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11 00:00:00 教案,分数,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练*一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课题。

  1、出示复*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4)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5)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一第1题。

  三、全课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2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

  1.第2页做一做。

  2.练*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3包饼干一共重多少克?100?3=300(克)根据它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300÷3=100(克)300÷100=3(包)

  小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引入新课

  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的题又该怎样计算?100×3=3/10(千克)3/10÷3=1/10(千克)3/10÷1/10=3(包)

  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改写两道除法算式:12×1/2 15×1/3

  三、出示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自主学*,合作探究

  现在老师手中有4/5升的果汁,现在要把这杯果汁*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升?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展示计算成果:4/5÷2=4÷2/5=2/5(升)4/5÷2=4/5×1/2=2/5(升)

  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用分子除以这个整数,分母不变。也可以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把果汁*分成3份,又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方法简单通用。

  五、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共同探讨。

  六、课堂检测

  练*: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4/5÷3=

  2/9÷2=

  1/3÷4=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60第五单元信息窗1—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促进个性化学*。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难点:

  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创设情境

  (出示不同兴趣小组活动的照片,最后定格在布艺兴趣小组活动现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在布艺制作过程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一)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情境图1(自己改造一个情境图):看,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成了7个小书包)

  师: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预设:做一个小书包用多少米布?师: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或者为什么用除法?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情境图2(课本情境):今天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接受了一项新任务,要用9/10米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

  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分米?

  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分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计划的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解决“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算式,教师板书:9/10÷3=师: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学生:利用学具纸条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探索9/10÷3=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整理。教师巡视查看学生都能整理出哪些计算方法)

  师:请各小组代表把小组同学的意见都展示出来,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说的有价值的方法板书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比如:

  方法①把9/10米*均分成3段,就是把9个1/10米*均分成3份,每份是(9÷3)个1/10米,即米,使学生看到在分数除以整数时,如果分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时,可以直接去除。

  9/10÷3=3/10(米)

  方法②画线段图:把1米*均分成10份,其中的9份就是9/10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3/10米。

  方法③ 9/10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每段是9/10×1/3=3/10(米)。

  【使学生初步看到,分数除以整数也就是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9/10÷3=9/10×1/3=3/10(米)】

  方法④学生把米化成小数0.9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0.9÷3=0.3(米)。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它们的结果相同,说明大家的思路是正确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你能独立解答吗?用你认为最简捷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情况

  【完成以后,学生交流算法,师板书。9/10÷2=9/10×1/2=(米)】

  3.观察比较,优选算法

  师:仔细观察、分析刚才所解决的两个问题,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分数除以整数(教师顺边板书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师:先想一想,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比较这几种算法,说说哪一种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通过交流,逐步明朗简捷的计算方法: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方法①才方便;用方法2太麻烦;用方法④,如果化成小数时除不尽,计算就会出现误差;方法3是个通用的方法,比较简便。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般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分数除以一个非0的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已经学*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下面就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刻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让学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连一连。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算式与第二行算式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关系,从而悟出此题的意图,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应该连的相应算式。)

  3.自主练*4、5

  (这两道题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知识的练*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计算练*,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跟大家共同学*,老师非常高兴!你的心情如何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

  师:通过今天的学*,大家不仅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还学会了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这就是转化带给我们的美妙与奇特。学好数学,你会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活动中能进行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你,喜欢动物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数学来了解几种动物的情况。古代有一种动物被称作人们的邮递员,知道它是谁吗鸽子每小时可飞多少千米呢

  2.有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一只鸽子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

  求鸽子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

  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2÷怎样计算呢你能否根据线段图发现不同的解法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 12÷=12÷0.2

  这是转化成整数除以小数进行计算。

  ② 12×5

  为什么乘5能在图中解释一下吗

  ③ 12÷=60

  2、12÷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

  ①12÷和12×5都是求鸽子1小时飞行的路程,应该相等。

  ②12÷等于乘的倒数。

  提问:你怎么想到的

  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3、出示下面两题,请学生解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1.蜜蜂

  2.猫

  这两题的计算过程符合刚才的猜想吗能否说明猜想适用于所有整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呢

  4、出示:

  一只蝴蝶小时可飞行( )千米,1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你想知道四分之几小时飞行的千米数为什么

