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1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2

  我已经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现状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

  调查的四个部分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和家长问题。

  其中,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是重点。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和人员申诉,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现状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走访了8所中小学,调查了25名小学生、34名初中生、19名教师和校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整体教育状况,进一步思考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和大学。62。5%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回答上升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喜欢阅读,只有3。49%的学生选择父母要求的。似乎,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渴望知识,农村也需要人才和技术。然而,从调查来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办学条件和效益不佳。教育主管领导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教学设施差,教师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力量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

  (3)意识形态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他们将来会回到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发现大量教师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51.8%)和相对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以下原因:

  (1)农村教育编制不合理导致农村教师工作量大。

  (2)尽管*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但大家都知道高考制度不改革,普通人认可的考试成绩真的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升学率也关系到学校的存亡。面对频繁“下岗”“走开”内部管理制度,教师为了保持“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3)*年来,教育署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对教师施加了很多限制,例如不准打骂学生或开除学生。但受社会环境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性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多,老师组织管理学生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身和精神伤害,如敲诈勒索、恐吓等,这使得教师经常“提心吊胆。“踩在薄冰上”。

  此外,我发现教师集中存在几个问题:

  (1)农村教师的水*远低于城市教师。虽然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是通过函授和自学获得的,正规全日制本科学生还是比较少的。相反,调到城镇的老师几乎都是骨干教师,以至于走访的中学几乎没有一所有高级教师。

  (2)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结构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转变为全部公办教师,但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大部分学生的学*目标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压力,成绩得到高度认可,80%注重分数。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47。67%。然而,对于“您想如何改进”这个问题,本来是我设计的“回顾并巩固自己”,“请辅导”,“参加培训班”和& other其他”四个选项,结果56.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学生们想到了更多的方法,包括父母的指导,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等等。调查显示,46.1%的农村学生在和*时期能够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在和*时期学*不规律,主要依靠考前加班来应付考试。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认为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的监督才能认真学*。学生们把学*成绩差主要归因于需要改进他们的学*方法。然而,由于59.3%的农村学生通常必须承担部分家务,很难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差、学*资源缺乏、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学*。

  4、父母问题

  在答案“你认为你所在地区的教育状况如何?75.36%的父母选择“General ”,5.8%的家长认为“差”。可见很多家长对当地的教育状况并不满意。比如栾谢村就有一家生产康碧德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更高。然而,由于许多父母对当地的教育不满意,他们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当被问到“你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多少?当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了解,选择“基本不知道”占20%。然而,在答案“关注孩子的学*”然而,58.75%的家长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这里面好像有一个矛盾,就是我基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那我为什么要关心孩子的学*呢?这个我问过一些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关心孩子的学*成绩就是关心孩子学*的全部表现。

  关于父母问题的一些思考;

  (1)父母没有家庭教育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学生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所以把自己置身事外。

  (2)父母没有教育能力。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有初中水*,不从事教育,或者重视家庭教育,能力相当有限。

  (3)家庭的影响大于学校。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能通过考试。未来,承诺会更大”,“未来不再忙于土地。但是,可能是多种因素,比如条件,思想。然而,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查和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人事制度,创造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问题“教师行为落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学*内容贫乏,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他们往往拿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没有机会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

  我们农村初中教育基本都是这样。求解“教师行为落后”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

  一是提高教师工资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提供经济保障;

  二是改革教育系统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公正、科学,营造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

  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继续教育的形式主义和低效。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开展初中后职业教育――术语职业培训或“3+1 ”;训练系统。但是,据调查,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这么认为。原因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有校长说自己去过青岛,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比较紧缺,毕业后可以找工作,所以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职业教育的实施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的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补充和激活农村教育的最佳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的农村,私立学校很少。最终,我们的教育成了一项独家业务,永远都在“Boss ”地位、传统、封闭、固守教条,以至于无法治愈。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推广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包括县、镇)义务教育在校生高达1。6亿人。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而是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但仍有少数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未能实现上高中、上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提倡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而这些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读书梦想!

  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认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紧迫性,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农村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3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公正,而教育公*则是实现社会公*的重要内容,教育公*是社会公*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有4542.3万*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或做作业。

  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4

  一、概述: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5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做好准备。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阅读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1)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

  这次实*,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 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 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和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于20xx年7月进行。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共收到30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

  问卷共有十五个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来看,80%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80%的学生偶尔有自主学*的*惯。

  2、从问题4可以看出,55%的学生有在学*新内容之前主动预*的*惯。可见学生学*的主动性并不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新知识时可以自发地思考自己想学什么,提出问题,70%的学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可以看出,独立思考和学*的学生非常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方法是理解新知识,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70%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的学生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惯于学*新知识后进行总结,80%的学生*惯于在课堂上做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可以主动找同学老师解决。40%的学生有时可以。如果不了解知识,可以主动问老师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任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的主人。只有认真思考,多动脑,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70%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一般是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70%的作业做得不认真,只有30%的作业做得有意识,说明学生的有意识学*并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能够独立掌握数学学*能力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的教学。

  五、调查结论: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应该得到充分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尽可能主动学*,逐步养成自主学**惯,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比较,其学生素质,师资水*,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应立足于农村校本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生学*的方式,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生活状况,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积累第一手资料。为了提高农村高中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本次调查以农安县12所农村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此次调查在20xx年12月中旬进行,共对12所学校170个班68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6800份,收回6790份;总听课1200节,课前测试16000份;期中期末检测2次,批阅试卷29000份;进行五项综合素质评价1次,填写评价表23498份;组织组织各校质量分析报告1次;组织家长会24次。

  二、调查对象分析、内容、方法

  1、对象分析:农安县青山中学、龙王中学、杨树林中学、前岗中学、开安中学、高家店中学50个初三和初二班学*状况等比分析;青山小学、杨树林小学、前岗小学、开安小学、龙王小学、高家店小学110个三至六年班质量状况等比分析(其中10个一年班)。

  2、内容:问卷内容包括:课前预*、课堂探究、课外作业、按时复*、质量检测、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师生交流、学生交往、学*态度、学*方式和方法、学*心理特点等项目。

  3、方法:采用不记名查、考、评、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课前预*

  课前有学*计划者占70%,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确计划对学*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也有两成多的同学没有学*计划,在学*上盲目进行。但有计划不等于学*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计划者68%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计划者也有63%是偶尔制订的,更何况要落实到行动中去。由于没有学*计划,只有11%的学生有课前预*的*惯。很少预*或从不预*的学生就占了50%。

  2、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总体来看,学生的学*态度是还不够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44%;而有3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不记笔记;同时,课堂学*中,主动学*、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仅占15%;只会照抄板书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82%。

  3、课外作业

  部分学生认真对待作业,41%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重视错题矫正,只有32%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74%的学生没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33%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2%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24%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4、按时复*

  学生不大重视复*,课前长期坚持复*旧知的仅占5%;课后马上复*的也仅占6%;考试前,75%的学生会进行复*。这说明学生对复*常抱有急功*利的思想。

  5、质量检测

  学生重视考试不够,只有63%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65%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32%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25%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6、学校管理

  有18%的学生不喜欢所在的学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感到满意的占有37%,还有12%的学生对现在的学校管理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均满意度占有25%,还有15%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7、班主任工作

  学生对班主任*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4%,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之一与学生谈心,情况不容乐观,班主任从来没有找学生谈心的就占有20%,经常谈心也仅占8%。在班级的学*风气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氛围浓厚仅占38%,觉得不浓厚占有15%。

  8、师生交流

  学生很希望老师能多与自己交流,但老师没有和学生交流就占有55%以上,师生交流让学生感到压力占14%,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仅占有14%,不关注学生的占有21%。

  9、学生交往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较好,很难交到朋友的学生仅占有5%,但在异**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觉得初中这个年龄阶段适合谈恋爱的就占有12%。不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学生就占有17%,不知道结果如何的占有21%,表明学生在异**往方面存在迷茫,而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受到压力的就占有42%。在对待男女同学交往的行为上,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0%,认为是无聊行为的占有56%,21%的同学在面对收到的情书的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10、学*态度。

  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学**惯,但30%的学生学**惯没有持久性,很多是源于家长的被动趋势,源于功力的趋势,学**惯的主动性很脆弱。

  11、学*方式和方法。

  大多数学困生学*方式处于接受式状态。自主、探究、主动学*的方式仅在公开课或听课时有所表现。60%学生学*方式呈现两层皮的状态现象很严重。

  12、学*心理特点。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教育价值观的另外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还表明,74%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这些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四、调查结论

  1、部分学生学*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有学*计划的仅占有7%,没有学*计划的就占有22%,学生能在课前预*的占有51%,*一半的学生很少预*或从不预*,能认真听课的学生只有30%,有37%的学生上课开小差,对待作业上有时不完成或经常不完成的学生就占有24%,只有42%的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51%的同学能正确改正作业的错误,73的%的学生没有错题集,重要考试前能制订计划的也仅占有38%,考后能分析得失也只占有64%。

  2、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的*惯与能力。

  学生有69%课前制订了学*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其中有10%没有执行;66%缺乏课前复*旧知的*惯;81%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36%有抄袭作业现象;21%虽有错题集却不能经常使用;85%没有课后马上复**惯;79%考前才复*;65%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54%考后只关心成绩,或未想办法改正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92%从不或偶尔与老师交流。

  3、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可程度不高。

  学生对学校管制七分裤表现相当反感,对学校食堂管理不满意,对食堂的饭菜一成不变反应强烈,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高,只有19%的学生明确喜欢本校。学生对宿舍管理有12%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满意度占有25%,还有16%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4、学生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要求高。

  学生对班主任*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5%,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2%;学生很希望能多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交流,但老师出于种种原因,能和学生交流的不到一半,学生对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求较高,表现在对班团干的认可和对班级的学*风气的看法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氛围浓厚仅占28%,觉得不浓厚占有16%。各课任教师没有把教学进度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的学*计划经常变动或不能执行,同时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等常规的学*方法。由于很多许多老师是刚从乡中上来的或是老教师偏多,学生要求这些老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5、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较好,但异**往认识不够。

  学生目前的人际交往有较多朋友的就占有48%,小范围交友的也占有43%,说明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同学之间能进行一些交流活动,能在学*生活中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31%的学生能和老师的自然的交流。学生很谈论过异性同学的就占有97%,说明学生对异性同学交往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在如何进行交往当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3%,20%学生认为高中年龄段适合谈恋爱,但却有12%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交往。收到情书时有20%的学生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五、调查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快进步,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充分认识学**惯养成的重要性。

  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领导干部和教师认真学*有关学生学**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惯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惯养成的热潮。

  3、各校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方法指导,与学生学*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的各个环节。

  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如何指导学生复*、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4、认真抓好自学课,严格控制各课任教师挤占学生自*的时间,班主任应多与本班的课任老师协调好。

  自*时间是给学生*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和预**惯以及自主学*的*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5、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制定*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

  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与以落实;

  三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惯养成工作的落实。

  学**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

  6、学校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学生管理要现代化,以及大力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学*等各种环境,让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同时,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台,使师生交流能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自我学*,提高辅导学生的能力。

  7、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任老师要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回避正常的异**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健全人格的建立与发展,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成长。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4

