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1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 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2

  我所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3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单位,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

  关键: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此外,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还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倒数的知识,商不变性质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必须找到学生思维的起点,找到知识的来源。由此我制定了适合本节课的学*目标和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知识落实点:

  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的尝试,体验解决问题,多样性。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渗透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发展创新意识。

  计算教学,把计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机械模仿练*,但当我们给以一定的情境时,使问题生活化,用生活中的经历来学*数学,来理解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效率。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形成了民主、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2、课堂的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有兴趣,练*效果好。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在重点的学*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难点教学时通过图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透彻地理解算理,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诱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

  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先猜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再集体验证计算方法;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直观认识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从而学生领悟“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

  练*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维得到拓展,知识得到提高。 在巩固应用环节,通过在情境中笔算、解决问题、思维拓展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练*题,使学生不仅在计算中巩固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而且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整堂课我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中发现知识;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计算,使学生在不同思维,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认识中解决问题,领悟知识,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当学生总结出算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强化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5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四点:

  一、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我先复*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以自主探索为主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同时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让他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三、重视学*方式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组织不严密,方法不够全面,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题意分析、算法探究,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利用计算方法进行技能训练

  在练*环节中我设计了较有层次的,从直接计算结果的基础性练*,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再到自主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坡度地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值。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1)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1

  我所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3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单位,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

  关键: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此外,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还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倒数的知识,商不变性质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必须找到学生思维的起点,找到知识的来源。由此我制定了适合本节课的学*目标和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知识落实点:

  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的尝试,体验解决问题,多样性。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渗透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发展创新意识。

  计算教学,把计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机械模仿练*,但当我们给以一定的情境时,使问题生活化,用生活中的经历来学*数学,来理解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效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2

  反思与探索

  学生们是简单而纯洁的,他们总是睁大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用一颗真诚无暇的心作出判断和选择:过于理性、抽象、过于繁难或简单、脱离生活的数学课都会令其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虽然他们已经*惯于面对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惯于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就能解决问题。但常此以往,必然会降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组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他们会逐渐拉开与数学的距离。其实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学*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贴*生活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枯燥的计算也能变得如此有趣!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还有教师对他们的一份尊重与信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开头设计的猜一猜环节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教师却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不紧不慢地提供一条信息,我一人,占这次上课教师人数的,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学生可以用整数方法解答,同时这一个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分数除法的算理,为下面进一步学*分数除法埋下伏笔。而利用中秋节巧妙引入例题,既合情合理又自然有趣,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学*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必须学会思考和应用。我们的数学课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拓展练*中提升对知识的认识,主动寻求知识的应用领域,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看着学生们主动而开心地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轻松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感觉真的很欣慰。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3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一味地执行教案,而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教学,才使学生创造出了绚丽的思维景观,由于生1的回答,才便于我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接受到了挑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造,以寻求新的答案,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有人喜欢循规蹈矩,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有人喜欢标新立异,得出4/5除以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有人喜欢提出疑问,在用第一、二种方法能解决4/5除以2时,竟然提出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4/53;也有人喜欢追准不舍,生2在曲折不*处奋力向前,一波未*,一波又起地掀起了思维的波澜,他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地逼*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浪花。

  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创造课堂亮丽风景的学生们,细细琢磨,不过是给了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结果创造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发出思想的光芒。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分一分、画一画,理解4/5和1/2的意义,同时感受到了结果2/5是怎样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个1/5*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已经为后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然后再出现“如果4/5 升果汁*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让学生用上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5÷3。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得出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让学生真正地从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其实也在渗透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而方法上的比较只是为了在方法上的取舍。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作业的反馈,本人发现,学生在做题目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一、除号变成乘号,但除数没有变成它的倒数。

  二、分子和整数直接约分,计算。

  三、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它的倒数,然后约分计算。

  要针对以上错误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在重点的学*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难点教学时通过图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透彻地理解算理,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诱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

  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先猜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再集体验证计算方法;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直观认识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从而学生领悟“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

