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磨课心得体会 1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用眼睛看,继而出示各种生活中用眼睛看一下子就能比出长度来的事物。

  接下去是新课探究环节,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吴老师和施老师都给我指出了很多教学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给出的指令要清晰、引导要准确;在教学语言的处理上如何简洁精练等等。而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也遇到了难题:由于该内容中一共有4个长度比较的方法要涉及——“用眼睛看”、“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长方形纸片比长宽(借助工具1)”、“方格纸上比长短(借助工具2)”,那么究竟是先完成所有探究内容后再一次性练*呢?还是在每个探究环节结束后就进行巩固练*?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探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吴老师和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第二次试教中尝试边探边练,让孩子对比较方法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练*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环节之间的衔接能够更顺畅。

  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一次感觉上也顺畅了许多,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也觉得扎实了许多。

  智慧杯比赛:好的基础成功的一半

  两次试教之后,终于要真枪实弹地上场比赛了,有组内两位老师为我全程保驾护航,对教学设计环节的担心基本没有了,但是对自己的临场发挥水*多少还是有点忐忑,比如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气氛的把握上,也是认识到了自身的这些不足,在第二次试教之后,吴老师和施老师开始为我进行教学语言的重组,细化到每一字每一句,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都不容小觑,老师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晰明确,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该如何思考该思考些什么。而在课堂上,老师的应变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比我们更聪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和新颖的生成问题又该怎么去处理呢?我又学到了许多许多。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两个物体的长度比较方法后,按照课本素材让学生比较一张长方形纸长和宽的长度。因为长和宽是在同一个长方形上,而不像其他比较的两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题的难度高了一层。书上出现了这个*题原意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比较,在这里我们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谁的方法多。显

  然学生的潜力是老师们无法估量的,他们的想像和方法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 想出了折一折的办法,还利用各种工具:尺、铅笔、手等来“量一量”的方法,还有学生想出了同桌利用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各取一长一宽直接比较。

  智慧杯比赛虽说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是组内老师一起研磨出来的成果,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听取徐校长的建议进行改进,力求在培训班的实践课中可以表现得更好。

  培训班实践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徐校长的建议之下,我们又将教学设计中“学*小伙伴比跳绳长短”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在前两次试教中也发现,学生都关注在因为小胖人是最高的所以他的绳子是最长的,而不去关注比较三条绳子用怎样的方法去比较长短。没有动手体验的过程,小朋友很难将比较的方法说清楚,故而改成为每个小朋友提供三段毛线,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比较长度的基本方法。有了动手体验和感悟之后,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了,总结和概括起来也更加地“有话可说”。

  当然,几易其稿、几经磨练,培训班实践课虽然已是大家经验累积的精华,是各位老师倾心帮助的结晶,但我作为青年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比如: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等等。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磨课更是越磨越有内涵和内容。我想:一节课越研究越有内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讲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价值。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磨课心得体会 2

  一个经典的课例是怎样诞生的?经历过前段时间的齐鲁名师工作室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尤其是跟随着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有名师指点、专家引领的优秀团队。在专家引领、名师指点、每个成员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课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站在专题的角度研究课例,在经历了“遭遇困惑”“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后,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一次齐鲁名师赵国防老师为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真正理解。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分数的意义》。最初,我们的思路是引领学生在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分数的意义,并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

  可是,在第一次试课之后,我们发现,学生虽然能清晰地说出分数的意义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感到困难重重。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会背诵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话,或者会依样画葫芦地说出有关一个分数的一句话,是否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的教学是重在体会分数的意义,还是重在体会分数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设计思路:先从*均分不同数目的苹果中形成直观表象;再创设分铅笔、分蝴蝶的情境,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下来创设了如下情境:画出只露出的笑脸遮住的图形,根据操场上男女生的人数用分数说句话,看到你想到了什么?露出苹果的,遮住了多少?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由部分想整体,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体会到情境虽然变换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实质不变。这时候,板书不板书出分数的意义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分数意义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次磨课,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学*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的最高阶段。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我们要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想“当然”而为之,应该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在最初,我们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在:对单位1的认识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双重任务上。因此,确定了我们的思路是:以问题带动,在不断变换的分苹果的情境中,引领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引入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仍然以问带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再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分数的意义。从把一个物体*均分,到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就会沿着我们为他们铺设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本节课的重难点就会得以轻松突破。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是时刻在为学生着想。可是,在接下来的第一、二次磨课中,却发现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其实,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他们是有生活基础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铅笔、一个小组等等,只是没有给他们冠之以单位1的名称而已。于是,又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把单位1当做教学重点处理,只是帮助他们把散落在脑海中有关一个整体的零星表象汇集提升,引导学生用单位1的概念来表示一个整体的内涵。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出发,说早已会说。但做,在很多时候只是想当然,会自以为是的认为学生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到底已经理解了什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备课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将导致肤浅。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分数的意义应该涉及到的知识,如分数的产生、分数符号的历史发展、分数单位、量与率的比较等内容都非常重要,极想有在一节课中就倾其所有而告之之势。这是我在备战公开课时经常会犯的痼疾,还好有其他老师头脑清醒,做事果断,大刀阔斧,修枝剪叶,才令得本节课不蔓不枝,主干分明。但是对量与率比较,终难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试课中都作为重点关注点之一。后来在吴正宪老师的指点下,赵老师舍弃了这一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张丹教授也曾经说过: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不是只见学生一节课,要从一个大单元的角度来设计分数意义的教学。

  两位专家只是寥寥数语,但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岂止是对我一节课的引领。她们让我懂得设计教学不能因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为求新而花样百出,一定要把握准重点,懂得取舍。

  俗话说,好事多磨。其实,课也是要经过多番磨砺才有可能变成经典。磨课带给我的不单单是一节好课,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团队中的专家、名师、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带给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研究每一个教学内容,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如何磨课,要养成一种思考*惯。经过此番磨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课心得体会 3

  本学期,我们学校要承担榆次区的开放活动。很荣幸被学校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这对于刚刚踏上音乐教学不足一年的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学校交给的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们对我的期望,从年前我就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最后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堂“好课”真的是来之不易呀!教学设计写了有十几份,为了设计好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写,一晚上的坐在书桌前反复思考,经常加班至深夜。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但它将会成长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的记忆。

  我执教的是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个内容我试讲了八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组老师们的帮助,每一次上完课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同时还要感谢来自于我们网络工作室中的各位同行朋友。地域的差距没有割断我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小的网络又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台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每一个音该如何处理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所以在备课时,设计本节课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怎么设计,怎么问,学生才能理解,才能根据提问把这堂课的重点难点深入浅出的解决。在每设计一个问题时,就要问一下自己,通过这一问题要让学生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在《赛马》的旋律中,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这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听到歌曲旋律,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气息;用骑马这个动作表现蒙古族歌舞热烈欢快的氛围,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紧接着问学生:“蒙古族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谈对蒙古族的`了解。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特定的情境中,为后面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

  二、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活动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的表现力和小组中的团结协作能力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活动环节中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学会歌曲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现这首歌曲呢?请在小组内自编自导自演,我们期待一个个精彩节目的诞生。”学生马上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在这民主,宽松的学*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惊人的。他们的特长在这一刻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堂课也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是很好,如:学生在歌曲的学*中形式还比较单一,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应再细腻点,怎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等等。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一次非同寻常的“磨课”经历,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让我初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增长了教学技能。没有“磨课”过程中的痛苦,便很难体会上课成功后的幸福。是啊,刀越磨会越亮,课越磨会越精,这节课不管上的成功与否,但这次“磨课”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不能“浮”的,也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还会继续努力,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磨课心得体会 4

  第一次磨课经历让我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磨课就是在一次次的试教试讲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通过一次次磨课,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备课细节到位

  在备课过程中,找出拼音*舌、翘舌,我偶尔的恍惚会教给学生不完整的知识点,所以要上好一节课,备课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将完整无误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使其掌握。

  二、设计到位

  课堂设计要贯穿一条主线,条理清晰。什么时候认字?什么时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较?什么时候朗读?只有我设计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实知识目标。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从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学*方法。

  三、要求到位,纪律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常常会出现一种无序的、低效的状态,所以对低年级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过多,多了,学生记不住,仍然无效,要做到要求简洁、明确。但必须行之有效。学生良好纪律*惯的培养是教学进行顺利的.重要保证。学生随意下座位,站起来,个别同学这样的情景经常上演。培养好的行为*惯在*时教学中需要加强练*。例如:举手说话、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东西、看黑板等等。纠正学生拖拉,有效率的学*。

  四、评价到位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直接的导向作用,积极的激励作用,及时的诊断作用,快捷的调控作用,互动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对评价性语言的积累。

  课上完了,可没有想象中轻松的感觉,因为课堂中又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各种问题,

  磨课心得体会 5

  国培校本教研第一段磨课,已接*尾声,通过磨课我体会颇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观课前的准备

  加强集体备课,老师们在一块备课,能互相交流,了解参与磨课教师教育教学动态、知识现状、各自的优缺点,能取长补短,借鉴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增长自己的智慧,进一步提高自己备课的主动性。让授课教师介绍课时备课的思路,做好观课说明,自己把握住教师课堂教学脉搏,掌握教学的主线。提前进教室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对提高课堂上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的观察效果,有的放矢的进行观课,做好铺垫。

  二、认真观课、提高观课效率

  在观课过程中,根据研修组各自的分工,瞄准自己的观课点,把握主攻方向进行观课,在观课中,用心灵感悟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育追求是否符合新课标,学生的学*行为,精神面貌、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行为*惯的养成,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效提问,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启发自己主动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这课,该怎么处理?”

  三、加强议课,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观课教师观课后,对观察到的这节磨课,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巩固观课效果。课堂上执教老师好的地方,对自己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足之处,对自己也是一个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

  磨课,磨出了感动,磨出了精彩,教师交流、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磨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奠定了基础。磨课是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将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取得更加扎实的成绩,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

  磨课心得体会 6

  一:关于磨课的体会:

  第一:为什么而磨课?我们将此归纳为三句话: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而磨;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质量而磨。从整体上说,即是为了夯实教与学的基础而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教学的最根本的问题,通过磨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也自然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风格各不相同,而磨课绝对不是要形成整齐划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学风格,而是要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学风格,唯此,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质量而磨,磨课的最终着眼点应当是放在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质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总而言之,磨课应当是作为比较全面的提高教与学的基础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二:如何来进行磨课?我们认为它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设定基础目标:课堂教学能力的涵盖范围很广,一次磨课的过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认为,比较具有效率的磨课应当是事先设定某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然后通过后续的实践得以提高;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适当的多次反复操练;评价与总结。

  第三:磨课的目标是什么?磨课的目标是形成精品课,优质课抑或常态课?我们认为磨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与风格的常态课。即使通过多次的过程而能够形成很好的课,这个课也应当是归属于常态课,这与磨课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磨课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

  ①选择性原则:磨课的课程内容应当有所选择,一般不宜选择具有一些争议性,过于复杂性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②个体性原则:基于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学风格的不同,应当考虑到每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适应性的方案;

  ③适度性原则:即是以达到事先设定的基础性目标为标准,进行次数不同的操练,而不必规定限定性的次数;

  ④多样性原则:即是在磨课的实践操作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既然上课可以采取多次独立磨课的方式,那么备课是否也可以独立的进行多次的磨课式的操作呢?还有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否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磨课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关于磨课的反思:

  第一:理论的学*尚需加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总结,通过学*理论,可以增强自己实践的指导。在这方面,我们的学*还十分的薄弱,还缺乏系统而完整的学*过程,这也直接的制约了实践的活动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

  第二:实践的计划性待加强。限于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开展这项研究性工作的时间性和计划性都不是太强,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适当的加强,争取做到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争取早日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磨课心得体会 7

  在全区大力推进“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课改新形势下,我校承担了本学期教育教学开放任务,我很荣幸被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对“三步导学”只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而且*时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很好的去运用。为了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我又一次重新学*了“三步导学”理论知识,希望能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磨课之前,我就认真备课,并且结合“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经历了次次磨课,我才真正认识到上一节好课就像是打造一块美玉,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磨炼,才能使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磨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一次次指导我,帮助我,给我提出最宝贵的建议,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我在一次次磨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在磨课中,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从激情导课到民主导学,再到检测导结,甚至到每个问题,每句话,为了能展示较完美的一节课,我修改教案,制作课件经常到深夜。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下面谈谈我的磨课心得:

  一、更深刻的认识到“三步导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真正捍卫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运用激情导入,唤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预期效果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任务的呈现,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每做一步都要呈现一个任务呢?现在我才体会到,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作用,它就像一盏明灯,给老师和学生指明课堂活动的方向,使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检测导结更是当堂课就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了检测,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执教的使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棋》第二课时,这课我试讲了五次,每次都会对对“三步导学”有新认识,有新收获。这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组老师,是她们帮我把“三步导学”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她们使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并再次从“三步导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大家的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不断进步。相信,“三步导学”课堂模式一定会走进我的日常课堂教学,发挥其最大功效。

  二、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三步导学”中“激情导课”就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孩子们足够自主学*时间,并且鼓励他们合作、探究,从而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重要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完成这节课的学*任务。

  三、深切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激励评价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较少,所以导致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同学明明知道答案就是懒得说。通过这次磨课,我才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原来原因在我身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巨大的学*动力,使他们自信心倍增,并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中去,从而形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并提高课堂效率。认识到这点后,我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注重发挥好教师的及时评价作用,通过及时评价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课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其中也充满快乐,它可以帮助我们凝聚教学艺术、积淀教学智慧、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这次磨课,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增强了教学技能,更新了教学理念,更使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水*有更大的提高。