  义堂镇教育办公室

  古镇义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底蕴丰厚。勤劳、朴实、智慧的义堂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实的人文条件,书写了义堂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义堂教育是义堂古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义堂走出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年来,义堂中考连创辉煌,这些都是义堂的骄傲,是义堂教育的骄傲。然而,它们无不得益于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义堂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瞩目,可喜可贺。然而,解读义堂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令人喜忧掺半,给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人口、面积情况。

  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4.9万人,国土面积64*方公里,是云梦县所辖乡镇中的一个大镇。

  2、学生情况。

  现设小学16所,其中镇辖2所即张庙小学和义堂镇镇小学,学区中心小学6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2个,分布于各行政村。在校学生 人,开设教学班 个,班*生额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

  3、教师情况。

  全镇有小学教师 人,其中女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教师配额为 ;45岁以上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

  数的 %,年轻教师所占比率极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经费情况。

  学校经费紧张,不得不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开支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勒紧裤带过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开支、办公费用等主要靠杂费和部分勤工俭学资金维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我们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投入问题,改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段时期,随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响起,背负债务的乡镇财政,只好向农民收取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义务教育实际是农民自掏腰包办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义务教育将变成了完全由**承办的教育。费改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虽然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费改税后,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减少,财力保障缺乏,难以保障必需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正常拨付,使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危房问题是老大难问题。

  *几年来,在镇**的领导下,镇教育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条件,改造了黄孝小学,搬迁了镇小学,但是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我镇学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维修,仍有多所小学存在着安全隐患。经调查统计,目前有张庙小学、**小学、*石小学、胡蔡小学、好石村小学等学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维修。

  2、教育装备相对落后。

  教育装备是办学条件的一个硬性指标。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在改变教学手段方面,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变教学手段“单一”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镇16所小学中,普遍存在“普九”负债问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一所学校配置电脑、微机、打印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只有张庙小学、镇小学等部分学校配有少量而陈旧的投影仪、收录机等传统电教设备。目前,占我镇小学教育教学主流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教育装备的落后,使我镇小学教育难以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无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台。

  3、师训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这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我镇小学教师中,有许多人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急需培训,以提升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智能结构和职业技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个老大难问题,致使我镇师训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了。

  4、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不能及时添置设备、教具、学具等,导致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例如,我镇16所小学中,还没有一个达标的篮球场供体育教学之用。

  第二,资金的短缺,是校际之间,镇际之间的学*交流、研讨活动少了,许多学校、教师面对外出学*研讨的机会,只能忍痛割爱、望洋兴叹,教师们只能各自为教,“老死不相往来”。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飞走了。一段时期,由于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种种差距,少数有学历有水*的年轻教师受金钱观的影响,“孔雀东南飞”,辞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求职。

  原因之二:“凤凰”没进来。由于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响,教育系统几乎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致使一些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是*几年教育系统没有分配一个青年教师,致使教师队伍没有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据调查统计,我镇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7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这意味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突出。

  2、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性教学。然而,由于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升学率、优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标。学校、教师只好进行题海战役,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生怕孩子耽搁一分一秒,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抓紧些,多布置作业,延长教学时间。这样,没有实现教育观念的真正转轨。

  (三)专职教师紧缺,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有高超的科学技能,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能熟练地运用以信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镇小学教师中,属于体、音、美专业出身且具有较为娴熟操纵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专职教师完全没有,这无疑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真正落实难以实现。调查发现,有较多学校由于没有专职教师,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只好由其他

  教师担任,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致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组织不好,教学目标不到位,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极大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镇农村小学一般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虽然能方便学生就*入学,家长乐于接受,但是这样的布局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学校分散,布点多、学生少、规模小、效益低,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针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镇教育办作了大量的工作,原来30所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撤消了民汪、红堰、吉口、新光、*石、蔡河、上岗、东方、土桥、双龙、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经过重组合并现设16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虽然如此,我镇现有16所小学中,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举债运转的地方**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重新布点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投入对于嗷嗷待哺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等于杯水车薪。此外,村级组织、群众及社会对联村办学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浅,造成困难重重,阻力多多,使学校重新布局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五)教育组的撤消,增加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难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县于20xx年8月撤消原乡镇教育组,成立了乡镇教育办。我镇原教育组10名工作人员精简到现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铺导员。镇教育办的4位同志,既要应酬**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频繁的检查,又要指导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系,虽兢兢业业,负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显得捉襟见肘,成天忙于应付,疏于管理,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全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搞好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教师断层和专职教师紧缺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乡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和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采取“留得住,招得来”的办法,优化人才环境,使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能留得下来。并安心从教,为家乡教育献智尽力;另外,下大气力,吸收一些师范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的一专多能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使我镇小学教育工作具备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让我镇教育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加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采取“请进来”(传授)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轮训,提高我镇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2、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第一,教育办增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改变因人手不足导致的小学“放羊式”管理的现状,使我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

  第二,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区、中心学校为龙头,带动村小(特别是边远村小),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强帮弱,整体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能仅以小考成绩定论学校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以学生考试积分的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对学校、教师工作的评价,应看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必须制订出相应而实用的评估考核制度,在评价目标上,淡化考试的功用,实施学生素质等级制度;在评价方式上,实行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考核,综合评定,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不能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不能睡躺在白纸黑字的文件中,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大对教师的备、教、改、辅、考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3、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镇小学危房问题突出,师生安全令人忧心忡忡,教育装备陈旧落后,离素

  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建议**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张庙小学、**小学、好石村小、*石小学、胡蔡小学等学校校舍危房问题,为师生创建一个安全、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另外,加大投资力度,购置教育装备,完善电教手段,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使我镇小学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们对我镇小学教育情况的调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不够全面,有失偏颇,但它毕竟表达了我们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忧患。我们坚信:有**的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镇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会陆续得到解决,我们迎来的是义堂小学教育绚丽的明天。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5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惯、生活*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6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品德课程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特别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学*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又能调动学*积极性、激发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发挥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了解小学德育活动的形式状况,对做好德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至关重要。为了了解我乡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本学期我们对全乡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开展状况展开实证性调查。

  二、调查方法、对象

  此项工作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对全乡13所小学89位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老师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本乡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教师对于品德活动多样化的认识、学校教职工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德育教育的成效等26个问题。学生问卷针对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和学生满意程度而设了20个问题.

  三、调查时间

  20xx年3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地把握我乡德育活动形式的状况,本次调查访谈了13所不同层次小学(其中1所城镇中心小校、有8所村级完小、4所村级初小)的20位教师,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打消教师的顾虑,调查结果较为真实有效。其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一)德育课程开设情况较好

  这次调查的几所学校均能按课标要求开设德育课程,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其中30%的学校开设了地方性课程;在周课时安排上所有学校符合课标要求(低段3节、高段2节)。

  (二)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组成现状

  13所学校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组成情况如下:1、专职教师:无;2、班主任:80%;3、学校校长或主任:10%;4、科任教师:10%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单一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学校按要求开设了相应的德育课程,但课程实施却存有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上品德课是为考好试。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教师上《品德与社会》课时照本宣科,25%的老师让学生自学,只有25%的老师进行简单的讲解。但都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背会课本上的重点来应付考试。学生虽然背得烂熟,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品德课非常枯燥,而且背过了考过了也就忘记了,并没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所学校,其中大约60%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升**和**下的演讲活动,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外来演讲团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大约90%的学校有德育学*专栏,但是学生由于课业繁忙,很少光顾。

  由于师资缺乏等种种原因,使品德教育主要限于简单的说教,品德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

  五、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形式的建议与措施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育的首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冲出来,要意识到“学*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险品。”的严重后果。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根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思想,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使之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心、学会审美。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首位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对好动且适合形象记忆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只有结合小学生的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系列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自信心和荣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办心理专栏,充分发挥**下演讲和校园广播站的宣传作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认知、体验和锻炼,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使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沿着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制,组建校领导、党员、少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主任、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实施德育工作计划的时间和安排和人员、经费的落实。副校长、党员、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其次学校德育办公室要发挥品德教育核心和监督作用,配合校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加对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德育和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室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耐心地心理输导,使其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快乐地成长。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7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的时空,为学生的*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XX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的时空,为学生的*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明显不*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等中的首*,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变为主动学*。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家长自己放弃学*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关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的教师问卷调查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9

  一、调查目的

  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媒体,辅助设备缺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学生识字效率较低是一个不庸置疑的事实;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也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探索,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孩子特点的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标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

  2同时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学*其他各门学科的质量。为此,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的符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识字教学途径,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农村低年级教师的追求。

  二、调查内容

  调查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农村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识字效果,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惯。

  三、调查对象、方法

  1、调查芦草沟镇乌拉斯台小学的89名低年级学生。

  2、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

  四、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89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6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2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方法单一

  现新编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学生学*生字时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环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情趣。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6、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学生负担过重

  5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实效。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这种现象。

  8、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五、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1、在游戏中识字

  2、让学生自主参与

  3、以趣味吸引学生

  4、用竞赛激励学生

  5、提前阅读巩固识字

  对于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识字方法比较简单,不太爱去想那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与生活阅历联系比较大。特别是识字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说,繁琐的生字方法似乎让他惧怕,所以他经常会去采用最简单的识字方法去记忆,但是这样的记忆方法属于短效记忆,没过多长时间就又把字遗忘了。慢慢地他会觉得识字好枯燥,没意思,既而会造成一些恶性循环。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识字的积极性,这样的话不光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识字热情,最主要的是能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而对于程度稍好的孩子来说,他善于思考,这样的孩子在识字方面一定会觉得游刃有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应该在花样识字上多加指导,以便孩子能认识跟过的字。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还需要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的原因

  1.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学生学*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学*、阅读状况的,熟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

  2.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为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使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分析:

  1.小学生喜欢进行自主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可见大多数孩子们虽然年龄比较小,还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但差异大,有个别学生兴趣不太浓厚,,家庭的氛围不够。

  2.小学生大多喜欢进行课外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课外阅读的时间多吗?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半的选择多和一般,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三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章分别是诗歌、散文和记叙文,感兴趣的学生分别占了一半。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复述故事和摘录法。

  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阅读一般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很多地方体会不到,他们还是需要教师的分析和指导的。小学生如论是上课听教师讲、还是自己阅读都是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启发、提升的。

  4.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

  问卷调查中,对你读书时喜欢:边读边联想,读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再读、对哪些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选阅读中能够借助上下文推测、理解词句的、能抓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能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各都占一半。可见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他阅读方法掌握的不熟练,需要教师的帮助,强化。

  三、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

  4.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自主阅读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学生自主读书、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

  5.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台。如开展推荐好书活动,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提高。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及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空和*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1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1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2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了。*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设施不完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新“三室”还没有完全配套,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微机室的微机一部分成为摆设,多数教

  3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

  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

  三、四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校本培训、政治学*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

  4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的不断革新,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

  5显;智力发展滞后,学*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热爱学*、终身学*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货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没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

  6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优良教风、学风的体现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办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则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建学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加快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而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师一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以此提高学*能力,增进智慧生长,养成良好的学**惯。其次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使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针对

  7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优良的常规管理最终要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在常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监督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关注学生、提升质量。最终使常规成为*惯,成为学校优良文化,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