  练*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维得到拓展,知识得到提高。 在巩固应用环节,通过在情境中笔算、解决问题、思维拓展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练*题,使学生不仅在计算中巩固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而且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整堂课我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中发现知识;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计算,使学生在不同思维,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认识中解决问题,领悟知识,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当学生总结出算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强化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2)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 1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 2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 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形成了民主、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2、课堂的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有兴趣,练*效果好。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 4

  这是一节普通的计算课,为的`是以*常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研究怎样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无论它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学*的技能必须得传授下去。这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和课后的学生反馈可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这需要老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我把例题的数据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从旧知迁移、转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最优化。这节课学生在一系巩固练*中充分体会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独存在,它其实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节课,学生有困惑、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这才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学反思 5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我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

  一种竖着折,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学生感知第二种方法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达成了目标,但本课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3)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5)份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一、复*

  复*整数除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这几道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分数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它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2、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

  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学生说思路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

  第30页做一做

  四、作业练*

  教材P34第1、3、4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前面的学*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运用折纸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进而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探索)

  1复*切入:有一只小青蛙想要找到自己的妈妈,必须要通过这难题一道道的难题闯关,你愿意帮它找到妈妈吗?

  通过上面的练*老师知道同学们的本事真不小,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有没有和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

  2观察规律: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学生小组内谈谈你的发现。(教师倾听巡视)

  学生谈发现,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发现。

  3教师小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师板书)0除外,就等于数这个乘另一个数的倒数。

  你们果真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

  我们刚才发现整数除以整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数的倒数.那这个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

  活动二(发现规律)

  探索新知

  1、学生猜一猜。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得那样呢?我们以分大饼饼为例,试着想一想。(出示,指生读题)

  2、二分之一张是什么意思?把它*均分成3份又是什么意思?(生:二分之一张就是半张;把它*均分成3份就是把半张披萨*均分成3份。)?教师提问:把半张披萨*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披萨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列式。

  3、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看看每份是整张的几分之几?开始。

  4、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集体交流(找几人说说想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那计算你会吗?。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板书。

  做到这,咱们看看,刚才咱们发现的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生说。

  5、总结: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出示)

  读一读,记一记你的发现

  活动三(练*巩固)

  1、初步练*(两道基本的*题巩固所学)

  2、趣味练*(通过打气球的游戏进一步加深练*)

  3、你是不是会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题,学生读题,师生一起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第2题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用了

  *方米的红布做了一块4米长的宣传标语。这块标语的宽是多少米?自己读题。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想一想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

  活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3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是在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基础上来学*分数除法的。高年级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来解决相关问题,而不是老师简单的灌输。分数除法算理的探索与理解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更能激发学生学*的乐趣。

  【教材解读】

  例1以折纸活动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先解决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特殊情况;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进而理解把一个书*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输多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34页练*七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图,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会正确的进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的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几张不同颜色彩笔几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孕伏新知1.投影仪出示:

  ①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0怎样很快地找到一个不为零的整数的倒数?

  ②根据10×3=3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说说整数除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以旧引新,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学生尝试列算式÷2。 2.独立思考÷2的计算方法。 3.汇报交流。

  方法一:÷2=0.8÷2=0.4 454545方法二:÷2=454?25=

  254.通过折一折的方法验证这道题的答案。

  (1)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请学生利用手中的白纸尝试解决或验证答案。

  (2)先将这张*均分成6份,再将其中的4份用颜色表示出来。

  (3)再将涂了色的部分*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另一种颜色表示出来,这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看着自己手中的纸,请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折叠的长方形或根据自己在征数除法理解的意义的基础上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解决分数除法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做必要准备。] 5.思考: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怎么办?我们每一道分数除法分子不能将分母除尽时怎么办?

