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 (出示问题)*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行板*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我们学*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360÷9 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方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40×805×50300×20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六的第5-9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练*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二十三的第13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作业

  练*十(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十三。

  教学目标

  1、复*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课件显示知识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复*,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判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要些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请你帮冬冬算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请在练*本上解答出来。(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能直接找到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判断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学*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知识好比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复*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 (出示问题)*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行板*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我们学*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360÷9 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方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40×805×50300×20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六的第5-9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练*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二十三的第13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作业

  练*十(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十三。

  教学目标

  1、复*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课件显示知识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复*,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判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要些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请你帮冬冬算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请在练*本上解答出来。(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能直接找到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判断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学*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知识好比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复*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10篇

  劳动节假期的一天,我和季雨欣参加牛通社组织的活动,去桐庐学做米果。

  终于到桐庐了,我们来到了做米果的地方,领队吩咐我们先品尝米果。过了一会儿,一锅热腾腾的米果出炉了。我拿起一个米果就吃,米果可好吃呢!米果白白胖胖的,外面是由糯米和面粉做的,里面的馅是竹笋、豆腐干、咸菜和**做成的,味道好极了!

  开始做米果了,我先去阿姨那儿拿了一个小面团,就开始做了。第一步是先把面团搓成碗形。我搓,我搓,搓得大大的。然后,再往里面加馅。馅加完了,就要把“碗口”合上了。哈哈,一个白白胖胖的米果做好了。

  心里开心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领队叫我们集合,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桐庐。

  在暑假这段漫长的时光里,我体验了一次农村带给我的快乐。

  这天一辆华普车缓缓驶进了一家农家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的葡萄地,上面的葡萄已被纸袋包的严严实实,好似添了一个保镖。我下了车,拿上剪刀剪刀,挎上一个篮子开始剪葡萄罗!我时不时在纸袋下剪个角,往里面探头,看看这袋葡萄是熟透啦还是晒光了;是成群结伴还是孤孤单单;是硕大还是渺小。与是农家乐里出现了这道风景:“啊!这里这里!那里那里!”

  剪完葡萄我已筋疲力尽,刚坐下,爸爸又喊:“钓鱼去罗!”没办法,我又被“迁徙”去钓鱼了。拿起鱼竿,上上鱼饵,凭空一甩,我做了一个漂亮的动作。但丢得再好也没用,钓鱼靠的是技术。我放下鱼钩,耐心等着,可以种感觉崔试着我:鱼饵被吃了!好不容易去了这种感觉,可偏偏鱼饵又没了。正当我心灰意冷时,先被狠狠的扯了一下,我一用劲,一条扁扁的鱼被网了上来。我自信心又恢复了,决定和爸爸PK。爸爸接受了,他不慌不忙地上好饵,放了下去,马上钓上来一条。我见状,手忙脚乱,爸爸则*静的钓鱼。果然,我以2比0的成绩败下场来。

  我离开了农家乐,但快乐永留在了这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书,我最喜欢的是《云海国的鱼龙公主》。

  这本书的作者是“雷欧幻像”,其中最精彩的情节有两个,一个是布布路想尽千方百计阻止了人鱼军团的疯狂进攻,而使琪琪手术成功,另一个是赫拉拉牺牲了自己,变成鱼龙保护了布布路。书中的布布路和赫拉拉为了保护朋友而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当我读到记者利诱布布路,告诉他龙宫的秘密,而布布路为了和赫拉拉的友谊,只抛下了一句话:“抛开这条无尽延伸的英雄之路,在继续踏出向前的脚步中,我领略到生命的真谛。”虽然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坚定。名声、权力、财富……这些东西虽然让人垂涎三尺,但是在正义、理想、勇气、善良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更喜欢书中的布布路和赫拉拉。

  今天,我兴奋而又紧张地来到檀枫游泳池里。在那里,我学会游泳,如果你想知道我的游泳过程那就看看下面吧!