  教师要加强学*,提高自身素质。要随时收集所教学科的信息,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只有用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学*,学*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与同学科教师互相学*,在对比中反思,在切磋中进步。要认真上好8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存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备课成为九峰职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课是老师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学*的过程。

  (四)、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让校校有歌声、校校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台,学*优秀教育和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

  9培养人才服务。

  (七)、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观点,是我针对我校以及其他乡直学校*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2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设的学科在云和县起步较早,在教育局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县在xx年秋季全面在各小学(三年级起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发展势头良好,开设英语的学校由原来的2所发展到5所再到现在的16所,英语课程自设立以来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规范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让小学英语学科上一个新的台阶,xx学年教研室小学英语学科做了以下一些调查研究工作。

  一、师资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本学年特对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到06年7月,我县小学共有35位英语教师,其中专职小学英语教师24人,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2人、非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人;按课标规定每周3课时计算,按现有三至六年级学生计算,师资严重不足。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年龄较轻,有95%的教师在35岁以下;职称偏低,小高职称仅占5%;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常规抓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大部分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仍有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口语问题尤为严重。对小学生的英语学*影响较大。另外,英语教师任课班级过多,一般都有6-8个班级,而且部分学校的班额很大,面对300-40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一是教师的精力有限,二是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有的学校的三年级英语课每周只开两节课。英语学*需要大量重复,课时不足势必制约着教学质量。

  二、教学调研

  为了检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以及了解三年来学校对小英学科的管理情况,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教研员深入课堂第一线。本学年共下校调研16所小学,进小学课堂听课56节。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了解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任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通过抽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口语、听力以及笔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送有关部门参考。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素质在提升

  1、英语教学有起色:一年来,县实验小学和江滨实验小学各举行了英语周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搬上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再次认识了教材。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课文延伸,是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2、英语教师年轻,精力旺盛,课堂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学*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良好。

  (二)质量检测进一步完善

  为了检测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本年度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诊断性测试并进行了分析。

  1、xx年11月对县小和江滨两所学校三年级学生进行口试。本次抽测发现:1)部分学生答非所问;2)许多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认读能力低下;3)个别学生不能将图片与单词很好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xx年12月和xx年56月分别两次对全县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测,旨在了解本阶段所教学单元中的关键词的落实情况和26个英语字母的教学情况。

  监测方法:在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一至两个班学生答题,答题结果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再形成书面材料,发给有关英语教师;再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照检查,并采取整改措施。

  试卷满分值为100分,总体*均分为70.5分。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单元的重点词、交际用语及26个英文字母掌握不够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四线格认识与运用不熟练,还未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惯。部分学生书写*惯较差:A. 26个字母顺序不正确;B. 大、小写混用;C. 格线使用不规范;D字母笔画不正确,或者写成印刷体。

  2)交际用语:个别考生看到句子不认识,配伍题随意乱选,对交际用语的使用只停留在口头上。3)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英语学*水*有较大的差异.

  三、学科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是刚走上小学英语讲台的年轻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下面就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缺乏合作学**惯。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行合作学*时,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老师布置完任务,让学生进行pair work 或 group work,学生有的在说与任务不相关的话题,有的坐着不吭声,有的却拼命喊,老师很难控制场面。

  (2)学生的合作学*时间不到位。教师刚刚布置完任务,让学生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一会儿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成果展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互交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他们往往表现得很积极,组内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展示的次数也多,而成绩差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小组活动跟他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去汇报展示,他自己就做做小动作,跟同伴说说话。

  (二)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

  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任务、达到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成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很多教师为课堂的一些活动,如游戏、单词或句子朗读、对话表演、准交际活动等设计了小组比赛,但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象:

  (1)小组比赛缺乏目标性。学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为比赛而比赛。他们觉得比赛的输赢重于学*。从听课中发现,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的过程。

  (2)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老师对学生小组比赛没有进行整体设计,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一会儿是分男孩与女孩两组比赛,一会儿又是分四大组进行比赛。而且比赛完了就没事了,没有对学生的比赛结果进行登记和汇总,这样的话,没有形成整体的评价,也不能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3)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公*性。在小组比赛当中,由于一时的疏忽,有些教师会做得不是很公*。

  (四)教学设计欠科学性

  (1)课堂结构不合理。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目标的检测,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时常发生。

  (2)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设定不准确。有一些老师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练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各项目标的完成都不理想。

  (3)教学过程不熟悉,教学设计不规范。

  (五)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1)教师示范不到位。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示范了几次之后,学生还不知道要操练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小组活动时,甚至出现只活动无内容的现象。课堂倒是激活了,但却只是课堂表面的繁荣。

  (2)教师忽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训练。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都只注重了听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图片和单词的联系,没有通过范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书写的.概念。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语音、语调及英语表达方面错误的出现率还比较高,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惯

  (1)让学生养成合作学*的*惯。任何学*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科学、合理、耐心的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的*惯。可以采用给小组记分奖励的方法,规范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学*行为。教师可以先制定一张以合作学*小组为单位的表格,制作一枚五角星的印章(或小动物、小笑脸等),并买一些粘纸,哪个小组若以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就能得到五角星印章一枚,达到十颗星,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粘纸一张,单个学生表现突出的也可以得到粘纸,集到十张粘纸就可以到老师处领取奖品一份。这样就将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紧密联系起来。

  (2)让学生充分拥有合作学*的时间。教师应根据设计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充分给学生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并且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培养他们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全体参与合作学*。教学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所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组员发挥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任务内容设计成简单和复杂的不同层次,成绩差点的学生完成简单点的任务;成绩好点的学生完成复杂点的任务。这样,就把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这样也有利于课堂的组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达到了小组合作学*的目的。而且教师应把展示的机会多给学*有困难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为集体争光。只是有些学生胆子小,自尊心强,怕学得不好,展示的没有好学生好,不但不能为小组争光,反倒只会拖后腿,因而总是让给好学生展示。这时,老师应适时给予鼓励,不能歧视学困生,要发挥他们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二)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公正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1)、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比赛的目的是学好英语,比赛只是一种学*英语的手段,是为了学*英语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比赛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只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迁就学生,只满足他们的比赛欲望,而是要强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学好英语,而不是为了比赛而学英语。这种本末倒置的态度对学生学*是大有危害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比赛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小组比赛的作用。

  (2)课堂评价要有整体性。 为了使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浓厚的学*兴趣,一开始就给每个班制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在每堂课前画在黑板上或事先画在纸上,上课时贴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在图表上用小星星、小红旗、小水果、小动物等简笔画或吸铁石等记录学生比赛结果。课后把比赛结果及时在图表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标志记载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表格中还可以记录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的名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中,并有效地给予评价和奖励,对于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非常有效。

  (3)课堂评价要公*合理。小组比赛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公*合理。如果做不到,会给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带来很大-麻烦。因此,老师一定要细心。就算有时没有考虑周全或一时的疏忽而不小心造成了不公正的后果,也一定要及时补救。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大有益处,避免出现学生认为你偏袒某一方,根本不公正,从而对你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

  (三) 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热身/复*(Warming-up/Revision):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do. Lets talk.等,让学生全员参与,进行热身和复*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授新课作好铺垫。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教师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呈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操练阶段的教学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呈现新知识进行全班教学后,马上转向小组学*(pair work or group work),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包括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避免机械性的跟读和重复操练。

  (3)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Extension):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完成交流任务。

  (四) 建立新型的学*策略,适应新课标对新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是学*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只有学会学*,并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4)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5)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3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开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开展不*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开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1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开展水*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缺乏,使一局部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动力缺乏,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局部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标准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开展的最正确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开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缺乏,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稳固复*了。*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局部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设施不完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新“三室〞还没有完全配套,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微机室的微机一局部成为摆设,多数教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

  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开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

  三、四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特别是*安,家长担忧、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校本培训、政治学*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根底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上下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上下,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那么。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到达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开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的不断革新,充裕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心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隐患凸显;智力开展滞后,学*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根底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根底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根底,推动农村教育的开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真正实现教育公*、均衡开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充裕人员中选派局部教师下到遥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效劳,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根底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热爱学*、终身学*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货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没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鼓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标准、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

  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标准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底,是优良教风、学风的表达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方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那么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标准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立学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加快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而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师一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以此提高学*能力,增进智慧生长,养成良好的学**惯。其次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使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根底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开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那么,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置、批改的有效措施,标准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优良的常规管理最终要创立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在常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监督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关注学生、提升质量。最终使常规成为*惯,成为学校优良文化,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

  教师要加强学*,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4

  20xx年,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是社会公*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最*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大连市内的望海小学挂职3天,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教学工作,学校不能形成骨干教师队伍。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的集中学*材料上,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有很大难度。校本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

  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四*镇四*村原来有两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最后两所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注:①摘自《“重中之重”的农村义务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关锐捷20xx年5月27日中国农村研究网 ②同①

  ③摘自《中国迈向终身学*时代》周满生中国农村研究网 ④摘自中国农村研究网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15

  继我校《少先队活动研究》(县“九五”课题)结题,学校被评为“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后,我们选择发《农村小学少先队阵地建设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组和少先队的工作重点,以期深化德育内容,丰富德育阵地,增强德育功能。

  一、调查内容及目的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目前我校少先队阵地建设的种类及形式;2、学生对少先队阵地建设的认知性、情感性及行为倾向性层面;3、学生行为与阵地建设的关系;4、教师素质与阵地建设的关系等。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并掌握调查的内容,全面分析我校少先队阵地建设的现状,为制定二、三阶段计划提供工作依据,从而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少先队阵地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模式,促进我校少先队阵地建设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根据本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目的,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1.实际考察

  课题组认真全面地对学校阵地建设情况进行考察,以收集资料,了解现状。

  2.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根据少先队阵地建设情况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阵地建设的认知性层面,情感性层面及倾向性层面,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

  3.抽样实验与统计分析

  对进行无序抽样实验调查学生行为*惯与阵地建设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

  4.个别调查

  课题组对教师进行“多时段”、“缓节奏”的个别调查研究教师与阵地建设的关系。

  调查对象包括我校师生230人,其中教师30人,占教师总数的54%,学生160人,占学生总数的20.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际考察结果与分析

  经课题组教师认真、全面地对学校阵地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组织师生座谈进一步搜集资料,我校少先队阵地建设情况如下:

  1.校内少先队阵地:

  ①美丽的校园环境。学校创建了优美的育人环境,并在美化、绿化、净化上积极健康地发展。

  ②丰富的文化阵地。学校没有比较齐全的各学科功能室,实验室、活动室;建有内容丰富的宣传橱窗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板报、墙饰。

  ③多彩的活动阵地。我校先后创建了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监督岗、小记者站等十余个活动阵地。

  2.校外少先队阵地:

  学校在校外先后创建设立了种、养殖基地、红领巾示范街、假日温暖小队活动基地等,与甘孜罗霍县上罗珂玛小学共同建立了“手拉手”活动基地。

  注:我校于XX年5月开展了“让学校亮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活动。

  调查至此我们认为,我校少先队阵地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培养学生兴趣的阵地,也有锻炼学生能力的阵地;既有让学生参与的显性阵地,也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隐性阵地。

  但是我们也发现,我校的阵地全部是由学校建立或带领教师建立的,缺乏教师指导建立的阵地,更缺乏学生独立自主建立的阵地,课题组计划在课题研究的二、三阶段研究这个问题。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前一调查表明我校少先队阵地资源丰富,课题组随即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见附件一),调查100名学生对阵地建设的认知性、情感性、倾向性三个层面,调查结果统计表(见附件二)表明:

  认知性层面 情感性层面 倾向性层面

  从认知性层面和情感性层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少先队的阵地认知程度和情感程度分别达到80.3%和72.7%,特别是喜欢少先队阵地的占知道少先队阵地的同学的比例是90.5%,说明学生对少先队阵地的情感程度较高,希望参与到这些阵地的活动中来。

  但是,从倾向性层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阵地活动的比例低,只有32.8%,而我们从统计表(附件二)的分类统计中更发现,单项参与面30%以下的就有5项,对学生参与项目的调查表明,56%的学生只参加过去1—2项,37%的学生参加过3—5项,7%的学生参加过6项以上。

  实际调查许多阵地活动,固定由某些学生参加,也就是说我们的阵地资源丰富,一定程度上只是形式、种类的丰富,而不是实际参与的丰富,这有悖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转变观念,改变现状。

  (三)抽样实验与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阵地建设与学生行为*惯的关系,我们以学校墙壁上的对学生进行行为*惯教育的墙饰为测评元素。在四年级的三个班中各随机抽取20名同学(班上剩余同学协助老师跟踪调查),组成对比组,实验甲组和实验乙组,对比组的学生不作要求,实验甲组的学生组织学*墙饰,实验乙组的教师设计相关教育活动。随后一周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详见附件三),三组未遵守检测项目的学生人次比为47:30:7,约为7:4:1。

  虽然在抽样实验调查过程中由于受主试水*的限制和无关显性隐性因素的干扰,可能会给我们的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和影响,但实验结果仍占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阵地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更要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开展活动,强化其德育功能。

  (四)教师素质个别调查结果分析

  课题组对教师进行“多时段”、“缓节奏”的个别调查,发现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师传统的`说教模式严重影响着少先队阵地建设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德育管理上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婆婆嘴”的说教管理方式上,不善于依托现有的阵地建设雏形组织开展丰富的阵地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更不善于根据德育形势及学生行为*惯发展规律,创建并指导学生创建各种活动阵地。

  四、对策

  调查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根据调查情况,特提出如下对策:

  1.进一步确立少先队阵地教育观念,提高少先队阵地的德育活动频率

  少先队阵地教育是通过阵地培养队同们热爱少先队的思想感情,增强组织观念的有效途径,少先队阵地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各类阵地建设,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因而,通过以学校环境阵地相关的环保讲座,开展“美化教室、校园”的活动,成立“校园环保队”,培养学生保护良好环境的*惯。通过学生自己参加阵地建设,提高热爱劳动与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如我校对乱扔纸屑现象,以六二中队为头,搞了“垃圾堆里有文章”的主题活动,对垃圾堆中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开展了“校园纸屑回收站”的全校性德育活动,深化了活动主题,德育效果明显。

  2.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教师的理论学*,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管理能力,摒弃落后的德育教育观念,丰富德育教育模式。引导德育教师利用少先队阵地组织开展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以中队为单位的阵地建设小组,以在顾全为领导的阵地建设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阵地建设与阵地活动竞赛,让阵地德育功能进一步深化。学校还可举办阵地建设与活动同步的艺术节,使少先队阵地建设不断创新和向前发展。

  3.进一步加快少先队阵地建设步伐

  少先队阵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在部分。从硬件上说,阵地建设主要是指学校投入的校园环境建设、文化氛围的载体建设、活动场地的建设。从软件上说,主要是指阵地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师生在阵地建设方面的观念、内容、方法、形式等。

  明确阵地建设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认识到阵地建设是为了德育活动而存在,有活动有教师有意义的阵地才具有生命力。根据德育形势及德育教育的需要,我们可以增减德育阵地,转变少先队阵地的教育职能,灵活地保持阵地建设的内容与方式的统一。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学校全局安排的情况下,逐渐实现学校创建、教师创建、师生共建、学生自建的过渡。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2)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0)份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1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惯、生活*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

  今年暑假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两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0人,初中生30人,老师及校长15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x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大部分的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90%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10%。从以上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高考制度依然注重的是成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这些局势,教师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体罚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压力是只增不减。

  3、学生问题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约占一半。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80%的家长选择“一般”,10%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60%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个人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x,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培养紧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x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

  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3

  这次实*,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

  义堂镇教育办公室

  古镇义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底蕴丰厚。勤劳、朴实、智慧的义堂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实的人文条件,书写了义堂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义堂教育是义堂古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义堂走出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年来,义堂中考连创辉煌,这些都是义堂的骄傲,是义堂教育的骄傲。然而,它们无不得益于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义堂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瞩目,可喜可贺。然而,解读义堂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令人喜忧掺半,给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人口、面积情况。

  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4.9万人,国土面积64*方公里,是云梦县所辖乡镇中的一个大镇。

  2、学生情况。

  现设小学16所,其中镇辖2所即张庙小学和义堂镇镇小学,学区中心小学6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2个,分布于各行政村。在校学生 人,开设教学班 个,班*生额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

  3、教师情况。

  全镇有小学教师 人,其中女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教师配额为 ;45岁以上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

  数的 %,年轻教师所占比率极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经费情况。

  学校经费紧张,不得不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开支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勒紧裤带过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开支、办公费用等主要靠杂费和部分勤工俭学资金维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我们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投入问题,改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段时期,随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响起,背负债务的乡镇财政,只好向农民收取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义务教育实际是农民自掏腰包办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义务教育将变成了完全由**承办的教育。费改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虽然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费改税后,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减少,财力保障缺乏,难以保障必需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正常拨付,使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危房问题是老大难问题。

  *几年来,在镇**的领导下,镇教育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条件,改造了黄孝小学,搬迁了镇小学,但是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我镇学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维修,仍有多所小学存在着安全隐患。经调查统计,目前有张庙小学、**小学、*石小学、胡蔡小学、好石村小学等学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维修。

  2、教育装备相对落后。

  教育装备是办学条件的一个硬性指标。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在改变教学手段方面,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变教学手段“单一”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镇16所小学中,普遍存在“普九”负债问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一所学校配置电脑、微机、打印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只有张庙小学、镇小学等部分学校配有少量而陈旧的投影仪、收录机等传统电教设备。目前,占我镇小学教育教学主流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教育装备的落后,使我镇小学教育难以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无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台。

  3、师训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这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我镇小学教师中,有许多人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急需培训,以提升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智能结构和职业技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个老大难问题,致使我镇师训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了。

  4、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不能及时添置设备、教具、学具等,导致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例如,我镇16所小学中,还没有一个达标的篮球场供体育教学之用。

  第二,资金的短缺,是校际之间,镇际之间的学*交流、研讨活动少了,许多学校、教师面对外出学*研讨的机会,只能忍痛割爱、望洋兴叹,教师们只能各自为教,“老死不相往来”。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飞走了。一段时期,由于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种种差距,少数有学历有水*的年轻教师受金钱观的影响,“孔雀东南飞”,辞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求职。

  原因之二:“凤凰”没进来。由于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响,教育系统几乎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致使一些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是*几年教育系统没有分配一个青年教师,致使教师队伍没有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据调查统计,我镇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7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这意味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突出。

  2、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性教学。然而,由于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升学率、优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标。学校、教师只好进行题海战役,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生怕孩子耽搁一分一秒,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抓紧些,多布置作业,延长教学时间。这样,没有实现教育观念的真正转轨。

  (三)专职教师紧缺,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有高超的科学技能,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能熟练地运用以信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镇小学教师中,属于体、音、美专业出身且具有较为娴熟操纵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专职教师完全没有,这无疑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真正落实难以实现。调查发现,有较多学校由于没有专职教师,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只好由其他

  教师担任,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致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组织不好,教学目标不到位,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极大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镇农村小学一般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虽然能方便学生就*入学,家长乐于接受,但是这样的布局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学校分散,布点多、学生少、规模小、效益低,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针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镇教育办作了大量的工作,原来30所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撤消了民汪、红堰、吉口、新光、*石、蔡河、上岗、东方、土桥、双龙、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经过重组合并现设16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虽然如此,我镇现有16所小学中,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举债运转的地方**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重新布点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投入对于嗷嗷待哺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等于杯水车薪。此外,村级组织、群众及社会对联村办学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浅,造成困难重重,阻力多多,使学校重新布局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五)教育组的撤消,增加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难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县于20xx年8月撤消原乡镇教育组,成立了乡镇教育办。我镇原教育组10名工作人员精简到现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铺导员。镇教育办的4位同志,既要应酬**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频繁的检查,又要指导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系,虽兢兢业业,负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显得捉襟见肘,成天忙于应付,疏于管理,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全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搞好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教师断层和专职教师紧缺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乡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和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采取“留得住,招得来”的办法,优化人才环境,使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能留得下来。并安心从教,为家乡教育献智尽力;另外,下大气力,吸收一些师范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的一专多能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使我镇小学教育工作具备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让我镇教育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加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采取“请进来”(传授)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轮训,提高我镇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2、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第一,教育办增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改变因人手不足导致的小学“放羊式”管理的现状,使我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

  第二,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区、中心学校为龙头,带动村小(特别是边远村小),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强帮弱,整体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能仅以小考成绩定论学校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以学生考试积分的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对学校、教师工作的评价,应看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必须制订出相应而实用的评估考核制度,在评价目标上,淡化考试的功用,实施学生素质等级制度;在评价方式上,实行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考核,综合评定,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不能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不能睡躺在白纸黑字的文件中,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大对教师的备、教、改、辅、考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3、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镇小学危房问题突出,师生安全令人忧心忡忡,教育装备陈旧落后,离素

  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建议**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张庙小学、**小学、好石村小、*石小学、胡蔡小学等学校校舍危房问题,为师生创建一个安全、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另外,加大投资力度,购置教育装备,完善电教手段,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使我镇小学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们对我镇小学教育情况的调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不够全面,有失偏颇,但它毕竟表达了我们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忧患。我们坚信:有**的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镇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会陆续得到解决,我们迎来的是义堂小学教育绚丽的明天。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5

  一、概述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20xx年,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是社会公*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最*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了丘底三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丘三村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四)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6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Xx小学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Xx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Xx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Xx小学还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 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Xx中小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Xx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五 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对学*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六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七 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7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的“***”报告也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那么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今年10月份我对黄峤乡几所小学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黄峤乡各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有的甚至建起了楼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黄峤乡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相比一些沿海地区,我们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二.师资力量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黄峤乡各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三、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黄峤乡几所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

  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黄峤乡的一些村级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

  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合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8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1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2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了。*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设施不完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新“三室”还没有完全配套,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微机室的微机一部分成为摆设,多数教

  3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

  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

  三、四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校本培训、政治学*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

  4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的不断革新,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

  5显;智力发展滞后,学*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热爱学*、终身学*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货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没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

  6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优良教风、学风的体现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办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则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建学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加快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而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师一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以此提高学*能力,增进智慧生长,养成良好的学**惯。其次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使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针对

  7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优良的常规管理最终要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在常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监督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关注学生、提升质量。最终使常规成为*惯,成为学校优良文化,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

