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

首页 / 文库 / | 2022-10-10 00:00:00 中考

1、期()年:满一年。

2、温故而知新:温*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3、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5、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6、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7、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8、【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9、走: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2、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17、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9、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20、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1、删选信息的能力 比如“甲文中说到的内容乙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2、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3、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4、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 、_________ 。

25、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26、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27、故不错意也 “错”(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28、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2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30、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3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32、“何以……为”

33、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34、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35、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36、年且九十(将*)((愚公移山)

37、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38、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3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

40、正确地写。学生背熟文章之后,接下来便是默写。我们让学生拿起书本,仔细地看,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但在*时的默写复*中,学生难免会发生错误:有的属于未搞清字形,如“寡人”的“寡”多写了一横、“刀”写成了“力”;有的属于未理解字意句意,如“一鼓作气”写成“一股作气”、“惧有伏焉”写成“俱有伏焉”;也有的是因为粗枝大叶,不是添字就是漏字,甚至漏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自己常犯的错误,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这种方法对纠正那些因理解错误而发生的错字特别有效。如“鼓”意为击鼓,“一鼓作气”意为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惧”意为害怕,“惧有伏焉”意为害怕有埋伏。同时,正确的字或句,我们要求学生要醒目地标示出来,以示提醒。当然,分析了原因,有了记忆的方法,还得有认真学*的态度,才能达到要求。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1)

——中考文言文复* 50句

1、弗如远甚:远不如。

2、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7、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2、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4、至:周到。

15、支:通“肢”。

16、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17、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18、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

19、林嗣环的《口技》: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回答) 日本某些*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如使:假如,假使。

22、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5、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27、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2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29、根据要求概括文章内容 比如“某人做某事或说某话的原因、方式、背景”等。

30、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31、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

32、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33、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34、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5、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6、释句

37、用原文回答

3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9、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40、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1、福:赐福,保佑。

42、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43、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44、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45、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7、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8、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9、C(结合下文,这是杜袭用比喻批评曹操想先打许攸的主张,所以当选C)

50、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文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让学生体会他给人们的启示和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文言文复* 60句菁华

1、美我:认为我美。

2、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3、吾:人称代词,我。

4、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5、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6、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

7、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8、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9、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10、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2、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4、支:通“肢”。

15、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6、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7、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18、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19、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0、林嗣环的《口技》: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1、《愚公移山》: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2、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3、规:计划。

24、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25、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26、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27、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28、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ǒu) 同“又” 《核舟记》

2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31、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

32、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3、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34、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5、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36、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37、给加点字注音。

38、解释下列加点词。

39、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40、当“以”的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时,这个宾语便省去,“以……为……”便结合在一起,构成“以为”的固定格式。这种凝固结构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者“认为(觉得)……是……”。

41、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4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43、加:虚报。

44、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45、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46、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4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4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50、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51、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52、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5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54、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55、对下列文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6、对“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7、文中多次出现“太祖”“殿下”两种称谓,二者全指曹操。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这是因为()

58、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实词的句子(“神弗福也”“君将哀而生之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59、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

60、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3)

——《文言文阅读复*》教案3篇

  课型:复*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

  复*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

  复*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方法。

  课前预*:

  学生提前解答*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方法:

  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方法,才能使复*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方法,科学地安排复*的内容、复*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的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具体的方法:

  *词语解释题“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复*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二是根据上下文,即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翻译题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中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在*时训练中尤应注意。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翻译的口诀是: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鉴赏题。我们要善于抓住相关的情节的疏通,特别是对文段的整体把握。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初中所学文言文课文积累来帮助分析。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前一条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事件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三、调控训练内容

  教师提问: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大家可以对《阅读新视野》中的'阅读练*题作一分析,按照复*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资料所编排的练*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

  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到位?

