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的长短,逐步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我在教学中重视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1)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新年、鞭炮、倒计时……这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在了解生活中的“秒”时,我认为学生在这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通过展示生活中有关秒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秒,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且激发了学生学*“秒”的欲望。

  (3)在讲秒的作用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气介绍了刘翔辉煌的成绩12秒91,让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只有分秒必争,才能实现梦想、为国争光。随机渗透: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让学生感悟时间长河是由很多的秒构成的,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

  2、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2)、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学生很有成就感的汇报:我能拍一下手、我能眨一下眼、我能跺一下脚、我能摸一下耳朵……再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3)在学*认识几秒的过程中,第一步:我让学生先跟着钟表秒针的节奏数数、拍手,让学生感受几秒。因为学生都有事做,所以走神的少。第二步:我让一名*时写字慢的学生(余佳俊)和一名*时写的快的学生(樊宇萍)上黑板,写“我爱数学”四个字,并让其他同学估测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同时我用秒表计时,最后反馈。因为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的用数数的方式估测几秒,大部分同学都估测的差不多,学*效果挺好。第三步:学生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引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渗透了学生对几秒的估测与感悟。

  (4)、在探究分和秒的关系时,因为1分=60秒是本课的重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第一步:我出示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格进行交流而得出结论,我给予适当启示指导。学生先通过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能力和*惯。第二步:①安静地想、看:体验一分钟的过程,安静地想和看比拍手体验更准确,而且是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再一次巩固1分=60秒的结论;②自由活动:让学生完成自己认为一分钟能完成的事情(师适当提示),学生自由发挥:(有的点头、有的整理书包、有的折纸飞机、有的画喜羊羊、有的……,学生自由活动有创造性。经过前两次的体验,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控制自己行动的时间,使体验过程动静交替,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得的过程;同时,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但创新力度不大,今后需提高创新力度。

  3、让学生在课堂练*中巩固新知

  本节课堂练*,我设计了三关有层次的练*:第一关——基础练*;第二关——综合应用;第三关:趣味智力题。练*的过程发现学生前两关正确率高,第三关在我的提示下才有一部分同学想出因为所以然。总之,练*设计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易懂,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更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谈收获

  因为学生一节课都很关注整个教学活动,所以此时更积极,有的说我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有的说我知道了一秒就是拍一下手的时间、有的说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要分秒必争、有的说我知道了1分=60秒、有的……我认为此环节不可缺,因为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归纳,如果没有此归纳,全课知识点有些凌乱!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3、总是担心学生体验不到位,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如:在体验15秒时,我让学生跟着秒表的节奏拍了两次手,学生已经掌握了节奏,但我不放心,又让点了两次头后,还临时让一名学生数数自己15秒能走几步,本来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可此时出问题了,这位同学收到了秒表嘀嗒声的影响,走得太慢,失去了测的目的!也就是因为这耽误了时间,所以我在让学生体验30秒时就仓促了。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再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经历”、“体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

  今天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秒的认识》。对于我来说这节课已不是“生课”,教学思路在脑海中清晰可见,于是,半个小时下来我就一身轻松的可以入班上课了。

  打开班班通,插上U盘,可是今天的电脑出问题了。U盘怎么也打不开了,慌乱之中,上课铃声响了,也不知自己点到了哪里,出现了秒表“嘀嗒、嘀嗒”的声音。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我就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一个接一个地发言:生1:我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生2:我听到了钟表走的声音,是1秒1秒的声音。生3:这个钟表走1下就是1秒。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课堂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秒”,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教学“认识1秒”这个环节时,我原本设计的是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秒针——认识1秒——认识5秒。3大格是15秒,引导学生得出几大格就是几个5.然后拓展知识:秒针从3走到5,走了2大格,走了10秒。练*秒针从2走到7,走了几大格,走了几秒。这时,我突发奇想问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很快就能解决吗?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这时学生几乎都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我挑了一个学生回答:“我先数一数,走了5大格,就是25秒。”“那如果没有钟表时怎么办呢?”我又追问道。不少学生听到我的追问放下手开始思考,这时还有五、六个同学举手,我就又挑了一位同学:“我是心中有个表,默默想一想是几大格,就是几个5秒。”“说得真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从2数到7,共数了6个数,就是5大格,就是25秒。”生:“老师,我用7-2=5,得出5大格,共25秒。”孩子们开始抢着说出自己的方法,看到这里,我笑了,不是因为学生都会了,而且因为他们开始学会思考了,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想到了许多,有时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聪明、很可爱!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3

  《秒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舟七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当学*材料来源于沸腾的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4、通过欣赏1秒钟能做哪些事情及有关时间的格言,让学生感悟1秒虽短但不能忽视,一定要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惯。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学生带来的小闹钟没有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学生胡乱的摆弄小闹钟。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4.学生课堂的参与还有待加强,说明我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今后还有待提高。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4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后面的环节中还有体验五秒、二十秒。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5

  《秒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舟七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当学*材料来源于沸腾的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4、通过欣赏1秒钟能做哪些事情及有关时间的格言,让学生感悟1秒虽短但不能忽视,一定要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惯。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学生带来的小闹钟没有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学生胡乱的摆弄小闹钟。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4。学生课堂的参与还有待加强,说明我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今后还有待提高。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下面我首先说一下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第一个学*目标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目标中感知一秒时间,学生认识了一秒,知道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较好,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但是对一秒时间的体验不够充分、估计较短时间不够准确,有一部分学生在估计时间时误差较大,原因是对1秒感知浮浅、不真实。这一学*目标达成不够好。下一学*目标是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经历“几秒”,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数学活动中,知道“1分=60秒”。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在秒针、分针的变化过程中,从学生的回答提问和进行半分钟、2分钟化秒的计算中,可以看出这一学*目标已达成。第三个学*目标是通过对分和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1分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分”的短暂。又出示1秒现代化工具所做的事情图片和刘翔比赛视频等,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同时受到惜时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如下: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行为设计主旨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本课的'学*目标”,我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用学生熟悉的钟表滴答声和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又能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

  念。但在教学这这一环节时,学生情绪低落,过于拘谨、紧张,原因是没有进行课前的准备活动,来消除或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的紧张使我也紧张,在后面环节没能灵活调节,又加上备课不够充分,导致出现种种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紧张在迎新年倒计时时学生反响太低落,跟预设相差太远。然后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这一问题问的面广,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偏离目标较大,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应当问: “同学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倒计时?”然后再引出秒是小的时间单位。

  观察钟面,复*旧知这一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对钟面刻度,时、分的计时方法的认识,对后面几秒、1分的认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但在进行时问题没有设计好层次,问的精准一些,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钟表。导致学生回答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得已打断回答,老师引导复*,现在回想处理非常不妥,应当引导而不能代办。

  在多种感观参与,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能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学生就是不会交流、不愿交流,比如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时声音小,而我又没有及时的鼓励引导,让多名学生参与或是集体参与。

  体验1秒的价值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发电厂的发电量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1秒也无比的重要,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在这里学生观看后一秒的惊人速度和刘翔的比赛精彩回顾,学生反应一般没有

