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放大镜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还可以干什么呢?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大班教案 2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www.chinajiaoan.cn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1)

——《放大镜》大班教案3篇

《放大镜》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放大镜》大班教案3

  设计思路

  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2)

——放大镜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放大镜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大班教案2

  设计思路

  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放大镜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和*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小百科: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3)

——《哈哈镜》大班教案 (菁华5篇)

  设计意图

  散文以其独特、巧妙的思维想象富于了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一种鲜活、动感的形象,并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哈哈镜》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她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出哈哈镜的有趣,以及周围事物中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存在。让幼儿欣赏这样的散文,使幼儿早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语言美欣赏能力。通过理解、体验、迁移经验、扩展和表达自己的想象来学*语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想象散文所表现的画面,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学*朗诵散文。

  2、发展幼儿想象力, 提高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3、让幼儿学*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应用个人经验仿编新的散文。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仿编散文。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一面 课件 录音磁带 彩色笔 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镜子引出话题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能照出自己的样子来?

  有一种镜子能帮助东西变样非常有趣,知道是什么吗?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也叫《哈哈镜》可它是一面奇特的哈哈镜。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散文《哈哈镜》教师朗诵。

  提问:散文里的哈哈镜是什么?池塘怎么变成哈哈镜?

  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有趣的散文,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三、感受并理解散文

  看幻灯并欣赏录音

  说说哪些是优美的句子,哪些是有趣的句子

  四、学*仿编散文

  引导幼儿模仿“小草照照----”仿编“xx照照----”句式

  再想想风娃娃照照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

  仿编结束,集体朗诵新编散文。

  五、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散文的理解和喜爱

  小朋友很喜欢这篇优美、有趣的散文,你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是用好听的声音还是漂亮的画面,或者用别的方法?让个别幼儿尝试朗诵表演或是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在欣赏中绘画。结束。

  活动反思

  在欣赏中,还是整体配合散文内容进行朗诵的.课件比较合适,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在以后的语言组织活动中,还是要更多的考虑,多思、多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幼儿。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 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活动难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2)观察图一,了解事件的起因狮子和猫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发表看法)猜一猜,狮子要吃掉小猫的理由是什么?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 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哪一幅图是说狮子在照镜子?仔细看一下狮子照镜子时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很吃惊?它可能会说什么?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 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评价要素:

  1. 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 是否喜欢阅读。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跟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了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它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连忙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看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呀!"狮子听小猫的话,倒有些糊涂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它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一走走到小猫家。

  小猫家的镜子很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可以翻转。

  "狮子,狮子,快来瞧一瞧。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活动点评】

  “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的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

  一、活动名称

  1、用说唱的形式演唱双声部歌曲<哈哈镜>。

  2、通过玩照镜子游戏掌握双声部的演唱。

  3、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尽量使两个声部保持和谐一致。

  二、活动准备

  四幅图:高矮胖瘦。

  三、活动过程

  1、集体玩游戏“照哈哈镜”。

  小朋友,你们看,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在照一面非常有趣的镜子,你们知道是什么镜子吗?(哈哈镜)

  他照了哈哈镜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高矮胖瘦)这个哈哈镜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怎么样念让别人一听这个哈哈镜特别有趣?

  2、学唱歌曲<哈哈镜>。

  (1)介绍歌曲的第一声部。

  提问:“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跟琴学唱第一声部。

  (2)学*歌曲的第二声部。

  老师第一遍范唱“这次我和你们一起唱。”

  提问:“我在什么地方和你们一起唱的,唱了些什么?”

  教师第二遍范唱。

  提问:“和我们玩游戏时说的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集体模仿、练*第二声部。

  (3)双声部合唱。

  师生合作,单独练*说唱部分。

  老师与幼儿分成两声部完整地练*说唱这首歌。

  全体幼儿分成两声部,进行两声部合唱。

  四、活动反思:

  <哈哈镜>是一首说唱歌曲,唱与说分两个声部,但要同时进行。演唱与说词同时进行时,很容易受同伴的干扰。所以我在按排位子的时候,一开始想四竖排,但由于人数多,所以分了六竖排,三排为一队,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游戏,另一方面,减少幼儿分声部练*时的互相干扰。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四张照了哈哈镜以后变成高矮胖瘦的小孩,小朋友一下有兴致了,把歌曲里说的部分一会就掌握了,后来以一半小朋友做哈哈镜,另一半做照哈哈镜的小朋友,自然引出唱的部分。第一次接触双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模仿练*、师生分声部练*、幼儿间分声部练*演唱,这样层层深入,让幼儿容易接受。但由于第一次学*,幼儿还不能做到和谐一致地演唱,有几个调皮幼儿还是需要提高他们的学**惯。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感受画家夸张的表现手法。

  2、大胆作画,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纸张。

  2、哈哈镜,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到哈哈镜前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2、幼儿欣赏毕加索名画《镜前的女孩》,感受画家夸张的绘画手法。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4)

——大班语言教案《哈哈镜》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池塘从*静的“镜子”向有趣的“哈哈镜”的变化过程,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参与想象活动,并能用散文诗的句式大胆表达。

  3、感受大自然静中有动的美感,产生热爱亲*大自然的情感。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游戏:

  1、幼儿两两组合,边唱边玩《小娃娃照镜子》。

  2、教师哼唱,幼儿自由创编照镜子的动作。

  二、欣赏第一部分(圆圆的小池塘……好美好美),感受池塘的*静美。

  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2、提问:这面镜子是什么?谁来照照?感觉怎么样?(根据幼儿回答演示课件)

  3、教师完整地随音乐朗诵二遍。

  (1)第一遍教师坐着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2)第二遍站着边做动作边与幼儿眼神交流朗诵一遍。

  4、想象:除了小草、小树、小花,还有谁也会来照照,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用**照照,好*好*的句式来讲述)

  (1)请幼儿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请多个幼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欣赏第二部分(你照照,……变成有趣的哈哈镜啦!),感受池塘的动感美。

  1、感受波浪的变化:你照照,我照照,风娃娃也要照照,(做吹风状)你们猜猜,风娃娃来了,水面会有什么变化?(幼儿猜测)波浪会怎么动呢?(幼儿说说)你们瞧,(点击幻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2、感受倒影的变化:水里的倒影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结“你照照,……幼儿编的,……直的变弯了”,这个池塘真好玩!师幼玩做相反的游戏。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面怎么样的镜子?

  5、教师随音乐完整地朗诵一遍。

  四、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1、了解散文诗的名称:这首诗歌的名称就叫“水面哈哈镜”,是谁把池塘变成了水面哈哈镜?(风娃娃)风娃娃真厉害!

  2、这首诗歌不仅优美,而且有趣,你们想听吗?那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

  3、结合课件完整地欣赏一遍。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

  4、欣赏配乐诗朗诵一遍。

  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活动目标:

  1、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2、故事cd、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学*兴趣、

  师:你们认识小猫和狮子吗?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

  2、集体阅读《小朋友的书》,理解故事内容、

  (1)明确看图的顺序、

  (2)逐页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猫和狮子在干什么?

  师:小猫和狮子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在争论什么?

  师:镜子里的狮子是怎么样的?镜子里的猫是怎么样的?它们照的镜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知道镜子的奥秘吗?

  3、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

  一、活动名称

  1 、用说唱的形式演唱双声部歌曲<哈哈镜>。

  2 、通过玩照镜子游戏掌握双声部的演唱。

  3 、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尽量使两个声部保持和谐一致。

  二、活动准备

  四幅图:高矮胖瘦。

  三、活动过程

  1 、集体玩游戏“照哈哈镜”。

  小朋友,你们看,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在照一面非常有趣的镜子,你们知道是什么镜子吗?(哈哈镜)

  他照了哈哈镜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高矮胖瘦)这个哈哈镜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怎么样念让别人一听这个哈哈镜特别有趣?

  2 、学唱歌曲<哈哈镜>。

  (1)介绍歌曲的第一声部。

  提问:“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跟琴学唱第一声部。

  (2)学*歌曲的第二声部。

  老师第一遍范唱“这次我和你们一起唱。”

  提问:“我在什么地方和你们一起唱的,唱了些什么?”

  教师第二遍范唱。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5)

——放大镜作文优选【10】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爸爸给我带回来一只放大镜,我拿着放大镜左看看,右看看,心想放大镜会有什么作用呢?

