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反思,数学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

  1、该课时的内容是属于计算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笔算基础上开始教学的。在学*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的内容,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其教学的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学*能很明确地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整节课的时间把握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设想。但是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中时间的把握实际也是跟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关联。首先,第一环节中口算的部分在题目的数量上可以相对的减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当时的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时间和学生的回答,较快地完成这一环节的话也可以为下面的内容有个更好的时间安排。

  另外,失败也让自己清晰地看见,这一内容在重点和难点的达成和突破上,自己是没能很好地完成的。首先,在巩固练*时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自己教学前面所忽略的东西有了一个很好的提示。这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在教学中显然是给于学生说的机会是有了,但是没有达到一个预期中能说清算理的效果,教师在引导课堂的时候没能适时地把握住时间由教师来讲清楚算理。让学生对于这一重点还处于一种不清晰的状态之下。同时课堂中更多得看到一些好的学生所表现的情况,而忽略一部分的中下生,以至于他们对于这一算法还是未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2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也为笔算作了铺垫。

  这时我就问学生24×12准确值是多少呢?你们试着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们开始计算时,我就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王召鑫:用竖式计算。毕左雪:24×10=240,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们三个写完后,底下就有同学就说李文彬和毕左雪的一样,我说:“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三位学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说:“我和毕左雪想的不一样,我是20×12=240,4×12=48,240+48=288。”他一说完大家就说写的不清楚,不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讨论后觉得就种方法只给5分。毕左雪虽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样,却写得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计算。这时,我在小结这种方法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这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同学们给毕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味口,都觉得这样计算简单。于是我们就来研究用竖式计算24×12,我发现学生们都进入了学*状态,最后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进位笔算课上完了。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5

  最*,笔者参加县实验小学组织的数学优质课评比,听了三位教师同上的课——《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人教版第六册上数学教材),颇有一番感触。评比采取的是教师抽签后定时备课,然后借班上课的方式。三位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列出30×10的算式,再让学生在比较算法中优化算法,最后让学生用“先算3×1=3,再算30×10=300”进行说理,完成教学任务。

  在听课中,有两个班的两位学生对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30×10=300?”执教老师想了一下解释说,因为30×1=30,所以30×10=300(即1个30是30,10个30就是300),这位学生对老师的解释似乎还不理解,满脸疑惑地坐下了。我们也感到老师的这一解释,好像是在解释一种算法,而没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去解释算理。

  类似于这种算理教学,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中应予认真考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面对学生的疑问。

  领会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没听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以后不愿意再提问题。这一节课在最后的练*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50×40=2000,计算结果得数后面是三个零。”老师因为听明白这一问题是针对30×10=300的反驳,就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顺序:先算5×4=20,再算50×40=2000(20后面的两个数用红粉笔标出)。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结果是三个零,而不是两个零。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要问题是围绕上课的主题,老师都应先予表扬、鼓励。要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在老师的表扬激励下不断产生的。

  对待疑难问题,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

  “为什么30×10=300?”这是一个算理教学问题,学生原有的认知水*是已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如10×9,30×9。因此教师在复*导入时,应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得到算式:10×10和30×10,从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再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对于30×10=300就有一定的认知准备,他们会想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一新知识,就会说:因为30×9=270,而30×10可以表示成9个30再加上1个30,即270加上30一共是300,所以30×10=300。这一教学策略,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通过“以旧迎新,促迁移”的方法来解决算理这一疑难问题。可惜我们很多教师把这一传统的教学策略忘掉了,以致不能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回答不了问题,要借助学生的思维来解决

  上述问题教师若一时回答不了,可让全班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来解释这一问题。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时,有很多学生想到“30×10”也可以用“30×5+30×5=300”得到结果,这也是一种解释算理的算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出乎意料,并能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应树立一种观念,教学是*等的,学生是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这样,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学相长,是永恒的教学原理,学会向学生学*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后求助专家

  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采用应付了事,不善反思的态度,绝不是一位好教师。当前的课改,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也说明了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难、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采取一种逃避、马虎应对的态度。如在上这一节课中,有两位教师在课后还认为自己的算法解释是对的。固执己见,往往会误人子弟。敢于正视教学疑难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可贵品质。

