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0-03 00:00:00 写作,记叙文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1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2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3

  记叙文可分五种: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叙事的、游记的。

  一、以人为主的写作方法

  1、背景、形态。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顺序对调。以映衬法写其背景,如写家人,就写家境;如写伟人,就写时代;如写学者,就写当时学术思潮等。以细叙法写其外在相貌

  2、个性、情感、思想等。描写人的情感,用其语言,不如用其行事来得深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藉其父亲在月台上困难地爬上爬下帮他买橘子,以描写父爱。

  3、记其特殊事件。如果是写自己的亲人或好朋友等,需记其与众不同之处,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之事。如果是记载伟人,需记载其大之事。如果是记载某一*凡人的特殊事件,则应特别重视该特殊事件的描写,甚且可忽略其余与该特殊事件无关的部份。

  4、记叙多人,宜分主客。多用映衬法,注重修辞学。

  二、以物为主的写作方法

  1、包括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要兼俱动态静态的描写。

  2、要兼俱外在特徵及内在象徵。如骆驼的耐劳、莲花的不染、窗的展望。并可讨论其哲理,抒发其教训。

  3、多用修辞。

  4、并记二物时,可记其相似点:先记甲物,次记乙物,最後并论。也可记二物相异处,结论可记其价值之取舍。

  三、以景为主的写作方法

  1、要掌握景物的重点,做深入的观察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可做空泛的描述。

  2、要注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描绘最详;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描绘较淡;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3、只描写静态的景物易流於单调,要插入动态的事物,以对照生动化。

  4、多用拟人法。

  5、要渗入作者的感情,藉景抒发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

  四、叙事为主的写作方法

  1、记叙事情必需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需交代清楚,不可前後矛盾。其顺序之安排有两种:

  A:顺叙法:发生、经过、结果。

  B:倒叙法:结果、发生、经过。

  2、与事的因果有关的才写,无关的不写。

  3、要选取事情精彩部份详细描写,切忌流水帐的叙述。

  4、叙事离不开写人,但需以事为主,以人为辅,不可宾主失次。

  5、叙述的人称要统一,或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前後必需统一。

  6、叙述事情的结果,要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评价。

  五、游记的写作方法

  1、走到哪里,就叙述那里的事物,就是游记式的文章。所以游记式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行动交代清楚。例如参观一所学校後若记载:“校舍宏伟,操场是一片青绿的草,学生们都爱好各种运动。”就不是游记,因为没有包含作者的动在内。应这样描述:“远远地就看到那宏伟的校舍。走过穿堂,绿茸茸的操场便映入眼里。学生们都活活泼泼地做着各种运动。”

  2、观察事物,必需用到视、听、感、想、做等五种经验。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4

  记叙文就是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

  1、记叙文可以议论,但议论不可过多。

  打个比方,如果想焖干饭,虽然需要放点水,但应少放,否则,水多米少,干饭就变成了稀饭。干饭和稀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水”的多少。

  因此,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记叙和议论孰多孰少。写记叙文最好不要大发议论,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让事实本身去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就可以了。比如,父母爱孩子是不会整天把“我爱你,孩子”挂在嘴边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子女的爱真是自然地流露出来,真正的记叙文完全可以没有议论。当然,有时恰到好处的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揣摩体会。

  2、记叙文写作一定要审题,且审题很关键。

  比如,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

  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3、记叙文不是“记流水帐”。

  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如果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写到星期天,人人会写,但写好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有限的篇幅呢(800字),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头绪就越复杂,就越难把事情说清楚说透彻。越想面面俱到,越不能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会“面面不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化表达。所以我们写记叙文切忌时间或空间跨度太大,最好集中在一点,把事情说清楚,把人物写活,把景物写真实就可以了。不要把场面摆的很大,搭一个大大的“戏台”,光配角就挤满了舞台,等真正的主角出场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立足了。这样的“戏”怎能让观众拍手叫好呢?

  4、记叙文怎样才能“抓住人心”呢?

  要以情感人。

  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如果仅仅想“临场发挥”那是万万不成的。*日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装进一个情感“储蓄罐”里,积少成多,你就会变成一个“有情人”,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了。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5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常又*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小结: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6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记叙文的特点

  1、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的色彩,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惯》,文体不限。这与*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1999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限。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

  (1)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去移植名人、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

  (2)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高致。20xx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

  (3)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

  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

  (1)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XXX》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明xxx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XXX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运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文的另外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都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连缀。

  (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

  我们说,记叙文的真正中心是人,但是,决不是用二三事的例证法就可以把人写活的只有把人放到动态发展的人生中去,放到人的历史性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展示人的丰富生动的性格。即使是在写景状物,主要表现空间关系的游记之中,也只有写出诸如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豁然开朗等动态景观,写出人与自然景物的沟通、交流、融合等等,才能带来艺术的美感。这也正是静止的介绍景物的导游图、说明书与散文、游记的区别所在。在议论文中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只要交代人物做过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在记叙文中,则不但要写出人物做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物怎样去做(动态)。在导游的说明中,主要是交代那里有什么(静态);而在记叙文中则主要描写“我”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动态),它在“我”心里引起了什么反应(动态),“我”的行为引起了别人什么反应(动态)。

  选择具有动态感的材料,还要注意,动态发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为那种直线式的事件、直线式的情感缺乏回环蕴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总会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在情感、事件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曲折折地向前发展的*古代小说中的那些三迭式情节,如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1)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优选【10】篇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1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便能体现出各自文雅有礼、粗鲁低俗、豪爽干脆、优柔寡断、风趣幽默、干巴木讷等迥异的性格。你也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或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渲染气氛,一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三、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恰当的抒情,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也能突现人物和事件。

  1、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无锡市《精彩一幕》)

  2、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

  3、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富阳市《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4、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厦门市《岸?流水?奔放》)

  5、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厦门市《水韵悠悠》)

  6、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天下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美的风景组成了我们的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富阳市《心景和谐》)

  7、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金华市《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南通市《善待生命》)

  9、如果说春天是一组欢快的四季曲,那么阳光便是灵动跳跃的节奏。春天,绿色的使者,希望的象征;阳光,温柔的天使,光明的象征。有了春天,无不生机盎然,繁花似锦;有了阳光,无不温暖人心,心情舒畅。——(江西《让我挺胸沐浴春天的阳光》)

  10、“挺胸”是什么?是昂首自立,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么?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舍身而取义么?是飘逸洒脱,张扬个性,不谄媚权贵么?历史上多少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行为乃至生命,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江西《挺胸而立》)

  11、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

  12、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我渴望美丽,我享受生命,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常州市《让好心情牵引我们成功》)

  13、例:(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落。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待偶尔停驻,才发现:季节轮替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父母;而与之相反的,我长大了。

  (尾)我想我们还会一直走更长的岁月,大概要有他们的一辈子那么长。我们会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以后的几十载,我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人;而不变的,是爱。(《我与父母同行》)

  14、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文《曾经拥有》)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

  15、“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渲染气氛,一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三、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恰当的抒情,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也能突现人物和事件。

  1、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无锡市《精彩一幕》)

  2、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

  3、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富阳市《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4、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厦门市《岸?流水?奔放》)

  5、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厦门市《水韵悠悠》)

  6、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天下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美的风景组成了我们的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富阳市《心景和谐》)

  7、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金华市《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南通市《善待生命》)

  9、如果说春天是一组欢快的四季曲,那么阳光便是灵动跳跃的节奏。春天,绿色的使者,希望的象征;阳光,温柔的天使,光明的象征。有了春天,无不生机盎然,繁花似锦;有了阳光,无不温暖人心,心情舒畅。——(江西《让我挺胸沐浴春天的阳光》)