  我来到游泳池时,罗老师先叫我做热身运动,然后,我们都跟着罗老师一个个排好队下水。罗老师叫我撇气,我又紧张又害怕,怦怦直跳。

  罗老师说:“别害怕,勇敢点。”可是大家都在认真练,我只能硬着头皮练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练漂在水面上了,不过我成功了。象小鱼一样会漂了。我要用脚和手的动作了,先用手在水里画一个桃子,把头抬起来唤气,再把头低下去后紧接着是收腿勾脚尖,蹬出去,然后伸直并拢,停顿三秒后继续做下去。就象青蛙一样游来游去,经过几天的刻苦练*。我终于会游了,我高兴地跳起来说:“我学会游泳了,我学会。”

  啊!在这短短地十五天里,我学会了一样本领——游泳。

  暑假的一个下午,我和哥哥在丰丸游泳池学*游泳。

  我跟着哥哥去了丰丸的游泳池,去更衣室换了泳衣,然后来到游泳池准备下水。我只是在游泳池边走来走去不敢下去,但是哥哥鼓励我说:“这里的水很浅,很凉,快下来!”我想了很久才慢慢跳起来。这里的水真的很凉。

  我下到水里,哥哥先教我潜水,让我先屏住呼吸,然后把头伸进水里。我一遍又一遍学了好几遍,很快就学会了潜水。然后哥哥教我怎么学蛙泳。哥哥先给我讲解演示。哥哥说:“抬起头,用手拔水,用脚蹬水,用双手双脚游泳”。我自己慢慢学会了游泳。刚开始手脚配合不好,一直往下沉。哥哥看到了,把我扶起来,很认真的教我。我游啊游。哥哥偷偷让我游泳,学*了几个小时。终于学会蛙泳了。

  暑假学游泳真的很有趣。

  经过一个暑假的整修,学校变得焕然一新,美丽无比。

  现在,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架似的地板,令人赏心悦目。

  往里走,你会发现原本黄色的门变成了蓝色,看着这些门,我好像已经飘上了天空,在白云里玩耍呢!另外,蓝色还可以起保持清醒、保护视力的作用呢!

  再往前走,便是每个楼层的文化墙了,那里的装饰各不相同——一楼,是一些五颜六色的方框,上面可以放上同学们画的画。二楼,是三本很的塑料做的书,里面可以装上一些有趣的东西。三楼、四楼,则是一些有趣的圆圈,也许是用来放上工艺品的呢!

  文化墙对面,又是一些有关幸福的话题,非常有趣。

  现在虽然我们已经*惯了学校的这种样子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刚开学时,我们惊讶的表情…

  一头乌黑光亮的长发,圆圆的脸,活像一个圆圆的苹果,两条浓密的眉毛下边有一双星星似的眼睛,一眨眨的,在这双可爱的眼睛下边,长着一个有点挺的鼻子,在鼻子下边,有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常常咧开嘴笑呢!别以为她很勇敢,她可是胆小如鼠呢!这就是我——小欣,父母希望我天天开心,所以才给我取了这个名字。

  用胆小如鼠这个词来形容我是再合适不过了。有一次,两个哥哥,请我去他们的新家玩,我心想:新家一定很好玩!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哥哥的新家还没有装修好,在楼梯上堆积着许多沙子和水泥,而且还没有栏杆,只能靠着楼梯边上走。见到这,我十分害怕,便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一位哥哥连忙过来哄我,叫我不要害怕,小心点走就行。另一位则在一旁说:“胆小鬼!"过了好久,我才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走上去。在楼上,我玩石子、沙子等,可好玩了,在我高兴得直乐的时候,就忘记刚才害怕的情形。在下楼梯的时候,工人已将水泥和沙子搬走,幸好在楼梯上能走路的地方宽一点,要不然,就要跟刚才一样?

  这就是我,一个胆小如鼠、青春阳光的女孩。

  今天下午,老师满面笑容的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先不写作文,我们先玩个小游戏。”老师拿着花交给我们,说明了规则:老师敲鼓,你们传花,花落谁家,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啊?……”“好!好!……”同学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击鼓传花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拉开了帷幕!

