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 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3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课。我在成贤街小学分校实*期间上的汇报课,就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课上的顺,可毛病也很多。有:1、解读文本功力不够。2、ppt制作未能有的放失,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3、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有些地方欠合理。4、课上得不够灵动,余味不足……初出茅庐,功力还很浅,还嫩的很。相信在这样一个宽广的*台,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好学*,天天向上,我必须能改掉毛病,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4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5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 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3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课。我在成贤街小学分校实*期间上的汇报课,就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课上的顺,可毛病也很多。有:1、解读文本功力不够。2、ppt制作未能有的放失,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3、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有些地方欠合理。4、课上得不够灵动,余味不足……初出茅庐,功力还很浅,还嫩的很。相信在这样一个宽广的*台,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好学*,天天向上,我必须能改掉毛病,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4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5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3篇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兴北小学的尚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十课《蚂蚁和蝈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贪玩,只能是又冷又饿。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其中对比鲜明是课文的一大特色: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有两种动物不同结局命运的对比,这些都增添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学生爱读的好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状况以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用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意义的深透能力较弱,因此理解课文的内涵将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必须做好的课前教学准备是:1、通过观察、看图片、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小动物;2、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放在熟读课文外,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时不同的做法以及在冬天时的不同结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分角色朗读,基本能背诵课文。下面我就说一说在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个小动物,它们是……(拉开幕布,出现蚂蚁和蝈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然后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细心观察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这两个伙伴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们会说:它们都是虫字旁,因为它们都是昆虫。下面打开书,就让我们进入两个小动物的世界里吧。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环节。

  首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接着让小朋友和自己的学*小伙伴共同读课文,第三,来请小老师和自己的学*小伙伴“你读一段我读一段,互相帮助互相认听”来读课文,相信这样读下来孩子们基本上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步,进入课文的精读环节。首先老师来范读课文,提问: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那么引出课文第一段,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呢?孩子们会找出背、拉……除了拉和背,还会怎样搬粮食?同学们会说“抬,扛,滚,撞……”。请同学们上前找找哪些蚂蚁是在背,哪些蚂蚁是在扛,这么多蚂蚁没有一只闲着,它们都在劳动、在搬粮食,看把它们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在蚂蚁们辛勤地劳动,让我们美美朗读课文,帮帮它们,然后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

  蚂蚁辛勤地劳动,小蝈蝈看到会有什么反映呢?引出课文第二段,孩子们会找出:“蝈蝈乘凉、唱歌、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这时候理解“自由自在”并板书“自由自在”。然后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来读读课文第二段,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读完后提出课文的第二个问题:“你是愿意做蚂蚁,还是蝈蝈?”。引起孩子们的讨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播放“风声”音频)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风声、猛烈的风声”。转眼间,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把这句话(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突出西北风寒冷。那么冬天来了,树叶落光了,小草枯干了,蚂蚁和蝈蝈会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找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然后板书“装满粮食”。引导孩子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要读出小蚂蚁的高兴、幸福。

  好,小蝈蝈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找出“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又冷又饿”。再引导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的沮丧。然后,说一说此时蝈蝈会想些什么?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读出蚂蚁的高兴和幸福;蝈蝈的沮丧、痛苦。读完之后,进入这一节课的第四个环节——总结环节。

  小蚂蚁由于在夏天的时候辛勤地劳动,在冬天的时候能够安然地过冬、有吃有喝;蝈蝈由于在夏天的时候贪玩、懒惰,在冬天的时候呢是“又冷又饿”。那么此时你愿意做小蚂蚁还是小蝈蝈呢?再次引起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然后揭示出这一节课的道理。

  最后进入扩展环节。转眼间,第二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到一块儿,讨论今年夏天该怎么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听故事。最后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执教了《蚂蚁和蝈蝈》这一课,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理解和构思。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根据《课标》对低年级语文学*提出的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级阶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学*的重点。基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水*的限制,我把如何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如何在读中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设定为本文的学*难点。

  本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认识“米”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今天我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的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时重点目标,因此我用多媒体出示词语,复*巩固,并相机引导学生读准生字。

