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地图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课文:

  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局部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考虑: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身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同学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点词语: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 引导同学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同学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交流学*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同学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他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的地方。

  3、同学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发生奇想 引起震动

  地图的教案 2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图片描绘出烟台地图的外形,并能沿边缘剪下。

  2、发挥想象,根据地图的外形创作画出各种形象进行绘画活动。

  3、能在添加想象活动中大胆的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彩色A4纸、记号笔、剪刀、胶棒、正方形白描纸

  2、烟台地图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 ---)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幼儿画地图、剪地图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画烟台地图,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不像没有关系,大胆尝试。画好以后沿着边缘线剪下来,正面向上贴在白纸上。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三、添加想象

  教师:地图画好了,我们一起看看它像什么?(各个方向观察)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小白兔、恐龙、帆船、蘑菇等等)他们在干什么也要画出来。

  请个别幼儿尝试添加,并说一说自己变的什么或让幼儿猜一猜变的什么?

  现在把你剪的烟台地图也变一变,看看能变成什么把!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作品里的故事。

  地图的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电子地图的概念与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光盘电子地图和网络电子地图,所以本节课最好在微机室上,要保证每一个同学都有实践的机会,并熟悉电脑的相关操作。本节课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是电子地图及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光盘、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科技的发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地理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2)、了解光盘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并学会使用网络电子地图。

  2、教学难点

  熟练操作电脑,学会使用光盘电子地图、网络电子地图。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文科*行班,与文科小班相比有相当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地图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对于电子地图知识应充分使学生预*,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让学生参与活动、多提示学生。

  五、教学方法

  1.采用电脑演示教学,通过看图了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尤其是网络电子地图的运用。

  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准备:将预*学案完成,并复*地图的有关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微机教室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对于预*学案的完成情况,每个小组的疑惑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教学。(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现代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呢。当然传统的纸质地图也可以帮助我们,但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就要学会使用新的东西。把地图搬到计算机上,它能给我们更多的地理信息,更方便的操作,更智能化的服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学用电子地图。

  首先,用教师电脑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然后宣布第一个探究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由于本节课的的实践性较强,讲授新课时,首先完成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熟悉微机操作,熟悉电子地图与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在微机上完成独立探究任务。)

  师生共同探究一:什么是电子地图

  设问:什么是电子地图呢?

  讲解:电子地图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电子地图除地图和地理信息以外,一般还包含有关的照片、图表等信息。

  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通过遥感系统(RS)获取地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入电脑,最后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处理的编程,进行二次开发,制成大家都能看懂的电子地图。我们这里需要大家掌握的只是会用电子地图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要去北京

 1、打开电子地图

  师生共同探究二:电子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1、选择交通线路

  2、确定后打开交通图

  3、到北京后,选择旅游景点,比如颐和园

  4、确定后可获得颐和园的相关信息

  在查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方向键来改变视野的范围,也可以通过左右键来放大和缩小对某些地区,还可以看到相应的简介。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本上介绍的上海豫园

  设问:另外,在电子地图上还可以查到我国的地形图、政区图、降水图、气温分布图……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地图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

  (承转)除了这种光盘电子地图外,还有一种网络电子地图,那么网络电子地图又是怎样利用的呢?我们以图行天下网络地图为例,来学*一下网络地图的使用。

  师生共同探究三:网络电子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进入网站首页

  我们选择华东地区的南京为例,点击打开南京市区图

  通过放大和缩小按钮,可以选择你想要范围,还可以通过测距按钮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如图中的蓝色线段为鼔楼到新街口的距离为1797Km,如果想去某个地方而又不知道路线的话,可以直接点最上面一排的行车路线超链接。如下图

  只要在上面的文本框内输入起止点(如草场门到新街口),那么在图上就会自动显示路线

  (见图中两红点间的蓝线),另外右边还有公交车站的站点,所以运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同样在网络电子地图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我国的任何地方,比如下图的仪征市,甚至连镇的位置也能找到:

  (承转)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地图的功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电子地图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呢?

  师生共同探究四:电子地图应用领域

  1、 公众信息服务

  可以查到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

  可以充当 “导游”,显示出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并介绍有关内容。

  装有语音识别系统的电子地图,可以为盲人指路。

  在GPS技术辅助下,还实施对老人、小孩等移动目标的跟踪和保护。

  2、 智能交通管理

  电子地图一方面存储了有关道路的基本信息,例如道路状况、危险警告,收费地点、停车场所等;另一方面又实时接收相关的最新信息,例如交通事故发生地点、道路拥堵路段等。据此,人们可以准确选择最佳路径,节省交通时间。

  比如将电子地图和GPS结合起来还可以实现对汽车的导航

  3、**管理与决策

  **部门利用电子地图,可掌握所辖区域的各种信息,又助于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

  城市规划与管理 小区规划方案

  **环保部门可利用电子地图,动态监控工矿企业的排污状况,对突发性污染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如对污水排水路线和燃气供给路线

  污水排水路线

  燃气供给路线。

  师生共同探究活动完成后,学生完成探究学案中的独立探究任务,主要让学生实践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主要给学生介绍了光盘电子地图和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大家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其强大的功能,了解目前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教师在电脑中显示检测试题。主要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

  随着本节课学*任务的完成,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也随之结束。在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重点应放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上,并整体了解人类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九、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生是在微机上操作,无板书。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因此需要老师完全讲解的知识并不多,关键是演示操作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操作独立完成探究学案上的内容,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一定要在微机教室里上,不然教学效果会较差。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会从内心领会电子地图的优越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电脑操作等许多问题,教师应在今后多从此方面提高自己。

  十一、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学用电子地图(学案)

  课前预*学案

  一、预*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电子地图及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二.预*内容

  1. 电子地图是一种 化的地图,它展示了某一地区能够用地图表示的多种信息。

  2. 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⑴ :人们可以从中查到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

  ⑵ :据此,人们可以准确选择最佳路径,节省交通时间。

  ⑶**管理与决策:有助于**部门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

  3.电子地图的特点具有: 、 、 、 。

  4. 在使用光盘电子地图时,先打开主界面,根据所要查询的内容找出查询哪一类地图,如查询省区图,要找 图,查询气温图,找 图等。最后从中找出要查询的内容。

  5. 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首先认识 :网络电子地图,在浏览器中的显示界面划分为地图显示、操作工具、操作功能、操作结果等区域。然后查询界面:主要包括确定查询 、选择 、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查询结果等步骤。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目标:

  1、了解电子地图及其应用,拓展拓展学生的视野

  2、能够掌握光盘、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学*重点: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二、学*过程

  学生独立探究

  以查找北京西站至故宫的公交路线为例,利用网络地图的查找过程。

  活动提示

  本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网络电子地图查询某一具体的公交路线,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熟练使用网络电子地图的技巧。第一步:搜索进入北京电子地图的界面。

  第二步:分别在起始点和终点输入北京西站和故宫。

  [来源:Z|ks5u第三步:确定最佳行走路线。

  三、反思总结

  通过此项活动,你体会到电子地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优越性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电子地图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化的地图,它展示了某一地区能够用地图表示的多种信息。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电子地图及其应用领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地图不能通过声音与读图者交流

  B.电子地图能显示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并介绍有关内容

  C.电子地图能及时接收道路拥堵段的最新信息,为人们节省交通时间

  D.利用电子地图,**部门可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

  2.有关电子地图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盘电子地图与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步骤一致