  磨课心得体会 8

  最*听了本组教师的几节课,我深受启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感受最深的就是,几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方式。根据自己的听课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学*心得。

  首先,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处理得都比较科学、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和深化、应用。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所以在自主学*部分设计得合理且条理,使学生容易接受。合作探究时,问题设计也是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需要。通过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不同层次的理解。这样,通过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就产生了火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对能力的培养。在当堂训练部分,让学生抢答,既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加以巩固和深化。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感觉到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方法得当,驾驭课堂能力强。课堂上,既有对旧知识的巩固与检查,又有对新知识的学*与应用。课堂节奏适中,条理清晰,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总之,老师们的授课都非常精彩,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值得我认真的探究和学*。

  磨课心得体会 9

  本学期,我们学校要承担榆次区的开放活动。很荣幸被学校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这对于刚刚踏上音乐教学不足一年的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学校交给的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们对我的期望,从年前我就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最后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堂“好课”真的是来之不易呀!教学设计写了有十几份,为了设计好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写,一晚上的坐在书桌前反复思考,经常加班至深夜。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但它将会成长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的记忆。

  我执教的是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个内容我试讲了八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组老师们的帮助,每一次上完课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同时还要感谢来自于我们网络工作室中的各位同行朋友。地域的差距没有割断我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小的网络又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台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每一个音该如何处理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所以在备课时,设计本节课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怎么设计,怎么问,学生才能理解,才能根据提问把这堂课的重点难点深入浅出的解决。在每设计一个问题时,就要问一下自己,通过这一问题要让学生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在《赛马》的旋律中,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这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听到歌曲旋律,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气息;用骑马这个动作表现蒙古族歌舞热烈欢快的氛围,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紧接着问学生:“蒙古族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谈对蒙古族的了解。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特定的情境中,为后面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

  二、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活动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的表现力和小组中的.团结协作能力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活动环节中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学会歌曲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现这首歌曲呢?请在小组内自编自导自演,我们期待一个个精彩节目的诞生。”学生马上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在这民主,宽松的学*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惊人的。他们的特长在这一刻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堂课也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是很好,如:学生在歌曲的学*中形式还比较单一,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应再细腻点,怎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等等。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一次非同寻常的“磨课”经历,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让我初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增长了教学技能。没有“磨课”过程中的痛苦,便很难体会上课成功后的幸福。是啊,刀越磨会越亮,课越磨会越精,这节课不管上的成功与否,但这次“磨课”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不能“浮”的,也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还会继续努力,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磨课心得体会 10

  连续两周的数学大组磨课活动结束了,李雪萍、文靖、曾臻3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三节非常精彩的示范课,3位老师各有千秋,课堂精彩纷呈,使这次磨课活动得以圆满结束。

  我曾经说过,我喜欢把每一次活动当作一次学*的好机会,因此每次听课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身为鹅山路小学数学组的一员,我很高兴我们有着这样一个团结的团队,从领导到组员,大家每次活动都能尽心尽力的去配合上课老师,使她们总能够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每一次活动又是那样的精彩。对于《打电话》这样的体现优化思想的课,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今天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把课上得贴*学生生活的实际;第二是让学生理想化的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是两个很大的命题,也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这个大前提下,当然,他能掌握应试的技巧,掌握解题方法会帮助他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这话不假,但是我们的学生也是自然人,也是社会的.一员,他在经过多年的学*努力之后必将踏入社会,找到他自己的生态位,这还要求他除了具备应试技巧以外,还需兼顾掌握一些生存的本领。前者不难,传授知识无外乎言传身教,而生存本领,为人处事,适应社会,这才是我们的学生在老师身上很难学到的。因此,我认为一个老师,她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尽可能的去适应我们的学生,适应当今社会,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无法改变一种教育体制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当前的体制,在摸索中寻求一种最佳的、最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契合点。虽然我是一名刚踏上讲台不久的“新人”,但我觉得,学生的利益永远是教育所追求所向往的,因此,我觉得我们数学大组的每一位老师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她们都在为学生着想,都在摸索和探求着新课改精神下教师教学的契合点,每一位教师都在追求着相对意义上的完美,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一节课上,只要我们的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东西,那怕课不是那么完美,那么这位老师就是成功的,是幸福的!

  有感于学校的这次磨课活动,我想说,鹅小数学组的大家是最棒的,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幸福的!

  磨课心得体会 11

  进入20xx年9月下旬,参与第一次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张老师执教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课《北京》。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张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颇多。

  一、总体感觉:

  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人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已完成1篇反思和一份总结。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反复打磨。

  二、关于听课、评课环节。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不要顾及面子,张不开口。

  三、关于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研水*得到很大提高。

  四、通过研修成员集体备课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课文从***广场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的特点,介绍了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课文选取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和***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柏油马路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交通,反映了北京*年来的建设成就。通过以上几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语言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我们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情况确立了以识字为中心,朗读为理解,写字为提升的总体目标。紧接着,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割。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总写。第二部分是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北京的美。

  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总写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重点学*第二部分。

  五、教学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等。

  反思是反盛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

  磨课心得体会 12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赵老师紧密结合教材,与学生互动很默契,运用最高级展开最佳电影院这一话题的讨论。问题设计有的放矢,但头脑风暴环节未能做到详略得当,且不典型,层次不清晰。李老师也以不同话题,用比较级展开素材,学生成果展示也惊喜叠现。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学到老教到老。四节课中我有赞同,有矛盾,有惊喜,有领悟,也有疑问。我的领悟是教师有方向的引领,学生才能有收获。讲者实践课堂,领先尝试新思路;观者审视他人,反思自己;议者从他山之石引以为鉴。

  俩天的.工作安排井然有序,俩天的听课任务同课异构,集结了参训教师的辛劳与智慧,融合了团队成员巧妙的合理化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着实掀起了一场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学热潮。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共同成长。

  磨课心得体会 13

  今天(7月25日),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项目办的同志们一起到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看望,了解研修的进展情况。接着,召开各个学科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搞好远程研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行为的课例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课”,而“磨课”运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磨课心得体会 14

  一个经典的课例是怎样诞生的?经历过前段时间的齐鲁名师工作室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尤其是跟随着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有名师指点、专家引领的优秀团队。在专家引领、名师指点、每个成员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课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站在专题的角度研究课例,在经历了“遭遇困惑”“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后,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一次齐鲁名师赵国防老师为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真正理解。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分数的意义》。最初,我们的思路是引领学生在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分数的意义,并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

  可是,在第一次试课之后,我们发现,学生虽然能清晰地说出分数的意义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感到困难重重。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会背诵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话,或者会依样画葫芦地说出有关一个分数的一句话,是否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的教学是重在体会分数的意义,还是重在体会分数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设计思路:先从*均分不同数目的苹果中形成直观表象;再创设分铅笔、分蝴蝶的情境,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下来创设了如下情境:画出只露出的笑脸遮住的图形,根据操场上男女生的人数用分数说句话,看到你想到了什么?露出苹果的,遮住了多少?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由部分想整体,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体会到情境虽然变换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实质不变。这时候,板书不板书出分数的意义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分数意义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次磨课,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学*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的最高阶段。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我们要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想“当然”而为之,应该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在最初,我们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在:对单位1的认识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双重任务上。因此,确定了我们的思路是:以问题带动,在不断变换的分苹果的情境中,引领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引入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仍然以问带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再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分数的意义。从把一个物体*均分,到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就会沿着我们为他们铺设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本节课的重难点就会得以轻松突破。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是时刻在为学生着想。可是,在接下来的第一、二次磨课中,却发现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其实,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他们是有生活基础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铅笔、一个小组等等,只是没有给他们冠之以单位1的名称而已。于是,又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把单位1当做教学重点处理,只是帮助他们把散落在脑海中有关一个整体的零星表象汇集提升,引导学生用单位1的概念来表示一个整体的内涵。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出发,说早已会说。但做,在很多时候只是想当然,会自以为是的认为学生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到底已经理解了什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备课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将导致肤浅。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分数的意义应该涉及到的知识,如分数的产生、分数符号的历史发展、分数单位、量与率的比较等内容都非常重要,极想有在一节课中就倾其所有而告之之势。这是我在备战公开课时经常会犯的.痼疾,还好有其他老师头脑清醒,做事果断,大刀阔斧,修枝剪叶,才令得本节课不蔓不枝,主干分明。但是对量与率比较,终难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试课中都作为重点关注点之一。后来在吴正宪老师的指点下,赵老师舍弃了这一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张丹教授也曾经说过: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不是只见学生一节课,要从一个大单元的角度来设计分数意义的教学。

  两位专家只是寥寥数语,但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岂止是对我一节课的引领。她们让我懂得设计教学不能因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为求新而花样百出,一定要把握准重点,懂得取舍。

  俗话说,好事多磨。其实,课也是要经过多番磨砺才有可能变成经典。磨课带给我的不单单是一节好课,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团队中的专家、名师、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带给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研究每一个教学内容,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如何磨课,要养成一种思考*惯。经过此番磨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课心得体会 15

  备课和试教给我很多收获,同时也给我很多遗憾。就像一个*面上画圆,随着圈起来的部分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圈外的课堂学*氛围变化很大。 这是一节学校的教研课,这节课我试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当我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课堂的经历和生成是不同的。学生思维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我需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个过程是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每次和同组的老师们交流,总是有很多发现,如果说从课中能感受到学生的智慧,那么这也是我们组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

  我想,一节好课的背后需要深刻的思维方式,翔实的资料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我想老师在从中需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深入研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节课的内容,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我,都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从学生中来,学生的第一组数据出不来,第二组数据就不会出现,就无法进行数据的比较和交流,这节课就无法上下去。对于学生来说,挑战就是在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小组合作要求很高,这是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这样就需要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挑战的

  我一直认为,“磨课”的道路上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探索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要求学生去进行交流、合作和研究,但是课堂只有40分钟,怎么办?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取舍,我是选取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花时间和力气让学生自己探究,我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肯定选取后者,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另外一个问题是当学生自主探索成果达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教师应怎么办?是匆忙讲给学生听,还是再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去自己观察、自己调节、自己反思,形成富有特别和创意的特别化的学*成果,我想,我会选择后者,但是教师要做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己反思与验证。

  一节课的研究,需要教师在“磨课”中逐步养成自己反思的能力,在这节课中,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使学生在这样的研究交流中逐步形成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次上课和“磨课”,我感触很深,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学之路的宽广与魅力,有了以下几点感受,和大家一起共勉:“磨课”的道路上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个体成长需要团队的精神;老师要及时反思和积累,这样教师才会在磨课中成长起来。

  磨课心得体会 16

  首先非常感谢省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让我有机会参与到了磨课这样一个可以让教师基本功素养快速提升的活动中来,本次活动我们团队紧紧围绕在赵国防主任的身边,对赵主任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进行了几次的磨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让我受益匪浅,现在将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研抓实效,研讨促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教学研究以怎样的形式更能体现它的作用则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通过一轮的磨课过程,我更觉得这样的形式是非常可取的,记得赵主任第一次执教之后我们团队进行了第一次磨课,还记得当时的情景,真是,一句恭维的话都不需要,直入课堂关键问题的处理意见上,比如在要不要给孩子明确呈现出一个什么是分数的意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很探讨,当时团队意见不一,后来就在磨课的过程中碰到了吴正宪老师,我们就这个问题有跟吴老师共同进行了研究,后来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统一了认识,不一定非要把分数的意义一字一句的定义性的呈现出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去背过某个定义,所以我们就决定不一定非要呈现出来,但是从孩子们的理解中已经完满的体现出了孩子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的理解。我想就是这样的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的教研才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够在这样的教研形式引领下成长的话,我们的数学教育时时都是春满花开。

  二、吃透教材不是空话,深挖教材仍需揣摩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口头禅,真的想来谈何容易,赵主任的第一次授课我们把单位一的认识作为了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授课,后来我们觉得这样有点太过于去抓事物的本身,后来我们就改为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一来就更多的引领孩子们不仅要关注整体,而且更加关注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对他们关系的理解,所以说,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求我们对每册的脉络要掌握到位,对某一领域也好,对某一知识点也好它的讲授点要把握准确特别是对重点的设置以及要求孩子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要有个准确的度。这样才能让数学学*有一个完整的学*体系。

  三、精心设计练*落在何处?