  10、“挺胸”是什么?是昂首自立,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么?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舍身而取义么?是飘逸洒脱,张扬个性,不谄媚权贵么?历史上多少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行为乃至生命,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江西《挺胸而立》)

  11、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

  12、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我渴望美丽,我享受生命,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常州市《让好心情牵引我们成功》)

  13、例:(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落。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待偶尔停驻,才发现:季节轮替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父母;而与之相反的,我长大了。

  (尾)我想我们还会一直走更长的岁月,大概要有他们的一辈子那么长。我们会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以后的几十载,我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人;而不变的,是爱。(《我与父母同行》)

  14、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文《曾经拥有》)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

  15、“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4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渲染气氛,一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三、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恰当的抒情,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也能突现人物和事件。

  1、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无锡市《精彩一幕》)

  2、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

  3、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富阳市《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4、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厦门市《岸?流水?奔放》)

  5、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厦门市《水韵悠悠》)

  6、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天下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美的风景组成了我们的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富阳市《心景和谐》)

  7、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金华市《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南通市《善待生命》)

  9、如果说春天是一组欢快的四季曲,那么阳光便是灵动跳跃的节奏。春天,绿色的使者,希望的象征;阳光,温柔的天使,光明的象征。有了春天,无不生机盎然,繁花似锦;有了阳光,无不温暖人心,心情舒畅。——(江西《让我挺胸沐浴春天的阳光》)

  10、“挺胸”是什么?是昂首自立,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么?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舍身而取义么?是飘逸洒脱,张扬个性,不谄媚权贵么?历史上多少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行为乃至生命,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江西《挺胸而立》)

  11、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

  12、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我渴望美丽,我享受生命,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常州市《让好心情牵引我们成功》)

  13、例:(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落。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待偶尔停驻,才发现:季节轮替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父母;而与之相反的,我长大了。

  (尾)我想我们还会一直走更长的岁月,大概要有他们的一辈子那么长。我们会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以后的几十载,我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人;而不变的,是爱。(《我与父母同行》)

  14、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文《曾经拥有》)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

  15、“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5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本文体。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青睐。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叙和补叙。现在写作讲究创造性思维,讲究创新,那么创新需要什么,从思维这角度来讲,需要联想、需要想像,就是你根据写作目的的需要,把日常生活当中储存在自己大脑里面的形象加以选择、加工、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还有就是联想。联想有: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等。

  记叙文的写作要提高,要提高怎么办,要提高那么就得把自己原来是问题的地方把它解决,那么你就提高了,我有一个想法,我感觉到,影响大家写作文提高的,可能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于考试或*时的写作,只要你考虑了这个,它都管用。五个方面总结为: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为奇、化情为物、化理为形。同时,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要注意时代感,要有时代意识。交融的记叙文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对于写作,我们要注意: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比如写留给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例如,描写一个人晚上行走在郊外,可以从天色,周围的小虫,树林等刻画。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6

  记叙文就是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

  1、记叙文可以议论,但议论不可过多。打个比方,如果想焖干饭,虽然需要放点水,但应少放,否则,水多米少,干饭就变成了稀饭。干饭和稀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水”的多少。

  因此,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记叙和议论孰多孰少。写记叙文最好不要大发议论,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让事实本身去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就可以了。比如,父母爱孩子是不会整天把“我爱你,孩子”挂在嘴边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子女的爱真是自然地流露出来,真正的记叙文完全可以没有议论。当然,有时恰到好处的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揣摩体会。

  2、记叙文写作一定要审题,且审题很关键。

  比如,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

  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3、记叙文不是“记流水帐”。

  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如果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写到星期天,人人会写,但写好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有限的篇幅呢(800字),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头绪就越复杂,就越难把事情说清楚说透彻。越想面面俱到,越不能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会“面面不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化表达。所以我们写记叙文切忌时间或空间跨度太大,最好集中在一点,把事情说清楚,把人物写活,把景物写真实就可以了。不要把场面摆的很大,搭一个大大的“戏台”,光配角就挤满了舞台,等真正的主角出场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立足了。这样的“戏”怎能让观众拍手叫好呢?

  4、记叙文怎样才能“抓住人心”呢?要以情感人。

  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如果仅仅想“临场发挥”那是万万不成的。*日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装进一个情感“储蓄罐”里,积少成多,你就会变成一个“有情人”,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了。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7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怎样写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8

  写记叙文,是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如何写?写什么?为什么这么写?是让各位同志老大难的问题。今天呢作者将告诉大家我写记叙文的方法。请你认真听哦~

  首先就是写开头。作者我认为呢,开头一定要优美,吸引人。

  作者总结出了三种开头方法。其一是设置悬念法,通过设置一两个让人感觉神秘的问题,来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导读者读下去。对了!有一点要注意,题目不能起得太直接,委婉些。如果太直接可能就把答案透露出来了,就没有啥神秘感了。

  其二,就是开门见山法。写活动,可以运用场面描写。就比如写拔河比赛吧!可以这么写:“加油!加油……拉拉队高喊着加油,为他们打气……”然后笔锋一转,从头开始写……这些都是后话,后面会讲的。当然了,题目肯定不能取《拔河比赛》。

  第三种就是运用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比喻手法,把开头写得优美,打动读者的心,让读者欣赏。可以这么写:“在我记忆的相册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相片,那些事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翻开记忆的相册,一起找寻那件事吧!”最后一句可以引导读者读下去。

  经过呢,一般分为三部分,即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通过交代清楚不要太长,一两句就OK了。

  经过,对人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重要,这是老师打分的关键。

  结果呢,可以用环境描写,开心的话就写小鸟在树上唱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然后蜜蜂嗡嗡的伴奏。说白了就是融情于景,通过写环境来衬托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此类推,不开心就是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吵……等等等等。

  结尾,可以和第三种开头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坚持的品质可以这么写:“坚持是一把火,点亮希望之灯;坚持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坚持是一条路,让我们走向成功……”比喻的事物最好有联系,能让读者产生一些共鸣。最后再发表作者自己的议论,点明中心,还可以升华主题。

  当然了,还有好词好句的运用,这需要长期的课外积累。

  好了,这就是我写记叙文的方法。屏幕前的你有什么补充么?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9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小编收集了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常又*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在***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10

  记叙文就是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

  1、记叙文可以议论,但议论不可过多。

  打个比方,如果想焖干饭,虽然需要放点水,但应少放,否则,水多米少,干饭就变成了稀饭。干饭和稀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水”的多少。

  因此,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记叙和议论孰多孰少。写记叙文最好不要大发议论,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让事实本身去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就可以了。比如,父母爱孩子是不会整天把“我爱你,孩子”挂在嘴边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子女的爱真是自然地流露出来,真正的记叙文完全可以没有议论。当然,有时恰到好处的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揣摩体会。

  2、记叙文写作一定要审题,且审题很关键。

  比如,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

  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3、记叙文不是“记流水帐”。

  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如果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写到星期天,人人会写,但写好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有限的篇幅呢(800字),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头绪就越复杂,就越难把事情说清楚说透彻。越想面面俱到,越不能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会“面面不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化表达。所以我们写记叙文切忌时间或空间跨度太大,最好集中在一点,把事情说清楚,把人物写活,把景物写真实就可以了。不要把场面摆的很大,搭一个大大的“戏台”,光配角就挤满了舞台,等真正的主角出场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立足了。这样的“戏”怎能让观众拍手叫好呢?

  4、记叙文怎样才能“抓住人心”呢?

