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4-24 18:38:34 教学设计,北京,再见了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指名分行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各国运动员是什么时间与北京说再见的?

  师:“是呀,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了帷幕。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吧!”

  过度:请小朋友们拿起课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闭幕式上哪几个地方的情景,用笔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教学: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2、指名交流,并随机出示:“鸟巢”上空;表演台上;场上。

  3、师:在“鸟巢”上空,你看见了什么?指名交流,随机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

  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4、指名读句子。师:看到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师:那在“鸟巢”的人们心情又怎么样啊?请你再读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

  5、交流,随机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理解“留恋”。指导读“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6、指导读“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7、师“鸟巢”上空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那表演台上又怎么样呢?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指名读句子。

  8、师:外国运动员们在做些什么?交流,出示“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9、师:从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中你读出了他们什么心情?交流,出示“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指导读“神情回望”,边动作边读。

  10、师:运动员们是微笑告别北京,假如此时你在“鸟巢”,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11、师“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各国运动员们以微笑告别北京,此时奥运场上,你仿佛能听见什么呀?交流,出示“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指名读句子,师:是呀,《我和你》的歌声仿佛再次在“鸟巢”响起,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吧,学生听歌,齐读歌词。

  12、师引读: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

  师: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五环旗缓缓降下了,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各国运动员们深情回望,以微笑告别北京,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奥运圣火渐渐熄灭。让我们也带着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1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教学设计:

  1、此时此刻,引读“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师: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你知道他将什么比作什么吗?学生交流。

  2、看一组闭幕式礼花图。

  3、学*用“如同”说话。

  4、看到如此美丽的礼花,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交流。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快乐?

  5、交流,随机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快乐。

  6、人么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心情?交流,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采访,你为什么不愿离去?

  7、师:人们是如此的开心,快乐,又是如此的不舍,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吧!齐读两句话。

  8、师:人们迟迟不愿离去,那还因为,奥运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出示:“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引读此句。问“那是怎样的奥运精神?

  9、交流,出示“卓越、友谊和尊重”齐读。

  10、师:说它是一次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会,请看一组数据。我们看看奥委会*对本次奥运会的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11、齐读全文。

  (三)、识字写字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

  再见了,北京!

  留恋不舍

  无与伦比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吧。闭幕式大家都看了吗?印象如何?

  (幼儿相互讨论,并回答)

  闭幕式之后人们就要离开北京,跟北京说再见了,那么,除了快乐之外,人们还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的课文。

  2、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齐读课题。

  3、师:2008年,北京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从课文里,我们来看看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

  1、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

  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

  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名:共六画,上下结构。米: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

  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体会到文中字里行间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舍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到文中字里行间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舍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闭幕式盛况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课,齐读课题。

  一读课题——

  读题目,不光要用嘴,更要用眼,口到,还要眼到,再读一遍。

  口到了,眼到了,心到了没有呢?其实要做到心到,会很难,那要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再一次去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时的情景。

  听老师读课文。

  能像老师这样读吗?自由读。

  要想把课文读好,把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读好了会对读好课文有帮助。这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缓缓降下渐渐熄灭迟迟不愿离去

  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永远一家人

  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 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你能给这些词分分类吗?写物的和写人的,再读一读课文,遇到这些词的时候,留心一下是写人还是写物的,画上小横线。

  (五环旗)缓缓降下(奥运圣火)渐渐熄灭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 (无比绚烂的)鲜花

  (外国运动员)深情回望、微笑告别(会场的人)感染着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迟迟不愿离去

  (全人类)永远一家人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个词里,却包含着很多、很浓的情。词读好了,课文一定能读出味道来,下面我想听一听,请男、女生各读一节。

  读得有进步,课文能读好,课题肯定也读得好,谁来读?

  二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课文里有没有这句话呢?那这句话会是谁说的呢?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谁会说“再见了,北京”,找到的,就在它的名字下面画上个小圆圈。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篇课文我读了好几遍了,我发现课文里根本没有再见了北京这句话,你发现了吗?可是老师很聪明,我从一些句子里还是找到了这句话的影子,比如,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就找到了“再见了北京”这句话的影子,来大家都读读,找一找,看看你是不是和老师一样也是聪明人。看,如果五环旗也和我们一样有情感,它也不愿降下,也不愿离开北京,我想它一定在心中说——再见了,北京。

  就像老师这样去好好地再读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好吗?

  随机出示: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也在心里无声地说着“再见了,北京”?

  ①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奥运比赛的17天里,外国运动员和*运动员,一起在北京的奥运场馆,如“鸟巢”“水立方”为了和*、友谊和国家的荣誉奋力拼搏,这里有他们挥洒的汗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只要在赛场上发挥了卓越的水*,有没有得金牌并不重要,只有友谊最重要,全世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只有一次次的超越最重要,超越自己,超越对手,在比赛中促进全人类的和*,这就是奥运精神:卓越、友谊、尊重。读“卓越、友谊、尊重”)(外国运动员们要回国了,此时比赛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北京、*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难怪奥委会*评价本次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外国运动员舍不得在这儿结交的朋友,舍不得美丽的北京、强大的*。因此,读这句话。)

  ②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出示圣火渐渐熄灭的图,

  ③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人们在场馆里干什么呢?(唱啊等),都有哪些人呢?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此时的场馆在礼花的映照下格外美丽,瞧,(礼花图),来读读,你的头脑中还有刚才礼花漫天的情景吗?

  让我们记住这不眠的夜晚,让我们记住2008年的北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北京城的狂欢夜。齐读第二节。

  同学们,2008年8月24日晚,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结束了,请大家记住:

  出示:

  师读:缓缓降下的五环旗在默默地说——(生接读)“再见了,北京!”

  奥运圣火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了,它仿佛也在说“再见了,北京!”

  漫天的礼花映红了人们的笑脸,绚烂的礼花在空中燃放的声音好像也在大声地“再见了,北京!”

  运动员们不想离去,不管是*的,还是外国的,在运动场上,他们是竞争的对手,在运动场下,他们是好朋友,他们欢呼,拥抱,以笑声和北京说“再见了,北京!”

  此时,只有这首歌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了,出示“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放歌曲和图片。

  再见了,北京!再见不是不见,而是期待再次的相见,因为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奥运会如同一条纽带,将全人类团聚在了一起,让“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精神世代相传,让我们期待4年后在英国伦敦的又一次奥运盛会。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核查资料,了解“战役、捣米谣、打糕、阿玛尼、金达莱花”的意思,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读懂“供应、硝烟、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血泊”的意思,并结合读懂这些词语,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初步感知段落的意思。查资料,了解志愿军战士援朝的背景,并结合这个背景,读懂“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的意思。

  2、研究“反问句”、“第二人称”的写法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场景那感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研读三个材料与“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主题。

  4、练*背诵。

  教学过程

  课前预*

  1、查资料,了解援朝的背景及相关情况。要求:用简要的话整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援朝的时间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国援朝;二是援朝的目的;三是我们援朝的结果及我们战士有多少人在那里牺牲。

  2、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运用查资料、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地方法,理解目标一提出的词语,并尝试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认真读三个段落,练*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段落里面回忆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援朝的背景及其相关情况。(注意帮助客观认识援朝对我们国家的意义所在:打出*军队的士气,让敌人认识到*人不可欺,*人民的*不可欺,国际主义精神)

  二、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读准生字读音,并注意矫正“空着”“混进”两个词语的读音。

  2、介绍自己读懂的相关术语的意思;读课文,边读,边结合上下文,介绍自己对“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随学生交流,教师提示体会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实现初步感知。

  3、再读三个段落,交流对三个段落所回忆故事内容用小标题概括的情况,通过比较,练*准确概括三个故事内容。

  4、要求学生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三个段落所回忆的故事。

  5、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解决一些课文提及但是背景介绍中到的常识问题;表达上的问题悬疑。

  第二课时

  一、研究前三个段落与结尾“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

  1、出示,课文结尾“再见了,这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这句话,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人民志愿军,在这片土地上,几十万人牺牲、流血,*人民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这片土地的神圣,也保卫了祖国的大门。

  2、研究三个故事与结尾的关系:

  请同学读三个故事,体会,三个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三个故事代表了什么?与“洒满献血”有啥关系?

