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1·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说一说。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引导回忆:*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大屏幕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板书“看”)

  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的魔术师。

  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要求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来请同学们判断。

  游戏2: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师: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打开看看)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仪的下面,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超级侦探”的游戏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沟通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第31页的有关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玩积木师:图片上的小朋友都拿着什么样的积木呢?

  生:自由发言。

  师:图片上还有什么不同的积木、生:有…,还有……

  师:看来积木朋友的种类真多,今天老师就正式介绍4位积木朋友给你们认识。(出示课题,板书并出示4种图形的图片)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师: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并指名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说明:长方体有不同的摆放行式)、

  生:相互评价问题的回答是否有误、师:给4种物体正名。

  (2)小组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自己准备的图形,先仔细的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最后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感受这几种图形、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已经看过了,摸过了,也进行了比较,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准确的在把它们找出来呢?

  (3)师:指名由学生发口令,让全班同学拿出相应的图形、(看谁拿的最快,给予口头表扬)

  三:深化巩固,练*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找朋友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道题,请你们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生:独立完成。(老师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分一分。(请同桌合作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3题、寻一寻。(学生独立完成)

  四:学生相互评价

  这节课谁表现的最棒?棒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1·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说一说。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引导回忆:*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联系实践、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大屏幕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板书“看”)

  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的魔术师。

  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要求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来请同学们判断。

  游戏2: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师: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打开看看)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仪的下面,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超级侦探”的游戏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沟通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课时划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1课时

  3.练*四……………………………………………………1课时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 方法二:按材质分 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 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 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 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设计: 实验操作学法设计: 小组研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

  3)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各组派代表介绍礼物)

  2、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作业布置:

  P36页的第2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联系实践、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2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大屏幕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板书“看”)

  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的魔术师。

  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要求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来请同学们判断。

  游戏2: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师: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打开看看)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仪的下面,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超级侦探”的游戏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沟通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

  练*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

  练*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设计3篇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26——2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问:四条边围成的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许多六边形组成的。

  我们书上也有两个六边形(出示六边形)。

  打开书,把p、26的这两个图形,挑选其中一个把它的六条边数给同桌听。

  指名问:你刚才数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一、活动目标:

  ⒈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⒉在感知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⒊在活动过程中有机导入音乐,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

  二、活动准备:

  ⒈自制课件

  ⒉操作材料:各种图形若干、水彩笔、胶水、剪刀三、活动过程:

  ㈠复*对图形的认识演示多媒体课件一,随音乐分别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像什么?(每个图形左上方都有一个像什么范例,如圆形像太阳)

  ㈡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演示多媒体课件二,这是一个电脑游戏。其内容是画面上方是四个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下面是四个对应的大的图形,玩法是把小图形拖到相应的大图形中去,如拖对了,有音乐感应;如拖错了,小图形会自动退回;如全拖对了,就会得到电脑表扬你真棒。请几个小朋友到电脑上操作。

  ㈢运用图形拼物体演示多媒体课件三,[内容是用图形拼成五个由简易到复杂的范例:热带鱼--房子--汽车--狐狸--机器⒈点击热带鱼。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然后再点热带鱼,电脑会自动出现伴有优美音乐的拼图过程供幼儿观察欣赏。

  ⒉点击房子、汽车、狐狸、机器人方法同上。

  ⒊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㈣运用物体组合画面演示多媒体课件4[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共有四幅画面,并伴有音乐]

  ⒈出示画面1,

  ⑴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

  ⑵老师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⒉出示画面2、3、4,供幼儿欣赏。

  ⒊幼儿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画面,并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⒋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讲给大家听。

  三、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教学设想:本环节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认识图形这一课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将他们的已有的感 性经验进行整理抽象。针对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理解和处理,为了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关注:

  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 本节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兴趣是推动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 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 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 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

  为 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 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 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 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

  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运用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升华,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分清物和图的联系,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纵 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参与热情高、学*兴趣浓,从他们欢乐的笑脸上,从他们友好的话语中,从他们不愿离开的脚步里,从他们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 教师的快乐,为师者还有何求呢!拥有这些足以!

  《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新课有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几个*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认识*面图形的基础上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

  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种*面图形,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数学。

  *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这5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只有在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我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这5种图形的认识,我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形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一年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巩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积木吗?说说看你们都玩过哪些形体的积木?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积木的形体,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联想以前玩过的积木,激发他们学*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分一分,初步感知。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出示实物,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堂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体?(正方体)所以题目中,它就和正方体用线连起来了,你们能把其他的连一连吗?(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再填一填。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填的是又快又好。

  教师指导孩子按顺序找,找一个划掉一个,提醒孩子要细心仔细。并指导孩子上黑板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三题

  先引导孩子辨别左右,并注意纠错。指导孩子正确答题。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谁的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惯。)

  五、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小组交流,汇报。

  2、游戏 “看谁摸得准”。 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1、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2、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六、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教学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课时划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1课时

  3.练*四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0-71页。

  二、教材分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