  二、精读感悟,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品读、理解。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引导学生说说夏天时怎么样的,相机读出热的体会。“夏天真热,小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的背,有的拉”,这说明蚂蚁劳动的方法很多。“个个满头大汗”说明所有蚂蚁都干得起劲,很辛苦。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抓住关键词句边读书边想象,把这种劳动场面和“夏天真热”联系起来,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蚂蚁的喜爱之情。“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自然导入第二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说说图意,学生可能会说蝈蝈在睡觉、唱歌……是啊,蝈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在此基础上自然进入情境,读出蝈蝈们悠闲自得懒惰的情感。这时问学生“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想想,蝈蝈可能会怎么说?”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分角色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蚂蚁和蝈蝈》说课稿设计|教案设计

  播放刮西北风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官的接触读好“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自然地引入第三自然段的学*,这时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寒冷的冬天到来了,蚂蚁和蝈蝈的各自处境,从而体会到此时蚂蚁是幸福的,蝈蝈是悲惨的。懂得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通过小蚂蚁捎的一句话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并且让学生带着期盼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回归,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使知识形成系统。

  三、练*拓展。

  在课文教学中,我设计了“我想对蚂蚁说 ”和“我想对蝈蝈说 ”的环节,孩子们肯定会说出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而其爱憎分明。这样轻松自如地达成目标,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孩子们喜爱“三字经”,根据课文内容编的“三字经”,琅琅上口,而且道理蕴含其中,既是一种教育,也是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一种爱护,一种延伸。

  板书是浓缩的教案。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蚂蚁 勤劳,蝈蝈 懒惰。不同的劳动态度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幸福”“悲惨”,一左一右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以生为本”的精神。

  当然,我的教学、说课还有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少,处于学*的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策略、学*方法。在课上,他们思维活跃,好说,好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分配。因此,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三、课时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写“粮、汗、由”3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理解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媒体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集图、文、声、动画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的课件,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动态图象演示,强化直观教学,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

  五、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

  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我有机渗透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入景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蚂蚁和蝈蝈的活动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了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品读感悟法: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我把本节课的学法定格为:朗读学*法,观察学*法,讨论学*法。

  六、教学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针对教材特点,我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图片,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图画,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指导学生练*看图说话。

  (二)、利用媒体,整体感知课文。

  1、看动画,仔细听范读。

  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时,总是充满了新鲜感,总想一口气读下去。我充分重视这一环节,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仔细听范读,让学生一开始就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

  2、听完范读后,请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读给同桌听听。

  格式塔学*理论认为,初读时要强调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生动的感觉,努力使学生获得对课文整体的知觉把握。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受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图片、课文录音、头饰等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第一节

  1、这是什么季节?大家听是什么在叫?天气怎么样?

  2、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天气真热。(出示: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个别读、齐读。

  3、看,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齐说(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齐读。

  4、我们瞧,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他们不热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看图说话

  5、哪些小朋友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学生边表演,老师一边说: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流出来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请生再试,其他学生朗读句子。(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6、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出示:这是一群()的小蚂蚁)

  7、说的真好,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大家就用赞许、敬佩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齐读。

  三、学*第二节

  1、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图片)看图说话(出示:这是几只()的蝈蝈)指名说

  2、(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那蝈蝈会如何享受生活呢?请大家看下面一句话。(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请一凳子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读句子,一个表演,好吗?生练*读、表演。指名同桌读。

  4、这几只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呢?谁也能用“自由自在”来说一句话?谁在哪里自由自在地做什么?