  体会:三个故事都是北韩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流血牺牲。

  大娘为了志愿军战士“冒生命危险”(体会冒着硝烟,雪中送炭,可能的后果);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体会“丢下”“唯一”所强调的意思——在大娘看来,志愿军伤员比“唯一的小孙孙”还要重要,感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小金花的母亲为了救老王牺牲自己(体会同归于尽);大嫂为了志愿军战士炸断了一条腿。

  将志愿军的流血、北韩人民为志愿军流血结合在一起,练*用“综合法”推断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友谊是鲜血凝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二、感悟“第二人称、反问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练*朗读,强化情感体验。

  1、要求学生阅读三个段落,去发现三个段落在叙述上的人称特点——第二人称;结构上的特点:“劝慰——回忆——反问”;段落结尾都是反问句。

  2、重点研读第一段,与“第三人称写法”对比,体会“第二人称”“反问”在表情达意上的的独特作用。

  先读课文第一段,再读下面修改的段落:

  八年来,北韩阿玛尼为我们花了非常多的心血,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阿玛尼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她在回去的途中,却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阿玛尼家里养伤,敌机来了,她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她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了。阿玛尼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是永远不会忘怀的。

  对找原文,体会修改后与原文的不同点。

  发现修改后的文字所做的三处改动:

  第一是删掉了送别的场景(劝慰大娘的话);第二是该换了人称:将第二人称该换到成了第三人称“阿玛尼”;第三是结尾的反问改成了感叹。

  提出思考性问题,薛恒思考讨论:

  (1)故事大意,变化了没有?作者要表达的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表达了没有?

  (2)读原文,对比:在情感表达的深刻程度和感染力方面,哪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引导学生去读原文,体会:

  首先,人称变化以后,读起来,非常可观,作者仅仅是在表达着客观的思想和情感,而原文用第二人称对话形式,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看到作者在直抒胸臆,表达着主观上的强烈情感,面对面再说,不能说假话,第二人称给人的感觉就更真实。

  结尾处,修改成了感叹句,感叹句不如反问句的情感表达更强烈。而如果在人称修改之后,感叹句是可以顺下来的,如果反问,“您说…….忘怀呢”这样一改,反问的运用又不恰当了——怎么读怎么别扭,好像不很通顺了。

  3、朗读原文,尤其是反复朗读反问句。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读:

  大娘,您曾经冒着硝烟……您却昏倒在了路旁。——读结尾反问句!

  大娘,敌机来轰炸……..失去了唯一的小孙逊!——读结尾反问句!

  给出结尾反问句,学生练*读大娘的故事:八年了…..;最后齐读开头送别的话语!

  4、学生分组连练*读二、三自然段。

  5、全班齐读4-6自然段!

  三、根据文章结构特点,自己编写背诵提示,练*背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核查资料,了解“战役、捣米谣、打糕、阿玛尼、金达莱花”的意思,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读懂“供应、硝烟、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血泊”的意思,并结合读懂这些词语,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初步感知段落的意思。查资料,了解志愿军战士援朝的背景,并结合这个背景,读懂“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的意思。

  2、研究“反问句”、“第二人称”的写法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场景那感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研读三个材料与“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主题。

  4、练*背诵。

  教学过程

  课前预*

  1、查资料,了解援朝的背景及相关情况。要求:用简要的话整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援朝的时间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国援朝;二是援朝的目的;三是我们援朝的结果及我们战士有多少人在那里牺牲。

  2、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运用查资料、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地方法,理解目标一提出的词语,并尝试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认真读三个段落,练*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段落里面回忆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援朝的背景及其相关情况。(注意帮助客观认识援朝对我们国家的意义所在:打出*军队的士气,让敌人认识到*人不可欺,*人民的*不可欺,国际主义精神)

  二、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读准生字读音,并注意矫正“空着”“混进”两个词语的读音。

  2、介绍自己读懂的相关术语的意思;读课文,边读,边结合上下文,介绍自己对“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随学生交流,教师提示体会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实现初步感知。

  3、再读三个段落,交流对三个段落所回忆故事内容用小标题概括的情况,通过比较,练*准确概括三个故事内容。

  4、要求学生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三个段落所回忆的故事。

  5、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解决一些课文提及但是背景介绍中到的常识问题;表达上的问题悬疑。

  第二课时

  一、研究前三个段落与结尾“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

  1、出示,课文结尾“再见了,这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这句话,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人民志愿军,在这片土地上,几十万人牺牲、流血,*人民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这片土地的神圣,也保卫了祖国的大门。

  2、研究三个故事与结尾的关系:

  请同学读三个故事,体会,三个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三个故事代表了什么?与“洒满献血”有啥关系?

  体会:三个故事都是北韩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流血牺牲。

  大娘为了志愿军战士“冒生命危险”(体会冒着硝烟,雪中送炭,可能的后果);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体会“丢下”“唯一”所强调的意思——在大娘看来,志愿军伤员比“唯一的小孙孙”还要重要,感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小金花的母亲为了救老王牺牲自己(体会同归于尽);大嫂为了志愿军战士炸断了一条腿。

  将志愿军的流血、北韩人民为志愿军流血结合在一起,练*用“综合法”推断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友谊是鲜血凝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二、感悟“第二人称、反问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练*朗读,强化情感体验。

  1、要求学生阅读三个段落,去发现三个段落在叙述上的人称特点——第二人称;结构上的特点:“劝慰——回忆——反问”;段落结尾都是反问句。

  2、重点研读第一段,与“第三人称写法”对比,体会“第二人称”“反问”在表情达意上的的独特作用。

  先读课文第一段,再读下面修改的段落:

  八年来,北韩阿玛尼为我们花了非常多的心血,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阿玛尼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她在回去的途中,却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阿玛尼家里养伤,敌机来了,她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她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了。阿玛尼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是永远不会忘怀的。

  对找原文,体会修改后与原文的不同点。

  发现修改后的文字所做的三处改动:

  第一是删掉了送别的场景(劝慰大娘的话);第二是该换了人称:将第二人称该换到成了第三人称“阿玛尼”;第三是结尾的反问改成了感叹。

  提出思考性问题,薛恒思考讨论:

  (1)故事大意,变化了没有?作者要表达的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表达了没有?

  (2)读原文,对比:在情感表达的深刻程度和感染力方面,哪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引导学生去读原文,体会:

  首先,人称变化以后,读起来,非常可观,作者仅仅是在表达着客观的思想和情感,而原文用第二人称对话形式,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看到作者在直抒胸臆,表达着主观上的强烈情感,面对面再说,不能说假话,第二人称给人的感觉就更真实。

  结尾处,修改成了感叹句,感叹句不如反问句的情感表达更强烈。而如果在人称修改之后,感叹句是可以顺下来的,如果反问,“您说…….忘怀呢”这样一改,反问的运用又不恰当了——怎么读怎么别扭,好像不很通顺了。

  3、朗读原文,尤其是反复朗读反问句。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读:

  大娘,您曾经冒着硝烟……您却昏倒在了路旁。——读结尾反问句!

  大娘,敌机来轰炸……..失去了唯一的小孙逊!——读结尾反问句!

  给出结尾反问句,学生练*读大娘的故事:八年了…..;最后齐读开头送别的话语!

  4、学生分组连练*读二、三自然段。

  5、全班齐读4-6自然段!

  三、根据文章结构特点,自己编写背诵提示,练*背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北韩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学*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借助北韩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

  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北韩人民]

  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北韩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北韩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

  1.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北韩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

  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学*感悟,体会写法

  1.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适?

  2.小组练*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

  3.像这样,再练*读一读第2、3自然段。

  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北韩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5.小结:本文情感丰富,作者在抒写离别之情的时候,回忆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将现实情景与往事结合,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

  6.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北韩抗击美国侵略者,在北韩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四)精品细读,推敲积累

  1.学生与文本对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人民的友谊?”这里的“代价”是指什么而言呢?

  (大娘失去了唯一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

  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

  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

  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

  B.一“丢”一“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5.渲染气氛:八年的朝夕相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娘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验?(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为了救助伤员,她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被炸死,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验?(大娘对志愿军怀着多么深厚的情谊)有了这样的体验,你想怎样来读?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交流、积累句式: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铺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

  8.学*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北韩人民的敬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

  (五)直抒胸臆,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

  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通用5篇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1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请看,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

  能说说你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吗?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二课:(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老师也有个问题:“再见了”,这儿是与谁再见呢?

