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2-06 00:00:00

童区寄传教案1

  《童区寄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区寄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童区寄传》教案【课前预*】

  1、初读课文,标出疑难字音、节奏。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中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2、感受区寄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疏通文意。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学*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课件展示题目“童区寄传”,指生试读。教师询问:为何这样读?学生结合注释回答:“童”指儿童,“区寄”是人名,“传”是一种文体。

  二、作者介绍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读流畅

  (过渡:预*完了,我们会发现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和以前所学的文章一样吗?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文言文。那么如何学*文言文呢?——朗读。)

  1、朗读示例

  课件出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教师指生试读。明确注意事项:重音、节奏、语速。

  课件展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指导学生依据此种方法试读第一段,教师课件展示。一生展示。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过渡:看来大家很好的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请大家依据所学到的方法大声朗读剩余段落。)

  2、朗读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巡视指导。

  读完之后一生或小组展示,然后齐读全文。

  四、再读课文,懂文意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大家通过朗读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和我们所学的现代文在意义上不一样。一个字是一个词的意思。)

  1、翻译示例

  课件出示“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指导学生翻译,提示:省略掉的“区寄”要加上,“还”依据自己经验理解为“回来”,“大骇”依据注释解释为“十分震惊”。

  (过渡:在疏通文意时我们发现,借助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么注释没有的呢?告诉大家一个字——猜。)

  教师板书翻译文言文的方法:①借助注释法,②猜想、联想法,③补充法。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翻译“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课件展示。

  教师继续展示:④人名、地名不译。

  (过渡:看来大家很快地掌握了疏通文言文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据此试着疏通全文。5分钟)

  2、自主翻译

  学生依据所学方法结合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3、同位对译

  教师指导学生同位合作对译文章,一生读,一生译。然后两人合作展示。

  五、讲故事

  (过渡:通过大家的表现不难看出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思考一下:“传”是介绍人物的生*、事迹的,那么柳宗元介绍了区寄的哪些故事呢?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两分钟准备时间,学生展示。

  六、说人物

  (过渡:教师追问:听完之后老师不禁有个疑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何要为一个小孩子立传呢?)

  学生回答:勇敢、机智、冷静、沉着。

  教师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做简要分析。

  例:

  1、“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区寄假装像小孩似的啼哭,假装害怕的发抖,从而使贼放松了警惕。从中表现出区寄虽年少,但在危急关头却有着过人的机智。

  2、“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一连串的动作敏捷、果断,充分表现出区寄虽年幼,在危急关头却沉着冷静,有着过人的机智和勇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①乡里人的反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②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目描写相结合。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区寄的形象。

  七、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提示:如何学*文言文?

  读通文意,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有人物的分析人物形象……

  《童区寄传》同步练*

  阅读课内古文《童区寄传》一段,回答问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①虚所卖之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③,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④.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8分)

  牧:_________ 去:__________ 虚:___________ 儿: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 为:__________ 微: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四个'之'的意思.(4分)

  ①之:_________ ②之: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 ④之:________

  '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文字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去:离开; 虚:集市; 儿:像小孩子一样; 易:轻视

  为:谈,做; 微:偷偷地; 因:就,于是

  2,①到; ②代区寄;③代区寄;④代贼

  3,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4,①第3句,②第6句

  《童区寄传》译文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离开本乡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被杀的强盗),好极了!”随即埋藏了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区寄到集市中窝藏强盗的主人那里。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区寄说:“我是姓区人家的孩子,不该做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幸好我把他们都杀了,我愿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集镇的差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不过是个幼稚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

  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他呢?”

童区寄传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荛、牧、囊、之、伪、恒、易、伺、惮、还”等文言词语;背诵该文言文。

  2.结合注释,读清句读,读懂文言文,按照故事情节复述故事;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说出区寄其人的品质特点。

  3.探究区寄的思想品质,给予学生正面引领。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按照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说出区寄其人的品质特点。

  【教学准备】

  1.读音:

  chēn ráo lì sì hài jù chuānɡ dàn

  郴州 荛牧儿 栗 伺 骇 遽 疮 惮

  2.词语:

  布:动词,用布; 囊,动词,蒙住; 去,走、离开;

  之虚所:之,到;虚,通“墟”,虚所,集市;

  卖之,之,代词,指“区寄”; 伪,假装;恐,害怕; 栗,发抖;

  恒状:常有的样子; 易,以……为易; 去,离开;

  为市,做买卖; 植,插;

  微伺,偷偷看; 缚,捆绑的绳子;

  背刃,靠在刀上; 绝,切断;

  恩,动词,好好对待; 完与恩,保全我的命且好好对待我; 计,考虑;

  即藏尸,即,立即、马上; 以缚即炉火,即,靠*; 疮,通“创”;

  愿,希望;愿,老实; 奇,以……为奇; 之,往;

  少,比……小; 岂可,怎么能。

  3.句子类型:

  判断句:者……也;

  省略句:植刃道上;

  宾语前置:彼不我恩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古英雄出少年。

  善于推理——王戎;

  七岁吟鹅——骆宾王;

  砸缸救人——司马光;

  天资聪慧——曹冲。

  唐代中叶,有个少年区寄,被两个歹徒绑架,结果安然无恙,他是如何从歹徒手中逃脱的呢?

  2.今天,我们就从柳宗元《童区寄传》中寻求答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

  《童区寄传》写作背景(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注意句读、停顿、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读熟后,检查其朗读效果;疏通文意,质疑问难。

  3.全班交流问题,释疑解难;口头译成白话文。

  4.全班齐读文言文。

  三、知人知事

  1.文中主要写谁?

  抓住判断句“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知道区寄其人。

  2.故事情节。

  遭劫持——杀豪贼——报告官府——官府召见、劫缚者惧怕。

  四、就事论人,学*表达

  1.二豪贼怎样劫持区寄,劫持其做什么?你从这里读出什么?