  几秒的认识教学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又进行同桌互问互答秒针走了多少秒的小组活动。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最后,加以引导优化了方法。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估测时间的活动是利用前面学生对1秒、几秒的体验进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由第一次的估不准,到听同学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虽然在课堂中我完成了知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扩展最大知识空间、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活动体验更加扎实有效,扩大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激励性语言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调控课堂、驾于课堂、组织课堂。使本节课预设的精彩环节没能很好的实现其价值。不过,我相信随着不断的积累与学*,我的经验会更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中的变化和发展。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7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节课我抓住孩子们熟悉而关注的社会热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启发学生思考:发射前倒计时倒数10个数字的时候,估计一下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再利用课件,感受10秒、5秒的时间,从而巧妙地引入时间单位“秒”。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8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 1 分、 1 秒的时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我还在课堂上给他们补充了一些1分钟之内所做的事情,如: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这些课外知识的增加,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我还增加估测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 )秒。(2)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 )秒。(3)你系红领巾大约需要用( )秒。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秒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育的力度不够,多数学生虽然能从1分钟可以做许多事中体验时间的宝贵,但很明显他们只认识到了,并没有付诸实践,这也是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9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学*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二年级“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建立“秒”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学*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以新年的钟声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读秒,使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并由此发散,

  2、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播放刘翔夺冠的录像,再次感知“秒”,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的录像,由倒计时指挥员倒数10个数经历的时间,引出10秒。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内化

  分三步进行:(一)自主探究“秒”;(二)体验内化“秒”;(二)体验内化“分”

  1、课件出示钟表店,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师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甩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热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钟面结构,分析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秒二针运动快慢的轨迹。从秒针的认识——感受秒——以分作比,强调了观察,突出了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增进了情感体验。该层次透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分、秒关系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发现、归纳和总结。这样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亲身体验1分钟能做多少事?并由此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即:人类在1分钟内所创造的价值。教学激活了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在1分钟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的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课件的引擎下,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设计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四、结合名言,总结全课

  欣赏关于时间名人名言,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将一些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存在不足:

  1、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活跃:也许是孩子过于紧张了,也许是孩子还没有进入学*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猜想,我想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我没有进最大的努力去调动课堂的气氛。面对孩子*静的状态,我没有去调动他们,面对孩子的回答,我的评价是简单的,没能激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整节课其实是还可以更活跃一些。

  2、老师说的有些过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时刻担心孩子不懂,经常反复强调知识点,今后应该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我归纳,逐步做到:学生懂的不讲,讲后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只讲学生听了能懂的知识。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练*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这些都是用秒来计量的。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分组学*考虑的不周。

  3、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是多少秒?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重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神六升空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学*,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1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 1秒的时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我还在课堂上给他们补充了一些1分钟之内能做的事情,如: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这些课外知识的增加,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我还增加估测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

  (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秒。

  (2)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秒。

  (3)你系红领巾大约需要用()秒。

  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秒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育的力度不够,多数学生虽然能从1分钟可以做许多事中体验时间的宝贵,但很明显他们只认识到了,并没有付诸实践。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2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的长短,逐步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我在教学中重视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1)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新年、鞭炮、倒计时……这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在了解生活中的“秒”时,我认为学生在这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通过展示生活中有关秒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秒,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且激发了学生学*“秒”的欲望。

  (3)在讲秒的作用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气介绍了刘翔辉煌的成绩12秒91,让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只有分秒必争,才能实现梦想、为国争光。随机渗透: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让学生感悟时间长河是由很多的秒构成的,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

  2、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2)、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学生很有成就感的汇报:我能拍一下手、我能眨一下眼、我能跺一下脚、我能摸一下耳朵……再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3)在学*认识几秒的过程中,第一步:我让学生先跟着钟表秒针的节奏数数、拍手,让学生感受几秒。因为学生都有事做,所以走神的少。第二步:我让一名*时写字慢的学生(余佳俊)和一名*时写的快的学生(樊宇萍)上黑板,写“我爱数学”四个字,并让其他同学估测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同时我用秒表计时,最后反馈。因为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的用数数的方式估测几秒,大部分同学都估测的差不多,学*效果挺好。第三步:学生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引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渗透了学生对几秒的估测与感悟。

  (4)、在探究分和秒的关系时,因为1分=60秒是本课的重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第一步:我出示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格进行交流而得出结论,我给予适当启示指导。学生先通过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能力和*惯。第二步:①安静地想、看:体验一分钟的过程,安静地想和看比拍手体验更准确,而且是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再一次巩固1分=60秒的结论;②自由活动:让学生完成自己认为一分钟能完成的事情(师适当提示),学生自由发挥:(有的点头、有的整理书包、有的折纸飞机、有的画喜羊羊、有的……,学生自由活动有创造性。经过前两次的体验,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控制自己行动的时间,使体验过程动静交替,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得的过程;同时,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但创新力度不大,今后需提高创新力度。

  3、让学生在课堂练*中巩固新知

  本节课堂练*,我设计了三关有层次的练*:第一关——基础练*;第二关——综合应用;第三关:趣味智力题。练*的过程发现学生前两关正确率高,第三关在我的提示下才有一部分同学想出因为所以然。总之,练*设计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易懂,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更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谈收获

  因为学生一节课都很关注整个教学活动,所以此时更积极,有的说我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有的说我知道了一秒就是拍一下手的时间、有的说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要分秒必争、有的说我知道了1分=60秒、有的……我认为此环节不可缺,因为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归纳,如果没有此归纳,全课知识点有些凌乱!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3、总是担心学生体验不到位,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如:在体验15秒时,我让学生跟着秒表的节奏拍了两次手,学生已经掌握了节奏,但我不放心,又让点了两次头后,还临时让一名学生数数自己15秒能走几步,本来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可此时出问题了,这位同学收到了秒表嘀嗒声的影响,走得太慢,失去了测的目的!也就是因为这耽误了时间,所以我在让学生体验30秒时就仓促了。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再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经历”、“体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3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学*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二年级“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建立“秒”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学*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以新年的钟声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读秒,使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并由此发散,

  2、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播放刘翔夺冠的录像,再次感知“秒”,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的录像,由倒计时指挥员倒数10个数经历的时间,引出10秒。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内化

  分三步进行:(一)自主探究“秒”;(二)体验内化“秒”;(二)体验内化“分”

  1、课件出示钟表店,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师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甩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热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钟面结构,分析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秒二针运动快慢的轨迹。从秒针的认识——感受秒——以分作比,强调了观察,突出了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增进了情感体验。该层次透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分、秒关系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发现、归纳和总结。这样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亲身体验1分钟能做多少事?并由此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即:人类在1分钟内所创造的价值。教学激活了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在1分钟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的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课件的引擎下,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设计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四、结合名言,总结全课

  欣赏关于时间名人名言,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将一些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存在不足:

  1、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活跃:也许是孩子过于紧张了,也许是孩子还没有进入学*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猜想,我想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我没有进最大的努力去调动课堂的气氛。面对孩子*静的状态,我没有去调动他们,面对孩子的回答,我的评价是简单的,没能激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整节课其实是还可以更活跃一些。