  师生一起总结: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要学会控制训练的时间、节奏把握。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没有在阅读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阅读,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策略。只会被动的学*,而毫不讲究学*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上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五、作业布置:

  自己规定完成时间作完《阅读新视野》中的相关阅读练*,并结合评价标准思考判断自身解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的特点与缺陷,以便有针对性的修正。教学后记中考在即,如何搞好复*?该是各位老师共同思索的问题,而文言文较其它文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显然,文言文的复*教学也将是复*课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改逐课过关为“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复*法,收效很好,这里把它介绍给大家,但愿能有所帮助。

  (一)设计预*《学案》(亦如“教案”,供学生使用),明确复*目标、重点、难点。

  由于《学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自学时有了方向,而且,每课时都把目标及重点又进一步分解,这样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清复*思路,提高复*效率。

  在《学案》上,对重点举例进行了解析,如关于“词的古今义”复*,古今变化情况,一般有三种,即一是古今词义相同,如:人、水;二是古今词义不同,如:牺牲;三是古今词义相*,如痛恨、感激……。复*的重点是“不同和相*”两种情形,这在预*《学案》中对学生给予明确指出。

  在《学案》上,对复*难点的预*作出了指导。如:词的古今义的复*,其难点是“如何较准确地判断词的古今义有变化,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此,我在《学案》中明确了方法:读悟、回忆、判断。读悟即认真读、多读细读原文,在读中悟其语境意义,切忌不读而凭想当然;回忆,即结合已学过的课文,回忆其用法,注意古今的结合,在不能准确把握判断时,可运用于现代文中进行理解,再结合文言文上下文分析把握。这样经过读悟、回忆,一般都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二)预*和讲练结合,以预*为主,讲练为辅。

  复*课教学同样要有预*,文言文也是如此。共28篇诗词曲,17篇古文,各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预*范围、重点,学生要么是如切肉片样一块一块地切开来,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直接影响复*效果。

  1.精心设计预*自学训练题。

  每教时复*前,我都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预*自学《学案》,明确了复*的范围,而且围绕各教时复*重点设计了这样几类题型。

  (1)强化识记题,主要是古诗文中名篇名句的背诵,这类题目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另外,各教时涉及的作家作品以及与此有关的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我在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以“简介”的形式要求学生识记。这样,令学生在识记过程中得以熏陶,真正保证并实现了古文教学的初衷和大纲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古文教学的实际质量。为了保证预*到位,每节课前我都将这类题目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并进行评比,对不合要求的,限定时间完成,并跟踪督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2)归纳疏理题,要求根据各教时复*的目标重点,把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进行归类整理。如关于“古今词义变化”的专项复*,对词义古今有变化的30多个词,在《学案》中已为学生疏理出例句,让学生判断出有变化的词并解释;又如文言文中四种特殊句式的复*(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学案》已有例析,并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进行了归纳,要求学生对归纳出的句式进行判断,这样既节省了时间,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质量。

  (3)感悟理解题,根据复*的目标重点,结合具体的篇目,要求学生写写思想感悟。如结合实际谈谈学*《马说》,在今天它有何社会意义;用一段形象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夜静之景;例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和感受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4)能力考察题,根据目标重点要求学生从指定的篇目中完成一些题目(当然,这些篇目是能体现这一重点的)。如从《桃花源记》中找出古今词义有变化的词并分析,找出省略句并补充完整。这也作为检查自学重点之一,在课堂上我将根据检查情况,设计练*进行补救。(5)深化训练题,此类是以课外一些短小古文设计成的训练题,旨在对目标重点的复*把握,作些相继的补充。如在复*《捕蛇者说》一文时,关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之说,我将那篇短文打印在《学案》上,围绕目标设计了些训练题,让学生去完成,不过这类题目不多。

  2.讲练力求做到精、简、明。

  (1)有的放矢,会的不讲。每节课开始时检查《学案》情况,学生整体把握较好则不讲,个别把握不好个别辅导。讲的内容,练的内容,不超出目标,不偏离重点,简洁明白。

  (2)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析复*重点、难点,总是与练结合起来,上面谈到的“课内训练”“深化训练”也都是这里的练,它围绕目标中的难点而设计,有的通过检查自学发现已不再是难点的题目,便在练中一带而过,有时,根据情况,还会补充些“加深题”。总之,不管是讲的,还是练的,始终围绕“精、简、明”展开。

