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

首页 / 作文 / |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 1

  从前有一个人住在张家村,他十分愚蠢,没有工作,整天游手好闲,衣服又脏又旧,上面还有几个破洞,他长得贼眉鼠眼。大家都不想看见他,邻居们为了躲开他,都把家门给关上了。

  有一天他在街上走着,突然有一缕金光刺到了他的眼睛。他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闪着金光的铃铛,十分精致,上面雕刻着一条龙和一只凤凰,铃铛的边缘还镶嵌着几个钻石,真是价值连城。他很想把铃铛偷走,可是他看见了几个人用手去开门,铃铛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他回到了家,左思右想,突然在他脑海中想起了一件事:一次,他到隔壁王爷爷家偷鸡,上次,他太心急了,没有看周围有没有人,就扑上去捉鸡了,一只鸡都没有捉着,还被抓了个正着。他想:如果我这次像以前那样,肯定会被发现,这次我要学聪明一点。这时,他突然听见了有人在放爆竹,他觉得很吵,就用棉花掩住了耳朵,这下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又想到这次把耳朵掩住,我不就能把铃铛弄到手了吗?哈哈!我太聪明了!

  他选择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去偷铃铛,来到上次那户大户人家的家门口,他左看看,右看看,周围没有人,就用棉花把耳朵掩住了,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小心翼翼地走到铃铛下面,踮起脚去偷铃铛,他左转右扯,终于铃铛被取了下来。他正要抱着铃铛回家时,看见许多人打开了窗户看着他。这时他听见:快抓小偷呀!这句话把他吓怕了,他放了铃铛,刚想跑,就又被抓了个正着。

  人们打他时,他嘴里还说着:“不是我偷的,我都没听见铃铛声。”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 2

  从前,在杨家村有一个人,每天就想着不劳而获。有一次,他去小店铺买东西,看见哪家的碗不错,就悄悄地把它拿下来,放在自己的衣袖里,快速逃跑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为此,那个人也臭名远扬了。大家一见到他,就像见着鬼似的,都离他远远的,还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这天,那个人在村子里闲逛,忽然看见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挂着一个精致的铃铛,铃铛的表面镀了一层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就像太阳发出的金色光芒一般,格外耀眼。铃铛上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它们威风凛凛,有的在互相嬉戏,有的张着嘴,摆出了一副打架的样子,龙腾虎跃,好不威风!

  那个人看见了,忍不住停了下来,心想:要是我有这个铃铛,那该有多威风呀!我要把它偷回家!想着想着,他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双手往上一伸,脚往上一踮,够着铃铛了!可轻轻地一碰,“叮——叮——”铃铛就响了。主人听到声音,拿着扫帚跑过来,喊道:“来者何人?竟敢私闯民宅!滚出去!”那个人被吓得落荒而逃。

  回去之后,那个人对铃铛朝思暮想。吃饭时,他把墨汁误当汤喝掉,却丝毫没有感觉;写字时,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我要铃铛”;睡觉时,梦见自己正抱着个大铃铛在炫耀,可醒来一看,却是自己的臭袜子、臭鞋子……

  一天,他刚刚梦见自己拿着一个铃铛,外面就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弄得他从梦中惊醒,难以入睡。他用手撕了一点棉被里的棉花塞在耳朵里,本想安心入睡,却突然灵机一动:咦?我可以用棉花来堵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没人听见啦!

  第二天晚上,他躲在草丛中,确保没有人以后,鬼鬼祟祟地走*铃铛,接着用棉花塞住了耳朵,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到铃铛面前,使劲一拽,把铃铛拽了下来。可是这时有人大喊道“抓贼啊!”,宅子里的人一窝蜂围上来,抓住了他,直到他进了牢房,还是没有想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发现。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 3

  从前,在杨家村有一个人,每天就想着不劳而获。有一次,他去小店铺买东西,看见哪家的碗不错,就悄悄地把它拿下来,放在自己的衣袖里,快速逃跑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为此,那个人也臭名远扬了。大家一见到他,就像见着鬼似的',都离他远远的,还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这天,那个人在村子里闲逛,忽然看见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挂着一个精致的铃铛,铃铛的表面镀了一层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就像太阳发出的金色光芒一般,格外耀眼。铃铛上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它们威风凛凛,有的在互相嬉戏,有的张着嘴,摆出了一副打架的样子,龙腾虎跃,好不威风!

  那个人看见了,忍不住停了下来,心想:要是我有这个铃铛,那该有多威风呀!我要把它偷回家!想着想着,他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双手往上一伸,脚往上一踮,够着铃铛了!可轻轻地一碰,“叮——叮——”铃铛就响了。主人听到声音,拿着扫帚跑过来,喊道:“来者何人?竟敢私闯民宅!滚出去!”那个人被吓得落荒而逃。

  回去之后,那个人对铃铛朝思暮想。吃饭时,他把墨汁误当汤喝掉,却丝毫没有感觉;写字时,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我要铃铛”;睡觉时,梦见自己正抱着个大铃铛在炫耀,可醒来一看,却是自己的臭袜子、臭鞋子……

  一天,他刚刚梦见自己拿着一个铃铛,外面就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弄得他从梦中惊醒,难以入睡。他用手撕了一点棉被里的棉花塞在耳朵里,本想安心入睡,却突然灵机一动:咦?我可以用棉花来堵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没人听见啦!

