这些史实,赞扬李白妙笔生花,连风雨也为之感到惊叹,连鬼神也为之感动哭泣。

  李白经贺知章的宣扬,于是名震京师。汨没:埋没。三十年来默默无闻,此后就名满天下了。此诗一开头就显得笔锋突兀,气势不凡。非“狂客之誉”,无以彰“谪仙”之名。而“谪仙”这一美誉出自久负盛名的大诗人贺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恰如演员登台亮相,光彩照人,赢得满堂喝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描写李白的佳句。诗人以高度夸张的手法,盛赞了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说明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诗成能使鬼神哭泣,说明李白的诗歌感人肺腑。诗人用精妙的语言赞美了李白的旷世才华,而“诗仙”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誉。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和钦敬。

  后六句叙写李白二游长安事。“文彩”二句是说李白因擅长诗赋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无与伦比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以下四句记叙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的事。“龙舟”句见唐人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兽锦”句见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蔡梦弼《杜诗注》引《李白外传》云:“白作乐章赐锦袍。”李白常被召入宫中为皇帝草拟文告和乐章,因为身受宠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随左右。这时李白意得志满,盛极一时,诗人亦不惜浓墨重彩,加以渲染。诗人通过对李白两入长安的描写,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就勾勒出一个风流倜傥、飘逸豪放的诗人形象。

  第二段从“乞归优诏许”到“诸生原宪贫”,追叙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忆自己在与李白相识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归”句,这既是对李白的回护,也是对玄宗的隐讳。李白离京,实际上是遭到张垍、高力士等人的诽谤而被玄宗放逐的。李白离开长安后于这年夏天来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与杜甫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是说李白既没有辜负隐幽之志,又能在受宠被重用和遭谗被逐的不同境遇中善自保全自己。这仍是那种回护心情的继续。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指两人相遇后,李白很能理解自己的“野逸”,即放达不羁,自己也很欣赏李白的“天真”即胸怀坦荡。“醉舞”句指李白的梁宋之游;“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处山东兖州。这两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次跳跃,李白从此开始南北漫游。接着四句,笔锋一转,专写李白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宏图未展;仕途受挫,虽道德高尚却无人理解。虽如东汉文士祢衡一样才智卓群,但却难逃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穷愁潦倒的命运。

  这一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诏入京与赐金放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说明“乞归”出于被迫,暗讽“优诏许”的虚伪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祢衡之俊却难免原宪之贫,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控诉了人间的不*。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欢乐气氛,但紧接着写李白的遭遇坎坷、穷愁潦倒,这又形成鲜明对比,原来那不过是苦中作乐。

  第三段从“稻粱求未足”到“谁将此义陈”,着重记述李白长流夜郎前后的经历,篇幅寄慨最深,为全篇重点。安史之乱起,李白求仕不得,报国无门,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秋隐居庐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诏节度江陵,率军东下,路过寻阳。李白心怀“扫胡尘”、“救河南”的愿望入了永王幕,却不自觉地卷入了肃宗和永王争权夺位的矛盾漩涡之中。次年一月,永王败死。李白入狱,继而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

  “稻粱”二句,是说李白受聘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有人说他得了永王的重赂,纯属诽谤。诗人极力将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冲淡,力图在为李白开脱。李白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冬开始流放,还没到夜郎,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夏历三月在渝州遇赦,还憩江夏。因取道岳阳,南赴苍梧避祸。苍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带,其地与五岭接壤。“五岭”二句,因格律关系,将时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祸苍梧,后一句指长流夜郎。“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几年遭鵩鸟”。西汉贾谊谪居长沙,屋中飞来鵩鸟(即鵩鸟),自认为交了恶运,忧郁而死。李白当时作《放后遇恩不沾》:“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贾生才?”自比贾生,诗人因此亦以贾生比之。李白卧病当涂以手稿付李阳冰时,作《古风·大雅久不作》压卷,诗中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自比孔子,自伤道穷。“独泣向麒麟”,用的就是这句诗意。

  以上六句叙写李白晚年悲惨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则是发议论,抒感慨,极力为李白鸣不*。借苏武终于归汉和夏黄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狱”句,是说李白曾象邹阳那样上书为自己辩护。“已用”二句,是说如果当时因事理难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又有谁能够将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呢?一个反问句,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幽怒。

  而这一段,因为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须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来,诗不贵用事,以防晦涩板滞。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诗人玉屑》)“薏苡”句,是借题发挥。“几年”二句,是以事比人。“苏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还汉”是正写,“不事秦”是反说)。“楚筵”句,以彼事喻此事;“梁狱”句,借前人譬今人。这一连串的用典,准确贴切。所以后人评曰:“诗家使事难,若子美,所谓不为事使者也。”(《察宽夫诗话》)最后四句是结束语。诗人称赞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咏不辍,祝愿他早日“病起”,为人间多作好诗。劝李白不要抱怨没有得到皇帝的恩泽,表示自己要设法向朝廷探明究竟。这是在无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词,让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点人间的温暖。

  此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不失为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寄李白原文5

  古诗《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写意寄庐岳,何当来此地。

  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

  作品赏析

  【韵译】:

  清晨离别寻阳凌烟楼,贤豪们挤满我的行舟。

  黄昏来永华寺投宿,宾客散去,我独醉在船。

  我想把九江的流水,化为我的万行泪。

  写封信给庐岳的朋友,你们问我为什么来这里?