  要以情感人。

  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如果仅仅想“临场发挥”那是万万不成的。*日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装进一个情感“储蓄罐”里,积少成多,你就会变成一个“有情人”,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了。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2)

——记叙文写作方法实用10份

  记叙文写作方法 1

  一、审题。

  作为考试作文,审题至关重要。考试的目的是拉开档次,如果审题立意走偏,必然是不及格的,一般水*的同学,至少要丢掉十分以上。因此,必须保证时间,反复思量,千万不要一有想法,就草草动笔。具体要从五个方面做起:

  1.审试题的类型。中考最常见是命题、半命题、话题、半话题作文,个别的可能有导引材料。在中考阅卷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自己另设题目,要扣掉两分。更严重的是,另立题目后作文往往会偏离题意。再就是把话题当作命题,话题一般范围很大,用它作题目,写出的作文也常常是空洞的。如以“亲情”为话题,做题目很宽泛。第三是半命题作文另的一半内容,出题人一般给提供可资参考的内容,如01年青岛中考半命题作文《这件事真让我 》要求:“划线处可填高兴、难过、感动、惭愧……”显然前面两个不如后面两个立意高,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些内容有高下之分。因而,同学们不能不加以分析、选一个就写、由着自己的性情来。

  2.审题目的元素。要审清一个题目有几个元素、还有没有隐藏的元素,它们是什么关系。比如:06年青岛题《欢乐与痛苦》,题中两个元素都必须表现出来,二者不可偏废,并且二者常常相互依存。再如:《一路有你陪伴》,题中明摆着有“一路”、“有你”、“陪伴”三个元素,后面还须补一个隐含着的元素“我”。此文如果写成“一路有你陪伴他(她)”,作文立意就走偏了。

  3.审要素的虚实。在一个题目中,几个要素往往有虚有实,要先弄清它们的虚实,确定自己的作文从实立意还是从虚入笔。还举“一路有你陪伴”这个例子:“一路”可实,如写与某人走了一路(一程、一段)发生的事;也可虚,写一个年代、一生发生的事。“你”可实,可以是一人、一物(如一本书、一枝笔);也可虚,如理想、追求、爱好等。至于“陪伴”,还要写出主客关系,即“你伴我”。

  4.审题目的重心。要知道一个作文题目要求表现的重点是什么。一般说来偏正短语题目修饰语是表现重点。例如05年上海题《充满活力的岁月》,作文要写出充满活力的事,至于“岁月”,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而动宾结构的短语作题目时,则要把表现的`重点放在过程上。如06年四川南充《战胜自我》,要写出怎样战胜自我这个过程。98年全国高考记叙文《战胜脆弱》有大量同学偏离题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怎样战胜脆弱”这个过程,而重点表现“怎样脆弱”。这是深刻的教训。

  5.审提示和要求。出题老师一般会在作文题上加上一些常规的、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一些友情提示,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万万不可忽略。如有一道作文题给了一个开头:“暮春三月,我漫步在农村的小河旁。”要求是要接着这个开头写下去。这个开头其实给考生规定了四个内容范围,一是时间:“暮春三月”即农历三月,二是人物:“我”,三是情景:“漫步”,四是地点:“农村的小河旁”。由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此文应是以写农村景物或记农村风情的文章。有的同学不按这个开头写,必然不知所踪了。

  二、拟题。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此看来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有“惊艳”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作文题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简明,深刻,吸引人,形象生动。“简明”就是简单、明确,扣题准;“深刻”是能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人”是题目能制造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去读文章;“形象生动”是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丰碑》一文,是八十年代获全国一等奖的小小说,小说刚发表,中学生绝大多数还没有读的时候,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以此设计了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其中一道小题要求选择这篇小小说的题目:A风雪云中山、B军礼、C军魂、D丰碑。当年大部分同学选了A与C,语文考试常考的不是认识对与错的答案,有时要你选项最好的答案。选A与C作题目虽然没错,但因它不是最好的,就没法得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A项只点明了环境、地点,B项会让人误会将军是主角,C项深刻地概括了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红军的军魂,但它不如“丰碑”形象生动,“丰碑”这个题目既有虚的成份,即军需处长所表现出的精神;又有实的成份,他冻死的形象就是永远屹立于红军战士心中的丰碑。记叙文的题目一般很难同时达到上面说的四个标准,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好的记叙文题目呢?主要方法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有的老师称为化题为象)。考试作文话题一般大而虚是不适合做题目的。如“亲情” 这话题,又如07年湖北随州“以‘快乐’为话题”,江西“以‘磨练’为话题。”如果出一个作文题目“以‘红军精神’为话题”,那么《丰碑》当然是极好的了。记叙文拟题大多用具体人物、事件、事物、时间等作题目。

  三、选材。

  记叙文选材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的“大”,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包括直接的生活经历和简接的阅读积累等),这个面是很大的,选材时要从中选一件小事或一组小事来写。这个“小”强调时间、空间跨度要小,记叙文很忌讳在短短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中记叙的事时间、空间跨度很大,全是干干巴巴的概述,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写“我”初一怎样怎样,初二干了什么什么事,初三又怎样怎样,这样的作文永远没人愿意看,它会令阅卷老师生厌,别指望高分。

  “小中见大”是记叙小事,揭示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这是老生常谈,写文章的宗旨是启迪人、教育人,可有些同学面对一些特别的作文题目时就把这个宗旨忘得一干二净了。99年青岛市中考作文《课间小记》,意思是记课间发生的小事,审题难度较小,但选材难度大。记叙文的立意主要表现在拟题或选材上,此文选材难度大,有些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同学选课间活动来写,打球、跳绳、玩耍……难以做到“小中见大”,结果多数同学不及格。而有一篇满分作文先写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奔到窗前看,外面正下着暴风雨,对外面雨景展开描写;再写忽然班长想起来本班负责本周升旗,在恶劣天气要把**降下来加以保护,拉着副班长冲出了教室,对二人与暴风雨搏斗、在暴风雨中降下**的情景展开描写与渲染;最后写班长与副班长出现在教室门口,描写二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尽管这样,班长还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紧紧抱在胸前,结尾作者写到:“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此文一出,在场的阅卷老师无不为之动容,选材的新颖加上该同学较深的文学功底,令全体阅卷老师异口同声:“满分。”

  记叙文选材举足轻重,像上面这个材料,让语文功底很一般的同学来写,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分数也是不难的。因此,我们在考场写作文时,不管面对什么题目,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文选材最忌与别人重复,如《毕业前夕》(86年青岛中考题目)大部分同学写毕业联欢会,这个题目只是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里发生的事太多了,比如:给老师留个礼物、给同学留个纪念、报考哪个高中等等……都会发生好多故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材和立意往往决定了你作文的档次,如“以砖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相似的人”。想到砖建楼架桥,可写一个有用的人;想到它的制作过程,可写一个经过锻炼成为坚强的人;想到它的形状,可写一个端方正直的人;想到它总是在里面的特点,可写一个无名英雄……这些立意显然后三者好。因此,在考场上不要一想到一个立意就下笔,还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

  记叙文写作方法 2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怎样写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记叙文写作方法 3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

  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记叙文和说明文及

  议论文比较,有下面三个特点:

  1、形象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凡之事、人。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鲁迅先生。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鲁迅为人的高尚情操。《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则是中国人民***战斗英雄的典型。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而邱少云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短短的一段精妙的议论,作者抒发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对读者起到感染作用。 记叙文的典型性、形象性以及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的成分这三个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选择思维、发散思维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也是多式多样的。

  1、开头和结尾。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捞铁牛》。先谈原因,后谈结果——显出因果关系,使文章脉络清楚。如《西门豹》。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有助于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文结尾常用的方法:首尾呼应、作一小结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助于深化中心思想和突出英雄形象。如:《捞铁牛》。作出评价,阐明意义——起到点明题意,加强文章思想性的作用。如《绿色的办公室》提出号召,展示理想——有些记叙文用战斗性、概括性强的话来结尾,给人以教育和鼓舞。如《珍贵的教科书》.