  学生根据教师的质疑继续深入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6.根据我们的折纸过程,你发现计算÷2,就是计算它的几分之

  451244几?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方法三:÷2=× =

  25557.出示问题:如果把这张纸的*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

  5(1)生独立列出算式。

  (2)选择算法。

  通过观察:0.8÷3除不尽,4÷3也除不尽,应该选择方法三。

  (3)学生独立计算。

  (4)组织交流。

  板书:÷3=×=

  454514 315 8.比较三种方法,进行方法优化。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有一种局限性,方法三是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具有一般性,是较好的一种计算方法。

  9.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整数都能当除数?为什么?小结计算方法。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计算的方法,自己总结计算的方法,自己运用计算方法,尽量把学生推向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

  三、巩固练*,夯实基础1.教材30页的“做一做”。

  练*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2.教材34页“练*七”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空,再说说根据什么填空的。 3.教材34页“练*七”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左右两题之间的关系,交流后让学生填一填。 4.教材34页“练*七”第3题。找学生上黑板完成,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小结提升

  1.一瓶饮料的容量是升,升分一瓶,能分几瓶?

  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由题目可以得出5瓶的结论,主要思考÷=5的计算过程,拓展引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折一折、算一算的方法总结出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就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方法一:÷2=0.8÷2=0.4 方法二:÷2=454?255414541445=251244方法三:÷2=× =255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意义

  师:今天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你想怎样在这节课上表现自己?

  学生交流。

  师:嗯,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不过,不要太紧张,这节课我们只是来帮小猴子解决一些问题,不是很难,不信,你瞧!

  出示问题:

  (1)每只猴子吃半个桃子,四只猴子一共吃几个桃子?

  (2)两个桃子,*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3)两个桃子,分给每只猴子半个,可以分给多少只猴子?

  学生解决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总结出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同位互说。

  二、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师:通过解决小猴子吃桃子的问题,同学们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来我们看看小猴子又要干什么。

  出示课件: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帮助小猴子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

  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2)做一件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师:对于问题1),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观察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师板书课题。

  2、探究方法,汇报交流

  师:这个算式该如何算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① 折纸或画图的方式(学生说一说)

  ② 9/10÷3=(9÷3)/10=3/10

  师(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③ 9/10÷3=0.9÷3=0.3

  ④ 9/10÷3=9/10×1/3

  师(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把9/10米*均分成3份,是求9/10的三分之一是多少,所以可以把9/10÷3转化为9/10×1/3。)

  师:同学们真棒,探究出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初步优化。

  3、师:对于问题2),你能自己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订正。

  进一步优化方法。

  师:看来你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的方法,那我们试一试计算这两个题?

  出示试一试:6/7÷5

  5/11÷4

  师:现在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4、观察对比,总结方法

  师:观察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谁愿意来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呢?

  学生交流,总结方法,并明白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普遍性。

  师(出师课件)小结: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还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强调0除外以及红颜色字眼。

  (为了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了方法,老师要考考你)

  出示考考你:

  4/5÷4=4/5×() 2/3÷6=2/3○() 2/5÷2=()×()

  三、反馈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已经学*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下面就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刻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争先恐后 连一连

  5/9÷5 7/8÷6 1/10÷9

  7/8 ×1/6 1/10×1/9 5/9×1/5

  2、大显身手 算一算

  10/11÷2 8/9÷8 28/19÷7 15/22÷5

  3/2÷2 7/17÷4 2/9÷4 21/25÷14

  3、火眼金睛 判一判

  (1)2/5÷7=2/5×1/7=2/35 ()

  (2)1/2÷3=1/2÷1/3=1/6 ()

  (3)3/8÷3=3/8×3=8 ()

  (4)3/9÷3=(3÷3)/(9÷3)=1/3 ()

  4、解决问题

  四、总结交流

  师:今天跟大家共同学*,老师非常高兴!你的心情如何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活动中能进行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你,喜欢动物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数学来了解几种动物的情况。古代有一种动物被称作人们的邮递员,知道它是谁吗鸽子每小时可飞多少千米呢

  2.有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一只鸽子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

  求鸽子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

  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2÷怎样计算呢你能否根据线段图发现不同的解法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12÷=12÷0.2

  这是转化成整数除以小数进行计算。

  ②12×5

  为什么乘5能在图中解释一下吗

  ③12÷=60

  2、12÷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

  ①12÷和12×5都是求鸽子1小时飞行的路程,应该相等。

  ②12÷等于乘的倒数。

  提问:你怎么想到的

  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3、出示下面两题,请学生解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1.蜜蜂