  一切都是天命所定,不必苦想愁思。

  更始帝刘玄(?—25)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了天下之主。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灭亡。不久,刘玄亦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葬在了长安附*的霸陵。刘玄才智*庸,性格懦弱。他一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生活,即位后将政事都委托于自己的岳父赵萌,放任其专权。

  人物简介

  刘玄原为西汉皇族,后投入绿林军中。在新朝末年的大乱中,他成为绿林军的将领之一。新莽地皇三年,绿林军与舂陵军所组成的联军为扩大声势,开始建立*。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汉帝,建元更始,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庙号汉延宗,史称这一*为玄汉。更始帝的确立,使本已脆弱的联军内部发生了更大的裂隙,以至于后来刘秀之兄刘縯被杀。更始三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出降,被封为长沙王,其后不久,即被赤眉军杀害。

  生*事迹

  刘玄(?─公元25年),字圣公,汉朝长沙定王刘发六世孙。其世系如下: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舂陵戴侯刘雄渠,刘雄渠生苍梧太守刘利,刘利生刘子张,刘子张娶*林人何氏,生刘玄。他是刘秀的族兄。

  刘玄本是刘氏皇室中一个*庸的成员,毫无雄才大略和帝王资质,只因是西汉皇族,才被当时的历史潮流卷入到反新起义的队伍中来。刘玄年轻时也有些侠义好友的*气,他的弟弟被别人杀害,他广宴朋友,要为弟报仇,并把地方治安官也请来陪酒。不料他的朋友酒醉犯法,刘玄大仇未报,却先惹了祸。为了避祸,刘玄被迫从舂陵逃到*林(今湖北随县东北)。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2)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代·张泌《寄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注释

  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

  “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环、回绕。阑:栏杆。

  “多情”句:指梦后所见。

  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赏析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封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阑,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阑在。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在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阑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阑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在不知何处去,桃那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别梦依依到谢家”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小廊回合曲阑斜”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封情;第四句写落那封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那,反射出惨淡的颜色。那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阑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封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封点埋怨了。“那”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2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鉴赏

  此词为作者远役怀人之作。词的上篇纯写境界,描绘作者旅途所历北国风光,下篇展示回忆,突出离别一幕,着力刻绘伊人形象。

  本词上片开始几句,作者将亲身经历的边地旅途情景,用概括而简练的字句再现出来。“胡马”两句,写风雪交加,呼啸的北风声中,夹杂着胡马的长嘶,真是“胡马依北风”,使人意识到这里已离边境不远。抬头而望,“汉旗”,也即宋朝的大旗,却正随着纷飞的雪花翻舞,车马就风雪之中行进。“彤云”两句,写气候变化多端。正行进间,风雪逐渐停息,西天晚霞似火,夕阳即将西沉。“一竿残照”,是形容残日离地*线很*。借着夕阳余晕,只见一片广阔荒寒的景象,老树枯枝纵横,山峦错杂堆叠;行行重行行,暮色沉沉,唯有*处的*沙衰草,尚可辨认。

  “星斗”以下,写投宿以后夜间情景。从凝望室外星斗横斜的夜空,到听任室内灯芯延烧聚结似花,还有鸭形熏炉不断散放香雾,烛泪滴凝成冰,都是用来衬托出长夜漫漫,作者沉浸思念之中,整宵难以入睡的相思之情。

  下片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笔触勾勒出那位“宠人”的形象。离情别意,本来是词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而且以直接描写为多,作者却另辟蹊径,以“宠人”的各种表情和动态来反映或曲折地表达不忍分离的心情。

  “长记”三句,写别离前夕,她浅施粉黛、装束淡雅,饯别宴上想借酒浇愁,却是稍饮即醉。“醉里”三句,写醉后神情,由秋波频盼而终于入梦,然而这却只能增添醒后惜别的烦恼,真可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了。这里刻画因伤离而出现的姿态神情,都是运用白描和口语,显得宛转生动,而人物内心活动却从中曲曲道出。

  结尾四句,是作者继续回想别时难舍难分的情况,其中最牵惹他的情思,就是她上前附耳小语的神态。这里不用一般篇末别后思念的写法,而以对方望归的迫切心理和重逢之时的喜悦心情作为结束。耳语的内容是问他何时能跃马归来,是关心和期待,从而使想见对方迎接时愉悦的笑容,于是作者进一层展开一幅重逢之时的欢乐场面,并以充满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总收全篇。

  这首词写境悲凉,抒情深挚,语言疏密相间,密处凝炼生动,疏处形象真切。词中写景写事笔墨甚多,直接言情之处甚少。作者将抒情融入叙写景事之中,以细腻深婉的情思深深地感染读者。

  译文

  北方的骏马迎着烈风嘶叫,大宋的旗帜在雪花里翻搅,黄昏时天边又吐出一片红艳的晚霞,夕阳从一竿高的地*线低低地投射着残照。苍老的枯林连接着天空,无数的山峦重叠耸峭,暮色中走遍漫漫*沙处处皆衰草。幽静的馆舍上星斗横斜,无眠的夜实在难熬。灯芯凝结出残花,相思徒劳。鸭形的熏炉里香雾浓郁缭绕,蜡烛淌泪像冰水凝晶,夜色沉沉总难见霜天破晓。

  总记得淡淡梳妆才完了,别宴上杯酒尚未饮尽,已引得离情翻涌如潮。醉里的秋波顾盼,梦中的`幽欢蜜爱,醒来时都是烦恼。算来更有牵惹情怀处,怎忍细思量、她附在耳边的情话悄悄:“啥时能跃马归来,还能认得迎门的轻柔欢笑!”