  教学要创设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在这节课教学进入最后阶段时,有位教师让学生口算一道题“340×50=?”很多学生口算不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算34×5,再在得数后面补上两个零,学生学得非常主动而且有兴趣。最后老师强调,今后一定要学会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这一方法仍是我们今后深入学*经常要运用到的一种重要运算技能。适当渗透今后即将学*的新内容,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很好教学策略。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拓展性教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

  关注要点 把握关键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笔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不需要进位,就一个例题,重点让学生明白乘的顺序和乘得的积书写位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是很难理解的。

  在备课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起点。

  学*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技能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这一起点,让学生能够在课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及方法,特别是通过“24×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自己说出需注意的问题,然后把这三条贴在黑板上,以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笔算思路。为下面类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础。通过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转化思想的渗透。

  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是把它们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设计时想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让转化在课堂中发挥作用,让孩子能够对转化思想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当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用口算做出来时,再让学生感受到没学过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学过的口算来解决;最后探究出用竖式计算时,总结算法,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原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是用第二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其实就是转化成了两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设想的过程是这样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让孩子从知道转化这个词,慢慢明白原来就是这么回事,简单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转化”是什么,但是心中已经明白了“转化”是为了干什么。

  3.*题的设计。

  像这样的计算课,除了让学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更多的功夫应该放在练*上,只有在大量的练*中,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计算的技能和技巧。因为是计算,如果只是一种形式的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在本课的*题设计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结合,体现由扶到放的层次性。

  第一道题就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着画有方框的竖式填写计算的结果,然后再填写后面的横式结果,这是给学生固定出积的位置再填写,在填横式结果的过程中巩固对算理的理解;第二个层次给写好了竖式,直接计算;第三个层次只给横式,自己写竖式计算。

  第二道题,依然还是列竖式计算,但是要求同桌为一组,每人完成两个,然后互相检查,反馈后全部做对了,每人都可以给自己画一枚喜欢的标志,这样捆绑评价,可以调动起练*的积极性,忽略掉做计算题的枯燥感。

  第三道题,给出算式和竖式中关键位置的积,让学生根据竖式去判断对应算式,这道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里面蕴含着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轻易根据关键的几个数找到对应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练*中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在课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

  1.知识基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及时认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踏实进行复*。

  2、乘的顺序。

  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关键,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位数乘的顺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自己怎样计算的过程,就成了重头戏。可惜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上我处理地并不好。对学生的引领不够科学有序,问题缺乏清晰的条理性,所以没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3.积的书写位置。

  在计算第一层积时属于原来的知识基础,学生不会有问题。当计算第二层积时,学生就遇到了困难,解决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过程,把握了这一点,学生自然就明白结果是几个十就该写在十位上。这一点容易理解但需要强化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后的师生梳理时还要进行“重笔涂墨”,我启动了一个问题“像说用个位上的2乘24那样,说说用1乘24的过程好吗?”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用24乘十位上的1,过程跟用24乘个位上的2笔算顺序和方法完全一样”,只是跟个位上的4乘后的积应该写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为强化了这一点还是学生感悟能力强,从最后做的练*上看,正确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

  在接到任务时因为是作为骨干教师,同联小教师同上这节课,很怕自己会有愧于这“骨干引领”的任务,希望自己能够呈现给大家一堂有自己风格的课,最好是能有所创新。但是这样的课型*时评优课很少有人触及,因为它不好创新,只能踏踏实实地去上,花哨不得。于是忐忑不安地进入了备课、思考的过程。时间很短,从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后一共8天的时间,其中有周六、周日两天学校组织去蒙山进行了拓展训练。备课、研讨、修改、试讲,每天晚上都对着教参、教材和教学设计就这么静静地坐在电脑旁,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哪都不去,就这么静静地坐着,大脑却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让整个过程显得更清晰、更有实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后决定既然创不了什么新,那就把它上踏实,这才能体现课的高效和内涵。

