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

首页 / 教案 / |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对于以前的学*,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2

  问: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几节来复*?

  答:《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测量四部分。教材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合成一节,并安排图形的变换和图形的位置各一节进行复*。这样安排便于教师教学时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节内容较多,依次复**面图形的认识、*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问:教材是按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顺序复**面图形知识的,有关线的知识如何复*?

  答:复*线的知识,要重温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要整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要再现直线、线段的其他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端点,有几个端点,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小学数学先教学线段,后教学射线和直线。复*这些线,要重温形成直线和射线的活动,体现三者的关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因此,可以说线段是直线、射线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里,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两条直线不相交称互相*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称互相垂直。同一*面内、不相交是*行概念的重要内涵,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复*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理清上述关系。

  关于直线、射线的其他知识安排在练*与实践里复*。第2题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第3题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第4题复*点和直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在现实情境里再现这些知识,让学生再次体会并进一步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问:三角形知识的复*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复*三角形的知识,主要是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分类,包括: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80,按角的特点怎样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内容。复*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第97页有两幅集合图,左图是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曾经在四年级教材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右图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体会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两两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的特点,从而领悟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第二,第97页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答案是确定的,但解释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从三角形按角分类进行解释,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释,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必定超过180,这是不可能的;从画三角形解释,在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画垂线,两条垂线互相*行,不会相交围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进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问:复*立体图形的知识,教材是怎样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

  答:第103~104页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知识,这些立体图形都是六年级教学的,学生回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应该没有困难。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设计了三类活动:一是应用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画出各种几何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的视图,或者选择视图,或者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三是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或者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面图形,体会形成的立体图形。组织这些活动,要挖掘数学内容,引导深入思考。如练*与实践第3题,旋转长方形形成的两个圆柱为什么一个高、一个矮?为什么一个底面大、一个底面小?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的两个圆锥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辨。要借助图形,通过推理获得答案。第4题,从正视图和上视图能知道长方体的长是4个单位、宽是3个单位、高是2个单位,由此得出长方体的左视图是长是3个单位、宽是2个单位的长方形。复*时还要鼓励验证,加强交流。如第2题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第5题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物体,都需要学生在操作之后进行验证。并且,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有必要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结果。

  问:复*图形的变换怎样把握教学要求?

  答:在图形的变换这一节里,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与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三部分知识。轴对称是某些图形的特性,学生应该会确定(指出或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能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面图形*移或旋转90。放大与缩小可以按一定的比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材的练*与实践按照上述的内容和要求设计。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外,课程标准还提出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要求,教材第109页第5题为此而安排。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结构美,这种美往往体现在对称或别的规律上;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制作美,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通过*移、旋转或其他改变位置的方法制作的;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创造美,充分想象,展现个性,释放设计与交流的热情。

  问: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两节复*,先复*初步的统计活动,然后复*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统计活动往往围绕数据进行,主要包括获取数据、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反思栏目里提出三个问题,对应了统计的主要活动。

  收集数据经常采用调查问询、查阅资料、操作测量等方法,整理数据一般要分类和计数,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是结合着进行的。教材一贯重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教学,在一年级学*用符号记录,三年级学*画正字记录,四年级学*分段整理。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简要地回忆已经积累的方法与经验。

  获得的数据经常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小学阶段教学的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二个问题,初步回忆学过的统计图以及每种图的特点。练*与实践里应用统计图,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重视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合理选择,加强数据分析。第1题给出两组数据,六个城市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主要表达六个数据各是多少,一般制成条形统计图。北京市1998~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不仅给出六个数据,还表达数据在逐年递增,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教材让学生先选择再画图,再次体会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第2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形式上与以前有些不同,其实仍然是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表示两组数据。为了帮助学生看懂变式的统计图,教材要求把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其中男女生合计人数和男生人数容易在图上直接看到,女生人数可以在图上数小格得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在统计表下面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使数据统计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在复*统计图的时候重温正比例关系。第3题给出两组数据,甲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例,乙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中感受正比例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很相*,再次体验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第三,复*扇形统计图,要重视看图估计。扇形统计图利用圆里的扇形和相应的百分数,直观表达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这种直观很容易引发估计。第4题的扇形统计图上没有写出百分数,比较几个扇形,能够知道哪个节目播音时间最长,哪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最短。表示《校园新闻》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4,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3,因此,已知了播音的总时间,就能估计这两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教材让学生进行这些估计,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估计*惯和能力,发展数感。

  数据分析是统计活动的精髓,统计活动的价值就体现在数据分析中。教材通过数据分析复*统计量,整理与反思的第三个问题,复**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求法,是统计量的基础知识。练*与实践第5、6题,在现实的情境里,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一般情况,是统计量的应用。第5题里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六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0,要防止把人数19、33作为两个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教材设计在条形统计图上找众数的练*,有助于加深对众数概念的体会。另外,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除了利用第(3)题里的数据,也能利用众数。第6题男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的数值差距较大,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需要选择。而女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都可以用来表示这组女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教学要注意并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设计。选用统计量是较复杂的数据分析活动,既要重视,又不宜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

  问:教材在总复*里一共编排四次综合应用,这些综合应用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领域。要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兴趣,培养思考能力;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材编排的四次综合应用,都注意选择较宽的背景材料,如1996~20xx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数据,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的事实,适当进行国情教育,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反映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在明显提高,也用数据说明我国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还要不断努力。这些综合应用都把统计作为主要活动,同时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知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测量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综合应用都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感受团队的作用,感受自己的力量,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住房的变化先利用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计算并回答有关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问题;然后调查、汇总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交流调查统计的体会或想法。

  获得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数据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汇总各学生家庭居住面积和人口数是难点。教学对要组织好数据的汇总,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汇总的办法,集思广益,寻找较好的方案。如先分小组汇总,再全班汇总。

  旅游费用的预算先为小芳家去北京旅游编制预算;然后学生自选旅游地点,了解有关的费用信息,制订全家的出游计划。

  选择信息,制订并比较几个不同方案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小芳家去北京旅游,往返交通有多种方案,如双飞、单飞或双程乘火车等,可以通过计算、比较,选择理想的一种。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则更加开放,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信息,进行比较与选择。

  绿地面积先在统计图上了解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对照统计表中世界部分国家首都20xx年的有关数据,既看到我国的进步,也看到差距。然后计算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

  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是如何获得学校绿地面积和全校的人数。教材特地安排小组讨论,还利用小卡通提示一些方法供参考和选用。实地测量面积可能是难点,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

  保护水资源在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后,提供三项实验,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常有浪费水的情况,有许多节约水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常用方法,每个学生只要在三项实验中任选一项。

  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在这次综合应用中很重要。首先,选择的实验项目应是小组学生都感兴趣的,还是有条件进行的。然后,讨论怎样得到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如寻找一个滴水的龙头,或者打开一个水龙头让它慢慢地滴水,把滴的水收集在容器里,定时测量流失的水量。另外,还要组内分工,明确各人应做的事情。如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实验,至少要1人控制、调节水流量,1人掌握时间,1人洗手,1人收集并测量用掉的水。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3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4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5

  复*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小学里面学*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方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对于以前的学*,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7

  教学内容:总复*第11、21、22题

  复*目的: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能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辨异能力。

  3.在绘制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复*过程:

  一、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要求通过对统计图的复*,达到下面的目标: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步骤。

  2.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绘制统计图时讲究整洁、美观。

  二、回忆梳理,结成络(15分)

  组织回忆:统计这一单元的学*,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三、组织记忆,融会贯通

  同桌间相互讨论,边说边记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

  四、练*矫正,形成技能。

  第11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

  第21题

  复*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

  复*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数也比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8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2)投影反馈。

  3、练*: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9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 10

  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练*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思考

  :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

  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惯.

  三、随堂练*.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五、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1)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优选【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1

  一、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总复*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二)能力方面:

  正确解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三)思想教育:

  通过解方程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一、复*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

  ⑵比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V=32(千米)t=5(小时)S=;当S=120(千米)t=1.8小时,V=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

  二、巩固

  教材第128页整理与复*第1、2题

  三、复*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

  ③1+2.7=3.7()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

  ①54-X=48②54-3X=48③13X+2X=9.9

  ④69+3X=70。⑤6(l一X)=5.4⑥3.5X+X=1.7

  小结:解简易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

  解:设要求的数为X。

  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

  ⑴2X一5.56=3

  ⑵3X十1.5X=13.5

  ⑶(X十2)0.5=1.l

  ⑷(7.2-4.8)X=0.4

  ⑸6X-6=4X-4

  ⑹7X一4.2-5.8=1.9

  2.列方程,并解方程。

  (1)某数增加5倍后与3的差等于117,求某数。

  (2)15加上一个数的2信等于38的一半,求这个数。

  (3)5的'3倍比一个数的一半多8,求这个数。

  (4)某数的8倍加上10,等于它的10倍减去8,求这个数。

  (5)4.9减去4.9与0.5的积,比X的5倍少1.65,求X。

  整理与复*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复*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分析应用题数量间的最基本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根据题意迅速、恰当地选择解法(什么题目列方程解答简便,什么时候可以用算术方法直接解答),培养学生采用多种灵活简便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方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指导

  1.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板书)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在算术方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计算,直接地反映出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特别是在用算术解法需要逆解的题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较容易。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以把应用题中一般的数量关系作为等量关系,也可以把常见的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4)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20000千米。地球赤道大约有多少千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X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地球赤道大约有40000千米。

  ②有一块梯形地板,面积为75乎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上底十下底)高2=梯形面积

  50厘米75*方厘米

  解:设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梯形的高是3厘米。

  二、巩固(选择恰当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一捆电线,用去70米,比余下的3倍少20米。这捆电线用后还剩多少米?