  我拿起放大镜对着爸爸的脸,看了又看,嘻!爸爸的脸被放的又大又圆,看得我哈哈大笑,放大镜还真有趣。

  一会儿,爸爸对我说:“走,咱们去玩个好游戏。”爸爸和我来到阳台上,正午的阳光很刺眼,照得我都睁不开眼。爸爸说:“宝贝,先去拿张纸来。”我心想:爸爸这是要玩什么游戏,拿纸干什么?

  我拿上纸给了爸爸,只见爸爸把放大镜对着阳光,再把纸放在放大镜下面。我看见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光点,过了一会,纸上竟然冒起了烟,慢慢的`就被烧出了一个洞。啊!真是太神奇了。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查资料,我才知道了答案:因为放大镜有集焦的特点,它可以把太阳的光聚拢起来,变成一个点,温度会非常高,能烧着东西。

  我很高兴,发现了放大镜的秘密。

  今天,我和哥哥去楼上玩,哥哥说变一个魔术给我看,说着便拿了个放大镜上楼去了。

  今天是晴天,太阳火辣辣的,哥哥用放大镜一面对着太阳,一面对着一张纸。只见纸上有一个小亮点,不一会儿,纸上就被烧了一个洞。我好奇地问哥哥,而哥哥却说让我自己找答案。我只好去查阅《十万个为什么》。我终于发现了答案。原来,放大镜中间部分是比周围厚的,由于照射在放大镜上,中间部分会把光线接收并发送,而且发出的光是热光。放大镜上镜片之所以可以接收光线,是因为放大镜有一种特性,会使光线转换,所以便可把纸烧个洞。

  我知道后,便做起了实验。我把一树叶放在地上,用放大镜对着树叶,对着阳光,便看见了叶子上的`小红点。不一会儿,叶子便冒烟了,又过了一会儿,叶子真的被烧了个洞,我高兴极了。

  发现其实并不困难。

  很多人都说没有上帝,但在我眼里是有上帝的。而且,上帝还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这个放大镜可以看到人类的世界,放大镜上还有两个按钮,一个是红的,一个是绿的。红的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绿的可以给人类带来好运。

  以前的地球清山绿水、鸟语花香。可是我们不珍惜这些,我们不断的砍伐树木,森林变的越来越少。我们还把污水排放到河里,让河水变得越来越浑,地球上没有了高大的青山,没有了清澈的湖水,人类让大自然变的丑陋无比。上帝给了人类很多教训,但人们仍然屡教不改,上帝很生气决定放弃人类。

  几十年以后,有一天上帝想从放大镜里看看人类过的怎么样,他看到人类的世界已经看不到一片绿叶,一滴清水。

  这时,上帝从一座高楼里看到人们正在开拍卖会。一个人指着一个瓶子说:“这里装着世界上的最后一片绿叶,谁要把它买下来?”顿时有人惊讶的说:“啊!世界上难到还有绿叶?我一定要把它买下来!”人们纷纷出高价,终于有人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片绿叶买了下来。那个人又拿出一个瓶子,里面装着世界上最后一滴清水。会场上立刻变的一片混乱,人们争先恐后的出高价,要买下这最后的一滴清水。上帝心软了,他决定再给人类一次机会。于是上帝按下了绿色的按钮,地球立刻变得像以前一样美丽!

  人类终于吸取了教训,明白了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此以后更加珍稀自己的生活环境,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今天中午,强烈的阳光照在大地,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突然想起,在哪里见过有人用放大镜燃纸,我想试试看放大镜到底能不能把纸燃了。

  说干就干,我找来放大镜和纸,来到院子里有太阳光的'地方,把放大镜举在头上,纸也举在头上,等了一会儿,我想看看纸燃了没,就把纸放下来,没有把放大镜放下来,差点把眼睛给烧了。我就去问妈妈怎么回事?

