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

首页 / 知识 / |

  数学必考知识点 1

  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第七,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数学必考知识点 2

  1.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面积单位有:*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一年中的大月有:1、3、5、7、8、10、12月,共7个,每月31天。

  小月有:4、6、9、11月,共4个,每月30天。 二月*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3.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

  4.*年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5.名数:把计量得到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

  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6.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

  数学必考知识点 3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要用解不等式组来确定r

  你掌握了三种常见的概率公式吗?(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②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③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易记混。

  通项公式: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

  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k=0,1,2,3,…,n,且0

  求分布列的解答题你能把步骤写全吗?

  如何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矩形面积的几何意义。)

  你还记得一般正态总体如何化为标准正态总体吗?(对任一正态总体来说,取值小于x的概率,其中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取值小于的概率)

  数学必考知识点 4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

  f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数学必考知识点 5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阅读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1)

——数学必考知识点 (菁华5篇)

数学必考知识点1

  易错点1 遗忘空集致误

  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就有B=A,φ≠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B≠φ,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 B≠φ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易错点2 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易错点3 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 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

  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 ,b都是奇数”。

  易错点4 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易错点5 逻辑联结词理解不准致误

  错因分析: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时很容易因为理解不准确而出现错误,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q真<=>p真或q真,命题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命题p∧q真<=>p真且q真,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p真<=>p假,┐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 函数与导数

  易错点6 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分母不为0;(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3)真数大于0;(4)0的0次幂没有意义。函

  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易错点7 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

  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易错点8 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是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易错点9 抽象函数中推理不严密致误

  错因分析: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的性质。解答抽象函数问题要注意特殊赋值法的应用,通过特殊赋值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个不变性质往往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抽象函数性质的证明是一种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证明一样,要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条件,不可漏掉一些条件,更不要臆造条件,推理过程要层次分明,书写规范。

  易错点10 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c)=0的根,这个结论我们一般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易错点11 混淆两类切线致误

  错因分析: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是指过这个点的曲线的所有切线,这个点如果在曲线上当然包括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可能不止一条。因此求解曲线的切线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切线。

  易错点12 混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认为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于0,就会出错。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

  易错点13 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而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可导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导函数值为零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处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一定要注意对极值点进行检验。

  数列

  易错点14 用错基本公式致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a1+an)d/2;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an=a1pn-1,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a1(1-pn)/(1-q)=(a1-anq)/(1-q),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na1。在数列的基础性试题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这几个公式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解题就失去了方向。 易错点15 an,Sn关系不清致误

数学必考知识点2

  一、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二、立体几何篇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中,首先应从解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行(垂直)、线面*行(垂直)、面面*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面*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

  (3)证明两*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面*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行*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面*行,其中一个*面内的直线必*行于另一个*面。

  (3)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行*面同时和第三个*面相交,那

  么它们的交线*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行*面中的一个*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面。

  (5)夹在两个*行*面间的*行线段相等。

  (6)经过*面外一点只有一个*面和已知*面*行。

  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

  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2. 通览全卷,摸透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漏做题。

  3 .解答题规范有序。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微博)阅卷是“分段评分”。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三、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四、导数应用篇

  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 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 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微博)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知识整合

  1. 导数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 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五、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数学必考知识点3

  一、知识梳理

  1.三种抽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类别共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概率抽样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个体比较少

  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起始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个体比较多

  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按个体个数的比例抽取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总体中个体有明显差异

  (1)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1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照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

  (3)分层抽样的步骤:①分层;②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③各层抽样;④汇合成样本.

  (4)要懂得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如: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①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②众数是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③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刻画数据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均数为则方差,标准差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包含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P=

  特别提醒: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点:

  ○1,即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Ω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

  ○2,即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特别提醒:几何概型的特点:试验的结果是无限不可数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任一x?A,x?B,记做AB

  AB,BAA=B

  AB={x|x?A,且x?B}

  AB={x|x?A,或x?B}

  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①A∩(B∪C)=(A∩B)∪(A∩C)

  ②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n元集合的字集数:2n

  真子集数:2n-1;

  非空真子集数:2n-2

数学必考知识点4

  一、知识梳理

  1.三种抽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类别共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概率抽样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个体比较少

  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起始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个体比较多

  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按个体个数的比例抽取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总体中个体有明显差异

  (1)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1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照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

  (3)分层抽样的步骤:①分层;②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③各层抽样;④汇合成样本.

  (4)要懂得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如: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①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②众数是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③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刻画数据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均数为则方差,标准差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包含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P=

  特别提醒: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点:

  ○1,即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Ω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

  ○2,即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特别提醒:几何概型的特点:试验的结果是无限不可数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任一x?A,x?B,记做AB

  AB,BAA=B

  AB={x|x?A,且x?B}

  AB={x|x?A,或x?B}

  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①A∩(B∪C)=(A∩B)∪(A∩C)

  ②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n元集合的字集数:2n

  真子集数:2n-1;

  非空真子集数:2n-2

数学必考知识点5

  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了解,苏州重点中学*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80%左右,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那么如何复*这四方面的内容呢?