  (三)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以专项为主,综合为辅。

  1.分块处理,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我把它们分为八块,分别是:1.诗词曲;2.词类活用;3.词的古今义;4.一词多义(实词);5.一词多义(虚词);6.通假字;7.文言句式;8.文言文体裁。

  (1)重点集中,围而歼之。明确了八块的教学重点,带领学生为重点而重点,把初中所学的文言篇目,对能体现各块重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尽可能地不让一个漏网,带领学生集中消灭之。

  (2)部分知识点分解到各个专项训练中去,如实词的理解,课文的背诵。明确指出各个专项训练的重点篇目中的实词,要正确理解把握,篇目中需要识记的内容亦明确要求掌握。把大量的实词和需要记忆的内容分解到八个专项中去,这样把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保证了训练的容量与质量,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学生吃饱吃好。(3)明确篇目,确立范文,各个专项根据文言文对该专项的体现情况进行分解,如《桃花源记》中的古今义变化的词较多,则把它列入“词的古今义”专项;有关“铭、记、说”等的文章纳入“文言体裁”专项中,这样明确了范文,突出了重点。28篇诗词曲,17篇文言文依据其示范性,进行有效地分解,达到了分而歼之,便于学生轻松掌握。

  2.综合训练,把句法、词法、体裁等相*的项目进行合并训练。

  (1)针对性综合。本着查漏补缺的原则,扩大训练面积,增加训练的重点项目。当然,这增加的训练的项目权重比例视“专项训练”存在的问题大小而定。如“一词多义”专项中的“虚词”复*,复*时是较难的古文知识,那么在综合训练中再加以强化,保证学生经过补救后完全地理解把握。这段的训练仍以课内语段为主,以本为本。

  (2)系统性大综合训练。循重点而行,增加训练难度,重在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感悟能力,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补充些课本以外优美文章进行训练,把各专项的重点有机地分解到具体的美文欣赏中去。

  (四)加强文言文课堂结构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1.时间分配上,以学生为主。《学案》检查占有15分钟左右,“课内训练”“深化训练”占有25分钟左右,而教师的重难点的点拔仅用10分钟左右,这样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2.动手动口上,以学生为主。课堂的复*始终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多读多说多讲。而且背诵欣赏,讨论分析,板演训练,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抛砖引玉,重在点拔,使学生在读、讲、练中对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升华。

  教学目的:

  ⒈复*文言文基础知识。

  ⒉复*重点篇目,了解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⒊赏析精彩片断,提高鉴赏水*。

  教学重点:

  回归教材,复*重点篇目。

  教学难点:

  认识文言文的价值功能,提高认识中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对于学*孔子曾有诸多论述,有两句话我的印象尤为深刻,那就是“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让我这个远方来的朋友和大家一起,通过复*文言文单元快乐一回吧!

  (课堂调查)你喜欢文言文吗?为什么?(略)

  二、文言文具有认识功能——文化价值

  (饱含深情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地创造和积累,*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于*。这座由“文言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有人说掌握了祖国语言就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

  在本册教材中,我们了解了哪些文化知识呢?(提问,引导学生复*回顾)

  ⒈作家作品:贾谊、杜牧——取同一段历史,各有侧重,借古讽今之中显示真知灼见。

  司马迁——如椽巨笔,写下“史家之绝唱,不韵之离骚”,其高度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辉映千古。

  魏征——于殷殷规劝中寄寓深刻的忧患意识。

  还有“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运用互文、铺陈的手法,于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之中抒发人生感慨。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文言文复* (菁华5篇)

  1、重视预*,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对于比较阅读题,我们应如何下手?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点跟单篇课文的考点应该说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和写作特点,对文中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所不同者,在于后面两点大多以比较的形式出现而已。

  同学们在完成文言文比较阅读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一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叙事类语段,要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写景类语段,要品出景物特点、作者感情。二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三要联系全文,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哪些课外篇目更值得我们关注?