  B.光盘电子地图的操作中,点击主界面的专题图区,即可显示专题内容图

  C.光盘电子地图不能实现图形的上、下、左、右移动

  D.网络电子地图的显示界面右部显示出功能键区和专题图区

  3.下列关于光盘电子地图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点击主界面上索引图中的上海市,即可显示上海市地图。

  B.点击主界面上的功能键区,可得到气温专题地图。

  C.点击主界面上的专题图区,可得到城市街区图。

  D.中国电子地图主界面右部的显示主要是功能区。

  4.下列不属于网络电子地图查询方法的是( )

  A.确定查询对象 B.选择操作功能

  C.确定操作方法 D.点击索引目录中的图录

  5.有关中国电子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界面图右部,显示出索引图和专题图区两部分。

  B.索引图包括中国全图、省区图和城市街区图三级。

  C.点击索引目录,即可显示行政区划、气温、航线等专题图。

  D.在某地区的地图上,点击鼠标左键和右键,可实现图形上、下、左、右移动。

  6.网络电子地图查询使用的正确步骤是( )

  A.确定查询对象、选择操作功能、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操作结果

  B.确定查询对象、确定操作方法、选择操作功能、显示操作结果

  C.选择操作功能、确定查询对象、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操作结果

  D.确定查询对象、选择操作功能、显示操作结果、确定操作方法

  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据此回答7~8题。

  7.一中学生想利用暑假到青岛旅游,从电子地图上获得的信息有( )

  ①青岛的主要旅游景点 ②青岛主要景点的文字介绍

  ③各景点的乘车指南 ④某景点未来几天的旅客人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利用电子地图,可对老人、孩子实施跟踪、保护,需要( )

  A.GIS技术辅助 B.GPS技术辅助

  C.RS技术辅助 D.因特网技术辅助

  课后练*与提高

  1、 熟悉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2、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和我们二中的位置,并加以标注

  地图的教案 4

  目标:

  1、了解地图不同颜色和常见图列代表的意思,知道地图的作用。

  2、观察乾元地图,了解明显的地貌特征,热爱自己的家乡。

  3、喜欢看地图,对探究发现活动感兴趣。

  准备:

  乾元地图,记录纸,笔等。

  过程:

  一、出示乾元地图,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

  二、看一看——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思

  1、在这张地图上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2、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地方呢?

  三、认一认——地图上常见的图列

  1、地图上除了有不同的颜色,还有许多的小秘密。

  2、出示图例:P

  这图例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例?

  四、画一画——发现其他图例

  1、“除了这些图例,你在地图上还看到了哪些图例?”

  2、将自己的发现,画在纸上

  3、师生解释记录的图例

  五、小结

  地图的教案 5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地图,希望您学*成绩突飞猛进。

  地图

  [内容简析]

  本课时的学*重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也是学*的难点。要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其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当然,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而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目标]

  1.学会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通过运用地图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用具]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当你在听天气预报时,你能根据卫星云图上的气旋分析推测风的走向吗,你能通过地图规划你的出行路线与前进方向吗?你想出外活动不迷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地图的第三个要素──方向,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通常会见到哪几类地图,分别怎样辨别方向吗,辨别方式一样吗?你能判别出黑板上三副地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位置吗?(并出示三种辨别方式的地图三幅。)

  [用谈话法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提高教学的导向性,并明确地向学生说明了学*内容。以*题的形式点明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学*要求,增强教学目标的直观性,也为学生自主探讨指明方向。]

  二、引导自学,交流合作

  师:怎么做呢?请小组间合作探讨。(巡回指导学生阅读交流课本第14页第2段)

  阅读尝试,合作学*。

  师:同学们,时间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吗?请上来讲解。

  生:依次逐题分析,示范判别方法及答案。

  师:引导总结,通常应用三类地图上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生: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指向标判读方向,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面对北方,背后是南,左西右东;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首先要区分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让学生发现的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学*的成功感受学*的快乐,并通过竞赛性激励方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三、知识运用,能力训练

  师:大家都领会了吗,你坚信你能行吗,咱们不妨来个小测试,看谁先完成课本第15页活动题,并且答案正确。

  生:先计时训练,再展示交流,核对答案。

  师:真棒,大家作的都很不错,谁又技高一筹呢,咱们再进行一个抢答性反馈测试,一决雌雄。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_______方。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方向。

  3.读课本附图“世界政治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濒临太*洋,蒙古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泰国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

  (2)请你在图中找到长江、黄河,判断:长江、黄河的总体流向都是自_______向_______。

  (生的回答及教师及时更正、点评略。)

  [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保证学生充分领悟和掌握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方法,还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出现的错误释疑,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点拨矫正,讲解补充

  师:在学*当中,我们还会遇到极地地图,你知道怎样判读方向吗?在生活当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路口指示牌标志性地图,你知道如何识读吗?

  生:探究依时间,学*情况酌情安排。

  [依据上一环节学生掌握情况而定,不做过高要求,结合课堂情况有机渗透,只对部分特长生予以引导即可,因材施教,区分对待,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五、延伸拓展,扩充视野

  师:以上探究的都是我们有地图时如何判读方向,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没有地图,大家知道如何判定我们所处的地点的方向呢?你有什么高招呢?

  生:回答略。

  [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六、合作交流,提高认识

  师:经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总结交流(略)。

  [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养成良好自学*惯,树立学*效率意识,形成良好的学*态度。]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1)

——大班教案《地图》 (菁华3篇)

大班教案《地图》1

  活动目标: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活动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小百科: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

大班教案《地图》2

  一、教育目标

  1、通过让孩子们对不同省份地图形状的理解和记忆,让孩子们认识*的地图,以及地图上不同省份的样子,加深孩子们的地理小知识。

  2、帮助幼儿熟悉祖国的主要城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能力。

  二、教育准备

  地图拼图若干个

  三、教育过程

  1、老师将准备好的地图拼图分给孩子们;

  2、老师引导孩子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3、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拼图,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省份的地理位置;

  玩法提示:

  (1)、看看地图上的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把它找出来。

  (2)、看看这条边线是怎么样的,哪一块小拼板的边线和它一样的。

  指导要点:

  (1)、让幼儿了解一些主要城市的名称。

  4、让孩子们将不同的省份用形状表示出来;

  5、检验孩子们的记忆情况;

  6、表扬表现好的孩子。

大班教案《地图》3

  活动目标

  1、通过单车取宝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地图上不同标示的了解和兴趣。

  2、学*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挑战、自信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多种标记地图

  2、场地布置 人手一辆单车

  活动过程

  一、合作组队——解读不同标示的地图并学*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1、交代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大二班小朋友要去完成一件既开心而又有挑战的游戏。

  那就是两人一组去完成“单车取宝”。

  (出示单车取宝四个字并请幼儿念一念)

  什么是单车取宝?(强调今天我们是骑车取宝)

  (假设:幼:宝贝在哪呢?或幼儿无声教师引出)

  教师:那我们去哪里取宝呀?

  2、认知地图

  (1)出示一张幼儿园操场的*面地图。

  教师:看一看这是在哪里?(如幼儿回答幼儿园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园的哪里,引出是幼儿园的操场,

  对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操场上骑单车取宝。)

  教师:幼儿园那么大的操场怎么变小了?