  宁“精”勿“多”。最简洁通过我们团队的几次磨课,我有了上述这样的体会,练*是不是越多越好,显然不是,一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容许我们去设计过多的练*,所以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想这也是我们如何向课堂要质量的一个深度思考,就在赵主任的第二次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练*题变少了,但是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是那样的用心和经典,每一个题都是承载着不同的训练重点而出现的,每个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开来,并丝毫没有彼此的重复。由此我觉得精心设计练*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总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几次磨课让我体味到了很多,收获也很多,真心感谢双对接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感谢赵国防主任带领我走过的教研之路,由衷的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教研无止境,潜心是根本,我将乘着本次教研活动的东风继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有信心做一名研究型的数学教师。

  磨课心得体会 17

  研课磨课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两天的研课磨课任务集结了参训教师的辛劳与智慧,融合了团队成员的合理化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掀起了一场在“合作学*中成长,在研课磨课中提升”的教学热潮。回顾这次研课磨课的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悟和思考。

  一、研磨提升教学水*,研磨研出教研之风

  对于教科研,我们总是难以走上“正轨”、也有难以突破的焦虑和痛苦,正是研课磨课让我们逐渐清醒,教研之风正浓。同时研课磨课的过程也是学*、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更激起了老师们的教研热情,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我们小组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做好下一轮磨课准备。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研修团队的每位成员毫无保留的指导主讲教师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再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过渡语等),形成教案。通过研课磨课,主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研磨的过程体现了数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研相同的内容,磨不同的诠释

  相同的内容,每个教师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解读教材,才能诠释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我们团队的五位成员分别对主讲教师发表了各自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修改课件,以达到教学目标,使课堂的操作性更强。主讲教师虚心听取了建议,并进行了二次备课。重新观课后顿觉耳目一新,听到了学生理解领会的言说,听出了自己赞同的声音,也看到了团队成员思想的印迹,更感动于主讲老师积极向上提升自我的坚定与无言的付出。教师们交流着自己对两节课的看法,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加深对教材分析、课堂预设,课堂生成的理解与把握,每个环节我都是参与者、研究者和学*者。

  三、研后不断审视自我,磨后不断反思不足

  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维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这对于每位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我们收获着互动带来的成绩,更感受着集体成就完美的力量。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相信每位参训教师都在研课磨课活动中受益匪浅,愿我们乘着这双收获的隐形翅膀,在未来更好的教育上空展翅翱翔……

  磨课心得体会 18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用眼睛看,继而出示各种生活中用眼睛看一下子就能比出长度来的事物。

  接下去是新课探究环节,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吴老师和施老师都给我指出了很多教学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给出的指令要清晰、引导要准确;在教学语言的处理上如何简洁精练等等。而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也遇到了难题:由于该内容中一共有4个长度比较的方法要涉及——“用眼睛看”、“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长方形纸片比长宽(借助工具1)”、“方格纸上比长短(借助工具2)”,那么究竟是先完成所有探究内容后再一次性练*呢?还是在每个探究环节结束后就进行巩固练*?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探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吴老师和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第二次试教中尝试边探边练,让孩子对比较方法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练*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环节之间的衔接能够更顺畅。

  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一次感觉上也顺畅了许多,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也觉得扎实了许多。

  智慧杯比赛:好的基础成功的一半

  两次试教之后,终于要真枪实弹地上场比赛了,有组内两位老师为我全程保驾护航,对教学设计环节的担心基本没有了,但是对自己的临场发挥水*多少还是有点忐忑,比如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气氛的把握上,也是认识到了自身的这些不足,在第二次试教之后,吴老师和施老师开始为我进行教学语言的重组,细化到每一字每一句,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都不容小觑,老师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晰明确,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该如何思考该思考些什么。而在课堂上,老师的应变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比我们更聪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和新颖的生成问题又该怎么去处理呢?我又学到了许多许多。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两个物体的长度比较方法后,按照课本素材让学生比较一张长方形纸长和宽的长度。因为长和宽是在同一个长方形上,而不像其他比较的两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题的难度高了一层。书上出现了这个*题原意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比较,在这里我们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谁的方法多。显然学生的潜力是老师们无法估量的,他们的想像和方法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 想出了折一折的办法,还利用各种工具:尺、铅笔、手等来“量一量”的方法,还有学生想出了同桌利用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各取一长一宽直接比较。

  智慧杯比赛虽说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是组内老师一起研磨出来的成果,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听取徐校长的建议进行改进,力求在培训班的实践课中可以表现得更好。

  培训班实践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徐校长的建议之下,我们又将教学设计中“学*小伙伴比跳绳长短”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在前两次试教中也发现,学生都关注在因为小胖人是最高的所以他的绳子是最长的,而不去关注比较三条绳子用怎样的方法去比较长短。没有动手体验的过程,小朋友很难将比较的方法说清楚,故而改成为每个小朋友提供三段毛线,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比较长度的基本方法。有了动手体验和感悟之后,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了,总结和概括起来也更加地“有话可说”。

  当然,几易其稿、几经磨练,培训班实践课虽然已是大家经验累积的精华,是各位老师倾心帮助的结晶,但我作为青年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比如: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等等。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磨课更是越磨越有内涵和内容。我想:一节课越研究越有内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讲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价值。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磨课心得体会 19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磨课心得体会 20

  校本教研交流展示活动暨金汇高级中学磨课总结在金汇高级中学举行。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大会集中交流,由金汇高级中学校长朱靖作题为《实践反思研究》的磨课活动经验总结报告,然后听课,最后进行六个专题的磨课现场观摩交流。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区20所高中学校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部分教师共134人。从会后收到的28份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和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座谈中均表示了对磨课活动的实效性和适切性的充分肯定。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徐国梁在点评时着重谈到了学校对于长远发展整体规划的重视,并强调了这种整体思想和整体设计的重要性。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陈健对学校长期重视高品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实施途径表示赞赏。座谈中,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助理江国华在剖析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的成因时提到:学校有部分在学科教学和科研上能起到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并以他们的学识和人品影响其他人,这在普通高中是十分难得的,有主题的研讨形式是对传统的说课、评课形式的改进,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有些教研员老师还就研讨专题的广泛性以及是否能组织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磨课活动在我校已举行了四届,回顾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历程,我们感觉收获颇丰,甚至有些收获是在预料之外的。磨课活动的价值和其功能也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深入挖掘的。现在说磨课金汇高中的磨课,朱靖校长在报告中作了比较准确的概括。“磨课是基于教师发展的校本研究”,体现了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构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诠释了磨课的目的指向和基本形式,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务实精神;“磨课是基于过程体验的行动研究”,阐明了磨课实施的基本策略和讲求实效的具体方法。金汇高中的磨课活动从其功能和实施形式上分析,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是“重研究,淡评价,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原则,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心理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教师思考研究问题的充分尊重。如果过于突出评价功能,急于打造出一批理想中的“精品课”,教师势必增加了许多顾虑,从而阻断“言路”。只有积极倡导“言者无过”“百家争鸣”,才能营造出当前这种浓厚研究氛围。有的教研组出现了一下课就“磨”,有时争论交锋的激烈程度使得老师不得不采用举手和站立的方式来争取发言的机会。数学组的张依昕是该组唯一的青年教师,他曾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我谈磨课中的一些疑问,“我感觉磨课越磨问题越多,可选择的解决途径也越多”“*时听课时感觉你的一些办法和表述有时不够规范,甚至缺乏数学的严谨性,想不到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玄机”。由此可以看出磨课营造的研究氛围,对教师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深层感悟。

  从功能上分析磨课,它不仅仅是澄清模糊认识,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由于我们并不刻意追求结果与形式的完美,而更注重过程中老师们的收获与积累,因此磨课成为新理念新思想产生的“培养基”。磨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磨课主题的产生的基础,这些新问题是教师们在磨课实践中发现的,或是由思想观点的碰撞诱发的,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探索欲望,源于实践而又立足于实践的学*研究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抽象、晦涩的理论阐述或一些没有个性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而经常能从鲜活的事实中抽取其灵动的智慧成分,获得理论上的感悟,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得到切实的提升。磨课活动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惯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总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学校都存在教学和研究“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形式,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磨课活动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有的课题本身就是磨课过程中发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数学组发现:学生学*数学普遍困难,学生*惯于等待老师将知识结果完全呈现出来,他们只需记住,然后进行一定的模仿性训练,学生的任务往往就是记住模仿套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进入一种被动接受而总是不名所以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改善学*方式入手,于是《建立数学学*实验室,优化高中数学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确立为全组的研究课题,磨课和日常教学就紧密地围绕着课题进行,教师设计的一则则教学方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诸如《数学实验的适用范围》《高中数学学*实验的特征》等论文直接成为教师的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能及时得到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帮助,培训工作就这样自然而有效地进行。磨课使得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使得教师的学*、研究和工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联动体系,使得教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对研究工作的价值认同。

  根据本届磨课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以及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建议,我们应思考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整理分析磨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比较筛选后,为新一轮磨课作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2、加强过程性资料成果的总结,使其成为文本型成果

  3、研究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的具体方案

  4、尝试进行一些典型现象、方法、言论和课堂教学主题性优秀片段的音像资料制作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阅读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1)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菁选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磨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1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2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些日子里,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杨亚伶主任、刘建良主任、雷同社校长以及学区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为了我执教的每一节课更是煞费苦心,大家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她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及老师们,让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3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4

  磨课,是指把*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准备国家赛课中我经历了“磨课”。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5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6

  磨课犹如磨剑,锋芒在无数次花火中呈现。当然这样的花火便是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积累,把智慧和精华聚集在一起的过程,去努力呈现出每一堂精彩的课堂。

  我认为精彩课堂的基础是深入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核心内容,去钩织一个有型的网,这样才会在有条有序的去组织语言,顺利地进行余下的准备工作。

  当然在和众多优秀的教师进行磨课活动的时候,也让我受益匪浅,那些都是我自己在书本及日常积累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好课是磨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精心去设计方案,用充足的准备去讲好一堂课是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的`,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积累,让我更好的掌握了磨课的重要。在课堂去营造和谐的气氛,热情可以让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象,哪怕有时候他们说的并不正确。并且这样还可以在他们的错误中进行延续的剖析,去引导开拓等,要完成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各种因素,这样磨课虽然艰辛,但是其中快乐和收获才是最大的。

  磨课让我必须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要先让自己不断积累去体会其中的精华,还要加上自身的观点理念,灵活地运用在授课当中去。在磨课中不止提升了我的勇气和自信,它让我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接合在一起,从这样的深厚的积累中让我的授课更完善,其次更加完善自己的内心,磨课带领自己越来越强大,不畏艰难困苦,要不断突破创新,这正是要讲好课不可或缺的精神。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7

  今天(7月25日),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项目办的同志们一起到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看望,了解研修的进展情况。接着,召开各个学科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搞好远程研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行为的课例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课”,而“磨课”运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2)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优选【十】篇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1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2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3

  9日、10日这两天是我们农安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9日那天早晨天空中飘着雪花,是我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进修两位教研员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乡镇小学,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共同成长。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4

  国培校本教研第一段磨课,已接*尾声,通过磨课我体会颇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观课前的准备

  加强集体备课,老师们在一块备课,能互相交流,了解参与磨课教师教育教学动态、知识现状、各自的优缺点,能取长补短,借鉴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增长自己的智慧,进一步提高自己备课的主动性。让授课教师介绍课时备课的思路,做好观课说明,自己把握住教师课堂教学脉搏,掌握教学的主线。提前进教室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对提高课堂上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的观察效果,有的放矢的进行观课,做好铺垫。

  二、认真观课、提高观课效率

  在观课过程中,根据研修组各自的分工,瞄准自己的观课点,把握主攻方向 进行观课,在观课中,用心灵感悟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育追求是否符合新课标,学生的学*行为,精神面貌、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行为*惯的养成,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效提问,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启发自己主动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这课,该怎么处理?”

  三、加强议课,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观课教师 观课后, 对观察到的这节磨课,从不同角度 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巩固观课效果。 课堂上 执教老师好的地方,对自己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足之处,对自己也是一个 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

  磨课,磨出了感动,磨出了精彩,教师交流、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磨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奠定了基础。磨课是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将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取得更加扎实的成绩,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5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水*提高了,课上的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学*,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教研水*。

  我充分体验到了网络交互式教学与交流的便捷,比如上网观看优质课,研读优秀著作与论文,积极与同事交流讨论,在线提问、发表评论。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化学*,我感觉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炼。期间,为自己充电,吸收新知识、新观点,新的教学方式。为了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积极参加镇级、区级一系列公开课,理论指导实践,从中我得到了研修中获得了不少启发。另外,我还积极反思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我应加快步伐,跟随时代的脚步,让自己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以上是我加入研修以来想法体会的总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研修茶座的指点下,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累积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可以有更长足的进步。

  我对“校本研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校本研修”的精髓所在,有以下收获:

  一、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了“校本研修”的目的。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做不断学*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2)采取协商式培训形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协商式培训的基础在于:

  ①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要,最适合一个人专业发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另一个人的发展。为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形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就会得到提高。

  ②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当选择学*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需要能作出最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目标的,因而,这种学*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今天研读《校本研修面对面》,谈到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教师的行为*惯和工作方式。对于自觉学*的人,信息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善于利用,可以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有以下作用和途径:

  1、教学设计与交流:分享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反思和总结。

  2、网上学*与交流:学*理论,同伴互助,工求进步。

  3、书写教育博客: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总结,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在线交流。

  4、课堂实录与反思: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放在博客里,自己可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和反思,便于提高和总结。

  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不能等,不能看,不能靠。自己一定要主动出击,要实践。要变要我进步为我要进步。

  五、做个学者,使自己更加丰富;做个实践者,使自己快乐;做个研究者,使自己幸福。

  1、陈大伟教授的《校本研修面对面》这本书,让我们从思想上对校本研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追求和体现自己理想的一种实践,本书努力追求教师发展的“三维目标”,力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从内容上看,本书既重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且重点讨论成长的方法,讨论怎样反思、怎样研究、怎样促进同伴互动、怎样观课和讨论课、怎样与专家对话与交流等问题。