  ⑴“……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⑵区寄难于逃生。

  当时社会状况。

  2.区寄如何杀第一个豪贼的?你读出什么?

  ⑴伪:“啼、恐、栗”,动作描写,目的乃骗,表现区寄沉作冷静,聪明,智慧奇特。

  ⑵受骗:“易、醉、睡。”区寄目的实现,聪明。

  ⑶自救杀贼:神态、动作,表现区寄勇敢。

  3.区寄如何面对第二个豪贼?如何杀第二个豪贼?表现区寄什么样的品质?

  ⑴语言描写:

  区寄语言: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善于心计)②区寄**后的大号(表明勇敢)。

  市者语言:(略)(受于心计)

  ⑵动作描写:

  市者动作:加强看管(区寄难于逃脱)。

  区寄动作:抓住动作“即、烧、绝、疮、惮、取、杀、号”。(区寄勇敢)

  4.小结:

  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手段。

  5.侧面描写。

  大府如何对待?读出什么?(引起轰动,侧面烘托区寄勇敢,淳朴,不慕虚荣。)

  劫缚者如何对待?读出什么?(强盗的反应,侧面烘托区寄。)

  五、价值探究及作业

  1.区寄**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2.背诵全文;完成相关练*。

童区寄传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区寄不畏**、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区寄不畏**、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都是古代小孩聪明机智的小故事,还有这么一个小孩被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结果却安然而返,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学*课文《童区寄传》。

  二作家简介: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成的完美结合,强调作家创作上的严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三戒》。

  2.写作背景《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等,许多人被贩卖当奴隶。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不顾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通顺流畅

  3.字词质疑,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块解决。

  4.找生单独读,齐读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给予适时点拨

  (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2.相互质疑,师生问答,生生问答

  3.归纳文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五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1.要求学生找出区寄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用“我从________句中,看出区寄是一个___________样的孩子。”的句式说话。

  过渡: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认识到一位沉着机智,聪明过人,勇敢坚强,不畏**的孩子形象。这些都是我们从作者对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的,属于对他的正面描写。

  3.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展示交流结果,老师总结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过渡:这些也能从一个方面塑造区寄这个人物,属于对他的侧面描写。这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就使区寄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六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思考:你从区寄的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认识)

  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同学们都从区寄这个小英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再遇到困难时,一定会积极应对,开动脑筋。另外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一些自救的办法,才能更有效地去对付突如其来的困难。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3篇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1

  一、导入新课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

  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

  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

  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______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一、引入学*《夜雨寄北》

  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3、比读。愿意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

  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按照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六、分组汇报自学情况。

  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

  八、课外延展。

  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情况在班内展示。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3

  一、抓住诗眼,导入新课

  1、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看老师写“雨”,注意看这四点,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相机:一个雨字,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

  2、今天,我们来学*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这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2、谁想读一读?(相机:诗要慢慢读才有味道,谁再试一试)

  3、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题目一起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4、读诗不仅要读得顺口、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呢?(生:弄懂诗句的意思)

  5、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借助大屏幕上的注释,再联系书上插图,了解一下诗句的大致意思。

  6、同位同学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7、谁能说一说诗句大致的意思。

  三、文本补读,品悟诗情

  1、从诗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

  相机:(倾盆大雨)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地方体会到的?这句中最能表现雨大的是——(涨)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听出来了,是倾盆大雨。

  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瓢泼大雨)试着读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请读出你的感受

  2、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秋夜,这样一场倾盆大雨落下来,诗人站在窗口,会看到什么?

  相机:(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那池塘边的树木会怎样?(落叶满地)这情景让人感到——(冷、寒意)

  3、这样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诗人在哪儿?(巴山)

  4、巴山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这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代,那儿的情况吗?

  5、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记住那句话: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再看看注释。

  6、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

  相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能具体描述一下吗?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诗中的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由此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交通不便。

  还有谁能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连峰去天不盈尺……)这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路途险恶。所以,——(君问归期未有期)

  7、你体会到这句包含着什么情绪?(无奈)请读出你的感受(苦闷)请读出你的理解。

  8、诗人的亲人在哪儿?(北方长安)

  9、同学们,巴山到长安,那可是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呀!唉!遇上这样一个冷冷的秋夜,又碰上这样一场大雨,诗人的心情会怎样?

  相机:因为苦闷,他会觉得这雨——(特别大)

  因为苦闷,他会觉得这雨——(特别冷)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

  10、此刻,诗人会想些什么?

  11、诗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12、是啊,诗人想念亲人,亲人又何尝不想念千里之外的诗人呢?

  13、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两首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还是那句话: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想一想: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什么情绪?

  14、温庭筠是李商隐的好朋友,谁来读一读他的《忆江南》

  相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干嘛?(盼亲人回来)这时,江上驶来一帆,是亲人回来了吗?(不是)望呀望呀,过尽十帆,是亲人回来了吗?望呀望呀,过尽百帆(皆不是)望呀望呀,过尽千帆(皆不是),只看见(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从早盼到(太阳落山),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真是令人(肠断白苹洲)这就叫柔肠寸断(板书)

  师生共同:长安的亲人如此,远在巴山的诗人也是一样。

  15、白天如此思念也就算了,那晚上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你们想听谁读?(听你的朗读真是享受)

  16、这首词中给你们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此情”是什么“情”?(思念之情)“无计可消除”,从这两首词中你知道分开两地的人儿想了哪些办法来排解这种思念呢?