  2、老师说的有些过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时刻担心孩子不懂,经常反复强调知识点,今后应该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我归纳,逐步做到:学生懂的不讲,讲后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只讲学生听了能懂的知识。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4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探索。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增大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把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之后,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好朋友”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以及“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4、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5、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这应成为今天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5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钞、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将“秒的认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本节课开始由“神六升天”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例如,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带的钟表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4、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非常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5、注重课堂拓展,培养实践能力

  本课通过课件安排三个层次性训练,填一填: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时间单位;比一比:让学生灵活运用1分=60秒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此认知的理解;想一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强调学生认真读题的学**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欣赏“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比秒的更小的时间单位,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课外,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探索。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增大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把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之后,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好朋友”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以及“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4、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5、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这应成为今天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7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练*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这些都是用秒来计量的。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分组学*考虑的不周。

  3、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是多少秒?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重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神六升空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学*,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8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下面我首先说一下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第一个学*目标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目标中感知一秒时间,学生认识了一秒,知道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较好,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但是对一秒时间的体验不够充分、估计较短时间不够准确,有一部分学生在估计时间时误差较大,原因是对1秒感知浮浅、不真实。这一学*目标达成不够好。下一学*目标是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经历“几秒”,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数学活动中,知道“1分=60秒”。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在秒针、分针的变化过程中,从学生的回答提问和进行半分钟、2分钟化秒的计算中,可以看出这一学*目标已达成。第三个学*目标是通过对分和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1分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分”的短暂。又出示1秒现代化工具所做的事情图片和刘翔比赛视频等,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同时受到惜时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如下: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行为设计主旨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本课的学*目标”,我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用学生熟悉的钟表滴答声和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又能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

  念。但在教学这这一环节时,学生情绪低落,过于拘谨、紧张,原因是没有进行课前的准备活动,来消除或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的紧张使我也紧张,在后面环节没能灵活调节,又加上备课不够充分,导致出现种种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紧张在迎新年倒计时时学生反响太低落,跟预设相差太远。然后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这一问题问的面广,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偏离目标较大,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应当问: “同学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倒计时?”然后再引出秒是小的时间单位。

  观察钟面,复*旧知这一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对钟面刻度,时、分的计时方法的认识,对后面几秒、1分的认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但在进行时问题没有设计好层次,问的精准一些,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钟表。导致学生回答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得已打断回答,老师引导复*,现在回想处理非常不妥,应当引导而不能代办。

  在多种感观参与,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能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学生就是不会交流、不愿交流,比如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时声音小,而我又没有及时的鼓励引导,让多名学生参与或是集体参与。

  体验1秒的价值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发电厂的发电量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1秒也无比的重要,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在这里学生观看后一秒的惊人速度和刘翔的比赛精彩回顾,学生反应一般没有

  几秒的认识教学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又进行同桌互问互答秒针走了多少秒的小组活动。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最后,加以引导优化了方法。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估测时间的活动是利用前面学生对1秒、几秒的体验进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由第一次的估不准,到听同学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虽然在课堂中我完成了知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扩展最大知识空间、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活动体验更加扎实有效,扩大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激励性语言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调控课堂、驾于课堂、组织课堂。使本节课预设的精彩环节没能很好的实现其价值。不过,我相信随着不断的积累与学*,我的经验会更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中的变化和发展。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19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

  一、成功之处

  (1)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新年倒计时……以学生喜欢的情境,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自己讲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我能拍一下手、我能眨一下眼、我能合一下书……然后展示搜集的有关“一秒能做的事情”的图片,如计算机能计算4万亿次等,让学生感受一秒的“神奇”。

  (3)、在探究“1分=60秒”时,我让学生观察视频,体验一分钟的过程,秒针每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二、问题反思

  1、讲课语速稍慢,同时应注意节奏变化

  2、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应照顾到每个同学“这节课还有谁没回答问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比如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大多数人都能回答。

  3、问题不够深入、准备内容略少,总是担心讲不完课,以至于在备课时删去一些内容导致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

  4、在让学生体验一秒钟后,应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5秒针,如5秒钟能写多少个汉字等

  5、让学生体验60秒时,设计的活动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设计一些更具体容易实施的:跳绳多少次?写几首古诗?跑几圈?

  6、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

  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重视“经历”、“体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我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学*,增强自身素质。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0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抓住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谜语“小小圆形跑道上,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不一样,最后时间都一样”,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之后利用几个钟表帮助学生回忆了时钟上的知识。

  二、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由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图片引出新的时间单位“秒”,接着又让学生感受1秒钟的长短,说说一秒钟能做什么,并进行了从1秒到60秒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2.学生课堂的参与还有待加强,说明我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今后还有待提高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阅读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1)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9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观察的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和意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秒钟的动画,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1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分钟的体验。

  3、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练*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小明睡觉大约8(时),100米赛跑的时间大约是30(秒)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的学*速度有些快,知识点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2、在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新设计,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聆听这一环节的探索新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来想、说、做。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2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探索。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增大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把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之后,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好朋友”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以及“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4、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5、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这应成为今天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3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下面我首先说一下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第一个学*目标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目标中感知一秒时间,学生认识了一秒,知道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较好,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但是对一秒时间的体验不够充分、估计较短时间不够准确,有一部分学生在估计时间时误差较大,原因是对1秒感知浮浅、不真实。这一学*目标达成不够好。下一学*目标是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经历“几秒”,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数学活动中,知道“1分=60秒”。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在秒针、分针的变化过程中,从学生的回答提问和进行半分钟、2分钟化秒的计算中,可以看出这一学*目标已达成。第三个学*目标是通过对分和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1分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分”的短暂。又出示1秒现代化工具所做的事情图片和刘翔比赛视频等,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同时受到惜时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如下: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行为设计主旨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本课的学*目标”,我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用学生熟悉的钟表滴答声和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又能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

  念。但在教学这这一环节时,学生情绪低落,过于拘谨、紧张,原因是没有进行课前的准备活动,来消除或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的紧张使我也紧张,在后面环节没能灵活调节,又加上备课不够充分,导致出现种种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紧张在迎新年倒计时时学生反响太低落,跟预设相差太远。然后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这一问题问的面广,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偏离目标较大,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应当问: “同学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倒计时?”然后再引出秒是小的时间单位。

  观察钟面,复*旧知这一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对钟面刻度,时、分的计时方法的认识,对后面几秒、1分的认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但在进行时问题没有设计好层次,问的精准一些,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钟表。导致学生回答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得已打断回答,老师引导复*,现在回想处理非常不妥,应当引导而不能代办。

  在多种感观参与,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能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学生就是不会交流、不愿交流,比如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时声音小,而我又没有及时的鼓励引导,让多名学生参与或是集体参与。

  体验1秒的价值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发电厂的发电量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1秒也无比的重要,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在这里学生观看后一秒的惊人速度和刘翔的比赛精彩回顾,学生反应一般没有