  2.一块三角形的草地,面积400*方米,底边长8米,高是多少米?

  3.一长方形的宽是50米,长是宽的1.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刘磊看一本书,前3天*均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13天看完,这本书共多页?

  5.修一条2420米的路,已经修了5天,每天修260米,剩下的要4天修完,每天修多少米?

  6.妈妈买5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苹果每千克4.5元,共付出42.9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2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3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4

  问: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几节来复*?

  答:《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测量四部分。教材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合成一节,并安排图形的变换和图形的位置各一节进行复*。这样安排便于教师教学时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节内容较多,依次复**面图形的认识、*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问:教材是按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顺序复**面图形知识的,有关线的知识如何复*?

  答:复*线的知识,要重温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要整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要再现直线、线段的其他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端点,有几个端点,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小学数学先教学线段,后教学射线和直线。复*这些线,要重温形成直线和射线的活动,体现三者的关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因此,可以说线段是直线、射线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里,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两条直线不相交称互相*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称互相垂直。同一*面内、不相交是*行概念的重要内涵,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复*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理清上述关系。

  关于直线、射线的其他知识安排在练*与实践里复*。第2题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第3题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第4题复*点和直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在现实情境里再现这些知识,让学生再次体会并进一步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问:三角形知识的复*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复*三角形的知识,主要是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分类,包括: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80,按角的特点怎样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内容。复*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第97页有两幅集合图,左图是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曾经在四年级教材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右图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体会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两两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的特点,从而领悟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第二,第97页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答案是确定的,但解释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从三角形按角分类进行解释,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释,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必定超过180,这是不可能的;从画三角形解释,在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画垂线,两条垂线互相*行,不会相交围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进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问:复*立体图形的知识,教材是怎样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

  答:第103~104页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知识,这些立体图形都是六年级教学的,学生回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应该没有困难。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设计了三类活动:一是应用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画出各种几何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的视图,或者选择视图,或者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三是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或者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面图形,体会形成的立体图形。组织这些活动,要挖掘数学内容,引导深入思考。如练*与实践第3题,旋转长方形形成的两个圆柱为什么一个高、一个矮?为什么一个底面大、一个底面小?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的两个圆锥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辨。要借助图形,通过推理获得答案。第4题,从正视图和上视图能知道长方体的长是4个单位、宽是3个单位、高是2个单位,由此得出长方体的左视图是长是3个单位、宽是2个单位的长方形。复*时还要鼓励验证,加强交流。如第2题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第5题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物体,都需要学生在操作之后进行验证。并且,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有必要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结果。

  问:复*图形的变换怎样把握教学要求?

  答:在图形的变换这一节里,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与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三部分知识。轴对称是某些图形的特性,学生应该会确定(指出或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能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面图形*移或旋转90。放大与缩小可以按一定的比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材的练*与实践按照上述的内容和要求设计。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外,课程标准还提出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要求,教材第109页第5题为此而安排。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结构美,这种美往往体现在对称或别的规律上;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制作美,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通过*移、旋转或其他改变位置的方法制作的;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创造美,充分想象,展现个性,释放设计与交流的热情。

  问: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两节复*,先复*初步的统计活动,然后复*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统计活动往往围绕数据进行,主要包括获取数据、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反思栏目里提出三个问题,对应了统计的主要活动。

  收集数据经常采用调查问询、查阅资料、操作测量等方法,整理数据一般要分类和计数,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是结合着进行的。教材一贯重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教学,在一年级学*用符号记录,三年级学*画正字记录,四年级学*分段整理。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简要地回忆已经积累的方法与经验。

  获得的数据经常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小学阶段教学的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二个问题,初步回忆学过的统计图以及每种图的特点。练*与实践里应用统计图,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重视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合理选择,加强数据分析。第1题给出两组数据,六个城市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主要表达六个数据各是多少,一般制成条形统计图。北京市1998~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不仅给出六个数据,还表达数据在逐年递增,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教材让学生先选择再画图,再次体会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第2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形式上与以前有些不同,其实仍然是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表示两组数据。为了帮助学生看懂变式的统计图,教材要求把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其中男女生合计人数和男生人数容易在图上直接看到,女生人数可以在图上数小格得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在统计表下面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使数据统计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在复*统计图的时候重温正比例关系。第3题给出两组数据,甲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例,乙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中感受正比例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很相*,再次体验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第三,复*扇形统计图,要重视看图估计。扇形统计图利用圆里的扇形和相应的百分数,直观表达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这种直观很容易引发估计。第4题的扇形统计图上没有写出百分数,比较几个扇形,能够知道哪个节目播音时间最长,哪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最短。表示《校园新闻》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4,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3,因此,已知了播音的总时间,就能估计这两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教材让学生进行这些估计,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估计*惯和能力,发展数感。

  数据分析是统计活动的精髓,统计活动的价值就体现在数据分析中。教材通过数据分析复*统计量,整理与反思的第三个问题,复**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求法,是统计量的基础知识。练*与实践第5、6题,在现实的情境里,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一般情况,是统计量的应用。第5题里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六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0,要防止把人数19、33作为两个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教材设计在条形统计图上找众数的练*,有助于加深对众数概念的体会。另外,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除了利用第(3)题里的数据,也能利用众数。第6题男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的数值差距较大,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需要选择。而女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都可以用来表示这组女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教学要注意并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设计。选用统计量是较复杂的数据分析活动,既要重视,又不宜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

  问:教材在总复*里一共编排四次综合应用,这些综合应用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领域。要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兴趣,培养思考能力;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材编排的四次综合应用,都注意选择较宽的背景材料,如1996~20xx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数据,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的事实,适当进行国情教育,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反映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在明显提高,也用数据说明我国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还要不断努力。这些综合应用都把统计作为主要活动,同时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知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测量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综合应用都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感受团队的作用,感受自己的力量,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住房的变化先利用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计算并回答有关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问题;然后调查、汇总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交流调查统计的体会或想法。

  获得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数据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汇总各学生家庭居住面积和人口数是难点。教学对要组织好数据的汇总,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汇总的办法,集思广益,寻找较好的方案。如先分小组汇总,再全班汇总。

  旅游费用的预算先为小芳家去北京旅游编制预算;然后学生自选旅游地点,了解有关的费用信息,制订全家的出游计划。

  选择信息,制订并比较几个不同方案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小芳家去北京旅游,往返交通有多种方案,如双飞、单飞或双程乘火车等,可以通过计算、比较,选择理想的一种。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则更加开放,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信息,进行比较与选择。

  绿地面积先在统计图上了解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对照统计表中世界部分国家首都20xx年的有关数据,既看到我国的进步,也看到差距。然后计算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

  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是如何获得学校绿地面积和全校的人数。教材特地安排小组讨论,还利用小卡通提示一些方法供参考和选用。实地测量面积可能是难点,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

  保护水资源在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后,提供三项实验,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常有浪费水的情况,有许多节约水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常用方法,每个学生只要在三项实验中任选一项。

  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在这次综合应用中很重要。首先,选择的实验项目应是小组学生都感兴趣的,还是有条件进行的。然后,讨论怎样得到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如寻找一个滴水的龙头,或者打开一个水龙头让它慢慢地滴水,把滴的水收集在容器里,定时测量流失的水量。另外,还要组内分工,明确各人应做的事情。如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实验,至少要1人控制、调节水流量,1人掌握时间,1人洗手,1人收集并测量用掉的水。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5

  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练*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思考

  :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

  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惯.

  三、随堂练*.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五、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6

  问: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几节来复*?

  答:《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测量四部分。教材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合成一节,并安排图形的变换和图形的位置各一节进行复*。这样安排便于教师教学时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节内容较多,依次复**面图形的认识、*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问:教材是按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顺序复**面图形知识的,有关线的知识如何复*?

  答:复*线的知识,要重温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要整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要再现直线、线段的其他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端点,有几个端点,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小学数学先教学线段,后教学射线和直线。复*这些线,要重温形成直线和射线的活动,体现三者的关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因此,可以说线段是直线、射线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里,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两条直线不相交称互相*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称互相垂直。同一*面内、不相交是*行概念的重要内涵,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复*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理清上述关系。

  关于直线、射线的其他知识安排在练*与实践里复*。第2题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第3题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第4题复*点和直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在现实情境里再现这些知识,让学生再次体会并进一步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问:三角形知识的复*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复*三角形的知识,主要是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分类,包括: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80,按角的特点怎样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内容。复*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第97页有两幅集合图,左图是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曾经在四年级教材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右图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体会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两两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的特点,从而领悟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第二,第97页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答案是确定的,但解释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从三角形按角分类进行解释,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释,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必定超过180,这是不可能的;从画三角形解释,在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画垂线,两条垂线互相*行,不会相交围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进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问:复*立体图形的知识,教材是怎样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

  答:第103~104页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知识,这些立体图形都是六年级教学的,学生回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应该没有困难。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设计了三类活动:一是应用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画出各种几何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的视图,或者选择视图,或者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三是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或者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面图形,体会形成的立体图形。组织这些活动,要挖掘数学内容,引导深入思考。如练*与实践第3题,旋转长方形形成的两个圆柱为什么一个高、一个矮?为什么一个底面大、一个底面小?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的两个圆锥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辨。要借助图形,通过推理获得答案。第4题,从正视图和上视图能知道长方体的长是4个单位、宽是3个单位、高是2个单位,由此得出长方体的左视图是长是3个单位、宽是2个单位的长方形。复*时还要鼓励验证,加强交流。如第2题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第5题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物体,都需要学生在操作之后进行验证。并且,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有必要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结果。

  问:复*图形的变换怎样把握教学要求?