  2、段落和层次:从内容来说,文章的段落也就是层次。文章的一段又可以由一个自然段或者两以上的自然段组成。要学*记叙文,首先是要给课文分段。分段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帮助读者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段的要求,是要使所分的段要有完整性和单一性,以说完一层意思为尺度。

  3、给课文分段,有很多方法。常用的分段方法是以上几种: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时间来分段。如《捞铁牛》就是把课文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分为三段。按照事件的性质归类分段。有些记叙文把性质相同的材料归纳起来写,并用上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就是一段。如课文《为了六十五个兄弟》。按照事件发展的起止或人物出现的始末分段。这类记叙文往往用几个小故事来反映同一个中心思想,往往用上小标题,如《分马》;有些记叙文写个英雄人物一个英雄人物就是一段。按照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段。这类文章大部分是一些参观记、游记。如《颐和园》

  4、记叙文在排材料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有利于把事情发展的脉络交代清楚,较容易看出人物不断成长的过程,如《西门豹》。倒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要写的人物和事件,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如《珍贵的教科书》。插叙往往用于对人物或事件作补充说明,有助于展开中心思想,如课文《科利亚的木匣》在叙述科利亚挖木匣时,插入了当年和妈妈埋木匣的原因和经过,对事件的起因以及主人翁的变化进行叙述。记叙文在记事情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一般都要把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情)交待清楚。

  5、详写和略写:记叙文是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的。因此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或不写。文章写得详略得当,才能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6、过渡和照应:写记叙文往往要用过渡句或过渡段来连接上下文,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前一层的意思和后一层意思连贯起来。写记叙文前面交待的,后面要有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完整、清楚地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如何做好记叙文的教学呢?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理清文章层次,明确中心思想。前文已经提过,记叙文是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的。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彻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如何才能够理清、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呢?依我说,要从记叙文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可以从结构上、记人叙事上去探索;还可以从题目启示、开头提示、议论或文章的结尾等方面研究。先谈从结构入手归纳中心思想。这种方法是先按照文章顺序分段,弄清各段内容,写出段意,点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后将各段所体现的`思想进行统一、归纳,就得出中心思想。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往往会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混淆。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两者区分开来。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是材料和观点的关系,两者虽然关系密切,归纳中心思想时也把主要内容写进去,但两者并非一回事。通常所指的中心思想,不是指主要内容,而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最突出精神、思想。如《西门豹》一文,写了西门豹首先经过明查暗访,了解人民受苦的原因,然后巧妙地惩治官绅和巫婆这一群恶人。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我们了解到破除迷信,宣扬科学的重要性以及西门豹的机智、实干。而这些由主要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就是文章的灵魂,它是统摄全文的;它是全文各部分共有的思想,而不是文章某一部分所反映的某一个思想。也可以说,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反映这个中心而表述的。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从记人或叙事方面去归纳。通过记人或记事表明作者对人或事的观点、态度,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记叙文最基本的特点。如果写人为主的文章,就要着重分析人物的形象。联系人物的身份、行动、语言、以及作者要表现人物哪一方面的高贵品质。这些品质便是作者向英雄人物学*的东西,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小珊迪》一文,这篇文章写了小珊迪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把零钱找给我的故事。课文中从小珊迪三次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语气以及小珊迪的着装、动作,都有表现出小珊迪的穷。而从弟弟的话中,就可以了解小珊迪如何受伤的过程和原因。课文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都表现出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引导学生找出它的情节,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领会作者写这些事件所宣扬的什么观点。把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宣扬的文章所宣扬的思想、观点结合起来,就归纳出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不只用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文章开头的启示、作者的议论和文章的结尾入手去归纳中心思想。因此,领会和归纳中心思想应结合各种方法,在教学每一环节,特别是在每一段具体分析中,要引导学生边分析内容边揭示所包含的思想,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来。

  2、着重分析好课文的主人公。 记叙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写事也是为了写人。课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人物来体现的。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质来教导学生。分析人物,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来分析。如《小珊迪》,描写小珊迪外貌“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这句话是为了烘托出小珊迪的穷困。从弟弟的口中“我”了解到小珊迪没有回来找零钱的原因,反映出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分析好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外貌,就能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3、抓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内容是通过形式去表现的。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对深刻理解思想内容有很大的作用。在记叙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塑造、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等特点进行分析。一篇好的记叙文,总是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塑造,总是站在矛盾的最前面,紧扣中心,详略得当地选材,人物语言的运用也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讲清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并使他们逐步掌握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四、记叙文写作的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记叙文则是小学生最常用、最熟悉的体裁。因此,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写作是*作的最主要任务。了解记叙文的特点、体裁、学好分析记叙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写好记叙文。教学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写作,克服普遍存在的“流水帐”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写作,使学生懂得写文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中心,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作文时,引导学生动笔前,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一步一步地展。

  2、要求学生在写作写得具体些、生动些、克服“空话连篇”的现象。在学生作文中,通常会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喜欢用一些笼统的句子去代替具体的内容,结果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为了扭转“空话连篇”的现象,要求学生作文时写得“具体、生动、让事情说话”。在写作时,要选出几件比较好的事件,然后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选择最典型的材料来写,并且要做到详略得当。

  3、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无从下笔”的现象。有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如何写才好,但是在下笔时始终都毫无头绪,半天也挤不出半点来。要改变这种现象的最好方法是要热爱生活,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如每天回校时看见蚂蚁时停下来想一想,每天坚持认真、观察它们的在各种环境的活动。晴天、阴天、雨天时蚂蚁的具体表现如何;捕食时团结合作 .这样,他们就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凡的意义,并且做到每天都记录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每天养成写日记的*惯,在写作文是,选材选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加上教师的具体指导,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写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方法 4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常又*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小结: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记叙文写作方法 5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怎样写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记叙文写作方法 6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怎样写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记叙文写作方法 7

  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喜爱。记叙文的叙述方法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叙和补叙。在高考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简单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点交代了解,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问题。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年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其他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身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身,感动其他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应该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必须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氛围,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明确。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法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法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进步、高潮、尾声之类的词汇;?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显眼。

  二写人的文章

  1必须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这是一个主要的办法,这些典型事例必须要特别,有个性,独树一帜。

  3人物形象必须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必须要有生动细致的细则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装、心理等方面的细则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必须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见地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氛围。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肯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肯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不同之处: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了解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常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怎么样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怎么样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革新; 3怎么样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怎么样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怎么样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方法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立刻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大家称为巧设悬念。它有哪些好处是能防止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假如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样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需要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办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时,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须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有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愈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使用方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闻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将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记叙文写作方法 8

  学生从小学开始训练记叙文,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甚至觉得越写越困惑,越写越没档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选材幼稚、老套,情节没有吸引力,语言乏味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抓起,并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