  妈妈指导我,把纸放到地上,然后把放大镜放到纸上方。这时,我在纸上看到一个大大的光圈,妈妈说:“不对,应该让光圈变得非常小才行。”于是,我上下调节,最后,把光圈缩到最小程度,果然光圈下的纸渐渐变黄,突然间,纸燃了。我特别高兴,后来,我拿塑料袋试了一下,同样能燃。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放大镜能聚光,强烈的太阳光聚集在同一个点就能产生强大的热量,温度高的可以点燃纸片或其他东西,同时我又明白了做一些事要耐心等待,不能着急,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这个世界是美丽的。无论是一只小鸟、一只蜜蜂还是一朵花、一棵草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去细心观察身边的任何人和事物。

  20xx年1月12日,《华盛顿邮报》特意安排了享有盛誉的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进行街头演奏。

  在他演奏的'43分钟内,只有7个人停下脚步听了1分钟,27个人将钱投进盒子,而1070个人却视而不见,匆匆而过,错过了这次精彩的演奏。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值得自己花费一两分钟时间观察和倾听的事物。可我们却在繁忙之中,失去了这样的机会,甚至无法腾出时间,看看花草树木。

  而那些善于观察的人,却收获颇多。愿我们也能如他们一般,随时随地随身带个“放大镜”,用敏锐的双眼,把身边的美无限放大,细细去品味其中的韵味。

  放大镜能帮老爷爷,老奶奶看书读报。今天,我要自己做放大镜。 老师拿来一些水和几块玻璃片说:“我们就用这两种东西做放大镜。”我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拭目以待。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块玻璃片,我连忙把玻璃片放在写好字的纸上,期待着字变大,可是不管我放上放下字一点儿反应也没有。难道真的要用水?我心里半信半疑的。后来,我用食指伸进了水杯里,再把水涂在玻璃片上,可是还是一点儿反应也没有。“难道老师在骗我们?还是我自己操作有误?”我心里纳闷着。我把头转向后排同学,他们也摇摇头表示没有成功。有的同学大叫起来:“老师怎么回事啊?你是不是在骗我们啊?”老师笑眯眯地说:“水滴是圆圆的,像个小胖子,而你们的水滴是*躺着的,像个小瘦子躺在床上。” 我照着老师说的话,再滴了一滴滚圆的水滴,结果字放大了,我兴奋极了,高兴地叫了起来。我再把玻璃抬得高一点,字变得更大了。我问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师说:“水滴在玻璃上,中间厚,四周薄,这样的弧度就像一个小小的凸透镜,这样字就被放大了。

  这个实验我觉得很有趣,而且也从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早就听爸爸说,他小的时候,经常常对着阳光把放大镜放在火柴上,不一会火柴就着了起来。我太好奇了,自己也想试试。这个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决定尝试尝试。

  我选了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找了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开始这次试验。我拿着放大镜对准火柴,可就是没有丝毫的反应,我低头又看了看没有动静的火柴,继续手持放大镜耐心等候,就这样一分一秒耐心等待着,稍不注意,火柴唰地一下就着了起来,猛然间还吓了我一跳,紧张的心情忽的'开始狂躁起来,试验成功!欧也!

  这是个什么现象呢?是高温,还是强烈光线?我到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原来是放大镜把阳光放大,热量在火柴头这点上剧增,然后光聚产生的热量而把火柴头给点燃,最终使火柴充足的燃烧起来。

  最后,结束试验后,自己很有成就感,这是我最为成功的一次动手试验,我想我这样喜欢试验,也给我今后探索更多的试验,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一天,我看到一张照片中的小猫在放大镜下变成了一只大老虎。心里想:“放大镜真有这么神奇吗?”于是,我让爸爸买了一个放大镜。圆圆的放大镜中间厚,四周很薄。

  我拿着放大镜对着书本一照,哇!字真的变得好大好大,我又拿着放大镜对着地图看看,哇!原来之前很小很小的.字现在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爸爸给我解释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只要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都可以放大,我们还可以用来观察小昆虫等很小的物体,爸爸又告诉我,显微镜就是用几片放大镜叠起来做成的,可以观察极小的微生物,连奶奶的老花镜都是用放大镜做的,戴上它,奶奶都可以穿针引线呢。

  爸爸告诉我,放大镜还可以用来点火呢。只要将放大镜对着太阳,太阳光就会汇聚成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这个光斑对着易燃物的话,就会点燃它。

  我很想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可是天上下着雨,我多么希望天气快快晴起来啊!太阳一出来,我就可以做这个好玩的实验啦!