  对于图形问题,我们要说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重点加强的是面积的计算。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在做题的总结和加强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数论和行程问题的复*方法。

  数论在数论学*中学生往往容易犯如下几个错误:

  1、读题障碍。数论的题目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多意思,学生如果读不出题中的意思,题目通常会解错。

  2、知识僵化。由于数论问题非常抽象,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例如,说起奇偶性都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开始背:“奇数+奇数=偶数……”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想不到用。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数论定理的灵活运用很欠缺。提起定理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对各个概念和性质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更不用说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了。

  知识体系: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 (分班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 (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方数:(1)完全*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几年来,虽然一些重点中学对以上的几个问题考察较多,但是难度通常不大,中等难度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通常在60%以上,因此我们的同学只要夯实基础,对于这样的一张分班试卷的完成应该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对此,编辑给出建议: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要搞竞赛,只是为了进入重点中学,中等题的掌握绝对是我们的重点,不能盲目追求难度,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2)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优选【5】份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1

  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方差公式

  公式运用

  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

  1/(3-4倍根号2)化简:

  1×(3+4倍根号2)/(3-4倍根号2)^2;=(3+4倍根号2)/(9-32)=(3+4倍根号2)/-23

  [解方程]

  x^2-y^2=1991

  [思路分析]

  利用*方差公式求解

  [解题过程]

  x^2-y^2=1991

  (x+y)(x-y)=1991

  因为1991可以分成1×1991,11×181

  所以如果x+y=1991,x-y=1,解得x=996,y=995

  如果x+y=181,x-y=11,x=96,y=85同时也可以是负数

  所以解有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

  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

  有时应注意加减的过程。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2

  一个推导

  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Sn=a1+a1q+a1q2+…+a1qn-1,

  同乘q得:qSn=a1q+a1q2+a1q3+…+a1qn,

  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

  两个防范

  (1)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三种方法

  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若an+1/an=q(q为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3

  核心考点非常重要。现在离高考时间非常*,满打满算大概40多天的时间,在这样优先的`时间里,我们复*肯定要有侧重点。关注核心考点非常重要,核心考点一个是九大核心的知识点,函数、三角函数,*面向量,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导数。这些内容非常重要。当然每章当中还有侧重,比如说拿函数来讲,函数概念必须清楚,函数图象变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内容。此外就是函数的一种性质问题,单调性、周期性,包括后面我们还谈到连续性问题,像这些性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连同最值也是在函数当中重点考察的一些知识点,我想这些内容特别值得我们在后面要关注的。

  再比如说像解析几何这个内容,不管理科还是文科,像直线和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理科和文科有一点差别了,比如说圆锥曲线方面,椭圆和抛物线理科必须达到的水*,双曲线理科只是了解状态就可以了。而文科呢?椭圆是要求达到理解水*,抛物线和双曲线只是一般的了解状态就可以了。这里需要有侧重点。

  拿具体知识来讲,比如说直线当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行、垂直的关系怎么判断应该清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应该清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参数之间的关系,再比如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这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这是从我们的一个角度来说。

  我们后面有六个大题,一般是侧重于六个重要的板块,因为现阶段不可能一个章节从头至尾,你没有时间了,必须把最重要的知识板块拿出来,比如说数列与函数以及不等式,这肯定是重要板块。再比如说三角函数和*面向量应该是一个,解析几何和*面几何和*面向量肯定又是一个。再比如像立体几何当中的空间图形和*面图形,这肯定是重要板块。再后面是概率统计,在解决概率统计问题当中一般和计数原理综合在一起,最后还有一个板块是导数、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四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

  应当说我们后面六个大题基本上是围绕着这样六个板块来进行。这六个板块肯定是我们的核心内容之一。再比如说现在我们高考当中要体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数学思想方法以前考察四个方面,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等价转换,现在又增加了三个,原来这四个方面当中有两类做了改造。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改成了分类讨论与整合,等价转换转为划归与转化。有限和无限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

  像北京往年考了一道题,一个班里面设计一个八边形的班徽,给了等腰三角形边长为一,现在让你考虑面积多大,按照常规说法,肯定需要考虑四个三角形面积,二分之一乘上一再乘上一,再乘上四,中间还是正方形,利用余弦定理求等腰三角形底边的*方就可以了,最后再一加就是我们要的面积。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麻烦,不管怎么说肯定需要计算,你至少知道三角形面积怎么求,还得考虑余弦定理,再相加还有运算问题,说不定哪个地方没有记准,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4

  易错点1 遗忘空集致误

  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就有B=A,φ≠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B≠φ,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 B≠φ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易错点2 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易错点3 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 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

