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1

  课文浅显易懂,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教学时,我设计了几处句式和说话训练点。

  一为:“蚂蚁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看看图,用“蚂蚁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满头大汗。”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借助于课文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和自己的想象后说出了:“蚂蚁有的扛,有的拖,个个满头大汗。”“蚂蚁有的推,有的拽,个个满头大汗。”从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二:“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展开你的'想象,蝈蝈会怎么取笑蚂蚁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说“哈哈!小蚂蚁,你们真是傻,这么热的天,还搬什么粮食呀?”有的说“蚂蚁呀,看看我们多舒服呀!你们真是不会享受呀!”学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学完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蝈蝈,谁让你夏天时不搬粮食呢,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吧!”有的说:“蝈蝈呀,还记得夏天时你取笑蚂蚁吗?其实你才是傻瓜呢。”还有的说“蝈蝈,现在你后悔了吧,可已经晚了呀!”学生的回答正是指明了课文主题: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学生是学*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讨论、想象……借此来充实蚂蚁和蝈蝈的语言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2

  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十课《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

  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在设计本课时,我努力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还结合本单元的“读读背背”,设计了“四季成语猜猜看”等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走下课堂,我有以下几点颇深的感受:

  一、朗读是感悟文本的'最佳途径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如指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读出蚂蚁那种劳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指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读出蝈蝈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读出对蝈蝈贪图舒适的鞭挞感情。根据课文内容,我还设计了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同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了动作的表演读,同学们都以逼真的动作和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二、即兴幽默的评价语言对课堂氛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前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我总是单纯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在执教这节课时,我即兴地加入了幽默“因子”。如在学生朗读“夏天真热”这句话时,我在一旁自言自语地插话:“真热啊,可以吃冰淇淋了!好热呀,要扇电风扇了!更热了,快开空调吧!”没想到几句很简单的话,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欢笑声,还意外地促使他们饱怀激情地投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体验和感悟。幽默、风趣的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蚂蚁和蝈蝈是怎样搬运粮食的,描写蚂蚁时只用了“背”、“拉”两个词,写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时也只用了“唱歌”、“睡觉”两个词,事实上,图中所画或它们实际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如果你是蝈蝈,你会怎么样笑话蚂蚁?还要求学生用“有的。有的。”句式和本课中的重点词句来描述蚂蚁和蝈蝈的话语和行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蝈蝈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用延续情节来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四、教师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成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重要保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么炎热的天,小蚂蚁为什么还要背粮食?”时,有的学生说:“从中可看出小蚂蚁的勤劳、可爱》”有一个孩子却说:“我觉得蚂蚁真可怜!”他的“独树一帜”的回答立刻惹得全班孩子哄堂大笑。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不免有些意外,但我没有批评、责怪这个学生,而是引导他再读前文,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蚂蚁非但不可怜,而是非常的勇敢、勤劳。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了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且尊重了学生的认识差异,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畅所欲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保障了学生个性的多元发展。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3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三、评价不够

  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在脑海中展现课文情景,去感受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种小动物,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学*兴趣比较大。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设计理念

  悟读、演读文本。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将自己当成蚂蚁和蝈蝈,来读出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感受和心情。

  读的形式与层次,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学会并理解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蚂蚁和蝈蝈在夏季的不同表现,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指导学生体会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通过冬季,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果,让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 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6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7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资料。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本课透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简单。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潜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透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到达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貌。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透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十分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潜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主角。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必须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那里带给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明白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比较,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

  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潜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资料自编了一篇三字经,资料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忙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透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8

  1.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2.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学时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时我还将课文进行拓展。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后,我将书本归还于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到了,如果这几只蝈蝈侥幸没有饿死,它们会怎么样做?”由于教学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热情,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只做了适当了点拨孩子们就表现得很出色。

  遗憾之处:

  (1)教学中,虽然我注重了朗读地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地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生字的教学应随课文进行,而不是学完课文后才来学*生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不断有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9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 10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资料。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创设自主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本课的开头我设置了两则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揭示了本文的课题,并请他们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首先对谜语很感兴趣,猜完再观察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说明都是昆虫,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在课堂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到了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是透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熟知课文资料。首先我让学生先看课文配套的光盘,既听了一遍课文,又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们被光盘上的动画吸引了时,再去读课文就会很主动的了,不会很被动的、机械的去读。读完课文,我首先采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读,把课文先疏通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就是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并把它读好,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这样读书就不会太单一,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取自己想读的段落。而且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没事做,想着怎样评价,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潜力。在这其中,我渗透着指导学生朗读,帮忙学生读好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好了,才是学课文的前提条件。

  精读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透过朗读表演和充分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学*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热的骄阳,让学生感受到热,之后读好“夏天真热”。由“这么热的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看图,明白蚂蚁在背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之后让学生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也来背背粮食,也就是朗读并表演。因为表演使情景更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透过自己主体体验,感受到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哭,加深读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对勤劳的蚂蚁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表演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读到“个个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适时教学“满头大汗”这个词。能够问什么状况下会满头大汗?透过学生自己举例,既理解了这个词,又做了说话练*。第二段我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低年级的教学不适合用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下来,那样会太烦琐,而且会减少学生读的时间。所以,一年级的课文都十分的简单,直接能够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这一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和想象“蝈蝈可能会小蚂蚁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力。这个问题为学生带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边看图边做动作,配合着想象。学生说得很好,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在读到“自由自在”的时候,重点讲一下这个词。问学生是否明白“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蝈蝈想乘凉就乘凉;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真是“自由自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又记忆的一遍,加深印象,明白蝈蝈过得很舒服。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比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潜力。