  中考试题中的课外文言文,大多跟课内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是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我们不妨从以下“关联点”入手:

  与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相关联。如,考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能联系到跟孟子相关的故事《孟母三迁》;考查《出师表》,就可能联系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学了《醉翁亭记》,就可能联系到“画荻教子”的故事;学了《岳阳楼记》,就可以联系到《范仲淹少年苦学》,这是与课文作者的关联。考查《墨池记》,就会联系到《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与课文中人物的关联。

  与课文内容、主题相关联。如,我们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墨池记》,懂得了学*条件的好坏并非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懂得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与此主旨相关的文言短文很多,如《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学弈》等;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联系《史记》中“卧薪尝胆”的故事,此二者都与忧患意识有关;学了《马说》,我们可以联系《韩非子》中的《和氏》(和氏献璧),因为两文都跟人才的被埋没有关。

  与课文中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相关联。如,我们学了《捕蛇者说》,就会联系到与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观点相关的文言短文《礼记·檀弓下》;学了《鱼我所欲也》,就可联系“嗟来之食”的典故。

  此外,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短文,容易为命题人所青睐,诸如孝心、节俭、苦读等。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⒈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则或千或百( )

  ⒉翻译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

  ⒊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从小善于_________周围_________的事物,并且富于_________而体味到的________________。

  ⒋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

  ⒌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这三则主要从 方面来谈儒家的做人标准。

  2、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解释加点的词:

  日( )省( )忠( )信( )

  传( )贤( )齐( )内( )

  4、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 ,_________ 。

  5、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为准绳。

  6、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7、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词: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不**之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处( )美( )是( )虽(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

  4、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为准绳。

  5、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之美?

  (三)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为政》)

  子曰: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①说:yuè 通悦 ②愠:yùn恼恨 ③罔:wng迷惑

  ④殆dài疑惑 ⑤识:zhì记

  1、解释加点的词:厌( ) 诲( )

  2、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表示学*态度的有:

  表示学*方法的有 。

  4、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寒雪日内集( ) 公欣然曰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七(下)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世隶耕 ( ) ○2未尝识书具( )

  ○3或以钱币乞之 ( ) ○4收族为意 ( )

  ○5宾客其父( ) ○6令作诗 ( )

  2、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5、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译句: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短 文 两 篇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二)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 ) 尻( )尾

  2、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目似瞑 ( ) (2)意暇甚 ( )

  (3)屠自后断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5)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知识点 50句菁华

1、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愁 )

2、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3、慈父 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4、舅夺母志(改变)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6、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7、之: ①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助词,的。)

8、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9、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10、且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11、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12、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13、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14、宜:宜可使(应该)

15、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6、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7、不:可予不(通"否")

18、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19、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20、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21、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2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23、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24、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25、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26、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27、白:

28、歌:

29、揭:揭竿为旗(举)

30、制:

31、南、西: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名作状,向南,向西)

32、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动,愚弄)

33、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词使动,使削弱)

34、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形作名,贤能的人)

35、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36、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37、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38、践辞曰(推辞)

39、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40、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41、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4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43、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44、识(zhì):记着。

4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

46、去:

47、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逼迫(形作动)

4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以……为羞

49、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振动(名作动)

50、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发出声音)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6)

——文言文的经典语句 40句菁华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3、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5、昔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9、你不过我红尘陌路,我不过你笑忘成书。

10、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2、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两个人终于不再错过。携手问年华,看岁月流逝。风云潇洒。残阳退没。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谁送我山水一程又一程,谁共我风雪一更又一更。

18、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先不开口,哪个蝉儿敢作声。

1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21、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22、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无女富不长。——《增广贤文》

2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惹出笑话。——《增广贤文》

2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5、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2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2、大凡物不得其*则鸣。

3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6、君子**之美,不**之恶。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7)

——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2、*朱者赤,*墨者黑。

13、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5、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0、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9、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3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4、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3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7、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9、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40、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8)

——文言文格言 40句菁华

1、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6、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7、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8、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9、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10、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11、以五十步笑百步。

12、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1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14、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15、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16、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7、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18、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19、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20、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22、志当存高远。

23、士为知己者死。

24、尽信书,不如无书。

2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0、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3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扩展9)

——文言文励志格言 40句菁华

1、见义不为,非勇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6、学而不化,非学也。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0、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1、人无远虑,必有*忧。

1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9、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2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

22、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2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28、言必信,行必果。

29、是可忍,孰不可忍。

3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4、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6、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37、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3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9、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