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藏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机箱、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难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猜这些分别属于那个剧种。

  二、授新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由上一课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引入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绍了藏戏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呢?

  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引导

  小组分别汇报所搜集到的关于藏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等等。

  三、整体感知

  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的?

  (明确:形成和特色,从事物的不从角度对其进行了介绍)

  四、具体分析

  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指名12名绩优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第二课时

  藏戏有哪些特色呢?

  找出文中描写藏戏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戏都有哪些特色?

  出示幻灯片 ( )的面具 ( )的舞台 ( )的演唱风格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介绍藏戏特色的段落

  出示相关图片

  组织学生交流

  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小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①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②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③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读课文第一部分:连用三个反问句,并构成排比

  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为下**铺垫;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同时吸引读者。

  1、学*文章第一部分的写法,运用三个排比的反问句式,介绍本班某位同学的特点

  2、完成相关练*

  《藏戏》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那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

  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主动学*课文的欲望。

  板块二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4.指名分享。

  5.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

  读后交流、梳理: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讲的。(板书:形成、艺术特色)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7.指名汇报: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板块三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预设二: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要求用自豪的语气读。

  2.读课文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①默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中面具的特点。

  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一部戏要演三五天。

  默读第17自然段,说说藏戏中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原因。

  (4)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的特点和前后呼应的表现手法。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生读:第8~14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生读:第15、16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生读:第17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18自然段。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说一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分享,深切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抓住文章重点,感受文章丰富多彩、生动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块四 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

  4.学生交流,相互分享: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板书:为民造福)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创造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板书:开创藏戏)

  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6.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的画像。他接受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敬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研读重点文段,交流阅读感受,解决阅读重点之一——藏戏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板块五 拓展提升,课堂小结

  1.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2.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藏戏的独特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们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品读中了解藏戏的特点。

  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藏戏的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根据藏戏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具体描写这三个特点的自然段。再通过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

  2.研讨中了解藏戏的形成。

  在教学藏戏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给学生创造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用传奇故事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藏戏的形成。

  3.对比中感受民族文化。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藏戏独特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藏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通过 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 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 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把握重点

  (一)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二)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4. 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阅读材料:

  (一)藏戏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兴趣与学*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请生上**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 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目标完成下面的学*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 7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保守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局部,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同学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局部,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局部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发明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保守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局部。

  六、作业

  用自身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兴趣与学*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请生上**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 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目标完成下面的学*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阅读材料:

  (一)藏戏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兴趣与学*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请生上**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目标完成下面的学*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阅读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1)

——《藏戏》教学设计9篇

《藏戏》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阅读材料:

  (一)藏戏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4

  学*目的: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学*难点:体会藏戏的特点以及其艺术魅力。

  学*课时:(三课时19、20)

  学*过程:

  一、预*,读两遍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藏戏》的作者是 。

  2、课文介绍的是哪一个传统剧种?

  答:课文介绍的是 这个传统剧种。

  3、这个剧种的创始人是谁(这个剧种的开山鼻祖是谁)?。

  答:这个剧种的开山鼻祖是一个叫 的*高僧。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的 和藏戏的艺术 。

  5、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音组词(可不填满)。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结构

  组词(组课文的新词)

  6、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开山鼻祖: 比喻创始人。

  别无所求: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一无所有:

  赞叹不已: 哄堂大笑:

  身无分文: 能歌善舞: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再阅读课文一次。

  2、藏戏的怎样形成的?

  答:藏戏是一位叫_____的藏族青年人,要在_____上修桥,可他 ,于是认识了__位姑娘,组成了___班子,用__的形式,表演__故事、 传说,劝人 、出__出 、共同 ,歌声所到之处,*赞叹不已。于是就这样在__上修了__ 座铁索桥。藏戏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开山鼻祖是________,戴___表演,藏戏演出时没有_____艺术特点, 有自己固定的____(开场 正戏 结尾庆贺 )、 丰富多彩,演__天毫不稀奇

  三、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江水 ( )的容貌 ( )的唱腔

  ( )的激流 ( )的舞姿 ( )的歌声

  2、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形善积德( )赞叹不以( )丰富多采( )洪堂大笑( )随心所遇( )别勿所求( )

  3、按要求写句子。

  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藏戏》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保守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局部,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同学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局部,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局部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发明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保守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局部。

  六、作业

  用自身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藏戏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兴趣与学*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请生上*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 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目标完成下面的学*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兴趣与学*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请生上*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 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目标完成下面的学*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把握重点

  (一)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二)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2)

——《藏戏》教学设计6篇

《藏戏》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 ,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藏戏》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藏戏》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任务,再学*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设计意图】

  通过学*藏戏的传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了解唐东杰布,感悟*对他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

  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2、交流汇报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

  在小组学*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使课堂学*更有效。“交流藏戏资料”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藏戏,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六、学*第一部分,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读全文,体会写法

  1、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3、背诵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

  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八、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作业

  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 剧情 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一出戏演三五天

《藏戏》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保守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局部,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同学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局部,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局部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发明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保守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局部。

  六、作业

  用自身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5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藏戏》。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概述

  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比喻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

  难点: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课时安排

  整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课为第二课时。

  5、教具准备:藏戏的ppt课间及藏戏的视屏片段。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阅读实际情。

  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读书、思考、交流时间。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氛围。通过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实到实处。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1、(播放藏戏视频片段)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片(生回答是藏戏),这时板书:藏戏并说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藏戏》,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吧!

  2、介绍藏戏(出示藏戏知识幻灯片)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语叫“阿吉拉姆”,“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都是藏族人民对藏戏的昵称。

  (二)听课文阅读(播放阅读课件),让学生弄清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生会回答:讲了藏戏的形成、开山鼻祖唐东杰布、藏戏面具的特点,讲了它的发展等)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美丽的艺术特色。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总结每段段意。

  (1)让学生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并指明生回答,这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学生会回答: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再问学生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生答:反问句)

  师小结:对这三句都是反问句,以三个反问句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大特点: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这种写作方法叫反问开篇法。(板书第一部分用反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

  (2)师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本段告诉我们什么故事?(生答:唐东杰布的故事)再问唐东杰布有哪些传奇色彩?(生答: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怎样组织戏班子去筹钱修建58座桥梁的故事。)那们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呢?(生回答:第五自然段。)因为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对非常对这句话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说明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间接地歌颂了他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

  接着问那唐东杰布为了实现自己的宏愿,又是怎样做的?