  迷茫。

  课前的复*环节,进行了好几次改动。最初设计了一组口算训练,二是笔算训练。作为这节课前的热身,但是在做完这些题的时候我还想抽出要点分别总结概况它们的算法,以便为后来的学*奠定基础,于是就显得头大了,修改。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课堂上孩子们并不是这样的思维,他们多是上来就用笔算,不管对不对全是列竖式的形式。于是就把情境进行了分解,改成了台阶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决笔算的基础问题,第二步口算,但即便这样,经过调查,学生使用口算来解决的依然不多,利用竖式的很多,但多数都不对,其中有用竖式的样子,但结果其实是口算出来的却说不出笔算的过程。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表达说不出来,学生自己又提不出什么问题,只能由老师来讲,对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阵。还是能力不够,不能准确把握课堂,处理问题的随机性不强,这些应该都源于自身业务水*还不高,还有待更进一步地去学*、去实践,让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争取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

  遗憾。

  那天上完课,我觉得特别遗憾。

  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我的问题引领不科学,其实应该清晰地以两个问题呈现:分了几步算出来结果的?说出每一步是怎么算出来的。当学生有240的0省略写法时,提问:怎么不写0你也认为是240?这样就可以了,至于24是怎么按照乘的顺序得出来的,可以放在师生梳理时强化,这样效果可能比我当时的处理要好。

  在处理学生错例上,学生已经明确知道算法后,应该给一个纠错的机会,不仅是对展台上展示的错题,开始尝试的错误都要有机会进行修正,这个环节漏掉了很遗憾。

  在对估算结果的使用,准确结果算完后,没有及时回头看,使估算的结果仅停留在开头的分析上,这里需要一个验证分析的过程,如果能有,会使课堂更有数学的理性美。

  总之,还需要多学*、多锻炼,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样的课原来我从没想过可以上公开课,多数数学老师也不愿意涉足这样的课题,一个字“难”。但是经过这番尝试,我竟然有点喜欢这样的课了,这种课可以不上的华丽,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后看到这样的课型,我也可以对自己有信心了,因为我经历了整个思考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1)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20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一共有多少盏灯?学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来:20个12是多少?即24个十。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前面口算的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是23根灯柱呢?学生很快说出求23个十是多少?有的说前面的20个12再加3个12,师顺势引导先用竖式计算20×12=,再用竖式计算一下3×12=,学生算出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23×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3得到3个十,故3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第三个层次,联系实际,强化练*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由于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如:对学生估计过低,学生已经表达清楚地内容,总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中要强化训练。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2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已经持续有一月时间,为了减轻疫情对学校教学的影响,确保在家学*质量不打折,我们三数组制定了详细的线上教学计划,学生上午观看同桌100视频课,下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录制小视频进行答疑。

  根据课程安排,这周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就得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算理是算法的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内容,如果还将算理的呈现停留在实物表征的呈现上,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倒退式引导。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过程。在学*这节课前,我对班里的学*情况进行了一个预测,计算对学生来说不难,难就难在算理的理解上,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抄错数字、横式忘写得数等等。通过学*同桌100视频课及家长的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但对于为什么这样写,先怎么计算再怎么计算,还比较迷茫。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算理,如何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呢?在下午批改作业反馈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录制小视频重点讲解14乘12的算理,让学生给家长说一说计算过程,并录制了小视频。为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晚饭后又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计算情况,自愿完成6道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

  我在批改作业中体会到,对于计算类的教学,千万不能仅看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计算算理的理解。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

  优点:

  1、复*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铺垫,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去学*,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组合作效果好,学生对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140(本),再用14×2=28(本),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不足之处:

  1、列竖式计算中,有易错点没有突破。

  在列竖式计算中,出现了个位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现象,说明对竖式的算理理解不够透彻,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于老师的提问与十位相乘的积的末位数字要与十位对齐,并且末尾的0不用写的原因说不清楚,表达不出来。也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练*没有完成。

  由于突发状况的发生,错误题的纠正,和学生说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练*等等,使得前面时间用的较多,导致后面练*没有跟上,学生对竖式计算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巧。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关于估算,其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新课改中加大了估算内容的比重,这也是符合各国数学课改的潮流的。在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明确要求估算的题多能快速找到其*似的整十或整百数进行估算,但实际上,学生在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上,还是存在欠缺的。比如:数学《补充*题》中:小华*均每分钟走68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9分钟。

  (1)估一估,从小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如果每天往返两次,小华每天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大约要花多少分钟?