  几秒的认识教学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又进行同桌互问互答秒针走了多少秒的小组活动。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最后,加以引导优化了方法。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估测时间的活动是利用前面学生对1秒、几秒的体验进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由第一次的估不准,到听同学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虽然在课堂中我完成了知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扩展最大知识空间、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活动体验更加扎实有效,扩大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激励性语言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调控课堂、驾于课堂、组织课堂。使本节课预设的精彩环节没能很好的实现其价值。不过,我相信随着不断的积累与学*,我的经验会更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中的变化和发展。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课的另一特点是突显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不仅仅只是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份,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功能的存在,以致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一些没有生机的数字和图形的堆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强调作为科学的数学时,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存在。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秒能做多少事,看刘翔夺冠的资料,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宝贵,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课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5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嫦娥一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注意,提问时倒计时数得太快。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本节课开始由“嫦娥一号”的录像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秒的知识,说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中,有关明明的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有关秒的知识。在做练*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发现跑50米跑12秒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后,我又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又比较前面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时间单位。

  4、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非常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不足:在教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1秒的体验和60秒的体验也应该放在一起更合理了;还有细节上没有注意:比如1时=60分、一分=60秒就没有写规范等。总之,作这一名教师,我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努力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新课,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学生在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中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还用到时间单位 “秒”?学生纷纷举手说,如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神舟十号”上天。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情景,播放给学生看,并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鼓励学生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有关“秒”的知识。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例如:在体会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通过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活动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1秒”的价值,我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如飞机每秒约行25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同学们在吃惊中自发的呐喊要珍惜每一秒钟。

  我仍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7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的长短,逐步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我在教学中重视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1)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新年、鞭炮、倒计时……这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在了解生活中的“秒”时,我认为学生在这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通过展示生活中有关秒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秒,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且激发了学生学*“秒”的欲望。

  (3)在讲秒的作用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气介绍了刘翔辉煌的成绩12秒91,让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只有分秒必争,才能实现梦想、为国争光。随机渗透: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让学生感悟时间长河是由很多的秒构成的,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

  2、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2)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学生很有成就感的汇报:我能拍一下手、我能眨一下眼、我能跺一下脚、我能摸一下耳朵……再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3)在学*认识几秒的过程中,第一步:我让学生先跟着钟表秒针的节奏数数、拍手,让学生感受几秒。因为学生都有事做,所以走神的少。第二步:我让一名*时写字慢的学生(余佳俊)和一名*时写的快的学生(樊宇萍)上黑板,写“我爱数学”四个字,并让其他同学估测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同时我用秒表计时,最后反馈。因为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的用数数的方式估测几秒,大部分同学都估测的差不多,学*效果挺好。第三步:学生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引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渗透了学生对几秒的估测与感悟。

  (4)在探究分和秒的关系时,因为1分=60秒是本课的重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第一步:我出示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格进行交流而得出结论,我给予适当启示指导。学生先通过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能力和*惯。第二步:①安静地想、看:体验一分钟的过程,安静地想和看比拍手体验更准确,而且是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再一次巩固1分=60秒的结论;②自由活动:让学生完成自己认为一分钟能完成的事情(师适当提示),学生自由发挥:(有的点头、有的整理书包、有的折纸飞机、有的画喜羊羊、有的……,学生自由活动有创造性。经过前两次的体验,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控制自己行动的时间,使体验过程动静交替,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得的过程;同时,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但创新力度不大,今后需提高创新力度。

  3、让学生在课堂练*中巩固新知

  本节课堂练*,我设计了三关有层次的练*:第一关——基础练*;第二关——综合应用;第三关:趣味智力题。练*的过程发现学生前两关正确率高,第三关在我的提示下才有一部分同学想出因为所以然。总之,练*设计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易懂,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更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谈收获

  因为学生一节课都很关注整个教学活动,所以此时更积极,有的说我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有的说我知道了一秒就是拍一下手的时间、有的说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要分秒必争、有的说我知道了1分=60秒、有的……我认为此环节不可缺,因为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归纳,如果没有此归纳,全课知识点有些凌乱!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3、总是担心学生体验不到位,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如:在体验15秒时,我让学生跟着秒表的节奏拍了两次手,学生已经掌握了节奏,但我不放心,又让点了两次头后,还临时让一名学生数数自己15秒能走几步,本来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可此时出问题了,这位同学收到了秒表嘀嗒声的影响,走得太慢,失去了测的目的!也就是因为这耽误了时间,所以我在让学生体验30秒时就仓促了。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再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经历”、“体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8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钞、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将“秒的认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本节课开始由“神六升天”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例如,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带的钟表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4、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非常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5、注重课堂拓展,培养实践能力

  本课通过课件安排三个层次性训练,填一填: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时间单位;比一比:让学生灵活运用1分=60秒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此认知的理解;想一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强调学生认真读题的学**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欣赏“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比秒的更小的时间单位,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课外,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9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练*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这些都是用秒来计量的。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分组学*考虑的不周。

  3、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是多少秒?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重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2)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6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

  1、注重梳理,引领回顾。

  本人认为整理与复*课的重点首先在于整理,知识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本领域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我还是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在梳理回顾中,引领学生对时、分、秒这部分知识两个方面的回忆(这是在新授时不少学生认识模糊的):一是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二是认读与计算。

  2、层次分明,引领探索。

  在整理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练*。整理与复*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在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基本练*、综合练*、拓展练*。在综合练*中通过让学生帮明明计算路程进一步理解时刻的认读方法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拓展练*中进一步面对优等生设计了写数学日记的题目,在动手活动中初步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在层次分明的练*中,继续引领学生的探索,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不越位,学的到位。

  学生的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得到的,教师的`总结概括宽、泛而到位,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知识与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2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下面我首先说一下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第一个学*目标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目标中感知一秒时间,学生认识了一秒,知道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较好,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但是对一秒时间的体验不够充分、估计较短时间不够准确,有一部分学生在估计时间时误差较大,原因是对1秒感知浮浅、不真实。这一学*目标达成不够好。下一学*目标是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经历“几秒”,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数学活动中,知道“1分=60秒”。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在秒针、分针的变化过程中,从学生的回答提问和进行半分钟、2分钟化秒的计算中,可以看出这一学*目标已达成。第三个学*目标是通过对分和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1分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分”的短暂。又出示1秒现代化工具所做的事情图片和刘翔比赛视频等,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同时受到惜时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如下: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行为设计主旨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本课的学*目标”,我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用学生熟悉的钟表滴答声和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又能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

  念。但在教学这这一环节时,学生情绪低落,过于拘谨、紧张,原因是没有进行课前的准备活动,来消除或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的紧张使我也紧张,在后面环节没能灵活调节,又加上备课不够充分,导致出现种种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紧张在迎新年倒计时时学生反响太低落,跟预设相差太远。然后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这一问题问的面广,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偏离目标较大,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应当问: “同学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倒计时?”然后再引出秒是小的时间单位。

  观察钟面,复*旧知这一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对钟面刻度,时、分的计时方法的认识,对后面几秒、1分的认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但在进行时问题没有设计好层次,问的精准一些,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钟表。导致学生回答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得已打断回答,老师引导复*,现在回想处理非常不妥,应当引导而不能代办。

  在多种感观参与,建立1秒的概念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能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学生就是不会交流、不愿交流,比如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时声音小,而我又没有及时的鼓励引导,让多名学生参与或是集体参与。

  体验1秒的价值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发电厂的发电量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1秒也无比的重要,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在这里学生观看后一秒的惊人速度和刘翔的比赛精彩回顾,学生反应一般没有