  相机:(独上兰舟、望月……)可望着望着,看到大雁又想起了(亲人)让人忍不住轻轻吟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倚望江楼……)江水悠悠,望着望着,(又想起了亲人)于是,情不自禁地悠悠吟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绵绵细雨的春天,(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赤日炎炎的夏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落叶飘零的秋天,(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雪纷飞的冬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8、这是怎样的思念?(刻骨铭心……)

  19、“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样的相思缠绕在分开两地的人儿心头。同学们,请想一想:一千多年前,巴山的那个秋夜,涨满秋池的仅仅是滂沱大雨,还有什么呢?(思念)涨满了诗人的心湖。

  20、那漫天飘飞的仅仅是秋雨吗?还是(思念)

  那满天飞洒的仅仅是雨吗?还是(眼泪)相思的眼泪(板书)

  21、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留在我们的口边呢?(齐读)

  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呢?

  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呢?

  22、如果有一天,使人能与亲人团聚,他会和亲人说起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雨总会停的,可是,思念能停止吗?

  2、请看李商隐的名句,让我们深情齐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此刻,我觉得一千年前巴山的那场夜雨正穿越时空,飘洒在你我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

  五、作业(拓展阅读)

  读:杜甫《春夜喜雨》、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

  思: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班语言区教案 (菁华3篇)

小班语言区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练*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

  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

  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

  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

  1、对于孩子

  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学说儿歌(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

  互动问题: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

  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

  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

  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活动建议:

  可以将儿歌改编成小故事,请幼儿来表演。○可以请幼儿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渗透。

  附儿歌:小鸭找妈妈

  一只鸭,两只鸭,

  三只小鸭找妈妈,

  四天前,五只小鸭跑丢了,

  妈妈急得嘎嘎嘎,

  到处喊,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了?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特别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他们能很快理解儿歌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们愿意朗诵儿歌内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学会朗诵儿歌。

小班语言区教案2

  设计意图:

  这个童话故事温馨又充满情趣。作者巧妙地把喇叭花想像成电话机,并用它联系了小田鼠和小鸟之间的浓浓情谊,把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好题材。小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互相关怀等情感理解甚少,而本教材正是表现了朋友之间的这种情感。同时,如今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在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电话的普及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交往的需要。幼儿年龄虽小,但渴望与人交流的愿望却很迫切,家中的电话机对他们来说就充满了神秘,因此本活动就满足了幼儿打电话交往的需要。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鸟和小田鼠之间的友爱之情。

  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涵,即小田鼠为何种喇叭花。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鸟和小田鼠之间的友爱之情。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验交流沟通的快乐。

  准备:

  操作图片;实物投影仪;小鸟和小田鼠胸贴若干;玩具电话(手机)若 干。

  过程:

  1、出示小田鼠和小鸟,引出课题。

  吱吱吱,谁来了?

  喳喳喳,又有谁来了?

  2、欣赏故事,想象表述。

  (1)演示投影仪,操作图片,教师有表情讲述前半段故事。

  A。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田鼠和小鸟一起玩?

  B。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继续讲述后半段故事。

  小田鼠想了个什么办法?

  3、进一步理解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A。故事的题目叫什么?故事中有谁?

  B。小鸟和小田鼠分别住在哪?它们为什么不能一起玩?

  C。小田鼠为什么要种喇叭花?它们为什么要打电话?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

  (2)幼儿戴上胸贴,练*对话。

  它们是怎样打电话的?(幼儿学*)

  4、游戏:打电话(情感的迁移)

  (1)你想给谁打电话?

  (2)幼儿用玩具电话机进行游戏,体验沟通交流的快乐。

小班语言区教案3

  老公公种了个萝卜,他对萝卜说:"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大啊!"萝卜越长越大,大得不得了。

  老公公就去拔萝卜。他拉住萝卜的叶子,"嗨呦,嗨呦"拔呀拔,拔不动。老公公喊:"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呦,嗨呦"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老婆婆喊:"小姑娘,小姑娘,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呦,嗨呦"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姑娘喊:"小狗儿,小狗儿,快来帮忙拔萝卜!""汪汪汪!来了,来了。"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呦,嗨呦"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狗儿喊:"小花猫,小花猫,快来帮忙拔萝卜!""喵喵喵!来了,来了。"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呦,嗨呦"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姑娘喊:"小老鼠,小老鼠,快来帮忙拔萝卜!""吱吱吱!来了,来了。"小老鼠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的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呦,嗨呦"拔呀拔,大萝卜有点动了,再用力地拔呀拔,大萝卜***啦!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大萝卜抬回家去了。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活动准备: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等胸饰若干;萝卜胸饰若干;

  《拔萝卜》伴奏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萝卜头饰,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啊?(教师出示萝卜头饰)

  教师:这个啊是昨天有一个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现在啊,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是有关这个萝卜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二)、展开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教师:老公公萝卜呀拔不动,我们看看,老公公会用什么办法拔萝卜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

  教师:最后萝卜***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

  教师: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讲故事,请个别小朋友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那好,那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拔拔这个萝卜好不好?我请小朋友当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还有小老鼠一起来表演这个游戏好不好?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

  教师小结: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这个萝卜啊?那好,现在啊,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萝卜***!(教师引导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全部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教师: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有没有***啊?萝卜***了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

  (四)、活动延伸

  在音乐伴奏《拔萝卜》下结束

  教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把这个萝卜搬回家吧。

  教学反思:

  语言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种类也多不胜数,可以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则是教育者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有目的说话的环境,并且鼓励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主动交流、积极合作。

  故事《拔萝卜》是一个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故事,它是将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时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小班孩子最喜欢不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它告诉幼儿一个“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告诉幼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拔萝卜》的教学中,在讲故事时,我注意了语速较慢,吐字清晰,语言生动,并特意加重了“拔、拉、帮”的读音,加上多次地重复,幼儿很快便学会了这三个词,从而达到了本活动目标中丰富词汇这一项目标;复述故事阶段也是一个识记的过程,孩子在复述故事时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回答问题也锻炼了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小朋友们都很积极,回答地也很准确,这说明孩子们能把简短的,重复性强的对话记清楚。在做“拔”的动作时,他们都纷纷主动站起来,模仿老师做着拔萝卜的动作。

