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的教研活动拉开了帷幕。今天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这一节课,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演示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能力很好,所以我把这一节课的例题大胆的改为*题来完成的。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小棒,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所以我安排了自由给同桌出题的空间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和同事们的建议,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表扬性语言用的比较少,表扬的形式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表扬。有时就是表扬起来也有些生硬,不自然。课堂教学上,缺少了点艺术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想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年级低水*有限学生不会合作学*不会交流,这也是我下一步要重点训练的。

  3、练*题可以出一些变式题甚至是一些拔高题就更好了。

  4、在备课的同时我对备学生这一环节显得缺陷了很多。

  5、在课的设计上不够巧妙和缺少科学性。

  我认为一节课要想上好是不容易的事,有问题不要仅,重要的是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前进和不断的探索,我相信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会很快的找到成功的……..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2

  让学生初步感知100有多少,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孩子的学*兴趣高涨,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和数的'组成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借助小棒,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清数的组成,同时从接*整十的数到整十数过渡的数数也合在这一环节中教学,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对口令数数”主要是让学生脱离小棒数数,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

  “巩固练*”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强化本课的难点:数的组成。

  这一环节我试图通过数20以内的数过渡到数100以内各数,安排了一叠作业本和一瓶弹珠,让学生整体感知100这个数到底有多少。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展示给学生看这叠作业本就是100本,这瓶弹珠就有100颗,导致这些教具都变得多余。因此,这一环节教学目标性不强。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作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等,互助的学*氛围。

  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和数的组成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借助小棒,让学生直观认清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学生学*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让学生边摆小棒边从接*整十数数到整十,把新的一个十捆成一捆,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个整十数,难点基本上突破了。

  对口令数数更让学生对数100以内的数增加了兴趣,这一环节学生学得还不错。

  这节课重在动手操作和数数,对于练*的设计就显得单薄而缺乏层次感。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于各个环节的目标落实还不够到位,有点“蜻蜓点水”。本学期我们一直在讲“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显然我在这方面需要好好努力。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4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过程建立数感,这是《新课标》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感是一种学*数学的基本素养,它是数的意义和有效计算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座桥梁。《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基于学生已学的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而《数数、数的组成》这个内容是为学生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做好铺垫,也是为了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从已学的20以内数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地说出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的含义,能将数字形象化。难点就在进位。

  一、《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1、数数教学中,我借助小棒进行数数,出示图片:19根小棒,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1个十9个一组成19。问:19添上1是多少?学生答:9加1等于10,10加10等于20。接着带着学生一起数20以后的数,当遇到29时,问:29添上1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9添1是10,强调满十进一的思想,注重学生学*数数的方法。从中让学生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实现个性化发展。

  2、当学生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百羊图数一数,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的数出图上有多少只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一百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数感。

  3、口答大比拼,说一些数让学生来数一数和猜一猜,通过这样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比赛抢答的过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巩固练*,层层递进。

  (1)出示小棒,看看组成了数几?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2)数数:有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发挥多样数的过程。

  (3)判断对错。突出学生的学困点。

  二、教学反思

  整堂课难点进行了突破,但是重点并不突出。

  1、在数百羊图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猜一猜、估一估,所以学生对于100的大小不是很敏感。在这个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是10只或者20只,让学生感受到10有多少,20有多少,100又有多少。这样对于学生的数感建立很有帮助。

  2、数数的过程过于单一,在新授部分没有进行多样数,以至于在巩固练*时,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无法很快的回答出答案。在口答大比拼时:就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一组一组的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有倒着数的,有分段数的。通过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气氛,并且重点进行了突破。

  3、判断题可以改成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又把重难点进一步的突破了。

  我找到了自己本课的不足。因此,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注意时间的分配,题型的搭配,利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消化当堂所学的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5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一起认真的数一遍,学生学*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知识的学*。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开始独立数100个学具,到全班一起数,接着结合说几十几,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可以能让别人容易的看出是35个,从而进行数的组成的教学。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教学为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计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的穿**行。但本节课教师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学*,课堂较乱。甚至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再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与别人多交流,多探索。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6

  数的组成由20以内的扩展到100以内,数增大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因此,在《数的组成》这一课我注重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采用了情境式教学,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得到成功的体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为蓝猫过生日,回答蓝猫的提问”这一有趣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了旧知识,还产生了新的疑问。

  2、观察操作,解决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其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数的组成、实物之间的`关系时,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操作:数小棒、摆小棒、分小棒、说意义,观察三者间的关系等活动,深刻理解组成与数、实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抢答”、“对口令”等活动形式,在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重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7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一起认真的数一遍,学生学*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知识的学*。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开始独立数100个学具,到全班一起数,接着结合说几十几,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可以能让别人容易的看出是35个,从而进行数的组成的教学。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整体设计以数数教学为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计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的穿**行。但本节课教师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学*,课堂较乱。甚至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再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与别人多交流,多探索。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8

  该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学中我借助小棒。①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20根小棒,初步建立20根小棒有多少的数感。②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100根小棒,让学生感知100根小棒有多少,并学会数100以内的数。③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体会到100里面有10个十。④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比如35、53、39、93)各数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理解数的组成。⑤通过主题图的观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1、学具用完之后没有及时收好,部分学生忙玩学具,影响了学生下面的学*。

