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2-25 00:00:00

《卢沟桥烽火》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卢沟桥烽火》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卢沟桥烽火》教案1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二、检查预*

  1、词语: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预*导航2按时间加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一节: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出示第一节

  蚕食

  (1)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要把我们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吃光。)(这是个比喻的说法。)

  (2)出示图片,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蚕食着我国的领土,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从东北三省到华北地区,遭受着日军铁蹄的践踏。

  咽喉要道

  (1)什么意思?(本来是人体的器官,关系到人的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里,你能看出卢沟桥的重要?

  (出示句子:至1937年上半年,*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3)(图)是的,卢沟桥沦陷,北*就是当时的北京、天津都会失守,战争的烽火将燃遍神州,生灵涂炭!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的是民族存亡的忧思,请同学们读好这句话。

  四、研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1、交流:请同学们看看故事开头2-3自然段,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日军:

  (1)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这代指什么?

  (2)从哪些细节你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敌人蓄谋已久的阴谋?交流【预*导航】题3。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

  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守军开起火来。)

  守军:

  a.敌人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不严词拒绝行吗?(不行!这关系到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在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敌人?怎样的守军?

  总结: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自然段。

  2、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侵略,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出示4、5节你们勾画了哪些词句?

  a.早有防备,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b.英勇的中国守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

  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D.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

  4、总结场面描写

  刚才大家抓住了特定的时间里,我军与敌军交战时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像这样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

  a. 我们抓住哪些词语就能理清卢沟桥事变的发展脉络?

  要交代场面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b. 描写场面既要有对场面的总体描写,还要在此基础上有具体描写。比如日军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文章第二节中哪里是总体描写,哪里是具体描写?

  c.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内好内容先后顺序。文章第四节写第二天凌晨敌我双方的交战场面是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的?

  d. 场面描述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五、作业

  仿照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场面:劳动、比赛、课件活动、辩论等。

《卢沟桥烽火》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抗日歌曲。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找“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时,让学生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并注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课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那就先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教师提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学生试着划分划分,有助于判断。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一、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时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则写出了日军的可耻下场。先让学生朗读,然后学*从中感受我军的形象。

  3、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卢沟桥烽火》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人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逃之夭夭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布置]

  [课内]

  1、誊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3、完成练*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同学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同学提问,比方“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资料,这时可请同学自身汇报预*效果,并和时褒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和华北局部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同学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誊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人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和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学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同学体会这显然是***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妄自菲薄。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人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和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酷。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示,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定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逃之夭夭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和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身的理解)

  ***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和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同学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同学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同学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卢沟桥烽火》教案4

  教材分析:

  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文章的结构及脉络: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脉络,写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词语按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烽火”,报警的烟火。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检查预*,了解学情:初读课文

  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

  指名读课文(分小节):正音、解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写出大意。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围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进行教学设计

  1、先时间,理清顺序,记住先后。时间:“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2、再内容,想象场面,记住要点。

  自读2-5自然段,个人练说。小组互说。展示评价(达成目标3)。

  四、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研读几个重点片段,通过重点词句的'揣摩,体会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及侵略者的罪恶嘴脸;体会遣词造句的方法及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请根据教材解读中“课文精彩片段欣赏”的内容自己设计。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学)师: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能判定,日军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的士兵呢?(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日军的阴谋与企图,让学生抓住“偷偷”、“摸”等词语来揣摩。谁知这一问题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带着“火眼金睛”细心阅读,寻找“蛛丝马迹”。)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衅”。

  生3:日军自称部队的纪律很严明,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生4: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军官兵在同学们面前原形毕露、无处遁形。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达训练:

  以“站在卢沟桥头,我”

  为开头写一段话。

  1、激情。通过课文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情(如运用多媒体、教师描述等)

  2、试说,讨论内容。让学生试说,教师归纳提炼要点。(恨、赞、奋)

  六、板书设计

  我军英勇奋战

  卢沟桥烽火

  敌军

《卢沟桥烽火》教案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卢沟桥烽火》教案6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1)*字册上*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烽火》教案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军我军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陈秋丽

  一、词语复*:

  1、指名两生朗读:气势汹汹严词拒绝人仰马翻同仇敌忾抱头鼠窜两面夹击

  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

  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讲好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指导学*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交流:

  (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可恶)

  (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城内去“搜查”。(无理)

  (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奸诈)

  (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英勇)

  (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蛮横)

  (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狠心)

  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生齐读2-3自然段)

  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

  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谁来试试讲故事的开头吧!老师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词出示在大屏幕上,也许对你有用。(师出示)

  时间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大声喝问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首先开火立即还击

  师评:(1)你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开头讲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

  (2)哎,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在讲的时候,时而高兴,时而忧愤。肯定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少年!