  5、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还自以为聪明呢!我们要把它那种自以为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出示这一节)指名读

  6、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男女生分别读第一节和第二节。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呀?(出示练*题)练*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

  四、学*第三节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听后你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来读?一起读

  2、看图,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3、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4、(出示图片)蝈蝈在哪里呢,过得怎样呢?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指名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

  6、现在请女生当蚂蚁,来读一读蚂蚁的句子,男生当蝈蝈,来读一读蝈蝈的句子,谁来演一演?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出示:成语歌)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3、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句式训练:我想对蚂蚁说___。我想对蝈蝈说_____。

  4、对,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出示句子)齐读

  5、接下来,老师再送给大家一篇三字经。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领读,齐读。

  6、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7、那最后老师请大家女生读蝈蝈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请一部分学生来演,好吗?或者看着动画片,进行表演。(机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二、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2、学会书写3个生字“呼、洞、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学写3个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识字”为主要目标,始终贯彻“以读求悟,读中见悟”这一精神。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呈现形象直观的画面和动作,采取看看、说说、读读、演演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放飞想象,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通过以读促演,以演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让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五、设计思路:

  1、抓住蚂蚁和蝈蝈夏、冬两季的不同表现,将课文分成两部分,采用对比读的方式,结合表演,理解文本。

  2、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联系上下文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和文中留白处的想象说话。

  3、贯彻“把识字教学更好地融入阅读之中”的理念,结合阅读,理解了要学写的3个生字,在指导写字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通过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引出两个词语,用喊喊朋友名字、一起打招呼的方法读词语,来揭示课题,激发兴趣。然后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蚂蚁和蝈蝈的什么事?并通过学生的汇报朗读,检查这些要求落实的情况。并学会书写4个生字“粮、汗、由、冬”,认识一个偏旁“米字旁”。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20课《蚂蚁和蝈蝈》。

  师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2、开火车读词语:

  粮食乘凉刮起来躺在装满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冬天又冷又饿

  3、导入:故事的开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

  (二)细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1、师述:炎热的夏天来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听,什么声音在叫?

  (点击课件,出现夏景图,知了在树上叫)

  2、指导朗读:夏天真热。

  3、师:这么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拿起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蚂蚁和蝈蝈》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a、师:那小朋友们,想去看一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片吗?(点击课件,出现蚂蚁搬粮图)

  它们是怎么搬粮食的啊?

  它们难道不累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词卡:满头大汗指导读好词

  指导朗读句子: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创设情境:勤劳聪明的小蚂蚁们,你们还会用什么方法来搬粮食呢?

  引导用“有的……有的……”说话

  b、那此时蝈蝈们在干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现蝈蝈乘凉课件)

  师:唱唱歌,乘乘凉,哇!多舒服啊!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表示,就是——

  出示词卡:自由自在

  你什么时候是自由自在的?

  指导读好词

  指导朗读句子: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c、那蚂蚁们在满头大汗地搬粮食,蝈蝈们在自由自在地休息,它们碰到了会说些什么呢?

  d、可蝈蝈们才不管呢!它们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呢,它们继续自由自在地享乐,而蚂蚁们却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加辛苦地劳动着,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板书: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分组对比读,戴上头饰分角色读,齐读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那聪明的小朋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2、看课件,师描述:终于,寒冷的冬天来到了,鹅毛大雪飘落下来,天冷极了!

  听,这又是什么声音?(课件出示冬景图)

  指导朗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出示字卡:呼认读

  学生学一学西北风呼呼的声音,理解“呼”。

  3、师:这时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

  4、师: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吧!(看课件)

  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齐读

  师:而蝈蝈呢?

  出示句子: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齐读

  5、思考:蚂蚁是怎样过冬的?为什么能过冬?蝈蝈为什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讨论中板书:躺又冷又饿

  出示字卡:冷“冷”旁边是个两点水,多冷呀!

  6、指导读第三段师,男女生分角色对比读第三段戴上头饰分角色读

  (四)总结提升,表演故事

  1、师:你想和蝈蝈还是蚂蚁交朋友?为什么?