  游戏开始了,我的心怦怦乱跳,好像有千万只小老鼠乱蹦乱跳一样。我静静的等待着,忽然花落到了张静手中,她想为我们演唱一首凤凰组合的:(荷塘月色)!唱着唱着,我们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挂在天空,发出闪亮的光芒,荷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挨挨挤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荡起阵阵微波,快活似神仙。

  ……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击鼓传花游戏就在这同学们的歌声中结束了,我希望老师还能在举行这样的活动!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在花盆里看见了几只蜗牛,我把蜗牛捉回家,观察起它们来。

  蜗牛壳的颜色是浅棕色的,上面还有花纹,一圈一圈的。我仔细观察,它们壳上的花纹有的是右旋的,有的是左旋的,真可爱!跟着,我发现蜗牛的头上,有一对直直的触角。仔细一看,它的触角上还有它的眼睛呢!它的身体上没有像我们可以走路的脚,它是靠腹足来爬的。我拿一片小叶子给蜗牛吃,小蜗牛爬过去的时候,我以为它没吃,它一走开,我就在叶子上看见了几个***。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蜗牛没有牙齿,却可以吃叶子呢?”我把蜗牛捉了起来,用放大镜看了一下,看不清。我去查了书才知道,蜗牛居然有两千多只牙齿。

  这时我才知道,蜗牛是有牙齿的动物,而且蜗牛的牙齿像三角形刀片一样锋利。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mr。廖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他说“今天我们玩 “逗人笑”的游戏。”首先,老师告诉我们了游戏规则:“同桌两个同学面对面做动作把对方逗笑,但不许说话如果同桌把你逗笑那么你就输了。如果你把同桌逗笑了,同桌就输了。输的就要扫地。”

  老师讲完游戏规则后,游戏马上开始了。现在是左边同学逗我笑。刚开始,他一眨了一眨眼,然后用两根手指在我的脸边晃来晃去,我快要被逗笑了,可我还没笑。我心里非常害怕我会被他逗笑,于是,我的眼睛飞快地转到了他的脸上,并死死地盯着他。然后,他又做了一个鬼脸,我笑了。我输了,我非常后悔,不应上他的当。老师叫我留下来扫地,我顿时没有了下一次游戏的信心。

  第二轮游戏开始了,老师又把一个女同学拉上了讲台叫全班同学轮流逗他。第二个同学表情非常丰富,可是她还没笑,我的表情不够丰富,因此我无论做什么动作都没能把她逗笑。我很生气。老师又把一个男同学拉上来,不但全班轮流来没把他逗笑,而且全班围起来逗仍然没把他逗笑,而且我们还可以说话。我真佩服他呀!

  从这个游戏中,我明白了:上课一定要认真,要聚精会神地听才能听好课,否则会一无所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法。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复*导入

  口算 估算

  20×3 = 97×4 ≈

  300×4= 215×6≈

  6×500= 489×7≈

  7×800= 316×6≈

  课件出题插图

  三个小朋友正在准备画画,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么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

  学*例1

  指名读题目。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12×3= 36 (枝)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36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尤其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及个别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1)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注意怎样书写?

  (2)应该从哪一位乘起?

  (3)每一次乘得积的位置该怎样呢?为什么?

  (4)每次乘得后的积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一:可以把12×3看成3个12相加。

  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分别与3相乘,再把结果相加。

  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也可以用竖式

  方法三:

  师:考考大家,大家想一想,如果列竖式计算213×3,怎么计算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梳理小结: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各位乘起。

  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3、乘得的积写在横线的下面与相应的数位对齐。

  火眼金睛

  师:学校买了4个电水壶,一个122,一共用去多少钱?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一辆校车可载客21个学生,学校共有4辆这样的校车,可载学生多少人?

  独立思考。

  附答案:21×4=48(个)

  小刚上学骑自行车,每分钟骑112米,他从家到学校需要骑4分钟,小刚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3.拓展提升

  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1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丽丽看一本总共365页的连环画,每天看21页,连续看了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附答案:21× 4=48(页)

  365-48=317(页)

  课后小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6篇

  教学内容:

  练*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活动,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内容:

  练*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

  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

  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

  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

  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

  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回顾与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起教学除法,在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里各有一个单元教学除法。

  册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均分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计算这部分内容里又有口算、笔算与估算,以笔算为重点和教学主线,把口算与估算的教学与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使三者相互促进。在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里,既有已经教学的一、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连除计算的两步解答的问题。前者结合笔算教学带着练*,后者编排例题新授。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1~10页教学计算,第11~14页教学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5~16页是全单元内容的复*和。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口算的内容和教法。

  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有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的除法,如800÷2、300÷6。还有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的数或几十的数,如690÷3、280÷70。在这些口算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除法在笔算之前,安排例题教学。其它口算都安排在笔算之后的“想想做做”里教学。