  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

  2.*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

  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二、巧妙构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写记叙文时如果*铺直叙,就像一马*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这封情书没有署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这种写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所谓“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唐继柳译的《20美金的价值》,写一位爸爸晚上回家,五岁的儿子问他一小时挣多少钱,他回答说20美金。之后,儿子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借10美金,爸爸很生气,他认为孩子要钱是为了买玩具,于是发了一通火。后来他觉得自己过分了点,再说儿子*常很少要钱,他来到儿子的房间,向儿子道歉。儿子看到爸爸不生气了,便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沓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爸爸一看又气了:“你有钱,怎么还要?”儿子说:“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爸爸误会了儿子,原来儿子向自己借钱,是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的啊!因为有了两次误会,文中才不显山,不露水,直到结尾,才一下子抖出主旨来,让我们吃了一惊。写记叙文,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制造误会”,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该人物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讲述就完全在读者的意料中发展,文章就显得很*,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抑扬转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抑扬转换”,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记叙文作文指导要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巧妙构思,学会美化情节,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三、修饰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下面总结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

  1.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

  3.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彩,美感迭生。例如:“我们不能主宰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结合),又如:“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对比句)。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如能从这三方面来开展,那么,学生的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了。不过,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审题、立意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记叙文写作方法 9

  一、审题。

  作为考试作文,审题至关重要。考试的目的是拉开档次,如果审题立意走偏,必然是不及格的,一般水*的同学,至少要丢掉十分以上。因此,必须保证时间,反复思量,千万不要一有想法,就草草动笔。具体要从五个方面做起:

  1.审试题的类型。中考最常见是命题、半命题、话题、半话题作文,个别的可能有导引材料。在中考阅卷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自己另设题目,要扣掉两分。更严重的是,另立题目后作文往往会偏离题意。再就是把话题当作命题,话题一般范围很大,用它作题目,写出的作文也常常是空洞的。如以“亲情”为话题,做题目很宽泛。第三是半命题作文另的一半内容,出题人一般给提供可资参考的内容,如01年青岛中考半命题作文《这件事真让我 》要求:“划线处可填高兴、难过、感动、惭愧……”显然前面两个不如后面两个立意高,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些内容有高下之分。因而,同学们不能不加以分析、选一个就写、由着自己的性情来。

  2.审题目的元素。要审清一个题目有几个元素、还有没有隐藏的元素,它们是什么关系。比如:06年青岛题《欢乐与痛苦》,题中两个元素都必须表现出来,二者不可偏废,并且二者常常相互依存。再如:《一路有你陪伴》,题中明摆着有“一路”、“有你”、“陪伴”三个元素,后面还须补一个隐含着的元素“我”。此文如果写成“一路有你陪伴他(她)”,作文立意就走偏了。

  3.审要素的虚实。在一个题目中,几个要素往往有虚有实,要先弄清它们的虚实,确定自己的作文从实立意还是从虚入笔。还举“一路有你陪伴”这个例子:“一路”可实,如写与某人走了一路(一程、一段)发生的事;也可虚,写一个年代、一生发生的事。“你”可实,可以是一人、一物(如一本书、一枝笔);也可虚,如理想、追求、爱好等。至于“陪伴”,还要写出主客关系,即“你伴我”。

  4.审题目的重心。要知道一个作文题目要求表现的重点是什么。一般说来偏正短语题目修饰语是表现重点。例如05年上海题《充满活力的岁月》,作文要写出充满活力的事,至于“岁月”,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而动宾结构的短语作题目时,则要把表现的重点放在过程上。如06年四川南充《战胜自我》,要写出怎样战胜自我这个过程。98年全国高考记叙文《战胜脆弱》有大量同学偏离题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怎样战胜脆弱”这个过程,而重点表现“怎样脆弱”。这是深刻的教训。

  5.审提示和要求。出题老师一般会在作文题上加上一些常规的、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一些友情提示,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万万不可忽略。如有一道作文题给了一个开头:“暮春三月,我漫步在农村的小河旁。”要求是要接着这个开头写下去。这个开头其实给考生规定了四个内容范围,一是时间:“暮春三月”即农历三月,二是人物:“我”,三是情景:“漫步”,四是地点:“农村的小河旁”。由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此文应是以写农村景物或记农村风情的文章。有的同学不按这个开头写,必然不知所踪了。

  二、拟题。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此看来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有“惊艳”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作文题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简明,深刻,吸引人,形象生动。“简明”就是简单、明确,扣题准;“深刻”是能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人”是题目能制造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去读文章;“形象生动”是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丰碑》一文,是八十年代获全国一等奖的小小说,小说刚发表,中学生绝大多数还没有读的时候,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以此设计了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其中一道小题要求选择这篇小小说的题目:A风雪云中山、B军礼、C军魂、D丰碑。当年大部分同学选了A与C,语文考试常考的不是认识对与错的答案,有时要你选项最好的答案。选A与C作题目虽然没错,但因它不是最好的,就没法得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A项只点明了环境、地点,B项会让人误会将军是主角,C项深刻地概括了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红军的军魂,但它不如“丰碑”形象生动,“丰碑”这个题目既有虚的成份,即军需处长所表现出的精神;又有实的成份,他冻死的形象就是永远屹立于红军战士心中的丰碑。记叙文的题目一般很难同时达到上面说的四个标准,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好的记叙文题目呢?主要方法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有的老师称为化题为象)。考试作文话题一般大而虚是不适合做题目的。如“亲情” 这话题,又如07年湖北随州“以‘快乐’为话题”,江西“以‘磨练’为话题。”如果出一个作文题目“以‘红军精神’为话题”,那么《丰碑》当然是极好的了。记叙文拟题大多用具体人物、事件、事物、时间等作题目。

  三、选材。

  记叙文选材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的“大”,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包括直接的生活经历和简接的阅读积累等),这个面是很大的,选材时要从中选一件小事或一组小事来写。这个“小”强调时间、空间跨度要小,记叙文很忌讳在短短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中记叙的事时间、空间跨度很大,全是干干巴巴的概述,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写“我”初一怎样怎样,初二干了什么什么事,初三又怎样怎样,这样的作文永远没人愿意看,它会令阅卷老师生厌,别指望高分。

  “小中见大”是记叙小事,揭示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这是老生常谈,写文章的宗旨是启迪人、教育人,可有些同学面对一些特别的作文题目时就把这个宗旨忘得一干二净了。99年青岛市中考作文《课间小记》,意思是记课间发生的小事,审题难度较小,但选材难度大。记叙文的立意主要表现在拟题或选材上,此文选材难度大,有些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同学选课间活动来写,打球、跳绳、玩耍……难以做到“小中见大”,结果多数同学不及格。而有一篇满分作文先写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奔到窗前看,外面正下着暴风雨,对外面雨景展开描写;再写忽然班长想起来本班负责本周升旗,在恶劣天气要把**降下来加以保护,拉着副班长冲出了教室,对二人与暴风雨搏斗、在暴风雨中降下**的情景展开描写与渲染;最后写班长与副班长出现在教室门口,描写二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尽管这样,班长还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紧紧抱在胸前,结尾作者写到:“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此文一出,在场的阅卷老师无不为之动容,选材的新颖加上该同学较深的文学功底,令全体阅卷老师异口同声:“满分。”

  记叙文选材举足轻重,像上面这个材料,让语文功底很一般的同学来写,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分数也是不难的。因此,我们在考场写作文时,不管面对什么题目,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文选材最忌与别人重复,如《毕业前夕》(86年青岛中考题目)大部分同学写毕业联欢会,这个题目只是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里发生的事太多了,比如:给老师留个礼物、给同学留个纪念、报考哪个高中等等……都会发生好多故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材和立意往往决定了你作文的档次,如“以砖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相似的人”。想到砖建楼架桥,可写一个有用的人;想到它的制作过程,可写一个经过锻炼成为坚强的人;想到它的形状,可写一个端方正直的人;想到它总是在里面的特点,可写一个无名英雄……这些立意显然后三者好。因此,在考场上不要一想到一个立意就下笔,还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