  (那是地图。)

  教师:哦,原来一个很大的地方把它变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了。你们在那里也看见过地图呢?

  (*地图、公园地图等)

  教师:那地图有什么作用啊?

  (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或者当你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时候,它可以帮忙。)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教师: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有三年了,很熟悉幼儿园了,那你们可以告诉我从地图上看,

  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些什么呀?

  请个别幼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一一告诉大家这些标记是什么地方。

  教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真的太熟悉幼儿园了,咱们再来看看这张地图和前面一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

  (1)先引出有标示行驶方向的地图。

  教师:你能告诉我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些箭头表示什么?

  (强调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必须按照箭头的行驶路线去寻找宝贝,如果违反规则宝贝会找不到的。)

  (2)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

  教师:现在你们两人一组来领取地图,拿到地图后仔细地看,你们地图上有什么标记?怎么行驶的?

  有没有问题?

  4、先解决地图上的个性问题

  教师:你们地图上的标记一样吗?(不一样)都是写什么标记呀?

  文字标记(这些文字标记告诉我们什么?需要经过7道难关才可以取到宝贝。

  它是怎么行经的,怎样才可以既方便又顺利地取到宝贝呢?)

  数字标记(这些数字标记又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按照标记的数字提示依次完成7道难关才可以拿到宝贝。)

  教师:看看每张地图上的行驶路线一样吗?是往哪里走的?

  5、再解决地图上的共性问题

  教师:我们都知道了自己地图的形式路线,再看看你们每张地图上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都有一颗★那表示什么?找一找你们的藏宝点一样吗?能告诉我们在那里吗?

  还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都要完成7道难关)

  教师、小花瓣表示什么呀?

  (表示你过了一道难关就可以取一朵小花瓣贴在自己的身上,当你完成了7道难关之后,就形成了一朵美丽的7色花,

  这时你就可以取得宝贝了。记住只有7色花加宝贝才呢能够说明今天的游戏是成功了。)

  教师:另外你们是好朋友一起完成游戏任务的,就必须在路途中相互帮助一起去,一起回来。

  还有一个配合大奖等你拿啊!

  二、单车取宝——两人一组按行驶地图完成任务

  三、分享成功经验与挑战困难实例

  1、在行驶中你们都有什么好方法。

  2、途中你是如何突破困难前进的。

  3、这对好朋友完成的最快,听听他们有什么好方法。在途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去克服的。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单车取宝,学*了看地图的一些好方法,也了解了地图上不同标记行经的方法。

  更知道好朋友在一起时要相互帮助才能克服困难。有没有信心再接受新的挑战!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2)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优选【5】篇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 1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在日本的教学中,我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得出了正确结论。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当然,也有地图运用不好的地方。讲日本海岸线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的确有些难度。其实,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另外,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 2

  地理图册是跟随地理课本的配套教材,是对地理课本的补充。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地理图册中最基本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好地理图册对学生的地理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地理图册中的地图大都是跟随课本教材的配套图或者是对教材地图的拓展和延伸,地理图册中运用形形色色的颜色绘制城的地图使各种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化,增加了学生对地理学*的趣味性。既然地图册具备地理学*的优势,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应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好地图册去获取地理知识呢?

  1.学*新教材时注重对地图册的运用,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一般都蕴藏于地图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地图发掘这些地理知识。

  2.讲授地理环境、地理要素的变化等复杂地理知识时,结合地图册,将抽象性的地理知识形象化。

  3.让学生课下多读地图册,通过看地图回顾所学地理知识,根据图去梳理知识,回顾知识,总结知识。

  4.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中地图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锻炼学生通过地图学*地理的能力。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 3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更使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两次讲授《地理》第四册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二节《中国的铁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地理学*。

  本学期伊始,在只接受了理论学*而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原先我在讲第二节《中国的铁路》时,通常我是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彩色的投影片,将全国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成几大组,然后我指着彩色投影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回头看看,总觉得这本是一节极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这其中还有太多的遗憾。为次,我又仔细地研究了《地理课程标准》,并在参考了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又上了一次,课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上次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变为四个研究性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主持人。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学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而且让学生特别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

  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去查阅,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进行这次实验的信心。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虽然是第二次上这节课,但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于上次,每个探究小组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在我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落落大方的导游员出场了。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丰富,有许多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导游员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有时还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创设课堂情景,在玩中学,掌握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因势利导,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原本上次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第一组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组的斗志,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第二组的同学在第一组同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有关铁路系统时间和车次的常识性的问题,而且有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及火车,象表演课本剧似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性,更贴*生活。比上次授课采用的让学生起来读一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组的导游员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个“旅游竟猜”的游戏,以引导大家思考并区别铁路干线。第四组的`导游员还利用“五一”长假我来为你服务等课堂灵活的方式来参与。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全国铁路干线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到屏幕前去指铁路线的位置,有的根据我的提示选择合理的铁路线等。

  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而且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等。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检测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来他们自身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与交流,学生不再仅仅是学*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

  在这次地理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学*兴趣所激发的学*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表演、或讨论,全新的学*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根据自己设计的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我则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下了课还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他们真正成了学*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的态度。学*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 4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在日本的教学中,我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得出了正确结论。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当然,也有地图运用不好的地方。讲日本海岸线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的确有些难度。其实,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另外,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 5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七年级对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

  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我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靠一靠,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讲解众多邻国的时候,学生七嘴八舌乱哄哄的,我只注意到全员参与而忘了引导,致使在本节所花的时间太多,下课时间到了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反思,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我基本上拥有了"硬件设备",如:普通话,教态,板书等等。在"软件设备"上,我还是有所欠缺,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及教学中国疆域四至时没有点到位等等,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3)

——画地图的美术教案(5)份

  画地图的美术教案 1

  一、教育目标

  1、通过让孩子们对不同省份地图形状的理解和记忆,让孩子们认识中国的`地图,以及地图上不同省份的样子,加深孩子们的地理小知识。

  2、帮助幼儿熟悉祖国的主要城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能力。

  二、教育准备

  地图拼图若干个

  三、教育过程

  1、老师将准备好的地图拼图分给孩子们;

  2、老师引导孩子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3、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拼图,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省份的地理位置;

  玩法提示:

  (1)看看地图上的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把它找出来。

  (2)看看这条边线是怎么样的,哪一块小拼板的边线和它一样的。

  指导要点:

  (1)、让幼儿了解一些主要城市的名称。

  4、让孩子们将不同的省份用形状表示出来;

  5、检验孩子们的记忆情况;

  6、表扬表现好的孩子。

  画地图的美术教案 2

  活动目标:

  1. 学*制作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图并用它来邀请朋友来家作客。

  2.通过谈话、绘画的方法来制作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

  3.增进与同伴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幼儿园附*的地图、事先布置(幼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回家的路线)、幼儿学*过一些有用的标记。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根据幼儿园附*的地图,说一说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

  1. 出示幼儿园附*的地图,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实录:我问道:“你能找到自己的家吗?”孩子们兴奋不已。都大声回答到:“能!”