  对于第(1)题,学生多数采用70í20=1400或68í19约等于1400的方式解决,但对于第二道题,很多学生执着的认为用19í4约等于80,究其原因为题目中有“大约”字样,所以必须这样写。其实,细细品味一下,题目中“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9分钟”这19分钟,未尝不是一个大约数,既然19是一个大约数,那19í4=76中的76分钟也就是一个大约的结果了,并不是说,看到大约就要用约等号,这种想法太过于片面了。理论上,学生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是考查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三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区划分这些情况,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细化、分类,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5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应该再学生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一年级的教学应多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注重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复*引入,明确学*任务

  教师先出示了一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会议旧知,然后在进行改编题目,明确本节课的主要解决问题,同时与旧知联系起来,使新知识与旧知能沟通好,从而为下面的学*任务做好铺垫。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运用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经历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3、梳理思路,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通过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他人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为数学的交流做准备,并通过交流书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4、整理成果,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明白了要解决两位数呈两位数只要通过正确的分拆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以前的知识,从而可以解决问题。然后在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明确只有在正确的分拆方法基础上,还要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拆,才能有助于计算,才能使计算更方便、更灵活。

  5、随堂小考,巩固新知

  通过随堂小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检测学*情况,明确下课后的任务。根据自己的成绩来选择相应的练*。

  6、回顾过程,总结学*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的分拆,选择一个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本节教学不进位的乘法,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情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计算的用处却是极其广泛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用处,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从而产生学*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利用在情境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时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编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方式的转变。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节课中,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借助旧知,独立去探索,去尝试计算。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并在互相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学着去质疑,去提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3、 精心设计练*,培养数学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加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惯。因此,在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当评委的活动,通过辨别对错,提醒学生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以外,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练*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找鞋”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积的末位和首位的数判断积的大小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检验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计算一篇课文共有多少个字的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目的,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可能遇到进位的问题,这就为下节课的学*埋下了伏笔。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够新知识的网络,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7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8

  学生已有了竖式书写和不进位计算方法的经验,但由于计算中产生了进位计算难度比不进位乘有所提高,错误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节课我采用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根据情境对19×19的结果进行估算,旨在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惯。我重点指导了以下的估计方法:19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把它看成20,一共有几多少格?实际的格数比20怎样?从而很显然地得出“19×19“的积的大约范围。第二层次是探索出进位乘的笔算方法。我先让学生借助实际围棋棋谱,直观理解个位乘后的进位情况,然后用竖式进行计算。这一环节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较、验证,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中,我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和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学生说出了好几种的算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不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我没有立即把对的算法呈现,而是让所有不一样的答案和计算方法都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来判断哪种方法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对错的对比得到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且体会到了竖式计算的优点,对那些由于进位而产生的错误也有了了解,从而避免错误。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通过现实生活情境为素材,激起学生的学*兴趣。教学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性。

  对于本单元的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我在新授教学后学生的练*中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把第二个因数的两个数字的乘积合并成一个数字的乘积,如“34×13”计算时变成34×3=102,再算34×10=3,最后34×13=3102。第二种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54得数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第三种是忘记在乘的过程中加上进位。针对这几种情况的学生,我是先集体讲评,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家来找出问题所在的地方,再指导订正。经过这样的辅导练*,到最后还剩两三个学困生不会用竖式计算,对于学困生我先让他们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再在这个基础上把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第二个因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也就是说让学生做了两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再把这两个竖式乘得的积相加,在相加时注意把第二个竖式的积的末尾上的数与第一个竖式的积的十位对齐,再相加。这样经过几个竖式的练*,效果真的还可以,学困生基本都会计算。在这种方法熟练的基础上最后让学困生慢慢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一下子就全部学会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对于学生真的有难度,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举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反馈,才能完全掌握.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

  本节“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为计算法则教学课,我按照传统的模式:导入,新授,巩固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设计的。

  良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节,就是针对新课中的“围棋”我设置了“专心致志”的故事而过渡到新课。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教学变得情趣盎然。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复*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本节课的亮点部分生生互动环节“蜜蜂采蜜”没有实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新课练*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做错。原因是两个数的和没有加反而也用乘法。针对错误指出错误让全班的同学引以为戒。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精心设计的一节课并没有上出我理想中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分析如下:

  (1)导入过长。导入过长直接影响后面的教学。

  (2)复*注重梯度练*。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练*多设置些有梯度性的题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消化。

  (3)时间分配上要调整。

  (4)尽量避免口误,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存在种种遗憾,但是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少上遗憾的课。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让学生学到学好更多的知识!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1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4

  1、该课时的内容是属于计算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笔算基础上开始教学的。在学*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的内容,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其教学的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学*能很明确地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整节课的时间把握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设想。但是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中时间的把握实际也是跟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关联。首先,第一环节中口算的部分在题目的数量上可以相对的减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当时的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时间和学生的回答,较快地完成这一环节的话也可以为下面的内容有个更好的时间安排。

  另外,失败也让自己清晰地看见,这一内容在重点和难点的达成和突破上,自己是没能很好地完成的。首先,在巩固练*时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自己教学前面所忽略的东西有了一个很好的提示。这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在教学中显然是给于学生说的机会是有了,但是没有达到一个预期中能说清算理的效果,教师在引导课堂的时候没能适时地把握住时间由教师来讲清楚算理。让学生对于这一重点还处于一种不清晰的状态之下。同时课堂中更多得看到一些好的学生所表现的情况,而忽略一部分的中下生,以至于他们对于这一算法还是未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1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2

  计算类教学一直被冠以枯燥、乏味的标签,学生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反复强调但仍有学生不会计算,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痛苦。因此,如何上好计算课成为了我的困扰。上个学期我们创新街基地校便以计算类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理论学*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渐渐发现可以借助直观模型架起算法与算理之间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很庆幸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亲临指导,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将针对到《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作以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做过了表内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些都将成为本节课学*的依据,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也为以后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已经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根据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教育观,在明确了这节课的知识地位之后,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学前调查。对班上随机抽取的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前预*、家长或课外班辅导能计算出正确答案168,但对算理并不清楚,竖式的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对于给出的电子图,并没有起到帮助理解算理的作用。

  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我对教材进行了研读。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经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可见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中加入了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并在练*十中安排了相应的*题,教材的用意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学*了教师用书。书中明确指出在教学笔算的时候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因此点子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点子图,我又阅读了一些相关的饿书籍——《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书中对电子图的一些解释也为我备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首先要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2X14,学生借助估算的知识来分析12X14大约是多少,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是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同时也渗透了准确计算的方法。接着借助点子图让学生尝试准确计算结果,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出与笔算一致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分布计算的形式写成竖式,并对照着点子图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也渗透十进制和位值制的思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点在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结果和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如何对齐,因此,我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练*,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通过一节课的探索,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加深了,点子图将“冰冷”的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深层次融合,让学生清楚感受到“法中见理,理中得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当然,在课堂中为了加深对点子图的理解,花费的时间较多,感觉竖式的规范书写没有练*到位,课下仍要继续规范,这也是本节课的一点遗憾。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3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20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一共有多少盏灯?学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来:20个12是多少?即24个十。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前面口算的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是23根灯柱呢?学生很快说出求23个十是多少?有的说前面的20个12再加3个12,师顺势引导先用竖式计算20×12=,再用竖式计算一下3×12=,学生算出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23×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3得到3个十,故3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第三个层次,联系实际,强化练*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由于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如:对学生估计过低,学生已经表达清楚地内容,总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中要强化训练。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4

  1、该课时的内容是属于计算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笔算基础上开始教学的。在学*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的内容,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其教学的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学*能很明确地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整节课的时间把握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设想。但是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中时间的把握实际也是跟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关联。首先,第一环节中口算的部分在题目的数量上可以相对的减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当时的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时间和学生的回答,较快地完成这一环节的话也可以为下面的内容有个更好的时间安排。

  另外,失败也让自己清晰地看见,这一内容在重点和难点的达成和突破上,自己是没能很好地完成的。首先,在巩固练*时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自己教学前面所忽略的东西有了一个很好的提示。这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在教学中显然是给于学生说的机会是有了,但是没有达到一个预期中能说清算理的效果,教师在引导课堂的时候没能适时地把握住时间由教师来讲清楚算理。让学生对于这一重点还处于一种不清晰的状态之下。同时课堂中更多得看到一些好的学生所表现的情况,而忽略一部分的中下生,以至于他们对于这一算法还是未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3)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方法3:18