  第二天晚上,他躲在草丛中,确保没有人以后,鬼鬼祟祟地走*铃铛,接着用棉花塞住了耳朵,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到铃铛面前,使劲一拽,把铃铛拽了下来。可是这时有人大喊道“抓贼啊!”,宅子里的人一窝蜂围上来,抓住了他,直到他进了牢房,还是没有想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发现。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 4

  从前有一个人,他愚蠢极了,它不仅愚蠢而且特别爱占小便宜。他从不做正经事,常年在街上游手好闲,每天背着手,弯着腰,眯着眼,东转转西逛逛,看看别人家有什么好东西都想要占为己有。

  他衣衫不整,穿着一件破布似的衣服,一双磨破了的鞋,那条深色的裤子也肥肥大大的。他长得贼眉鼠眼,一双小眼睛在粗黑的眉毛下不停地转着,像在寻思着什么不好的计谋,就连那住在顶楼的老邻居见到他,也是紧闭门窗。那些走在街上的人见了他,也赶紧散去。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大街上转悠着。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已经走的很远了,这时一扇用青铜做的大门,吸引了他。他不禁想到:呀!这一定是户大户人家,嘿嘿,太好了,可要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他眯着眼,抬起头,正想仰天大笑时,突然发现门头上有什么东西在晃着,他定睛一看,呀!原来是一只大铃铛。这只铃铛好像是纯金的,在太阳的照耀下更显得金光闪闪。一阵微风吹来,那只铃铛还发出了清脆动听的声音呢!再仔细看看,只见那铃铛的边缘还有一圈龙与凤凰的花纹,真精致!

  这人看了,眼睛瞪圆了,嘴角出现了一抹不怀好意的微笑,正要动手,突然变得愁眉苦脸的了。是呀,他也应该好好想想,去年他去偷王家那儿20只黑母鸡时,刚进鸡窝就被大黄狗给发现了,鸡们被吵醒了,结果可想而知,鸡没偷着,却被鸡啄个半死,满脸还都是鸡屎。

  还有一次,他去另一家偷玉米,结果刚进门,就被管家抓住,最后连人一起抛进大河里……

  一想到这,心不禁颤了一下,要是这次又失败了怎么办?他看着慢慢消失的夕阳,左看看,右看看,前思后想,最后他将眼睛定格在自己的破棉鞋上,他眼睛一转,灵机一动,使劲撕下自己那些已经脏的黑锅底似的棉花,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狠狠地将棉花塞进了自己的耳朵里。

  就在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开始行动啦!他蹑手蹑脚的走向那扇门,小心翼翼地站上门槛伸手去够,诶!差了一点。于是他踮起脚尖去够,这次就只差一点点了。它做了个深呼吸,*静下来,最后猛的一跳,嘿!够到啦!他紧紧抱住门框,那铃铛的刺耳声音瞬间响了起来,可他继续用手摇晃着,不说你也知道,他捂住耳朵,能听到才怪呢。虽然这铃声响遍天空,可他依旧浑然不觉,气愤的管家和主人猛的打开门,只见村民们已经将他围得水泄不通,有些已经开始破口大骂。主人和村民们立刻将他束手就擒,可他还大声叫着:“怎么你们怎么都能听得到?我根本没有偷铃铛啊!”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 5

  从前,在杨家村有一个人,每天就想着不劳而获。有一次,他去小店铺买东西,看见哪家的碗不错,就悄悄地把它拿下来,放在自己的衣袖里,快速逃跑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为此,那个人也臭名远扬了。大家一见到他,就像见着鬼似的,都离他远远的,还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这天,那个人在村子里闲逛,忽然看见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挂着一个精致的.铃铛,铃铛的表面镀了一层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就像太阳发出的金色光芒一般,格外耀眼。铃铛上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它们威风凛凛,有的在互相嬉戏,有的张着嘴,摆出了一副打架的样子,龙腾虎跃,好不威风!

  那个人看见了,忍不住停了下来,心想:要是我有这个铃铛,那该有多威风呀!我要把它偷回家!想着想着,他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双手往上一伸,脚往上一踮,够着铃铛了!可轻轻地一碰,“叮——叮——”铃铛就响了。主人听到声音,拿着扫帚跑过来,喊道:“来者何人?竟敢私闯民宅!滚出去!”那个人被吓得落荒而逃。

  回去之后,那个人对铃铛朝思暮想。吃饭时,他把墨汁误当汤喝掉,却丝毫没有感觉;写字时,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我要铃铛”;睡觉时,梦见自己正抱着个大铃铛在炫耀,可醒来一看,却是自己的臭袜子、臭鞋子……

  一天,他刚刚梦见自己拿着一个铃铛,外面就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弄得他从梦中惊醒,难以入睡。他用手撕了一点棉被里的棉花塞在耳朵里,本想安心入睡,却突然灵机一动:咦?我可以用棉花来堵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没人听见啦!

  第二天晚上,他躲在草丛中,确保没有人以后,鬼鬼祟祟地走*铃铛,接着用棉花塞住了耳朵,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到铃铛面前,使劲一拽,把铃铛拽了下来。可是这时有人大喊道“抓贼啊!”,宅子里的人一窝蜂围上来,抓住了他,直到他进了牢房,还是没有想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发现。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阅读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1)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菁华3篇)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1

  那个人握着铃铛,一只手掩住耳朵,另一只手摇铃铛“丁零……”没想到,他的手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起来了,他急忙松手,撒脚就跑,房主打开门,看见那个盗铃人急急忙忙地跑,还看见掉在地上的铃铛,就知道是那个盗铃人盗的铃,就急忙大声喊道:“快来人哪,快来人哪,快来抓贼呀,有人偷东西啦!”房主就在不停喊,他的喊声引来了许多村民。

  房主带领村民一起去抓那个盗铃人,他们一直走啊,走啊,直到一个路口,他们才停下,房主小声地嘀咕了一句:“这个贼跑哪去了,一会儿功夫,他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房主的眼珠转了一下,转过身来,对村民大声说:“大家兵分两路去找贼。”可谁知道,那个贼还在马不停蹄地跑,突然,他被一块有尖角石头绊倒,石头上的尖角划到了他的脚,就在他正准备起来时,房主和村民们都已经来到面前了,他最终还受到惩罚。

  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2

  那人的手一碰到铃铛,就被人发现了。

  铃铛的主人凶巴巴的拉着那人的衣服说:“你尽然想拿走我的铃铛,看我如何收拾你!”“我知道了,请你饶了我吧!”那人听了,吓得脸色苍白。众人见了,有的去劝架,有的议论纷纷。