  2.先回想从自己家来幼儿园经过了哪些地方,过了几个斑马线?经过了哪些建筑物?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激发幼儿讲述自己家的路线图。

  活动实录:我问道:“从你家来幼儿园时经过哪些地方?”孩子们努力的回忆。小贝说:“从我家到幼儿园经过“武装部”、“雨花实验小学”。

  二、幼儿绘画:“我家的地图”,并请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地图。

  1.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标示,画出特别的地方,如:转弯处该注意的地标。

  设计意图:通过提醒幼儿使用标示来画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

  活动实录:我问道:“我们在“有用的标记”那节活动中学过哪些标记的?”孩子们极积举手发言说:“有注意斜坡、左拐、右拐等”。我说:“请你们在画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时注意正确的使用这些有用的标记”。

  (2)幼儿用纸笔根据幼儿园附*的地图和自己的回想,来画一画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到幼儿的地图。

  活动实录:我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幼儿园附*的地图,来绘画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幼儿绘画地图。

  2.请绘画好的幼儿用手指模拟出行进路线,再让其他幼儿试着用手指走走看。

  设计意图:幼儿边展示自己绘画的地图边模拟行走路线,帮助其他幼儿用手指尝试行走。

  活动实录:谁绘画好了,请把画好的地图带上台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并模拟一下行走的路线,有兴趣到他家作客的小朋友也请拿出小手一起来走一走。于是,陈子航举手并带绘画好的地图,来模拟行走路线图,班上的小朋友都拿出小手和他一起模拟行走了,大家都要到陈子航家作客,陈子航见状也很开心!

  三、制作好的地图后,可以送给自己的的好朋友邀请他到自己家作客。

  请幼儿把制作好的地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邀请他到家里作客。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送好朋友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从而达到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作客的目的,从使*同伴间的友谊得到升华。

  活动实录:我说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画好的地图送给好朋友,并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来作客,于是班上一下子,被浓浓的友谊之情渲染了,也热闹了起来。

  画地图的美术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及其各地市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和放大的江西省地图,幼儿用书,练*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进入课程主题。

  1、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江西的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经验进行回答。

  二、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中国地图: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像什么?(不强调固定答案。)

  2、有谁知道咱们江西省在什么地方?请上来指一指。请几位幼儿依次上来指认江西省所在的位置,最后老师用手指描画出江西省的轮廓。

  3、江西的地图轮廓像什么呢?(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幼儿在说像什么的时候,还要请幼儿说清“从什么方位看,头在哪里,身体、尾巴等在哪里?”)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刚才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上的一个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江西省地图请你们看一看。

  2、江西省其实还可以划分为许多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在什么位置吗?

  3、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并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主要的城市:你们还知道江西有哪些城市?你去过那里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5、幼儿讲出自己知道的城市,并试着在地图上指一指。在幼儿指认后,老师告诉幼儿正确答案,带领幼儿念一念地名,如新余、景德镇、南昌、吉安、赣州等。

  6、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地区,然后说说它的轮廓像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回答。

  7、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动物或植物,都很像,我相信,你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四、带领幼儿玩“快速找地名”的游戏。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老师在大图上指出某一个地区,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找到相应的地点,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知道了江西省有许多市县,如新余、景德镇、南昌、吉安、赣州等。那么你还能记住更多的市县和它们的位置吗?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中,语言环境的创设和同伴的引领非常重要,前者为孩子铺垫一个充分的表达空间,后者带领幼儿学*新的词汇和语句,对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和胆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画地图的美术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学中应突出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与交流的探索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四、重难点:

  培养法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点、线、面和手工制作手段等美术语言创作自己满意的地图;学生在表现中如何能够画出地图的标识物;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道具等。

  学生:制作材料及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游戏导入,激**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内容。

  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借图神游,情趣评价。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评价的重点。

  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实录景象,引发感知。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好地方风景航拍带和小动物生活环境带供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知,对家乡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现代建筑产生热爱之情,对小动物生活环境产生情趣性的探索。

  欣赏范作,了解方法。

  教师出示范作:一件是趣味性的“沙盘”,一件是想象性的“沙盘”,另一件是情趣化的地图(绘制)。让学生仔细观察欣赏,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一些较难处理的地方教师应作讲解示范。

  想象表述,合作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场景、线路作一表述,并加入想象的内容。也可以将梦中、书中感受到的场景或小动物生活场景作一表述。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自己个性的美术语言和制作媒材进行大胆表现,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力争制作或绘制一件富有情趣化、创造性的地图。

  展示作品,游戏评价。

  学生作品制作好,开展“地图评选大赛”活动,学生可把自己地图的制作方法、内容、情趣及自己的想象、愿望向同学表述,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是作品的魅力得到展现,不足之处得到完善。鼓励表现进步的、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作品,学生在欣赏、评价中得到提高,兴趣倍增。

  课后拓展,树立理想。

  课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 来写一篇故事,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前景作一构图,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画地图的美术教案 5

  活动目标:

  1. 观察地图的基本结构特征,并把看到的地图画下来。

  2. 引导幼儿大胆创想地图的造型。

  3. 喜欢用不同线条装饰地图,体验写意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实物观察

  (一)整体观察

  师: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中国地图) 它长的像什么?(大公鸡)

  师:它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地图是由很多省的不同板块组成

  (二)局部观察比较(多样化)

  师:我们所在的省市哪个省?它的板块像什么?

  师:你去过哪些省?板块长什么样?

  小结:不同的省市的地图,板块造型也有所不同

  二、刻画范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你喜欢的地图板块,把你看到的、观察到的都画下来

  2.现在请你也来画一画地图,画好后马上拿上来。

  要求:

  1.画的时候不说话,不能打扰别人;画完盖好笔盖放回盒子

  2.听到钢琴声后自己把画钉在KT板上,画和画要并拢

  三、互动评价

  1.我先来介绍下我的地图板块,我画的这个是福建省的板块,它很像一辆汽车,可好玩了。好,谁也能

  像我这样介绍下自己的地图。幼儿自我评价,讲述作品内容

  2.同伴评价:你觉得哪个地图最有趣?有趣在哪里?

  3.教师肯定评价。

  小结: 你们的想象力真的是丰富多彩,将地图变得那么美,下次我们再来画画其他东西吧。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4)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课文:

  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点词语: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 引导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交流学*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的地方。

  3、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产生奇想 引起震动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教学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但此文对于启发学生*时做事要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两个重点问题来引导学生学*课文: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2、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陆漂移的有关资料、图片和动画,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的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接体会魏格纳的发现。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看中体会,同时领悟出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小组学*课文

  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学*生字新词。

  ⑵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让学生听范读,更正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

  ⑶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读一读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⑷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

  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教师提示: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结果发现地图上一块块陆地的比较中,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请教教授,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怎样得出来的。

  (教师提示: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教师提示: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教师通过课文中词句解析,帮助学生学*生词,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⑴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解释:“静谧”是宁静的意思。

  分析: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

  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⑵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解释:“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分析: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⑶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解释:“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分析: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等交流。

  (教师提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利用媒体资源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知识。

  3、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目标】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5)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翻开手头的四(上)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许多差别,其中略读课文比例的增加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现在的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眼看着略读的比例是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教学的困惑却并没有一年年的减少。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子,为了使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来,我们全组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刚才黄晓秋老师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堂课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探讨的范例,下面我就曹老师的要求在此围绕略读教学的策略作点评。

  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排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下面我想结合黄老师这堂课给大家做几点提醒。

  一、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被安排在第二单元,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我们老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我们来回顾一下黄老师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黄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更可贵的是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黄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黄老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二十分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二、“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略读课文学*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如果说简约的一堂略读课还需要些设计的工夫的话,最多也只是体现在引导点拨这一个阶段上。