  3、读了陈大伟教授的《校本教研面对面》一书,感悟到教师素质提高的紧迫与深远的意义。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战线上,我渴望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目前的现状: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僵化的思维方式,借鉴更新更好的手段和方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使自己由一杯水变为一桶水一缸水,专而能博,尽量让自己更优秀,教育教学更加左右逢源,应付裕如。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切切实实“向40分钟要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4、陈教授在书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在每一个教师具体的行为模式中,都内隐着教师一定的理论和策略,并且承载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取向。”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录音,选择一些声情并茂的画面等种种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想学,主动参与到学*中去,从简单、实用、常见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学*,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的个性特色。

  5、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校本研修要有更务实的态度,教师要敢于自我解剖,要有不断自我提高的意识,要善于合作,善于反思,更要有一种随时学*的意识。我相信,只要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校本研修必将百花齐放。

  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以打造“学*型教师组织”为根本目标,促进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技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6

  xxxx年4月19日在我们幼儿园进行第一次的研课磨课活动,由我们园的邢维凡老师组织这一次的活动。活动由三个流程,第一个环节是邢维凡老师对国培研修活动作业的布置讲解,第二环节是由四位老师上课,分别是文儒园的黄海萍老师上的《荷花荷花几时开》、石浮园钟丹洁老师的《警察捉小偷》、加乐园陈栩栩老师的《丢手绢》、以及红岗园王绣花老师的《贴人》,老师们都很有激情,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开心,快乐。第三个环节是老师们进行评课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针对四位老师的课作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xxxx年4月21日,由加乐园的陈莹老师主持活动,先是四位老师进行磨课,然后进行评课,最后由邱梅金主任进行重要讲话和最这次民间游戏做出明确的指导。经过两次的磨课,做为执教教师的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能得到那么多老师的帮助和支持,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也要勇往直前。经过这么多天的学*,让我对民间游戏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要抓住关键点,探索好玩的点子让孩子在身体、心理都有很大进步。在一节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引导、音乐的点缀都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帮助,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7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8

  这一段时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有关磨课研课的培训,这次活动我整体感觉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凡事需要打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做好磨课这一关。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磨课就要深度开发和挖掘教材,寻找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通过多次打磨同一节课,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备课和上课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这次研课磨课活动参与面广,遍及中牟县城、乡镇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白发苍苍者有之,身怀六甲者有之,坚守多年者有之,初登讲台者亦有之。但是没有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每个人都非常积极用心的参与。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先给我们培训了磨课研课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我对于研课磨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让我对于磨课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布置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进行一次裸背。每个人不看任何教案,任何教辅资料,也不查阅网络,凭着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一篇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然后老师从中找出一篇相对好的设计,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再由设计者修改后再次讲课。这个人人都参与备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每一次试教,我们设置都有几个观察点: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找出“亮点”,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教研氛围特别热烈。

  就在这样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交流更加默契,我们的理性思维更加严密,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加准确,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环节也更加明确清晰。现在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预设课堂生成中的状况。教师要知道课堂上教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这次活动中,我被小组推荐讲了微课,也得到了去卫民路小学实践教学的机会。为了备好这节课,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讲课,我在几天时间中反复钻研教材,研究标准,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但是在课堂中仍然感觉不是那么完美。有些问题的问法让学生不是很明白,面对始料未及的情况应变能力还有些薄弱……在回到进修学校六楼教室后,大家又一次对我的课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由教研室两位专家做了一语中的的点评。应该说,大伙儿的意见,专家的点评,都让我豁然开朗,无形之间对于自己的能力又给予了指引。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可以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也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让自己做一名更合格的教师。

  附上我在此次培训中的心声:研课磨课屡探讨,微课实战一身包。欢聚一堂抒灼见,集思广益盼妙招。夜以继日改流程,胸无成竹难睡好。专家定评指症结,豁然开朗终提高。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9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赵老师紧密结合教材,与学生互动很默契,运用最高级展开最佳电影院这一话题的讨论。问题设计有的放矢,但头脑风暴环节未能做到详略得当,且不典型,层次不清晰。李老师也以不同话题,用比较级展开素材,学生成果展示也惊喜叠现。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学到老教到老。四节课中我有赞同,有矛盾,有惊喜,有领悟,也有疑问。我的领悟是教师有方向的引领,学生才能有收获。讲者实践课堂,领先尝试新思路;观者审视他人,反思自己;议者从他山之石引以为鉴。

  俩天的工作安排井然有序,俩天的听课任务同课异构,集结了参训教师的辛劳与智慧,融合了团队成员巧妙的合理化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着实掀起了一场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学热潮。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共同成长。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 10

  9日、10日这两天是我们农安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9日那天早晨天空中飘着雪花,是我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进修两位教研员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乡镇小学,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共同成长。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3)

——国培研课磨课心得体会优选【5】份

  国培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1

  通过这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念内涵和工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提升了自己的教育认识水*和教学理论水*,增强了自己在从事教学方面的信心。下面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第一节培训课上,何校长带领我们回顾了黄冈中学的光辉历史以及现在面临的困难,何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出在困难面前,老师要在精神上补钙,重塑理想和信念,只有坚定信念,找准方法,我们就一定可以克服目前暂时的困境,实现“黄高二次创业,再创黄高辉煌”的目标。只有内化信念,才能外化行动,何校长从知与行、说与做、得与失、图表现与素质、幸福与焦虑、先进与后进、主动与被动、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任劳与任怨、智力与智慧、格局与能力、过程与结果、人才与机会、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以及重点与统筹兼顾等诸多方面向我们深入浅出的剖析了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教师的方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新老师,不仅要仰望星空,树立育人育德的崇高理想,也要脚踏实地的敢于奉献。

  我学*到了如何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陈校长在关于师德规范的授课中给予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提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要春风化雨,以*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表现,在和学生相处时要严于律己,担起育人的内在职责;宽以待人,友善的对待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时刻保持底线思维,慎言慎行,懂得育人重于教书,德育为先,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培训中了解了学校制度和管理的重要性。丰主任和吴主任在培训中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职称评定、岗位课程设置、课时津贴、奖惩制度以及请假制度等等非常重要且关乎我们新老师日常教学生活等诸多方面。此外,童主任还在高三繁重的管理工作时间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带领我们了解了高三年级的日常运作和班级管理,感受到了黄冈中学高考年级的热血。这些制度和日常教学的熟悉培训使得我们作为新入职的教师能够迅速的了解和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日常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激励我们勤奋地投入工作,这样的培训对于我们新老师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得知这是学校第一次为新入职的老师作这样的培训,心中十分感动,感受到了学校和领导们对于年轻教师的重视,不禁感受到了肩上有了重任,但也激发我们年轻老师心中的激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教学生活中,多向前辈老师虚心学*,热爱自己的学生。在培训中刘主任说德与爱应该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我将之视为以后工作的目标。马克思说学*理论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就像何校长强调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说的好,也要做的好。以此作为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与诸位新老师、新同事共勉。

  国培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2

  20xx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国培班的一名学员,感谢首都师范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此次学*的*台,让我们在历史教学、历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今天,有幸聆听了王x和束xxx两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在教学方法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感触颇多。

  王老师定义的课程就是道路,一条通向正确价值观且适合自己的路。教师的追求是帮助学生寻找到这条道路的入口,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而好的课堂是设计出来的。王老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提到,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学*环境,不随意否定学生,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初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只要教师设计得当,课堂效果定会出乎意料。

  束老师讲到,史料嵌入式教学在定位于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叙事性,进一步理解教科书内容,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在历史思维中明确历史的品格与价值。这样的叙述让我们重拾信心。将史料嵌入到教学中,不再是以往的用史料堆砌,而是程度地为教学服务。如果说教科书上的内容因为各种原因是线条式的,那恰当的史料的嵌入会使得这段历史有血有肉,教师带领学生回到历史当中去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由此选择史料就成为教师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毕竟历史是复杂的。讲座中,束老师也给出了选择的价值方向以及实施的技艺,细细品味,决心尝试。

  无论是参与式教学还是史料嵌入式教学,我们都在为寻找那条路而努力,而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者的身份,就像王老师所说需要我们全身心付出,真正去帮助到学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

  学无止境,努力前行……

  国培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3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秋收获的季节里,我们xx县的四十八名,来自农村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带着梦想,带着渴望,在10月31日那天从xx来到了美丽的省城xx,在xx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xx省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班的培训。时间匆匆,转眼间培训即将结束,这两个月以来,我们除收获许多知识外,更多的是收获感动。

  重视,学院领导陈卓院长一次次的寝室的问候,胆心我们学员老师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学*受冷,没有热心,一床床御寒的棉被,无不体现了学院领导对国培学员的关心和重视。

  关爱,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国培化学班的班主任王光彦老师,他顾不上休息,忙前忙后,有时在为我们学员上课、同时还在给xx的在校生上课,况且是两个校区,宝山校区与白云校区两地相距25公里,有时王老师瞻前顾后为我们学员服务,一次次的联系给我们上课的教师和未到的学员,忙事饭都没有吃,一条条发给学员温馨提示的短信,一声声对生病学员的问候,王老师既是我们班主任,同时也是我们学*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学员遇到困难,他都会及时想办法解决,王老师的一举一动,像一名兄长,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在集中学*期间,王老师让我们化学班的所有老师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得与省城里的优秀的优秀教师、名师相互学*交流的机会,王老师联系了xx市金阳实验一中的校长,让我们这次参培的学员参加了金阳实验一中王光觥老师的最具有当代新课改的化学示范课,并听取了王老师的课后说课,及专家的评课,与名师们一起评课,让我们感受了怎样说课、评课的新方法,最后还参观了金阳实验一中。

  太多的老师,太多的事情,太多的感动??谢谢您,老师!谢谢您,xx师范大学!

  国培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4

  透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热心交流的话题。这是一个畅所欲言、*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我在国培中成长。

  回想学*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理解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奇葩,宛若傲雪红梅,分外娇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的*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我的职责重大、知识贫乏。下面将我的学*心得小结如下:

  1、在学*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构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务必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一样,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构成自我的教法,构成自我的特色,构成自我的风格,教出自我的风采。教师务必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资料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就应不断的学*,不断的增加、更新自我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2、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透过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潜力提升提升工程省级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潜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透过在教育中不断学*,在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

  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潜力的培养,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的孩子爱学*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资料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理解的资料与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我,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3、做好主角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理解,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潜力也得到发展。

  教师务必转变自我的主角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简单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用心、主动地学*,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的主人,学*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4、善待每一位学生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教师要心胸宽广,能够听取各种不一样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

  5、要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因为,我们每一天应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要懂得言传身教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务必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此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我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我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7、要不断提高自我

  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必须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我的特色,有自我的灵魂,不一样的方法能够学*、借鉴。国培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专家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每一位潜心求学者带给了丰盛的教学营养大餐,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我,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我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我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的与时俱进,也许这就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第一步。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国培,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培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5

  通过参加基本功训练,收获颇多。从中体会到一些教师自身的魅力和独特的思维,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魅力和风格。就这次活动,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确实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勤练、多练、坚持练“三字一画”。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下去。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的运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活”用数学,用“活”数学。

  三、老师们教学内容的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学片段和说课的展示,可以看出老师们真的是用心去做了,而不是去应付。老师们在这次活动中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另外,校领导对此次练功活动做了点评,讲授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让我学*到很多实用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教师该怎样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立足点点高一些,不要局限在上好每一节课,而是要立足于你想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学生。)课堂教学重在课堂常规,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教师基本功有一阶段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各种基本功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的追求不会停止,学*更不会停止。新的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今后我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大胆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实践。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4)

——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合集20篇

  1.为什么要学*工程导论这门课程?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世界开始步入现代化建设,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些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日益成为老百姓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变得无处不在了。作为新一代人,我们有权利有义务学*这种技术,把世界引导到一个新纪元。

  学*工程导论这门课程,无可置疑,是必要的,是不可忽略的。从很多实践中,我们都得到一个共同的道理,我把它认为是真理,那就是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所有的实践都建立在理论之下,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方法,知识。因此,工程导论是必要的。

  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什么是工程技术,什么是通信工程这些极为专业的名词,作为该工程的学生都不知道,真笑坏人。在工程导论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工程知识,而且开豁我们狭窄的视野。为了实现操作的可行性,实践的理论性,我们必须学*工程导论,来让我们了解这个领域,这就为什么在大一我们首先学*工程导论。

  3.讲授的每个科学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获取是信息过程的第一环节,因而也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依据情况的不同,人们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信息,而可以从各种数据库中间接获取信息。

  对于一个信息系统来说,信息获取是首要工作,只有充分获取了各种信息,系统才能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如同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里的“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这里的“运动”也是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和社会的运动。因此,信息的获取对象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感知或者通过工具获的,这就是信息的获取。

  (2)通信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它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安全地完成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是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通信网络担当了信息传递的桥梁。

  于是,网络安全就被带动了。黑客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我们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崛起让信息的传递走向规范化,合理化以及安全化。

  (3)信息获取和传递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而为了达到一定的应用目的,通常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设当得处理(也称加工)。应用的目的不同,处理的方法也相应的不同。因此,信息处理可以理解为针对一定的目的而对信息进行的加工、操作、运算的过程。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简单地分为常规信息处理和智能信息处理。它们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信息的处理又是无处不在的。

  (4)信息的价值在于能够被加工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行为。其中,信息的执行通过信息控制来实现的,由信息行为转变到转换机制,再通过能表示实际问题的形式展现在人类面前。

  4.如何顺利实现从中学学*到大学学*的转变?

