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2022-10-11 00:00:00 数学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4、正方形对角线公式

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6、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7、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8、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9、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10、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面直径)

11、圆锥的表面积:一个圆锥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12、比较大小的方法:

13、“万”“亿”作单位的数:

14、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5、图上距离:

16、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17、负数:

18、圆柱的特征:

19、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0、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2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2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

24、常见负数的意义

25、原点:也就是数字 0 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 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26、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7、(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8、(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29、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30、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或V=πr^2h

3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32、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

33、画高:

34、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35、成数:

36、利率

37、有一天,妈妈回家想考一考聪明的儿子,于是妈妈说:“儿子,你说从3开始连续写到某个自然数,共写了430个数字,那么这个自然数是几?

38、在1~608中,数字“0”共出现多少次?

39、统计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40、折线统计图: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1)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1、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5、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6、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7、圆锥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表面积:一个圆锥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9、比较大小的方法:

10、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12、负数的由来:

13、负数:

1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1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6、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17、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

18、按照要求回答: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

19、摄氏度

20、轴对称的性质

2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22、(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3、(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4、把圆柱*行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5、(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26、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27、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

28、统计种类:

29、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30、(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乘法

7、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8、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9、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0、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12、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3、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5、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6、垂线段最短。

17、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18、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19、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20、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1、有理数加法法则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有理数减法法则

2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5、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6、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7、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28、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29、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30、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31、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2、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3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3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3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36、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37、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8、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39、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0、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3)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五篇

  第一章: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注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例:3x+15=30要在两边同时减去15;而4x-6=14要在两边同时加上6.最后算出结果.

  2、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第一步要把x前面的序数相加或相减,再在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例:3x+4x=28要把x前面的3和4相加得到x的系数即7x=28,解得x=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基本步骤:审清题意→写解、设出未知数→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4、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

  总数和部分数关系(总数=各部分数的和);

  和倍与差倍关系(已知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和或差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行程问题中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总路程=甲行走的路程+乙行走的路程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5、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至少要剪开7条棱。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没有的部分应减掉。如:没有盖或底边为:

  面积=表面积-没有的部分=(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没有左侧或右侧为:

  面积=表面积-没有的部分=((长×宽+宽×高+长×高)×2-宽×高没有前面或后面为:

  面积=表面积-没有的部分=((长×宽+宽×高+长×高)×2-长×高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0、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1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2、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1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

  16、1=12=83=274=645=1256=216

  7=3438=5129=72910=1000

  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的*方倍,体积会扩大n的立方倍。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3、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这个数×分数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分子为1的分数的倒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7、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8、在计算分数乘法中,第二步约分时只能用分子与分母约,而不能用分子与分子约,分母与分母约;分数连乘计算时第一个分数可以和第二个进行约分,也可以和第三个进行约分,但是是分子与分母约,而不能用分子与分子约,分母与分母约。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1、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分率=比较量÷单位“1”的量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变号变倒数)。(可以用整数的除法来证明。如:4÷2=4×1/2=2)

  4、混合运算中,除号在哪个分数前面,变为乘号后就乘以哪个分数的倒数。(5/6×4/7÷5/7=5/6×4/7×7/5=2/3)

  5、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会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所得的商和原来的商互为倒数。6、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1)已知一个数及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这个数×分数

  (2)已知一个数和它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方法一:方法二:一个数÷分数解:设另一个数为xX×分数=一个数

  第五单元认识比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

  2、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4、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算式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算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5、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连接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7、化简比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所得的最简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有公因数,也不能是分数或小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比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比为最简整数比。

  (2)小数比化简:先看比前项和后项最多的项有几位小数,一位小数扩大10倍,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再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比前项和后项的分数的同时乘以比前项和后项的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化简。8、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分配总分数等于比例前项和后项的和(如按3:2分,即总共分5份,前项占3份,后项占2份;也可以说前项占总数的3/5,后项占总数的2/5。)则可以用总数乘以前项所占的分数,求出前项对应的值;用总数乘以后项所占的分数,求出后项对应的值。