  注释

  汉旗:代指宋朝的旗帜。

  彤云:红云,此指风雪前密布的浓云。

  香鸭:鸭形香炉。

  老:残。

  小妆:犹淡妆。

  秋波:形容美人秀目顾盼如秋水澄波。

  《青门饮》,词调名,始见于时彦、秦观词。

  赏析

  《青门饮》,词牌名,始见于他和秦观词。《宋史·时彦列传》载绐圣间曾出使辽国,此词当作于出使之时。别本题作“寄宠人”也与词中情意相符。全词虽也是远役怀人之作,但景物悲凉凄怆,抒情深厚,疾缓相间,形象鲜明生动。艺术性是很强的。

  上片写旅途所见的北国景象和孤馆不眠的情状。开头胡马一句,概括古诗意境,“汉旗”暗喻旅人身份与处境,自然引起离怀。残照、古木、乱山、暮沙、衰草,一片寥廓荒寒的景象,历历如画。继而写寒夜通宵难眠的情状。孤馆无伴,是因离别;“星斗横”已是深夜,失眠太久了;灯花不剪,是因出神相思。全是孤寂的惆怅。时间在推进,蜡烛点完了,烛泪在烛台上凝结,虽有香炉相伴,毕竟孤独难熬,可见思念之深已至长夜漫漫了。

  下片由上引出回忆。与伊人依依惜别的情景魂牵梦萦,怎不令人动情。先写别前淡妆的风姿,举杯即醉的妩媚,醉眼朦胧的脉脉含情,酒醒后的烦恼,和对自己耳畔低语,殷勤嘱托。特别是借助想象,企盼那份再见重聚的欢乐,写得情真意切。看似给人以希望的宽慰,实则聚散对比强烈,而希望又遥无尽期,便更增添了离愁别恨。读之令人黯然销魂。

  全词上片笔壮壮阔,笔力苍劲;下片则委婉细腻、情意绵绵,刚柔相间,情景兼美。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3

  【作品原文】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作品翻译】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作品注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láng)回合曲阑(lán)斜。

  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回合:回环、回绕。阑:栏杆。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多情”句:指梦后所见。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作品赏析】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别梦依依到谢家”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小廊回合曲阑斜”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4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鉴赏

  此词为作者远役怀人之作。词的上篇纯写境界,描绘作者旅途所历北国风光,下篇展示回忆,突出离别一幕,着力刻绘伊人形象。

  本词上片开始几句,作者将亲身经历的边地旅途情景,用概括而简练的字句再现出来。“胡马”两句,写风雪交加,呼啸的北风声中,夹杂着胡马的长嘶,真是“胡马依北风”,使人意识到这里已离边境不远。抬头而望,“汉旗”,也即宋朝的大旗,却正随着纷飞的雪花翻舞,车马就风雪之中行进。“彤云”两句,写气候变化多端。正行进间,风雪逐渐停息,西天晚霞似火,夕阳即将西沉。“一竿残照”,是形容残日离地*线很*。借着夕阳余晕,只见一片广阔荒寒的景象,老树枯枝纵横,山峦错杂堆叠;行行重行行,暮色沉沉,唯有*处的*沙衰草,尚可辨认。

  “星斗”以下,写投宿以后夜间情景。从凝望室外星斗横斜的夜空,到听任室内灯芯延烧聚结似花,还有鸭形熏炉不断散放香雾,烛泪滴凝成冰,都是用来衬托出长夜漫漫,作者沉浸思念之中,整宵难以入睡的相思之情。

  下片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笔触勾勒出那位“宠人”的形象。离情别意,本来是词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而且以直接描写为多,作者却另辟蹊径,以“宠人”的各种表情和动态来反映或曲折地表达不忍分离的心情。

  “长记”三句,写别离前夕,她浅施粉黛、装束淡雅,饯别宴上想借酒浇愁,却是稍饮即醉。“醉里”三句,写醉后神情,由秋波频盼而终于入梦,然而这却只能增添醒后惜别的烦恼,真可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了。这里刻画因伤离而出现的姿态神情,都是运用白描和口语,显得宛转生动,而人物内心活动却从中曲曲道出。

  结尾四句,是作者继续回想别时难舍难分的情况,其中最牵惹他的情思,就是她上前附耳小语的神态。这里不用一般篇末别后思念的写法,而以对方望归的迫切心理和重逢之时的喜悦心情作为结束。耳语的内容是问他何时能跃马归来,是关心和期待,从而使想见对方迎接时愉悦的笑容,于是作者进一层展开一幅重逢之时的欢乐场面,并以充满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总收全篇。

  这首词写境悲凉,抒情深挚,语言疏密相间,密处凝炼生动,疏处形象真切。词中写景写事笔墨甚多,直接言情之处甚少。作者将抒情融入叙写景事之中,以细腻深婉的情思深深地感染读者。

  译文

  北方的骏马迎着烈风嘶叫,大宋的旗帜在雪花里翻搅,黄昏时天边又吐出一片红艳的晚霞,夕阳从一竿高的地*线低低地投射着残照。苍老的枯林连接着天空,无数的山峦重叠耸峭,暮色中走遍漫漫*沙处处皆衰草。幽静的馆舍上星斗横斜,无眠的夜实在难熬。灯芯凝结出残花,相思徒劳。鸭形的熏炉里香雾浓郁缭绕,蜡烛淌泪像冰水凝晶,夜色沉沉总难见霜天破晓。

  总记得淡淡梳妆才完了,别宴上杯酒尚未饮尽,已引得离情翻涌如潮。醉里的秋波顾盼,梦中的幽欢蜜爱,醒来时都是烦恼。算来更有牵惹情怀处,怎忍细思量、她附在耳边的情话悄悄:“啥时能跃马归来,还能认得迎门的轻柔欢笑!”