  小结:对这部分讲了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建造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的故事。(板书第二部分藏戏的形成)那么老师想问你们知道唐东杰布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时利用用幻灯片介绍唐东杰布及展示唐东杰布的画像。

  藏戏之神——唐东杰布(1385—1464)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过去的民间藏戏活动中,都把汤东杰布作为戏神来供奉祭祀。藏戏演出场地中心都供有唐东杰布塑像或唐卡画像,开场戏也主要是祭颂唐东杰布的内容,看戏的观众捐赠东西时,也首先要向唐东杰布神像献哈达。在*许多寺庙里也都供奉着他的塑像或画像,向他叩头祈祭的人络绎不绝。

  四、板书设计

  我国常见剧种简介。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代*戏曲的代表。京剧是*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越剧*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五:教学反思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民俗散文。这篇课文条理非常的清晰,学生学*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尤其是在学*藏戏的特点这部分时,有部分内容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这部分内容

《藏戏》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上学*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倍的时间。学生的学*兴趣与学*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生答后出示相关资料,请生欣赏我国的六大戏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戏曲种类——藏戏(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及它们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个铺垫作用。

  2、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学*目标。(师板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在完成学*目标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

  2、出示练*,请生上*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题中,把文中难懂的词语列了出来,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起到直接作用。

  3、出示文中四字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有很大帮助。

  4、请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完成学*目标。

  1、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找找文中从哪到哪写的是藏戏的形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理解文前的三个反问句

  (1)出示,请生读。

  (2)把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能知道藏戏的哪些特点吗?

  (4)说说连续用三个反问句的好处在哪?(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齐读三句话

  【设计意图】三个反问句是全篇文章的开始,内含了藏戏的三大特点,对后文的学*至关重要,通过这三个问句也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排比。

  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 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

  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目标完成下面的学*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

  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3)

——藏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藏戏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藏戏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下)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描述了藏戏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历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本文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作者行文脉络清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惯、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来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复述。

  3、情感与态度:了解并认同各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地方戏曲音乐和藏戏视频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剧情况,甚至可以学唱几句。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同学们,戏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知道戏曲都有哪些吗?那么开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听戏,你是否能分辨出它们是什么剧种?(播放音乐)

  2、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

  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6.播放视频,欣赏藏戏的魅力。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学*表达方法

  1.小组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值得我们学*和借鉴的?

  2.小结(反问句开头、先概括后具体、故事引入法)

  六、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七、作业用本文学*的表达方法去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板书设计:

  7、藏戏

  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读,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主要是以“藏戏的特色、藏戏的形成及表达上的特点”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戏曲

  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所以我采用了“听戏曲、看视频、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多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考。

  整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在教学过程中,太过注重教学任务,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板书上存在很大问题,大小不一,没有突出重点,没有进行最后的概括,这些都是我在课堂教学的欠缺,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多加学*。

  藏戏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品戏

  1、*时,你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你爷爷、奶奶等老人最爱看什么节目吗?

  2、你对戏曲了解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看几个戏曲片断,看谁你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戏曲。大胆猜,随便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广泛流传于世界最高处,我们**族的`传统戏曲,它叫——藏戏。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们听说过藏戏吗?好,我给你们搜集了一个资料,请大家看看。

  4、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看法?

  二、整体感知,入戏

  1、细心的同学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两个词和课文紧密相连?”

  3、聪明的孩子抓住几个关键词,就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形成,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特色?

  4、1-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三、复述课文,说戏

  1、我们抓住了形成和特色,藏戏神秘的面纱我们就可以揭开。每场藏戏开始的时候,演唱者就会挂出这样一张画像,你们猜猜他是谁?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4-7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根据。

  2、每场藏戏开演前,雄谢巴会先从戏神讲起;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要说我们藏戏啊,那得从我们藏戏的戏神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那时候??于是??就这样??”

  3、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雄谢巴”开演了——(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有哪些值得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4、复述课文时抓关键词:聪明的同学你想一想,这三个关键词来处哪里?

  其实,这三个词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就是:那时候(关键词),唐东杰布发誓:要为百姓架桥。经过:于是(关键词),唐东杰布组成了**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结果:就这样(关键词),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他成为藏戏的戏神。

  5、我们复述课文时抓文中的关键词,然后用上文中精彩的语句,就像他们一样,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就能复述的绘声绘色。

  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把长段读成句子,把句子读成关键词,这其实是一种复述能力。

  四、读写结合,写“戏”

  1、藏戏的形成我们已经了解完了,它的特色是什么?最大特点是——演员戴着面具。

  2、还有哪些特色?面具、舞台和时间。

  3、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课文第8自然段到结束。看这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

  4、面具代表不同的角色,我给同学们收集一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角色吗?

  5、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这些面具的特点真是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难怪作者说它“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也难怪它流传了600多年,有意思吧。其实,课文中描写面具的这段话也很有意思。读一读,你能从这段话里有什么发现?请大家先读一读。

  6、本来这些段落可以合为一段,为什么作者用排比段去写面具?一目了然、个性鲜明啊,写作手法和面具的特征相一致了。作者真了不起,他把写法和内容相结合。

  7、指导有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这些面具的特点。试一试。每一种颜色,每一种面具代表的形象一样吗?让我们读出这种迥然不同的的感觉来,让老师闭着眼睛感受到这种种不同的形象。好不好?

  8、除了课文中所介绍的面具外,老师还搜集了几个面具,让大家猜一猜,可不能白猜,要说出理由哟!

  9、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7-20自然段,写批注。然后,再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10、填完后,谈一谈你们特别的感受?