  对,与北京再见,也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因为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时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激情感染。

  2、同学们听的真认真,快自己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吧。

  (小提示:(1)如果遇到有不认识的字,一定要仔细地读标注在汉字上面的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先一句一句的读,等把句子读通顺了,再一段一段地读。)

  (学生自己读课文)

  3、检查自读词句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落下帷幕、缓缓降下、渐渐熄灭;深情回望、微笑告别;熊熊燃烧、礼花四起;卓越、友谊和尊重;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2)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地听一听他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预设教学环节:

  a学生读的很好

  老师评议:看来你已经掌握了所有生字的读音,你真棒!

  老师评议:你把所有生字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你真了不起!

  b学生读的不好

  老师相机:老师想请你站一会,其他小朋友听出他有哪些字音读的不够准确的?谁来教教他?

  你会读了吗?你这个小老师当的真不错!

  你可以带着全班小朋友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一遍吗?

  (3)还有谁愿意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的?(再指名一个学生读)

  师:他有哪些字音读的不够准确的?你听出来了吗?

  (4)你们读的那么好!现在老师想听你们从头到尾的把所有的词语都读一遍,好吗?(一起读全部词语)

  (5)生字词小朋友们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那么现在把这些生字词带到句子中,你们也能有信心读好吗?小提示:朗读时,脑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会读得更好。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生:北京奥运会

  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

  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

  (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时间五环旗表演几名

  飞机场上运动员朋友外国

  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 舷梯 仿佛

  燃烧 熄灭

  留恋不舍

  绚烂抛向

  卓越友谊尊重

  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在下面的学*中再学*。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学生根据朗读与预*填写。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

  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

  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

  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

  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教参上写的是“不忍舍弃或离开”,在实际教学时,我临时想到用了这两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A.学*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B.学*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中国。奥委会**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生:很成功,令人满意……再读第三句。

  C.学*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

  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

  生:再读歌词。

  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

  (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

  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出示视频:奥运会闭幕式焰火,让学生亲身感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理解“礼花四起”“绚烂”。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

  (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

  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

  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

  生再读第三句。

  (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吧。闭幕式大家都看了吗?印象如何?

  (幼儿相互讨论,并回答)

  闭幕式之后人们就要离开北京,跟北京说再见了,那么,除了快乐之外,人们还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的课文。

  2、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齐读课题。

  3、师:2008年,北京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从课文里,我们来看看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

  1、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

  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

  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名:共六画,上下结构。米: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4

  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体会到文中字里行间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舍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到文中字里行间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舍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闭幕式盛况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课,齐读课题。

  一读课题――

  读题目,不光要用嘴,更要用眼,口到,还要眼到,再读一遍。

  口到了,眼到了,心到了没有呢?其实要做到心到,会很难,那要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再一次去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时的情景。

  听老师读课文。

  能像老师这样读吗?自由读。

  要想把课文读好,把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读好了会对读好课文有帮助。这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缓缓降下渐渐熄灭迟迟不愿离去

  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永远一家人

  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 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你能给这些词分分类吗?写物的和写人的,再读一读课文,遇到这些词的时候,留心一下是写人还是写物的,画上小横线。

  (五环旗)缓缓降下(奥运圣火)渐渐熄灭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 (无比绚烂的)鲜花

  (外国运动员)深情回望、微笑告别(会场的人)感染着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迟迟不愿离去

  (全人类)永远一家人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个词里,却包含着很多、很浓的情。词读好了,课文一定能读出味道来,下面我想听一听,请男、女生各读一节。

  读得有进步,课文能读好,课题肯定也读得好,谁来读?

  二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课文里有没有这句话呢?那这句话会是谁说的呢?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谁会说“再见了,北京”,找到的,就在它的名字下面画上个小圆圈。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篇课文我读了好几遍了,我发现课文里根本没有再见了北京这句话,你发现了吗?可是老师很聪明,我从一些句子里还是找到了这句话的影子,比如,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就找到了“再见了北京”这句话的影子,来大家都读读,找一找,看看你是不是和老师一样也是聪明人。看,如果五环旗也和我们一样有情感,它也不愿降下,也不愿离开北京,我想它一定在心中说――再见了,北京。

  就像老师这样去好好地再读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好吗?

  随机出示: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也在心里无声地说着“再见了,北京”?

  ①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奥运比赛的17天里,外国运动员和中国运动员,一起在北京的奥运场馆,如“鸟巢”“水立方”为了和*、友谊和国家的荣誉奋力拼搏,这里有他们挥洒的汗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只要在赛场上发挥了卓越的水*,有没有得金牌并不重要,只有友谊最重要,全世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只有一次次的超越最重要,超越自己,超越对手,在比赛中促进全人类的和*,这就是奥运精神:卓越、友谊、尊重。读“卓越、友谊、尊重”)(外国运动员们要回国了,此时比赛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北京、中国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难怪奥委会**评价本次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外国运动员舍不得在这儿结交的朋友,舍不得美丽的北京、强大的中国。因此,读这句话。)

  ②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出示圣火渐渐熄灭的图,

  ③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人们在场馆里干什么呢?(唱啊等),都有哪些人呢?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此时的场馆在礼花的映照下格外美丽,瞧,(礼花图),来读读,你的头脑中还有刚才礼花漫天的情景吗?

  让我们记住这不眠的夜晚,让我们记住2008年的北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北京城的狂欢夜。齐读第二节。

  同学们,2008年8月24日晚,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结束了,请大家记住:

  出示:

  师读:缓缓降下的五环旗在默默地说――(生接读)“再见了,北京!”

  奥运圣火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了,它仿佛也在说“再见了,北京!”

  漫天的礼花映红了人们的笑脸,绚烂的礼花在空中燃放的声音好像也在大声地“再见了,北京!”

  运动员们不想离去,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在运动场上,他们是竞争的对手,在运动场下,他们是好朋友,他们欢呼,拥抱,以笑声和北京说“再见了,北京!”

  此时,只有这首歌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了,出示“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放歌曲和图片。

  再见了,北京!再见不是不见,而是期待再次的相见,因为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奥运会如同一条纽带,将全人类团聚在了一起,让“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精神世代相传,让我们期待4年后在英国伦敦的又一次奥运盛会。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7个只识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奥运会标。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会标,想到了什么呀?

  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2.出示词语:

  北京 第29届 夏季 奥运会 闭幕式

  3.这些词你能读准吗?

  “京”是后鼻音,请读的好的同学带大家读一读这组词。

  4.教师总结: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2008年8月24日晚圆满结束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怀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情不自禁地喊道:再见了,北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放课件]

  读完后汇报:课文主要说的是件什么事?(闭幕式)

  那闭幕式上,都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组块的词语]

  自己去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词要连读哦!

  2.词组总结:

  五环旗 缓缓降下

  外国运动员 深情回望

  燃烧的圣火 渐渐熄灭

  全场朋友 不愿离去

  a.强调“场,朋”,这是两个后鼻音.有点难读,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字。

  b.练读,开火车读。

  c.你读的真准,再带大家读一读这组词!

  c.全班齐读一遍。

  3.那这几件事,课文是怎样连起来读的呢?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读)

  三、看、想、说感悟课文。

  1.出示:[边读边出示]

  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

  “帷幕”1)你在哪见过帷幕?(出示图片)

  2)“落下帷幕”意味着什么呀?

  3)那这句话里的“落下帷幕”指的是什么呢?请你把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那闭幕式上首先出现的是什么场景呢?

  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1)给“缓缓”换一个词语?(指导读好)能把你换的词放进去读一遍吗?

  2)是啊,五环旗缓缓降下,仿佛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场馆呢。

  3)老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相机评价:你的旗子降的有点快了。 我们仿佛看到了五环旗在缓缓降下)

  指名读

  3.表演台上的外国运动员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有关句子,可以用直线画出来。

  a.汇报。(也找出来这句的小朋友举手)你们读书真仔细阿!

  b.结合图片,理解:舷梯。(读准这个词)

  4.出示图片:深情回望

  外国运动员站在舷梯上,深情回望着这燃烧着的圣火,想着这17天里每一幕经典的诞生,每一位英雄的问世,每一个奇迹的出现,每一份情感的涌动……

  [板书:深情回望]

  同学们,你们觉得外国运动员,站在舷梯上,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拓展说话)

  谁愿意带着这份感动,去读一读这句话?表演台上……

  师:无论是自豪还是遗憾,无论是深情还是感激,此时此刻,他们想表达的一定是:[板书:留恋与不舍]【请你读读看】我听出了你的舍不得。

  5.你读的真好,请你把你的这份留恋延续下去,把这句话读完整吧。(指名读)

  6.全场朋友怀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在他们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这样一首歌(播放歌曲)你听: [板书:我和你,心连心]

  就在这17天里,全世界人民(引读:我和你,心连心)

  7.师总结: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出示第1自然段]

  8.相信你们现在一定能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准确,有感情的读好了。

  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配乐读。

  其实那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留恋的夜晚,也是一个狂欢的夜晚,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指导书写生字。

  小朋友们,在闭幕式上人们除了会放美丽的焰火,还会放漂亮的气球呢,你们想看吗?好的,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认识它就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1.你们掌握的真不错,老师奖给你们一枚金牌。这就是我们国家为奥运会特别定制的、与众不同的金牌,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镶玉。 看着这枚金牌,你能想到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吗?

