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2-06 00:00:00 作文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1

  小时候,我最喜欢端午节,正所谓“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这一天,我们要插艾草、包粽子、带香囊、吃五黄。

  早晨,我跟爸爸拿着二手走到门口,将艾草插在门上,闻着那股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味,不禁让人身心为之一畅。爸爸说:“这艾草还有一句古诗呢“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这艾草插在门上,可趋利避害,表示招百福使人健康。”我点点头:“原来是艾草,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中饭上桌了,奶奶端上了黄瓜、咸鸭蛋、黄鱼。我便问爸爸:“爸,为什么这些菜都带黄字呢?”爸爸介绍说:“因为农历五月要吃“五黄”,还有雄黄酒、黄鳝。在端午,中午吃五黄可以扭转运势,万事顺心。”我兴奋地说:“那我多吃点,转转运。”立马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大家都笑了起来,我虽不知为何,但也傻笑起来。

  吃完饭,我搬了个木凳,坐在奶奶身边,看着她包粽子,我也不禁心生好奇,向奶奶主动请缨。奶奶拿起一片泡在清水中的翠绿粽叶,给我演示:“那你好好学*,像这样。”说着灵巧的双手轻轻折动,不一会儿一个漏斗状的粽叶就完成了。我二话不说,直接拾起粽子开折,脑海中不断浮现奶奶的动作,果然,粽叶被我折断了。“哎呦,小祖宗,我这点粽叶还不够你折的呢,还是我先折好,你来放米吧!”奶奶急忙拦住我。放米,那还不简单嘛?我接过折好的粽叶,用手轻轻摇起一些雪白的粒粒分明的糯米,倾倒进粽叶中。再在一片雪白中加入一抹鲜红——浸泡在酱油里的大块鲜肉,绿白红打成一片,互相衬映,让人赏心悦目。卷起粽叶,用绳子绑紧,慢慢的我越来越娴熟,桌上都堆成了“粽山”,我看着十分满足。

  粽子终于下锅了。过了不一会儿,锅中缓缓生出几缕“仙气”,蜿蜒曲折,遍布了整个厨房,好像成了仙境。慢慢的粽香也飘了出来,粽香如蝶,满室蹁跹。一遍又一遍地引诱着我,我也不厌其烦的询问妈妈好吃了吗?我都快饿死了。终于,开锅了,“仙气”窜了出来,如同一只上下翻飞的蛟龙,粽子被我轻手轻脚的端了出来,闻着那股粽叶的清香,将它一层一层的剥开,一面剔透如玉的身体,如同翡翠一般。糯米有了些咸味,一口下去,满嘴留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糯米的香味和弥漫着的艾草香味,互相搭配,让人回味绵长……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2

  端午节假期第一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荔香公园运动,我们边走边聊天,边哈哈笑着,荔香公园的人行道两边种的全是荔枝树,现在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满树的荔枝都快熟了。我一边走着,还时不时抬头望望那些馋人的荔枝。

  我看到的漫是荔枝的果实,树上面的荔枝有红的、有绿的、还有不红不绿,一团团的挂在枝头,诱惑极了!我问爸爸妈妈:“今年的荔枝是丰收的吧?”爸爸和妈妈点点头,爸爸说:“应该是的!你看树上面的果实那么多,都快把树压弯了腰了!你有没有学过一首诗里说的:‘千朵万朵压枝低’?我看用在这里可以改成:“千颗万颗压枝低”了!”爸爸这一改诗,搞得我和妈妈都笑了!