  我发现了放大镜的秘密那件事发生在我小时侯。当时,我什么也不懂,非常幼稚、天真,很爱幻想,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有一天,我从爷爷的书房里找到一个放大镜来玩,突然发现只要太阳照到放大镜,放大镜下就会有奇异的光芒,移动放大镜,这光束就像魔术师,既变化莫测,又变化无穷。玩得尽兴了,我就去找爷爷想问个明白,因为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爷爷告诉我这是科学现象,因为放大镜把光聚起来了,只要放大镜保持正确的姿势,所有光就会聚在一点,产生高温,还能把火柴点燃。我不相信火柴能被点燃,所以我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一天中午,我匆匆吃完中饭便拿着放大镜到窗台上,又拿了一根火柴,我不停调整放大镜的位置,姿势。终于,所有的光变成一个小圆点照在火柴上。我足足坚持了一分钟,火柴不见一丝动静,唉,怎么回事?还没燃,我不耐烦了,急躁万分,又熬了十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火柴冒烟了……十五分钟,十七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啊!居然又冒烟了,但还是没燃……又过了十分钟,燃了,突然燃了!我高兴地蹦起来,刚刚心急如焚的心情马上雨后天晴,可依然搞不懂火柴为什么会燃,我好奇地将手指伸到聚光点……后果可想而知,我马上感到炽热锥心的疼痛。

  这件事让我学会坚持,让我学会亲手实践,也让我学会发现。所以它多年刻在我心中,永不磨灭。

  叮呤呤――实验小学下课了,显微镜和放大镜是一对好朋友,小红说:“显微镜的本领真大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使用它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是呀!比我们家的放大镜好多了!”

  第二节下课显微镜来到操场上玩耍,放大镜正好也来了,它对显微镜说:“我们一起玩吧”

  “切~~谁和你一起玩呀”显微镜骄傲的说“不但不合你玩而且和你绝交”。

  放大镜冤枉的说:“兄弟,我那点做的不好你告诉我,我一定改.......”

  显微镜说“你没听同学说我的本领最大,为什么和你玩呢?我和你一刀两断。”

  放大镜伤心的从操场上回到,被老师看到了,老师问:“怎么不和显微镜到操场上去玩?”放大镜将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找来了显微镜对它说:“你是很厉害,可是人类也是通过放大镜的原理,制作的你,按道理说放大镜还是你的祖宗呢”显微镜羞愧的低下了头。

  从此操场上有恢复了一对要好的好朋友,它就是――显微镜和放大镜!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6)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范本5份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二、活动准备:

  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幻灯片;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老师最*向魔法师学*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自己的宝贝的,小仙子有魔法棒,老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勺子的两面,发现勺子的凸面和凹面。

  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你在勺子里能看到自己吗?

  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后面准备了一个魔法勺子,请小朋友拿出来

  1.摸一摸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嗯,勺子的一面是凹进去的,这就是凹面(出示字卡凹),还有一面是凸出来的(出示字卡凸) 小结:原来镜子是**的、很光滑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子。

  现在请小朋友把魔法勺子放在后面的袋子里。

  (三)填画记录表,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记录表的填画要求。

  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来照照自己,看看在里面你是什么样的?记录在纸上。

  师: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勺子,待会请小朋友选择一根勺子,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一照自己,看自己变成什么样?然后画在这张记录表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走到桌子旁边,找一个位置坐好。

  2.幼儿交流记录的结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样的魔法勺子,照出来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

  教师介绍要求: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来做动作。例如:我说瘦身术,你就要用勺柄照自己。

  提示语:你们可以看着魔法秘笈来变魔法。生活中我们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凹凸面,也可以当我们的魔法宝贝的?回去找一找再来跟小朋友说一说。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出自:大;考。吧"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处。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动点评

  方景融老师每一次展示的活动都会给我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整个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高效"。

  一、"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二、"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的提问;教师介绍"道路安全转角镜",让幼儿了解还未接触的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二、活动准备:

  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幻灯片;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老师最*向魔法师学*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自己的宝贝的,小仙子有魔法棒,老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勺子的两面,发现勺子的凸面和凹面。

  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你在勺子里能看到自己吗?