  2.就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北京就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再读一读这个字:京(后鼻音)我们生活的城市叫做:南京。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咱们可要把这个字写好看了。

  板书:

  2、再见了,北京!

  深情回望

  留恋与不舍

  我和你,心连心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作文再见了母校3篇

  当我再一次背起书包,走在洒满白玉兰花瓣的玉兰树下,抬头张望着染红了天空的夕阳,透过斑斑点点的叶子的缝隙撒下一缕缕的光芒,我猛地意识到,我已经在这条往返于家和学校的路上行走了将*六年的时间,每朝,每夕,熟悉了这条路的每一家店铺,每一棵树。甚至闭着眼睛,也记得到学校的路。

  从一年级的第一天迈进城南小学的校门开始,我便知道,我属于了这所学校。尽管我并不是一开始便来到二班,但是,我却知道,班上的所有孩子对班级的爱,却是一样的。班上的男生女生总是少不了小吵小闹,不过呢,在与别班的拔河赛里,我却从那异口同声的“一,二,一,二”的口号声中,读到了齐心协力,读到了对班级的热爱。真的无与伦比的开心,我来到了二班,可以和二班的同学们一起共享荣誉、笑容和眼泪。我永远不会忘记四年级手骨折的那段时光。因为是右手骨折,所以写起字来很不方便,于是每天下午,都会有热心的同学帮我抄上一份作业,好朋友何楠更是会每天上学时帮我把那沉重的如同乌龟壳一般的书包提上楼,做清洁时男生也会主动帮忙……尽管右手还是一阵阵地隐隐作痛,但是在我的内心中,却漾起一股不可思议的暖意。大家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啊!

  在这个可爱的班级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建立起的感情也异常深厚。在我们班,有一点与别班的同学不同:有许多同学即使是转走了也会和大家保持联系。像那个暖意融融的圣诞节,已经转走的叶美霖“空降”来了一份祝福:每人两颗美味水果糖。尽管超市里也有卖,但是我却把那两张闪亮的半透明的糖纸夹在了我的回忆箱里,因为,那里还残留着甜丝丝的友情的`味道啊!在这份属于班上的每一个同学的回忆里,老师,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说到最令人怀念的老师,我想,大概同学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罗老师吧?她是一位散发着优雅气息的老师。第一天,她就在黑板上为我们写下了一个“人”字。而后,她又带领着全班的家庭进行了一次与遥远偏僻的版村孩子的手拉手活动。看见版村孩子们生活贫困,没有新衣服,没有玩具,却仍然快乐地抬起头,用稚嫩的双手操起家务,努力学*的模样,大家的心灵,都深深的颤抖了。我们还为患了血癌的颖欣妹妹筹集了2008元的善款。罗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态度,那是多么不一样的回忆啊!

  “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嘹亮的歌声在校园回荡……”六年前,还是一群小毛头的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校歌迈进城南小学的校门的,而明天,我们将要永远的离开这座如同我们第二个家的母校。霎时间,无数回忆的碎片被内心无法遏止的波涛冲上心灵的海岸:惊喜的,沮丧的,迷茫的……我们,长大了。但是,我们绝不会忘记您,我们的母校。也绝不会忘记这个承载了39颗炽热的心灵的班级。在我的记忆里,会永远存有一片土地,那是我小学时代的点滴,温热心灵的乐土,上面承载了,最美丽的回忆。

  你好,再过几天,我就要离开您了我要对您说一声:再见了,母校!

  再见了,母校,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六年过去了,您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少年。

  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这当中有苦也有甜,有笑也有泪,正是这一串串笑声,一颗颗泪珠编织成了我美丽的童年,而您给我的童年增加了亮丽的色彩。

  再见了,母校,正如远行的游子,我要离开您的怀抱。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队旗下的誓言,不会忘记陪伴我六年的红领巾,更不会忘记老师同学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走在操场上,我想起每天上操那三个简单的要求:静、齐、快,仿佛体育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喊着清晰的口令;来到教室里,我想起了同学们正在紧张地复*,仿佛老师还站在讲台上为我们讲授知识;我来到幼儿园,看见无人的秋千再空中晃来晃去,我多想重新回到过去,再过一次小学生活,可是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时间无法倒流,但是我不会忘记您的,亲爱的母校!等我日后出人头地之时我一定会来看您的,亲爱的母校!

  再见了母校,请再给我一个甜美的微笑,我一定用最好的成绩来把您回报。

  再见了,母校!

  俗话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年如诗如梦的小学生活就快跟我挥手而别了。

  再见了,我爱的母校!再见了,我永远爱着的母校!

  回想往事,就像吟起一首首小诗,品味一杯杯清茶。

  啊,我的母校!我刚走进你的怀抱时,还是一位年幼、不懂世事的儿童,可当我要走出你的怀抱时,已经是一位满腹文墨的少年,是你抚育我成长。

  不觉中,我想起了那书声琅琅的教室,他象征着我和同学的友谊,这个教室它载着多少的知识,是它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智慧,我永远依恋你,我爱的教室!

  想起了老师,是她教我学拼音、写作文。多少个日夜,她不顾劳累、不顾严寒酷暑,为我们批改作业,多少个朝朝暮暮,教我们认识每一个字,理解每一个句话。不管怎样形容,都形容不了老师为我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老师,您就像我的父母,辛勤的培育着我们;老师,您就像那春蚕,您就像那蜡烛默默的照亮我们的一切,老师,您是我们的启蒙,自从我踏进母校的那一步起,您教了我们多少知识,教了我们多少做人的道理,我将永远记住你们。

  往事的点点滴滴,在如今已成了过去,将永久的封印在我的记忆里面,而即将让我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环境,不知道下一次同学们聚在母校的时候,母校又变成什么样的了?也许在我们之后,又有一批批的人在这里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在这里留下多少泪水和欢笑,在这里耕耘着自己的实力。

  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母校吧,一起祝福下一代能比我们更加出色,更加有实力吧!

  再见了,我的母校,再见了,我那永远敬佩的母校!!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再见了学校作文3篇

  五月已经接*尾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就要离开这所学校,告别教了我两年的老师以及带给我欢乐的同学们了。想到这里,泪水就在我眼里打转。

  要知道,两年前,我曾带着对以前的学校、老师、同学的不舍以及对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的困惑来到了这儿。

  那时的我恐怕没有想到,两年后,我竟然对杏花村小学601班这个大集体有着深深的依依不舍之情。

  毕业,对于一年级的我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可对于将要毕业的我来说,却是一块让我喘不过气的大石头。

  小学六年,我认识了一百多位同学和不少任课老师,融入了两个大集体。

  我喜欢上课时听老师讲课;喜欢下课时和同学们玩“老鹰抓小鸡”……可我就是不喜欢和我那和蔼的老师以及可爱的同学们分手。

  我喜欢回过头看过去,嘲笑幼稚的自己,嘲笑一番后,再遥望未来,有时清晰,有时迷茫。

  小学六年的旅途中,有你,老师,有你,同学。你们陪我一起走过那六年的时光,和我一起搬开道路上的障碍物。

  时光穿梭,转眼间六年要过去了,将会有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陪我走过初中三年。可我忘不了你们,忘不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我不想毕业,不想离开你们,因为我怕泪水把我们之间的记忆冲淡了。

  毕业,一个奇怪的东西,让我对它又爱又恨。

  岁月匆匆,时光不待人。转眼,那快乐的小学生活即将离去。回首望去,唯有在母校的岁月依然闪闪发光。

  刚踏入母校,我闻到的是花儿的清香;我听到的,是哥哥姐姐们亲切的问候;我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切,是多么陌生,但又新奇啊!