  三、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

  先基于本单元学*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在单元学*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与学*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大陆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理性,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结果发现”“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黄老师在这部分学*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四、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这堂课,课前黄老师就布置学生去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课后黄老师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或去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她也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补充医生的劝阻,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在学生根据学*提示完成自学交流的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它的姊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让学生选择阅读。

  五、发挥个性,学*方法求“活”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比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有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设*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比如第一单元的《火烧云》在学生根据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态的美后,化背喜欢的部分为风光解说;《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第五单元的《秦兵马佣》可以“世界遗产博物馆档案室需保存各个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别具一格的境界。

  老师们,以上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算不上策略,还不是很成熟,若能给大家些许借鉴或引发某些思考,我们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

  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

  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自读感悟。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不同方式读课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在教学中,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引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虽然课上学生基本参与到讨论当中,但是仍然有学生没有动口讨论,整个积极性还不够。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地理知识。这篇课文我连续读了几变后发现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及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理解如不结合实物很难清楚。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的过程中读懂课文内容,并最终理解魏格纳的假想。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预*、自读是关键。教学前布置学生的预*作业要有针对性,如:在地图上找一找巴西与几内亚湾的位置。像魏格纳一样在世界地图上用手指画一画大陆海岸线。说说你对魏格纳假想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6)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翻开手头的四(上)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许多差别,其中略读课文比例的增加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现在的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眼看着略读的比例是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教学的困惑却并没有一年年的减少。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子,为了使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来,我们全组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刚才黄晓秋老师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堂课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探讨的范例,下面我就曹老师的要求在此围绕略读教学的策略作点评。

  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排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下面我想结合黄老师这堂课给大家做几点提醒。

  一、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被安排在第二单元,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我们老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我们来回顾一下黄老师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黄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更可贵的是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黄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黄老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二十分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二、“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略读课文学*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如果说简约的一堂略读课还需要些设计的工夫的话,最多也只是体现在引导点拨这一个阶段上。

  三、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

  先基于本单元学*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在单元学*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与学*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大陆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理性,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结果发现”“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黄老师在这部分学*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四、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这堂课,课前黄老师就布置学生去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课后黄老师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或去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她也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补充医生的劝阻,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在学生根据学*提示完成自学交流的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它的姊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让学生选择阅读。

  五、发挥个性,学*方法求“活”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比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有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设*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比如第一单元的《火烧云》在学生根据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态的美后,化背喜欢的部分为风光解说;《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第五单元的《秦兵马佣》可以“世界遗产博物馆档案室需保存各个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别具一格的境界。

  老师们,以上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算不上策略,还不是很成熟,若能给大家些许借鉴或引发某些思考,我们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要在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高的教学效率,的确很难,尤其是对于我这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

  像这样的阅读课,我一直很头疼,时间短,内容丰富,经验不足的我往往会占用两个课时,既浪费了时间,效率又不高。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天就要上这一课了,我心里仍然感觉没有底。上课铃就要响了,就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路,年轻人,为何不敢试试?于是,就在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推翻了精心准备的教案。

  课前我让学生读了不下5遍的课文,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在上课前,课文生字孩子们基本掌握了,课文也基本读通顺了,对于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这样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中,“默读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孩子们在仔细地读,认真地思考。教室里安安静静,不好,问题有点难度,孩子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心里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是时候了,我换了个问题引导:读完后,你有什么话要对文章的主人公魏格纳说?教室里仍然很静,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举起了手,我鼓励道:“我想还有好多同学想说,只是怕说得不好,难为情。”这一下切中了要害,下面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我继续:“不要怕,没说,你怎知道自己说不好,大胆地谈一谈你个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你的见解还很独特,试一试?”就这样,两位,三位……又有七八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是时候了,我叫了一名同学。

  他答道:我想对魏格纳先生说:“你真伟大。”

  “你在魏格纳后面加上先生,说明你很佩服他,尊敬他。你读懂了课文,是啊,他很伟大,你在由衷地赞美魏格纳先生。他有一个伟大地发现。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文章就应该这样读,把它读懂,读出文章中没直接写出来的。”我鼓励道。

  我又叫了一位同学。她答道:“我觉得魏格纳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及时纠正了她的回答方式:“魏格纳先生,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是呀,就这样一幅在墙上不知挂了多少年的普通地图,魏格纳先生硬是从这样一张不起眼的地图上做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有了轰动世界的发现,很仔细,你也很仔细,发现了魏格纳这一优点。”我鼓励道,其实是为其他同学提醒。

  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启发,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耐心”、“认真”、“执着”、“勇敢”、“不轻易放弃”……一个个跃到了黑板上。一个孩子在理解“勇敢”时稍有偏差——他认为魏格纳勇敢在都住院了还工作。我加以引导:“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他勇敢,不错,观察很仔细,魏格纳很勇敢,他勇敢地面对权威,接受挑战;他勇敢地去世界各地去探索;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一方面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是给他以自信,今后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去发现。

  课在一步一步进行着,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继续问道:“正因为魏格纳先生有这样值得我们学*的优良品质,才有了轰动世界的大发现。那么,他在那张世界地图上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原话读一读”。紧接着:“以前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了吗?”由于刚才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回答非常踊跃,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引导他们说话要讲究依据,孩子们再次深入文本,通过教授的话找到了依据。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魏格纳的成就呢?”答案显而易见,文章中心出来了,魏格纳的勇于探究的精神,永不放弃品质,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决心呈现出来了。

  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漫画,思考:“挖井人为什么老也挖不到水?他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正是魏格纳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优良品质,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就这样,文章的主旨把握住了,孩子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返回一开始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下,孩子们有话说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魏格纳,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抓住两个句子重点体味: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课上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中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阅读文本为教学主线,以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正因为我始终把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7)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翻开手头的四(上)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许多差别,其中略读课文比例的增加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现在的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眼看着略读的比例是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教学的困惑却并没有一年年的减少。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子,为了使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来,我们全组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刚才黄晓秋老师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堂课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探讨的范例,下面我就曹老师的要求在此围绕略读教学的策略作点评。

  说起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类课文教学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操作中我们发现这两点要想做好却很难,略读课文的要求要放低,到底低到怎样的地步呢?教师要更加放手,到底该放到怎样的程度呢?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掌握,弄不好就会上成像精读一样的精雕细啄,或像自读课那样放任自流,结果编排的意图无法得以体现。下面我想结合黄老师这堂课给大家做几点提醒。

  一、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被安排在第二单元,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我们老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我们来回顾一下黄老师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黄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更可贵的是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黄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黄老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二十分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二、“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略读课文学*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如果说简约的一堂略读课还需要些设计的工夫的话,最多也只是体现在引导点拨这一个阶段上。

  三、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

  先基于本单元学*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在单元学*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与学*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大陆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理性,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结果发现”“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黄老师在这部分学*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四、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这堂课,课前黄老师就布置学生去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课后黄老师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或去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她也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补充医生的劝阻,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在学生根据学*提示完成自学交流的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它的姊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让学生选择阅读。

  五、发挥个性,学*方法求“活”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比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有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设*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比如第一单元的《火烧云》在学生根据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态的美后,化背喜欢的部分为风光解说;《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第五单元的《秦兵马佣》可以“世界遗产博物馆档案室需保存各个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别具一格的境界。