  答:在图形的变换这一节里,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与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三部分知识。轴对称是某些图形的特性,学生应该会确定(指出或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能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面图形*移或旋转90。放大与缩小可以按一定的比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材的练*与实践按照上述的内容和要求设计。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外,课程标准还提出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要求,教材第109页第5题为此而安排。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结构美,这种美往往体现在对称或别的规律上;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制作美,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通过*移、旋转或其他改变位置的方法制作的;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创造美,充分想象,展现个性,释放设计与交流的热情。

  问: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两节复*,先复*初步的统计活动,然后复*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统计活动往往围绕数据进行,主要包括获取数据、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反思栏目里提出三个问题,对应了统计的主要活动。

  收集数据经常采用调查问询、查阅资料、操作测量等方法,整理数据一般要分类和计数,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是结合着进行的。教材一贯重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教学,在一年级学*用符号记录,三年级学*画正字记录,四年级学*分段整理。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简要地回忆已经积累的方法与经验。

  获得的`数据经常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小学阶段教学的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二个问题,初步回忆学过的统计图以及每种图的特点。练*与实践里应用统计图,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重视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合理选择,加强数据分析。第1题给出两组数据,六个城市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主要表达六个数据各是多少,一般制成条形统计图。北京市1998~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不仅给出六个数据,还表达数据在逐年递增,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教材让学生先选择再画图,再次体会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第2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形式上与以前有些不同,其实仍然是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表示两组数据。为了帮助学生看懂变式的统计图,教材要求把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其中男女生合计人数和男生人数容易在图上直接看到,女生人数可以在图上数小格得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在统计表下面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使数据统计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在复*统计图的时候重温正比例关系。第3题给出两组数据,甲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例,乙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中感受正比例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很相*,再次体验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第三,复*扇形统计图,要重视看图估计。扇形统计图利用圆里的扇形和相应的百分数,直观表达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这种直观很容易引发估计。第4题的扇形统计图上没有写出百分数,比较几个扇形,能够知道哪个节目播音时间最长,哪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最短。表示《校园新闻》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4,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3,因此,已知了播音的总时间,就能估计这两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教材让学生进行这些估计,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估计*惯和能力,发展数感。

  数据分析是统计活动的精髓,统计活动的价值就体现在数据分析中。教材通过数据分析复*统计量,整理与反思的第三个问题,复**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求法,是统计量的基础知识。练*与实践第5、6题,在现实的情境里,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一般情况,是统计量的应用。第5题里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六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0,要防止把人数19、33作为两个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教材设计在条形统计图上找众数的练*,有助于加深对众数概念的体会。另外,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除了利用第(3)题里的数据,也能利用众数。第6题男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的数值差距较大,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需要选择。而女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都可以用来表示这组女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教学要注意并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设计。选用统计量是较复杂的数据分析活动,既要重视,又不宜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

  问:教材在总复*里一共编排四次综合应用,这些综合应用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领域。要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兴趣,培养思考能力;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材编排的四次综合应用,都注意选择较宽的背景材料,如1996~20xx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数据,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的事实,适当进行国情教育,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反映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在明显提高,也用数据说明我国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还要不断努力。这些综合应用都把统计作为主要活动,同时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知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测量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综合应用都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感受团队的作用,感受自己的力量,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住房的变化先利用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计算并回答有关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问题;然后调查、汇总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交流调查统计的体会或想法。

  获得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数据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汇总各学生家庭居住面积和人口数是难点。教学对要组织好数据的汇总,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汇总的办法,集思广益,寻找较好的方案。如先分小组汇总,再全班汇总。

  旅游费用的预算先为小芳家去北京旅游编制预算;然后学生自选旅游地点,了解有关的费用信息,制订全家的出游计划。

  选择信息,制订并比较几个不同方案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小芳家去北京旅游,往返交通有多种方案,如双飞、单飞或双程乘火车等,可以通过计算、比较,选择理想的一种。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则更加开放,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信息,进行比较与选择。

  绿地面积先在统计图上了解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对照统计表中世界部分国家首都20xx年的有关数据,既看到我国的进步,也看到差距。然后计算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

  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是如何获得学校绿地面积和全校的人数。教材特地安排小组讨论,还利用小卡通提示一些方法供参考和选用。实地测量面积可能是难点,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

  保护水资源在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后,提供三项实验,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常有浪费水的情况,有许多节约水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常用方法,每个学生只要在三项实验中任选一项。

  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在这次综合应用中很重要。首先,选择的实验项目应是小组学生都感兴趣的,还是有条件进行的。然后,讨论怎样得到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如寻找一个滴水的龙头,或者打开一个水龙头让它慢慢地滴水,把滴的水收集在容器里,定时测量流失的水量。另外,还要组内分工,明确各人应做的事情。如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实验,至少要1人控制、调节水流量,1人掌握时间,1人洗手,1人收集并测量用掉的水。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教学设计:

  一、复*: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二、基本简便计算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一)出示:(见补充练*纸)

  拓展练*(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三)出示:(见补充练*纸)

  (由于补充的*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课前思考:

  复*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课前思考: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对于以前的学*,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

  3、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地进行简便计算,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温故案

  一、知识要点:分数乘除法、倒数、比。

  1、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 的 的 运算。

  (2)一个数(整数或分数)乘分数,就是求 的 是多少。

  2、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 和其中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

  3、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分数乘分数)。

  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用 相乘的积作 ,用

  相乘的积作 ,能约分的要先 ,然后再计算。

  4、分数除法的计算(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

  在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

  5、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中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时经常要用到的运算定律有 。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乘除混合运算的,遇到除以一个数,就转化成 这个数的

  然后采用一次约分的方法计算。(2)四则混合运算的,按先 后 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 ,再算 。

  7、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1的倒数是 ,0有倒数吗?

  8、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两者相除多得的商叫做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或 相同的数, 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9、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

  分数

  巩固案

  二、跟踪练*

  (一)填空题:

  1、40分=( )小时 3/5千米=( )米 23×( )=1 1.5和( )互为倒数。

  2、 ( )∶8=1.2∶( )=0.75=( )÷6=( )折=( )成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均分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4、把盐和水按1∶19的比例配成盐水,盐占盐水的( )(填分数)

  5、一根钢材长6米,若用去1/2米,还剩( )米;若用去它的1/2,还剩( )米。

  6、甲数是乙数的1.6倍,那么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7、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 )∶( )。

  8、一个数的2/3是24,这个数的.5/6是( )。

  (二)判断题:

  1、1米的1/2 和3米的1/2 一样长。( )

  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3、如果a÷b=4 ,b就是a的4倍.( )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10%。( )

  5、王芳看一本200页的童话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应从40页看起。( )

  (三)计算:

  2×3/4= 3/8×6= 3/10×2/3= 7/25×15/14= 6/13÷4= 5/7÷5/2=

  30-1.6÷4/15= 3/5×1/2+3/5÷1/2= 1/5÷6/25-7/2×2/8= (0.75-3/16) ÷(2/9+1/3)=

  (四)列式计算:

  1、8的2/7与5/7的8倍的和是多少? 2、18的5/27减去3/7是多少?

  3、2/3与5/12的和的6/7是多少? 4、42的6/7与21的1/3的和是多少?

  (五)简单应用:

  1、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是3/4米,宽是长的2/3,这个花坛的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

  2、李叔叔录入论文,3小时录了这篇论文的1/3,照这样的速度工作8小时,可以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

  3、一共有240千克水果糖,每袋装1/4千克,才装完了3/4,他们已经装完了多少袋?

  知新案

  1、某鞋店进来皮鞋600双。第一周卖出总数的 15 ,第二周卖出总数的 38 。

  ⑴两周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⑵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双?⑶还剩多少双?

  2、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一班捐了500元,六二班捐的是六一班的45 ,六三班捐的是六二班的 98 。六三班捐款多少元?

  3、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4、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16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 29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2)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合集五篇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对于以前的学*,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2

  本节课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比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它是进一步学*比矛盾基本性质及比的应用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比的意义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用实物演示及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还是不难掌握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

  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1、通过实物及学过的关系式等概括出比的意义,用讲授法讲解说明两个数的比的表示法,引出比号以及比的读法。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

  2、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以及比和除法的联系。

  ;常分米,款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一、复*引入。

  1、出示红旗。

  讲解:它常分米,款分米。要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

  要表示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3/2……长是宽地3/2。

  2÷3=2/3……宽是长到2/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导语:(教师自备)

  板书:比

  2、教学比难道意义。

  1、)红旗长和宽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

  长和宽的比是2比3,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

  2、)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使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3、)学生讨论比的意义。

  4、)教师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比的写法:3比2记作3:2。

  2比3记作2:3。

  100比2记作100:2。

  2、)比的读法。

  3、)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3:2 =3÷2 = 3/2

  |   |  |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4、)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说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时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0。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5、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6、做教科书第61页下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

  1、做练*十七的第1题。

  2、做练*十七的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求比值?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3

  问: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几节来复*?