  5、指导学*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

  (3)交流:

  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学生交流的时候,可问:你为什么找这些词呢?让学生说说理由。(师评)

  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

  (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敌军我军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吼叫同仇敌忾

  疯狂扑来哭爹喊娘奋起还击

  狼狈而逃举起冒着冲出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手握腰佩

  抱头鼠窜悄悄进发齐声呐喊

  (3)给学生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

  师评: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

  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禁想用掌声送给这些奋战沙场的英雄男儿,更送给你,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

  (二)学*6-8自然段

  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

  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三、作业

  1、正因为他们的团结一致,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2、完成补充*题第五大题。

  课前思考:薄雪芳借鉴处: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修改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蔡老师的设计的基础上,将“导入”环节写的详细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2.齐读课题

  3.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4.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5.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借鉴处:王琴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第三处:当天晚上敌军全部被歼。

  按时间顺序,条理非常清晰。我的设想:导入部分: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解题:“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卢沟桥烽火》教案8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

  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讲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质疑。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出示卢沟桥地图等资源。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五、课堂练*

  1、本节课作业:《补充*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作业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

  1、本节课作业:《补充*题》三、四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七、下节课预*作业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卢沟桥烽火》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感悟文本。

  学*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

  (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同学们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

  (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从哪儿看出?(发动进攻)

  三、学*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

  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怎么样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大刀: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四、采用引读法学*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敏锐地认识到***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维护世界和*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1:卢沟桥烽火

  时间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发动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两面夹击

  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

  还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这可感的形象,历历在目。

  另外,我还采取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这样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课堂教学总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职业,虽然在课前设计得挺好,但学生却永远是变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你想达成什么目标就能达成什么目标。而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还是少,不达标。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品悟的权利。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油!

《卢沟桥烽火》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指导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军我军

  仰马翻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9

  4、学*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扩展1)

——《卢沟桥烽火》教案6篇

《卢沟桥烽火》教案1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1)*字册上*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烽火》教案2

  教材分析:

  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文章的结构及脉络: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脉络,写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词语按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烽火”,报警的烟火。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事变后,全*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检查预*,了解学情:初读课文

  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指名读课文(分小节):正音、解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写出大意。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围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进行教学设计

  1、先时间,理清顺序,记住先后。时间:“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2、再内容,想象场面,记住要点。

  自读2-5自然段,个人练说。小组互说。展示评价(达成目标3)。

  四、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研读几个重点片段,通过重点词句的揣摩,体会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及侵略者的罪恶嘴脸;体会遣词造句的方法及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请根据教材解读中“课文精彩片段欣赏”的内容自己设计。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学)师:守桥的*士兵如何能判定,日军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的士兵呢?(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日军的`阴谋与企图,让学生抓住“偷偷”、“摸”等词语来揣摩。谁知这一问题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带着“火眼金睛”细心阅读,寻找“蛛丝马迹”。)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到*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衅”。

  生3:日军自称部队的纪律很严明,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生4: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军官兵在同学们面前原形毕露、无处遁形。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达训练:

  以“站在卢沟桥头,我”为开头写一段话。

  1、激情。通过课文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情(如运用多媒体、教师描述等)

  2、试说,讨论内容。让学生试说,教师归纳提炼要点。

《卢沟桥烽火》教案3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二、检查预*

  1、词语: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预*导航2按时间加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一节: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出示第一节

  蚕食

  (1)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要把我们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吃光。)(这是个比喻的说法。)

  (2)出示图片,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蚕食着我国的领土,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从东北三省到华北地区,遭受着日军铁蹄的践踏。

  咽喉要道

  (1)什么意思?(本来是人体的器官,关系到人的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里,你能看出卢沟桥的重要?

  (出示句子:至1937年上半年,……*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3)(图)是的,卢沟桥沦陷,北*就是当时的北京、天津都会失守,战争的烽火将燃遍神州,生灵涂炭!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的是民族存亡的忧思,请同学们读好这句话。

  四、研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1、交流:请同学们看看故事开头2-3自然段,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日军:

  (1)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这代指什么?

  (2)从哪些细节你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敌人蓄谋已久的阴谋?交流【预*导航】题3。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

  “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守军开起火来。)

  总结: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自然段。

  2、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侵略,*士兵是怎样做的呢?出示4、5节你们勾画了哪些词句?

  a.“早有防备……,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b.“英勇的*守……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

  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D.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

  4、总结场面描写

  刚才大家抓住了特定的时间里,我军与敌军交战时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像这样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

  a. 我们抓住哪些词语就能理清“卢沟桥事变”的发展脉络?

  要交代场面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b. 描写场面既要有对场面的总体描写,还要在此基础上有具体描写。比如日军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文章第二节中哪里是总体描写,哪里是具体描写?

  c.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内好内容先后顺序。文章第四节写第二天凌晨敌我双方的交战场面是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的?

  d. 场面描述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五、作业

  仿照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场面:劳动、比赛、课件活动、辩论等。

《卢沟桥烽火》教案4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

  1、本节课作业: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教案5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二、检查预*

  1、词语: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预*导航2按时间加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一节: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出示第一节

  蚕食

  (1)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要把我们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吃光。)(这是个比喻的说法。)

  (2)出示图片,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蚕食着我国的领土,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从东北三省到华北地区,遭受着日军铁蹄的践踏。

  咽喉要道

  (1)什么意思?(本来是人体的器官,关系到人的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里,你能看出卢沟桥的重要?