  “我看那铃铛的主人不像是好人。”有人说。“但是,那个人想去拿走别人的铃铛呀!”又有人说。

  人们的议论只是如此,还是没有*息两人的矛盾,反而一旁铃铛的主人和那人打了起来。直到中午,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走向拿别人铃铛那人身旁,对他说:“人活在世上要讲诚信,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这点你要改呀!就算你真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会帮助你的。”

  “还有你,虽然铃铛是你的,别人偷了你的,但是也不能打他,以牙还牙,何时了呀!”少女对铃铛的主人说道。听了这话,铃铛的主人和那个偷铃铛的人都后悔的低下了头。

  少女向围观的群众说:“做人要讲诚信,不是你的不能拿,更要宽恕知错就改的人。”一场铃铛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3

  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三。他有一个坏毛病:爱占小便宜。因此,张三没有一个知心的好朋友。

  一天,邻居家在房梁上挂了一个铃铛。张三看见了非常想要这个铃铛,因为这个铃铛非常精美:上面刻着一条龙,下面刻着一条凤,金灿灿的,像金子做得一样。张三眼睛骨碌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偷。

  这天晚上,张三去那户人家去偷,当他正准备伸手去拿那个铃铛时,转念一想:对了,铃铛一碰不就会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吗?再说我也够不到,明天再来偷吧。于是他就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想:耳朵能听见铃铛的响声,不如我戴着一对耳塞不就听不到声音了吗!哈哈!我矮,带一个板凳不就可以够到了吗?我真聪明!于是,他带着板凳塞着耳塞就去了。偷铃铛的时候,那家人听到铃铛的响声,拿着棒子把张三打的落花流水。张三跌跌撞撞的跑回到家里,浑身都疼。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家人怎么知道他偷铃铛。

  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这个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2)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实用10篇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1

  这时,那家人的狗叫了起来。院子里所有的灯几乎都亮了起来,主人连忙召唤自己的仆人:“小红、小花,快去捉贼啊!”那人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偷了一个有钱人的铃铛,而且被发现了。他还来不及想怎么被别人发现的,自己已经被小红和小花抓住了。那个人一看,不就两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女子吗?这好办。他两只手一拽,就把小花和小红拽到了地上,她们哭了起来。那个人说:“哼,就你们也想跟我斗?”正当他得意洋洋想逃跑的时候,几个武艺高强的大侠从天上“飞”了下来。就像老鹰捉小鸡那样把他抓了起来,“飞”到了一座堂门前,硬是把他拖了进去。

  里面坐着一个美如天仙的女人,没错,那个女人就是这家院子的主人。女人说:“你胆大包天,竟敢来偷东西。你想要什么,要不要我给你拿?”那人说:“我就想要你家门前的那个铃铛。”那女人百思不得其解,问:“你要那铃铛干什么,难道你不怕被人发现吗?”那人说:“我就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发现我的,我明明是把耳朵捂住的,你们怎么听见了?”那女人觉得很可爱:“你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又不代表你把别人的耳朵捂住了,所以别人就听得见了。看你比较诚实的,今天就放你一马,以后要好好做人,不要再做这种事了。”那个人连忙道谢,然后就走了。

  从此以后,那个人远去读书,做人正直,再也没有做任何可耻的事了!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2

  经过上一次的经验,这个人又反思了一夜,决定再也不干偷偷摸摸的事了,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可当他又经过人家大门前,看到那个精致铃铛时,他的贼心又起了。这次,经过深深地思考,总结上次偷盗的失败经历,吸取了教训,他决定先用棉球把自己的耳朵紧紧塞严,再找块布蒙住自己的整个脸,只露出一双可以随时观察的眼睛,然后用锤子敲破铃铛,再一块一块搬走。在这个人眼里,今天这个主意真是十全十美的呀!既不会被发现认出,也能偷走铃铛,真是个绝妙的办法。

  他得意地捂住嘴巴偷笑,“嘿嘿……嘿嘿……”,四下瞅瞅确定无人后,悄悄蒙好脸,把两只耳朵里塞满了棉球,高高举起借来的锤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对着铃铛一锤子敲下去,只听“咣当”一声,铃铛被敲破了,可他也没听见,正准备乐呵呵地搬走呢!还没等他拾起地面上的铃铛片,听到声音的主人,已经迅速跑出来,把他给抓住了。这个人只能又认栽了,这次他还得赔偿敲破铃铛的损失呢!这个人真愚昧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要想让别人不知道你做了坏事,除非你不做,否则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3

  ……没想到,手刚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就这样,他既没有偷到铃铛,又被铃铛的主人大打了一顿。他心里一直想出口气,一定要想办法偷到铃铛。他为了这件事想了几天几夜……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自认为“英明”的方法。他想:我掩住耳朵偷铃铛,我听不见了,可是别人听得见。那么,假如我把眼睛蒙起来,别人就看不到了,那我不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偷到铃铛了吗?想出这个主意后,他又因此兴奋了好几天。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悄无声息地走*了挂着铃铛的院门,然后把眼睛用一块布头蒙了起来,想把铃铛摘下来。可是,他不蒙眼睛不要紧,蒙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他笨头笨脑的,竟然掉进了铃铛的主人家的臭水池里。响声惊醒了主人家的大黑狗,大黑狗汪汪地叫出声来,并且一口咬住了他的屁股,他尖叫一声,又惊醒了主人。主人便带着一家人出来,又把他给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着对他说:“你还是自欺欺人哪!”