  答:《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测量四部分。教材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合成一节,并安排图形的变换和图形的位置各一节进行复*。这样安排便于教师教学时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节内容较多,依次复**面图形的认识、*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问:教材是按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顺序复**面图形知识的,有关线的知识如何复*?

  答:复*线的知识,要重温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要整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要再现直线、线段的其他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端点,有几个端点,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小学数学先教学线段,后教学射线和直线。复*这些线,要重温形成直线和射线的活动,体现三者的关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因此,可以说线段是直线、射线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里,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两条直线不相交称互相*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称互相垂直。同一*面内、不相交是*行概念的重要内涵,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复*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理清上述关系。

  关于直线、射线的其他知识安排在练*与实践里复*。第2题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第3题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第4题复*点和直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在现实情境里再现这些知识,让学生再次体会并进一步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问:三角形知识的复*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复*三角形的知识,主要是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分类,包括: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80,按角的特点怎样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内容。复*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第97页有两幅集合图,左图是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曾经在四年级教材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右图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体会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两两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的特点,从而领悟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第二,第97页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答案是确定的,但解释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从三角形按角分类进行解释,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释,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必定超过180,这是不可能的;从画三角形解释,在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画垂线,两条垂线互相*行,不会相交围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进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问:复*立体图形的知识,教材是怎样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

  答:第103~104页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知识,这些立体图形都是六年级教学的,学生回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应该没有困难。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设计了三类活动:一是应用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画出各种几何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的视图,或者选择视图,或者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三是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或者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面图形,体会形成的立体图形。组织这些活动,要挖掘数学内容,引导深入思考。如练*与实践第3题,旋转长方形形成的两个圆柱为什么一个高、一个矮?为什么一个底面大、一个底面小?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的两个圆锥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辨。要借助图形,通过推理获得答案。第4题,从正视图和上视图能知道长方体的长是4个单位、宽是3个单位、高是2个单位,由此得出长方体的左视图是长是3个单位、宽是2个单位的长方形。复*时还要鼓励验证,加强交流。如第2题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第5题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物体,都需要学生在操作之后进行验证。并且,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有必要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结果。

  问:复*图形的变换怎样把握教学要求?

  答:在图形的变换这一节里,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与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三部分知识。轴对称是某些图形的特性,学生应该会确定(指出或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能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面图形*移或旋转90。放大与缩小可以按一定的比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材的练*与实践按照上述的内容和要求设计。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外,课程标准还提出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要求,教材第109页第5题为此而安排。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结构美,这种美往往体现在对称或别的规律上;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制作美,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通过*移、旋转或其他改变位置的方法制作的;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创造美,充分想象,展现个性,释放设计与交流的热情。

  问: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两节复*,先复*初步的统计活动,然后复*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统计活动往往围绕数据进行,主要包括获取数据、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反思栏目里提出三个问题,对应了统计的主要活动。

  收集数据经常采用调查问询、查阅资料、操作测量等方法,整理数据一般要分类和计数,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是结合着进行的。教材一贯重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教学,在一年级学*用符号记录,三年级学*画正字记录,四年级学*分段整理。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简要地回忆已经积累的方法与经验。

  获得的数据经常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小学阶段教学的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二个问题,初步回忆学过的统计图以及每种图的特点。练*与实践里应用统计图,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重视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合理选择,加强数据分析。第1题给出两组数据,六个城市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主要表达六个数据各是多少,一般制成条形统计图。北京市1998~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不仅给出六个数据,还表达数据在逐年递增,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教材让学生先选择再画图,再次体会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第2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形式上与以前有些不同,其实仍然是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表示两组数据。为了帮助学生看懂变式的统计图,教材要求把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其中男女生合计人数和男生人数容易在图上直接看到,女生人数可以在图上数小格得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在统计表下面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使数据统计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在复*统计图的时候重温正比例关系。第3题给出两组数据,甲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例,乙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中感受正比例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很相*,再次体验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第三,复*扇形统计图,要重视看图估计。扇形统计图利用圆里的扇形和相应的百分数,直观表达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这种直观很容易引发估计。第4题的扇形统计图上没有写出百分数,比较几个扇形,能够知道哪个节目播音时间最长,哪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最短。表示《校园新闻》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4,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3,因此,已知了播音的总时间,就能估计这两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教材让学生进行这些估计,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估计*惯和能力,发展数感。

  数据分析是统计活动的精髓,统计活动的价值就体现在数据分析中。教材通过数据分析复*统计量,整理与反思的第三个问题,复**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求法,是统计量的基础知识。练*与实践第5、6题,在现实的情境里,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一般情况,是统计量的应用。第5题里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六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0,要防止把人数19、33作为两个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教材设计在条形统计图上找众数的练*,有助于加深对众数概念的体会。另外,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除了利用第(3)题里的数据,也能利用众数。第6题男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的数值差距较大,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需要选择。而女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都可以用来表示这组女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教学要注意并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设计。选用统计量是较复杂的数据分析活动,既要重视,又不宜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

  问:教材在总复*里一共编排四次综合应用,这些综合应用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领域。要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兴趣,培养思考能力;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材编排的四次综合应用,都注意选择较宽的背景材料,如1996~20xx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数据,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的事实,适当进行国情教育,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反映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在明显提高,也用数据说明我国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还要不断努力。这些综合应用都把统计作为主要活动,同时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知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测量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综合应用都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感受团队的作用,感受自己的力量,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住房的变化先利用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计算并回答有关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问题;然后调查、汇总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交流调查统计的体会或想法。

  获得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数据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汇总各学生家庭居住面积和人口数是难点。教学对要组织好数据的汇总,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汇总的办法,集思广益,寻找较好的方案。如先分小组汇总,再全班汇总。

  旅游费用的预算先为小芳家去北京旅游编制预算;然后学生自选旅游地点,了解有关的费用信息,制订全家的出游计划。

  选择信息,制订并比较几个不同方案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小芳家去北京旅游,往返交通有多种方案,如双飞、单飞或双程乘火车等,可以通过计算、比较,选择理想的一种。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则更加开放,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信息,进行比较与选择。

  绿地面积先在统计图上了解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对照统计表中世界部分国家首都20xx年的有关数据,既看到我国的进步,也看到差距。然后计算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

  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是如何获得学校绿地面积和全校的人数。教材特地安排小组讨论,还利用小卡通提示一些方法供参考和选用。实地测量面积可能是难点,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

  保护水资源在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后,提供三项实验,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常有浪费水的情况,有许多节约水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常用方法,每个学生只要在三项实验中任选一项。

  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在这次综合应用中很重要。首先,选择的实验项目应是小组学生都感兴趣的,还是有条件进行的。然后,讨论怎样得到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如寻找一个滴水的龙头,或者打开一个水龙头让它慢慢地滴水,把滴的水收集在容器里,定时测量流失的水量。另外,还要组内分工,明确各人应做的事情。如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实验,至少要1人控制、调节水流量,1人掌握时间,1人洗手,1人收集并测量用掉的水。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惯。

  三、反馈练*。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一10l页周长、面积的意义,周长计算和“练一练”,练*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它们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复*周长、面积的意义

  l.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指出,周长是指围成的*面图形周边的总长度,(板书:周长:围成*面图形的周边的总长度。)面积是表示围成的*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板书:面积:围成的*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学生练*。

  (1) 请同学们根据第l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出示相应的表示周长和面积的图形,让学生交互检查。

  (2) 做练*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复*周长计算

  1.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π””是什么?你能说出一个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本上。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汀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十九第2~5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3)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学反思范文5份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学反思 1

  六年级数学进入了复*阶段,因为都是以前学生学*过的内容,缺少难度和新鲜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讲的时候,很难抓住重点,很难抓住题型,总在担心学生这不会那不会。讲的难了,差的学生不会的还是学不会;讲的简单了,好的学生不屑于听;中等水*的学生则似懂非懂,没懂也在装懂;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在认真听。一知半解的了解怎能将知识掌握好呢?所以可能就需要教师花多点的时间去引起学生注意,上课把学生的注意力抓牢,提高他们的学*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讨论圆的周长是不是直径时,有的学生运用直观的看、比或量的`方法来判断半圆弧比直径长,而有的学生却运用两点之间的曲线比线段长来推理,这是两种不同水*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百分数的写法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想写哪个百分数,就写哪个。这样学生的学*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自学的效果就格外的明显。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方式。再如:在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在教学《百分数应用》一课时,我设计游戏环节,创设把教室中的小组变成银行的情境,班上的学生自己利用道具钱币,根据自己的想法(不同本金,不同期限)算出自己到期时所能得到的利息。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开放为*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和探索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师主导水*的标。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学反思 2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假如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同学认为自身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同学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课很痛苦,该怎样防止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同学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假如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过程,其实就是同学的认知结构不时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同学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课注重协助同学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假如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沛调动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同学自身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协助、点拨和补充。