  步入教室,同学们十害羞。一些勇敢的男生主动向大家问好。老师来了,十分亲切地打招呼并自我介绍。

  “谁自告奋勇来介绍自己?”老师笑着,做出举手的样子,“举手哦!”说完,就有几只稚嫩的小手举了起来。有的看到那些举手的,也慢慢举起手;也有的趴在桌上,依旧观望,害羞着。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到讲台上介绍自己。之后,同学们便陆陆续续地走上讲台……我们从陌生到相识。

  校园里,那鲜红的跑道在烈日下暴晒着。挺立在一旁的小树也不甘示弱,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篮球架默默注视空荡荡的球场,那些挥洒汗水的孩子去了哪里?

  二班的小孩在校园里走过六载春秋,如今他们要去哪里了?

  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回响:都去了——都去了——

  如梭的岁月如流水般悄然流逝,似疾风。看过去时间之迅速,似蜗牛;看当下时间之缓慢,似迷雾;看未来时间之迷茫。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可我们还未反应过来,这2190天的日子转瞬即逝,分毫时间都不能浪费,而我们只能说一声:“再见了!”

  在这2190天的生活里,我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在明亮的教室里,在灯光的照耀下,我们可以安静地读着书。老师的双鬓为我们而斑白;花园里的花朵因我们而幽香;美丽的校园因我们而散发出璀璨的光亮。

  我们的明天将会以这声再见而离开校园,老师又将去教别的学生,同学们也将纷纷散去,唯剩那空空的教室还停留在原处,毫无改动,被风吹起的窗帘,被风刮掉的书,掉在地上的粉笔灰,写满了字的黑板,被阳光照射着的'角落,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书柜,贴满通知的墙和依旧紧闭的门,以主老师桌上那一堆永远也改不完的“小山”,一切都没有任何变化。可我们即将毕业,即将离开,即将去往初中上学,我们离开了,少了一种往日的热闹。

  小小的花园,一帘幽梦挂枝头,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连那些作为陪衬的杂草也显示着勃勃生机,小桶依旧摆放角落,皮管依旧摆放花盆中间,两棵苍天大树也依旧像卫兵一样站在那里,就好似一阵狂风袭来,将我们在花丛中、花林间的存在全部抹杀,只剩下一阵淡淡的清风和让人有种说不出感觉的花园。这可怜、孤寂的花园在黄昏面前披上一层淡金色的薄纱,一阵清风也随之消失。

  2190天的日子已消逝,只剩下了点点时间,那如梭的岁月已如水流一般消逝,时间的流逝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无奈,昨天的时间已经消逝,今天的时间要珍惜,未来的时间要规划,当我们说出再见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离开了母校。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再见了小学作文3篇

  那扇大门,是那样熟悉;那根旗杆,是那样笔直;那寸土地,是那样亲切;那方天空,是那样湛蓝。那,就是我的母校,哺育了我六年的母校。但,它已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我刚迈进学校时,我对这个陌生的学校充满了好奇。我在校园里东奔西跑,要让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我稚嫩的足迹。第一次升**时,我感觉*是那么威风;第一次参加“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时,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第一次看到老师生气时,我的心仿佛吊在半空中,随着老师情绪的变化起起落落;第一次受到老师表扬时,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般甜;第一次与好朋友闹矛盾时,我的心像被谁狠狠地揪了一下

  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它们都是那么热情,我与它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校园里学*,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深情厚谊,让我感到学*是那么有趣。

  可惜,有第一次必然有最后一次。

  再看一眼学校的大门,学校的旗杆,学校的土地,学校的天空,我与它们情同手足,面临毕业之际,我又怎么忍心离去?

  再看一眼我留下的足迹,当我离开时,足迹变成了成熟的。从稚嫩变为成熟这一成长过程,又怎能离开母校这一摇篮?

  再看一眼那间教室,那里有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学*的美好时光。那里有我的欢声笑语,也有我的苦与泪,怎能使我忘怀?

  现在,当我看到那些刚入队的少先队员时,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时,蓦然发现,自己已不能回到过去了。

  母校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如同我形影不离的朋友,如今,它们已成为过去,成为水中的倒影,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永不忘。

  再见了,母校的大门;再见了,母校的旗杆;再见了,母校的土地;再见了,母校的天空;再见了,我可亲可敬的母校!

  我亲爱的母校,在这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写下了这篇演讲稿。我在这个学校生活了整整六年,今天却要和这生活了六年的‘家’说再见,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的情景那时的我很天真,傻乎乎的,活蹦乱跳着。上课说话,被老师发现,揪着两只耳朵出来,那叫一个疼。被罚站。哭的哇哇的。这时想起不由得笑了起来。从一个傻呼呼的小孩变成一个懂事的小学生。则一些让我感动不已。马上就要告别母校,去另一个学校开始新的学*。深深地留下了泪。望眼看看这个母校,记录了我的快乐和忧伤,记录了我的小学档案,更记录了我的成长阶梯。那些生活了六年的同学,将和我分开,那一个个眼熟的老师和同学知不知道长大在会见。那时的同学们和我一定很陌生。老师会变老、同学们会长大。儿时的游戏不会再做、儿时的笑声不会再有。老师那一遍遍的教导也不会随时紧提着我们。因为美好的未来我们已经长大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亲爱的母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手牵着手共度明天吧。

  六年的时光如泡影一般,慢慢逝去,在这所令我慢慢长大、懂事的母校里,有太多的难以忘怀。有许多美好的事情至今都在我脑海里依依浮现。六年之前,我们傻傻的来到了校园,那时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充满了好奇感。我们在母校里渐渐长大,知道了如何帮助别人;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知道了要尊老爱幼……在母校的六年,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有许多的抱怨,可到如今,我们即将要离开生活六年的母校,即将要步入中学,心里有一丝隐隐的伤痛。

  在母校有老师的庇护,有许多时间玩耍,却不懂得珍惜。、我即将要离开母校,进入了人生另一个阶段。我高兴,那是因为我长大了;我伤心,那是因为即将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离开母校学校,会看到新的校园环境,当然难免会有一点不适应,常常会荣景伤情,。在新的学校里会结交了新的朋友,会遇到新的师长,他们和母校的老师一样关心我们。我和以前的同学会经常玩,每隔星期我们就会共同回母校看看。

  我学*十分努力,因为老师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你将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分别,如果你真的留恋母校那就发奋学*,给母校增光。”把对母校的不舍,化为学*的动力。母校在您身边度过的这六年,我十分快乐。

  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了,但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是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我一定会带着顽强的斗志走下去,不管我走到哪里,我永远记得您是我的母校。在这求学的路上,我一定谨记你的教诲。最后,最难忘的还是老师此时此刻,让我们用所有的直诚深情地道一点“谢谢。”

  六年,多么漫长而短暂;六年,我在母亲的怀抱茁壮成长.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再见了童年-作文3篇

  六年的时光竟过得如此快速,转眼间,我们即将毕业。毕业后,可能不能再联络,也可能意外重逢,但是能够确定的,就只有我们在童年,有个共同的回忆。

  回想起从前,我们曾经一起聊天,聊着那会把人气死的八卦;一起读书,读着那能增长见闻的知识;一起游玩,玩着那可放松心情的游戏。站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望着远处碧绿的高山,看着*处清澈的小河。虽然我们之间偶尔会有一些摩擦,但只要互相包容、互相关心,就可以将悲伤化成快乐。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成为往事,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握最后的时间好好相处。

  还记得小时候,当我无知的问:「这题怎么算?」时,总是会有人热心的教导我。但我最常叫得还是:「奕孜!等一下啦!」在这句话中,充分流露出『我真得很慢』。如今,我已经长大了,学业、生活都变得更好,但只有两件事没变,第一:还是一样慢,第二:还在抱熊熊,这两样似乎已成为我的特点了。不过,古人云:「天下无不散之筵*」不管怎么样,我们终究得分离,但是我们却是永远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毕业的气氛渐渐逼*,「该跟朋友说再见,有缘以后会相见,毕业证书满天飞,地上都是一摊泪」。

  再见了!相处已久的一草一木,再见了!伴我成长的同学老师,我将带着希望与祝福,迈向人生的另一个旅程。但愿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带着共同的回忆,再次相会。

  老师,在我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要倾诉了,这些话都是关于童年的,因为我知道,我即将要和童年挥手说再见,即将要与童年河水不犯井水了。