  补充小时可飞行24千米。

  算式怎么列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有:

  24×,24×3÷4,24××4,24÷3+24,24÷0.75

  如果24×是正确的,结果应是相同的,验证一下。

  这些算式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能否转化成24×呢

  教师引导完成:

  5、猜想正确吗用不同的事例来证明猜想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猜想是对的。在中学的学*中,同学们还会学*如何证明猜想。

  (若有化成除以小数的,提问: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更好)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哪种方法最方便

  三、巩固练*

  ①4÷2/3=4×( ) 2÷1/5=2×( )

  ②p35.练一练1

  ③计算8÷2/3 10÷15/16

  四、解决问题

  苍蝇小时可飞4千米

  蝙蝠小时可飞4千米

  游戏 a÷2/3÷3/4

  机动:

  榨油机2/5小时榨油360千克,1小时榨油多少千克 ?

  有3升西瓜汁,倒入能装1/5升的杯子里,可以倒几杯 ?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活动,既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练*一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课题。

  1、复*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计算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 表示求3个 相加的和。

  (3)比较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 的和。板书: +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是用分数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 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一第1题。

  三、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经验与学*技能,为学*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状态。】

  二、自主学*(自主学*,生成问题)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段简单小结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巩固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巩固练*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四、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思考“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五、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一)对比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二)基本练*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三)提高练*

  教材第10页“练*二”第2题: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多余条件)(机动)

  教材第10页“练*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如果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重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3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教学内容

  复*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

  难点:运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练*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6篇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练*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教材编写试一试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些不同,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将试一试和例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为什么得数不同,进一步理解这两个问题的含义与数量关系。练*一第5题里,第(1)、(2)题的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第(2)、(3)题的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通过解题与比较,能使学生更正确地理解是百分之几与高百分之几的含义。第7题分别求巧克力的单价比奶糖、水果糖和酥糖贵百分之几,要依次把巧克力比奶糖、水果糖、酥糖贵的单价与奶糖、水果糖、酥糖的单价相比,反复体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第8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求百分数的问题,首次把百分数应用于统计表中。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例2结合纳税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先找到数学问题60万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迁移过来,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于是列出算式605%。在上面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寻找数学问题,只要理解了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从而发展认知结构。在计算605%时,可以把5%化成5/100,也可以化成0.05,前一种算法又一次体验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致的,用乘法计算是合理的。在练一练里,由于6.25/100的计算比6.20.05麻烦,所以计算含有百分数的乘法一般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练*二第1~4题是配合例2编排的,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如,第1题是求门票收入的3%,因此接待游客18万人次是多余的信息。又如,第4题是求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部分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因此要先算出应纳税部分的元数,并找到相应的税率。

  例3计算利息,应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由于多数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在底注中解释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给出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要结合例题里的表格,让学生知道利息和本金、年利率、存期有关,一般情况下,本金越多,存期越长,年利率越高,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就多。还要让学生知道,存期一年,到期可得的利息是本金的2.25%;存期二年,每年的利息是本金的2.70%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计算利息公式里的数量关系。