  我们一路走着,看着满园的荔枝,闻着空气里弥漫着的花香、草香,还有荔*甜甜的香气,闻到鼻子里,脑袋里就开始忍不住想像那些新鲜的荔枝剥开外衣后,里面那甜甜的、多汁的、软软的、嫩嫩的果肉,尤其是刚刚冰冻了一下的更加好味道。我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想,感觉越走越渴,真想摘几个新鲜的荔枝放进嘴里,解一下渴呀!就偷偷跟爸爸说:“爸爸,我们能不能摘2个荔枝试一试呀?”爸爸严肃的说:“不行!没有经过人家允许就摘荔枝,是偷盗的行为,就算是一个也不行!你不记得我跟你说过‘莫以恶小而为之’的话了吗?想吃的话我们可以用钱买来吃,这样才会吃得心安啊!”听了爸爸的话,我对自己刚才的想法感觉很羞愧,但还是感觉很渴,很想吃新鲜荔枝,就跟爸爸说:“那我们到公园门口去买一些新鲜荔枝吃吧?”妈妈就说:“家里冰箱里还有荔枝啊!”我就说:“我不想吃家里的荔枝了,我要吃新鲜的,新鲜的才香甜。”我一边说一边对着爸爸眨眨眼睛。爸爸一直都是跟我一伙的,就对妈妈说:“对呀!家里的确实不够新鲜了,我也很想吃一点新鲜的荔枝了,我们就在门口买一点吧!”妈妈听后无奈的答应了!“好耶!”我欢呼了起来!我们于是向大门口走去。

  很快我和爸爸妈妈到了荔香公园的大门口,我们在公园卖荔枝的摊子那里买了很多刚刚摘下来的最新鲜的荔枝。回到家后我洗了个澡,迫不及待的坐到饭桌前,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荔枝来,荔枝好甜呀!香蜜一样甜!水分好多呀,一边吃一边在嘴边流着甜甜的果汁,实在是太好吃了!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3

  农历五月初五,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动,宛若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悄悄走来……

  包粽子

  一到五月初四,奶奶就要包粽子。我总以为天下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本小姐的,可这包粽子却让我手足无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粽叶里放入一些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或蜜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可手法娴熟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乐开了花:“璐娜,肉太大了,粽叶太小,你看米都逃出来了,是不是想吃成一个小胖猪啊!”我连忙给粽叶减负,再次穿上衣服。接下来就要给粽子绑“丝带”了,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刚接到粽绳,我就使出浑身解数给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一个个可爱的粽子宝宝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毛南族:用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作馅包粽食用;傣族:用粽子来纪念一对为爱殉情的男女并求偶……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安……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熟悉的村庄游玩、*……

  ……

  如今,青草不再漫遍山野,石板桥下,不再有墨绿的水流动。可粽香依旧扑鼻而来,桨与水的摩擦声依旧在耳畔回荡……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传统*俗的作文3篇

传统*俗的作文1

  *的传统节日*俗丰富多彩:元宵节,猜灯谜、吃汤圆;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圆月、品月饼。而除夕,我们的传统是:包饺子、吃年夜饭。

  除夕,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我们家也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瞧,奶奶、妈妈、姑姑她们正如火如荼地包着饺子呢。于是,我也来了兴致。

  我拿起一张柔软的饺子皮,看着那一盘盘腆着肚子的胖饺子。我想,何不给这些经典饺子变变身呢!包个什么形状的呢?脑子边思索着,手上也转开了。我舀了一勺肉,左手把饺子皮往里按了一些,右手再把左手弄的波纹按紧,包了一半,发现后面剩下的肉馅儿太多了。略一思索,一个念头闪现——“小葫芦”。大胆试试吧,就把两边的皮轻轻拉长,把剩下的肉馅按压进去,小心翼翼地按紧拉长的皮的边缘。大功告成,我拿起来一看,嘿嘿!这前小后大的模样,就成了我的新发明——“小葫芦”。

  这“小葫芦”还挺可爱,引来大家一致称赞,摆在那一排圆饺子中,当真与众不同!“再来再来!”大家一直催促。“好,看我的!”我在饺子皮上放好肉馅儿,然后把饺子皮对半折一下,把右边的那一半皮用右手弄出波纹,然后捏紧,再把左边的皮往右按。封口朝两边慢慢拉长拉高一些,底面按紧。“小小金元宝”出现了,奶奶乐呵了嘴,直夸这个造型应景又吉利,并宣布我们家以后的饺子就包“金元宝”的了。

  *的传统*俗源远流长,而我们今天的创新不正给朴素的*传统绣上了新花样吗?