  求大树高度: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物体高度与影长的比例相同。竹竿长:竹竿影长=大树高:大树影长或竹竿长/竹竿影长=大树高/大树影长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运算

  分数四则运算和整数一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一、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用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用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用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用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5)乘法分配律:ac+bc=(a+b)cac-bc=(a-b)c二、简便运算:(一)加法

  三个数相加,先找出加数中分母相同的加数;运用加法交换律或结合律把这两个加数移到一起,在这个算式中先算这两个数的和,再用这两个的和加上另一个数。(二)减法

  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b-c=a-(b+c)或a-b+c=a-(b-c);a-(b+c)=a-b-c或a-(b-c)=a-b+c

  1、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并且在括号里面和外面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则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去括号计算。即:a-(b+c)=a-b-ca-(b-c)=a-b+c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被减数外的两个分数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则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加括号计算即:a-b-c=a-(b+c)或a-b+c=a-(b-c)(四)乘、除法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先观察题中是否有相同的分数。如果有且相同的分数分布在加减号的两侧,则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来简便计算。即:ac+bc=(a+b)cac-bc=(a-b)c2、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即:a÷b÷c=a÷(b×c)或a÷b×c=a÷(b÷c);a÷(b×c)=a÷b÷c或a÷(b÷c)=a÷b×c五、解决实际问题

  已知A和B是A的几分之几,求B?A×几分之几=B

  已知A和B比A多几分之几,求B?A+A×几分之几=B

  已知A和B比A少几分之几,求B?

  A×几分之几=B

  探索与实践结论: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即长和宽变为原来的3/2,现在的面积变为原来的9/4,即为:现在面积:原来面积的=现在长:原来长=现在宽:原来宽注:在计算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的简便方法。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替换的策略

  1、根据题目意思,写出等量关系。2、把相等的量互换。3、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二、假设的策略(鸡兔同笼问题及延伸题)例:(大船坐的人数×总船数-总人数)÷(大船坐的人数-小船坐的人数)=小船数(总人数-小船坐的人数×总船数)÷(大船坐的人数-小船坐的人数)=大船数假设全部为其中的一种,用假设的这种×总头数和总脚数作比较谁大谁作被减数,再除以两种脚之差,所求出的为另一种的只数。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4)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5)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第八单元:可能性

  求摸到某种球的可能是几分之几?

  这种球的个数÷总个数=这种球的个数/总个数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通常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来表示:如30/100可以写成30%注:在用%号表示百分数中,后面带单位的百分之几不能用%表示。2、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为百分数: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0倍;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分子分母同时缩小10倍……。(或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面加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为小数:把百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100倍(即把百分数的分子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分数化为小数: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2)小数化为分数: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然后约成最简分数。4、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1)分数化为百分数:

  A:分母是100的因数或倍数,直接进行通分或约分把分母化为100。

  B:分母不是100的因数或倍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再根据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把这个小数化为百分数。(2)百分数化分数:

  A:分子为整数,直接进行约分,约成最简分数。

  B:分子为小数,先把百分数扩大相应的倍数,化成分子为整数的分数,再进行约分,约成最简分数。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100%6、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缺勤率=缺勤人数÷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种子数÷总种子数×100%成活率=成活棵树÷总种植棵树×100%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详细见重难点分解)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 “×”(乘号)

  “占”、“是”、“比”“相当于”相当于“=”(等号)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4)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五)份

  1、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10、*似数与准确数: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似数的时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小于5,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学*数学的思维方法

  1、逻辑法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使用广泛。

  2、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3、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一、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知识点: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上。

  2、用乘法进行验算。

  补充知识点: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路程、时间和速度

  知识点: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相遇问题中: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

  3、常用速度单位:千米|时米|秒米|分

  二、参观苗圃(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知识点: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三、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知识点:

  1、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2、能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估算。

  补充知识点:

  1、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四、国家体育场(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知识点:

  收集并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补充知识点:

  步长,是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五、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800÷252000÷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补充知识点: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六、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知识点:

  1、中括号的作用,能够改变运算顺序。

  2、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行。

  2、在同一个*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行。

  11、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行而另一组对边不*行。*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13、*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行线。

  数学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

  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