  2、对做得好的学生还得多一些表扬,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搞好课堂纪律。

  3、分100根小棒时,让10个学生来分,一人分10根,这样更直观形象也更省时间。

  4、数的内容还少,再加一些跨5的数,比如52数到67,从32数到43。

  5、交待问题时还得进一步强调要让学生听清。

  6、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9

  数数、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其实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都能轻松地数到100,凭着语感就像背顺口溜一样。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需要孩子们对数的意义及组成要真正理解,还有对不同的实物要有灵活的数数方法。这就给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数的组成,培养良好的数数品质,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们准备尽可能多的实物来进行数数练*。如:集中多数同学的铅笔,让学生自己带喜欢的小棒或者小石头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数,有的同学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同学两个两个的数;有的同学五个五个的数;有的同学干脆十个十个的数,个个都数的兴致勃勃。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换物品来数。为了练*数的组成,在每个同学数完后要说出这个数十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选取这么丰富的材料和做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0

  本单元的内容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是起始课,通过“白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比以前学的20多得多。

  这节课第一个环节:

  首先让学生从1数到20,从20数到1,引出课题,接着呈现“白羊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羊,感知比20多得多。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第二个环节:

  课前已经准备了100根小棒,使学生学会口手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整体感受100的大小。

  先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并回答:一捆是( )根,一个十是( ),10个一是( )。

  接着再一根一根地数,再数出10根捆成一捆,并接着提问,现在是( )根,( )个十。

  接着数出1根,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根?有( )个十和( )个一组成。(21里面有( 2 )个十和( 1 )个一。)

  在摆小棒的同时学*了数的组成。

  .....

  2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添上1根( )。

  ......

  3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添上1根( )。

  ......

  突破

  9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在添上1根是( ),10个十是( ),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从直观、无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10根捆成一捆),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的.认识,在摆小棒时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

  在课后的练*中巩固本节课学*内容。课后第2题,数出小猪吹了几个泡泡,可以一个一个挨着数,也可以数出10个圈一圈,不管用那种方法都给予肯定。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一步步地追问,让学生勤于思考;小棒的操作,让学生手、口、脑并用,并突破重点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1)

——《数数、数的组成》数学教学反思菁选

《数数、数的组成》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数、数的组成》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数、数的组成》数学教学反思1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过程建立数感,这是《新课标》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感是一种学*数学的基本素养,它是数的意义和有效计算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座桥梁。《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基于学生已学的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而《数数、数的组成》这个内容是为学生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做好铺垫,也是为了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从已学的.20以内数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地说出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的含义,能将数字形象化。难点就在进位。

  一、《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1、数数教学中,我借助小棒进行数数,出示图片:19根小棒,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1个十9个一组成19。问:19添上1是多少?学生答:9加1等于10,10加10等于20。接着带着学生一起数20以后的数,当遇到29时,问:29添上1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9添1是10,强调满十进一的思想,注重学生学*数数的方法。从中让学生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实现个性化发展。

  2、当学生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百羊图数一数,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的数出图上有多少只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一百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数感。

  3、口答大比拼,说一些数让学生来数一数和猜一猜,通过这样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比赛抢答的过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巩固练*,层层递进。

  (1)出示小棒,看看组成了数几?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2)数数:有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发挥多样数的过程。

  (3)判断对错。突出学生的学困点。

  二、教学反思

  整堂课难点进行了突破,但是重点并不突出。

  1、在数百羊图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猜一猜、估一估,所以学生对于100的大小不是很敏感。在这个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是10只或者20只,让学生感受到10有多少,20有多少,100又有多少。这样对于学生的数感建立很有帮助。

  2、数数的过程过于单一,在新授部分没有进行多样数,以至于在巩固练*时,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无法很快的回答出答案。在口答大比拼时:就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一组一组的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有倒着数的,有分段数的。通过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气氛,并且重点进行了突破。

  3、判断题可以改成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又把重难点进一步的突破了。

  我找到了自己本课的不足。因此,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注意时间的分配,题型的搭配,利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消化当堂所学的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2)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的教研活动拉开了帷幕。今天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这一节课,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演示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能力很好,所以我把这一节课的例题大胆的改为*题来完成的。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小棒,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所以我安排了自由给同桌出题的空间 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和同事们的建议,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表扬性语言用的比较少,表扬的形式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表扬。有时就是表扬起来也有些生硬,不自然。课堂教学上,缺少了点艺术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想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年级低水*有限学生不会合作学*不会交流,这也是我下一步要重点训练的。

  3、练*题可以出一些变式题甚至是一些拔高题就更好了。

  4、在备课的同时我对备学生这一环节显得缺陷了很多。

  5、在课的设计上不够巧妙和缺少科学性。

  我认为一节课要想上好是不容易的事,有问题不要仅,重要的是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前进和不断的探索,我相信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会很快的找到成功的……..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一起认真的数一遍,学生学*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知识的学*。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开始独立数100个学具,到全班一起数,接着结合说几十几,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可以能让别人容易的看出是35个,从而进行数的组成的教学。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教学为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计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的穿**行。但本节课教师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学*,课堂较乱。甚至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再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与别人多交流,多探索。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3

  学生数100以内的数比较容易。但随便给出一个两位数,让其说出数的组成,一部分同学答不出来。我在处理这个教学难点时,充分利用教具铅笔和计数器,把抽象的.东西变的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学*35这个数时,先出示两捆四根铅笔,让学生报出数,然后拿出计数器,把两捆铅笔挂在十位上,表示两个十,在十位上拨两个珠子,把四根铅笔挂在个位上,表示四个一,在个位上拨四个珠子。学生看着计数器写出数字,结合教具铅笔,很容易理解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从而,教给学生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对学生这样讲了以后,教学效果不错。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4