  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同学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掌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举一反三,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同学“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假如这样处置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置旨在激发同学“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同学在明确了学*要求之后学*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同学学*方向明确,学*要求具体,认知抵触相对集中,这样同学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同学有了具体的任务,防止了小组学*只搞形式同学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同学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假如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假如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同学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课我该给同学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同学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同学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重在强化转化思想,计算复*课重在计算的战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同学能对之整体掌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同学经过自身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同学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同学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方法,让同学学会学*。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学反思 3

  关于毕业班复*的反思建议: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现在已经进入了期末总复*的关键阶段,但是实际的复*过程,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也没有定心听,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为了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的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我以为上好小学数学复*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欲望,为学*的主动学*创造条件。

  课前整理时,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二、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

  在课堂中我重视提问学*有困难的学生,发现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追究,如果发现哪位学生真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不占用课上时间,把那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中午把他单独留下逐项训练,练到能举一反三为止。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的学*方式吗?!同伴间的学*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总之,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新时期教育方向,准确把握、理解和运用教材,立足小学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搞好小学毕业复*工作。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学反思 4

  总复*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在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中,主要是让学生复*有关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比的概念与应用,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关系,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在图形与几何中,主要让学生整理学过的*面图形,了解圆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够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学过的三种统计图,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另外还要会读统计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作为总复*,我们主要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因此,教师在复*之前要先对学生*时的易错、易混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相继提问并加以补充,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再认识。所以,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谈话、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同时应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对比、分析中总结、概括知识的特点,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学反思 5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4)

——《总复*》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篇

  这几天由于六年级的提前考试,我感觉很累,一是身体上的累,二是精神和思想上的累。给我的感觉是孩子们越复*啥也不会。今天课后静下心来仔细的想。让我想起李镇西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录,他曾今说:“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

  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我想,李老师正是有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所以在即将考试的这几天我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考试,争取更好的成绩走入初中。

  一、描述

  六年级数学复*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课前的复*整理,课上交流汇报,已经成了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学生已经在熟悉不过了,对此也就没有了多少热情。这节课要解决87页思考题、104页15题和思考题。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课前整理时,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

  87页思考题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对“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较难理解,我放手让吴自远等好学生头天晚上设计解决方案。吴自远的方案是用假设法,设定一种商品的价格为100元,然后再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学生对他的这种讲法易于接受,比较直观。

  在解决104页15题时我首先让思路清晰、口齿表达伶俐的于贝尔上来讲题。果然,姜婷用列举法举出所有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思考题是在15题的基础上出示的,通过刚才于贝尔的列举,小组讨论、分析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出乎我的意料,这时学生都会了,我就叫朱超凡和余浩上来讲。从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两个人很激动,我想:不管这道题多难,他俩永远不会忘记。

  二、分析

  1、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欲望,为学*的主动学*创造条件。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这节课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方式吗?同伴间的.学*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三、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解答开放题时,会表现出不同层次、多种水*的解答方案:有的学生可能只找到一种答案,有的学生能找到多种答案。不同的解答方案和结果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过程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往学生往往找到一个答案就不必也不再进一步思考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养成创新*惯的自觉性。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在解开放题时,不是机械性地就题论题,而是要从众多的模式中选择自己所需的模式,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目,但能获取较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出来,大大减轻学生课业的过重负担。

  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畅所欲言,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开放为*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和探索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师主导水*的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复*,深化基本概念。主要体现在:

  1、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清晰展现教学环节。

  我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部分幻灯片做成超链接,进入复*时,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内容,这样清晰地引领,使学生明确了复*方向,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2、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理清知识脉络。

  我让学生以回忆并填写相关表格的方式参与整理和复*,指导学生参与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再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比和比例在意义、各部分之间关系和性质上不同,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方法与结果上的不同。

  3、注重了复*课与新授课的区别。

  复*课提问要注意广度而不能拘泥于一个方面。如:课前我让学生回忆交流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而不是只让学生回忆比的知识或者比例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

  4、把概念的整理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学生整理概念的同时,还同步练*一些具体的概念的应用题目和学生*时作业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题目。比如在复*到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针对学生结果容易混淆的情况我出示一个练*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提出问题“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练*,就解决了容易混淆的问题。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条条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5)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菁选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复*目标

  通过总复*,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阶段共计44课时,复*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程理论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促进学生学*态度、学**惯的更好养成。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规范,探索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常规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使得教研组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得到稳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时的教学研究活动,因为各位教师工作都比较紧张,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灵活利用时间,积极进行研究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集中,及时研究处理。

  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努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水*。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

  1、联系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我教研组为进一步执行教改理念,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注重研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求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周四下午教研时间,隔周一次的.研讨活动,及时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沟通。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我们组将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并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集体研讨的时间,讨论交流一周工作的得与失,并对下一阶段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根据学校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积极参加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等教学研讨课,做到各种课型都能上到。在集体磨课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上有所进步。

  期末快到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 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百分数及应用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复*计划, 期末

  一、本册教学内容:

  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求积计算;

  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有比和比例,正、反比例关系,解比例,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问题;

  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

  1、几何初步科研课题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突出对图形的特征认识,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统计初步知识的编排重视统计思想的渗;

  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4、加强数学知识的复*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表面积计算是难点。

  2、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

  3、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4、小学阶段知识的事理、复*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下步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上述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学会简单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并通过有意义的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五、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学*方式:

  ①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八、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6)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菁选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意义表示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分数“——”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值

  除法“÷”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意义方法结果

  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用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一个比(前项和后项)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不同点

  特征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Xy=k(一定)

  五、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4)——比和比例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按比例分配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题策略按比例分配的有关*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课题: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题,叫简单应用题。它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解答时要依据四则运算的定义,求其和、差、积、商

  复合应用题

  1、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因而它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才能解答。

  2、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3、分析法是从应用题要求的问题出发,运用要求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知识,逐步推到已知条件上,即“探果索因”的思路。

  4、综合法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到问题的解决,即“由因寻果”的思路

  但在解题时,往往两种方法并用,即采用分析综合发,有时还要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答方法。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通过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与解题步骤。

  3、列式计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写答——检查、验算、写出答案

  课题:应用题(2)——典型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一般是指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解答规律的应用题。教材中出现的主要有求*均数问题的应用题,归一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解答典型应用题同样注意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总结每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规律,这样可以使分析题意时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宽广。

  一、复*目标:

  1、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能用来指导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3、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4、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二、复*重点、难点: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复*的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性强,演算过程复杂,是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重点在通过对照、比较,弄清基本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三、复*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进一步沟通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灵活解题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能在横轴、纵轴图里画出统计图的折线,表示出数据;能正确对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分析。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学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及其计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3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惯有一定的改善,思维水*有了一定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还有少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只好想办法争取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进步。

  二、复*内容及要点:

  1、分数乘法

  复*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2、可能性

  复*时,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的描述。

  3、分数除法

  复*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比

  复*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圆

  复*圆的组成、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扇形的组成、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强化训练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环形的面积。

  6、百分数

  复*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一步训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复*巩固求百分率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复*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8、拓展*台

  复*“黄金比之美”和“智慧广场”,了解黄金比,能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思路

  先分块复*,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顺序进行,然后进行综合练*,最后按单元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分层复*,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在复*中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具体安排

  12、19——23日引导学生分块复*查缺补漏

  12、26——1、6综合练**结提升

  1、9——1、10再次查缺补漏

  1、11——1、12期末检测

  一、复*内容

  1、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概念和计算、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也是复*的重点,教材通过总复*的第2题和练*二十七的第3、4、5题进行了复*。

  此外,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也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含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含稍复杂的)等。教材把它们对照编排,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明确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总复*的第5题和练*二十七的第7题还安排了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练*。

  2、 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百分数的概念没有单独复*,但它是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进行复*。总复*的第6题是求常见的百分率的问题,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既复*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及小数的互化,又可复*求烘干率等类似问题。第7题为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练*二十七的第13、14、15题安排的是有关百分数的*题,其中第15题涉及国债、纳税、利率等内容的复*。

  3、 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的第8题复*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二十七的第1题安排了相应的练*。

  本学期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总复*的第9题通过让学生复*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第10题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运用概念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理。直径、半径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在练*二十七的第11题进行复*。

  4、 统计。

  本学期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总复*第11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复*目标

  通过总复*,系统、全面地复*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三、复*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四、复*难点

  从学生*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五、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六、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把有营养的知识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数学问题和练*吸引学生去探究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充分体现问题练*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中都自己新的收获。

  6、后20%学生有针对性辅导。

  七、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复*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复*时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 综合以前学过的*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复*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4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复*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3种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握好这一点后,再一些综合性的练*,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九义教材是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编排的,课标教材则是作为必学内容编排的,即该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复*过程中不要拔高要求。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复*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3、在复*时注重思想方法,如周长“化曲为直”,面积“化圆为方”和“极阴思想”,分数乘除法是化未知为已知,在沟通分数、比、百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是提高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等,在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突出方法的推导过程,在回忆推导过程时对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迅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形式:

  分类复*、综合复*

  三、复*内容:

  本册教材9个单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7)

——六年级数学日记范文二十份

  那天的数学课上,刘老师说了这的样一句话:“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简短而意味深长。

  六年级的上半个学期,我们学*用正比例解应用题。通过书上的`几个例题的学*,我们得出了:正比例图象都是直线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们要解决下一个问题时,范安琳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线而一定是直线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便是在为她解答困惑中度过的。争论了一会儿,我也有点儿困惑了。我发现别的同学也略显困惑。老师让范安琳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我们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数轴上的数据不按顺序排列,那图象就不会呈直线上升或下降。原来范安琳是忽略了数轴的特点。