  本课的教学中也有遗憾:

  (1)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留出了超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上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我教的是“粮”和“呼”两个字,在阅读到写字的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过渡,感觉有点突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阅读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1)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6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

  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液压学校 曹燕*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3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4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细细品读课文,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中,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上直观的图片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台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推、拉、抱、扛等词都学生都说了出来,我顺势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在说话练*之后,让孩子们亲自表演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

  在后面理解蝈蝈们在炎热的夏天休息时也是一样。在说话训练中让孩子们充分明白蝈蝈自由自在、懒惰的本性。接着,我还结合孩子日常的活动,让他们练*“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和“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的说话。就这样,在观察、练说、表演、朗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让孩子积累的是“有备无患 防范未然”、“人无远虑 必有*忧”,这恰好是对本课中蚂蚁勤劳身影的真实写照。在学生的读、思、议、说之后,我适时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绸缪 、得过且过”等词语,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丰富语言,这样的积累,他们很容易在具体生活中调动积累。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

  洞里,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终于没能熬过第二年冬天的蝈蝈;有知错就改,也开始储存粮食的蝈蝈;还有没有储存粮食,但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与朋友一起温暖过冬的蝈蝈??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台。我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学*的*台,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6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创设自主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本课的开头我设置了两则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揭示了本文的课题,并请他们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首先对谜语很感兴趣,猜完再观察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说明都是昆虫,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在课堂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到了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首先我让学生先看课文配套的光盘,既听了一遍课文,又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们被光盘上的动画吸引了时,再去读课文就会很主动的了,不会很被动的、机械的去读。读完课文,我首先采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读,把课文先疏通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并把它读好,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这样读书就不会太单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想读的段落。而且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没事做,想着怎么评价,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其中,我渗透着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读好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好了,才是学课文的前提条件。

  精读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和充分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学*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热的骄阳,让学生感受到热,接着读好“夏天真热”。由“这么热的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看图,知道蚂蚁在背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也来背背粮食,也就是朗读并表演。因为表演使情景更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己主体体验,感受到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哭,加深读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对勤劳的蚂蚁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表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的活跃。

  在读到“个个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适时教学“满头大汗”这个词。可以问什么情况下会满头大汗?通过学生自己举例,既理解了这个词,又做了说话练*。第二段我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低年级的教学不适合用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下来,那样会太烦琐,而且会减少学生读的时间。所以,一年级的课文都非常的简单,直接可以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这一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和想象“蝈蝈可能会小蚂蚁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边看图边做动作,配合着想象。学生说得很好,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在读到“自由自在”的时候,重点讲一下这个词。问学生是否知道“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蝈蝈想乘凉就乘凉;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真是“自由自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又记忆的一遍,加深印象,知道蝈蝈过得很舒服。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也有遗憾:

  (1)、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上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我教的是“粮”和“呼”两个字,在阅读到写字的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过渡,感觉有点突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2)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实用10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1

  本学期的实践课算是完成了,但也应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语文小小组活动中,对于我上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各位前辈也作了批评指正,让我这个新教师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出于种种原因,原先设计的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未能有很好的体现,主要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我这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在出示小黑板的时候,可能有点乱,学生已经说出里了,我还没能及时出示,有的是学生还没能全部说出,我就急着把小黑板挂出来了。这都应该是要多加注意的。

  三、朗读时要求过多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四、评价不够

  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2

  教学本课,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但是学生的表现还是不够好,就只有表演蝈蝈的王祖毅表演得比较好。不足之处:

  (1)教学中,虽然我注重了朗读地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地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生字的教学应随课文进行,而不是学完课文后才来学*生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不断有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3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朗读和说话组织展开教学。

  一、在情境中朗读

  本文是一个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低年级的孩子往往通过感性认识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因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在教学中十分必要,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从感受形象开始学*,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能有效的激起学生自主学*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角色,兴趣盎然。如课文开头第一句“夏天真热。”我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文展示了一个夏天野外太阳火热照着大地的镜头,通过“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吗?”两个小问题,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指读、赛读和互评中读好了这句话。

  又如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句,我边描述:“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听,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边出示冬天的画面播放西北风的录音,当学生都沉浸在情境中时,我出示句子顺势说:“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学生的感情很容易就读出来了。

  二、在想象中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起学生主动学*的欲望,如课文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抓住契机,多媒体出示画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

  学生说:“你们这么热的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啊!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让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说:“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我好饿啊!”“我不该嘲笑蚂蚁。要是我也在夏天搬好粮食就好了。”

  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4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这样一篇童话故事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再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鉴于文本具有这样的特点,史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利用表演,想象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的环境,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使学生在读的语言实践中展开想象,体会文中语境,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

  例如春天、冬天的出场,老师都运用了声音、图片等直观手段,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具体生动的形象场景,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文本出示之前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起表达的欲望,再适时进行朗读训练,把儿童带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课文产生共鸣。

  二、拓展多样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几只蝈蝈看到了蚂蚁在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史老师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纵观史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独到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语文的训练是充实的……听完课后,我感到缺乏的是一点儿精雕细琢,老师的引导需要再巧一些,训练的设计需要再精一些,多媒体的运用需要再活一些。

  举例说明:1、图片的运用,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从而走进人物内心,通过语言的训练将它外化出来。

  2、表演,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知道“有的背,有的拉”,看图片就行了,既然表演了,就应该让学生真切的去体验劳动的辛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互动,可以利用采访的形式走进小蚂蚁的内心,这样不仅有语言的训练,也有人文的熏陶。

  想象,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处来深化主题。“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很简单,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发想象,它们在洞里怎样过冬呢?这是可以把“有的……有的……”的语言训练穿**来,感受辛勤劳动后,收获的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与蝈蝈懒惰后凄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5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你能说说夏天到底有多热吗?