  11、这样的藏戏在**高原上,随处可见,随时可听。藏族人民的那种豁达,那种豪放,那种宽容,甚至他们对藏戏的那种热爱。作者马晨明在**工作两年,可以说对这样的藏戏她看过很多场,但是我的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在课文的开头连续用三个问句,她是真的不懂吗?(反问句是为了突出藏戏的特点,排比句表达自己的自豪之情。)

  12、有,还有??那就是我们的藏戏,我们的藏戏以雪山大地为背景,每年的雪顿节也称作“藏戏节”。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

  五、总结拓展,布置从业。

  藏戏教学设计 5

  课文分析: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藏戏教学设计 6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

  2、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师: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向全班汇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2、练*朗读后,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学生交流发言。

  五、总结

  师: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 7

  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任务,再学*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设计意图】

  通过学*藏戏的传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了解唐东杰布,感悟**对他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

  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2、交流汇报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

  在小组学*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使课堂学*更有效。“交流藏戏资料”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藏戏,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六、学*第一部分,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读全文,体会写法

  1、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3、背诵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

  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八、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作业

  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 剧情 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一出戏演三五天

  藏戏教学设计 8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

  2、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师: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向全班汇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2、练*朗读后,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学生交流发言。

  五、总结

  师: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 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 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 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 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把握重点

  (一)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教案《《藏戏》教学设计》。

  (二)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①的面具;

  ②的舞台;

  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没有舞台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4)

——《藏戏》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藏戏》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篇文章资料时,就应十分感兴趣。课前我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没。采用了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资料进行质疑,然后透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对此环节谈得感受比较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这部分资料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主角,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必须的价值决定和是非观念,让他们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在充分地读这部分的.基础上,简单理解了这部分资料。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教师对知识拓展的还不够,应借此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地方的戏种、特点,从中感悟祖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没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是小学语文新课标12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能够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读完课文,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藏戏艺人。他们的演出是纯粹的,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有的只是观众,只是悠哉游哉的一份随意!难怪,藏戏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靠的就是藏戏艺人的那种精神,娱乐观众的无私精神!他们不计名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表演着!

  本课除了有了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于是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饶有兴趣地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藏戏的构成及其特色。

  3、学*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准确地说明方法。

  4、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我也设计得十分简单:

  1、朗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介绍藏戏构成的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藏戏有哪几个特点,你从哪里明白的?反复朗读具体描述藏戏特点的自然段,读出你的感情!你想对藏戏艺人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比较本文和《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总之,本文在资料、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如何把本课的知识点不露痕迹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是我们教者要认真思考的。

  一、由“藏”导入了解藏戏

  藏字本身在字型和字音上都有可挖掘之地,藏字里面的“臣”的笔顺是学生容易忽略的,所以我在板书课题的时候个性强调学生注意,同时要求学生学*这个多音字,组词。再写“戏”组成课题,让学生汇报相关资料。这个导入在教学伊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全身感官跟随本课的节奏开始学*。

  二、围绕提示问题读书,有章可循

  整体把握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资料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积累语言。我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潜力。

  学生自学过程中,边读书边思考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六年级学生阅读潜力已经很强,大部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完全能把握主要资料。可在组织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由于我的问题,却使学生的汇报有些乱。如学生在回答藏戏特色的时候讲了藏戏的随心所欲,本来我就应继续让学生在此特色上继续补充,可不明白为什么却把学生引导到了开头三句概括性的句子中,就这样藏戏视频的播放时机就被错过了。

  三、学*作者表达方法并运用

  本课重点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其一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为了把这个知识点讲解清楚,我在板书上用了一点心思,那就是把“构成”和“特色”用黄颜色的粉笔写成。当学生对藏戏的构成和特色了解之后,依照板书老师说:“像课文这样围绕藏戏从藏戏的构成和特色两方面安排材料,进行说明是一种什么写作顺序?”当时课堂上一片安静。是啊关于此种写作顺序,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对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更为熟悉一些。此刻的安静是在预料之中的。我静静地等待,并提醒学生其它写作顺序,有学生想起来了,他讲出了事物几个方面的写作顺序,然后我进行板书。其实课堂上需要有这样的静。然后我强调本课中一个事物是指“藏戏”,几个方面是指“构成和特色。”立刻问围绕一个事物透过几方面来进行写作的顺序是什么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由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我立刻追问:“以前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是按照这个顺序写作的?”《鲸》《新型玻璃》等。关于此种写作顺序,我想学生肯定熟记在心了。

  四、体会句子的独特魅力

  本文中开篇的三个反问句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又引出下文,如何让学生透过这三个句子体会出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呢?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我范读相结合,再读出自豪之情。然后让学生将这三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将两种句式进行比较,体会反问的妙处——表达的情感更强烈。这三个句子除了具有以上优势外,它还具有引领全文的作用,好的开头让人过目不忘。

  五、比较阅读,培养语文潜力。

  教学中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在此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既蹲下去与学生*等对话,又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从而到达培养学生语文潜力的目的。

  教学完此文,发现自己的教学功底依然很薄弱,我对知识拓展的还不够,应借此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地方的戏种、特点,从中感悟祖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文章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资料时,就应十分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手写下来,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期望各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资料进行质疑,然后透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十分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

  《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我问孩子们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什么感受,孩子们一下子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还充分地读了这部分,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当时,我觉得自己突然间真正体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真正动起来的环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兴趣,他才愿意去动脑子,去学,才会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乐此不疲。这样的学*才能激发孩子今后学*的后劲。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藏戏》一文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我让学生分别观看了各种戏剧的表演后,让学生直接质疑,你想知道藏戏的哪些内容?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各种角色的深厚含义,学生的表演真的是出乎意料.我还紧紧抓住鼻祖一次展开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5)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材分析:

  《藏戏》一文系人教 课标版六(下)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描述了藏戏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历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本文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作者行文脉络清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

  农村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来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复述。

  3、情感与态度:了解并认同各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地方戏的经典片段视频。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剧情况,甚至可以学唱几句。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播放地方戏经典片段。