  (出示句子:至1937年上半年,……*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3)(图)是的,卢沟桥沦陷,北*就是当时的北京、天津都会失守,战争的烽火将燃遍神州,生灵涂炭!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的是民族存亡的忧思,请同学们读好这句话。

  四、研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1、交流:请同学们看看故事开头2-3自然段,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日军:

  (1)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这代指什么?

  (2)从哪些细节你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敌人蓄谋已久的阴谋?交流【预*导航】题3。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

  “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守军开起火来。)

  总结: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自然段。

  2、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侵略,*士兵是怎样做的呢?出示4、5节你们勾画了哪些词句?

  a.“早有防备……,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b.“英勇的*守……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

  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D.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

  4、总结场面描写

  刚才大家抓住了特定的时间里,我军与敌军交战时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像这样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

  a. 我们抓住哪些词语就能理清“卢沟桥事变”的发展脉络?

  要交代场面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b. 描写场面既要有对场面的总体描写,还要在此基础上有具体描写。比如日军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文章第二节中哪里是总体描写,哪里是具体描写?

  c.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内好内容先后顺序。文章第四节写第二天凌晨敌我双方的交战场面是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的?

  d. 场面描述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五、作业

  仿照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场面:劳动、比赛、课件活动、辩论等。

《卢沟桥烽火》教案6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

  1、本节课作业: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扩展2)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

《卢沟桥烽火》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卢沟桥烽火》教案1

  教材分析:

  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文章的结构及脉络: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脉络,写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词语按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烽火”,报警的烟火。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检查预*,了解学情:初读课文

  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

  指名读课文(分小节):正音、解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写出大意。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围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进行教学设计

  1、先时间,理清顺序,记住先后。时间:“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2、再内容,想象场面,记住要点。

  自读2-5自然段,个人练说。小组互说。展示评价(达成目标3)。

  四、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研读几个重点片段,通过重点词句的揣摩,体会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及侵略者的罪恶嘴脸;体会遣词造句的方法及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请根据教材解读中“课文精彩片段欣赏”的内容自己设计。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学)师: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能判定,日军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的士兵呢?(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日军的阴谋与企图,让学生抓住“偷偷”、“摸”等词语来揣摩。谁知这一问题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带着“火眼金睛”细心阅读,寻找“蛛丝马迹”。)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衅”。

  生3:日军自称部队的纪律很严明,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生4: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军官兵在同学们面前原形毕露、无处遁形。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达训练:

  以“站在卢沟桥头,我”

  为开头写一段话。

  1、激情。通过课文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情(如运用多媒体、教师描述等)

  2、试说,讨论内容。让学生试说,教师归纳提炼要点。(恨、赞、奋)

  六、板书设计

  我军英勇奋战

  卢沟桥烽火

  敌军

《卢沟桥烽火》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卢沟桥烽火》教案3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1)*字册上*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烽火》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指导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军我军

  仰马翻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9

  4、学*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教案5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二、检查预*

  1、词语: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预*导航2按时间加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一节: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出示第一节

  蚕食

  (1)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要把我们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吃光。)(这是个比喻的说法。)

  (2)出示图片,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蚕食着我国的领土,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从东北三省到华北地区,遭受着日军铁蹄的践踏。

  咽喉要道

  (1)什么意思?(本来是人体的器官,关系到人的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里,你能看出卢沟桥的重要?

  (出示句子:至1937年上半年,*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3)(图)是的,卢沟桥沦陷,北*就是当时的北京、天津都会失守,战争的烽火将燃遍神州,生灵涂炭!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的是民族存亡的忧思,请同学们读好这句话。

  四、研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1、交流:请同学们看看故事开头2-3自然段,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日军:

  (1)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这代指什么?

  (2)从哪些细节你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敌人蓄谋已久的阴谋?交流【预*导航】题3。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

  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守军开起火来。)

  守军:

  a.敌人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不严词拒绝行吗?(不行!这关系到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在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敌人?怎样的守军?

  总结: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自然段。

  2、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侵略,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出示4、5节你们勾画了哪些词句?

  a.早有防备,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b.英勇的中国守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

  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D.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

  4、总结场面描写

  刚才大家抓住了特定的时间里,我军与敌军交战时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像这样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

  a. 我们抓住哪些词语就能理清卢沟桥事变的发展脉络?

  要交代场面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b. 描写场面既要有对场面的总体描写,还要在此基础上有具体描写。比如日军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文章第二节中哪里是总体描写,哪里是具体描写?

  c.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内好内容先后顺序。文章第四节写第二天凌晨敌我双方的交战场面是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的?

  d. 场面描述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五、作业

  仿照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场面:劳动、比赛、课件活动、辩论等。

《卢沟桥烽火》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感悟文本。

  学*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

  (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同学们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

  (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从哪儿看出?(发动进攻)

  三、学*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

  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怎么样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大刀: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四、采用引读法学*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敏锐地认识到***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维护世界和*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1:卢沟桥烽火

  时间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发动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两面夹击

  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

  还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这可感的形象,历历在目。

  另外,我还采取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这样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课堂教学总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职业,虽然在课前设计得挺好,但学生却永远是变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你想达成什么目标就能达成什么目标。而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还是少,不达标。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品悟的权利。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油!