  2.猫

  这两题的计算过程符合刚才的猜想吗能否说明猜想适用于所有整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呢

  4、出示:

  一只蝴蝶小时可飞行()千米,1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你想知道四分之几小时飞行的千米数为什么

  补充小时可飞行24千米。

  算式怎么列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有:

  24×,24×3÷4,24××4,24÷3+24,24÷0.75

  如果24×是正确的,结果应是相同的,验证一下。

  这些算式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能否转化成24×呢

  教师引导完成:

  5、猜想正确吗用不同的事例来证明猜想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猜想是对的。在中学的学*中,同学们还会学*如何证明猜想。

  (若有化成除以小数的,提问: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更好)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哪种方法最方便

  三、巩固练*

  ①4÷2/3=4×()2÷1/5=2×()

  ②p35.练一练1

  ③计算8÷2/310÷15/16

  四、解决问题

  苍蝇小时可飞4千米

  蝙蝠小时可飞4千米

  游戏a÷2/3÷3/4

  机动:

  榨油机2/5小时榨油360千克,1小时榨油多少千克?

  有3升西瓜汁,倒入能装1/5升的杯子里,可以倒几杯?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4)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3篇

  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3包饼干一共重多少克?100?3=300(克)根据它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300÷3=100(克)300÷100=3(包)

  小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引入新课

  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的题又该怎样计算?100×3=3/10(千克)3/10÷3=1/10(千克)3/10÷1/10=3(包)

  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改写两道除法算式:12×1/2 15×1/3

  三、出示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自主学*,合作探究

  现在老师手中有4/5升的果汁,现在要把这杯果汁*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升?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展示计算成果:4/5÷2=4÷2/5=2/5(升)4/5÷2=4/5×1/2=2/5(升)

  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用分子除以这个整数,分母不变。也可以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把果汁*分成3份,又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方法简单通用。

  五、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共同探讨。

  六、课堂检测

  练*: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4/5÷3=

  2/9÷2=

  1/3÷4=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60第五单元信息窗1—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促进个性化学*。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难点:

  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创设情境

  (出示不同兴趣小组活动的照片,最后定格在布艺兴趣小组活动现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在布艺制作过程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一)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情境图1(自己改造一个情境图):看,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成了7个小书包)

  师: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预设:做一个小书包用多少米布?师: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或者为什么用除法?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情境图2(课本情境):今天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接受了一项新任务,要用9/10米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

  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分米?

  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分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计划的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解决“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算式,教师板书:9/10÷3=师: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学生:利用学具纸条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探索9/10÷3=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整理。教师巡视查看学生都能整理出哪些计算方法)

  师:请各小组代表把小组同学的意见都展示出来,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说的有价值的方法板书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比如:

  方法①把9/10米*均分成3段,就是把9个1/10米*均分成3份,每份是(9÷3)个1/10米,即米,使学生看到在分数除以整数时,如果分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时,可以直接去除。

  9/10÷3=3/10(米)

  方法②画线段图:把1米*均分成10份,其中的9份就是9/10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3/10米。

  方法③ 9/10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每段是9/10×1/3=3/10(米)。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5)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6篇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9.6÷3,3千克9.6元,问*均每千克多少元。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9.6先乘10,除以3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地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9.6元转化为96角,除以3之后得32角,再转化为3.2元。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想到9元÷3=3元,6角÷3=2角,3元+2角=3元2角,也就是3.2元。第四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数的计数单位入手,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2,所以要先点上小数点。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都做得不错。

  (2)是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况,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列出算式为12÷5,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竖式中个位商2之后,余数是2,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余数2不满1个5了,可以看做20个十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除下去。20除以5得4个十分之一,所以,先点上小数点,在十分位上写4.