  数数、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其实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都能轻松地数到100,凭着语感就像背顺口溜一样。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需要孩子们对数的意义及组成要真正理解,还有对不同的实物要有灵活的数数方法。这就给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数的组成,培养良好的数数品质,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们准备尽可能多的实物来进行数数练*。如:集中多数同学的铅笔,让学生自己带喜欢的小棒或者小石头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数,有的同学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同学两个两个的数;有的同学五个五个的数;有的同学干脆十个十个的数,个个都数的兴致勃勃。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换物品来数。为了练*数的组成,在每个同学数完后要说出这个数十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选取这么丰富的材料和做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5

  让学生初步感知100有多少,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孩子的学*兴趣高涨,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和数的.组成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借助小棒,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清数的组成,同时从接*整十的数到整十数过渡的数数也合在这一环节中教学,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对口令数数”主要是让学生脱离小棒数数,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

  “巩固练*”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强化本课的难点:数的组成。

  这一环节我试图通过数20以内的数过渡到数100以内各数,安排了一叠作业本和一瓶弹珠,让学生整体感知100这个数到底有多少。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展示给学生看这叠作业本就是100本,这瓶弹珠就有100颗,导致这些教具都变得多余。因此,这一环节教学目标性不强。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作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等,互助的学*氛围。

  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和数的组成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借助小棒,让学生直观认清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学生学*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让学生边摆小棒边从接*整十数数到整十,把新的一个十捆成一捆,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个整十数,难点基本上突破了。

  对口令数数更让学生对数100以内的数增加了兴趣,这一环节学生学得还不错。

  这节课重在动手操作和数数,对于练*的设计就显得单薄而缺乏层次感。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于各个环节的目标落实还不够到位,有点“蜻蜓点水”。本学期我们一直在讲“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显然我在这方面需要好好努力。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6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学生上讲台展示数小棒的时候,由于背对着下面的学生,所以遮挡了大家的视线,看他怎么数的过程不是很清楚。

  2、拐弯处数数处理不妥,强调不够,如49数到50的数数。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因为在课前的数数训练中,学生基本都能数到100多。

  3、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小结不够。这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

  4、教师讲得过多,许多应由学生讲的地方,教师都抢来自己一个人代说了,留给学生动口动思维的空间不够多,应尽情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积极地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扶持者、引导者的课堂氛围。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7

  本单元的内容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是起始课,通过“白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比以前学的20多得多。

  这节课第一个环节:

  首先让学生从1数到20,从20数到1,引出课题,接着呈现“白羊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羊,感知比20多得多。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第二个环节:

  课前已经准备了100根小棒,使学生学会口手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整体感受100的大小。

  先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并回答:一捆是( )根,一个十是( ),10个一是( )。

  接着再一根一根地数,再数出10根捆成一捆,并接着提问,现在是( )根,( )个十。

  接着数出1根,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根?有( )个十和( )个一组成。(21里面有( 2 )个十和( 1 )个一。)

  在摆小棒的同时学*了数的组成。

  .....

  2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添上1根( )。

  ......

  3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添上1根( )。

  ......

  突破

  9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在添上1根是( ),10个十是( ),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从直观、无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10根捆成一捆),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的认识,在摆小棒时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

  在课后的练*中巩固本节课学*内容。课后第2题,数出小猪吹了几个泡泡,可以一个一个挨着数,也可以数出10个圈一圈,不管用那种方法都给予肯定。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一步步地追问,让学生勤于思考;小棒的操作,让学生手、口、脑并用,并突破重点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8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9

  该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学中我借助小棒。①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20根小棒,初步建立20根小棒有多少的数感。②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100根小棒,让学生感知100根小棒有多少,并学会数100以内的数。③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体会到100里面有10个十。④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比如35、53、39、93)各数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理解数的组成。⑤通过主题图的观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1、学具用完之后没有及时收好,部分学生忙玩学具,影响了学生下面的学*。

  2、对做得好的`学生还得多一些表扬,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搞好课堂纪律。

  3、分100根小棒时,让10个学生来分,一人分10根,这样更直观形象也更省时间。

  4、数的内容还少,再加一些跨5的数,比如52数到67,从32数到43。

  5、交待问题时还得进一步强调要让学生听清。

  6、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0

  本单元的内容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是起始课,通过“白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比以前学的20多得多。

  这节课第一个环节:

  首先让学生从1数到20,从20数到1,引出课题,接着呈现“白羊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羊,感知比20多得多。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第二个环节:

  课前已经准备了100根小棒,使学生学会口手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整体感受100的大小。

  先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并回答:一捆是( )根,一个十是( ),10个一是( )。

  接着再一根一根地数,再数出10根捆成一捆,并接着提问,现在是( )根,( )个十。

  接着数出1根,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根?有( )个十和( )个一组成。(21里面有( 2 )个十和( 1 )个一。)

  在摆小棒的同时学*了数的组成。

  .....

  2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添上1根( )。

  ......

  3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添上1根( )。

  ......