  让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使幼儿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每幅图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那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我先出现大萝卜和老爷爷,接着便出现了老婆婆、小狗儿、花猫、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后,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问幼儿,“故事中你看到哪些人去帮老公公的啊?”幼儿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给说出来,“那谁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谁?还有谁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幼儿的回忆,并再次完整的欣赏故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听故事,以此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倾听中,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回答出来了,而且兴趣依然很高涨。

  一听说要表演,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他们强烈的反应,充分表现出对表演活动的兴趣及喜爱。表演时我让幼儿自由选择,你喜欢什么角色就去扮演什么角色。游戏玩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演还算不错。通过配上《拔萝卜》的音乐,既有韵律还有歌词提醒孩子,将气氛渲染的更好。表演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发展水*来反映故事且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易受挫折。所以,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通过玩“拔萝卜”故事,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童区寄传》教案实用5份

  《童区寄传》教案 1

  【教学目标】

  1.积累“荛、牧、囊、之、伪、恒、易、伺、惮、还”等文言词语;背诵该文言文。

  2.结合注释,读清句读,读懂文言文,按照故事情节复述故事;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说出区寄其人的品质特点。

  3.探究区寄的思想品质,给予学生正面引领。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按照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说出区寄其人的品质特点。

  【教学准备】

  1.读音:

  chēn ráo lì sì hài jù chuānɡ dàn

  郴州 荛牧儿 栗 伺 骇 遽 疮 惮

  2.词语:

  布:动词,用布; 囊,动词,蒙住; 去,走、离开;

  之虚所:之,到;虚,通“墟”,虚所,集市;

  卖之,之,代词,指“区寄”; 伪,假装;恐,害怕; 栗,发抖;

  恒状:常有的'样子; 易,以……为易; 去,离开;

  为市,做买卖; 植,插;

  微伺,偷偷看; 缚,捆绑的绳子;

  背刃,靠在刀上; 绝,切断;

  恩,动词,好好对待; 完与恩,保全我的命且好好对待我; 计,考虑;

  即藏尸,即,立即、马上; 以缚即炉火,即,靠*; 疮,通“创”;

  愿,希望;愿,老实; 奇,以……为奇; 之,往;

  少,比……小; 岂可,怎么能。

  3.句子类型:

  判断句:者……也;

  省略句:植刃道上;

  宾语前置:彼不我恩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古英雄出少年。

  善于推理——王戎;

  七岁吟鹅——骆宾王;

  砸缸救人——司马光;

  天资聪慧——曹冲。

  唐代中叶,有个少年区寄,被两个歹徒绑架,结果安然无恙,他是如何从歹徒手中逃脱的呢?

  2.今天,我们就从柳宗元《童区寄传》中寻求答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

  《童区寄传》写作背景(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注意句读、停顿、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读熟后,检查其朗读效果;疏通文意,质疑问难。

  3.全班交流问题,释疑解难;口头译成白话文。

  4.全班齐读文言文。

  三、知人知事

  1.文中主要写谁?

  抓住判断句“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知道区寄其人。

  2.故事情节。

  遭劫持——杀豪贼——报告官府——官府召见、劫缚者惧怕。

  四、就事论人,学*表达

  1.二豪贼怎样劫持区寄,劫持其做什么?你从这里读出什么?

  ⑴“……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⑵区寄难于逃生。

  当时社会状况。

  2.区寄如何杀第一个豪贼的?你读出什么?

  ⑴伪:“啼、恐、栗”,动作描写,目的乃骗,表现区寄沉作冷静,聪明,智慧奇特。

  ⑵受骗:“易、醉、睡。”区寄目的实现,聪明。

  ⑶自救杀贼:神态、动作,表现区寄勇敢。

  3.区寄如何面对第二个豪贼?如何杀第二个豪贼?表现区寄什么样的品质?

  ⑴语言描写:

  区寄语言: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善于心计)②区寄**后的大号(表明勇敢)。

  市者语言:(略)(受于心计)

  ⑵动作描写:

  市者动作:加强看管(区寄难于逃脱)。

  区寄动作:抓住动作“即、烧、绝、疮、惮、取、杀、号”。(区寄勇敢)

  4.小结:

  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手段。

  5.侧面描写。

  大府如何对待?读出什么?(引起轰动,侧面烘托区寄勇敢,淳朴,不慕虚荣。)

  劫缚者如何对待?读出什么?(强盗的反应,侧面烘托区寄。)

  五、价值探究及作业

  1.区寄**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2.背诵全文;完成相关练*。

  《童区寄传》教案 2

  《童区寄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区寄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童区寄传》教案【课前预*】

  1、初读课文,标出疑难字音、节奏。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中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2、感受区寄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疏通文意。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学*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课件展示题目“童区寄传”,指生试读。教师询问:为何这样读?学生结合注释回答:“童”指儿童,“区寄”是人名,“传”是一种文体。

  二、作者介绍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读流畅

  (过渡:预*完了,我们会发现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和以前所学的文章一样吗?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文言文。那么如何学*文言文呢?——朗读。)

  1、朗读示例

  课件出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教师指生试读。明确注意事项:重音、节奏、语速。

  课件展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指导学生依据此种方法试读第一段,教师课件展示。一生展示。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过渡:看来大家很好的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请大家依据所学到的方法大声朗读剩余段落。)

  2、朗读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巡视指导。

  读完之后一生或小组展示,然后齐读全文。

  四、再读课文,懂文意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大家通过朗读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和我们所学的现代文在意义上不一样。一个字是一个词的意思。)

  1、翻译示例

  课件出示“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指导学生翻译,提示:省略掉的“区寄”要加上,“还”依据自己经验理解为“回来”,“大骇”依据注释解释为“十分震惊”。