  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后面准备了一个魔法勺子,请小朋友拿出来

  1.摸一摸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嗯,勺子的一面是凹进去的,这就是凹面(出示字卡凹),还有一面是凸出来的(出示字卡凸)小结:原来镜子是**的、很光滑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子。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7)

——放大镜科学教案(精选5篇)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知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知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4简单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放大原理。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幻灯机、幻灯片、投影仪、屏幕、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①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哪侧?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些,仍在焦点以外。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请同学们观察:移*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

  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教师板书。

  2、研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继续用上面器材学生进行实验。把蜡烛向凸透镜移*,移到焦点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这一侧往凸透镜里观察,能看到像吗?

  请学生回答:往凸透镜里面观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像?

  让学生把蜡烛移到靠*焦点,仍在焦点以内时,凸透镜里看到的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个像和前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虚像。教师板书。

  3、讲述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幻灯机实物。在黑板上画出课本图6—22。介绍幻灯机的主要结构:镜头(凸透镜)、幻灯片(物体)、画片框、聚光镜、反光镜、光源等。讲述工作原理: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得到的像成为“正立”的,要把幻灯片上下颠倒放置。实际演示打出一张幻灯片。

  对照投影仪实物,教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结构与使用。学生看课本图6—23。与幻灯机比较,投影仪用两块大螺纹透镜作聚光器(作用相当于凸透镜)。使用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被一*面镜反射到屏幕上。其优点是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直接放映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图表。使用方便。

  4、讲**大镜原理

  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尽量靠*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用作放大镜。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慢慢远离课本。看到的像有什么变化?凸透镜继续远离课本,还能始终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5、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放大原理

  教师出示显微镜。讲述: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常用显微镜。它的主要结构是有两个凸透镜。一个是目镜,一个是物镜。

  讲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数。

  三、小结本课内容

  1、本课内容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复述一遍。

  2、课内完成节后的练*1、2、3。

  3、教师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

  四、作业

  1、复*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题第7、8、9、10题。

  (五)说明

  1、关于学生实验的说明见本章第三节中的说明1、2。

  2、幻灯机演示打出幻灯片时,要再次强调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正立与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对这些问题,学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测试检查总有不少学生认为电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时,先把幻灯片正放,得到的画面是倒立的。然后再将幻灯片倒放,画面就“正立”。

  对课本“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说明,这是生活中的感觉,不是凸透镜成正立的像。

  3、在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及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时,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指出:物体通过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决定于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时,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总是比物体小。物体移到二倍焦距以内时(焦点以外),像就变大到比物体还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实像了。再移*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像就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本节内容比较多,学生实验也比较多。一节课完成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从效果考虑建议:“小结本课内容”里的第3点,即对三种成像进行总结,可放在下一节课内用一点时间来进行。

  教学目标:

  1、了**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放大镜

  2.人手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 PPT。

  活动流程:

  1.观察和猜想

  2.想象和比较

  3.使用放大镜

  4.拓展和升华

  活动记录

  一、观察和猜想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说说、聊聊,好吗?好,眼睛看过来!

  2.出示PPT1,提问:

  (1)请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可能是什么?(你们看,这圆圆的,像*,像*,像……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PPT2:对啊,是神奇的放大镜,把普通的蝴蝶翅膀变得像*,像*,像……那么奇妙!

  3.(1)接下来是听。听,需要一些时间,请安静地听。(播放鸟鸣声)提问: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

  (2)出示PPT3:是啊,灵敏的耳朵从声音里听出是鸟儿在唱歌。刚才放大镜把蝴蝶的翅膀变得那么奇妙。现在,你们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放大镜下,可能会是怎样的呢?

  (3)把你的猜想藏在心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大镜下的小鸟羽毛跟你想象得一样吗?出示PPT4,幼儿自由说。

  二、想象和比较

  1.刚才,我们看了放大镜下的动物,现在看看植物。

  (1)出示PPT5:看看,这像什么?

  (2)这粉色的是放大镜下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6,是什么呢?

  2.看好动物、植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放大镜下,我们生活中的东西。

  (1)出示PPT7:看仔细哦!

  (2)它真的是冰块吗?出示PPT8:哦,它是放大镜下的……糖。

  (3)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会比较吗?