  从此,他再也不偷铃铛了。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4

  经过上一次的经验,这个人又反思了一夜,决定再也不干偷偷摸摸的事了,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可当他又经过人家大门前,看到那个精致铃铛时,他的贼心又起了。这次,经过深深地思考,总结上次偷盗的失败经历,吸取了教训,他决定先用棉球把自己的耳朵紧紧塞严,再找块布蒙住自己的整个脸,只露出一双可以随时观察的眼睛,然后用锤子敲破铃铛,再一块一块搬走。在这个人眼里,今天这个主意真是十全十美的呀!既不会被发现认出,也能偷走铃铛,真是个绝妙的办法。

  他得意地捂住嘴巴偷笑,“嘿嘿...嘿嘿...”,四下瞅瞅确定无人后,悄悄蒙好脸,把两只耳朵里塞满了棉球,高高举起借来的锤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对着铃铛一锤子敲下去,只听“咣当”一声,铃铛被敲破了,可他也没听见,正准备乐呵呵地搬走呢!还没等他拾起地面上的铃铛片,听到声音的主人,已经迅速跑出来,把他给抓住了。这个人只能又认栽了,这次他还得赔偿敲破铃铛的损失呢!这个人真愚昧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要想让别人不知道你做了坏事,除非你不做,否则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5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领铃铛,他很想要。

  他明明知道手一碰,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是谁是谁?”一个女人从家里出来,紧接着又有一个男人从家里也出来了,显然,他们是一对夫妻,那两个人心地很善良,所以那个从的农民都称他们为“善良夫妻”。当然,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村民们都一个个挺身而出,其中有一个读书人说到:“一个人做事,不要自作聪明,要老老实实做人,如果你喜欢它,就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不可以偷偷拿别人家的东西!”这番话让他受益匪浅,他低下头,躬身弯腰,连声称是,这对夫妻却说:“以后请您不要再这样了,我们要用手去自己挣钱,来靠自己的手来创造!”他无奈的说:“是!是!是!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从此他再也不出来偷别人的东西了,这一教训大家明白了吗?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6

  话说,那个人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现了。结果被村民们抓了个现行,村民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干脆把他抓去见官,有的说把他狠狠的打一顿。有的说把她的上衣扒掉,游街示众,还有的说。拿走一个小小的铃铛不算什么。铃铛的主人决定抓他见官。那个人吓得脸色苍白,身子瑟瑟发抖,心里十分后悔。

  铃铛的主人考虑再三,决定抓他见官。村民们扭住那个人浩浩荡荡的朝衙门的方向走去。正在这时,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快步走了过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不赞成他们的做法,村民们十分纳闷,问她为什么不把他抓去见官呢?

  那位少女冲着乡亲们微微一笑,心*气和地和村民们说:“你们看,他是一位年轻人,自尊心挺强,现在也已经有了愧色,再说他也许有什么难言之隐,我们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抓它见官呀,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呢?”善良的村民们一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纷纷教育了那个偷铃铛的人,希望他今后做事要老老实实,安分守己。那个偷铃铛的年青人赶紧点着头,羞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谢谢你们点醒了我。,我以后再也不去偷东西了,我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乡亲们见那个人承认了错误,而且态度十分诚恳,就原谅了他,各自离去了。一场闹剧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

  故事还没有完哟,从此以后,那个人不但开始发奋读书,起早贪黑的干活,而且经常帮助乡亲们,不折不扣地实现了他做人要脚踏实地,不可自作聪明的诺言。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几年后终于当上了保长。把村子治理的井井有条。人们提起他都会赞不绝口,并且竖起大拇指,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脸红红的,十分的不好意思呐。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7

  暑假期间,我在家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其中我特别喜欢《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范氏家族被灭之后,有个小偷想乘机去偷范氏家大门那口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的钟。可是这口钟巨大无比,一个人无法搬动。他前思后想的终于想到个办法——把钟敲碎之后再带走。小偷高高兴兴的找来一把大锤子,对准大钟就是一锤,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这不是在公开的告诉别人我在偷钟嘛?索性小偷扑上去抱着钟,企图让钟声变小,可是这怎么可能?小偷越来越慌了,到最后只能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就算逃得了自己也逃不过别人。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有时侯做功课遇到有些题目做不出,我也会“掩耳盗铃”——看后面的答案。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还是不会做。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

  所以在阅读了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只有自己认真的去对待了它,才能做到问心无愧,这样即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才真真的回报了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关心。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8

  大家都知道《掩耳盗铃》里的那个人是自欺欺人,我就让大家知道后面的故事吧!

  NO.1偷铃铛失败。

  他手刚一碰铃铛就被主人发现了,他看到主人出来了,吓得仓皇而逃。

  他心想:“我没有听见声音呀,为什么被主人发现了呢?还好我跑得快,逃过了这一劫。”他左思右想,终于想明白了,虽然把我的耳朵捂住了,我听不见,但是别人的耳朵没有捂住,不带表别人听不见呀!这回我用调虎离山之计,哈哈哈......

  NO.2偷铃铛。

  到了晚上,他悄悄地来那家门前,扔了一块石头到院子里,主人听见了响声,急忙跑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他趁现在的好机会,立刻把铃铛拽了下来,他抱着铃铛飞快的跑在回家的'路上。

  NO.3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他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被石头拌了一脚,铃铛一下子飞了出去,自己也摔的鼻青脸肿,连胳膊也摔伤了,他一瘸一拐的回家了。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9

  一天,李小子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忽然,他看见一户人家门前,挂着一块大碧玉。这么精美的碧玉,如果卖了,定会值很多铜钱。能盗来的话,那就发财了,哈哈哈!