  2、板书课题《藏戏》,解题,走进藏族的传统戏剧文化,激趣阅读。

  二、初读知意

  1、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遇见不熟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2、分层次检查读书情况。学*吃力一些的孩子由教师指名学生一一读一遍,注意正音,并可以带读,再由能力强的同学带读。

  3、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认读过关。

  4、边读边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戏的传说及特点。

  三、细读明趣

  1、交流你的发现,将课文归结为两个方面:“藏戏的传说”、“藏戏的特点”。

  2、重点研读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点让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谴此用句的顺心遂意,同时感受藏戏与藏族文化的魅力。

  3、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才情展示

  1、成语听写大比拼。

  2、一起哼唱家乡戏。

  五、作业

  扩展阅读,了解有趣的民风民俗。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册第二单元选文关注多元文化,将视界投诸民风民俗,《藏戏》一文就是对藏戏传统剧种的生动阐述,可以放手让学生朗读,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资讯,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对各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形式、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第一环节的设计,我依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声光色的冲击,电子媒体的包围,已经让他们远离了传统的戏剧,对那些距离自己更为遥远的戏剧形式自是一无所知,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有名的剧种开始介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藏戏的认知欲望。

  同时,在本堂课的设计上,我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学*前提和根本指向。不忽视优等生,不漠视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发展。扎扎实实地引领他们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析: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目标:

  1、学*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6)

——养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

  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读本课的7对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 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彩粉笔,本课的一些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课前播放录音〈趵突泉〉,感受老舍先生散文的优美境界。

  师问:谁知道这 篇散文的作者是谁?

  你对作者了解多少?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并播放课件〈作者简介〉及作者的照片。(指名读)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有词精妙,语句隽永, 思想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取源于生活,感悟生活的再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精美的生活,感受一次养花的乐趣吧!(板书课题〈养花〉)

  二、初步学*课文

  检查字词(播放课件)

  1、读生字(排火车读)置载循昙秉秧砸

  2、板演易错生字(置秉载)

  (1)置:如何记住这个字?——用加一加的方法:四+直=置(上下结构);或双语识字法:PUT四直置(即放)忌:直少横。

  (2)秉:如何用部首查字法查到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禾”部再查三画,是“拿,握”的意思。组一个常用词:“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中的“秉性”。

  (3)载: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土”部或“戈”部。区别栽、裁、载。

  3、我们把生字放到本课的词语中,看还认识吗?(齐读两遍)

  出示词语: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昙花一现秉烛夜游秧苗砸死

  检查课文分段

  4、师: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很好,课文顺利读过了几遍。下面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分段情况。(指名分段)

  出示课件:全文共——个自然段,按照由事到理的顺序可以分为——部分。(师生探讨)

   小结: 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还可以分为7段,因为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

  三、深入学*课文,感悟课文

  1、学*课文第一段

  (1)播放课件及录音(赏读):生边听边赏老师哪个词或句子读的好。

  (2)品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指名多遍读出“爱花”、“养花”的`乐趣,感悟词中之乐。并板书:养花目的)

  2、学*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带着你的喜爱,你的乐趣去读第二段。(生生 评价)

  (2)问文中“奇花异草”什么意思?谁来用上它说一句话。

  “大雨倾盆”什么意思?谁来画一画?(生主动前来画出此景及春雨,指名说说夏雨和春雨的不同。)

  板书:养易活花

  3、学*第三段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指名6位学生接读,其他学生品评。

  (2)这段中有一个符号[、],谁知道它表示什么?(多音字)

  (3)出示多音字:尽生注音并组词。(尽管尽心尽力)找出这一段没带多音标志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得载)

  (4)“三年五载”什么意思?说一句话。

  (5)你会用“载歌载舞”说一句话吗?

  板书:怎样养花

  4、学*第四段

  (1)快速自由朗读这一段

  (2)出示课件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有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么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加标点(可是……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B、把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

  C这段中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板书:需要劳动

  5学*第五段

  (1)放幻灯及这段录音

  (2)“昙花”是一种什么花?(生查字典解释,师放昙花一现的图片)

  (3)“秉烛夜游”中“秉”何意?

  (4)用//把这段花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第一层:写——花。第二层:写——花。第三层:写——花。

  从这句话中看出养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乐趣?

  板书:共享其乐

  6、学*第六段

  快速自由朗读并说出段意

  板书:也有忧愁

  7、学*第七段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出示课件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即——又——,这就是———。

  这段话共——句,用了四对相对的词非常辨证的道出了————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趣。

  板书:其乐无穷

  四、 总结全文并板书

  养花之乐劳动亦乐成果之乐给人启迪

  五、小练笔(15分钟)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 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选读优秀的短文品评)

  文本解读:

  《养花》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记叙了老舍为什么养花,从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乐趣。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作者老舍虽然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行文语言娓娓道来,简洁生动,明白晓畅,如话家常,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常的语言表达出掌握了一些养花方法之后的喜悦,感情充沛,溢于言表。此类语言,课文中比比皆是。文中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而这又恰恰是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感悟,既可以说是养花的乐趣,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情趣、获得知识的智趣和获得真理的理趣。由此处我们可以把作品中心定位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追求真知真理、积极奋斗的的情感价值观。可见,作者之情、文中的精妙皆在于此,应此,当“重锤猛敲”,细细咀嚼,咬得字根香,嚼出文化味来。

  设计理念:

  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导价值,走进作家的雅趣,感悟其中的情、智、理趣;引发思考,把结论(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设置阶梯,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花之情和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情趣、智趣、理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操。

  2、培养语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学*作者组材有序、叙事具体、过渡自然的写作方法。

  3、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培养语感,理解课文中几处议论说理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完成第一课时学*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任务。

  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练*感觉:

  1、动作感觉:师动作演示,生感受烫、酸、冷

  2、语言感觉:冰()火()花()蜜()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一、谈话引入,瞄准感觉。

  从课前的感觉练*中,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不一样。我们已经读过《养花》这篇课文了,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今天,我们来深入学*《养花》一文,一起来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板书)

  (设计说明:从动作感觉到语言感觉再到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这一阶梯式的训练旨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觉体验。老舍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养花这一*凡小事中感受到无穷乐趣,孩子们也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培养一颗“心眼”去感觉体验,才能发现作家之趣,文章之妙。)

  二、导学难段,感觉引路。

  《养花》这篇课文写得很细腻,不仔细读还真难找到感觉。请你选择本文中最难理解的一段,和老师一起来找找感觉了,好吗?你认为哪一段最难?