《卢沟桥烽火》教案7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

  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讲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质疑。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出示卢沟桥地图等资源。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五、课堂练*

  1、本节课作业:《补充*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作业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

  1、本节课作业:《补充*题》三、四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七、下节课预*作业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卢沟桥烽火》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人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逃之夭夭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布置]

  [课内]

  1、誊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3、完成练*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同学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同学提问,比方“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资料,这时可请同学自身汇报预*效果,并和时褒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和华北局部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同学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誊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人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和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学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同学体会这显然是***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妄自菲薄。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人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和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酷。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示,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定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逃之夭夭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和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身的理解)

  ***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和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同学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同学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同学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卢沟桥烽火》教案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抗日歌曲。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找“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时,让学生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并注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课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那就先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教师提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学生试着划分划分,有助于判断。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一、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时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则写出了日军的可耻下场。先让学生朗读,然后学*从中感受我军的形象。

  3、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卢沟桥烽火》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军我军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陈秋丽

  一、词语复*:

  1、指名两生朗读:气势汹汹严词拒绝人仰马翻同仇敌忾抱头鼠窜两面夹击

  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

  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讲好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指导学*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交流:

  (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可恶)

  (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城内去“搜查”。(无理)

  (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奸诈)

  (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英勇)

  (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蛮横)

  (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狠心)

  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生齐读2-3自然段)

  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

  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谁来试试讲故事的开头吧!老师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词出示在大屏幕上,也许对你有用。(师出示)

  时间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大声喝问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首先开火立即还击

  师评:(1)你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开头讲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

  (2)哎,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在讲的时候,时而高兴,时而忧愤。肯定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少年!

  5、指导学*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

  (3)交流:

  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学生交流的时候,可问:你为什么找这些词呢?让学生说说理由。(师评)

  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

  (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敌军我军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吼叫同仇敌忾

  疯狂扑来哭爹喊娘奋起还击

  狼狈而逃举起冒着冲出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手握腰佩

  抱头鼠窜悄悄进发齐声呐喊

  (3)给学生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

  师评: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

  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禁想用掌声送给这些奋战沙场的英雄男儿,更送给你,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

  (二)学*6-8自然段

  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

  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三、作业

  1、正因为他们的团结一致,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2、完成补充*题第五大题。

  课前思考:薄雪芳借鉴处: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修改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蔡老师的设计的基础上,将“导入”环节写的详细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2.齐读课题

  3.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4.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5.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借鉴处:王琴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第三处:当天晚上敌军全部被歼。

  按时间顺序,条理非常清晰。我的设想:导入部分: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解题:“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扩展3)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10)份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执教完了,这堂课,得到了区教育局庄副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张老师及众位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我很开心。

  这堂课的背后,实际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周三接到上课任务后,我还没有开始备课,办公室的谢奕老师、伍敏敏老师便急忙帮我上网搜集课件,准备教学资源,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布置好班级学生预*课文,为我的试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颇富审美的数学老师肖佳还为我的课件作了美工,没有她们的.热情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备不好这节课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关于这节课的备课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

  市教研室从“培养预**惯、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有*三个年头了,围绕“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这个主题,市教研室仅上学期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实验小学听的陆华山老师的课,那是一次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陆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标、内容的精选、设问的有效,令在场的老师都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参与鼓楼区年会,在金陵汇文小学听王恒老师执教《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学,他淡定的教学风格,中国文化“托物言志”的信手拈来,令我十分佩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从名特优教师观摩活动中,从同行备课时一次次的研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我备这节课的基本主旨——目标要尽量清晰,内容要尽量精选,设问要尽量有效。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设置了三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主要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导读时,先让学生诵读这部分内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诵读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开始认真地“搜寻”着,“偷偷地”、“蓄谋已久”、“全副武装”……一个个词从学生的口中冒了出来,“还有吗?”我耐心地等待着更多的精彩,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一点儿也不着急,孩子们在我温柔的引导中继续“搜寻”着……当孩子们的“成果”一一展现在黑板上的时候,黑板俨然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战场”,厮杀声、叫喊声……似乎在教室内回荡,***主义的侵略本质、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全部展现。

  上到这儿,课已然接*尾声,40分钟的时间就在学生的诵读、寻找中悄然而逝,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反思课堂,难道说我的课堂是失败的吗?我感觉没有失败,因为我的学生在这堂课上是有所获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课文,找到了答案。

  其实,课堂是多变的,有时,当学生不能准确或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许多教师都不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匆匆地“代劳”了。事实上,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抛弃急功*利的应试观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让学生养成依赖的坏*惯。