  在我看来,高中学*跟大学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高中,老师的确是“老师”,担当了父母的职责,对我们既有爱也有严,对我们的学*更是无微不至,在一个问题上能因为有某个学生不懂而反复停留在该问题上,直到所有人全都弄明白为止,无形中,我们就变成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的“宝宝”,永远在摇篮中成长。但是,在当时的确是要必要的,对于刚进入成年阶段的我们,容易因某种原因事由走向极端,所以,那种摇篮般的教育是不容置喙的。

  在这种氛围下,学*就成了个大问题了,是攻读还是颓废,这个问题围绕着渴望自由的大学生们。高中是读书的佼佼者,一进大学,完全判若两人。由此可见,大学生活既是人才的发源地,也是庸才诞生的温床。

  为了成功地,真正地成长,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好好学*成为我们追求的真理。我认为分为两点:

  第一点,要端正我们的学*态度;

  进入大学进行深造,是每一个选择经过高考的学子们共同的目标,上大学不为什么,只为深造,为实现真正自我价值。所以我们目标应该很明确,就是学*,这是不容置疑的。没有了老师的严格教导,我们要想朝目标走去而不至于走上歪路,态度就成为确定命运的关键了。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确定成败”,我想这就是我想说的。我看到的大学生就是在自由中迷失了自我,整天在网络游戏、单机游戏、上QQ、发短信中流连,原本为大学生学*而开放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了免费网吧,可笑不?也许他们有过多的自信,在考试前复*几天几夜就可以把考试拿下。但是,这种自信未免太夸大,而且不太现实,我相信这种人是左倾派的,高估实际,高估自己。如果真有这种人,中国还会缺少人才吗?因此,学*态度很重要,它是动力,是生命源泉。

  第二点,要落实在行动上。

  有了学*态度,缺乏切实的行动,一切都是空话。这种行动不再是老师压力下的强权,而是自我的约束。再相对自由的空间里,自己给予自己学*压力,然后再行动上好好实现,这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有人总说,高中时老师给予压力,现在可好,**运动开始了。这种就是走歪路的危险人物。学生的第一工作是学*,不然,何以为学生?

  有时,同学们总会以社团活动占据时间,所以学*成绩就差。我说这种人就是只会拉借口不会动手的人。时间,是挤出来的,连时间都安排不了,成绩怎好?

  所以,不要光说,或者说,少说多做,我想这会更好。

  5.如何学好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各工程基础课和工程课?如何完成大学学业、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1)关于如何学好这门工程的基础课和工程课,我想它和学好英语、数学是一样吧,但在此,我特别注重“坚持”两字。我想做任何一件都能体现坚持,学*工程导论也不例外。对于学*工科的我们,在实验、操作中大多会因“一子下错,满盘皆输”,在这时,我们可以逃避,可以放弃,但也可以坚持。坚持,这不容易啊,大多人在开始一两次可以坚持,但继续下去呢,难以知晓。爱迪生失败上万次,才找到合适的灯泡灯丝,多么难做到啊。我们就是要经过这种磨练,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搞科研,搞技术的人员。你说,从古自今,有哪次是能一蹴而就,我可以大胆地说,没有。可以想象,没有坚持的世界是怎么样,我想一只狮子可以为食物坚持追捕一支梅花鹿,但它绝不会追上几天几夜。恰恰我们作为高等动物的,能为一项工作、发明而搞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袁农*,钱学森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表现。

  可见,坚持是人类特有的。可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因种种幼稚理由,例如我要自学、老

  师讲课好闷、我有社团活动要搞等等,把工程这课给放弃了,我猜,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意志力差,不能坚持,既然选了这课工程,也就是说你接受了,但现在放弃,为何?

  在我看来,要学好这门工程,显然是需要坚持的,搞科研,找寻真理的,不失败才不正常。因此,要好好坚持。

  (2)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优秀的人才,我想这也是我们现阶段不断问自己的问题吧。在这里,我只能说出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完成大学学业,不难,就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的确好丰富,也很多彩,每天都会有社团活动,这样的生活会无聊吗?可是,学*与社团活动之间总有冲突,那么何者第一。答案不言而喻吧,学*是第一要务,无可否认。这就要求我们有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学*第一,社团第二。

  能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才是合格的大学生,否则只是附属品罢了。要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任务,好好地上好每一节课是必要的,特别是我们的工程课,它关乎我们的未来。

  除了在校学*恐怕是不够的,还要好好利用图书馆的一切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学校给予我们开豁视野的*台,我们总不能白白浪费吧,再者,在图书馆我们能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东西。这样看来,自己就比别人高等一点了。

  最后,为了把自己培养成高技术人才,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开学一个月来,我们对大学生活或多或或少有些了解,有些体会。可是更多的是什么?是疑惑,是迷茫,是找不到方向。当我们终于挣脱了束缚,十二年的身心疲惫在一时间得到了释放,应试教育终于结束,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终于来临的时候,后果呢?便可想而知了。在没有人管的这段日子里生活任它乌烟瘴气,时间被肆意挥霍,没有人意识到,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未来找不见了路,所有的人沉浸在这种贪玩贪睡的喜悦之中。就在这时,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地点开了这门专业导论课是非常必要的。课程虽然轻松愉快,可是每一个人都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凝重,很多人也在心底里开始重新规划大学生活了。我也一样,我开始思考大学生活应该从哪里开始,又应该到哪里结束。

  我的大学开始了,在矛盾与冲突中开始的。当我高呼我独立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晓得生活费是家里给的;当我决定追求自我时,现实却让那些小小的渴望略显苍白;当我为这宽松的学*环境得意的时候,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自觉。所以,我开始试着在这些矛盾中找那么一个*衡点,既要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要保留一些最本质的内容。

  我是一个很有主张的人,我懂得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离家的时候家里所有的人都为我设立了考研的目标时,我没有反对但也并没有接受。既不想做什么学术研究,也不想去什么大型国有企业,就连最初想改专业现在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想做市场营销,而能力这个东西不是能教得出来的,与其用三年的时间在书上读营销,还不如亲身去实践,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努力,用一颗谦卑的心来获得真实的本领,等到再也不用纸上谈兵,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实现的时候我该是多么的幸福与满足。

  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也告知家人,考研不是我的大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能力。就像老师讲的那样,十二年的应试教育造就了这样一批高知低能的人又怎么能在短短的四年里塑造出成型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应付高考的三段式作文让我们本来丰富的思想与言语变得木讷了不是么?只有一个主题是最佳的让我们原本辩证的思考受到了限制不是么?想的太多怕跑题,想的少了又怕不深入,想的稍微新奇就怕跑偏。现在想想高考制度还真是难伺候。

  而如今,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思想终于可以得以**了,不仅是**,简直可以称之为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大学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把本来不健全又受到压迫的思想重建,并且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提高是多么让人欣喜又迫切需要。最起码看到一则消息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喜大忧,不会因为看到那些所谓的权威报告与调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所怀疑,对自己所走的路途迷惑而不安。

  要说专业导论课的心得,我坦白说没什么,因为专业导论课就是说一些专业的知识,有点枯燥乏味,不过这门课也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专业。回想起当初选英语这门专业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例如英语是一门什么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怎么就业的问题;英语专业的学生竞争有多激烈等等的问题。但是专业导论课就让我们全面认识了英语这个专业,也让我们知道了现实的残酷。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环境,及其就业前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更专心致志地学*英语。专业导论老师告诉我们:专业英语不仅包括英语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确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专业知识学*的结合,即作为表现其实质内容的语言技能,功能意念的语料载体可以随专业方向变化,使学与用紧密结合。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死读书,不能认为学英语就是英语说的很流利,读写都没有问题就是人才,我们要因应我们不同的专业方向去扎实我们的英语技能,丰富我们的专业内涵。由于特定职业的需要,要求达到在本职业范围内的使用英语目的。例如选择旅游英语方向,我们就要在西方国家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上深入了解,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就业竞争中更胜一筹;如果选择翻译英语方向,我们就要认真选择我们主要翻译的`方面,选择法律的话就要好好了解法律条文中的专业术语,选择历史文学的话就要多读一些外国作者的原著,了解一些外国作者的生*,写作风格,作品等都有利于我们准确的翻译;选择商贸英语方向,我们要好好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所以英语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的外语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适应军事、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

  历史学专业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主要研究人类发展演变的轨迹、不同地域社会时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及先人所遗留下来的古籍、文献、历法、制度,通过分析研究,为今天的社会生活作借鉴。它会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使我们个人、社会、人类有所归依,为我们提供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历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在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历史资料,训练我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反思能力、时空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历史学是立身的学问,不是谋生的'技能。培育出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不同领域对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门人才的广泛需求。

  *年来,随着本科生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很多人都认为历史学专业这类文史类的学科的为冷门学科,就业前景惨淡。但是,听完老师们关于历史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后,我认为其实也不竟然。像历史学这样的学科如果*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找到心仪的工作,历史学就业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

  现在,我所学*的历史主要是中国史和世界史。中国历史悠久,从女娲造人,**开天辟地等神话时代开始距今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至今约有4000年,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的秦王朝算起约有

  第六周的专业导论课老师主要和我们讲了怎样应考和有关专业4级和8级考试的一些信息。

  在说到怎样应考时,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技巧。首先说到上好课的技巧。讲的都是预*、做好笔记、复*、整理笔记之类大家以前就听得厌的事了。这些话虽然是老生常谈,很多人也可能会觉得厌烦,不想听下去。但我听后陷入了沉思: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在我们学*过程中有多少真正这样做了?有多少人真的坚持了?可能没几个人感大声地说Yes!就连预*和复*这两件事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每天坚持吧。想想自己刚上大学,上了不少课了,可我有每天坚持预*和复*吗?我有打好小计划完成每天应该完成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

  相比高中的学*生活,现在真的不那么充实了。老师讲的`这些技巧唤醒了我那认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知觉。我要找回以前学*的节奏,坚持预*、复*功课,上好每一节课。每次下课后,起码我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努力了,我有收获了。高考已经成为过去式,新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我绝对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

  接着老师和我们讲了考试的注意事项。第一次摸底考试很多人都会觉得时间不太够。这也是我的问题。我想在接下来的学*过程中,我必须加强练*,既提高质量又提高速度。

  开学一个月来,我们对大学生活或多或或少有些了解,有些体会。可是更多的是什么?是疑惑,是迷茫,是找不到方向。当我们终于挣脱了束缚,十二年的身心疲惫在一时间得到了释放,应试教育终于结束,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终于来临的时候,后果呢?便可想而知了。在没有人管的这段日子里生活任它乌烟瘴气,时间被肆意挥霍,没有人意识到,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未来找不见了路,所有的人沉浸在这种贪玩贪睡的喜悦之中。就在这时,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地点开了这门专业导论课是非常必要的。课程虽然轻松愉快,可是每一个人都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凝重,很多人也在心底里开始重新规划大学生活了。我也一样,我开始思考大学生活应该从哪里开始,又应该到哪里结束。

  我的大学开始了,在矛盾与冲突中开始的。当我高呼我独立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晓得生活费是家里给的;当我决定追求自我时,现实却让那些小小的渴望略显苍白;当我为这宽松的学*环境得意的时候,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自觉。所以,我开始试着在这些矛盾中找那么一个*衡点,既要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要保留一些最本质的内容。

  我是一个很有主张的人,我懂得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离家的时候家里所有的人都为我设立了考研的目标时,我没有反对但也并没有接受。既不想做什么学术研究,也不想去什么大型国有企业,就连最初想改专业现在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想做市场营销,而能力这个东西不是能教得出来的,与其用三年的时间在书上读营销,还不如亲身去实践,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努力,用一颗谦卑的心来获得真实的本领,等到再也不用纸上谈兵,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实现的时候我该是多么的幸福与满足。

  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也告知家人,考研不是我的大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能力。就像老师讲的那样,十二年的应试教育造就了这样一批高知低能的人又怎么能在短短的四年里塑造出成型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应付高考的三段式作文让我们本来丰富的思想与言语变得木讷了不是么?只有一个主题是最佳的让我们原本辩证的思考受到了限制不是么?想的`太多怕跑题,想的少了又怕不深入,想的稍微新奇就怕跑偏。现在想想高考制度还真是难伺候。

  而如今,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思想终于可以得以**了,不仅是**,简直可以称之为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大学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把本来不健全又受到压迫的思想重建,并且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提高是多么让人欣喜又迫切需要。最起码看到一则消息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喜大忧,不会因为看到那些所谓的权威报告与调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所怀疑,对自己所走的路途迷惑而不安。

  叹光阴荏苒不休,岁月匆匆不留。回首间,弹指一瞬又是半年。时间被记忆标签,求学远,几多不便。莫余下,几番无奈再窥前程。

  大学的新鲜已悄然不再,换之而来的是旧梦新题。辩驳今昔,更要求对未来的规划有所洞悉。有幸,在本学期学科导论的启蒙下,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一切慢慢地变得脚踏实地: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更有了顶天立地的心!

  首先提及方向问题,旨在阐述本专业之大观。深入浅出的课程安排加上各位教授导师的悉心指引下,我着实很难对管理科学与工程没有清晰的概念。以下简述个人之见解: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如高等经济数学)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如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涉猎面广,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系统整体效率层面突出。对于今后的从职选择没有很大的限制,这也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让我对未来的存在许多抉择的人生道路更是充满了不少向往!