  (4)*时见到的砂糖,小小的、细细的,放大镜下的砂糖呢?大大的、方方的。

  (5)出示放大镜:就是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奇妙的蝴蝶翅膀,放大了动物和植物,还放大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砂糖。

  3.接下来要用放大镜看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有关系,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出示PPT9: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2)出示PPT10:是手指吗?在你们的座位下面就有一个放大镜,拿出来,找找朋友,找找你自己身上,是手指吗?

  (3)放大镜怎样才能看清楚?能告诉老师吗?刚才你们都用过了,靠得很*吗?不能太*,有点儿距离。原来,放大镜要对准要照的东西,调整好距离呢!试试看,看看自己的手,看看你朋友的手。

  4.收起放大镜。

  5.(1)出示PPT11:猜猜看,这又是身体的哪儿?

  (2)出示PPT12:哦,原来是舌头!赶紧拿出你们的放大镜,看看你朋友的舌头,是这样的吗?(你们学会调整距离看了,真好!)

  (3)简单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眼晴,也不用太靠*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到最佳距离就行了。

  (4)总结:孩子们,放大镜不仅能让蝴蝶的翅膀、生活中的物品,还有我们身上的东西变得奇妙,还能让好多东西变得奇妙呢!

  (5)如果你有放大镜,你会照什么?有了放大镜,有了探索的工具,你们有了那么多的想法。好的,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

  三、使用放大镜

  1.出示PPT13,提问:白白的纸上有什么东西?能看得清楚吗?用什么来看?放大镜能让看不清的东西看清楚。来,把白白的纸拿出来,带着问题去发现哦!你看到了什么?小东西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请你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4号手里拿着什么?

  2.幼儿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收拾纸和放大镜,物归原处。

  4.讨论: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和4号手里拿着什么?

  5.出示PPT14,电脑里也有放大镜,就是这个加号。

  6.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15,逐一验证。

  四、拓展和升华

  1.孩子们,放大镜可以放大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东西,身体的部位……还能放大什么呢?出示PPT16:请看,放大镜还能放大丑丑的东西,这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放大镜下,水就是这样丑丑的、可怕的样子。再看PPT17。

  2.出示PPT18,可是当人们对着水,说爱和感谢的时候,水在放大镜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逐一出示PPT19-23。

  3.总结:我看到你们笑了,你们感受到了。其实,你们也能做放大镜,不信,请起立,转过去,对着客人老师笑一笑。你会把一个微笑放大成好多的微笑,看到老师们笑了吗?好的,跟客人老师们再见,记得做一个微笑的放大镜哦!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开展得较顺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放大镜的倍数不够,孩子不能很直接地体验放大的神奇效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指导不够,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放大镜的正确用法。

  前面第一、第二部分聊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第三部分太赶。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放大镜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8)

——哈哈镜_(精选5篇)

  小狗乐乐和欢欢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俩却因为一块骨头吵了起来,从此,它们就谁也不理谁了。

  真是冤家路窄!有一天,小狗乐乐和欢欢却在公园门口遇见了,小狗乐乐神气活现地挺着胸脯说:“你瞧瞧你那怂样,又矮又瘦,怎么跟我比?”欢欢也毫不示弱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可比你高大多了!不信咱们比试比试!”于是,它们俩就往公园里面走去。突然,它们看到两面镜子,它俩决定好好照照,看看到底是谁高。小狗乐乐来到了镜子前,看到镜中的自己长得又高又壮,便更加得意起来。而小狗欢欢呢,它一下扑到镜子前面,看到镜中的自己又小又瘦,蜷缩在镜中的一角,心想:原来自己竟然这么矮小,今后还怎么见人呀!之前的自信荡然无存,耷拉着脑袋,沮丧极了,看起来仿佛更矮了。

  从此以后,小狗乐乐整天都在街上招摇过市,有时,它还站起来,用两条后腿走路,大摇大摆的,样子十分滑稽。而小狗欢欢呢,正好相反,它整天畏畏缩缩,无精打采。

  同学们,你们觉得哈哈镜捣不捣蛋?但在捣蛋的同时,它却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有时候,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都是真实的!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叫做《照哈哈镜》,漫画主要讲了一只小猫来到哈哈镜乐园,好奇地来到第一面镜子前,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是如此高大威猛。小猫看后欣喜万分,高兴得手舞足蹈。它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第二面镜子前,看了一眼,大吃一惊,发现自己又瘦又小,像放了气的气球一样,它顿时难过起来,变得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从这幅漫画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在生活中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骄傲,也不要自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优秀。