  上面一道例题教学600÷3,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前提。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13页练*二第3题教学其它口算,以已经掌握的口算带出新的口算。其中第(1)小题的前两组口算,从表内除法带出几百几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后两组口算从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相应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知识间的结构性联系,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调动了学*积极性,培养了主动学*的能力。第(2)小题是对比题组,把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和商是几十的口算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加强对除法法则的理解。

  2.笔算的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分两段进行,先教学计算法则,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百位;或者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各安排一道例题。再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包括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种情况。商中间有0的除法,安排两道例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练*中带出。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算法。在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数学思考也有所发展。

  (1)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教材不是把法则呈现给学生,也没有把算法示范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一共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计算法则,的986÷2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三位数;第3页的312÷4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两位数,两道例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估计-感受”“思考-体会”“比较-综合”。

  ·“估计-感受”。笔算前,在具体情境里估计得数,感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一部分除以除数。如986÷2的商是4百多→先把被除数的9个百除以2;312÷4的商比100小→先把被除数的31个十除以4。

  ·“思考-体会”。两道例题都由大卡提出一个关于商的.最高位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如商4百多,“4”要写在百位上;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应写在十位上,从而体会商的最高位的规律。

  ·“比较-综合”。第4页第3题对同组两题商的位数不同进行比较与研究,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关于商里有0的除法的教学。第6页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6~8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商0;第9~10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不够商1,这一步也商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教学分三步进行。首先从实际情境引出0÷3,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商是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0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计算,要体会这样的除法是存在的,商0是合理的。然后从0÷3=0类推0÷4、0÷9的商也是0。感受这样的除法算式很多,虽然除数不同,但被除数都是0,商也都是0。最后在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并应用到相应的计算中去。

  第6页下面的例题和第9页的例题都是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前一道例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试着计算306÷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估算、口算或者笔算,在交流中理解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教学后一道例题,在笔算过程中,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突出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间是0的除法竖式有简便写法,这种写法要通过”呈现-比较-思考-模仿“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首先仔细看教科书里的简便写法,再把这种写法和”萝卜“的竖式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简写。然后模仿这种写法的竖式,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逐渐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3.对估算的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估算教学始终伴随着笔算,在笔算的前、后都安排了估算。

  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在笔算前先估计,通过估计为笔算导向。或是体会笔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除数,或是体会商里应该有0。

  笔算教学后,又过估算计算法则。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第5页练*一第2题要求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是在估计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这样的估算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法则;二是熟练除法的试商。教材引导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第5页第3题明确提出”估计一下,谁跑得快一些“;第15页第6题只要估一估就能知道元钱可以买到的玩具。

  4.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后用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

  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比较贴*现实生活的情境,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图画和对话形象、直观、题意容易理解;生活经验有利于感受数量关系,容易想到解题的方法。也应该看到,图文呈现的信息源多头,几处同时呈现的信息缺少先后顺序。而且部分有用的信息隐含在图画中,有些比较明显,容易发现;有些比较隐蔽,不容易挖掘。教学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三点:一是通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特别要挖掘隐蔽的信息。二是通过说图意引导学生图文里的有用信息,理出数量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步骤。三是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通过交流体会策略的多样,但不要求一题多解。

  纯文字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把重要的数学信息精炼且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了,收集和信息的任务比较轻。但是,缺少形象、直观的情境的支持,准确理解题意以及数量关系比较困难。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独立看题,留足复述题意的时间。通过复述,完整地理解题意,唤起生活中的表象积累。二是寻找、组织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理出解题思路。三是妥然对待某些暂时无法解释、不能理解的解法。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起教学除法,在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里各有一个单元教学除法。

  册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均分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计算这部分内容里又有口算、笔算与估算,以笔算为重点和教学主线,把口算与估算的教学与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使三者相互促进。在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里,既有已经教学的一、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连除计算的两步解答的问题。前者结合笔算教学带着练*,后者编排例题新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起教学除法,在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里各有一个单元教学除法。

  册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均分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计算这部分内容里又有口算、笔算与估算,以笔算为重点和教学主线,把口算与估算的教学与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使三者相互促进。在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里,既有已经教学的一、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连除计算的两步解答的问题。前者结合笔算教学带着练*,后者编排例题新授。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1~10页教学计算,第11~14页教学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5~16页是全单元内容的复*和。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口算的内容和教法。