传统*俗的作文2

  在我的家乡,过年是从腊月廿三开始的。

  传说在这天,灶王爷要上天禀报一年的成果。人们要开始“除尘”——进行大扫除,以表示除旧迎新。人们还要开始置办年货等。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在外的游子也开始陆续返乡。

  这时候,生意最红火的,大约就是卖炒货、干果的店铺了。在我的家乡,嗑瓜子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是谁不在桌子的盘子上加点瓜子,恐怕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招待客人!这时候,大多数人家还会买备好油,淀粉,回家将年猪送去屠宰场杀掉,然后取一些肥瘦相间的肉,加入鸡蛋,裹上淀粉,再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一盘新鲜的,热气腾腾的炸酥肉就出锅了。一般旁边会围着眼馋的小孩子,大人会特意拿一些可以直接吃的酥肉给孩子们解馋。酥肉与瓜子相似,都深深地浸入了这一方土地的血脉之中。

  大年三十,对我的家乡的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再忙的人也通常会在这天前赶回家乡。这天,人们要祭奠逝去的亲人,会带着纸钱、酒和香烛,还有鞭炮去上坟。先点好香烛,再烧纸钱给逝去的亲人,若是男性或者喜欢喝酒者,通常还会敬上一杯酒并洒下。晚辈们再跪着,拿着香,虔诚的磕头,以表示对死者的敬意。长辈们向逝去的亲人讲述一年来的丰收与欢乐,但通常不会吐露一点不如意。最后人们在一阵鞭炮声中,带着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与敬意离开。

  这天晚上,大家摆出早已备好的丰盛的饭菜,举杯同庆,共贺春来。桌子通常都是丸子还有很多圆形的糕点,这些都是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初一到初七,我们走亲访友,来到亲朋家,嗑瓜子,一起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初七以后,我的家乡的人们通常还会“喂树”。我听我的母亲说起过,每年初七初八,外婆总会领着母亲,拿着糯米饭喂树。外婆拿着一把小刀,给树皮开几道口子,再由母亲一点点地用糯米饭填充划开的口子。据说,这样能使树神感受到人们的敬意,从而结出更大的、更甜的,更不惧风吹雨打的果子。可惜的是,随着果树的减少,这项*俗快要失传了。

  纯朴的人民,以*俗表达着对于自然鬼神的敬畏之心。一年一度的热闹春节。

传统*俗的作文3

  过年了,我十分高兴。在我脑子里第一个吃与一家团聚。餐桌上有许多美味佳肴芬芳扑鼻,家里热闹的气氛异常兴奋。但是为什么会有“过年”这个*俗呢?于是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这样: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他每年都要吃许多。有一年,年兽将要来时,大家胆战心惊,可有一位老人家与众不同——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两块红布,写下一副对联,然后再拿出爆竹,放了起来。年兽见了,被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逃跑,因此每年我们都要放烟花爆竹来驱赶年兽。后来人们又给这个*俗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过年”。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我们再来说说绍兴其它*俗。每到过年时我们就要买酒、春糕、裹粽、掸尘、鱼肉等。我们还要买新衣服穿,要买礼物给亲朋好友,要发红包。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还要买一些富有粘性的糖,将灶神的嘴巴粘住,不让他在玉帝那儿说出人们的过失。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哦!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在家里挂红色的装饰品,如:红灯笼、对联、*结等。当然了,现在,我们要看春节联欢晚会。

  怎么样?我们这个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过年方式好吗?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端午节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

端午节传统*俗作文1

  端午节有许多的*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传统*俗作文2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俗延续到今天。

端午节传统*俗作文3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传统*俗作文9篇

  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诗中的“三秋”指秋季的3个月。“九夏”指夏天的四、五、六月,3个月共90天。“林钟”是六月的音律。“桂轮”指月亮。“萤火”“菰蒲”“瓜果”都是热天生长或享用的东西。最后两句大约有点“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意思。