  我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能再撒娇,不能再幼稚,不能再拥有一颗纯真的心了,我还没来得及准备,童年时代便画下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了:我的童年很有趣,却很短暂我记得老师说过,人的心就像一张纸,如果这张纸满是色彩,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心已不再是童年的纯真了,是有心机的了,因为这张纸不再是以前那样空白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会把一件事想得太复杂。因为老师您的一番话让我明白,我的“纸”不再那样空白,不再那样纯洁,我多么渴望我有一个橡皮檫,我想用橡皮檫把这张花花绿绿的纸擦干净,虽然这张纸充满了艺术感,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可这仅仅是外表!没错,正因为社会的一笔一划,使每张纸都充满色彩,心中充满了种种心机,就像朱自清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小时候,机灵可,通过了解,长大后的他,便什么都要防,就连他最好的朋友朱自清也要防,不再相信人,这时他心中的纸已是色彩斑斓的,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杰作吧,当时的社会用冷酷黑暗这两只画笔,把小时候如此纯真的闰土画成后来这个无情的闰土。

  最后,我想再说一句给我的童年:“再见,童年,谢谢你给幼时的我这么多的礼物!”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短暂而又美好的记忆,这就是童年的回忆,这记忆永远也无法替代。它在每个人的心里,就像是那夏夜璀璨的星空,一闪一闪的,仿佛永远无法熄灭。

  如今,我们都已告别童年,走出了那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我相信,那些如星光般耀眼的回忆都将永远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甚至还记得那牙牙学语是吐字不清的我,那打破花瓶时满腹惊惶的我,那撒谎时涨得满脸通红的我……昨日,它们仿佛才刚刚发生过,今日,却只能依稀看见那朦朦胧胧飞逝的影子。

  我们都早已长大!

  我们都已不再是那什么都不懂,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却又都需要别人开导的小孩子了,也许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都盼望着快快长大。可我们想过吗?真正的长大意味着什么?长大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背负更多的责任。

  回首往事,也许有许许多多事,不论是好是坏,都是童年里最宝贵的记忆。将它们一一收好,因为它们都将是陪伴你终生的无价之宝,是它们见证了你美好的童年。不要为童年时幼稚无知的话语而发笑,也不要为孩时提的异想天开的想法而羞涩,那是童年最天真的表现,也都是想象力和未来希望的源泉,是黎明即将升起的太阳。

  童年如同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一闪而过,那些往事也随着陨石的坠落早已消失在太*洋的旋涡中了。但是,看见流星时无比激动的心态却和流星的惊鸿同时定格在飞逝的瞬间。那就是永不会消失的童心,它可以创造出许多骇人听闻的奇迹。

  无情的时光带走了美好的童年,洁白的人格留下了无邪的童心。希望你永远记住童年美好的回忆,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再见了,北京冬奥作文 (菁华5篇)

  昨夜,2022北京冬奥会走到尾声,*队也在这届冬奥会中收获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以9金4银2铜圆满收官。

  相信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开幕式的震撼仿佛还在眼前。

  而昨晚20点,鸟巢继续流光溢彩,总导演张艺谋再度通过丰富的科技手段和艺术化诠释,在约100分钟的闭幕式上展示出*式浪漫与双奥情怀。

  它与开幕式形成一脉相承的上下篇叙事模式,通过续写一朵雪花的故事,献上一场简约而唯美的仪式与表演融合大秀,为北京冬奥会画上句点。

  据张艺谋透露,昨晚破纪录的有超过2000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冬奥会这最后的狂欢聚会。

  在美学基调方面,主创团队大胆使用“*红”碰撞“冰雪蓝”,将灯笼、*结等*传统文化符号作为表演元素,融入仪式当中。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锋尚文化沙晓岚说,2008年整个鸟巢80%用的是进口设备,音响是100%的进口设备,到2022年是100%的*产品,全是国产设备在挑起大梁。

  所有的灯具、LED产品都是*产的,所有互动影像都是*艺术家创造的。本土专家、本土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的高光时刻将文化自信转播到全世界去,赢得全世界的赞叹。

  短短16天,不仅展现了奥运健儿们的飒爽英姿和奥林匹克精神,科技元素也大放异彩。

  从开幕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裸眼3D和云计算等多种科技成果起,人工智能、8K+5G转播、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虚拟数字人等新兴技术齐上阵,为冬奥会保驾护航。(谷爱凌的头盔、时空定格术,冬奥会竟暗藏这么多黑科技)

  最后,在熄灭奥运火种之际,闭幕式“穿越”回2008年奥运会,以梦幻联动的方式致敬“双奥之城”,这也成为整场闭幕式的最大看点之一。

  今夜,“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但“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恒久流传;今夜,冬奥健儿依依惜别,但“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

  点亮、缅怀、致敬、挥别……20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一场更加简约但充满感动的闭幕式,为这届注定载入史册的冬奥会圆满收官。

  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及主创团队成员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详解温暖与感动背后的故事。

  从唯美到动人:温暖冬夜,点亮冬梦。

  晚8时整,闭幕式准时开始。“开幕式中惊艳亮相的巨大‘冰面’地屏此时分外洁白、静谧,纯色的冬奥会徽‘冬梦’飘在冰面下,静待苏醒。雪花火炬悬浮空中,美丽的倒影投射冰面中央。”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阐释说,当音乐响起,一群可爱的孩子出现在舞台——他们手持雪花造型的花灯,在“冰面”上尽情嬉闹、舞蹈。随着表演进行,孩子们在不同位置用手中的小花灯点亮地屏上的“冬”字会徽。一时间,华灯盛照,暖意融融。

  “‘冬梦’从纯色冰晶幻化为斑斓的彩色,舞台和观众*上2万只灯笼立刻随之被点亮,闭幕式在一片绚烂灯火中拉开帷幕。”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说,“点亮会徽,既点亮了冬奥会的宗旨,也点亮了舞台、温暖了冬夜。”

  相较于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唯美、震撼,闭幕式登场的手持花灯的孩子更添灵动、活泼。闭幕式视效总监张玲玲透露,为完美呈现视觉效果,团队尝试冰冻了8立方米的冰块进行拍摄采集,对该环节的静态、动态测试达200多次。

  “闭幕式与开幕式总体上一脉相承,有不少‘熟悉的陌生人’。”张艺谋举例说,在开幕式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的40多名河北阜*山区的孩子,在闭幕式现场再次登场表演。开幕式中,他们身着喜庆的红色衣服,闭幕式上,则改穿青花瓷样式的衣服,像一个个冰雪小精灵。“曾经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他们如今成功脱贫,这既体现脱贫攻坚的成果和共同富裕的决心,更表达冰雪冬奥‘更团结’的主题。”

  开幕式中,“立春”表演环节的蒲公英从地屏翩然飞向天空、化作焰火的画面惊艳众人。“闭幕式上,类似的‘天地联动’再次呈现出别样的‘速度与激情’。”闭幕式分场导演赵栩可介绍,“颁奖仪式前,侧屏播放运动员摘金夺银、激情四射的精彩瞬间短片。短片结尾,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从坡上高速冲落,滑雪板飞出侧屏,随即滑至场地中央,实现雪板从空中到地面的‘无缝衔接’,而这块巨大滑雪板,就是颁奖台。”

  为实现简约、高效,闭幕式基本沿用开幕式的道具、机械。闭幕式美术总设计李斌透露,地屏下的地舱是闭幕式各种“亮点”呈现的“魔盒”。“我们在开幕式进场前就提前沟通设计,开幕式一结束,只需将地舱进行模块化调整即可使用。这对各工种间的配合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以联结致团结:“*结”《欢乐颂》。

  当12只生肖冰鞋滑载起孩子们旋转飞舞,天地瞬间变为一方欢乐热烈的梦幻冰场。沙晓岚介绍,冰鞋在地屏上留下的“痕迹”逐渐形成一个“*结”形状。与此同时,由AR(增强现实)技术生成的美丽红线,在天空上优雅生长,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结包裹雪花火炬,与地面影像交相辉映。“运动员挥舞五彩斑斓的参赛代表团旗帜,在‘*结’线条的包裹中入场,世界各国之间的连接和大同在这一刻彰显无遗。”

  “*结时而流云漓彩、时而飘逸灵动,不停变换形态。地屏上的倒影也随之呈现不同的质感。”李斌介绍,为实现这些变化,设计团队一共设计了55套“*结”备选。团队对每一种形态都多次尝试改进,并根据现场灯光效果实时调整。

  “运动员入场过程中,地屏上的‘*结’再次呈现新变化——身着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不断填充‘*结’图案中的空白,形成七彩‘*结’。”闭幕式舞蹈总监、分场导演张文海说,“我们特意设计志愿者引导员手持灯笼,既烘托温暖欢庆氛围,也指引运动员在整齐行进中逐渐构成‘*结’的画面。”