  记叙文写作方法 10

  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喜爱。记叙文的叙述方法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叙和补叙。在高考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简单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点交代了解,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问题。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年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其他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身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身,感动其他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应该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必须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氛围,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明确。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法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法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进步、高潮、尾声之类的词汇;?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显眼。

  二、写人的文章

  1、必须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这是一个主要的办法,这些典型事例必须要特别,有个性,独树一帜。

  3、人物形象必须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必须要有生动细致的细则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装、心理等方面的细则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必须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见地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氛围。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肯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肯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不同之处: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了解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常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怎么样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怎么样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革新;

  3、怎么样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怎么样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怎么样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方法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立刻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大家称为巧设悬念。它有哪些好处是能防止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假如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样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需要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办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时,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须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有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愈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使用方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闻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将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3)

——写景的写作方法3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1、充分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

  其实,写景作文的常见顺序是很少的,主要就是时间、空间和作者主观观察等几个方面。所以请你牢记这几个顺序,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按照这几个方向思考。

  按时间顺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变化规律来写的。

  按空间顺序写。如《三味书屋》一文的第二段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如《长城》一文是按观察顺序写的。远观:“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观:“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理清文章层次。

  就写景文章的结构来说,主要有两种:一是常见的总分总结构,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另外一种就是移位换景,就是随着作者的脚步来交代眼前所见的景致。前者简单明了,容易掌握,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总—分—总的写作顺序;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这时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按游览顺序(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来写。

  3、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了更好地说明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写作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我们要注意分析、总结。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写道:“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句话就用了比喻的写法,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作“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运用夸张手法,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两句都是对“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鱼和鸟数量多。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类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总是会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是情随景生,有的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是我们阅读写景类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及远,由远及*,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写景作文写作要点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4)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菁华5篇)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5)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菁华5篇)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6)

——完整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菁华5篇)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注重*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家长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作文辅导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人的作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小学阶段,以写一个人为主。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

  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典型的例子才能让作文变得深刻。

  2、要将笔墨集中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有效信息上,无关痛痒的语句都是赘语。

  3、要把事情写具体,通过细节刻画做到人物形象丰满。

  4、写人要有坚实的思想基础,要通过典型事例表达出作者要传递的写作意图。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才显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采取综合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三)、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优秀范文】

  怎么评价姥爷呢?爱他又怕他。爱他,是因为他超级可爱,像老顽童;怕他,是因为他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辣手摧花”的本领。好好的东西,经他一捣饬,就可能瞬间“毁灭”!

  叫他“破坏狂”吧!嗯,这个称呼比较贴切。

  周末,姥姥外出办事,嘱咐姥爷给我准备午饭。姥爷超开心地拿出妈妈刚刚送给他的全能厨宝。“存子,待会儿看姥爷给你露一手,咱们吃广式海鲜粥!”说完,他就兴冲冲地调试起来。

  姥爷戴着老花镜,这还不算,又举起放大镜,超级慢地看了好几遍说明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全能厨宝终于装好了。老爷把海鲜粥的材料洗净,放进锅里,让我和他一起愉快地等待。

  “什么声音?什么味? ”耳边传来一阵“嘶嘶嘶”的声音,伴着一股浓烈的焦糊味。姥爷庞大的身躯忽然变得灵巧极了,他腾地从沙发上弹起来,一个箭步飞步冲上去,掀锅盖。坏了,锅盖打不开,再试,还是打不开!这下姥爷急了,自言自语道:“我力大无穷,还搞不定这口锅了?”姥爷拿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气概,狠狠地一拽……锅掀开了,但锅盖的别钩也断了。接着传来“砰”的一声响,地上溅起了数不清的碎玻璃。姥爷愣愣地看着地上的锅盖,又看了看我,无奈地说:“存子,海鲜粥吃不成了……”

  他抱着又重又烫的糊粥来到洗手间,好一顿忙活。可能是心情受了影响,出来的时候,他狠狠地拽了一下门把手,结果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手里却多了一个门把手——原来,他把门把手硬生生给拽下来了! 结果就不用说了,我和姥爷饿着肚子,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一直等到妈妈请的开锁叔叔到来,洗手间才把“破坏狂”姥爷给释放出来。

  姥爷这“辣手摧花”的领,我领教了不知多少次了。记得我8岁生日那天,妈妈的朋友送了我一辆漂亮的遥控电动车。我爱不释手,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姥爷过来了,用他的大手一把捞起遥控车,放在眼睛底下看了又看。我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姥爷,您手下留情……”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只听“嚓”的一声裂响,电动车皮裂了一道缝,还凹进去一块!

  “哇……”我一把夺过“残疾”了的电动车,朝着姥爷张开大嘴,爆发出天崩地裂的哭声。姥爷手足无措地解释:“这车是塑料的,塑料的通常不结实的……也太不结实了…… ”我才不听姥爷解释,哭声一声高过一声。姥爷只好慌慌忙忙地说去给我买个新的,我这才破涕为笑。

  其实,姥爷也挺不容易的。家里人都说他是“破坏狂”,他就因此长了个怪毛病——天天背着手,轻易不伸出来。我想姥爷是故意把手收着,怕再搞破坏吧!

  点评:这篇很典型的写人作文,通过多个事例写出姥爷鲜明的性格特征。仔细品味文中熬粥、拽掉门把手、破坏小汽车三个小故事,非常接地气,生活气息浓,并且通篇语言幽默诙谐,读起来生动有趣。

  作文,是语文综合水*的体现。但是,对于好多同学来说,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其实不然,我觉得,要写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经常练*写作,写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难的。

  第一,就是词语积累。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等于白写。在*时的学*中,我们班的黎老师就很注重在这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我在看文章、阅读时也很注意这点。

  第二,就是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不是在屋子里憋出来的,而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观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马观花,忽略了细节。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只是条条纲纲,根本没有要点、细节。所以,在观察时要留心,要仔细,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记得外出时,爸爸经常会指这指那,问这问那,以引起我的注意与思考。

  第三,就是多看课外书。这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文的关键所在。包括家里订阅的书籍和书店的各种图书。只要有空,我就会到书店看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当然,不是只看就能写出完美无缺的作文的,关键还要注意积累、牢记和运用。才能实现“人为我用”,这样在写作文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挥笔自如。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中见奇。

  1、引名句,起点高远。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

  (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3)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4)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2、借书信,*中见奇。

  (1)尊敬的孔子老爷爷: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2)可恶的标准答案: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屈公: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谏屈原书》)

  (4)臣征言: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3、作排比,造势磅礴。

  (1)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

  (2)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3)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

  (4)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华贵丝绸;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的衣裳;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花朵凋谢了,但留下了缕缕幽香;蜡烛燃尽了,但留下一片光明;雷雨过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5)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6)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7)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哥,是捡来的吗》)

  (8)无垠的天空,是雄鹰一生的行程;苍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流逝的岁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斗转星移,日落日升,花开花落,时间飞逝,我们背着行囊,永远行走在这没有尽头的旅途中,为了追逐明天的太阳,完成今日的愿望,实现昨日的梦想,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默默地坚守着一个信念:永不停息。(《倒掉疲惫》)

  4、趣拟人,别开生面。

  (1)“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

  (2)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缓地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水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水的联想》2)

  (3)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

  小学作文分类及写作要点

  【写人作文】

  1、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贸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

  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选择事例时,不要认为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事例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凡小事,以小事来表现主题,体现中心。

  【记事作文】

  此类文章,是指以写事为中心,,通过对事情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社会变化等问题。

  1、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

  2、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和闪光思想。

  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成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