  4、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师: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吧。

  (2)师:蚂蚁们除了用“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搬粮食,他们还会采用哪些动作搬?

  (3)精选几个学生上台做动作。师:谁能从这些动作中任选两个不同动作,并用上“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来说话。

  (4) 投影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学生练*说话。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板书:满头大汗)

  (6)师:蚂蚁们热得直流汗除了用“满头大汗”这个词来形容,还可以用“浑身是汗”或“汗流浃背”来形容。

  6、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读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来当一会小蚂蚁带上头饰到台前来演给大家看,好吗?

  7、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

  (2)再次表演。

  (二)扣图品词,感受蝈蝈的懒惰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 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词语

  3、练*朗读,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傻瓜” 他们都在笑蚂蚁!

  5、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蚂蚁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在做什么?

  (2)投影图画:蝈蝈们对蚂蚁们会怎么说呢?

  (三)对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多媒体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可真冷啊,谁能说一说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4、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5、指名交流,感受蚂蚁生活的幸福、快乐:

  (1)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6、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看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蚂蚁和蝈蝈为什么过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3)指名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夏天、冬天里蝈蝈和蚂蚁的不同生活),前后对比。

  7、练*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了的蝈蝈,他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他做些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想象延续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3、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6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透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透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透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透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透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资料,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必须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透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透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想象潜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的快乐,从而成为学*的主人。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7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8

  教后记这篇课文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食粮,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安然越冬,蝈蝈又冷又饿的对比描写,深入揭示了只有辛苦劳动,才干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既富有教育意义,又适合学生表演。

  开始设计时,我原想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说清图意中,自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但真正学*课文时,我发现孩子们反而更善于、更愿意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于是我利用课文中的几处空白让他们做一做文章,如:“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课文一语带过,所以我领导学生先看第二页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几只蝈蝈看到了,讥笑蚂蚁说:这么热的天,还在搬食粮,真傻!”还有的说:“蚂蚁啊蚂蚁,瞧我们,多舒服呀!”又如:“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也没有具体描写,所以我知道学生再翻回第一页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相象蚂蚁在洞里安然过冬,那么蝈蝈过得怎么样?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有的说:“我好饿啊!”还有的说:“我不该讥笑蚂蚁。要是我也搬好食粮,就好了。”这些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中蝈蝈的话语和举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然,还一些有遗憾之处:如学生光注意表演、说话,甚至玩了起来,却没能很好地进入课文情境,有声有色地朗读。所以我认为在“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摸索的。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9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三、评价不够

  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10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小结课堂教学过程及各位老师的点评,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夏天蚂蚁辛勤地搬粮食,蝈蝈自由自在地玩乐;冬天蚂蚁们在洞里安然过冬,蝈蝈们又冷又饿,下场悲惨等等,都已图片示之,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二、抓住教学重点,有目的进行教学,多种形式朗读

  课文主要通过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展开,特别是对于夏天里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本课中我围绕此部分,进行读相关段落,找相关语句,做相关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并且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相关语境相结合,如理解“自由自在”时,我让学生找出蝈蝈的相关动作,再想象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这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

  本节课中,学生进行了多样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表演读,教师范读等,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提高了朗读水*,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找出课文中的留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多处情境可拓展学生思维,如: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如: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你还能想出它们会有哪些动作,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在学做蚂蚁的背、拉动作后,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我让学生来夸夸小蚂蚁,有的孩子说勤劳,有的说吃苦,有的说勇敢,不懒惰等。同样我在教学完蝈蝈夏天的表现以及学完全文后也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尤其在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你想对蚂蚁、蝈蝈或是自己说点什么?孩子们不仅有对蚂蚁的夸奖,对蝈蝈劝说,还有对自己的鼓励——向蚂蚁学*,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

  教学中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进行设计或处理不当。

  1、没有完全抓住教材中有重点词语进行教学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教学中我没有引导学生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以此来感受蝈蝈夏天里的神气,所在直到课文学完后,仍有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课文结尾会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神气”一词也是文是比较重要的词语,而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进行思考。

  2、对学生的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进行小组赛读时,我有这样的话:你们小组的蚂蚁能读得更勤劳些吗?我的语言表面上是在激发这组同学,让他们读出相关语气,可是对没有关注到其他同学的感受。

  3、语言不够简练

  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听问题,我总是在不断地进行重复,不管学生说得准确与否,准确的,我会重复,不准确的我也重复,不断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做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到老师的话,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发言。

  4、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中我进行了几次语言的训练:如这是一只()的蚂蚁。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这些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进行回答,但是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学中我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急于让学生回答。虽然孩子勉强回答了出来,但是是在我的提示下进行的。相信如果孩子的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说得更好!

