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1-12 00:00:00 知识,历史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3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1)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2)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破坏国家领土*;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为患;*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被迫与英国签订**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

  1.破坏了*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

  失败原因: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战争爆发。

  1858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破坏国家领土*;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为患;*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被迫与英国签订**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

  1.破坏了*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

  失败原因: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战争爆发。

  1858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3)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两对矛盾:

  ①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汉初:郡国并行制

  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更相12人);

  ②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破格选用人才;

  ③设“内朝”对抗“外朝”。 (“中朝”又称“内朝”)

  4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流程: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①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③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7、宋朝削相:设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章事”,又增设“参知政事”

  宋朝中央分权机构:参知政事(行*)、枢密使(军*)、三司使(财*)

  8、元朝中央分权机构: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

  9、*古代选官制的演进:“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3.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

  简 速 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4)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3篇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子昂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

  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公孙接、田开疆

  *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战国四游侠:荆轲、专诸、聂政、要离

  联纵双名士:苏秦、张仪

  赵国二庭柱:廉颇、蔺相如

  强秦二名将:王翦、蒙恬

  兴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汉初三大名将:九江王英布、韩王韩信,大梁王彭越

  李氏三父子:李广、李敢、李陵

  文景名臣:贾谊、晁错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冠军二侯:卫清、霍去病

  许氏二龙:许虔、许劭

  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河北五廷柱: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

  建安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

  江东二张:张昭、张纮

  徐州四杰:孙乾、简庸、糜竺、曹豹

  蜀汉三诸葛: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曹氏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5)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3篇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多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建立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时间:916年都城:上京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6)

——初一到初二历史知识点3篇

  (1)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的,不可违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力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担任“护国主”驱散了议会。克伦威尔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推翻专制统治。

  (5)为限制国王的权利,16*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

  (6)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约在300万年以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进化过程中取决定作用的是劳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2、大汶口遗址:父系氏族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帝——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4课 夏传子 家天下

  二、夏朝的统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三、商汤灭夏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黄河中下游的汤部起兵攻夏,于公元前1600年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第5课 公元纪年法

  1、 公元前后年度的计算

  如: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之间是9年,5+5-1=9。

  2、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一个周期是60年。今年是辛卯年,那么明年就是壬辰年。

  一、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实质):为争夺土地、人口及支配别国的权利。

  2、春秋战国的性质: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3、春秋五霸:齐桓公(葵丘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楚庄王(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4、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及标志

  原因:①齐国是个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5、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诸侯国数量减少,各国人民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二、战国七雄

  1、主要诸侯国:(东)齐、(南)楚、西(秦)、(北)燕、赵、魏、韩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长*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三、相关成语:

  一箭之仇、尊王攘夷、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菁华3篇)(扩展7)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50句

1、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2、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3、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4、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5、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6、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7、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8、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9、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11、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12、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13、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14、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15、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16、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17、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18、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19、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0、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21、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22、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23、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24、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

2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27、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8、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9、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0、连线搭配:

31、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32、唐朝著名书法家有:和。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

33、960年,后周大将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史称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4、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36、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37、回纥是今天*尔族的祖先。

38、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9、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40、建筑:

4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42、官渡之战

43、赤壁之战的影响

44、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45、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46、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4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49、、连线题:

  颜真卿《步辇图》

  柳公权《多宝塔碑》

  阎立本《玄秘塔碑》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0、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鼓励各国商人到*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辉煌的隋唐文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