  “‘*结’代表美好的祝福,也寓意连接和联通。各代表团运动员在*经历16天的比赛、生活,形成了新友谊、构建起新桥梁,彼此间拉进了距离,让奥林匹克大家庭更团结。”沙晓岚说。

  闭幕式音乐统筹黄凯然透露,运动员入场环节的音乐《欢乐颂》,体现团结、博爱、和*的理念。“音乐选择的原则是‘国际、经典’,既要耳熟能详,又具有互动性。《欢乐颂》是不错的选择,体现了世界大同的表达,但由于原曲较短,音乐编排并不容易。经过集中再创作、不断尝试,最终改编版本既满足了入场时间需要,也达到了传播效果。”

  让缅怀更温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缅怀时刻,伴随悠扬的乐曲《送别》,演员手捧发光柳枝,轻盈缓步进入场地,走过之处,微风轻拂,柳枝摇曳。地屏中,柳絮翩翩飘弄,漫天飞舞,似离别愁绪,也是延续生命的种子。当人们汇聚场地中央,一束直径16米的白色光碑亮起,直冲天际。

  “这是用光和爱铸就的生命丰碑,庄严而伟大。所有人仰望光束,仿佛在与逝去的生命对话。”张艺谋介绍,“当光束由白转绿,素白的冰雪地面瞬时被晕染成清嫩的绿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人们在绿意中徜徉,对生命的告别缅怀和爱意久久不绝,生生不息。”

  自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始,缅怀环节成为闭幕式固定环节。“如何呈现‘缅怀’的概念,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理解。我们想表达的是,在深沉纪念的同时,有继续向前的希望和力量。”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说,“经过无数次易稿,我们找到这样含蓄、唯美、写意的方式——‘折柳寄情’,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条、一束光、在春回大地的一片绿荫中,表达一起面向春天和未来。”

  在演员行进过程中,地屏配合演员行走路径发出点点光芒,与发光柳条交相辉映。张玲玲说,这得益于地屏精准的动态咬合。“为准确诠释‘折柳寄情’依依惜别氛围,团队搜集并制作了大量柳枝造型的动态小样,同时结合现场演员、中央光束等联动演绎,最终完成设计方案*100版。”

  “我们始终认为,缅怀环节的主基调是冰雪融化、冬去春来。”沙晓岚说,“从另一层面讲,人类发展史一直在各类灾难中不断前行。尽管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全人类携手共进,定能攻坚克难,春天终将到来。”

  从致敬到展望:今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在奥运圣火熄灭环节,孩子们用纯洁稚嫩的童声再次唱响2008北京奥运会经典主题曲《我和你》,各参赛代表团执旗手向中央汇聚。“代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星星五环升起,如此空灵浪漫,人们仿佛回到2008年那个神奇、振奋的夏日夜晚——就在当时,也就在此地!”张艺谋描述道,“与此同时,雪花火炬缓缓落下,在空中与星星五环交错、对话,再次深情致敬2008北京奥运会。”

  圣火在孩子们的歌声中缓缓熄灭,围绕在火苗周围的雪花顿时回落到地屏,并缓缓向天空飘散。朵朵洁白的雪花伴随着音乐逐渐绽放出金色光芒,温暖又耀眼。“今夜,金色的雪花飘满京城,化作万家灯火。彩色的五环焰火绽放,‘天下一家’四个字点亮夜空,再一次诠释‘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冀。”闭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说。

  “世界上没有两朵相同的雪花,但世界也是和而不同的。”张玲玲说,为体现这一理念,团队制作的每一朵AR雪花都独一无二,形状各异。“要在升空时实现完美效果,地屏上的所有图案都必须和虚拟图案保持形态和点位完全一致。与此类似,星星五环的地面图像也要与道具装置无缝配合,才能让观众觉得五环仿佛就是从地面上被提起来的。”

  回忆闭幕式创意和制作过程,主创团队成员们感慨万千。“这是没有表演的表演、没有舞美的舞美。”李斌感叹,此次开闭幕式将表演融入仪式,紧扣简约、浪漫。“大道至简。所有表演和仪式都在一块‘冰’上完成,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把一种东西做到极致,让团队成员重新感受到纯粹、质朴的创作。”

  “每个环节都历经无数次调整修改,这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但团队成员们总能保持热情,高度配合。”闭幕式舞台总监刘阔说,“正因如此,我们不断有新点子,增进画面品质和艺术性。”

  “冬奥会闭幕,圣火其实没有熄灭,因为更多火种已化作雪花,伴风入夜,飘散到每个人的心里——一曲笙歌毕,千门灯火莹。今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张艺谋道出他对闭幕式的理解。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正式落下帷幕,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也渐渐熄灭。折柳依依送别,场内响起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的音乐,这一刻,到了和冬奥会说再见的时候了,闭幕式上一幕幕画面,带大家回顾了难忘的时刻、感动的时刻,还有难舍难离的那一刻。

  *元素贯穿闭幕盛典

  20日20时,恰逢正月二十,“鸟巢”内的大雪花火炬依旧闪亮,仿佛从开幕式结束的那一刻定格至今,也拉开了闭幕式的帷幕。在灵动的音乐中,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与大雪花互动,浪漫纯美。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闹花灯”的传统,勾起了不少*观众们的童年记忆。孩子们以这种方式点亮场地上的“冬”字会徽,让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斑斓绚丽的色彩中,开启拥抱世界的欢聚。

  在《欢乐颂》的背景音乐中,全世界运动员陆续入场,其中有不少运动员已经被观众们所熟知和喜爱,引起场内外阵阵欢呼。天空中,悬浮着由数字AR技术生成的巨大“*结”,为雪花火炬台“穿上”新衣,流光溢彩。这一设计汲取了景泰蓝、青花瓷、红丝带、雾凇等多个*元素,与地面运动员们站立之处的*结线条遥相呼应。*结,饱含着来自*人民的美好祝福,既表达了*与世界的连接,也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折柳送别演绎千年情怀

  缅怀的时刻终要来临。悠扬的《送别》音乐声响起,80名舞者在地屏冰面上,采用人屏互动的方式,走出一幅“垂柳图”。

  柳絮是离别的愁绪,也是生命延续的种子,它飘到人们的手中,变为晶莹发光的柳枝。365位来自各行各业、各个不同年龄层的普通人怀抱银色的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代表着“一年365天不变的缅怀与思念”,以今天的方式,演绎*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

  当光束由白转绿,整个场地都被染成了青嫩的绿色,就像这世界从疫情的伤痛、苦寒的隆冬进入生机勃勃的春天。人们在绿意中徜徉,对生命的告别、缅怀和爱意,久久不绝,生生不息。此时,短片《2022,有我们!》中一幕幕比赛现场的画面闪回,记录了运动员们落泪、相拥的众多瞬间,为每一个个体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冬奥记忆。

  “双奥瞬间”致敬2008年奥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环展示,至今仍是享誉世界的奥运经典瞬间。当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再次唱响主题曲《我和你》,各国执旗手向中央汇聚的同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五环,用跟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全相同的方式冉冉升起,与大雪花火炬交错落下,以此“双奥瞬间”深情致敬2008年。

  随着歌声从《我和你》过渡为本届冬奥会的主题歌《雪花》,奥林匹克主火炬在孩子们纯洁稚嫩的歌声中缓缓熄灭。紧接着,各个代表团的旗帜亮起,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点亮世界。

  此时,场内再次升起与2008年奥运会相呼应的五环焰火,和用特效烟花拼出的“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最后,五环色彩的“拉手烟花”绽放,高低空烟花的金色垂柳、锦冠飞龙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伴随主题歌《雪花》的歌声,空中出现一个巨大的焰火光环,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为本届冬奥会画上一个成功、圆满的句号。

  意大利“八分钟”精彩上演

  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张家口与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进行了会旗交接,这也意味着冬奥会即将开启意大利时间。在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上,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奉献了一场极具意式风情的“八分钟”表演。

  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分别位于意大利伦巴第和威尼托两个大区,两个地域象征了两个看似不同实则互补的灵魂:城市和山川。

  融合与和谐在这“八分钟”里无处不在,甚至在意大利**的演唱环节仍然是融合,由流行歌手与古典艺术家进行合作:意大利著名歌手、米兰人马丽卡·阿亚内演唱意大利**,而小提琴艺术家乔瓦尼·安德烈·扎诺,则带来了一把18世纪制作的纯木小提琴进行演奏,这把琴的价值超过500万欧元。