  教师要加强学*,提高自身素质。要随时收集所教学科的信息,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只有用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学*,学*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与同学科教师互相学*,在对比中反思,在切磋中进步。要认真上好8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存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备课成为九峰职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课是老师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学*的过程。

  (四)、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让校校有歌声、校校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台,学*优秀教育和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

  9培养人才服务。

  (七)、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观点,是我针对我校以及其他乡直学校*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9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Xx小学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Xx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Xx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Xx小学还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 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Xx中小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Xx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五 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对学*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六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七 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10

  义堂镇教育办公室

  古镇义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底蕴丰厚。勤劳、朴实、智慧的义堂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实的人文条件,书写了义堂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义堂教育是义堂古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义堂走出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年来,义堂中考连创辉煌,这些都是义堂的骄傲,是义堂教育的骄傲。然而,它们无不得益于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义堂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瞩目,可喜可贺。然而,解读义堂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令人喜忧掺半,给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人口、面积情况。

  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4.9万人,国土面积64*方公里,是云梦县所辖乡镇中的一个大镇。

  2、学生情况。

  现设小学16所,其中镇辖2所即张庙小学和义堂镇镇小学,学区中心小学6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2个,分布于各行政村。在校学生 人,开设教学班 个,班*生额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

  3、教师情况。

  全镇有小学教师 人,其中女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教师配额为 ;45岁以上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

  数的 %,年轻教师所占比率极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经费情况。

  学校经费紧张,不得不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开支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勒紧裤带过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开支、办公费用等主要靠杂费和部分勤工俭学资金维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我们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投入问题,改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段时期,随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响起,背负债务的乡镇财政,只好向农民收取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义务教育实际是农民自掏腰包办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义务教育将变成了完全由**承办的教育。费改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虽然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费改税后,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减少,财力保障缺乏,难以保障必需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正常拨付,使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危房问题是老大难问题。

  *几年来,在镇**的领导下,镇教育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条件,改造了黄孝小学,搬迁了镇小学,但是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我镇学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维修,仍有多所小学存在着安全隐患。经调查统计,目前有张庙小学、**小学、*石小学、胡蔡小学、好石村小学等学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维修。

  2、教育装备相对落后。

  教育装备是办学条件的一个硬性指标。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在改变教学手段方面,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变教学手段“单一”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镇16所小学中,普遍存在“普九”负债问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一所学校配置电脑、微机、打印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只有张庙小学、镇小学等部分学校配有少量而陈旧的投影仪、收录机等传统电教设备。目前,占我镇小学教育教学主流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教育装备的落后,使我镇小学教育难以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无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台。

  3、师训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这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我镇小学教师中,有许多人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急需培训,以提升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智能结构和职业技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个老大难问题,致使我镇师训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了。

  4、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不能及时添置设备、教具、学具等,导致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例如,我镇16所小学中,还没有一个达标的篮球场供体育教学之用。

  第二,资金的短缺,是校际之间,镇际之间的学*交流、研讨活动少了,许多学校、教师面对外出学*研讨的机会,只能忍痛割爱、望洋兴叹,教师们只能各自为教,“老死不相往来”。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飞走了。一段时期,由于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种种差距,少数有学历有水*的年轻教师受金钱观的影响,“孔雀东南飞”,辞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求职。

  原因之二:“凤凰”没进来。由于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响,教育系统几乎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致使一些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是*几年教育系统没有分配一个青年教师,致使教师队伍没有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据调查统计,我镇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7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这意味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突出。

  2、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性教学。然而,由于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升学率、优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标。学校、教师只好进行题海战役,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生怕孩子耽搁一分一秒,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抓紧些,多布置作业,延长教学时间。这样,没有实现教育观念的真正转轨。

  (三)专职教师紧缺,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有高超的科学技能,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能熟练地运用以信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镇小学教师中,属于体、音、美专业出身且具有较为娴熟操纵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专职教师完全没有,这无疑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真正落实难以实现。调查发现,有较多学校由于没有专职教师,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只好由其他

  教师担任,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致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组织不好,教学目标不到位,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极大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镇农村小学一般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虽然能方便学生就*入学,家长乐于接受,但是这样的布局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学校分散,布点多、学生少、规模小、效益低,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针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镇教育办作了大量的工作,原来30所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撤消了民汪、红堰、吉口、新光、*石、蔡河、上岗、东方、土桥、双龙、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经过重组合并现设16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虽然如此,我镇现有16所小学中,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举债运转的地方**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重新布点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投入对于嗷嗷待哺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等于杯水车薪。此外,村级组织、群众及社会对联村办学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浅,造成困难重重,阻力多多,使学校重新布局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五)教育组的撤消,增加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难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县于20xx年8月撤消原乡镇教育组,成立了乡镇教育办。我镇原教育组10名工作人员精简到现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铺导员。镇教育办的4位同志,既要应酬**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频繁的检查,又要指导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系,虽兢兢业业,负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显得捉襟见肘,成天忙于应付,疏于管理,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全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搞好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教师断层和专职教师紧缺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乡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和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采取“留得住,招得来”的办法,优化人才环境,使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能留得下来。并安心从教,为家乡教育献智尽力;另外,下大气力,吸收一些师范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的一专多能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使我镇小学教育工作具备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让我镇教育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加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采取“请进来”(传授)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轮训,提高我镇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2、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第一,教育办增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改变因人手不足导致的小学“放羊式”管理的现状,使我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

  第二,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区、中心学校为龙头,带动村小(特别是边远村小),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强帮弱,整体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能仅以小考成绩定论学校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以学生考试积分的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对学校、教师工作的评价,应看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必须制订出相应而实用的评估考核制度,在评价目标上,淡化考试的功用,实施学生素质等级制度;在评价方式上,实行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考核,综合评定,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不能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不能睡躺在白纸黑字的文件中,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大对教师的备、教、改、辅、考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3、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镇小学危房问题突出,师生安全令人忧心忡忡,教育装备陈旧落后,离素

  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建议**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张庙小学、**小学、好石村小、*石小学、胡蔡小学等学校校舍危房问题,为师生创建一个安全、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另外,加大投资力度,购置教育装备,完善电教手段,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使我镇小学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们对我镇小学教育情况的调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不够全面,有失偏颇,但它毕竟表达了我们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忧患。我们坚信:有**的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镇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会陆续得到解决,我们迎来的是义堂小学教育绚丽的明天。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3)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实用5篇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1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Xx小学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Xx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Xx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Xx小学还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 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Xx中小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Xx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五 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对学*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六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七 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2

  义堂镇教育办公室

  古镇义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底蕴丰厚。勤劳、朴实、智慧的义堂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实的人文条件,书写了义堂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义堂教育是义堂古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义堂走出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年来,义堂中考连创辉煌,这些都是义堂的骄傲,是义堂教育的骄傲。然而,它们无不得益于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义堂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瞩目,可喜可贺。然而,解读义堂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令人喜忧掺半,给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人口、面积情况。

  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4.9万人,国土面积64*方公里,是云梦县所辖乡镇中的一个大镇。

  2、学生情况。

  现设小学16所,其中镇辖2所即张庙小学和义堂镇镇小学,学区中心小学6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2个,分布于各行政村。在校学生 人,开设教学班 个,班*生额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

  3、教师情况。

  全镇有小学教师 人,其中女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教师配额为 ;45岁以上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

  数的 %,年轻教师所占比率极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经费情况。

  学校经费紧张,不得不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开支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勒紧裤带过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开支、办公费用等主要靠杂费和部分勤工俭学资金维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我们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投入问题,改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段时期,随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响起,背负债务的乡镇财政,只好向农民收取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义务教育实际是农民自掏腰包办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义务教育将变成了完全由**承办的教育。费改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虽然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费改税后,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减少,财力保障缺乏,难以保障必需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正常拨付,使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危房问题是老大难问题。

  *几年来,在镇**的领导下,镇教育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条件,改造了黄孝小学,搬迁了镇小学,但是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我镇学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维修,仍有多所小学存在着安全隐患。经调查统计,目前有张庙小学、**小学、*石小学、胡蔡小学、好石村小学等学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维修。

  2、教育装备相对落后。

  教育装备是办学条件的一个硬性指标。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在改变教学手段方面,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变教学手段“单一”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镇16所小学中,普遍存在“普九”负债问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一所学校配置电脑、微机、打印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只有张庙小学、镇小学等部分学校配有少量而陈旧的投影仪、收录机等传统电教设备。目前,占我镇小学教育教学主流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教育装备的落后,使我镇小学教育难以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无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台。

  3、师训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这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我镇小学教师中,有许多人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急需培训,以提升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智能结构和职业技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个老大难问题,致使我镇师训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了。

  4、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不能及时添置设备、教具、学具等,导致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例如,我镇16所小学中,还没有一个达标的篮球场供体育教学之用。

  第二,资金的短缺,是校际之间,镇际之间的学*交流、研讨活动少了,许多学校、教师面对外出学*研讨的机会,只能忍痛割爱、望洋兴叹,教师们只能各自为教,“老死不相往来”。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飞走了。一段时期,由于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种种差距,少数有学历有水*的年轻教师受金钱观的影响,“孔雀东南飞”,辞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求职。

  原因之二:“凤凰”没进来。由于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响,教育系统几乎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致使一些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是*几年教育系统没有分配一个青年教师,致使教师队伍没有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据调查统计,我镇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7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这意味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突出。

  2、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性教学。然而,由于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升学率、优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标。学校、教师只好进行题海战役,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生怕孩子耽搁一分一秒,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抓紧些,多布置作业,延长教学时间。这样,没有实现教育观念的真正转轨。

  (三)专职教师紧缺,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有高超的科学技能,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能熟练地运用以信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镇小学教师中,属于体、音、美专业出身且具有较为娴熟操纵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专职教师完全没有,这无疑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真正落实难以实现。调查发现,有较多学校由于没有专职教师,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只好由其他

  教师担任,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致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组织不好,教学目标不到位,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极大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镇农村小学一般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虽然能方便学生就*入学,家长乐于接受,但是这样的布局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学校分散,布点多、学生少、规模小、效益低,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针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镇教育办作了大量的工作,原来30所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撤消了民汪、红堰、吉口、新光、*石、蔡河、上岗、东方、土桥、双龙、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经过重组合并现设16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虽然如此,我镇现有16所小学中,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举债运转的地方**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重新布点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投入对于嗷嗷待哺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等于杯水车薪。此外,村级组织、群众及社会对联村办学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浅,造成困难重重,阻力多多,使学校重新布局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五)教育组的撤消,增加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难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县于20xx年8月撤消原乡镇教育组,成立了乡镇教育办。我镇原教育组10名工作人员精简到现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铺导员。镇教育办的4位同志,既要应酬**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频繁的检查,又要指导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系,虽兢兢业业,负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显得捉襟见肘,成天忙于应付,疏于管理,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全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搞好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教师断层和专职教师紧缺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乡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和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采取“留得住,招得来”的办法,优化人才环境,使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能留得下来。并安心从教,为家乡教育献智尽力;另外,下大气力,吸收一些师范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的一专多能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使我镇小学教育工作具备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让我镇教育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加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采取“请进来”(传授)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轮训,提高我镇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2、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第一,教育办增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改变因人手不足导致的小学“放羊式”管理的现状,使我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