  生畅谈

  2、师:刚才小蚂蚁也对老师说了一句话,它想让让小朋友们上台来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再把这句话变成了礼物送给小朋友们。

  3、指名上台戴上头饰表演,其余学生帮忙配音。

  4、交流评价,并出示句卡: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送给学生作为勉励。

  (五)指导写字

  ,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蚂蚁和蝈蝈》

  1、认读“呼洞冷”

  2、引导学生找出三个字的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跟着老师在田字格中依次书空三个生字。

  4、指导在《*字册》上描红。

  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齐读课题)

  2、强调蚂蚁和蝈蝈的读音。(再读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热。指名读 。齐读。

  是呀,夏天真的很热,太阳像火一样,这就是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大汗淋漓。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吧。齐读。

  2、整体感知:天气这么热,不知道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觉得小蚂蚁搬得累吗?自己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读出蚂蚁的辛苦、累。

  (3)是呀,小蚂蚁搬得很累,汗都流出来了。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满头大汗。

  (4)读好满头大汗。指名读,齐读。

  (5)小蚂蚁背呀、拉呀,有没有偷懒的,谁来读好这个词?个个满头大汗。

  4、同学们想一想:小蚂蚁除了用背、拉的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推、抱、扛、抬、顶、举、咬、拖)交流。(动作演示)

  5、是呀,小蚂蚁非常辛苦,天气这么热,还在卖力地搬粮食,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

  6、小蚂蚁真勇敢,真勤劳呀!用我们最美的读书声来夸夸这群小蚂蚁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学*第二自然段)

  1、小蚂蚁在烈日下起劲地搬粮食,干得热火朝天,蝈蝈们在干什么呢? 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蝈蝈们除了唱歌,睡觉,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对比总结,引导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3、蝈蝈们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蚂蚁搬粮食的时候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嘲笑,讥笑)

  (2)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呢? 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说说。

  (3)(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嘲笑蚂蚁的语气。

  4、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蝈蝈看见蚂蚁在搬粮食,不但嘲笑蚂蚁是傻瓜而且自己都躲到了大树下乘凉。你觉得这是几只怎样的蝈蝈?

  5、让我们拿起书,摆好读书姿势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

  6、朗读比赛:同学们,同样是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做勤劳的蚂蚁,读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做懒惰的蝈蝈,读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组读得棒。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来到了。

  (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4、此时的蝈蝈:

  (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真是一群可怜的蝈蝈呀!

  5、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六、课外作业,延续语文的快乐

  1、背诵课文。

  2、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图片、课文录音等等。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蚂蚁和蝈蝈”。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大家看:读准了这些词语,这鲜红的苹果就属于你啦——去掉拼音还能读好吗?真聪明,这些苹果给你啦。

  3、来,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准。每个读两遍。

  二、细读课文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出示第一段)把书翻到115页,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指名交流:夏天

  是的,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很热)是的,出示句子:夏天真热。(多媒体,画上红线)。是呀,天气可热了!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这个“真”读的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读。

  2、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搬粮食”加上小圆点。

  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相机点红“背、拉”。

  3、小朋友说的真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蚂蚁学学他们搬粮食的样子吧!

  我来问问你,小蚂蚁,你是用什么方法搬粮食的呀!

  累吗?——不累。你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蚂蚁。

  累吗?——累的。那你怕累吗?你真能吃苦。

  你们搬粮食的方法可真多。

  哎呀!小蚂蚁们,你们头上怎么有这么多汗呀!

  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点红)

  指导朗读词语——哦,汗真多!————是的,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语。

  4、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

  5、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齐读)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板书),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看,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相机点红自由自在)

  指导朗读词语——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听出来,很悠闲的;————是的,很自在的。我们一起来读。

  3、真好!看了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的更好的。指名读,齐读。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这些蝈蝈真的很自在。

  ——你的朗读水*高的,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这些悠闲的蝈蝈。

  ——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了。老师读的好吗?老师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画面,你们也这样,一定会读的更好!

  4、蝈蝈们自由自在(板书),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蝈蝈是怎么认为的呢?点红“傻瓜”,是的,他们都在笑蚂蚁!他们为什么笑呀!是觉得搬粮食好玩吗?

  是的,他们笑,是觉得蚂蚁傻!那么蝈蝈会对蚂蚁说什么?

  刚才我们做了勤劳的蚂蚁,下面我们也来做做蝈蝈吧,你们是怎么笑话蚂蚁的呢?学学他们说的话,可以加上动作。和同桌说说,指名交流。

  (三)学*第三自然段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2、(多媒体)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

  天可真冷啊,谁能把冬天的寒冷用朗读表现出来?