  老师们,以上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算不上策略,还不是很成熟,若能给大家些许借鉴或引发某些思考,我们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要在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高的教学效率,的确很难,尤其是对于我这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

  像这样的阅读课,我一直很头疼,时间短,内容丰富,经验不足的我往往会占用两个课时,既浪费了时间,效率又不高。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天就要上这一课了,我心里仍然感觉没有底。上课铃就要响了,就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路,年轻人,为何不敢试试?于是,就在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推翻了精心准备的教案。

  课前我让学生读了不下5遍的课文,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在上课前,课文生字孩子们基本掌握了,课文也基本读通顺了,对于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这样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中,“默读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孩子们在仔细地读,认真地思考。教室里安安静静,不好,问题有点难度,孩子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心里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是时候了,我换了个问题引导:读完后,你有什么话要对文章的主人公魏格纳说?教室里仍然很静,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举起了手,我鼓励道:“我想还有好多同学想说,只是怕说得不好,难为情。”这一下切中了要害,下面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我继续:“不要怕,没说,你怎知道自己说不好,大胆地谈一谈你个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你的见解还很独特,试一试?”就这样,两位,三位……又有七八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是时候了,我叫了一名同学。

  他答道:我想对魏格纳先生说:“你真伟大。”

  “你在魏格纳后面加上先生,说明你很佩服他,尊敬他。你读懂了课文,是啊,他很伟大,你在由衷地赞美魏格纳先生。他有一个伟大地发现。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文章就应该这样读,把它读懂,读出文章中没直接写出来的。”我鼓励道。

  我又叫了一位同学。她答道:“我觉得魏格纳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及时纠正了她的回答方式:“魏格纳先生,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是呀,就这样一幅在墙上不知挂了多少年的普通地图,魏格纳先生硬是从这样一张不起眼的地图上做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有了轰动世界的发现,很仔细,你也很仔细,发现了魏格纳这一优点。”我鼓励道,其实是为其他同学提醒。

  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启发,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耐心”、“认真”、“执着”、“勇敢”、“不轻易放弃”……一个个跃到了黑板上。一个孩子在理解“勇敢”时稍有偏差——他认为魏格纳勇敢在都住院了还工作。我加以引导:“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他勇敢,不错,观察很仔细,魏格纳很勇敢,他勇敢地面对权威,接受挑战;他勇敢地去世界各地去探索;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一方面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是给他以自信,今后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去发现。

  课在一步一步进行着,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继续问道:“正因为魏格纳先生有这样值得我们学*的优良品质,才有了轰动世界的大发现。那么,他在那张世界地图上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原话读一读”。紧接着:“以前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了吗?”由于刚才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回答非常踊跃,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引导他们说话要讲究依据,孩子们再次深入文本,通过教授的话找到了依据。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魏格纳的成就呢?”答案显而易见,文章中心出来了,魏格纳的勇于探究的精神,永不放弃品质,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决心呈现出来了。

  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漫画,思考:“挖井人为什么老也挖不到水?他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正是魏格纳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优良品质,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就这样,文章的主旨把握住了,孩子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返回一开始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下,孩子们有话说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魏格纳,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抓住两个句子重点体味: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课上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中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阅读文本为教学主线,以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正因为我始终把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8)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优选【10】份

  大家听到美食两个字,应该嘴就开始馋了吧!没错,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当然,地域不同,美食的特色也有所不同,像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陕西的肉夹馍、云南的过桥米线今天,我要向大伙介绍我家乡的`美食!

  茶叶鸡蛋,蛋白Q弹,味道清香。

  茶叶鸡蛋,又称茶叶蛋。走在大街小巷里,你会发现会有卖茶叶蛋小摊,尤其学校附*特别多。它以蛋味清香,蛋白Q弹,深受大家喜爱。一个大瓦罐,先把鸡蛋放入罐里,加入适量的水和盐,再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茶叶及香料包,用大火煮开。待水沸腾,罐中香料汁呈浓褐色,不停地翻泡,这时鸡蛋白也就凝固了。用锅勺把蛋壳四周敲裂,让茶叶香料汁渗透进去,接着还得再煮十几分钟,鸡蛋表面裂纹也变褐色了,一条条格外分明,最后就是细火慢煴,时间越长,味道更浓,蛋白更Q弹。

  最有趣的是剥茶叶蛋了。把蛋拿在手上,鸡蛋的表面裂纹像墙上斑驳的裂痕,看似毁坏、伤痕,但却是恰到好处,够入味。用手轻轻一拨,就能连壳带膜地把鸡蛋剥好,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鼻而来,咬上一口Q弹、鲜香可囗,吃完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呢!吃的那个叫香,品的就是这个味,吖,实在是人间美味!

  怎么样?听了我的美食介绍,是不是有种口水直流三千尺的感觉?有机会记得品尝啊!

  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就比如冰岛的干鲨肉、日本的寿司、美国的汉堡等,那今天我就说我喜欢的美食吧!

  我是一个热衷于美食的人,我的家人也是,婆婆是一个做菜的好手,天天变着花样做菜给我们吃,当然还有我的奶奶,她也是一个会做饭的人,淮扬菜是她最拿手的,但她和婆婆不同的是一个比较清淡,一个比较重辣。

  我尝过陕西的肉夹馍,重庆的九宫格火锅,还有北京的爆肚,我爱吃的国外美食是日本寿司,特别是鱼子酱加金枪鱼腩,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我也喜欢家乡的美食扬州炒饭和文思豆腐。

  扬州炒饭的食材有海参、干贝、火腿、青豆和鸡蛋,在美食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扬州炒饭端上来,粒粒金黄饱满,尝一口,米香和肉香在口腔中散发出来,口腔中充满了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文思豆腐的名字是闻名中外,许多国外友人到扬州也会尝一尝它的味道,就因为我的家乡扬州有许多特色美食所以被称为“世界美食之都”。

  美食是我的最爱,爱美食就是爱生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中国的美味菜肴不计其数,号称“舌尖上的中国”。如香甜可口的可乐鸡翅,酸爽麻辣的酸菜鱼,美味至极的`十三香小龙虾,嚼劲十足的孜然牛肉……还有那一说起就让人口水直流的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外皮金黄油亮,吃起来软软的。其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尤其是在享用鸭腿时,油脂偷偷地从里面往外冒出来,一大口咬下去,真让人不禁想多吃几口。鸭腿肉十分饱满,每一丝肉都充分地吸收了鸭皮汁,吃起来仿佛有无数个小精灵在嘴里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北京烤鸭,外酥里嫩。那种感觉激发味蕾后,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一只小小的北京烤鸭,其历史却非常悠久。据说在明朝初年,老百姓爱吃板鸭。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每天都会吃一只板鸭。这时,民间就慢慢出现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等。期间,南京烤鸭和金陵烤鸭曾一度名气都很大。但最终,北京烤鸭逐渐超越并取代了南京烤鸭和金陵烤鸭的地位,这才有了今天北京烤鸭这道老少皆宜,闻名中外的美味佳肴。

  北京烤鸭的吃法也很多。最正宗的吃法便是手心里摊开一张薄饼,将鸭肉放进去,然后放一些事先切好的黄瓜条、胡萝卜条,亦可是哈密瓜条,配上调味的大葱丝,包卷起来,再蘸点儿甜面酱或醋,就可以慢慢享用了。这种吃法最适合小朋友食用了,既好吃又好玩,吃起来更是没有了烤鸭原本的腥味。