  在随后的宣传片中,再次展现了两个城市自然和谐融合的特色:米兰是一座现代之城,城市非常漂亮,这里有时装、有设计,举办过世界博览会;而科尔蒂纳丹佩佐有山区,这里有自然之美。城市和山区、人类和自然、未来和可持续性的对话,发生在这里。

  视频中的主人公随后走进国家体育场,他们象征了山川和城市的灵魂,他们的共舞体现了人类和自然间彼此尊重、相互对话的重要性。

  最后,舞者们用舞步在地面上描绘出运动员进行各项赛事的身姿,以代表冬奥会的各项体育赛事。最后,他们开始勾勒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会徽的轮廓。

  在视频的最后,来自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的两位*,都用中文向现场的观众表示欢迎,欢迎大家来到意大利。

  他们留下冬奥精彩时刻

  在闭幕式上,各**手手持**走进体育场,*代表团最为特别的是派出了两名旗手——高亭宇和徐梦桃。高亭宇用肩扛起了徐梦桃,徐梦桃则手执*,旗帜高高飘扬在天空。

  高亭宇和徐梦桃都是本届冬奥会上表现十分出色的*运动员。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的竞赛中,打破奥运纪录夺得金牌,在速度滑冰这个项目上接过了前辈张虹的班,让*在速度滑冰这个绝对速度项目中,再度尝到奥运冠军的滋味。

  而徐梦桃则是在自己第四次征战冬奥会之时,实现了金牌的突破。在这12年间,徐梦桃有过多次伤病,经受过多次手术考验,在*昌冬奥会之后,还接受了半月板切除手术。尽管满身伤病,徐梦桃依然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坚持,并最终拿下了自己期待已久的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奥运的历史创造了“向志愿者致敬”的环节,并从此成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传统。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6名志愿者代表接受了来自国际奥委会的致谢。他们中既有接待过各国嘉宾,为嘉宾介绍“开口笑”“驴打滚”等*传统特色小吃的李嘉馨,也有因开幕式现场一句“Welcome to China”令美国运动员泰莎·莫德留下深刻回忆的孙泽宇。正是一位位志愿者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辛苦付出,令北京冬奥会充满光彩。

  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马丁·佛卡得向志愿者表示感谢,为他们送上一盏传统的*灯笼。当灯笼亮起时,也象征着“点亮我,温暖你”。

  这一刻令现场很多工作人员感动,尤其是当镜头对准现场正在工作的志愿者时,现场观众纷纷鼓掌,为所有在这段日子里为冬奥会服务的志愿者们,为他们灿烂的笑容、为他们优质的服务、为他们无私的付出致敬。北京冬奥组委*蔡奇在致辞中说:“你们也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你们无私的付出骄傲!”

  昨天,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

  *队在本届冬奥会中创造历史,获得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奖牌总数达15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

  *队选手还在多个项目中打破纪录,创造历史。

  最终,*代表团以金牌榜排名第三收官,创造了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竞技体育“夏强冬弱”的问题大幅得到改观!

  昨天晚上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精彩绝伦,更是出现很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

  首先是一场胜利。

  如总导演张艺谋所说:“最早有600多人,现在是2000多人。大家都愿意来参加闭幕式,愿意参加这最后的狂欢,说明运动员很开心,我们朋友遍天下。”

  这代表着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也代表着*的胜利。当然,也同时代表着以美国为首的美西国家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彻底失败。

  其次,是*队的旗手。

  我国闭幕式的旗手是拿下速滑男子500米金牌的高亭宇和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的老将徐梦桃。

  可是他们两人的亮相,实在是让所有人都一万个想不到。

  因为,高亭宇直接扛着徐梦桃出场了。

  在《欢乐颂》的欢快乐曲中,徐梦桃坐在高亭宇肩上举旗入场,高举、挥舞着*。

  这一刻,在所有的**中,*是最高的一面。

  现场,欢声雷动。

  之后,高亭宇和徐梦桃还专门在微博上发帖,向全国人民、全世界解释了他们这一举动背后的含义:一起“高”举*“梦”、“在更‘高’的舞台上圆‘梦’!”

  网民赞叹说:“最高级的谐音梗”!

  第三,“双子星”同框。

  直播时,我们发现我国的滑雪项目“双子星”,谷爱凌和苏翊明两人是走在一起,同框挥舞**,向观众致意。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复*抓重点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读课题导入。

  二、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为什么称为“亲人”。

  (一)学*第一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

  1、学生读书后汇报,教师板书。

  2、精读重点句一,理解“雪中送碳”。

  3、引出,学*反问句,体会感情。(板书)

  4、指导学生读送别时的情景。

  5、归纳本段写法:送别情景+回忆+反问句

  (二)学*第二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小金花为亲人。

  1、学生读书,汇报,教师板书。(提示学生注意第二段与第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指导读重点句二。

  3、读反问句,体会感情,教师板书。

  4、抽生读送别情景。

  (三)自学学*第三自段,补充板书。

  用前两段的学法学*本段。

  三、总结(板书),引导学生发现写法,复*写法。

  1、归纳复*写法。

  师:……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来送行?

  师:为什么只选三个人?

  师:总结写法:作者写法上的原因,无法一个一个地来写送别的人,也没必要,就选了代表性人重点写,老年、中年、少年都有了,他们就代表了朝鲜人民。比如让同学写《美丽的校园》……

  师:今天我们复*了写作方法,……

  2、归纳板书,完善板书。

  胜似亲人

  四、研读4至6自然段。

  1、用志愿军的口气读。

  2、指导朗读。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朝鲜人民 回忆 赞扬 志愿军

  大 娘 送打糕救伤员 失去亲人 比山高海深

  小金花 救侦察员 失去妈妈 刚 强

  大 嫂 挖野菜 炸断双腿 深情厚谊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继续练*概括中心思想。

  技能目标:继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有中心的。

  教学难点: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法设计:围绕中心,层层推进。情境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强化中心。

  1、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岁月如梭,一晃动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呼喊:“再见了,亲人!”

  2、从血缘关系上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亲人吗?(板书:不是亲人)

  3、但在漫长岁月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结下了深情厚谊,虽然不是亲人板书(胜似亲人)

  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生质疑)

  2、多媒体出示:为什么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史亲人呢?自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用体会到的感情来朗读,并能发现,大胆的提出问题。

  3、学生自读思考。

  三、以读为径,以练为纬。

  1、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多媒体出示)

  A洗补衣,几夜没合眼。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B指名读,送打糕的事例。

  C理解“雪中送炭”找出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大娘雪中送炭的艰难与危险。指导感情朗读。

  D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送来了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送得多么及时啊,因此作者说着真是“雪中送炭”啊。在志愿军心目中,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E指名读,救伤员的事例。

  F理解“唯一”抓住“丢下”“背进”

  G一个是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还未成年的小孙孙,一个是为了朝鲜人民流血负伤的志愿军战士,敌机来了,大娘毅然绝然地背起伤员,而丢下自己的小孙孙,从这一丢一背里可以看出,在大娘心目中,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H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女,足以说明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I多媒体出示: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J指导感情朗读,理解“八年来、多少、慈母般的”

  K大娘不是我们的亲生母亲然而就像亲生母亲,胜似亲生母亲,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2、小金花、小金花的妈妈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

  A指名朗读,理解“同归于尽”小金花妈妈的死重于泰山,敌人的死轻于鸿毛。

  B生质疑:妈妈牺牲了,小金花没有哭,志愿军叔叔要走了,却泪流满面,这是为什么?

  C多媒体出示:同志们伤心地痛苦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D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对妈妈的爱,对敌人的恨。这说明在小金花的心目中,志愿军叔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为我们失去妈妈的小金花,在志愿军的心目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3、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

  A指名朗读。

  B多媒体出示: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你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C指导学生质疑前沿阵地那么危险,为什么大嫂还要去挖?

  D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嫂的心目中,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失去双腿的大嫂,在志愿军的心目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导读)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夜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

  当我们想到小金花为了我们失去了妈妈,我们亲切地对小金花说:

  当我们想到大嫂为了我们失去了双腿,我们深情地对大嫂说: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朝鲜人民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代价,这足以表达朝鲜人民对*人民的友谊,这种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洒下的鲜血当然还长眠着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自由联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段。

  多媒体出示音乐和画面:当离别的抽泣声与汽笛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3、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喊一声吧:“再见了,亲人!”

  五、课后作业:

  继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下来。

  课时目标:

  1.细读1、2、3自然段,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过程:

  一.复*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相关词条