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2022-10-18 00:00:00 语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学*未动,兴趣先行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5、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6、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7、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8、“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12、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13、“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14、诗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6、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18、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9、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1、“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2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3、语文水*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24、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25、题目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和文中第2段的“你”指的是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6、重点段落理解(第4段)

27、句子赏析

28、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2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30、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3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3、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34、别是美国和*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35、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36、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37、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8、当涂:当道,当权

39、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4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3、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4、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5、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7、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8、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10、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12、文学常识:

13、乃:于是,就。

14、见事:认清事物

15、见往事:了解历史。

1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7、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1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1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20、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1、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22、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23、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24、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25、“草色遥看*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27、“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8、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9、“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30、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31、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32、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3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3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5、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36、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7、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39、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4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3篇

  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P20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新追求的目标,是一种我能行的态度。

  2.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自卑?自负与自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1

  (1)自负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是夸张的自己或是自己幻想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2)自卑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贬低,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消极的心态。

  (3)二者的主要区别

  3.自负与自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3

  自负不同于自信。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为什么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P23-24

  自负的目标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不能自拔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使他们远离成功。

  5、为什么说自信者容易成功呢? P24

  因为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所以说,自信者容易成功。

  6、怎样培养自信的品质、唱响自信之歌?

  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这是自信的基础,要寻找“立体的我”;

  增强信心和实力;

  做自信的*人。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1.挫折的含义是什么? P60

  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P61

  (1)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

  (2)由各种人为因素造成。

  (3)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带来的限制。

  3.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会带来什么结果?P63

  (1)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

  (2)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挫折的双重作用(影响)是什么?P65

  (1)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2)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5.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65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6.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P67

  (1)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会自我疏导。

  自尊自信

  1.自尊有什么意义?

  (1)自尊催人积极向上。

  (2)自尊让人赢得尊敬。

  (3)自尊使人知荣辱、讲自

  2.怎样才能维护自尊?

  (1)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2)要用实际行动赢得自尊,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3)还要做到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3.为什么说成功需要自信?

  (1)自信使人勇敢,能让我们抓住成功的机会。

  (2)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败。

  (3)自信是发掘个人潜能的重要条件。

  4.怎样树立自信?

  (1)找到自信的“支点”,发现自己的优势。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0句

1、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5、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6、相反数

7、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8、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9、*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a = b ;如果点P(a,b)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 = -b 。

10、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11、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13、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4、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15、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6、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7、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9、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0、2.2用坐标表示*移

2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2、2.2三角形的外角

23、3.1多边形

24、几何图形

25、点、线、面、体

26、负数:小于0的数。

27、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8、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0、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31、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2、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33、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的分式。

34、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35、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6、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37、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8、*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9、*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40、*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41、绝对值

42、多边形的内角和:

4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44、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45、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46、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47、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48、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49、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 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50、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乘法

7、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8、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9、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0、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12、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3、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5、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6、垂线段最短。

17、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18、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19、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20、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1、有理数加法法则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有理数减法法则

2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5、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6、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7、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28、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29、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30、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31、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2、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3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3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3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36、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37、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8、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39、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0、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4、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5、“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6、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7、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8、“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9、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景。

10、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11、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1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1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15、欣赏法

16、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17、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18、掌握文中的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19、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20、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2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2、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23、别是美国和*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24、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25、比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26、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27、多练*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28、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29、更:更新。

30、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3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32、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3、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3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

35、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

36、思考丘吉尔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

37、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8、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9、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0、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30句菁华

1、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7、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8、词语解释:

9、辞:推托。

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14、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5、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6、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8、“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19、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20、“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1、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22、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2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4、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25、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26、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7、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8、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9、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30、欣赏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

1、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2、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性格和为人。

5、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6、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7、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8、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9、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别是美国和*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11、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12、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1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14、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15、辞:推托。

16、更:更新。

17、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8、乃:于是,就。

19、非复:不再是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2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2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插叙的运用

23、知识积累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5、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26、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27、《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9、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30、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8)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选5篇)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月影又说明了秋高气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轮”(一半的月亮),让人联想不断(是什么原因只有一办呢)。作者运用“入”和“流”这种连动式谓语结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动。应了那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动才有如此景象,这句不仅写了美景还为下句做了铺垫。意境空灵入妙首尾相应。本来,绝句因为短不善表现时空变化,经过作者之手却能随意超越时空,驰骋自由的空间跨度不得不让人佩服。整首诗二十八字却有5处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绝句中极为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清丽可诵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更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诗的前两句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意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坛地位尽管光焰万丈,他们的诗作经过历朝历代也一直万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许陈旧。于是承着这两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颇有历史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上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后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求变创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在文学上将不会留有个人的印记。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古诗学*方法

  一、知诗人

  学*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二、解诗题

  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吟》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七年级语文古诗学*技巧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茱萸”来理解。“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理解了诗中关键的词语,全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二、《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利。“潮***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2、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3、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4、“草色遥看*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走*细看时,小草似乎又悄悄躲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家更新的欣欣生气之景,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7、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一切美好事物,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8、“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9、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春回的淡淡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指来势凶猛的敌军。全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在诗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3、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景。

  4、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6、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7、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8、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9、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给人以悲壮的情绪,这主要是“易水”一词的意象引起的。请你说说“易水”作为“悲壮”意象的典故。

  战国时,燕国壮士荆轲在刺秦前,在易水河边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遂成为悲壮之意象。

  10、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开”字是“依次排开”之意,形象地展示出战士们饱满的情绪,现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与“摧”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五、《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全诗仅28个字,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它出色的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写出了马瘦,实际上是暗喻人消瘦,表达了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1)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画面。(2)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场面。两者不矛盾,将哀景与乐景入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愁绪。

  6、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例1: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动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7、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8、诗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六、《春望》

  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此时一封家信极其珍贵,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自己百无聊赖,不断搔头,以至短发变得越来越稀,几乎无法梳理插簪的情形,含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插簪。含义: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

  9、“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城池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状,深藏着诗人无限感慨。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运用互文、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的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1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的社会现实。

  1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见到可娱之物,听到可娱之音,不是高兴,而是“溅泪”“惊心”。“溅”“惊”从程度上突出了感时伤怀之情,久别思家之苦。

  1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杂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17、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2、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红白相映,从视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运用互文,侧面描写雪天奇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形象,联想新奇,萧条肃杀的冬天成了生气盎然的春天,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的温暖与喜悦,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9、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这两句情景交融,蕴含深挚的依依惜别之情。“空留”二字将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使送别的惆怅之情表现得更为深切,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11、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夸张。勾勒出瑰奇壮丽,气势磅礴的边塞雪景,为送别创设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衬托友人长途跋涉是无比艰辛,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13、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满天,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无限惆怅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方法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月影又说明了秋高气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轮”(一半的月亮),让人联想不断(是什么原因只有一办呢)。作者运用“入”和“流”这种连动式谓语结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动。应了那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动才有如此景象,这句不仅写了美景还为下句做了铺垫。意境空灵入妙首尾相应。本来,绝句因为短不善表现时空变化,经过作者之手却能随意超越时空,驰骋自由的空间跨度不得不让人佩服。整首诗二十八字却有5处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绝句中极为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清丽可诵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更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诗的前两句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意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坛地位尽管光焰万丈,他们的诗作经过历朝历代也一直万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许陈旧。于是承着这两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颇有历史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上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后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求变创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在文学上将不会留有个人的印记。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古诗学*方法

  一、知诗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