  其次谈谈动力范畴,即导论课之于我的精神感触。半年前高考浪潮还未*息,填报志愿又起波澜的那段时光,依旧恍如昨日。然而此时,内心激奋之余,更添许多欣喜。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所幸在专业选择的关卡中并未失误,现在看来,更是一种成功,因为,在管理学科中,存在着我太多的兴趣和热情。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将来的学业生涯中,我必当能勇往直前。是的,对于我,最大的财富是年轻,最好的辅助是激情,相信在今后的学术生涯里,我一定可以学有所新,学有所成。

  回溯课上,贾仁安教授的“顶天立地”学术情怀、邓群钊教授的系统动力简剖、林永钦老师的科学发展观、陈华教授的严谨会计心态、徐兵老师的经济现实主义。各有千秋,让我大开眼界更受益匪浅。但总的看来,本质大同,莫过于保持一颗真切的心,直面茫茫的真理行径。

  此刻,想起了理生楼前胡先啸先生所言:业贵专精,又贵宏通。的确,前途苍茫,理想甚远,但使命不忘。读书成才,非一人之得失,更关乎社稷之荣辱,此意关重大,岂敢有所唐突......

  此番心得谨此,望以之为日后之策鞭,以激励我执着向前!

  我是xx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的一名在读本科生,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学*我掌握了大量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下面谈谈我对此专业的学*心得:

  我觉得要学好计算机专业导论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计划要明确

  求学者切记贪多嚼不烂。初学者最易犯“大而全”和“速成”的错误,须知“罗马非一日之功”所能建成。什么都学,肯定什么都学不透,要集中精力打攻坚战。我认为学*计算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学*目标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是做系统维护、软件开发、图像加工、公文处理、网页制作还是数据库管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在相应的学*方向上进行提高。要制定出详细的学*规划,包括需要购买什么书籍,家里如果没有电脑可供练*,是否需要购买一台电脑等问题……如果没有学*规划,不投资学*机器,没有实践场所,没有学*资料,仅凭“言传口授”就想速成做个“全才”,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对基本应用和操作有一定掌握后再学,因为那些东西比较枯燥,不容易被直接接收。

  二、要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了解相关信息,多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如果我们学*计算机,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又有何用?因此,我们的学*要结合实际应用、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三、应积极投身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学科中的实践,不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练*。在实践中最难得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并尽力去寻求解决办法。在这种开动了脑筋的实践中,才会学到真正的东西。古时贤人哲士说:“学而时*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指导实际,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起学*兴趣,边学*,边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学*计算机,不是叫我们去享受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而是要为计算机服务。于是”计算机导论”给了我一个学*的机会,它让我明白了计算机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很多方面。开始我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只是学会如何使用电脑编写程序,我不知道比其它非计算机专业的人能够多学到什么。而计算机导论的开设使我认识到计算机也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其核心为计算。在学*过程中,一个个典型问题使我加深了对计算的认识。图灵测试及“中文屋子”使我明白计算机不仅可从计算的角度来探求答案,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除了教材中的东西,老师所补充的相关故事也很吸引我,它使我能从一个侧面来了解计算机。如“CPU不是为我们学计算机服务的,而是为广大客户服务的”,这使我明白,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学会用计算机,而是为满足客户所需而学*。

  通过对“计算机导论”的学*,使我触及了计算机乃至计算学科的本质。我不再把计算机仅仅当作一种工具来学*和使用,对它的认识也随之提升到了理论和哲学的高度……。该课程对计算学科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并用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使我对计算科学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像在迷宫中获得了地图。

  “计算机导论”课程系统全面地为学生介绍了计算科学知识领域划分的过程,涵盖的问题,以及学科的本质。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进入本学科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和认识,在学*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茫然……。老师讲课热情洋溢,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激励了同学们年青向上的心。

  总之,想在任何事情上学有所成,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这样的工具学科,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有正确的学*方法,再加上认真刻苦的学*精神,就一定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1.为什么要学*工程导论这门课程?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世界开始步入现代化建设,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些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日益成为老百姓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变得无处不在了。作为新一代人,我们有权利有义务学*这种技术,把世界引导到一个新纪元。

  学*工程导论这门课程,无可置疑,是必要的,是不可忽略的。从很多实践中,我们都得到一个共同的道理,我把它认为是真理,那就是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所有的实践都建立在理论之下,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方法,知识。因此,工程导论是必要的。

  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什么是工程技术,什么是通信工程这些极为专业的名词,作为该工程的学生都不知道,真笑坏人。在工程导论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工程知识,而且开豁我们狭窄的视野。为了实现操作的可行性,实践的理论性,我们必须学*工程导论,来让我们了解这个领域,这就为什么在大一我们首先学*工程导论。

  3.讲授的每个科学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获取是信息过程的第一环节,因而也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依据情况的不同,人们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信息,而可以从各种数据库中间接获取信息。

  对于一个信息系统来说,信息获取是首要工作,只有充分获取了各种信息,系统才能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如同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里的“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这里的“运动”也是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和社会的运动。因此,信息的获取对象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感知或者通过工具获的,这就是信息的获取。

  (2)通信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它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安全地完成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是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通信网络担当了信息传递的桥梁。

  于是,网络安全就被带动了。黑客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我们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崛起让信息的传递走向规范化,合理化以及安全化。

  (3)信息获取和传递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而为了达到一定的应用目的,通常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设当得处理(也称加工)。应用的目的不同,处理的方法也相应的不同。因此,信息处理可以理解为针对一定的'目的而对信息进行的加工、操作、运算的过程。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简单地分为常规信息处理和智能信息处理。它们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信息的处理又是无处不在的。

  (4)信息的价值在于能够被加工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行为。其中,信息的执行通过信息控制来实现的,由信息行为转变到转换机制,再通过能表示实际问题的形式展现在人类面前。

  4.如何顺利实现从中学学*到大学学*的转变?

  在我看来,高中学*跟大学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高中,老师的确是“老师”,担当了父母的职责,对我们既有爱也有严,对我们的学*更是无微不至,在一个问题上能因为有某个学生不懂而反复停留在该问题上,直到所有人全都弄明白为止,无形中,我们就变成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的“宝宝”,永远在摇篮中成长。但是,在当时的确是要必要的,对于刚进入成年阶段的我们,容易因某种原因事由走向极端,所以,那种摇篮般的教育是不容置喙的。

  在这种氛围下,学*就成了个大问题了,是攻读还是颓废,这个问题围绕着渴望自由的大学生们。高中是读书的佼佼者,一进大学,完全判若两人。由此可见,大学生活既是人才的发源地,也是庸才诞生的温床。

  为了成功地,真正地成长,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好好学*成为我们追求的真理。我认为分为两点:

  第一点,要端正我们的学*态度;

  进入大学进行深造,是每一个选择经过高考的学子们共同的目标,上大学不为什么,只为深造,为实现真正自我价值。所以我们目标应该很明确,就是学*,这是不容置疑的。没有了老师的严格教导,我们要想朝目标走去而不至于走上歪路,态度就成为确定命运的关键了。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确定成败”,我想这就是我想说的。我看到的大学生就是在自由中迷失了自我,整天在网络游戏、单机游戏、上QQ、发短信中流连,原本为大学生学*而开放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了免费网吧,可笑不?也许他们有过多的自信,在考试前复*几天几夜就可以把考试拿下。但是,这种自信未免太夸大,而且不太现实,我相信这种人是左倾派的,高估实际,高估自己。如果真有这种人,中国还会缺少人才吗?因此,学*态度很重要,它是动力,是生命源泉。

  第二点,要落实在行动上。

  有了学*态度,缺乏切实的行动,一切都是空话。这种行动不再是老师压力下的强权,而是自我的约束。再相对自由的空间里,自己给予自己学*压力,然后再行动上好好实现,这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有人总说,高中时老师给予压力,现在可好,**运动开始了。这种就是走歪路的危险人物。学生的第一工作是学*,不然,何以为学生?

  有时,同学们总会以社团活动占据时间,所以学*成绩就差。我说这种人就是只会拉借口不会动手的人。时间,是挤出来的,连时间都安排不了,成绩怎好?

  所以,不要光说,或者说,少说多做,我想这会更好。

  5.如何学好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各工程基础课和工程课?如何完成大学学业、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1)关于如何学好这门工程的基础课和工程课,我想它和学好英语、数学是一样吧,但在此,我特别注重“坚持”两字。我想做任何一件都能体现坚持,学*工程导论也不例外。对于学*工科的我们,在实验、操作中大多会因“一子下错,满盘皆输”,在这时,我们可以逃避,可以放弃,但也可以坚持。坚持,这不容易啊,大多人在开始一两次可以坚持,但继续下去呢,难以知晓。爱迪生失败上万次,才找到合适的灯泡灯丝,多么难做到啊。我们就是要经过这种磨练,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搞科研,搞技术的人员。你说,从古自今,有哪次是能一蹴而就,我可以大胆地说,没有。可以想象,没有坚持的世界是怎么样,我想一只狮子可以为食物坚持追捕一支梅花鹿,但它绝不会追上几天几夜。恰恰我们作为高等动物的,能为一项工作、发明而搞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袁农*,钱学森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表现。

  可见,坚持是人类特有的。可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因种种幼稚理由,例如我要自学、老

  师讲课好闷、我有社团活动要搞等等,把工程这课给放弃了,我猜,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意志力差,不能坚持,既然选了这课工程,也就是说你接受了,但现在放弃,为何?

  在我看来,要学好这门工程,显然是需要坚持的,搞科研,找寻真理的,不失败才不正常。因此,要好好坚持。

  (2)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优秀的人才,我想这也是我们现阶段不断问自己的问题吧。在这里,我只能说出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完成大学学业,不难,就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的确好丰富,也很多彩,每天都会有社团活动,这样的生活会无聊吗?可是,学*与社团活动之间总有冲突,那么何者第一。答案不言而喻吧,学*是第一要务,无可否认。这就要求我们有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学*第一,社团第二。

  能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才是合格的大学生,否则只是附属品罢了。要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任务,好好地上好每一节课是必要的,特别是我们的工程课,它关乎我们的未来。

  除了在校学*恐怕是不够的,还要好好利用图书馆的一切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学校给予我们开豁视野的*台,我们总不能白白浪费吧,再者,在图书馆我们能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东西。这样看来,自己就比别人高等一点了。

  最后,为了把自己培养成高技术人才,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开学一个月来,我们对大学生活或多或或少有些了解,有些体会。可是更多的是什么?是疑惑,是迷茫,是找不到方向。当我们终于挣脱了束缚,十二年的身心疲惫在一时间得到了释放,应试教育终于结束,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终于来临的时候,后果呢?便可想而知了。在没有人管的这段日子里生活任它乌烟瘴气,时间被肆意挥霍,没有人意识到,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未来找不见了路,所有的人沉浸在这种贪玩贪睡的喜悦之中。就在这时,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地点开了这门专业导论课是非常必要的。课程虽然轻松愉快,可是每一个人都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凝重,很多人也在心底里开始重新规划大学生活了。我也一样,我开始思考大学生活应该从哪里开始,又应该到哪里结束。

  我的大学开始了,在矛盾与冲突中开始的。当我高呼我独立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晓得生活费是家里给的;当我决定追求自我时,现实却让那些小小的渴望略显苍白;当我为这宽松的学*环境得意的时候,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自觉。所以,我开始试着在这些矛盾中找那么一个*衡点,既要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要保留一些最本质的内容。

  我是一个很有主张的人,我懂得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离家的时候家里所有的人都为我设立了考研的目标时,我没有反对但也并没有接受。既不想做什么学术研究,也不想去什么大型国有企业,就连最初想改专业现在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想做市场营销,而能力这个东西不是能教得出来的,与其用三年的时间在书上读营销,还不如亲身去实践,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努力,用一颗谦卑的心来获得真实的本领,等到再也不用纸上谈兵,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实现的时候我该是多么的幸福与满足。

  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也告知家人,考研不是我的大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能力。就像老师讲的那样,十二年的应试教育造就了这样一批高知低能的人又怎么能在短短的四年里塑造出成型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应付高考的三段式作文让我们本来丰富的思想与言语变得木讷了不是么?只有一个主题是最佳的让我们原本辩证的思考受到了限制不是么?想的太多怕跑题,想的少了又怕不深入,想的稍微新奇就怕跑偏。现在想想高考制度还真是难伺候。

  而如今,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思想终于可以得以**了,不仅是**,简直可以称之为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大学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把本来不健全又受到压迫的思想重建,并且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提高是多么让人欣喜又迫切需要。最起码看到一则消息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喜大忧,不会因为看到那些所谓的权威报告与调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所怀疑,对自己所走的路途迷惑而不安。

  历史学专业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主要研究人类发展演变的轨迹、不同地域社会时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及先人所遗留下来的古籍、文献、历法、制度,通过分析研究,为今天的'社会生活作借鉴。它会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使我们个人、社会、人类有所归依,为我们提供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历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在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历史资料,训练我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反思能力、时空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历史学是立身的学问,不是谋生的技能。培育出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不同领域对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门人才的广泛需求。

  *年来,随着本科生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很多人都认为历史学专业这类文史类的学科的为冷门学科,就业前景惨淡。但是,听完老师们关于历史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后,我认为其实也不竟然。像历史学这样的学科如果*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找到心仪的工作,历史学就业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

  现在,我所学*的历史主要是中国史和世界史。中国历史悠久,从女娲造人,**开天辟地等神话时代开始距今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至今约有4000年,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的秦王朝算起约有

  学*《专业导论》让我了解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学*的内容,它的前景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从而给我在成就美丽人生的路上,倍添了信心。