  5、学生的学*方法训练不足

  教学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时,我让学生进行自学。在此之前,我没能对蚂蚁的表现部分的学法进行小结,只是简单的借助黑板上的几个字进行了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意思,没有按要求进行学*。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进行细致地训练,帮助他们掌握一定学*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3)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对本文的教学中我仍采用了读写的方式去进行,因为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先要去阅读才能对资料有所了解所以根据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给出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根据目标与要求自学读书,透过自读自找,学会划出文中的重要词句去理解,在大家的互帮的学*下达成共识,并转为自己所用,比如文中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在旁边也来写一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学*积累的方式,还有就是到了结尾,我还做了一个小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冬天的蝈蝈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蚂蚁又是怎样过冬呢?大家讨论说一说,再把它写在课文中。

  有读有说有写这样更好的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讨论、再实践。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语文 课 堂 网)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四、评价不够

  教师总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是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

  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这一点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与进一步的提高。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

  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透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透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透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透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透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资料,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必须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透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透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想象潜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的快乐,从而成为学*的主人。

  前几天,*来听我的课,我选择了《蚂蚁和蝈蝈》,全文一共三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炎热的夏天,蚂蚁不辞劳苦地搬粮食;第二小节讲述了蝈蝈自己贪图享乐,还嘲笑蚂蚁;第三小节介绍了冬天里蚂蚁和蝈蝈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十分适合低年级小朋友阅读。

  该如何教好这一课呢?当时我的想法是:除了要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之外,要适当加强说话的训练——在文章的一、二两小节,都用到了“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于是,在学生解决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并指导他们细读了一、二两个自然段之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小节有什么共同点,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这个句式。就这个句式,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说话训练:先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一群蚂蚁在搬粮食,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一群蝈蝈躲在大树下乘凉,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接着用前面《识字2》中学*到的体育项目说一说“运动会上,运动员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最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说一说“下课了,同学们在院子里活动,有的……有的……还有的……”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说话训练,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结合实际学会了灵活运用这一句式。

  第二课时教学文章第三自然段,我仍然紧紧抓住这个句式,先让学生用口头填空的方式回忆了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再让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进行扩充:“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堆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蝈蝈(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当这四组句子一起放在学生面前时,给学生的震憾是强烈的,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也不言自明。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紧紧抓住“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这个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说,再以说来促进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起到了“牵一发以动全身”的效果,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这里和盘托出,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学期的实践课算是完成了,但也应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在星期三的语文小小组活动中,对于我上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各位前辈也作了批评指正,让我这个新教师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出于种种原因,原先设计的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未能有很好的体现,主要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明显

  在设计中我抓住了中要语句要学生感悟,体验,但在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夏天真热。”这个句子的教学,我是先出示课文插图,并讲述:“瞧,夏天到了,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是说出热了,可总感觉我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图上的太阳光很柔和,也许应该加上知了的叫声点缀一下,和同学在课前去晒一晒火辣辣的太阳感受一下,或许学生在这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

  二、动作有些乱

  我这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在出示小黑板的时候,可能有点乱,学生已经说出里了,我还没能及时出示,有的是学生还没能全部说出,我就急着把小黑板挂出来了。这都应该是要多加注意的。

  三、朗读时要求过多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最后让学生拿起书本齐读本节,并要求读出蝈蝈的懒和神气,舒服的不得了,要读出三种语气要求过多了,其实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读出来就可以了,也能够体会到蝈蝈的品质了。

  四、评价不够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4)

——《蚂蚁与蝈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冷”“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生字词:

  1.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二十课《蚂蚁和蝈蝈》。让我们一起来复*一下这些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洞里、又冷又饿、乘凉、刮风、躺在、装满、神气)

  2.齐读生字词

  3.指词抽读

  4.开火车抽读

  二、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掉字)

  三、精读课文

  1师:小朋友,夏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热,太阳很大,夏天可以游泳……

  师:(出示句子“夏天真热。”)你会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生:夏天真热!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他把“真”字读重了,把夏天的热读出来了。

  师:你来读一读,

  生:夏天真热

  师:真热,全班一起来。

  生:夏天真热

  2师:是啊,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课文里的小主人蚂蚁们在干什么呀?请小朋友自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画出来。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把他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读得真棒,多用力啊。谁能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话?四人小组演一演,等一下请小朋友展示。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展示两个孩子的对比表演)

  师:他们两个谁表演得好一些?为什么?

  生:×××表演得好,因为他气喘嘘嘘的,很累。

  师:来,我们向这只勤劳的蚂蚁学*,一起来搬粮食。预备,读。(带动作)小蚂蚁,小蚂蚁,天气这么热,快停下来休息一下吧。(走到“蚂蚁”面前,让“蚂蚁”休息)

  生:不行,不行,我们要搬粮食,要不冬天会挨饿的。……

  师:(指着学生)这只蚂蚁满头大汗,那只蚂蚁也满头大汗,所以书上说个个满头大汗。你们真是一群勤劳的蚂蚁,老师被你们的勤劳感动了,老师要跟你们一块搬粮食。(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3师:小朋友看图,蝈蝈们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己想象一下,你就是一只蝈蝈,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同桌讨论)

  生:如果我是一只蝈蝈,我会说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不要搬了,快来乘凉吧……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什么说的,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闷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想考你们,什么是自由自在?

  师:蝈蝈们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叫自由自在。来,一起把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读出来。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4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到了。冬字是今天要学*的生字,和我们学过的寒字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两点,这两点都表示冰),真能干,折文旁呢?(表示脚趾),对呀,脚踩在冰上当然是冬天来了。谁能给冬字组个词?(冬天,冬季,……)小朋友看老师写冬字,上下结构折文旁,撇捺要写得舒展,就像小朋友伸开双手深呼吸一样,很舒服。描红。

  师:冬天到了,听着呼呼的北风,你想到了那些词语?