  第二,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区、中心学校为龙头,带动村小(特别是边远村小),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强帮弱,整体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能仅以小考成绩定论学校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以学生考试积分的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对学校、教师工作的评价,应看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必须制订出相应而实用的评估考核制度,在评价目标上,淡化考试的功用,实施学生素质等级制度;在评价方式上,实行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考核,综合评定,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不能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不能睡躺在白纸黑字的文件中,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大对教师的备、教、改、辅、考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3、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镇小学危房问题突出,师生安全令人忧心忡忡,教育装备陈旧落后,离素

  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建议**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张庙小学、**小学、好石村小、*石小学、胡蔡小学等学校校舍危房问题,为师生创建一个安全、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另外,加大投资力度,购置教育装备,完善电教手段,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使我镇小学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们对我镇小学教育情况的调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不够全面,有失偏颇,但它毕竟表达了我们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忧患。我们坚信:有**的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镇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会陆续得到解决,我们迎来的是义堂小学教育绚丽的明天。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3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发展要讲究科学,社会要讲求和谐。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教育领域的今天,看看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我利用节假日对我镇农村小学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进一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再而是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新溪镇14所小学只有三所有用电脑室,7所拥有电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只有二所小学达标。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乡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下降。采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仍为数不少。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多数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实际重视不够,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其所存在的弊端。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科学的必然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必须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杜绝教师培训走过场。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一、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现阶段上级财政拨付的免费教育资金只能够维持学校的一般性开支,不足以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只有切实提高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二、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切实贯彻好教师工资的有关政策,想办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

  这次走访,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乡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乡村小学教育的真正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更需要全民支持。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4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Xx小学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Xx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Xx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Xx小学还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Xx中小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Xx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五、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对学*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六、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七、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5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和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于20xx年7月进行。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共收到30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

  问卷共有十五个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来看,80%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80%的学生偶尔有自主学*的*惯。

  2、从问题4可以看出,55%的学生有在学*新内容之前主动预*的*惯。可见学生学*的.主动性并不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新知识时可以自发地思考自己想学什么,提出问题,70%的学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可以看出,独立思考和学*的学生非常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方法是理解新知识,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70%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的学生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惯于学*新知识后进行总结,80%的学生*惯于在课堂上做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可以主动找同学老师解决。40%的学生有时可以。如果不了解知识,可以主动问老师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任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的主人。只有认真思考,多动脑,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70%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一般是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70%的作业做得不认真,只有30%的作业做得有意识,说明学生的有意识学*并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能够独立掌握数学学*能力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的教学。

  五、调查结论: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应该得到充分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尽可能主动学*,逐步养成自主学**惯,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4)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菁华5篇)

  一、概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楚桥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这次的调查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从*几年的情况看,*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我深入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四)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归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四、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的家长选择“一般”,25%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臵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五、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七、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能促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才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xx、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5)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 (菁华5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就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按照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学校核定了人员编制数,配备了人员,但人员编制紧缺或闲置现象在同一县区,甚至同一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县城周边乡镇或边远乡镇人员编制闲置。*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县城周边乡镇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转入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周边乡镇的生源逐年减少。同时边远乡镇的教师想改变工作环境,虽进不了城区学校工作,但县城周边乡镇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导致周边乡镇教师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这样就造成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增长的恶性循环,人员编制就相对富余,致使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文峰乡、上庸镇。部分边远乡镇农村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到这些边远学校任教,造成部分校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形成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大庙乡、深河乡。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若是一味按学生数量的增减调整人员编制,更是加快两极分化,不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若是不及时调整人员编制则造成部分学校人员编制的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二是县直学校和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年来,城区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急剧增长,而教师编制核定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人员编制控制较为严格,教职工的编制显得缺口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和部分距城镇位置比较*的一些学校成规模,生源充足,发展较快,教职工编制紧张,致使部分学校超编借用教师或雇佣少量临时后勤人员。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前几年补充教师盲目,没有很好地结合人员结构和学科需求,造成一些学校虽然教师总体上不缺,但某一科或几科教师偏多,而有些学科专业教师匮乏。主要表现在:小学段语文、数学教师比较充足,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缺口大;初中段语文、化学、地理、历史教师富余,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缺口大。部分学校增加相关专业人员的呼声较高。

  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调查的农村学校来看,由于*年来人员编制控制严格,年轻教师补充较少,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10%,31岁―45岁的占46%,46岁―50岁的占12%,51岁以上的占32%。呈现出倒金字塔式结构,学段越低班级教师年龄越大,位处越偏远、规模越小的学校教师年龄越大,专业基础差、工作激情锐减的“爷爷”教孙子,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的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几年将要退休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尤其突出。

  (三)现行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标准有待完善。

  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开设课程一样多,而城市学校教职工核编标准却高于农村,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另外,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输出,留守儿童愿意寄宿学校的也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而从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来看,自理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初中及小学阶段后勤管理服务不宜实行社会化。现行教师编制,基本上只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校医、保卫、餐饮、寝室管理等工作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管或聘用社会人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工作疏漏,寄宿制学校因需充实后勤管理人员要求增加编制呼声较高。

  二、对策与思考

  为有效利用编制资源,合理整合教育力量,根据省委、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鄂发[20__]8号)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合理调整人员编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构编制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设置。

  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按照划片分区、就*整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完全小学在校生应控制在150名以上,尽可能减少教学点。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更有利于教师队伍人事编制管理,使现存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人员编制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教师人员调整必须在编制核定员额以内,坚决杜绝向超编单位调整人员。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

  二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条件,严格考试和审查程序,严把教师“入口关”。

  (三)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办法。

  进一步研究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体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用好现有教师编制资源。一是因地制宜核编。在按照在校学生数核定教职工编制的同时,还应考虑班额因素。农村学校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对中小学以下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置编制。因为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学生小班额多,且教学点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同程度的存在,若只按学生数核定编制,一些农村小学就会因人员编制过少而出现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的课程或采用复式教学现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二是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应适当增加一定编制配备后勤管理人员。

  (四)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名管理和动态管理,规范人员补充和调整秩序,坚决杜绝盲目进人现象,根据人员编制结构和缺编空岗情况,建立补充中小学教师长效机制,逐步优化人员结构。按照“盘活存量”原则,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特长从现有教师中有计划培养急需专业教师,只要培训合格,就应该放宽职称评定学历和任教学科对口条件,允许教师跨专业“转行”,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有效缓解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

  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师培训工作,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和服务,增强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xx年12月18日,我们利用全县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之机,对参训130名校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座谈。被调查对象积极参与调查问卷活动,座谈发言积极认真踊跃,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

  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背景,进修学校在顺利了通过“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验收基础上,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的“学术交流中心”。20xx年县委县*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完全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标准。20xx年5月投入使用,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进修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学*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赴邻县学校学*交流,汲取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学办的培训学*班,开拓教研视野;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集体观摩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xx年,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小学校长(含后备)任职培训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电子白板及课件制作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2300余人次、

  二、座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有130名校长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参加了调查,其中完成答卷并成功提交的122人,有效答卷率为93.8%。调查问卷为我们自行设计的《广宗县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属结构型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方面共18个问题,其中16个问题为选择题,2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座谈内容涵盖参加培训的动因、期望、类别、形式、培训中的问题、校本培训、培训教师的需求等。座谈会以问答发言的形式进行,共有70人参加。涵盖基层校长和一线教师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

  三、座谈调查结果说明

  1、目前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结果显示,同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教师的首选,关注度达76.2%。提高“文化知识”,排在了第二位,关注度最低的是“选择课程”项,在27%以下。可见,多数校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与交流借鉴,因为这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容易见效果的。而一些“高大上”的“专家讲座报告”,教师反映“听不懂”“用不上”,不接地气,表现为效果差而不受欢迎。

  2、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实地考察观摩与观看、网络远程培训”成为大家高关注的两种培训形式,排在了前两位,关注度均在90%以上。教学展示研讨、专家讲座仍是大家一般关注的形式,自学反思、小团体体验等形式未被大家所关注。可见,开放性、参与性的培训方式更受到大家的喜欢。

  3、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过座谈和问卷,大家对培训方式单一的专家讲座理论普遍反映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实用、缺少案例分析、培训理念过。二是对培训时间,大多不希望在周末和假期。而对于工学矛盾,大家几乎不十分在意。三是大家普遍视人员紧教学任务重不好安排、经费短缺是制约培训的瓶颈。

  四、座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使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了每个教师的面前,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培训动机、培训期望的调查结果上。当前教师在职培训的关注热点都集中在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和实效性方面。

  2、教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于教师培训的类别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并存,一方面教师对于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关注,同时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在逐步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3、传统形式培训影响力减少,互动、参与式培训受到欢迎,基于网络的培训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不再受老师的欢迎。而对于实地考察、观摩的教学培训受到了教师的追捧,关注度最高,达到了97、6%。同时,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讨受到了教师认可,这体现出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的问题不能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的参与和交流借鉴是解决自身发展的核心。同时,被一些专家所推崇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综合分析,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分离的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方式的变革。这应该是今后培训的重点之一。

  五、建议与对策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最大期望。“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从调查来看,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大班额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引领式培训需求,因此,培训尽量减少大班额,多增加小班额培训形式。强化参与式、对话式、展示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2、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干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切实满足培训者的需求。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变理念培训为主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是当前培训内容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今后应由重零散性知识专题设置为强化系统性文化素养知识专题设置。

  3、网络远程培训仍是今后培训形式的发展方向之一。调查中,大家对网络培训关注不高,但恰恰是应该受到关注却成为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和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电脑技术及应用水*受到许多限制,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比重。

  4、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调查发现,目前制约教师参训的因素不是在教师自身,主要在于外在机制的影响。完善培训机制,规范组织管理,应该是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教育局,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分类培训,各思其职。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由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负责。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培训,由教研室负责。二是出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评办法》纳入学校年终工作考核。三是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提交二次培训和培训心得,教学能力提生自我评估等等,跟踪调研评估,提高质量。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

  一、题目:

  关于“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深圳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笔者于20xx年12月以问卷的形式先后在深圳多所中小学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设计的问卷涵盖了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状况,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的基本过程:

  为保证调查的覆盖面和可信度,调查分析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调查对象选择中小学教师,调查范围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深圳六个区:罗湖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龙岗区、盐田区,每个区二所小学、两所初中。再在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10—20位教师,所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发放和统计的时间为20xx年12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了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36份。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1、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发展状况表1——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有18.8%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说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良好以上。只有14.3%的教师需要继续提高。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6)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8篇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次实*,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 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 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20xx年,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是社会公*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最*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大连市内的望海小学挂职3天,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教学工作,学校不能形成骨干教师队伍。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的集中学*材料上,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有很大难度。校本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

  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四*镇四*村原来有两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最后两所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注:①摘自《“重中之重”的农村义务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关锐捷20xx年5月27日中国农村研究网 ②同①

  ③摘自《中国迈向终身学*时代》周满生中国农村研究网 ④摘自中国农村研究网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惯、生活*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Xx小学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Xx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Xx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Xx小学还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 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Xx中小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Xx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五 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对学*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六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七 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发展要讲究科学,社会要讲求和谐。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教育领域的今天,看看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我利用节假日对我镇农村小学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进一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再而是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新溪镇14所小学只有三所有用电脑室,7所拥有电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只有二所小学达标。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乡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下降。采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仍为数不少。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多数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实际重视不够,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其所存在的弊端。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科学的必然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必须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杜绝教师培训走过场。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一、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现阶段上级财政拨付的免费教育资金只能够维持学校的一般性开支,不足以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只有切实提高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二、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切实贯彻好教师工资的有关政策,想办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7)

——小学教师的调查报告(5)份

  一、题目:关于“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深圳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笔者于20xx年12月以问卷的形式先后在深圳多所中小学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设计的问卷涵盖了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状况,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的基本过程:

  为保证调查的覆盖面和可信度,调查分析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调查对象选择中小学教师,调查范围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深圳六个区:罗湖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龙岗区、盐田区,每个区二所小学、两所初中。再在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10—20位教师,所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发放和统计的时间为20xx年12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了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36份。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1、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发展状况表1——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人数

  比例

  很系统

  63

  18.8 %

  比较系统

  225

  67 %

  不系统

  32

  9.5 %

  其他

  16

  4.8 %

  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有18.8%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说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良好以上。只有14.3%的教师需要继续提高。

  可以画统计图:

  2、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

  表2——教师参加培训机会

  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

  频数

  比率

  很多

  33

  9.8 %

  比较多

  98

  29.2 %

  一般

  141

  42 %

  较少

  64

  19 %

  没有机会

  有39%的教师认为自己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很多”或“比较多”,有42%的.教师认为自己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一般”,只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教师为“0”。说明,由于深圳各级**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所有的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一半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还比较多。

  可以画统计图: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2、

  3、

  ……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2、

  3、

  ……

  五、附录: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为了全面了解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了解如下信息,请您实事求是填写。占用了您宝贵时间,对您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深表谢意!