  (过渡:在疏通文意时我们发现,借助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么注释没有的呢?告诉大家一个字——猜。)

  教师板书翻译文言文的方法:①借助注释法,②猜想、联想法,③补充法。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翻译“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课件展示。

  教师继续展示:④人名、地名不译。

  (过渡:看来大家很快地掌握了疏通文言文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据此试着疏通全文。5分钟)

  2、自主翻译

  学生依据所学方法结合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3、同位对译

  教师指导学生同位合作对译文章,一生读,一生译。然后两人合作展示。

  五、讲故事

  (过渡:通过大家的表现不难看出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思考一下:“传”是介绍人物的生*、事迹的,那么柳宗元介绍了区寄的哪些故事呢?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两分钟准备时间,学生展示。

  六、说人物

  (过渡:教师追问:听完之后老师不禁有个疑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何要为一个小孩子立传呢?)

  学生回答:勇敢、机智、冷静、沉着。

  教师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做简要分析。

  例:

  1、“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区寄假装像小孩似的啼哭,假装害怕的发抖,从而使贼放松了警惕。从中表现出区寄虽年少,但在危急关头却有着过人的机智。

  2、“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一连串的动作敏捷、果断,充分表现出区寄虽年幼,在危急关头却沉着冷静,有着过人的机智和勇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①乡里人的反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②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目描写相结合。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区寄的形象。

  七、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提示:如何学*文言文?

  读通文意,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有人物的分析人物形象……

  《童区寄传》同步练*

  阅读课内古文《童区寄传》一段,回答问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①虚所卖之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③,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④.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8分)

  牧:_________ 去:__________ 虚:___________ 儿: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 为:__________ 微: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四个'之'的意思.(4分)

  ①之:_________ ②之: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 ④之:________

  '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文字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去:离开; 虚:集市; 儿:像小孩子一样; 易:轻视

  为:谈,做; 微:偷偷地; 因:就,于是

  2,①到; ②代区寄;③代区寄;④代贼

  3,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4,①第3句,②第6句

  《童区寄传》译文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离开本乡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被杀的强盗),好极了!”随即埋藏了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区寄到集市中窝藏强盗的主人那里。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区寄说:“我是姓区人家的孩子,不该做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幸好我把他们都杀了,我愿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集镇的差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不过是个幼稚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

  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他呢?”

  《童区寄传》教案 3

  第一课时

  一、引言:(1分钟)

  自古英雄出少年,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7岁吟鹅,孔融4岁让梨,宋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有一个叫区寄的少年,被两个歹徒绑架,结果安然无恙,他是如何脱离魔掌的呢?让我们从柳宗元的`《童区寄传》中寻找答案。

  二、明确学*目标:(2分钟)

  自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互学目标: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叙事方法。

  综合目标:学*区寄不畏**、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三、引导自主学*:

  (一)自学预*

  跳读积累:

  1、利用晚自*时间,结合课文注释和词典,给文章的生字词注上拼音,并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2、完成了《练*册》第83页第1—2题。

  细读疏通:

  1、阅读《练*册》导航塔,勾画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要点,并结合其他参考书写50字左右的作家及作品介绍。

  2、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和参考书,在练*本上独立地翻译这篇课文(采用词根扩展法翻译),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译文格式示例:

  童(儿童)区寄者(与“也”连用,表判断语气,不翻译),(是)郴州(的一个)荛牧(打柴放牛的)儿(孩子)也。

  速读概括:

  本文条理清楚,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划分为三个层次,尝试着概括各层大意。试做《练*册》3—6题。

  (二)互学探究(10分钟)

  精读赏析:

  1、在与二豪贼周旋是,区寄哪个方面是劣势?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及对手的哪些弱点最终战胜了强盗?

  我的理解是:

  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是:

  2、“刺史颜证奇之”,综观全文,区寄“奇”在哪里?

  我的理解是:

  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是:

  (三)交流展示(15分钟)

  方法点拨:交流前自己要先弄懂,交流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六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班级交流。思考时,务必弄懂文意,紧扣文本,具体回答。

  《童区寄传》教案 4

  第一课时

  一、引言:(1分钟)

  自古英雄出少年,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7岁吟鹅,孔融4岁让梨,宋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有一个叫区寄的少年,被两个歹徒绑架,结果安然无恙,他是如何脱离魔掌的呢?让我们从柳宗元的《童区寄传》中寻找答案。

  二、明确学*目标:(2分钟)

  自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互学目标: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叙事方法。

  综合目标:学*区寄不畏**、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三、引导自主学*:

  (一)自学预*

  跳读积累:

  1、利用晚自*时间,结合课文注释和词典,给文章的生字词注上拼音,并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2、完成了《练*册》第83页第1—2题。

  细读疏通:

  1、阅读《练*册》导航塔,勾画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要点,并结合其他参考书写50字左右的作家及作品介绍。

  2、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和参考书,在练*本上独立地翻译这篇课文(采用词根扩展法翻译),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译文格式示例:

  童(儿童)区寄者(与“也”连用,表判断语气,不翻译),(是)郴州(的一个)荛牧(打柴放牛的)儿(孩子)也。

  速读概括:

  本文条理清楚,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划分为三个层次,尝试着概括各层大意。试做《练*册》3—6题。

  (二)互学探究(10分钟)

  精读赏析:

  1、在与二豪贼周旋是,区寄哪个方面是劣势?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及对手的哪些弱点最终战胜了强盗?

  我的理解是:

  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是:

  2、“刺史颜证奇之”,综观全文,区寄“奇”在哪里?