  生:寒冷、冰天雪地、……

  师:是啊,这样冷的冬天,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么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是怎样度过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课文第一第二段用“有的……有的……个个……”把夏天里的蚂蚁和蝈蝈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呀。小朋友看图,我们也用这样的句子来说说冬天里的蚂蚁和蝈蝈吧。

  生:冬天到了,蚂蚁们有的……,有的……,个个……。……(说得多好啊,会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了。)

  师:对呀,蚂蚁在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得多舒服啊,洞里到处堆满了粮食,可温暖了请你舒舒服服的读给大家听。

  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冬天到了,蝈蝈们有的……有的……个个……。

  师:对呀,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是什么意思?,(不仅冷,而且饿)是啊,冷得直哆嗦,我们一起来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生: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冷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小朋友看看和刚才学的冬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有两点,表示冰,以前学的寒字也有两点。

  师:真棒,分析一下冷字是什么结构什么旁的(左右结构,两点水,右边是个命令的令字)谁来给冷字组个词语(寒冷,冰冷……)真棒,认识的词语真多!来看老师写冷字,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同样的,撇捺要舒展一些。描红。

  师:像又冷又饿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见到,比如说老鹰的爪子不仅尖,而且很利,怎么说?(又尖有利)这块蛋糕不仅香而且甜,怎么说?(又香又甜),下面老师不举例子了,你自己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

  生:他又高又大,西瓜又大又圆……

  师:真棒,能说出这么多词语,说明大家在生活;中也注意积累词语了。

  师:蝈蝈真可怜,又冷又饿,让我们带着表情来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次,把蚂蚁舒服的过冬、蝈蝈又冷又饿的感受读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这是怎样的一群蚂蚁,怎样的一群蝈蝈)

  生,懒惰,勤劳

  师: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是啊,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把课文读熟,把动作想好,一起来把课文演一演。

  生:表

  师:是啊,蝈蝈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非常想知道第二年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想一想,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可是,他们还不想急着和你们见面,想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好吗?2、(逐一出示谜面)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

  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弹琴把歌唱。

  3、(板书词语:蚂蚁、蝈蝈)

  4、过渡:有一天,蚂蚁和蝈蝈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补充课题:和)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第20课《蚂蚁和蝈蝈》。

  二、再读课文,复*生字词语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出示幻灯片)

  (1)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生字词。

  (2)读通每一句话,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出示幻灯片)

  下面,老师把这些词语的顺序打乱(出示卡片)它们迷路了,请同学们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大家看看哪些词语是描写蚂蚁的,请它们回蚂蚁家,(把卡片贴到黑板上蚂蚁的下边)哪些词语是描写蝈蝈的,请它们回蝈蝈家,(把卡片贴到黑板上蝈蝈的下边)。

  出示生字词卡片:

  乘凉冬天又冷又饿

  搬粮食自由自在满头大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一)细读第一、二自然段

  1、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木、地面都快被烤焦了,这是什么季节呀?(生答:夏天)夏天真热啊,夏天里同学们都想干些什么呢?(生答:吃冰棍、洗澡……)那在这炎热的夏天里,蚂蚁和蝈蝈他们在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指名回答: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生答:搬粮食)好,那我们来看一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播放动画)

  3、蚂蚁在搬粮食时除了背和拉,他们还会用到哪些办法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师生交流,相机板书:背、拉、抬、推、举、扛、抱等动词

  师指板书小结:小蚂蚁们可真聪明呀,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觉得它们干得怎么样啊?(板书:满头大汗)。

  4、全班配上动作朗读第1小节。

  5、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生答: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随机出示动画)

  6、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吗?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请大家再仔细的观察图画,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可真_______啊!

  (相机板书:开心、幸福等词语)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那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板书:又冷又饿)

  出示蝈蝈过冬图: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他们的表现,想象一下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4、指名读第3小节。(大家要把蚂蚁的幸福和蝈蝈的可怜都读出来)

  5、(出示夏天、冬天的对比图)小朋友们,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6、总结课文

  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小朋友们,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7、最后,我把一首《劳动最光荣》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都向蚂蚁学*,从小就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歌曲)

  板书设计:

  蚂蚁和蝈蝈

  夏天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开心、幸福又冷又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直观教学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第二:阅读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课文,指名读、齐读、表演读……让学生充分的读,通过读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第三,启发想象。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比如: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你想象一下,蝈蝈会对蚂蚁说什么啊?通过想象既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童话故事确实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初步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我将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智慧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5)

——《蚂蚁和蝈蝈》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出示“粮食”。问:小朋友知道的粮食有哪些呢?教学“粮”字。5.c (网)

  出示“汗”。问:人们在什么时候身上会出汗呢?教学“汗”字。问:什么时候人们会是“满头大汗”?

  出示“自由自在”。教学词语的意思。问: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由自在的,很高兴?指导读准“由”字。

  出示“冬”。指导读准字音,“冬”,就是冬天的“冬”。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过冬”,小朋友知道它的意思吗?