  【写景作文】

  1、要善于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

  观察就是运用人的各种器官如视,听,触,嗅,味觉等来感知事物。观察时,要细致,要学*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不同类景物及同类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

  2、注意描写表达,使景物活灵活现。

  要对景物进行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对景物的顺序描写不能乱。可按景物的空间顺序来写,如左,右,前,后,东,西等方位。也可以时间顺序来写,如一天之内的早,中,晚,以年内的春,夏,秋,冬等。还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

  3、必须真实,达到写景抒情的境界。

  【状物作文】

  1、对物体形态的描写要逼真。

  首先应当写好物体的外形,要注意全面。每个物体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缺少了那一部分,就不是完整的物体,但应根据物体的外形特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来写。

  2、要做到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3、文章结尾可以托物言志,寄予作者情感。

  这一点不是文章的重心,只需在结尾点出即可。

  【想象作文】

  1、想象要一现实生活为基础。

  想象作文把人们提前带入未来社会,但未来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现代社会的基础。

  2、、想象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想象的内容可以十分大胆,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看图作文】

  1、细致全面的观察分析图画,是理解图意的前提。

  观察图画可分三步:

  一是总观全图,按顺序依次观察,使之对画面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二是观察分析图中的人物和背景。背景不同,人物活动的主题就不同,文章立意就会不同。

  三是观察分析细节,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对画面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人物情节画,可根据画面表现的主要情节,设想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再把事情串联起来,并构思出具体情节,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的语言。

  注意想象的内容千万不能离开中心任意发挥。

  3、学*准确抓住图画的中心思想来描述。

  【读后感作文】

  1、要认真读懂原文。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领会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为发表观点打好基础。

  2、要精炼的简述原文。

  写读后感一定要紧扣原文,交待清除“感”的来源,可直接摘抄原文中的重点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情从哪里产生的。

  注意不能大量引用原文,应做到叙述精炼。

  3、要真实具体,有感而发。

  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有感而发。

  小学一年级如何写好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实施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五、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好故乡类话题的几个方法

  “故乡”这类话题作文重点应该是对故乡的情感要自然、真切、真挚、深沉。写好这类作文要注意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故乡特点的事物(如:老槐树、小楼阁、小池塘、故乡的屋檐、老屋角落的米酒香、外婆桥、老街等),即选材的典型性,而不是记流水帐。立意不应只停留在对故乡的回忆与怀恋,而是通过对故乡的回忆与怀恋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对故乡发展、社会发展的关注,对世间生命的解读与参悟。

  文章升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立意要有个性特征、时代气息;要用深邃的眼光看待故乡的发展,引发自己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

  B、构思可以逆向成文,反弹琵琶;情节可以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可以清新自然,哲理横生。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7)

——小学生写作方法 (菁华5篇)

  1、赞美颂扬法

  【特点】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2、静态素描法

  【特点】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3、总分结合法

  【特点】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特征举例法

  【特点】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5、特征说明法

  【特点】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性。

  6、重点突出法

  【特点】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7、成长变化法

  【特点】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8、实验证明法

  【特点】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9、群体描写法

  【特点】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10、现场目击法

  【特点】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8)

——初中写作方法(5)份

  一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

  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先练*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先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写别人转述的事

  3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先练*写单纯的事,后练*写复杂的事。

  5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惯。古代的写诗,有“吟”和“哼”的*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说假话”的*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比你成绩差的人未必处处比你差,他们之中也有你学*的地方,你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是造成他们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学。而提炼出来他们身上的精华。你可以找一本笔记本,把自己所有的写作练*都写在上面,你可以时不时翻看前面的写作练*,看看自己比之前有了哪些进步,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同一个失误上跌倒多次。当然,如果你更喜欢用电脑打字的话,你可以把写作练*传到博客或者,尤其是后者,可以帮助你利用网站日历跟踪写作进度。上海初二学生找好的作文补*班|好的初中作文家教推荐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

  以上是关于学*方法的一般性的建议,它们对于各门功课都是适用的。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课程,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摸索适宜的学*方法。比如,应该根据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学*方法。文科、理科的学*方法会不一样;同是文科,英语和历史、地理的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上海初二学生找好的作文补*班|好的初中作文家教推荐亲自推导公式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课本上有推导过程;有的课本上没有推导过程,只是把公式的-初形式写出来,然后说一句,“经推导可得”,就把结果式子写出来了。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新、-适用于自己的学*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我建议高中同学们买一本牛津字典或朗文字典。一是查阅不懂的词,不光是看音标、注释,还要看例子;二是看英文注释,用英语解释英语,要比用汉语解释得更明确。如果你拿不准over和above的区别,看一下英文注释就很明白了,不信去试一下。有些学生虽能预*,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在作文考试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卷面脏乱、字迹潦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成绩。同样一篇作文用不同的字迹去誊写。得出的作文分数也是截然不同的。书写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会赢得2-3分的卷面分,而潦草马虎的字迹只能让人痛心地扣掉1-3分了。要知道整洁的卷面不仅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有利于作文成绩的整体提高。

  如何保证一个好的卷面呢?除了*时养成良好的书写*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打好腹稿,理清行文的思路,避免大面积的删改。其次,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能将不要的部分随意划掉,并涂抹。再者不要频繁使用涂改液,个别地方可用透明胶带不露痕迹地粘去。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技巧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些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提纲就要简练些。

  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

  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譬如,前年有奥运,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

  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是相同的,他包括:象征、借物抒情、借物喻人、以动衬静、先抑后扬、烘托等各种方法。

  比喻、拟人等属于修辞手法。初中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拟人、比喻、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对比。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统称为表达方式。

  在中考中,这三者要求明确的区分开来。题目在表述时,会明显地提出。

  详细分解: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菁华6篇)(扩展9)

——报告的写作方法实用5篇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它既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前瞻性分析,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有益的实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在科研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科研型研究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开题报告内容与临床资料和统计学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更加注重应用性。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医学上,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课题题目应适中,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0,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避免大段引用原文,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中英文摘要(约200字)应具有独立性,充分显示本文的创新之处,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多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尽量避免/本文0、/我们0等语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文章医学硕士。英文摘要尽量用被动语态,医学研究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摘要中的缩略语、缩称,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摘要的句子应力求简单,主谓语搭配得当,不要出现图表和引文。课题立题依据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也叫问题的提出,多从现实出发去论述,指出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就是文献综述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研究内容,一般涉及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三个部分,相对于研究目的而言,研究内容是研究课题所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具体化。医学科研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动物、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必须说明标本来源、样本数量及选择标准。医学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强,常常还包含需要检测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应与课题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使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医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流行病学方法,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尤其要认真推敲,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是提高课题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就是整个研究的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多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比较分析时还会出现两条或多条路线同时进行,医学中多采用图表的方式表现,使之更加简明、清楚。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研课题的价值,也关系到研究的时效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研究基础包括目前课题所处的研究阶段,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医学课题的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要得到理想的研究结果,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预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够对整个科研课题的远期目标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也主要是综合上述两点对整个科研课题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完成课题的技术支持、软硬件保障等。

  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这方面主要涉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重点、难点,并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估计和判断,提出拟采用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时限,不同阶段(开始和结束时间都要有规定)的研究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不同学期的研究日程安排等。最后还应要求研究生在开题答辩考核过程中对本课题做出经费预算。

  4 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是整个研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能否成功通过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论文。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规定了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书的统一格式,在开题考核前一周,研究生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向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开题考核申请,并上交文献综述。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和指导教师推荐,组建开题考核专家小组并组织开题。开题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由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考核组长1名,导师不担任组长。开题考核程序分为:开题报告陈述、考核专家提问、考核专家评分三个环节