  1、这个自然段中哪句话让你感觉到作者爱花?说说你的感受。

  2、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养花乐趣中的哪一点来写?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设计说明:这两个问题提纲挈领,能统领全文的教学,使课堂收放自如,而不会让人觉得支离破碎。由学生选择“最难理解的一段”,意在做到以学定教,按需施教。通过教学难段、扶学重点词句再到放手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会选择第四自然段,可展开如下导学:

  1、默读本段,思考以上问题。

  2、汇报交流,设置思维阶梯引路。

  阶梯一老师小时候学这篇文章时,总以为老舍是自讨苦吃,因为他有腿病,还要弄得自己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呢?你能帮老舍找到他养花的乐趣吗?补充: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阶梯二抓“循环”这个词体会“浇浇这棵,搬搬那盆”与“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感觉有什么不同。

  3、读文,女同学读到“胜于吃药”读慢一点,读出轻松悠闲的感觉来,男同学读抢救花草,可稍快一点,读出紧张剌激的感觉来,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设计说明:要使学生明白老舍爱花之切,必须要深入体会。因此,把老师初学时的感悟告诉学生,把学生注意力引至“以苦为乐,自得其乐”的中心,使学生明白“吃苦”才能成功,“吃苦”才能得到锻炼和调节,总之,吃亏是福。)

  三、自学余文,捕捉感觉。

  1、用以上那个纲领性的问题自学其他段落。

  2、除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外,各段还需深钻以下几点,并选择第五、第六及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进行朗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在“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处补充:作者简介(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联系下文“像好朋友似的'关切他们”“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引导:与花情深,养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宝贵的生命,因此,才如此善待生命。)

  第二自然段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花草是怎样自己奋斗的?引导学生想象春夏秋冬四季中花草都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这样的花草谁能不爱呢?花草都能自己会奋斗,那么我们人呢?花如其人,由此可推想老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自然段怎样才能把花草养活?从老舍养花得知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按规律办事,才能摸着门道,才能增长见识。)

  第五自然段“秉烛夜游”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还有哪些也是养花的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第六自然段a、写乐趣为什么要写伤心事呢?(养花有成功有失败,一个人如果只有成功,那他的生活也就单调无味了,因此失败的心酸苦楚反而衬托出成功的不容易,衬托出快乐的珍贵。失败挫折和成功喜悦并行,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生。)b、这几天里,全家除了没笑容之外,还怎么处理这些被砸的菊秧的?

  (设计说明: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思维阶梯,其目的是为了逐步深入体会老舍爱花之切和养花乐趣,挖掘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每段的问题都很有思维价值,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了以思维为主体。)

  四、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1、(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章中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2、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3、养花的乐趣在于“八个有”和“既……又……”之中,但刚才我们读文的时候,绝不止这些,请你补充:

  有()有(),这也是养花的乐趣。

  (设计说明:这三个问题的补充是为了丰化文本的内涵和丰富学生的认知。如“不劳动,就不能摸彩着门道”,迁移至学生的生活就是“不劳动,就不能得到知识”。“有得有失,这也是养花的乐趣。”文中言已及而意未露之处由学生来补充,既训练了语言和思维,又提高了认知。)

  五、引发交际,内化感觉。

  老舍爱爱养猫和养花,我们在课文中已经学*过。我有一个学生也爱养小动物、爱养花草,可是他的爸爸却认为会“玩物丧志”,学了《养花》之后,你能帮小明说明他爸爸吗?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口语交际的话题意在让学生自己总结全文,畅谈老舍养花的收获和学生自己学文后的收获。)

  六、联系生活,发现乐趣。

  1、读——找到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和《劳动的开端》认真读一读。

  2、写——老舍在养花时用心感受,发现了很多乐趣,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样,用一颗敏锐的“心眼”去感觉、去发现生活中*凡小事中的无限乐趣吗?请你像老舍一样围绕“乐趣”有顺序地、自然地、具体地把它写下来。

  (设计说明:读写不仅是语文课堂训练的重点,而且是课外训练的重点。“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里“读”训练选择了主题拓展,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认知,让他们在与课文对比中感觉到生存中的劳动乐趣与怡情养性的劳动乐趣的同异。“写”也是同一主题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学*作者用心感受、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并且在感受文本语言的同时学会模仿,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学完课文后会写读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加强环保意识,渗透爱护环境的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渗透学生爱花,爱校,爱家,爱国,爱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花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花吗?说说你见过的。揭示课题。

  1、剖析课题:

  2、介绍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代表作品:《骆驼样子》、《趵突泉》、《猫》,《四世同堂》。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不同的)

  大雨倾盆: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1.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2.毫无保留。)

  置之不理: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放)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秉烛夜游:举着烛光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解释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二、精读课文,探究学*。

  1、细读课文,想想作者讲了养花的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l)“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

  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5)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2、为什么说“忧”和“泪”也是养花的乐趣?

  设计意图:以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总结回顾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2.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

  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拓展延伸

  1.交流有关花的知识:

  有关花的成语和写写爱护花草的宣传语。

  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环保?

  五、课外延伸

  1.写一篇读《养花》有感.