  出示“呼”。老师做呼气的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呼气)气从口里出来,所以“呼”是口字旁。冬天,我们听到北风——“呼呼”地吹。这里的“呼呼”是表示一种声音。

  出示“洞”。洞,就是山洞的“洞”,水洞的“洞”。课文中间讲,冬天了,谁住在洞里? t.c

  (3)打乱顺序读。 (网)

  (注意当堂巩固识字的做法很好。)

  四、朗读课文。

  1.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这一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段读,师生评议。

  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好,就自我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认真听,听他们字音、句子是否正确、通顺,声音是否洪亮。

  3.听课文录音朗读。

  ⒋齐读课文。 w t .c

  五、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由”、“冬”。注意的“冬”的第二笔。

  2. 指导书写“汗”、“粮”。注意左右结构。

  3. 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书写姿势。

  (写字指导的安排很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低年级,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是对的。)

  五、总结。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小昆虫。

  看蚂蚁图:看,图上画了一群——蚂蚁,(板书)发现蚂蚁两个字的共同点吗?左边是虫字旁,右边各是什么呢?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靠紧。还要注意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写字姿势。生书写,教师巡视

  小朋友*时都见过蚂蚁,知道蚂蚁会做什么呢?

  看蝈蝈图:这是谁?板书-蝈蝈 师生介绍蝈蝈

  2.今天我们学*一篇有关他们的小故事 板书:和 谁和谁的故事 指导读题

  二、自渎课文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渎情况:抽读生字卡片

  读词语,蚂蚁 搬粮食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呼呼的 洞里 冬天 又冷又饿 乘凉 神气不起来

  分节读,跟着老师齐读

  三,讲读课文第一节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由读,

  2.夏天的天气怎么样?是呀,夏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大地被烤得滚烫滚烫的,指导读好句子:夏天真热!表扬

  3.夏天这么炎热,蚂蚁们在干什么呢?贴图,(引导认识蚂蚁们在搬粮食,他们的动作)他们怎么搬的?看图说一说,能用上这样的句式 一群蚂蚁搬粮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吗?

  4.这几只小蚂蚁是开路先锋,走在最前面,后面还有大部队呢?你看,他们一边劳动,还一边说着话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小蚂蚁们互相鼓劲,一起加油,一个一个都干得很起劲,流了很多的汗,那些词语可以表示汗水很多呢?汗水也不停地流下来、满头大汗、满脸是汗、汗流浃背。读好满头大汗词语动作演示。小朋友你什么时候也会满头大汗?那么小蚂蚁干什么满头大汗呢?

  5.我们完整读这段话: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干得满头大汗。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好了,指导读好句子。

  这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小蚂蚁啊!咦,蝈蝈呢?

  三、第二节

  1.自己读读,边读边看图,蝈蝈在干什么?也用上有的有的说话

  2.你觉得这时蝈蝈们怎么样?

  3.小结:蝈蝈们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一个一个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神气活现,悠闲自在,快乐舒服

  4.完整看句子,这句话也用了有的有的把蝈蝈的不同样子连了起来。请大家,认真读读,把蝈蝈神气活现,自由自在的样子用朗读表现出来。在炎热的夏天,蚂蚁们辛苦地劳动,而蝈蝈们不劳动,请男女分读一二小节,再来读读他们的不同表现

  四、学*第三节

  1.蚂蚁和蝈蝈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也——呼呼的刮起来,天气真冷呀,谁来读?

  2.这么寒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又是怎样生活的?出示图片,同桌可以一起说说

  3.交流看图情况。你想说谁呢?说到蚂蚁图,随机出示,自由自在,幸福快乐 他们现在的生活真是自由自在,幸福快乐 读句子

  4.说到蝈蝈图,引导说说,在哭的蝈蝈会说些什么呢,趴在地上的蝈蝈怎么了?读好句子,

  5.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把这一节读一读,师生接读

  五、总结

  1.蚂蚁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换来了幸福的生活。而蝈蝈不劳动只能挨饿。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呢?

  2.师生互动,角色表演

  六、课文学完了,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七、完成两个字。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 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1. 读课题

  2. 读词语

  过渡:现在让我们进入动物王国,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 学*第3小节

  过渡: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放课件)

  1.(师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放动画)

  2.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冷)

  请你的把它读一读。

  3.出示第3节(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4.指名读。

  5.指导“刮”字,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象刀刮一样,也很疼的,这样的确冬天非常(冷),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刺骨的寒冷读出来。

  个别读。

  齐读。

  6.这么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7.(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确洞里过冬了。

  图片出示,看图。

  8.蚂蚁准备了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装满)

  9.“躺”可以看出蚂蚁很自在,该怎么读呢?读一读(个别读)

  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出示图片),哎呀,他们怎么啦?(生说)

  10.(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个别读。

  “又冷又饿”-----------生带读。(有感情,表情也好。)

  “神气”什么样子是神气?读一读。

  11.每一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3小节。

  三. 学*第1小节

  1. 过渡: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蚂蚁哪来那么多粮食?

  (生:蚂蚁从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师:噢,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第1小结)

  2. 出示第1小节

  细心读第1小节,看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

  把你喜欢懂得句子多读几遍。

  3. 个别读,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一读。

  4. 生读,师指导。

  (夏天真热。)天气真热啊,什么事都干不动,听(放课件)知了也热得受不了了。

  再读。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蚂蚁在干什么?