  “三伏”里的“中伏”,一般发生在7月23—31日,今年恰巧大暑与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3日。*传统科学认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五行中的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按五行的相生相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唯有从夏到秋特殊,是“火克金”。所以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段艰难的历程,秋被夏压制着,虽然从夏至开始已经“一阴生”,但炎热却继续增长,秋不敢露头,要潜伏一段时间,这段最热的时间就称为“伏”。因靠*中伏,大暑这一天民间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俗。

  大暑是我国一年中气温的时期,但南北雨量差别很大,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雨量很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说法;在我国北方,这却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节,谚语则称“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因此大暑节气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即在注重饮食“清洁”、机体“清热”的前提下,进行“清补”。

  “清热”喝粥。暑天酷热,及时补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热祛火。西瓜具有清暑、解热、补水的.功效,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西瓜作为清暑佳品。但夏季肠胃较脆弱,吃西瓜时要注意避免伤及肠胃。一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二是尽量不要贪一时之凉吃冰西瓜。吃西瓜时可以将西瓜水分嚼出后吐掉果肉,既可清热祛暑,也可减少肠胃损伤。除水果外,清热祛火还可尝试一些“度暑粥”,如苦瓜菊花粥、薏米小豆粥等。

  每次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别人来家里做客,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又有红包可以收了。

  拿到红包的第一瞬间,我就开始拿捏祝福的标准。如果厚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多一点;如果薄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少一两句。尽管这些话是不下意识说的,但红包的厚薄与祝福的话成正比,可是我从多年经验得出的定理哦!

  尽管每次的红包都不一样,但只要收到,我们都是打心底的高兴。这样地收红包多年来我都没觉得什么,只是*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在客人面前收红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嫡长子,每年收红包时与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特别觉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身高与收红包的年龄不合称,所以每次我领完红包就赶紧躲回房间去。

  最*我读到一篇关于红包来历的文章,知道过年包红包,送孩子是一种祝福的意思,我们接受红包也是一种祝福。大人们在意的只是我们过年过得高不高兴,而我们在意的也是过一个好年,对红包的紧张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罢了。从表弟的红包一直都是婶婶收着,生气一段时间后又接着高兴地过年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我的红包一直由我收着,母亲从不强求帮我收藏。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那样做,她是相信我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才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过年收红包并不应该为自己的年龄而害羞,祝福别人不也是一件好事?对了,我长大了,过一年又一岁,不必为自己收红包而烦恼,我也可以像以前那样大方利落地接过红包了。

  我的红包依然还在继续增长,或许几年之后,我不能再拿红包了,而是要自己包红包给别人了。那个时候,那些孩子们的表情一定和我拿到属于我的红包一样,幸福而又难掩的.喜悦!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俗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俗延续到今天。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俗。

  我们*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蚕桑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流行于贵州省黄*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

  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传统*俗作文 (菁华5篇)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中间窄两头宽,转得很大声;老人和小孩一起玩,*玩具出名。”估计这是真的。什么?这意味着*传统文化——摇空竹。空竹由竹子和木头制成,是中空的,因此得名。空竹最早叫“空钟”,全国各地叫法不一。北方人*惯称之为“空竹”。

  空竹动摇多少年了?1300?1500?还是1700年?我来给你解释一下。早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就写过一首诗叫《空竹赋》,说明空竹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宋朝时,宋江写了一首七言四句的诗:“低声到高亢,高亢的声音清晰明亮。空气中有很多男性的长处,没有一个是徒劳的。”因此,空竹在*有着悠久的历史。

  空竹是一种通过摇动绳子使其快速旋转并发出声音的玩具。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学*抖空竹,首先要掌握好*衡,右手反复上提下提,左手轻轻上提。晃动时始终保持空竹的*衡。现在的空竹有很多种,比如“望月”、“鲤鱼摇尾巴”、“大海寻月”、“直冲云霄”……眼花缭乱,令人眼花缭乱。