  这件事不就验证了那句话吗?课堂上因为她的一点错误,而使全班对数轴与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还使我认识到,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解决。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因担心出错而踯躅不前――课堂会因差错而精彩。

  6月15日 星期二今天

  我醒来时已经8:00了,爸爸妈妈早就吃完了早饭,于是我决定自制一份营养早餐――黑芝麻豆浆。首先拿出豆浆机,再把洗净的1杯干黄豆、1/5杯黑芝麻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启动。经过20多分钟的“轰隆轰隆”,黑芝麻豆浆终于做好了。我喝了其中的1/5,其他的由我家3个人*均分。

  简单地吃完早餐,爸爸就带我去*湖大润发shopping!临走前,妈妈嘱咐我们买一包黑木耳,于是,我们开始在玲琅满目的货架上选购。爸爸一直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坚持要买贵的那包黑木耳。可是,到底哪包贵呢?这就得看单价了。先看这一包,15元150克,15÷150=0.1元/克,再看那一包,12元100克,12÷100=0.12元/克。0.1元�0.12元。哦,原来是第二包贵,那就要第二包了……这次购物,我们共花了136.8元。

  回到家时,已经11:30分了。我感到有些疲倦,但我很开心,因为我已经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要说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的太紧密了,不可缺少,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全部。因此,掌握数学非常实用,学好数学非常必要。

  比如:做买卖的人需要学会数学,不会数学就不会结算价钱;做家务也要懂数学,做饭多少量米,要加多少量水,微波炉加热要定时多少,洗衣机洗各种衣物需要定多少时间比较合理,空调打多少度、多长时间比较合适等等,都需要有个数字概念。所以,学好数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时的工作是必不可缺的。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更科学、更准确,避免盲目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特别是现在和将来,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

  时候,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商品进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知识,不会准确地去操作运用,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发生。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不去使用先进的产品,那你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生活中。

  让我们努力学*数学吧!,在老师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练好数学基本功,一步一步的去接受着奇妙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

  要说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的太紧密了,不可缺少,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全部。因此,掌握数学非常实用,学好数学非常必要。

  比如:做买卖的人需要学会数学,不会数学就不会结算价钱;做家务也要懂数学,做饭多少量米,要加多少量水,微波炉加热要定时多少,洗衣机洗各种衣物需要定多少时间比较合理,空调打多少度、多长时间比较合适等等,都需要有个数字概念。所以,学好数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时的工作是必不可缺的。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更科学、更准确,避免盲目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特别是现在和将来,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

  时候,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商品进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知识,不会准确地去操作运用,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发生。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不去使用先进的产品,那你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生活中。

  让我们努力学*数学吧!,在老师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练好数学基本功,一步一步的去接受着奇妙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

  最*经常下雨,我发现我的雨伞好像坏了,总是漏雨,搞的我的衣服和书包总是湿湿的,我回家对妈妈抱怨的说:“妈妈,我的雨伞破了,总是漏雨,把我的衣服都搞湿啦!”妈妈拿起我的小雨伞仔细的看了看说:“没有破的地方啊?怎么会漏呢?”妈妈抬头看了看我,忽然发现我最*好像又长个子了,她拿起尺子给我量一量身高,惊喜的说:“你现在又长高了,有142厘米了!这把伞可是你幼儿园的时候用的小伞,现在你这么高了,这个伞面一定不够了,所以你打伞的时候,才会感觉好像漏雨!”我高兴的说:“我都有1米42啦,怪不得我总是觉的哪里不对劲呢!”

  星期天,终于不下雨了,我准备和妈妈一起去买一把适合我的伞,我在家里用尺子量了下我的小伞,它的单面的长度是50厘米,那要是打开的话就是50+50=100厘米,也就是1米的长度。我带着尺子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城隍庙,我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漂亮的伞,我跳了一把白雪公主的伞,我拿出尺子量了一下,唉!这把伞和我家里的那把伞一样大,这可不行,我又挑了挑,终于找到了一把长度60厘米,打开就60+60=120厘米,也就是1米20的长度,我估计这个伞肯定可以合适我用了!

  我非常的喜欢新买的伞,也很开心,我又长高了!

  有一日,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我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明白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能够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能够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去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与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9月8日 星期二 晴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咱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能够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咱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咱们能够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咱们能够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咱们。所以咱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咱们学*生活中的好帮手。

  4月1日 星期三 雨

  咱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咱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此刻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咱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我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光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光他就能够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光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咱们一齐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小学的时候,数学日记就是写这一天在生活中遇到了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答的实际问题,嗯,大多数都是胡编乱造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运用到数学,比如,上街买东西时,我们要算钱,这是最现实的,再比如,当我们做操排队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全班人数进行合理的分队排列,所以,生活处处有数学!

  今天,在楼下看见一个圆形的花坛,里面种了许多色彩鲜艳的花朵,有的全部绽放,好似一个灿烂的笑脸,有的半开,好似一个羞涩的小姑娘,有的含苞待放,好似一把未撑开的雨伞。

  花坛里的花有三种,玉兰,玫瑰,牡丹,杜鹃,一共有400朵,浇花的伯伯说,玉兰占全部花朵的1/4,玫瑰占除去玉兰后的`花朵总数的1/3,牡丹占除去玉兰和玫瑰后的花朵总数的1/2,最后的就是杜鹃,所以,我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运算,得:

  玉兰:400*1/4=100(朵)】

  玫瑰:(400-100)*1/3=100(朵)

  牡丹:(400-100*2)*1/2=100(朵)

  杜鹃:400-100*3=100(朵)

  从中我发现,虽然每一个答案都一样,但是表达的方法不同,单位一的量也就有了不同,表达每种花的分数也就不同了。

  伯伯还说,这个花坛的半径是5m,因此,我又对花坛的占地面积进行了一次运算,得:

  S圆=πr2

  =3.14*52(这里的2表示*方,嗯,你应该懂的)

  =3.14*25

  =78.5(m2)

  今天,我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三口去香港旅游,去之前要买飞机票,爸爸妈妈的往返机票是全价,每张20xx元,我的机票是半价,每张1000元,我们三人来回共计花费20xx*2+1000=5000元,我们在网上订住的酒店,住一个晚上需800元,住了3个晚上,共计花费2400元,购买东西花了2600元,吃饭花了20xx元,这次出行我们全家共花5000+2400+2600+20xx=12000元,*均每人4000元。

  我们此次旅行,行程约1500公里,去时飞机是顺风航速,每小时约500公里,3小时到达,回来时飞行是逆风航速,由于大风天气,风的阻力使我们用去的时间比去时长0.5小时,飞行时间3.5小时,*均每小时才飞行400公里,这样就造成了回来比去时用的时间长,而每小时*均飞行速度比来时慢。我说风的阻力怎么这么大啊,我长大后一定要研究出能减少风阻力的飞机,去什么地方都要走时和回来时一样

  寒假的一天,我与妈妈去看望一位病人,那是妈妈的同学。 病床上躺着一位阿姨,见我们来了,她的女儿立刻跑去给我们倒水,显得十分礼貌,我问阿姨:“您的女儿我大了”?阿姨笑笑说:“今年我的年龄是她的6倍,再过4年,我的年龄是她的`4倍,你猜

  她今年多少岁?

  今年母亲与女儿的年龄比是:6:1=18:3

  4年后母亲与女儿的年龄比是:4:1=20:5

  4÷(5-3)×3=6(岁)

  我回答那位阿姨:“她今年6岁,对吗?”阿姨笑了“对!”

  今天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玩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24点”。规则如下:

  看到连妈妈都算了出来,我也不想躲了,便信心满满地抽了4张牌,分别是2,5,7,9.“这个......'转眼间,一分钟过去了,我还是没想出来。妈妈笑着取笑我说“看来还是我比较聪明呀。”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下来。

  但我仍旧不甘心,质疑的问:“这四张牌不能得出24吧。”爸爸哈哈一笑,说:“怎么不能?5乘7-【9+2】,是不是等于二十四呢?”

  我和妈妈都心服口服,向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妈妈和我一起到超市买洗发水,在一个柜子上,堆满同一牌子的大、小两种瓶子,妈妈说:“咱们家里用,买这个大瓶家庭装的合适。”

  我仔细看了看说:“大瓶500ML,27元,小瓶有优惠,300ML,14元,两小瓶600ML,28元,多1元就多100ML,买两瓶小的划算!”妈妈高兴地说:“好!就听你的!”

  我、妈妈、夏阿姨一起去吃螃蟹。一共9只,三人一人3只,我吃了自己的,又吃了妈妈和夏阿姨各1只,夏阿姨问我:“你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我吃了5/9,还剩4/9没吃。”我说,夏阿姨说:“真棒!”。

  今天我去买菜,买了2斤土豆,5斤火龙果,土豆5元,火龙果15元,一共20元,我交了钱心里嘀咕:火龙果也太贵了,一共才3个,回到家,妈妈听我说完对我说:“你上当了,一个火龙果市面上最高价才2元一个,你买的划5元一个。”我恍然大悟。

  我的姑父在北京卖鞋,我们一家到了北京玩,住在姑姑家,中午去姑父的鞋店,其中:老款运动鞋有14双,新款运动鞋有100双,其中童鞋21双,女鞋32双,男鞋47双,第二天新款又进了17%,而老鞋一双也未进,我问姑父:“您一天能卖多少双鞋呀?”姑父说:“每天晚上新款是100双,女鞋占32%,童鞋卖5双,男鞋卖童鞋的

  2倍,你说各需进多少双?”“童鞋5双,男鞋卖10双,进了17双鞋,女鞋卖了2双。老款一双未卖。”我得意地说;姑父笑着说:“你真聪明!”