  走出迷惘,走出困境,你的眼前会是一番全新的景象,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会凭借自己的能力采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胜利果实。到那时,老师给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通往知识的宽阔桥梁。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探究课文怎么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时,在学生预*的情况下,学生们能把握哪几小节写得是事变的经过。在课堂上,当我质疑:作者是怎么把事变的经过写出来的呢?接着讨论。学生们说,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表达了作者分明的感情。因此,我便重点抓住敌我双方激烈的词语展开教学。比如:描写敌军“偷偷地、摸”和我军“悄悄地、进发”词语的比较,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能感受到敌军的卑劣行径和我军的足智多谋,也表达出作者对敌军的鄙视、唾弃,对我军的表扬、赞许。这样词语的对比能分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色彩,也让学生们感到对我军的敬佩。

  这节课,孩子们是亢奋的、激动的。我的教学目标也能基本达到了,不足的是学生们在朗读的指导上有所欠缺。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抓住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感悟,感受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

  在此基础上编写复述提纲,同桌练*试述。

  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教师提名练*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叙述顺当。在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练*到位,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握了。

  还有在教学时,让学生补充介绍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牢记历史,激发他们刻苦学*,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上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二战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国本质和原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对他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的要求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把事件经过练*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学*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卢沟桥烽火》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不屈精神。在读课文2、3自然段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写到“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从哪里看出来?以下是教学片段:师:请你们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生找。生:不就是一个日本士兵丢了嘛!军队里那么多士兵,也不在乎这一个,难道非要找到他不可?生:你去问路,应该要客气些。那日本军官找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客气些啊,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哪像找人。(学生读相关句子)生:他们是来找人的,那为什么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时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见人吗?生:他们“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摸摸干什么呢?一看就没有好事。师:请你把这些能表现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词语突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你讲到的句子。(学生读)。生:(读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装”吗?生:(读句子)找人就找人,干吗说成“搜查”呀?生:找人就一定要过卢沟桥去找吗?他们想干什么一看就知道了。师:由此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的时候,体验变的真切的时候,情感变得敏锐的时候,许多精彩的解读就会应运而生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变得开阔,语言变得丰富,情感得到激发。各种新鲜读到的见解就会喷涌而出。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导入新课时,我在课题“卢沟桥烽火”上略花功夫,为后来的精读文本埋下伏笔。板书课题后,我通过图片,向学生简介卢沟桥。对于“烽火”这个词,我故意没有公布答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烽火的意思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敌人来侵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报警。”接着提问学生,这篇课文中的敌人是指谁?烽火在这篇文章里指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了解了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先读再品后感悟的步骤。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者的罪行,我军民的英勇无畏、捍卫***强烈的爱国情怀。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总览课文的顺序。接着品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二到四自然段中写日本军队的词句,写我中国士兵的.词句。在朗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的预谋已久和蛮横无理,体会中国士兵的不畏强敌和奋勇抗击。带着感悟到的感情再次读课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为复述课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语文的.快乐。

  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准备。

  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

  ***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扩展4)

——烽火台的作文优选【5】份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难再得。是怎样的明媚容颜,纵然从未刻意展现,却可以将一个王朝送向终点。

  我在史书上第一次读到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曾带着嘲笑与歧视。一个昏庸到极点的帝王,为搏红颜一笑而戏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心里能够沉淀的情感多了,也许是看到了太多丑恶。有一天,在安意如的书中看见烽火戏诸侯的字眼时,我突然看到了……

  在一次战争中被虏的褒姒,美得令人痴迷,却不苟言笑。冰山,冷得让人害怕。可褒姒,却令周幽王发疯。这个男人,不停地想办法,只是想让褒姒笑。在那时,幽王的心该是多么单纯,多么干净。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烽火台上点上火,闻火而来的文武百官千里迢迢赶来:“大王,敌人在哪儿?”幽王摆摆手:“回去吧。”褒姒竟不自觉的扬起了嘴角。可这一笑,代价太沉重。西周的太阳陨落了。

  历史上对周幽王的评价几乎全为恶评,对褒姒全是祸国的评价。也许他们有许多不堪,可是我却想为他们伸冤。

  周幽王从不隐藏自己的内心,他的痴、恋、真为什么没有人看到呢?褒姒天生性情如此,心中也并无快乐,她顺着自己的情绪,从不为应付他人而笑,即使那人是天子。在那烽火台上,褒姒觉得好笑了,便上扬了嘴角,纵使她深知这笑的代价。这两人在当时那样人人都是一副向上级讨好的嘴脸的情况下,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选择做自己。“真”,“真”的是情绪,“真”的是情感,或许被人误解,但在我看来也比那道貌岸然的人好得多。

  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我看到了太多人,戴着面具的生活。虚伪、谎言更是泛滥。我害怕了,是不是再也没有人勇敢地做自己了。可不论怎样,我都会真实的面对一切。像那幽王褒姒,这般纯粹与简单。

  烽火台上的烽火灭了,毁灭了一个朝代,我心中的那烽火燃烧着,教我做一个真实的人。

  烽火戏诸侯,那烽火中窥得见真情。

  最*听说日本名古屋**河村隆之竟否认曾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事件,听到这一新闻,中国人民都纷纷议论,并极力**!当年,日本人在南京进行大屠杀,那惨不忍睹的场面,那充满血腥的场面,那令全国人民咬牙切齿的场面,至今都让我们难忘。而我们还因此建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难道这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已虚构的,或是说栽赃给日本人的吗?不,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证,铁证如山,还可抵赖吗?