  注释

  汉旗:代指宋朝的旗帜。

  彤云:红云,此指风雪前密布的浓云。

  香鸭:鸭形香炉。

  老:残。

  小妆:犹淡妆。

  秋波:形容美人秀目顾盼如秋水澄波。

  《青门饮》,词调名,始见于时彦、秦观词。

  赏析

  《青门饮》,词牌名,始见于他和秦观词。《宋史·时彦列传》载绐圣间曾出使辽国,此词当作于出使之时。别本题作“寄宠人”也与词中情意相符。全词虽也是远役怀人之作,但景物悲凉凄怆,抒情深厚,疾缓相间,形象鲜明生动。艺术性是很强的。

  上片写旅途所见的北国景象和孤馆不眠的情状。开头胡马一句,概括古诗意境,“汉旗”暗喻旅人身份与处境,自然引起离怀。残照、古木、乱山、暮沙、衰草,一片寥廓荒寒的景象,历历如画。继而写寒夜通宵难眠的情状。孤馆无伴,是因离别;“星斗横”已是深夜,失眠太久了;灯花不剪,是因出神相思。全是孤寂的惆怅。时间在推进,蜡烛点完了,烛泪在烛台上凝结,虽有香炉相伴,毕竟孤独难熬,可见思念之深已至长夜漫漫了。

  下片由上引出回忆。与伊人依依惜别的`情景魂牵梦萦,怎不令人动情。先写别前淡妆的风姿,举杯即醉的妩媚,醉眼朦胧的脉脉含情,酒醒后的烦恼,和对自己耳畔低语,殷勤嘱托。特别是借助想象,企盼那份再见重聚的欢乐,写得情真意切。看似给人以希望的宽慰,实则聚散对比强烈,而希望又遥无尽期,便更增添了离愁别恨。读之令人黯然销魂。

  全词上片笔壮壮阔,笔力苍劲;下片则委婉细腻、情意绵绵,刚柔相间,情景兼美。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原文: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翻译:

  译文别梦中隐约来到了谢家,徘徊在小回廊栏杆底下。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注释⑴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⑵“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环、回绕。阑:栏杆。⑶“多情”句:指梦后所见。⑷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赏析:

  清人李良年《词坛纪事》云:“张泌仕南唐为内史舍人。初与邻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词……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写七绝云云。”根据这条资料以及从这首诗深情婉转的内容来看,诗人张泌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但在封建礼教的阻隔下,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能够了解自己。这也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3)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原文: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原文: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注释:

  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翻译: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犹可帝王师。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这两句是说,钱少阳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时节,手持白玉杯独自饮酒,悠闲自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交待时间,起势突兀,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图,语意自然,明白如话。

  翻译: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

  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

  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

  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友人钱少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分。“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象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分,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原文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译文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

  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七绝·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古诗简介

  《赠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给伟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赠别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七绝《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象,李白的风采、气度、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翻译/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注释

  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赏析/鉴赏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赠清漳明府侄聿

  唐代李白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

  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

  译文

  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老侄为天生的青云之器,天天为百姓操心。

  治理小县如同“割鸡”,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县境内一片太*盛世的景象,老侄无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隐。

  百姓为德政所化心*气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牛羊散于阡陌之中,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问为什么能这样,他们回答说,是县令贤明。

  县中种植桃李树,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桑柘茂密如云。

  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笼采桑。

  家家都在忙着缲丝和纺织,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

  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

  檐前挂着蒲鞭,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庭中寂然,清风入室。

  老侄但长啸无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壶中透明见底。

  清光一片,可鉴毫发,从中可映出百姓们的身影。

  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

  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注释

  清漳:在今河北肥乡县。唐时清漳属洛州管辖。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聿:李聿,《全唐文》卷四五三有小传:聿,玄宗朝官,清漳令,迁尚书郎。

  叶:喻宗族支派。

  中州:即中国。

  青云器:能飞黄腾达的大器。

  “小邑”二句:《论语·阳货》中说,孔子到了武城,听见一片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以“割鸡”为治理县政之代称。烹牛,喻施展大本领。

  清漳:水名,源出于山西阳泉南。经山西和县、河北涉县,南流入清漳。

  “弦歌”句:歌颂唐尧的无为而治。

  簪组:冠簪和冠带。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组,系帽的带子。隐簪组:指有隐士风度。

  扃(jiōng)户:闭户。

  宰:此处用作动词,任县令。

  垂阴: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

  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

  缲(sāo)丝:煮茧抽丝。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道帙(zhì):道书的书衣,此指道书。

  蒲鞭”二句:《后汉书·刘宽传》说,刘宽为太士时,对人宽厚仁恕,人有过失,“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来做象征性的惩罚。扑抶(chì):鞭打。

