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首页 / 总结 / | 2022-10-10 00:00:00 知识点总结

1、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3、*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变换,简称*移。

4、立方根

5、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乘方与开方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8、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9、图形的*移可以转化为点的*移。坐标*移规律:①左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10、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1、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13、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4、4*移

15、2.2用坐标表示*移

16、1.3三角形的稳定性

17、2.1三角形的内角

18、3.1多边形

19、点、线、面、体

20、正方体的*面展开图:11种

21、负数:小于0的数。

2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26、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27、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28、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29、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3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1、*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32、绝对值

3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34、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分线

35、2三角形的外角

36、*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37、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38、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39、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40、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证明: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0句

1、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5、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6、相反数

7、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8、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9、*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a = b ;如果点P(a,b)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 = -b 。

10、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11、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13、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4、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15、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6、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7、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9、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0、2.2用坐标表示*移

2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2、2.2三角形的外角

23、3.1多边形

24、几何图形

25、点、线、面、体

26、负数:小于0的数。

27、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8、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0、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31、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2、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33、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的分式。

34、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35、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6、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37、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8、*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9、*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40、*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41、绝对值

42、多边形的内角和:

4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44、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45、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46、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47、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48、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49、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 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50、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应写作;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如4÷(a-4)应写作;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方米。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2、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4、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5、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7、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8、角的*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9、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10、*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2、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似数、有效数字。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如何把握课堂,提高学*效果

  课堂学*是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

  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未看懂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60句菁华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4、列代数式要注意

5、无理数

6、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7、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8、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9、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10、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1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14、*方根

15、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6、注重预*培养自学能力

17、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8、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9、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20、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21、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3、定理与性质

24、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5、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6、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7、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28、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29、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30、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2、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33、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35、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36、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7、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38、相关命题:

39、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0、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1、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43、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44、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45、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46、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4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4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9、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50、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

51、函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其中x做自变量,y是因变量、

52、生活中的数学

53、生活中的图形

54、数学思考——规律探索

55、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56、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5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58、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59、总结梳理,提炼方法。

60、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a/0无意义。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3、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4、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5、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7、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8、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10、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12、文学常识:

13、乃:于是,就。

14、见事:认清事物

15、见往事:了解历史。

1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7、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1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1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20、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1、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22、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23、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24、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25、“草色遥看*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27、“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8、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9、“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30、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31、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32、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3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3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5、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36、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7、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39、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4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方根

2、除法

3、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4、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5、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7、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8、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9、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1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3、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14、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15、*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16、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8、尺规作图:

1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20、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2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2、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3、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24、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5、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26、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27、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28、变整数再减去

29、错位数相加

30、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十位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变换,简称*移。

4、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6、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7、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8、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9、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0、垂线段最短。

11、1.1有序数对

1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13、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14、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5、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6、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17、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18、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9、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0、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21、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22、(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2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4、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5、3三角形的稳定性

26、多边形的内角和:

27、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28、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29、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 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30、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4、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5、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6、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7、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8、有理数减法法则

9、有理数乘法法则

10、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1、有理数除法法则

12、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13、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4、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15、*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移的性质:图形经过*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16、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17、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8、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9、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20、*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3、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4、算术*方根

25、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6、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7、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8、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9、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