  我很想对日本人说:“你们说没有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事件,你们这样说是为了中日友好,可这样说会引起我们中国人的悲愤。这是段历史,是抹不掉的事实,你们日本人即然做了,就该敢做敢当!我们中国人十分珍惜和*,大屠杀事件毕竟是上一代的积怨,我们不想牵扯到你们这一代。但你们如果篡改历史,我们中国人不会忍气吞声的,我们还是希望中日友好,和*交往。

  如果说失败与成功分别是一座桥的两端,那么勇气便是这座桥的桥身。只有依靠勇气昂首向前,才能到达终点。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中,日本侵略者野蛮侵**国领土,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如果当时的中国军民们没有勇气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而是退缩,那何来*****新中国之雄壮,何来我们今日幸福的生活,何来今日新中国之辉煌。可见,没有勇气只会寸步难行,只有放心大胆向前冲才能有所收获!

  古往今来,勇气是人们一直在希望拥有的一种品质,但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又有几个呢?历史英雄比比皆是。

  荆轲可以算是“处江湖之远”的人吧,他面对暴君秦始皇,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何等的勇气啊!

  再看看战争年代,那些富有斗争经验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屠刀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哪一句不是深暗处事之道的志士仁人发出的豪言壮语?

  还看今朝,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需要人们去面对,去抗争,去处理。让孤胆英雄独自面对歹徒的社会是可悲的。不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人,不论你涉世不深还是饱经沧桑,总之,我们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在社会上形成“勇气”之风,携手并肩,共同面对坎坷的人生风雨路。

  世人们,亮出你们的勇气吧,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进步;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充满希望;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成功,才会有收获……

  当最后一滴血流干,当最后一颗泪落尽,历史在英雄的一声叹息中永恒。

  捧一把黄沙,洒一瓢清泪,送给你孤独的战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兵车踽踽前行的步伐在夕阳下勾出一道残影,似是在哀怨战争的冷酷,又似是在思念家的温馨。

  连年的征战已令士卒疲惫不堪,金戈铁马在战场上肆意地收割脆弱的生命。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成为异地他乡的哭喊悲吟。思乡泪,爱国情,忠义于乡情,该做何选择?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身为人臣,自当精忠报国,可故乡亲情却时刻牵挂着征夫的心。十年征战,发白鬓霜,在一道道爱恨交织的命令下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却换来祖国十个春秋的安宁,值吗?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浩瀚大漠,一座孤城独守宁静。城中的人儿不知道明天的命运,也不愿去想未来的路。看惯了战友倒在眼前的画面,*惯了血泪满身的感受。被战争麻木的心灵用空洞的眼神向天空诉说对家的思念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冰冷的月亮照亮了星空璀灿,却照不透士兵心中的愁云,岁月已在悄无声息中流过,人的一生在冷冰铁蹄下悄然而逝。如雪的残阳渐渐没入了地*线,寒鸦又发出凄凉的哀嚎,匆匆飞向天际,去参加时间的葬礼。或许那终点曾被士卒血染黄沙,然后被风沙沉淀、湮没。一切未知,一切不可知!战士的眼中只渴盼着能安然地看落日西沉,安然地看旭日东升,安然地等到役满回乡续情,昏黄的风沙不知掩盖了多少战士骨,思乡泪。知道岁月的车轮碾过,一切终归天际,呼啸的大漠才在虚无中沉寂。掘一方泥土,摘一束香花,送给你遗忘的战士。

  秋风吹过的江畔,多少士兵正浴血奋战?不过是君王的贪婪,令长空为之肃杀,大地为之哀怨。被鲜血侵染的卵石殷红刺眼,饮血的游鱼最终成了帝王*上的美餐。嗜血的统治者无情地用无数的生命换来虚无的版图,再用更多的生命去守卫所谓的家园。

  生灵,涂炭?或许更不如涂炭。任人驱使却怒不敢言。帝王大笔一挥,便是千万生命为之殉难。血染的鲛绡裹着离人的哀怨,终于望穿雨帘,在生命的终点祈祷来生再见。

  草长莺飞,三月江南,连天的烽火燃烧着世界的罪恶。无奈,流金的岁月里,只有那冰冷的甲胄,见证战争的残酷,生命的凄苦。是谁在长亭里夜夜笙歌,又是谁再冷月下惆怅失落?长剑所向,千万浪。浮华若梦,凄凄愁苦,泪千行!

  大浪淘沙,淘不尽的是战争的无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纵便穿越千年岁月也不能将战争的痕迹抹杀。触摸被遗忘的历史,血腥的画面重现眼前。不知这长剑利刃饮了多少人的血,染了多少人的泪。幸亏有秋风,将思念化作纸鸢,飞到离人的手中,翔舞千年。

  破旧的木屋中,谁在浅唱低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过往的战斗在时光中颓废,被封吹散的杀伐凝固在眼前。或许在乌江岸边,动人的故事仍在流传;纷繁帝都,杀戮在梦中重现。被遗忘的战士难道就这样烟消云散?