  中国菜肴美味天下,北京烤鸭天下一绝。

  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轻轻地回味,非比寻常的韵致,回味无穷,入口即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则有不同的食物喜好。

  鲁菜的特点是清香。一出锅,就可以闻见一阵阵“芳香”。鲜嫩的红烧大虾,清香的一品豆腐。十分讲究主料的调制。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山东的历史有着亲密的关联。

  粤菜中的白切鸡是众多“吃货”友人们的一大喜好。正因为它的清和嫩,原原本本的对人们展现了出来,好似把一大片生鲜的三文鱼肉放入口中,滋味无穷,是嫩和鲜一起诞生了。

  川菜中以麻、辣、香与鲜为主。例如麻婆豆腐,麻与辣就像“父与子”一样,形影不离。我觉得川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水煮肉片,麻和辣的配合,肉片的大小一切都是那样适宜。为什么川菜以辣为主?正因四川是盆地,那里非常潮湿,吃辣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

  苏菜擅长炖、焖、蒸、炒等,食材多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扬州炒饭就巧妙的运用了炒和焖。凤尾虾就用了炖、蒸。这样既保留了食材的鲜,也保留了它的`香。

  湘菜其特点为刀工精美,长于调味、酸辣、技法多样。比如剁椒鱼头,只有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它的美味,就是“香”。因为它的每一丝肉都渗入了鲜美的汤汁。

  京菜其特点,就是各大菜系的大汇合。例如涮羊肉的鲜、香、嫩,就融入了粤菜的特点。

  浙菜其特点就是: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比如东坡肉颜值很高,色泽红亮且皮薄肉嫩。香气蓬勃的西湖醋鱼,除了鲜、香、嫩以外,还有一种酸溜溜的特殊风味,其形成有历史原因,也受原特产的影响。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品味美食,而不是品味菜单,烧一锅好菜,也绝不是烧钱。

  中国的美食链,能绕地球一圈!大家想想啊,每一个省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既然是特色,那就少不了十个左右,那得是多庞大的阵营!

  到时候,外国人来咱中国,肯定得“这是啥?老好吃了!”地说上几个星期才会基本熟悉中国食物。

  咳,扯远了。这次,我们来介绍一种“特殊”的美味。它集鲜、香、辣为一体,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食物。它!就是从边疆东北传过来的――酱骨头!是的,就是这个诱人的家伙,大老远“跑”到中原的美食。

  首先,它是一种被卤熟的.猪骨头,材料简单。却能炖出不一样的风味。食如其名,尝尝就知道。

  戴上手套。一把抓起一个个儿大的。光看棕红的酱色,闻那热腾的香气,便早早有了食欲。一口下去!肉质紧实,与骨头相连的地方稍微留一点汤汁,吧干涩的肉和鲜美的酱汁融合,美味!还有,别忘了吸骨髓啊!在骨洞大的地方插上吸管,一吸溜,满嘴喷香!不光如此,把馍放进浓郁的汤汁里,吸收精华,绝妙!

  这就是酱骨头的体验。你,馋了么?反正,对“肉食动物”来说,酱骨头算得上一绝。像我,吃一口可不行,得来亿口!

  这的确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美味!

  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轻轻地回味,非比寻常的韵致,回味无穷,入口即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则有不同的食物喜好。

  鲁菜的特点是清香。一出锅,就可以闻见一阵阵“芳香”。鲜嫩的红烧大虾,清香的一品豆腐。十分讲究主料的调制。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山东的历史有着亲密的关联。

  粤菜中的白切鸡是众多“吃货”友人们的一大喜好。正因为它的清和嫩,原原本本的对人们展现了出来,好似把一大片生鲜的三文鱼肉放入口中,滋味无穷,是嫩和鲜一起诞生了。

  川菜中以麻、辣、香与鲜为主。例如麻婆豆腐,麻与辣就像“父与子”一样,形影不离。我觉得川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水煮肉片,麻和辣的配合,肉片的大小一切都是那样适宜。为什么川菜以辣为主?正因四川是盆地,那里非常潮湿,吃辣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

  苏菜擅长炖、焖、蒸、炒等,食材多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扬州炒饭就巧妙的运用了炒和焖。凤尾虾就用了炖、蒸。这样既保留了食材的鲜,也保留了它的香。

  湘菜其特点为刀工精美,长于调味、酸辣、技法多样。比如剁椒鱼头,只有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它的美味,就是“香”。因为它的每一丝肉都渗入了鲜美的汤汁。

  京菜其特点,就是各大菜系的大汇合。例如涮羊肉的鲜、香、嫩,就融入了粤菜的特点。

  浙菜其特点就是: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比如东坡肉颜值很高,色泽红亮且皮薄肉嫩。香气蓬勃的西湖醋鱼,除了鲜、香、嫩以外,还有一种酸溜溜的特殊风味,其形成有历史原因,也受原特产的影响。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品味美食,而不是品味菜单,烧一锅好菜,也绝不是烧钱。

  八月初,我和妈妈去了西安游玩,妈妈告诉我西安那边是以面食和馍为主的城市。他们那的面食有100种之多,我听的口水直流,放下行李,我和妈妈立马去了西安有名的美食街一一永兴坊。

  里面的美食可真多,有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臊子面、酸汤水饺等好多好多?我和妈妈点了一份羊肉泡馍,上来的羊肉泡馍量可真大,我拿起一个跟我脸差不多大的馍一点点的把馍掰碎放进大碗里,接着再把羊汤、粉丝、香菜倒进大碗里,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连忙尝了几口汤,那汤可真鲜美,我又把又薄又嫩的羊肉片放进嘴里,那滋味真赞,泡进去的馍变得又软又胀了,我稀里哗啦的把它们吃进了肚子,肚子变的圆滚滚的了。摸着圆圆的肚子我们又看到一家店门口写了一个大大的"biang"字,妈妈笑着说:"你认识它吗?"我摇摇头,店里的服务员告诉我这个读biang,biang面,又称陕西裤带面,因为制作过程中的biang,biang声而得名,我开心的进去点了一碗吃了起来,那面吃进嘴里又滑又有筋斗,和杭州的面大不相同。

  后面的几天,我和妈妈都去不同的地方品尝美食,让我领略了陕西的美食文化。

  对于我来说,我大多数的幸福来源于一个地方——“吃”。它不仅填饱了我的肚子,还是慰籍心灵的良药。“民以食为天”足以充分体现吃的重要。

  几个月前,那时我还刚刚开始小升初的冲刺,学*骤然变得紧张,让我承受不住压力。某天,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夜晚的寒冷让我不禁抖嗦起身子。突然,出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店牌,原来是一家甜品店,当我正准备迈步离开时,却又被店里的蛋糕所吸引。于是我走了进去,点了我最喜爱的牛奶和提拉米苏。

  我小心地挖起一勺蛋糕送入嘴中,冰凉的苦味与酒味一丝丝浸入嘴中,侵占了整个口腔,渗透于肺腑之中。脆脆的底饼与软腻的蛋糕在口中滑运,甜与苦、脆与软交融在嘴中。嚼了几下,它便从口腔滑入肚中。只留下一丝甘甜,一丝凉意。一点的疲劳就这么去了两三点,一种满足,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又拿起牛奶细细地喝了一口,与蛋糕的凉与苦不同。牛奶又热又甜使冰凉的身子渐渐变得温暖,冲散了口中最后的苦涩,也冲散了我晕糊的精神,让精神为之一振。牛奶和蛋糕地绝妙搭配,使我沉醉于这吃的幸福。牛奶和蛋糕一点一点消失,直到盘子已空空如也。

  吃使我满足,吃使我幸福,如果可以,我愿沉睡在吃的幸福中不苏醒!