  突破

  9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在添上1根是( ),10个十是( ),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从直观、无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10根捆成一捆),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的认识,在摆小棒时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

  在课后的'练*中巩固本节课学*内容。课后第2题,数出小猪吹了几个泡泡,可以一个一个挨着数,也可以数出10个圈一圈,不管用那种方法都给予肯定。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一步步地追问,让学生勤于思考;小棒的操作,让学生手、口、脑并用,并突破重点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3)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让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激活封存的记忆,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归纳与引伸。

  “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学校中进一步学*数学的必要基础。”我们不能够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对小学数学学*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归纳与引伸。

  《数数、数的组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数,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使孩子们更爱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数学。数学的学*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他们学好数学有积极意义。

  本节课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了解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数,并且激发了他们学*数数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玉米和大豆的种子,旨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数的概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方式。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引伸。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出现一些错误,笑声、掌声不断,这些错误在我们**眼中简直是幼稚的、没有道理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课堂本身就是可以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场所,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通,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的兴趣与动机,学*就有可能是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本节课的教学,从课前数数谈话导入到数生活中的种子,到游戏中的估计糖的数量,无处不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最后,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标准”中提倡的学*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的时间多。而现在,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孩子们是多么的快乐。而且学生在尝试中会有所发现,在讨论中会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质疑中能发展自我。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2

  一、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再请学生上台展示数数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上位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颗瓜子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颗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瓜子的有多少颗。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过程较紧张。学*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3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都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一起认真的数一遍,学生学*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知识的学*。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开始独立数100个学具,到全班一起数,接着结合说几十几,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可以能让别人容易的看出是35个,从而进行数的组成的教学。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教学为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计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的穿**行。但本节课教师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学*,课堂较乱。甚至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再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与别人多交流,多探索。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学生上讲台展示数小棒的时候,由于背对着下面的学生,所以遮挡了大家的视线,看他怎么数的过程不是很清楚。

  2、拐弯处数数处理不妥,强调不够,如49数到50的数数。对2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39个再加一个是多少应再多加强调。因为在课前的数数训练中,学生基本都能数到100多。

  3、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小结不够。这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

  4、教师讲得过多,许多应由学生讲的地方,教师都抢来自己一个人代说了,留给学生动口动思维的空间不够多,应尽情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积极地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扶持者、引导者的课堂氛围。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5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过程建立数感,这是《新课标》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感是一种学*数学的基本素养,它是数的意义和有效计算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座桥梁。《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基于学生已学的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而《数数、数的组成》这个内容是为学生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做好铺垫,也是为了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从已学的20以内数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地说出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的含义,能将数字形象化。难点就在进位。

  一、《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1、数数教学中,我借助小棒进行数数,出示图片:19根小棒,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1个十9个一组成19。问:19添上1是多少?学生答:9加1等于10,10加10等于20。接着带着学生一起数20 以后的数,当遇到29时,问:29添上1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9添1是10,强调满十进一的思想,注重学生学*数数的方法。从中让学生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实现个性化发展。

  2、当学生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百羊图数一数,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的数出图上有多少只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一百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数感。

  3、口答大比拼,说一些数让学生来数一数和猜一猜,通过这样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比赛抢答的过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巩固练*,层层递进。

  (1)出示小棒,看看组成了数几?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2)数数:有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发挥多样数的过程。

  (3)判断对错。突出学生的学困点。

  二、教学反思

  整堂课难点进行了突破,但是重点并不突出。

  1、在数百羊图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猜一猜、估一估,所以学生对于100的大小不是很敏感。在这个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是10只或者20只,让学生感受到10有多少,20有多少,100又有多少。这样对于学生的数感建立很有帮助。

  2、数数的过程过于单一,在新授部分没有进行多样数,以至于在巩固练*时,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无法很快的回答出答案。在口答大比拼时:就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一组一组的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有倒着数的,有分段数的。通过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气氛,并且重点进行了突破。

  3、判断题可以改成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又把重难点进一步的突破了。

  我找到了自己本课的不足。因此,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注意时间的分配,题型的搭配,利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消化当堂所学的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6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像20以内的数那样,一眼就看得清楚,它感觉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数小棒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以数为核心,以数为主线的思路上去培养、去感悟。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先让学生猜猜方盘里的糖果有多少个再确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对100的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提出问题,谁能数100个糖果,还能数100个什么物品?学生说很多,有的说100个人、100条鱼、100头牛、100间房子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积累,把这种积累经验释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价值,也体现了100这个数的广泛应用。当然,学生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们拿来所用,其实我们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头人人都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我觉得会很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过问学生怎么让大家看到100个手指头?这样用手指头当学具,使学生非常亲切地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身上,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次经历数数的过程,看老师数小棒,数100个手指头等,数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必须要亲自去数,所以这一过程很重要。我让学生每桌准备一袋红豆,让他们共同合作,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整堂课气氛活跃,我与学生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应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7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过程建立数感,这是《新课标》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感是一种学*数学的基本素养,它是数的意义和有效计算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座桥梁。《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基于学生已学的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而《数数、数的组成》这个内容是为学生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做好铺垫,也是为了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从已学的20以内数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地说出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的含义,能将数字形象化。难点就在进位。

  一、《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1、数数教学中,我借助小棒进行数数,出示图片:19根小棒,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1个十9个一组成19。问:19添上1是多少?学生答:9加1等于10,10加10等于20。接着带着学生一起数20以后的数,当遇到29时,问:29添上1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9添1是10,强调满十进一的思想,注重学生学*数数的方法。从中让学生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实现个性化发展。