  试一试利用例3求得的应得利息,继续计算缴纳利息税以后的实得利息。要让学生懂得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扣除缴纳的利息税以后剩下的利息,明白为什么先算出利息税是多少元的道理。从例题到试一试的全过程,就是我国现行的银行存款实得利息的计算方法:先根据本金、存期和利率算出应得利息,再扣除缴纳的利息税得到实得利息。学生完成练一练和练*二第5~7题就有思路了。要注意的是,计算实得利息的步骤比较多,练一练和第6、7题都采用连续提问的形式,适当降低了解题时的思维难度。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问题,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教材先对打折作了具体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知道八折就是80%,从而把打折的实际问题与百分数的应用联系起来。原价和实际售价有什么关系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要从原价打八折出售得出原价80%=实际售价。这个数量关系能起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理解打折扣的含义:图书按八折出售,实际售价只是原价的80%。二是形成求《趣味数学》原价的解题思路,在数量关系式里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可以列方程解答。本册教材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加强对百分数乘法的理解,避免人为地把实际问题分类型,体现了各种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求出《趣味数学》的原价15元以后,对学生提出检验的要求,而且采用了两种检验方法。依据折扣的含义,既可以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是不是打了八折;也可以看原价的80%是不是实际售价12元。这样安排,不仅检验了原价15元是正确的,还多角度表现了原价、实际售价、折扣三者的关系,在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同时,沟通了三种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联系。练一练求《成语故事》的原价,也要求检验,让学生独立经历与例4同样的学*过程,再次体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练*三的编排大致分成两段,第1~4题是第一段,在理解折扣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数量关系。第1、2题分别求打折后的实际售价与打折前的原价,都可以根据原价折扣=实际售价来解答。第4题求折扣,教材先让学生回答第3题,把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改说成打几折出售,体会求几折只要求百分之几,为第4题作了铺垫。第5~9题是第二段,仍然以求实际售价或求原价为主要内容,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第5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实际比原来便宜的元数,这里有简单问题与稍复杂问题的比较。第6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原价,是两种折扣问题的比较。第7、8题让购物问题更复杂一些,有利于学生在变化的问题情境中把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例5和例6是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两道例题分别把相并关系和相差关系作为列方程的相等关系,虽然相并与相差是学生早就认识的数量关系,但在复杂的百分数情境里不容易看到。为此,例题利用线段图给予直观帮助,让学生在例5的线段图右边的括号里填36,体会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合起来是美术组的总人数。例6在线段图上突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那一段,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月用水量之间的相差关系。教材完整地写出两道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式右边美术组的总人数、十月份用水的吨数都已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列方程是解题的有效方法。虽然有了等量关系,但列方程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设男生人数为x,设九月份的用水量为x。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分析它的意义,体会这样的设句是合理的,不仅用x表示了单位1的数量,还很容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女生人数,表示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吨数。

  两道例题列出的方程里都有两个x,还含有百分数,解方程时要先化简方程的左边,再应用等式的性质。例题呈现了解方程的过程,并在练*四里安排三道解方程的*题,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解方程。检验不是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而是要检验得数是否符合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具体地说,例5要检验男、女生的人数之和是不是36,还要检验女生人数是不是男生的80%。例6要检验十月份用水的吨数是不是比九月份节约20%,或者检验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20%,是不是440立方米。只有符合实际问题的得数才是正确答案。

  练一练要先说数量关系再解答,突出寻找等量关系是解答这些题的关键,也是指向解题难点的基础训练。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里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开始,有条理地思考。如第11页练一练,种蓖麻的棵数是向日葵的75%,向日葵的棵数是单位1的量,蓖麻的棵数是单位1的75%,它们一共有147棵,等量关系就是蓖麻的棵数+向日葵的棵数=147;向日葵比蓖麻多21棵,等量关系就是向日葵的棵数-蓖麻的棵数=21。再如第12页练一练,美术组的人数比舞蹈组多20%,舞蹈组的人数是单位1的量,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是单位1的20%,等量关系是舞蹈组的人数+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解答练*四里的实际问题,也应经常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练*四第1~4题配合例5编排,第4题第(1)题曾经在六年级(上册)教过,那时也是列方程解答的,从第(1)题到第(2)题带出了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整数、分数、百分数都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第4题把貌似不同的问题组织在一起,凸现这些问题在本质上的联系。第5~9题是配合例6编排的,在第9题里把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和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编排在一起,可以适当进行比较。第10~16题是一堂练*课的内容,第11~13题是百分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两道例题的解题思路,第14~16题是三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促使例题的思考方法水*迁移。在六年级(上册)只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另一些分数实际问题则安排在这里教学。

  教学例4、例5、例6以及练*里的内容,要更新观念,改变*惯了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学生识别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两类不同的问题,尤其不要机械套用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这些所谓的规律。过去这样教的解题效果虽好,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变成了依据个别词语的简单判断。改进教法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其次,不必进行有关分率与百分率的联想训练。如从用去25%想到还剩(1-25%);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想到两天看了全书的1/5+1/6,这些联想是为列除法算式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据,让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相衔接,为学生的后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

  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教学重点

  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教师:压岁钱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

  二、新授教学

  (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板书: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单、

  (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

  3、出示二年期存单、

  (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分数混合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2)-(3)-(4)+

  2、复*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

  (4)练*课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

  本课题教时数:

  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11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