  上皇:即羲皇,伏羲。

  白玉壶冰:喻品德冰清玉洁。姚崇《冰壶赋》: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不忘乎。

  赵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区。

  创作背景

  李白于天宝十一载(752)春,曾北游广*、邯郸、清漳等地。与清漳县令侄辈李聿相会,别时写了这首赠诗。

  赏析

  这首诗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韵,为一层诗意,共五层诗意。声韵随情而变。*仄互换。诗中描绘清漳政通民和,风俗淳古,礼乐之乡,歌颂贤吏李聿。全唐诗有李聿小传,曾作清漳令,后为尚书郎。从全诗中反映了李白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并形象地描绘出理想的社会蓝图。充满着自信和豪情。

  诗从开端到“惠与清漳流”为第一段,紧扣诗题,概略介绍李聿的才识、气质、治邑的惠政,预示其是前途远大,无可限量的青云人物。开端两句概述李氏家族,传宗百万代(夸张说法),宗干支脉,遍布中州大地。这种介绍法,因始祖为道圣李耳,当今又是李氏天下,颇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用以衬托下面对李聿的介绍。李聿是天赋与的才识和美德,作为县令,日日为苍生忧患。这四句以树木的繁盛比喻李氏繁衍百代,而遍布全国。又以天开青云比况其才能德性,正因如此,李聿才日日替百姓着想。为百姓生活能幸福安居,日夜思虑谋画。这是李白理想中的贤吏形象,对于现实的李聿,可能更富于理想化了。接着又用四句诗,概括其政绩。前两句化用孔子的话。孔子观子游治武城,闻弦歌声,曾感慨地说:“割鸡焉用牛刀。”李白用此典故是说李聿是治国的`大才,治理清漳小邑,如同用宰牛刀割鸡,将来前途如大刀宰牛,必有大用。因其大德大才治邑,德政如雷声响遍四境之内,其给与百姓的好处,又如清漳水流滋润着全县百姓。这就使“青云器”、“苍生忧”形象而具体化了,开花结果了。李聿不愧为李氏的后代,为李氏又争了光。

  接着诗人又用八句诗写李聿以礼乐治邑,邑清民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让太古之风。前两句写李聿如同孔子弟子子游治理武城邑,以礼制教化百姓,以歌声感化百姓,音乐之声,唐尧之曲,深入人心。而县令李聿却是不拘礼法,脱略官服而不顾,颇似隐士。县令风度惠及百姓,民心和而得天真之性,民风淳朴如上古三皇之世。白日牛羊散在田间南北通行的道路上,而入夜,家家不闭户,不担心被盗。中间这四句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图景,人性天真疏放,淳朴自然,礼让谦和,不争不贪,无贫无富之分。正因如此、诗人以惊异之情,询问百姓,探竟其原因,得到了“贤人宰吾土”的满意回答,点逗出诗眼。吏治非常重要,德教也是非常重要。这就具体点明李聿治政思想和个性。

  接着诗人再用八句诗,写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民无游闲好逸之徒,吏无苛政繁扰。县人遍植桃李树,树树垂荫,散发芳香。河堤绕着渌水,桑柘树连排,远及青云。美女不打扮妖冶之容,白天成群结队,提笼采桑。夜间缲丝织布,机杼和鸣,百里之内,声息相闻。八句诗状出百姓,男耕女织,各安其业,社会繁荣,发达兴旺,民富可知。这正是礼乐弦歌教化的结果。从百姓这个侧面颂扬李聿德政治绩。照应“为苍生忧”句。再次证明治政美过于安民,感化人心。唯此才能“我无为而民自化”,李聿正是这样的官吏。惠及百姓后,而心自安无忧。

  接着诗人用八句诗,写邑内政治安定,民无诉讼,贤吏逸豫。诗人形象地描写官衙内无讼事,群鸟落在官衙台阶上,而县令却依然高卧北窗下,翻阅着道家书籍。官衙檐边挂着用蒲草编的鞭子,用来对犯罪人行刑,表示羞辱之意罢了。在皓月当空,月光入户之时,琴声清悠。人息静寂,风吹入室,此时县令李聿长啸抒心,无言高卧,如上古的伏羲皇帝,和乐安详。“讼息”一句化用谢灵运的“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之意,以示政通民和,民绝诉讼。“高卧”句又用陶渊明为彭泽令,高卧北窗下,翻阅书籍,自称是羲皇上人,抚无弦之琴以自乐。“蒲鞭”二句,又用东汉南阳太守刘宽的典故,人有过失,但用蒲鞭捶打,而不用苦刑,表示羞辱之意,令其知耻而改过。李白在这八句诗中频用典故,赞美李聿如陶潜、刘宽治邑以德,而不唯刑。民知礼而耻过,政治清明。这是百姓乐业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是诗意的深化。

  诗中结尾八句,集中笔墨赞美李聿为官清廉,洞察民情,明辨是非,公正无私。诗的前四句,化用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意,进而比较李聿官清如水,玉壶冰水,清澈见底。清光可见毫发,白亮透明可照群人之情。这四句诗喻人至美,本质圣洁,光采照人,是一位内外一致彻底透明的人物,为官自然清如水,明如镜,为民造福。这就是诗人所称赞的“贤人”。接着诗人再用四句赞美李聿的佳政:燕赵百姓,同颂其嘉政,共传其美名,而我李白这位过客,观赏行人歌谣,因为这个缘故,歌诵你的德政与美好声誉。这八句诗采取比较与间接写法,刻画李聿的形神美,超出清漳,越及燕赵,传名当世,流芳百世。总结全诗,照应开端。收结有力,余音绕梁,回味无尽。