  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有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的除法,如800÷2、300÷6。还有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的数或几十的数,如690÷3、280÷70。在这些口算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除法在笔算之前,安排例题教学。其它口算都安排在笔算之后的“想想做做”里教学。

  上面一道例题教学600÷3,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前提。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13页练*二第3题教学其它口算,以已经掌握的口算带出新的.口算。其中第(1)小题的前两组口算,从表内除法带出几百几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后两组口算从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相应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知识间的结构性联系,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调动了学*积极性,培养了主动学*的能力。第(2)小题是对比题组,把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和商是几十的口算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加强对除法法则的理解。

  2.笔算的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分两段进行,先教学计算法则,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百位;或者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各安排一道例题。再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包括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种情况。商中间有0的除法,安排两道例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练*中带出。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算法。在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数学思考也有所发展。

  (1)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教材不是把法则呈现给学生,也没有把算法示范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一共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计算法则,的986÷2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三位数;第3页的312÷4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两位数,两道例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估计-感受”“思考-体会”“比较-综合”。

  ·“估计-感受”。笔算前,在具体情境里估计得数,感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一部分除以除数。如986÷2的商是4百多→先把被除数的9个百除以2;312÷4的商比100小→先把被除数的31个十除以4。

  ·“思考-体会”。两道例题都由大卡提出一个关于商的最高位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如商4百多,“4”要写在百位上;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应写在十位上,从而体会商的最高位的规律。

  ·“比较-综合”。第4页第3题对同组两题商的位数不同进行比较与研究,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关于商里有0的除法的教学。第6页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6~8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商0;第9~10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不够商1,这一步也商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教学分三步进行。首先从实际情境引出0÷3,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商是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0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计算,要体会这样的除法是存在的,商0是合理的。然后从0÷3=0类推0÷4、0÷9的商也是0。感受这样的除法算式很多,虽然除数不同,但被除数都是0,商也都是0。最后在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并应用到相应的计算中去。

  第6页下面的例题和第9页的例题都是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前一道例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试着计算306÷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估算、口算或者笔算,在交流中理解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教学后一道例题,在笔算过程中,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突出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间是0的除法竖式有简便写法,这种写法要通过”呈现-比较-思考-模仿“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首先仔细看教科书里的简便写法,再把这种写法和”萝卜“的竖式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简写。然后模仿这种写法的竖式,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逐渐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3.对估算的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估算教学始终伴随着笔算,在笔算的前、后都安排了估算。

  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在笔算前先估计,通过估计为笔算导向。或是体会笔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除数,或是体会商里应该有0。

  笔算教学后,又过估算计算法则。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第5页练*一第2题要求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是在估计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这样的估算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法则;二是熟练除法的试商。教材引导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第5页第3题明确提出”估计一下,谁跑得快一些“;第15页第6题只要估一估就能知道元钱可以买到的玩具。

  4.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后用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

  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比较贴*现实生活的情境,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图画和对话形象、直观、题意容易理解;生活经验有利于感受数量关系,容易想到解题的方法。也应该看到,图文呈现的信息源多头,几处同时呈现的信息缺少先后顺序。而且部分有用的信息隐含在图画中,有些比较明显,容易发现;有些比较隐蔽,不容易挖掘。教学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三点:一是通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特别要挖掘隐蔽的信息。二是通过说图意引导学生图文里的有用信息,理出数量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步骤。三是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通过交流体会策略的多样,但不要求一题多解。

  纯文字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把重要的数学信息精炼且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了,收集和信息的任务比较轻。但是,缺少形象、直观的情境的支持,准确理解题意以及数量关系比较困难。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独立看题,留足复述题意的时间。通过复述,完整地理解题意,唤起生活中的表象积累。二是寻找、组织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理出解题思路。三是妥然对待某些暂时无法解释、不能理解的解法。

  教学内容:

  第9页例5以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优秀作文 (菁华5篇)

  春天,清晨的雨,真是无比美妙——春天的雨像天上仙女洒下的花瓣,清晨变成了花瓣的世界,落在我们家乡的每个角落。

  太阳公公累了,盖上云彩做的被子睡觉了。小鸟也不出来捉虫子了,因为见不到阳光,也怕打湿了衣裳。

  路上,大人小孩都拿着雨伞,像一枝枝花朵在雨中轻快地漫步。连续不断的细雨落到地上的积水里,就像无数只小蜻蜓在点水。

  我忽然觉得自身仿佛就是一滴雨点。我来到了麦田,把自身的生命给了它,就能让农民伯伯休息一会了;我又来到了一片菜地里,看到菜叶上有些小虫子,我就把这些小虫子冲掉了。

  在雨中,大树好像穿了一身新的嫩绿色的衣裳;花瓣上有几滴雨珠,好像几颗透明的珍珠。

  啊!清晨的雨,春天的雨,你有多少的美景能让我们欣赏呀!