  夜里,李小子拿着手电,去盗碧玉。走到那家门前,用锤子使劲砸了一下碧玉,顿时发出巨大的声音,好像世罢末日就要来了

  声音传到四面八方,家家户产都惊醒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地震了吗?还是世界末日来了?李小子看到有人来,刚迈开第一步,一下滑到了。这是什么啊,居然敢让你李爷摔跤,好大的胆子。定睛一看,发现是一堆饮料瓶。人们纷纷向他追来,他立刻起身,准备逃跑,我的天啊,居然有这么多人来追赶,还是赶快逃吧!还好,他躲过了一劫。嗯,想来追我,你们嫩了点儿。

  这次,他用了B计划。他准备了两个棉花团,塞进了耳朵里,嘿嘿,这下你们听不到砸碧玉的声音了吧,我都听不见了,你们更听不到。他砸起了那块碧玉,声音立刻四散,传到了四面八方。这下他跑不掉了,因为三面都有人,有一面还有墙。他往墙那里跑,可是怎么爬,都爬不上去,你这面墙,要是等我从大牢里出来,一定要把你拆了。

  李小子被抓了起来,唉,我怎么那么倒霉,命怎么那么苦呀。老天爷呀,你不是成心让我坐大牢的吗?长官呀,我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你放我出去,我可以给你很多钱,让你荣华富贵;如果你放我出去,我可以把全家值钱的东西都送给你;如果你放我出去,我可以重新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求您放我出去。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 10

  自从上次偷铃失败后,小偷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就是装备不够多。这次,他决定去偷西街姓赵的富人家的金银钟。

  他到集市花了六个银子、四个铜板,买了件夜衣和变色服。晩上,小偷穿上变色服,再套上夜衣来到了姓赵的富人家。过了九点,小偷悄无声息地溜进了后院,然后到处寻找金银钟的身影,找了很久都没发现金银钟的身影儿。

  这时,远处传来侍女说话的声音,吓得小偷慌忙地躲到离自己最*的油桶里。靠*油桶时,其中一个侍女突然说道:“少爷刚买的昂贵的金银钟,说不定几天后就会被人偷呢?不知道放在第一百零一号房间安不安全?”身在油桶里的小偷狡黠一笑,心想:你们说这句话不就是在给我传递信息吗?嘻嘻!”暗自高兴后,小偷准备翻出油桶去偷金银钟,突然间侍女把热腾腾的油倒进了油桶里,小偷被烫了个半死,摸着疼痛的身体咬牙切齿死命地忍耐着,等侍女走开了然后翻出油桶,趁侍女不注意,从后面把她们打晕了。

  小偷顾不上身体发出撕裂的疼痛,马上去寻找他的宝物了,来到通往第一个房间到第一百零一号房间的通道中,看着众多的房间,傻了眼,因为姓赵的人怕钟会被人偷,就命人把房号销毁,叫人把每个房间的号码纸条,藏在门栏右下角的暗格里。所以小偷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房间才是一百零一号,只能逐间逐间去寻找金银钟的下落。

  天快亮了,小偷还是没有找到第一百零一号房间。正当小偷拖着疼痛及疲惫的身体继续寻找的时候,不巧被定时检查金银钟的侍卫抓个正着,他们把小偷捉起来了,送去衙门。在送去衙门途中,小偷嘴里还喃喃自语:“下次再也不敢去人家偷东西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活该!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3)

——掩耳盗铃改写作文(5)份

  掩耳盗铃改写作文 1

  自从上次偷铃失败后,小偷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就是装备不够多。这次,他决定去偷西街姓赵的富人家的金银钟。

  他到集市花了六个银子、四个铜板,买了件夜衣和变色服。晩上,小偷穿上变色服,再套上夜衣来到了姓赵的富人家。过了九点,小偷悄无声息地溜进了后院,然后到处寻找金银钟的身影,找了很久都没发现金银钟的身影儿。

  这时,远处传来侍女说话的声音,吓得小偷慌忙地躲到离自己最*的油桶里。靠*油桶时,其中一个侍女突然说道:“少爷刚买的昂贵的金银钟,说不定几天后就会被人偷呢?不知道放在第一百零一号房间安不安全?”身在油桶里的小偷狡黠一笑,心想:你们说这句话不就是在给我传递信息吗?嘻嘻!”暗自高兴后,小偷准备翻出油桶去偷金银钟,突然间侍女把热腾腾的油倒进了油桶里,小偷被烫了个半死,摸着疼痛的身体咬牙切齿死命地忍耐着,等侍女走开了然后翻出油桶,趁侍女不注意,从后面把她们打晕了。

  小偷顾不上身体发出撕裂的疼痛,马上去寻找他的宝物了,来到通往第一个房间到第一百零一号房间的通道中,看着众多的房间,傻了眼,因为姓赵的人怕钟会被人偷,就命人把房号销毁,叫人把每个房间的号码纸条,藏在门栏右下角的暗格里。所以小偷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房间才是一百零一号,只能逐间逐间去寻找金银钟的下落。

  天快亮了,小偷还是没有找到第一百零一号房间。正当小偷拖着疼痛及疲惫的身体继续寻找的时候,不巧被定时检查金银钟的侍卫抓个正着,他们把小偷捉起来了,送去衙门。在送去衙门途中,小偷嘴里还喃喃自语:“下次再也不敢去人家偷东西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活该!

  掩耳盗铃改写作文 2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行走江湖的江洋大盗,姓张,名狂,字无忌。

  一天,他听同行的兄弟说,一位姓杨的富商家的门前,新添了一口大铃铛。他动起了歪心思:如果我偷了这口铃铛,那岂不是赚大发了?他想着想着,便走到了富商家门口。

  哇,果真如此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嘿嘿,这么精美的铃铛,图案如此细致,美得像一幅流动的美丽山水画,不能用语言形容。又是这么大一口铃铛,竟被杨姓大老粗给弄到了,他没知识没文化,除了一张大嘴巴,还有什么?我张狂太幸运了,把这口铃铛卖了,我不就变成大户的富商了吗?到时候买一栋大房子,娶几个老婆都不成问题,我今天回家准备准备,明天就来搞定。

  第二天一早,张狂就背着一大箱工具来了。他掂了掂大铃铛,在心里暗暗地骂:他娘的,早知道你那么重,就只带锤子了,这一大箱东西,可是我张狂行走江湖的宝贝,现在不得不扔掉,你丫的。想着想着,他使劲地向铃铛砸去,刚砸了几下,就被铃铛的.声音吵坏了,破品大骂:“你大爷的,那么响,引来官府的人怎么办?”富商家的门一下开了,里面的人冲出来,追他。他怂了,赶紧跑回家。