  李白所颂扬的清漳县令李聿,体现出他的贤能政治理想。同时对现实中信谗任佞,贪官鱼肉人民,是一个否定。他更希望李氏子弟不辱李氏宗祖,不辱李氏王朝,无愧于百姓的父母官,如李聿一样,治理好地方,惠及百姓。这就是李白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李聿的原因,也是李白所追求的作人价值。然而李白为社会开出这一良方,没有被当时统治集团所接受。同前贤一样,只能存在古代所谓圣贤的头脑里、口头上、文字中,只是空想而已。李白也不例外,这是由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写得高古淡远,纵横变化,开唐代五古格高意远,神情横逸,变化神奇的正风,是唐人五古中的佳作。

  赠徐安宜

  唐代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

  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译文

  我在白田渡见到不少老人,他们都在歌颂你的事迹。

  说你治理政务游刃有余,不挑三检四。

  全县都风闻你的清廉,朝廷也都知道你的治理业绩。

  外乡的人都来你县安居,到处开垦耕种。

  小麦田垄绿油油的'犹如水浪,桑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机昂然。

  有人来打官司,你就大声吼叫制止;有宾客临门,你就欢笑个不停。

  你自己在庭院种橘橙,门窗外摇曳,引来的清水浇灌园田。

  游荡在外的我,暂居在安邑,蒙受着你的关怀与恩爱,真不忍心跟你辞别。

  托您的荫蔽,希望你向朝廷推荐推荐。

  原文: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徐安宜

  唐代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

  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译文

  我在白田渡见到不少老人,他们都在歌颂你的事迹。

  说你治理政务游刃有余,不挑三检四。

  全县都风闻你的清廉,朝廷也都知道你的治理业绩。

  外乡的人都来你县安居,到处开垦耕种。

  小麦田垄绿油油的犹如水浪,桑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机昂然。

  有人来打官司,你就大声吼叫制止;有宾客临门,你就欢笑个不停。

  你自己在庭院种橘橙,门窗外摇曳,引来的清水浇灌园田。

  游荡在外的.我,暂居在安邑,蒙受着你的关怀与恩爱,真不忍心跟你辞别。

  托您的荫蔽,希望你向朝廷推荐推荐。

  原文:

  赠郭将军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4)

——读《李白》有感实用5篇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诗善用比喻、夸张,想象奇特,被人们称为“诗仙”。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崇拜李白啊!又有多少人想走*他,了解他呀!

  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走*了李白,了解了李白的一生。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是黯淡的一生,也是没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一生。李白生于盛唐时期,可谓生不逢时。他的一首《蜀道难》赢得了贺知章的赏识,随后贺知章就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可这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那个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了,而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了,他看中李白是想要李白为自己写歌功颂德的诗,所以李白的抱负就没有实现,这一切都是被封建王朝所害。

  再看看现在,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提供给他们舞台,供他们发挥才干,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现在,努力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培养自己的情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小学开始,李白便陪伴着我们,只是当时的我,每天只是在嚷嚷着背书好烦,而忽略了诗词中的美,初中略懂事,开始慢慢体会诗词的意境,当时最喜欢的是那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那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印象颇深。只是当时仍旧稚嫩,对它的喜欢也仅限于此,更多的也未曾尝试~

  长大后,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悄悄地,发现可以理解诗词了,曾无数次感叹诗词的魅力,简短精炼,言有尽而意无穷……现在,最喜欢的是那句“应是天仙狂坠,乱把白云揉碎”如此豪放,如此意境,不可多得~

  终于想起买本诗仙的传记看看了~于是选择了随园散人写的《李白传:一声狂笑,半个盛唐》,原因无他,这名字霸气,感觉可以驾驭得住这八个字的,寥寥无几,而用来形容李白~却恰如其分~

  李白,于我的印象,是天真的`,亦是可爱的,他怀有雄心壮志,想要居庙堂之高位,后功成身退,退隐江湖,即便历经再大的磨难,一旦回归自由,一旦看到些许希望,便重燃希望,从始至终都不忘初心。有的时候,感觉他就像不谙世事的孩童,不懂人心难测,求人帮忙引荐也不失傲骨,只保留一腔热血和满腹的才华,也就注定了他不适合于庙堂之上~

  我喜欢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不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样豪放自信的李白~简简单单的几句,感受颇深~我还喜欢“一杯一杯复一杯”的李白,这么不按套路出牌的诗,让我觉得这个诗仙可爱的紧~

  李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足迹,也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把酒临欢,肆意快活,而其中印象最深的,要属贺知章和杜甫了,前者共同畅饮,以金龟换酒钱;后者当属知己,几次相逢,几次离别,时时牵念;前者曾称其为“谪仙人”,后者说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世人皆知李白爱饮酒,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一说。可酒是用来消愁的,即便表现的依旧豪放,可内心却满怀怀才不遇的愤懑啊~也许,诗人好酒,只是喜欢酒后那种忘却烦恼的感觉,可正如抽刀水难断,举杯愁难消一般,终究是自我安慰罢了~