  2、当学生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百羊图数一数,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的数出图上有多少只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一百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数感。

  3、口答大比拼,说一些数让学生来数一数和猜一猜,通过这样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比赛抢答的过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巩固练*,层层递进。

  (1)出示小棒,看看组成了数几?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2)数数:有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发挥多样数的过程。

  (3)判断对错。突出学生的学困点。

  二、教学反思

  整堂课难点进行了突破,但是重点并不突出。

  1、在数百羊图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猜一猜、估一估,所以学生对于100的大小不是很敏感。在这个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是10只或者20只,让学生感受到10有多少,20有多少,100又有多少。这样对于学生的数感建立很有帮助。

  2、数数的过程过于单一,在新授部分没有进行多样数,以至于在巩固练*时,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无法很快的回答出答案。在口答大比拼时:就可以进行小组竞赛,一组一组的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有倒着数的,有分段数的。通过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气氛,并且重点进行了突破。

  3、判断题可以改成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又把重难点进一步的突破了。

  我找到了自己本课的不足。因此,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注意时间的分配,题型的搭配,利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消化当堂所学的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8

  数数、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其实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都能轻松地数到100,凭着语感就像背顺口溜一样。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需要孩子们对数的意义及组成要真正理解,还有对不同的实物要有灵活的数数方法。这就给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数的组成,培养良好的数数品质,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们准备尽可能多的实物来进行数数练*。如:集中多数同学的铅笔,让学生自己带喜欢的小棒或者小石头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数,有的同学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同学两个两个的数;有的同学五个五个的数;有的同学干脆十个十个的数,个个都数的兴致勃勃。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换物品来数。为了练*数的组成,在每个同学数完后要说出这个数十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选取这么丰富的材料和做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让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激活封存的记忆,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归纳与引伸。

  “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学校中进一步学*数学的必要基础。”我们不能够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对小学数学学*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归纳与引伸。

  《数数、数的组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数,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使孩子们更爱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数学。数学的学*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他们学好数学有积极意义。

  本节课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了解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数,并且激发了他们学*数数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玉米和大豆的种子,旨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数的概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方式。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引伸。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出现一些错误,笑声、掌声不断,这些错误在我们**眼中简直是幼稚的、没有道理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课堂本身就是可以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场所,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通,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的兴趣与动机,学*就有可能是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本节课的教学,从课前数数谈话导入到数生活中的种子,到游戏中的估计糖的数量,无处不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最后,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标准”中提倡的学*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的时间多。而现在,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孩子们是多么的快乐。而且学生在尝试中会有所发现,在讨论中会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质疑中能发展自我。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2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即:先摆出11根小棒数,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11。再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摆出20根小棒,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边拨珠边叙述:2在学*新课是,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先拨珠再写数,或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摆小棒边摆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还可以怎样表示?”请他们表示100,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虽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但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但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到位。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态度和*惯。

  在这节课上,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本单元教 学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把握好学生学*的起点

  抓住本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一教学重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 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方式。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 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 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根的小棒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根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的 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计数器在学*中的作用

  为了突破数位的意义这一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读数和写数,说说哪个数位是几?表示几?来理解数位的意义。通过利用 计数器进行读数、写数练*,理解数的意义,必须以能用计数单位来表述数的组成为标志,如48里面有4个十和8个一,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个目标的实 现,是以建立起数的意义表象为基础的,如听到或看到24这个数,马上就会想起它在计数器上的样子,因而,借助计数器反复操作,进行数与计数器算珠的不断转 换,是建立数的表象进而抽象数的意义的有效途径。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在开始学*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竞争意识。两大组派代表上台抽数按游戏规则来放在个位、十位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小学一年级毕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将例题设计改成两个猫咪进行比赛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学*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猫咪钓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并表现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太枯燥,没有接*生活

  练*环节的设计较枯燥,要是在练*设计方面能使练*接*生活或设计成游戏,或者故事,这样就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 总之,今后,我要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

  《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年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使学生会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就能数到100,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大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十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数的组成,培养良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是100的物品。选取这么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直观地感受数学的组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数数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时,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数量为100的不同东西,但他们大多数数出来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地数数就草草地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认真反思后,我在另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极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曾经听过一节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名称是“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在里面谈到:为什么那么多有“有营养”的数学,学生却不喜欢,不爱学,我们能否让“好吃的数学”与“有营养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和谐统一,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所以本节课我力求突破传统复*课的教学模式,将“有营养”的复*课变成”好吃的”,孩子能接受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而又全面地梳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深入理解,发展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首先选取生活中常见物体作为数学学*材料,开展了“估一估”的游戏。简单的材料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亲切,简单的游戏让课堂变得其乐融融,让学生增强了数感、提高了估计意识、复*了数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数学“营养”。

  其次选择计数器这一学具开展一系列“数字娃娃”的游戏,又让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参与、敢于创造的舞台;也在其中复*了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顺序与大小,数位等知识;并使学生在关注问题的同时,增强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最后通过帮数字娃娃“50”找朋友,让学生发现数字中存在的规律,这是一道发散性练*,不仅起到综合应用知识的作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异性。并通过“50”这一个数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让课堂学*成为课外学*的起点,让他们在教室外去寻找一片更加广阔的学*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尽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数学课堂学*的生命意义。