  新年到了,每个人都期望回到家乡。我的家乡在潮汕,你的家乡在哪里呢?或许你不是很了解潮汕,我要向你好好介绍介绍潮汕。

  许多人一听到潮汕就想起潮汕美食,美食便是潮汕的代名词。其中最经典又受欢迎的是牛肉火锅。牛肉火锅源于潮汕,一般是前店后厂,因为要现做现卖,这样的牛肉才是新鲜的。我们潮汕对牛肉的部位很讲究,根据自己的经验切牛肉,所以有了脖仁、吊龙、三花趾、五花趾、胸口朥等等不同部位的叫法。

  潮汕火锅的调料也多种多样,有生油、指天椒、酱油、还有最重要的沙茶……它们都是可自助调配,一排酱料五花八门,让人耳晕目眩。

  牛肉火锅里还有一样特别菜式——牛肉丸。牛肉丸作为潮汕传统美食,杂潮汕地区已有*百年历史。也是牛肉火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牛肉丸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俩种。牛筋丸是在牛肉丸里加了嫩筋,吃起来十分有弹性和嚼劲。牛肉丸其实还有一段十分坎坷的路。据说以前的上好牛肉丸丢在地上可以弹老高了,因为都是手打的或许可以这样,但是手打成本太高,后来开始改用打丸机,但打丸机明细不如手打的口感来得好吃。再后来在吃客的强烈要求下,手打牛肉王又重见江湖。

  怎样?听完是不是想尝一尝我们的潮汕美食啊?

  去年暑假,我们家进行了一次“全国半月游”活动,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同时,自然也大饱了口福。就这样,不经意间,我做了一次“小东坡”。

  第一站,海南三亚。飞机缓缓降落在凤凰机场后,爸爸忙不迭的邀请大家一起去吃海鲜。我心想,不就是海鲜吗?在哪儿都一样的。但是当菜端上来的时候,我愣住了。有我认识的扇贝、蛤蜊、生蚝和大虾,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海螺和蟹类,不仅美味,而且色彩都极为鲜艳,真是味觉和视觉的一场盛宴啊。想当年,大文豪苏轼还邀请自己的弟弟来海南品尝生蚝呢,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个,不愧是让苏学士都为之称赞的美味啊。


地图的教案优选【5】篇(扩展9)

——《地图》教学反思实用5篇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境,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上完课作如下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听录音、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但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针对这节课,在我的教学笔记中,我是这样记录的:

  一首“打油诗”盘活一堂课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很具地理专业水准。对于初次接触专业性地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精心编了一首“打油诗”,使本知识点可以很快被学生掌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我在课堂上也很得意地向学生推荐:

  等高线地形图之歌

  等高线,海拔出,

  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

  两山之间是鞍部;

  下弯脊,上弯谷,

  悬崖就在相交处。

  要充分理解这首“诗”,还必须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对之“注解”,方能实现既能背诵也能运用。

  “等高线,海拔出”,说明等高线产生的基础依据是海拔,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山峰之处有标注”,是说山峰所在的地方在图中是有明显的标记的,通常是用一个实心的黑三角标示出来。

  “陡坡密,缓坡疏”,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呈现出相对密集,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反之为缓坡。

  “两山之间是鞍部”,在紧邻的两个山峰之间,就是鞍部所在。

  “下弯脊,上弯谷”,“下弯”是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脊所在;“上弯”是指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谷所在。

  “悬崖就在相交处”,等高线是不能相交的,若出现等高线十分邻*,从视觉上看是“相交”了,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悬崖所在的位置。

  当我向同学们说:“为了帮助大家编更好地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我精心为大家编写了一首‘诗’”!台下一片轻笑,以为老师在以夸张的语气逗他们乐呢。

  当我把“诗”写出来,并科学地加以讲解后,同学们发现这确实有助于他们学*等高线地形图。

  首先,从韵律来看,本“诗”压韵很好,句句压韵。

  其次,从节奏感来看,本“诗”很有节奏感,可按快板节奏念,富有动感,若谱之以曲,应可朗朗上口。

  第三,从内容来看,把等高线地形图所表达的地形部位都囊括在内了。

  第四,从课堂效果看,同学们兴趣盎然。

  第五,从教学角度而言,一首简单的打油诗,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而且让学生对此知识点印象颇深,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就这样,原本枯燥难懂的一堂课被盘活了,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并能辨认和用语言描述某个城市或建筑所在的方向和位置,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能发现地图中的其他信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中认识数学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现实原形,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我们理解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上课伊始通过质疑老师要去省会石家庄,但在那里哪里都不认识怎么办?请同学们帮老师出主意,调动学生的生活已知,揭示课题,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感受数学即生活,调动参与热情。

  在引导学生认识河北地图时,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让学生辨认和用语言描述某个城市或建筑所在的方向和位置,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根据地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考一考同学们?”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练*中我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走进家乡,认识唐山地图应用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学生完成得很好同时兴趣也很高。“小区一角”和“小猴送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的内在魅力。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上下来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都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得,教师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宽松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地图绘制的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2、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虽然在提问题质疑“做小老师”这一环节中,有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但评价单一,流于形式,应把评价的权力真正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3、对方向感弱、学*基础差的学生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的时候,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感受学*的快乐。

  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相信我可以通过努力进一步完善我的课堂,让学生快乐的学数学。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一课,有成功也有不足。

  做得较成功的地方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本课教学时在充分理解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我们熟知的地球引出地球上的国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再由“你知道中国的东西南北分别是哪些国家或地区吗?”从一个宏观视野引出新课的学*,起到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作用。在新授环节,通过看课件听老师的话,认识绘制地图时的规定。再认识地图上的位置和方向。在这一环节中先认识中国的省份、再认识河北省,也是按照从大世界到小区的顺序学*的。使学生懂得方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动“帮小猴送信”对认识方向与位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多媒体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与位置内容并不复杂,学生也易于掌握。但如果没有凭借物达到这一目标也是有难度的。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更好地认识了地图上的方向,从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学*状态。

  不足:

  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关注不足。部分学生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到学*过程中。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只有少部分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上,教师说的多,给予学生的空间就少,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探索、独立思考,有老师累、学生乏的感觉。

  3、对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到位。如在认识“小区一角”时,让学生说从某地到某地怎么走,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过于放手,学生提的问题跳跃太大,由最易直向最难。老师对于课堂的调控做的不是很好。

  4、学生的学**惯有待于培养。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达、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总之,本节课优点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我相信,讲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的过程 ,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过程。

  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历史地图的优势正在于它运用地图语言形象直观而又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位置及发展态势,成为学*和研究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往往只注意到地图语言的直观形式,即各种地图符号,但对地图语言的历史内涵却熟视无睹,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历史地图的作用。因此,在历史地图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识记历史地图中的各种地图符号,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弄清它们的特殊的历史含义。面对每一幅历史地图,要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第一,该图反映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包括范围区间、重要地名及相对位置、发展变化的方向或态势,图中使用了什么样的地图语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