  作为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设计制造,本专业主修的是机械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及机械电子工程,需要学*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等的课程。

  通过幻灯片的介绍,了解到本专业它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紧密相连,而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它是制造业的支柱,它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专业,特别在这21世纪里,科技与时代的迅猛发展,机械正朝着精密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机械工程的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应用与研究,必将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此的同时它也对其它的技术领域起到支撑的作用,积极的推动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

  因此,学好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相关知识,才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能力担当起繁荣祖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使命。但是,仅仅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这仅仅是奠基。当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较强的工程能力,还需要工,理,文,商等等的知识相互糅合,各个领域的知识渗透的高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故成就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计算机的操作及外语的应用能力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能故作懒惰,仅仅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5)

——实践课心得体会优选【十】篇

  20xx年12月19日,我有幸在高新一小海源校区参加了罗蓉名师工作室阅读课综合实践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听课活动一共安排四节课。在此之前我以为综合实践课只是单纯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今天让我对这门课提高了认识:

  1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课,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做中去发现,去探究,去收获,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过程,不侧重于知识性活动。在四节课中,四位老师都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都,在读中思,读中悟。

  2 、综合实践课不要贪多贪大,不要探究太多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不要停留在所探究问题的面上,可指导布置给学生小问题去深入探究。

  3 、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先确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有步骤地科学研究。

  4 、学生成果汇报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比如范又元老师的《十二生肖》,在学生对十二生肖有了相当的了解后,又指导学生用收集来的.资料自编十二生肖书,并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所学获得满足感。

  5 、对不同小组来说,活动的最终成果要共享,更重要的是,要在汇报**享活动中所采取的不同方法,认识不同方法与不同成果之间的联系。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惯了学科教学的我们来说,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综合实践课教学方面,我们只是一个大海边尚没有拾到任何贝壳的孩子,还需要不断学*积累。

  通过这次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在教学的道路上“学无止境”。高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将充分利用自己这次学*的收获,在教学的道路上认真研究,给孩子们的求学之路送去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我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这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潜力的重要途径,一向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向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取自我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我一向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潜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好处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光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理解。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我的潜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潜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我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明白要打假期工时,自我就害怕了。自我觉得困难挺多的,自我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我觉得很渺小,自我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我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简单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光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我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应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我觉得在这次假期社会实践学到了自我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起综合实践课来,有时候感觉比较郁闷:大多数的课程内容是关于怎样开展活动的,能在教室里面说的也就是研究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怎样开展好活动,怎样做方案制定和怎样策划活动等。

  说多了就这样几个模式,学生的兴趣点是比较低的。百说不如一实践,带着这个思考,这个星期我针对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及网络普及的现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辩论共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双方一辩陈辞立论,接下来是双方二辩补充立论、自由辩论,最后是总结陈辞。

  参加辩论的选手们准备充分,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虽然孩子们的准备的辩词和问题还很稚嫩,但也不失观点明确:正方同学认为:上网可以查找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反方同学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弱,对网上的一些不益青少年成长的内容不能抵制,难免会受到影响,不光有损身体健康,有的甚至会违法。特别是最精彩的部分自由辩论在全场欢呼中开始,双方你来我往,言辞犀利,精彩纷呈,特别有趣和可爱的是反方的四辩董曼思同学,为了与对方一比高低,在自由辩论时,争得面红耳赤,将比赛推入了巅峰对决的高潮,在场观看的同学不时发出笑声和阵阵热烈的掌声。战火未熄,余音缭绕,除了八位辩手外,在场的同学我也根据人数以抓阄的方式分成了正反两方,用了10分钟的`时间进行了激烈的观众辩论,这样一来,参与的面更广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辩论在双方四辩的总结陈辞中结束。

  最后,我总结并点评了此辩论赛的情况,并就论题进行了综合描述,认为中学生适当上网,查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资料,和科技知识等对中学生来说是有益处的。同时告诫学生们一定要严防迷网、恋网、特别是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影响学*,看一些不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与画面,以防发生不该发生的事件。在一片欢呼声中,本次辩论赛圆满结束。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民主评选了四位最佳辩手,综合实践课堂就这样变成了同学们听说艺术的实践操练的大课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多,我也体验到了上好一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快乐。

  我是学物理的,从事的是多年的物理教学。实际上物理学科与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的物理学科教学,应该是一门实验教学为主导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有许多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或者是有一些实验,在课堂上受各种条件限制,不能做。真正能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学生实验是非常有限的几个中考实验考试要考的实验。很显然,这对于物理这门以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学科,是很不充分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通过老师的演示或讲解实验,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动手欲望的,这样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我们学校,地处城关边缘,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城里的一部分,还有来自农村的一部分。学校配置的实验器材有限,一些实验条件,还需我们教师自己去创造。按照现在的应试教育大环境,学校对这门学科暂时还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学校与私立学校在中考的升学率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现在的社会和家长,只求结果,不看过程。

  我想作为我校的综合实践老师,我的规划是:

  一、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提高领导和老师对其的认识,让学校重视这门学科。首先让他们知道这门学科的教学形式,其次,让每个老师也知道,他们的学科与综合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逐步在各学科上推行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我在物理教学中,就会尽量组织学生调查我们生活周围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活动:有关噪声污染情况等等。

  三、利用节假日,选择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的主题,大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每周的周末,要求每个同学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一项综合实践的活动,并于周一提交给班主任老师。例如:调查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四、建议学校把综合实践能力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考核中,并与其他的评选挂钩。

  五、利用学校网站、黑板报、校园广播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

  六、学校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并进行奖励。

  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切实把相关工作做到实处,落实到位。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我们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吧。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这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惯。 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妈妈曾说过:“把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长大了就能做大事。”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学*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明白了许多*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 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我们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我们总是在进步。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于20xx年,当时由秦计生老师负责指导,我们协助开展活动。秦计生老师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认可。我们在这几年的课程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摸索中前进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些认识。并且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会,研讨会,我们深入的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涵义和重要意义。回顾这些年来的实践,我们是既有付出,也有收获。现将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作一个汇报,请多加指导,多提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时代的呼唤,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结晶

  在新时期教育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正是基于这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这一课程的设置,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重大转变的突破口,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回顾我们的工作,从经验中总结,从学*中提升

  这几年,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方面,我们是卓有成效的。从20xx年开始,我校团委每学期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推出了王红伟、赵丽萍、彭丽、张旭、施雪敏等一大批学生“演讲高手”;从20xx年郝娟美老师指导学生作出第一期手抄报,以后逐年发展、不断向全校推广,到现在的手抄报制作遍地开花,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从每学期的开学典礼、表彰会议到每周一的升**仪式、**下讲话,从学生劳动实践到广播体操比赛,从推广普通话到法制、安全、德育教育讲座,从清明节祭扫范子侠烈士墓到元旦联欢会,从学校团委倡议学生节俭、节约到组织学生向汶川灾区同胞捐款,我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在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也为我校争取了很多荣誉。从沙河市团委授予我校团委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到连年获得沙河市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从我校团委连年获得邢台市、沙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到我校***公室获得沙河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也肯定了我校的学生活动开展的效果。

  但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一般意义上的活动的区别。课程是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的,它有理性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和谐自然的活动设计,有标准明晰的发展性评价。那种孤立的活动、模糊的目标、随机的组织、即兴的评价不能算是课程范畴内的教学活动,其教育的效度也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必定是面向全体学生,必定是全员参与和投入,不存在专门的“表演者”和专门的“观众”。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愈发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已达成初步意向,将拨专项资金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察与学*,以及在适当的时间邀请有关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在不断学*中,全面提升理论水*,进而更好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三 实践活动课带来的变化

  1 教师转变了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转变观念是切实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学科特点(科学性、实验性),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

  2、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3、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展望未来,更好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想法

  1 让每一个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

  在去年研讨会上,牛爱*教授讲到,在许多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受多种因素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只体现在课程表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许多学校领导只把它列入课余活动范畴,所以,在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领导重视是开展好综合实践课的前提。

  2 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群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我们在改革、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非常有限的时空,让师生们又一起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普通老师、普通的学生,也成了学校课程的决策人。我们不断鼓励师生参与课程的决策,在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研发过程中,能一改传统被动的角色特点,我们的教师也许没有学*过泰勒的经典课程理论,但他们清除地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哪些事情能让孩子们兴奋、惊奇或安静、沉浸?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的过程**同成长,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师生创新智慧的目的,形成师生课程权力与课程能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师生们在充分享有课程的权力中,提高了课程建设能力。

  3 让每一个主题都适合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进入信息社会后,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发生越来越不确定的变化,学生的生活亦然。因此,反应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不可能是固定的和可预期的,它需要应时代的变化、学生生活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变化、体现知识的变化。我们选择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可以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来源于社会。如依据我校新生活教育行动研究项目,有阅读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运动文化节、英语文化节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这些活动,能提高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动性;有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节日文化研究,如“春节文化研究”、“中秋节文化研究”、“圣诞节文化研究”等;有从学生的行为*惯中发现问题,确立活动主题的,如“我爱我班”、“亲情母亲节”等;有从其他学科出发,重组、拓展学科知识,确定主题的,如“冲出地球,做客宇宙”“气象日,我们在行动!”“桥的世界”等。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纳入各个主题来设计和实施,每位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孩子精心设计适合他个性发展的主题性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展示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4 让每一类课程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方式的有力保证。*几年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已成了一股阻挡不住的巨大潮流。

  网络世界,给了老师和学生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学生获得信息已不再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教室已成了“无墙”的世界。面对网络源源不尽的信息,教师的功能已体现在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上。

  老师自己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甚至学生、家长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把各行各业的家长请到课堂里,给孩子们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让已毕业的学生再回母校讲自己小学生活中的难忘的回忆等等。让学生也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探究者,老师则成为真正的引导者、促进者。

  5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课程,课程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标准。

  由于先天等因素,学生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对同样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学*效果。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要照顾到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大一统的考试显然无力担负这一重任。取而代之的必将是一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新型评价方式。我们设计了伴随活动过程的即时性评价,如在“课程指导用书”上,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同伴、老师、家长的评述话语;有活动结束后的展示性评价,如学生展示自己的“课程指导用书”,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的书”“我的小报”“我的模型”等。不难发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三大优越性:一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减竞争欲望的前提下都有成功的机会。二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具体性,由易到难的梯度,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较多的成功。三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经常性。经常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每一个学生至始至终处于成功的兴奋之中。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我坚信,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腾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搭建一个*台,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设立一个冲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将成为引领学生踏上精彩人生的重要驿站。

  以上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点滴体会,很多地方还不够成熟,为了推动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根据教育规定,为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及更好地了解社会,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秉承百年老校—温州大学的莘莘学子前辈的优良传统,那学而知不足的美好学*动力与求知欲。我们学生自行组织进行了一个社会实践。

  这样的实践,对于我们的新生代来说,无疑的确系一次很好的将生铁锻造成好钢的机会。我们都应该好好把握这么难得的大学中的机会,将自己好好升华。表面上,这个实践的确是无什么难度的,只要大家在暑假去实地访问与调查就可以很轻松地收集到想要的资料。实际上,却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经过组员的商讨与协调,不断的修正与发掘,再难的困难也被跨过了。最终在组长的引导下完成了这次实践,收获很大。

  7月10日低碳温州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生活区C区进行暑期实践的启动仪式,并在仪式上进行宣誓。以宣传低碳为目的,以保护地球为主要目标的低碳温州行的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始!

  在7月10日,低碳温州行的队员们就早早的在C区的凉亭等候了。即使天下着大雨,但是这样也不能打击同学们的热情。在启动仪式上队长带领了队员们进行了以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味主题的宣誓。宣誓后,领队郭老师进行了发言,郭老师鼓励同学们要积极参与活动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人身安全。暑期社会是一个能够锻炼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的活动。在此希望,低碳温州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队伍中去,让低碳成为一种*惯!

  7月11日我们对环保局的汪主任进行了采访,询问1.有关温州市环保中心任务,2.对于温州市环保问题的措施,3.向公众发出倡议。汪主任一一为我们做出了解答。

  对于温州市环保中心任务主要分两块一是节能减排。二是生态市建设,在正在做国家环保城市创建工作。对于向工众提出的建议,汪主任是这么说的“低碳节能是工作重心,例如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将空调调高一度,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将空调调低一度等”对于温州市的环保问题的应对措施,他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低碳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让低碳之行能够让更多的人注重环保,注重节能!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6)

——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2月31日上午,有幸参加了在xx小学举行的《听课、评课、研课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虽然讲座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但xxx老师的讲话却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为一名踏上岗位不足4年的新教师,我觉得听课、评课、研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就是在“听”中度过的。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听”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很多新教师,喜欢完全照搬教参或别人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新教师的“学”和“模仿”,不能是照搬,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成长。

  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评课可以促使教师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那要如何才能评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课前要了解所听课的内容,只有了解了教学内容,在评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所以现在每次听课时我都带上相应的教学用书;

  2、从听好课入手,做好听课记录;

  3、多反思,多假设性反思。这节哪些地方上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上?