  我妈给我买了个空竹。我试着弹了一下。抖空竹看似简单,其实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不容易学。慢慢来,反复练*。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能事半功倍。

  抖空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加乐趣。同学们不要小看。现在已经成为知名的健身娱乐玩具。空竹的玩法有很多种,等待你去探索和体验。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去看赛龙舟和吃粽子;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月饼,还可以和家人一起赏月聊天;我喜欢春节,因为可以收到长辈给我的“压岁钱”,还能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但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节日,那就非元宵节莫属了。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非常快乐。因为我不但吃到了香甜嫩滑的汤圆,还和小伙伴一起去别人家亮了灯,也到街上观看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晚饭时,妈妈端上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汤圆,让人一见就馋得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粒,往嘴里一送——呀!烫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爸爸妈妈在一旁哈哈大笑说:“真是个小馋猫!”吃过晚饭,几个小伙伴约我一起去邻居家“亮灯”。我喜滋滋地拿出自己的“莲花灯”跑了出去,这时,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们一家一家地走进去,叫一声:“恭喜发财!”主人们便抓一把糖果或拿一些零花钱放到我们随身带的小袋子里,等到亮

  完灯,我们的袋子里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和零食,那种快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亮完灯,我又跟爸爸妈妈一起到街上看“花灯”,只见各式各样的灯连成一片,使我们这个小镇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这个元宵节,我过得太快乐了!我多么盼望下个元宵节快点到来啊!

  十月金秋,经典诵读大型展示活动要在我们学校开展,赵老师说:“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次表演,不仅能为校争光,还能学*到古诗文,真是一举两得呀!”

  接着,我们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我们年级选定诵读的是《少年*说》这首诗,它教会我要为国争光,做一个爱国的好少年。

  在这次演出中,我和张择煊还有七班的两个同学做了领诵。我暗暗下定决心:这次表演我一要赢得满堂贺彩,让观众赞不绝口。

  十月十二日,今天我们要演出了。本来昨天还阳光明媚的天空,今天却刮着四、五级的北风,太阳公公好像也要休息了,迟迟不肯露面,但是丝毫没减少我们表演的热情。我们还是早早来到学校化装,换上服装。表演准时开始了,四个主持人大大方方的走上台去,拉开了演出的帷幕。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艺术高中的哥哥姐姐们表演的节目《游子吟》,他们把母亲在儿女将要外出时的那种不舍,表现的淋漓尽致。台下人们不停的鼓掌,发出阵阵的赞叹声。

  我们的节目是最后一个,终于到我们上场了,我还是有点紧张。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我们走上台去,开始了激情的表演:“志出将来之少年*者,则*少年之责任也……”我看见台下的观众露出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心里的紧张立刻减少了许多。我们的表演结束了,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赵老师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悬着心也终于落了下来,感觉十轻松。

  演出成功了!我以后还要多多学*古诗文,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说起皮影戏,我可是双眼放光,对它情有独钟。

  记得是春天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正在吃饭,爸爸说:“这附*来了个皮影戏剧团,吃完饭我们一起去瞧瞧。“那时的我觉得十分新鲜,不知是啥样。我吃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妈妈老远就听见锣鼓喧天,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屋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了一个一米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接着又表演了《西游记》《哪吒闹海》《葫芦娃》……精彩绝伦,让人流连忘返。节目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旁,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爸爸走过来说:“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就立刻变得非常精致。”这皮影大部分是仿照人的关节制成的,让我越发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我爱皮影戏。


端午的传统*俗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端午节传统*俗作文优选【10】篇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今年的端午节,第一次作为法定假日,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大事,是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从民间意志的维系与传承,到国家意志的规定和推动,端午节,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折射出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逶迤足迹。我们可以画影图形,去追溯历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来,但如果缺少当下的反思,不能从现实角度对端午节进行人文反思,那么,一个传统节日将又会沦为消费主义行为,会像中秋节一样,成为公关社交的`节日,远离了文化的本质。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意义,互相勾连比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都是非常少见的。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知识分子,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我们对屈原的评价和认可,到了怎样一个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我们想起屈原了吗?