  秋日的一个下午,风和日丽。我跟着喜爱钓鱼的舅舅一家来到风景秀丽的青山湖畔一个鱼塘钓鱼。

  舅舅和哥哥首先选好垂钓的位置,然后开始做钓鱼的准备工作,他们将鱼饵装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就等着鱼儿上钩了。可鱼钩放下去好一会儿也不见鱼儿上钩,我盯着“浮标”有点沉不住气地嘟嚷着:快吃钩呀!快吃钩呀!舅舅看着我着急的`样子笑着说话了:“妞妞,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没有耐心的人可钓不着大鱼呦。”舅舅话刚说完,就听哥哥大叫一声:“鱼上钩了。”我赶紧往他那边看,呵!真是一条大鱼,它把哥哥手中的鱼杆都拉弯了,大家都来帮忙,终于把大鱼钓上了岸。舅妈把大鱼拿到秤上一秤,足足五斤重。哥哥很兴奋,我也象是自己把鱼钓上来一样高兴地手舞足蹈。

  通过这次钓鱼,我知道了垂钓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磨练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

  我爱漂亮的烟台,我爱漂亮的北京,我爱漂亮的青岛,但我更爱我漂亮的家乡——济南。

  春天,树木拉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娃娃,探出脑袋,看看这漂亮的世界,花儿也绽开了笑脸,向人们展示淡雅的花蕾。

  夏天,街道旁,绿树成阴,花儿显得更加漂亮,他们一个一个都鲜艳无比。来到池边,一朵朵漂亮的荷花竖立在清澈见底的池面上,它变得更加优美。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飞,五谷丰登。在这个季节里,好客的济南人会给你献上各种各样的山东特产:烤地瓜、高粱饴、荷叶草包、藕粉、油旋——让你吃成小将军肚。

  冬天,雪花飞舞,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大大的被子。树上、房上、地上全部都是银白色的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济南一年四季风景优美,色彩秀丽,是一座漂亮的城市,也是旅游美食的胜地。

  我去过美丽的乐岛,去过黄山,那里的景色都很美。但是,我最喜欢还是南湖公园,今天,我和爸爸又来到了这里。

  南湖公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与丰南区交界处,是唐山几大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有荷花,它是最吸引我的了,这些荷花颜色许多,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它们站的笔直笔直的,像一位位少女,一阵风吹过,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真好看!

  我们来到一个地方来看河,这条河像是一个静而爱美的姑娘,你瞧,她用绿色作为自己的外衣,用清水洗过的鹅卵石作为颈上的项链,用纯洁的裙子,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

  我们又来到“垃圾山”,它是最脏的山了,从下面看像一个梯形,我们爬了上去。上面有许多人叫喊,于是我和爸爸上去了,上面有小树、小花、小鸟,我到了这里,小草为我点头,小鸟为我唱歌,过了一会儿,我们就下山了。

  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心想:啊!美丽的南湖,我还会来的。

  我是一个成熟太早的女孩,所以我对玩具都不感兴趣。可是我却有一个喜欢的“玩具宝贝”。

  那一次,我录完节目后刚刚准备走,但是我忽然发现地上有一个葫芦,于是我把它捡起来,从那以后,它便成为了我的宝贝。

  别看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葫芦,但它还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呢!

  有一次,我生气了。我便把它一捏,它就变扁了!

  我心想:呵呵你比不过我吧?谁之他摇身一变就又变回来了!

  我又生气了:你敢跟我斗?我这次把上面和下面都捏扁了!

  但是它还是恢复的很快。那两个洞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你就别白费力气了!”

  还有一次,我往里面接水喝,但是我倒完水一喝:“咦,怎么没水啦?”我一看,“啊,葫芦底下破了一个洞……”

  这个小葫芦,真是让人又可爱又可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