  100以内数的认识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借助计数器的进行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十是一百是,认识计数单位“百”,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学生一直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3、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我没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块来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完成了例1的教学。这样做一是比较直观,形象,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学生熟悉的学具,学生容易和前面的旧知建立起联系,数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时,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通过数的结果来较正自己估数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年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使学生会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就能数到100,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大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十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掌握数的组成,培养良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是100的物品。选取这么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直观地感受数学的组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数数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时,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数量为100的不同东西,但他们大多数数出来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地数数就草草地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认真反思后,我在另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极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5)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是通过让学生用数学介绍自己的班级或个人来复*了100以内的数,这部分教学亲切自然,教师叫学生用数字来说说自己身边的事情,不仅引起学生兴趣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进而乐此不彼的去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设计综合练*,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在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海底世界》学*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数量较小,学生学*得很轻松,不易出错。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在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就有一些同学数错,原因是数的数量增加了,排列次序混乱,学生没有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没有找到数数的正确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学生答案不如教给学生数数的方法,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数法:

  1、数一个划掉一个,这样数过的数就标上了记号,不会为排列混乱而扰乱视线。

  2、先数出10个数圈起来,再数出剩余的。

  学生在掌握数20以内数的时候,一开始看到这么多的数有数不过来的.感觉,后来运用这些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我让学生打开第一个信息窗,数一数有多少只企鹅,学生大声呼叫:“这么多怎么数啊?”我*和地说:“仔细观察,耐心地数下去,你会成功的。”一会儿,学生争相说出答案。又有同学数错了,这使我想起了上学期11-20以内数的认识,那些方法对于100以内的数来说,不是太灵便,还有什么好方法能尽快的数正确呢?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对于一堆一堆的数来说,可以一堆一堆的数,,数完了这一堆,再数下一堆。

  2、有的数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寻,可以把在一条直线上的数划到一边,一条线一条线的把数分割开,一条线一条线的数完后,再回头数一遍,检查一下数得是否正确。如果数对了,两个数相同,就开始做下一题,否则再数一遍,直到正确为止。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委员,*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6)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十)份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起点和障碍点?在本节中我通过课前预*、课前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起点和障碍点。

  3、学生的学*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学生的学*起点是:在化学学*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进一步深入的学*水的知识。

  4、学*的障碍点是: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如何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与探究学*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进一步深入的学*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体会和认识。在此,仅简单谈谈我的想法。我还有很多的疑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与探究学*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7)

——*似数的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求商的*似值的方法,它的知识基础是求一个数的*似值,以及小数除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只要明确在求商的*似值时,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四舍五入即可,因此新授时只要通过例题着重强调这个新点,然后再围绕新点进行练*就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也就是所说的“以旧带新”。

  我将例题讲练的时间进行了压缩,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后面的巩固练*,同时增加了一道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在学生进行解答时,其实也是在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教师的每一句话,所出示的每一道例题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细心的研读书中的每一个例题和练*,保证读懂它们的意图为止。同时,只是读懂还不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的结构,能够使学生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学*,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还是需要*时的点滴积累,这也正好提示我自己要做一个教学上的“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二年级各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级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于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或听过?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家用电器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接*”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教学如何求*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案例:求一个数的*似数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第一题。

  师:学了求一个数的*似数,对我们的数学有什么好处呢?再次自学书本例7。

  生:学了求一个数的*似数,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有时,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

  师:一起来估算一下328×4约等于多少?

  生:我把32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300,300×4=1200,所以328×4的结果跟1200接*。

  课后反思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我对数学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教应用题时,把例题写在小黑板上讲解;教式题、计算题时,有时干脆直接把题目写在大黑板上进行讲解。只有在让学生做练*题时,才叫学生把书本打开。所以有时候,我上到第几页,学生都没处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媒体,让学生进行自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在课前通过设问:“来认识书本上介绍的另外一种数”,激发学生乐于看书的兴趣。通过自学,学生掌握了*似数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似数。然后,再次利用书本,让学生看书自学四舍五入法。并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跟同桌交流,然后说给全班小朋友听。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课上,我除了让学生自学,与教材进行交流外,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最后,利用书本,让学生自学*似数的应用。整堂课,教师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从头到尾,利用数学书开展学*。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但在自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内容看一遍。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积的*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教材解读:

  本节课教学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教材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为素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496精确到十分位,再通过例2,引导学生用同样大方法把1.496精确到百分位,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面求出的两个*似数,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数越精确。教材安排“试一试”与例题不同的是,这里取*似数的过程中需要把百分位舍去。并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探究、互动、总结、归纳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求小数*似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值越精确。

  目标预设: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整数*似数的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听见一位老爷爷和储蓄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储蓄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硬要9.6元,你觉得付多少比较合理?

  学生回答后,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

  二、复*铺垫

  1.把下面的叙述换一种说法:

  (1)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45371600人。也可以说:1999年全国大约有小学生(万)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299800千米。也可以说: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万)千米。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

  (1)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板书:求*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接着明确要求: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整数是多少亿千米?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精确到十分位

  思考: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满5,进一。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讲解: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精确到百分位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6,省略尾数后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问:*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去掉,去掉就不符合要求了。

  教师总结: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3、比较精确度。

  问:1.5和1.50哪个更精确?