  2.养花是件快乐的事,有兴趣的同学请养一盆花,体会一下养花的乐趣.(老舍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养花这一*凡小事中感受到无穷乐趣,孩子们也应该生活中培养一颗“心眼”去感觉体验,才能发现生活之趣,生活之妙。)

  板书设计: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养花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爱护环境的法律教育

  一、教学目标:

  1、复*查字典,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门道、三年五载、如此循环、秉烛夜游”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趣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体会作者养花过程中得到的乐趣,还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复*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从老舍先生养花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得到熏陶,感悟人生真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花,咱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花的美丽画面,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诗句感悟花之美。

  2、师:花儿如此美丽,怪不得历来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花,同时写下无数赞美花的诗句文章,今天要学的《养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板书:养花),同样是写花,他不是写花的美,而是写自己养花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乐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尽情体味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二)解词品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词语并查字典理解字词,同时深入品析相关语句。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师:会读后,我们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那么我们学过什么查字法(音序,部首,数笔画)

  奇花异草(异:音序) 大雨倾盆(倾:部首) 置之不理(置:四) 三年五载(载:戈) 门道 秉烛夜游(秉:撇或禾(乘)) 如此循环

  (1) 出示“奇花异草”的句子。(第2自然段)提问:老舍先生养的花草中为什么没有奇花异草?指名读句子,再指名说原因。

  (2) 师:养什么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那么老舍先生偏爱哪种人?读读最后一句话。(爱奋斗的人。)花如其人,在下文我们就可以读明白。

  (3) 出示“置之不理”的句子,理解“置、之”(之: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除了查字典这种方法理解词语,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顺势理解“门道”(方法,窍门),那么养花有什么门道呢?(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4) 出示“秉烛夜游”的句子。理解:读句子,这是写了老舍邀朋友赏花;那么前一句写了什么呢?读句子,归纳“夸花”;后一句呢?读句子,归纳“赠花”。——是啊,与人分享劳动果实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5) 那么:“循环”是什么意思?生说词语意思,课文中说“如此循环”哪句话做了很好的解释,请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读出句子、出示“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分组分句反复读,理解。这就是如此循环。

  3、老舍先生在养花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乐趣,那么他得到了哪些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齐读句子。理解:这句话用的是排比的写法。前两句写养花的心情,后两句写养花的成果。

  4、请你再认真默读课文,谈谈老舍先生在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1)出示填空题:养花真是一种乐趣啊,可以————,可以——-————,还可以—————。

  (2)交流:可以增长见识(摸着门道,增长见识),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唠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可以与友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分享就是快乐)……

  (3)师:养花有成功有失败,哪一段写了一次失败的经历。出示: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交流“一个人如果只有成功,那他的生活也就单调无味了,失败挫折和成功喜悦并行,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生。”)

  (三)课堂总结

  养花的确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老舍先生不仅享受了养花的乐趣,而且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1、端端正正地抄写词语3次。

  2、端端正正地抄写感受深的句子。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3、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体会养花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摸心灵

  1、生活中,你们觉得做什么事最有乐趣?

  老舍爷爷觉得养花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老舍爷爷写的《养花》。

  2、简介老舍

  3、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爱养花,他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乐趣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二、读中融入,感受心灵

  (一)自由读文,初知“乐趣”

  1、自由读**到正确流利。

  2、思考:老舍先生觉得养花给他带来了哪些乐趣?划出最能概括老舍先生养花乐趣的几句话。

  3、检查抽读词语

  (二)披文入境,体验“乐趣”

  1、读文叩问。

  ⑴(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⑵指名数位同学读。

  ⑶质疑。读着老舍爷爷这段感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喜、笑、有花有果实,这些都堪称乐趣,为什么劳动累得腰酸腿疼也是乐趣?甚至是“忧”、“泪”也被视为养花的乐趣呢?)

  2、携疑深究。

  ⑴问题产生了,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好好读读,品味品味/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⑵自读思考:那么老舍爷爷向我们讲述了养花过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作重点研究。

  ⑶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和启发。

  ⑷大堂汇报,适时点拨。

  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养花的“增长知识之乐”是通过赛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评“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等句段的过程中关注语言文字,甚至关注标点符号,从而领悟作者由衷的自豪。

  体会养花的“有益身心之乐”“如此循环……胜于吃药”指的是什么?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颗,搬搬那盆,然后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胜于吃药。

  体会养花的“成果分享之乐”则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烛夜游,欣赏昙花会说些什么。

  对养花中伤心事的体会,主要采用自由思辩和相互辩论的方式,促动学生深入思考:伤心事也能称得上乐趣吗?作者怎么会觉得养花中的忧和泪也别有一番滋味呢?

  三、引领提升,抒发心灵

  1、学到这里,你对生活中的乐趣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说一说或写一写)

  2、指名分节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这中心句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中心句是课文最后一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给课文编提纲。

  2、练*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学*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一)文章题目:养花

  (二)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三)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2、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花草。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资料提供者: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 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本课生字新词,能分别用“不是……就是”、“要是……就”写句子。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借助中心句,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 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老舍的语言风格和安排材料的方法。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

  课前准备:

  1、温*老舍的《猫》,想想他的语言特点。

  2、了解老舍其人其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学*生字新词。

  3、了解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知道老舍吗?

  2、你喜欢老舍写的《猫》吗?为什么?

  3、今天我们学*老舍的另一篇佳作《养花》。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5分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交流。

  三、研读

  重点抓住最后一节进行研读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提示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2)"我得天天照管它们,想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3)"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4)"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子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

  (5)"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跨"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

  在反馈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关句段。

  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巩固

  1、作业1、2、3

  2、拓展练*:昙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昙花介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体会养花给人带来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欣赏老舍的语言风格和安排材料的独到之处。

  教学过程:

  一、继续研读

  1、重点抓住第六节开展讨论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300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里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30多种,100多棵。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这里要写伤心的事? (即联系课文中的中心句来展开讨论。)

  提示

  (1)伤心是因为菊秧被砸死了,秋天就少了许多的菊花……

  (2)伤心之深是因为爱花之切,可以反衬养花的乐趣……

  2、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2)多种形式结合。

  3、联系全文,想想最后一节的作用。

  二、品味鉴赏

  1、读读课文,体会老舍运用语言和安排材料的独到之处。

  2、谈谈自己的所得。

  三、作业巩固

  1、作业本4、5、6、7

  2、课外拓展: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这种乐趣呢?那么,自己学*养一盆或几盆花吧。当然,你也可以养金鱼,养小鸟或其他小动物,其间也是乐趣无穷的。在此同时,你还可以记录一些观察笔记,也许在其中你还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老舍其人。课余练笔,培养生活情趣。