  几秒的认识教学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又进行同桌互问互答秒针走了多少秒的小组活动。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最后,加以引导优化了方法。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估测时间的活动是利用前面学生对1秒、几秒的体验进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由第一次的估不准,到听同学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间的方法。锻炼了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

  虽然在课堂中我完成了知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扩展最大知识空间、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活动体验更加扎实有效,扩大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激励性语言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调控课堂、驾于课堂、组织课堂。使本节课预设的精彩环节没能很好的实现其价值。不过,我相信随着不断的积累与学*,我的经验会更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中的变化和发展。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3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学*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二年级“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建立“秒”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学*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以新年的钟声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读秒,使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并由此发散,

  2、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播放刘翔夺冠的录像,再次感知“秒”,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的录像,由倒计时指挥员倒数10个数经历的.时间,引出10秒。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内化

  分三步进行:(一)自主探究“秒”;(二)体验内化“秒”;(三)体验内化“分”

  1、课件出示钟表店,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师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甩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热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钟面结构,分析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秒二针运动快慢的轨迹。从秒针的认识——感受秒——以分作比,强调了观察,突出了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增进了情感体验。该层次透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分、秒关系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发现、归纳和总结。这样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亲身体验1分钟能做多少事?并由此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即:人类在1分钟内所创造的价值。教学激活了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在1分钟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的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课件的引擎下,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设计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四、结合名言,总结全课

  欣赏关于时间名人名言,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将一些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存在不足:

  1、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活跃:也许是孩子过于紧张了,也许是孩子还没有进入学*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猜想,我想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我没有进最大的努力去调动课堂的气氛。面对孩子*静的状态,我没有去调动他们,面对孩子的回答,我的评价是简单的,没能激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整节课其实是还可以更活跃一些。

  2、老师说的有些过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时刻担心孩子不懂,经常反复强调知识点,今后应该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我归纳,逐步做到:学生懂的不讲,讲后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只讲学生听了能懂的知识。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葛晓静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

  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

  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观察的亲身

  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和意识。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秒钟的

  动画,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

  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

  与学*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

  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

  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1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分钟的体验。

  3、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水*。练*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小明睡觉大约8(时),100米赛跑的时间大约是30(秒)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5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新课,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学生在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中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还用到时间单位 “秒”?学生纷纷举手说,如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神舟十号”上天。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情景,播放给学生看,并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鼓励学生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有关“秒”的知识。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例如:在体会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通过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活动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1秒”的价值,我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如飞机每秒约行25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同学们在吃惊中自发的呐喊要珍惜每一秒钟。

  我仍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首先,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将“秒的认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本节课开始由“欣赏钟表店的一角”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秒的体验:体会1秒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时刻,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提供给了孩子们不同的计时工具,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体验中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起“秒”这一时间观念。而且在活动中还发现了分与秒的关系,感受了秒的长短。另外,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为同学们收集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交通工具1秒钟行驶的路程为同学们播放,这一切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1秒钟蕴藏着的巨大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孩子们的特长,让他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写数字、画画、跳绳、踢口袋等。在紧张的学*中渡过了短暂的一分钟,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体验到了1分钟的价值,在学*数学的同时感受到了时间的重要性,而且明白了:要提高自己的学*效率。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例如,我设计了同桌互相观察分针和秒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知道:1分=60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提问时不严密,导致学生回答不精。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3)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钟表、秒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计时系红领巾。

  问:你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系红领巾活动,你对秒有什麽感受?

  师:计量比较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较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秒的知识。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

  1、你认为哪些钟表可以计量秒?(出示带秒针的钟表、手表、电子表、秒表)

  2、根据问题,分组学*。

  1)、秒针走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秒针走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2)、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多长时间?从2走到4呢?

  3)、秒针从12开始转一圈又回到12,经过了多长时间?从3开始转一圈又回到3呢?

  小组汇报。

  认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3、体验活动。

  1)、1秒钟有多长?把小闹钟放在耳朵上听一听,“嘀哒”一声就是1秒。

  你有什么感受?1秒钟能干什么?

  说明:1秒钟确实很短,但有些现代化工具1秒钟能干很多事情呢。

  课件演示。

  看了这些,你们对秒有什么新的感受?珍惜时间。

  2)、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一秒一秒积累起来就能做很多事情。

  10秒钟能数多少个数?数

  10秒钟有多长呢?春节晚会的倒计时,火箭发射倒计时

  10秒钟你能做些什么呢?

  3)、1分等于多少秒?60秒钟能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分组活动:拍皮球、跳绳、写字、做口算。

  生汇报。

  4)、秒在体育比赛中用途非常广泛,很多体育项目用秒计算。我这里有几张奥运会冠军的图片,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演示。

  三、看书,提问

  四、巩固练*

  1、小明每分钟打字56个,小亮每分钟打字49个,他们谁打字的速度快?

  2、在校运会100米比赛中,王浩用了16秒80,赵亮用了16秒08,李新用了15秒96,田辉用了16秒11,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五、小结

  下课铃响了,请大家迅速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长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了1时=60分,但是对于秒学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体验1秒、几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1页,练*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1分=60秒。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4)

——秒的认识教案优选【20】份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

  1.填空。

  (1)钟面上有()个数,有()根针,比较短的针叫()针,比较长的针叫()针,又细又长的针叫()针。

  (2)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

  (3)60分=()时60秒=()分

  2.练*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

  练*十九第9题。

  教学内容:第5961页,练*十五第1、6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钟表、秒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计时系红领巾。

  问:你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系红领巾活动,你对秒有什麽感受?

  师:计量比较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较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秒的知识。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

  1、你认为哪些钟表可以计量秒?(出示带秒针的钟表、手表、电子表、秒表)

  2、根据问题,分组学*。

  1)、秒针走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秒针走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2)、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多长时间?从2走到4呢?

  3)、秒针从12开始转一圈又回到12,经过了多长时间?从3开始转一圈又回到3呢?

  小组汇报。

  认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3、体验活动。

  1)、1秒钟有多长?把小闹钟放在耳朵上听一听,嘀哒一声就是1秒。

  你有什么感受?1秒钟能干什么?

  说明:1秒钟确实很短,但有些现代化工具1秒钟能干很多事情呢。

  课件演示。

  看了这些,你们对秒有什么新的感受?珍惜时间。

  2)、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一秒一秒积累起来就能做很多事情。

  10秒钟能数多少个数?数

  10秒钟有多长呢?春节晚会的倒计时,火箭发射倒计时

  10秒钟你能做些什么呢?

  3)、1分等于多少秒?60秒钟能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分组活动:拍皮球、跳绳、写字、做口算。

  生汇报。

  4)、秒在体育比赛中用途非常广泛,很多体育项目用秒计算。我这里有几张奥运会冠军的图片,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演示。

  三、看书,提问

  四、巩固练*

  1、小明每分钟打字56个,小亮每分钟打字49个,他们谁打字的速度快?

  2、在校运会100米比赛中,王浩用了16秒80,赵亮用了16秒08,李新用了15秒96,田辉用了16秒11,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五、小结

  下课铃响了,请大家迅速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长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教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谁记得20xx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多少?