  是谁的叹息凄苦了离愁别绪,是谁的幽怨哀伤了锦绣繁华?醉红尘,离别恨,该被遗忘的,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刻一枚勋章,敛一缕幽香,送给你浴血的战士。恢宏宇宙,浩瀚九州。**八荒,英雄豪壮。一声怒吼,当阳桥下百万雄师却步不前!英雄横出乱世,在脆弱的世界添上重重一笔。落花流水本无意,英雄御战却有心。一道道伤痕赫然醒目,不过是他们引以为荣的勋章;一场场战斗心力交瘁,不过是他们谈笑的家常。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包含于内的男儿豪情。纵使血染疆土,客死他乡,不过是豪壮的选择;纵是魂归狼野,马革裹尸,不过是无悔与执着。多事春秋,壮志长流,汹涌河畔是谁在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肝胆相照,豪情万丈,踏上死亡之途的英雄谈笑风生,前方是地狱又有何惧?英雄一生斩荆棘!泛着寒光的匕首露出残酷的微笑,世界将会在他的脚下震颤。

  为何哪一方旧祠堂令无数壮士哀悼,为何那一片蜀郡世世流传着丞相的美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忠信与机智完美地结合在这蜀国英雄上,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令世人敬仰。草船借箭,冲天的火光将赤壁烧成历史的呐喊;六出祁连,忠义与英勇将英雄谱成一曲长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苍茫的星空因英雄而辉煌。

  沙场点兵,壮志凌云的战士傲气冲天,将瑟瑟秋风吓退回冬的背面。回忆映照着英雄脸,醉酒之时仍能挑灯看剑。沾满血泪的剑锋如今已暗淡,只能一遍遍低吟: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不是英雄的无奈,却是王朝的悲哀,历史总会见证,在消失的岁月中,有人在黑暗里崛起,在孤独中奋战。风吹过了,雨打过了,触摸着不肯消失的痕迹,任由心灵在烽火中感叹。

  烽火三月,群雄并起。英雄,一声长叹!

  《烽火少年》讲述的是在战争时期,一个来自延安的姑娘——白雪,为了寻找吴晓宇。吴晓宇的父母是游击队成员,他们为了保障吴晓宇的安全所以要把他接到延安。

  白雪在途中认识了一群当地的孩子,她要向孩子们打听目的地里的游击队员,想与他们组成一个一个团队,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人时,日本的飞机突然轰炸,在这危急时刻白雪救了孩子们,但她也受了伤。孩子们知恩图报把白雪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养伤。

  晓宇也想探望白雪阿姨,但是由于晓宇的二叔是中国人的叛徒,大家都不让晓宇接进白雪阿姨。不久,晓宇的二叔发现了藏在山洞里的白雪,并把她抓进了牢里。孩子们都很伤心,怀疑是晓宇告的密。但是后来当他们知道晓宇的身世后向晓宇道歉了。孩子们和晓宇一起救出了白雪阿姨。但是白雪为了救晓宇,替他挡下了那颗子弹,牺牲了。

  观后我心中久久难以*静。想一下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家庭,身边又是一个没有战阵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白雪阿姨他们相比我又是那样的矮小,真是自愧不如!我因该学*白雪阿姨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因该珍惜这美好的一切,好好学*,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现在仍就梦想着,自己也能和这样一群伙伴去经历同样一次冒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面对挑战,就战胜困难,最后取得成功!!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旅行啊。


《卢沟桥烽火》教案菁选(扩展5)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精选5篇)

  一、说教材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就是这样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本节课训练的难点是: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考虑,以体现学科中的素质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中心,读议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这类课文,模仿第二自然段的结构及用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进行说话和*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或让学生尝试精读课文,或相互交流,从而体现语文课堂的十六字诀: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我的教学结构是录像导入尝试精读边议边读边悟仿写这样几个环节。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采用了录像导入。录像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观看录像片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充分说出感受后,出示课题。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尝试精读。提问: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狮子的大小,有的会说想知道狮子的形状、多少、情态如何,甚至狮子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的等等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想知道的这些问题,我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文中,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课文当中去找一找,看有没有答案,找到的就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来,没有找到的也不要紧。然后慢慢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在学生自学后,学生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后,教学就进入第三个环节即边读边议边悟。

  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在什么地方,并读给大家听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形式阅读第二段描写小狮子的内容。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写狮子嬉戏的句子读得欢快一些。这样,就能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背诵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可以根据板书的条理背诵,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接着,再自学末段。仍然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在学*最后一段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借此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在课外猎涉知识,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再作适当补充。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面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说说什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仿写。观看课件上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校园美景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主要体现学贵在用。

  三、说板书设计

  体现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有三幅图画。一幅大图是卢沟桥一侧的全景,可以看出卢沟桥的栏杆间有许多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两幅小图是两根柱子上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通过查找资料,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主动学*的兴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学*本课的生字词,练*用“甚至”、“大概”造句。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形态各异的特点。通过查找资料,学*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的兴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学*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主动学*的兴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构想