  意境超赞的诗句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崖倾月难圆

  美句摘录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我们皆在尘网之中。繁华缭乱,名利牵绊,让人难以割舍。似乎总是这样,一边向往林泉,憧憬扁舟渔火,一边置身人海,不舍得前程。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 ;

  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在孤独中狂欢,在偏安中静默。

  陌上行走,最重要的是心境。若身处喧嚷,便独饮清欢;若人在天涯,便守心自暖。世间固然风景无限,但最美的风景,该是心中的淡定与从容。

  由于看书时环境的原因,诗句与美句只摘录了这几句,just很小的一部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总是那么气势澎湃,气宇非凡,像闪电,穿越千年的风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笔写作文就会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转发了这篇文章;若你为写作文发愁,请访问()。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肠,他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竟也让人黯然神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孟浩然听了这首诗后伤感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读了《李白传记》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写诗,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诗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游历过许多山川湖泊和名胜古迹,这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滋润。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结交几个豪杰之士,或是接济一些落魄文人。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豪侠。

  李白的一生总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实中。他对政治很有抱负,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两年的翰林学士,以致鹏鸟展翅翱翔的壮志受挫。他终日沉溺在诗酒中,其实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旷世的诗仙李白,他的诗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迹!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们学*的地方,他对学*的态度、方法;他对政治的抱负、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畏权威的无畏精神……

  今天,我看了《名人传记》中李白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李白小时候很调皮,但是有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把铁杵磨成锈花针后,茅塞顿开,努力学*,最终成了一位才横溢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有我们想不到的事,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做什么事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发奋努力,就必定会成功!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数学题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我就不得不放弃了。还有一次,我在拨橘子,试了一下拨不开我就灰心了。看完了李白的故事后,我反思自己以前的行为,觉得凡事都不应该轻易放弃,可能再试一试就会有机会。再坚持下去就可能胜利!

  通过李白这位名人的故事,我深深地领悟到: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总是那么气势澎湃,气宇非凡,像闪电,穿越千年的风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笔写作文就会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转发了这篇文章;若你为写作文发愁,请访问()。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肠,他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竟也让人黯然神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孟浩然听了这首诗后伤感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读了《李白传记》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写诗,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诗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游历过许多山川湖泊和名胜古迹,这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滋润。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结交几个豪杰之士,或是接济一些落魄文人。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豪侠。

  李白的一生总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实中。他对政治很有抱负,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两年的翰林学士,以致鹏鸟展翅翱翔的壮志受挫。他终日沉溺在诗酒中,其实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旷世的诗仙李白,他的诗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迹!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们学*的地方,他对学*的态度、方法;他对政治的抱负、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畏权威的无畏精神……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5)

——绝句原文赏析实用五篇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 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 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 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 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原文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翻译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注释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

  其一简析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其二简析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其五简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古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代・杜甫《绝句》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6)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优选【5】篇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

  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

  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

  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

  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

  我心摇目断,逸兴难尽。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

  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

  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林深树密,草木繁盛。

  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

  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

  赵炎夫子如南昌仙尉,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

  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杳然如画中之神仙。

  此乃五色图画,并不足珍;还是真山真水最好,可以远离世尘,端居全身。

  有朝一日我功成之后,将拂衣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注释

  1.赵炎,李白友人。少府,县尉之别称。粉图,即在粉墙上所绘之图。

  2.峨眉句: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西极:西方极远之处。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

  3.罗浮句: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南溟,即南海。此句言画中之山如罗浮山那样横亘至海。

  4.名公句:名公,指著名的画家。绎思,推究思考。绎,蚕抽丝。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公,一作“工”。

  5.驱山句: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6.赤城句: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苍梧,山名,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此句言画中山岳云蒸霞蔚,烟雾缭绕。

  7.洞庭句:洞庭,即洞庭湖。潇湘,指湖南湘江。缈绵,悠远隐约。此句言画中江、湖望去悠远隐约。

  8.三江句: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回沿,谓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全句意谓画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

  9.征帆句: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迷,丧失。

  10.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

  11.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12.横石句:为乱石横卧,流水急促,波浪起伏。

  13.合沓,重叠。

  14.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15.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阴暗。

  16.隐几,伏在几案上。

  17.羽客,指神仙或方士。

  18.南昌仙,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云得仙。这里借以美称画主人当涂尉赵炎。

  19.妙年句:妙年,青春年少。历落,洒脱不拘。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称誉赵炎仕途顺畅。年,一作“龄”。


寄李白原文实用五篇(扩展7)

——李白的优秀课堂作文实用五份

  他,被世人称誉为“诗仙”,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而我,偏偏爱极了他笔触细腻,潇洒自然的不俗个性。否则又怎会有那么多后人对此赞不绝口?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乃李太白也。

  一酒。“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俾”。道出了你与挚友间无话不说的淳朴与洒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透出了你骨子里的率真与寂寞。你的诗无不是把酒临风时作出,是风洒脱而又率真,否则怎会又有人道你为“无酒不成诗?”