  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 ,b都是奇数”。

  易错点4 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易错点6 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分母不为0;(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3)真数大于0;(4)0的0次幂没有意义。函

  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易错点7 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

  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易错点8 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是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易错点9 抽象函数中推理不严密致误

  错因分析: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的性质。解答抽象函数问题要注意特殊赋值法的应用,通过特殊赋值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个不变性质往往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抽象函数性质的证明是一种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证明一样,要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条件,不可漏掉一些条件,更不要臆造条件,推理过程要层次分明,书写规范。

  易错点10 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c)=0的根,这个结论我们一般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易错点11 混淆两类切线致误

  错因分析: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是指过这个点的曲线的所有切线,这个点如果在曲线上当然包括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可能不止一条。因此求解曲线的切线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切线。

  易错点12 混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认为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于0,就会出错。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

  易错点13 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而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可导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导函数值为零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处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一定要注意对极值点进行检验。

  数列

  易错点14 用错基本公式致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a1+an)d/2;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an=a1pn-1,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a1(1-pn)/(1-q)=(a1-anq)/(1-q),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na1。在数列的基础性试题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这几个公式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解题就失去了方向。 易错点15 an,Sn关系不清致误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5

  一、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二、立体几何篇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中,首先应从解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行(垂直)、线面*行(垂直)、面面*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面*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

  (3)证明两*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面*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行*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面*行,其中一个*面内的直线必*行于另一个*面。

  (3)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行*面同时和第三个*面相交,那

  么它们的交线*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行*面中的一个*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面。

  (5)夹在两个*行*面间的*行线段相等。

  (6)经过*面外一点只有一个*面和已知*面*行。

  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

  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2. 通览全卷,摸透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漏做题。

  3 .解答题规范有序。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微博)阅卷是“分段评分”。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三、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四、导数应用篇

  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 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 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微博)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知识整合

  1. 导数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 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五、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3)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 1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

  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5.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

  表示把 “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 2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b≠0)

  6.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8.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 3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b≠0)

  6.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8.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 4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 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加,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五.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六.分数和百分数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法中的除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分数和比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比的前项,分数的分母就是比的后项。  4.分数的分类: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6.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这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前提是这个分数要是最简分数,如果分母只含有2、5这2个质因数,这样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9.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七.量的计量  1.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面积单位有:*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一年中的大月有:1、3、5、7、8、10、12月,共7个,每月31天。  小月有:4、6、9、11月,共4个,每月30天。  二月*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左拳记月法  3.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  4.*年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5.名数:把计量得到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  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6.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  八.几何初步知识  1.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是三者都是直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  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越大。  1.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2.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角。*角180。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  4.*行线: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行。  (画图说明)*行线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5.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2)按边分: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0.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11.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12.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  13.圆的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14.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恻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5.学过的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16.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7。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8.长方体、正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9.圆柱的三个特点:(1)上下一样粗细(2)侧面是曲面(3)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  20.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这些高都*行且相等。  2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2.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23.把圆等份成若干份,拼成的图形接*于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  24.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25.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高是圆锥的,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九.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b0)  6.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8.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十.简单的统计  1.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用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十一.公式的整理  *面图形:  1.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长=(a+b)2,面积=长宽 S长=a 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正=a4,面积=边长边长 S正=aa  3.*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三=ah2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梯=(a+b)h2  6.圆的周长=直径3.14 C圆=d  圆的周长=半径23.14 C圆=2r  圆的面积=半径的*方圆周率 S圆=r2  立体图形:  1.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长表=(ab+ah+bh)2,体积=长宽高 V长=abh  2.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正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正=a3  3.圆柱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体积=底面积高  4.以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可以统一成公式为:表面积=底面周长高+两个底面积 体积=底面积高  5.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3 V锥=sh3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 5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4)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10篇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庖缓扔诤竺媪礁S盏脊骄褪呛茫夯蟠蠡。?nbsp;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5)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优选【5】篇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10.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1.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12.日月不淹:日月飞快地运转,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3.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14.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15.去日苦多: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16.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17.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18.群贤毕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

  19.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21.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22.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6.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2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8.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29.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0.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1.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2.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33.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34.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35.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

  36.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37.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素,泰然处之。

  38.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39.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40.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

  41.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42.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43.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44.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4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46.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47.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48.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文阅读(约25分)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数学必考知识点范文5份(扩展6)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

  1、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_性形变(即是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_性形变。

  3、方向:_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形变恢复方向相同),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_力是法向力,力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具体说来:(_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_簧两端的_力方向,与_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_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_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对_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_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6)球与球相接触的_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的_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一点跟绳是不同的。

  (8)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行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

  说明:

  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是曲面则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压力,而且能产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点。

  杆一端受的_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5.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功和冲量的比较

  (1)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冲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

  (2)功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冲量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计算冲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三个因素决定、冲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力的冲量不为零,但力对物体做的功可能为零。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⑵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均速度=位移/时间,*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