  (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出示图片。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6)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 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课。我在成贤街小学分校实*期间上的汇报课,就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课上的顺,可毛病也很多。有:1、解读文本功力不够。2、ppt制作未能有的放失,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3、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有些地方欠合理。4、课上得不够灵动,余味不足……初出茅庐,功力还很浅,还嫩的很。相信在这样一个宽广的*台,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好学*,天天向上,我必须能改掉毛病,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提高!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7)

——《蚂蚁和蝈蝈》教案菁选

《蚂蚁和蝈蝈》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蚂蚁和蝈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时目标:

  1、学*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正确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要求:

  1、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瓜、汗、洞、冷”。

  3、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勾画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黑板贴)、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出示蚂蚁和蝈蝈图片、黑板贴)

  2、指导读准词语:“蚂蚁”“蝈蝈”。

  蚂蚁:在读的时候两个三声连读产生音变,标调的时候两个都是三声,板书mǎ yǐ;蝈蝈,第二个字是轻声,板书guō guo

  3、引导学生看板书:“蚂蚁”、“蝈蝈”提问: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彩色粉笔填涂虫字旁)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

  4、引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今天就让咱们走进蚂蚁和蝈蝈的世界(板书:22、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一)初读课文。

  1.大家都预*了课文,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都知道了。但是,心里知道,和嘴里能说好可不是一回事,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完第一遍就举手。

  2.接下来,老师还得请你们把课文再读一读,这遍读,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3.老师看到,你们都自信地举起手了,那我可得考考你们,我把课文里几个难读的词语放到了课件上,哪个小组有信心开火车读一读?

  夏天 运粮食 满头大汗 乘凉 自由自在 又冷又饿 傻瓜

  (1)带拼音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学*生字“瓜”:最后一个词语,傻瓜,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那你还能给瓜组什么词?你们真棒,你们组的这些词语是瓜本来的意思,它的本义是指瓜果,(出示汉字演变图)。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师范写:口诀,竖提中线像左偏,一捺写的要舒展。描红、书写。)

  (二)读长句子:

  1.笔放下、练字本放到一边,老师还得再接着考考你们:我把几个难读的长句子请到了课件上,谁有信心读一读?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蚂蚁藏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现在,你们已经把课文里难读的词语和句子都读通顺了,我觉得,这下你们应该能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齐读长句子:看来这些句子很重要,读好它们,就了解了这个故事,咱们呀再来读一遍。(齐读长句子)

  三、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导:我们学*了瓜字,知道了它的两个意思,在课文里,谁说谁是傻瓜呀?我们一起到课文里看看。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了解第一段大意。

  (1)读完课文,你最喜欢谁?我们再去第一自然段里看看蚂蚁,齐读第一自然段,把对蚂蚁的喜欢读出来。

  (2):聪明的小朋友一读完就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有什么特点?夏天真热,........(师范读)

  热字释义: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这个“热”字,它下边的的偏旁叫做四点底,为什么热字下边有四个点?(天气热,就像下面有火在烧一样,带四点底的字大多跟热有关。)

  谁来读一读夏天的热?

  (3)听着小朋友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夏天真热,谁来说说,夏天是怎么个热法?要是让老师来说,我会说:夏天真热,太想去喝一瓶冰汽水了!(生自由说)

  (4)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你们说的这些就是真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我发现你们真是一群会享受的小朋友,可是,在这么热的夏天,蚂蚁在干什么呢?它们可真是不容易呀,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出蚂蚁的辛苦了吗?(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议)

  (6)看图片,请你们找一找,谁在背,谁在拉?你能学小蚂蚁搬一下粮食吗?(指名表演,全班边读边演)

  (7)蚂蚁在大夏天了收集这么多粮食,光靠背和拉这两个动作可不够,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可以搬粮食吗?(指导学生说动词,体会蚂蚁的辛苦。)

  通过你们的读和表演,老师感受到了小蚂蚁的辛苦和夏天的热。再次出示 热。谁还记得咱们刚刚说热字的四点底表示什么?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8)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生字卡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远看芝麻满地,*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

  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童话王国里有一棵知识树,树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这棵知识树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听说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都特别爱动脑筋,所以今天它就来到了我们班上,给我们讲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书: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观察课题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虫子旁),蝈蝈的二个字年轻声。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把字音读准。

  3、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学生自读。

  傻瓜 满头大汗 神气

  乘凉 又冷又饿 呼呼地

  冬天 躺在洞里 刮起来

  自由自在 装满粮食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个别词语正音。

  (3)去掉拼音同位互相检查

  (4)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解释:“神气”“呼呼地”词义。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1、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和词语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带着他们再次回到我们的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 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个小故事都发生在什么季节?

  3、学*第一,二段

  指名读课文一,二段,思考:夏天里,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

  4、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思考题。

  (1)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

  (2) 他们是怎样搬的?

  (3)读中感悟小蚂蚁为什么满头大汗

  (4)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用“有的背,有的拉,还有的……”说一句话。

  是啊,太阳像个大火炉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枝都要被烤焦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搬运粮食真的很辛苦。

  (5)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的辛苦,读出天气的炎热。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蚂蚁?(勤劳)

  (6)老师读,学生表演。

  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正在辛苦搬粮食的小蚂蚁,那小蝈蝈呢?他们在干什么?

  (7)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名读

  (8)相机解释“自由自在”

  (9)小蝈蝈对小蚂蚁是怎么看的?