  他在家里冥思苦想,窗外鸟雀的喳喳声吵到了他。他捂起耳朵,咦,自己果然听不见了,他突然开窍:哦,我可以用棉花塞住耳朵,我真是聪明绝顶啊。

  第二次盗铃,他显得谨慎得多,带着大锤子来到杨富商家门口,用棉花塞住耳朵,哼,我一定要把你卖掉。他拿起锤子,使劲地锤了起来,边锤边唱:“让我们一起摇摆,一起摇摆……”他锤铃铛的声音都能传播到太阳上了。铃铛很快被锤出了一个大窟窿。而这时,官府的人马追了过来,他还在锤铃铛。官府的人亮出火把,他吓了一大跳,差点没尿裤子。他跑了又跑,到了悬崖边。你妹的,这个该死的铃铛,竟置我于死地,我的富商梦啊,破灭了。

  官府的人将他关入大牢。两天后,官府处死了江洋大盗——张狂。

  掩耳盗铃改写作文 3

  从前,山脚下有一个鲜花朵朵,空气清新的小村庄,那里的人家几乎都很富有,只有王大宝家很贫穷。

  王大宝是个大懒汉。他每天不仅不干活,还天天想着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他白天在村子里晃荡,晚上就做着他的白日梦。

  一天早晨,王大宝在村子里散步,突然,他看见范老爷家门口的大铜钟。这铜钟造型雅致,上面刻着古典的花纹,十分精美。王大宝的小九九冒出来了:“如果把这个大铜钟背回去卖了,我们不就有钱了吗?”

  说干就干,王大宝敲了敲铜钟,铜钟发出“嗡嗡”的声音,王大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王大宝灵机一动,心想:“把铜钟敲碎了,再背回去,卖碎片也行。”

  中午王大宝开始行动了,他左手拿椎子,右手拿锤子,用力一锤。铜钟不但没有碎,反到发出“嗡嗡”的沉闷而悠长的声音,王大宝赶忙扶住铜钟,生怕惊动了别人。

  王大宝想来想去,灵机一动:把耳朵堵住再敲,不就没有声音了吗。他在荷包里摸到两团棉花,塞进了耳朵。他得意忘形地想,这个办法只有我才想出来。

  他用力捶,果然听不到了。

  不一会儿他感觉有人在拍他的背,一转身,范老爷和卫士、张大爷都在呢!卫士一下子把他摁倒在地上。

  王大宝很不解地问:“呀!你们怎么还听得见呢?”大家说:“你堵的'又不是我们的耳朵。”

  王大宝呀,你真是一个愚蠢的人。

  掩耳盗铃改写作文 4

  话说盗铃人手碰铃铛,被人发觉了。

  正在打盹儿的狗听到铃声,嗖地跳起来,对着院门不停吠叫,把正在熟睡的主人吵醒了。主人打开屋门,朝狗打了一下,吼道:“你这只破狗,光吃我的粮食不说,半夜三更还吵醒我,岂有此理!”狗不但不理会主人的训斥,反而更加卖力地朝院门吠叫。主人很生气,又打了狗一下,狗这才默不作声了。

  主人感到很纳闷,心想:深更半夜狗不休息,还在这吠叫,这里面肯定有事。他打开屋门,发现屋门的铃铛还嗡嗡乱响。主人想通了,他知道狗为什么吠叫了,便动身带上狗,顺着一条小路追盗铃人了。

  刚才,盗铃人听到了户主的声音,吓得魂飞魄散,他顿时呆若木鸡,大惊失色。就在户主要打开院门时,他飞一样地逃跑了。

  主人没有追到盗铃人,同狗一起灰心丧气地回家了。

  第二天,盗铃人又想起了那个亮闪闪、金灿灿的铃铛,便又动身去偷盗。

  这一次盗铃人可没有再用那个愚蠢的办法,他想用一只手抓住铃铛,另一只手抓住铃铛里面的链子,这样就不会再发出声音了。

  户主可不那么傻,他知道盗铃人还会来,便把绊脚绳挂到门口,而他则藏到一个隐密的地方。

  半夜十二点,山村里一片寂静,只有蛐蛐唱着美妙的歌曲。

  盗铃人悄悄地来到门下,刚要摘铃铛,突然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扑通”一声摔在门下。

  盗铃人心想:完了,这下可倒霉了。

  户主一吹口哨,许多人都一起涌了过去,把他五花大绑,捆得结结实实。

  后来,盗铃人在户主的思想教育下,改变了这个坏*惯。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盗铃改写作文 5

  冬日里的风“哗啦啦”地吹着,只有那家人的小铃铛还在“丁玲丁玲”地响着,他越听越爱这家的铃,在火炉旁坐立不安,怎么能想到偷铃铛的好方法呢?

  这天,他出去溜达,一不小心,栽了一跤。贼一看,原来是地上的一滩水结成了冰,里面有不少树叶和小石子。这个贼的眼睛骨碌碌地一转,一条妙计计上心头:嘿嘿,我用妙计来偷,绝对能成功。贼大步流星地跑回家了。

  第二天晚上他就冒着刺骨的寒风,拿着水枪去给这个铃铛上浇水。过了一天,这个铃铛的声音似乎不是那么悦耳了,又过了一天,又变的不是那么的响了。几天后白天已经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有一天半夜里,呼呼北风吹得也不是那么更急了,满天的大雪也慢慢停了。他又拿着一把水枪去给铃铛喷水。可他怎么也听不到铃铛的响声。他心里窃喜:哈哈!偶要成功了!咦!怎么隐隐约约还有声响!真是做贼心虚呀!也可能是那几天听铃铛的声响,他都快喜欢疯这个铃铛了,他总感觉它还在响。他又把耳朵贴到铃铛旁边确认了一下没响,拍了拍脑袋,环顾了四周,看不见一个人影,心想:真是天助我也!他飞速把铃铛从门上取了下来,得意洋洋地回家睡大觉去了。

  贼回到家,抱着铃铛美美地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他还在美梦中,只听见有人在门外大声喊:“偷铃铛的贼,快给我出来受刑。”这个贼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家的主人怎么会知道这铃铛是我偷的呢?