  生:12秒91。

  师: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同学们,还有什么事情也让你觉得连1秒钟的时间都非常重要呢?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4.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学生活动)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5.教学1分=60秒。

  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

  生:没有。

  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

  生:是。

  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1分=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师:真的是这样啊,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连这么难的问题也能研究出来,真棒!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常我们说的半分钟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能力和*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

  6.体验1分的长短。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或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片断,引出课题: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钟更小的单位:秒。

  二、新课学*

  1.认识钞针

  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我们首先要认识的是钟表中的秒针。在一些钟表有3根针,走的最快的就是秒针。

  继续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认识1秒、几秒

  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继续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思考:走3小格是()秒,走5秒要走()小格,走10秒要走()小格。

  3.认识大格与小格的关系

  讨论:1大格里有()个小格,30小格里有()个大格,1圈里有()个大格,()个小格。

  4.认识秒和分的关系

  思考:秒针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1分=()秒。

  5.1秒钟的价值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每秒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6.体会1分钟(60秒)能做什么?

  (1)播放1分钟精彩动画片。

  (2)1分钟数学竞赛,体会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3)1分钟律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7.知识应用

  继续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三、巩固练*

  填空

  (1)1分钟=()秒

  (2)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35()。

  (3)小明系好红领巾大约需20()。

  (4)我们一天睡眠的时间应达9()。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示例》,来自网!,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示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

  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表格等。

  学具准备:

  课前学生自行准备钟表,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激趣交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现场魔术表演?老师今天准备了2个小魔术,想不想看看?那如果大家能闯过两关,老师就为大家表演表演。有没有信心?

  2、巩固旧知。

  第一关:请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不包括秒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介绍钟面结构。)

  第二关:请口答下面问题。(课件显示如下问题)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圈呢?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多少时间?

  3、表演魔术。

  教师表演两个小魔术。(①把盖子“变”出来;②吹一口气解开死结。)

  4、质疑揭题。

  师:你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盖子“变”出来和解开绳子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过程快,所以看不出当中的奥妙。)

  那在日常生活当中,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秒”作单位。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课件出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师:请打开书60页,把这句话画出来,再小声地读一读。

  2、说一说。

  师: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3、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师:谁来读读明明提出的问题?指名读(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鼠标指着“刻漏”)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工具吗?这是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钟表时用来计时的工具,名叫“刻漏”。看到这个“刻漏”,对比我们今天的钟表,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想呢?

  4、三次观察,合作求知。

  (师把黑板上的钟面模型加上一根秒针。)同学们,请看这个钟面有什么变化?

  (1)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2)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①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3)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①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把课本60页左下角的这句话(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画出来,再齐读。

  5、看书、质疑。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看书了解,初步感知。

  我们请看书61页第2题,这四个小朋友在1分钟里做了什么?

  2、分组活动,加强体验。

  ①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也做刚才同样的事情,你能做多少呢?再试试。(师用拍手计时。)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血液在人体的大动脉里每一秒约流动50厘米,在大静脉里每秒约流动20厘米。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师:课本63页第3题还介绍了一些事物在1分、1秒里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

  (课件出示两题练*,设计如下:)

  一、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6、从掌政到银川坐车大约30小时。()

  (同桌合作讨论对错,并想想不合适的时间单位应该怎样改。

  同桌汇报。汇报完第5题时,全班一起唱《拍手歌》体验15秒。)

  二、连线。

  爸爸一天小红跑上一节课洗一件

  工作100米衣服

  10分钟40分钟25秒钟8小时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

  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圈是60秒。

  1分=60秒

  学*内容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学*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 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59——61页内容

  一、复*: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和( ),1时=( )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大格是( )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 )分。

  二、自主学*:

  1、有些钟面上有( )根针,又细又长的是( )针。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1圈是( )秒,也就是( )分。所以1分=( )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 );( )等。

  课 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1、请大家认真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 格,秒针走 。秒针走 圈,分针走 。)

  2、秒针走 圈是 秒,分针正好走 小格,由此得出1分= 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能算 。(要求第1、2、大组同学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3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 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

  3、5分=( )秒 120秒=( )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

  3、每天大约睡9( )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做个调查,你能用多长的时间把你的名字写好,先来猜一猜。

  生开始写

  师:你估计一下,你大概用了多长的时间写?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有同学用到了秒,在这里为什么用秒这个单位呢?

  师:计量很短的时间,学用秒这个时间单位

  师那么如何从钟表上来看埋单经过了多少秒?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出示:15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10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9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同桌合作讨论: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秒针从12走到1是多少?

  (3)、我们所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

  (4)、你还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是多少秒吗?

  同桌汇报:

  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还用秒这个时间单位呢?

  2、揭示分和秒的关系

  师:大家继续观察,你还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这说明什么呢?

  1分=60秒

  3、感受时间单位分和秒

  师:如果给你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呢?在白纸上表示

  那么1秒钟呢?

  大家可能觉得1秒钟的'时间太短了,什么也干不了,让我们了解几条信息,你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一秒,这一秒的作用还真不小,那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练*反馈

  1、3时=()分

  120秒=()分

  30分()30秒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东东吃早饭大约需10()

  每天睡眠时间大约需9()

  小明跑50米大约用了10()

  四、全课小结

  教学目标: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脑、钟表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

  1、钟面上有_____个大格,_____个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_____时。

  3、分针走一个小格是_____分,走一个大格是_____分。

  4、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

  5、1时=_____分。

  二、创设情景进行导课。

  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仔细看图,还差几秒?今天我们来认识秒。

  三、学*新课

  1、观察图画。

  让学生说说,通过图画都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提问。

  2、认识秒。(出示钟表面)

  1秒有多长?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掌握情况。

  (3)班级集体交流

  问声“你好”的时间大约时1秒;我跑5米的时间时1秒;闹钟嘀哒一声的时间是1秒

  3、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

  1分=60秒

  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学生来回答大约几秒。

  三、巩固练*。

  自主练*第1题。

  学生自己体会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后交流。

  第2题。学生仔细看钟表说说差几秒到几时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填空。

  第4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时、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写,交流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第5题。学生自己阅读找出其中的几条信息。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指着钟表说给爸爸妈妈听吗?

  作业设计:

  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板书设计:

  认识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

  1时=60分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做个调查,你能用多长的时间把你的名字写好,先来猜一猜。

  生开始写

  师:你估计一下,你大概用了多长的时间写?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有同学用到了秒,在这里为什么用秒这个单位呢?

  师:计量很短的时间,学用秒这个时间单位

  师那么如何从钟表上来看埋单经过了多少秒?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出示:15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10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9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同桌合作讨论: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秒针从12走到1是多少?

  (3)、我们所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

  (4)、你还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是多少秒吗?

  同桌汇报:

  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还用秒这个时间单位呢?

  2、揭示分和秒的关系

  师:大家继续观察,你还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这说明什么呢?

  1分=60秒

  3、感受时间单位分和秒

  师:如果给你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呢?在白纸上表示

  那么1秒钟呢?

  大家可能觉得1秒钟的时间太短了,什么也干不了,让我们了解几条信息,你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一秒,这一秒的作用还真不小,那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练*反馈

  1、3时=()分

  120秒=()分

  30分()30秒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东东吃早饭大约需10()

  每天睡眠时间大约需9()

  小明跑50米大约用了10()

  四、全课小结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教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谁记得20xx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多少?