  一、拓展阅读

  著 者 略 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墓。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六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己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载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宇宙风》第六十期

  二、信息交流

  1、谈谈你所了解的老舍。

  2、名篇推荐。

  三、练笔:生活中的情趣

  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你用心体会,你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事,把这些都用你的笔写下来,成为一篇《生活中的情趣》。

  板书设计: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7)

——《所见》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一、板书课题,释题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夜书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再通过审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4.齐读

  [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为读诗中的拦路虎。如本诗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读成第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这就需要老师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通过动笔注音,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第三四行诗句

  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反思: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注释,有必要让学生认识注释,了解注释的作用,并学*运用注释读懂诗句。]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2.提问: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读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的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反思:在诵读理解第三四行诗句时,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捉蛐蛐是有趣的事情,指导学生把这有趣的画面读出来,这里突出一个“趣”字。]

  5.师范读

  师:哈哈,这有趣的画面也勾起了老师的童心,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提一个条件,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诗句中的什么画面?

  6.生叙述诗意,交流

  7.再齐读.

  [反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教师在进入理解诗句教学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补充诗的语言,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三)学*第一二行诗句

  师:谁知道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反思:老师从捉蛐蛐这一儿童世界中有趣的事件,生发出“你们知道吗?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这一问题,吸引学生在诗中寻找秋的影子,回到第一、二行诗的教学,衔接自然,富有新意。]

  1.出示第一二句,读一读

  2.理解“梧叶”,初知大意

  师: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梧叶到了秋天有什么变化?

  师:秋天一到,梧叶就黄了,阵阵秋风吹来,它就随风飘落,让人感觉怎样?

  3.播放风吹梧叶动画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反思:通过认识梧叶实物、观看秋天落叶的动画,感受“萧萧梧叶”及“江上秋风”带来的寒意,指导读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个“寒”字。]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师: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叶绍翁是我们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反思:通过出示字典中有关解释进行“客”的教学,结合诗意相机补充叶绍翁少小离家的背景资料,教得扎实,教法朴实。]

  8.读诗

  师: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反思:理解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中的作者自己后,教师在贯穿诗歌教学新理念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能联系儿童生活经验,理解诗人的情,共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此时再读第一、二行,就突出“思乡之情”,语调略显低缓。]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反思:最后再回到第三、四行的朗读指导,思乡之情就变得更浓了。此时再读全诗,字里行间无不渗透诗人那深深的思乡之情。]

  2.范读

  3.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背古诗

  [反思:老师通过反复诵读:试读,范读,练读,配乐朗诵,唱读,师生入境入情,声情并茂。通过层层引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做到读有层次,读有目标,读有实效,达到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读出意境,读出感情。]

  五、拓展

  (一)复*古诗

  师: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叶绍翁一样写下了描写秋天的诗篇。咱们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还记得吗?(复*《山行》《赠刘景文》)

  (二)学生自学古诗

  1.小结借助注释学*古诗方法

  2.小组合作学*古诗(唐刘禹锡《秋词》节选)

  3.自由交流

  [反思:拓展环节在诗中有诗,诗外带诗,以诗带诗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教师想办法拉*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有益于加深对古诗理解,开阔学生视野。但是如何进行最优化组合,找准拓展点,还需进一步思考实践。这首诗的拓展点应在思乡之情上,放手让学生学*古诗环节是否应该选择思乡之情的诗?]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把《夜书所见》配上合适的音乐背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

  教材:书画版《美术》第六册。

  课型:绘画(国画)。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树的结构造型,用富有变化的国画笔墨画出自己所见到的树。

  2、过程与方法:欣赏图片资料唤起学生记忆,用干湿浓淡的墨色通过轻重快慢的方法画出自己对树独特的感受,并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添加景物。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欣赏、回忆我所见到的树,感悟其独特的造型美及其品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通过画树感受国画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毛笔画出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一二棵树。

  教学难点: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和画面的完整。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

  2、学生: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笔洗、调色盘等。

  3、要求学生课前观察一些常见树木,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校园的树和学生*时所见到的树)。

  2、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树。

  3、揭示课题

  (二)了解树的结构、学*树的画法

  1、了解树的结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

  2、欣赏同龄人画的树(欣赏中回忆、复*以前学过的国画技法:干湿浓淡)。

  3、欣赏教师画的树(树干和树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画)。

  提示:国画传统画树有许多程式,如画树叶有“介字点、胡椒点” 等等,但这些规范也是前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并加以固定的。

  4、教师示范树的基本画法(提示:根据画面可以添加远处的树、草地或小鸟等景物)。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⑴ 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一二棵树。

  ⑵ 墨色要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⑶ 根据自己想象添加景物。

  ⑷ 落款位置合适,画面完整。

  2、学生作画(PPT循环播映同龄人作品,背景音乐)。

  3、教师巡示辅导,反馈信息,略加点评。

  (四)学生作业展评

  1、学生互评、自评。

  2、教师点评。

  (五)小结、拓展

  1、本课学*要点和学*情况。

  2、相关拓展(不同画家画出的树,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原是为参加某一荣誉资格评审而设计的,考虑得比较周详,再加上国画教学改革实践始终是我区诸多教学课题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因此同一教学内容往往有不同的教法学法。应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本次教学是在原来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调整。

  中国画是源远流长、河汉灿烂、绚丽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但在日渐西化的生活状态下,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对中国画的认识、理解、传承和发扬广大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有感于此,我在前些年领衔主持开展了市级课题《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研究》的实践研究,学生的中国画创作作品获得了市和国家级的等地奖,美术教师的国画课也获得了市和国家级的一等奖。这样就更坚定了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信心。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并按照上海二期课改课程计划要求,我们在课题实验学校的美术课程中增加了10%左右的中国画课程。

  当下我们使用的小学美术教材有两套,但国画内容较少,书画版整个小学阶段只有2―3课时的国画教学内容,上教版的国画内容比书画版的略多,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就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自选国画教学内容并有机嵌入美术教材单元内容之中。让学生了解学*国画技能技法和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