  ×11

  18

  180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30×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

  5.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方法3:18

  ×11

  18

  180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30×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

  5.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

  练*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口算:

  13+3=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范文十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

  3、引入新课。

  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

  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 把12套书*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

  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

  (2)汇报。

  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资源: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出示例题情境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动探究

  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1)28+28+28+……+28=336 (连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

  28×6=168,168×2=336 (连乘)

  (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

  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学生讨论: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讲解简便竖式。

  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①理解题意 ② 小组提问 ③交流问题 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质疑反思: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 28×12=336(瓶)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一、复*内容

  教材P58—P59的整理复*和练*十三。

  二、复*目标

  通过复*,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配套资源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内容,明确学*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知识点: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我们学*的口算乘法有哪些内容?你能解决很快口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5×3=12×30=14×30=240×5=

  ①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②哪一题需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240×5=1200,注意不要漏写0。

  小结:先把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注意区分计算出的0和补上的0)

  2.展示交流错误,强化巩固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

  (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上的数对齐。

  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复*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P58第2题

  东东家有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

  ①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

  ②把这些橘子装箱,每箱8千克。用5辆三轮车运走,*均每车运多少箱?

  ③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钱。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交流:说说解决上面这些问题的步骤,每步各做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需要的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过程,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图(出示下图)。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把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和同桌交流一下。

  5.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效果

  (1)口算。

  31×3=190×2=

  17×400=13×60=

  14×50=24×5=

  60×900=25×80=

  (2)列竖式计算。

  16×16=18×18=

  37×24=29×72=

  17×17=22×22=

  55×48=18×43=

  【知识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注意: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填空

  ① 20个16是(),32的40倍是()。

  ② 230×30的积的末尾有()个0,250×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④ 9□×6□的积是()位数。

  ⑤小红计算出45×36的结果是570,不计算你能判断这个结果对吗?理由

  是:()。

  (4)比较每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0×30=31×29=32×28=33×27=

  50×50=51×49=52×48=53×47=

  【知识点】借助笔算探索规律。

  【答案】略

  【解析】通过对比练*,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算式得数的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①横向观察,两个乘数的和一定,两个数越接*乘积越大。②纵向观察比较发现,每一组乘数的个位数相加都得10,且两组对应的乘数的个位数都相同,第2组的每个乘数都比第1组的乘数大20;第2组的积都比第1组的大1600。

  (5)P59的第4题。

  王叔叔*均每个工作日投送28个快递邮件。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王叔叔半年(6个月)一共投送多少个快递邮件?

  【知识点】连乘问题。

  【答案】方法一:28×22×6方法二:28×(22×6)

  =616×6=28×132

  =3696(个)=3696(个)

  【解析】明确解题思路和每步的算理。

  (6)P59的第5题。

  一辆出租车一个星期(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知识点】连除问题。

  【答案】方法一:1260÷7÷9方法二:1260÷(7×9)

  =180÷9=1260÷63

  =20(元)=20(元)

  【解析】方法二,计算过程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学过。

  (7)P59的第6题。

  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所有队员分成8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

  ①参赛队员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赛队员来自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均每班参赛的有多少人?

  ③参赛的女生有120人。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①方法一:9×4×8方法二:9×(4×8)

  =36×8=9×32

  =288(人)=288(人)

  ②方法一:288÷6÷3方法二:288÷(6×3)

  =48÷3=288÷18(计算没学过)

  =16(人)=16(人)

  ③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解析】要结合P59第4—6题检查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和反思检查的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积累数学学*的经验,建立数学学*的自信心。还应结合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7.全课总结。

  资源文件列表: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6)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范文5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方法3:18

  ×11

  18

  180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

  1.完成书本中的练*。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2个24。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12本书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24×12(10)≈240

  生2:24(20)×12(10)≈200

  &n

  bsp;师:估算的结果240与实际结果相比怎么样?

  生:小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0是10本书的价钱。

  师: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书的价钱。

  师:那两本书的价钱如何算?那12本书到底多少钱?