  学生讨论后汇报想法。

  想法1: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比1.5更精确。所以1.50末尾的0不能去掉。

  想法2:*似值是1.5的两位小数在1.45-1.54之间,而*似值是1.50的三位小数在1.495-1.504的范围更大,所以1.50比1.5更精确。

  4、精确到整数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整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4,

  省略小数点后的尾数。

  5、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比较与刚才例题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什么时候应四舍,什么时候应五入。

  (二)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小数*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似值,

  如果要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教学“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电评时引导学生在两方面进行比较:

  (1)按不同精确要求求*似数的比较。

  (2)取一个数的*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

  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的比较。

  第二小题练*完毕后,再要求学生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似数的应用价值。

  四、练*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

  ①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②*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或“×”)

  ①3.97精确到十分位是4.0。()

  ②把9.996精确到百分位是10.00。()

  ③8和8.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④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应该去掉。()

  3.“练*七”第五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反馈。

  说明:把王强身高精确到百分位,体重精确到个位,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来确定*似数的精确程度。

  4、“练*七”第6题。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哪组的两个数是等值。哪组的两个数是*似。

  (2)独立填写后再组织汇报交流。

  5、“练*七”第7~8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6、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9.547元≈()元

  5.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来大家交流。

  五、课堂作业:

  “练*七”第4题。

  六、收获提炼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七、课后反思

  1、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课始,先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课中,引导学生从求整数的*似数迁移至小数,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认为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贮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找”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适度地加以引导,做到了放得“开”,收得“拢”;放得适度,收得自然。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材解读:

  本节课教学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教材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为素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496精确到十分位,再通过例2,引导学生用同样大方法把1.496精确到百分位,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面求出的两个*似数,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数越精确。教材安排“试一试”与例题不同的是,这里取*似数的过程中需要把百分位舍去。并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探究、互动、总结、归纳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求小数*似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值越精确。

  目标预设: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整数*似数的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听见一位老爷爷和储蓄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储蓄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硬要9.6元,你觉得付多少比较合理?

  学生回答后,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

  二、复*铺垫

  1.把下面的叙述换一种说法:

  (1)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45371600人。也可以说:1999年全国大约有小学生(万)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299800千米。也可以说: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万)千米。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

  (1)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板书:求*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接着明确要求: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整数是多少亿千米?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精确到十分位

  思考: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满5,进一。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讲解: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精确到百分位

  (1)独立完成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8)

——数松果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姜老师以下几点值得我学*:

  1、简洁、指向性明了的语言。

  数学老师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以及模仿能力,数学课上简洁,逻辑性强的.语言给孩子们起了示范作用。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指向性明了则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比如:一堆松果是几个几?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剩下的口诀你能试着编一编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发展的机会。

  2、自主探究性学*。

  姜老师以探究式的同桌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时,放手让学生总结效果显著。

  3、“做中学、玩中学”。

  姜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比如在熟记口诀时采用了对口令、练*时采果子等游戏,使学生乐记且又记得牢,增加了趣味性。

  本节课有以下突出特点:

  1、体现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过程。本人充分运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找准学生学*的起点。虽然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甚至脱口而出,所以本人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做好方法的准备。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姜老师以下几点值得我学*:

  1、简洁、指向性明了的语言。

  数学老师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以及模仿能力,数学课上简洁,逻辑性强的语言给孩子们起了示范作用。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指向性明了则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比如:一堆松果是几个几?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剩下的口诀你能试着编一编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发展的机会。

  2、自主探究性学*。

  姜老师以探究式的同桌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时,放手让学生总结效果显著。

  3、“做中学、玩中学”。

  姜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比如在熟记口诀时采用了对口令、练*时采果子等游戏,使学生乐记且又记得牢,增加了趣味性。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 、情景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在采松果的情景图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如在熟记口诀时采用了对口今、开火车、手指等游戏,使学生乐记且又记得牢。

  3 、以探究式的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这节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5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通过对5的乘法口诀算式的比较观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通过对情景图的提问题与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挑战自我"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

  在这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即时评价,关注第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学的开心,学的轻松。如果在学生列举"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多花一点时间会更好。

  数松果是学*乘法口诀的起始课, 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能熟练5个5个跳着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很好地掌握5的乘法口诀是为后面学*其它乘法口诀提供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课堂的开始,创设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在森林里采松果,让学生在采松果的情境图里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以帮小松鼠数松果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扶放结合

  学生没有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教学中,首先借助表格和松果图让学生自己列出1个5,2个5的乘法算式,我直接用简单的语言完整给出“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两句口诀。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口诀中的 “一”、“五”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后面的“五“是乘法算式的积。接着,让学生在找出一定的规律后,通过类比的方法放手自己尝试去编写剩余的口诀。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联系,同时也体会到了编口诀的一些要领,如:先说乘数,再说积;较小数在前,较大数在后;口诀中数字都是大写;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十“得”字省去。这样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

  3、对比纠错

  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学*机会。学生在独立编制口诀时出现“五六三十”和“六五三十”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到“五六三十”读起来比较顺口;还会出现“五**五”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知道整数的读法里不是这样读数的。正是这样一些简单的对比过程,让学生自觉地避免以上错误,比老师直接告诉把小的乘数编在前面,积是几十几时不要漏掉中间的“十”等等,效果要更好。

  4、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二年级学生机械识记的能力占优势。在实际教学中,编制5的乘法口诀,找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意义识记口诀。后面练*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多次不断重复的基础中进行机械识记。在记忆练*中,我使用了多种的形式,如:开火车读口诀、师生抢答、同桌抢答等游戏,使学生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熟记口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不足之处有:

  1、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衔接比较生硬,不太自然。

  2、学生对于口诀中的规律的发现还比较浅层次,教师的引导如果针对性较强些,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利用了即时评价,但对学生使用的激励性语言不够丰富。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9)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学反思实用5份

  上了本节课后,个人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

  1、进度太慢。

  学生说算理时,不用吧算理的过程板书出来,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就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

  小部分学生做练*的速度慢,等待他们完成练*,耽误了时间,在*时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

  学生说的能力差,提出问题之后,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耽误了部分时间,*时教学要注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2、练*量少

  造成本节课练*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根据教参设计了过多的例题,压缩了练*的时间。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学生吧以前所学*的先关内容忘记了,所以在开课导入了时,点了多个学生,才答出老师提的问题,所以耽误了部分时间。

  3、本课教学重点的疑惑

  个 人觉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几百的加减法口算的方法,知道算理,会计算口算加减法,至于方法,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子简单的方法就可以了,其它 的方法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又听到听课的老师说,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并会说200+300应该是2个百加3个百这个算理,仔细想想也有 道理。

  上了本节课后,个人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

  1、进度太慢。

  学生说算理时,不用吧算理的过程板书出来,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就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

  小部分学生做练*的速度慢,等待他们完成练*,耽误了时间,在*时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

  学生说的能力差,提出问题之后,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耽误了部分时间,*时教学要注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2、练*量少

  造成本节课练*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根据教参设计了过多的例题,压缩了练*的时间。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学生吧以前所学*的先关内容忘记了,所以在开课导入了时,点了多个学生,才答出老师提的问题,所以耽误了部分时间。

  3、本课教学重点的疑惑

  个人觉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几百的加减法口算的方法,知道算理,会计算口算加减法,至于方法,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子简单的方法就可以了,其它的方法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又听到听课的老师说,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并会说200+300应该是2个百加3个百这个算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

  这节课已经进入第三单元了,可以说,从这节课开始,是本学期比较重要的课了。计算一直可以说是孩子错误率最高的地方。所以在计算课上,不仅要讲清算理,更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把计算的错误率降到最低。

  今天的这节课比较简单,有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孩子们对于计算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如:300+200

  当我刚写出这道题目,不少孩子就已经知道答案是500了。他们会说“前不看后面两个0,用3+2=5,再添上两个0”。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孩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300是3个百,200是2个百,3个百加2个百等于5个百,就是500。经过两三道题的练*,孩子们都能说,并且清楚的知道:整百数加减法,只要看做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就可以了。

  整十数的加减法就是要把整十数看做几个十,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通过前面的学*迁移过来。如120—40=80(想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就是80。)

  但是在练*过程中我发现了2个问题:1)孩子们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这个基础不好,就会提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错误率。我们需要在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这方面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当然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多鼓励孩子们打草稿进行计算。2)如500+80这样的题(即整百数加整十数)部分学*困难生错误得较多。其实这是由于这部分孩子并没有正确的理解算理,只是学着把零去掉后再加,即500去掉2个0得到5,80去到1个0得到8,5+8=13,再添上1个或者2个0,把500+80错误的计算成130或1300,这说明他们并没有掌握“把五百看成50个十,80看成8个十,50个十加8个十等于58个十”的算理。对于学*困难生一定要正确地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算理,才能避免他们在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节课已经进入第三单元了,可以说,从这节课开始,是本学期比较重要的课了。计算一直可以说是孩子错误率最高的地方。所以在计算课上,不仅要讲清算理,更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把计算的错误率降到最低。

  今天的这节课比较简单,有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孩子们对于计算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如:300+200

  当我刚写出这道题目,不少孩子就已经知道答案是500了。他们会说“前不看后面两个0,用3+2=5,再添上两个0”。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孩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300是3个百,200是2个百,3个百加2个百等于5个百,就是500。经过两三道题的练*,孩子们都能说,并且清楚的知道:整百数加减法,只要看做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就可以了。

  整十数的加减法就是要把整十数看做几个十,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通过前面的学*迁移过来。如120-40=80(想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就是80。)

  但是在练*过程中我发现了2个问题:1)孩子们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这个基础不好,就会提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错误率。我们需要在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这方面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当然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多鼓励孩子们打草稿进行计算。2)如500+80这样的题(即整百数加整十数)部分学*困难生错误得较多。其实这是由于这部分孩子并没有正确的理解算理,只是学着把零去掉后再加,即500去掉2个0得到5,80去到1 个0得到8,5+8=13,再添上1个或者2个0,把500+80错误的计算成130或1300,这说明他们并没有掌握“把五百看成50个十,80看成8 个十,50个十加8个十等于58个十”的算理。对于学*困难生一定要正确地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算理,才能避免他们在出现类似的错误。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我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二个教学目标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努力实践二期课改理念。

  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注重让绝大部分学生来参与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题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盘,用简图,用竖式,用算线等好多种方法。

  三、通过抢答,巩固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了抢答这一个环节,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学*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问题也很多:

  1、虽然准备工作很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如算盘、简图、算线等方法,但仍然出现其他的解题思路,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今后需要不断研究。

  2、本节课的重点没有突出,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很多解题思路,新授前复*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回答“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问题上,还存在有的不会说,练*不够。

  3、由于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较多在时间掌握上比较紧,有的环节说的还不够透彻,今后还要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