  端午节,如果离开了对“屈原”这位人文知识分子模范的思念与文化认同,就失去了端午节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传统节日的复兴,不能推动人文学科的复兴,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线足够明亮,足够温暖,但是没有成长,没有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没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我们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我们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我们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

这一天,我们都要要吃粽子,为什么呢?因为在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看见他们的祖国救不了了,所以他就跳江自 杀了,他就是屈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想让小鱼们不吃他的肉,去吃粽子。过端午节时,我们还要穿新衣服、塞龙舟、扔粽子就不用说了。中午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粽子,晚上妈妈用艾草熬成那种黑色的水,闻起来有一股药味,但妈妈说用这种东西洗澡,就不会被蚊子咬到。我们一家人用这种药水洗好澡就舒服的睡觉了。

而且粽子特别神奇,它不像太阳那么圆,也不像墙那么方。粽子是用绿色的芦苇叶包起来的,看着是黑色的米和红色的枣子。之后放在锅里煮了之后,打开芦叶里面都变黑了,黑米的粽子比白米的更有营养。每吃一口香喷喷的粽子,都会让我想到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

伟大的诗人屈原,还让我感受到了崇高的品质和爱国精神。屈原写过很多诗,提过很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伤,就跳江自 杀了。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换一种方式就是再学一些东西,经过努力去当上君王。

我还许了一个愿,我希望我长大以后能当上宇航员、科学家或者军人。

  端午节传统*俗作文 6

  “咚咚咚咚锵!”咦,这是什么声音?我揉揉眼睛,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只见爸爸正在门口挂艾草,妈妈呢,则在煮粽子。哦,对了对了,我一拍脑袋—今天可是端午节呀!

  我洗漱完毕后便开始吃起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来。嗯,那味道可真是又香又糯,太美味了!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也是有来源的。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特地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到了后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吃粽子。

  而赛龙舟则是因为屈原自尽后,老百姓划船去找他的尸体,可是并没有找到,演变到后来就变成了赛龙舟。

  转眼间到了下午,我们一家来到了江边,观看赛龙舟。

  “咚咚咚咚锵!”江边想起了锣鼓声。瞧,远处划来了几只龙舟。“一二一,一二一!”壮汉们头戴红金,手拿船桨,奋力地向前划着。一只船眼看就要划到头,争到第一了,我心里暗暗想着:快快快,加油啊!快,马上就要第一了!

  只听到“哗”的一声船竟然翻了!我的心里立刻揪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呐?!

  只见另外几只船看到他们的船翻了,便纷纷停下划龙船,朝落水人员划去,救生船也划了过来,纷纷救起了落水人员。周边观看的人群不由得纷纷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没过多久,一只花里胡哨的船出现了在我们的眼前,原来里面都坐着一群老爷爷们,他们慢慢地划着船,给人带来轻松的快乐感觉。刚才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我们都跟着船沿江而行,为他们鼓掌加油!

  鞭炮声渐渐地散去,赛龙舟结束了,河面渐渐地*息下来,我的心中却还在想着那场充满了友谊而有趣的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动,宛若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悄悄走来……

  包粽子

  一到五月初四,奶奶就要包粽子。我总以为天下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本小姐的,可这包粽子却让我手足无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粽叶里放入一些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或蜜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可手法娴熟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乐开了花:“璐娜,肉太大了,粽叶太小,你看米都逃出来了,是不是想吃成一个小胖猪啊!”我连忙给粽叶减负,再次穿上衣服。接下来就要给粽子绑“丝带”了,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刚接到粽绳,我就使出浑身解数给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一个个可爱的粽子宝宝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毛南族:用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作馅包粽食用;傣族:用粽子来纪念一对为爱殉情的男女并求偶……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安……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熟悉的村庄游玩、**……

  ……

  如今,青草不再漫遍山野,石板桥下,不再有墨绿的水流动。可粽香依旧扑鼻而来,桨与水的摩擦声依旧在耳畔回荡……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