  3、师:好,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赶紧将刚才24×12的过程在练*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汇报

  师: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书的价钱。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7)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教案优选【五】份

  学*内容

  教材第68页整理和复*,练*十七

  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总结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自主预*

  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合作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2

  ×13

  ———

  □□﹍﹍32和()的积

  □□﹍﹍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8

  ×26

  ———

  □□□﹍﹍()和()的积

  □□□﹍﹍()和()的积

  ————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准确值?

  艳置

  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小组比赛:练*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38×6279×6842×51

  3、笔算练*

  24×3259×2732×2864×7545×6237×28

  拓展延伸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方法3:18

  ×11

  18

  180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

  1.完成书本中的练*。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教学内容:

  第59页例2练*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似数:

  321887955842

  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53×789×5

  22×837×371×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教室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2、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

  方法二:18≈2022×20=440(个)

  方法三:22≈2018×20=360(个)

  (4)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乘法估算

  3、尝试解决问题: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四的'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本子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指名学生板演,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2、练*十四第8题:

  (1)小组合作学*,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29页

  板书设计:乘法估算

  22×18≈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个)能坐下

  方法三:22≈2018×20=360(个)能坐下

  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篇(扩展8)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5篇)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设计说明

  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

  3、引入新课。

  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

  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 把12套书*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

  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

  (2)汇报。

  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一、复*内容

  教材P58—P59的整理复*和练*十三。

  二、复*目标

  通过复*,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配套资源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内容,明确学*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知识点: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我们学*的口算乘法有哪些内容?你能解决很快口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5×3=12×30=14×30=240×5=

  ①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②哪一题需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240×5=1200,注意不要漏写0。

  小结:先把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注意区分计算出的0和补上的0)

  2.展示交流错误,强化巩固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

  (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上的数对齐。

  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复*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P58第2题

  东东家有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

  ①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

  ②把这些橘子装箱,每箱8千克。用5辆三轮车运走,*均每车运多少箱?

  ③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钱。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交流:说说解决上面这些问题的步骤,每步各做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需要的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过程,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图(出示下图)。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把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和同桌交流一下。

  5.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效果

  (1)口算。

  31×3=190×2=

  17×400=13×60=

  14×50=24×5=

  60×900=25×80=

  (2)列竖式计算。

  16×16=18×18=

  37×24=29×72=

  17×17=22×22=

  55×48=18×43=

  【知识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注意: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填空

  ① 20个16是(),32的40倍是()。

  ② 230×30的积的末尾有()个0,250×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④ 9□×6□的积是()位数。

  ⑤小红计算出45×36的结果是570,不计算你能判断这个结果对吗?理由

  是:()。

  (4)比较每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0×30=31×29=32×28=33×27=

  50×50=51×49=52×48=53×47=

  【知识点】借助笔算探索规律。

  【答案】略

  【解析】通过对比练*,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算式得数的.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①横向观察,两个乘数的和一定,两个数越接*乘积越大。②纵向观察比较发现,每一组乘数的个位数相加都得10,且两组对应的乘数的个位数都相同,第2组的每个乘数都比第1组的乘数大20;第2组的积都比第1组的大1600。

  (5)P59的第4题。

  王叔叔*均每个工作日投送28个快递邮件。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王叔叔半年(6个月)一共投送多少个快递邮件?

  【知识点】连乘问题。

  【答案】方法一:28×22×6方法二:28×(22×6)

  =616×6=28×132

  =3696(个)=3696(个)

  【解析】明确解题思路和每步的算理。

  (6)P59的第5题。

  一辆出租车一个星期(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知识点】连除问题。

  【答案】方法一:1260÷7÷9方法二:1260÷(7×9)

  =180÷9=1260÷63

  =20(元)=20(元)

  【解析】方法二,计算过程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学过。

  (7)P59的第6题。

  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所有队员分成8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

  ①参赛队员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赛队员来自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均每班参赛的有多少人?

  ③参赛的女生有120人。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①方法一:9×4×8方法二:9×(4×8)

  =36×8=9×32

  =288(人)=288(人)

  ②方法一:288÷6÷3方法二:288÷(6×3)

  =48÷3=288÷18(计算没学过)

  =16(人)=16(人)

  ③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解析】要结合P59第4—6题检查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和反思检查的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积累数学学*的经验,建立数学学*的自信心。还应结合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7.全课总结。

  资源文件列表: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