  填写说明:请在您选择的序号上打√。

  1、您的性别:

  ① 男 ② 女

  2、您的年龄所属阶段是:

  ① 25岁以下 ② 26—30岁 ③ 31—35岁 ④ 36—40岁

  ⑤ 41—45岁 ⑥ 46—50岁 ⑦ 51岁以上

  3、您任教的学校:

  ① 小学 ② 初中 ③ 高中 ④ 完全中学 ⑤ 其他

  4、您在学校的岗位是:

  ①普通教师 ② 学校中层干部 ③ 校级领导 ④ 其他

  5、您的学历是:

  ① 中专 ② 大专 ③ 本科 ④ 研究生或硕士 ⑤ 其他

  6、您的职称是:

  ①小教初级 ② 小教中级 ③ 小教高级 ④ 中教初级 ⑤ 中教中级

  ⑥ 中教高级 ⑦ 其他

  7、您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

  ①很系统 ②比较系统 ③不系统 ④其它

  8、参加工作以来,你发展的最好方面是:

  ① 学科专业知识 ②教育教学技能 ③工作责任心

  ④ 教育科研能力⑤计算机能力 ⑥与其他教师合作 ⑦ 其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就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按照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学校核定了人员编制数,配备了人员,但人员编制紧缺或闲置现象在同一县区,甚至同一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县城周边乡镇或边远乡镇人员编制闲置。*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县城周边乡镇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转入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周边乡镇的生源逐年减少。同时边远乡镇的教师想改变工作环境,虽进不了城区学校工作,但县城周边乡镇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导致周边乡镇教师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这样就造成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增长的恶性循环,人员编制就相对富余,致使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文峰乡、上庸镇。部分边远乡镇农村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到这些边远学校任教,造成部分校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形成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大庙乡、深河乡。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若是一味按学生数量的增减调整人员编制,更是加快两极分化,不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若是不及时调整人员编制则造成部分学校人员编制的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二是县直学校和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年来,城区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急剧增长,而教师编制核定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人员编制控制较为严格,教职工的编制显得缺口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和部分距城镇位置比较*的一些学校成规模,生源充足,发展较快,教职工编制紧张,致使部分学校超编借用教师或雇佣少量临时后勤人员。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前几年补充教师盲目,没有很好地结合人员结构和学科需求,造成一些学校虽然教师总体上不缺,但某一科或几科教师偏多,而有些学科专业教师匮乏。主要表现在:小学段语文、数学教师比较充足,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缺口大;初中段语文、化学、地理、历史教师富余,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缺口大。部分学校增加相关专业人员的呼声较高。

  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调查的农村学校来看,由于*年来人员编制控制严格,年轻教师补充较少,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10%,31岁—45岁的占46%,46岁—50岁的占12%,51岁以上的占32%。呈现出倒金字塔式结构,学段越低班级教师年龄越大,位处越偏远、规模越小的学校教师年龄越大,专业基础差、工作激情锐减的“爷爷”教孙子,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的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几年将要退休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尤其突出。

  (三)现行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标准有待完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开设课程一样多,而城市学校教职工核编标准却高于农村,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另外,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输出,留守儿童愿意寄宿学校的也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而从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来看,自理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初中及小学阶段后勤管理服务不宜实行社会化。现行教师编制,基本上只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校医、保卫、餐饮、寝室管理等工作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管或聘用社会人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工作疏漏,寄宿制学校因需充实后勤管理人员要求增加编制呼声较高。

  二、对策与思考

  为有效利用编制资源,合理整合教育力量,根据省委、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鄂发[20__]8号)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合理调整人员编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构编制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设置。

  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按照划片分区、就*整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完全小学在校生应控制在150名以上,尽可能减少教学点。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更有利于教师队伍人事编制管理,使现存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人员编制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教师人员调整必须在编制核定员额以内,坚决杜绝向超编单位调整人员。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

  二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条件,严格考试和审查程序,严把教师“入口关”。

  (三)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办法。

  进一步研究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体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用好现有教师编制资源。一是因地制宜核编。在按照在校学生数核定教职工编制的同时,还应考虑班额因素。农村学校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对中小学以下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置编制。因为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学生小班额多,且教学点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同程度的存在,若只按学生数核定编制,一些农村小学就会因人员编制过少而出现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的课程或采用复式教学现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二是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应适当增加一定编制配备后勤管理人员。

  (四)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名管理和动态管理,规范人员补充和调整秩序,坚决杜绝盲目进人现象,根据人员编制结构和缺编空岗情况,建立补充中小学教师长效机制,逐步优化人员结构。按照“盘活存量”原则,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特长从现有教师中有计划培养急需专业教师,只要培训合格,就应该放宽职称评定学历和任教学科对口条件,允许教师跨专业“转行”,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有效缓解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于20xx年4、5月与部分骨干教师、班主任、新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徐闻县220所学校上交的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年审学分登记表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一、徐闻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一)全县教师人数

  全县教师6359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小学4人,中学190人);中级职称3650人(小学2335人,中学1315人);初级职称1536人(小学801人,中学735人)。

  (二)人员结构情况

  引进的教师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坚持理念与定位培养,这样可以加快教育现在化和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教育局对教师的培训情况教育局对教师每年*均培训天数为0—6天;*均培训次数为1—3次;培训支出为管理费用的3%—6%;教育局主要有四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内部培训、委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举行各种现场会加以实践。

  二、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从科学发展教育的思路出发,徐闻县教育局领导把抓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县教育的根本。*年来,相继出台了《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通知》、《徐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正在拟订《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奖励办法》。以上文件对促进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影响极大。特别是今年县里决定拔专款,用于解决教师参加县级培训的费用。从今年起,徐闻县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集中培训已没有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如,免去了以往教师每人每年每科40元的继续教育培训费,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免收了70多万元。今年全县继续教育人数6359人,合格5724人,合格率为90%。

  (二)教师继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1、把师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抓师德建设入手抓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和业务水*。 2、徐闻县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已从培养数量充足、学历合格的教师转向培养质量达标、能力胜任的教师。统计显示,徐闻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98。53%、100%、90。46%,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基本形成“县、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1、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切实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由各中小学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表,进修校分类整理后,组织县内外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这样就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很受基层学校欢迎。本年度共开展了70多场次“送教下乡”活动,足迹遍及全县70多所学校,共3200人次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2、县集中培训管理精细化

  落实培训项目专人管理,从学员情况分析、培训预案制定、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培训负责。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变过去以讲座或会议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深入调研,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中增强互动;培训后及时反馈。通过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培训过程的针对性、*等性、参与性、实效性,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教育局组织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的教师有2289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36%,是参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初步建立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机制

  1、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将继续教育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纳入教师岗位考核的内容。凡年度继续教育未达学分最低要求者,当年度继续教育为不合格;凡本周期满时,未完成总学分最低要求或未完成每个板块相应的最低学分者,视为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

  凡继续教育年度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续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优评先。新教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2、对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

  制定《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从今年开始,拟每年对全县各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组织管理、计划落实、活动开展、绩效(主要包括各学校应培训对象参加县级培训的优秀率、合格率、出勤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出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按照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学分验审日程安排,有25%的学校无故不在规定时间送审。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应付了事,送审材料在网上下载,明显做假。特别是个别乡镇小学,继续教育送审极其草率,基本没有培训项目的印证材料。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到五成。学校制定了各种学*制度,组织了各项学*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上交作业有不少是抄的,学*笔记是检查前连夜赶的,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热情的缺乏是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

  目前的继续教育考核基本上还是终结性考核,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唯一的考核就是考勤,只要人到场了,甚至只要考勤时人到场了,就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而学员在学*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没有及时跟上,尤其是对学员学*态度方面的评价不足,导致学员学*积极性没有及时提高。这样既缺乏激励性,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

  (三)校本培训不规范

  不少学校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或者把它完全等同于常规教研活动,没有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为了完成规定的校本培训学时任务,敷衍了事。

  (四)高中教师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较低

  按照《徐闻县普通中小学教师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不少高中学校教师没有完成继续教育板块要求,表现在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科目不够,且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加县以上培训的比例。初中教师95%参加了县级以上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而高中仅为70%。

  (五)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需求调查显示,60%的教师把“教学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通识培训”是最不受欢迎的培训。

  培训没有把教育理论、教学论、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没有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确定培训主题和安排培训内容;没有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没有教给教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虽然讲的东西涉及教师应具备的学*内容,但与教师们关注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距离。

  四、建议

  (一)建立以制度作保障的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当成教师个人的事情,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出系统反应,使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切实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设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继续教育的开展。

  2、依法治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一个爱学*的氛围,变培训的“外铄性”为“内发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培训成为自觉行为。

  3、召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场会,表彰一批继续教育先进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1、良好的培训效果取决于对培训对象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增强对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须对该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帮助的辅助学*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内容系列。学校制订学校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的年度自我培训计划。

  2、采用问卷《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基本情况、参训目的、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培训方式及时间安排的建议等,对本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需求调查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的初步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和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本县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建议,重在操作层面。开发适合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实践价值,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训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课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培训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知识难于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课例教学。

  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对优秀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模仿—创新”,再实行“自我讲课—同行研讨纠错—重新设计—再讲再评”的对照训练,这样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在做中学”,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以市县校级课题研究为抓手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完整地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就能基本掌握教育研究的步骤、方法。具体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成果交流”。

  研究的课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

  要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以课题做*台,集中精力攻关,解决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五)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每年对校本培训的成效作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规划、内容开展情况、效果、个人档案资料、经费支持等,评估结果通报全县中小学校,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必备条件。