  我的理解是:

  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是:

  (三)交流展示(15分钟)

  方法点拨:交流前自己要先弄懂,交流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六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班级交流。思考时,务必弄懂文意,紧扣文本,具体回答。

  《童区寄传》教案 5

  《童区寄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区寄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童区寄传》教案【课前预*】

  1、初读课文,标出疑难字音、节奏。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中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2、感受区寄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疏通文意。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学*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课件展示题目“童区寄传”,指生试读。教师询问:为何这样读?学生结合注释回答:“童”指儿童,“区寄”是人名,“传”是一种文体。

  二、作者介绍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读流畅

  (过渡:预*完了,我们会发现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和以前所学的文章一样吗?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文言文。那么如何学*文言文呢?——朗读。)

  1、朗读示例

  课件出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教师指生试读。明确注意事项:重音、节奏、语速。

  课件展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指导学生依据此种方法试读第一段,教师课件展示。一生展示。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过渡:看来大家很好的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请大家依据所学到的方法大声朗读剩余段落。)

  2、朗读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巡视指导。

  读完之后一生或小组展示,然后齐读全文。

  四、再读课文,懂文意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大家通过朗读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和我们所学的现代文在意义上不一样。一个字是一个词的意思。)

  1、翻译示例

  课件出示“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指导学生翻译,提示:省略掉的“区寄”要加上,“还”依据自己经验理解为“回来”,“大骇”依据注释解释为“十分震惊”。

  (过渡:在疏通文意时我们发现,借助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么注释没有的呢?告诉大家一个字——猜。)

  教师板书翻译文言文的方法:①借助注释法,②猜想、联想法,③补充法。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翻译“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课件展示。

  教师继续展示:④人名、地名不译。

  (过渡:看来大家很快地掌握了疏通文言文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据此试着疏通全文。5分钟)

  2、自主翻译

  学生依据所学方法结合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3、同位对译

  教师指导学生同位合作对译文章,一生读,一生译。然后两人合作展示。

  五、讲故事

  (过渡:通过大家的表现不难看出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思考一下:“传”是介绍人物的生*、事迹的,那么柳宗元介绍了区寄的哪些故事呢?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两分钟准备时间,学生展示。

  六、说人物

  (过渡:教师追问:听完之后老师不禁有个疑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何要为一个小孩子立传呢?)

  学生回答:勇敢、机智、冷静、沉着。

  教师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做简要分析。

  例:

  1、“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区寄假装像小孩似的啼哭,假装害怕的发抖,从而使贼放松了警惕。从中表现出区寄虽年少,但在危急关头却有着过人的机智。

  2、“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一连串的动作敏捷、果断,充分表现出区寄虽年幼,在危急关头却沉着冷静,有着过人的机智和勇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①乡里人的反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②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目描写相结合。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区寄的形象。

  七、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提示:如何学*文言文?

  读通文意,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有人物的分析人物形象……

  《童区寄传》同步练*

  阅读课内古文《童区寄传》一段,回答问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①虚所卖之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③,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④.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8分)

  牧:_________ 去:__________ 虚:___________ 儿: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 为:__________ 微: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四个'之'的意思.(4分)

  ①之:_________ ②之: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 ④之:________

  '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文字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去:离开; 虚:集市; 儿:像小孩子一样; 易:轻视

  为:谈,做; 微:偷偷地; 因:就,于是

  2,①到; ②代区寄;③代区寄;④代贼

  3,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4,①第3句,②第6句

  《童区寄传》译文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离开本乡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被杀的强盗),好极了!”随即埋藏了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区寄到集市中窝藏强盗的主人那里。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区寄说:“我是姓区人家的孩子,不该做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幸好我把他们都杀了,我愿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集镇的差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不过是个幼稚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

  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他呢?”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3篇

  一、导入新课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

  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

  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

  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______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一、引入学*《夜雨寄北》

  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3、比读。愿意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

  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按照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六、分组汇报自学情况。

  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

  八、课外延展。

  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情况在班内展示。

  一、抓住诗眼,导入新课

  1、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看老师写“雨”,注意看这四点,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相机:一个雨字,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

  2、今天,我们来学*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这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2、谁想读一读?(相机:诗要慢慢读才有味道,谁再试一试)

  3、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题目一起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4、读诗不仅要读得顺口、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呢?(生:弄懂诗句的意思)

  5、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借助大屏幕上的注释,再联系书上插图,了解一下诗句的大致意思。

  6、同位同学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7、谁能说一说诗句大致的意思。

  三、文本补读,品悟诗情

  1、从诗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

  相机:(倾盆大雨)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地方体会到的?这句中最能表现雨大的是——(涨)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听出来了,是倾盆大雨。

  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瓢泼大雨)试着读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请读出你的感受

  2、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秋夜,这样一场倾盆大雨落下来,诗人站在窗口,会看到什么?

  相机:(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那池塘边的树木会怎样?(落叶满地)这情景让人感到——(冷、寒意)

  3、这样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诗人在哪儿?(巴山)

  4、巴山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这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代,那儿的情况吗?

  5、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记住那句话: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再看看注释。

  6、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

  相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能具体描述一下吗?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诗中的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由此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交通不便。

  还有谁能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连峰去天不盈尺……)这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路途险恶。所以,——(君问归期未有期)

  7、你体会到这句包含着什么情绪?(无奈)请读出你的感受(苦闷)请读出你的理解。

  8、诗人的亲人在哪儿?(北方长安)

  9、同学们,巴山到长安,那可是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呀!唉!遇上这样一个冷冷的秋夜,又碰上这样一场大雨,诗人的心情会怎样?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五柳先生传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附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 关 内 容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我们对陶渊明的生*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纸船寄母亲》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体会、把握诗歌情感;

  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美,虽有太*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五)拓展延伸

  1、冰心的诗歌,不仅书写母爱,有许多的.小诗,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童心的热爱。她的这些小诗含义隽永,文词清雅,被称为“冰心体”,这些小诗,后来结成《繁星》、《春水》两部诗集。老师今天从中选取了几首小诗,请看屏幕。