  爸爸给我出了一道题,说:古代一位尚书叫杨损,他考核两个官吏的聪明才智,出了一道数学题: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讨如何分赃,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布,则余5匹,若每人分7匹,则少1匹,问:至少几个盗贼?几匹布?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180

  6X+5=7X-1; X=6(个);,

  6X6+5=41(匹)

  我说:“我知道了,6个盗贼,41匹布。”“回答的非常对。”老爸哈哈大笑起来。

  过年后我得到了很多压岁钱,妈妈让我存起来。存款有两种存法:一种是本金1000元,5年,先存一年,利率是2.25%,到期后取回本金和利息再和一起存,重复存5次;另一种是一次性存5年,利率3.6%,哪种划算?

  1、1000×3.6%×5=180元

  2、1000×2.25%=22.5元

  1022.5×2.25%=23元

  1045.5×2.25%=23.52元 1069.02×2.25%=24.05元 1093.07×2.25%=24.59元 1093.07+24.59=1117.66元 利息共:117.66元<180元 所以,第一种方案划算。 妈妈说:“很棒。”

  以前,我总以为“倒数”,就是把这个数倒过来,例如:“6”的倒数是“9”。后来,通过学*了倒数,我才知道原来倒数就是“两个数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如果要求出3的倒数,就可以用这个方法,1÷3=1/3,所以3的倒数是1/3。

  那么,我就有疑问了,“0。4”的倒数又是什么呢?是“4”吗?后来,我尝试求4的倒数,根据以上方法,4的倒数应该是1/4,即是0。25。哦,我恍然大悟,那就应该把0。4化成分数2/5,所以就有了1÷2/5=5/2,0。4的倒数是5/2。

  这样,我又觉得奇怪了,“1”的倒数又是多少呢?那“0”的倒数呢?我借助倒数的概念,试图去求1÷1=1,所以1的倒数就是它的本身。可是0不可以作除数,那么0的倒数是。哦,0是没有倒数的`。

  原来学*“倒数”,靠的不是死记硬背,只要用心去“玩”,就可以转到数学的小宇宙,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今日,我们又遇到了我们的“老朋友”百分数。我们先温*一下“老朋友”百分数吧,因为“温故而知新”嘛!以前我们主要学了两种百分数的应用,第一种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决办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百分之几;第二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今日我们将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教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教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教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先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教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先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头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明白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在这些基础中,我们要注意要找准单位“1”,找准后,这道题你就正确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数又回来了,我们将再次探索这一位“老朋友”。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与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齐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终得数必须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样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能够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必须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立刻脱口而出:“6-5=1,8×3=24,24÷1=24。此刻是1比1*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必须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貌,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可是我觉得24点真趣味,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必须要努力学*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必须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今天,体育老师请假了,体育课就要被主科老师占用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数学王老师抱着数学同步练*走了进来。我们本以为这节体育课改成数学了。但是老师只是讲了两道题,就让我们在门口排成两队,带我们去操场去上体育课。

  我们刚到操场,老师便让我们自由活动。郭子林带了一个沙包,所以就和我们几个玩起了丢沙包游戏。

  准备开始!我和刘曦宇负责丢,其他的同学负责躲。刘曦宇的技术真不错,一击就把郭子林罚下了场。我也不赖,也把左希然“斩于马下”。我们就这样一直玩到下课。

  时间在玩闹中过的'很快,“叮铃铃。”下课铃又响了,我们不得不离开操场,返**室。

  今日,我突然心血来潮对小区感兴趣,有四个问题困扰着我。小区有多大?一栋楼有多少户?总共有多少户?除楼以外占地多少?

  为了解决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发现小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200*80=16000(米)这样一算,小区占地面积就解决了,大约是16000*方米。第二个问题每栋楼的`户数,就拿我家住的6号楼来说吧!楼高25层,两个单元,两户一个单元,户数是25*2*2=100(户)。7号楼和6号楼一样也是100户,4、5号楼是17层的,每栋楼应有17*2*2=64户;1、2、3号楼是小区最矮的楼了,每栋楼仅有11*2*2=44户。第三个问题把刚才算的数加起来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户)。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小区绿化、停车场、健身器材、道路一样不少,小区绿化高达30%,*均楼间距40米,银杏树20颗,梧桐树15颗――小区中间还有一个鱼池,每一天都有鱼儿在里面游动,能够让人放松身心。说了那么多,回到正题上来,我计算过了,*均每栋楼占地570米,七栋楼加起来570*7=3990(*方米)。除楼以外面积应是16000-3990=12010(*方米)。

  数学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许多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今天早上,妈妈提出去紫荆山公园,我非常高兴,一蹦三尺高,恨不得变成超人,拉着妈妈一起飞到紫荆山公园!

  爸爸把我们送到紫荆山公园,但不肯让我没问你下车,爸爸又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答对问题才能下车,”爸爸得意洋洋的对我们说:“假设从家到紫荆山公园有100公里,坐出租车6元起步价,走10公里,剩下每10公里五元,等红绿灯的`时间最少5分钟,一分钟1.25元,问从家到这里至少花多少钱?我眼珠一转,灵机一动。用100―10=9090÷10=99乘5=45(元)45+6=51(元)1.25乘5约等于6.3(元)51+6.3=57.3(元),我已算出答案,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了爸爸,爸爸突然像被流星砸着似得,黯然神伤,只好无奈的让我们下车。

  刚一进门,就令我大吃一惊,很多人围在一个地方,仿佛是在开会那样,一个人大喊,免费答数学题赢大奖,从1加到9999是多少?我一听是数学题,就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妈妈一个一个加,加到238就忘了。我一想这答案决对有窍门,我又绞尽脑汁的想,终于克服了这道题。

  (1+9999)乘4999+5000

  =10000乘4999+5000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8)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合集十篇

  期末快到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一、复*内容

  1、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概念和计算、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也是复*的重点,教材通过总复*的第2题和练*二十七的第3、4、5题进行了复*。

  此外,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也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含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含稍复杂的)等。教材把它们对照编排,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明确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总复*的第5题和练*二十七的第7题还安排了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练*。

  2、 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百分数的概念没有单独复*,但它是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进行复*。总复*的第6题是求常见的百分率的问题,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既复*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及小数的互化,又可复*求烘干率等类似问题。第7题为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练*二十七的第13、14、15题安排的是有关百分数的*题,其中第15题涉及国债、纳税、利率等内容的复*。

  3、 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的第8题复*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二十七的第1题安排了相应的练*。

  本学期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总复*的第9题通过让学生复*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第10题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运用概念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理。直径、半径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在练*二十七的第11题进行复*。

  4、 统计。

  本学期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总复*第11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复*目标

  通过总复*,系统、全面地复*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三、复*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四、复*难点

  从学生*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五、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六、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把有营养的知识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数学问题和练*吸引学生去探究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充分体现问题练*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中都自己新的收获。

  6、后20%学生有针对性辅导。

  七、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复*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复*时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 综合以前学过的*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复*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4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复*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3种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握好这一点后,再一些综合性的练*,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九义教材是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编排的,课标教材则是作为必学内容编排的,即该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复*过程中不要拔高要求。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复*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3、在复*时注重思想方法,如周长“化曲为直”,面积“化圆为方”和“极阴思想”,分数乘除法是化未知为已知,在沟通分数、比、百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是提高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等,在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突出方法的推导过程,在回忆推导过程时对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意义表示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分数“——”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值

  除法“÷”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意义方法结果

  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用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一个比(前项和后项)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不同点

  特征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Xy=k(一定)

  五、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4)——比和比例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按比例分配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题策略按比例分配的有关*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课题: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题,叫简单应用题。它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解答时要依据四则运算的定义,求其和、差、积、商

  复合应用题

  1、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因而它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才能解答。

  2、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3、分析法是从应用题要求的问题出发,运用要求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知识,逐步推到已知条件上,即“探果索因”的思路。

  4、综合法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到问题的解决,即“由因寻果”的思路

  但在解题时,往往两种方法并用,即采用分析综合发,有时还要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答方法。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通过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与解题步骤。

  3、列式计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写答——检查、验算、写出答案

  课题:应用题(2)——典型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一般是指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解答规律的应用题。教材中出现的主要有求*均数问题的应用题,归一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解答典型应用题同样注意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总结每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规律,这样可以使分析题意时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宽广。

  期末快到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 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百分数及应用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的复* 复*计划, 期末

  一、本册教学内容:

  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求积计算;

  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有比和比例,正、反比例关系,解比例,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问题;

  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

  1、几何初步科研课题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突出对图形的特征认识,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统计初步知识的编排重视统计思想的渗;

  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4、加强数学知识的复*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表面积计算是难点。

  2、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

  3、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4、小学阶段知识的事理、复*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下步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上述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学会简单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并通过有意义的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五、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学*方式:

  ①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八、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3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惯有一定的改善,思维水*有了一定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还有少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只好想办法争取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进步。