  他想到这里,急忙把铃铛往床下一藏,理直气壮的推开屋门:“你们诬赖好人,谁偷你的铃铛了?你有什么理由?”主人指着地上的脚印说:“你自己看看吧,我是顺着这脚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吗?”那个贼只好把铃铛乖乖地交了出来。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4)

——《掩耳盗铃》扩写3篇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好吃懒做,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晚上就出来活动,经常到别人家顺手牵羊,把别人的劳动果实给偷走。

  街坊邻居看到他直摇头、直叹气,又都怕他,生怕被他惦记。大家远远看到他,就小声喊了起来:“张三又来了!快回家关门!”邻居们以前也都劝他学个手艺,可是他什么都不愿意学。

  一天,他来到李员外的家门口。看到了门上挂着一个金黄的铃铛。上面的花纹精美巧妙,栩栩如生。看着看着,他仿佛身临其境又来到了酒馆,“小二!给我来二斤牛肉,再加两坛好酒!”他双眼发光,还搓着手,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铃铛是我的,谁也别想拿走,嘿嘿!”

  他躲在一旁观察,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来到了李员外家门前。他把铃铛一拍,“叮当!叮当!”便发出了响声。门开了,走出两个家丁,一个家丁身强体壮,一个家丁手里拿着木棍。那个秀才行礼后便说:“我来找李员外有些事情要商议。”两个家丁就让那个拜访的人进去了,门又被“咚”的一声关上了。他在一旁寻思:铃铛一碰就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家丁就会出来,这我可得小心,千万别被抓住了。记得上次偷东西被别人抓住,把我打个半死。

  回到家后,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哦,有了!他从被子里拽了一点棉花出来,往两个耳朵里一塞,拍了拍手,“听不到,听不到了!”开心极了。

  他便去了李员外家口,纵身一跳,把铃铛给扯了下来。铃铛““叮当!叮当!”直响。“谁呀?”两个家丁开门出来了,发现张三手里正拿着铃铛。“小偷!居然偷我家的铃铛!”他们对着张三你一拳,我一脚地揍了起来。

  “哎呀!别打脸!我明明把耳朵塞上了,你们怎么还能听见?”

  “笨蛋!是你的耳朵听不到了,我们耳朵还能听的到呢!”

  路上行人看了,叫道:“打得好,打得好,叫他再敢偷!”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张三被揍得哭爹喊娘。

  *年干旱,处处饥荒,范家因家贫而迁离此地。

  某一天,有个路人见他们家门口有一口铜钟,在寒风中孤独地矗立着。

  路人想:“这口钟甚合我意,偷去卖了,也有几两银子的收入,发笔小财。”

  于是,他蹑手蹑脚地靠*铜钟,*距离仔细打量了一番后,他蹲下身去,双手抱住铜钟,脸憋得通红,使劲地一提,忍不住叫声“起”。可那口钟却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力大无比的菩萨。路人可不甘心,他把身子再蹲下去一些,双手**钟与地面的缝隙,死死地扣住铜钟的边缘,手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瞪着眼睛,咬紧牙关,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走——!”。只见那铜钟动了一动,铜钟稍离开了地面一点,那路人就早已累趴在了地上。

  路人心想:“这口钟还颇有些分量!要把它背回家就别想了。可我不甘心啊。不行,我今天非得把它弄回家去不可。”

  路人的眼光扫到了角落里的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锤。“有了!”路人高兴地快要跳起来了,他黯淡的眼睛中顿时涌出了光芒。“用锤子,用锤子!”路人一边说,一边兴奋地搓着手,似乎找到了灵丹妙药一般。

  他从角落里一把操起那把铁锤,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

  “对,就这样把它敲碎了,用碎铜片换点碎银子也好的。”路人左手握着锤柄的末端,右手握着锤柄的上端,高高地抡起铁锤,刚要砸下去,突然停在了半空中。

  “不对,万一钟声被邻居听见,岂不误事。不但捞不到好处,反而落下个小偷的恶名,那就不美了。”路人一边想,一边把铁锤放下来。“对,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见了吗?哎呀,我太聪明了,这么复杂的问题,都给我想通了。”

  只见他从口袋中拿出一团棉絮样的东西来,撕成两半,分别塞在了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一切就绪之后,路人往手心上响亮地吐了口唾沫,再次高高地抡起铁锤,毫不犹豫地朝着那口大钟狠狠地砸了下去。

  只听“哐——”的一声,一个震天的声音从那口大钟里发出来,就像一个炸雷在铜钟旁炸响,并迅速扑向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路人可没有听见,仍旧起劲地敲着,“哐——哐——哐——”一边敲,还一边做着发财的美梦呢。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消灭掉了范氏。有一个小偷在这时候来到范氏的家里来偷点东西。他来到范氏家的院子里,看到墙上吊着一口很大很大的钟,这口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很精美,图案也很精美。小偷的心里别提有多么高兴了,心想:如果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小偷说干就干,他把钟先仔细地看了个遍,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钟这么重,这么大,怎么背得动呢?挪也挪不动啊!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锤子先把大钟敲碎,然后把它一块一块得搬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铁锤,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朝大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小偷吓得大惊失色,小偷心想:这下完蛋了,这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偷这口大钟吗!小偷很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怎么声音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又从害怕中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了吗?

  小偷马上找来两布团,把两只耳朵给塞住,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小偷自作聪明地想着。于是,他就放手砸了起来,一下,两下,三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人们听见了钟声,就匆匆忙忙来到范氏家,看见了小偷,就急忙把小偷抓住了。

  小偷最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声音回被人们听到。

  这个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变成了一个成语故事,就叫《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5)

——掩耳盗铃教案15篇

掩耳盗铃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掩耳盗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3、在某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⑸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A、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B、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⑹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三、围绕重点问题细读课文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①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②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③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⑴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⑵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⑶他是怎么做的?