  2、冰心是世界上书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正如她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用纸船,寄予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泰戈尔老先生也曾永金色花抒发对母亲的爱。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爱最无私、最伟大,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创造性的作业,给大家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机会。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模仿《纸船》写一段文字或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亲的思念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6、引导学生学*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授课时间:

  20xx年10月9号

  学*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创作的有关资料)

  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

  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寄母亲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本节是作者的想象,全诗的高潮)

  很小的白船儿,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教案 (菁华3篇)

  一、活动意义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热潮,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创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安校园。

  二、活动主题

  本次宣传教育活动以“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学校”为主题。

  三、活动重点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法制宣传栏,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

  (二)积极开展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宣传;

  (三)进一步组织教师学*宣传学校《章程》,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充分发挥法制校长的作用,开展法制讲座。

  (五)通过校会、**下讲话、班会和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和宣讲。

  四、活动时间:xx年11月20日-----12月5日 五、活动内容

  (一)活动氛围

  1、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法制宣传标语。

  2、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法律基础知识。

  3、学校宣传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展览。

  (二)活动载体

  1、进行一次 以“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2、邀请法制副校长张东新来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3、利用十四周星期一下午教师会议进行教师法律知识座谈会。

  4、11月20日---30日各班进行主题版报设计,德育处12月4日对各班法制宣传板报评比。要求展板内容设计新颖,突出特色;主题鲜明 图文并茂

  5、各班自主组织,进行法律知识竞赛。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周密组织

  全校师生员工要高度重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好法制宣传活动。

  2、做好动员 营造氛围

  调动全体教师职工、全体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在身边”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 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学校“12.4” 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主题,突出活动重点,注重实际效果,防止*,不做表面文章。

  4、创新内容 形成总结

  积极探索普法宣传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材料。

  一 指导思想

  据有关报道,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如:吸烟、逃学、寻衅滋事、群伙殴斗,甚至抢劫、盗窃等一系列行为。

  二 教育目的: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教学过程:

  1. 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 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 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 犯罪的类型复杂

  3. 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 社会的因素

  (2) 家庭的因素

  (3) 学生的心理因素

  5.知识竞赛 <1>案例分析主持人出一些问题,关于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法律案件,然后以组为单位,用抢答的形式,分别为案件做分析解答 ,自问自答 学生自己出一些案例,然后让其他组抢答

  6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7 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四.班主任总结:

  (1) 男女同学的相互交往有助于班级团结,有助于相互学*,取长补短,纯洁的友谊,对于男女双方来说更具有激励和补偿两方面的作用;因此,应该学会坦诚大方地与异性进行交往,但不应当专注于个别异性的交往。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绝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乱造谣言。

  (2) 男女交往时应做到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有分寸,讲究文明礼貌,讲究仪表谈吐。交往方式以群体活动为主,个别交往应注意时间、地点、场合的选择,应避免过多的个别交往。

  (3) 男女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对感情的理解还都不成熟,如果处理不当,这样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当发现自己的情感因某人发生波动时,必须用毅力控制自己,行为上更要做到端正稳重,自尊自爱,如果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应及时找自己信任的家长或老师请求帮助。

  五、活动反思

  早恋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引导好了可以化情感为动力,引导不好或听之任之,很可能毁了他们。作为老师,要明白“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情感,认可他们的情感,说真的没有这种情感的人才是不正常的。

  针对本班中的情感苗头,以及部分人的情感迷惑,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以说明,就是要让他们认清自己,要让他们的感情有落脚点,不是去追求爱情,而是把情感化解于无形。当我们把“情感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时,学生可能就失去了本有的追求刺激的冲动,而是敢于去正视,学会去控制。强制性的围追堵截,往往会物极必反的。教师在小结时应指出早恋的危害性,谈及早恋问题时态度一定要保持亲切自然,表明观念应注意强调不要歧视早恋同学,应用诚恳热情的态度帮助他们,这样,早恋的学生才敢倾吐心声,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对早恋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应持“三心”教育,即“耐心+关心+爱心”,多倾听,多换位思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排除困惑,使其健康地成长。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法制教育宣传教案 (菁华3篇)

  一、活动主题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二、时间安排

  从11月末开始到12月10日结束。

  三、活动内容

  1、学校大屏幕滚动播出活动主题——“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2、各班级出一期法制宣传板报;教师学*师德规范,法律法规。

  3、组织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观看青少年法制专题片并写出观后感;学生通过网络学*相关的法律知识,由工会组织全体教师学*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观看法制频道的相关节目。

  4、请法制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律讲座。

  四、活动材料汇总,图片、过程性材料存档。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开展20xx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宣传日期间,我校开展了以“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根据教育局法制教育宣传月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我校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由工会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学*重点章节做摘记,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执教能力。通过*两周的集中宣传和学*,我校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宣传日活动期间,我们着重开展了了以下几项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1、学校首先召开了全体教工大会,向全体教师宣传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及活动方案;另外学校政教处还专门召开了班主任会,重点布置各年级所要开展的活动内容。

  2、由团支部分别利用两次**下的讲话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3、七年级学生开展了法制手抄报的制作展览,从中选出了*20部图文并茂的学生作品在宣传板中展出,吸引了不少的同学驻足观看,教育效果不错。

  4、为八、九年级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法制教育宣传片,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学生们通过观看法制宣传片,从中学到不少的安全知识,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

  5、在活动日期间,学校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12.4”法制宣传日主题“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使宣传主题更加鲜明。

  6、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重要,本次法制宣传月活动班主任围绕学校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在课间不断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各班都按学校的要求刊出法制宣传黑板报,学生积极踊跃,教育氛围浓厚,教育效果好。

  在这次“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们没有走过场,师生齐动员,而是扎扎实实的对我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加强了,依法保护自己意识提高了。虽然法制宣传日已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对法制教育的宣传还是会常抓不懈,在我们的头脑中天天都是“法制宣传日”。