  生:12秒91。

  师: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同学们,还有什么事情也让你觉得连1秒钟的时间都非常重要呢?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4.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学生活动)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5.教学1分=60秒。

  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

  生:没有。

  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

  生:是。

  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1分=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师:真的是这样啊,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连这么难的问题也能研究出来,真棒!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常我们说的半分钟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能力和*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

  6.体验1分的长短。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

  1、填空。

  (1)钟面上有( )个数,有( )根针,比较短的针叫( )针,比较长的针叫( )针,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时 60秒=( )分

  2、练*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

  练*十九第9题。

  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 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限时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 我们上一节课用40( )

  ②小丹跑50米用9( )

  ③妈妈每天工作8( )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 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 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 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格言警句。

  4、 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十四第6题。

  教学内容:

  第5961页,练*十五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钟表、秒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计时系红领巾。

  问:你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系红领巾活动,你对秒有什麽感受?

  师:计量比较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较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秒的知识。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

  1、你认为哪些钟表可以计量秒?(出示带秒针的钟表、手表、电子表、秒表)

  2、根据问题,分组学*。

  1)、秒针走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秒针走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2)、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多长时间?从2走到4呢?

  3)、秒针从12开始转一圈又回到12,经过了多长时间?从3开始转一圈又回到3呢?

  小组汇报。

  认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3、体验活动。

  1)、1秒钟有多长?把小闹钟放在耳朵上听一听,嘀哒一声就是1秒。

  你有什么感受?1秒钟能干什么?

  说明:1秒钟确实很短,但有些现代化工具1秒钟能干很多事情呢。

  课件演示。

  看了这些,你们对秒有什么新的感受?珍惜时间。

  2)、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一秒一秒积累起来就能做很多事情。

  10秒钟能数多少个数?数

  10秒钟有多长呢?春节晚会的倒计时,火箭发射倒计时

  10秒钟你能做些什么呢?

  3)、1分等于多少秒?60秒钟能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分组活动:拍皮球、跳绳、写字、做口算。

  生汇报。

  4)、秒在体育比赛中用途非常广泛,很多体育项目用秒计算。我这里有几张奥运会冠军的图片,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演示。

  三、看书,提问

  四、巩固练*

  1、小明每分钟打字56个,小亮每分钟打字49个,他们谁打字的速度快?

  2、在校运会100米比赛中,王浩用了16秒80,赵亮用了16秒08,李新用了15秒96,田辉用了16秒11,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五、小结

  下课铃响了,请大家迅速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长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第五单元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做个调查,你能用多长的时间把你的名字写好,先来猜一猜。

  生开始写

  师:你估计一下,你大概用了多长的时间写?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有同学用到了秒,在这里为什么用秒这个单位呢?

  师:计量很短的时间,学用秒这个时间单位

  师那么如何从钟表上来看埋单经过了多少秒?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出示:15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10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9秒时秒针走到什么位置?

  同桌合作讨论: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秒针从12走到1是多少?

  (3)、我们所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

  (4)、你还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是多少秒吗?

  同桌汇报:

  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还用秒这个时间单位呢?

  2、揭示分和秒的关系

  师:大家继续观察,你还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这说明什么呢?

  1分=60秒

  3、感受时间单位分和秒

  师:如果给你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呢?在白纸上表示

  那么1秒钟呢?

  大家可能觉得1秒钟的.时间太短了,什么也干不了,让我们了解几条信息,你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一秒,这一秒的作用还真不小,那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练*反馈

  1、3时=()分

  120秒=()分

  30分()30秒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东东吃早饭大约需10()

  每天睡眠时间大约需9()

  小明跑50米大约用了10()

  四、全课小结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

  1.填空。

  (1)钟面上有( )个数,有( )根针,比较短的针叫( )针,比较长的针叫( )针,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时 60秒=( )分

  2.练*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

  练*十九第9题。

  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脑、钟表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

  1、钟面上有_____个大格,_____个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_____时。

  3、分针走一个小格是_____分,走一个大格是_____分。

  4、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

  5、1时=_____分。

  二、创设情景进行导课。

  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仔细看图,还差几秒?今天我们来认识秒。

  三、学*新课

  1、观察图画。

  让学生说说,通过图画都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提问。

  2、认识秒。(出示钟表面)

  1秒有多长?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掌握情况。

  (3)班级集体交流

  问声“你好”的时间大约时1秒;我跑5米的时间时1秒;闹钟嘀哒一声的时间是1秒

  3、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

  1分=60秒

  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学生来回答大约几秒。

  三、巩固练*。

  自主练*第1题。

  学生自己体会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后交流。

  第2题。学生仔细看钟表说说差几秒到几时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填空。

  第4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时、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写,交流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第5题。学生自己阅读找出其中的几条信息。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指着钟表说给爸爸妈妈听吗?

  作业设计:

  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板书设计:

  认识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

  1时=60分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十四第6题。

  课题: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活动,激发学*学*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 新课

  (一) 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 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 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7、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一秒钟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零件.有的电脑一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

  所以,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 体会几秒

  1、现在就给你30秒钟,请你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

  2、我们*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3、其实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就连我们在不经意间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几秒钟呢,你知道怎样是一次深呼吸吗?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几分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

  请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钟,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播放视频“王丽萍”) 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王丽萍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你知道她夺冠的成绩吗?(1小时29分05秒)

  三.总结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四. 练*

  1、在( )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 夏天我们午睡的时间是40( )

  (3)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在一些国际比赛中,竞争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视频“男子100米跑”)这是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

  1.填空。

  (1)钟面上有( )个数,有( )根针,比较短的针叫( )针,比较长的针叫( )针,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时 60秒=( )分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5)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不足之处:

  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再教设计: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 练*贴*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面比,一高一低。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 融入多种学*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应该已经接触过负数,但什么是负数不一定真正理解,教材将认识负数作为五年级学生学*的第一课,可见负数的重要性。

  首先取材更合理。在旧教材中例1的设计是上海、北京、南京三个不同地域城市某天的温度对比,而实际生活中这三个城市特别是上海和南京距离较*,温差比较小,学生的温差感受就不是那么强。新教材将上海换成了三亚,北京换成了哈尔滨,生活中学生对这两个南北城市的不同气候感受更深,教材这样的编排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其次重点更突出。旧教材中上海和北京的温度分别是+4℃和-4℃,新教材三亚和哈尔滨的温度分别是+20℃和-20℃,对学生读数的要求降低了,基本上人人都能掌握。新教材将学*难度降低还体现在温度计读数的练*设计中,旧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环节都有读数的练*,并且要求学生学会读正负十几、二十几、三十几……的数。这是教学的难点,整堂课需要花掉比较长的时间,也没法让全部学生学会读数,而且往往使得例2的教学匆匆忙忙,有时练*部分也完不成教学要求,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半生不熟。新教材在练*的设计上明显能突出重点,每个练*都紧随着例题的学*,难易适度,更加体现整节课是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而不是重点让学生学温度计的读数。