  在学*和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有时别人当着你父母的面夸奖你时,你就会像对着第一面哈哈镜一样,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但是你却没有想到,这只是为了让你的父母更有面子;有时你的一次考试成绩很高,你也许会藐视一切,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可战胜;有时你考试成绩不如别人时,就如同第二面哈哈镜中的自己,觉得自己非常笨,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不愿和别人说话、玩耍,对自己没有信心。这种自卑的心理会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从这幅漫画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蒙蔽自己,要从失败挫折中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越来越优秀。

  从前,在森林里有一只快乐的小猫,他经常被老虎欺负。一天,小猫去森林里采蘑菇,他看见了许多的蘑菇,便马上采起来。采着采着他走到了一个洞口前,那里有许多面镜子。他走到一面镜子旁前,照了照,看到自己很高大,很威武。小猫兴奋地说:“原来我这么高大,这么威武,老虎他总欺负我,我一定要找他报仇!”于是,小猫找到了老虎,和他决斗,结果老虎三拳两脚就把小猫打倒了,小猫垂头丧气地又走到山洞里,又走到一面镜子前照,看到自己十分瘦弱,个头矮。小猫说道:“我怎么又这样了?”小猫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妈妈看到他低着头,就问:“你是怎么了?”小猫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笑着说:“孩子,你照的是哈哈镜,它有的显大,有的显小,你要自己学会勇敢,才能不被人欺负。”小猫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小猫变得十分勇敢。

  今天我跟我的好朋友一起去科技馆玩,我们上上下下看了去多好好玩的项目,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眼睛尖,发现了镜子迷宫,我们都非常好奇的去看看究竟,到底什么是镜子迷宫呢。一进去就被震撼到了,由镜子组成的迷宫在灯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非常的精致。我们都看呆了。这时我们一起走进了迷宫,一进去我们就开始哈哈大笑,原来这些镜子都是正常的镜子,是很特别的镜子呢!我们先来到的地方是哈哈镜,看到自己变成了一个个小矮人小胖子,大家都笑的直不起腰来。

  因为四周都是镜子所以我们能全方位的看见自己的身体在镜子下的变化,我们都说这个镜子真是把人都照丑啦。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尖叫起来,并且叫我们都快点快去。我们绕过这个镜子也尖叫起来,原来另一边是拉长的哈哈镜。腿和手都变得很长,整个人都细长细长的,大家都更喜欢这个哈哈镜吧!

  这次的科技馆活动真是有趣极了。特别是那个镜子迷宫,每个镜子都能给我们好多的惊喜。这次的活动让我非常的开心,下次我还要再来这里。

  小老鼠的家附*,有个游乐场。小老鼠常到那里玩,它最爱照哈哈镜。当它出现在凹面哈哈镜前时,看见自己 比一头猪还大。这下,小老鼠再也不怕该死的猫了。从此,小老鼠就大胆地偷东西了。

  有一次猫和主人一起去散步,小老鼠把主人的东西打破弄翻,还把主人的窗弄得一团糟。

  主人回家后,看到自己的房间很乱,乱七八糟不成样子,就问猫:“这是谁干的?”猫回答说:“我不是和你一起去散步的吗?这是谁干的,我也猜不着。”主人只得把屋子整理好,外出去买菜了,她关照猫好好守看家。那时小老鼠又出来了,它看见猫在管家,就对猫说:“我比你大,我不怕你!”还说:“你敢跟我比一比吗?”“比就比。”猫虽然很吃惊,但还是答应了。小老鼠把猫领到了游乐场。它狡猾地让猫在凸面哈哈镜前,猫看到自己那么小的个子,难为情地走开了。“该你照了。”猫说。小老鼠拉着猫到凹面哈哈镜前,小老鼠对猫说:“你自己看,我有多大?”猫看到小老鼠那么大,吓得拔腿就跑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猫被小小的老鼠骗了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