  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你这个“呼呼地”读的特别好,老师感受到了,风很大很大,天气很冷很冷。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指名交流:相机学*蚂蚁:是的.,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通过辛勤的劳动,他们的冬天自由自在,生活真是幸福快乐啊。谁来读好这句话。————“装满”读的真好,粮食真多呀!装的满满的。

  我们也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好第二句。

  4、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我们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是的,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点击课件)怎么神气的?

  那他们为什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呢?

  (3)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被饥饿和寒冷包围着,还有可能被饿死或者冻死,怎么还能神气呢。谁来读好这句话。——蝈蝈多冷多饿呀!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三、课外延伸

  1、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四、教学生字

  1、讨论结束了,我们让蝈蝈去搬粮食吧!我们就不打扰他们了,看辛勤的小蚂蚁正等着我们呢!

  出示蚂蚁图片:谁想和蚂蚁交朋友的?读出藏在后面的词语,勤劳的小蚂蚁就和你交朋友。

  2、今天我们来记这四个生字,出示生字。看笔顺表,和同桌说说这些生字的笔顺。

  3、谁来当小老师教我们记这些生字?教师范写,粮呼指导写进田字格。

  4、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看准横竖中线。请同学们拿出*字册描红,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蚂蚁和蝈蝈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拟用两课时完成,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可是,他们还不想急着和你们见面,想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好吗?

  2、(逐一出示谜面)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

  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弹琴把歌唱。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蚂蚁和蝈蝈的外形及生活*性有一个感性印象]

  3、(出示词语:蚂蚁、蝈蝈)

  4、过度:有一天,蚂蚁和蝈蝈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补充课题:和)

  读了第20课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1)读通每一句话,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生字词。

  (3)给课文编好小节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乘凉冬天又冷又饿

  搬粮食刮起来洞里

  自由自在呼呼地满头大汗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能读好吗?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不然的话往往就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检查自读时,先读准生字词,再读课文,由易到难的学*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炎热夏天的图片),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木、地面都快被烤焦了,这是什么季节呀?(板书:夏天)

  2、在这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他们在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3、指名回答: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相机出示“蚂蚁搬粮食图”

  4、蚂蚁在搬粮食时除了背和拉,他们还会用到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蚂蚁搬粮食的动画吧,请大家仔细观察。(播放动画)

  师生交流,相机板书:背、拉、抬、推、举、扛、抱等动词

  师指板书小结:小蚂蚁们可真聪明呀,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觉得它们干得怎么样啊?(板书:满头大汗)。

  5、全班配上动作朗读第1小节。

  [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补充蚂蚁搬粮食的其他方法,从而积累了一系列动词。最后,老师在小结中将这些动词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串联起来,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句式的积累与强化]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吗?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6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

  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液压学校 曹燕*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蚂蚁和蝈蝈》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出示“粮食”。问:小朋友知道的粮食有哪些呢?教学“粮”字。5.c (网)

  出示“汗”。问:人们在什么时候身上会出汗呢?教学“汗”字。问:什么时候人们会是“满头大汗”?

  出示“自由自在”。教学词语的意思。问: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由自在的,很高兴?指导读准“由”字。

  出示“冬”。指导读准字音,“冬”,就是冬天的“冬”。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过冬”,小朋友知道它的意思吗?

  出示“呼”。老师做呼气的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呼气)气从口里出来,所以“呼”是口字旁。冬天,我们听到北风——“呼呼”地吹。这里的“呼呼”是表示一种声音。

  出示“洞”。洞,就是山洞的“洞”,水洞的“洞”。课文中间讲,冬天了,谁住在洞里? t.c

  (3)打乱顺序读。 (网)

  (注意当堂巩固识字的做法很好。)

  四、朗读课文。

  1.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这一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段读,师生评议。

  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好,就自我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认真听,听他们字音、句子是否正确、通顺,声音是否洪亮。

  3.听课文录音朗读。

  ⒋齐读课文。 w t .c

  五、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由”、“冬”。注意的“冬”的第二笔。

  2. 指导书写“汗”、“粮”。注意左右结构。

  3. 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书写姿势。

  (写字指导的安排很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低年级,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是对的。)

  五、总结。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小昆虫。

  看蚂蚁图:看,图上画了一群——蚂蚁,(板书)发现蚂蚁两个字的共同点吗?左边是虫字旁,右边各是什么呢?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靠紧。还要注意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写字姿势。生书写,教师巡视

  小朋友*时都见过蚂蚁,知道蚂蚁会做什么呢?