  (3)是一种新情况,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5.7÷6,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小数除以整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添0继续除下去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学生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小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好的处理了“算用”之间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提出问题:每样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得方法。而这节课中,学生已有整数除法作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就成为了本课重要的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不够理想的。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

  “小数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备课时非常重视,丝毫不敢懈怠。课前我认真分析这单元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熟知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驾驭比较熟练。

  一、成功之处

  1.沟通旧知,学会迁移。

  课堂开始,我首先通过200÷5=576÷48=832÷32=这几道典型的整数除法的题目,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先看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要用o占位。这样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为下面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学中联系王鹏和张爷爷锻炼身体的实际生活,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出示解决的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学*生活中的数学。

  3.迁移类比,研究方法。

  出示题目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先自主研究,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汇报22.4÷4的计算方法时,研究出了3种方法:一种是在课本上出现的把小数变成整数来算(单位转换);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来计算,重点要说明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第三种方法学生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要想不改变这道题的结果商要缩小10倍。即计算224÷4后,再把商缩小10倍,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课堂中林文轩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他能提出这个问题,可见孩子思考非常深入,因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冲突,这时我加以表扬并认真耐心地引导。

  4.加以总结,规范方法。

  虽然课本上没有明确的计算法则,但我想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学生积极动脑,加以总结: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将计算方法加以规范,用方法引领学生的计算。

  二、改进之处

  1.有些学生试商不是很熟练,需要加以巩固,尤其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有时会把商中间的零给忘写,或者漏洞商的小数点,或者与被除数的小数对不齐,需要及时弥补加以练*。

  2.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比如竖式中的数字写得太挤了,竖式中数位没有对齐,也就造成了计算出现错误。

  3.应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我在下面的练*课上再精挑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我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估计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应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本节课是小数除法的起始课,我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体会。

  一、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学*架设认知桥梁。小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的,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我与学生共同复*了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为学*小数除法做好了准备。

  二、 选取学生熟悉的情境为素材,体现数学计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他们会在情境中提出“王鹏*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的问题并自发地进行数学探究。

  三、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的思考、认真的观察,发现问题、找到规律,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节课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体现在新授课之后的巩固练*里,有些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算法,但在计算时仍然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我和学生仍需继续努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成功之处:

  1.紧紧围绕知识衔接点,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在教学例1中,先让学生按照整数除法算出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小数点的问题,重点讲清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强化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不要受被除数的小数的影响,首先按照整数除法去除,再处理小数点。在教学例2中,主要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余数怎么计算,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为学生学*新知扫清知识障碍。在教学例3中,继续联系例1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算出56除以7的商,重点让学生知道8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把商写在十分位上,然后再处理小数点,依然按照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最后再考虑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

  不足之处:

  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忘记点小数点。

  2.忘记写单位名称。

  3.计算出错。

  4.商中间有零的忘了写零。

  再教设计:

  训练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惯,特别是忘记写得数、忘记写单位名称等普遍性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注重强化小数点、规范做题、认真书写,养成验算的好*惯。

  参加“以小学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这个课题很久了,教学反思倒是写了很多,进步也有一些。这段时间,我正在教学五年级的小数除以整数,我认为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应该是思维的结果,而是思维的方法。

  因为小数除以整数时计算课,我认为计算课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介绍,而是应该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也是计算教学中提倡的教学思路。所以本课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算理的:

  1、情境创设:一位女士:“我买4盒牛奶。”营业员:“一共6.8元。”看了刚才的镜头,了解了哪些信息?何老师只有2元,买一盒牛奶够吗?

  2、估计单价:学生能很快想到用6.8除以4的方法来求单价。这时就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单价到底是多少呢?学生此时处于疑惑状态。经过一番的思索,有的学生说了是1元多一些,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得出蒋老师有2元是够的。

  3、引发冲突:但紧接着又出现了现实问题:2元够了,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要算出精确的单价。现实问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要求出6.8除以4的商已经成为了学生迫切想要做的事情。再引出下面的独立探究活动。

  4、独立探究:将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算法展示出来,大家评一评,哪种情况比较合适。学生把元化为了角来理解其中的算理,说明学生还停留于对具体情境下问题的解决,还没有把数学活动真正内化为数学思维。