  要求学生回家从资料或父母口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有条件可查找卢沟桥始建的资料。课上检查预*情况,引导学生围绕“思考、练*1”进一步自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充分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体会省略号的用法,从中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结合8月日首相小泉参拜神社事件,教育学生要爱国,要爱和*,要振兴中华。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内容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步调一致的“集体性阅读为自主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究、自由表达交流、自由练*展示,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教学流程

  一、自由研读,明确重点

  1、解题探读

  (1)读题理解。读题,仔细想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让学生自主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法去发现,明白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写作的内容、重点、体裁和选材范围,认识到题目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2)扣题探读。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的内容。如:卢沟桥建在什么地方?卢沟桥是哪一年建的?卢沟桥上有多少狮子?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问题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研读。

  (1)说说认识。说说自己对卢沟桥的了解,结合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介绍卢沟桥的有关句子,认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议议重点。课文重点是写卢沟桥,还是狮子?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展、分组探究、全班讨论,确认课文重点是介绍狮子。可从以下几点去研讨:课题中词与词的关系,插图景物的主次,文章内容的详略,课文总起句的意思等。着力训练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重点内容上。

  二、自由择读,理解重点

  1、认识句子。课文第一句为全文的总起句:“北京有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让同学们找找、读读句子,初步认识歇后语的组成,理解句子的意思,认识它在全文的作用。

  2、理解句段。卢沟桥的狮子并非数不清。“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共501只”但“真是很难数清楚”。为什么呢?放手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择读有关句段:(1)数量很多。241根望柱上都雕着狮子,总共有501只。(2)大小不一。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数不清。(3)形态各异。课文第二自然段连用了5个“有的”,介绍了狮子的不同形态。通过学生的自主择读、圈点、交流、吸取,各自经历一个探索、发现、领悟的过程,并以“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难以数清的原因,从具体到概括,全面认识卢沟桥的`特点

  3、读背句段。

  (1)体会写法。学生自由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是最感兴趣的狮子的某一特点练*朗读,体会作者的介绍方式,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如数量很多、大小不一是以数字来说明的,形态各异是以事物加联想的排比句式来说明的。

  (2)练*背诵。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教师随机点拨

  三、自由品读,丰富重点。

  1、欣赏美。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能读出你的喜爱知情吗?学生自由品读、交流情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狮子的形态美。

  2、想象美。

  卢沟桥501只狮子就这五种形态吗?你能不能想象出狮子的其他形态,并说说自己的联想?

  3、创造美。

  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卢沟桥上欣赏着这些可爱的狮子,你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借物抒情,选用某一形式去创造美。如动动口,向别人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动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刻一刻、捏一捏狮子。这样把学*与实践,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学*、实践、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任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

  (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方法学*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5)同学们从以上五种不同的形状中,体会出了每种形状都很有意思。卢沟桥的狮子是不是只有这些形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6.引读。师:这些狮子真有意思———生:它们有大有小。

  师:大的———

  生:大的……小的……

  师:它们的形状———生:各不相同。

  师:有的———

  生:蹲坐……

  师:有的———

  生:低着……师:有的小狮子———

  生:偎依……师:有的小狮子———

  生:藏在……

  师:还有的小狮子———

  生:大概……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总评:本“教学设计”运用“质疑———析疑———解疑”的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朗读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既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又使教学有的放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图文紧密结合这一“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说图意,牢牢把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言的理解和积累结合起来;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图文对照学*理解课文。

  2、学*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生字新词,练*用“甚至”、“大概”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二)难点

  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三)解决的办法

  1、运用反复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文中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2、课前预*时重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七七事变”的经过,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搜集的图片,传阅观察(或做实物投影),说说观察到的狮子的特点,归纳特点让学生试着描写。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活动设计

  (一)展示一下自己课下所搜集的图片。

  (二)小组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挂图和投影片、图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2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第一幅挂图)

  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培养观察能力)

  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二、三自然段〉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4、检查预*情况

  (1)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厘米 甚至 偎依 大概 淘气 歇后语

  挑衅 意义 蹲在 侵略 永远 卢沟桥

  (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投影,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

  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

  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根据学生回答直接显示在投影上

  偎依: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挑衅:指日军借理由惹事生非,以引起冲突和战争。

  奋起:指振作起来,打击敌人。

  (3)检查朗读情况

  ①分段读

  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打基础)

  (四)学*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

  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第二段的自学内容:

  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②观察书中两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板书: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 吼

  低着头 听

  偎依 熟睡

  藏 游戏

  淘气 按

  (看) (想)

  (3)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

  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完成课后练*2)

  (4)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5)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完成课后思考练*1、第(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五)小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六)完成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根据所组词语,给多音字注音。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听写生字词

  卢沟桥 厘米 蹲 偎依 大概 侵略

  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第一、三段

  引导谈话

  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狮子吗?

  2、学*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桥的特点:联拱石桥,板画理解)

  (2)结合桥的特点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渗透德育教育)

  (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

  (1)启发谈话: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第二句最重要,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原因。)

  (3)每4人为一小组,根据课前向爸爸妈妈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讲一讲。

  (4)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讲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其间要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