  看蝈蝈图:这是谁?板书-蝈蝈 师生介绍蝈蝈

  2.今天我们学*一篇有关他们的小故事 板书:和 谁和谁的故事 指导读题

  二、自渎课文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渎情况:抽读生字卡片

  读词语,蚂蚁 搬粮食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呼呼的 洞里 冬天 又冷又饿 乘凉 神气不起来

  分节读,跟着老师齐读

  三,讲读课文第一节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由读,

  2.夏天的天气怎么样?是呀,夏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大地被烤得滚烫滚烫的,指导读好句子:夏天真热!表扬

  3.夏天这么炎热,蚂蚁们在干什么呢?贴图,(引导认识蚂蚁们在搬粮食,他们的动作)他们怎么搬的?看图说一说,能用上这样的句式 一群蚂蚁搬粮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吗?

  4.这几只小蚂蚁是开路先锋,走在最前面,后面还有大部队呢?你看,他们一边劳动,还一边说着话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小蚂蚁们互相鼓劲,一起加油,一个一个都干得很起劲,流了很多的汗,那些词语可以表示汗水很多呢?汗水也不停地流下来、满头大汗、满脸是汗、汗流浃背。读好满头大汗词语动作演示。小朋友你什么时候也会满头大汗?那么小蚂蚁干什么满头大汗呢?

  5.我们完整读这段话: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干得满头大汗。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好了,指导读好句子。

  这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小蚂蚁啊!咦,蝈蝈呢?

  三、第二节

  1.自己读读,边读边看图,蝈蝈在干什么?也用上有的有的说话

  2.你觉得这时蝈蝈们怎么样?

  3.小结:蝈蝈们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一个一个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神气活现,悠闲自在,快乐舒服

  4.完整看句子,这句话也用了有的有的把蝈蝈的不同样子连了起来。请大家,认真读读,把蝈蝈神气活现,自由自在的样子用朗读表现出来。在炎热的夏天,蚂蚁们辛苦地劳动,而蝈蝈们不劳动,请男女分读一二小节,再来读读他们的不同表现

  四、学*第三节

  1.蚂蚁和蝈蝈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也——呼呼的刮起来,天气真冷呀,谁来读?

  2.这么寒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又是怎样生活的?出示图片,同桌可以一起说说

  3.交流看图情况。你想说谁呢?说到蚂蚁图,随机出示,自由自在,幸福快乐 他们现在的生活真是自由自在,幸福快乐 读句子

  4.说到蝈蝈图,引导说说,在哭的蝈蝈会说些什么呢,趴在地上的蝈蝈怎么了?读好句子,

  5.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把这一节读一读,师生接读

  五、总结

  1.蚂蚁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换来了幸福的生活。而蝈蝈不劳动只能挨饿。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呢?

  2.师生互动,角色表演

  六、课文学完了,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七、完成两个字。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 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1. 读课题

  2. 读词语

  过渡:现在让我们进入动物王国,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 学*第3小节

  过渡: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放课件)

  1.(师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放动画)

  2.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冷)

  请你的把它读一读。

  3.出示第3节(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4.指名读。

  5.指导“刮”字,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象刀刮一样,也很疼的,这样的确冬天非常(冷),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刺骨的寒冷读出来。

  个别读。

  齐读。

  6.这么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7.(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确洞里过冬了。

  图片出示,看图。

  8.蚂蚁准备了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装满)

  9.“躺”可以看出蚂蚁很自在,该怎么读呢?读一读(个别读)

  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出示图片),哎呀,他们怎么啦?(生说)

  10.(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个别读。

  “又冷又饿”-----------生带读。(有感情,表情也好。)

  “神气”什么样子是神气?读一读。

  11.每一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3小节。

  三. 学*第1小节

  1. 过渡: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蚂蚁哪来那么多粮食?