  于是再接下去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单位理解算理,有了前面的思维模型,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其中的算理了。这堂课教学下来,我班70个孩子,大部分基本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了,我坚信,在我的带领下,我班的孩子不应该还是被动学*的机器,而是主动学*的花朵。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6)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好的处理了“算用”之间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提出问题:每样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得方法。而这节课中,学生已有整数除法作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就成为了本课重要的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不够理想的。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9.6 ÷ 3,3千克9.6元,问*均每千克多少元.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9.6先乘10,除以3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地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9.6元转化为96角,除以3之后得32角,再转化为3.2元.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想到9元 ÷ 3 = 3元,6角 ÷ 3 = 2角,3元 + 2角 = 3元2角,也就是3.2元.第四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数的计数单位入手,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2,所以要先点上小数点.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都做得不错.

  (2)是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况,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列出算式为12 ÷ 5,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竖式中个位

  商2之后,余数是2,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余数2不满1个5了,可以看做20个十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除下去.20除以5得4个十分之一,所以,先点上小数点,在十分位上写4.

  (3)是一种新情况,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5.7 ÷ 6,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小数除以整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添0继续除下去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学生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小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好的处理了“算用”之间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提出问题:每样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得方法。而这节课中,学生已有整数除法作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就成为了本课重要的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不够理想的。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

  1、导学案的编制怎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去学*

  在一稿中设计了“思路引导式导学案”,把例1中的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给出了解题思路,实践证明把知识分解的过细,把孩子的思路框住了,反而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采纳网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二稿设计中对导学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设计了“问题引领式导学案”,即: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众多网友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学*要求、知识链接、学*方法部分文字多又抽象,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都不会关注这部分内容的,那不是给学生看的,感觉是给老师或听课教师看的;导学案的内容不能过多,只要能达到启发学生自学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可;导学案的内容应是要求学生课前应做些什么,而不是课堂上学生怎么做,练*什么……针对网友的建议,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的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导学案。“知识链接”部分以课前旧知检测的形式呈现,针对引领学生的课前预*设计问题:利用例1的问题情境,设计了四个有梯度、具体化、针对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独立探索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的计算方法,课堂实践证明,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之上,把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具体化、问题针对化的原则,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向盘”、“指南针”和“路线图”。

  2.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去积累数学学*经验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往往“主”不起来,原因何在?值得我们去深思。一稿设计采用了“复*旧知,重温算理——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课堂检测、巩固提升”的教学思路。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从不同侧重点展示了预*的收获,当学生展示汇报出现心理明白说不清楚的现象时,教师耐心地引导,不时地鼓励,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时,当学生的错误未被指出时,当学生的质疑不能找出疑难抓住关键时,教师适时地提示、点拔、不断地追问,使学生在整个展示过程中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达成了既定的知识技能目标,但是一节课下来总觉得缺点什么:课堂活力不够,学生被动的经历着数学的学*过程,难以在此过程中主动积累数学学*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学*,哪些地方需要小组中交流完成,哪些地方需要展示汇报,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点拨都是要针对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况而定,所以在预设时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况一定要分析准确,把握好课堂的脉搏!重新梳理两次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确立了“课前预*、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共享收获——展示汇报、明确算法——深化点拔、渗透思想——课堂检测、巩固提升”的教学思路。使每个学生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充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并且获得通过迁移旧知、类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新知的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样由课堂实践得以证明:只有真正读懂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9.6÷3,3千克9.6元,问*均每千克多少元。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9.6先乘10,除以3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地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9.6元转化为96角,除以3之后得32角,再转化为3.2元。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想到9元÷3=3元,6角÷3=2角,3元+2角=3元2角,也就是3.2元。第四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数的计数单位入手,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2,所以要先点上小数点。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都做得不错。

  (2)是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况,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列出算式为12÷5,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竖式中个位商2之后,余数是2,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余数2不满1个5了,可以看做20个十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除下去。20除以5得4个十分之一,所以,先点上小数点,在十分位上写4.