  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书、文献综述、综合能力三方面进行总体考核和评价。学院安排答辩秘书1名,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记录,并对所有专家的评分进行汇总,最后由考核小组组长填写考核意见并签字。开题考核未通过者,半年内须重新开题,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开题报告书和文献综述一式两份,分别由学校和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封存保管。

  总之,要把开题报告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增强研究生对所参加科研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整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辞职申请通常有五部分构成:

  (一)标题

  在申请书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的名称。一般辞职申请书由事由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即以“辞职申请书”为标题。标题要醒目,字体稍大。

  (二)称呼

  要求在标题下一行顶格处写出接受辞职申请的单位组织或领导人的名称或姓名称呼,并在称呼后加冒号。

  (三)正文

  正文是申请书的主要部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

  首先要提出申请辞职的内容,开门见山让人一看便知。

  其次申述提出申请的具体理由。该项内容要求将自己有关辞职的详细情况一一列举出来,但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条分缕析使人一看便知。

  最后要提出自己提出辞职申请的决心和个人的具体要求,希望领导解决的问题等。

  (四)结尾

  结尾要求写上表示敬意的话。如“此致——敬礼”等。

  (五)落款

  辞职申请的落款要求写上辞职人的姓名及提出辞职申请的具体日期。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1.调查问题的针对性。写调查报告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用来指导以后的工作,因而调查的问题必须集中一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正因如此,调查报告的立题必须着眼于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为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指导性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2.指导工作的典型性。通过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是最好的方法。调查报告反映出的结论鲜明,其之所以对现实工作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就是因为被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调查的过程,也是解剖典型的过程,通过对典型事实的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出其所具有的规律,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解决问题的时效性。撰写调查报告是为了及时回答并解决当前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因此调查报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缺乏紧迫感和时间意识,拖拉延误,不能按要求及时报送调查报告,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给工作带来损失。

  4.叙议表达的相兼性。调查报告的事实和情况部分,包括事态发展的过程,都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表达要以叙述为主;而对事实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部分,要上升到理论上去认识,表达则要以议论为主。调查报告的写作,叙议相兼,缺一不可。

  二、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而分类方法也很多,并且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和一致。

  从时间上分,有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的调查报告;从作用上分,有提供情况、揭露问题、判断是非、推广经验等的调查报告;从内容上分,有社会、经济、科教等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从范围上分,有单项调查报告和综合调查报告。等等。

  三、调查报告的结构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个部分组成。

  调查报告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具体地说,行文脉络有的体现情况、做法、经验、认识、结论;有的体现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存在原因、拟采取的对策;有的体现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几点启示,等等。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有四种写法:一是文章标题式。类似于一般的文章标题,如《××市的干部有了能上能下的*惯》;二是公文式标题。如同一般公文的标题,如《关于××市妇女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三是正副标题式。在正标题下加一个副标题,正标题揭示调查报告的思想意义,副标题标明调查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抓住市场无形手——通化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提问标题式。采用设问或反问的方式,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企业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2.正文。调查报告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前言的写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简要说明法,主要是对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过程等等进行简要的说明,使读者全面了解调查的经过,以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二是概括全篇法,就是运用简炼的语言,对调查报告全篇内容进行简明的概括,让读者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引导其阅读兴趣。

  主体的写法。这部分内容由调查情况和研究结果两部分组成,行文中要讲究逻辑性,合理有序地安排结构层次。一般有三种写法:

  一是横式结构法。这种写法就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围绕全篇的主旨来写,每一部分可加上小标题。其特点是把有关材料分成若干组,各组材料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们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但都为烘托文章的主旨服务,以达到观点醒目、中心突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行文目的。

  二是纵式结构法。这种写法是按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从头到尾进行叙述和议论的。其特点是用材料说明观点,通过事件发展过程本身来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时间为一条纵线写出,一气呵成,易于把握。

  三是综合结构法。这种写法既具有横式结构写法的特点,也具有纵式结构写法的特点,组织安排材料,二者互相穿插配合,使文章收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在叙述和议论事件发展经过时用纵式结构的写法,在写认识、收获、经验、教训时用横式结构的写法。很显然,这种写法,要求作者文字修养和写作能力较高。

  结尾的写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言尽意止法,这种结尾言尽意止,正文中的观点和结论不重复体现,调查报告内容写完就结束全文,不再设结尾,特点是干净利落,耐人寻味;二是概括点题法,就是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对正文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概括,总结结束全文,可用一句话,也可用一个自然段,特点是重申结论,进一步深化主题。

  3.署名和日期。署名写调查研究的单位、调查研究的小组名称或撰稿人姓名,以示负责。日期,写明成文的时间,具体的年月日。

  五、应当注意的事项

  1.要全面占有各种材料。把握第一手材料是写出高质量调查报告的前提,所以必须深入实际,吃得起辛苦,力争全面占有各种材料。调查研究,不能偏听偏信、浅尝辄止,更不可先在头脑中设定结论,到调查中找论据。只有把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更牢固地确立调研的主题。

  2.要抓住本质提炼主题。写调查报告不是堆砌材料,而是要通过材料来反映文章的主题。也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确立主题。所以,面对大量的材料,必须进行筛选和加工,即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材料为主题服务,材料与主题相统一。

  3.要把握好文字的表达。调查报告语言文字的表达,直接影响调查报告写作的质量,所以,必须做到表达准确,语言生动。行文中,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写作,处理好叙述和议论的关系,少用抒情描写的语言,力求谋篇层次清晰,文字生动有感染力,富于现代生活气息。

  ●调查报告写作举例

  靠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欧蒂爱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查

  欧蒂爱袜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1998年。经过7年多的发展,现在公司拥有员工96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达3. 5万*方米,固定资产达8900多万元。形成了纯棉、氨棉、亚麻、丝光、保健、真丝、运动及儿童等八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品覆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棉袜的最大生产厂家。“欧蒂爱”系列产品被省消费者协会评为用户信得过产品,被省商检局确定为出口免检产品。“欧蒂爱”品牌为××省著名品牌,“欧蒂爱”商标为××省著名商标。20xx年,袜子产量达3000万双,年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该企业之所以能在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袜业的领军企业,关键在于他们坚持把人才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多年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发挥人才作用,依靠人才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

  一、拓宽思路,多渠道引进、培养人才

  一是从停产放假国有企业招聘人才。

  二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人才。

  三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定岗培养人才。

  四是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

  五是送人到高等院校进修培养人才。

  二、营造环境,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一是从工资待遇上倾斜。

  二是送股份。

  三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

  四是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

  三、搭建*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引进、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最终是为了用好人才。在这方面他们努力为人才搭建*台,放手使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一是靠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靠人才提高企业管理层次和水*。

  三是靠人才拓展市场空间。

  欧蒂爱公司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第二,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必须舍得投入。第三,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第四,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才工作机制。

  ●申论应试写作提示

  考生在申论写作中,运用调查报告这一文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握调查报告这个文种的特点、结构、写法和注意事项。

  二是要把握调查报告在申论应试中的运用,重点把握好调查报告正文部分的写作,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等通常行文层次脉络的有序安排。

  三是要把握调查报告与申论试题要求的结合点。申论应试中,要求考生对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案加以论证,这种论证一般来说,都是围绕论点有叙有议地进行。在调查报告写作中,叙议相兼性尤为突出,尽管调查报告是以叙述事实为主,兼有分析议论,且议论不占主要篇幅,而是在结论之前体现全文的目的所在。所以,把握好调查报告写作的叙议相兼性,对考生学会分析研究问题,不断提高申论的论证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 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