  2、县继续教育中心要派指导教师到学校了解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并帮助学校解决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查看培训档案资料,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帮助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3、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在培训机构与参训教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通道,使培训教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参训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教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请求指导。这样可以使教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通过对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本县教师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清晰。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将教育系统后备人才的储备与教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是本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摘要

  教师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反思过程中,许多教师缺乏有效反思技巧和手段,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到了课堂教学实效的达成以及学生学业水*的提高。理清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梳理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深入挖掘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某某镇周边的五所农村小学中的语文、数学教师为例,通过课堂观察、发放问卷以及针对性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到了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重视程度、开展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学校内部的反思氛围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深刻;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理论做支撑〃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学校反思氛围淡薄;农村学校缺乏教学反思的条件;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撑力量等。最后,论文提出了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对策,包括提髙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完善教学反思的外部环境,包括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改善教学反思条件,提供物质保障;加大外部力量的支撑。最后通过实践检验了策略的有效性,试图帮助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进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

  一、国外研究情况

  (一)对反思、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解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思’是人们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洛克所说的反思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自身在经验基础上所获得的一些想法观念等在内心深处进行思索、探究、衡量和评价,并积极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使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他把自

  己认识论的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斯宾诺莎把思维活动的结果作为进行反思的对象,而洛克把思维活动的过程作为反思的参照物。美国名为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进入20世纪以来最早对反思进行了系统论述,他在自己的代表作(How We Think)中,对反思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即:“对丁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①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之改造,而经验乂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实现要通过“反省”思维,即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地深思。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舍恩创新性的把反思与行动相互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关注作为问题重新建构或重新建构的一个维度来考虑。除此之外,他还强调要重视在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进行及时反思的重要意义,对行动研究范式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还认为,教学反思的开展及其成效与教师自身建立起来的内部价值体系密切相关,而教师所确立的价值体系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程度能否及时改进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教学反思最重要的任务在于让教师树立良性的教学反思理念,掌握动态的教学反思方法。

  综上,每位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分别对反思和教学反思做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对丁他们所阐释山的观点以及山发的角度等都可以为后续一些研究教学反思的研究者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关于教师教学反思水*的研究

  有不少学者以教师教学反恐水*为切入点,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师教学反思水*的评价模式、模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对于后来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马克斯?范梅南、安妮﹒布威克班克、伊恩﹒麦吉尔等几位学者对教师教学反思水*的研究做出了突山贡献。在这些学者中,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教学反思水*三阶段理论的马克斯﹒范梅南影响最大,其主要理论内容为:技术的合理性反思阶段、实践行动反思阶段和批判性的反思阶段。安妮﹒布威克班克和伊恩﹒爱吉尔则认为教师的反思水*分为五个层次:①行动中反思;②对行动中反思结果的描述;③对行动中反思结果的描述的反思;④对行动反思的反思:⑤强**师的反思不仅是个体的,还应该

  包括团体的反思。

  二、国内研究情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学反思的关注程度逐步加深,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多。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整理: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目前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构成,教育理论界尚未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由于相关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与学者选取不同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中继亮、刘加霞站在心理结构的角度,对教学反思内容给出了详细的观点,主要有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接受和反应情况;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的方面;教育部门的各种改革措施;生生、师生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李长吉和张雅君分别从两种角度为研究点,对教学反思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即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个人经验、教师教学关系和教学理论。张葵明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学反思应包括对知识结构、学*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自身性格特点及弱点的反思四个方面。海莺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认为教师反思包括对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反思、对教育信念的反思、对教师道德的反思二个方面。尽管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反思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过从整体上看基本上很多研究者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论述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不能忽视这两者的作用,在教师教学反思过程中也是如此,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入手。

  (二)教学反思的阶段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8)

——农村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汇总5篇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公正,而教育公*则是实现社会公*的重要内容,教育公*是社会公*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有4542.3万*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或做作业。

  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金融危机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金饭碗”时代一去不复返。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人物,大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职业规划呢?对此,我在湖南财经学院和网上调查了一些学生。

  在这次练*中,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很少,但代课教师占大多数。

  我不禁在想: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难,有的毕业几年就去别的国家找工作了。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代课老师?所以,我查了一下这里的代课老师。

  (一)由于代课教师人数众多

  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还要上下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去了外地工作,留下老弱病残看家带孩子。每个月,农村教师除了领取国家法律规定的工资外,还领取其他补贴。在职教师要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能申请转岗。现在的师范生毕业的时候都快21,22了,6年后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愿意自己照顾自己进入城镇学校,即使那些现象已经饱和,他们也拒绝在农村教书。

  代课老师大多是学校附*长命百岁的人,农村学校师资匮乏无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提。

  (二)代课教师的资格

  之所以叫代课老师,是因为他们是“临时工”,因为他们在国外和学校签订了正式的公约,通过约定的正式教学渠道和在国外的正式风格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有的只上过初中,有的只上过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获得其他大学文凭。但由于国家有法律规定代课教师年龄不得超过35岁,所以不得不连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报酬

  从学校领导那里了解到,教学部分分配给代课老师的工资估计是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初中生的霜火没有收,学校的滚动资金少了,所以学校只是划出代课老师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滚动资金,所以只有400多一点在代课老师手里。

  400多一点,我的天。忍不住觉得遗憾,比在职老师少了差不多一倍。除此之外,代课老师以后在其他国家还是会有退休金的。这笔钱怎么养家?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

  以学校余教授为例。她已经当了25年的替补。五年前,她通过约定的自考获得了小学教学本科文凭。然而,她已经超过35岁了,无法获得正式的风格。

  在别人眼里,像于教授这么多来逃课,月工资又发了,家里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很多效益。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份(扩展9)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通用5篇

  今年暑假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 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两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0人,初中生30人,老师及校长15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大部分的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90%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10%。从以上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高考制度依然注重的是成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这些局势,教师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体罚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压力是只增不减。

  3.学生问题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约占一半。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80%的家长选择“一般”,10%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60%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三、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个人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培养紧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

  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出现与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年青的父母)都纷纷到城市去发展,大多不能拖儿带女出去,所以大部分的孩子被留在家中由祖父辈或某一个亲戚朋友来照看。目前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小孩,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儿童的学*和生活怎么样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目标:

  为了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以及对留守儿童这种现象采取怎样的缓解措施。

  三、调查内容:

  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87份,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走访、开办学*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进行调查。

  3、查找文献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寻找相关信息。

  五、实践基地:

  福建省浦城县古楼乡古楼中心小学

  六、实践时间:

  20xx年9月1日-9月25日

  七、调查结果分析:

  我就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学*、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情况,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辅导班等方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与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全校有358名学生,留守儿童较多,有87名,占全校的24.4%。

  2、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中小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的。

  3、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4、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小部分跟*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成绩较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目的不明确,学**惯差。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成绩较班级*均水*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旷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从调查了解到,从学*成绩上看,优秀的占21.14%,较好的占30.82%,中等偏下的占48.04%。甚至有的班后十名就有4/5是留守生。

  2、行为*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对监护人不礼貌,有点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惯。从调查了解到,从行为*惯上看,优秀的占24.53%,较好的25.92%,一般的占29.81%,差的占19.74%。

  3、道德滑坡明显。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但缺乏对他们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男孩讲究吃喝、看碟上网,打架偷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在: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没有礼貌,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在行动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能尊敬老师和长辈,不能团结同学;没有荣辱意识,不在乎同学、监护人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4、心理健康堪忧。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容易走极端。

  5、安全隐患严重。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侵害后没有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发现。

  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1、长期缺乏亲情关爱。与学生交谈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社会、**、学校或者我们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你们觉得有可能做什么呢? 一个学生答道:“没有多少可做的,能做的就是经济上的,但我们缺少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怀”。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用书。不能很好地与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他们往往仅仅以为留守儿童买了几身衣服、交清了学费作为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很少与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很少了解甚至不在乎孩子的学*成绩,只注意孩子是否长高了、长胖了,而不注意学*成绩,良好行为*惯等综合素质。“我的父母总是在春天来的时候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样我就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一名正在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留守儿童在自己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我们看了无不心酸。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据调查,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中从未上过学的占9%,小学文化的占56%,初中文化的占35%。因此,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上予以辅导。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

  3、社会各界关注不够。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易被忽视,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留守学生当成问题学生、差等生而放任不管。其它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为留守儿童问题远远轻于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远远轻于成年人违纪违法的问题而忽视之。前几年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的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宣传得少。教育部门、研究部门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力度不大,成果不多,成果的应用推广不够。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一,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强化**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第二,相关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第三,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力度

  第一,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老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注,多给他们一个眼神,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多给他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摒弃“留守儿童”等于“双差生”的错误认识。

  第二,为留守儿童的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第三,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应该给予他们心灵关怀。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3、引导外出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

  第一,父母虽然在外误工,但经常要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生活、思想等方面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鼓励孩子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学会做人,长大成为“贤德圣人”这样不但了解孩子成长情况,而且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第二,走出用物质代替责任的误区。远在他乡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照顾孩子上往往倾向于物质上,认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完事大吉。要帮助家长转变这种观念和做法,配合学校,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第三,改变在外误工家长重智轻德的错误观点。

  4、强化社会关爱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共青团、少先队要挖掘组织优势,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如我县开展的心连心、学雷锋等活动成效明显。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让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的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家园里的孩子企盼着关爱。如果人人献出一份真挚的爱,如果人人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就会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自从提出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后,国家就在农村这一块实行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贡献自我的力量是我们的职责。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当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毋庸讳言,作为实现"两基"目标"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是不容乐观。很多典型调查证明,农村学生的实际辍学率比上述国家统计数字高得多。这种状况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xx年全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辍学率、完成率,分别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必须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书籍报刊难以到达的边远山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生因为无书报阅读,逐渐又变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法》在大塘镇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的了解韶关市大塘镇农村义务教育情景,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进取响应校团委组织的20xx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两个礼貌建设的发展。今年暑假根据学院安排与大塘镇**的协助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怀着期望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过上完美生活的愿望,于20xx年7月份对我市大塘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景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我们期望以次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推动家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

  ⒈、项目组**员:

  ⒉、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们的调查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⑴问卷式调查

  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

  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将问卷资料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被调查者家庭和个人基本情景,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基本情景,被调查者学*心理及学*行为。

  ⑵访谈式调查

  问卷式调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统计数字的量化分析,保证了它的广泛性、客观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调查者很有想法、有观点,在调查问卷中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想法、观点对于我们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有的调查资料很难经过问卷得到答案,异常是有关心理动机、认知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资料,机械的问卷形式和简单概括的选项回答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弥补单线用问卷式调查的不足。以往的调查员经过写调查员手记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经过这种应对面的交谈的方式,配合调查问卷,力争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询武汉市黄陂区部分乡村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以教育主体中心,主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活动是在韶关市大塘针的大塘中学展开的。为了进一步获得真实数据,我们还派组员前往韶关市马坝镇教育局了解学校情景。

  三、实践活动的有关情景报告

  1、基本情景

  大塘中学现有理解义务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师80人,其中80%以上大专学历,10多名本科学历。xx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年来,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进取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主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组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本事、创新本事和实践本事。

  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进取探索公开公正公*的学业考试、推荐选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导向地位更为突显。

  (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年来,县**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改革教师调配制度。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把好教师进口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