  ⑷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四、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成语意思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板书:错、蠢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3、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⑴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成语意思:捂住耳朵偷铃,现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掩耳盗铃偷走一碰发觉

  2、造句:只要……就……

  3、背诵课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二、重难点。

  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法。

  演示法讲述法。

  六、学法。

  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

  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教学目标:

  1、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学*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练*复述课文。

  3、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寓言成语复*。

  导入:上新课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听听题目要求:仔细听老师的叙述,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成语。

  1、用句子描述成语的意思。(指明上台写)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少。

  亡羊补牢:羊接二连三的丢失,才想起修补羊圈。教育我们有了过错,要及时弥补。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接着老虎的威风作威作福。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小结:刚才所写的成语都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吗?(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两则新的寓言。(打开课件,板书:30《寓言两则》)

  我们学*语文就应该这样,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又快又好。

  二、整体感知。

  1、从昨天的预*中,谁知道课文写了哪两则寓言?(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过渡:我们学*课文往往是从题目开始,让我们仔细地来看看这两个题目。当我们手中没有任何工具书时,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2、解释课题。指名解释“掩耳盗铃”的意思,这就叫逐字解释法。谁再用这个方法来解释“守株待兔”的意思?

  在学*中除了逐字解释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理解词语?(师适机概括可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3、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来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表扬:“你读得真仔细!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小结:,联系上下文,运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这就是一种解释词语的好办法,在今后的学*中,同学们可以经常使用。

  三、学*《掩耳盗铃》

  学*第二段

  1、课件示句子: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1)从句子中找找,他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动作词语朗读

  (2)(示铃铛实物)瞧!这就是铃铛。指导学*“铛”字

  (3)面对他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想告诉他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

  2、过渡:咱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会被人发现,那个盗铃人知道吗?从书上找找,那句话告诉了你?

  (1)课件示句子比较:

  A、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自由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多了“明明”,能说明什么?

  (2)指导朗读,引读:他明明知道。他清楚的知道。

  3、(教师摇铃铛)听听,就是这清脆的声音,你能用个词来描述吗?

  (1)学*丁零丁零的读法,指导学*“零”字。

  (2)你还能说出那些描写声音的词语?(评价:看来同学们积累的象声词还真不少。)

  4、过渡: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铛的念头,反而想办法去偷。

  (1)课件: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你们说这是个好办法吗?

  (2)可他认为是好办法吗?指导朗读,读出偷铃人沾沾自喜的样子。

  5、确实,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咱们连起来读一读吧。(读第二段)

  学*第一段

  1、过渡:我就不明白了,大家都知道会被发觉,他自己也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示第一段)

  3、指明读,你从那个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很想)指导朗读,板书:想偷铃铛

  学*第三段

  1、那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还是将手伸向了铃铛,可事实证明他这样的做法是错的。(课件示第三段)板书:被人发觉

  2、“没想到”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回归全文

  1、读完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适机板书:自欺欺人)

  (1)引导说出“明知故犯”:他很蠢,明明知道偷铃铛会被发现还去偷,这就是……

  (2)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人?(引导说“心术不正、自欺欺人”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时,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

  2、过渡: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脑袋里住下了。谁能试着有滋有味地把课文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全班读

  我们的朗读,只要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把故事读得生动了。

  3、过渡: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现在我们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说说这个故事吧。指明上台讲故事,讲完后让讲故事的学生说说: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若能背诵,及时鼓励“你真棒!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一字不漏的说出来”;师接着引导“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

  四、明寓意

  1、这个盗铃人被抓后,站在主人家门前,羞红了脸,低下了头。如果你就是旁边的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

  2、这个寓言就告诉了我们(示课件朗读寓意)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用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反馈学*: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3)有的同学做练*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教学目的

  1、理解本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2、会用“一……就……”造句。3、有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手港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教学难点“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教具铃铛一只、课件。

  初读

  启发导入

  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质疑问难

  导读提示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齐读课题

  回忆或查字义,说一段话,初步理解题目。

  个人读后两人互检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边读边标号,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并回答问题。 2分

  3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

  议读

  指出重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就该是课堂上优先讲解的内容:

  尊重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表达出

  来。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

  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默读标句子

  整体感知第2段内容。个人感悟重点内容。

  指名读,回答问题。

  读句子,讨论。

  体会“一…就”的句式。

  运用句式说句子。读第2句

  读句子,理解“掩住”做动作,理解句子,掩住谁的耳朵,谁听不见响声,读句子,体会心情,达到有语气朗读。默读,画词,订正区别“偷”与“拿”,“偷”与“盗”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段话。

  25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尊重孩子们让他们用自己*惯喜欢的方式去学*表演动作。用动作概括出题目。 2分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通用5篇(扩展6)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这篇课文由《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组成。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小古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示范朗读,加强指导。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老师先示范,再从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反复练*,吧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句意打下基础。

  二、联系注释,理解句意。这两则寓言语言浅显易懂,加之大多数学生对这两则寓言故事较为熟悉,只要能利用注释,完全理解句意。这也是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而学*本文时把这一方法渗透到学*得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了句意和故事,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古文并不难,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掌握的学*古文的方法,不仅得到“鱼”,也得到“渔”。

  三、注意拓展,扩大视野。学完本文,学生不仅明白了故事,更明白了文中的道理。对这样短小隽永的寓言故事一定很感兴趣,因而可以补充一些或让学生搜集一些文言小故事,如《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让学生按照本文的学*方法阅读、品味、感悟,那么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真正实现了课堂内外的结合。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 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的*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 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 反馈学*: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 * 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 ,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 ◇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展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马上说,我们要保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普通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丧失在我的手里。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