  一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叙出你无限的爱国之情和满腔的希望。“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一句传达出你的胆魄与豪爽。“一口龙泉剑,我舞影零乱。”一剑,你游历山水,行侠仗义成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一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可见你小时的童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充斥了你无穷尽的思想之哀愁。“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笼罩了你失落幽恨之意。“五花马,千金裘,忽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多么的豪放自然。“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多么的自由而又孤傲啊。月影重重几回轮?只教思相成。

  一杯清酒,一口龙泉;一杆狼毫,一幅名篇。太白啊!你的文采旷古通今,因为有你,唐诗的内容才如此丰满,如此美好,太白啊!诗仙!酒中仙!这豪迈的你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着孤独的哀愁的你叹道“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者清闲幽静的你有说道“别有天地非人间”。

  读你的诗,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你的诗,或气势磅礴,或雄伟奔放;或俊逸清新,自然可爱。在你的诗中,我的眼前好似浮现了你身穿一袭白袍,在皎洁清冷的月光下,饮一口清酒,舞起龙泉……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头是秋,时间的车轮悠悠.人生的仕途,为民为国,人的使命应崛起潜在于心的宝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他开玩笑.在那浑浊的官场,李白这支高洁之莲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办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谁写的吧!这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我*时特别喜欢读书,他的诗写得多浪漫啊!读着读着,我的心中就莫名地涌出另一个梦想……

  公元前,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李白的故乡——绵州昌隆。哇!李白的故乡多美啊!依山傍水,人们的衣裳很独特,特别是富家小姐,穿的是上好丝绸,头上戴的是金银珠宝。我找了个大婶,问:“请问李白先生的住所在哪儿?”大婶热情地说:“在前面的巷子里,拐个弯就到了。”终于,我来到了李白的住所,只见门口是贴着对联,上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鼓。下联:一身傲古,青莲居士,一商仙人。”我敲了敲门,只见一个身穿长袍,头戴灰帽,举止文雅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眼前。我问:“请问李白先生在吗?”中年男子笑眯眯地回答:“我就是,请问你有什么事?”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是李白先生,我感到非常兴奋,激动地说:“李白先生,我是世纪的小学生,我特别喜欢您写的诗,我可以采访您吗?”李白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我跟着李白走进了屋,只见墙上挂满了李白的字画,每幅字画上都题写了一首诗,有<<赠汪伦>>,有<<静夜思>>,还有<<望庐山瀑布>>等等。

  李白先生,您的诗歌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了呢!每读一首诗都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您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让我感受到您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呢!如果我能像您那样,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该多好啊!李白先生听后,亲切地说:“小朋友,只要你多听多读多练,这样就会成为十分出色的作家,”我们谈了许久,最后李白先生赠送给我两句话:“小朋友啊!为了自己的'未来,小心地描绘现在图画,相信自己,只有你才能创造自己!”

  唐朝,是诗的时代。而提到唐诗,就不得不提这位诗人——李白。

  李白在我眼中,原本只是豪放、浪漫,被誉为”诗仙“的人,只是会写诗而已。而在学了《月下独酌》这首诗以后,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

  豪放的背后,李白是孤独的。他嗜酒如命,写下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字里行间显露了他的孤独情绪,让人不忍心多想。

  李白是伟大的。他写下了九百篇诗,每一首诗都让人惊叹不已。”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大半个盛唐。“ 这或许是对李白最恰当的评价。李白的诗中的确向我们展现了盛唐的恢宏景象。

  李白又是真诚而仗义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对友情看得那样重,在这首诗中,我仿佛看见李白乘坐的小舟渐渐离岸,而李白却一直注视着岸上的汪伦,眼中满是离别的伤感。

  李白还是苦闷的。他到长安后,处处受到排挤,只在翰林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在皇帝喝酒玩乐时写写诗,填填词,供认取乐。后来,因为高力士从中作梗,他又被逐出京城,四处流浪。他的才学得不到发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苦的事?

  但最令人钦佩的是,李白是坚强的。离京之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游遍名山大川,拜访许多名人逸士,终于集儒家、道家和侠客的思想于一身,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后人称为”诗仙“。

  这便是我眼中的李白,他有才,他豪放,他经历了许多孤独和挫折,但是他没有放弃。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永不言败!

  千年前,他以雄奇飘逸的诗句,笑傲于盛唐;而如今,他以梦一般的人生,弥漫在人心。

  ——题记

  天边那抹嫣红下,有他“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叹惋;淡黄色的月光洒下,他在感叹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寥;雪花漫舞的天际,他留下“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的愁怨。一段坎坷的仕途,一位自信的诗人,一篇充实的人生,一场灵魂的盛宴。

  他是一位自信的诗人。他自信,因为他有实力。多少千古名篇出自他之口。因为自信,他乐观,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任何的困难都只是眼前,总有一天,他可以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去挥洒自己的热血。在他眼中,人生,从来不由别人控制,他自己可以驾驭自己的全部,他宁可高傲的自负,也不愿去卑微。他自信,他的世界总是姹紫嫣红。

  他是一位洒脱的诗人。他洒脱,因为他大气。呵,失去算什么,得到又算什么,屈辱算什么,荣誉又算什么,流放算什么,高升又算什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看,他在乎这些了么?人生,就应该拿得起,放得下,顾及得太多只会适得其反。这一点,他看透了,所以骨子里透着一种大气,给人以豪壮,磅礴的感觉。

  他是一位浪漫的诗人。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他陶醉,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他释然,在“仰天大笑出门去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他率真,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他思念。他的种种感情,寄予了酒,寄予了诗,这样,就有了后世人的那份敬仰,那份憧憬。

  他,是中华文化中不败的诗篇,不朽的神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