  (3)是一种新情况,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5.7÷6,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小数除以整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添0继续除下去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学生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7)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5)份

  一文支持一种观点: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数学。

  数学课上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而学生依旧是“剪不清,理还乱”,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尝试另一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有这样一课《分数除以整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以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也许是线段图总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对它没有太大兴趣。在教学中,我插入了一个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自己发现总结法则,尝试着象数学家一样去不断发现探索,结合计算机课件的使用,学生的学*兴趣立刻得到提高。

  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这三张纸都*均分成3份,其中两份涂上阴影,

  (1)把第一张纸的2/3,*均分成二份,怎样折,每份是原来这张纸的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根据折纸求出答案吗?

  (2)用折纸的方法求出2/3÷4 、 2/3÷6的答案。

  (3)在折纸操作中,你发现除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议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教师讲解的,不是书本提示的,而是同学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借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看来每位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天份,就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内涵。

  同样也是“做数学”,我校张秋菊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课,更让我体会到“做”的重要。她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在“做”数学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课原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告诉学生什么是1°角,再教给学生如何测量角度的大小,最后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旧教材老师教知识,教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张教师转变了教材的呈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的方法,知识的生成。

  张老师在教学从“用扇子折角”开始,带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生成学*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的这种现实情境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上的现实。

  面对着情境中已生成的数学问题,老师并不忙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折角中知道90°、45°、30°、15°角。再试着折一个1°角,学生在求解遇到了困难,此时用电教媒体来解决1°角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求解的过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两节课都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1)强调动手实践活动,从周围生活选取活动材料。

  (2)在强调知识学*的同时,更强调对学*方法、思维方法、学*态度的培养。

  (3)提倡合作学*。

  在美国国家委员会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来说,没有人能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数学。”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同时,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经历过程中,去自己发掘新的知识,新的规律,也许这些发现是幼稚的,但这必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无数次的这种探索才能使学生渐渐的体会出数学奇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哲理。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以定型化、定量化写在书中的无味数学知识,还以丰富的思维过程,将数学课本激活,使之恢复活性和灵性。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易*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我根据课改的要求,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课堂气氛也倍加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首先,我大胆“放”手。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主读题,自行列式;再推导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己发现,试着让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概括。比如,学生对18÷2/5究竟如何计算?这是本课的新知识,但是,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看线段图,然后根据图和数量关系,学生列出了算式:18÷2/5=18×1/2×5;有的同学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乘法结合律得出:18×1/2×5=5/2,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由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直接推想到18×5/2。所有这些想法,思路正是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了思维的天地,学生才有了展示自己学*的舞台。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抹杀孩子的想象空间。

  其次,我引导恰如其分

  综观其变,教学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所谓放,并不是放手不管,袖手旁观,恰恰相反。我敢于放手,因为我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到了充分的估和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也正是我教学的特点。我的措施是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如:学生列出18÷2/5计算式后,能及时提出研究的程序:

  (1)自己画图

  (2)看图独立进行思考

  (3)自己尝试求出结果。这样做能更好的使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投影提示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导航。与此同时我要学生合作交流,起到了彼此帮助、开导的作用。我桌间巡视,参与学生行动,特别关注较差的学生,起到了个别辅导的作用,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学*兴趣。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前一个环节“放”的教学的完善。这也正是我讲解形式的扩展,对“放”的教学起到了保证作用。此后,我根据学生的建议画线段图,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计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最后,激发学生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情境的刺激产生的。我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情趣激昂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当中去。其中运用了评价作用。如对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的评价;根据学的关系式列出计算式时,我抓住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心情,不错过时机询问怎样计算,是我教还是自己探究学*,学生一致要求自己学。此刻的学*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主动性相当积极,效果可想而知。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不仅几句激发的语言,更多的是我真情的关怀。

  虽说这是一节比较好的课,但还存在着不称心的地方。比如对个别学生关注的少,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本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这是一节普通的计算课,为的是以*常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研究怎样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无论它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学*的技能必须得传授下去。这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和课后的学生反馈可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这需要老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我把例题的数据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从旧知迁移、转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最优化。这节课学生在一系巩固练*中充分体会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独存在,它其实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节课,学生有困惑、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这才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