  从准备教学区公开课和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的过程中,我觉得研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走上岗位后我承担了一次教学区公开课,若干次校级公开课,参加了安海镇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和其他比赛,在准备这些课的时候,和其他教师共同研课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大家的思维在研课中碰撞,相互学*、共同提高,群策群力,年轻教师在此过程受益颇多,研课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学*的机会。

  在培训中我听取了3位老师精彩的英语课,每位老师的课都是那么的精彩,让我既羡慕又钦佩。

  一、羡慕他们扎实的基本功: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课上尽量多的使用英语。为学生学*语言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教师说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会努力的。也希望能为自己的课题创造更精彩的语言环境。

  2、他们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这是多年教学生涯的沉淀。

  二,钦佩他们的教学能力。

  1、课堂驾驭能力。老师们都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更生动,比如栗杰老师运用网络展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氛围。利用电脑课件也使课堂的容量增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堂的整体性强,衔接紧凑,在控制时间上能灵活应变,使课堂趋于完整性。

  2、教学设计能力。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一直是我的软肋。不知道怎么处理阅读与夯实基础之间的关系。但是,这几位老师为我解了疑惑。这几位老师都能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如梁金花老师讲授“在恰当场合使用合适语言”之后,让学生编对话,切实让学生活用英语,用活英语。老师们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同学们对英语学*的兴趣。

  在每个教学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能充分利用课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课堂的实效。我在感叹如果是我自己上课的话,这么多的练*能够当堂完成吗?可是在授课老师的课中,真的做到了当堂课程全部完成,让人不得不赞叹老师高效的教学能力。在此次听课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让我对这些新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我想关键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方面的方法与形式,但是如果照搬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可能会不行。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课堂上执教老师好的地方,借鉴学*,不足之处,对自己也是一个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进入20xx年9月下旬,参与第一次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张老师执教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课《北京》。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张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颇多。

  一、总体感觉:

  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人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已完成1篇反思和一份总结。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反复打磨。

  二、关于听课、评课环节。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不要顾及面子,张不开口。

  三、关于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研水*得到很大提高。

  四、通过研修成员集体备课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课文从***广场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的特点,介绍了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课文选取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和***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柏油马路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交通,反映了北京*年来的建设成就。通过以上几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语言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我们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情况确立了以识字为中心,朗读为理解,写字为提升的总体目标。紧接着,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割。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总写。第二部分是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北京的美。

  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总写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重点学*第二部分。

  五、教学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等。

  反思是反盛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

  9日、10日这两天是我们农安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9日那天早晨天空中飘着雪花,是我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进修两位教研员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乡镇小学,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共同学*,共同成长。

  这俩天的磨课和研课,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对于课文的讲解,没有很好的方法,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重点来落实知识点,学生听,教师讲,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累的很。通过这次国培,使自己对课文的讲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自己对阅读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思维导图,构建文章的整体结构。

  其次:能够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采用略读、精读、跳读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旨,找关键词,猜测生词的词义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欲望,从而对阅读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最后:我个人认为:Reading is writing.阅读即写作。每学*一篇文章,要学*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的应用。教育学生如果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该如何构思。大家可能都记得:在我们使用新目标之前,就遇到过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做家务的看法。要求阐明二种观点:支持做家务的观点,反对做家务的观点,最后阐明自己对在家务的看法。孩子们感觉无从下手。试想一下:让我们来写,可能也有同感。那么这篇文章就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所以在学*这篇文章,就要学*语言的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学*,即提高了自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xxxx年4月19日在我们幼儿园进行第一次的研课磨课活动,由我们园的邢维凡老师组织这一次的活动。活动由三个流程,第一个环节是邢维凡老师对国培研修活动作业的布置讲解,第二环节是由四位老师上课,分别是文儒园的黄海萍老师上的《荷花荷花几时开》、石浮园钟丹洁老师的《警察捉小偷》、加乐园陈栩栩老师的《丢手绢》、以及红岗园王绣花老师的《贴人》,老师们都很有激情,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开心,快乐。第三个环节是老师们进行评课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针对四位老师的课作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xxxx年4月21日,由加乐园的陈莹老师主持活动,先是四位老师进行磨课,然后进行评课,最后由邱梅金主任进行重要讲话和最这次民间游戏做出明确的指导。经过两次的磨课,做为执教教师的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能得到那么多老师的帮助和支持,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也要勇往直前。经过这么多天的学*,让我对民间游戏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要抓住关键点,探索好玩的点子让孩子在身体、心理都有很大进步。在一节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引导、音乐的点缀都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帮助,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教学中转变了认识,从今以后要重新挑战自己。通过研修,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学方面,我把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注重考研,大胆改革,形成勤恳踏实,乐帮善带的作风。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英语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初中英语教师的风采。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应该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艺术,应该时刻洋溢着生活气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尽情的交流。快乐的英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活动。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让自己的英语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日子学*会更加的精彩!

  这一段时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有关磨课研课的培训,这次活动我整体感觉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凡事需要打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做好磨课这一关。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磨课就要深度开发和挖掘教材,寻找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通过多次打磨同一节课,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备课和上课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这次研课磨课活动参与面广,遍及中牟县城、乡镇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白发苍苍者有之,身怀六甲者有之,坚守多年者有之,初登讲台者亦有之。但是没有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每个人都非常积极用心的参与。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先给我们培训了磨课研课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我对于研课磨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让我对于磨课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布置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进行一次裸背。每个人不看任何教案,任何教辅资料,也不查阅网络,凭着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一篇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然后老师从中找出一篇相对好的设计,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再由设计者修改后再次讲课。这个人人都参与备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每一次试教,我们设置都有几个观察点: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找出“亮点”,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教研氛围特别热烈。

  就在这样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交流更加默契,我们的理性思维更加严密,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加准确,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环节也更加明确清晰。现在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预设课堂生成中的状况。教师要知道课堂上教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这次活动中,我被小组推荐讲了微课,也得到了去卫民路小学实践教学的机会。为了备好这节课,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讲课,我在几天时间中反复钻研教材,研究标准,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但是在课堂中仍然感觉不是那么完美。有些问题的问法让学生不是很明白,面对始料未及的情况应变能力还有些薄弱……在回到进修学校六楼教室后,大家又一次对我的课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由教研室两位专家做了一语中的的点评。应该说,大伙儿的意见,专家的点评,都让我豁然开朗,无形之间对于自己的能力又给予了指引。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可以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也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让自己做一名更合格的教师。

  附上我在此次培训中的'心声:研课磨课屡探讨,微课实战一身包。欢聚一堂抒灼见,集思广益盼妙招。夜以继日改流程,胸无成竹难睡好。专家定评指症结,豁然开朗终提高。

  这一段时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有关磨课研课的`培训,这次活动我整体感觉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凡事需要打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做好磨课这一关。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提升的一个抓手,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台。磨课就要深度开发和挖掘教材,寻找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通过多次打磨同一节课,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备课和上课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这次研课磨课活动参与面广,遍及中牟县城、乡镇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白发苍苍者有之,身怀六甲者有之,坚守多年者有之,初登讲台者亦有之。但是没有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每个人都非常积极用心的参与。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先给我们培训了磨课研课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我对于研课磨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让我对于磨课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布置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进行一次裸背。每个人不看任何教案,任何教辅资料,也不查阅网络,凭着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一篇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然后老师从中找出一篇相对好的设计,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再由设计者修改后再次讲课。这个人人都参与备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每一次试教,我们设置都有几个观察点: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找出“亮点”,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教研氛围特别热烈。

  就在这样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交流更加默契,我们的理性思维更加严密,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加准确,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环节也更加明确清晰。现在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预设课堂生成中的状况。教师要知道课堂上教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这次活动中,我被小组推荐讲了微课,也得到了去卫民路小学实践教学的机会。为了备好这节课,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讲课,我在几天时间中反复钻研教材,研究标准,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但是在课堂中仍然感觉不是那么完美。有些问题的问法让学生不是很明白,面对始料未及的情况应变能力还有些薄弱……在回到进修学校六楼教室后,大家又一次对我的课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由教研室两位专家做了一语中的的点评。应该说,大伙儿的意见,专家的点评,都让我豁然开朗,无形之间对于自己的能力又给予了指引。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可以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也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让自己做一名更合格的教师。

  附上我在此次培训中的心声:研课磨课屡探讨,微课实战一身包。欢聚一堂抒灼见,集思广益盼妙招。夜以继日改流程,胸无成竹难睡好。专家定评指症结,豁然开朗终提高。


磨课心得体会优选【20】篇(扩展7)

——赛课磨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教学中转变了认识,从今以后要重新挑战自我。通过研修,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学方面,我把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注重考研,大胆改革,形成勤恳踏实,乐帮善带的作风。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英语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初中英语教师的风采。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应该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艺术,应该时刻洋溢着生活气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尽情的交流。快乐的英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活动。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让自己的英语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日子学*会更加的精彩!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几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每一次的公开课,执讲者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做得花哨。但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以后的课件制作中,就会注意这方面的制作弊端。

  四、学会精益求精是上好的关键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周三跨学科大教研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听了多位青年教师的课,参赛教师的个人风采、课堂教学的设计水*、教学模式的探索、新课改理念的体现等诸多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本次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在教学理念方面,所有教师都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感悟。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中来。韩静静老师的课,虽然英语课内容无法听懂,但是老师的表现深深打动了我,整堂课老师精神抖擞,肢体语言丰富,带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课堂氛围和谐,轻松,紧张,有序,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注重学生学*的自主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议中学,在议中品,在议中悟。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品读的过程中添加字词的学*、句子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写好一篇游记的要素等通通解决,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不禁感慨,原来语文是可以这样教,这样学的。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个参赛教师都充分地挖掘了教材,拓展了知识,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知识,获得感悟,同时非常熟练的利用了科技手段,真正让科技手段为教学服务。比如胡吉强老师的《集体的力量》,大量使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集体的力量的作用、集体的荣誉感,化琐碎的知识为几个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激发的学生学*的兴趣。还有王鹏老师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中活动的地球仪的屏幕展示,让人耳目一新,既直观形象又有趣,同时两个旅游团的旅游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

  第四,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教师不单单是在设计活动上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启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此外,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师生配合融洽。“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欣赏了不同学科、不同老师、不同风格的教学展示,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在路上。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用眼睛看,继而出示各种生活中用眼睛看一下子就能比出长度来的事物。

  接下去是新课探究环节,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吴老师和施老师都给我指出了很多教学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给出的指令要清晰、引导要准确;在教学语言的处理上如何简洁精练等等。而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也遇到了难题:由于该内容中一共有4个长度比较的方法要涉及——“用眼睛看”、“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长方形纸片比长宽(借助工具1)”、“方格纸上比长短(借助工具2)”,那么究竟是先完成所有探究内容后再一次性练*呢?还是在每个探究环节结束后就进行巩固练*?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探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吴老师和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第二次试教中尝试边探边练,让孩子对比较方法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练*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环节之间的衔接能够更顺畅。

  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一次感觉上也顺畅了许多,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也觉得扎实了许多。

  智慧杯比赛:好的基础成功的一半

  两次试教之后,终于要真枪实弹地上场比赛了,有组内两位老师为我全程保驾护航,对教学设计环节的担心基本没有了,但是对自己的临场发挥水*多少还是有点忐忑,比如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气氛的把握上,也是认识到了自身的这些不足,在第二次试教之后,吴老师和施老师开始为我进行教学语言的重组,细化到每一字每一句,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都不容小觑,老师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晰明确,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该如何思考该思考些什么。而在课堂上,老师的应变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比我们更聪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和新颖的生成问题又该怎么去处理呢?我又学到了许多许多。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两个物体的长度比较方法后,按照课本素材让学生比较一张长方形纸长和宽的长度。因为长和宽是在同一个长方形上,而不像其他比较的两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题的难度高了一层。书上出现了这个*题原意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比较,在这里我们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谁的方法多。显

  然学生的潜力是老师们无法估量的,他们的想像和方法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 想出了折一折的办法,还利用各种工具:尺、铅笔、手等来“量一量”的方法,还有学生想出了同桌利用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各取一长一宽直接比较。

  智慧杯比赛虽说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是组内老师一起研磨出来的成果,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听取徐校长的建议进行改进,力求在培训班的实践课中可以表现得更好。

  培训班实践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徐校长的建议之下,我们又将教学设计中“学*小伙伴比跳绳长短”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在前两次试教中也发现,学生都关注在因为小胖人是最高的所以他的绳子是最长的,而不去关注比较三条绳子用怎样的方法去比较长短。没有动手体验的过程,小朋友很难将比较的方法说清楚,故而改成为每个小朋友提供三段毛线,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比较长度的基本方法。有了动手体验和感悟之后,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了,总结和概括起来也更加地“有话可说”。

  当然,几易其稿、几经磨练,培训班实践课虽然已是大家经验累积的精华,是各位老师倾心帮助的结晶,但我作为青年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比如: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等等。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磨课更是越磨越有内涵和内容。我想:一节课越研究越有内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讲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价值。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这俩天的磨课和研课,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对于课文的讲解,没有很好的方法,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重点来落实知识点,学生听,教师讲,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累的很。通过这次国培,使自己对课文的讲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自己对阅读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思维导图,构建文章的整体结构。

  其次:能够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采用略读、精读、跳读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旨,找关键词,猜测生词的词义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欲望,从而对阅读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最后:我个人认为:Reading is writing.阅读即写作。每学*一篇文章,要学*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的应用。教育学生如果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该如何构思。大家可能都记得:在我们使用新目标之前,就遇到过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做家务的看法。要求阐明二种观点:支持做家务的观点,反对做家务的观点,最后阐明自己对在家务的看法。孩子们感觉无从下手。试想一下:让我们来写,可能也有同感。那么这篇文章就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所以在学*这篇文章,就要学*语言的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学*,即提高了自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