  (生:蚂蚁从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师:噢,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第1小结)

  2. 出示第1小节

  细心读第1小节,看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

  把你喜欢懂得句子多读几遍。

  3. 个别读,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一读。

  4. 生读,师指导。

  (夏天真热。)天气真热啊,什么事都干不动,听(放课件)知了也热得受不了了。

  再读。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蚂蚁在干什么?

  (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出示图片。

  你觉得蚂蚁们干得怎么样?(辛苦)

  从哪个词知道蚂蚁很辛苦?(满头大汗)

  蚂蚁们是怎么干的?(有时拉,有时背。)能加上动作吗?(拉,背)

  5. 夸一夸

  这么热的天,蚂蚁干吗要搬粮食呢?(生:夏天-----------,冬天-----------------。)

  小蚂蚁真令人佩服,谁来夸夸它们吧!

  (生:小蚂蚁,你辛苦了!

  小蚂蚁,加油啊!

  小蚂蚁,真勤劳!

  小蚂蚁,你真爱劳动!)--------------板书:勤劳

  说的真好,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勤劳,值得我们学*,我们对小

  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就更能干了。

  分组读。

  齐读。

  配动作读。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感悟(精选五篇)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

  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液压学校 曹燕*

  指导第一自然段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一句话“夏天真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夏天的炎热。结合孩子们的描述,相机出示词语:烈日炎炎、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火辣辣等词语。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学学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后,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了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艰辛,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心里油然而生对勤劳的蚂蚁们的敬佩。

  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那么,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会说些什么?你能想象他们嘲笑时的样子吗?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想象的余地。并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来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有的说:蝈蝈边指着太阳边对蚂蚁说:你们瞧,这么热的天,还搬什么粮食,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哈哈,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呀!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有的说:蝈蝈们笑得前俯后仰说:“真是一群不会享受的家伙!”……想象使孩子们神采飞扬,思维也变得更加的敏捷。

  最后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想象此时的蝈蝈是怎样的下场?他们会想什么?会做什么?会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进行更深入的创造想象。接下来,进行前后两次想象的对比,孩子们懂得了: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换来好日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对学生也是一种思想上的精神洗礼。

  以“我要争夺聪明花”这一激励手段为切入点而设计的这节识字课,充分体现。

  ⑴“教师,放心地放手吧!”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必须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甘于寂寞,学会等待,懂得赏识。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质疑、理解、感悟、探究还给孩子们。

  ⑵“孩子们,看你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把儿童**出来,小孩能办大事。”课堂是孩子们的。他们不再是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人。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自主选择、自读自悟,他们就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创造性的发现问题,体悟情感。

  ⑶“课堂,越发开放了!”课堂的开放除了在师生观念上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也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开放。社会是大课堂。在识字这一小课堂上,凭借一双“慧眼”。把识字与生活之间 “契合点”挖掘出来,将识字与“链连”起来,使孩子们的学*进入更加开阔的天地。如:当生字宝宝学会了,让孩子们到课外书中,到社会中去寻寻他们的踪影,跟他们聚聚旧情。孩子们在“寻”的过程中获得比教材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⑷“激励,你真神!”“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以“争夺聪明花”为线索贯穿整堂识字课,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营造了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孩子主动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培养竞争意识,感受成功的快乐。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优美自然的体态语,来一个满意的微笑,赞美的眼神,默许的点头,温柔的抚摸,使孩子们感到器重、关切、爱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充满赏识,充满爱的识字课堂里,孩子们的识字热情怎能不高涨呢?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演演、说说、写写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摘苹果复*词语;听听风声感受冬天的寒冷。在生动、形象、逼真的环境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探索语言的热情,对学*课文有着极其重要的情绪影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说话、读书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再 现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学学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实现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有效的唤起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看看图片,再引导交流,使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为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感情朗读也水到渠成。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课文和 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了学*效率,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