  小结:在炎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满头大汗的搬粮食,而小蝈蝈只顾着享乐。

  过渡:小蚂蚁真的是傻瓜吗?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5、学*课文第三段

  (1)出示课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蚂蚁和蝈蝈的家里,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自由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读出他们各自的心情来。

  (3)学生对比交流:说出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蚂蚁为什么过着幸福的生活。

  6、揭示成语

  夏天,蝈蝈只顾着乘凉、唱歌、睡觉,根本就不去想冬天到了该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忧”。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时间又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图画的形势表现。

  四、发挥想象、练*说话

  时间飞船来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老蝈蝈召集小蝈蝈在一起开会,如果你是小蝈蝈,你会怎么做?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五、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勤劳和懒惰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就让我们用动作来体会一下吧!你可以边读课文边加上动作,看谁表演的最形象。

  六、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七、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幸福 又冷又饿

  (勤劳) (懒惰)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你能说说夏天到底有多热吗?

  4、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师: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吧。

  (2)师:蚂蚁们除了用“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搬粮食,他们还会采用哪些动作搬?

  (3)精选几个学生上台做动作。师:谁能从这些动作中任选两个不同动作,并用上“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来说话。

  (4)投影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学生练*说话。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板书:满头大汗)

  (6)师:蚂蚁们热得直流汗除了用“满头大汗”这个词来形容,还可以用“浑身是汗”或“汗流浃背”来形容。

  6、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读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来当一会小蚂蚁带上头饰到台前来演给大家看,好吗?

  7、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

  (2)再次表演。

  (二)扣图品词,感受蝈蝈的懒惰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板书: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词语。

  3、练*朗读,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傻瓜”他们都在笑蚂蚁!

  5、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蚂蚁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在做什么?

  (2)投影图画:蝈蝈们对蚂蚁们会怎么说呢?

  (三)对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多媒体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可真冷啊,谁能说一说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4、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5、指名交流,感受蚂蚁生活的幸福、快乐:

  (1)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6、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看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蚂蚁和蝈蝈为什么过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3)指名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夏天、冬天里蝈蝈和蚂蚁的不同生活),前后对比。

  7、练*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了的蝈蝈,他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他做些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想象延续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3、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齐读课题)

  2、强调蚂蚁和蝈蝈的.读音。(再读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热。指名读。齐读。

  是呀,夏天真的很热,太阳像火一样,这就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吧。齐读。

  2、整体感知:天气这么热,不知道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觉得小蚂蚁搬得累吗?自己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读出蚂蚁的辛苦、累。

  (3)是呀,小蚂蚁搬得很累,汗都流出来了。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满头大汗。

  (4)读好满头大汗。指名读,齐读。

  (5)小蚂蚁背呀、拉呀,有没有偷懒的,谁来读好这个词?个个满头大汗。

  4、同学们想一想:小蚂蚁除了用背、拉的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推、抱、扛、抬、顶、举、咬、拖)交流。(动作演示)

  5、是呀,小蚂蚁非常辛苦,天气这么热,还在卖力地搬粮食,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

  6、小蚂蚁真勇敢,真勤劳呀!用我们最美的读书声来夸夸这群小蚂蚁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学*第二自然段)

  1、小蚂蚁在烈日下起劲地搬粮食,干得热火朝天,蝈蝈们在干什么呢?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蝈蝈们除了唱歌,睡觉,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对比总结,引导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3、蝈蝈们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蚂蚁搬粮食的时候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嘲笑,讥笑)

  (2)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呢?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说说。

  (3)(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嘲笑蚂蚁的语气。

  4、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蝈蝈看见蚂蚁在搬粮食,不但嘲笑蚂蚁是傻瓜而且自己都躲到了大树下乘凉。你觉得这是几只怎样的蝈蝈?

  5、让我们拿起书,摆好读书姿势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

  6、朗读比赛:同学们,同样是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做勤劳的蚂蚁,读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做懒惰的蝈蝈,读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组读得棒。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来到了。

  (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4、此时的蝈蝈:

  (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真是一群可怜的蝈蝈呀!

  5、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六、课外作业,延续语文的快乐

  1、背诵课文。

  2、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练*说话。

  教学准备:

  1、制作一个课件。

  2、蚂蚁图片若干。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

  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提出学*目标:读懂、读好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练*说话。

  二、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打出图片。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

  出示“夏天真热……”,指导读。

  2、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1)蚂蚁在搬粮食(板书:搬粮食)动画演示。

  (2)它们怎样搬粮食。

  (3)夏天,他们不热吗?(理解“满头大汗”)

  (4)哪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

  (5)你看了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后觉得蚂蚁怎么样?

  (6)谁来做小蚂蚁。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蝈蝈们正在干什么?

  他们看到蚂蚁满头大汗地搬粮食会怎么说?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导朗读。

  2、如果你是蚂蚁,听到后会怎么回答它们?

  3、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蝈蝈们在干什么?蝈蝈们觉得自己过的怎么样?

  4、指名朗读。

  5、分角色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6、游戏(智力大冲浪)。

  (1)(电脑出示)第一关读一读: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2)(电脑出示)第二关填一填:

  ①体育活动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

  ②科技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

  ③电脑出示下表,先同桌讨论后交流。

  (3)(电脑出示)第三关说一说:

  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

  (电脑出示图和风声)听后你觉得怎么样?

  2、指导读出句子的意思。

  3、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

  (电脑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4、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

  5、(出示图片)问蝈蝈在哪里,过得怎么样?它们可能会说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

  7、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学完课文,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交流

  2、蚂蚁和蝈蝈你喜欢谁?为什么?

  总结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冷”“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