  最后形式更新颖。新教材将原来旧教材中数轴上的数的认识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练*,而是将其融入例4的教学中,把相反方向的路程与数轴上的点联系在一起,不仅帮助学生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建立对正负数的认识,建立更加清晰的正数和负数的表象,而且学生对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更加明晰,能感知整数、有理数的序列,建立数感。

  整个单元这样有所调整后,课堂松紧度更加能控制好了,学生的知识更加整体化了。但是优生如果学这点知识肯定还不够,需要课后再有所深究。

  认识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对数的概念的又一次的拓展。很久以来,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负数就是在初中学*的。我上班的时候,20xx教的那版的小学教材,也没有负数,也是初中开始认识的。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的广泛应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一些,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标》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进行教学。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天气预报来初步让学生感知负数的意义。我让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员来预报各地的气温情况。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不说地方,直接读气温;有的学生说几度到几度,而没有说摄氏度,也是不标准的。最后有的`学生读出了零下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几乎没有学生敢起来读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这也是受*时生活的影响,因为气象预报员就是读的零下而没有度读负几摄氏度。接着老师示范还可以这样度,也就是是从数学的角度,应该是标准的读法应该是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然后,学生再来读一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点,高于零摄氏度的温度记为正数,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记为负数。规定零摄氏度时淡水结冰时的温度。零上和零下温度分别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接着,教学例2,存折上收入和支出时,显示的数据的不同,让学生明白收入的时候用正数表示,支出的时候用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也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学生列举了很多,说明学生掌握理解的还不错。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有两个目的: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负数,甚至使用负数。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作了基本的铺垫。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有关数轴的认识,只是让学生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本来认为这节课不难,教后才发现有以下两个容易出错:

  1、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2、认识数轴也是易错点。

  改进措施: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面为分界线”,高于海*面的记为正,低于海*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量,将练*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有理数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开始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微信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和接受式学*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使自主学*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做+3℃,零下3摄氏度记做—3℃”,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和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受学*”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接受学*应该是有意义地接受学*,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也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人为补充,教师要为这个过程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这个准备越充分,学生接受知识地就越容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包括正确的学*方式等。因此,判断此时的接受学*,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这个内容具体化,运用于实践,最终构成知识网络。当然,有意义的接受性学*应与自主探究学*相结合,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方面自主探究学*要以接受式学*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式学*也成为促进接受式学*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巩固新知。

  练*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设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贴*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在这个知识的讲解上我有点忽视,尤其是0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没有很明确的点出。

  本节课的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零上、增多、高于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零下、减少、低于的意义。

  对于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忽视,只是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生活中的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可以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可以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缺少和孩子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亲*感,过于严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和孩子交流,融入其中,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

  通过这次的上课,可以看出我自身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面的高度为负数。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20篇(扩展6)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周长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直接理解周长的“周”字的意思、理解“长”字的意思、周长的函意、判断周长、描周长、量周长、再到用周长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发现,学生根本就不能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意思,特别是“周”字,在些学生说成是周围、周边、一个星期等等,所以要直接教学周长的意思是行不通的。

  在教学周长的意思时我参考了一位老师的教法,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一圈,是从哪里开始,还是从哪里结束的,这一圈是不多不少的,多了不是,少了也不是,离开了物体表面外面的边的也不是。一圈也叫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这样讲学生理解起来是容易很多。

  在第一次试教完时,有些老师在评课时指出,按这样的上下去学生会有点固定得太死,没有充分动起来,包括动手和动脑,这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再想一想,其实教材只有一页纸,内容就是两个图和一句话,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第一幅图就让学生知道上面的图形是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们的周长。第二幅图是让学生动脑动手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上面图形的周长,规则的图形直接用尺来量,不规则的图形先用绳子围,再用尺来量出它的周长。针对这里我特意设计了给两个信封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是图形,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是工具,让他们想办法用这些工具量一量这图形的周长,在量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尺来量,钟和树叶这些不规则图形要先用绳子围,再用尺来量出它的周长。但在上定教课时,由于我讲不够清楚,所以所以在我巡视时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量了信封外面这张表上面的图形,而不是量信封里面图形的周长,在我指导下才改过来。因此应该在学生活动之前,要把注意的事项全部要讲清楚讲明白。

  学完周长之后就应用周长来为我们服务,也就是量腰围买裤子,第一次试教时发现这把量身尺有两面,一面是用厘米作单位,一面是用寸做单位,有个别学生读错了。这里也是一个在活动之前,没有把注意的事项全部要讲清楚讲明白。这个问题已经出现过两次,看来这是我个人比较大的缺点之一,下次上课一定要好好改一下才行。

  在实际应用的这一个环节我自己觉得设计得比较好,让学生运用刚学完的周长知识为自己选裤子,还有周长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利用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动画来结束这一节课,也让学生知道周长这一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创造发明的,在自然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知识和规律等着你细心的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喜欢。

  在设计上要有多种预案,大担假设细心求证。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利用汉语知识的特性和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直接导入问学生周长的“周”字是什么意思?“长”字是什么意思?周长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这样导入又直接又快,当时我问“周”安是什么意思时,学生就回答了“周围”,“一个星期7天”等意思上,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来,方法虽简单但行不通不通。后来才改过先认识一圈就是一周,再说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要注重细节。例如生活当中跑步的一圈,一般人都会跑到内圈上的,但我们这节课所讲周长的一圈是在他的外圈的边上,开始时我没讲清楚以至于请同学上来黑板上运动场上一圈时,他就画到了内圈上,如果我在开始的时候多讲一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定要把它容入到课堂上来。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今后的学*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学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一、在实践中感知周长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从而真正理解周长,形成表象。对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1、指周长:

  指一指手中不同图形的周长;

  2、说周长:

  说说在通过指周长后你对周长的理解;

  3、画周长:

  用彩笔画一画手中树叶图形的周长;

  4、找周长:

  找一找我们身边不同物品*面的周长。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体验中解决周长问题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寻找不同图形的测量方法,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滚动(圆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本课我作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发现学*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这种学*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在这个认知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的内在动机。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周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物体面上的边线,如:数学书、三角尺和课桌等。学生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二、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真实有效。

  测量*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在探索测量曲线图形的方法时,我让学生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可以用线来测量的方法,而后同桌合作用线围一围树叶的周长,最后用尺量一量。在这个过程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这一环节操作起来总显得有点困难。

  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发展数学思维。

  教育具有创造未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量一量自己腰围的活动,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课后想想,这一环节放在课尾,似乎有点简单,学生已经量过树叶了,而量树叶远比量腰围要困难,所以可以设计一个更有深度,更意义的环节。让学生在创造中发展数学思维。

  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一、通过操作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方式。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设计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由于这一内容或概念的教学时间上比较充裕,所以后面相应地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比较充分。

  汪老师通过剪一剪、指一指、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学*状态。整个教学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周长概念的建立——周长测量方向探究——生活中的应用——总结梳理。

  另外我觉得也有一些不妥的地方:

  1、学生的基础仅有对厘米的测量,教师让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度,而书本不是整厘米,学生很难表达。

  2、在实物投影上指硬币周长时,起点用彩笔标一下,其余用铅笔,并标一下,很显然画了一周。

  3、在量硬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线,二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是否选用粗一些的纸条更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