  二、复*内容及要点:

  1、分数乘法

  复*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2、可能性

  复*时,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的描述。

  3、分数除法

  复*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比

  复*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圆

  复*圆的组成、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扇形的组成、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强化训练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环形的面积。

  6、百分数

  复*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一步训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复*巩固求百分率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复*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8、拓展*台

  复*“黄金比之美”和“智慧广场”,了解黄金比,能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思路

  先分块复*,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顺序进行,然后进行综合练*,最后按单元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分层复*,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在复*中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具体安排

  12.19——23日引导学生分块复*查缺补漏

  12.26——1.6综合练**结提升

  1.9——1.10再次查缺补漏

  1.11——1.12期末检测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6多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惯较差,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个别学生的家长由于在外工作对学生缺乏教育指导,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5.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时的练*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位置、分数乘法

  第二周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第三周

  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

  第四周

  整理复*、分数除法

  第五周

  分数除法

  第六周

  解决问题

  第七周

  比和比的应用、整理复*

  第八周

  圆的认识

  第九周

  整理复*、确定起跑线

  第十周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及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

  第十一周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第十二周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第十三周

  整理复*及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9)

——《总复*》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本5份

  为了做好六年级数学复*工作,作为在教育第一线的六年级数学教师,应总结经验,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成绩,圆满完成小学数学复*的全部任务。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规律或一般解题思路,使学生见到题时不会产生“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局面。比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应用题是一大难点,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复合应用题解题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要么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最后的问题;要么从问题出发,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条件。再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归纳几类,然后教会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这样就可把内容繁杂的知识归为几类,以一般的规律性知识去对待多种题目,从而把课本从厚教到薄。

  二、还要把课本再从薄教到厚这是知识的扩展过程。比如:还说复合应用题,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或解题思路,但复合应用题可能涉及好多数量关系,但它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实现对知识的扩展过程。再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而推导过程表现得不太具体。我们在复*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细讲一下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课本上出现的题较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好多题无法做,这也许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扩展的缘故。

  三、加强知识问的纵向联系,横向、纵向联系相结合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初学过程中,纵向联系比较突出,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大类分别讲解,而在12册复*时横向联系比较突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在复*12册时涉及到哪类应用题。就拿出初学这部分应用题的课本进行纵向复*。然后再复*12册相关内容。再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2。求甲、乙两数之和,我们可以列为24÷3×2+24(按份数解),也可以(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学*成绩首先应保护好后进生的自尊心。每次考试丢分最多的是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充分保护好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这要求教师说话时注意不说一些挖苦、讽刺的话,适当给予这部分学生一些鼓励。我们应全面看待后进生,不管哪方面,只要有进步,就适当地给予一些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后进生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老师对这部分学生课上应该多提问,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应区别对待,那些难而深的题或练*让尖子生去做,对后进生训练重点应放在中等难度或简单的题型上,学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小升初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更要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搞好六年级数学的复*工作,使学生圆满地完成小学数学学*的全部任务。

  今天和我们六年组的成员一起送教到攀丹小学,自己担任其中的一节课,授课的课题是《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在送教后发现在复*课做的还不足,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以下的思考:

  《比和比例复*》属于概念课,但是比的知识分布在第十一册,比例的知识分布在第十二册,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我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

  复*课不能等同于练*课。不能只通过题海战术来枯燥、机械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对复*课感到厌烦。我个人认为,复*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感觉我本节课的不足就是:强调的太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领悟。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六年级数学进入了复*阶段,因为都是以前学生学*过的内容,缺少难度和新鲜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讲的时候,很难抓住重点,很难抓住题型,总在担心学生这不会那不会。讲的难了,差的学生不会的还是学不会;讲的简单了,好的学生不屑于听;中等水*的学生则似懂非懂,没懂也在装懂;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在认真听。一知半解的了解怎能将知识掌握好呢?所以可能就需要教师花多点的时间去引起学生注意,上课把学生的注意力抓牢,提高他们的学*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讨论圆的周长是不是直径时,有的学生运用直观的看、比或量的方法来判断半圆弧比直径长,而有的学生却运用两点之间的曲线比线段长来推理,这是两种不同水*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百分数的写法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想写哪个百分数,就写哪个。这样学生的学*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自学的效果就格外的明显。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方式。再如:在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在教学《百分数应用》一课时,我设计游戏环节,创设把教室中的小组变成银行的情境,班上的学生自己利用道具钱币,根据自己的想法(不同本金,不同期限)算出自己到期时所能得到的利息。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开放为*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和探索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师主导水*的标。

  本节课是一节复*课,回顾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及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具体的讲就是: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

  这几天由于六年级的提前考试,我感觉很累,一是身体上的累,二是精神和思想上的累。给我的感觉是孩子们越复*啥也不会。今天课后静下心来仔细的想。让我想起李镇西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录,他曾今说:“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

  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我想,李老师正是有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所以在即将考试的这几天我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考试,争取更好的成绩走入初中。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教案范文十份(扩展10)

——六年级语文总复*教案实用5份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通过对此文的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同过对此文的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

  先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后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最后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读书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过程:

  一、唤起生活积累,激发“阅读期待”(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

  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

  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6、小结。

  三、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我觉得书中对“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说的不够全面,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可选择的读物还可以再拓宽些。如一些儿童漫画、反映生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

  同学们在读2~5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

  如:抓住“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住“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

  作业设计:

  做《同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写明原因。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文学名著

  工具书

  自己感兴趣的书

  教学目标:

  1、学*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 识。

  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美丽的地球》。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因为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了课文,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情况。

  二、检查预*

  1、学生快速巩固生字后,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长批改,教师评点。

  2、交流词语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勾画出确实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自渎自悟,提纲学*

  1、教师布置任务。

  (1)说说课文史抓住那些要点来写的?

  (2)完成课后练*。

  (3)细读课文,把你在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写在课文旁批处。

  (4)思考: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上述4个问题。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学生分别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地球的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问题(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小结。只要有依据即可。

  问题(3)指名汇报,或者根据巡视情况小结。

  问题(4)前后照应的关系。作用: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形式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我们珍惜她才能拥有买好的明天。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师导:关于这些详细的知识,我们这节课接着学*。

  二、交流学*,了解地球

  1、教师导入:我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地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地球的认识提出相关问题,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问题。

  3、学生提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地引导,加深体会。

  (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

  (3)为什么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

  (4)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5)我们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的轮番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教师小结:的确,读了课文,再听你们的介绍,老师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三、拓展,总结全文

  1、教师:这是一篇介绍地球的说明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生动、易懂。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找出这样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找句子,找到后反馈。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呢?

  4、教师小结:地球确实是一颗得天独厚的星球,她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最后礼物,是我们的家园。可是,人类却要新手毁掉这个家园。

  5、教师出示有关地球受到人类破坏的资料。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目前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这哦呦认识地球的性,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和希望的物种。同学们,为了热爱这个美丽的地球、更为了保护这个美丽的地球,行动起来吧!

  五、作业

  向家人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说感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游戏:猜人名。

  课前,和学生进行“猜人名”的互动游戏,学生根据人物主要特点的描述猜测出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从而引出杨靖宇。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人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上。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图片),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从此,英雄的中华儿女就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师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游戏导入)由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引出杨靖宇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体验,又能使学生明白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尽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进入学*状态。

  2、出示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学*重点,在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自主预*中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2、细读课文,复述梗概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概括故事梗概这一学*目标,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六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预*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主要采用生自学、师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或者文中重点词进行概括训练。

  随机板书:不幸被围、突围五天、分开突围、独自周旋、壮烈牺牲读了两遍课文,你觉得杨靖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生自由答,师引导:杨靖宇的优秀品质不只是这些,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更多,本课的特色就是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三、品读感悟,探究展示

  探究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杨靖宇的什么品质?

  探究提示:

  1、用我们学*的浏览方法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可以抓住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这些细节描写谈感受。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4、代表发言,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及时补充。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学*的环境,善于通过合作学*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因此,对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突破,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品悟、探究展示,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迁移,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全面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在汇报交流过程中,随机板书:关爱战士、舍己为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关于细节描写的句段,通过多样化多角度设身处地的朗读,再次感受英雄之爱、英雄之勇、英雄之不屈,使杨靖宇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在朗读中通过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再次感受杨靖宇的高尚品质。

  5、杨靖宇牺牲后,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杨靖宇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崇敬之情,我采用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和引读的方法学*杨靖宇牺牲后的部分。)

  一、指导思想

  1、巩固汉语拼音;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基础知识方面)

  2、 阅读有浓厚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十二册指定背诵的课文,默写十一、二册指定的诗词;学*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方面)

  3、 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惯。(*作方面)

  4、 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体现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口语交际方面)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在实践中学*、运用语文。(综合性学*方面)

  二、复*要求

  本学期是小学学*的最后阶段,教材版本新,教学时间紧(本学期只有十九周),因而,总复*要体现省时高效的特点,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时的教学工作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复*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时间,这样的复*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六年的学*,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三、复*时间四周

  四、复*内容及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时间:两周)

  一、汉语拼音 (复*时间:两天)

  1、复*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复*一些主要的拼写规则。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读准轻声音和儿化音等

  (3)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复*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词语(限11、12册词语);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典型题例略)

  二、字词 (复*时间:四天)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与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本册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2、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教学重点:

  复*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