  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小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同学们,老师首先祝贺你们班会开得如此成功,通过这次班会,同学班主任们进一步认识了法律法规的意义,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总结永远与你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一、指导思想

  为组织开展好我校今年的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活动,营造全校共同关注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根据省*厅、文明办、教育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安监局《福建省2016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20xx年11月30日至20xx年12月4日

  三、活动主题:守规则保安全

  四、活动目的: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对全校师生法制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避免交通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具体是八个一活动):

  1.在校园内外利用LED、宣传栏、广播台、校讯通等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活动,围绕“守规则保安全”营造氛围。(负责人:保卫科)

  2.进行一次“守规则保安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12月2日上午课间操,负责人:保卫科)

  3.部分班级出一期手抄报。主题是:“守规则保安全”交通安全内容。(负责人:保卫科)

  4.组织学生观看一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12月2日上午写字课,负责人:各班主任、保卫科)

  5.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五、六年级为“守规则保安全”主题班队会活动,一至四年级为“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主题班队会活动。(12月4日下午班队会,负责人:各班主任)

  6.进行一次公益活动,部分学生上街发宣传单。(12月2日上午写字课,负责人:保卫科)

  7.与每一个学生签订一次交通安全承诺书。(负责人:各班主任、保卫科)

  8.组织学生观看一次交通安全展板活动。(负责人:保卫科)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交通安全和法制宣传活动。

  2.做好动员,营造氛围

  要调动全员参与宣传教育活动,营造“遵纪守法、文明出行”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主题,突出活动重点,注重实际效果,防止*,不做表面文章。


童区寄传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纸船——寄母亲教案实用五篇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

  1、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准备:

  1、引入材料:《千纸鹤》。

  2、典型材料:《纸船》。

  3、延伸材料:艾青《我爱这土地》。

  教学过程:

  1、导入知识点。

  (播放邰正霄的《千纸鹤》,让学生感受歌手在歌曲中借反反复复叠千纸鹤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念。)叠千纸鹤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的《纸船》,诗人借叠纸船要给我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纸船》是冰心1923年考上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赴美留学的途中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和远离母亲的惆怅。下面我们一起来学*《纸船》。

  (听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要求自由朗诵,注意:诵读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借助以前的诵读经验,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

  (请同学诵读,师生共做评价)

  2、知识点揭示。

  (诗的知识)讲解:新诗就形式而言,在格律上约束不大,形式灵活;就内容而言,多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诗歌表情较含蓄,常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借助形象来抒情。

  提问:这首诗共有三节,依次概括为:叠纸船——抛纸船——船入梦乡。在第1、第2诗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怎样表达了对母亲思念的深沉而执着?第3诗节中诗人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了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在诗中标注,小组讨论)

  讲解并板书:“从来不肯”、“总是”、“一只一只”、“仍是”、“每天”等词语写出了思念之深、之执着(具体分析略);第3诗节创设了一个感人场景:自己叠的纸船飘进了母亲的梦里。“含着泪”、“爱和悲哀”形象地抒写了思念之苦、之切、之强烈,将全诗的感情推向**。

  讨论:诗题“纸船”有什么特殊含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纸船”来表达思念母亲的情感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纸船”形象有特殊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象征了漂泊无依、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诗人美好的心愿。

  创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邮轮,面对茫茫大海,无法与母亲联系,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可想而知。大海复苏了诗人的童心,在中国民间,又有以放纸船寄托希望的*俗,诗人幻想小小的纸船能载着沉沉的思念到母亲身边,因此选择“纸船”这个具体事物,比较自然。

  3、知识点强化。

  出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请同学们欣赏,按照“感受——共鸣——再创”的方法,以学*小组为单位,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写出发言要点。

  以每人选的诗歌为例,谈谈对诗的内容即形式的理解,请同学在全班作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冰心的诗,了解了新诗的形式和写法,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也被洋溢在其中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深深打动。爱是相互的,母亲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报答母亲。

  4、知识点延伸及回归。

  “诗言志”,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创设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饱含对母亲的爱背诵这首诗,再次体会诗人托船寄情的构思,体会那一只只用心良苦的纸船中盛满的无尽的爱与思念。

  对抒情性较浓的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诗歌的赏析方法一样,都需要在阅读中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去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知识点检测。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本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模仿这种形式,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也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对母亲的爱。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内涵。

  2、掌握本文写作手法。

  3、体会母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加深对母爱的体会。

  教学方法

  赏析法教学煤体投影

  教学设计

  情景切入:

  人们都知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纯洁、最不指望回报的感情,对母爱的感恩与歌颂,是人类最美好的共同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那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成的“纸船”。

  (通过学生朗读,听范读,大家齐读的方式体会文意。)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景,你体会到了吗?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个人的体会,谈一谈对诗的理解?

  分析:

  诗人凭借叠纸船戏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了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诗人以纸穿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读吧《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所动容呢!你还搜集到哪些冰心的有关母爱的诗歌。

  冰心的小诗犹如*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却有耐人寻味,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仿照她的这种三言两语的形式书写对亲人的爱好吗?

  总结: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祝福所有的母亲幸福。

  纸船:

  1、执著让人感动,对感情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即使纸船并没有流走,但仍然要叠。

  2、对母亲的思念极深,很浓烈,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一只一只”所叠纸船数量多,“从不肯”写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已久。

  3、叠纸船是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纸船不一定要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

  4、意境很美,在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写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远也不停止对家的思念。你会想到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正痴痴的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母亲的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会在叠着一只只纸船的。

  5、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来源于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爱。尤其是,这时他背井离乡去美国求学,爱的更深切,更热烈。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爱的三大主题。

  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深沉,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纸船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学*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

  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创作的有关资料)

  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