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2022-10-18 00:00:00 语文

1、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2、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4、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5、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6、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7、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8、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相关或相反的。

9、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0、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1、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2、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3、竹篮打水——一场空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6、瞎子点灯——白费蜡

17、兔子尾巴——长不了

18、老虎屁股——摸不得

19、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1、猫哭耗子——假慈悲

22、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23、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24、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26、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27、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8、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29、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0、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3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2、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33、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34、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35、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37、动词:

38、形容词:

39、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40、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1)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3、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4、“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5、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6、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7、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8、桑梓:家乡

9、须眉:男子

10、汗青:史册

11、“三尺”:法律

12、哀鸿遍野:比喻**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13、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14、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5、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8、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9、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0、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21、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2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常事放在眼里。

23、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24、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25、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26、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27、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28、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29、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30、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31、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32、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33、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34、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5、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36、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37、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38、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39、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40、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2)

——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详情 40句菁华

1、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5、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7、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8、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10、社稷:国家

11、轩辕:祖国

12、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13、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4、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15、回乡偶书(贺知章)

16、观沧海(曹操)

17、望岳(杜甫)

18、江南春(杜牧)

19、登飞来峰

20、渡荆门送别(李白)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2、过故人庄(孟浩然)

23、浣溪沙(苏轼)

24、赤壁(杜牧)

2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6、长相思(纳兰性德)

27、泊秦淮(杜牡)

28、无题(李商隐)

29、浣溪沙(晏殊)

30、虞美人(李煜)

31、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32、年龄称谓:(代称)

  ①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⑨花甲:是六十岁。

  ⑩古稀:是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是一百岁。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第一册

3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5、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NextPage]

36、送别(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扬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7、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3)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30句菁华

1、通用公文是各级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公文。

2、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指由外单位发送来本单位的文件。

3、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单位向隶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单位报送的公文。

4、*行文指同级或者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的行文。

5、下行文指上级领导机关单位对所属的下级机关单位的行文。

6、绝密文件指内容涉及国家核心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公文。

7、客观性。计划文书虽然是人们主观意志对未来的设想,但是,这种思想并不是幻想,或者胡思乱想,而是有依据、有实现可能的设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地说,在写规划、计划前,先要深入调查,充分占有资料,了解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指标和措施。因此,计划文书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是纯主观的产物。

8、使用朴实的语言。计划文书与总结、调查报告不同,不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不要更多的修辞方法,一般使用相实、庄重的语言。因为计划文书的内容,都是要求人们未来做的,只有理解明白,才能做,才能执行。所以,语言要朴实无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特别是任务指标决不能含糊,一定要清清楚楚,表达准确,这是计划文书对语言的要求。

9、企业常用应用文

10、总结的文章结构

11、撰写计划要注意以下三点:

12、怎样撰写报告

13、会议纪要的文章结构

14、怎样撰写述职报告

15、怎么办

16、正确领会领导意图

17、直接的和间接的

18、总结式2、展望式3、号召式4、要求式5、特定式

19、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20、拟制公文

21、装订要求

22、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23、制发的程序性;公文制发程序一般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 登记、分发等步骤。

24、创制的时效性。

25、*机关:立法机关体系(自*及常委会、省人大及常委会到乡镇人民 *);行政机关体系(依次是中央人民*即*,省、四大直辖市、各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县级市、市辖区、县*,乡镇*);司法机关本系(自最高人民法院到乡镇司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军事机关体系、*机关本系等)。

26、实体机关 事业单位机关,均由国家提供一定的经费,如学校和研究机构等机关;企业单位机关。一般实体机关纵向级别较少。

27、非隶属关系,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为不相隶属关系,如省军区与县人民*,省教育厅与县民政局。

28、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29、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30、签发定稿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4)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实用五篇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或由*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