  中国画教学要在传承上创新,而创新要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此,传统并不仅仅是十八描、披麻皴、斧劈皴或梅兰竹菊之类,而是内在精神。基于这一点,小学国画教学不应单纯地把注意力聚焦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拘泥于一树一石的精妙,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水墨情韵,表现线条意趣,力求气韵生动,浑然天成。

  本课教学内容《我所见到的树》可嵌入第二或第三单元。“树”是当地学生非常熟悉的题材。校园里一排排整齐的水杉、河道旁婀娜多姿的柳树、马路边茂密繁盛的香樟树、家园里的果树……树无处不在。郊区的小朋友们生活在绿树环绕的环境中,对树有着一种深厚的情感。我抓住学生对树独特的感受,让学生用国画的形式把家乡的树表现出来。并通过画树,让学生知道一棵树长大是并非容易,它要经历风风雨雨;还让学生知道那是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要学*大树这种品质,立志成材。通过欣赏各种树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树木的形态美及其色彩美,知道树木对人类的作用,增强保护树木的意识。

  传统的中国画教学过分追求笔墨情趣和作画的程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我感受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顺应学生的天性,突破传统技法的束缚,让学生选择最能抒发自己内心独特感受的表现形式,去表现自己所看到的树。

  抓住墨色要有干湿浓淡、运笔要有轻重快慢的变化这一关键,教师进行示范,并多次强调要“随意”,意在引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表现。让学生理解,技法是为表现自己的感受所服务,并鼓励学生注重表现自己心里感受最深的东西(如挺拔高大或婀娜多姿等)。旨在追求艺术的本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降低了对学生写实的要求,但在艺术品质的培养上提升了一步。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独特的个人经验的感受的表现与创造,给学生提供主动学*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空间,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我们应该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彻的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 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三读法"来预*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生字。

  (1)、预*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预设目标】

  1、人文熏陶:在读悟吟诵中领略古诗之韵,心驰神往诗之意境。

  2、技能培养:读厚,感知牧童之形;读薄,勾勒牧童之神。

  3、语言积累:会读,会背,会唱,会写。

  【学法指导】

  在读薄读厚,读胖读瘦的古诗学*新形式引领下,学生——诗人——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三位一体,披文入情。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学唱一首歌。

  1、播放儿歌《牧童骑黄牛》,学生尝试跟唱。


《藏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8)

——藏戏课后教学反思实用5篇

  今天上了《藏戏》一课,和我预料的那样,这篇课文教起来十分费劲。

  在根据连接语的提示分好段落后,接下来的教学就如老牛拉破车,怎么拉都拉不动。没辙,只得花费唇舌自己来讲:

  藏戏的形成过程大部分是我讲的,形成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则是我讲一半后一半让学生来填。

  藏戏的特色部分,则由我提示学生,让他们先看第一至三自然段,看看文章前面部分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接着在第三部分找对应的内容,然后看看文章还写了藏戏的什么特点。

  至于《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特色上的比较,变成了我出示相关的内容,读给学生听了。

  就是这样,我还是用了两节课才把这篇文章教完。

  我个人觉得,还是这篇文章太抽象了,要求学生理解难度太大。教学时,如果我把形成过程概括一下,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应该会好一些。至于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传奇,其实只要教师小结时点一下就可以了。我要求学生说出它为什么是传奇,难度太大了。对于《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特色上的比较方面,我对自己的处理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还是认为:比较写作特色实在太难了。今天先学了《北京的春节》,这主要是因为课后第三题要求“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凡是“可以写一写”,老师们自然会要求学生写一写,而要写的话,还是趁热打铁吧!

  在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体会老舍清浅俗白的语言风格;再让孩子们自由读、体会;接着安排了小组讨论;最后是集体交流,孩子们谈到了:

  1、按时间顺序写了开始——准备——高潮——结束;

  2、有详有略;

  3、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来写。

  虽然整个学*过程孩子们有些吃力,但经过努力,最终达成了目标。

  成功之处:

  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这样可以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可以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而学生对“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很兴趣的,所以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以及他的所留下的功绩。

  不足之处:

  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备课环节上,不够充足,如果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藏戏的片段,可以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其次,在个别民族特色的地方准备不充足,没有给学生讲解透彻。

  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的能力,要从多个方面考虑,要不仅要读,还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思考。

  《藏戏》一课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先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也许是课文结构的原因,我感觉这篇课文教得特别爽,而学生学得也特别轻松。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结合预*情况,说说藏戏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课文开头的三个反问句其实就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三大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藏戏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具体描写这三个特点的自然段。在找的过程中,我随机引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藏戏的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中间写面具的一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这些面具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再通过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学生在充分地读这部分的基础上,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最后,我让学生读读课文4-7自然段,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什么?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是写藏戏的形成。

  就这样,我引领学生这么轻易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领略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并学*了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了语言,领悟了表达方法。而学生所领悟到的一切,所积累的一切,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藏戏》是六年级下册第7课,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我想这样的“略读”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刚刚教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虽然两篇文章都是介绍民风民俗的,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于是,我就借助学生的预*和课堂上的自学,在正式进入《藏戏》文本之前,我就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顺序”、“表达的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几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再去进入本文的学*。我想,这样的处理方法是站在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起点上,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再去回落到文本细节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讲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而对于“藏戏的艺术特色”这一内容还是处理得比较“略”的,只要学生能找出相关句段,找到藏戏的艺术特色即可,在语言就不过多细细推敲。我自认为在“藏戏的形成”这一内容上处理得比较出彩的是这么几个设计:

  1、探究唐东杰布传奇故事的优点。其实历史上有真实的故事记录,那为什么课文要以传奇故事的形式出现呢?(传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也能更多地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2、从这一传奇故事中解读唐东杰布这一人物;

  3、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说原因。

  《藏戏》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

  《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我问孩子们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什么感受,孩子们一下子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还充分地读了这部分,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当时,我觉得自己突然间真正体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真正动起来的环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兴趣,他才愿意去动脑子,去学,才会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乐此不疲。这样的学*才能激发孩子今后学*的后劲。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